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计18706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75分钟。
薪酬管理岗位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
有效的薪酬管理机制需要组织根据其发展目标制定相应的薪酬制度。制定薪酬制度的核心内容是如何决策薪酬水平、薪酬结构、薪酬形式、薪酬预算和薪酬管理政策,使员工得到的薪酬与其绩效相互匹配,增强薪酬制度的激励性。
国外国立研究机构的薪酬制度受各国宏观科技管理体制和经济实力的影响,不尽相同,但也存在一些共同的特点,这里我们分析了发达国家美国、英国、日本、韩国、俄罗斯以及发展中国家印度的国立研究机构薪酬制度以及相关人力资源管理职能的特点并与我国进行了比较,目的是为完善我国科研机构的薪酬制度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1国外国立研究机构薪酬制度的特点分析
1)薪酬制度规范化、透明化。
在国外,国立研究机构的R&D人员占全社会的比重很小,大部分集中在企业。如1998年,美国国立研究机构的R&D人员占全国总量的6.2%,这一比重在英国为11.5%,日本为5.9%,俄罗斯为29.8%。国立研究机构的主要任务与政府职责密切相关,因此,国外的国立研究机构大多通过立法的方式设立,法律规定其目标、经费来源、人事和薪酬制度,使国立研究机构目标明确、经费来源稳定、人事和薪酬管理有法可依。
在日本,国立研究机构于2004年4月全部完成了法人化改革,成为独立行政法人。作为独立行政法人,国立研究机构要接受两部法律的直接约束。一是《独立行政法人通则法》,该法规定了独立行政法人的设置及撤销、负责人的任命及管理、营运及考核、财务及审计制度、政府预算拨款、人事和薪酬制度等等。二是由国会为每一个研究机构制定一部法律,规定其名称、业务范围、资本金、管治等事项,每个国立研究机构都由某一个省厅负责管理,职工工资待遇及福利标准比照公务员,同时机构负责人也有一定的裁量权。
在美国,国立研究机构员工属于联邦政府雇员,政府通过立法的方式规定联邦系统内的机构设置及其行政职责、经费来源、人事和薪酬制度,联邦政府各部门根据有关法律制定了一系列法规、命令具体实施相关法律。
在印度,国立研究机构依照《社团注册法》注册设立,并根据社团组织法的有关规定进行管理。按照《社团注册法》的规定,科研机构应该制定社团管理章程和建立相应的理事会和管理委员会。社团章程通常包括:机构设置及其行政职责以及人员管理、财务管理、雇员补贴、出国进修、养老金、福利待遇、雇员离岗等具体的办法和规定。在英国,由各研究理事会为国立研究机构制定统一的薪酬标准,进行规范化管理。
在我国,没有以立法方式设立的研究机构,但公益性研究机构所执行的任务与国外国立研究机构基本相同,因此,本文用这部分研究机构与国外国立研究机构进行比较。
我国公益性研究机构以政府政令的方式设立,其工作目标、工作计划、人事制度、薪酬制度依赖于政府的行政管理。1993年以来,在我国研究机构实施的薪酬制度改革中,建立由固定薪酬和可变薪酬组成的薪酬制度。固定薪酬由现行工资制度中的职务工资、标准津贴和各种补贴组成,执行国家统一标准;可变薪酬由岗位工资和绩效奖励构成,但国家对可变薪酬的分配没有规定实施细则,分配规则由单位自行确定,再加上国家允许事业单位依据所拥有的资源创收,使薪酬预算来源多渠道,这种薪酬管理模式致使各研究机构改革方案不一致,操作上存在不规范的现象,甚至造成分配秩序混乱。
在国外,政府雇员实行公开透明的薪酬制度。如在日本,国立研究机构负责人和员工的薪酬以及国立研究机构的中期计划和年度计划要上报主管大臣,并向社会公布,便于社会对其绩效进行监督,同时也确保薪酬分配公平合理。
2)在人员遴选中引入竞争机制,加强薪酬与任职者能力、资格的匹配。
在国外,国立研究机构不仅通过公开招聘的方式遴选普通雇员,更注重在机构负责人遴选中引入竞争机制,加强岗位职责、岗位价值与任职者的资格和能力的相互匹配,增强薪酬制度的公平性和激励性。
在美国,国立研究机构负责人像其他大多数联邦职位一样,原则上是通过公开招聘的程序产生,美国联邦雇员的招聘与录用基本上遵循两条原则,即“公开招聘”和“择优录取”,各联邦机构一般将所属院所负责人职务空缺在联邦系统中招聘或公开向社会招聘。在英国、印度、韩国,国立研究机构负责人,采用国际公开招聘的方式遴选,由专家组成评议小组对应聘者进行评议,最终由理事会任命。在日本,国立研究机构负责人实行任免制。根据《独立行政法人通则法》,日本国立研究机构的高层管理者由理事长、理事与监事构成,其中,理事长与监事由主管大臣任命,理事由理事长任命。
2000年以来,在我国公益性研究机构实施的人事制度改革中,推行全员聘用制,科技人员按照“公平、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竞争上岗,有些单位还向海外公开招聘高级研究人员,但对院所长,有些单位仍然实行任免制。
3)通过工作分析、工作评价确定薪酬差异。
国外国立研究机构大多采用岗位薪酬体系,并通过工作分析、工作评价确定岗位职责、任职者资格以及各岗位的薪酬差异,保证了薪酬制度的内部公平性。
美国政府通过立法的方式明确联邦系统中的岗位级别划分原则和薪酬确定原则。法律规定联邦雇员岗位级别划分的依据是其任务与职责和该项工作所要求的资格。为此,联邦人事管理办公室(OPM)制定了岗位工作分析、工作评价的要素及评价标准,并根据评价结果制定不同岗位的薪酬差异。虽然联邦雇员的岗位级别划分本身并不是确定薪酬的唯一依据,但在薪酬确定中起关键作用。根据1990年的“联邦雇员薪酬”可比法,影响薪酬标准决定的其他因素还包括绩效、服务时间等。
目前,我国公益性研究机构虽然实行了岗位管理制度,但是缺乏科学的手段,导致岗位分析比较粗糙,岗位价值不能得到合理的评价,岗位工资实际上是根据岗位的行政级别或技术职称来确定,而不是真正根据岗位价值来确定,使岗位价值与岗位工资相关性不强,形成新的分配不公平,降低了岗位工资的激励性。
4)重视对机构负责人的绩效评价,并将评价结果与其薪酬和职位任免挂钩。
