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计17139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69分钟。
英文版学习计划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原版教材引进 选题策划 编辑策略 英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 G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5853(2012) 02-0040-04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it is a great concern of the publishing field that the high-quality original textbooks should be introduced to offer more options for universities to choose from so as to integrate latest teaching materials into the curriculum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he higher education. With a successful introduction of a set of original English textbook as a case, this paper states and shares the whole introducing process of the topic selection, adaptation, editing, and marketing. The paper concludes that it is possible to introduce high-quality original textbooks to serve the teaching in higher education as long as all the steps are designed properly.
[Key words] Introduction of the original textbooks Topic selection and management Editing strategy English teaching
1 引 言
引进国外原版教材,提高教学质量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需求。教育部在2001年4号文件[1]中明确指出,我国高等院校必须开展双语教学。2004年,教育部又启动了大规模的本科生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这些国家级的教学改革都大力提倡引进和使用原版教材,以反映学科发展前沿。十年来,国内各大出版社和高校已经将引进原版教材作为一项重要举措,专家、学者及教师(卢晓东[2]、李锋[3]、彭军[4]、孙晓梅和高鹏[5]、邹勇[6]、王滕宁[7]、张红霞等[8]、邓俊[9]、苏伊拉[10]、余心乐[11])也从学术与教学实践出发,集中探讨了原版教材的引进方法、教学中的使用方法和存在的问题等。但是,关于英语语言教学原版教材引进过程中各个环节操作策略的研究却很少。本文以高等教育出版社引进《高级英语视听说教程》为例,对引进英语原版教材的选题策划、编辑加工、出版、使用等全过程进行探讨,以抛砖引玉,丰富该领域的研究,并为原版教材的引进提供参考。
《高级英语视听说教程》(以下简称《教程》)是美国圣智学习出版公司(原汤姆森学习出版集团)于2005年为适应新的英语教学模式和新语言测试模式,如托福网考而全力打造的一套英语教材,分为初、中、高三个级别,重点培养英语为非母语的学生听与说的技能(配有音、视频资料)。《教程》出版后全球发行。2005年,我社(高等教育出版社)抓住机遇加以引进,并于当年隆重推出。其时正值教育部推出全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提出“全面提高大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的战略措施。我社推出的这套教材因内容充实、材料新颖、方法适当、媒体丰富、适应形势等优点,受到全国各高校的普遍欢迎。中国人民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北科技大学、天津外国语学院、四川师范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京师范大学、重庆大学等全国十多个省的数百所大学把《教程》作为主流教材之一。此外,其他一些专业院校的外语系及教育培训机构也都在使用该教材。到目前为止,《教程》已印刷近10万册。2008年10月,《教程》(1―3册引进改编版)荣获第八届全国高校出版社优秀畅销书二等奖。这样一套引进教材为何受到国内高校的普遍欢迎? 对于出版社策划与编辑引进英语原版教材又有哪些启示呢?
2 选题策划
引进原版教材,关键是选题。我社从新世纪初就特别注重教材出版与国际接轨,注重国外教材出版动向,了解国外教材的最新发展,研讨如何与国内教材接轨。2005年初,社里与国外出版社洽谈,社长带回若干套国外刚刚出版的英语教材,让全体编辑做引进选题。笔者从中选择了Listening and Notetaking Series作为引进选题。为适应国内教学需要,出版时更名为《高级英语视听说教程》。
2.1 确定引进版本的四个因素
笔者遴选这套教材引进主要基于四个因素的考虑。
一是出版社的声誉。美国圣智学习出版公司是国外教材出版的几大公司之一,多年来一直保持着出版高质量外语教材的良好声誉。他们以前出版的教材我国也引进过多种。
二是教材质量。本套教材是当时少见的高质量教材,主要表现在教学材料原汁原味、由浅入深、题材广泛、体裁多样。材料内容极为丰富,涉及美国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与生活等诸多方面。媒体形式多样,除纸质教材外,还包括非常清晰的音频CD光盘和视频DVD光盘。学生通过观看模拟课堂讲座气氛录像,大有身临外教教学课堂的感觉,为听说教学创造一定的语言环境带来极大方便。
三是教材内容设计合理。该教材1―3册内容安排体现了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梯度上升的基本理念,在每一册的内容设计上也体现了这样一个过渡。而且,这样的教材设计符合语言学界普遍认可的美国语言学家克拉申(S.Krashen)提出的“i+1”第二语言习得的“输入假设”(The Input Hypothesis)理论,即“i”代表习得者现有的水平,“1”代表略高于习得者现有水平的语言材料[12-14]。
四是教材的学习策略设计颇具特色。该教材包括系统的英语学习策略教学内容,能够达到授人以渔的目的,提高了教材的可信度。比如,第一册中系统地设计了听力中时间顺序法、空间顺序法、因果法、比较与对照法、举例法等基本技能;第二册中设计了如何听记正常语速下的课程教学内容,如何听记学术讲座等;第三册针对前两册的策略学习内容设计了巩固型练习。整个三册教程这一板块的设计安排浑然一体。我们从学校使用教材的反馈信息中知道,这一设计非常受教师欢迎,是其他原版教材不具备的特色。
