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计34442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138分钟。
语文帮扶教师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
作为龙头学校,我校按照纵向切块、分级管理的原则,将所有班级分为四个相对独立、结构一致、类似完全学校的“教学部”四个。“教学部”设部长1名,副部长3名(分管教学、教研、德育),各教学部安排语文、数学、英语三个学科骨干教师若干。教学部分别由学校中层干部后勤主任刘芳、教导主任万照红、办公室主任肖云康、教导副主任王军任部长。教学部成员共有49名老师。结对学校有9所小学。其中第一教学部组员__名老师,结对农村学校是__学区的三苏小学、__小学、__小学。第二教学部组员__名老师,结对农村学校是__小学和__小学。第三教学部组员__名老师,结对学校是__小学和__小学。第四教学部组员有__名老师,结对农村学校是__小学和__小学。
经学校行政研究,于20__年9月与__学区九所小学结对帮扶工作的启动拉开了序幕,并召开了“教学部”工作会议。明确了“教学部”职能,进一步明确了城乡学校结对帮扶的措施和目标,确保了结对帮扶工作的顺利实施要求各教学部按照区教育局文件精神,充分整合优质教师资源,多种形式提升农村学校教师教学水平,扩大优质教师队伍 ,大幅度提升结对农村学校的教学质量、推进城乡学校教育质量均衡发展。。
通过宣传和政策导向,广大中青年教师都能够理解和支持,各教学部教师都能按计划安排如期到帮扶学校支教,共同提高,达到优质资源共享。四个教学部与结对学校行政联系,针对本部教师与结对学校教师的特点,每期与帮扶的九所小学都开展了丰富多样的帮扶活动,有骨干教师带教、优秀课例点教、青年教师支教,专职教师走教、跟岗培训等帮扶形式。
骨干教师带教
一是课例示范。各教学部的骨干教师每学期上一堂示范课,通过示范课对结对学校教师进行带教。我校在教研课安排时,把各教学部教师执教的时间、科目相对集中,这样就便于了结对学校老师到校听课、研讨。
二是专题指导。各教学部的骨干教师针对结对学校的焦点问题开展专题讲座,现场互动。专题讲座的内容有:3名名工作室的专家(__、__、__)作有关学校管理、数学教学和英语教学的讲座,有__、__老师的班集体建设管理经验介绍、班主任培训等。如20__年的3月7日,市教坛新秀__老师到__小学作了《做幸福的老师,幸福地做老师》的专题讲座,让所有到会的老师们无不为之感动,老师们无悔地用生命诠释着教师职业的神圣与“幸福教师”的全部意义:做幸福的教师,是目标;幸福地做教师,是践行;做教师的幸福,是成功。
三是跟岗培训。结对的各个学校每学期分语文、数学、英语学科,选派十多名教师到我校跟随骨干教师进行为期3天的跟岗培训。跟岗学习备课、上课班级管理、作业批改等内容。
2. 优秀课例点教
每学期初,__附小与共同体的9所学校分别组织各校骨干教师,根据本学期的重点、难点自定课题,形成优秀课例,共同体学校教师可按需点课,走进教室观摩。让共同体教师分享优质课堂,锤炼课堂,取长补短,各有收获。
3. 青年教师支教
各教学部精心挑选具有教学经验丰富的语文、数学、英语老师,每期有6天到结对学校,投入教育教学工作,相互探讨,真正提升共同体学校的教学水平。如:20__年__月20日,我校优秀教师__到____小学上了一节别开生面的数学课,让我们一行第一次感受到了8个人的课堂。
据不完全
语文帮扶教师工作计划范文第2篇
近年来,合作市深入贯彻落精准扶贫工作,紧盯“全市2015年实现基本脱贫,2016年实现整体脱贫,2024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三步走”战略目标,举全市之力,集各方智慧,坚决打好精准扶贫攻坚战,切实做到对象、目标、内容、方式、考评、保障“六个精准”,真扶贫、扶真贫,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
在教育精准扶贫方面,合作市教育局根据《合作市“1+17+1”精准扶贫工作实施方案》和市脱贫攻坚领导小组统一部署和要求,精心安排,狠抓落实,教育精准扶贫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改善办学条件 推进均衡发展
“以前学校很简陋,小平房,土操场,下雨天泥泞不堪,经过这几年改薄项目建设,我们的校园真的变成了花园,环境优美,教室宽敞明亮,各种辅助设施齐全。”合作市佐盖多玛乡中心小学校长华尔贡说出了全市乡村学校广大师生的心声。
近年来,根据《合作市精准扶贫教育支持计划实施方案》安排,市教育局按照就近、方便的原则,科学布局,争取项目,把工作重点放在建好、办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
2016年,全市精准扶贫义务教育阶段建设项目为17个,总投资1.1706亿元,其中包含校舍新建、校舍续建、操场、围墙等项目;同时,为14所中小学和教学点购置了学生床、课桌凳、食堂设备、安保设备及音体美教学器材和图书;全市农牧村学生宿舍全部实现锅炉、电暖供暖。
2016年,全市投入1762万元新建4所双语幼儿园,通过全省招教等项目招录幼儿教师15名,转岗16名,举办新幼儿教师岗前培训8期236人次,缓解了农牧村学前教育专业教师短缺问题。据了解,2013以来,该市累计投入6147万元建成“双语”幼儿园18所,在建幼儿园7所,全市乡镇幼儿园覆盖率达到100%。
同时,合作以实施“全面改薄”项目为契机,加快中小学教育信息化“三通两平台”建设。2016年,投资590万元为全市14所乡村学校和城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建设教育信息采集共享室14间和“班班通”资源共享平台;投资302万元为中小学配备“班班通”设备54套,计算机200台,实现了农村中小学“班班通”和计算机教室全覆盖。
完善资助工作 帮助学子圆梦
“我家的经济条件差,以前父母为交不起学费发愁,现在享受国家优惠政策,学校管吃管住,我们可以无忧无虑地上学了”。合作市第四小学学生卓玛草说。2016年新学期开学前,合作市开展了“金秋助学”活动,为考上大学的梁宁、包士维、当子吉等30名特困家庭学生每人发放助学金2000元,为拉毛才让等10名学生每人发放700元路费补助。而这已是合作市完善学生资助工作的常态。
据了解,从2013年开始,合作市在全市开展农牧村贫困家庭学生建档立卡工作,市教育局督促、指导各乡(街道)完成了精准扶贫大数据管理平台教育扶贫信息的采集和系统录入工作,建立了贫困学生的电子信息档案,构建了从学前教育到大学教育到户、到人的教育精准资助体系,进一步明确了资助项目及标准,确保所有贫困家庭子女不因经济困难而失学。
同时,将全市农牧村幼儿园营养餐经费纳入市级财政保障范围,足额落实;提高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专项补助标准,并持续发放家庭困难寄宿生生活补助;继续实行12年全免费教育,将高中免费教育经费列入年初财政预算,按照生均1000元/年标准落实公用经费96万元,同时对合作户籍家庭困难的高中生按每生每年2000元标准发放国家助学金,减轻了广大农牧民群众送子女入学的负担。
在充分落实现行资助政策的基础上,该市持续开展捐资助学活动,积极倡导社会团体和爱心人士设立特困学生救助基金,采取优惠政策叠加的方式加大对特困学生的资助力度,确保贫困家庭孩子的正常学习。以此,对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与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同等对待,享受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同等政策,对城市低保家庭学生享受免学杂费和贫困寄宿生生活费补助。
做好招生工作 落实优惠政策
在实施贫困地区高校招生专项计划方面,合作市不断完善“制度公开、群众监督”招生工作机制,高考前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充分利用新闻媒体、网站、致家长的公开信、招生咨询电话等渠道积极宣传各项招生政策,特别是国家和省上出台的贫困专项计划、精准扶贫专项计划、藏区专项计划等政策。
市招生办严把考生资格审查关,全方位为考生填报志愿提供指导服务,为农牧民子女上大学创造了更多机会。2014年以来,全市通过贫困地区专项计划、精准扶贫专项计划、藏区专项计划共录取贫困家庭学生205名,计划推免和单招录取534人。
2015年以来,合作市积极推行甘肃省内藏区“9+3”免费中等职业教育政策,让未被普通高中录取的初中毕业生继续接受3年免费中等职业教育,绝不让一个贫困生掉队。目前,全市有152名学生在高职院校学习,136名学生在外地企业就业。
壮大师资队伍 关爱乡村教师
随着教育惠民政策的逐步落实,合作市农牧民送子女入学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在校学生人数持续增加,各学校学科教师结构性矛盾突出,为应对新情况,合作市按照“缺啥补啥”的原则,借助全省招教、事业单位招考、特岗计划等项目,通过“培、招、转、聘”等方式,进行了“分层、分岗、分类”培训和招聘,壮大了师资队伍,提升了师资水平,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奠定了基础。
随着教师队伍不断壮大,新上岗教师人数不断增加,各中小学、幼儿园,尤其是乡村学校教师住宿成为一个突出问题,新来的教师多半未婚,远离父母,要让他们安心教书,必须提供基本的吃住条件。
2014年以来,合作市将乡村教师周转房建设纳入教育基础设施建设,通过积极协调,争取项目,做好教师生活保障工作。目前,佐盖多玛乡中心小学等乡村学校的教师周转房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确保了这些教师住有所居,安心从教;2008年以来,合作市将包括乡村教师在内的全体教师纳入全市干部职工每年一次的免费体检之列,市教育局组织全市各学校教师按时参加体检,体检结束后为受检教师建立健康档案,医生当面讲解体检结果,提出饮食、运动等方面的改善建议,帮助他们提高身体素质,预防各种疾病的发生。
“近几年,市政府对教育上的投资力度很大,办了许多民生实事,免费体检就是一件很好的事。以前,老师们患了病之后才去医院,现在免费体检让我们能及时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进行早期预防和治疗,增强了基层老师的自我保健意识,有了一个好身体,才能更好地教书育人。”合作市勒秀乡中心小学教师道吉才让感慨地说。
另外,合作市在教师晋升职务(职称)和评优选先时,也向农牧村学校、薄弱学校、一线教师、长期扎根基层的教师倾斜。将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纳入高级教师职称评聘范围,激发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同时,想方设法筹措资金,落实乡村教师生活补贴和班主任岗位补助等。
落实“三区”计划 强化引领作用
根据教育部等五部委印发的《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人才支持计划教师专项计划实施方案》,2013年开始,省教育厅已连续三年为合作市选派“三区”支教教师65人,教师参与到各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校园文化建设等工作中。
支教期间,他们用丰富的知识、先进的理念为受援学校传送经验,让更多的老师观摩了支教老师的示范课,开阔了视野,更新了教育理念,改进了教学方法,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使支教活动起到了真正示范引领作用。
从2014年秋季学期开始,西北师范大学、河西学院、陇东学院、甘肃民族师范学院等高校先后选派学前教育本科专业学生80人到合作市乡村幼儿园开展精准扶贫帮扶支教(顶岗实习)工作。
“在支教老师们的帮助下,学校创办了各种社团组织,体育课、舞蹈课、音乐课都也开设起来了。支教老师还利用课余时间辅导留守儿童学习,给这些孩子们带来了精神关爱,促进了孩子们的健康成长。支教老师们都年轻,学生们不仅喜欢听他们的课,平时也喜欢和他们一起玩。他们开展的各类活动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给学校工作注入了生机与活力,也促使学校教育教学管理走向正规化迈进。”合作市加茂贡中心小学校长丹真贡保介绍道。
深入开展“双联” 帮助农民致富
合作市佐盖曼玛乡地瑞村是合作市教育局的联系点,自2012年“双联”行动开展以来,市教育局成立了“双联”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合作市教育局“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实施方案》,局机关全体干部与该村36户贫困户结成了帮扶对子。
