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计7530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31分钟。
一、指导思想与总体目标
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人为本,以“办让人民满意的
教育”为基本宗旨,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坚持“统筹互动、协调发展、创新创优、追求卓越”的工作方针,立足
*,服务*,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加快教育创新和开放,增强教育发展活力,提升教育综合实力,创建起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
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为*区、*市的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进步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教育发展的总体目标:努力创建与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中心城区相适应的一流教育事业,使教育成为社会和经济发展强有力的支撑点
,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20*年全区教育整体水平达到世界中等发达国家水平。高标准、高质量巩固九年义务教育;青壮年和新增劳
动力人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5年;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注重教育的素质化、综合化和终身化;提高教师整体水平,培养教师专业特长,
形成一支高素质、高质量的师资队伍;教育资金的投入与需求相适应;教育设施、现代化技术装备和应用达到省内外先进水平;建成
一批省、国家级水平的现代化示范学校,2010年在全省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
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要求是:
——教育思想现代化。坚持以人为本,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面向全体学生,形成
以学生主体发展为核心的教育思想体系。
——发展水平现代化。建立同现代化国际港口中心城区相匹配的教育体系,各级各类教育发展水平居全市乃至全省、全国前茅。
——教育教学体系现代化。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布局合理,横向沟通,纵向衔接,满足社会成员终身学习的需要;教学内容体现现代
科学文化最新成果,教学方式方法开放、灵活,教育教学评价制度化科学化。
——条件保障现代化。教育投入适应事业发展需要。教育基础设施与教育技术装备先进,基本实现教育信息化。师资队伍数量足够,
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分布均衡。
——管理水平现代化。依法办学、依法治教,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相适应、符合教育规律的教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二、各项教育事业发展目标
(一)全民受教育水平
1、到20*年基本普及从学前三年教育到高中段的教育,常住居民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2年,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5年。
2、适龄儿童少年100%接受九年义务教育,学前三年幼儿毛入园率达到100%以上。
3、“三残”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100%(丧失学习能力者除外)。
4、流动人口子女在我区接受义务教育问题得到较好解决。
(二)教育发展水平
1、建设一批星级幼儿园。2010年,省级示范性幼儿园达到8所。
2、建设一批特色鲜明、社会公认度高的特色学校,20*年全区85%以上学校达到《*市学校现代化建设纲要》标准,2010年全区
90%学校达到《*市学校现代化建设纲要》标准。
3、完善“政府负责、搭建平台、培育主体、满足需求”的运行模式,努力构建具有*特色的“适应现代化标志型城区的优质社区教
育模式”。着力抓好社区教育,建立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城区,提高社区居民的整体素质和生活质量。2010年全区常住人口教
育培训率达到80%以上,各类学习型组织创建率逐年递增。
(三)教育装备水平
1、学校布局合理。到2010年,撤并解放南路小学等5所学校,原地扩建中原小学等6所学校,新建5所规模在24班以上的学校,全区学
校总数为24所。
2、在继续完善信息技术硬件装备的同时,增加软件装备投入,充分发挥硬件的作用。2010年,学生教室的“老三机一幕”全部更新为
“新三机”,电脑教室学生上机一人一机,整个机房备有备机。幼儿园接入互联网,建成校校(园园)互联、资源共享的教育信息平
台并得到充分利用。
3、幼儿园、中小学、成校的教育教学设备配置均达到国家教育部或省教育厅制定的各类学校标准要求,教育教学设备和教育软件得到
广泛应用,实验开出率、电化教学使用率及图书出借率超过省、市有关规定标准要求。
4、新建学校的运动场地力争达到省、市制定的标准要求。通过撤并、易地迁建、原地扩建等途径,逐步使城区学校占地面积、校舍建
筑面积达到国家、省制定的各类学校的标准要求。20*年全区85%学校达到省标准化学校评定标准。
(四)师资队伍水平
1、建立一支师德好、业务精、数量足够、结构合理、相对稳定、能适应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建立一支有较高的政治
