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AA范文大全网!

网络舆情工作计划{汇总5篇}

风中追忆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本文共计11692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47分钟。

网络舆情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

关键词:互联网;虚拟社区;

1网络虚拟社区舆情分析

Web2.0舆情是指“由于各种事件的刺激而产生的,且通过交互式平台传播的,互联网传播速度快、影响范围广,且具有煽动力强、隐蔽性强、控制难、真假难辨、鱼龙混杂等的特点,使民众更乐于通过网络方式发表社情民意,形成舆情。2015年2月3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指出截至2014年12月,中国网民6.49亿,手机网民5.57亿,利用Web2.0平台传播网络信息已逐渐成为人们参与社会活动的重要途径,在丰富了网络信息资源的同时,也产生了参差不齐的网络舆论情况。

当前,随着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迅猛发展,人口发展舆论环境日趋复杂。新兴媒体以发帖、跟帖、转帖、微博等形式反映情况、表达意见、张扬诉求、宣泄情绪,有转载迅速、传播广泛、影响力大的特点。近年来,国内部分人口发展案例通过网络炒作,酿成了一系列重大事件,给人口发展工作带来了严重的挑战和冲击,何亚福、易富贤、李建新和梁中堂在网易开博,网友易富贤建议尽陕停止计划生育,梁中堂写了一系列关于计划生育史的文章,李建新教授和携程网董事长梁建章出版《中国人多了吗?》,法学界和人口学界一些学者共15人的公开信,要求对人口和计划生育法进行大修改,梁建章、易富贤、穆光宗和茅于轼先生等三十多人从我国人口结构、低生育率形势防止人口老化的角度要求停止计划生育。

在人口舆情中,公共政策和大众媒体的议程设置效果遭到网络舆论议程建构的挑战,网络舆论的建构功能逐渐壮大,并占据优势地位。研究发现,高情感、低专业性的人口发展议题在网络舆论议程建构过程中速度最快,影响最大。国家统计局近期公布:2014年末,中国大陆总人口136782万人,同比增710万人。比较两次人口普查结果发现,我国人口年龄结构老龄化趋势加强,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5.88。男性网友直呼:“单身已成定局啊!”有网友发问:“这3300多万有血有肉有生理需求的男人怎么办?出家人、当兵等也根本不需要这么多。社会该怎么去帮助解决这些人的需求?”,这是一个巨大的社会问题。新京报评论:“不能再坐视人口结构失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官方网站指出:目前,世界上有18个国家和地区的出生人口性别比高于107的正常值上限,我国是世界上出生人口性别结构失衡最严重、持续时间最长、波及人口最多的国家。

35年过后的中国人口政策是否需要调整引发各界热烈讨论。关于人口政策调整的话题也就成为近年来舆情热度很高的一个热门话题。在人民网发起的一项关于放开二胎政策话题的网络调查中,有75%以上的网友们投票支持二胎政策调整。腾讯大成网做的一个类似调查里,有超过80%的网友投票支持二胎政策调整。搜狐网的一项网络调查也显示,有大约87%的网友投票认为,全面放开二胎符合国情,面对人口老龄化局面,生育政策的调整使总人口变化更加平稳,有利于经济社会平稳发展。

在人口舆情中,公共政策和大众媒体的议程设置效果遭到网络舆论议程建构的挑战,网络舆论的建构功能逐渐壮大,并占据优势地位。研究发现,高情感、低专业性的人口发展议题在网络舆论议程建构过程中速度最快,影响最大。

国家统计局近期公布:2014年末,中国大陆总人口136782万人,同比增710万人。从性别结构看,男性人口70079万人,女性人口366703万人,总人口性别比为105.06(以女性为100),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5.88。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官方网站指出:目前,世界上有18个国家和地区的出生人口性别比高于107的正常值上限,我国是世界上出生人口性别结构失衡最严重、持续时间最长、波及人口最多的国家。