绩效评价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环节,是确保员工的工作行为对组织的战略目标实现产生积极支撑作用的一个重要机制,也是绩效加薪、职位晋升的主要依据,因此,绩效评价公正与否会对薪酬制度的激励性产生影响。
国外的国立研究机构不仅重视对普通员工的绩效评价,更重视对机构负责人的绩效评价,因为机构负责人是机构的核心成员,对机构实现其战略目标有重要影响。
在日本,根据《行政独立法人通则法》,主管大臣每3~5年对其所管辖的国立研究机构提出中期目标,相关研究机构依据中期目标编制中期计划和年度计划,报主管大臣批准,并向社会公布。《行政独立法人通则法》还要求各主管省厅设立“独立行政法人评价委员会”,协助主管大臣对各独立行政法人执行“中期计划”的情况进行定期评价,评价结果反映机构负责人的工作业绩。在机构负责人离职时,评价委会要对其任内工作表现进行评价打分,这一分数将直接决定其退职金的多少。
在美国,每年对国立研究机构负责人至少进行一次绩效评价。每个国立研究机构负责人在得到任命后部应按固定格式制定各自的工作计划,明确其在考核期内的绩效目标,这些目标不仅反应其个人的业绩情况也应体现整个机构的绩效目标。对国立研究机构负责人的年度评价信息将被用作薪资调整、绩效奖励、免职和权力削减的依据。
在英国,由上级主管部门组织专家每5年对国立研究机构的绩效进行一次评价,评价结果与国立研究机构负责人的绩效挂钩。在印度,根据理事会章程,理事会设有绩效评价委员会,每3年负责对国立研究机构的绩效进行一次评价,在各研究所内部设立评价委员会,负责对科技人员的年度绩效进行评价。
然而,我国公益性研究机构,偏重于对科技人员的绩效评价,轻视对机构负责人的绩效评价。对科技人员采用严格的绩效评价制度,并根据评价结果决定绩效奖励及下一年度的岗位聘任,有些研究机构甚至采用末位淘汰制;对机构负责人由上级主管部门按照德才兼备的标准,进行定性评价,但在实践中缺少评价实绩的客观标准,对绩效评价结果也缺乏运用。这种绩效管理模式不仅使绩效评价的重点本末倒置,而且致使科技人员产生不公平感,从而影响薪酬制度的激励效果。
5)薪酬形式:以稳定的基本薪酬为主。
通常情况下,薪酬由基本薪酬、可变薪酬和间接薪酬构成。基本薪酬是根据员工所承担的工作或者是所具备的技能而向员工支付的稳定性报酬,可变薪酬则是与绩效挂钩的不稳定性报酬,间接薪酬包含福利、有型服务等一些具有经济价值但是却是以非货币形式提供给员工的报酬。
在美国、英国,国立研究机构员工的薪酬以稳定的基本薪酬为主,不存在可变薪酬,如果业绩突出,则可绩效加薪,但这增加的薪酬是在基本薪酬的基础上增加,属于稳定性报酬。在英国,研究人员不得从课题经费中提取收入,但技术转让收入,发明者、研究室和研究院可以按规定的比例提取一部分报酬。
在日本,国立研究机构员工的薪酬以稳定性基本薪酬为主,稳定性薪酬、可变薪酬和间接薪酬之比大约为10∶1∶2。每年绩效评价后发放一次奖金,如果专利成果实现了产业化,研究组可以获得转让费的25%,课题经费必须全部用于研究,课题组成员不得提成。
在印度的国立研究机构,员工收入以稳定性基本薪酬为主,但研究人员可以从合同研究、咨询和技术服务等所获得的收入中提取部分资金作为奖励。
上述国家国立研究机构员工的薪酬以稳定性基本薪酬为主的原因是这些国家国立科研机构的薪酬预算绝大多数来源于政府预算拨款,除印度外,其他国家国立研究机构的课题经费全部用于研究,不得提成,所以用于薪酬预算的资金来源稳定、渠道单一。
在俄罗斯的国立研究机构,员工的收入以可变薪酬为主。主要原因是国家财政预算拨款的科技经费严重不足,远不能维持正常运转,缺口部分需要从课题经费、技术服务收入、房屋出租以及其他经营开发收入中弥补,因此科技人员的薪酬与课题经费挂钩,随课题经费的多少而变动。
在我国公益性研究机构中,科研人员的薪酬也是以不稳定的可变薪酬为主,约占工资总额的60%,稳定的基本薪酬占40%左右,这种薪酬形式与其经费预算来源方式密切相关。2000年研究机构管理体制改革以后,国家财政增加了对公益性研究机构科学事业费的投入,作为对其运行经费和科研项目的补助,但对运行经费的补助增幅不大,主要是加大了对科研项目的支持。运行经费与实际所需相比仍存在很大缺口,科学事业费基本用于支付离退休人员的工资和社会保障,为提高在职科技人员的收入水平,稳定研究队伍,缺口部分只能从承担的国家重点科研究项目经费以及房屋租赁等经营性收入中弥补。这就造成了科研人员的薪酬随科研经费而变化,但在科研项目中,竞争性项目占大部分,致使科研人员的薪酬稳定性差,可变性强。
6)建立宽带薪酬结构,加强薪酬与绩效的关联性,增强薪酬制度的激励性。
美国在2004财年的国防授权法中,针对高级行政管理人员建立了一套新的与绩效挂钩的宽带薪酬制度,并于2004年1月正式生效,之前采用了25年之久的高级行政管理人员六级薪酬制度被取消,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可上下浮动的薪酬制度。
这套新的高级行政管理人员薪酬制度的主要特点是采用开放的工资幅度,最低薪酬相当于一般工作人员最高薪酬的120%,最高薪酬相当于行政首长类(级别高于高级行政主管类,共分5级)二级或三级水平,并且取消了按年度薪酬自动上浮和按地区的薪资调整,而是根据绩效评价结果实施绩效加薪,增加的幅度根据贡献的大小决定。可见,新的宽带薪酬结构延长了工资等级线,并且不同类别的工资标准有交叉,使高级行政管理人员的薪酬水平能够随着绩效的改善而得到增加,而不仅仅依靠职位的晋升,加强了薪酬与绩效的关联性,增强了薪酬制度的激励性。同时,也给管理者更大的薪酬决策权,增加了薪酬制度的灵活性,有利于管理者利用薪酬杠杆引导组织实现其绩效目标。
宽带薪酬结构强调的是业绩而非职位等级,所以有效的绩效评价制度是宽带薪酬结构实施的先决条件。为此,美国联邦政府对各部门实施更为严格的绩效评价制度。各国立研究机构采用的绩效评价系统需要得到联邦人事管理办公室(OPM)和联邦预算管理局(OMB)的鉴定。OPM和OMB就鉴定标准和程序联合规定,对优秀绩效评级系统的要素和操作办法做出描述,并特别强调单位绩效状况与个人岗位职责之间的联系。
美国国立研究机构的科研人员一般实行固定薪酬,但从90年代中期开始,一些联邦机构实验室也开始通过绩效评价的方式为业绩突出的研究人员加薪。这类实验室将原有的15个薪酬级别改为5个,以使薪酬增加能够与绩效挂钩。此外,还有一次性奖励,类似于年终奖,但不是人人有份,并且受制于OPM规定的薪酬上限。
