本文共计16791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68分钟。
质量体系管理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
根据水利水电实际施工的需求制定相关的计划方案,保证技术有效合理的进行,防止发生不合理计划现象。施工方可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关计划,保证各个计划之间形成相互制约及依存的关系。计划的编制应该与进度、质量及成本三方面进行综合评定,且所有计划均需以预期目标为基准,对各项内容进行规范。所以在水利水电工程中加强对混凝土施工的管理,便应科学合理地制定出计划目标,在此前提下进行总体施工安排。加强混凝土施工管理是要根据水利水电工程实际情况制定出客观科学的计划,为计划的实施和运作创造良好的条件,使得进度、质量、成本等方面均得到有效的控制。其在提高施工方经济效益及其健康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混凝土施工管理措施
1.建立科学的指标体系
施工方需结合自身的企业特点及情况,编制各类的计划方案,其对未来生产经营活动安排有一定的辅助作用,各种计划相互结合便可称为相互制约、相互依赖、相互支持的计划体系。计划在编制的时候一定要遵循合理原则,其对工程质量、工程进度及工程投资均有非常大的影响。每类计划均是以指标来衡量工程中的具体内容和量的标准,指标是一种衡量目标的方法,计划指标之间也是有联系的组成指标体系,计划管理的核心是建立科学的指标体系,对计划进行加强管理便是对计划目标进行科学预定,所有的计划编制及实施均需围绕目标实现。
2.防止计划安排出现不合理现象
首先施工方要有计划的意识,每一项工作均需要根据实现目标来制定出相关的详细的措施,同时还需努力创造条件,实现计划。在计划完成前提之下,对每一项施工部分均需要进行层层分解、工序倒挂,同时制定出每项施工项目的周计划。其次计划在制定的时候应该符合水利水电工程的实际情况,不可因为加快施工进度,而实现不了计划目标。最后在为水电水电工程制定混凝土施工管理计划的时候,应考虑到显示突发状况。计划定制完成后必须实施和观察,在执行过程中应始终把握工程生产经营目标,控制好施工工作中的每个问题及项目,以便适应情况变化,保证混凝土施工管理计划实施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3.做好计划体系工作
在水利水电实际施工工作过程中,每个计划必须是实事求是、科学严谨的,否则不仅会对计划的运作有一定的影响,同时还会给企业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妨碍企业正常的发展。例如施工方按照施工计划进行施工,但发现计划存在不合理现象,便会使得施工方在施工的过程中因不了解先后的顺序,对工作进度不了解,那么便会出现互相干扰、互相影响的现象。
4.全面质量管理
全面质量管理就是通过对施工过程中所有因素进行综合全面的管理。所以应该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将传统事后检验模式变成以预防为主的检验及因素管理。将传统分散管理模式转变成集中管理。且在施工的过程中不断完善和改进质量控制措施。强化施工人员质量意识,并有效地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最终实现经济双赢。对此应该通过培训、讲解等必要的方式使施工人员意识到基础施工建设的必要性及其重要意义,加强施工人员的责任意识,并将工程质量控制贯穿在水利水电工程全过程中。加强质量控制、进度控制、施工成本控制,并做好成本预测,合理优化施工具体方案,在管理、技术、组织等方面提高的基础上实现最大经济效益。特别是在混凝土施工管理过程中,因灌溉加强质量管理、技术管理、计划管理、成本管理之间的制约及联系,提高混凝土管理质量,为施工方提供可靠保障。搞好全面质量必须展开一系列的工作,是开展适量管理活动、建立质量体系的依据和立足点。首先企业标准化工作的中心是经济效益,以企业的经营活动、技术、生产等内容制定符合标准的一种组织性活动。第二计量是保证量值准确的重要标准,其具有的重要任务便是统一计量单位制度,组织数值的正确传递,保证量值统一的工作。搞好计量工作的同时还需按照生产设计保障施工工程质量,精确地计量出检测设备的日常管理,且应正确及时处理不合格计量设备。质量信息是进行质量决策的依据,是改善施工质量的直接依据及最原始的资料,是正确的认知到因素的变化与工程质量变化间的关联,进而进行量控制的最基本的依据。若是使得质量信息在施工方管理活动中有一定的作用,应使质量信息满足全面、准确、及时、系统的要求,做好全面管理工作。建立质量责任制是企业建立经济责任制的重要环节,不仅需要明确每个施工人员的具体责任、职责及权限,最好做到人人有专责,办事有标准,考核有奖罚。人员在施工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要素,若是想要全面提升施工质量,那么首先应把好质量教育的关。通过质量教育工作不断提高企业全体职工质量意识,熟练掌握和运用质量管理技术、方法、理论。同时还需注重教育形式的多样化和系统性,找出适合施工方内部的方法。
三、混凝土施工管理技术要点