2.2 广泛开展市场调研
为保证该套教材的引进符合市场需求,我们在选题策划阶段进行了广泛的市场调研,包括对国家发展本科生外语能力的需求调研、教学需求调研及同类教材引进情况调研。
2004年,教育部高教司推出本科生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主要目标是提高我国大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这正好符合我们策划引进这套教程的初衷。同时,我们专程前往各大学了解英语专业及公共英语的教材选用情况,发现各大学使用的基本是国内出版社自己组织编写的教材。这些教材已使用多年,内容相对陈旧。再者,我们还组织了高校英语教师座谈会评价这套教材,与会老师一致认为这套教材从内容到形式都比较适合高校教学需求,不仅能够较好地弥补视听说课程教材短缺的不足,而且很适合正要试点的大学英语听说课“教室+网络”教学模式,即大班多媒体屏幕讲授、小班组织操练、学生网上和多媒体自学中心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此外,我们对国内主要新华书店、教材书店、网上书店、图书进出口公司等都做了调查,发现尚无原版英语视听说教材供学校使用。
2.3 深入进行选题论证
为了使《教程》的引进能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我们在广泛的市场调研基础上又进行了深入的选题论证。
首先,我们邀请国务院发展中心世界发展研究所的高级研究员对这套教材进行审读。专家认为:“该系列是一套训练英语听、记能力的教材。该套教材旨在帮助在美国学习的外国学生提高英语听、记和口语能力,同时宣传、介绍美国。内容涉及美国政治、经济、社会各方面,材料很丰富、充实,文字可读性强。在教学方法上也有可取之处。因此引进该套教材对帮助中国学生提高英文听说、记录能力和了解美国是有价值的。”
其次,我们邀请了北京市大学英语研究会的专家从教学角度对这套教材进行论证。他们认为这套教材比较适合国内大学英语教学使用,并对这套教材的改编体例、词汇编排、语言难点、修辞提示、文化背景等细节问题提出了编辑加工建议。
在外部论证的基础上,我们又组织社内资深编审,从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与市场预测等方面对这套教材的引进进行论证,再次确认这套教材的内容与形式都是国内出版教材不具备的,如果引进,可以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2.4 学校试用
在充分调研和论证的基础上,我们请要参与教材改编的几所国内重点大学进行试用。我们与大学外语系(部)的负责人一起设计试用方案,分别在初、中、高三个不同等级的教学班中按听说教学原则进行实际课堂教学使用,结果发现师生都非常认同这套教材,认为这是一套“集语言学习与文化学习为一体的教材”,是“既能训练语言技能,又能拓展知识输入”的教材。学校试用,增强了我们的选题信心。
《教程》引进后最重要的编辑加工任务是改编。为了保证改编质量,我们与国内若干重点大学的专家进行研讨,请他们从教学角度提出改编设想,进行陈述,最后选定北京科技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三所学校作为改编学校参与《教程》引进的改编工作,并对作者队伍提出了具体要求。
然后,根据我国国情及国内大学英语教学的具体要求,我们设计了改编方案:按照新闻出版总署的要求,删除一切存在政治问题的章节与字句;增加语篇层次结构分析,以便宏观上把握篇章意义;增加相关词汇诠释、总单词表等,解决学生语言输入时的障碍;增加相关语言、语法难点等注释,解决教师备课过于耗时问题;增加相关美国文化背景知识诠释,拓展学生西方文化知识;增加历史、法律等各方面的图片信息,活跃版面;重排全部内容,使版式符合我国读者阅读习惯。另外,依据中国国情和传统教材模式,做成学生用书和教师用书两种。在结构上,把原书的听力原文和听力答案移到教师用书上,以便教师组织课堂教学。
改编方案确定后,我们制定了较详细的改编措施。这些措施包括:如何对教材的生词和短语(Words and Expressions)进行注释,如按照教育部颁布的教学大纲中提供的一般要求、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三个层次进行标注;如何对课文中的语言难点(Language Points)进行解释,如特别注重对影响学生听力理解的复杂句子结构的语法分析标注;如何诠释相关文化背景知识(Related Culture Notes),如确认哪些文化点是需要诠释的,用中文还是用英文,诠释的深度等。此外,改编措施还包括:仔细阅读原版课文,检查课文是否存在政治上与我国国情相悖的内容,容易引起宗教或民族问题的内容,历史失实的内容等;认真审读每一单元,若发现有问题的文章、段落、句子等,先做标记,指出问题所在,与主编及出版社讨论决定处理方法;规范注释生词、习语,且只标词语在教材语境中的意义,注释语源要选自权威辞书,如《英汉大词典》《牛津高级英汉双解词典》《剑桥高级英语词典》等;精选语言难点进行注释,主要从学生难以听懂的复杂语言结构与现象中选择标注点,而且做到注释准确、客观、扼要;利用权威百科辞书如《辞海》《大英百科全书》等诠释相关文化背景,文化点的选择以中国学生较为陌生的西方文化节日或文化现象为主,如万圣节、摇滚文化等;注释简明,尽量使用英文。
4 出版发行
在确定交稿及出版日期后,我们又邀请外审专家对改编后的教材的整体设计、新增内容、语言文字等进行全面把关,确保高质量。经过努力,该教材于2005年8月正式出版,投入市场,各大学及社会其他教育培训机构开始使用。几年来,使用该教材的有大学英语专业一、二年级听力课程,重点大学非英语专业视听说课程,普通高校非英语专业高级选修课程,出国留学培训机构,以及自学人员等。
教材出版发行后的一项重要工作是了解教材使用状况,为后续修订获取反馈信息。因此,在《教程》出版后,我们随即设计了一系列追踪教材使用状况的方案,包括去学校了解课堂教学情况,举行教师与学生座谈会,进行问卷调查等。
通过对学生的调查,我们发现学生支持使用引进国外原版教材的占78.8%,支持教师用适合于引进教材的新教学方法的占73.1%,认为重点大学已具备使用原版教材条件的占74%。这说明大多数学生还是认同原版教材在学习英语中的重要作用。
调查也显示,教师对使用《教程》持相当积极的肯定态度,其中参与教材改编的三所大学教师的意见具有代表性。他们认为《教程》符合教育部推出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要求,对提高学生听说能力能够起到积极作用;既训练学生语言知识与技能,又发展其听力策略,特别是听讲座和记笔记的能力;内容充实,文字可读性强,有可教之处,教师有拓展的空间,能增强教师教学积极性;图书、磁带、MP3、DVD视频等立体化解决方案,方便教学;练习设计新颖,题型多样,且多为主观题,富有启发性和挑战性,学生非常欢迎。
5 结 论
