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计12624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51分钟。
计划生育新政策范文第1篇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启动实施单独两孩政策。这是新时期我国生育政策的重大调整完善,备受社会关注。1980年,中共中央《关于控制我国人口增长问题致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公开信》指出:“到30年以后,目前特别紧张的人口增长问题就可以缓和,也就可以采取不同的人口政策了。2015年10月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这是继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启动实施“单独二孩”政策之后的又一次人口政策调整。
一.实施全面两孩新政的影响
1.有利于稳定我国总和生育率
中国的总和生育率(平均一对夫妇生育子女数)如果长期低于1.8,或长期在1.5―1.6水平上徘徊,不利于人口的均衡发展。从历史上来看,中国的总和生育率曾经高达7左右,人口增长率高达2.5%。上世纪90年代初,总和生育率下降到2.1以下,并随人们生育观念的转变,继续下降,目前已降至1.5―1.6。
2.有利于社会资源的整合
2013年的数据显示,我国人口总数已超过13亿,占世界总人口的1/5。但是,我国目前拥有的资源是非常有限的。与世界人均水平相比,我国人均矿产资源只占世界平均水平的二分之一,人均耕地面积只占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人均水资源只占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人均森林面积只占世界平均水平的六分之一,人均草场面积只占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可以看出,我国人均所拥有的资源本来就很少,如果再不控制人口,人均占有的资源会越来越少,这样一来,就会严重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严重影响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因为搞建设,发展经济,总要以资源为基础,没有资源,只能是纸上谈兵,所以实施了计划生育。
二.当前我国计划生育政策实施现状
1.生育率低及男女比例不平衡。
在计划生育和经济发展双重作用下,中国的生育率在1990年之后快速下滑。1995年左右只有1.3左右,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显示中国的生育率已经降低到极其危险的1.22,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再次证实中国的生育率只有1.3左右。2?这些客观数据说明中国早已错过了人口政策的最佳调整时机,人口政策调整不能再拖。
同时,男女比例失调,即性别比失衡是计划生育带来的比较显著的问题之一。性别比通常用女婴数量为100时所对应的男婴数来表示。正常情况下,出生性别比是由生物学规律决定的,保持在103~107之间。根据国家人口计生委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中国目前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8。可见,中国的性别比已经严重失衡了。性别比失调的直接后果是产生“剩男”。预计到2024年,中国将会出现大约3000万“光棍”。而这3000万的剩男将会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院长翟振武认为,首当其冲的就是“婚姻挤压”现象。性别比失调不利于家庭婚姻关系的建立和稳固,不利于社会稳定。
2.“银发现象”,人口结构不合理,人口的抚养比变大,社会负担加重。
从人口结构上看,现在中国的老年人口比例在不断上升,从2010年13.3%提高到2014年的15.5%。目前,中国已成为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老人生活旅居问题也在不断凸显出来。我国的老年人的抚养比从1982年的7.983739837%上升到2008年的11.33223004%,而与此同时中国0-14岁的人口由1982年的34146万下降到2008年的25166万,少年儿童的抚养比也从54.6%下降到26.O%。老年人口的不断增长但少年儿童不断减少,使我国的人口结构日趋不合理,不但会加大社会的养老负担,还会造成劳动力不足的局面,现在的计划生育政策将影响到20年以后的我国的人口结构。
