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计7632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31分钟。
20*年是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也是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一年。建议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在单位生产总值综合能耗、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比上年分别下降4%、3.5%、3.6%的基础上,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4%、力争15%;财政总收入增长14%,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3%、力争15%;合同利用外资6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2.4亿美元;不含*港区,合同利用外资确保3.6亿美元、力争4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确保1.6亿美元、力争1.8亿美元,引进内资确保10亿元、力争12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工业生产性投资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4%;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8%。
根据市委十二届二次全体(扩大)会议提出的“抓发展、促和谐、重落实”以及“更好更快、好中求快、能快则快”的总要求,我们要集中精力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全力以赴促进有效投入。有效投入是经济发展的重要环节。继续强化项目推进。坚持经济工作项目化、项目推进责任化,深入开展“项目推进年”活动,丰富项目推进的科学内涵,在把好项目质量关和准入关的前提下,进一步完善工作体系和督查考核机制,向创新要办法,向创新求发展,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强化项目分级分类管理,突出抓好“双百亿”工程重点项目,着力提高项目报批率、供地率和开工率,全年实施超1000万元项目100个以上。深化项目前期工作,充实项目储备库,做好项目对接和包装。加快提升产业层次。通过培育和引进高新技术企业、推进重大项目建设,促进光机电、临港工业等产业发展,光机电、临港工业销售收入分别达到120亿元和60亿元。加强品牌创建,加快先进技术和设备的引进、更新,积极延伸产业链,着力提升服装业发展水平。建立完善行业产品设计、检测等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加快箱包等产业改造,扶持发展童车、洁具行业。推进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新增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5家;发展省级研发中心2家,省区域科技创新服务中心1家以上;组织实施省级以上重大科技专项4项。新增省级以上名牌产品3个、著名(驰名)商标3个。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把发展民营经济作为我市新一轮发展的主导力量和投资的有效支撑,激发全民创业热情,推动民营经济新飞跃。加强政策支持,尤其要为初创企业发展创造条件。加强贷款担保机构建设,鼓励金融机构为民营企业服务,努力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等问题。全年力争新办企业贷款担保机构2家。制定实施民营企业扶优扶强计划,提高民营经济发展水平。全年新发展个体、私营企业3800户以上。切实加强要素保障。严格落实土地“双控”指标,加强电力调配和有序用电,突出资源要素向重点区域、重点领域和基础设施项目倾斜,向具有带动作用和行业影响力的重点项目倾斜。调整优化经济激励政策,全年50%以上经济发展资金支持基础设施建设。
(二)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新机制和办法,化更大的功夫、以更大的投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各项工作,深入实施农村综合改革,推动农村加快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加大投入力度。健全财政对“三农”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切实增加对新农村建设的财政投入,逐步提高政府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村的比重,全年财政支农投入增量高于上年、增幅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进一步加强农村公共服务,大力发展农村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全面完成村级社区卫生服务站规范化建设,村级文化活动中心(室)全部达到*市级标准。落实支农措施,继续抓好政策性农业保险,全面实施农村住房保险。加强对经济薄弱村的扶持。积极发挥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深入推进“千企联百村、共建新家园”活动,引导社会各方面资金投入新农村建设。加快农业发展。健全在依法、自愿、有偿基础上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机制,年内土地经营权流转面积力争达到1万亩,新建土地股份合作社3个。做大做强蔬菜、瓜果、食用菌等优势产业,扶持发展观赏鱼、芦笋等新兴产业,力争特色产业收入增长18%以上。“新三资”投资效益农业新增1亿元;新办农民专业合作组织6家,充分发挥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会的作用;新建省级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5个、全国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5个。推进生态公益林和林业产业化建设,完成植树造林3500亩。