根据“实施方案”及“干部个人帮扶计划”,市教育局充分发挥教育行业优势,紧密结合地瑞行政村的重点工作,通过政策宣传、科技培训、文化引领、智力扶贫等方式,全面实施帮扶计划。局领导带头进村入户了解村情民意,及时了解掌握帮扶村的动态信息和村民的个人信息,共同制定了扶贫工作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力求做到精准定位扶贫,不脱贫不脱钩。
同时,市教育局选派专门人员驻村,配合乡村开展扶贫对象建档立卡、精准扶贫大数据采集等各项工作,为联系村扶贫工作精准聚焦,为真扶贫、扶真贫奠定了基础。2015年底,市教育局帮扶的36户贫困户中已有25户实现了脱贫,其余11户有望2016年底脱贫。
语文帮扶教师工作计划范文第3篇
2016脱贫攻坚实施方案一
一、目标任务
把教育帮扶作为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以538万农村贫困人口、54个贫困县(含天窗县和享受待遇县)、5000个贫困村为重点,精准实施八大教育帮扶计划,做到精准建设、精准帮扶、精准资助、精准就业,实现贫困地区学校保障基本、满足需要、均衡发展,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全程帮扶、全程资助、充分就业,决不让贫困地区的孩子输在人生的起点上,从根本上斩断穷根。
到2017年,实现贫困地区教育发展整体水平明显提升。基本解决学前教育入园难问题,基本消除义务教育超大班额大通铺,基本实现结对帮扶覆盖到每所学校、每位教师、每个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学前三年毛入学率达到75%,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0%,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83%。到2024年,实现贫困地区教育发展整体水平接近全区平均水平。基本普及学前教育,达到义务教育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基本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显著增强。学前三年毛入学率达到82%,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2%,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87%。
二、政策措施
(一)精准实施幼儿园帮扶计划,帮助贫困地区扩大学前教育资源,切实解决贫困地区入园难问题。
1.支持贫困地区公办幼儿园建设。实施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根据需要,支持每个贫困县在城区建设12所公办幼儿园,支持贫困县每个具备建设条件的乡镇建设1所乡镇公办中心幼儿园,根据建设规模分别给予每所200万600万元不等的补助,基本实现贫困地区公办乡镇中心幼儿园全覆盖。(责任单位:教育厅、国土资源厅、住房城乡建设厅,各市、县人民政府。排在第一位的为牵头单位,下同)
2.大力扶持贫困地区多元普惠幼儿园发展。优化公益性、普惠性资源布局,落实多元普惠幼儿园奖补政策,通过改善办园条件、支付租金、改善教师待遇、开展教师培训等方式支持贫困地区多元普惠幼儿园发展,提高贫困地区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覆盖率,确保贫困地区儿童有机会接受一定质量的学前教育。(责任单位:教育厅、财政厅,各市、县人民政府)
3.建立学前教育结对帮扶。各县统筹安排县城(城区)公办幼儿园、优质民办幼儿园对口帮扶乡(镇)中心幼儿园,乡镇中心幼儿园对口帮扶所在乡镇村级幼儿园,在县域内建立县乡和乡村两层结对帮扶。(责任单位:各县人民政府)
(二)精准实施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帮扶计划,帮助贫困地区学校改善基本办学和生活条件,让贫困地区少儿享受到更加公平的优质教育。
1.精准实施全面改薄工程。对贫困地区每所中小学校进行摸底排查,按照一校一册、一校一图科学编制学校建设规划,准确建立每所薄弱学校的需求清单和建设台账。统筹全面改薄等教育专项资金,重点向贫困地区倾斜投入,计划投入54个贫困县资金50亿元左右,建设校舍面积约150万平方米。其中新建、改扩建农村寄宿制学校500多所,努力实现贫困地区小学高年级学生和初中生应宿尽宿、一人一床位,切实解决大通铺、大班额问题。(责任单位:教育厅、财政厅,各县人民政府)
2.支持贫困地区办好必要的村小学和教学点。进一步优化义务教育学校布局,审慎稳妥推进撤点并校工作,坚持先建后撤,对于保留的村小学和教学点进行标准化建设,保障贫困地区适龄儿童就近入学。(责任单位:教育厅,各市、县人民政府)
3.加快贫困地区教育信息化建设。加快贫困地区中小学校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全员培训,逐步提升贫困地区学校教育信息化及应用水平,使贫困地区师生能便捷共享优质数字教育资源。(责任单位:教育厅,各市、县人民政府)
4.建立义务教育结对帮扶。各市统筹安排市级义务教育学校、市辖区优质义务教育学校对口帮扶县级城区义务教育学校,各县统筹安排城区义务教育学校对口帮扶农村薄弱义务教育学校,组织乡镇中心校对口帮扶所在乡镇村小学、教学点,建立市县、县乡和乡村三层结对帮扶。(责任单位:各市、县人民政府)
(三)精准实施高中阶段教育帮扶计划,帮助贫困地区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进一步提高贫困地区劳动者素质。
1.支持贫困地区普通高中建设。统筹中央和自治区各类普通高中建设项目资金,重点支持贫困县新建、改扩建一批普通高中学校。(责任单位:教育厅、财政厅、国土资源厅、住房城乡建设厅,各市、县人民政府)
落实公办普通高中生均公用经费财政拨款标准,2016年达到每生每年400元,并视情况逐步提高。(责任单位:各市、县人民政府)
2.提高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率。推动普通高中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统筹协调发展,扩大高中阶段教育招生规模,重点满足贫困地区学生入学需求。支持有需求有条件的贫困县发展多种形式的高中教育,为贫困地区的学生提供多元选择的机会,促进贫困县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程度不断提高。(责任单位:教育厅,各市、县人民政府)
3.建立普通高中结对帮扶。各市统筹安排区域内优质高中分别对口帮扶贫困县普通高中,建立市县结对帮扶机制。(责任单位:各市、县人民政府)
(四)精准实施县级中专帮扶计划,帮助贫困地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在扶贫富民中的中坚作用。
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支持每个贫困县办好1所新型中等专业学校,到2024年基本达到国家和自治区办学标准。(责任单位:教育厅、财政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各市、县人民政府)
2.改革专业设置。根据县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支持有条件的贫困县中等专业学校办好1-2个服务区域重点产业和社会事业发展需要的骨干专业、12个适应农村改革和农业现代化需要的涉农专业,努力办好23个服务农村新生劳动力转移就业、扶贫富民和民族文化传承创新需要的特色专业。(责任单位:教育厅,各市、县人民政府)
3.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实现行业性职教集团自治区重点产业全覆盖、区域性职教集团14个市全覆盖。鼓励职教集团积极吸纳贫困县中等职业学校为成员单位,实现优质职业教育资源共建共享。(责任单位:自治区教育厅、工业和信息化委等行业主管部门,各市人民政府)
4.加强基地建设。面向全区建立40个集民族工艺传承创新、文化遗产保护、高技能人才培养、产业孵化于一体的职业教育基地,发挥其辐射示范作用,推进贫困地区扶贫开发和民族文化产业发展。(责任单位:自治区教育厅、民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文化厅)
5.建立职业教育结对帮扶。支持高职院校和城市职业学校通过管理、课程、师资、设备四下乡对口帮扶贫困县中职学校共建专业、共同开发课程和教材、共建师资队伍、共享实习实训基地、合作招生等,力争对口帮扶县全覆盖,并对成效显著的给予资金奖补。(责任单位:教育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
(五)精准实施高等教育帮扶计划,帮助贫困地区提升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水平,充分发挥高等教育在扶智富民中的作用。
1.加大对贫困地区高校支持力度。支持贫困地区高校开展优势特色学科专业及相关平台建设,支持贫困地区高校申报开设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重大战略需求的新专业,积极扶持贫困地区每所高校建设12个自治区级创新创业教学团队,增加贫困地区高校教学改革项目申报配额,支持贫困地区高校引进和培养高层次人才。(责任单位:自治区教育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编办、财政厅)
2.扩大贫困地区学生接受高等教育机会。继续实施面向贫困地区国家重点高校本科第一批定向招生专项计划,并在定向生源不足情况下酌情降分录取本科第二批考生。区内本科第一批重点高校招收贫困地区学生专项计划每年增幅不低于1%。贫困地区考生继续享受现有高考加分政策。(责任单位:自治区教育厅、发展改革委)
3.加大贫困地区专项人才培养力度。扩大招收免费民族预科生规模,2016年增加20%招生计划,招收1200名免费预科新生,并视生源情况逐年增加计划。在高等学校招收民族班,每年招收本科生1200名左右。继续实施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培养计划,每年招收博士、硕士生300人左右。(责任单位:教育厅、财政厅)
4.充分发挥科技平台扶贫作用。每年举办高校科技服务地方新发展活动,支持高校与贫困地区在产业、行业技术深度合作,建立涵盖科技帮扶、科教培训、技术指导和科普宣传的多元服务体系。(责任单位:教育厅)
5.落实高等教育结对帮扶和继续教育结对帮扶。落实国家统筹安排的东部地区开放大学一对一对口帮扶片区县广播电视大学(办学点),面向贫困地区农村开展公益性继续教育。打造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开放大学升级版,为贫困县每一个贫困村培养若干后备干部、创业青年和致富带头人。(责任单位:教育厅)
(六)精准实施特殊教育帮扶计划,帮助贫困地区完善特殊教育体系,促进贫困地区残疾儿童少年接受合适的教育。
1.加强特殊教育基础能力建设。统筹特殊教育学校建设和贫困县特殊教育学校办学条件改扩建等项目,加大对贫困地区特殊教育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教学和康复设施配置的支持力度。推进特殊教育资源中心建设,支持未建有特殊教育学校的贫困县加快建设特殊教育资源中心(教室)。(责任单位:自治区教育厅、财政厅、残联,各县人民政府)
2.完善特殊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落实2016年起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学校和随班就读残疾学生生均公用经费财政拨款标准达到每生每年6000元。(责任单位:财政厅、教育厅,各市、县人民政府)
3.实施特殊教育职业教育建设试点项目。在南宁、柳州、桂林等地遴选若干所中高职学校作为残疾青少年职业教育基地学校,对其校园和实训基地进行适合残疾学生入学的设施改造,为其配备职业教育的设备,提高贫困地区残疾青少年职业能力。(责任单位:自治区教育厅、财政厅、残联)
(七)精准实施学生学业帮扶计划,帮助贫困地区学生无障碍上学,确保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应助尽助。
1.完善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各阶段学生资助政策,在现有资助政策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分档资助,对特困生给予重点资助。(责任单位:教育厅、财政厅)
2.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就学实施15年免费教育,即免除学前教育保教费,实施普通高中免除学杂费,逐步分类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免除学杂费。(责任单位:自治区教育厅、财政厅、扶贫办)