2000年以后,我国进一步深化科研机构的分配制度改革,目前,公益性研究机构普遍采用“三元结构工资制”,其中岗位工资是根据设立的不同岗位而设定,虽然不同岗位之间的岗位工资拉开了差距,但实行一岗一薪制,同一岗位不同绩效人员的岗位工资没有区别,薪酬与绩效的关联性不强,因此,激励性亦不强。
7)充满人文关怀的福利计划具有很强的激励性。
美国、英国、日本、韩国和印度的国立研究机构除对员工提供法定的福利计划外,还提供种类繁多的组织内部福利计划,以增强员工对组织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从而吸引和保留高素质的员工。这些国家的国立研究机构非常重视对员工的培训,并将培训作为满足员工精神需求、吸引和激励人才的重要手段。如在印度、韩国和日本,国立研究机构的科研人员可以享受带薪学术休假制度。在美国,法律对联邦雇员的培训有明确的规定。按照法律规定,联邦雇员在职期间有权享受一些与工作有直接关系的培训,而联邦雇员所在部门也有义务提供这种培训。培训期间工资照发,关于培训费用,根据法律规定单位可视情况承担全部或部分费用。
国外国立研究机构除对其员工提供完备的福利计划外,还对员工的家属提供保险计划。如美国的“联邦雇员健康利益”保险项目中的受益人不仅包括联邦雇员、退休人员、原雇员还包括雇员的家庭成员和原配偶,保险费的75%由政府机构负担,25%由个人负担。充满人文关怀的福利计划无疑会对员工产生激励作用。
与国外国立研究机构相比,我国公益性研究机构实施的福利计划种类少,目前,只实施法定福利计划,包括公费医疗、失业保险、住房补助、住房公积金和带薪休假等,激励性也不强。主要原因是在实施福利货币化改革后,取消福利分房,但与之相配套的工资制度改革还未跟上,增加了员工购买住房的困难。
8)非经济性报酬具有很强的激励性。
报酬可以分为经济报酬和非经济报酬。经济性报酬即是薪酬,非经济性报酬是指良好的工作环境,以及工作本身所提供的乐趣、成就感和个人发展的机会。
传统的薪酬理论只对直接经济报酬,特别是货币薪酬感兴趣,现代薪酬管理则越来越重视非经济性报酬的激励作用。
在美国、英国、日本、韩国,国立研究机构员工的薪酬水平并不高,只相当于市场的中等偏上水平,或中等水平,但是稳定的工作、允许自由探索的科学研究环境、自身爱好以及个人的社会荣誉感还是吸引了大批高素质人才的加盟。可见,在国外的国立研究机构,薪酬并不是激励员工的唯一手段,非经济性报酬亦有很强的激励性。
9)结论:薪酬制度与国立研究机构的任务相匹配,有助于其实现组织战略目标。
薪酬管理的目的是支持组织实现其战略目标。因此,选择何种薪酬管理技术,要依据组织的任务性质而确定,即薪酬制度要与组织任务相匹配。
在美国、英国、日本、韩国、印度,国立科研机构的薪酬管理大多采用或比照公务员的薪酬制度,薪酬预算绝大部分来自政府预算拨款,支付高比例的固定薪酬,营造了稳定的工作环境,这种薪酬预算方式与国立研究机构以提供公共产品为主,研究成果难以得到市场回报的特点相适应,同时,稳定的工作环境,对于需要长期知识、技术积累的国立研究机构员工来说,无疑具有激励作用。在薪酬管理中,突出效率原则,薪酬与绩效挂钩,增强了薪酬制度的激励性。虽然薪酬位于市场中等或中等偏上水平,但非经济性报酬和优厚的福利待遇,增强了薪酬水平的外部竞争性。这种薪酬管理模式提供了公平有效的激励机制,有利于吸引、稳定、激励人才,因此,上述各国国立研究机构的薪酬制度有助于其提高组织绩效,促进其实现战略目标。
我国公益性研究机构的薪酬制度与公务员脱钩,薪酬预算相当一部分来源于课题经费及其他经营性收入,稳定性差,导致科技人员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申请课题和进行创收活动,这些无疑会挤占科研经费和科研时间,长此以往,易造成科研质量的下降以及影响其公益性目标的顺利实现。在薪酬管理中,按照效率优先的原则,增加了激励成份,但在实际操作中薪酬与绩效的关联性并不十分强,因此,不能有效地激励科研人员。可见,目前我国公益性科研机构的薪酬制度与其任务性质不相适应,不能有效地支持组织实现其战略目标。
2对我国的启示
1)应进一步深化公益性科研机构改革,筛选出一批与国家利益相关的研究机构,并明确其任务。
我国公益性研究机构经过2001年的分类改革,其R&D人员所占比重有所减少,目前为15%,低于俄罗斯,但与美国、英国、日本相比,依然偏高。应进一步深化公益性科研机构体制改革,筛选出一批从事关系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和社会秩序以及国家长远利益的研究机构,明确其任务,保证其经费来源稳定,规范其人事和薪酬制度,从而确保其活动的公益性以及国家意志和政府职责的实现。
2)建立稳定性薪酬占高比例的岗位绩效薪酬制度。
岗位绩效薪酬制度主要由岗位工资、年功工资、绩效工资构成。岗位工资、年功工资是稳定性报酬,应占高比例。各岗位的薪酬差异应通过工作分析、工作评价确定,岗位工资标准应参考市场薪酬水平,充分体现各岗位的价值,确保薪酬制度的公平性。在人员特别是机构负责人的遴选和绩效评价中引入竞争激励机制,加强绩效与薪酬以及岗位聘用的关联性,充分体现薪酬制度的激励性。
3)注重发挥福利计划的激励作用。
健全法定福利计划,特别是社会保障计划,鼓励公益性研究机构探索建立健全组织内部福利计划,尤其是培训计划,以更大力度激励科研人员。
薪酬管理岗位工作计划范文第2篇
关键词:中小企业;薪酬管理;激励;人力资源;问题研究
中图分类号:F272.9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1)12-0145-01
一、中小企业生产经营所面临的新形势及其对于薪酬管理的作用意义和要求的概述
当前形势下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面临着来自宏观市场环境方面的威胁,也面临着来自其内部经营管理方面的挑战,通货膨胀原材料劳动力成本价格的上升太高了其生产经营的成本,内部粗放型的经营管理模式使得其对于现代企业制度的推行和规范化公司治理制度的重视力度不足,其中一个重要的表现就是作为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重要职能模块的薪酬管理制度的落后和缺乏激励性造成了诸多的关联性经营管理问题。