1980年中共中央关于人口政策的“公开信”中也曾说,“到30年以后,目前特别紧张的人口增长问题就可以缓和,也就可以采取不同的人口政策了。35年过后的中国人口政策是否需要调整引发各界热烈讨论。关于人口政策调整的话题也就成为近年来舆情热度很高的一个热门话题。在人民网发起的一项关于放开二胎政策话题的网络调查中,有75%以上的网友们投票支持二胎政策调整。腾讯大成网做的一个类似调查里,有超过80%的网友投票支持二胎政策调整。搜狐网的一项网络调查也显示,有大约87%的网友投票认为,全面放开二胎符合国情,面对人口老龄化局面,生育政策的调整使总人口变化更加平稳,有利于经济社会平稳发展。

2014年1月17日,中国实行单独二胎政策,就是一对夫妻有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可以生育两个子女。围绕着中国是否应该彻底废除计划生育政策,尊重公民生育权,鼓励生育,2015年1月5日,凤凰大学问沙龙和蓟门书院邀请数位专家用大量数据论证,结论是中国很快将要面临人口负增长,并导致一系列人口危机。易富贤教授称全国只有83.8万例申请单独二胎,其中还有很大水分。周孝正认为就不同文化程度的妇女生育来说,小学水平的是4.80,初中的3.74,高中的2_85,大专以上的妇女平均2.05,妇女受教育程度每提高一个档次平均少生一个孩子。失独家庭超过百万,每年增加7到8万,现在人们的生育行为远低于生育意愿。郑也夫指出生一个孩子是对社会犯罪,他们无法选择未来。

2管理策略

互联网不仅创造了新的信息传播方式,而且正在颠覆一些传统的观念,使网民通过网络表达的政治诉求更容易展示其影响力。互联网传播速度快、影响范围广,且具有煽动力强、隐蔽性强、控制难、真假难辨、鱼龙混杂等的特点,使民众更乐于通过网络方式发表社情民意,形成网络舆情。网络社团的开放性极大地降低了公民政治参与的门槛,强化了公民的民主意识,使网络参与者可以切实体验现代政治生活的民主性。截至2014年12月,48.6%的中国网民认同我国网络环境比较安全或非常安全;有54.5%的中国网民对互联网上信息表示信任;60.0%的中国网民对于在互联网上分享行为持积极态度;有43_8%的中国网民表示喜欢在互联网上发表评论;53.1%的中国网民认为自身比较或非常依赖互联网。

2.1建立舆情引导处理机制

建立完善的网络舆情收集处理管理制度,明确职能,突出对网络舆情尤其是负面舆情的监测预警与控制,加强监测、预警、应对,确保及时采取具体行动,控制舆论走向、化解危机、消除不良影响。充分认识舆情监测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把人口发展舆情监测和应对工作作为―项重大的政治任务抓紧、抓实、抓好。网络舆情监测范围主要是在互联网上与人口发展工作相关的信息,包括网络新闻、视频、论坛贴文、博客、微博等相关信息。重点关注可能引发不良社会影响的网络舆情,包括突发公共事件、恶性事件、涉外事件及不利于人口发展国策、损害系统形象、误导公众言论的负面信息等。舆情监测员具体承担本街道的舆情监测任务,负责每日舆情的搜集、甄别、报告和分析。对于监测到的负面舆情信息,要及时报告、跟踪,力求不遗漏一条负面舆情信息。对互联网上出现的不良信息,要及时掌握和报告,在第一时间了解掌握并处置网络舆情信息,增强工作的主动性。

2.2积极应对,妥善处置

要正确研判网络舆情形势,采取有效得力的措施,避免不良信息的扩散及传播,要按照“确认事实,快速反应,妥善处理”的原则,及时在门户网站主页上权威信息,有针对性地解答,解惑释疑;对网民反映情况属实或有一定根据的批评性网络舆情,做到及时纠错、公开答复、争取工作主动性及靠前性;对于反映情况失实或恶语中伤的网络舆情,通过正当途径公开辟谣、以正视听;对各类媒体关注甚至热炒、可能引发社会不稳定的敏感网络舆情,做到思想敏锐、行动迅速、应对得当、果断决策,在向上级报告的同时及时通过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发表澄清性新闻报道,积极正确地引导舆论走向,控制舆情升级、扩散和蔓延。

