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AA范文大全网!

育人导师辅导工作计划{2024年最新5篇}

青春无悔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本文共计14620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59分钟。

育人导师辅导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

一、高校辅导员工作课程化的内涵和主要内容

1.高校辅导员工作课程化的内涵

所谓高校辅导员工作课程化,就是用教学的理念认识辅导员的工作性质,用课程的形式规划辅导员的工作内容,用教学的标准规范辅导员的工作行为,用科学的方式评价辅导员的工作效果,促进辅导员履行教师角色,充分发挥教育功能。把辅导员视为高校教师的重要组成部分,把辅导员开展的具体工作用课程形式进行整合,借助课程和教分,像考核专业课教师那样,来考核辅导员的具体工作,从而实现高校辅导员工作职责具体化、工作标准明确化、工作考核精细化。

2.高校辅导员工作课程化的主要内容

按照教育部等有关文件规定的辅导员工作职责,课程化模式下辅导员的课程体系设计为基础指导课和专项指导课两大模块。基础指导课分为六个单元,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单元、党团建设单元、行为引导单元、心理健康教育单元、就业指导单元和资助与服务单元。专项指导课分为九个单元,包括思想政治教育指导课、学生党建指导课、共青团工作指导课、就业指导课、心理健康教育指导课、资助与服务指导课、公寓生活指导课、学风与行为指导课、学生组织建设指导课。

二、高校辅导员工作课程化的必要性

1.有助于辅导员明确职业角色,树立职业信心

教育部24号令明确规定,高校辅导员“具有教师和干部双重身份”。辅导员要体现教师身份,就要站稳讲台,给学生上课。但当前辅导员主要工作方式如“开会”、“坐办公室”、“上传下达”等非常符合“干部”身份的特点。而规划、实施辅导员工作课程化,把辅导员开展的具体工作用课程形式进行整合,强化了辅导员的教师、干部“双重身份”,落实了辅导员教师、干部“双重待遇”,有利于辅导员树立职业信心。

2.有助于对辅导员工作的量化与考核

辅导员工作的事务性更强,很难用一个具体的数字来量化和考核,只能凭借辅导员的责任心。辅导员工作课程化,则以辅导员上课为主要表现形式,以集体备课、课堂考勤、课后实践式作业等为必要环节,使量化考核有经验可依,且便捷可行。借助课程和教分,像考核专业课教师那样,来考核辅导员的具体工作,有利于提高辅导员队伍职业地位和整体素质。另外,此种方法还有利于考核学生参与辅导员工作的情况和效果。

3.有助于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首先,辅导员工作课程化有助于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覆盖更多的大学生。现行辅导员的很多工作方法比如谈心、家访等“一对一”进行,使得受益学生为少数,大部分学生被排除在辅导员工作视野之外而辅导员工作课程化采取“一对多”形式进行,全体学生受益,有助于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覆盖更多的大学生。其次,辅导员工作课程化有助于提高辅导员工作的计划性和系统性。辅导员工作课程化是辅导员按照教学计划,依据教材,有计划地对学生实施教育、管理和服务,不会因一些临时性、突发性的“问题”干扰整个教学进度,从而确保学生所受辅导员教育的全面性和系统性。

三、高校辅导员工作课程化的实施策略

1.充分整合利用校园现有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资源

(1)常规的校园文化活动、特色党团活动以及班团组织活动等资源。根据大连科技学院相关部门统计,2012年3月以来,院党委、学生处和院团委发文要求全校各院系探索创新校园文化活动、特色党团活动以及班团组织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截至2015年9月,相关类型的活动共组织达数百次。这些活动涉及思想、心理、学业、科创、文化、实践、交际、生活等主题,围绕学生成长分散地展开,几年中所形成的策划案、活动流程、教案讲义、选题列表、调研稿等资料近千份,是一笔宝贵的非正式课程资源,可以形成巨大的非正式课程教学资源库。

(2)己实现制度化的专项教育资源。以学生党校、学生团校、新生入学导航教育、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教育等最为显著。这类教育项目内容信息量大,知识体系己较完整,有专门教师和其他人员参与。从课程建设角度来说,己形成较完备的计划大纲、讲义教案、工作案例、需求报告等。由于这些育人专项最终的组织者、实施者是辅导员或共青团干部、学工人员等,所以获取一手课程资料很容易。

