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计19722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79分钟。
纪念馆下年度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
2001年“9?11”事件发生后,纽约世贸大楼废墟留下了一个巨大的坑。这个坑成为到纽约的游客们必看的“景点”,也成为美国人尤其是纽约人心头抹不去的伤痛。纽约决定,在世贸原址兴建一组纪念建筑,包括纪念馆、博物馆和一些附属建筑。这个想法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2005年1月4日,全国“9?11”纪念馆、博物馆基金会成立,负责为工程筹款。基金会成立的头一年半,就募得了2.7亿美元(1美元约合6.3元人民币),纽约市长布隆伯格为基金会捐了1500万美元。
但工程启动后,进展却很不顺利。2004年1月就已经宣布纪念馆的设计方案,但一直争论不断,并进行了多次修改,直到2008年9月2日才开工。按照原计划,纪念馆要在2009年竣工,但工期一拖再拖。有美国民众挪揄说:“这真是幢好建筑,等它2035年完工后,我一定带我孙女来看。”2011年9月12日,纪念馆终于建成开放。这是个地下广场,有两个“反思池”,水池四周是黄铜幕墙,雕刻着在世贸中心受袭事件中遇难者的名字。纪念馆开放以来,已有上百万人参观。
“9?11”博物馆将设在地下21米处,陈列大量一手资料和死难者遗物。博物馆原定在2012年9月开放,可现在施工方表示,工程费用超过预算,基金会欠了3亿美元,而基金会则说施工方拖延工期,自己的欠账只有1.4亿美元。双方各不相让,还可能要对簿公堂。纽约“面子工程”就这样“烂尾”了。
导致工程拖延的原因
客观地说,美国房地产业无论投资、施工还是销售、维护,制度上都比较成熟,管理也比较严格。比如,美国住宅楼的建设资金一般由银行贷款提供,鲜有预售的做法,所以开发商把售楼款卷走逃跑的事情,几乎闻所未闻。美国对售楼书也有严格管理,必须交州检察厅批准,弄虚作假要负法律责任,开发商不敢“瞎忽悠”。但在这种情况下,为何也会出现“烂尾楼”现象?
原因之一是市场风险,拉斯维加斯的情况就是如此。2007年底,拉斯维加斯赌业收入达到近年来的顶点,赌场老板们赚疯了,就疯狂扩大赌场和酒店规模。但一遇到经济危机,资金来源枯竭,这些酒店、赌场就只能“烂尾”了。
另一个原因,是有“话语权”的人太多,一个项目总是牵涉太多的利益方,不断的争执影响了效率。这是比市场风险更大的不利因素,导致美国的建设项目总是拍板慢、建设慢、建建停停。“9?11”纪念馆和博物馆就是典型案例,大西洋广场项目开发的过程中,“拆台”的人也不在少数。而美国的工程审查制度也容易拖慢工程进度,比如,每当政府收到重新评估项目对环境影响的申请,就要把项目停工一段时间进行论证。这样拖上几次,就有可能错过工程建设的最好时机。
纪念馆下年度工作计划范文第2篇
[关键词]历史纪念馆 研究工作 科学管理
中图分类号:G2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6-0323-01
众所周知,历史纪念馆研究工作的有效运作和科学管理,是当今历史纪念馆各项事业走向繁荣发展的重要标志。历史纪念馆的研究工作包罗万象,重点就如何搞好历史纪念馆研究管理工作、充分发挥研究工作在推进历史纪念馆事业全面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一、建立一支的多功能复合研究队伍
就目前我国历史纪念馆的发展现状来看,有相当一部分历史纪念馆虽然设有研究部门,但现有的工作人员也只是从事一般的浅显的日常工作,根本谈不上真正意义上的学术研究,所涉重大课题的学术研究、策划展览、对外宣传、文物研究等专题工作,大多靠外聘专家来实施完成,严重制约着历史纪念馆整体水平的提高。所以培养人才、引进人才,便成为提高历史纪念馆学术研究水平的关键所在。
1、加强对现有研究人员的培训力度
目前各地历史纪念馆研究人员的年龄结构大都呈现中老年居多、年轻人偏少的现象,而且整体专业文化素质和研究水平偏低,当务之急是对现有研究人员进行多渠道、多形式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的综合培训,其具体方法不外乎两种。一是“请进来教”。就是专门邀请一些国内顶尖的历史纪念馆研究专家来馆,分门别类地举办有关历史纪念馆学术研究方面的专题讲座,以及因材施教进行面对面的辅导,从而拓宽研究思路,掌握研究方法。二是“派出去学”。就是不定期地委派研究人员参加全国各地举办的各类历史纪念馆研究方面的培训会议和研讨班学习;或者是到学术研究工作搞得好的兄弟历史纪念馆参观学习,进行面对面的学术交流,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研究水平。
2、面向全国招聘与引进学有所长的专业研究人才
不断充实与加强历史纪念馆学术研究队伍力量。这方面主要可以考虑两种渠道。一是外聘已有历史纪念馆研究工作经验的专门人才;还可以与全国历史纪念馆联手,进行学术研究人员的馆际交流。二是派人参加各地的高校毕业生人才招聘会,挑选专学历史纪念馆、历史类等相关对口专业的优秀大学生、研究生,通过严格的程序聘用到历史纪念馆研究部门工作。实践证明,用一个德才兼备的专业研究人才,是历史纪念馆走向兴旺发达的重要力量;相反用一个有才无德或者无才无德的人,那将是历史纪念馆一场灾难的开始。
3、大力培养和造就从事学术研究的复合型人才
纵观历史纪念馆的研究工作,学术研究是手段,搞好陈列展览、宣传教育、文物保护等才是最终目的。据了解,大多数历史纪念馆的研究人员只是从事单纯的编研工作,一遇到设计展览、对外宣传、文物研究等工作就束手无策,无从下手。所以,今后历史纪念馆人才队伍建设的发展思路是,结合各自的工作实际,锻炼与造就一批既精通学术研究,又胜任策划展览;既熟悉对外宣传,又擅长文物研究的多功能复合型学术研究人才,只有这样的人才才能真正算得上是推动历史纪念馆繁荣发展的栋梁之才。