、业务素质的校长队伍,形成一批有一定知名度、教育理论功底深、管理水平高、研究型、学术型、开拓创新的名优校长。
2、到20*年,公立幼儿园、小学教师90%达到大专以上学历,初中教师85%达到本科以上学历。到2010年,小学教师的大专与中学教师
大学本科学历分别达到95%和90%,并有40%的小学教师具有大学本科学历。
3、到20*年,培养造就20名区级以上名教师,40名学科骨干;到2010年,培养造就30名区级以上名教师,100名学科骨干,1000名适
应实现现代化教育需要的教师。
(五)教育管理水平
1、构建“学校—社区—家庭互动平台”,突破原来政府单一管理学校的模式,引入社区与家庭参与学校的管理制度,增强学校办学的
能力和活力;同时,建立科学决策的保证机制和民主监督机制,促进学校的民主、有效管理和可持续发展。
2、贯彻主体发展原则、民主管理原则、全面全程全员管理原则,实施学校教育质量管理。
3、引入社会评价机制,增加社区、家长对学校评价的比重,继续改进区域督导评价体系,探索建立一套科学的督导评估指标体系。
4、建立教师专业发展权利的保障与支持制度、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等,探求激励教师专业发展的促进机制,大力提高教师人事管理水
平。
5、改革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持续提高,提升学校对学生的发展性评估水平。
(六)教育质量水平
1、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扎实推进课程改革,全面提升教育质量。建立健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在关注学生学业成绩的同时
,充分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
2、改革和完善考试评价制度,鼓励各校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组织各种考试,减轻学生考试的负担,小学毕业率、升学率达100%,初中毕
业率达98%。
3、全面促进学生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素质的发展,促使学生养成科学锻炼身体的习惯,培养学生终身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中
小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率达到90%以上;严格控制中、小学生不良视力的新发病率。
4、改革教育质量的评价方法。教育质量的评价既重视结果,又重视过程,坚持定性与定量、动态与静态、形成性与终结性相结合,以
最大限度地提升教育质量水平。
三、主要措施
(一)加强领导,依法治教,实施教育内涵发展战略
1、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确立科学发展观,切实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
和省、市、区党代会精神,坚定不移地确立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提高实施“科教兴区”的自觉性。
2、在抓好教育投入、办学条件、教育发展环境,不断改善办学基本保障条件的同时,我们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按照“三为本”(
教育行政部门以学校发展为本,学校以教师素质提高为本,教师以开发学生潜能为本)和“四个一”(办好每一所学校,提高每一位
教师的综合素质,上好每一堂课,给每一个学生以成功的希望)的管理理念,大力实施教育内涵发展战略,把工作的重点转移到优化
资源配置、强化内部管理、提高教师素质、提高教育科研含量、挖掘教育资源潜力、追求高质量高效益的轨道上来,努力促进*教
育内涵发展、均衡发展、持续发展,提前实现教育现代化。
3、推进依法治教。大力宣传并深入贯彻《教育法》、《义务教育法》、《职业教育法》、《教师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
进法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增强全社会的教育法律意识和教育行政部门依法行政、各级各类学校依法治教的自觉性;不断完善区域
《办学水平督导评估方案》、《幼儿园星级评估方案》、《校园文化评估标准》等制度;建立各级各类学校教育质量和中小学学生课
业负担监控机制;鼓励社区、家庭参与对学校教育评价;建立对社区教育和民办学校的督导制度,依法规范各级各类院校的办学行为
;推进教育政务公开和校务公开,建立健全教育规范性文件定期公布制度,增强教育工作的透明度,自觉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
(二)深化改革,实施“五大工程”,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
1、重点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程”。
——切实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
若干意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班主任工作,建立德育导师制,重视学校文化建设,优化育人环境;加强社会实践环节,发展学生实
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全面落实《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品质和良好的道
德情操,加强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提高青少年道德素质。
——立足全区,面向实际,以校本德育为抓手,努力实现区域德育最优化。以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为目标,以校本德育为重点,树立
整体观念,形成全方位育人合力,促进学校依法自主创设特色;运用行政的管理手段,创设全新的运行机制,确保和推进富有特色、