水利水电工程中进行混凝土施工管理中施工工艺技术便是其管理的要素之一。施工技术是为了保障工程质量中较为关键和基础的一项。若是没有技术,那么便谈不上施工。混凝土施工工艺技术中包括温度控制、模板工程、安装工程、浇筑工程等等,其在工程施工中均占有重要的地位,其与工程的经济高效、施工质量及安全进度之间有非常密切的联系。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技术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其包括设备、资料、人才、规程等要素管理,及对技术学习、开发改造、运用、评价等技术性活动的管理。技术在施工的过程中需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其自身的作用,其不仅会体现在技术管理层面上,同时体现在技术自身水平方面。技术管理在水利水电工程混凝土施工管理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所以应该认真地发现和对待技术管理过程中的问题及缺陷,并选择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解决,特别是技术交底工作、质量检验及技术开发等方面的工作。若是技术在开发的时候不积极,那么对工程施工及技术水平提高便会有不良的影响。若是技术交底不完全或者不够彻底,那么便会导致工程施工人员对整个施工状态没有充分的认知,无法发现事故或者避免突发事故。若是检验不合格不规范,那么对工程质量有直接的影响。所以需强化业绩考核制度及责任制,奖罚明确的同时提高施工质量及加强施工管理。与此同时需要注重技术的创新及改造,最大限度地降低工程的投资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及质量的同时,也缩短了工程施工工期。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施工安排,并充分合理地利用现代化的先进技术,以最快实现施工节能耗能、安全可靠、经济高效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四、小结
质量体系管理工作计划范文第2篇
【关键词】水利水电;混凝土;施工;管理
水利水电混凝土工程施工在水利水电建设事业中占有重要地位,特别是以混凝土大坝为主体的枢纽工程,各种费用约占工程总投资的50~70%。作为承包单位的施工企业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企业内部的管理工作至关重要,而混凝土工程施工管理就成为重中之重。纵观整个混凝土工程施工,涉及砂石骨料制备、混凝土拌和、混凝土运输、钢筋模板、浇筑仓面作业、温度控制和接缝灌浆等诸多环节。在各环节施工中加强计划、技术、质量、成本四方面的管理对企业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增加经济效益,保证工程质量、降低造价、缩短建设周期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经常存在着计划安排不合理,技术水平不高,质量、成本控制不严格等现象,为了避免和减少这些不合理现象的发生,就要加强各环节的管理,合理安排计划,严格控制质量和成本,提高施工技术水平。
1. 计划管理是前提及依据
1.1施工企业根据自身生产的情况,编制各类计划,以便对未来的生产经营活动做出相应的安排,各类计划组成一个相互支持、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计划体系。计划编制的合理性,直接影响到工程投资、进度和质量三大目标的实现。每种计划都是以指标来表现其具体内容和量的标准,指标是一种预期的目标和水平,计划指标之间也是有联系的组成指标体系,建立科学的指标体系是计划管理的核心。加强计划管理就是对于计划目标做出科学的预定,各项计划围绕目标来实现。
1.2在实际工作中,每种计划的制定都必须是科学的、严谨的、实事求是的,否则不仅会影响整个计划体系的运作,也会对企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阻碍企业的发展。例如在直接生产施工中施工作业计划如果存在不合理现象,会使施工中各工序先后次序安排不明确,工作面进度层次不清晰,造成相互影响、相互干扰:同一部位,同一问题重复出现、重复施工,影响施工进度;在混凝土浇筑仓号准备中,一些管路、线路、埋件等事先未安排好,待到浇筑完后才发现,为时已晚,小的方面可以补打、补埋,浪费人力、物力、财力。大的方面就可能使整个浇筑的混凝土重新施工,造成重大损失。
1.3避免计划安排不合理现象的发生。
1.3.1要有计划意识,各项工作要依据目标的实现详细制定出有关措施,并积极创造条件去实现,在保证总计划完成的前提下,对各施工部位进行工序倒挂,层层分解,制定各施工工序周计划,班日计划。并依照计划严格执行。
1.3.2计划的制定要切实符合实际情况,不可为了盲目赶工期,制定的目标无法实现,也不可太保守以致完不成任务。第三在制定计划的同时,还要考虑到突发的新情况,考虑周全才会万无一失。
1.3.3计划一经制定以后,就要去贯彻与实施,在执行过程中,要始终把握总的生产经营目标,做好控制工作,以适应情况的变化和防止不平衡,保持计划执行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1.3.4还应抓住几个环节:(1)加强施工准备工作,这是工程按施工计划进行的重要保证,包括开工前的准备、施工中的准备、季节性准备、冬雨季施工准备等。(2)在计划执行过程中,会出现许多不协调的因素,劳动力、材料、机械、配件、构件等往往出现薄弱环节,如果不及时平衡和协调,就可能影响计划的完成。因此,就要加强调度工作。调度要监督、检查计划的执行情况,保持人力、物力及后勤供应的协调,及时解决出现的矛盾及各施工单位间的协作配合问题。(3)做好计划执行情况的检查,以便发现问题,找出矛盾,采取措施,保证计划实现。(4)在计划执行过程中,计划提前完成或拖后是常有的事,我们要在出现差异时及时调整,以不影响大局为重。
2. 技术管理是关键