3.将少数民族预科班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纳入高校国家资助体系。(责任单位:教育厅、财政厅)
4.落实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学历教育扶持政策,实行雨露计划扶贫助学补助应补尽补。(责任单位:自治区扶贫办、教育厅)
5.落实就业帮扶政策,确保精准就业。区内各高校指定专人负责,对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进行一对一帮扶,落实至少一次个体咨询、一次优先推荐、一次技能培训、一项就业补贴等帮扶措施,举办专场招聘会,优先向合作单位重点推荐,确保其顺利就业。(责任单位:教育厅,全区各高校)
6.建立贫困家庭学生结对帮扶。依托大学生志愿者服务西部计划、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等活动,动员大学生志愿者与片区农村贫困学生建立一对一结对帮扶。(责任单位:教育厅)
鼓励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公益活动,动员社会志愿者与片区贫困学生建立一对一结对帮扶。(责任单位:团区委)县级统筹建立校长、教师一对一对口关爱帮扶农村留守儿童的工作机制。(责任单位:各县人民政府)
(八)精准实施教师队伍帮扶计划,帮助贫困地区培养造就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好老师,为贫困地区教育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
1.拓展贫困地区教师补充渠道。实施中小学教师公开招聘专项考试,给予乡镇以下教师岗位适当倾斜。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定向培养计划和壮汉双语教师定向培养计划,首先满足贫困地区教师补充的需要。
高校毕业生取得教师资格并到贫困地区乡村学校任教一定期限,按照有关规定享受学费补偿和国家助学贷款代偿政策。(责任单位:自治区教育厅、编办、财政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
2.落实贫困地区教师生活待遇。实施贫困地区乡村教师生活补助计划,对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乡、村学校及其他地区教学点教师,自治区统筹资金按每人每月不低于200元标准给予奖补。依法依规落实贫困地区教师工资待遇,依法为贫困地区教师缴纳住房公积金和各项社会保险费。(责任单位:教育厅、财政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各市、县人民政府)
将贫困地区教师住房建设纳入自治区保障性住房建设范围,以乡镇为中心,加快边远山区、贫困地区农村教师住房建设。(责任单位:自治区住房城乡建设厅、发展改革委、教育厅)
3.优先保障贫困地区学校教师用编。在核定的编制总额内,按照教育发展水平和教职工编制使用情况,将教职工编制从富余地区向紧缺地区调剂,其他系统改革调整出来的事业单位编制优先调剂用于解决贫困地区学校编制紧缺问题。(责任单位:自治区编办、教育厅、财政厅,各市、县人民政府)
4.职称(职务)评定向贫困地区倾斜。乡村教师在申报职称时给予政策倾斜,论文不做刚性要求,免除外语、计算机考试。(责任单位: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教育厅)
5.推动优质师资向贫困地区农村学校、薄弱学校流动。逐步推进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县管校聘管理体制改革。实施三区人才支持计划、教师专项计划等,推动中小学教师支教走教,每年从教育质量较好的中小学选派优秀教师到贫困地区乡镇及以下学校支教走教。采取定期交流、跨校竞聘、学区一体化管理、学校联盟、对口支援、乡镇中心学校教师走教等多种途径和方式,重点引导优秀校长和骨干教师向农村学校、薄弱学校流动。(责任单位:自治区教育厅、编办、财政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各市、县人民政府)
6.教师培训向贫困地区倾斜。支持贫困县开展教师全员培训,支持有条件的贫困县建设好县级教师培训机构。每年组织自治区名师名校长、特级教师等深入贫困地区开展送教下乡。(责任单位:教育厅,各市、县人民政府)
7.支持贫困地区县级中专建设双师型教师。支持贫困地区县级中专通过多种方式调剂空余编制和岗位用于充实双师型教师队伍,逐步提高优秀专业教师、双师型教师在教师队伍中的比例。(责任单位:自治区教育厅、编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各市、县人民政府)
三、检查验收
(一)纳入政府绩效考评。按年度分解下达任务,作为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年度重点工作和年度绩效考评的重要内容,确保各项目标任务逐年完成落实。
(二)加强教育督导检查。将教育扶贫工作作为开学检查的重要内容,每学期开展一次专项检查。逐县开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验收。不定期开展学前教育、职业教育、经费管理、项目进度等专项督导或检查。
(三)加强社会监督。完善信息公开制度,各级各部门按照财政预算公开要求做好信息公开工作。县级人民政府要通过当地媒体、门户网站等方式,向社会公布教育发展年度资金安排情况、工作进展情况等,在全社会营造良好氛围。
2016脱贫攻坚实施方案二
为了深入贯彻省委十届六次全会,市委三届十次全会,县委十二届十次全会精神,全面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的具体实践,加快我乡脱贫步伐,实现与全面、全省、全市、全县同步建成小康社会,立足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认真贯彻省委五大扶贫工程和五个一批扶贫攻坚行动计划,市委三三六六扶贫战略和1+6扶贫工程,县委《关于全力打赢扶贫工作攻坚战,确保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坚持以统筹城乡,扶贫攻坚为统揽,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以巴山新居为抓手,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为手段,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严格领导责任,凝社会力量,加强基层基础,确保全市人民脱贫致富奔小康。
二、基本原则
1.因户施策,精准实施。瞄准贫困村,贫困户,解决群众最急需的问题,深入分析致贫原因,针对行路难、饮水难、上学难、就医难、住房难、用电难、通信难、避灾难、增收难等外因性贫困和因病、因残、因技等内因性贫困,因人因地施策,因致贫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做到扶贫对象、扶贫项目、资金使用、扶贫措施、驻村帮扶、脱贫战难六个精准,不落下一村一户一人。
2.统筹乡村,连片推进。坚持统筹乡村发展,强力推进连片脱贫攻坚,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特色产业向农村拓展,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现代文明向农村推广。按照先难后易、梯次推进、均衡发展、全面覆盖的原则,有序推进2大片5小片连片脱贫攻坚,确保建成一片、提升一片、实现全城脱贫。
3.改革创新,内外发力。让改革的思维推动脱贫攻坚,积极探索创新扶贫机制和方式,破除脱贫奔康的体制机制障碍,以激活农村各类要素资源为目标,深入开展农村综合改革、推动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本,赋予农户更多财产权,经营权。深入实施开放式扶贫,不断提升开放合作的层次和水平,大力引资引技引智,不断增强扶贫攻坚的动力。
4.政府主导,群众主体。充分发挥各级政府的主导作用,着力解决规划引领、政府领导、项目支持、社会动员等难题。坚持扶贫先扶志,提高群众自我发展能力,发挥群众主体作用,最大限度的释放群众的内部动力,通过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改变贫困面貌,过上幸福而有尊严的生活。
三、总体目标
按照四年集中攻坚,两年巩固提升要求,到2024年,4个贫困村全部脱贫,全乡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越过扶贫标准线,农民人均纯收入,农村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万元和2736以上,稳定实现两不愁,三保障。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社会保障全覆盖,村村有硬化路、有卫生室、有文化室、有宽带网,户户有安全饮用水、有生活用电、有广播电视、有增收门路让贫困群众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
四、规划方案和措施
(一)精准实施五个一批扶贫攻坚计划。
1、通过扶贫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对有劳动能力、可以通过生产和务农实现脱贫的贫困人口,从拓宽致富门路和增加就业机会两方面入手,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加大特色产业培育扶持和就业帮助力度。到2024年,通过发展生产和就业实现3千人以上稳定脱贫。
大力增加农民经营性收入。支持具有资源生态优势和传统产业优势的贫困村发展一村一品,重点发展鲜果、干果、中药材、畜牧、水产等优势特色产业。鼓励有条件的贫困村、贫困户从事乡村旅游业、支持创建特色旅游示范村和名宿旅游达标户。帮助贫困村培育农投企业、农民合作社、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我们要深度思谋、主动作为,充分发挥地缘、亲缘、人缘优势,大力实施回引工程,全乡每年回引300人回乡创业,50万元以上的产业项目5个,每村每年实施产业项目1―2个。
大力增收农民财产性收入。深化农村八股一权产权制度改革,探索股权量化、资产收益扶贫模式,建立分股入红+保底分红+利润分红等分配机制,引导贫困户将耕地、林地、个人财产和集体三资股权,采取租赁、入股、委托经营、合作经营等方式,加入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组织等新型经营主体,实现农村房、地、林、人、钱、集体资产六个盘活,增加贫困农户的财产性收益。
2、通过移民搬迁安置一批。对居住在边远高寒地区、地质灾害频发区、洪水淹没威胁区的三区贫困群众,实施移民搬迁安置,做到实施一批项目、安置一批群众、脱贫一批群众。到2024年,通过移民搬迁安置实现稳定脱贫700人以上。
科学规划实施搬迁安置。对接移民搬迁政策,科学制定全乡移民搬迁规划。结合幸福美丽新村建设,合理安排搬迁地点、搬迁资金和搬迁进度。积极引导和鼓励支持贫困农户自主搬迁,实现具有搬迁条件和意愿的贫困户应搬尽搬。
加大项目政策整合力度。整合巴山新居建设、农村危房改造、财政专项扶贫、易地扶贫搬迁、生态移民、工程移民、地质灾害避让搬迁、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等项目资金,解决移民搬迁问题。配套发展稳定增收项目,完善公共设施,在新居建设、子女入学、社会保障等方面给予支持,保证移民户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3、通过低保政策兜底一批。对农村丧失劳动能力、无法通过产业扶持和就业帮助实现脱贫的,通过社会保障实施政策性兜底扶贫。到2024年,实现解决1296人以上稳定脱贫。建立健全乡镇扶贫救助中心,用政策保障农村五保、特困老年人、失独老人、孤儿和重度残疾、智障、重症精神病、重大疾病患者等无力脱贫特困群众最低生活标准。出台扶贫线和低保线两线合一的实施办法,到2016年末。将低保线提高到扶贫线标准。充分运用市场化机制推进养老院、精神病院等建设,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办法,解决政府投入不足问题。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将城乡贫困群众纳入基本养老保险,实现人人有社保,逐步缩小城乡社会保障标准差距。