加强重大动植物疫病防控工作,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抓好第二次农业普查工作。推进配套建设。实施现代农业园区规划,加快首期1000亩综合性设施项目建设。完成农村中低压电网改造270公里,新增和改造农村公用变压器250台,基本缓解农村低电压和用电难问题。建设标准农田1万亩,更新、改造农村灌溉泵站200座,建设地下管道和硬化排水沟100公里。发展农村新社区。把建设农村新社区作为和谐社会的“健康细胞”,积极倡导文明新风,营造安定祥和的农村社会环境。在完善试点基础上推进农村宅基地置换,加快农民新村建设。创新发展“新仓经验”,积极推进供销合作、专业合作和信用合作“三位一体”工作,新建村综合服务社25家以上。深入推进“新村示范、村庄整治”,力争创建示范村和样板村各3个,同时抓好一镇一村重点整治。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积极引导村级组织通过盘活存量资产、开展土地整理、建设标准厂房,以及加强财政支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等途径,加快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年内完成2个村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革。落实“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办法,继续抓好农户、企业欠款收交工作。
(三)着力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坚持开放带动,不断提高区域经济的市场化、国际化水平。加强招商选资。在注重引资质量和水平的同时提高外资利用总量,争取在*的排名前移,努力保持全省领先地位。切实提高招商选资的有效性和成功率,加强产业链招商,深化蹲点招商,重视项目选址,着力引进“高投入、高科技、高税收、低污染、低能耗”项目,全年引进总投资1000万美元以上项目不少于20个。继续巩固日资、台资,拓展欧美资本利用。推进民营企业外资嫁接,积极引导外商增资扩股,增资扩股额不少于全市合同外资的20%。进一步拓展领域,扩大服务业招商,突破社会事业、基础设施等领域招商,非工业类利用内外资比例均达到15%以上,其中服务业利用内资占40%以上。推进平台建设。独山港区重点加快征迁和基础设施、安置小区建设,年内力争新增可用地面积2平方公里以上,建成滨海二路,开工建设荣成造纸等重大项目;治江围涂工程完成投资1.5亿元,建成二期主堤,实施一期围区配套工程建设;*经济开发区重点抓好路桥、给排水管网、职工公寓等建设,打通与如意路的连接道路,启动独黎公路以北地块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物流中心一期工程地块征迁,加强环境治理和改造,进一步完善功能配套,完成基础设施投资1.2亿元;继续加快工业组团、镇(街道)工业功能区块开发建设,切实提高对项目的承载能力。全年建成相对集中的标准厂房15万平方米。提升外贸效益。加快培育民营企业出口主体,推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引导企业积极应对贸易壁垒,加快外贸大市向外贸强市转变。促进光机电、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扶持洁具、童车、五金机械等特色产品开拓国际市场。加强出口产品品牌培育,争创省级重点出口品牌1个。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3%以上,其中地方自营出口增长15%、力争20%。扩大对外合作。支持有条件企业“走出去”拓展发展空间,鼓励发展境外企业和办事机构,继续抓好外派劳务工作。强化长三角地区交流与合作,深化以产业、要素接轨为重点的接轨上海工作。
(四)继续加快城市建设与发展。坚持全面推进与突出重点相结合,做精中心城区,力争早出社会效益、早出经济效益。抓好城市规划。开展市域总体规划、城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工作,完成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编制、南市新区区域城市设计,强化城市地理信息系统建设。加强城乡规划监管,加大“阳光规划”实施力度。加快基础建设。基本完成城区30平方公里范围内农房拆迁,加快推进松枫台、东城河滩、县后底和城南路等地块改造的拆迁进度。全年建设安置房50万平方米。加快东湖新区一期规划地块开发,积极推进商业功能配套,有序开展二期建设。在按期推进新行政中心建设的同时,加快南市新区开发。完成上海塘桥、胜利路、*大道连接新*省道段等工程,推进如意路北延伸段、池海路等道路建设和改造。完善城市配套。抓好龙湫公园、海盐塘河滨绿化等重点绿化项目建设,新增城市绿地100万平方米。开工建设太浦河引水工程,加快古横桥水厂三期和广陈水厂建设。推进供水管网建设,新铺设城乡供水管网22公里。继续加强电力基础设施建设,建成新华变、金沙变,开工建设新埭变、钟埭变和新仓变扩容二期工程。加快城市防洪工程建设,力争建成6座闸站。加强城市管理。继续抓好交通秩序、环境卫生、户外广告等综合治理,创建综合整治示范街10条,新建改建压缩式垃圾中转站2座。巩固农村“两违”整治成果,开展市区“两违”整治。加强数字化城管建设,加快“城管进社区”。推进交通建设。基本建成高桥接长胜路道路工程和乍新公路杭浦高速跨线桥,启动乍新公路建设。抓好01省道、平黎公路养护大修工程,建成康庄工程连村公路50公里以上,完成公路绿化50公里,实施市客运中心建设。建立完善通村公路养护管理机制。
(五)积极拓展服务业发展空间。注重规划引导,健全工作机制和考核体系,推进服务业跨越式发展,加快向经济增长的主体力量转变。全年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5%,完成服务业投资45亿元、力争50亿元,其中四大主导产业完成投资38亿元。加强项目建设。配合做好粮食物流项目建设,建成弗玛运输等项目,积极推进杭州湾北岸国际物流中心规划选址和招商工作。加快九龙山旅游度假区项目实施进度,推进圣雷克大酒店二期、汉爵大酒店等建设。鼓励城区有条件企业“退二进三”。提升商贸流通。启动编制市场专区详细规划,重点推进世纪商业中心、建材市场二期、汽配市场、服装箱包市场等专业市场项目的建设和启动,加快水洞埭、香弄等商业特色街区建设,抓好农贸市场标准化建设、改造和管理。积极发展品牌连锁经营,继续推进农村现代流通网建设。积极拓展领域。加强旅游宣传营销,努力扩大旅游市场,加快发展名人、民居文化游等特色旅游,大力发展农家乐、渔家乐等休闲农业,全年接待游客力争突破155万人次。推进社区服务业发展,着力挖掘和开发城市商务楼宇。贯彻落实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政策,继续推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着力提升住宅品质,提高物业管理水平。