新形势下中小企业生产经营所面临的新的状况和问题客观上要求其在薪酬管理的规划设计和实施过程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重视和管理:薪酬设计必须建立在对企业发展战略方向规划的理性思考之上,更多地将企业的发展战略表现出来并增强其对于战略实现的支持力度,基于岗位职能分析和岗位胜任力分析的基本数据作为基础来设置薪酬管理的具体属性和参数,注重模糊薪酬的应用范围领域和比例,这几个方面是目前中小企业薪酬管理中的弱点和需要重点加强的领域。
二、目前中小企业薪酬管理的基本现状、存在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从总体上来看,目前中小企业薪酬管理的基本现状不容乐观,主要表现为薪酬设计缺乏合理性、薪酬的激励作用不强、薪酬管理中存在较大的主观性和随意性。但从其自身的纵向发展历程上来看,还是取得了一定的进步,相关方面的统计调查数据显示,2010年中小企业的薪酬管理对于企业发展的贡献率较2005年提升了约38.5%,增长速度保持了强劲势头。归纳总结起来目前中小企业薪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中小企业薪酬管理中由于缺乏对于企业自身发展战略方向和规划的理性思考和全面统筹,使得其薪酬管理从总体上说对于企业自身发展战略实施和执行的支持力度不高。中小企业的薪酬管理体系是其重要的制度和保障,而目前从其地位和实施效果上来看并未体现出来,由于薪酬管理缺乏对于企业发展战略的考虑和统筹,使得诸如短期经济效益水平给薪酬管理带来的波动幅度相当大,另外还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而变得非常脆弱,结果造成了中小企业薪酬管理中较多的短期利益博弈行为。
第二,中小企业薪酬管理中由于缺乏对于薪酬设计科学方法依据的深刻解读和全面了解,使得其薪酬设计中重要属性和参数的设置没有岗位职能分析和岗位胜任能力分析作为基础,其公平性公正性得到了怀疑。据相关方面的抽样调查资料显示,2010年底中小企业的薪酬管理中约有超过57%的企业中没有基本的岗位职责分析和岗位胜任能力考核工作,由于这些基础工作的缺失造成了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的薪酬设计缺乏科学准确的基础数据作为支撑,从而使得薪酬管理体系中相关重要属性和参数的取值范围其公平性公正性等受到了挑战。
第三,中小企业薪酬管理中由于缺乏对于模糊薪酬的作用特征和应用范围领域等的深入思考,使得其薪酬管理中模糊薪酬的应用和实施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并进而给其他管理环节带来了诸多伤害。中小企业的模糊薪酬的应用和实施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其薪酬管理混乱的一个标志,由于其具有较高的随意性和主观性,不但起不到薪酬管理的激励作用,还损害了相当一部分岗位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长期来看还对于中小企业薪酬管理的制度化和规范化产生了伤害。
三、中小企业薪酬管理中存在的上述重要问题的解决方案和对策
根据中小企业生产经营所面临的新形势及其对于薪酬管理的作用意义和要求的概述,在分析了目前中小企业薪酬管理中的基本现状、存在问题及其原因的基础上,参考薪酬管理的相关理论和研究成果,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和改善中小企业薪酬管理水平和质量的建议和对策。
第一,新形势下中小企业薪酬管理中应该加强对于企业自身发展战略规划和方向的深刻理解和有效解读,按照其发展和实施的要求来进行总体薪酬管理方案的设计,以增强和提升其对于企业发展战略的支持力度和效能。薪酬管理是中小企业重要的职能和职责之一,也是中小企业有效挖掘内部潜力和提升自身管理水平的重要内容和途径之一,为此在薪酬管理方案的规划设计中必须根据企业自身的发展战略任务的分解为基础,将其要求和标准有机地融入到薪酬方案的规划和设计中来,以通过薪酬方案的优化调整来带动和促进企业整个战略的实现。
第二,新形势下中小企业薪酬管理中应该遵循科学的方法和行为模式来进行薪酬管理中重要属性和参数的设置工作,以岗位职能分析和岗位胜任能力分析为基础增强员工薪酬设计的公平性和公正性。岗位职能和岗位胜任能力是薪酬设计的基础,也是中小企业薪酬设计的关键和重点,而要准确地进行岗位职责分析和岗位胜任能力分析就必须建立规范化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体系,对企业的各项业务运作需求进行细化和职责细分,然后在此基础上设计岗位职责以及岗位职责完成状况的考核细则等问题。
第三,新形势下中小企业薪酬管理中应该注意模糊薪酬的应用环境和应用范围的分析,尽量减少模糊薪酬应用的领域范围和主观性。从中小企业模糊薪酬应用的实践上来看,其发挥的作用总的来说是弊大于利,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模糊薪酬的存在是由于中小企业薪酬管理的制度缺失引起的。中小企业薪酬管理的规范化就必须减少模糊薪酬的应用范围和领域,直至最终取消模糊薪酬。
四、总结
新形势下中小企业薪酬管理问题的思考和解决必须从下面几个问题和方面来加以考虑和关注,即其薪酬方案的规划和设计必须以对企业发展战略的理性思考和关注为基本出发点,薪酬设计中具体的属性和参数设置必须以岗位职能分析和岗位胜任能力为基本依据,薪酬组成结构中要控制模糊薪酬的应用范围领域和幅度比率。本文认为上述几个方面构成了目前中小企业薪酬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的解决方案的总体思路和策略。
参考文献:
[1]陈丽芬.民营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人力资源管理策略分析[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2).