2.3建立舆情及时报告机制

及时针对舆情做出恰当反映,采取有效措施防止舆情扩散蔓延。遇突发事件,安排人员赶赴现场,采取有效措施化解矛盾,防止事态升级、恶化。

一是真诚沟通,提高公信度。在处置网络舆情信息反映的事件时,要以客观公正的态度,多渠道、多方法全面了解事件真相,不推卸责任,勇于承担应负的责任;在回应时要站在相对人的立场,第一时间告知,进行真诚、公开、及时的沟通,不使矛盾进一步激化,赢得公众的理解和信任。对影响重大、确有必要向社会通报有关情况的,应及时新闻通稿或召开新闻会、通气会。

二是借助媒体,加强正面引导。在处理网络舆情时,积极主动地争取媒体的支持,利用报纸、广播、电视、各大网站等媒体的公信力和权威性,最及时权威的信息,引导网络舆情的走向。

三是完善制度,落实工作责任。建立健全立体化网络监测评分和舆情研判筛选、舆情分级管理、手机直报等三项制度,完善落实突发事件新闻媒体应急处置和快速反映机制。

网络舆情工作计划范文第2篇

(一)政务新媒体建设

一是进一步落实上级部门政务新媒体管理相关要求,严格内部审核机制,做到每“自然日”更新发布,对要求转发的及时转发,不断提高政务信息内容质量和运行管理水平;二是充分运用全省生态环境系统矩阵工作群,督促各市(州)生态环境部门加强政务微博、微信公众号(以下简称“两微”)日常管理、运营并及时下发上级部门下达的发布任务,做到集中发声、上下呼应、协同联动,形成良好舆论效果;三是运行好厅政务“两微”平台,努力提升原创比例,主动设置议题,如持续推出《物种100·贵州智慧》、策划《黔线站“疫”》、“典型案例”、“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六五系列活动、“2024世界环境日特别报道”、“2024贵州生态日特别报道”等系列内容。四是策划制作“微视频、一图读懂、H5、原创海报”等一批公众喜闻乐见的新媒体宣传品,提升网络传播的趣味性和吸引力,如贵州辐射电子科普馆系列科普动漫视频、一图读懂“垃圾分类及保护臭氧层”、十三五以来贵州生态环境保护成果展(H5)等新媒体产品。截至6月28日,在厅政务“两微”平台发布各类生态环境信息2330余条(微博1275条,微信1060条)。

(二)强化新闻发布

围绕五场污染防治攻坚战等重点工作,拟定了省生态环境厅厅2024年例行新闻发布工作计划。为增进社会公众对六五环境日的关注度,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宣传,为六五环境日活动做好宣传预热,6月3日上午,省厅在省政府新闻办支持下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2024全省生态环境状况公报》,就全省在生态环境监测能力建设、生态环境监管执法、“双十”工程治理、生态环境执法工作等情况向新闻媒体进行详细介绍并现场回答提问。

网络舆情工作计划范文第3篇

[关键词] 互联网舆情;管理方式;现状;策略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3 . 22. 031

[中图分类号] F272.7;TP39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3)22- 0052- 03

舆情,就是“群众的意见和态度”,主要包括社会舆情、媒体舆情以及新兴的网络舆情。舆情管理就是对群众意见和态度的收集、研判、决策、处置、总结等环节的总和,及时掌握一些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进行有针对的正确引导,是一项全局性、基础性工作。

在我国社会转型期间各类突发事件呈上升趋势,其内容涉及社会各行各业并在某种程度上成为影响社会安定的重要因素。作为提供煤炭企业,存在着安全事故影响造成影响过大、社会关注度较高等问题,较容易引发突发新闻事件给企业造成负面影响,带来不稳定因素。

1 关于互联网舆情的思考

1.1 关于互联网舆情的解释

互联网舆情主要是指网民对传载于互联网上的关于现实社会中各种现象、问题所表达出的评价、观念、意见、态度以及情绪等。互联网舆情主要通过博客(微博客)、即时通讯、电子公告牌、网站论坛等互联网应用形式来表达。