4、通过医疗救助扶持一批。对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贫困群众,通过降低医疗费用、提高大病保险报销比例等措施救助扶贫。到2024年,实现医疗救助扶持减贫134人以上。逐步提高贫困人口的医保补助、门诊和住院治疗费用报销标准。实行大病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和大病救助,探索财政支持贫困户购买重大疾病医疗保险办法。设立贫困对象医疗救助基金,专项用于贫困家庭重大疾病医疗救助,对需要个人负担的费用,在年度救助限额内给予补助。加大因残致贫家庭的救助力度。对贫困户中的一、二级重度残疾人,争取政策由政府全额资助个人参保资金,对贫困户中的三、四级残疾人,适度资助个人参保资金。对贫困户中精神病患者,治疗费用全额纳入基本医疗保障和民政救助范围,不足部分实行财政兜底。
5、通过灾后重建帮扶一批。对因地震灾害、洪涝伤害、地质灾害等受灾致贫返贫的贫困群众,通过灾后恢复重建和发展振兴帮扶。坚持以人为本,优先推进住房重建,对建不起房的特困户安排入住农村廉租房。科学规划,优先安排实施灾后急需民生项目,加快推进灾区道路、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重建。
(二)深入推进1+6扶贫攻坚行动
1、强力推进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坚持党建带扶贫、扶贫促党建,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扶贫攻坚中的战斗堡垒作用。
建强基层组织。创新组织设置方式,通过村村联建、村企联建、村居联建等方式,在巴山新居、产业基地,专业合作社等建立党组织,探索推进连片贫困后进村建立联合党支部,增强党组织扶贫带动能力。每年确定12个后进村(社区),按照党群部门帮软村、政法部门帮乱村、涉农部门帮弱村、金融部门帮穷村的思路结对联姻,强力推进后进党组织整顿。实行村村帮建、户户帮带,探索实践驻村帮扶单位、帮扶企业、农村新型经营主体与贫困村支部联建党组织,形成帮扶共同体。大力推广三亲三带三本账群众工作法、四办一跟踪便民服务工作法,不断提升服务扶贫的能力和水平。
规范活动场所。加强村级组织活动活动场所规范化建设,引导便民惠民公共服务集中配套,充分发挥服务作用。采取整合项目资金,整合闲置资产、整合组织资源等办法,按照社区活动场所至少达到200㎡,村级组织活动场所面积90㎡的标准,在2016年底,完成邵家河、青山梁等村组织活动场所新建建设任务,完成仙人嵌、马口背、朽石坎等10个村的改扩建建设任务。
夯实干部队伍。选优配强村党组织书记、扶贫工作队两支队伍,推行基层党组织书记对扶贫攻坚开展承诺、述诺。按照一好双强标准,拓宽选任渠道,把思想好、作风正、能力强、愿意为群众服务的优秀年轻干部、退伍军人、返乡创业人员、高校毕业生选进村两委班子,从机关事业单位选派优秀党员干部到贫困村任第一书记。注重在回乡创业大学生、致富能手、务工返乡成功人士等群体中发展党员,不断优化党员队伍结构。
强化社会治理。全面加强四项宣传,强化村(居)规民约建设,纵深推进村民自治。认真落实四议两公开一监督、一事一议等民主决策制度,把村务监督委员会建设纳入农村改革发展总体规划,建立健全党组织领导下的村务监督、纪检监督机制。加强基层党务公开,细化完善党务公开目录,扎实抓好党务公开工作,将基层党务公开纳入党建述职评议考核重要内容。深入开展文明联创、卫生联洁、治安联防、应急联动、困难联帮、致富联带活动,形成党组织领导、党员干部引导、人民群众互动的农村社会治理新局面。
2、强力推进巴山新居建设。全面落实省委建设幸福美丽新村的要求,从最困难的区域、最困难的贫困户、最急需解决的问题入手,深化产业园区、新型社区、田园景区三区同建。进一步完善巴山新居建设规划,统筹实施巴山新居工程与连片脱贫攻坚,促进农户向中心村和聚居点、产业基地、重点景区、场镇聚集。坚持新建、改造、保护相结合,实施分类、分片、分年度建设巴山新居,扎实推进幸福美丽新村建设。整合农村危房改造、地质灾害避让搬迁、工程性移民搬迁、生态移民搬迁、新村基础设施建设、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等项目资金优先向贫困村倾斜,与巴山新居工程统筹规划、同步设施。采取新建、购置、租赁、改造集体闲置房等方式,配套建设农村廉租房,为改不起、建不起房的特困户、贫困残疾人提供保障性住房。2016年到2024年,全乡完成2125户,其中贫困户625户,农村危旧房(土坯房)改造1500户。新建847户,改造1278户,规划建设中心村1个,聚居点14个,农村聚居度达到50%以上,规划建设农村廉租房50套。
2016年全面启动巴万高速公路沿线村(潘家河、鹿溪沟、仙人嵌)的巴山新居,结合贫困村的项目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为载体,建设朽石坎村、双凤垭、盘龙山、马口背、永丰观、仙人嵌等村的巴山新居建设,改造农村危旧房(土坯房)900户,建设聚居点8个。
2017年,启动建设骡子坡、青山梁、贾村观村的新居建设,改造农村危旧房(土坯房)300户,新建中心村1个,建设聚居点3个。
2024年,启动建设沙泥坪、天平寺、邵家河村的新居建设,改造农村危旧房(土坯房)300户,建设聚居点3个
2024年,巩固提升。
3.强力推进特色产业扶贫。产业发展是实现农民脱贫奔康的根本途径。一是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种植业,基本农田建设中低田土改造5191亩、坡耕地治理3004亩,建立优质粮油生产基地1.5万亩,优质玉米生产基地1万亩;潘家河村建蔬菜基地200亩;以朽石坎、骡子坡、鹿溪沟、青山梁、潘家河、盘龙山、天平寺、沙泥坪、双凤垭村为主的干果、花椒5000亩;以仙人嵌梨、贾村观葡萄、永丰观英脆李为主的鲜果基地2000亩;发展林果、林药、林牧等林下经济1万亩。二是大力发展特色养殖业、畜牧产业,全乡建成以仙人嵌为主,各村小型场地为辅1万头优质肉牛生产基地、五万头瘦肉型商品猪生产基地,年出栏禽兽达到30万头(只),畜牧业总产值达到15亿元,村村养牛30头以上大户一户,养猪50头以上大户10户,养鸡1万只以上大户5户;水产业发展,发展藕田、稻田养鱼1000亩,产值500万元。三是积极发展休闲创意农业。加快推进以产村融合发展的美丽幸福新村工程,促进农业产业园区变乡村旅游景区,由农田变景观。到2024年以巴万高速互通为切入点,建成以朽石坎、骡子坡、鹿溪沟、潘家河、贾村观、仙人嵌、马口背、永丰观、沙泥坪、双凤垭村各具特色的旅游扶贫示范村,依托菜、牧、渔、果、林药等特色农业产业,大力发展农家乐园、开心农场、养生山庄、花果人家、生态渔庄等特色业态,围绕旅游产业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力争用三年的时间,种植葡萄、梨、李、牡丹、薰衣草、莲藕等农作物,让农作物长成美丽风景,变成旅游产品,突出一村一特色,一带一主业的格局,达到乡村旅游特色乡镇、乡村旅游经营点一村一个。
4、强力推进以四网体系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构成区域便捷交通运输体系。严格执行规划,充分整合项目资金,实施乡村道路工程,提升农村公路覆盖范围和通行能力,构建安全畅通、便捷高效、城乡一体的农村公路网络。
①县乡道改造工程.火杨路于2015年启动,2016年全面完工,长太路2024年启动改造工程。
②通村通畅工程.2015年解决双凤垭村的通畅工程、各村断头路11条20公里。
③村道公路改建工程,窄路面加宽28条78.1公里,村道延伸联网17条30公里,加快完善农村公路网络,畅通毛细血管。
④渡汉桥工程.建成16座307延米,建成渡汉桥工程,总投资2456万元。
⑤建农村客运车站1个,所有村通客运班车。
⑥抓住巴(中)万(源)高速公路建设机遇,争取高速路段互通工程,并予以建设。
构建安全可靠的水务保障体系。以水量充足,水质达标、取用方便、保障度高的要求,加强水源工程,净化处理工程,管网入户工程建设,全面提升农村饮水安全保障率。一是完成场镇自来水供应常态化,立足实际,加大加强水源工程的可靠论证及建设,确保场镇居民用水与农民用水间矛盾。二是实现农村安全饮水工程,解决至少1.3万农村居民饮水安全,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0%,实现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完工,资金到位,覆盖人数,水质达标四个100%三是搞好场镇污水治理,新建场镇污水处理站及配套排污干管建设;四是实施好小务水工程建设,整治维修病险库7座、山坪塘109口蓄水66万立方米,解决缺水村旱山村缺水问题,建微水池350口蓄水10.86万立方米,建提灌站21个,新建及维修渠道80.5公里,建成冬屯水田2000亩,新增灌面9120亩。
构建保障有力的农村供电设施及服务体系。着力推进从未改造村电网改造,农网升级改造全面覆盖,加快实施进村入社到户电路升级改造工程,合理布局农村变压器台区,加快解决农村电网过负荷用电问题,消除农村供区低电压现象。
构建覆盖全面的农村信息网络体系。加快农村数字化管理系统建设,对贫困村、贫困户实行精细化、信息化动态管理。到2016年末,所有村通宽带。到2017年来,基本实现村广电网、通信网、互联网全覆盖。到2024年末,农村固定宽带普及率达到65%以上。互联网宽带速率达到100M水平,实现4G到乡,3G到村,光纤到户的目标。到2024年末,所有行政村、村民聚居点、农村学校信息资源实现全覆盖。
5.强力推进公共服务配套。加大对农村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产业、环境保护、法律服务等公共服务配套投入,不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优先发展教育产业。构建帮扶体系,保障特殊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深入推行乡长、村长、家长责任制,严格落实父母予以监护人职责,确保每位适龄儿童少年依法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学业。2015年秋学期起,对建档立卡的贫困家庭子女,从小学到高中毕业,实行学费减免、补助生活费等教育资助政策。学前教育贫困儿童纳入三儿资助范围。大力实施雨露计划,落实免费职业教育政策,中职学校和普通高中贫困学生按规定免除学费并享受助学金,对家庭经济贫困大学生新生第一次入学给予路费和短期生活费补助,按规定享受国家助学贷款。按照幼儿园和小学低段就近入学的原则,进一步优化农村校点布局,努力办学农村各类学校,按照实际情况办好必要的村小或教学点,保证每一个孩子不失学、不辍学。
加强卫生服务能力建设。深入推进精准扶贫,有效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等现实问题,自2015年以来开始到2024年底前,所有贫困村建成1所标准化村卫生室,2024年底前全乡村卫生室达到标准化。完善乡村医疗卫生队伍建设。到2024年底乡卫生院有全科医学,每千名农村居民至少有1个乡村医生。看展贫困人口诊疗服务。2024年底完成全乡3071建卡贫困人口疾病筛查,提高一般疾病治愈率,规范治疗常见病和各发病,引导大病分级住院治疗,控制传染病和地方病。落实医疗卫生保障政策:一是提高医疗报费标准;二是建立医疗费用补助制度;三是全面落实医疗大病救助;四是残疾人和精神病康复治疗;五是实现医疗扶贫专项兜底。通过精准扶贫,有效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实问题。
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力度支持扶贫。充分发挥现代信息网络作用,为贫困村、贫困户提供生产技术、市场信息、政策咨询,加强科技培训和科普宣传,突出抓好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主、农业合作社骨干培训。开展科普站、栏、员建设工作,实现乡、村、社区科普站、栏、员全覆盖。加快建设科技扶贫示范村和示范户。
着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为全面深入贯彻落实通江县文化惠民扶贫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拓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开展新家园、新生活、新风尚创造活动,倡导现代文明理念和生活习惯,形成文明健康、自立自强、遵纪守法的良好风气。
一是基础设施建设上:
①、2015年全面完成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力争建设成为省级示范乡镇综合文化站。
②、到2024年,建标准社区文化活动中心2个,幸福美丽新村文化院坝4个,建成2个农村出版物销售网点和3个乡镇阅报栏。
③、规范管理14个农家书屋和一个社区书屋,建一个标准的通江县图书馆分馆,并及时更新和补充各类时需出版物和地方文艺人才出版物。