2.充分挖掘校园现有的思想政治教育人力资源

(1)保证人数充足的高素质辅导员队伍参与到课程化建设体系中。根据教育部要求以及各高校自身的特点和实际情况配齐一定数量的辅导员,保证辅导员拥有硕士以上学位,尽可能具有学生事务相关学科背景(如教育学、政治学、社会学、心理学、管理学等),并具有授课经验;引导辅导员逐步获得教师资格证书、心理咨询师、就业指导师、人力资源管理师等行业资格;逐步完善辅导员评定高级职称和行政晋升的单独通道;创造境外研修项目等。通过这些措施,为辅导员的知识水平和研究能力提升搭好平台。

(2)动员大学生资源参与课程化建设。传统观念下,学生只是教育管理的客体,被动接受教育。将学生视为课程化的重要人力资源,着力开发学生的创造性、积极主动性、参与性等,使得师生在课程前后积极对话,共同设计课程、总结课程,教学过程中和谐互动,能达成意想不到、不可复制、及时性的教育效果。

3.争取更多的课程本身之外的客观资源

实施辅导员工作课程化,应减少简单例会、单调乏味的通知形式,保持班级或年级有效聚集的时间,以不断增强学生的集体归属感,削减学生们对班集体观念的弱化趋势。时间安排上与教学部门协调,可固定、可灵活,一切以取得育人实效为原则。目前,开发更多的面向60人左右的小班或百人以上大班的教室和会议室场地,以及校园其他课程场地,甚至校外活动资源是课程硬件开发的重点。

育人导师辅导工作计划范文第2篇

[关键词]新生导师 大学生涯规划 辅导

[作者简介]阎小民(1980- ),男,江苏连云港人,盐城工学院机械工程学院、优集学院学生科科长,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孙雷(1972- ),男,江苏盐城人,盐城工学院机械工程学院、优集学院党委书记,副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管理。(江苏 盐城 224051)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4年度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学生工作研究分会基金项目“卓越计划背景下地方工科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机制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LX2014Y060)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36-0186-02

大学阶段是大学生人生中的关键阶段。一方面,部分大学生进校后普遍对大学生活和未来从事职业认识不清、定位不明确;另一方面,他们又想明晰今后的学习道路以及如何提升自身的竞争能力。因此,导师对于引导大学新生走出迷茫时期,帮助他们规划大学生活,督促他们学习进步,促进个人的全面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一、大学生涯规划辅导现状

大学新生入校后面临着全新的环境氛围,如何使他们适应新环境,合理规划大学生活,对其成长影响重大。“大学生涯规划教育”以大学生在大学期间的成长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为依据,以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核心,以大学生涯发展过程为着眼点,来引导大学生探究自我价值。

大学生入学后普遍感到迷茫、对未来不知所措,包括如何选择对个人发展有用的课程、目前所学的专业知识对将来发展有什么用途、如何提高自身能力等,甚至很多同学不知道如何合理分配大学的空余时间。学生普遍渴望有老师能一对一地给予指导,对未来做出合理的规划。虽然高校已经开展了大学生涯规划辅导工作,但是由于开展深度的不同,以及生涯规划指导师资不足,相当一部分的大学生并没有及时得到这方面的指导。

同时,随着高校扩招和就业竞争日益激烈,大学生自主学习和就业问题成为众多高校面临的重大难题,许多高校试图通过引入大学生涯规划辅导来探索解决上述难题。但目前国内的大学生涯规划辅导作为舶来品,理论体系不够完善,具体操作不够系统、深入。主要表现在对生涯规划辅导内容定位不明确,整个大学生涯规划辅导过程不科学,经常是大一开学辅以就业教育,大四阶段辅以就业指导,大二、大三阶段存在辅导缺失,使得规划辅导流于形式。

二、大学生涯规划辅导的影响因素

大学生涯规划在实施过程中会受到来自于社会、学校以及学生个人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

1.社会因素。每个人的成长都会受到个人成长环境、家庭背景等社会因素的影响,课题组调查结果显示,来自城镇的学生生涯规划意识要高于来自农村的学生。这是因为来自城镇的学生在生涯规划方面可以更多地向父母、朋友求助,而来自农村的学生由于家庭环境的制约,在生涯规划方面更多地只能依靠自己。此外,大学生涯规划辅导还受社会政治环境、经济发展状况以及人才需求状况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2.学生个人因素。不同的学生个体之间存在自我认知、性别、自控能力、专业类别、年龄等差异,在生涯规划辅导时要因人而异地进行指导。课题组调查结果显示,学生个人因素的影响主要体现在:(1)大学生涯规划目标的制定和实施受到大学生对自我认识全面程度的影响。(2)大学生自控能力的不同。自控自律能力较差的同学,容易养成不良习惯,产生“破罐子破摔”的心理,难以有效地实施大学生涯规划。(3)专业以及年级的差异性,使得学生对生涯规划的认识也存在差异。随着大学生生活阅历、社会经验的增长,他们对个人的认识和了解也逐渐加深。