互联网舆情监测导控是有关部门基于特定目的采取多种方式方法对网络上的政情、社情等舆情进行监测研判和引导管控。重点是对“事关本地”、“人关本地” 的涉及维护稳定的负面舆情,对敏感时期、重点地区、特殊人员和突发事件所产生的舆情,以及对网上恶意炒作影响维护稳定的舆情进行监测和导控。

1.2 互联网舆情来源

在开放、虚拟的互联网中, 网络舆情的传播迅速, 内容多元, 互动性强,互联网舆情主要来源于网站新闻评论、论坛与社区BBS、聚合新闻RSS、QQ、MSN、博客、微博,具有迅捷性、随意性、多元化性、隐蔽性、偏差性、突发性的特点。

1.3 互联网舆情的新发展

随着时代的变化,互联网舆情也发生了新的变化。互联网舆情的新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互联网独当一面,成为网络舆论的独立源头;

(2)互动成为网络舆情的最主要的特色;

(3)互联网与手机结合,网络舆论更具杀伤力;

(4)互联网和传统媒体相互借力,放大舆论;

(5)调整网络表达方式,抑制“群体极化现象”。

2 煤炭企业的互联网舆情管理

2.1 煤炭企业信息化进展情况

煤炭企业从实际出发,不断开拓进取,信息化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1)企业信息化加快推进。信息技术逐步应用到企业安全生产与管理,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促进了行业转型发展、安全发展、和谐发展。

(2)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取得进展。煤炭企业建成了煤田地质数据库、煤矿生产许可证数据库、矿井地质资料数据库、安全调度数据库等,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水平不断提高。

(3)网络基础设施进一步夯实。煤矿安全监控、井下作业人员定位管理、煤炭产量远程监测3大系统均已建成并投入使用,通过煤炭专网联网运行的业务系统持续增加。

(4)网络监控进一步增强。相关政府建立了煤矿安全监管执法与决策系统,对井下主要环节特别是与瓦斯有关的信息和数据进行了矿—县—市三级在线监控实时监测,超能力、超强度生产得到遏制,超定员用工明显改观。

(5)信息化覆盖面进一步拓展。大型煤炭企业建立了具有自身特色的综合信息化平台,部分企业还建成了统一集中的数据管理中心,形成了“多网合一”的综合信息网络,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开发初见成效,实现了井下与地面生产系统集控与联网,管控一体化系统初步建成,“数字化”矿井初见端倪。

(6)信息安全保障工作逐步加强。初步建立了信息安全管理工作机制,开展了重要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统一规范网络机房、数据中心建设,特别是矿级节点机房安全运行环境,基础信息网络和重要信息系统安全防护水平明显提高,网站信息安全管理进一步加强。

2.2 互联网舆情管理存在问题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煤炭企业信息化水平获得稳步提高,然而,在互联网舆情管理方面,仍存在一定的问题。

2.2.1 统筹协调问题

虽然与舆情管理关系密切的部门都建立了相应组织,但煤炭企业存在各自为战的问题,部门之间的协同能力较差。尽管煤炭企业建立了安全生产监控体系,然而部门之间的协同能力较低,部门之间的沟通较少,因而不利于问题的解决,形成信息的共享机制。煤炭企业的上报多为直接报送领导,而缺乏部门间的联动,在处理重大安全事故,互联网负面舆情时,不能进行合理的统筹。

2.2.2 应对能力问题

煤炭企业应对互联网舆情的不足主要体现在:①专业知识能力缺乏,大部分管理人员对于互联网舆情的传播方式了解较少,遇到问题时应对处理不恰当;②缺乏分析研判能力,对于已经掌握的消息,相关管理人员往往缺乏信息敏感性,处理问题方式、时机存在不恰当的地方;③工作方式单一、呆板,相关管理人员虽然关注网络,但不懂得网上引导的策略,在工作方式上仍然倾向于传统的捂、拖、删、压等手段。