2.1技术是贯彻整个施工工艺流程的重要工作,是生产力的要素之一。没有技术,就谈不上施工。在混凝土浇筑施工过程中就包含着一些重要工程:模板工程、钢筋安装工程、混凝土浇筑工程、温度控制、接缝灌浆等,这些工程的施工技术至关重要,影响到整个工程的质量及安全。因此,技术管理在施工中具有重要作用。技术管理是对各项技术工作要素和技术活动过程的管理。技术工作要素包括技术人才、技术装备、技术规程、技术情报、技术资料、技术档案等;技术活动过程指技术学习、技术计划、技术运用、技术改造、技术开发、技术评价等。技术作用的发挥,除决定于技术本身的水平外,极大程度上依赖于技术管理水平。没有完整的技术管理,先进的技术是难以充分发挥作用的。
2.2在技术管理过程中,存在技术交底不彻底,质量检验不标准,技术开发不积极等问题。技术交底不彻底使施工人员对施工仓号的构造特点、施工工艺、技术安全措施等方面了解不清,造成施工过程中出现突发事件时,无从下手,导致施工环节重复,甚至发生重大事故。质量检验不标准,无规范可循的话,对质量就会得过且过,最终造成质量事故。技术管理中技术开发很重要,在施工过程中一味因循守旧,紧抱旧技术不放,这种保守主义观念影响技术的发展,难以提高技术水平。不进则退,长此以往很难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
2.3针对技术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我们首先要认识到以下几点:
2.3.1技术交底的目的是使参与施工的人员熟悉和了解所承担施工的仓号的特点、设计意图、技术要求、施工工艺和应注意的问题。因此,应建立技术交底责任制,并加强施工质量检验、监督和管理,从而提高质量。在技术交底时,不但要领会设计意图,还要贯彻上级技术领导的意图和要求,了解仓号的体形变化,有无特殊部位;钢筋、管路等的布设,应满足那些施工规范、规程及工艺标准;材料、设备的要求,有无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等等。
2.3.2对工程质量检验的方法可归纳为“看、摸、敲、照、靠、吊、量、套”八个字,应用这些方法,严格依照施工技术规范及质量标准来检验,建立健全质量检测机构和质量管理机构,健全检验制度,还要提高质检人员的素质,增强责任心、任务感,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2.3.3对于技术革新与改造,在许多工程施工中都很注重,技术改造围绕节约能源、降低材料消耗、提高质量、缩短工期等目标,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对工程施工起到积极作用。如某混凝土工程中,在钢筋安装中钢筋连接技术,传统的工艺是搭接和焊接,为了提高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达到优质、高产、低耗的目的,钢筋连接中使用了带肋钢筋套筒连接技术。此项新技术与传统的焊接相比具有接头性能可靠,质量稳定,不受气候及焊工技术水平的影响,连接速度快,安全,无明火,不需大功率电源,可焊与不可焊钢筋均能连接等特点,大大提高了工效,节约了时间,降低了人力、物力的消耗。在模板工程施工中,采用了多卡大模板,它与传统的模板相比,具有周转次数多,一次性提升安拆快,混凝土面整体性好等特点,可提高工效,减少混凝土面缺陷处理,缩短工序施工工期。另外在小钢模施工中,接安螺栓的使用,使螺杆可拆卸,重复利用,后期处理简单,节约材料。
3. 质量管理是保证
3.1质量管理发展的最新阶段就是全面质量管理,在全面质量管理中,质量这个概念和全部管理目标的实现有关,它的特点是:把过去的以事后检验和把关为主转变为以预防为主,即从管结果转变为管因素,;从过去的就事论事、分散管理,转变为以系统的观点为指导进行全面的综合治理;突出以质量为中心,围绕质量开展全员的工作;由单纯符合标准转变为满足顾客需要;并强调不断改进过程质量,从而不断改进产品质量。开展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要求可以概括为“三全一多样”。即全员的质量管理、全过程质量管理、全企业的质量管理、多方法的质量管理。
3.2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对质量控制不严格,使质量出现各种不同的问题。很久以来,一起起因质量问题而造成的事故,充分证明了质量是工程的生命,是工程成败的关键。基础设施建设是百年大计,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质量责任重于泰山。为了避免豆腐渣工程的出现,我们要本着对国家、对人民,更是对企业前途和个人负责的态度,不折不扣地加强质量意识,强化质量管理。大坝混凝土浇筑和相关的工程设施,从设计、施工到投入运行,质量是一项贯穿始终的要求。由于大坝浇筑一般有着体积大、寿命长、安全系数要求高的特点,怎样建成一个高质量、高效益、高运行状态的大坝是水电建筑的中心议题,从质量控制的总体而言,很多的质量问题不仅有技术原因,绝大多数则是管理不善造成的。因此,施工质量管理在整个施工过程中有着无法替代的地位。
3.3搞好全面质量管理工作必须做好一系列的基础工作,它是企业建立质量体系、开展质量管理活动的立足点和依据,也是质量管理活动取得成效和质量体系有效运转的前提和保证。基础工作的好坏,决定了企业全面质量管理的水平,也决定了企业能否面向市场长期地提供满足用户需要的产品。基础工作包括标准化工作、计量工作、质量信息工作、质量责任制、质量教育工作。
3.3.1企业的标准化工作是以提供经济效益为中心,以企业的生产、技术、经营活动的全过程为内容来制定标准和贯彻标准的一种有组织的活动。做好标准化工作,必须以“顾客第一”的思想为指导,必须坚持“系统化”原则,应符合权威性、科学性、群众性、连贯性、明确性。
3.3.2计量是关于测量和保证量值统一和准确的一项重要的技术基础工作,它的重要任务,是以统一计量单位制度,组织量值正确传递,保证量值统一为目的的工作。搞好计量工作,必须按照生产设计保证产品质量的要求,配备计量检测设备;合理地确定计量检测设备的确认周期,坚持间隔效准制度;加强计量检测设备的日常管理,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及时、正确处理不合格计量设备;保证计量检测设备使用的环境条件;健全管理机构,配备高素质的记录人员。