薪酬管理岗位工作计划范文第3篇
(一)GHT公司员工薪酬管理方案改进设计的基本原则
按照公司经营理念和管理模式,遵照国家有关劳动法规,贯彻按劳分配、奖勤罚懒和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三大基本原则,综合考虑物价、市场工资水平、员工作为与贡献大小等多重因素进行改进设计,建立适应企业薪酬管理的方案。
(二)GHT公司员工薪酬管理方案改进设计的基本思路
1、完善定员目标与工资总额挂钩
秉承“增员不增资、减员不减资”的原则,实行定员管理与工资总额挂钩,引导各单位严格控制年度用工计划,转变传统的“增人增资”观念,自觉向管理要效益,同时坚持“以岗定薪、岗变薪变、按绩取酬”的分配理念,加快岗位责任体系建设。
2、设计员工薪酬分配体制
依据市场工资水平结合员工工作岗位、业绩水平、工作职责,并综合考虑其对公司产值与利润的贡献来确定薪酬分配方案;根据人才紧缺性来调整薪酬的结构,如对高于市场价位的简单劳动的岗位,其薪酬水平应只减不增;根据员工贡献大小来确定薪酬,对于贡献大的,要适时增加工资,反之则反之。除此以外,适当增加同岗位员工的薪酬差距和幅度,降低一些在市场上不具竞争力、供大于求、替代性强的岗位的薪酬,或者向社会薪酬看齐。
3、设计薪酬总额增长机制
应坚持“薪酬增长应低于企业利润增长及薪酬增长应低于业绩增长”原则,建立与企业效益、劳动生产率与劳动力市场相应的薪酬增长机制、以绩效导向的工资分配机制、以效益为导向的工资总额分配机制,逐步实现劳动报酬增长与劳动生产效率提高同步。
4、完善薪酬管理制度
GHT公司应本着“聘任、管理、考评、薪酬分配一体化”的原则,将薪酬管理制度梳理、整合、补充和完善,紧密各个环节的衔接,将管理进行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由人力资源部管理,重点是完善与薪酬配套的绩效考核,以动态管理增强激励机制。
二、GHT公司员工薪酬管理方案改进设计内容
(一)设计岗位评价因素,统一岗位管理,达成定员目标与工资总额挂钩
改进设计薪酬管理方案首要明确岗位设置的原则、建立岗位类别和序列、统一岗位名称和命名规则、规范岗位归类归级区间、编制岗位说明书,对岗位进行重新评价。GHT公司“总经理”的业绩按公司利润贡献度区间对应的“正职”标准计算得分;“公司副总”按公司正职的0.95系数计算得分;“总监、总工”的业绩按公司正职的0.90系数计算得分等,部门中“工程、技术、安监、市场”等职能部门负责人正职的业绩按公司正职的0.85系数计算得分、副职按0.80系数计算得分等等。分子公司员工直接对应本表中的分值进行计算,其中职能人员计分标准为:职能部门“主管”的得分按职能人员的100%计算;“专责”的得分按职能人员的85%计算“;员级”的得分按职能人员的70%计算。当然,岗位评价中的其他因素也采用类似或者相应的方法进行赋值和评价,通过赋予分值,衡量重要性,真正将岗位责任与报酬有机结合起来。
(二)设计不同层次员工的薪酬构成与核算标准,提升薪酬的内部稳定性
为了发挥薪酬的激励效果,对于不同岗位和不同层次的员工薪酬应该有所区别,不应该采取同样的薪酬结构。
(三)设计薪酬评价因素促进薪等评价,增强薪酬管理的公平性
完成以上两项后,进入薪等评价,划分岗位对应的薪酬等级,先讨论几个影响薪酬的因素,一共有七大因素,四个因素评价公司,其余三个因素评价员工个体。公司评价的四大因素:第一,市场开发难度因素,为了鼓励和指引开拓市场,应增加公司在区内、区外的市场份额。第二,技术难度与质量标准因素,根据行业对技术要求和质量批准的企业获得的资质等级及许可进行评价。第三,安全系数因素,依据业务危险程度及高危工种划分。第四,利润规模,按照上一年度的利润规模对应评分。员工个人评价三大因素:第一,技术职称、职业技能、执业资格等。第二,工作环境因素,例如出差距离、办公条件与艰苦环境。第三,工作年限因素,承认员工连续为公司劳动付出的劳力和贡献,鼓励员工继续在企业工作,稳定员工队伍。
(四)建立社会评价数据联动机制,增强薪酬外部竞争性
1、最低工资标准
在更好地执行国家的有关的法律法规基础上,可以将基础工资与南宁市最低工资标准相挂钩,浮动式的管理,确保员工在待岗学习时,执行的基础工资也是合法合规的。
2、居民消费物价指数(CPI)
薪酬的调整要考虑物价指数变化。CPI>3%成为通货膨胀,CPI>5%成为严重通货膨胀。CPI在合理的区间,对员工的消费影响不大,薪酬无需调整,但当CPI超过3%,薪酬将根据超过的比例对薪酬进行调整,弥补CPI过高对员工生活的影响。
(五)建立薪酬动态发放机制
建立薪酬的动态发放机制,可以达到实现GHT公司董事成员、经营层(高层)、中层人才的稳定。
(六)设计与薪酬挂钩的绩效考评体系,形成有序的动态激励
结合GHT公司员工构成和工作特点建立相应的绩效考评体系,建立“三点一线”的绩效考核体系。首先,依据公司制定的质量目标、环境目标、职业安全健康目标,结合各部门分解的子目标,建立实现公司目标的绩效量化考核指标,再层层分解到员工个人,实现个人、部门、公司三点连成一线,提升绩效指标设置的科学性。其次,个人与公司或者集体业绩相挂钩,体现个人对集体的业绩贡献度,最后,个人薪酬与个人业绩相挂钩,体现个人业绩能力。绩效考核的目的是通过客观评价员工的工作绩效,通过绩效与薪酬挂钩后,通过绩效工资引导员工工作积极性提高以及企业战略目标达成。
三、总结与启示
综上所述,本次改进设计在实践上主要创新点或主要贡献主要包括:提出岗位评价的七大因素,包括组织影响力、监督治理、工作责任范围、任职资格与条件、工作环境与条件、利润贡献度以及业绩范围,在一定程度上全面考虑了岗位评价的多维度;提出符合激励不同岗位、不同层次员工的薪酬类别,还为暂时不达岗位要求的员工设计了权任制薪酬,运用不同的薪酬激励方式,准确衡量不同类型员工的综合价值;提出薪酬评价因素,包括市场开发难度、技术难度与质量标准、安全系数、利润规模等四大组织因素,以及技术职称、工作环境、工作年限等三大个人因素,从而更有利于薪等评价的公平性;通过分析行业的整体水平,提出最低工资标准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在薪酬中的运用,最低工资标准加强薪酬保健因素的功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引入,加强了企业的外部竞争力;提出动态薪酬发放机制,通过动态机制稳定企业核心决策层,有利于企业管理和发展的延续、持续、向好发展。
四、结语
薪酬管理岗位工作计划范文第4篇
Abstract: Salar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content of enterprise 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 and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realization of the enterprise strategic target. Salary management is closely related to enterprise core competitiveness and market competitiveness. A reasonable and effective compensation system and scientific compensation management can not only stimulate the employees' enthusiasm and initiative, but also encourage the staff to achieve the business goal and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the enterprises. In this paper, the basic theory of enterprise's salary management is analyzed. The importance of scientific salary management in the enterprise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is introduced and methods are presented.