3.学校师资配备因素。大学生涯规划辅导虽然从90年代由欧美传入,各大高校都在积极开展,但大多是偏向就业指导教育。不同高校对生涯规划辅导的含义认识有所不同,部分高校将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培养计划误认为是大学生涯规划。不同高校大学生涯规划辅导专业人才配备情况差异较大,很多高校开展大学生涯规划辅导的教师主要是学生管理工作者,能够敏锐地发现大学生生涯规划方面的问题,但在指导的专业化和职业化方面还有待提高。在辅导实施的过程中,部分学校仅依靠学生工作处或者招生就业处等少数部门开展工作,未形成全校各部门合力开展辅导工作的局面。

三、新生导师制及其在大学生涯辅导中的作用路径和效果

大学生涯规划辅导应当充分考虑社会综合因素的影响,深入把握学生个人因素的情况,努力增加高校大学生涯规划教育专业人才配备,集全校各部门之力为大学生涯规划教育提供服务。新生导师制就是盐城工学院优集学院(下简称学院)立足当下加强大学生涯规划辅导的有益探索。

1.本科生导师制。本科生导师制起源于英国牛津,并以其独特的提升大学内涵式发展的魅力很快得到世界各国大学的认同。近年来通过学习国外的教育及管理工作经验,我国部分高校开始研究并实行导师制,由导师帮助学生熟悉学分制下的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学习方式,实现学生个性化培养,促进学生全方位发展。但是,实施效果并不理想,主要归因于许多高校导师的时间压力大,致使辅导工作不深入、存在作秀、走形式等现象,辅导效果不明显。

2.新生导师制在大学生涯辅导中的作用路径。作为本科生导师制模式延伸运用的新生导师制,主要是面向大一新生。学院选择具有研究生学历或中级以上职称的专任教师兼任新生导师工作。每位新生导师指导6~8位学生,每周和学生不少于一次的面谈或辅导,新生导师深入到学生中,一对一地辅导学生在大一就完成目标明晰、切实可行、能够自我评价的大学生涯规划,并通过大学生涯规划的实施和检查调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辅导工作主要通过以下五个方面进行:(1)指导新生认识大学。辅助学生管理工作者做好新生入学教育工作,指导学生尽快适应新环境。指导大学生在学习心理、学习习惯及学习方式等方面成功转变,养成自主学习、自我管理的意识和习惯。(2)指导新生认清社会环境,产生内在学习动力。心理学的原理表明,人对改变自我生存与发展环境和条件的压力,会产生行为需求,需求产生行为的动机,动机产生行为。新生对毕业时面临的压力越大,大学生涯规划的需求就越强烈。(3)指导新生认识专业。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学生就业目标实现的过程是社会(企业)对学生能力素质评价与选择的过程。因此,新生大学生涯合理设计的前提是学生根据企业需求对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的认识与认同,及其认识与认同的程度。(4)指导新生认识自我。在认清就业压力、认识专业、认识大学的基础上,正确认识自我,清晰地分析出对照个人的就业理想,自我需要努力和改进之处,并转化为高校期间学习的动力。并通过导师的言传身教,提升学生的个人修养和综合素质。(5)指导新生制定学期目标考核。大学生涯规划在明确总体目标的基础上,根据教学计划,在每个学期都制定阶段性的学习目标,有步骤有计划地实行;在充分自我剖析的基础上,结合自身优缺点确定各阶段的目标;阶段目标应具有一定的物化成果,每学期学生都要进行自我评价。

3.新生导师大学生涯辅导的效果。学院导师制实施中坚持做到导师和学生的充分沟通,而不是流于形式。通过导师的辅导,学生能尽快适应大学的学习模式,并逐步明晰自己未来的道路。导师在和学生的交流过程中,根据学生阶段性目标的实施情况、思想及心理等方面的变化情况给予相应的辅导。通过课题组的调查研究,学生认可新生导师制的实施效果。学生通过大学生涯规划对大学生活有了明确的目标,对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也能做到科学地规划,在大学生涯规划的指导下,基于学校的各种平台,积极提升专业水平,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特别是临近就业阶段,大学生涯规划辅导的效果更加明显,大一开展大学生涯规划的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明显较强,就业定位清晰。笔者对学院首届实施新生导师制并顺利完成大学生涯规划的学生发放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这些学生较以往毕业生的适应能力、独立工作能力、主动性、学习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团队协作意识、敬业精神、人际交往能力等均有较大提高,特别是学生就业质量有大幅提升。有53%的学生进入到学院合作的企业中开展为期一年的预就业实践,近半数的学生预就业实践期满后被预就业合作单位正式录用,其中很多学生留在了世界500强和跨国企业就业,基本实现了优质就业的目标。