《教程》在引进过程中,对选题策划、编辑、审定、出版发行等各环节都做了精心设计,取得了一定成绩,积累了大量经验,为今后引进更多教材奠定了基础。但也存在需要改进之处,比如教材出版后的宣传力度不够大,教材的装帧设计不够儒雅、亮丽,缺乏对大学生的吸引力等。
在高等教育中引进原版教材是国家教育部推进的一项政策,使高校能够有良好的教学资源,使学生能直接领略国外本专业最新的教学内容与研究成果。但引进工作本身也是一项较复杂的系统工程。只有选题策划、编辑加工、出版发行等各个环节充分配合与协调才能把引进工作落到实处,最终引进高质量的教材。
注 释
[1]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教高[2001]4号:1
[2]卢晓东.高等教育的国际化与原版教材引进[J].中国大学教学,2001(2)
[3]李锋.关于国外原版教材的引进问题[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6)
[4]彭军.对引进原版教材开展双语教学的思考和探索[J].前沿,2003(5)
[5]孙晓梅,高鹏.精选?慎选?选全:策划引进版教材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中国出版,2003(3)
[6]邹勇.从引进英文原版教材谈英语阅读教育的新方法[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12)
[7]王滕宁.对使用原版教材教学的几点认识[J].中国成人教育,2004(2)
[8]张红霞,冯震,饶燕婷等.对引进国外原版教材工作的综合调查[J].江苏高教,2006(5)
[9]邓俊.论高校双语教学原版教材的本土化[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16)
[10]苏伊拉.版权应从单一引进走向综合营销[J].出版参考,2009(6)上旬刊
[11]余心乐.引进版教材的本土化改造[J].中国出版,2009(6)
[12]Krashen, S. The Input Hypothesis: Issues and Implications [M]. London: Longman, 1985
[13]Krashen, S.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Language Education [M]. New York: Prentice-Hall International, 1989
[14]Krashen, S.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M]. Oxford: Pergamon, 1982
英文版学习计划范文第2篇
1.1有利于与世界先进水平保持同步目前世界上先进的地理信息系统理论和技术通常以英语,特别是国际主流GIS软件多为英文操作界面,开发和设计语言也多基于英语设计。我国国土资源科学领域内的土地信息获取、处理、分析、管理以及相关科学研究等领域均需要GIS技术与软件平台的支持和相应的国际交流合作。采用双语教学有利于减小因引进和翻译作品出现的时滞效应,尽可能在国土资源信息相关领域与世界保持同步[1]。
1.2提高学生国际化视野与就业竞争能力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诸多课程包括地籍管理、土地利用规划、不动产价格评估等均需要GIS技术的支持。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土地及不动产信息技术服务机构的专业化与国际化发展趋势不断加快,一些著名的土地及不动产信息技术服务公司与学会也开始注重业务国际化合作与拓展[1-2]。用人单位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更强调专业知识与外语应用能力的结合,开展地理信息系统双语教学在提高学生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同时,也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外语应用能力,并提升了国际化视野与就业竞争能力。
1.3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开展双语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英文文献阅读能力,引导学生直接查阅和引用国外原版著作,把握国际最新研究热点和趋势,激发学生从事科学研究的热情;提高学生英文版本地学软件平台的应用能力,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2地理信息系统双语教学的组织
经过多年的学科与专业建设,我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逐步形成了“以工为体、以管为用”的土地工程技术培养特色,在人才培养模式上特别强调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并加强了地学信息采集、处理以及知识发现相关课程的理论与实践教学比重[1]。其中,地理信息系统领域共开设地理信息系统、高级GIS软件应用两门课程。同时在地籍测量、地理信息系统、土地利用规划课程实习中实施了链式实践教学模式,即在上述3门课程实习中尽量保持实习研究区域和软件平台的一致性,有效的提高了实践教学的效果。近年来江苏师范大学不断通过各种方式鼓励老师海外进修,进一步提高了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特别是促进了双语教学的师资力量建设工作。在此背景下,我们首先开设了地理信息系统的双语教学工作,并结合专业特色和学生特点制订了详细的教学方案。
2.1教学内容组织与安排考虑到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学生毕业后用人单位的技能需求,重点加强了基本理论知识的教学,同时强调基本动手能力的培养(表1)。对于地理信息系统的深度应用教学,通过高级GIS软件应用课程实现。在上述两门课程结束后,通过地理信息系统综合实习进一步巩固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
2.2教材选用和建设根据双语教学的特点,兼顾学生英语水平,以学生专业知识技能掌握要求为依据,我们选用美国爱达荷大学地理系张康聪(Kang-tsungChang)教授原著并陈健飞教授等译编的《地理信息系统导论》中文导读作为主要教学教材。该教材作为GIS入门的精品教材,具有通俗易懂、概念与实践并行的特点,一直受到世界相关专业师生与学者的欢迎[1]。在教学文件设计中,充分考虑到我校该专业学生的接受能力,以该教材为纲结合美国田纳西大学地理系教学课件基本内容进行了重新设计,实现在吸收国外最新教学成果的基础上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实验课程材料编写中,改变以往以中文指导书为主体的做法,根据最新版本的GIS英文软件,修订完成英文为主体的实验指导书并添加了部分中文注释,实现了理论教学材料、实践教学材料以及GIS英文软件平台的一体化整合。在完成GIS基本实验的基础上,重点突出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GIS应用需求。如对于土地信息数据库的结构设计与数据处理、基于GIS的土地利用规划修编等内容均作为单独的实验内容加以安排。