关键词: 薪酬;重要性;科学管理
Key words: salary;importance;scientific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F272.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36-0180-02
1 企业薪酬管理的基本理论解析
企业的薪酬管理是在组织发展战略指导下,对员工薪酬支付原则、薪酬策略、薪酬水平、薪酬结构、薪酬构成进行确定、分配和调整的动态管理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企业必须确定薪酬管理的目标和原则,就薪酬水平、薪酬结构、薪酬构成等薪酬体系进行设计,同时,企业的薪酬管理过程还是一种持续的组织过程,企业必须加强薪酬日常管理工作,持续制定薪酬计划、拟定薪酬预算,就薪酬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与员工进行沟通,制定改进措施,对薪酬系统本身的有效性做出评价,不断完善,以便实现薪酬管理的目标。
2 企业薪酬管理的原则
薪酬管理的原则是一个企业给员工传递信息的渠道,也是企业价值观的体现。企业薪酬管理的原则包括:①对外具有竞争力原则;②对内具有公正性原则;③对员工具有激励性原则;④对成本具有控制性原则。
3 科学的薪酬管理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3.1 薪酬管理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工具 管理者可以通过科学有效的薪酬战略及其实践,反映和评估员工的工作绩效,从而促进员工工作数量和质量的提高,保护和激励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以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
3.2 薪酬管理具有劳动力资源的再配置功能 薪酬调节着劳动力的供求和劳动力的流向。另外,薪酬也调节着人们对职业和工种的评价,调节着人们择业的愿望和就业的流向,因此,科学的薪酬管理可以实现劳动力资源的优化配置。
3.3 企业可以发挥薪酬战略的导向功能 通过薪酬水平科学合理的变动,结合其它的管理手段,合理配置和协调企业内部的人力资源和其它资源,并将企业目标传递给员工,促使员工个人行为与组织行为相融合。
4 企业如何实现科学的薪酬管理
企业要实现科学的薪酬管理必须建立一套系统的管理体系,追求公平、公正、科学、合理的薪酬管理过程。需要建立客观的评价标准,包括对职位价值的衡量,对任职能力要求的明确,也包括对薪酬等级、薪酬水平和薪酬结构的合理制定,以确保合理的薪酬体系达到最佳的岗位配置效果。
4.1 明确企业薪酬管理的目标,为企业薪酬实现科学管理找准定位 薪酬管理的目标要与企业的人力资源战略规划相结合,要满足企业人力资源战略规划方向,这是企业寻求发展的必然过程。
企业薪酬管理的目标包括:①明确公司薪酬战略定位,将人员队伍的薪酬收入控制在市场中上水平,保证公司现有人员队伍的稳定,并且形成一定的外部吸引力;②引入多元化的激励模式,充分利用薪酬杠杆调节,充分调动员工潜能与工作热情,创造高绩效;③合理控制企业人工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强企业的竞争力;④通过薪酬激励机制的确力,将企业与员工成长、中短期经济利益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促进公司与员工结成利益关系的共同体,谋求员工与企业的共同发展。
4.2 科学合理的进行薪酬体系设计,企业实现薪酬科学管理的前提和保障 ①开展薪酬调查。薪酬调查工作可以保证在确定薪酬原则时保持一个合适的度,既可以有效的控制人工成本,又可以保持企业对外竞争力。②进行岗位分析与评价,建立科学合理的岗位职级体系。企业建立科学合理的岗位职级体系,有利于鞭策员工,建立“能者上,庸者下”优胜劣态的循环机制。③设定薪酬水平。在岗位分析的基础上,对不同级别的岗位设定薪酬水平,薪酬水平的设定要考虑企业薪酬策略和外部薪酬水平,避免重点岗位员工的流失。④确定薪酬结构。以设定的岗位薪酬水平为该岗位的薪酬总额,根据不同职系岗位性质确定薪酬结构构成。⑤进行薪酬测算。基于各个岗位确定的薪酬水平和各岗位上员工的人数,对薪酬总额进行测算,针对岗位某些员工的薪酬总额和增减水平进行测算。⑥对薪酬定级与调整等作出规定。从制度上规定员工工资开始入级和今后岗位调整规则。薪酬调整包括企业总体自然调整、岗位变动调整和绩效调整。⑦科学合理的进行薪酬体系有机调整。薪酬体系运行过程中,企业针对薪酬体系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合理进行薪酬体系有机调整,有利于促进企业薪酬管理工作的稳步提升,有利于企业制定人才策略,吸引优秀技术与管理人才加盟。
4.3 切实加强薪酬分配机制及相关配套机制建设,奠定薪酬分配的科学基础 ①建立科学有效的工作评价制度。通过职位分析、岗位测评,了解各岗位的工作环境、劳动强度、技术要求、职责范围,以此确认各岗位价值,为确定薪酬提供量化依据。评价制度应是持续运行的,能随着企业生产经营情况的变化而适时确认岗位价值,并调整岗位薪酬标准;②建立竞争上岗的内部岗位管理机制,逐步形成岗位能上能下,人员能进能出的格局。在进行薪酬制度改革中,要注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系统性,配套实行人事、用工制度改革,为合理拉开员工收入差距提供制度保证;③建立有效易行的业绩考核制度。任何成功的薪酬管理都必须有一个科学有效的考核制度和考核办法做依托,部分企业由于绩效考核管理的漏洞,使良好的薪酬管理功亏一篑;④建立一套形式多样、能升能降的薪酬分配机制。企业应根据自身的特点,建立一套标准、科学、结构合理、调整灵活的薪酬动态管理机制,实现薪酬与绩效、岗位评价、职业发展挂钩。
4.4 加强薪酬日常管理工作,促进薪酬管理工作科学、持续、健康、有效开展 ①加强薪酬总额的预控、预算管理以及计划管控;②制定年度员工薪酬激励计划,对薪酬计划执行情况进行统计分析;③深入调查各类员工薪酬状况,进行必要的员工满意度调查;④对报告期内的人工成本进行核算,检查人工成本的计划执行情况,可以实现人工成本的有效控制;⑤根据公司薪酬制度的要求,结合各部门绩效目标的实现情况,对员工的薪酬进行必要的调整;⑥对薪酬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与员工进行沟通,制定改进措施,这是保证薪酬管理不断提高,企业人力资源不断进步的重要环节;⑦对薪酬系统本身的有效性做出评价,不断完善,以便实现薪酬科学管理的目标,促进企业和员工共同发展。
5 结束语
科学的薪酬管理可以实现劳动力资源的优化配置,能够吸引和留住人才;能够激励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以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能够将企业目标传递给员工,促使员工个人行为与组织行为相融合,促进战略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冉斌.薪酬设计与管理[M].深圳:海天出版社,2000.