四、新生导师制研究的启示

大学生涯规划教育是促进大学生素质提升的新载体,要充分发挥新生导师在大学生涯规划辅导中的作用,需要学校的大力支持、导师的积极引导以及新生的自我教育。

1.加大学校支持力度,提升新生导师的辅导能力。通过制度保障实现大学生涯规划辅导的施导效果。新生导师在一年的时间里和指导的每位新生进行深入交流,积极利用微博、网络等新媒体与学生建立流畅的信息交流渠道,随时回答新生人生和专业方面问题,真正实现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的大学生涯辅导。但是,导师们还有包括教学和科研在内的本职工作需要完成,这会占据导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考虑到这一点,学校应出台配套制度保障,在职称晋升、学历进修、绩效考核、津贴发放等方面向新生导师给予一定倾斜。

新生导师在专业知识、行业背景和职业发展方面具有广博的知识,但新生导师要做好大一学生的大学生涯辅导工作,还必须学习心理学、人力资源管理、社会学、政策法规等学科知识,需要积累经验和储备知识。因此,应定期交流研究新生导师工作经验,定期邀请相关领域的学者和校外专家学者作培训报告;建立全方位的培训体系、拓宽培训渠道,提高新生导师辅导大学生涯的能力和水平,从而更好地完成大学生涯规划指导工作。

2.发挥新生导师的导向作用,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能力。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基曾说过,没有自我教育就没有真正的教育。大学生的内在需要是进行自我教育的基础,新生导师在和学生的交流过程中,通过对学生个性特点及内在需求的了解和把握,适时引导学生、启发学生,在依靠外在教育环境的条件下,提升大学生自我规划、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大学生自我教育能力。实施新生导师辅导大学生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当前大学生群体的主流思想还是好的,绝大多数学生有强烈的进取意识,85%以上的学生想要合理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涯,并且92%以上的学生想提高综合素质,让自己在步入社会时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而新生导师通过大学生涯规划辅导正是促进大学生素质提升的新载体,引导大学生树立大学生涯规划意识,科学认识自我,合理规划大学生涯,为今后享受美好的人生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何世潮,刘东楼,张道存,等.本科新生导师制实施的理据[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6).

[2]孙雷.新生导师制的实践与思考――以盐城工学院优集学院为例[J].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

育人导师辅导工作计划范文第3篇

(一)辅导员担任大学生职业规划课程教师的政策依据

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文件中指出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积极开展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为学生提供高效优质的就业指导和信息服务,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是辅导员工作的职责之一;辅导员可承担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政策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就业指导等相关课程的教学工作。【1】教育部《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文件明确指出要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师资队伍建设。建设一支相对稳定、专兼结合、高素质、专业化、职业化的师资队伍,是保证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质量的关键。要加强就业指导教师培训,加强实践锻炼,提升他们的能力和素质,提高就业指导的水平。【2】此两文件是辅导员担任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师的政策依据。

(二)辅导员担任大学生职业规划课程教师的现实依据

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文件中规定辅导员工作职责包括帮助高校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经常性地开展谈心活动,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格;积极开展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为学生提供高效优质的就业指导和信息服务,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等七个方面。在这样的背景下辅导员工作已由原先的保稳定向保稳定、促发展,引领服务研究转变。要提升辅导员服务水平、引领学生更好的发展,辅导员必须努力提升自我素质,不断提高职业化水平。担任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教师,为大学生提供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服务便是转变工作宗旨的体现。教育部相关文件规定辅导员具有高校教师身份,各高校新一轮聘岗制度下对教师的岗位申报条件做了明确规定,以笔者工作高校为例,在中级八级岗申报条件中规定“近5年平均每学期为本科生授课课时达到8学分以上,且教学业绩考核均有两年为B级及以上”。从初级岗到副高岗每个岗位的申报条件中都包含了相应的授课要求,新的教师聘岗申报条件要求辅导员必须在做好学生工作的同时切实履行教师职责为本科生多授课、授好课。这为辅导员担任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师提供了现实依据。