2.3教学模式设计具体教学过程主要包括课前预习、课堂理论教学、课后作业、实验教学等环节。在课前预习中,首先教师提前对下一节课讲授的有关内容进行简单的介绍,明确教学内容的难点和重点,引导学生对讲授的英文章节进行提前阅读,熟悉涉及的专业术语和关键词。为后续课堂教学打好基础。课堂理论教学则从基本的概念入手,通过核心词汇逐步向词组以及语句扩展,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与理解能力,加深对专业知识的把握。在讲解理论以及相关原理时,尽量通过实例教学的方式,结合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应用需求,将抽象的概念和模型用简明的图、表以及实体表示。对于学生不易掌握的部分,通过英文介绍、中文解释的模式,加深学生的理解。此外,通过教师演示部分模型和概念在GIS软件平台中的应用和实现,使学生更加直观的认识和熟悉相关知识,促进对理论知识体系的理解和把握。以链式教学模式为指导设计实验教学环节,把数字测图实习、地籍测量与管理实习、地理信息系统实习、土地利用规划实习内容进行有机整合,尽量保持实习平台和实习数据的一致性,促进学生对专业实践技能的系统性认知和把握。数字测图实习和地籍测量与管理实习时均选用同一测区进行,并使用AutoCad平台和CASS环境开展实习工作;地理信息系统实习则使用ArcGIS平台并以前述两个实习环节数据为基础,要求学生完成数据编辑、入库、拓扑错误检查以及空间分析等工作;土地利用规划学实习以地理信息系统实习数据库成果为基础,仍然应用ArcGIS平台进行规划设计工作。注重采用最新版本的ArcGIS英文平台作为学生的实验软件,同时编写英文为主体的实验指导书。学生在实验环节应用英文软件平台,增强了学生学习地理信息系统英文专业词汇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同时进一步强化学生记忆相关专业词汇。针对每堂课的重点布置课后作业。课后作业在辅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的同时,也可检验学生的掌握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针对个体差异、课堂接受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给予单独辅导。
3成效与问题
3.1成效
3.1.1学生实践技能有明显提升通过新版英文GIS软件平台和英文教材进行理论和实践教学工作,强化了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有机整合,改变了过去利用中文教材和中文版本GIS软件教学中部分术语存在差别的问题,有利于学生及时掌握GIS软件的最新功能;链式实践教学模式的应用进一步提高了学生应用GIS软件平台解决相关专业问题的能力,学生实践技能有明显提升。
3.1.2英语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有所提高双语教学中理论与实践教学均以英文为主体开展,学生能够原汁原味的理解和掌握相关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实现GIS英文软件平台的无障碍应用,提高了学生运用英文进行专业交流学习能力,英语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均有所提高。
3.1.3教师整体水平和教学能力明显提高以双语教学改革为契机,结合学校师资海外培训支持政策,鼓励教师通过海外研修的方式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和双语教学能力,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大大提升。目前学院已有30%以上的教师具有1a及以上海外研修经历,教师学术水平和双语教学能力明显提高,提高了整体教学质量和水平。
3.2问题分析
3.2.1双语教师师资力量有限由于双语教学中采用英文原版教材,对教师的英文读写能力以及口语表达能力均有较高的要求。尽管我校该专业教师的博士化率达到70%以上,但是双语教学中能够取得明显效果的均为拥有较长时间(尤其1a以上)海外访学经历的教师,该部分教师所占比重目前依然较少,在进行双语课程教学师资安排时面临较大的困难。
3.2.2学生英语基础限制目前,我校学生英语水平具有词汇掌握能力相对较强、听说能力相对较差的特点,甚至阅读理解能力也需要加强。学生英文水平的参差不齐也导致教师难以把握双语教学的进度,导致部分学生能够接受,但也有部分学生反映学习难度较大,影响了整体教学效果。
3.2.3国外原版教材信息量相对较大,影响了学习积极性由于课程计划设置中教学时数主要根据教学的内容和难度确定,不能因学生学习英语提供更多的学时。而国外原版教材信息量较大、专业术语多,要求学生利用更多的课外时间来进行学习,这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对策与建议
4.1加大双语课程教学师资培养与引进力度采用引进与培养相结合的模式,重点引进具有海外学习背景的高水平人才充实到师资队伍中,同时通过访问交流、海外进修、双语课程海外培训等模式提高现有教师双语教学能力。逐步提高双语教学教师的比重。通过制定配套政策,在职称评聘、评奖评优等环节鼓励教师参与双语教学工作,提高积极性。
4.2针对学生英文水平不同,推行分层次教学模式打破以往传统的按年级组织课堂教学模式,在地理信息系统双语课程教学中推行完全学分制。通过开设不同英文水平的GIS双语课程,由学生根据自身英语能力选择确定,以便集中英文水平相当的学生开展双语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4.3进一步优化实践教学环节设计在链式实践教学模式的指导下,进一步研究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地理信息系统的具体应用领域,对相关实践教学内容和重点进行科学优化,促使学生在掌握GIS基本理论和应用技能的基础上,强化面向土地资源领域的应用,促进双语教学中基础理论、基本技能与专业应用的有机结合。
4.4加强教学材料建设针对学生英文水平,制定有针对性的地理信息系统双语课程教学计划和大纲,通过采用国外原版教材结合课程教学计划要求,明确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目标。并有针对性的分层次编写教案、课件以及实验指导书,起到教学协调、相互促进的效果。
5结语
英文版学习计划范文第3篇
关键词:技工学校;英语教学;基础性任务
中图分类号:G718.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5-388-02
一、技工学校英语教学现状概述