3.计划生育宣传方法不合理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在城市里面从事各种工作。这种形势造成人口流动大,出现人与户籍相脱离的现象,而这些流动人口在外地的临时租住处,就成了计划生育宣教工作无法落实到的地方,成为宣教“盲区”。这种情况下,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计划生育宣教方式,即以村镇或部门为单位集中进行宣教的方法已经无法适应。因此,为了达到全面教育,避免产生宣教“盲区”,计划生育工作人员应当积极探讨适合新形势的宣传教育方法。
三.对策建议
1.积极提升出生率并指导思想的引导下加强“男女平等”思想的宣传教育力度
政府应加大对医疗设施的投入,提升医疗人员的医疗水平,加大对孕期知识的传播,降低婴儿出生的死亡率。倡导“生男生女一样好”的新型生育观念,积极开展关爱女孩行动,推进两性的公正、平衡发展,提升女性社会地位。严厉打击技术越轨,加强对违反《关于禁止非医学需要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别的人工终止妊娠的规定》的人员的惩罚力度,对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进而达到人口的可持续发展要求。完善独生子女教育体系,培育独生子女的社会责任感,加深独生子女对社会的认同,提高独生子女的应对各种问题的综合素质。
2.全面开展新政策
要解决我国的人口问题,首要的是开展二胎新政策。实际上,现在我国的人口控制政策是一种歧视性政策,即对农村要求较宽,对城市要求较严。这一政策客观上助长了人口逆淘汰。现在应该改变这种状况,使农村和城市执行同样的计划生育政策,即无论农村还是城市一对夫妇均可以生育两胎。这样一方面体现了公平性原则,另一方面也能够减缓人口素质的逆淘汰、老龄化和性别比失调的不良趋势。
3.计划生育要法制化、规范化,提高群众自愿意识
计划生育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本身已经具备法制化,但在具体执行过程中,依然存在着执行不力和不平衡的情况,使得计划生育工作不能顺利进行,人们对于因人而异等不平衡情况产生抵触情绪,阻碍工作的顺利实施。所以,只有计划生育本身的法制化是远远不足的,还需要人们的合作,自觉意识积极践行。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提高出生人口素质,逐步完善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向全民进行广泛深入的宣传教育,为所有夫妇和个人提供生殖保健、避孕节育、优生优育等方面的指导和服务,以满足所有夫妇和个人合理安排家庭生育计划的需求。
计划生育新政策范文第2篇
关键词:人口;新的计划生育政策;计划生育工作;转型
我国在实施了约30年的计划生育政策在2015年终于进行了改变,这也是当前我国人口发展的转型之举。由于在改革开放前期我国人口增长过快,导致人口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瓶颈,这也是由于当时我国人民在生育方面思想落后,以及经济发展缓慢、人民生活平穷等现状进行综合考虑后实施的一项基本国策。但是,近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平得到较大提高,但人口增长却相对缓慢,导致我国劳动力人口逐渐减少,国家进入了老龄化阶段,促进人口增长,改变生育政策已经是当前的一项紧迫任务。为此,我国政府在2015年实施了全面二孩的政策。本文就我国人口新政下如何开展计划生育,加快计划生育转型发展进行阐述。
一、要转变计划生育工作理念和工作方式
(一)转变计划生育工作理念,促进我国人口均衡发展
我国长时间以来对生育采取的政策主要是以减少人口出生为主;为此,实行的计划生育政策是“一对夫妇只能生育一胎,夫妻双方都是农村户口的夫妇如果第一胎是女儿,可以生育第二胎,双方都是少数民族的夫妇可以生育二胎”;但是,随着这一计划生育政策的多年实施,年轻人口的数量正在减少,老年人增多,老龄化社会即将到来;多年来的低生育率使得我国当前面临的养老压力陡升,劳动力人口数量在下降,成本在逐年升高[1]。
同时,我国城市居民对于生育的愿望在逐渐下降,甚至很多居民并不愿意生育小孩;当然,这些现状也是发达国家经历过的路程。随着女性地位的提高,城市生活成本的女性就业压力的增大,这一系列因素使得城市女性对于生育的愿望很低。
长时间以来的计划生育政策,以及社会发展后女性生育愿望的降低,使得我国当前的人口增长率较低。人口作为经济社会发展最重要的一项指标,过低的生育率会严重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甚至造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延迟实现。因此,针对我国生育的现状,我们首先要改变思想观念,不能是抑制生育,而应该鼓励大家优生优育。我国计划生育工作理念应该从一直人口过快增长转变为促进人口合理增长。