二、辅导员担任大学生职业规划课程教师的优势和不足

(一)辅导员担任大学生职业规划课程教师的优势

1.角色定位和工作内容优势

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组织者与实施者,同时又扮演着学生的人生导师、生活指导、心理之友等多重角色,是学生值得信赖的良师益友。辅导员平时与学生接触机会大大多与其它教师,对学生的基本情况、个性特征比较了解。【3】职业规划、就业指导是学生工作的重要内容,辅导员尤其是分管就业工作的辅导员熟悉就业政策,了解学生的就业优势、劣势及就业需求,与用人单位有着密切联系,知道用人单位的录用人才标准。与此同时辅导员在服务学生就业过程中能够掌握许多鲜活的案例,这些都可以成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堂上具有说服力、吸引力的授课内容。

2.团队合作和自身素质优势

大学生职业规划课程能否成为一门受大学生喜爱、对大学生真正起到帮助作用的精品课程关键在于是否有一支优良的师资队伍。辅导员应当成为这支队伍的中坚力量。辅导员队伍具备很强的团队合作能力、分工协作能力,这些能力使得在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建设中各个辅导员能够通力合作,合理分工,集体备课,在充分发挥个体聪明才智的基础上有效整合团队的力量,形成一支精良的师资队伍。辅导员还具备优秀的自身素质,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是辅导员群体的普遍特征,这些素质是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必备条件。【4】

(二)辅导员担任大学生职业规划课程教师的不足

1.日常工作繁琐,教学经验相对缺乏

虽然教育部相关文件规定辅导员具有教师和干部双重身份,但是教学经验丰富、能够娴熟地驾驭课堂教学、妥善处理课堂突发事件的辅导员为数不多,大部分辅导员教学经验相对不足,对教学设计、课程组织、课堂管理比较陌生。辅导员日常工作琐碎,事物性工作繁多,许多辅导员所带学生人数远远超过教育部规定的1:200比例,许多时候处理一件学生突发事件要占用辅导员绝大部分的工作时间甚至休息时间,这对辅导员的精力和体力提出了很高要求,如此工作压力下难免会影响正常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

2.学历、职称相对偏低,相关理论储备相对不足

以笔者所在高校为例,辅导员中大部分学历为大学本科,硕士研究生学历占小部分,博士研究生只有一人。辅导员群体中职称相对偏低,绝大部分辅导员职称为讲师、助教,副教授所占比例偏小,且基本上都为学院党委副书记。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储备不足,具有职业规划师或就业指导师资格证书的辅导员偏少,职业生涯规划知识对于大部分辅导员来说是一个全新的领域,部分担任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师的辅导员处在现学现教、边学边教的阶段,这些都成为制约辅导员成为优秀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师的瓶颈。

3.队伍普遍年轻,人生阅历不够丰富

大学生就业指导和职业规划教师是大学生成长和发展的导师和引路人,需要具有一定的人生阅历和社会工作经验及职业前瞻性。大多数高校辅导员只是从学校到学校,从未真正走出过学校,缺乏社会历练,很难站在应有的高度俯视大学生的人生之路并给以真正有效到位的引领和指导。

三、高校辅导员担任职业规划教师的改进措施

目标只是给辅导员指明了努力的方向,如何执行才是达到目标的途径。作为高校有责任和义务加强大学生职业规划课程师资队伍建设,为建设一支相对稳定、专兼结合、高素质、专业化、职业化的师资队伍提供应有的培训机会和相关保障;作为辅导员的个体则应该有强烈的意识和责任积极参与相关学习培训和业务提升,以实现自我的成长与发展。

(一)学校应当营造良好氛围,为辅导员担任大学生职业规划课程教师提供相应保障

1.提供体制上的保障

当前各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建设尚处起步探索阶段,普遍遇到师资不足、相关经验缺乏等困难。能否克服困难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建设好关键在于是否有一支精良的师资队伍。在当前职业规划课程教师严重缺口的情况下,具备角色工作优势、团队合作优势、自身素质优势的辅导员队伍无疑是填补这个缺口的最佳选择。教育部相关文件亦规定辅导员可以担任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工作,这就为学校选聘辅导员担任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师提供了政策依据。在这样的背景下,学校应该出台相应政策鼓励、引导辅导员积极参与职业规划课的教学工作,为辅导员担任职业规划课程教师提高相应的体制保障。