3.3.3质量信息是进行质量方面决策的依据,是改进产品质量、改善各环节工作质量的最直接的原始资料和依据,是正确认识各种因素变化和产品质量波动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规律性,从而进行质量控制的基本依据。要使质量信息在企业的管理活动中发挥作用,就应使质量信息满足及时、准确、全面、系统的要求,要做好建立企业的质量信息反馈系统和质量信息中心;整理信息要实行分级管理;加强生产班组的质量信息管理。
3.3.4建立质量责任制是企业建立经济责任制的首要环节,要求明确规定企业每个职工在质量工作中的具体任务、职责和权限,以便做到质量工作人人有专责、事事有人管、办事有标准、工作有检查、考核有奖罚。为了使企业的质量责任制这项工作落到实处。应明确质量责任制的实质是责、权、利三者的统一;要按照不同层次、不同对象、不同业务来制定各部门和各级各类人员的质量责任制;规定的任务与责任要尽可能的做到具体化,以便于进行考核;要由粗到细,逐步完善;必须制定相应的质量奖惩措施。国内许多大型工程中都采用了“三检制”,实践证明,质量控制的“三检制”是质量过程控制的有效手段。
3.3.5人是生产力三要素中的最重要的要素,开展全面质量管理活动,必须从提高职工的素质抓起,把质量教育作为“第一道工序”。通过质量教育工作,不断提高企业全体职工的质量意识,掌握和运用质量管理的理论、方法和技术,自觉提高业务管理水平和操作技术水平,不断提高质量,从而生产出合格产品。要使领导重视,联系实际,注意提高职工的质量意识;因地制宜,注意教育形式多样化;编制质量教育培训计划,注意教育内容的系统性;编写适合本企业的质量管理辅助教材,注意质量教育的针对性;重视师资的配备与培养,注重提高教育质量;建立和完善质量教育管理制度,注意教育的持久性。
4. 成本管理是手段
4.1市场经济是竞争的经济,企业生存和发展依靠竞争,而竞争依靠企业的良好信誉,企业的信誉哪里来,重要的一条就是投标单位的经济实力。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每一个中标工程都需要加强管理才能取得利润,混凝土工程量的多少,质量的优劣,工时、机械台时的利用,资源、能源的消耗,资金周转的快慢等等,都会直接地或间接地在成本中反映,运用成本管理这个手段,就可以对上述这些方面起组织和促进作用,因此,必须在经济活动的全过程中,实行科学的、全面的、综合的成本管理。成本管理包括成本预测、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核算及成本分析和考核。成本管理中最重要的就是成本控制,就是在工程施工的整个过程中,通过对工程成本形成的预防、监督和及时纠正发生的偏差,使施工成本费用被控制在成本计划范围内,以实现降低成本的目标。
4.2实际工作中,经常会发生成本控制不严现象。成本控制不严,将会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即使干出很多的工程量,成本居高不下,还是无效益而言。
4.3对施工中存在的成本控制不严格的现象,要做好事前控制。
(1)首先进行成本预测,成本预测就是在某项工程开始之前,对该工程全面进行成本预算。成本预测的目的是确定降低成本的目标,即确定成本降低率,为编制降低成本计划确定方向。然后分析和研究降低成本的途径。如正确选择施工方案,合理组织施工,提高劳动生产率,减少工时消耗,应重点抓住提高技术水平、组织水平、管理水平,开展劳动竞赛等重点环节,减少材料、物资消耗,提高设备利用率、完好率,节约机械费用,精打细算、量入为出、节约施工管理费,保证施工质量,减少返工损失等途径。降低成本途径是多方面的,必须充分发动群众,开发集体智慧,挖掘潜力,寻求降低成本途径。根据确定的成本目标确定计划期内工程的成本,需要抓好定额管理。就是在施工中,设立记工岗位,对各部位完成任务量,投入的人工、材料、机械进行全面考核,对照定额一一记载,根据工程单价对各部门单独核算,化小核算单位。
(2)在混凝土施工管理中,计划、技术、质量、成本管理之间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无论加强那一方面的管理都会最终归结到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上来。如在混凝土施工接缝灌浆预埋件预埋中,传统的方法是埋管法,耗用钢材多,费用较高,而采用新工艺塑料拔管法,材料费仅为埋管法的10%左右。又如在混凝土单仓施工中,施工缝处理是必不可少的,传统方法是人工凿毛,平均每人每班凿2平米,新工艺为高压冲毛,每分钟可冲毛一平米以上,比人工工效可提高15倍以上,且操作无粉尘,混凝土损耗小。由以上几例可以看出成本的控制离不开技术和质量的管理,只有加强整体施工管理,才会有经济效益。
质量体系管理工作计划范文第3篇
【关键词】管理体系;内部审核;管理评审
1 试验室管理体系
试验室管理体系是把影响检测/校准质量的所有要素综合在一起,在质量方针的指引下,为实现质量目标而形成集中统一、步调一致、协调配合的有机整体,使总体的作用大于各分系统作用之和。
1.1 管理体系的目的
试验室建立管理体系是为了实施质量管理,并使其实现和达到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以便以最好、最实际的方式来指导试验室和检验机构的工作人员、设备及信息的协调活动,从而保证顾客对质量满意和降低成本。
1.2 管理体系的构成