(二)转变计划生育工作方式,促进我国人口稳步增长
计划生育的工作方式是机械性地以国家政策一切生育工作为依据,居民往往没有自由的生育权利,这容易导致一些有条件的愿意生育的家庭不能进行自由生育;而一些没有条件的家庭却偷偷地进行多生育,这就造成了我国人口素质降低,也影响了我国人口的稳定增长[2]。
当一个国家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居民的自由生育是保证人口稳步增长的前提,任何人口调整政策都不能替代生育权自由对人口的作用。因此,我国在实施计划生育新政策后,仍然要宣传相关人口知识,让老百姓认识到优生优育的好处。要转变计划生育工作方式,转变以前的几层计生人员只依赖政策,为实施政策和宣传引导相结合。
二、制定计划生育工作目标
在人口新政下计划生育的转型发展需要制定相关人口发展目标,包括人口结构目标、人口数量目标以及人口质量目标。
(一)制定人口结构增长目标
我国目前的人口结构是老年人多,中年人适量,年轻人少的局面,面对这一局面,我国在实施新的计划生育政策后,要制定好相关目标,增加人口出生率。我国的人口结构转型目标为在10年―30年之间老龄化社会尽量提高年轻人的熟练,在30年后我国人口结构走向均衡。要避免新生人口增长过快,导致新一轮的人口结构失衡现象重现[3]。
(二)制定人口数量增长目标
我国目前人口数量依然很多,只是人口结果不尽合理;当前我国发展人口的主要目的也是调整我国人口结构。因此,为了我国人口结构的调整,促进人口健康发展,增加人口出生是唯一的选择;我们不能为了单纯的控制人口数量而忽视人口结构的调整。因此,我们应该制定出一个合理的短期、长期人口数量增长目标,即防止人口过快增长,也要通过人口数量的增长现状反馈人口政策的合理性。
(三)制定人口质量增长目标
人口的增长关键在于人口质量的升高。我国在计划生育时期的人口质量虽然较之前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仍然有一些夫妇在违反计划生育政策的前提下多生,导致人口质量下降。我国在实施新的计划生育政策后,人口质量更应该作为评价人口发展的重要指标来衡量。要重点提高出生人口的健康水平,增加人口生育经费支出,要加强适龄儿童的教育,提高教育水平。
三、落实相关计划生育政策
人口新政下计划生育仍然重要,我们不能因为国家政策对生育的放宽认为可以自由生育;当前一段时间,我国还应该实施好计划生育政策,只是在落实实施时方式方法需要改进。
要重点控制农村夫妇的人口增长数量,当前一段时间,我国农村人口的增长仍然是较快的。由于农村传统思想的根深蒂固,封建思想作祟,农村夫妇一定要生到一个男孩才行,这导致部分没有生到男孩的夫妇生育小孩的数量增多,严重违反计划生育政策。因此,在农村新的计划生育政策仍然要重点实施好,把控好农村人口的增长数量,提高农村人口的出生质量。
四、加强计划生育的思想政治工作
思想政治工作对于转变人的思想观念具有重要作用,在人口新政下的计划生育工作更要重视思想政策工作在转变人们生育观念中的重要作用。加强新时期下的计划生育思想政治工作,对于提高人口出生质量、控制人口数量等具有促进作用。在新时期下运用电脑互联网、手机移动互联网等新的媒介可以把计划生育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及时传播和更新。
计划生育新政策范文第3篇
关键词:中国生育政策演变
中国生育率下降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结果,也是中国生育政策执行的结果。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的60年里,中国的生育政策经历了一系列变化。今天以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为标准,回顾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历程,会对当前计划生育工作的方向提供支持和帮助。
一、 中国计划生育政策的阶段划分及其情况
1949-1970年为第一阶段,此阶段生育基本处于放任状态。1949年,在《历史唯心观的破产》一文中,鲜明地阐述了自己的人口观。指出:“中国人口众多是一件极大的好事,再增加多少倍也完全有办法,这办法就是生产。”1在当时国际政治环境下,中国政府照搬苏联的人口理论和人口政策,在政策和舆论上主张学习苏联奖励多生育的做法,对多生孩子进行支持和鼓励。2
新中国第一次人口普查结果表明人口增长过快。1955年3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控制人口问题的指示》,指出:“节制生育是关系广大人民生活的一项重大政策性问题。在当前的历史条件下,为了国家、家庭和新生一代的利益,我们党是赞成适当地节制生育的”,同时社会各界人士,比如当时的“中国节制生育之父”马寅初通过实地调查,发现人口增长过快,着手酝酿人口理论。但是,50年代的计划生育政策还没有落到实处,就随着反斗争而夭折。