(六)不断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坚持“控新、治旧、保障”相结合,加大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力度,加快走上科学发展、和谐发展道路。促进集约发展。加强土地准入管理,推行工业用地出让“招拍挂”制度。把新的工业供用地机制与我市产业集群发展、结构调整、增长方式转变有机结合起来,强化“以亩产论英雄”的意识,探索建立以“三大收入、两项否决指标”为主要内容的新型工业化评价体系。积极采取协议收回、依法收回等方式盘活闲置、空置土地,盘活存量土地500亩,完成建设用地复垦500亩。推进节能降耗。加强废弃物综合利用,广泛开展节能、节水等资源节约活动,鼓励发展太阳能、沼气等新型能源,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开工建设景兴污泥发电、荣成热电联产等项目。完成粘土砖瓦窑年度淘汰工作任务。加强环境建设。推进基层环保机构建设,抓好重点行业、重点区域污染监控和治理,完成造纸企业和30%印染、电镀行业企业的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全面实施水环境综合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加大河道整治和保洁力度,疏浚市级河道15公里、镇村河道300公里,经常性保洁河道800公里;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引导禽类限养、禁养,逐步削减牲畜散户养殖,规模养殖户牲畜粪便集中处理率达到100%,禽粪达标排放率达到80%以上,农药、化肥用量下降15%;加快污水管网建设,新建管网10公里,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70%。制订从源头上治理、科学合理的方案,加快推进南河头综合整治。加强生态建设,完成市域生态功能区规划编制。健全农村垃圾集中收集处理长效机制,开工建设垃圾焚烧发电厂、东片污水处理厂,做好垃圾应急填埋场建设前期工作。积极开展生态创建和绿色创建活动,年内30%以上村创建成为生态村,4个镇创建成为省级生态镇,力争跨入省级生态市行列。
(七)大力发展社会各项事业。加大对公共服务领域的投入,努力繁荣社会事业,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推进精神文明建设。把文明创建与和谐创建结合起来,创新活动载体,吸引群众广泛参与。加强荣辱观教育,积极倡导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切实抓好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加强关心下一代工作,积极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普及科学知识,深入实施公众科学素质行动计划。加快教育事业发展。高标准实施15年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高等教育毛入学率40%以上。加快*学院*校区(*职业技术学院)建设,抓好东湖中学、曹桥中学等学校迁建,基本完成6班以下小学撤并。*交通学校创建成为省一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扶持外来民工子弟学校发展。积极争创“规范教育收费示范县(市)”。加强文化卫生工作。加快基层文化阵地建设,积极发展广场文化、企业文化、社区文化、村落文化,继续办好西瓜灯文化节。加强文物保护工作。引入市场机制建设市文化中心,建成市体育场一期。力争创建成为省级体育强市。制定实施《卫生强市规划纲要》,加强重点传染病防控。加快市第一人民医院迁建,主体工程力争完成30%以上的工程量。有序推进医疗市场开放,年内引进1家有一定规模的民营医院。做好农民免费健康体检工作,全面完成村级社区卫生服务站规范化建设。发展其他社会事业。抓好人才培养和引进,全年新增人才2500名,其中引进人才900名。加强人口计划生育工作,计划生育率97%以上。启动迁建市工人文化宫。加快有线电视数字化建设,积极发展新闻出版、档案、残疾人事业。加强人民武装工作和人防建设,做好双拥、地方志、外事、侨务、对台、民族、宗教等工作。
(八)进一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围绕实现充分就业和人人有保障的目标,切实加强社会保障工作。扩大劳动就业。全面实行就业政策、失业登记等城乡就业“五统一”制度。开展“充分就业社区”创建活动,新增城乡就业岗位1.5万个,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以内,帮助3000名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其中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800人;完成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2300人次,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2.5万人、其中转移农村劳动力5000人。完善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加大劳动执法监察力度,规范企业用工行为,建设和谐劳资关系。健全社会保障。扩大基本养老保险覆盖面,深化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改革。进一步完善和落实新型合作医疗制度,探索建立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体系。加强困难救助。进一步做好困难群众生活、就医、就学、住房等救助和援助工作,健全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动态调整机制。积极发展慈善事业,推进镇(街道)慈善分会建设。继续实施“双百帮扶工程”,年底基本完成困难群众危旧房改造。扩大住房公积金归集面,企业职工交纳住房公积金人数增长10%。适应人口老龄化趋势,开展多种形式的老龄服务,做好敬老院改建、扩建工作,力争30%以上村老年活动中心达到二星级标准。