管理体系包含了基础资源和管理系统两部分。首先对于一个试验室必须具备相应的检验条件,包括必要的、符合要求的仪器设备、试验场地及办公设施、合格的检验人员等资源;然后通过与其相适应的组织机构,分析确定各检验工作的过程,分配协调各项检验工作的职责和接口,指定检验工作的工作程序集检验依据方法,使各项检验工作能有效、协调地进行,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并采用管理评审,内外部的审核,试验室之间验证、比对等方式,不断使管理体系完善和健全,以保证试验室有信心,有能力为社会出具准确、可靠地检验报告。
1.3 管理体系功能
试验室只有充分发挥管理体系的功能,才能不断完善健全和有效运行管理体系,才能更好地实施质量管理,达到质量目标的要求,所以说管理体系是实施质量管理的核心。
1.4 管理体系特性
1)系统性
试验室建立的管理体系是对质量活动中的各个方面综合起来的一个完整的系统。管理体系各要素之间具有一定的相互依赖、相互配合、相互促进和相互制约的关系,形成了具有一定活动规律的有机整体。
2)全面性
管理体系应对质量各项活动进行有效地控制。对检验报告质量形成进行全过程、全要素(硬件、软件、物资、人员、报告质量、工作质量)控制。
3)有效性
试验室管理体系的有效性,体现在管理体系应能减少、消除和预防质量缺陷的产生,一旦出现质量缺陷能及时发现和迅速纠正,并使各项质量活动都处于受控状态。体现了管理体系要素和功能上的有效性。
4)适应性
管理体系能随着所处内外环境的变化进行修订补充,以适应环境变化的需要。
2 内部审核
2.1 概述
内部审核是试验室自身必须建立的评价机制,对所策划的体系、过程及其运行的符合性、适宜性和有效性进行系统的、定期的审核,保证管理体系的自我完善好额持续改进过程。也是试验室自己进行的,用于内部目的的审核,也称第一方审核,是一种自我约束、自我诊断和自我完善的活动。
2.2 目的
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时检查本单位各项质量活动是否符合评审准则与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而一项重要工作。其目的如下:
1)确定满足审核准则的程度;
2)管理者将根据内审情况做出改进和完善质量管理体系目标的决策;
3)管理者可以通过内审了解质量管理体系的活动情况与结果,为改进质量管理体系创造机会和条件。
2.3 范围
审核活动的范围是指在固定的设施、离开固定设施的场所、移动的或临时的设施以及部门、要素等审核活动所涉及的领域或范围。
2.4 依据
1)试验室的质量方针、目标和管理体系文件(包括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质量监控计划等);
2)客户的要求、标书和合同款;
3)国建或行业的有关法律、法规或标准;
4)试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
2.5 审核原则
1)审核的客观性;
2)审核的独立性;
3)审核的系统性。
2.6 审核频次
1)常规审核:按年度计划进行。每年至少一次,覆盖质量管理体系的所有要素。
2)特殊情况下审核:当出现下列情况时,增加内审频次:
(1)出现质量事故或客户对某一环节连续投诉;
(2)内部监督连续发现质量问题;
(3)试验室组织机构、人员、技术、设施发生较大变化;
(4)第二方或第三方现场评审前。
2.7 内审过程中各部门人员的职责
2.7.1 人员职责
1)最高管理者:①支持内审员的工作;②认识内审改造的意义的作用;③及时了解内审结果为改进提供依据。
2)质量负责人:①批准并组织年度内审计划;②指定组成内审组及任命组长;③将内审计划通知组长和受审部门;④负责不符合线项追踪;⑤负责内审质量和内审员的培训;⑥批准内审总结报告。
3)内审组长:编制内审实施计划、组织内审组实施内审、负责与被审部门沟通与反馈信息、支持内审首次与末次会议、向质量负责人报告内审实施进程中遇到的重大问题、清晰明确的报告内审结论、签发不符合项通知书、编写内审报告。
4)内审员:编制内审检查表、向受审核方传达和阐明审核要求、有效的实施内审计划、记录审核发现、报告审核结果并形成不符合项通知书、负责对你内审发现的不符合项的跟踪与验证、收存与审核有关的文件。
2.7.2 部门职责
1)质量管理部门:编制内审计划并通知相关人员和部门、协调内审工作、准备内审文件、收集内审记录、分析内审结果、组织跟踪验证纠正措施、管理内审员、起草内审总结、完成内审材料归档。
2)受审部门:了解审核计划并在审核前进行自查、配合审核组确认并实施审核计划、将审核的目的和范围通知有关员工、指定陪同内审组的联络员、当内审员要求时为其使用有关设施、证明材料提供便利、确认或提供有力证据反对内审员提出的不足或缺陷、提出并组织落实审核发现的不符合项纠正措施。
2.8 内部审核步骤
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的步骤一般分为5个阶段:
2.8.1 内部审核的策划与准备
按照内审程序文件的规定,每年年初,质量负责人要组织质量管理部门及有关人员策划并编制《年度内审计划》。每次内审前质量负责人授权成立内审组,由质量管理部门或审核组长制定《内审实施计划》,准备审核工作文件,工作文件主要指审核所依据的《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等文件以及编制《现场审核检查记录表》、《不符合项报告表》、《内部审核结果表》等。所准备的文件必须是有效版本,且已在试验室得到实施。《内审实施审核计划》内容包括:审核组人员、分组情况、职能分配、时间安排、提交内审结构报告的时间等具体事项,《专项审核计划》报质量负责人审批后,由质量管理部门在正式审核前5-10日发至有关部门和人员。
为提高内审的效率,内审员应根据分工准备现场审核用的检查记录表。检查记录表内容的多少,取决于受审部门的工作范围、职能、审核要求及方法。检查记录表的类型分过程(或要素)检查记录表和部门检查记录表两种,需根据本单位的具体情况,选择其中适合的一种,并应根据各部门实际情况认真填写。
2.8.2 内审的实施