和三年自然灾害之后,出现了补偿性生育。1962年和1963年,人口出生率从1961年的18.20‰升至1962年的37.22‰,1963年进一步达到43.60‰,自然增长率由1961年的3.78‰升至1962年的27.14‰和1963年的33.50‰3。由于人口增长太快,1962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认真提倡计划生育的指示》,明确指出:“在城市和人口稠密的农村提倡节制生育,适当控制人口自然增长率,使生育问题由毫无计划的状态逐渐走向有计划的状态,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既定的政策。”但是,由于的暴发,该项政策没有得到贯彻执行。
1971-1999年为第二阶段,这期间又可以分成两个阶段,1971-1986年为独生子女政策形成阶段;1986-1999年为严格执行阶段。70年代初,发出“人口非控制不行”4的指示。1973年,国务院成立了计划生育领导小组。在1971一1978年间,国家加强了对计划生育药具的生产和管理,全国各地组织机构相继恢复,计划生育政策初步形成。同年底,国务院计划生育领导小组办公室在北京召开了全国计划生育工作汇报会,会议明确提出了“晚、稀、少”的计划生育政策,“晚”是年龄方面的控制,提倡晚婚晚育;“稀”是生育间隔方面的控制,要求生育间隔3年以上;“少”是生育数量方面的控制,一对夫妇最多生育两个孩子。
1980年9月,中共中央发表了《关于控制我国人口增长问题致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公开信》,指出:为在20世纪末把我国人口总数控制在12亿以内,中央要求所有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特别是各级干部,用实际行动带头响应国务院的号召,并且积极地向广大群众进行宣传教育。不过,由于独生子女政策与农民的生育意愿存在较大差异,在农村地区遇到了抵制,并且一度恶化了干群关系。在这种情况下,党中央于1984年及时地下发了《关于计划生育情况的汇报》的七号文件,以山东“开小口堵大口”的经验,即适当放宽农村群众生育第二胎的政策(开小口),但严防二胎和三胎及以上生育行为(堵大口)。这样,最后形成了所谓的“一孩半”政策,即如果第一孩是女孩的农村户口家庭,可以再生育一个。1986年,中共中央转发了《关于“六五”期间计划生育工作情况和“七五”期间工作意见的报告》的13号文件,强调了必须严格控制人口增长。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先后颁布了地方计划生育条例,我国现行的生育政策得以形成。
2000-2010年为第三阶段,为稳定低生育率阶段。进入21世纪,党中央提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目标,我国社会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经济社会环境的变化促进了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发展。200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决定》,指出“在实现了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之后,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主要任务将转向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这一决定不仅重申了国家对人口和生育进行计划,也表明了在计划生育工作方法和目标的根本转变。2002年中国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规定:国家稳定现行生育政策,鼓励公民晚婚晚育,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一个子女;符合法律、法规规定条件的,可以要求安排生育第二个子女。这个法律“提倡”而不是要求一对夫妻生育一个子女,当然,对于超生的,要缴纳社会抚养费。
在当今形势下,人口问题的变化比预期的更为复杂。2006年11月,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重点讨论了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同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要求在吸取以往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经验基础上,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不断完善中国解决人口问题的思路、内涵和途径。“十一五”及今后一个时期我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主要任务标识着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从传统的单纯控制人口增长转向了统筹解决人口问题。