2.2.3 安全生产管理方面的问题

长期以来,煤炭企业都存在着安全生产管理问题,尽管大部分煤炭企业在管理能力、生产效率、竞争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都有所提高,然而,安全生产隐患、不良舆情的传播依然存在。

2.2.4 网络信息时代使煤炭企业舆情防控困难加大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企业舆情防控难度加大,改变了传统的舆情传播依靠电视、广播、报纸等传统媒体,向公众单方面灌输信息的现状。互联网舆情通过网络新闻、博客、论坛、视频、即时通信、社交网站、微博客等新型的互联网应用构成了纵横交错的传播渠道,并与传统媒体共同助力,形成立体化传播方式,拓宽信息传播范围并最终扩大对社会舆论和网络舆论的影响力。煤炭企业对于舆情的关注更多地体现在传统的舆情传播方式,而对互联网舆情的重视程度较低。价值互联网舆情传播的立体化,增大了煤炭企业互联网舆情防控的难度。

2.2.5 未建立互联网舆情诉求机制

舆情诉求机制建立方面,煤炭企业存在不足:①企业网站形象塑造能力较低,资源整合能力较低,对于网站的建设并未进行合理的规划,在线服务能力水平不高,不利于互联网舆情诉求机制的建立;②管理人员思想意识并未转变,重视程度较低,尽管有些煤炭企业网站建立了良好的舆情诉求机制,然而由于管理人员重视程度不够,舆情诉求并未得到合理的解决;③缺乏宣传及培训,煤炭企业矿工文化程度普遍较低,文化诉求表达能力较低。

2.3 提升策略

应对互联网舆情,应坚持“高度重视、第一时间、尊重事实、科学应对”原则,本文主要从政府和企业两个层面进行分析。

2.3.1 政府方面

(1)加强政府在互联网舆情管理方面的舆情引导。我国政府对互联网舆论管理采取政府主导模式,强调政府的主导作用;

(2)制定相关互联网舆情管理制度。政府应加强互联网舆情管理制度的制定,健全管理体系;高度重视互联网信息的与管理。

(3)行政指导。通过网络评论员的方式引导网络舆情,对煤炭企业安全管理予以监控,并对事故信息的进行合理引导,避免安全事故影响的扩大化。

(4)安装技术软件对互联网舆论进行合理监控。政府的监控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互联网信息的监督;二是加强对煤炭企业安全生产的监督。

2.3.2 企业层面

2.3.2.1 制定互联网舆情管理制度

煤炭企业互联网舆情管理需要健全相关制度,形成科学、规范的管理体系,责任到人,职责明确。建立和完善舆情管理工作考核制度,将舆情管理工作责任落实到各子企业和部门,形成一级抓一级的工作运行落实机制。

2.3.2.2 强化思想教育,树立正确的舆论监督意识

信息社会大众传播承担着对事情做真实、正确而完整的报道的社会责任。一方面,煤炭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应树立良好的舆情意识,接受社会舆论监督的义务。以真诚、规范、优质、高效的工作,确保企业安全生产,打造煤炭企业负责任的良好形象。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宣传思想教育的作用。多渠道、多形式、高频度教育引导员工树立正确的舆论监督观念,树立正确对待新闻媒体的态度,注重个人行为修养和思想道德素质提升,自觉规范自身言行举止,有效地减少了突发新闻事件发生几率。

2.3.2.3 组建培养一支高素质、现代化的舆情管理人才队伍

舆情信息工作是一项涉及全局的有较强政策性、敏感性、时效性的工作,对从业人员的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都有较高的要求。要把那些责任心强、文字功底深、分析能力强的同志选配到舆情管理工作岗位上来,提高队伍素质,把舆情管理工作人员的培训列入企业培训的总体规划,制订实施年度培训计划,安排学习培训,着力提高广大舆情管理工作人员的政策水平和业务素质。