④、健全村村响应急广播体系,并实现2024年乡村应急广播体系网络化。
⑤、2016年争取新建高标准农村电影固定放映点一个。
⑥、2024年争取全乡14个村,2个社区,村村有像样的文化活动阵地,有一支群众文艺骨干组成的村级文艺宣传队。
二是群众文化活动上:
①、积极参与各上级宣传文化主管部门组织的各项文化活动,继续搞好群众文化娱乐活动进村入户工作,不断开拓创新文化活动表现形式,做到群众自发参与广场活动天天有,文化站文化基础培训活动周周乐,群众集体活动月月红,特色文化传承创新年年见。乡镇组织大型活动一年3-5次,配合上级主管部门文化下乡活动,每年都有地方特色节目参与。每周定期进行一次文化基础免费培训活动,提高全面参与群众文化活动的积极性和创新性。力争在2024年,村村至少有一支拿得出手,出得了彩的文艺宣传队伍。
②、加强红色文化管理和红军精神传承,对本辖区两处国家级文物单位进行抢救性保护和管理,让红军文化和红军精神在本辖区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精神支柱。同时对本辖区21个不同级别的文物保护单位,进行切实有效的安全管理,让我们地方文化得到安全保护和有效传承。每年进行春秋两次定期文物安全检查的保护工作。
③、农家书屋和社区书屋进一步得到合适的管理和利用,结合远程教育做到每年每村不同形式的开展1-2次读书活动,或者法律、科技、文化致富知识讲座。全面提高群众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同步。
6、强力推进农民素质提升。建立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认定管理和扶持政策体系。按照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的扶贫工作思路,整合农业、人社、民政、扶贫、残联、妇联等部门培训项目资金,免费对贫困家庭劳动力集中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品牌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和创业培训。实施农村土专家,田秀才培训计划,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每年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人次,确保乡有一个产业领头人,村有一个致富带头人,户有一个技术明白人。
7、强力推进生态环境建设。坚持产业发展生态化,生态建设产业化,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催生新生态,培育新优势,释放生态红利。按照四年集中攻坚,两年巩固提升总体要求,强力推进以现代林业建设为核心的生态脱贫攻坚。一是强化生态系统建设。到2024年底,全乡完成公益林建设1万亩,新一轮退耕还林4000亩,森林覆盖率达到65%。开展人居环境综合治理,加大以大气、水、土壤为重点的污染防治工作,加强水源保护和水质保障,加快乡场镇聚居点供排水基础设施建设。加大以乡场镇、村、居民点脏、乱、差治理,垃圾污水处理为重点的环境突出问题整治,推进改厕、改圈、改灶、改院和治弃、治污、治理乱搭帐篷。加强古树名木保护,推进聚居点、道路和水系绿化,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到2024年,实施新村绿化14个,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达到95%,乡场镇生活废水实现达标排放和生活垃圾实现无害化处理,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取得明显成效。建立以户分类,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的乡村垃圾处置长效机制,达到田园清洁化、家园整洁化、水源洁净化。二是加快生态经济建设,1万亩鲜干果树基地,以两线一片为重点,着力打造巴万高速公路以潘家河、鹿溪沟、仙人嵌村鲜果产业线,以朽石坎、骡子坡、青山梁、鹿溪沟、潘家河、盘龙山、双凤垭、天平寺为主的核桃花椒产业线,以鹿溪沟、潘家河、仙人嵌、贾村观、居委会、马口背、永丰观、邵家河、双凤垭鲜果产业示范区。以优质干果树5000亩为载体,以巴山土鸡、空山黄牛、中药材等特色品牌为抓手,大力推进林下培育、养殖、种植等林业立体经济发展模式,建林果专业合作社14个。
(三)建立健全扶贫攻坚投入机制。
1、财政投入。一是积极向上争取,科学编制规划,抓好规划对接,做好项目储备,加快项目申投积极争取省、市、县对我乡的支持,力争每年上级投入我乡资金在同类乡镇中位列前列,达到村村年年有事干。二是加大整合力度,按照五个一批的要求,以扶贫攻坚规划为引领,以贫困区域为平台,以贫困群众为主体,加大项目资金整合力度,推动精准扶贫,按照资源渠道不变,隶属关系不变,资金用途不变的原则以行政编制、优势产业、连片区域、新村建设为平台,整合住建、农业、林业、水利、国土等项目资金,捆绑使用,形成财政资金合力,集中解决突出贫困问题。三是撬动社会投入,加大财政贴息,整合各类财政贴息政策,不断扩大贷款贴息范围,增加贴息资金规模,引导金融资金参与脱贫攻坚。
2、金融支持。一是建立金融扶贫信贷定向扶贫机制,二是推进扶贫小额贷款增收行动。建立征信系统,确保915户贫困户100%获得评级,98%的贫困户获得授信,100%的授信贫困户获得贷款。三是扩宽特色信贷产品,积极推进特色产业、巴山新居、扶贫小贷、农村产业抵押贷款、扶贫小额信贷、小额贷款保证保险担保贷款等适合我乡贫困人口需求的信贷产品。四是深化推进农村产业制改革,完善农村产权流转交易体系,扩展农村产权抵押融资贷款范围,简化程序,着重发展八权一股抵押贷款。五是积极争取优惠政策。
3、不断创新社会帮扶机制。广泛动员和凝聚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形成政府、市场、社会互为支撑,专业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的大扶贫格局。一是开展挂包驻帮定点扶贫,市、县部门对我4个贫困村联系指导定点帮扶贫困村工作。向贫困村、基层组织、软弱散村全覆盖选派第一书记。落实党员干部结对帮扶贫困户,贫困村的贫困户由帮扶单位的党员干部按照一帮一一帮多的形式结对帮扶,非贫困村的贫困户由乡、村的党员干部结对帮扶,实现所有贫困户全覆盖。二是支持行业金融扶贫;三是返乡创业扶贫,每年回引2个以上在外成功人士回乡创业,确保每年每村有1个成功人士回乡创业带动发展。
(四)强化打赢脱贫攻坚攻坚战的保障措施。
1、加强领导组织。把脱贫攻坚作为全乡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建立完善县上统筹、部门主帮、扶贫到户的管理机制。党政主要领导要坚持重大问题亲自研究、难点事项亲自协调、任务落实亲自过问,切实把脱贫攻坚放在心上、抓在手上,乡(镇)成立脱贫攻坚办公室,明确抓人抓扶贫、配备和建设一支素质高、能力强、作风硬、肯吃苦的扶贫干部队伍。
2、从严落实责任。实现领导干部扶贫攻坚一岗双责,严格落实村一把手对辖区扶贫攻坚工作负总责,村传导压力到组和帮扶党员干部,形成上下贯通、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体系。驻村工作队、村要承担落实责任,主要做好精准识别贫困户并建卡,上报衔接争取扶贫项目,组织和带领群众推进扶贫项目实施、登记造册、监督管理、信息公开和反馈等工作,让每一项扶贫政策、扶贫措施都落实到村到户到人,把整村扶贫规划宣讲到每个人,把每个扶贫行动组织到每个人,把扶贫兜底的政策落实到每户每人。贫困村的第一书记、联系单位、驻村帮扶工作队,每个贫困户的帮扶联系干部,全体扶贫人都要牢固树立执政为民的宗旨意识,以贫困不除、愧对历史的使命感和群众不富、寝食难安的责任感,奋勇担当、苦干实干,推动扶贫攻坚取得新进展真时效,真正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3、创新工作机制。坚持党政主导、部门主帮、乡主责、村组主力、群众主体、社会主动、积极优化服务环境,充分组织和动员政府、市场、群众、社会各界积极支持参与扶贫,努力构建大扶贫工作格局。要实行脱贫攻坚专项目标管理,建立脱贫攻坚项目台帐,每年对各村(居)下达减贫任务,乡及时报县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定期考核验收,完成一项销号一项,要强化脱贫攻坚项目资金的全程动态监管,建立效益评估机制,对脱贫攻坚实行公示公告、项目承诺、明主决策、专家验收、县级财政报账、项目审计、一票否决等充分发挥资金效益。
4、逗硬督查考核。切实强化脱贫攻坚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划、协调、指导、监督、管理权,加强监督检查和责任追究,把扶贫攻坚纳入规范化、制度化、法治化轨道。认真落实考核制度,制定考核和问责办法,加强对脱贫攻坚工作的绩效考核,把考核结果作为各村领导班子评优的重要依据,对年度任务完不成的村实行一票否决并对村主要领导进行诫勉谈话。
推进扶贫攻坚、同步奔康,各级党委干部重任在肩、责无旁贷。能不能应对挑战,攻坚克难,持续快进,要看我们这班人;能不能抢抓机遇,乘势而上、顺势而为,也要看我们这班人。全乡广大党员干部要自觉将扶贫攻坚的重担扛在肩上,按照县委赵万先书记对全县干部提出的要更加注重实在、要更加注重实干、要更加注重实用、要更加注重实效的工作要求,破难攻坚、创新大干,用自己的辛勤劳动和智慧心血,书写决战贫困的光辉篇章。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强调,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使命。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相关实施方案,一起来看看吧!
2016脱贫攻坚实施方案一
一、目标任务
把教育帮扶作为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以538万农村贫困人口、54个贫困县(含天窗县和享受待遇县)、5000个贫困村为重点,精准实施八大教育帮扶计划,做到精准建设、精准帮扶、精准资助、精准就业,实现贫困地区学校保障基本、满足需要、均衡发展,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全程帮扶、全程资助、充分就业,决不让贫困地区的孩子输在人生的起点上,从根本上斩断穷根。
到2017年,实现贫困地区教育发展整体水平明显提升。基本解决学前教育入园难问题,基本消除义务教育超大班额大通铺,基本实现结对帮扶覆盖到每所学校、每位教师、每个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学前三年毛入学率达到75%,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0%,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83%。到2024年,实现贫困地区教育发展整体水平接近全区平均水平。基本普及学前教育,达到义务教育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基本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显著增强。学前三年毛入学率达到82%,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2%,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87%。
二、政策措施
(一)精准实施幼儿园帮扶计划,帮助贫困地区扩大学前教育资源,切实解决贫困地区入园难问题。
1.支持贫困地区公办幼儿园建设。实施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根据需要,支持每个贫困县在城区建设12所公办幼儿园,支持贫困县每个具备建设条件的乡镇建设1所乡镇公办中心幼儿园,根据建设规模分别给予每所200万600万元不等的补助,基本实现贫困地区公办乡镇中心幼儿园全覆盖。(责任单位:教育厅、国土资源厅、住房城乡建设厅,各市、县人民政府。排在第一位的为牵头单位,下同)
2.大力扶持贫困地区多元普惠幼儿园发展。优化公益性、普惠性资源布局,落实多元普惠幼儿园奖补政策,通过改善办园条件、支付租金、改善教师待遇、开展教师培训等方式支持贫困地区多元普惠幼儿园发展,提高贫困地区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覆盖率,确保贫困地区儿童有机会接受一定质量的学前教育。(责任单位:教育厅、财政厅,各市、县人民政府)
3.建立学前教育结对帮扶。各县统筹安排县城(城区)公办幼儿园、优质民办幼儿园对口帮扶乡(镇)中心幼儿园,乡镇中心幼儿园对口帮扶所在乡镇村级幼儿园,在县域内建立县乡和乡村两层结对帮扶。(责任单位:各县人民政府)