英语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技工学校更是如此。因为在这里,英语教学的目的除了要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一般交际的能力,还要使他们基本能读懂专业英语读物,提高自身专业技术水平。
然而,在技工学校里,英语教学往往遭遇困难以至于长期以来,教与学的效果不如人意。究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第一,学生英语基础普遍较差;第二,教学资源选择和合理配置问题;第三,教师的教学方法问题;第四,学生的学习方法问题,尤其是大多数学生英语自学能力差的问题。
要从根本上解决这种英语教学效果不佳的问题,要针对这几大原因采取措施。学生的英语基础差,就应该要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对学生传授英语学科基础知识、重点知识及关键技能上,让他们打下坚实的基础;教与学越是遭遇困难,教师和学生双方越应该反思教法和学法,看是否存在需要斟酌、改进甚至改变的必要;而自学能力的培养是任何学科教育的基本任务之一。学习者只有在具备一定自学能力的基础上才能摆脱各种客观条件对学习的限制,独立提升自己。
解决问题的措施在实际操作中提到几个关键的“一”字,所以把它们称为“一”计划。这几个“一”计划,实质上是技工学校师生需共同完成的一些英语教与学的基础性计划。它强调的是英语学科基础知识、重点知识及关键技能的掌握;强调的是技工学校英语教与学资源的正确选择和合理配置;强调的是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和学生英语自学能力的培养。具体内容是:“一”套国际音标;“一”本词典;“一”套教材;“一”个原则下多种教与学的方法。
以下就上述具体内容展开讨论计划的细节。这些具体内容都旨在充分调动各种主客观因素,增强教与学的效果,提高教与学的效率。
二、为突破技工学校英语教学困境需要落实的基础性计划
1、“一”套国际音标
语音教学在技工学校英语教学中常被忽视。许多教师认为语音教学是中学、甚至是小学教学已经完成的任务。但是教师只需通过简单抽查就会发现仍有很大一部分学生语音掌握情况尚未达标。语音是语言的三大要素之一,是语言的物质载体。正确的语音有利于正确表达思想。它也与语法、词汇学习以及听、说、读、写四种语言基本技能息息相关。语音不过关直接影响思想的正确表达和语言技能的发展。这也是学生学习成绩两极分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本计划主张教师将语音教学放在首要地位,并把它贯穿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为后续计划的实施奠定基础。对语音教学已有许多比较成熟的研究和行之有效的方法,在此不再展开叙述。
2、“一”本英语词典
词典是语言学习的重要工具。现在市面上英语词典琳琅满目,除粗制滥造者外,在众多制作精良者中选择一本对技工学校学生学习英语具有实用性的词典依然需要持十分客观谨慎的态度。选择时对词汇量、词汇使用频率、词汇难易程度及例句等都应该考虑到技工学校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需要,务必保证所选词典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实用性。在实际教学中,有一类词典基本能兼顾以上几点。那就是英语常用词汇分级简明词典。以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英语常用词汇分级词典》(1991年8月第1版)为例,这本词典共收录了最常用的六千个英语单词。单词收录标准参考了多种常用词词书并以十种中外基础英语教材的七十八万词次计算机词频统计资料为依据。因此词典在选词上公允、客观,富有针对性。编排上给单词标注了实际教学中的难易程度并精心选择简明例句是这本词典的另外两大亮点。总之,指导学生正确选择和合理利用至少一本实用性强的英语词典,是技工学校英语教师的又一项基本任务。它与下文将提到的教材选择都体现了教师对教学资源选择的科学性和向导性。
3、“一”套英语教材
技工学校英语教师在选择教材上同样要保证其科学性、系统性和实用性,尤其要注重实用性。技工学校学生面临就业的时间紧迫性和将来工作的性质等因素决定了他们需要学习交际功能强大的英语;需要学习与他们所学专业相关的专业英语。因此,选择一套以交际性教学大纲为指导思想的教材作为课本尤为适合。这类教材重点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目的是要使他们能比较顺利地表达意念层次和交际功能层次的意义。通俗地说就是“培养他们懂得对什么人、在什么时候、在什么场合使用这些结构和运用语言”准确表达自己的思想。此外,选择至少一套专业英语教材也是必要的。这一套专业英语教材的选择最好能以学生使用的中文专业教材在内容范围、难易程度、倡导的教学理念和方法等方面尽量同步。这样一来,专业技术学习和专业英语学习就能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4、“一”个原则下多种教与学的形式和方法
“教无定法”,“没有最完美的教学法”这些句子强调的是教学法的选择必须从实际出发的原则。离开实际去讨论某种教学法的优劣是没有意义的。英语教学也不例外。在语法翻译法、直接法、情景法、听说法、认知法、交际法等众多英语教学法中,每一种教学法在不同场合下都有其优点和不足之处。因此教师在教学法的选择上要坚持从实际出发的原则。
在此原则指导下教师研究和应用教学法则可以持一种相对开放的观点――在实际教学中能够提高教学效率的教学法都是好方法。我们要做的是通过优化配置、整合利用这些方法,尽可能地发挥它们的功能,提高教学效率。所以传统的方法适用时当用,不必非得求新求异;另一方面,不拘泥于传统,也要敢于探索和创新。总之,教师对教学法持务实、辩证而开放的态度才能博众家之长为己所用。
以上是对教师的教法灵活化、多样化所提出的一些原则和建议。但是只关注教法是不够的,毕竟教学最终是要落实到学生身上。教法好不见得预期目标就能达到。所以,教师在研究教法的同时也要研究学法。其实现代外语教学法研究的其中一个趋向就是把研究的重心从教学者转移到学习者身上来。
现代教学主张教师打破“满堂灌”的局面,把课堂主动权交给学生,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正是这一研究的应用实例之一。事实证明教学重心的转移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外语教学中尤为如此。因为语言的掌握很大程度上离不开操练。“满堂灌”能引导学生学习关于这门语言的知识(learn about the language),却不能让他们真正掌握这门语言。