富有生气、富有实效的校本德育。
——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个别学生,尊重每
个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启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20*年前全区学校逐
步配备心理辅导教师,设置心理辅导室,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
?——完善“三结合”的教育网络,开创家长学校新局面。强化家庭教育的基础,引导和帮助家长重点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正确的教育
观、正确的人才观。创新家长学校,要针对不同的学习阶段、不同家庭的实际情况及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确定家庭教育内容;要根
据学生不同学习阶段、家长的实际需求,通过“选学”、“必学”等方式,采用“学分制”的手段,利用“家长沙龙”、“菜单式培
训”等途径,满足不同层次家长的需要;尝试举办以社区为依托的家长学校,拓宽家庭教育的指导渠道,建立家庭教育的评优表彰激
励机制,提高家长素质,并使之具有抓一代、促两代的教育效应。
2、积极实施“优质教育工程”。
——加快办学体制改革,调动各方面发展教育的积极性。形成义务教育以政府办学为主、社会力量办学为补充,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
共同发展的格局;学前教育以政府办园为示范,积极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幼儿园。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公益性的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
——深化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坚持和完善“校长职级制”、“教职工聘任制”、“民选校长”等制
度,逐步实行教师职务评聘分离制,积极鼓励多劳多得、优绩优酬。
——努力构筑学校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积极推进现代学校管理制度,实施《*区学校质量管理评估方案》,分类评价中小学的办学
质量和效益,注重教育质量管理的全员性、全程性、全面性,着力培育学校个性,促进学校发展,逐步形成质量特色和教育精品。
——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改变学生学习方式,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加强区域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重组教学内容,进一步
改革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方式和考试评价方法,着力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科学探索精神、创造性思维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
3、不断加快“教育信息化工程”。
——在全区中小学实现“校校通”的基础上,努力提高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利用率和使用效率,全面构建网络化、多样化的教育教学环
境,充分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作用。
——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推动教育教学方式的变革,提高教育教学的效率。
——建成校校互联、资源共享的教育信息平台,并在教育管理中得到广泛应用,提高教育行政管理和学校管理信息化水平。
4、大力推进“社区教育工程”。
——进一步健全社区教育制度,完善社区教育网络。提升社区学院的办学水平,把全区居民纳入社区教育体系。拓展社区教育内容,
面向全体公民开展教育教学、休闲娱乐等各类教育培训活动。
——激活机制,增强公共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益。进一步推动学校教育资源向社区开放,形成学校社区资源共享、良性互动的格局。
——加大教育投入,设立社区教育专项资金。20*年度已按照人均10元的标准投入社区教育专项经费,今后要逐步递增,以进一步保
障社区教育工作。
5、着力实施“教育服务工程”。
——办好教育服务中心,推广教育资源网上直接受理、查询办事和审批业务,建立政府与公众相互交流的平台,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按照建设“平安校园”的要求,促进学校、幼儿园安全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制定并实施《*区教育系统处置学校突发性事件
应急预案》,为师生生命健康构筑“防护网”。
——加大对困难家庭子女的助学金、特困补助力度。从20*年9月起,全面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免除学杂费制度;落实《*区帮困助学
工作实施办法》,对全区低保家庭子女、特困家庭子女、依法由社会福利机构监护的未成年人、革命烈士子女、少数民族子女、因受
灾(疾病)等原因造成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三残”学生和在特殊学校就读的本区户籍学生,全额减免学杂费同时减免代管费、住
宿费、借读费、校服费,并给予相应的补助。
——扩大教育对外交流。充分运用地域、人文优势,通过开展人员交流、学术交流等多种形式,积极开展与长三角、港澳台的教育交
流活动,加强在师资培训、教材、科研等方面的交流合作。同时积极发展与其他国家的教育交流活动,开拓教育对外开放的局面,推
动教育“三个面向”。