(二)精准实施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帮扶计划,帮助贫困地区学校改善基本办学和生活条件,让贫困地区少儿享受到更加公平的优质教育。
1.精准实施全面改薄工程。对贫困地区每所中小学校进行摸底排查,按照一校一册、一校一图科学编制学校建设规划,准确建立每所薄弱学校的需求清单和建设台账。统筹全面改薄等教育专项资金,重点向贫困地区倾斜投入,计划投入54个贫困县资金50亿元左右,建设校舍面积约150万平方米。其中新建、改扩建农村寄宿制学校500多所,努力实现贫困地区小学高年级学生和初中生应宿尽宿、一人一床位,切实解决大通铺、大班额问题。(责任单位:教育厅、财政厅,各县人民政府)
2.支持贫困地区办好必要的村小学和教学点。进一步优化义务教育学校布局,审慎稳妥推进撤点并校工作,坚持先建后撤,对于保留的村小学和教学点进行标准化建设,保障贫困地区适龄儿童就近入学。(责任单位:教育厅,各市、县人民政府)
3.加快贫困地区教育信息化建设。加快贫困地区中小学校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全员培训,逐步提升贫困地区学校教育信息化及应用水平,使贫困地区师生能便捷共享优质数字教育资源。(责任单位:教育厅,各市、县人民政府)
4.建立义务教育结对帮扶。各市统筹安排市级义务教育学校、市辖区优质义务教育学校对口帮扶县级城区义务教育学校,各县统筹安排城区义务教育学校对口帮扶农村薄弱义务教育学校,组织乡镇中心校对口帮扶所在乡镇村小学、教学点,建立市县、县乡和乡村三层结对帮扶。(责任单位:各市、县人民政府)
(三)精准实施高中阶段教育帮扶计划,帮助贫困地区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进一步提高贫困地区劳动者素质。
1.支持贫困地区普通高中建设。统筹中央和自治区各类普通高中建设项目资金,重点支持贫困县新建、改扩建一批普通高中学校。(责任单位:教育厅、财政厅、国土资源厅、住房城乡建设厅,各市、县人民政府)
落实公办普通高中生均公用经费财政拨款标准,2016年达到每生每年400元,并视情况逐步提高。(责任单位:各市、县人民政府)
2.提高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率。推动普通高中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统筹协调发展,扩大高中阶段教育招生规模,重点满足贫困地区学生入学需求。支持有需求有条件的贫困县发展多种形式的高中教育,为贫困地区的学生提供多元选择的机会,促进贫困县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程度不断提高。(责任单位:教育厅,各市、县人民政府)
3.建立普通高中结对帮扶。各市统筹安排区域内优质高中分别对口帮扶贫困县普通高中,建立市县结对帮扶机制。(责任单位:各市、县人民政府)
(四)精准实施县级中专帮扶计划,帮助贫困地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在扶贫富民中的中坚作用。
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支持每个贫困县办好1所新型中等专业学校,到2024年基本达到国家和自治区办学标准。(责任单位:教育厅、财政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各市、县人民政府)
2.改革专业设置。根据县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支持有条件的贫困县中等专业学校办好1-2个服务区域重点产业和社会事业发展需要的骨干专业、12个适应农村改革和农业现代化需要的涉农专业,努力办好23个服务农村新生劳动力转移就业、扶贫富民和民族文化传承创新需要的特色专业。(责任单位:教育厅,各市、县人民政府)
3.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实现行业性职教集团自治区重点产业全覆盖、区域性职教集团14个市全覆盖。鼓励职教集团积极吸纳贫困县中等职业学校为成员单位,实现优质职业教育资源共建共享。(责任单位:自治区教育厅、工业和信息化委等行业主管部门,各市人民政府)
4.加强基地建设。面向全区建立40个集民族工艺传承创新、文化遗产保护、高技能人才培养、产业孵化于一体的职业教育基地,发挥其辐射示范作用,推进贫困地区扶贫开发和民族文化产业发展。(责任单位:自治区教育厅、民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文化厅)
5.建立职业教育结对帮扶。支持高职院校和城市职业学校通过管理、课程、师资、设备四下乡对口帮扶贫困县中职学校共建专业、共同开发课程和教材、共建师资队伍、共享实习实训基地、合作招生等,力争对口帮扶县全覆盖,并对成效显著的给予资金奖补。(责任单位:教育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
(五)精准实施高等教育帮扶计划,帮助贫困地区提升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水平,充分发挥高等教育在扶智富民中的作用。
1.加大对贫困地区高校支持力度。支持贫困地区高校开展优势特色学科专业及相关平台建设,支持贫困地区高校申报开设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重大战略需求的新专业,积极扶持贫困地区每所高校建设12个自治区级创新创业教学团队,增加贫困地区高校教学改革项目申报配额,支持贫困地区高校引进和培养高层次人才。(责任单位:自治区教育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编办、财政厅)
2.扩大贫困地区学生接受高等教育机会。继续实施面向贫困地区国家重点高校本科第一批定向招生专项计划,并在定向生源不足情况下酌情降分录取本科第二批考生。区内本科第一批重点高校招收贫困地区学生专项计划每年增幅不低于1%。贫困地区考生继续享受现有高考加分政策。(责任单位:自治区教育厅、发展改革委)
3.加大贫困地区专项人才培养力度。扩大招收免费民族预科生规模,2016年增加20%招生计划,招收1200名免费预科新生,并视生源情况逐年增加计划。在高等学校招收民族班,每年招收本科生1200名左右。继续实施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培养计划,每年招收博士、硕士生300人左右。(责任单位:教育厅、财政厅)
4.充分发挥科技平台扶贫作用。每年举办高校科技服务地方新发展活动,支持高校与贫困地区在产业、行业技术深度合作,建立涵盖科技帮扶、科教培训、技术指导和科普宣传的多元服务体系。(责任单位:教育厅)
5.落实高等教育结对帮扶和继续教育结对帮扶。落实国家统筹安排的东部地区开放大学一对一对口帮扶片区县广播电视大学(办学点),面向贫困地区农村开展公益性继续教育。打造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开放大学升级版,为贫困县每一个贫困村培养若干后备干部、创业青年和致富带头人。(责任单位:教育厅)
(六)精准实施特殊教育帮扶计划,帮助贫困地区完善特殊教育体系,促进贫困地区残疾儿童少年接受合适的教育。
1.加强特殊教育基础能力建设。统筹特殊教育学校建设和贫困县特殊教育学校办学条件改扩建等项目,加大对贫困地区特殊教育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教学和康复设施配置的支持力度。推进特殊教育资源中心建设,支持未建有特殊教育学校的贫困县加快建设特殊教育资源中心(教室)。(责任单位:自治区教育厅、财政厅、残联,各县人民政府)
2.完善特殊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落实2016年起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学校和随班就读残疾学生生均公用经费财政拨款标准达到每生每年6000元。(责任单位:财政厅、教育厅,各市、县人民政府)
3.实施特殊教育职业教育建设试点项目。在南宁、柳州、桂林等地遴选若干所中高职学校作为残疾青少年职业教育基地学校,对其校园和实训基地进行适合残疾学生入学的设施改造,为其配备职业教育的设备,提高贫困地区残疾青少年职业能力。(责任单位:自治区教育厅、财政厅、残联)
(七)精准实施学生学业帮扶计划,帮助贫困地区学生无障碍上学,确保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应助尽助。
1.完善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各阶段学生资助政策,在现有资助政策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分档资助,对特困生给予重点资助。(责任单位:教育厅、财政厅)
2.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就学实施15年免费教育,即免除学前教育保教费,实施普通高中免除学杂费,逐步分类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免除学杂费。(责任单位:自治区教育厅、财政厅、扶贫办)
3.将少数民族预科班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纳入高校国家资助体系。(责任单位:教育厅、财政厅)
4.落实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学历教育扶持政策,实行雨露计划扶贫助学补助应补尽补。(责任单位:自治区扶贫办、教育厅)
5.落实就业帮扶政策,确保精准就业。区内各高校指定专人负责,对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进行一对一帮扶,落实至少一次个体咨询、一次优先推荐、一次技能培训、一项就业补贴等帮扶措施,举办专场招聘会,优先向合作单位重点推荐,确保其顺利就业。(责任单位:教育厅,全区各高校)
6.建立贫困家庭学生结对帮扶。依托大学生志愿者服务西部计划、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等活动,动员大学生志愿者与片区农村贫困学生建立一对一结对帮扶。(责任单位:教育厅)
鼓励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公益活动,动员社会志愿者与片区贫困学生建立一对一结对帮扶。(责任单位:团区委)县级统筹建立校长、教师一对一对口关爱帮扶农村留守儿童的工作机制。(责任单位:各县人民政府)
(八)精准实施教师队伍帮扶计划,帮助贫困地区培养造就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好老师,为贫困地区教育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
1.拓展贫困地区教师补充渠道。实施中小学教师公开招聘专项考试,给予乡镇以下教师岗位适当倾斜。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定向培养计划和壮汉双语教师定向培养计划,首先满足贫困地区教师补充的需要。
高校毕业生取得教师资格并到贫困地区乡村学校任教一定期限,按照有关规定享受学费补偿和国家助学贷款代偿政策。(责任单位:自治区教育厅、编办、财政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
2.落实贫困地区教师生活待遇。实施贫困地区乡村教师生活补助计划,对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乡、村学校及其他地区教学点教师,自治区统筹资金按每人每月不低于200元标准给予奖补。依法依规落实贫困地区教师工资待遇,依法为贫困地区教师缴纳住房公积金和各项社会保险费。(责任单位:教育厅、财政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各市、县人民政府)
将贫困地区教师住房建设纳入自治区保障性住房建设范围,以乡镇为中心,加快边远山区、贫困地区农村教师住房建设。(责任单位:自治区住房城乡建设厅、发展改革委、教育厅)
3.优先保障贫困地区学校教师用编。在核定的编制总额内,按照教育发展水平和教职工编制使用情况,将教职工编制从富余地区向紧缺地区调剂,其他系统改革调整出来的事业单位编制优先调剂用于解决贫困地区学校编制紧缺问题。(责任单位:自治区编办、教育厅、财政厅,各市、县人民政府)
语文帮扶教师工作计划范文第4篇
教育扶贫是国家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教。今天小编就给大家整理了立德树人奋进担当教育脱贫托举希望学习心得,希望对大家的工作和学习有所帮助,欢迎阅读!