教无定法,学亦无定法。只要能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方法就是好方法。课堂重心转移启发英语教师可以通过充分开展形式多样的、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活动来激发学生各种学习动机,调动学生性格、心理等方面中的有利因素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如围绕课文内容让学生进行小组学习,要求他们用英语进行组内讨论和组间辩论;又如要求学生把新单词运用到教师准备好的一段或几段故事情节中,开展一个英语故事会式的课堂等。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提高了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率之余,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自学以保证学生课后的学习效率。自学应该是所有学习形式中学生最难驾驭的,于技工学校学生更是如此。因为这里的学生英语自学能力普遍较差。但是自学能力一旦形成将让学习者受益终生。所以深喑这个道理的教师们都希望培养学生成为善学之人。知识是动态的,是生生不息的,能善学才易于博学。
技工学校英语教师培养学生英语自学能力的方法有很多。上文提到指导学生正确选择和合理利用至少一本实用性强的英语词典是一例。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学生成为完成学习任务的主体也是一例。
在技工学校英语教学中实施英语教学“一”计划的预期目标是解决由于学生英语基础薄弱而引发的各类教与学的问题。但是,计划达到预期目标,学生英语基础加强了,不代表英语教学从此一劳永逸。相反,在新的情况下,技工学校英语教学将面临新的挑战和困难。师生将面临更深广的知识、更丰富的学习资源的选择、更新更高效的教法和学法。因此,基础性计划完成了,达到预期目标了也只是奠定基础而已。还须在其之上添砖加瓦,技工学校英语教学才能不断发展,在突破种种困境后开创一个又一个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 何广铿《英语教学法基础》暨南大学出版社,2009
[2] 鲁子问《英语真实任务教学实践论》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
[3] 杭宝桐《中学英语教学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英文版学习计划范文第4篇
精品教材献礼2009
清华大学出版社的教材出版涉及信息科技、理工、经管、人文、社科、外语、职业教育等多个领域。在教材出版方面,清华社的选题策划理念是:“教材出版,研究先行”,即将教材建设作为研究课题立项,把教材编写工作作为系统工程来组织。如在其优势出版领域――计算机图书方面,该社与一些国家重点院校开展信息学科领域的“课程群”研究,目前立项项目41个,涉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硕士研究生教育、软件工程、信息系统、电子信息科学、计算机基础教育等多个专业领域,并出版了相关的学科体系研究报告。根据这些学科和课程的研究成果,清华社策划和组织出版了相关的教材。2008年,清华社还与全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会合作,编制、出版《中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体系2008》,配套教材有“中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规划教材”,“高等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规划教材”(“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与中国计算机学会教育专业委员会合作成立课题研究组,组织召开研讨会,编制了“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应用型)学科教程”,面向应用型高校,策划出版了配套教材。2009年,清华社在计算机教材方面的精品选题包括:软件工程核心专业课程教材系列(“十一五”规划系列);中国高等学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规划教材(“十一五”规划系列);21世纪大学本科计算机专业系列教材(“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等。
面对竞争激烈的教材市场,2009年,清华社将在选题计划上采取集中优势产品线的策略,重点在优势领域做深做透,突出品牌。在经管教材方面,2008年,该社出版的全国高等学校管理科学与工程类规划教材中,《管理统计学》《管理运筹学》《房地产估价教程》等被管理科学与工程类规划教育指导委员会列为推荐教材。2009年,清华社将在管理工程、经济与金融、双语版和精简版MBA教材上下功夫,还将与管理科学与工程类规划教育指导委员会继续合作,出版优秀教材,其中《项目管理》《信息系统概论》等“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将陆续出版。2009年,清华社经济管理类精品选题包括:全国高等学校管理科学与工程类规划教材、物流工程与管理系列教材、21世纪清华MBA精品教材、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系列教材、新坐标系列教材、B&E系列教材等。在理工科方面,出版社将加大优秀科普读物的组稿力度,争取形成新的增长点。
多项措施应对挑战
近年来,国际教育教材出版最深刻的变化是新技术的使用和教材客户化订制等的创新,这些都对教材出版社提出了新的要求。清华社非常重视教材出版的立体化发展,着力建设以立体化的教学资源、网络化的教学环境和个性化的教学服务为支撑的面向课程和专业的教学资源整体解决方案。
首先,立体化的选题策划。《新时代交互英语》是清华社立体化教材的代表,该书从个性化、交互式、自主性学习的全新教学理念入手,采用基于网络的计算机自主学习和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新型多媒体教学模式,为解决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所面临的问题提供一套先进、实用的整体解决方案。全套产品包括计算机教学管理网络辅助平台系统、英语水平测试系统、学习资源库、学生用书、配套练习册、交互式核心课程教学软件(CD-ROM)、快速阅读、听说拓展训练、录音带、CD、VCD、教学参考书、电子教学课件等。2006年底,《新时代交互英语》获得“首届中华优秀出版物(电子)奖”。2008年,清华社对《新时代交互英语》作了全面改版,并出版了《新时代交互英语》(高职高专版),今年将对其软件进行升级维护。
清华社的经济管理经典教材《运筹学》和《管理信息系统》一直广受师生厚爱,累计销售均超过百万册。目前,这两本教材都已经进行了适时改版更新,提供配套教师授课课件,为读者提供更加全面的服务;《中国企业管理:清华-哈佛案例与教程》由哈佛与清华的著名学者解析中国的企业管理实践,其配套的教师手册为教师介绍了案例教学方法、背景材料等内容,是一本具有开拓性的MBA管理课程的案例教材。