2.提供培训保障

辅导员担任职业规划课程教师有着自己不可替代的优势,但也存在相关理论储备不足的问题。辅导员中绝大部分本科、研究生所学专业非职业规划方向,缺乏相关知识背景。要解决这个问题学校必须提供相应的培训保障,创造条件为辅导员提供心理咨询课程、职业规划课程相关培训机会,通过定期邀请专家讲学,选派辅导员赴其它高校进行交流学习,激励辅导员考取心理咨询师、职业规划师双证等方式为提高辅导员的职业规划指导能力提供持续的、强有力的培训保障。【5】

3.提供考核制度保障

辅导员作为高校中具有教师与干部双重身份的特殊群体,在考核制度的设计上应该充分考虑辅导员群体的特殊性,在考核中既要注意教师和干部考核中的交叉方面,又要兼顾差异性。对于担任职业规划等课程教学任务的辅导员在考核制度上应体现对其教学工作的肯定与鼓励,考核时应给予适当的加分,对教学成果突出、指导学生得力、深受学生好评的职业规划指导教师应授予相应荣誉,给予适当物质奖励,并享受在晋升上的优先权。【6】

4.提供课程建设保障

要努力将职业规划课程打造成受大学生欢迎的精品课程。学校要加大对职业规划课程建设的经费投入,确保有充足的经费开展教学实践、科研活动;要组织相关专家编写、修订适合本校实际的职业规划课程校本教材;要强化师资队伍的培训,建立一支业务精湛、教学突出、经验丰富、指导得力的优秀教师团队;制定听课制度,鼓励教师互相听课,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在抓好课程经费投入、师资队伍建设的同时还应鼓励教师参与相关课题申报、鼓励学生参与职业生涯规划大赛,让教师不断提升理论水平,让学生在学习和互动中体验快乐与成功。

(二)辅导员必须加强自身学习,实现自我提升

1.训练师范技能,提升教学水平

良好的师范技能、一流的教学水平是辅导员胜任大学生职业规划课程教师角色的必备条件。辅导员要努力提升三笔字水平、课件制作水平、演讲水平、普通话水平等师范技能。辅导员还应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要对教学设计、课程组织、课堂管理知识进行系统学习,同时还应该主动参与教学实践,教育部相关文件规定辅导员可以承担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政策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就业指导等相关课程的教学工作。辅导员应当主动参与这些课程的教学活动,在实践中提升教学水平,同时辅导员还可以通过聆听职业生涯规划名师上课的方法,借鉴他人上课的成功经验更好的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

2.加强业务学习,提升理论水平

育人导师辅导工作计划范文第4篇

【关键词】政治;政治辅导员;专业化;高校

一.相关概念

(一)高校:指对公民进行高等教育的学校。高等学校包括普通高等学校、成人高等学校、民办高等学校等。

(二)政治:上层建筑领域中各种权利主体维护自身利益的特定行为以及由此结成的特定关系。是人类历史发展到一定时期产生的一种重要社会现象。政治对社会生活各个方面都有重大影响作用,社会成员参与政治生活的深度和广度也随之向前发展。

(三)政治辅导员: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辅导员按照党委的部署针对性的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辅导员在思想、学习和生活等方面负有指导学生的责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保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体是学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和哲学社会科学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

(四)专业化:概念比较广泛,包括工业生产专业化,地区经济专业化等等。这里所说的专业化指在组织管理中根据不同的管理内容而分成的不同管理部分,这个过程就是专业化。专业化需满足7种基本条件,才能使组织绩效达到预期并有效完成任务。

二.当前我国高校政治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现状

(一)当前高校政治辅导员建设体制不完善。随着社会发展以及爱国主义教育的深入,加上注重对学生的思想政治的培养,各个高校基本都配备有政治辅导员,但是基本处于混乱的状态,没有形成统一的体系,各高校对政治辅导员的岗位配置与岗位职能规划不清,导致分散的领导方式在现实工作中经常使各级院系的政治辅导员陷入无所适从,压力过大的境地。同时各级政治工作者管理关系混乱,不仅不能够发挥他们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充当第一线的重要力量,还会影响学校组织体系的建设。

(二)当前高校一线政治辅导员队伍力量薄弱。当前基础政治教育力量比较薄弱,一线师资力量稀缺,一线政治教育与辅导员工作状况令人担忧。首先,学生较多并且学生工作量较大,许多辅导员任务过重,导致工作热情不高,主动性不强,无法真正意义上给学生政治上的辅导。其次,许多高校政治辅导员都是刚刚毕业,没有工作经验,客观上影响了学生政治辅导的整体实力。最后,许多学校受成本以及招生等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一般不愿意多引进政治工作者,导致政治人员的缺少而且待遇不高并无法对应聘者提供有效的吸引力。长此以往,受伤的是学校的政治教育以及针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三)当前高校政治辅导员队伍专业化不高。由于当前高校师资力量的缺乏,许多高校的政治辅导员都是有其他专业的教师充当,效率不高,无法为学生提供完整的政治思想教育规划与培训。政治辅导员的专业不对口以及匆忙上岗,使许多高校政治辅导员缺乏从事大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的专业素质。不仅在管理以及教育经验上不够专业,而且缺乏思想政治教育的专业化,使思想教育主力军变成了勤杂工。专业化程度不高导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匮乏与浪费。