二、未来展望
新中国成立60年来,计划生育政策经历了复杂曲折的历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在降低生育率、控制人口增长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我国人口政策的初衷是控制生育,降低生育水平,从而促进经济发展,而中国确实达到了生育水平下降的目标。生育率迅速下降把女性从生育中解放出来,改善了妇女的健康状况,提高了妇女的社会地位,减轻了人口和土地、资源的矛盾,对经济增长作出了贡献。
但是,目前中国的生育率已经降到很低的水平,总和生育率在1.5的水平。而国际上很多国家和地区,在生育率降到1.5以下之后,开始鼓励生育,但是鼓励生育的措施和手段并没有达到目的,这引起了一系列负面后果,甚至是人口危机。比如日本和韩国,最初的生育率下降都是控制人口增长的计划生育政策带动的,但随着总和生育率降低,开始鼓励生育,但是目前他们的措施没有达到目的,从而引发了很多人口社会问题。
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在降低生育率、控制人口增长方面已经完成了自己的使命,但我们仍然要借鉴低生育率国家的经验,及时调整计划生育政策的方向,使得计划生育政策真正地能够统筹解决人口问题。
参考文献:
[1]《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1509-1517.
[2]杨发祥.当代中国计划生育史研究[J].浙江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3.
计划生育新政策范文第4篇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思想越来越开放,越来越多年轻人追求自由,认为孩子是自由的束缚,所以出现了不生育的现象,使得我国人口增长率急剧下降。
计划生育的概述
计划生育概念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目标是实现规模适度、素质较高、结构优化和分布合理的人口均衡发展,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
计划生育发展
国家统计局统计2017年我国出生人口数量较往年下降了63万,人口出生量受到了业内人士甚至整个社会的关注,一时间计划生育“二胎”政策遇冷问题频频爆出。1984年,中央曾颁布“关于计划生育工作情况的汇报”,对于计划生育工作做出了调整。为了更好地发展社会经济、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国家要求“独生”政策,并且对于第一胎是男孩,再生育第二胎的情况进行罚款处理,对于农村和城市计划生育制度也不尽相同,一时间人们无法适应“独生”政策,随着社会发展,人们的思想发生转变,独生子女越来越多,甚至出现了不生育的现象,独生政策的弊端开始展露。针对这一现象,2016年我国实施了“二胎”生育政策,鼓励大家生育二胎,并且进行相应的扶持服务,加大人口出生率。
计划生育意义
我国计划生育政策,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发展,与时俱进的政策。在不同时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工作有着不同的要求。无论是“独生”政策,还是“二胎”政策,都具有特殊时期的特殊意义。首先,独生政策符合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独生政策,对于我国人口增长起到了控制作用。当时我国粮食供应不足,社会养育问题成本很大,为了更好地发展社会经济,控制人口增长是非常有必要的。这也有了后期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解决了民生问题,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现在,二胎政策开放,也是顺应时代的发展要求。根据2010年的报道,我国总生育率只有1.18%,这个数量是极低的,甚至比发达国家的生育率还要低出很多,这就意味着,不久的将来我国将进入负增长时代,老龄化现象越来越严重,所以开放二胎政策,促进人口增长,刻不容缓。二胎政策,可以缓解人口老龄化的问题,更多新鲜血液的注入,能够促进社会劳动力增长,减少社会风险。二胎政策,可以改善人口均衡问题,让独生子女拥有弟弟妹妹,更有利于孩子社会化行为养成,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新政策落实不到位