按照首次会议、现场审核、碰头会、开具不符合项报告及召开末次会议的程序进行。现场审核是整个内部审核中的关键环节。内部审核的大部分时间用于现场审核,最后的内审报告也是依据现场审核的结果形成的。因此,对现场审核的控制以及审核技巧的应用就成为审核成功的关键。
2.8.3 编写内审报告
内审报告是内审组结束现场审核后必须编制的重要文件。内审组长在末次会议后应尽快完成内审报告的编写,报告对审核中发现的问题(不符合项)做出统计、分析、归纳和评价,内审报告应规范化、定量化、具体化。内审报告经内审组全体成员通过,并签名报质量负责人批准后由质量管理部门发至各部室。内审报告作为管理评审内容的输入之一,内审报告提交后,内审改造即告结束。
2.8.4 跟踪审核验证
跟踪审核验证时内审工作的延伸,同时也是对受审方采取的纠正措施进行审核验证,队纠正结果进行判断和记录的一系列活动。内审组长应指定一名或几名内审员对不符合项的纠正、对纠正措施有效性进行跟踪验证并确认完成及合格后,做好跟踪验证记录,讲验证记录等材料整理归档。
2.8.5 内审的总结
本年度的内审全部完成后,质量管理部门或者是质量负责人应对本年度的内审工作进行全面的评价。包括计划是否合适、组织是否合理、内审人员是否适应内审工作、经验教训及今后的打算。
3 管理评审
3.1 概述
3.1.1 目的
管理评审的目的就是确保检测机构质量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有效性和效率以达到检测机构质量目标所进行的活动,是为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改进提供依据。
3.1.2 分类与频次
质量管理体系管理评审分为定期评审和不定期评审。定期评审一年一次,一般可安排在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后进行。当发生重大质量事故或质量管理体系发生重大变化时应组织不定期的管理评审。
3.1.3 管理评审的输入
通常包括10个方面:政策和程序的适用性;管理和监督人员的报告;近期内部审核的结果;纠正和预防措施;由外部机构的评审;试验室间比对或能力验证的结果;工作量和工作类型的变化;客户的反馈;投诉;其它相关因素,如质量控制活动、资源及员工培训。
3.2 管理评审的步骤
3.2.1 策划与准备
质量负责人根据内审报告以及收集到的“管理评审的输入”的信息置顶《管理评审计划》,评审计划要说明评审目的和依据、参加评审的人员、评审的内容、时间和方法与其他事项。《管理评审计划》提交最高管理者审批,评审计划经最高管理者批准后应在评审会召开前将评审计划和有关文件分发给参加评审的人员,并通知有关人员做好准备。
3.2.2 评审的实施
管理评审是以评审会议的的形式进行,评审会议由最高管理者主持,质量负责人组织最高管理层人员、各部门负责人、质量管理员参加。参会人员按照评审计划对本单位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和实用性进行充分的讨论、认真评审,对存在或潜在的不符合项提出纠正措施、预防措施,确定责任人和完成期限。
3.3 编写管理评审的报告
管理评审会议结束后,由质量负责人根据管理评审结果及结论,在规定时间内,编写管理评审报告。管理评审报告包括以下5个内容:
3.3.1 实施管理评审的全过程情况
3.3.2 对质量管理体系内审报告中提及的整改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评价
3.3.3 对《质量手册》和相关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适用性提出的意见
3.3.4 对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及适用性等情况做出综合性的评价
3.3.5 提出改进目标
管理评审报告经最高管理者批准后监控执行,与评审有关的资料、材料、记录等由质量负责人委托质量管理部门归档,以备计量认证监督或复查评审时检查。
质量体系管理工作计划范文第4篇
我国关于ABET的认证,是以备忘录的形式存在的,是一种双向认可的中间步骤。共有十个国家的相关组织是以这样形式进行的,我国的相关组织机构是中国科技协会。虽然我国现在还不能成为和美国一样的互相承认ABET鉴定结果的国家,但是从长远发展来看,必然会加入到与美国在内的多个国家相互认定的鉴定阶段。目前,有12个国家实现了与美国互相承认鉴定结果,这是我国ABET认证发展的方向。ABET学科评审鉴定的理念是证明该学科是否能够达到满足社会需要、培养有用人才的目标,共有9个标准和一个附加标准。9个标准分别为:学生、学科教育目标、学科结果、持续改进、课程设计、师资力量、条件设施、各方支持、学科标准。附加标准为:课程规划、师资简历、实验室及设备、院校概况等内容。这些标准评定的结果就是学科教育目标是否合理、学科教育过程是否科学、学科教育结果是否有效。所以,基于ABET认证的角度来思考我国工业工程专业的发展,最重要的就是要从社会需求的角度来思考学科的建设、目标的设定和能力的培养。基于以上考虑,工业工程专业培养目标可以设定为:培养满足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需要,面向装备制造业企业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掌握工业工程专业基本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工程实践技能,具有较快适应装备制造业生产过程中工艺管理与技术支持、生产过程质量监督、生产计划调度管理、采购与物资管理等岗位需要的实际工作能力,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级应用性管理人才。学生毕业后可从事装备制造业企业生产管理、质量管理和监督、供应链和物资管理、生产计划与调度管理等工作。