(四)当前我国高校对政治辅导员重视程度不足。由于高校对政治辅导员的聘请诚意不足、与其他热门学科的教师薪酬差距大且进入门槛较高,致使高校政治辅导员的人力资源不能发挥,创造的效益不足。高校对辅导员的重视不足,深层次上反映的是对政治思想教育的盲区,不能与国家的教育计划形成正比,同时政治辅导员又常常被事物等待所影响,根本不能发挥本就少有的人力机会,导致高校政治教育的落差较大,对学生能够掌握正确的思想教育造成一定的隐患。

三.针对高校政治辅导员队伍建设现状而提出的几点建议

(一)建立一套完整的政治辅导员队伍体系。由国家教育部牵头,针对高校现有政治辅导员与潜在辅导员来制定国家政治辅导员编制计划,使政治辅导员的考取、选拔、应聘等一系列活动有所保障。通过该体系的建设,希望能够政治辅导员这一教师队伍真正得到重视并且得到合理运用,为国家的思想政治教育出谋划策,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加快对现有政治辅导员师资力量的培养。同样由国家教育部牵头,下属高校加大投入,制定相应的政治辅导员的培养培训计划,加强对现有辅导员的能力的培养,提高新上岗辅导员经验的培养与教育方式的培训,提高高校政治教育的整体水平。同时加强对学生事物的管理效率,相应减少辅导员的工作任务,提供更多的思想政治教育时间。最重要的是要提高学校对师资、招生等不确定因素的应对能力,保证师资力量的充足与平衡。

(三)加强政治辅导员的专业化素养。高校相应的提高对政治思想教师的准入资格与应聘要求,保障辅导员的专业化素质与专业化水平。对专业不对口的新进入的辅导员要对其资格进行审核,使辅导员轻松上岗,使辅导员能够发挥专业优势,大力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保障政治辅导员的思想管理水平,提高对高校的思想政治的教育水平。

(四)提高高校对政治辅导员的重视程度,加强对政治辅导员的人力资源的运用。高校制定有效的人力资源运用与开发计划,加强政治辅导员的人力效益。在效益开发的基础下,加强对辅导员的奖励与绩效考核并制定的相应的制度奖励。

(五)优化工作环境,提高政治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美好的工作环境有利于开发员工的工作的能力与积极性,并能够超额完成工作任务,对于政治辅导员的工作性质来说,好的环境不仅能够将辅导员从繁重的工作中脱离,还可以加强政治辅导员的教育水平。

育人导师辅导工作计划范文第5篇

关键词:教学点;辅导监督员;制度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6-0049-02

辅导监督员工作是继续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校外教学点、教学班及广大学生与学校、教师联系的桥梁和纽带,对于及时了解情况和解决问题促进继续教育管理水平的提高有直接的作用。为了落实责任和加强辅导监督员的管理,特提出加强辅导监督员制度建设的意见。

一、辅导监督员工作目标和任务

1.认真学习中央、省教育主管部门的政策和文件,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大胆实践、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研究新情况,总结新经验。不断学习新知识,熟悉和掌握继续教育的办学模式,为学生的个性化、自主化创造条件、提供助学、督学、管理服务。

2.认真参加入学教育工作。

①按照《成人高等教育学生手册》的要求,组织学生参加开班典礼、入学教育并认真统计出勤情况。

②督促组织学生学习,引导和帮助学生了解教育管理有关规定,向学生介绍宣传成人高等教育的性质特点、学习方法、学习要求。

③指导学生按时注册。

④协助教学点(班)制定教学计划、及时发放到学生的手中,根据专业教学计划和个人具体情况指导学生拟定个人学习计划。

⑤指导教学点(班)按教学班组建班委,成立班级学习小组。

⑥督促教学点(班)按主办高校教学安排抽查过程管理,并及时上报学科成绩。

3.建立辅导监督员网络平台。

网络平台内容包括:教学、教务管理信息公告、助学服务、成绩查询、辅导监督员信箱。

4.每学期组织和参加两次主题直属教学班“班会”或教学点“座谈会”。

①开学初做好新学期动员会,对新学生入学教育教学要进行再动员,对老生要对上学期工作和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布置新任务贯彻落实新学期教学教务管理等规定和要求。