计划生育条例修改,对计划生育工作做出了新要求,工作的目标也发生了改变。虽然,已有关于二胎的政策,但是政策落实不到位,宣传不到位,甚至有一些地区没有颁布相关政策,从而导致计划生育工作落实难。比如,新疆地区就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实施现在的计划生育政策,而是保持原有的办法,这样就不利于计划生育工作的统一管理。对于计划生育新政策,只是提出了新政策,树立新的计划生育工作目标,但是没有在根本问题上进行解决。增加生育假期的工作都没有落实到位,只是有一个虚假的名号,这样不利于树立人们对于计划生育政策的正确认识。
流动人口管理问题
我国是人口大国,人口流动问题对于计划生育工作影响极大。人口流动迁移已经替代生育和死亡,成为决定我国人口发展的主导因素,成为推动社会结构变动、利益格局调整,社会组织体系变化的重要因素。对于流动人口的管理工作,一直以来都没有完全落实到位。由于流动人口有许多不确定性,关于流动人口的管理工作较复杂,并且流动人口数量多,并且对于“流动人口”的定义比较模糊。在管理流动人口过程中,流动人口的文化素质不太高,比较难管理。并且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管理制度和目标,每个城市之间联系不够,流动人口对于政策的了解会出现偏差,导致了流动人员管理难。
加强基层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工作的策略
重视政策接续工作
计划生育工作平稳进行,有利于社会的稳步发展。对于计划生育政策续接工作要一步一步来,切忌焦躁,要让人民感受到计划生育政策的好处,从而自愿参与到计划生育工作中,积极主动响应政策。计划生育由“独生”到“二胎”政策的转换,必须要照顾新旧政策所涉及到的人员感受。之前遵守“计划生育”工作的独生家庭,继续享受计划生育带来的奖励和扶持政策。而新政策所提倡的“二胎”家庭,也要切实进行了解,进行相应的奖励和扶持。按照“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的原则,服务于每一个家庭。
重视流动人口管理
人口流动问题,是计划生育的重要环节之一。重视人口流动问题,有利于构建美好城市,构建美丽中国。
首先,加强人口流动的管理机制。要落实人口流动管理政策,注重各个城市之间的联动问题,同时注意各个部门的联合管理,促进计划生育管理。每年公安管理部门和计划生育管理部门都可以联合开展一次流动人口的管理工作。各个社区可以進行社区人员普查工作,了解一个区域的流动人口,进行相关工作。尤其是出租屋的管理工作,必须要纳入计划生育的管辖范畴内,同样履行计划生育的义务。在实行计划生育过程中,各个部门相互支持,从而实现统一管理,资源共享更有利于推动计划生育工作。
其次,重视建档立卡过程,对人口流动进行统计。流动人口的成分复杂,一定要摸清人员的底细,有些居住不规范,经常来去无常的人,要特别进行关注,这些人很可能会造成违法生育。因此,社区工作人员要对小区的每一户有基本了解,社区要定期进行清理活动,了解社区的孕妇的基本信息,建立健全一体化的管理机制。从计生办到小区楼长,责任细分,更有利于管理服务落实到底。
基层工作落实到位
计划生育工作看似简单,实则非常复杂,而且对于社会和人类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计划生育工作中做好工作安排与计划很关键,要更科学合理的实施计划生育政策,在制度和管理体系不断完善过程中,加强基层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工作。
首先,计划生育基层工作要做好,满足人民的不同需求。在计划生育服务管理过程中,要考虑到一些特殊人士的情况,比如,残障人士、贫困家庭、再婚家庭和少数民族等,要细心做好特殊人群的服务管理工作。在基层计划生育工作中,要多进行走访慰问,了解基层的情况,解决计划生育困难户的问题。在工作中要注重女性身体健康,对于新婚夫妇或怀孕夫妇进行相应的计划生育政策宣传,重视每年的育龄妇女的健康查体活动,安排女性健康查体活动,防止女性疾病发生。对于上一阶段计划生育中的独生子女家庭,做好相关的服务活动,对于独生子女父母的补助金要落实到位。在基层建设中,要注意基层工作人员的管理问题,可以通过奖励机制,来激励基层工作人员的工作斗志,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从而促使计划生育工作更好的落实。
计划生育新政策范文第5篇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基层计划生育;内在联系
计划生育一直都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其作为保障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随着社会主义各项法律与制度的完善,计划生育工作步入了新时期,基层计划生育工作作为计生工作的第一线面临着很多新形势和新问题,为了更好地落实计划生育政策,基层计生单位要深刻认识思想政治工作同基层计生工作的内在联系,积极开拓创新,通过各种贴近群众的手段加强方针、政策的宣传与教育工作。