二、健全机构科学管理,提高学术研究成果
为了确保历史纪念馆研究工作的正常运作和科学管理,首先应考虑的是成立历史纪念馆学术委员会领导机构。领导成员主要由馆领导和馆内具备研究馆员和副研究馆员等文博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专家组成,具体从业人员可以放宽到馆内具备中级和初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学术委员会的主要职能是制定重大决策、确立科学管理制度、保障学术研究经费、策划研究课题,并对全体研究人员的工作进度和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有效监督,还要不定期地召开专门会议,依据新形势和新情况,布置和落实新的学术研究任务。在历史纪念馆研究工作中,一个重要的步骤就是科学规划和确立学术研究课题。根据历史纪念馆的双重性质和各自所反映的主题历史文化内涵不同。遇上重大课题,就要设立专门课题组,并指定优秀学术带头人挂帅,具体负责重要研究项目的完成。对于一般研究课题的任务分配,则可按馆内具备高、中、初三级专业技术职务研究人员研究能力和学术水平的不同,具体承担完成不同层次的学术研究课题。这样通过专门课题的学术研究,从而带动历史纪念馆相关业务工作的开展,并取得编研出版学术著作馆刊、策划主题展览、编写宣传教育文稿、专题文物研究等一系列重要科研成果。在学术研究方面,陕西秦俑历史纪念馆做得比较出色,不仅有雄厚的专业研究力量,而且近年来还推出了一批响誉国内外的重大学术研究成果。
三、建立健全科研奖励机制
充分调动研究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学术研究队伍是决定历史纪念馆盛衰荣辱的一支重要力量,可以说历史纪念馆的每项工作都离不开他们的聪明才智和辛勤奉献。所以对学术研究实行科学管理的重要一环,就是建立健全历史纪念馆科研奖励制度,对于取得重大研究成果,包括出版学术专著、发表优秀论文、策划大型展览等方面有突出贡献的优秀学术带头人和研究人员,要旗帜鲜明地给予表彰和重奖,比方说提拔重用、发放奖金、提供外出考察学习和休闲渡假的机会,以及提高他们在工作、生活中的其它优厚待遇等。只有建立健全历史纪念馆奖励机制,才能充分调动广大学术研究从业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激励他们更好地为祖国的文博事业作贡献。
参考文献
[1] 郗宝云.思想政治教育红色资源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纪念馆下年度工作计划范文第3篇
厚重的张謇文化底蕴,是常乐特色旅游产业发展的坚实基础。今年5月,以东部张謇纪念馆、中部颐生酿造厂、西部官公岛休闲旅游度假区为主要依托的张謇文化产业园获“江苏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称号。
东部:张謇纪念馆文化游
张謇纪念馆位于常乐镇状元街东首,是一处纪念性的园林,占地40余亩。主体建筑由张公祠堂、史料展示馆组成。2010年,张謇纪念馆被上海世博局列入“长三角世博主题体验之旅”,被新加坡列为“中国历史文化浸润项目”。2011年晋升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年接待旅客20多万人次。
颇具民国建筑风格的史料展示馆内陈列了300多件珍贵文物和1000多幅图片,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展示了张謇一生的奋斗历程和伟大业绩,成为江苏省内内容最全、设施最好、功能最佳、档次最高的名人纪念馆。
常乐镇党委宣传委员童国华介绍说,张謇的许多思想在当时都是超越同时代人的,具有很强的创新意识。张謇十分关注近代南通的公益性文化产业和文化艺术产业。他大力兴建博物苑、图书馆、公园、剧场、俱乐部、 体育场等公共设施,为南通公益性文化产业建设呕心沥血,成为二十世纪初期中国较早涉足文化产业的尝试者。同时,他还十分注重经营性和盈利性文化事业的发展,他对印刷出版、刺绣、戏剧等文化艺术尤为关心,以一个企业家自觉而敏锐的意识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这些文化事业的经营活动中去,对南通文化产业开发做出了特殊的贡献。
如今,在张謇“以民为本”思想理念的熏陶和影响下,从常乐镇走出去的民营企业负责人纷纷回报家乡,他们积极参与到公益事业、旅游产业、文化产业建设,捐资兴建养老院、幼儿园、小学、纪念馆等项目,涌现出了一批批张謇精神的实践者。
童国华说:“将张謇纪念馆文化游作为东部发展的主打品牌,就是希望人们在参观后了解张謇、认识张謇、读懂张謇,通过旅游产业推崇他的思想和精神,从而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
张謇纪念馆二期工程即将启动,规划建设状元府、状元街、古戏台、国学馆、关帝庙等工程,使之成为张謇文化旅游景区的又一重要景点。
中部:颐生酿造厂工业游
1894年在“张氏老宅”,张謇创办了颐生酿造厂,厂址位于常乐镇西首,现为南通颐生酒业有限公司。
颐生酒聚百年老窖之精华,融中医中药之精髓,是名副其实的酒中珍品,闻名于世100多年。1906年,颐生茵陈酒在意大利米兰世界博览会获得金质奖章,这是当时中国获得的唯一的世界博览会金奖。同年,茵陈酒被送往意大利参加万国博览会。至1912年,开发的颐生酒品种达到8个之多,曾一度热销全国。1991年,颐生“人像酒”首次销往奥地利;1992年,茵陈酒系列销往日本、韩国、新加坡、荷兰、奥地利、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其国际影响越来越大。
为了更好地传承历史悠久的颐生酒文化,新一代颐生人规划在颐生酿造厂内建立一座颐生酒文化博物馆,让大家更直观地了解颐生的历史、颐生酒的酿造过程,体验制酒工艺与流程。