立德树人奋进担当教育脱贫托举希望学习心得1教育扶贫就是通过在农村普及教育,使农民有机会得到他们所要的教育,通过提高思想道德意识和掌握先进的科技文化知识来实现征服自然界、改造并保护自然界的目的,同时以较高的质量生存。在扶贫脱贫工作中,应注意发挥教育的作用,让知识产生动力,从根本上解决贫困户问题,促进经济的增长,建立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主义社会。
当前,我国城乡居民受教育机会不平等,城乡教育资源不对称、不平等,教育扶贫能把更多的资源引入西部和农村年轻人是国家的未来,教育扶贫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举措,让每个孩子都能接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不仅能让贫困人口“站起来”,而且要能够“走得远”,阻止贫困现象代际传递,让知识改变孩子命运,让孩子改变家庭面貌。
在精准识别贫困户的工作中不难发现,贫困地区人员的人口素质不高、缺乏文化水平、缺乏技能是致使难以脱贫的主要原因。由此,可以通过不同形式的知识培训进行教育扶持,如:联系培训公司进行厨艺培训等,帮扶人员到贫困户家讲习等,通过各种方式使贫困地区的人口无论从思想文化素质,还是技能水平方面,都得到全方位的提升,这也是扶贫攻坚工作能够进一步推进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扶贫先扶志,教育扶贫不能落后就是要求转变传统的扶贫观念,把人才培养工程作为精准扶贫的重点项目统筹规划与实施,只要人才质量有了保障,扶贫脱困就有了希望。通过教育扶贫的方式提升贫困地区人口素质、文化水平,帮助贫困群体快速脱贫致富。帮助贫困地区的孩走出山区。教育扶贫让优质的教育资源滋润贫困地区,使更多的山区孩子都能感受公平的教育,同时也增强贫困地区人员的自我发展能力。完善的教育资助体系,可以确保教育扶贫能够得到实效,实现精准脱贫,确保全国同步建成小康。
“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精准扶贫”,是新时期对扶贫工作的新论断,是对党的扶贫理论的新发展。摆脱贫困需要智慧。培养智慧教育是根本,教育是拔穷根,阻止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再穷不能穷教育。
立德树人奋进担当教育脱贫托举希望学习心得2一年来,在学校领导和同事们的关怀帮助下,我按照“一帮一、一对红”的活动要求,与x,共同探讨,悉心教研,使所任学科成绩有了很大提高。为使今后的教学工作取得更大进步,现对帮扶工作作一总结。
一、学习课标,明确教学目标。
为了使我的英语教学适应新时期英语教学要求、树立起新的育人理念,我们俩经常抽休息时间对《英语课程标准》进行了研读,了解了此次英语课程改革的目的、掌握了此次英语改革的重点、明确了英语课程各级的总目标和各内容的分级目标、理解了英语教学原则、学会了一些科学评价原则等,从而为后面的教学提供了充分的依据、奠定了的扎实的基础、保证了教学的顺利进行。
二、扎实备课,理清教学思路。
备课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我们在备课时做到了以下几点:
1、课前备课,做到“有备而来”。
认真阅读各种教科参书,既备教材、教法,又备学生。结合学生的实际和教材的内容,既要考虑知识的纵向联系,又要考虑新知的横向衔接;既要突出重点,又要突破难点;既要体现出完整的教学过程,又要注意好各环节的过渡自然。
2、课中备课,灵活安排简单易操作的游戏活动。
我通过游戏引入新课教学时,为了不打消学生的积极性,我在实施教学的时候,总是尽量设计一些简单易操作的游戏及活动,将教学内容层层铺开,把枯燥乏味的课堂变为生动有趣“快乐堡”,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习,在玩中获得新知,通过反复的趣味操练(如:唱、演、玩、画、涂色、做手工等形式)来巩固所学新知。在活动中学生们都乐于参与,充分调动了学生们的情感态度和兴趣,学生的积极性得到了充分发挥,教学效果良好。
3、课后备课,总结教学经验。
每上完一单元,我们都及时对该单元作出总结和反思,写出教后感,肯定本节课成功的地方,探讨该单元的不足之处,为以后的教学工作打下基础。
立德树人奋进担当教育脱贫托举希望学习心得3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十届六次全会、市委七届七次全会精神和《中共四川省委关于集中力量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确保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中共x市委关于集中力量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的安排部署,全面提升贫困地区教育发展水平,提高贫困群众素质能力,有效切断贫困代际传递,在我县与全国全省全市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发挥基础性、先决性和关键性的重要作用,特制定本专项方案。
—、范围对象
本方案以我县32个贫困村适龄受教育的儿童少年和薄弱学校为重点,2935户贫困家庭适龄受教育的儿童少年为主要对象。
二、目标任务
到20x年全县基本公共教育服务水平达到全市领先水平。基本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巩固和提高义务教育普及成果,实现县域内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水平上台阶,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实现教育教学质量大幅提升。提高职业教育促进脱贫致富的能力,建设满足需要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全面提高贫困人口素质,为实现x全域与全国全省全市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三、重点工作及进度安排
学前教育:到x年,全县开办村级幼教点118个,建设乡镇中心幼儿园11所,基本普及学前三年教育,毛入园率达到85%以上。
九年义务教育:到x年,小学学龄人口入学率达到100%,初中学龄人口入学率达到96%以上,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3%以上;学校班额符合国家和省规定标准,基本消除“大班额”,开齐开足国家和省规定课程。
高中教育:到x年,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0%。
四、政策措施
(一)实施基础教育巩固提升计划(县教科局、县财政局、县委组织部、县委编办、县发改局、县人社局、县国土局、县规建局、县民宗扶贫移民局、团县委)。
1.健全学前教育资助政策。
继续对在园幼儿全面实行保教费减免资助政策。大力实施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加快乡镇公办中心幼儿园建设,积极开办村级幼教点,努力构建乡镇中心幼儿园辐射管理村园的管理模式,形成中心园—村园联动发展的农村学前教育网络,努力提高乡镇村学前教育公共服务水平。
2.巩固和提升普及义务教育发展水平。
按照《x县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落实义务教育阶段控辍保学“六长”责任制的意见》,全面落实县长、教科局长、乡镇长、校长、村长、家长“六长”责任制,建立健全义务教育控辍保学责任机制,通过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严控学生辍学。根据本地城镇化进程,科学把握流动人口规律,建立健全区域内义务教育学生流动预测和管控机制,适龄儿童、少年户籍所在地政府要建立儿童、少年花名册,做到人头清、数据准。充分利用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加强流动人口子女入学、转学等学籍管理,确保每一名适龄儿童、少年依法入学并完成九年义务教育。进一步强化父母作为第一监护人的职责,切实履行依法送子女按时入学的责任。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教学改革,增强课程适应性和教学吸引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科学制定并实施义务教育学校设置和建设规划,合理布局义务教育学校,分类设置,保证足够学位,确保义务教育划片就近入学政策落实到位。巩固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成果,保留并办好必要的村小和教学点,在运转经费、办学条件等方面给予保障。妥善解决因学校撤并带来的学生上下学交通问题。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留守学生关爱服务体系,加强对农村留守学生的关爱、教育和管理。深化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两为主”和“两个全部纳入”政策,完善贫困家庭学生资助政策,切实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贫困家庭子女平等接收义务教育。加快实施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形成以随班就读为主体、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送教上门为补充的特殊教育体系,到x年基本实现全覆盖,切实保障残疾儿童、少年受教育权益。按照国家、省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开齐课程,开足课时,保证教育教学质量。采取切实有效措施,通过重点解决大班额,从严控制新生年级班额,逐步消除大班额,将班额控制在国家和省规定的标准内。
继续打造富有x特色的“双语”教学体系,加大民族文字教材建设和优质双语教育资源的开发力度,深入开展双语教学指导与评价活动,切实提高双语教育质量,扩大优质双语教育资源的覆盖面。加大寄宿制学校建设力度,强化寄宿制学校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到x年基本实现寄宿制学校标准化建设和标准化管理。
认真落实义务教育“三免一补”政策,确保“应免尽免”。争取实施高海拔民族地区学生取暖计划,切实保障学校正常运转。深入实施农村义务教育营养改善计划,改善贫困地区学生营养状况。
3.支持办好综合高中。
支持办好试点综合高中,将县内外的优质中职资源和普通高中通过共享办学资源,联合办学、转型发展等方式,积极开展普职融通,特色鲜明的综合高中发展模式探索试点,总结经验办好综合高中。加大对普通高中改善办学条件的支持力度,提升经费保障水平。
4.大力实施重大教育扶贫项目。
实施“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实施规划(20x—20x年)”,统筹利用好“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十年行动计划”等项目。
5.加快推进贫困地区远程教育。
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共享范围。结合国家教育信息化重点工程的启动以及“全面改薄”、“第二个十年行动计划”等重大项目推进远程教育。全力推进贫困地区宽带网络校校通建设,到x年,有学校的贫困村每间教室均配备班班通设备,所有中小学校都能开展远程教育。全面完成中小学校网络条件下的教学环境建设,宽带接入和网络条件下的教学环境基本满足学校教学、管理应用的需要。全力推进优质资源班班通和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建设,到x年,有学校的贫困村师生在省、市、县级教育资源公共平台上普遍拥有实名制网络学习空间。建成人人可享有优质教育资源的信息化学习环境,全面实现中小学校优质资源班班通和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
(二)实施创业就业能力培育计划(县人社局、县教科局、县发改局、县财政局、县民宗扶贫移民局、县投促局)。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继续加大县职业高级中学的基础能力建设和学校软硬件建设,巩固取得的建设成果。在“十三五”职业教育建设规划中给予政策、项目和资金支持。支持与优质中职学校结对子,开展对口帮扶,切实改善中职学校办学条件。加大职业教育宣传力度,加强招生统筹管理。深入实施职业教育免费教育计划,实现应读尽读。认真落实中职助学金政策,按照中央统一部署,提高助学金补助标准。
(三)实施民族地区十五年免费教育计划(县教科局、县财政局、县人社局)。
积极稳步推进十五年免费教育,从x年春季起,在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和中职免费教育的基础上,对公办幼儿园全面免除保教费,对公办普通高中全面免除学费并免费提供教科书。所需资金省财政在统筹中央补助资金基础上给予补助,其余部分由市、县财政安排。实行上述政策时,对经教育部门批准设立的民办幼儿园和民办普通高中,按公办幼儿园和公办普通高中的财政补助标准给予等额补助,其收费标准高于财政补助的部分由学生家庭承担。抓好“十五年免费教育学前教育乡镇中心幼儿园建设、普通高中教育学校建设项目规划(x—20x年)”。
立德树人奋进担当教育脱贫托举希望学习心得4赴对口帮扶村开展学习交流实活动后,支部及时召开了小结会,会上,大家联系实际,畅谈了自己的体会和感想,其主要收获有以下几点:
一是增强了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了保持党员先进性的自觉性和坚定性。通过到农村基层的参观学习实践活动,使大家受到深刻的触动,充分认识到党员教师肩上担子沉重。有的党员教师谈到:到贫困农村看一看,深深体会到教育的重要性,由于经济的落后阻碍了教育的发展,反过来,教育的滞后又制约着经济的发展,农民不具备较高的知识文化水平,很难摆脱贫困,更谈不上科学发展。作为高校党员教师,要始终保持党员的先进性,做好本职工作,多为农村为基层培养和输送合格人才,要通过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和引导学生到基层、到农村去就业,把对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紧密结合起来,与建设家乡、服务基层紧密结合起来,与振兴贵州基础教育紧密结合起来,鼓励学生脚踏实地到基层去开创自己的事业,为贫困山区的早日脱贫做出自己的积极贡献。