薪酬管理岗位工作计划范文第5篇
【关键词】宽带薪酬 绩效管理 薪酬管理
一、宽带薪酬的内涵
宽带薪酬又称海氏薪酬制,是由美国薪酬设计专家艾德华?海于1951年研究开发出来的。宽带薪酬,是基于岗位价值和市场薪酬水平,将原来较多的薪酬等级重新组合成少数几个薪酬等级,同时拉大每个薪酬等级所对应的薪酬浮动范围,从而形成一个新的薪酬管理系统及操作流程。宽带薪酬以绩效和能力为本质内容,弱化员工对职位名称和等级的重视,注重员工的个人成长和多种职业轨道的开发。宽带薪酬的设计思想将薪酬与新技能的掌握、能力的开发、更为宽泛职责的承担以及最终的绩效联系在一起,在促使员工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也实现了企业的长远发展。
二、宽带薪酬体系的设计
1、判断企业是否适合进行宽带薪酬体系的设计
企业在决定采用宽带薪酬体系的时候,必须首先审查本企业的类型、企业战略和核心价值观、组织结构以及企业文化是否与宽带薪酬设计的基本理念一致。有关研究表明,宽带薪酬只适合于那些创新型、技术型的企业。此外,清晰明确的企业发展战略、扁平化的组织结构和强调公平、沟通、积极参与团队合作同时又承认员工个人之间具有能力差异的企业文化也是设计宽带薪酬体系的前提条件和实施基础。
2、制定支持企业战略实现的薪酬战略
人力资源战略是联系企业战略与薪酬战略的桥梁。当依据企业的战略目标确定了人力资源战略后,再结合外部的市场环境、法律环境、行业特点和企业的内部情况制定符合企业需要、有利于企业战略实现的薪酬战略。
3、确定采用宽带薪酬的职位
企业在综合考虑企业类型、组织结构、薪酬成本、工作性质等因素后,既可以针对其所有的职位创建薪酬宽带,也可以针对某些特定的职位,如管理类、专业类、技术类及事务类职位来创建薪酬宽带。其中,工作性质是企业判断某个职位是否适合采用宽带薪酬的重要因素。
4、进行市场薪酬调查以保持企业薪酬的外部竞争性
对第三步确定采用宽带薪酬的职位进行市场薪酬调查,这样做不仅有助于企业了解整个劳动力市场的现行工资率和所要调查职位的市场行情,还有助于了解同行业企业薪酬的发放形式、时间、范围以及其他非货币报酬等。薪酬调查数据大多被用来确定基准职位的价格,企业内其他职位的薪酬水平都围绕它来确定。
5、进行工作分析、岗位评价以确定职位的相对价值,进而保持企业薪酬的内部公平性
企业通过工作分析形成的最终成果之一――岗位说明书,对每一个岗位的权限、职责、胜任条件、工作量等进行了定性和定量的明确规定与要求,这为岗位评价提供了科学依据。岗位评价的目的在于确定职位的相对价值,具体来说就是确定基准职位相对于其他职位的价值,进而根据职位的相对价值并围绕第四步确定的基准职位的价格来制定其他职位的薪酬水平。
6、将类似的职位归入同一个薪酬等级并对其进行合并
企业可以根据排序情况以及点值大小将难度或者重要性程度大体相当的职位划分到同一薪酬等级中,然后采用从低到高或从高到低依次排序合并的方法,将若干薪酬等级合并为一个薪酬宽带。在每一个薪酬宽带内职位的变动范围相对较大。
7、确定薪酬宽带数量、薪酬级差及薪酬浮动范围
首先,在确定薪酬宽带数量时应当依据能够给企业带来附加价值的不同员工的贡献,合适的贡献等级数量就是薪酬宽带的数量。宽带之间的分界线往往是在工作或技能、能力要求存在较大差异的地方。在企业实践中,大多数企业设计4-8个薪酬宽带,有些企业设计10-15 个宽带,有些企业甚至只设计出两个薪酬宽带。其次,薪酬级差就是确定不同等级之间薪酬相差的幅度。岗位价值的差别决定了薪酬级差的差距,即岗位之间的价值差别越大,则薪酬级差的差距也就越大。最后,确定薪酬浮动范围的一种可行做法是将宽带内最低薪酬等级的最低薪酬水平作为宽带内薪酬浮动的下限,将宽带内最高等级的最高薪酬水平作为宽带内薪酬浮动的上限。一般来说,每个薪酬等级的最高值与最低值之间的区间变动比率可能达到200%-300%,而在传统薪酬结构中,这种薪酬区间的变动比率通常只有40%-50%。
8、进行重新竞争上岗
薪酬是企业的价值分配机制,因此为了确保价值分配的公平、客观,企业在重新制定了每一岗位的薪酬水平后,还要对全体员工进行重新竞争上岗。具体做法是,首先成立企业岗位竞聘领导委员会。竞聘委员会在公布竞聘岗位的同时,还要公布该岗位的权限、职责要求、任职资格、岗位起薪、岗位价值系数等有关信息。其次,就地免除企业相关管理人员和员工的所有岗位职务,令其先暂时待业,然后再自由择岗竞聘。最后,完善企业员工的选拔程序并将其制度化。
9、宽带薪酬体系的控制和修正
宽带薪酬体系建立起来以后,还要根据企业内外环境、主客观因素的变化、宽带薪酬体系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及员工反馈的意见等对薪酬方案进行及时的修正,从而确保宽带薪酬体系能够更好地支持企业整体战略的实现。
三、基于宽带薪酬的人力资源管理
1、明确的人力资源战略
人力资源战略的作用就是通过协调各种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使每一种人力资源管理(如绩效、薪酬)都能适应特定的企业战略及竞争战略。企业必须在战略目标和核心价值观的指导下制定人力资源战略,然后在创建宽带薪酬体系时,计划的制定、方案的设计、薪酬的发放、员工的沟通,都要紧扣企业人力资源战略,对于有助于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行为,在薪酬政策上要重点倾斜。当宽带薪酬与企业战略、人力资源战略相匹配时才能提高企业的整体绩效,否则会产生截然相反的效果。