据了解,颐生酒文化博物馆规划分为六个区域。第一部分:创始人张謇,介绍颐生酒厂的由来;第二部分:百年沧桑,介绍颐生酿造厂的历史;第三部分:独特工艺,介绍颐生酒的制作工艺与流程;第四部分:世纪荣耀,介绍颐生在国内外获得的各项荣誉;第五部分:金奖品质,介绍颐生五大系列产品;第六部分:文化传承,介绍颐生酒的历史文化,包括广告文化、职工业余文化生活以及颐生酒厂未来的发展规划。另外,酒文化博物馆还将专设品酒区域,供参观者品鉴。
目前,酒文化博物馆策划文案与设计图稿已完成对接,计划将于8月开始动工,对酿造厂的老建筑进行翻修。预计颐生酒文化博物馆将于明年5月开馆,与公众见面。
西部:官公岛休闲旅游生态游
官公岛,距今已有500多年历史,为常乐镇的历史文化遗存。南临官公河,北临通启运河。岛内陆域面积约200亩,一条主桥联系岛内外。岛上为原生态植被,四面环水,水质清澈,环境优美。
官公岛休闲旅游度假区项目将官公岛划分为几大功能区,包括生态采摘区、休闲垂钓区、观光体验区等等。
官公岛旅游休闲区的规划建设极大地丰富了当地的农业文化,实现了本地农业的增效,促进农民增收增产。2012年12月31日下午,海门首届官公岛冬季捕鱼节就在官公岛休闲度假区的官公河畔隆重举行。捕鱼节为人们充分展示了丰富多彩的官公河渔猎文化、淳朴的民俗民风、原始的捕捞方式和壮观的捕鱼场面,气氛热烈。2013年3月22日,文化常乐系列活动之“常乐草莓节”吸引了不少游客,与村民一起分享丰收的喜悦。在草莓节上,大家不仅欣赏到了丰富多彩的歌舞表演,也踊跃参与到各种游戏当中,草莓节更是为草莓种植者提供了一次交流种植经验的平台。
官公岛休闲园区旨在打造成为南通地区“规模最大、档次最高、效益最好、环境最优、配套最全”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同时发挥好“四大功能”:现代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平台、优质农产品生产的基地、农业旅游休闲的乐园、海门乃至南通农业农村形象展示的窗口。
官公岛独特的区位优势和生态资源,与张謇文化产业形成叠加优势,将成为常乐服务业特色发展的强大引擎。
纪念馆下年度工作计划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台湾 高校图书馆 大学图书馆 捐赠 网页调查
接受捐赠是图书馆开拓经费来源和发展馆藏的一种重要途径,它不仅能帮助图书馆收集各种类型的文献资料,拓宽馆藏资源的广度与深度,更能增加图书馆的资源经费和建设经费,甚至拓展图书馆的社会关系,对于图书馆发展具有非比寻常的意义。教育部在2015年底修订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第四章“经费、馆舍、设备”和第五章“文献信息资源建设”中分别提出:“高等学校应鼓励社会组织和个人依法积极向图书馆进行捐赠和资助”,“寻访和接受社会捐赠”。但是目前在内地,除一些爱国华侨和个别香港、澳门的富商之外,为图书馆事业捐赠的善人善举寥若晨星,还存在组织不健全、活动范围不广泛、捐赠行为不规范和社会性不显著等现象。肖乃菲通过梳理30余年来的赠书研究文献发现,内地对国外及港台地区的研究成果不够重视,建议内地借鉴其先进经验,弥补当前工作与研究中的不足。本文试图通过调查台湾地区高校图书馆的捐赠网页,分析台湾地区高校图书馆的捐赠网页建设与捐赠工作开展情况,并探讨其对大陆高校图书馆捐赠工作的启示。
1.调查对象与方法
本次调查依据艾瑞深中国校友会网公布的台湾地区4星级之上的大学名单,结合两岸四地大学排名,选出32所台湾的大学(包括23所公立大学、9所私立大学)图书馆进行页面调研。调查方法主要是基于图书馆主页和捐赠网页的调查,以及浏览相关高校的募捐网页中的规则办法、业务统计、表单下载等页面。
2.调查结果
2.1捐赠网页的定位与栏目设置
32所图书馆中,有20所(15所公立、5所私立)设置了捐赠栏目,具体信息见表1。如何设置捐赠栏目名称,可以反映各图书馆对捐赠工作的认知与定位。台湾高校图书馆的捐赠栏目名称不尽相同,统称为募捐或赞助的有4所,包括台湾清华大学图书馆和辅仁大学图书馆;称为图书捐赠或赠书的有4所,例如台湾中山大学图书馆;将募捐细分为捐书、捐款的有5所,如台湾交通大学图书馆设置为“捐款捐书企业会员”,中兴大学图书馆设置了赠书处理和募款成果2个栏目;称之为图书馆之友或荣誉之友的有3所,如阳明大学图书馆突出了图书馆之友类型的捐款形式。此外,东海大学图书馆设为图书馆募款专页,未提及赠书问题,台北艺术大学图书馆设为大宗捐赠,中国医药大学图书馆主页设置了“募书久久书香99”栏目,对于赠书进行广泛宣传,高雄师范大学图书馆仅设置了捐赠芳名录,突出了捐赠揭示问题。
在捐赠栏目的位置安排上,有5所图书馆将捐赠栏目展示于图书馆主页,未设置上级栏目,台湾清华大学图书馆更是把赞助图书馆与馆藏资源、服务、关于本馆等栏目并列于导航栏,还在最新消息对其书情寄语活动进行宣传,对捐赠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台湾交通大学图书馆等7所图书馆将捐赠栏目设置在关于本馆或认识图书馆栏目下,与本馆概况、业务统计等栏目并列。台湾成功大学图书馆等7所图书馆将其设置在各项服务栏目下,主要是对赠书服务进行说明。高雄医学大学图书馆虽将荣誉之友栏目设在读者园地下,但看其并列项目均为常见问题、参考咨询、论文写作等服务项目,可以看出并不是强调捐赠的沟通交流性,还是将其视为一项服务。将栏目名称与上级栏目进行关联对比可以看出,把捐赠栏目设置为图书捐赠的图书馆,一般将其归于读者服务栏目下,将栏目设置为捐募或捐款的图书馆,一般将其归于关于本馆栏目下。