(三)优化结构,提高素质,加快建设适应素质教育需要的教师队伍
1、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
——通过经常性的思想政治教育、集中学习和制度建设,引导和培养教师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树立正确的
教育观、质量观和人生观,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敬业爱岗。
——充分发挥优秀教师的示范作用,用师德标准规范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把师德作为教师工作考核的首要内容和职务聘任、奖惩的
重要依据;坚决取消品德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教师资格。
2、着力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完善教师进修培训制度,探索多样化的教师培训模式。调整培训、进修的教学内容,提高学术含量,重视现代教育技术、现代教
学方法、现代课程理论等内容的学习;将外语、心理健康教育和环保教育培训纳入培训计划,心理辅导教师实行持证上岗;变被动培
训为主动学习。
——建立“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竞争激励机制,优化教师队伍。全面实施教师资格制度,开展面向社会认定教师资格工作,拓宽
教师来源渠道;允许非师范类优秀毕业生和系统外优秀技术人才通过业务培养和资格考试,进入教师队伍。继续实行教师专业技术职
务评聘分离制度,鼓励低职高聘,高职低聘。
——建立教师交流制度,合理配置教师资源。继续开展骨干教师轮岗交流工作;鼓励名师、学科骨干到相对薄弱学校任教,定期选派
教学水平高、经验丰富的教师到相对薄弱学校任教、讲学;选调局后备干部到异地学习和挂职锻炼,培养一批高素质的教学骨干和管
理人才。
——改革校长选拔任用制度。全面推行校长聘任制,实行公开招聘、民主推举、平等竞争、择优聘任校长;深化校长职级制工作,实
行校长岗位津贴;建立健全校长任期目标责任制,加强对校长履行岗位职责及任期目标完成情况的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与任用、奖惩
挂钩;加强对校长工作的评议和监督,校长、书记在教职工中威信高、信任度在80%以上。
——深化学校分配制度改革。建立与聘任制相适应的能够体现教职工岗位职责、工作绩效和实际贡献的工资保障和激励机制。逐
步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完善与聘任制度相适应的激励机制。对在教学、管理等方面做出显著成绩和
突出贡献的人员,实行倾斜的分配政策。
(四)加大投入,改善条件,增强区域教育综合实力
1、加大经费投入,提高使用效益。
——不断增加财政教育投入。加快完善“以县为主”的基础教育管理体制,依法保证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的“三个增长”。努力增加
本级财政预算内教育事业经费的支出比例,逐年增加本级财政预算内教育基本建设经费;随时根据国家、省市的有关规定精神,增加
预算内教育经费的投入。
——改革和完善教育经费拨款办法,充分发挥教育拨款在宏观调控中的作用,不断提高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益。区政府要保证义务教育
的资金投入并做到专款专用。
——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依法加强城乡教育费附加的征收和管理。
——加强教育成本核算和监督管理,严格教育审计,规范收费行为,严禁各种乱收费。
2、进一步做好学校规划布局调整工作,不断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效益。
——区域总体规划要充分考虑教育事业发展需要,合理布局。紧紧抓住新一轮城市化进程和城市规划的有利时机,通过地块置换等办
法,改造原有校(园)舍,加快学校的扩建。
——多渠道筹集建校资金,在努力争取本级政府加大对教育投入的同时,积极向城乡建委、市教育局、侨胞争取建设资金,以减轻区
财政的压力。同时,还要依托住宅小区的开发,力争新建一批高标准的现代化学校。
(五)加强科研,强化督导,努力保证教育质量持续、稳步提高
1、坚持“科研先导”,积极开展素质教育的科学研究。
——科学办教育,把科研的思想和态度贯彻到实施素质教育的各个方面;教育科研服务于教育决策,重大的教育决策和措施要以必要
的科学论证为支柱;协同搞科研,逐步形成以全局性重点课题为核心的课题群;树立教育科研的效益观,将已有研究成果推广转化为
教育实践。
——科研课题管理遵循“把握导向、抓好开题、强化中期、力出成果”方针,健全课题检查、指导、论证制度,论文答辩、鉴定与评
价制度,与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制度,教师论坛、教育案例研讨制度,优秀科研成果(论文)评比、奖励、推广制度,使教育科研更
好地为教学服务,为教师专业成长服务。
2、深化教育督导的改革,完善教育督导评估制度。
——加强教育督导队伍建设,认真落实区政府颁发的《*区教育督导规定》,改进教育督导评估方式。坚持督政与督学相结合,以
督学为主;监督与指导相结合,以指导为主;硬件与软件相结合,以软件为主;横向评估与纵向评估相结合,以纵向评估为主;综合
督导与随机督导相结合,以随机督导为主,促进学校进一步端正教育思想,明确办学方向,提高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
——积极探索学校发展性教育督导评估。研制学校发展性督导评估方案,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别、不同性质的学校进行发展性督导评
估,彻底改变“用一把尺子量所有学校”的督导模式,促进学校自主、可持续发展,引导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使我区的教育教
学整体水平再上一个台阶。
上一篇:质监局理论学习发展计划
下一篇:书信的正确格式及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