在理工科教学资源建设方面,清华社组织出版了包括电子教案、多媒体素材库、试题库等内容在内的《理论力学教学资源库》《大学物理学教学资源库》等产品。教学资源库的支撑使教材成为参与教学的重要部分,优质的教学资源服务极大地促进了主教材的销售。《大学基础物理学》出版3年,累计销售25万套;《大学物理学》(第2版)累计销售近60万套,成为国内大学物理教学的主流经典教材之一。今年清华社将继续加强核心产品的产品创新和数字化配套工作,持续增强核心产品竞争力,并扩大双色印刷的范围,探索插图立体化、全彩色出版等创新形式,并且在核心产品的数字化配套资源建设方面进行探索,如试题库、在线考试系统、配套教学资源网站等。
其次,建立精细化的营销推广模式。选题策划和营销发行是出版社在出版价值链上的两个重要端点。教材营销上,清华社在全国较早地采取了国际教育出版业通行的院校代表体系,并以此为基础,构建市场信息流基础设施,如教师信息库、高校样书架等,完备的信息流基础设施保证了精细营销的实施。
此外,清华社还举办了相关的教育论坛、教学研讨会和教学培训班,并积极开展教材组稿和深度推广方式,效果良好。
内外兼修 树立品牌
“建设世界著名大学出版社”是清华社的奋斗目标,为了实现这一远大的抱负,清华社从两个方面来进行品牌建设:严格的质量保障和广泛的国际合作,以此树立严谨的、高品位的大学出版社的品牌形象。
该社深知“成为经典,质量至上”的法则。清华社拥有近400名员工,他们大多是毕业于国内重点院校的硕士毕业生,或者是业界富有经验的资深人员,热爱出版事业,充满激情、锐意进取、精益求精。编辑人员的学术水平、专业素养和敬业精神,保证了清华社图书的高品质。
清华社一直致力于打造严格的质量保障体系:第一是精选优秀作者和选题,学校的选题评审筛选机制和社内选题三审论证等制度保证了作者的高水平和内容的优质;对于选题优秀、图书获奖的编辑,社里给予奖励。第二,在图书的编辑出版过程中,该社通过各种措施,严格监控,保证质量,如严格遵循三审三校一通读的出版流程、重点图书印前审读、成品年检、各环节的质量奖惩制度等。为保证出版运作的顺畅和高效,他们还精心研讨和进行各环节的流程再造工作,不断提升和优化监控系统以及信息管理系统。清华社还开通了面向作者和读者的服务热线,由专人收集质量反馈信息,及时解决问题,并定期向有关管理人员通报质量情况,将有关质量问题记录作为编辑考核的一部分。
清华社的国际合作和版权贸易始于上世纪90年代初,10多年来该社从海外近百家出版公司引进图书和多媒体版权约3000项,涉及理工科技、经济管理、人文社科、外语等众多出版领域,多次被评为“版权贸易先进单位”、“北京市版权贸易十佳出版社”等。
在高校教材和科技专业书领域,清华社是多家国际著名出版公司在中国的战略合作伙伴,包括世界高等教育图书市场的三巨头Pearson、Thomson、McGraw-Hill,和世界科技学术出版的前三强Springer、Elsevier、John Wiley等。良好的版权贸易关系使清华社编辑和作者可以立足全球策划选题,占领教材出版制高点。
除了版权引进,清华社还积极开展“国际化”战略,通过版权销售将其图书推向国际市场。迄今,清华社有近300项版权输出到美国、英国、新加坡、日本、韩国、中国香港和台湾地区等。与国际著名教育出版集团圣智公司开展战略合作,精选优秀教材,翻译或改编成适合国际教育市场和口味的英文版,由双方合作出版,共同署名,联合在全球推广。目前,《固体物理》《图像工程》等多本理工教材的英文版已在海外出版发行,市场反响良好。
要成为世界著名的大学出版社,关键是要有在国际上被认可的出版物。清华社一向重视学术著作的出版,设立了“清华大学学术著作出版基金”等,以大力支持学术著作的出版;专门成立了学术著作出版中心,全力投入学术著作的出版。在过去20多年里,清华社出版了一大批一流的学术著作,《酸沉降及其临界负荷》等多本学术著作获得“国家图书奖”和“中国图书奖”。
英文版学习计划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听力学习策略 听力教学 听力水平
在外语教学中,学习策略是指学生为了有效地学习和使用所学语言而采取的行动,是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发展自主学习能力的先决条件。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技能在语言学习中应该相辅相成,相益得彰。然而因为听力在考试题中所占比分不多,很多教师对听力教学不够重视,听力教学成了英语教学中的一个薄弱环节。这与《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的总体目标――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背道而弛。因此,探讨听力训练的学习策略,并运用于实践中,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从而为说、读、写做好准备。
一、听力策略概述
听力学习策略包括课堂教师引导的听力训练策略、课外学生自主学习时可采用的计划策略、监控策略等。课堂听力训练策略一般是按照这样的模式来进行的:听前(pre-listening)―听中(while-listening)―听后(post-listening)三个阶段。
1.听前阶段
这一阶段是听力理解过程中利用学生的已有知识激活其相关的心理图式,让学生通过推理联系新信息和吸收新信息的过程。教师应帮助学生了解所听教材的主题、内容及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
2.听中阶段
学生在此阶段进入紧张的对声音信号的知觉、解码、筛选和重组的心理状态,是他们对自己是否领会了所听内容、注意力是否集中、采用的学习策略是否适当等方面有意识地进行监控的过程。语音、语调辨析、词汇活用及逻辑推理等听力技能的运用始终贯穿于听中阶段。
3.听后阶段
学生应能在完成听力任务后对听力的效果进行自我反馈、区分难点与不足,并分步骤、有计划地加强训练。还可以完成一些拓展练习,运用所学语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课堂听力策略训练的实施
下面是用高中教学中具体的例子来说明听力策略的训练,教学采用听前、听中、听后“三部曲”进行。
教学内容是Advance with English(Module 6) Task听力部分。该部分讲述的是几个学生应校长的要求陪同几位外国客人游览北京,回来后大家提出了陪同过程中困扰他们的一些现象,从而让学生明白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差异,如果不了解那些国家的禁忌,很容易就会损害友谊,造成不愉快。该听力训练的目的是通过听同学之间的对话获取他们在陪同参观经历中遇到的文化差异,甚至误解的详细信息,要求学生根据听到的信息完成所写日记中的缺失的部分,从而点出各国文化习惯不同的具体方面。在教学过程中,我按照三个阶段重新设计了听力练习。
1.听前计划阶段
我分成几个任务来实施:
Task 1 Help the students to brainstorm the differences in food,customs,body languages,sign languages and so on between different countries,many of which have been discussed in the previous sections.