2.3.2.4 转变工作方式,转变思想意识,提高应对能力

煤炭企业应注重转变思想意识,舆情工作人员必须转变工作方式,学习和掌握网络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把握网络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不断提高运用和驾驭网络的能力,牢牢掌握网络发展和网络文化建设的主导权。涉及公司的负面新闻发生后,及时控制舆情扩散;对于已经出现的重大舆情,党委工作部及时与主流媒体联系沟通,第一时间权威信息,正面引导舆论。同时,要求对内及时搞清舆情真相,掌握事件真实情况,制定有效措施,从源头消除舆情隐患。

2.3.2.5 建立企业新闻工作机制

加强企业新闻宣传、危机管理与广告投放等资源配置,统筹协调,统一对外,形成合力,维护品牌形象。加强新闻策划和议程设置,不断增强新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积极排查本单位可能引起新闻媒体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集中精力抓好安全生产和经营管理工作,从源头上杜绝负面舆情的产生。

2.3.2.6 建立畅通舆情诉求机制

如山东能源枣矿集团就建立“舆情热线电话”、“电子信箱”、“短信平台”、“网上留言板”、“定期座谈会”等一系列平台和机制,鼓励职工群众大胆反映问题,提出意见,畅通民意诉求,同时建立健全了领导基层舆情调研机制,形成舆情分析报告以指导工作实践。这个过程就是要主动引导处于潜在状态的舆情显现出来,以便及时对症下药,解决问题。

2.3.2.7 健全外联网络

网络舆情工作计划范文第4篇

电子政务协同工作系统通过政府部门间的资源同享以及协作来提高办事效力,完成政府的服务功能。为了实现安全、高效的协同工作,应用网格在资源同享、互操作性、可靠性、安全性等方面的特色,并结合了多程序在处理任务、过程间的协同性以及并行性的优势,把政府各职能部门组织成1个协同工作电子政务系统。目前交通运输部已经经接踵开发了1系列协同工作的系统,如网上行政许可、网上审批、网上执法、网上公共服务、网上公共资源交易、网上监督等系统。在行业领域展开了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示范工程以及中日韩3国物流交流网络建设,在信息化增进综合运输与现代物流发展方面做出踊跃探索。

建设了水上安全联网管控系统、海事应急辅助指挥系统、中国船舶远程辨认与跟踪系统、船舶船员“1卡通”等工程,大大提高了协同工作的水平。电子政务基础设施建设进入高速发展期网络基础建设到达必定范围、服务笼盖率大幅提高。政务专网建设:交通运输部在1015期间,建成笼盖行业各单位的政务专用网络,网络笼盖触及交通、海事、救捞在内的省市县3级政务部门,并与国家电子政务外网互联互通。政务网络真正实现跨部门、跨地域联通,构成行业政务网络平台,业务信息系统实现从中央到处所的联网运行。互联网发展状态:依照最新的互联网发展讲演分析,网民范围稳步增长,每一年延续维持近二0%的增长率,总数已经经突破五亿。国家3网融会的计划逐渐落实,云计算利用广泛启动,新1代挪动通讯技术成熟推行(wifi技术)、下1代互联网过程加快(IPv六),网民通过3幕:电视屏幕、电脑屏幕、手机屏幕广泛使用互联网,这为电子政务的利用推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网民互联网利用水平的提高,既为公共服务能力的晋升提供了基本前提也带来了压力。政府网站建设:政府网站是政府晋升公共服务能力的主要手腕之1,我国政府网站的普及率已经经到达较高水平,据统计中央以及省级政府网站的普及率到达一00%,地市级政府网站普及率到达九九.一%,超过八五%区县级超过八五%。全国建设的县级以上政务服务大厅有四五00个,都实现了信息化支持,全国各类农村信息服务站共计愈一00万个,笼盖率超过七0%,整体而言,电子政务为民服务能力显明提高。

电子政务发展中信息管控的矛盾(舆情)日趋凸起网络舆情异样活跃。最近几年来,三.一四烧事件、奥运事件、艳照门、许霆取款事件……通过网络舆情传布放大,造成为了广泛社会影响。政府部门经受着巨大的舆论压力,有关专家认为这等同于新型的公共危机。然而,部份网站片面寻求经济效益,无视政府法规,大量播放、传布不良内容的信息。同时,国内外1些敌对于权势以及组织,也应用互联网这1新型视听媒体传布其意识形态,宣传西方“民主自由”,损坏民族团结,分布以及迷信言论的,对于我国的信息安全以及文化安全形成严重要挟。