二是增强了对贫困山村的感情,提高了认识,转变了作风。有的党员教师谈到:我们的普高生大多数都来自农村,多数都是贫困生,他们的家境与联合村一般村民家庭经济状况都差不多,我们应该对贫困生给予特别的关爱。例如,各位班主任在落实助学贷款、助学金、奖学金等项工作的时候,工作责任心应更加强一点,心应更细一点,工作效果更公平一点,力争把国家资金用在刀刃上,把国家对贫困生的好事做实,把实事做好。要通过对口帮扶活动,提高认识,加强自身的教风学风建设,只有把我们的各项工作都做好了,才能争创领导班子好、党员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工作业绩好,群众反映好的“五好”党支部。
三是增强了工作的主动性和敬业精神。大家一致认为,要改变贵州农村的贫困面貌,我们必须努力担当好为贵州基础教育服务的职责,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打好改制迎评的攻坚战。有的党员教师谈到:联合村地处黔南州东北部,属此次全国凌冻灾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现在村前村后仍可以看到被雪凝压倒堆放的树木。村干部介绍,两个月的雪凝天气造成停电停水,交通中断,给群众的生产生活造成巨大灾难。但面临严重灾害,有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在最困难的时刻,人民解放军来了,武警部队来了,全国各路电力抢修大军来了,自愿者队伍来了,政府的救灾物资资金到了,原计划三个月完成的救灾重建任务一个月就完成了,村民们转忧为喜,称赞只有社会主义社会才有可能办到。有的党员说:这种抗凌冻精神是我们民族复兴的伟大精神,我们深受这种精神激励和鼓舞,作为共产党员,在学院发展的最艰难时期,更应该发扬这种精神,这种精神体现在当前我们的实际工作中,就应该理解为院党委霍书记提出的“八论”要求,即:论精神、论观念、论时间、论学习、论正气、论责任、论实干、论细节。
我们一定要落实“八论”要求,一定要坚定迎难而上的决心,一定要坚持求真务实的态度,为学院的跨越式发展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把工作做好。党支部通过对口帮扶交流学习的实践活动,有效提高了党员的思想政治觉悟,进一步增强了党组织和党员保持先进性的自觉性,是新时期高校基层党组织加强思想、组织、作风建设的积极探索。
立德树人奋进担当教育脱贫托举希望学习心得5一是组建教育扶贫党员先锋队。以教育扶贫党员先锋队精准联系学校建档立卡贫困学生,确保不辍学。带头做好建档立卡贫困学生的精准资助及资助政策的宣传到户,做到人人知晓。进一步落实“校农结合”工作,确保全县学校食堂向贫困地区贫困户采购农产品占学校食堂采购总量的40%以上。
二是组建教育质量提升党员先锋队。把抓党建与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有机结合起来,通过晒、比、评,把党员的先进性体现在教案上、在讲台上、在作业批改辅导上、在教育教学质量和成绩的提升上,最后落实在对学生的关爱、培养和促进学校的发展上。
三是落实好教育扶贫政策。采取以落实应助尽助为主,“圆梦行动”等方式为辅的方式,加大对贫困学生资助力度,确保不因贫失学。对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普通高中、中职教育和高校资助政策加大宣传力度,让其知晓资助项目和标准,做好建档立卡户贫困学生的统计,进一步落实相应的资助措施,使每一位建档立卡贫困学生都能享受他们应该享有的资助政策。
语文帮扶教师工作计划范文第5篇
一、总体情况
2024年,学校对口帮扶茂县脱贫攻坚工作组织保障得力,领导示范带头,工作思路清晰,形成了心贴心明确帮扶主线、面对面倾听帮扶需求、点对点落实帮扶抓手,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良好局面。
学校成立有由党委书记谢峰,党委副书记、校长张志远为组长,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史仕新,党委常委、副校长赵明,党委常委、副校长刘博为副组长,相关部门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对口茂县精准扶贫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扶贫办,并抽调具有优秀扶贫干部担任办公室副主任。在深入对接的基础上,明确了“五个一”定点帮扶工作方案(包括:一套机制、一所学校、一个基地、一份协议、一个目标)、年度帮扶项目清单以及战略合作的方式内容。围绕方案、清单及协议,全年,学校紧锣密鼓地开展帮扶工作,党委常委4次专题研究对口帮扶工作,学校党委书记谢峰、校长张志远、副校长赵明、刘博等校级领导先后6次深入茂县督导,各职能部门处级领导20余人、工作人员80余人奔赴茂县开展各项帮扶工作,累计投入资金34万余元。迄今为止,年初计划的8项任务,除1项因暑期茂县雨季道路塌方延期进行外,其余各项均推进有序、扎实有效。
二、主要成效
(一)找准贫因,有的放矢,加快茂县东兴镇岭岗村脱贫奔康步伐
在茂县人民政府包村领导的关心下,镇党委政府和村两委的支持下和驻村工作队的积极配合下,一年来,内江师范学院密切联系东兴镇党委政府和岭岗村两委,扎实开展村情摸底,深入掌握致贫原因(主要包括因病、劳动力缺乏、技术缺乏、产业规模化程度低、农业传统化、受教育程度低、观念滞后等)和帮扶需求,聚集自身优势力量,以农业产业兜底销售、基层阵地建设、乡村文化繁荣、留守儿童关爱为抓手,把帮扶工作落细落小落实,为岭岗村脱贫奔康带来了新气象。
1.以购代捐,有效建立农副产品兜底销售市场
针对岭岗村农副产品品种分散,农民种植技术及观念短期内无法彻底革新的情况,内江师范学院依托学校食堂、学校教职工消费群体,建立了岭岗村农副产品兜底市场,以土豆月供应20000余斤、泡辣椒年供应10000余斤,莲花白、蒜苗等按季综合供应的方式,在市场滞销的情况下确保该村农副产品销售无忧。今年9月,首批岭岗贫困户红脆李13000余斤顺利进入内江师范学院,合计销售金额50000余元。兜底市场的建立,“回头看、回头帮”的有效开展,切实保障了村民稳定增收。
2.财智并投,切实加强基层阵地建设
内江师范学院高度重视基层阵地建设,针对岭岗村委会活动室会议室功能欠缺,桌椅缺乏、陈旧等问题,于今年5月集中采购可拼接式桌椅30套、电脑1台、打印机1台,共投入资金29000余元加强活动室建设。为进一步夯实岭岗村脱贫攻坚基础,助力该村按期退出贫困村序列,顺利迎接州检,今年10月,内江师范学院还投入资金14850元,更新了岭岗村各类展示橱窗、上墙制度牌,改造装修了村委会接待室。经过一系列的升级改造,村委会活动室焕然一新,可有效满足调解会、圆桌会、教学会等功能需求。
3.以画为媒,扎实推进乡村文化繁荣
致力于乡村文化繁荣,今年4月,内江师范学院美术专业师生先后两次进驻岭岗村。通过实地考察和与镇村主要负责人交换意见,师生们发挥专长,紧紧围绕孝、善、礼、和、耕、读、“四好”新村、民主、文明、和谐、法治等主题,经过一周的艰苦努力,顺利完成了对该村文化院坝的墙体彩绘。彩绘技法精湛、直观生动,为岭岗村脱贫攻坚营造了良好文化氛围。
4.以书为介,深入开展留守儿童关爱行动
扶贫扶智从留守儿童抓起。为帮助镇村留守儿童养成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的习惯,内江师范学院投入资金10000余元,捐赠书架4个、书籍500余册,设立岭岗村留守儿童关爱流动书屋。5月25日,首个校外流动书屋在东兴镇小学校正式授牌成立。据统计,书屋运行至今,学生自发借书达500余人次。
5.结对认亲,加强贫困户感恩奋进教育
实施内江师范学院主要领导和责任处室与贫困户帮扶全覆盖,全年共慰问贫困户24户95人,发放慰问品及慰问金总计6000余元,通过入户走访,座谈等方式,积极开展贫困户感恩奋进励志教育,鼓励贫困户主动发力,积极致富,树立“致富不能等靠要,主动发力是王道”的思想,在党和国家政策的惠及下,脱贫奔康。
6.支部连心,共同提升支部堡垒战斗力
实施内江师范学院招就继教党支部和岭岗村党支部连心共建,全年有序开展支部结对共建活动1次,指导村支部“三会一课”开展1次,同党员发展对象谈话交心1次,积极在种养大户和干部队伍中发展培养致富带头人,切实通过支部结对共建,提升支部堡垒战斗力。
(二)精心谋划,有序实施,扎实推进七一民族中学知名学校建设
围绕帮助茂县七一民族中学不断提升办学质量水平,在三年内擦亮一个民族教育品牌,共建“州内一流、省内知名”中学的目标,通过校级领导多次牵头召开校内相关职能部门、二级学院会议,反复论证七一民族中学需求,并率队深入该校调研,学校明确了师资提升培训、校本课程开发、硬件改善升级、留守儿童关爱、科研提升帮扶等抓手,多措并举,项项落实。
1.科学定制,分段实施,全力做好师资提升培训
一年来,内江师范学院教务处师资培训中心专家为茂县七一民族中学定制“教学诊断、示范教学、影子跟岗、通识培训”四模块的教育帮扶方案,组建了一支由语文、数学、英语、化学、物理学科教学资深专家和地方一线中学教学名师组成的专家团队,采取“送出去+迎进来”的培训模式,相继在茂县和内江为七一民族中学开展教学诊断工作和教学示范等提升培训活动。全年共派出专家教授50余人次,师资涉及成都、内江等地区7所学校,送教5个学科,累计受提升培训教师170余人次。师资提升培训从“输血”向“造血”转变,成功实现从“鱼”到“渔”的提升。
2.创建特色,树立品牌,积极推进校本课程开发
为开发和建立符合学校民族特色的校本课程,内江师范学院先后召开教务处、张大千美术学院、音乐学院、体育学院、教育科学学院等部门会议,专题研究茂县七一民族中学校本课程开发事宜。4月中旬,张大千美术学院专业师生赴民族中学针对博雅艺术社进行专题设计并进行墙体彩绘;8月20日,教务处选派声乐、器乐、足球专项实习支教学生4名赴民族中学进行为期3个月的顶岗教学;11月22日,音乐学院声乐、器乐、舞蹈等教研室专家赴茂县七一民族专题调研校本课程开发思路。通过深入调研,初步形成了羌笛、版画、吉他、足球、摄影等系列民族特色校本课程创建思路。
3.搭建平台,激发动力,逐年进行硬件改善升级
为解决茂县七一民族中学教师集体备课室信息化程度低,备课电脑陈旧,教学资源来源渠道单一的问题,按照帮扶清单,5月,内江师范学院投资10余万元捐建该校首个教师集体备课室并投入使用。据统计,备课室建成至今,有效使用达到60余次,平台的搭建,有效的激发了教师集体备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规范性,为教师集体备课、教学教研活动开展及校本课程开发等提供必要的硬件保障。
4.形式多样,多措并举,切实做好留守儿童关爱
据了解,茂县七一民族中学共有留守儿童100余名,普遍存在“生活缺帮助、学习缺辅导、心理缺疏导、亲情缺抚慰、安全缺保护”等“五缺”问题。为促进留守儿童健康快乐成长,由内江师范学院学工部牵头,学校文学院、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计算机科学学院及团委学生会等认真筹划了“感恩奋进”励志教育专题讲座、暑期“三下乡”课程辅导及夏令营等系列专题活动,后因暑期茂县雨季道路塌方暂时搁浅,延至来年进行。
5.立足教学,传承文化,积极开展科研提升帮扶
学校扶贫干部积极发挥科研带头作用,带领七一民族中学、茂县中学、八一中学部分教师申报高级别课题,成功获批四川省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课题(厅级)项目1项(《羌族民间文学“木姐珠与斗安珠”非遗口述资料的整理与研究》,项目主持人:李其林,项目组成员:刘继虎、赵洪燕、邓蓉、刘晓彬,课题编号:MJ18—B67,项目进度:在研)。学校为茂县七一民族中学教师发表论文提供平台,先后2篇教师论文成功被《内江师范学院学报》收录(孙国富论文《浅谈校园绿化对学校教育教学的促进作用》、胡秀英论文《认识地区生物多样性,提高生态保护意识》)。
(三)按部就班,逐步落实,有序推进茂县“五个一”建设落地生效
1.落实实习基地建设
8月20日,内江师范学院首批赴茂县实习生正式上岗,本批共计10个学科32名学生,分赴茂县七一中学、八一中学、凤仪小学、凤仪镇学校、南新小学开展教学实习工作。经协商,此后学校每年根据茂县教育需求,定期选送优秀实习生到茂县参加教学实习,并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选派优秀支教学生常年支教。
2.加快推进艺术采风基地建设
6月上旬,内江师范学院党委宣传部一行14人赴茂县中国古羌城、九鼎山、坪头羌寨开展艺术采风,并于8月在内江师范学院举行“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走进美丽茂县”专题采风摄影展,让更多师生认识茂县风情,领略茂县风采,愿意赴茂县贡献智慧。11月22日,音乐学院一行10人赴茂县与茂县文体广新局开展采风基地建设调研会,并与部分声乐、器乐、舞蹈非遗传承人座谈,积极开展茂县非遗系列艺术作词、作曲及舞蹈创作,促进采风基地建设向纵深发展。
3.加快推进人才选用合作基地建设
积极探索实施“实习+就业”一体化模式,让学生通过实习认识茂县、爱上茂县,再通过就业考核赴茂县就业,切实稳定人才,经与茂县教育局协调,明确通过双选会、定向公招等方式,积极吸纳内江师范学院毕业生赴茂县就业,内江师范学院出台鼓励政策,对赴茂县成功就业的毕业生给予10000元奖励。11月25日,首次内江师范学院赴茂县就业专题宣讲会在内江师范学院进行,共计10个学科40余名学生踊跃报名面试,达成赴茂县就业初步意向。
4.加快推进“三下乡”社会实践基地建设
学校将茂县作为大学生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的重要基地,于暑期成功组建义务支教、社会调查、禁毒防艾、红色文化考察、优秀校友回访等赴茂县重点团队,积极筹划开展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并推动形成常态。
5.加快推进留守儿童关爱基地建设
为促成茂县留守儿童“学业有教、监护有人、生活有助、健康成长”,8月4日至5日,副校长赵明一行4人奔赴茂县开展“情系茂县?关爱新生”活动,先后在茂县坪头村、洼底乡沙胡寨村将“热乎乎”的通知书和“爱心礼包”送到了山区考生施芝郑、陈永辉的手里,并开展感恩励志教育,力助山区考生实现人生理想。
上一篇:语文学习计划作文{精选5篇}
下一篇:语文学习计划{推荐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