2、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专业培养是通过教学活动来实现的,而科学的课程体系设置是教学活动的核心环节,课程体系开发设计的思路可以依照工作过程为导向来进行。首先根据社会发展需求和专业特点来确定工业工程毕业生的职业岗位群。根据岗位的职业特点分析出其所应当承担的主要工作任务,进而得出具体的专业能力。根据专业能力的具体指标,归纳出相应的课程和教学内容。工业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刚刚走向工作岗位后,主要担任的职业岗位有:工业工程师、质量技术监督员、生产计划调度员、采购与物资管理员。工业工程师的典型工作任务是: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消耗、工作规划设计与实施、研究工作方法、设计与改进运营程序、设计与改进操作方法、现场布置、分析工作定额、成本核算等。质量技术监督员的典型工作任务是:质量监督检查、产品、体系认证、生产许可证认证、调节质量纠纷、质量事故调查分析、制定质量技术法规、监督质量技术法规、实施质量技术法规等。生产计划调度员的典型工作任务是:编制生产计划、调整更新生产计划、控制订单、跟进生产进度、协调生产问题、保证生产进行、评估生产能力、编制相关报告、报表等。采购与物资管理员的典型工作任务是:认定供方资格、建立采购供应体系、价格信息收集、价格和质量管理、保证采购物资质量、提高采购供应效率、控制采购成本、制订物资管理制度、合理利用库存、提供物资保障等。
这四个岗位的主要工作任务具体包括:生产过程的规划、管理与改进;产品质量的控制、检验和分析;生产计划的编制、调整与协调;生产现场的规划与设计;采购及供应链管理体系的管理、建立与维护。通过对这5个工作任务进行分解,得到所需的具体能力指标。生产过程规划、管理与改进的职业能力指标为:企业发展战略的研究与制定能力;工程项目、工艺过程的研究与规划能力;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评估与实施能力;工作定额标准、劳动定额标准的分析、测定、改进、制定与评价能力;组织结构的设计、工作职能分析和岗位职务的设计与评价能力等。产品质量控制、检验和分析的职业能力指标为:质量与可靠性的规划与管理能力;质量管理体系的设计与实施能力;行业或企业标准的研究与实施能力;质量控制、质量审核、质量教育能力;质量与可靠性检验能力;质量与可靠性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施能力;建立和健全质量工作需要的各项标准与制度能力;明确质量检验的具体规定和要求,指导检验人员实施检验能力;处理用户产品质量投诉、采购原材料质量问题能力;对质量运行情况进行分析的能力;做好产品检验记录和标识,组织建立产品质量管理档案能力;针对质量薄弱环节采取措施,防止问题再次发生能力。生产计划编制、调整与协调的职业能力指标为:编制年度、季度、月份生产作业计划能力;生产计划制定与实施控制能力;现场调度与协调生产作业和跨作业区作业能力;协调技术、物料、设备、安全等保障生产的相关事宜能力;评估生产能力,编制相关报告,并提出解决意见的能力。生产现场的规划与设计的职业能力指标为:工程项目的选址与设计能力;物流系统的规划、设计与改造能力;选择合适的作业方法或对现有作业方法提出改进意见能力;工艺程序、流程程序、布置路径分析能力;设施规划能力;设施选址及其评价能力;设施布置规划与物流分析能力仓库规划能力。采购及供应链管理体系管理、建立与维护的职业能力指标为:制定和完善公司采购管理制度与业务流程能力;采购合同及相关资料管理能力;联系协调物料接收及物料检验工作能力;了解采购原材料、设备、日常用品的功能和价格能力;供应商开发及供应商关系维护能力;组织收集、整理供应市场信息,建立与完善供应商档案能力;采购物资市场价格信息收集与价格趋势分析能力。
3结语
质量体系管理工作计划范文第5篇
【关键词】水利水电 砼施工 管理
水利水电砼工程施工在水利水电建设事业中占有重要地位,特别是以砼大坝为主体的枢纽工程,各种费用约占工程总投资的50-70%。作为承包单位的施工企业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企业内部的管理工作至关重要,而砼工程施工管理就成为重中之重。纵观整个砼工程施工,涉及砂石骨料制备、砼拌和、砼运输、钢筋模板、浇筑仓面作业、温度控制和接缝灌浆等诸多环节。在各环节施工中加强计划、技术、质量、成本四方面的管理对企业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增加经济效益,保证工程质量、降低造价、缩短建设周期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经常存在着计划安排不合理,技术水平不高,质量、成本控制不严格等现象,为了避免和减少这些不合理现象的发生,就要加强各环节的管理,合理安排计划,严格控制质量和成本,提高施工技术水平。
1.计划管理是前提及依据
1.1施工企业根据自身生产的情况
编制各类计划,以便对未来的生产经营活动做出相应的安排,各类计划组成一个相互支持、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计划体系。计划编制的合理性,直接影响到工程投资、进度和质量三大目标的实现。每种计划都是以指标来表现其具体内容和量的标准,指标是一种预期的目标和水平,计划指标之间也是有联系的组成指标体系,建立科学的指标体系是计划管理的核心。加强计划管理就是对于计划目标做出科学的预定,各项计划围绕目标来实现。
1.2避免计划安排不合理现象的发生
首先,要有计划意识,各项工作要依据目标的实现详细制定出有关措施,并积极创造条件去实现,在保证总计划完成的前提下,对各施工部位进行工序倒挂,层层分解,制定各施工工序周计划,班日计划。并依照计划严格执行。