②学期末,加强考风考纪管理,对考生进行考前教育。

5.认真完成相关考核工作。

①督促检查学生到课情况、按时完成作业情况,及时掌握学习动态。

②了解教师授课及批改作业情况。

③学期末,按照学院教务管理相关规定,指导教学点收集整理教学、考务、毕业设计等原始材料上报教务科归档。

④对教学班(教学点)的机构履职情况写出评语。

6.配合教育教学部门做好教学管理工作。

①教学点(班)崔缴学费、发放学生课表、教材,督促学生证办理及时注册,按程序办理学籍异动。

②按照教学计划安排,协助专业任课教师做好社会实践、实习、实验和毕业作业(设计)工作。

③加强教学过程监督管理应及时了解专业班级教学活动进展情况,了解辅导老师、学生对教学的意见和建议,并及时反馈到管理部门提高教学质量。

④做好面授辅导课的组织管理的督查工作。

⑤督促学生按时完成作业、实验报告、社会调查和毕业论文(设计)等实践性环节。

⑥统计学生到课率情况,抽查听课。

⑦做好考前动员,考试服务工作。

⑧配合教学点开展调研活动,组织学员参加座谈会、问卷调查、教师测评等工作。

⑨加强与学生的联系,随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学习情况,并经常与教师沟通,解决学生中出现的学习问题。

⑩做好优秀学员、优秀学生干部的评选、评议工作,做到公开、公平、公正。

11主动采取措施巩固生源,防止学员流失。

12按时出勤,按时参加工作例会,坚持对教学点(班)学生出勤率考核。

13积极组织校外活动。

二、辅导监督员队伍建设及工作考核

1.按照一岗双责的原则,由教务学生科牵头在继续教育学院内落实人员聘任。

2.辅导监督员应认真履行职责,履行职责的情况与岗位绩效挂钩。

3.辅导监督员所承担辅导监员教学点范围依据个人具体工作能力,兼顾工作量平衡,由教务学生科统一对应落实。辅导监督岗位劳务费按具体承担的工作量及责任大小核定,按月发放。

三、辅导监督员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服务工作效果明显

辅导监督员注重学习过程监控,提高学生学习质量。教学点(班)的学习活动是重要的环节,是开展互帮互助的重要自主学习形式。学校要求辅导监督员深入到学生中去,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自主性学习的实际需要出发,直接了解学习的情况,同时指定责任心强、学习积极性高、乐于奉献的学生为联络员和助手,负责组织自学活动,督促各学习组自主开展自主学习,通过努力实现对学生学习监督,达到相互帮助共同进步的目的,提高自学的质量。

配合授课老师,认真落实形成性考核和实践性环节。形成性考核和实践能力培养是业余教育的一大特色,主要考核学生平时完成作业情况、自学态度等,学校要求辅导监督员配合教师通过对平时作业情况督促检查,引导学生在学习小组中协作完成作业任务,进而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协作学习能力,激发广大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热情和自觉性。这是一项很好的有效的监督教学控制管理的举措,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动力和压力,使学习成为一种有续的过程。

因人而异,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服务。成人高等教育业余学生来自社会各阶层,对部分工学矛盾突出和年龄较大的学生,学校要求辅导监督员要与学生交朋友,用服务留住他们,帮助他们根据自身的情况制定学习计划,在学习过程中给予更多的人文关怀和帮助,对流动在外地工作的学生,辅导监督员要通过电话、邮件、网上答疑、在线讨论等形式和手段,定时与他们联系,了解自主学习情况,通过传递资源信息,帮助解决学习中多种疑难问题,力争学生一个也不掉队,圆满完成学习任务。

与时俱进,枳极创新工作方法,学校要求辅导监督员除做好常规工作外,还要积极创新,努力开创工作的新局面。有的建立了QQ群、专业学习博客,畅通与学生的联系渠道等等,学校多次召开会议让辅导监督员交流工作经验和体会。经过不断的努力,辅导监员进入了一个良性发展的状态,教学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综合办学效益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四川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四川省高等学校成人高等教育函授站、校外教学点管理办法的通知(川教[2007]94号).

[2]四川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四川省成人高等教育函授站、校外教学点评估标准及开展2007年评估检查工作的通知(川教[2007]95号).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