一、我国基层群众生育思想同计划生育国策的矛盾
从总体上看,我国人口形势呈现出人口基础大,增长速度快且增长不平均,人口分布不均,城乡差距大等特点。我国自上世纪70年代末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有效控制了人口过快增长,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很多经济发达地区的人口基本得到控制,人口对资源与环境的压力得到缓解。但就目前来看我国仍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基层计划生育工作仍面临长期压力。具体来讲,我国基层群众生育思想同计划生育国策的矛盾主要体现为两点:
(一)群众生育意愿与生育政策之间的矛盾
自上世纪70年代计划政策实施开始,其已走过了近40个年头。这40年间,我国累积少出生人口4亿,人口对资源与环境的压力得到有效缓解,大部分群众已经逐步认识到了计划生育工作的重要性,生育观念也发生了重要改变。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国仍然是一个以农业为主导的发展中国家,农村人口比例占到全国人口的一半以上,他们的生育观念直接影响到计划生育工作的成效。就目前来看,农村育龄人群总体文化素质偏低,受传统思想影响较大,部分群众生育意愿仍较为强烈,这同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出现了矛盾。加之,近年来经济发展迅猛,人口流动性大,一些人钻了管理漏洞的空子,在计生管理真空地带明目张胆地违法生育。如一些人经济条件较好,认为“罚得起”,而出现“富而思生”的思想,一部分经济状况较差的,因无钱可罚,而存在“穷不怕罚”的思想,这些都不利于基层计划生育工作的开展。
(二)群众错误思想认识与依法行政之间的矛盾
随着全社会文明及民主化程度的提高,基层计划生育工作也由原来的“暴风骤雨”转化为现在的“春风化雨”。基层计划生育工作人员的执法方式逐渐制度化、规范化,尤其是在“七不准”等一系列措施出台后,基层计划生育工作更加亲民化。但这在长期接受计划生育高压政策的群众看来,认为是政府弱化了对计划生育工作的管理,放宽了计划生育政策,这就行程了群众错误思想认知同依法行政之间的矛盾。此外,随着基层群众维权意识的增强,部分人在没有充分了解法律的情况下,软磨硬泡对抗计生工作,对基层计划生育工作不理解、不支持、不配合,阻碍了这一国策的有效推行。
二、思想政治工作与基层计划生育工作的内在联系
由我国基层群众生育思想同计划生育国策的矛盾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目前我国基层群众的思想工作仍有待加强,群众思想状况对基层计划生育工作的阻碍仍然存在。因此,深入研究思想政治工作与基层计划生育工作的内在联系,并采取一系列措施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就显得尤为必要。
(一)思想政治工作是推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顺利进行的基础
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持续深入,社会经济发展进入到了全新的历史时期,社会的文明素质得到提高,维权意识有效提升,民主呼声愈加热烈,这为基层计划生育工作的开展提出了新的契机和新的挑战。一方面,群众的觉悟大幅提高,为思想政治工作在基层计划生育工作中效力的发挥提供了有力条件,基层计生人员宣传国家法律、政策的难度变小,思想政治工作能够为计划生育工作的顺利开展起到更大的推动作用。另一方面,我国思想政治领域的工作方法、工作思路日臻成熟,在基层群众观念引导、思想教育等方面已经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对于计划生育工作来讲,思想政治工作同样能发挥这种功能,使这项国策的落实走向人性化、系统化,建立群众与政府部门之间的有效联系,扫清管理工作各方的沟通障碍,真正推动计划生育工作的开展。
(二)计划生育思想政治工作是保障社会发展方向不变的保障和动力
近年来,我国一跃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更近一步,但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我国仍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各种不确定因素仍然存在,思想政治工作仍要当作一项常抓不懈的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人的主动性与创造力,使他们参与到社会主义建设中来。可以说,思想政治工作是一切工作的基石,是确保社会主义各项工作更快、更好发展的保障和动力,对于计划生育工作来讲也是如此。在基层计划生育工作中加强思想引导,能够使广大群众的观念同国家的未来发展保持一致,能够使个人与集体的利益得到统一,能够凝聚各方力量,克服计划生育工作中的困难和挑战。