2、人力资源规划
人力资源规划是制定报酬分配政策的基础,而员工对薪酬的公平性感受反过来也会影响人力资源规划的制定。人力资源规划的前瞻性能够降低企业未来人力成本的不确定性,把人力成本控制在合理的支付范围内。由于宽带薪酬结构缺乏严格的增薪自动控制机制,所以在实施宽带薪酬体系之前必须进行人力资源规划。人力资源规划的内容主要包括企业未来成功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以及如何获取这些人才。
3、工作分析
工作分析是宽带薪酬体系设计与实施的基础。首先,工作分析形成的岗位说明书描述了每一个岗位的工作性质、工作内容、工作联系,也明确规定了岗位的职责、任务和绩效标准等,它为实施宽带薪酬所需开展的竞争上岗和配套的员工培训计划提供了标准,同时也为进行岗位价值评估、确定薪酬等级和进行薪酬等级的合并提供了依据。其次,工作分析形成的任职资格说明书阐明了任职者为圆满完成此职位工作所必须具备的知识、技能和能力,即任职资格要求是进行员工任职能力评估和员工薪酬等级定位的基础。更为重要的是,企业必须围绕任职资格说明书建立与宽带薪酬相匹配的任职资格体系、工作评级标准及办法,这样做是为了抑制实施宽带薪酬结构后可能带来的短期内人力成本大幅上升。
4、进行员工的有效配置
宽带薪酬有助于实现员工的合理配置。首先,宽带薪酬注重按绩效付酬而非按岗位付酬,所以员工并不一定要通过晋升而获得薪酬的提高,他们只要通过努力工作达到高绩效同样可以获得高收入,从而有效地避免了“彼得高地”――在一个等级制度的组织中,每个成员趋向于上升到他所不能胜任的地位――现象的产生。其次,宽带薪酬有利于员工的职位轮换,使其可以发现自己的职业兴趣所在并且可以安心地长期保持在他能够发挥最大效用的职位上,发挥人力资源的最大效用。
5、培训与开发
(1)提供配套的培训计划。培训主要是指宽带薪酬体系实施前和实施后的培训。实施前的培训是为宽带薪酬体系的设计与开展做好员工的思想准备工作,向他们宣传、灌输有关的理念,打消他们存在的顾虑,争取获得大多数员工的认同。实施后的培训主要是针对直线经理人员和员工开展的。企业采用宽带薪酬体系以后,员工的直线经理在薪酬决策方面拥有更多的权力,相应的也要承担更多的责任,因此需要对部门直线经理人员进行一些关于执行力、参与管理以及薪酬决策等方面的培训。同时,企业还要就各职位需要具备的知识、技能和能力制定配套的培训方案,这样才能使员工不断地获取新技能,帮助他们充分利用宽带薪酬制度所提供的平台。此外,培训在管理层与员工间建立了沟通机制,它一方面为直线经理和员工提供他们完成工作任务所需具备的各种知识和技能,另一方面通过他们的反馈意见,人力资源专业人员可以发现宽带薪酬体系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并加以及时修正和改进,同时还可以为遇到问题的直线经理和员工提供咨询、指导等帮助。
(2)重视员工的职业生涯发展。宽带薪酬为员工的职业生涯发展提供了更大的空间。首先,企业要通过培训让全体员工理解企业的发展战略和报酬决定因素,从而有助于员工有针对性的制定个人职业生涯规划,进而将个人的职业发展与企业的战略实现结合起来。其次,宽带薪酬体系下的绩效评价,为企业根据员工的优点和弱点来审查员工的个人职业生涯发展机会,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机会。同时,宽带薪酬提供的具有较大灵活性的职业发展通道和人力资源专业人员提供的职业发展辅导,为员工实现职业发展奠定了基础。最后,配套的员工培训方案也为他们指明了实现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的努力方向。
6、健全完善绩效管理
企业在实施宽带薪酬时必须要健全完善绩效管理,这需要从以下三方面着手:绩效界定、绩效评价、绩效反馈。绩效界定是指管理人员及其下属对于下属的工作标准达成一致,而且绩效标准要明确清晰、客观公正。绩效评价过程要有可观测的准则,采用可衡量的指标,还要注意评价内容的全面完善。绩效反馈是为了消除或部分消除员工对宽带薪酬体系公平性的怀疑并为其提供指导和帮助。值得注意的是,宽带薪酬强调员工积极参与团队合作,所以企业在对团队作业进行绩效评价时,要注意找准员工个人努力和团队绩效之间的平衡点,否则会影响员工士气、挫伤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7、妥善处理劳工关系
人力资源专业人员在实施宽带薪酬体系时要注意处理好劳工关系问题。企业在进行宽带薪酬体系设计,发现冗员必须进行解聘时,除了要做到有理有据外,还要保障被解雇者的各种合法权益。宽带薪酬水平、工作时间、加班工资及员工的社会保障等要符合《劳动法》、《工会法》等法律法规。
【参考文献】
[1] 刘昕:薪酬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2] 加里?德斯勒:人力资源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3] 贵州省烟草公司遵义市分公司:加薪何必升职――基于宽带薪酬体系的人力资源管理[J].企业管理,2005(8).
下一篇:董事会办公室工作计划{优选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