(九)切实加强“平安*”建设。稳定是第一责任。要继续推进“平安*”建设,努力形成社会安定、百姓安宁的和谐氛围。加强基层民主建设。深入开展“五五”普法,提高全民法律素质。加强基层民主,完善村民自治,推进社区和企事业单位民主政治建设,扩大群众对社会政治生活的认知度和参与度。维护司法公正,做好司法救助和法律援助。加大综治工作力度。积极探索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长效机制,深入推进“综治进民企”,更好地发挥基层组织在群防群治中的作用。严厉打击黑恶势力和刑事犯罪,抓好禁赌、农村出租房、“两抢一盗”等专项整治,坚决扫除各类社会丑恶现象,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全方位加强对新居民的服务管理,促进全市居民和谐相处。继续抓好网吧、娱乐场所管理。认真开展纺织服装企业社会责任体系建设试点工作。依法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少数企业主恶意欠薪逃逸问题。保障社会公共安全。完善预案体系,加强应急机构和队伍建设,健全社会预警机制、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和社会动员机制,妥善应对各种自然灾害和突发性公共事件。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健全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加大对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和重大危险源的专项整治力度,确保安全生产三项指标零增长。切实抓好食品药品安全、餐饮卫生监管工作。努力化解社会矛盾。进一步健全信访工作机制,强化基层基础,畅通信访渠道,加强信息收集预警、矛盾纠纷排查调处,认真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努力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
四、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实现今后五年的发展目标,做好20*年的各项工作,必须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着力提高政府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推进自主创新的组织领导能力、管理社会的能力和依法办事的能力,进一步树立“为民、务实、清廉”的政府形象。
努力建设法治政府。认真贯彻执行监督法,依法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积极支持市政协履行职能。主动听取各派、工商联和社会各界人士意见,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工作。提高政府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水平,扩大公众参与政府决策的程度和范围。建立健全规范性文件审查制度、公开制度。切实规范行政执法行为,优化行政执法程序,深化和完善行政执法责任制,积极推行行政过错责任追究制,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必监督、违法必追究、侵权必赔偿。
努力建设责任政府。把科学发展观、正确政绩观落实到政府工作全过程,更加注重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更加注重为市场主体提供良好发展环境,更加注重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建立健全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突出针对性、有效性,每年建设一批政府实事项目,落实责任加以推进,着力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进一步规范政府投资行为,加强政府债务管理,建立投资决策责任和风险约束机制。强化财政调控,提高财政效益,规避财政风险。适应科学发展要求,完善目标评估和工作考核体系。
努力建设效能政府。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依法规范行政许可、行政审批,优化工作流程,全面推行电子政务,努力降低行政成本,实行政府绩效管理,不断提高服务效率和行政效能。进一步深化政务公开和公用事业单位事务公开,提高工作透明度,畅通社情民意反映渠道,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加强公务员教育、培训和管理,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纪律严明、作风过硬的公务员队伍。坚持求真务实,加强调查研究,着力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矛盾、新问题。强化抓落实的工作机制,雷厉风行,一抓到底,确保政令畅通,切实把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努力建设清廉政府。把中央提出的在领导干部中倡导八个方面良好作风的要求,作为我们的行为准则,弘扬新风正气,抵制歪风邪气,重点抓好秉公用权、廉洁从政和生活正派、情趣健康等方面的作风建设。认真落实廉洁自律各项规定,严肃查处各类违纪违法案件,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充分发挥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作用,加强对建设、土地出让等重大资金运作的监管,规范政府采购、建设工程招投标等行为。牢记“两个务必”,倡导勤俭节约,发扬民主,团结共事,廉洁从政,更好地巩固心齐气顺、风正劲足的良好局面。
各位代表!*是一个充满活力和希望的城市。未来发展任重道远,美好前景催人奋进。让我们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在中共*市委的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以更加蓬勃的朝气、更加旺盛的斗志、更加扎实的作风,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心无旁骛抓落实,为圆满完成本次大会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加快建设富裕和谐的现代化强市而努力奋斗!
上一篇:经贸局市场经济思想政治计划
下一篇:经贸局工业经济循环发展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