综合各馆捐赠网页的栏目设置,可大致归纳为捐赠说明、相关规章、项目介绍、捐赠揭示、互动交流5类。捐赠说明包括各种募款赠书说明及服务办法,包括适用对象、承办人员、服务办法、收录原则、致谢方式、捐赠方式等内容,是各馆普遍设置的栏目。规章制度主要包括捐赠征集处理原则、基金管理办法以及奖励办法,由于所调查馆一般都设置了规章制度页面,在捐赠网页里面的制度一般是作为法律依据列出。捐赠项目包括图书馆之友、图书馆基金、校友小额募捐、特藏征集等形式,由于各馆捐赠活动开展的程度不同,项目设置差异较大,相较而言,台湾清华大学图书馆设置的项目最为全面。捐赠揭示主要采取了芳名录、历年捐赠清单和捐赠数据库形式,其湾大学图书馆对校友小额募捐的揭示比较深入,采取了数据库形式,检索路径也比较全面,包括姓名、期刊、毕业系所、所属学院,并且期刊名称与馆藏目录实现了无缝链接。互动交流主要采取了我要捐赠、常见问题以及相关表单等形式。
2.2捐赠项目及活动方式
台湾高校图书馆设置的捐赠项目较为丰富,活动方式也比较新颖,除了众所周知的赠书征集、教职员著作馆藏征集外,还有书刊认捐、图书馆之友、图书馆基金、图书馆建筑专项募款、古籍特藏资源建设、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等项目,采取了募书节、课本回收活动、二手书交换平台、二手书义卖等形式。
2.2.1书刊认捐
书刊认捐是由图书馆制定书单或者由捐赠者指定图书,δ持质榭进行捐赠的方式。由于有些图书价值不高,这种募捐多是小额募款方式,受众面比较大,比较容易募捐,另外对于价值较高的某类期刊,比如外文期刊,也会采取众筹形式。台湾清华大学图书馆的书情寄语就是纪念性图书认捐形式,读者通过捐赠500台币、1000台币或者2000台币,可以获取不同捐资标准相对应的专属藏书票,藏书票上可以印上个人感言或祝福,作为生日、毕业、退休、小孩诞生等节日的纪念。藏书票可以一张作为留念,一张贴于读者指定的馆藏上,传递读者的爱书情怀。台湾大学图书馆的校友小额募捐从2006年开始,捐款人可以指定期刊捐款,捐款金额有的小至100台币,但是捐款性质除单笔外,还有长期捐款,在捐赠的持续性上给与了保证。台湾政治大学图书馆的电子期刊扩充计划,则是列出了各个学院所适用的期刊以及每年的订购费用,以每年300万台币为目标,开展充实馆藏资源的募捐。
2.2.2图书馆之友
台湾高校图书馆的图书馆之友可以分为两种形式:招募型图书馆之友,即图书馆面向各界社会人士和企业进行招募的图书馆之友;回馈型图书馆之友,即图书馆为回馈关心图书馆、愿意为促进图书馆发展捐赠的个人、团体而设置的图书馆之友。
招募型图书馆之友,只要每年缴纳图书馆规定的年费,就可办理相应级别的借书证,享受使用电子资源、优惠价购买礼品、文献传递优惠等服务,如台湾师范大学图书馆规定“个人会员须缴纳年费3000台币,团体会员须缴纳年费10万台币,有效期一年”。为了保障高校师生的文献需求,各馆对图书馆之友的借阅权限也会有所限定,如台湾清华大学图书馆规定“书籍借期30天,不可续借”,台湾交通大学图书馆将借阅时间缩短一半,为14天。
回馈型图书馆之友,可以按照个人或企业捐款捐物的金额差异,享受不同服务权限、期限的借书证。例如,台湾大学图书馆规定,1000万台币以上捐款致赠金钻卡5张,每张可借30件馆藏,享有讨论室借阅、文献传递优惠等服务,终身有效;50万台币以上未满100万台币者,致赠银钻卡1张,可借20件馆藏,终身有效;5万台币以上未满10万台币者致赠白金卡一张,可借馆藏10件,有效期5年。
另外,有些图书馆的图书馆之友则是综合了以上两种类型。例如,台湾交通大W图书馆的厂商会员分为浩然之友和尊荣之友两种,实行年费制的浩然之友是招募型,根据需要的借书证张数,可以申请每枚年费3000台币、4000台币、5000台币三种级别的借书证;尊荣之友则是回馈型,只要一次捐款达到30万台币、50万台币或70万台币,就可相应享有25枚、40枚或50枚借书证。台湾师范大学图书馆之友的招募对象包括个人会员、团体会员、捐助会员、服务学习会员,也是将2种类型都包含在内了。
2.2.3图书馆基金
图书馆基金又称为图书馆发展基金、图书馆馆务基金,是图书馆为筹措运作及发展所需经费、加强未来发展竞争力而设,台湾成功大学图书馆等4所图书馆设置了这一项目。图书馆基金一般纳入学校基金统一管理,管理比较严格规范,由学校开具减税专用捐赠收据,在具体使用时需要制定工作计划及编列预算进行列支,费用支出需要向学校图书馆委员会报告。
基金的用途,包括购买图书资料、购置各项设备等资产花费,还有用于馆员和临时馆员的职业发展费用,如中国医药大学图书馆规定“补助本馆馆员至国内外研习图书馆相关课程,支付本馆临时工作人员之津贴或工读费”,再就是举办各类宣传活动,如辅仁大学图书馆规定“举办学术研讨会、演讲等活动之补助,馆际交流联谊活动之补助”,以及捐款人指定的其他用途和图书馆其他业务开支。
2.2.4图书馆建筑专项募款计划
当前信息技术的发展对图书馆建筑提出了新要求:结构开放化、功能复合化、布局人性化,为了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图书馆面临的一个迫切需求就是旧馆改造或新馆兴建。但是无论哪种方式,花费巨大,单靠行政拨款往往是等了又等,不能解决燃眉之急。面对这种状况,台湾有些高校图书馆推出了图书馆建筑专项募款计划,如东海大学图书馆的铭贤堂整修计划,列出“整修总经费1260万台币,学校配合款400万台币,已募款300万台币,尚须募款金额500万台币”。台湾政治大学图书馆的新建图书馆募款计划,即是希望募集15亿台币,将图书馆建为“21世纪政大学术之新殿堂、人文与科技融合之新典范、政大校园建筑物之新地标”。
2.2.5古籍特藏资源建设及数字化项目
古籍是中华民族文明发展史的重要载体,具有重要的文献资料价值、版本价值和艺术欣赏价值。是否拥有足够分量的古籍,也是衡量一个图书馆价值与水平的重要方式。但是由于古籍的稀缺性,往往千金难买,何况图书馆还多是囊中羞涩,所以向私人藏书家等进行捐募征集,成为图书馆古籍资源建设的重要途径。台湾一些高校图书馆会面向社会征集各类古籍、特藏、校史及文物资料,根据本校特色,建立独特的古籍特藏征集项目,例如台湾政治大学图书馆建立的“罗家伦善本书保存与利用”项目以及台湾清华大学图书馆的文化荟活动和海外留学生刊物及保钓运动文献计划。