其次,计划的制定要切实符合实际情况,不可为了盲目赶工期,制定的目标无法实现,也不可太保守以致完不成任务。第三在制定计划的同时,还要考虑到突发的新情况,考虑周全才会万无一失。
2.技术管理是关键
2.1技术是贯彻整个施工工艺流程的重要工作,是生产力的要素之一。
没有技术,就谈不上施工。在砼浇筑施工过程中就包含着一些重要工程:模板工程、钢筋安装工程、砼浇筑工程、温度控制、接缝灌浆等,这些工程的施工技术至关重要,影响到整个工程的质量及安全。因此,技术管理在施工中具有重要作用。技术管理是对各项技术工作要素和技术活动过程的管理。技术工作要素包括技术人才、技术装备、技术规程、技术情报、技术资料、技术档案等;技术活动过程指技术学习、技术计划、技术运用、技术改造、技术开发、技术评价等。技术作用的发挥,除决定于技术本身的水平外,极大程度上依赖于技术管理水平。没有完整的技术管理,先进的技术是难以充分发挥作用的。
2.2在技术管理过程中,存在技术交底不彻底,质量检验不标准,技术开发不积极等问题。
技术交底不彻底使施工人员对施工仓号的构造特点、施工工艺、技术安全措施等方面了解不清,造成施工过程中出现突发事件时,无从下手,导致施工环节重复,甚至发生重大事故。质量检验不标准,无规范可循的话,对质量就会得过且过,最终造成质量事故。技术管理中技术开发很重要,在施工过程中一味因循守旧,紧抱旧技术不放,这种保守主义观念影响技术的发展,难以提高技术水平。不进则退,长此以往很难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
3.质量管理是保证
3.1质量管理发展的最新阶段就是全面质量管理
在全面质量管理中,质量这个概念和全部管理目标的实现有关,它的特点是:把过去的以事后检验和把关为主转变为以预防为主,即从管结果转变为管因素,;从过去的就事论事、分散管理,转变为以系统的观点为指导进行全面的综合治理;突出以质量为中心,围绕质量开展全员的工作;由单纯符合标准转变为满足顾客需要;并强调不断改进过程质量,从而不断改进产品质量。开展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要求可以概括为“三全一多样”。即全员的质量管理、全过程质量管理、全企业的质量管理、多方法的质量管理。
3.2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对质量控制不严格,使质量出现各种不同的问题
很久以来,一起起因质量问题而造成的事故,充分证明了质量是工程的生命,是工程成败的关键。基础设施建设是百年大计,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质量责任重于泰山。为了避免豆腐渣工程的出现,我们要本着对国家、对人民,更是对企业前途和个人负责的态度,不折不扣地加强质量意识,强化质量管理。大坝砼浇筑和相关的工程设施,从设计、施工到投入运行,质量是一项贯穿始终的要求。由于大坝浇筑一般有着体积大、寿命长、安全系数要求高的特点,怎样建成一个高质量、高效益、高运行状态的大坝是水电建筑的中心议题,从质量控制的总体而言,很多的质量问题不仅有技术原因,绝大多数则是管理不善造成的。因此,施工质量管理在整个施工过程中有着无法替代的地位。
4.成本管理是手段
4.1市场经济是竞争的经济
企业生存和发展依靠竞争,而竞争依靠企业的良好信誉,企业的信誉哪里来,重要的一条就是投标单位的经济实力。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每一个中标工程都需要加强管理才能取得利润,砼工程量的多少,质量的优劣,工时、机械台时的利用,资源、能源的消耗,资金周转的快慢等等,都会直接地或间接地在成本中反映,运用成本管理这个手段,就可以对上述这些方面起组织和促进作用,因此,必须在经济活动的全过程中,实行科学的、全面的、综合的成本管理。成本管理包括成本预测、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核算及成本分析和考核。成本管理中最重要的就是成本控制,就是在工程施工的整个过程中,通过对工程成本形成的预防、监督和及时纠正发生的偏差,使施工成本费用被控制在成本计划范围内,以实现降低成本的目标。
4.2实际工作中,经常会发生成本控制不严现象
成本控制不严,将会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即使干出很多的工程量,成本居高不下,还是无效益而言。
目标制定了关键在于计划,计划制定了关键在于执行,执行过程中技术、质量、成本的管理尤为重要,建立完善的经营管理制度,各项管理要有科学性、可操作性、有连续性,不能出现断层,更不能半途而废,这样,才能在大坝砼施工中提高质量,降低成本,缩短工期,取得预定的经济目标。
5.结语
百年大计,质量第一。质量是水利水电工程的生命线,工程质量是企业素质的综合反映,是项目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管理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工作,加强我国水利水电工程中的施工管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各单位必须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通过现代式的施工管理知识进行专业指导,并严格实施,争取保障水利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目标。相信工程质量管理水平将会更上一个台阶。
参考文献
[1]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设计[J]. 科技传播, 2010,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