网络舆情与国家安全。网络这把锐利的“双刃剑”在提供了下情上达的便捷方式的同时,也对于我国政治安全以及文化安全形成了严重要挟,具体表现在下列方面:1是西方国家应用网络对于我国进行“西化”、“分化”,网上思想舆论阵地的争取战日益剧烈。2是传统的政治斗争手腕,在网上将以更高效的方式实现,应用网络串连、造谣、煽动将比在现实中容易患多,也隐秘患上多。提高公共危机事件处理能力。公共危机事件舆论的构成与发展,常常是由1个议论开始,并沿着若干级差从无序向有序逐步递进或者者消减的进程,因而及时监控、汇集、研判网上舆情,是引导公共危机舆论的首要条件。为政府决策提供支撑。目前,网络舆情正在成为行政部门决策的首要根据。因而新形势下,在每一次突发性事件产生后,政府相干职能部门如何以最快速度搜集网上相干舆情信息,跟踪局势发展,及时向有关部门通报,快速应答处理等,是每一1个政府职能部门思考的问题。

加强网络舆情管理。总书记在党的107大以及全国宣扬思想工作会议上,对于网络文化建设以及管理提出了具体请求,强调“要高度注重网络文化建设,加强对于互联网、手机短信等新兴媒体的利用以及管理”。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网络文化建设以及管理工作明确提出了“建设中国特点网络文化的战略任务加强网络文化建设以及管理,构成文明的网络环境,保护网络文化以及信息安全,增进中国特点网络文化健康发展”,要“1手抓建设,1手抓管理。遵循信息网络的特色以及规律,文明办网、依法管网,在建设中加强管理,以管理促发展 ,谁主管谁负责、谁经营谁负责、谁审批谁监管、谁办网谁管网,履行属地化管理”。

网络舆情工作计划范文第5篇

关键词 高校 网络舆情 引导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与发展,高校网络舆情时常发生,给高校教研管理工作带来新压力与新挑战。为了顺应网络时展的新要求,做好网络时代的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进一步提高高校管理水平,高校需要加强网络舆情的科学引导。

1 高校网络舆情的涵义

网络舆情,是足够多的社会公众通过互联网平台,以公开的形式,对待社会某一问题或现象,足够明确地表明态度、发表言论意见,给社会生活带来一定的影响。网络舆情必须满足“数量”和“程度”两个标准,即参与的网民数量要达到一定规模,及其意见指向十分明确。

高校网络舆情可以从两个角度来理解。其一,把高校当作客体,大量网民和网络媒体对高校教育管理方面出现的问题进行长期关注并形成共识,在网络空间中造成较大社会影响力的事件。高校网络舆情所评判和指向的客体必然和高校这个背景紧密联系,可分为高校、高校教师和学生三类。但是,因为公民具有多重社会身份,当网民和网络媒体在对高校网络舆情进行评论的同时,会从不同角度对此事件反映出的其他社会问题进行评论。

2 高校网络舆情的特点

(1)舆论范围多元性、复杂性。纵观包括“三鹿奶粉事件”、“许霆案”等在内的产生影响较大的高校网络舆情,涉及到民生、经济、司法、社会安全等诸多领域。高校网络舆情已经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可谓是包罗万象。

(2)舆论焦点即时性、突发性。在校大学生都把评论的焦点聚集在国内外最为重大和热点的问题上,并且在第一时间针对这些热点事件进行积极的文字、影像资料共享、跟帖、回复,进行激烈的讨论。

(3)舆论结果群体性、难控性。由于大学生群体自身存在弱点,在面对突发性事件时,其看法、行为很容易产生群体性倾向。古斯塔夫·乐庞曾经说过:“在某些特定的条件下,一群人会表现出一些新的特点,聚集成群的人感情和思想全都转到同一个方向,他们自觉的个性消失,形成一种集体心理。”①大学生通过网上交互式的沟通、网下潜移默化的影响,形成了声势浩大、难以控制的群体影响。