2013年12月,台湾政治大学图书馆收到捐赠的罗家伦藏书近13000册,其中的217册善本,更被视为馆藏有史以来的瑰宝,为了保存与利用这些古籍资源,政大图书馆建立了“罗家伦善本书保存与利用”项目,希望募集资金,优化保存环境,整理这些善本并对其进行数字化,并借此建设中国近现代史之学术研究基地与史料共享平台。台湾清华大学图书馆的保钓运动文献征集计划源于叶荣钟先生捐赠资料的数字化工作,通过征集1960-1980年代关于海外留学生学思轨迹及其参与政治社会的珍贵文献,建成这个专题的资料中心与学术窗口。
2.2.6学生实践能力培养计划
图书馆除了文献功能以外,还具有培育人才的教育功能。台湾清华大学图书馆推出的学习会活动,就是计划与企业合作开展各种活动,有效汇集校内外学习资源,让学生通过分享、合作的学习体验,促进跨领域知识交流,启发新创意,创造新知识,达到培养具有创新思维的新时代人才的目的。学习会包括穿堂小吧、清沙龙、工作坊三个部分,采取系所专题竞赛与展览、创业文化交流、阅读分享会、经典讲座、服务设计与创新工作坊、社会实践工作坊、Startup工作坊等形式,通过给学生提供实践机会,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促进产学融合,让大学与企业都能从中获益。
2.2.7图书捐赠形式
台湾的高校图书馆在赠书活动方面不断开拓创新,积极挖掘学生的赠书、求书需求,建立募书箱,成立募书节,建立二手书交换平台,开展课本回收、二手书义卖等活动,不断进行赠书宣传。募书节一般设在毕业季期间,图书馆与学校其他部门一起合办,在图书馆、宿舍楼等地设立收书箱,活动面向全校师生,捐满一定数量书籍就有小礼物相赠。台湾中山大学图书馆建立的二手书交换平台,书名、著者、买卖价等各项信息,设置主题分类和学院分类栏目,便于各种图书在读者之间传阅。台湾中央大学图书馆会在每学期末及学期初举办“传承、活化”二手教科书回收交换活动,活动面向全校师生,书籍可以自由捐赠、自由索取。台湾成功大学图书馆举办的二手书义卖活动开展了12年之久,也是向全校师生征集图书,再将图书义卖所得捐赠给基金会等福利机构。
2.3与捐赠相关的规则办法
本次调查的32所台湾高校图书馆,共有27家列出与捐赠相关的规则办法。这些规则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是各种资料的征集及处理规定,比如多媒体试听资料征集准则、图书资料征集作业要点、校史文物征集作业要点、书刊资料交换赠送政策、征集本校出版品及师生著作要点、接收单位转移图书资料作业要点;二是各类捐款的设置及管理办法,比如图书馆募款办法、图书馆发展基金设置与管理办法、图书馆荣誉之友实施说明、图书馆企业会员施行准则;三是对于捐赠者的回馈及奖励办法,比如捐款人士使用图书馆办法、图书捐赠奖励要点、浩然之友策略联盟服务办法、荣誉阅览证发行要点等。由此可以看出,台湾高校图书馆制定的捐赠规则的类型非常全面,例如,对于图书捐赠,不仅有图书资料征集办法,详细解释征集的各类文献,还有赠书处理要点,说明赠书的权益转移和入藏处理等事项,为了鼓励捐赠行为,很多馆还单独设置了赠书奖励要点,规定各种奖励办法。另外,台湾中原大学张静愚纪念图书馆还对捐赠办法进行了翻译,了捐赠要点的英文版。
各馆在捐赠规则的制定流程上非常严谨,一般先经馆务会或馆藏规划委员会讨论,再由图书馆委员会议或校长审定,也会不断进行修订。台湾清华大学图书馆的“图书馆之友作业要点”自2001年经图书馆委员会议通过后,至2015年十多年的时间里,共有3次修订,每次均报校长核定。台湾师范大学图书馆的“校史文物征集作业要点”,则由下至上,经过馆务会、学校图书委员会、学校行政主管会三个会议讨论通过。捐赠规则的条款表述也相当具体细致,对于时间、期限等尽可能明确,便于实际操作。比如,各馆对于受赠资料的时效和复本进行了明确规定,台湾科技大学图书馆规定“不接收理工方面之图书十年以前出版者,电脑方面图书五年以前出版者以及十年以上之旅游指南”,中原大学张静愚纪念图书馆规定“电脑书只收近二年内出版者”,台南艺术大学图书馆“不接收50页之内人文艺术类小册子,出版超过4年之电脑书,以及复本超过3册以上图书”。中原大学张静愚纪念图书馆还在选书准则里规定了选书深度层次表,分为“充分购置(有出版就采购)、择优选购、精致选购、排除选购”四个级别,为赠书挑选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方法。
捐赠工作的积极开展离不开各级工作人员的重视与支持。台湾高校图书馆更是意识到这一点,从制度上对捐赠工作安排进行了规定。对于捐赠书刊的接收,台湾成功大学图书馆明确规定采编组接受邮寄赠书,现场捐赠由借还书流通柜台受理。受赠书刊如有争议、难以取舍时,长庚大学图书馆及中央大学图书馆规定“需由本馆相关各组会商决定之”,台湾清华大学图书馆规定“得由馆长邀集本馆‘馆藏规划小组’会议议决”,台湾交通大学图书馆规定“得由馆长召集本馆馆务会会议议决”。台湾清华大学图书馆还对珍善本资料遴选以及捐赠要点制定程序进行了规定,“对于珍善本书刊资料或珍贵文物资料价值之认定,必要时得由本馆邀集相关领域学者专家,召开评选会议评定之”,捐赠要点需“由图书馆委员会议通过,校长核定”。这样一来,不管是提交学校图书馆工作委员会讨论,还是报请校长批准,都会使捐赠制度更加严谨规范,进一步扩大捐赠的吸引力与影响力。
2.4捐赠奖励及回馈方式
为了鼓励各界人士进行捐赠,台湾高校图书馆采取了将近20种奖励及回馈方式。致赠谢函、感谢状、纪念盾以及在图书馆主页、图书馆通讯、学校报纸刊登捐赠芳名录是最为普遍的回馈形式,如长庚大学图书馆在馆讯中设置赠书芳名录栏目,列出近期收到的捐赠情况。对于书刊资料类捐赠,有的图书馆会在纸本书刊内加注捐赠者姓名或单位名称、在馆藏目录系统进行注明、在数据库网页注明以及书籍内页张贴藏书票等形式给予表扬宣传,使这种捐赠精神在不断翻开扉页的读者之间薪火相传,如成功大学医学院分馆规定,“认捐特定期刊者,在期刊内页盖捐者名字,期刊架位标示捐赠者名字及捐赠起止年月,免费列印捐赠期刊当期三篇以内文章”。为了便于捐赠者查询,也有图书馆对捐赠情况进行整理,列示历年捐赠清单,制作虚拟书架,或者建立捐赠揭示系统,如中原大学张静愚纪念图书馆规定“制作数位化虚拟书架于本馆网站中,供读者浏览”。