Aim:To activate students’ background knowledge.
Task 2 Ask the students some questions:What may be talked about in their conversation you’ll listen to?What cultural differences may appear during their day trip?
Aim:To predict.
这两个活动是让学生在新知识与已有知识之间建立联系,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又通过预测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为听做好了准备。
2.听中监控行为阶段
Task 3 Listen for the first time and write down the required information below.
The number of the visitors:
Names of the visitors:
The places they have been:.
Aim:To listen for the gist.
Instruction:Focus on the general information like names and places.
Task 4 Listen again and do some “T” or “F” questions.
1.Mr Singh was happy when I shook hands with him with my left hand.
2.We ordered lots of food in the restaurant and Mr Singh enjoyed all of them very much.
3.Mr Takashi kept buying things,which took up a lot of time.
4.We didn’t have a great day because so many strange incidents happened.
Aim:To test the students’ comprehension of the conversation.
Instruction:Focus on the activities the main characters did.
Task 5:Listen a third time to find out the strange incidents that puzzled the students and fill in the missing information.
Ⅰ.Mr Singh looked very ? when I put out my ? hand towith him.In the restaurant,he would not eat the black pepper .
Ⅱ.Mr Takashi spent lots of money on .
He seemed to give out a lot ofand got a bitwhen my classmate just put in his pocket without looking at it.
He kept making an ? sign.
Ⅲ.When we took a boat,Mr Hudson remarked that the boat was too ?,but I thought there was lots of .
Aim:To listen for specific information.
Instruction:Read the given statements first and then focus on details.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这段对话较长,这三个活动运用多种练习形式层层递进,最终让学生完全理解内容,并归纳出文化差异点,为本单元后面内容的学习做了铺垫。
3.听后拓展活动
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倡导创设语言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用语言做事的过程得体地使用英语,并尝试用英语讨论问题、解决问题。活动是这样设计的:
Task 6:Ask the students to compare their notes and check the answers.
Aim:To evaluate the outcome.
Task 7:Ask the students to make a dialogue in pairs,using one of the given topics.
Topic 1:Talk about the similar experiences related to cultural misunderstandings which have happened to themselves or some other people.
Topic 2:Discuss the reasons behind each of the strange behaviours.
Aim:To practise using the English language to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以上这些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在使用语言的同时又互相学习了不少知识。
三、提高学生听力学习能力的其他策略
除了课堂教学的听力训练策略外,要提高听力水平,还得靠学生在课外不断地积累练习。这时学生可运用计划策略、监控策略等手段。
计划策略是指学生确立学习目标,有计划地安排自己的学习。计划可分为短期、中期和长期计划。制定的计划要切合实际、具体明确、易于操作和控制。比如,教师可引导学生根据既定的听力学习目标制定课外听力训练的总计划,安排好每周甚至每天的听力训练,具体说来如定好每周或每天的听力总时间,可做些听力模拟训练题,每天听点英语新闻或其他英文材料,并选一段听写下来等。不管是听什么,联系新旧知识、集中注意力、选择注意力等听力策略要坚持使用,听前要从题目和选项中推断出要播放的内容、题材类型、重难点等方面的信息,做好充分的听的准备。
监控策略指学生依据学习目标有意识地监控自己完成学习任务的情况和调整策略的使用等。例如,在听的过程中,学生要监控自己是否听懂了材料的主要内容;采用的听力学习策略是否恰当;注意力是否集中等。使用这一策略的目的是当自己注意力分散时,努力迫使自己不要放松;遇到生词或不懂的句子时能容忍意义的模糊,继续听下去,而不产生恐慌心理;不断验证和调整自己的推测,看看对材料的理解是否合理,内容和意义是否符合逻辑等。
边听录音边做记录的习惯的养成也很重要,可以把当前任务所需的相关重要信息用速记的方法记录下来,如:时间、日期、年龄、价格、距离、地名、人名和所属关系等。这样做有助于对听力材料的理解。
四、结语
总之,提高听力水平决非一日之功,需要持之以恒,这就要求教师教学时要明确听力教学的目标,并根据目标合理设计听力任务,把听力策略训练落实到具体任务中,再加以学生自主的课外听力训练,就一定能提高学生的听力理解水平,并能带动说、读、写的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李宝荣.高中英语听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中小学外语教学,2006.
[3]程晓堂,郑敏.英语学习策略.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4]文秋芳.英语学习策略论.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
上一篇:英语三级学习计划{整理5篇}
下一篇:花椒产业发展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