三、如何进一步加强基层计划生育的思想政治工作
(一)培养一支能打硬仗的高素质基层计生队伍
思想政治工作的关键是人,各级政府要关注基层计生单位的人事任免、人才培养工作,打造一支素质精良、思想政治理论水平过硬的基层计生队伍。一方面,基层计生单位要对人员进行定期、分批培训,内容不仅要涉及计生政策、计生业务、规章制度等常规内容,还要涉及思想政治工作方法、技巧等;另一方面,在选配基层计生人员时,不仅要对其业务素质、思想政治水平进行考察,还要对其工作经验以及群众基础进行考察,选配最适合基层、更了解基层的工作人员。
(二)加强宣传力度,强化思想认识
近年来,各级计生单位加大了基层计生政策的宣传力度,几乎人人都知晓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其落实情况关系到国计民生、关系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目前来看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计划生育思想政治工作仍有很多不足之处,如计划生育的宣传较少直接接触基层群众;宣传仍侧重于少生,而对优生的宣传不多;计生仍以政策宣讲为主,没有深入群众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缺乏双向沟通等等。这些均不利于群众进一步提高对计划生育政策的重视,不能使宣传真正走进他们的内心,政策执行起来难度仍较大。这就要求广大计生人员换位思考,以群众的视角出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多以周围的计生工作案例为切入点,引导群众了解政策的优势。如哪些家庭遵守计划生育政策,家庭抚养子女压力较小,生活品质较高,子女受教育条件好,又有哪些家庭违反计划生育政策,家庭负担重,子女受教育困难等。通过这些发生在身边的实实在在的例子做基层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通常能够收到比单纯政策宣讲更好的效果,真正让他们看到优生优育、计划生育的好处,提高政策落实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三)以耐心、细致的交流为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形式
所谓耐心就是要在同基层群众的交流中,计生人员要始终保持一颗耐心,不急躁、不冒进,对群众思想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反复疏导,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给他们思想的转化过程留出足够的时间,真正把政策说到他们的心里。所谓细致就是要更细致地了解工作对象的家庭情况、工作情况、收入情况,清楚他们的问题所在,有针对性地开展计划生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于工作对象提出的问题要细致解答,打消他们的政策疑虑,让他们真正理解国家政策,理解计划生育的初衷。尤其是针对我国广大农村存在的养儿防老、多子多福的思想,要耐心疏导,细致讲解,决不能寄希望于一次的宣讲教育,而是要逐渐让他们了解社会观念的发展变化,了解新时期的婚育观,逐步让他们接受优生优育的政策。
(四)丰富思想政治教育手段
基层计生单位要改变以往的大会式宣讲教育模式,采用群众更为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手段。如以公告栏漫画、文艺节目等形式宣传计划生育政策,或是建立基层计划生育社区网站、论坛,国家政策信息,同时收集群众的意见反馈,不断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方法,让群众在轻松、自由的氛围中了解计划生育的重要性。
四、结语
思想政治工作同基层计划生育工作联系紧密,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是稳定开展计划生育工作的前提和保证。基层计生单位要形成科学有效的机制,不断提高广大计生工作者的综合素质,采用多种方法将思想政治工作落到实处,以更加高效、更加人性化的工作成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助力。
参考文献:
上一篇:计划生育方面存在的问题{5篇}
下一篇:计划生育政策的内容{甄选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