对于大额捐赠,台湾高校图书馆会提交馆务会讨论专案办理,采取为捐赠人建立专属网页、报请校长奖励、报请教育部门表扬等方式。台湾清华大学图书馆建立了叶荣钟全集、文书及文库数位资料馆,将各类捐赠资料如珍善本图书、手稿等进行数字化扫描并展示。台湾政治大学图书馆捐赠奖励规定“凡私人或团体捐赠价值珍贵或举世罕见之刊本,专案报请教育部表扬”。
台湾高校图书馆还会根据捐赠人不同的身份类型,设置对捐赠方有实际价值的回馈方式。比如,对于学生捐赠,中兴大学图书馆给予“增加借书册数以及报学校记嘉奖”的奖励。对于企业会员,也会提供荣誉借书证,使企业能享受图书馆的各项服务优待。高雄医学大学图书馆的荣誉之友,可以根据其捐款金额,在复印优惠、代查代检优惠、到馆免费使用电子资源、免费提供视听影片、免费参加各种利用课程等服务上享受相应的权利。台湾大学图书馆规定捐赠人可享受“讨论室借用服务,期刊文献传递服务(费用比照校内人士),专人咨询服务”。另外有的图书馆还提供独具特色的纪念品,例如中原大学张静愚纪念图书馆对于校友日当天的捐赠设置了捐款满额赠礼,捐款5000台币以上凭收据可兑换纪念帆布背包,捐款1万台币以上可兑换纪念帽衫。
3.对大陆高校图书馆捐赠工作的启示
与台湾地区的高校图书馆相比,大陆高校图书馆的捐赠工作相对落后,捐赠工作大多仅限于赠书活动,工作制度和要求也不完善。2013年,崔秀艳对116所211工程大学的图书馆进行网络调查,详细分析了高校图书馆书刊捐赠管理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方面:书刊捐赠宣传意识薄弱,捐赠条例信息不够明确,没有对图书捐赠信息进行及时公示,提供个性化捐赠服务的图书馆比例较少,以及捐赠管理系统建设匮乏等。丁振伟、宫平调查了辽宁地区图书馆的社会捐赠情况,发现图书馆接受社会捐赠不理想,受赠内容比较单一,认为图书馆缺乏募捐意识,捐赠管理机制缺失。王磊、胡永强在探讨图书馆捐赠缺失成因时也发现,与公共图书馆相比,大陆高校图书馆接受的捐赠略有增加,但是与美国等社会捐助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高校图书馆的社会捐助仍微不足道,社会捐赠总量较少,占高校经费比重较低。总而言之,高校图书馆的捐赠情况不尽如人意,基本处于起步阶段,还需要各级领导与馆员加以重视,不断推进与深化捐赠工作。通过以上对台湾高校图书馆的捐赠工作的调查研究和分析可知,台湾高校图书馆捐赠工作的方式方法和许多成功经验值得大陆高校图书馆学习和借鉴,以推动大陆高校图书馆捐赠工作的积极开展和可持续发展。
3.1完善规章制度,规范捐赠工作
捐赠工作要想实现长效持续发展,必须加强规范管理,制定标准的工作流程,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规范管理,制度先行。只有制之有衡,才能行之有度。参照所调查馆的经验,必备的是各种捐赠资料的征集及处理办法,另外可以根据工作开展情况,建立图书馆基金管理办法、图书馆之友说明等,并制定切实可行的捐赠奖励办法,通过各种有效回馈来招徕更多的捐赠。其次,需要制定标准的工作流程,使得各项工作有据有序地开展。以台北艺术大学图书馆为例,该馆在接到大宗捐赠后,先进行捐赠访谈,询问捐赠者意愿,对于捐赠资料内容及馆藏的特殊要求,比如是否专列、展览、盖藏章等,再提报馆长或依学校程序,进行捐赠确认并签订备忘录及捐赠协议,确定搬运方式、典藏方式、特殊需求以及财产变更和图书馆处理权益等,再进行搬运作业,完成捐赠。另外,要设计好各种捐赠表格,像捐赠授权书、捐赠登记表、校友借书证申请说明,对于各项募款要编列预算决算,及时进行捐赠登记、揭示,使之公开透明。
3.2提供有针对性、多样化的捐赠回馈与奖励
作为礼仪之邦,我国素有投我以桃、报之以李的传统。提供各种捐赠回馈与奖励,不仅可以表达图书馆的谢意,促进图书馆公共关系的发展,更可以进一步促进捐赠工作的开展。目前,大陆高校图书馆列出的回馈方式主要是谢函、捐赠证书、网页表彰宣传,没有像台湾高校图书馆提供荣誉借书证、增加借书册数、提供优惠服务等以图书馆服务来回馈的形式。以优惠的信息服务来回馈捐赠,既可以体现图书馆的价值,又可以给捐赠方实际的利益,是图书馆应该探索的回馈方式。另外,也可以赋予捐赠者参与图书馆管理的权利,使其为图书馆发展献言献策,让捐赠者感到成就感与价值感。冠名权也是有力宣传捐赠的一种回馈方式,可以用捐赠者的名字来命名某间阅览室、命名图书馆项目甚至一件设备。中原大学图书馆,就是因纪念其捐赠者张静愚先生,而命名为中原大学张静愚纪念图书馆。
3.3制订信息全面、有说服力和感染力的专项募捐计划
栽下梧桐树,自有凤来仪。吸引各种捐赠的首要前提是,图书馆确定了自己的募捐需求,规划制定好了各种募捐计划,这样机会突然来到时就不会白白错失。首先,募捐计划的范围要全面,可以设置各种基金,比如图书馆发展基金、馆员发展基金,也可以对图书馆建筑的兴建改造、图书馆设备的购置进行冠名征集。在文献资源建设方面,由于赠书最为普遍,可以再另辟蹊径,重点征集期刊、古籍特藏、数据库等。其次,募捐计划的内容要全面,可以包括现状与需求、募款用途、劝募对象、赞助方式、回馈方案、推广方式等。最后,募捐计划最好数据翔实、具有说服力,文采飞扬、具有感染力,既能道出图书馆发展面临的困境,又能展示图书馆积极向上的心态与努力。以台湾大学图书馆的学术期刊捐赠说明为例,既有与国内外知名大学图书馆的现有馆藏数据对比,也有每年期刊订购费用的缺口金额。中原大学张静愚纪念图书馆的募款计划写道“借得大江千斛水,研为翰墨颂师恩。我们一定会珍惜得来不易的捐款,妥善运用,发挥百十倍的效益”,表明了图书馆的珍惜与感恩之情。台湾清华大学图书馆的活水计划取自朱熹的《观书有感》“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展示了图书馆的文化底蕴与美好憧憬。
3.4实施众筹募捐方式,开发潜在捐赠者