(4)舆论影响广泛性、深远性。高校网络舆情会影响到校内外各个方面。不仅会对大学生产生影响,还会对高校自身产生作用。不单单在高校内部起作用,还会透过高校对全部舆论媒体外界乃至整个社会产生深远影响。

3 做好高校网络舆情引导的意义

高校网络舆情引导,即在舆情发展到不可控之前,或者在舆情还没发生的一瞬间,高校做好准确的预测与判断,从而进一步引领高校网络舆情向更为有利的方向发展。高校能充分利用网络舆情加强日常管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高校网络舆情的正确引导,其积极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做好高校网络舆情的引导,教导在校大学生树立理想的人生标杆。其一,在校大学生能尽早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个人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生力量。其二,在校大学生能锻炼自己独立思考、思维创新的能力。指导大学生主动思考问题、正确看待问题、创新思维方式、独立解决问题。

(2)做好高校网络舆情的引导,维护高校多方面的权益和形象。其一,既可以极大提高师生参与的积极性,体现民主管理原则,又可以增加高校管理工作的透明度,方便师生监督。其二,高校管理者能随时掌握师生的舆情动态,在第一时间有效地解决问题,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其三,提高高校在社会上的信誉度。高校受到社会各界真实准确的评价,提高公信力,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3)做好高校网络舆情的引导,促进整个社会的良序和公平正义。其一,高校网络舆情是网络舆情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舆论媒体的主要形式之一,对社会的舆情引导产生了重要影响,做好高校网络舆情的引导是做好社会舆论引导的基础。其二,如今高校网络舆情已经触及到社会的各个方面,高校聚集了大量的教育好、素质高的教育工作者和大学生,他们为社会事务管理的诸多方面出谋划策,有助于推动社会经济迅速健康稳定的发展、社会和谐、政治稳定。

4 完善我国高校网络舆情引导的策略

从“许霆案”等典型的案例来看,我国高校对于网络舆情的管理普遍局限于事后控制恶性结果和减弱不良影响,忽略了事前或事中的引导与沟通,经常处于被动局面,使部分网民产生误判,本应树立的美好形象变得逐渐模糊,在社会上的公信力大打折扣。所以,高校对于事前或事中网络舆情的引导不容忽视。

(1)构建校园网络道德文化,完善校园舆情环境。其一,开展校园网络文化活动,培养学生媒介素养,即针对各种媒介对人的影响而提出的一种教育理念与方法。②网络文化对于网络舆情的发展至关重要。其二,启动“绿色校园网络计划”,倡导科学、健康、文明的网络互动,建成制度完备、系统安全、内容丰富、信息健康、管理规范的校园网络体系。其三,加强网络道德教育,提高网络道德意识。通过宣传网络法律与道德,明确大学生在网络中的道德操守与义务,促成大学生在虚拟的网络空间能自觉履行道德规范,共享文明的网络环境。

(2)加强校园舆论信息收集,提供舆情引导参考。面对校园网络中形式多样、数量庞大、瞬息万变的舆论信息,高校管理者应该做好信息的收集,并作为舆情有效引导的参考依据。利用计算机科学发展的最新成果,引进最先进的数据收集设备,利用其强大的信息收集功能,对校内舆情信息进行多角度、全方位搜索。在保证信息的完整性同时还要保证信息真实性与可靠性。

(3)准确开展舆论信息分析,消除舆情引导障碍。其一,形成多方联动的信息分析团队。高校为团队制定规章制度,明确各个岗位职责与义务。其二,注重培养后备力量。培养一批政治素养高、宣传工作能力强、网络技术掌握熟练并运用灵活的技术骨干,对收集来的信息由点到面、由浅入深、以小见大地进行分析。其三,建立高校网络舆情监督队伍,通过空校内BBS、博客、论坛、电子邮件等多途径对高校网络舆情进行全面监督。

注释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