实施众筹式募捐,可以聚沙成塔,而且由于低门槛、可参与性强,会有很好的效果,值得在图书馆大力推广。台湾政治大学图书馆的“图南计划一图书馆兴建募款专案”,就是采取这种方式,使得他们在2016年6月底至8月初不到2月的时间,就筹集到15笔捐赠,金额达510万台币。从台湾高校图书馆的捐赠登记表里可以看出,捐赠对象包括校友、教职员工、学生家长、一般社会人士、企业机构、教会团体等。众筹募款可以像辅仁大学图书馆规定的,“劝募对象以开发小额捐款人为主”,主要面向校友、师生,通过提高捐赠意识,营造捐赠氛围,开发潜在捐赠者。台湾大学图书馆于2006年开始实行校友小额募捐,口号是“每年百元美金,许图书馆无线发展的未来!”,在2015年收到170多笔捐赠,除了单笔捐赠外,还有长期捐赠者,可谓是已见成效。为了提高操作的便捷性,捐款途径可以采取信用卡网上捐赠、微信捐赠等形式,只要捐赠者在网页中按步骤填写完捐赠者姓名、捐赠意愿、捐赠金额等信息,提交之后即可完成捐赠手续。
3.5利用数据库技术,深化捐赠揭示
辅仁大学图书馆的捐募揭示系统里,不仅有图书的封面图片、书名、著者、出版项等信息,还有索书号以及馆藏信息,可借显示“available”,已借出图书显示到期日期,书名也与馆藏目录进行链接,点击即可查看详细的书目信息,对于破损图书的注销、编目中等状态也有显示。但是大陆高校图书馆对于捐赠的揭示,多停留在表面信息,比如捐赠时间、捐赠者、捐赠内容,并没揭示捐赠物品的去向。今后应深入开发捐赠系统,并使之与馆藏目录关联,也可以在此基础上,统计每年捐赠书籍的利用情况,设立赠书借阅排行榜,进行赠书的推介与导读,既是对于捐赠的有效宣传,又可以促进资源的充分利用。对于目前普遍开展的毕业生赠书活动,也可以参照台湾中山大学图书馆的做法,建立二手书交流平台,改变由工作人员手工登记的现状,由读者进行赠书信息登记,提高漂流图书的管理效率与利用率。
3.6争取馆内、校内各方力量支持,进行全面推广
捐赠工作能否积极开展,不仅需要图书馆领导重视、馆内各部门人员积极参与,更需要与学校各学院、各职能部门加强联系。高校校友会、基金会以及募捐网页是学校向校友和社会征集捐赠的窗口,会设置各种募捐项目,图书馆应该积极向学校申请,把图书馆的募捐项目纳入其中,这样会更有宣传力度和影响力。台湾政治大学图书馆的捐赠栏目直接链接到捐赠网站,募捐颇有成效。反之再看阳明大学公示的2014年1月至8月的200多笔捐赠中,指定的用途包括游泳池重建、戏剧社、实验室、医学大楼、排球队等等,但是没有一笔是给图书馆的。如果图书馆建设了自己的捐赠项目,并加强与学校基金会的联系,还会不会出现这种零捐赠的情况?一人拾柴火不旺,众人拾柴火焰高。辅仁大学图书馆把“请院系所协助推广”作为其募款活动的推广方式,规定“将募款活动细节介绍给各学院秘书,请院秘书协助向系所推广介绍募款活动。系所可由各式活动中向师长、校友、家长推广”。陈鹰通过调查发现,学生一般是毕业离校前后,教工是在退休前后以及家人去世后捐赠。所以,可以与信息中心、人事部门、离退休部门联系,在毕业生离校时、发放退休证时同时发放捐赠宣传册,扩大捐赠活动的宣传。在目前新媒体流行的环境下,还可以利用微博、微信等来宣传捐赠义举,因其受众面广,会有很好的宣传效果。另外,台湾清华大学设置的回馈条款里,也不乏免费停车、入住校内宾馆、使用体育设施等优惠措施,也是争取到了学校各职能部门的支持。
3.7积极宣传及细化国家与捐赠相关的政策
公民和企业的慈善捐赠行为与政府的税收减免规定有密切的关联。然而,《2008年中国公众公益捐赠现状调查报告》显示,有很多捐赠者没有申请减免税,因为其中有60%的人不知道凭借捐款发票可以申请减免个人所得税。目前,我国捐赠的相关法规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扶贫、慈善性捐赠物资免征进口税收暂行办法》《基金会管理条例》等,各地图书馆的管理办法中也有鼓励社会捐赠的条款。高校也有各自的管理办法,比如台湾清华大学有捐赠收人收支管理要点、建筑命名原则、回馈要点等。如果在图书馆捐赠网站列示国家捐赠政策、高校相关规定,并对捐赠减免税或优惠条款进行重点标示,比如《公益事业捐赠法》规定“企业发生的公益性捐赠支出,在年度利润总额12%以内的部分,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既可以方便捐赠人进行相关申报,也可以显示国家对于捐赠的政策支持,有益于促进捐赠工作的开展。
纪念馆下年度工作计划范文第5篇
户外博物馆的兴起和发展
在19世纪末的斯德哥尔摩,瑞典民俗研究者亚瑟?哈兹里乌斯(Artur Hazelius)创立了斯堪森(Skansen)博物馆,标志着世界上第一家户外博物馆(open-airMuseum,又称露天博物馆、野外博物园等)的诞生。这是一种独特的博物馆展览形式,通常将保存至今的历史遗迹或民居、教堂以及室内外的装潢、构件等,按原来状态布置展出,供公众观赏。1891年建成的斯堪森博物馆展示了瑞典不同地区在工业时代以前的100多栋建筑,并让馆内的工作人员身着北欧传统服饰,再现多年以前的生活方式。由于斯堪森博物馆建成后在北欧很受欢迎,遂在当地成为户外博物馆的代称,并在20世纪上半叶逐渐推广到整个欧洲。如挪威于1894年建成奥斯陆户外民俗博物馆,芬兰于1909年建成塞拉沙里户外博物馆,以及荷兰于1918年建成阿伦海姆户外博物馆等等。然而,各个博物馆的规模并不一致,有的仅为一组建筑群,有的却占地数十公顷。
20世纪70年代起,户外博物馆扩展到美国、澳大利亚等“新大陆”。其中美国的户外博物馆可以追溯到二战前,如1932年弗吉尼亚州威廉斯堡殖民地复原城市。而在1960年代以后,特别是1976年美利坚合众国建国200周年前后,户外博物馆爆发性增加,席卷全国。到90年代初至少有户外博物馆近200个。这些户外博物馆反映了美国在殖民地时代的风貌,民居住宅大多按照欧洲移民带来的祖国传统建筑形式建造,并在移民扩散过程中逐步演变。
除欧美之外,亚洲(日本、中国、朝鲜、印度尼西亚、泰国)、非洲(坦桑尼亚)、大洋洲(澳大利亚、新西兰)也为了提升各国的民族意识和保存传统文化,以社会教育要素为背景,推进户外博物馆的建设。其中日本在20世纪60年代经济繁荣时期,随着城市化进程推进到农村和边远山区,为了保留众多具有历史意义和保存价值的建筑发展了一批户外博物馆,大多采用集中迁建历史建筑的形式,具有代表性的有1965年创建的位于爱知县犬山市的博物馆明治村。
马国馨院士在20世纪80年代将户外博物馆的概念引介入我国建筑学界时,将其界定为“人文科学”范畴的、“一般是展览建筑物的博物馆”。可见在户外博物馆中,主要的展品是具有地域文化特征、与现今不同时代风格的建筑。
保护区博物馆:对“原址”的强调
与欧洲兴起的“户外博物馆”相似,苏联在20世纪50年代末也在文化历史纪念地带动了一大批保护区博物馆和民间建筑民俗生活博物馆的建设。这个时期,苏联发展博物馆的方针是:“建立新的博物馆,必须是有历史建筑和有纪念物的地方。”因此在这些保护区博物馆中,“博物馆”不仅仅是一个馆合的概念,而是将包含众多历史建筑(公共建筑和民居)的区域整体视为一个立体的博物馆。1958年设立的弗拉基米尔一苏兹达尔历史艺术和建筑保护区博物馆如(VIadimirand SuzdaI,1992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其范围涉及2个城市和2个乡村,分别是弗拉基米尔城、苏兹达尔城、波戈留波夫村和凯捷卡施村,内容包括:2个历史城市中心、5座教堂,以及州立地志博物馆、历史艺术博物馆、金门、修道院和名人邸宅各一处。据统计,至1977年苏联已经有42个保护区博物馆。
保护区博物馆的诞生,事实上也顺应了苏联党中央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发展旅游和促进参观游览的决定。在这些保护区内需要沿着博物馆和文化历史纪念物的所在地来安排旅游路线,向人民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共产主义思想、社会主义生活方式的宣传教育。虽然苏联的保护区博物馆带有一定的政治色彩,但其基本理念与之后兴起的生态博物馆运动所提倡的“原址保留”不谋而合。
一个进化的定义
生态博物馆概念的诞生与法国博物馆学家、促进国际博物馆合作化的先驱者乔治-亨利?里维尔(GeorRe Henri Riviere)的名字息息相关。20世纪30年代初,里维尔就根据户外博物馆的概念创办了法国国家民间艺术和传统博物馆。这个博物馆中展出的“法国后工业时期文化概览”展览,就是根据“将展品置于与之相关的环境中”的思想,使展品活起来:如炭在壁炉中燃烧,鸟儿夹在捕获器内等。这种手段被称为含有“生态学的”方法。到60年代末,在里维尔的发起和建议下,法国的诺曼底、布列塔尼和凯末格等一些有特殊历史意义、环境独特的地区建立起一系列博物馆。这些博物馆旨在力图保持当地经济活力,并展示记录该地区历史的藏品以及提供召开社区会议的场地和设施,开创了博物馆跨学科研究方法。
第一代生态博物馆是在里维埃的指引下,以人与环境的紧密结合为特征创建的法国地方公园模式,这个模式于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中期影响了法国地方公园系统的形成。生态博物馆的另一位倡导者于格-戴瓦兰(HuRues de varine),则于同一时期在法国克勒索一蒙特索煤矿区进行了另一种更贴近当地居民的尝试。整个社区都怀着极大的热情投入到生态博物馆的开发中,开放了玻璃城堡、运河博物馆、矿山博物馆、校舍和制砖厂等景点,创造了工业社区生态博物馆最早的经验。1970年代末,加拿大的法语区魁北克也在里维埃的指导下开辟了生态博物馆新的试验区。
与户外博物馆不同,生态博物馆的理念并不是把房屋移到人造化的地方去,而是强调馆址的重要性,即把当地恢复到以前的样子。同时,开设生态博物馆更重要的目的“不仅是为了文化实践和保留建筑式样,而且还是为了加强人类及其周围环境的关系,并对此进行全面的教育。”(法国博物馆学家弗朗索瓦?于贝尔)。
随着生态博物馆运动在世界各地的实践和推广,创导者里维埃对生态博物馆的定义也不断进行修正。其在1973年对生态博物馆的定义是强调生态学和环境的存在;1978年则强调了生态博物馆的实验性质,在描述自然公园的进化意义的同时,阐述了地方社区的作用。而在1980年他逝世前所做的最后一次定义指出:生态博物馆是由公共权力机构和当地居民共同设想、共同修建、共同经营管理的一种工具。公共机构的参与是通过有关专家、设施及设施机构所提供的资源来实现的;当地人民的参与则靠的是他们的志向、知识和个人的热情。
如今,生态博物馆理念已传遍全球,蓬勃发展。据我国学者海介绍,博物馆学家彼得?戴维斯(PererDavis)曾于1999年统计出全球共有生态博物馆163座,分布于26个国家,其中以法国和加拿大数量最多。当然,在他列出的清单中说明了这163座生态博物馆并非所有都被国际博协承认,而是部分自诩,可见该理念已在这些地区深入人心,因此列入清单对它们也是一种鼓励。
社区意识的觉醒
在生态博物馆的发源地法国,据有关博物馆学家研究指出,继“法国地方天然公园”和克勒索矿区后,第三代生态博物馆自称为“社区生态博物馆”
(Communib/Ecomuseum),以此区别于第一代博物馆中出现的“社会事业性生态博物馆”
(institutionalEcomuseum)。社会事业性是附属于当地团体或某个官方机构的,公众在其中发挥的作用有限;而社区生态博物馆则是独立的(自发的),具有私人协会的自治性质。而在生态博物馆运动从法国传播到世界各地的过程中,从不同程度上显现出社区参与的意识。1984年,新博物馆学建立并在加拿大发表了《魁北克宣言》,宣称“扩大博物馆功能,协调人类与自然环境的生态关系,深入为社区和特定的群体服务,社区居民是博物馆的主人”,也强调了社区与博物馆的互动关系。
北美的实践
在加拿大,生态博物馆并没有像在法国一样从天然公园脱胎出来,而是因地制宜,各具特色。如1979年魁北克的第一个生态博物馆项目即是为了防止上比沃斯(Haute-Beauce)地区一些重要的地方文化遗产流失而建立的。这些地方文化遗产通常不被传统博物馆收录陈列,于是需要一个专门的博物馆来存放和展示。该项目包含了博物馆和地区讲解中心,并开设大众博物馆学专业课,得到村庄居民和社会团体的大力支持。随后在魁北克先后涌现了为保护工人住宅区文化的“全社会之家”(theMaison du Fier-Monde)、为保护自然文化区的“岛上居民之家”、为保护和研究历史遗产的洛格山谷生态博物馆、为配合生态学教育中心兴建的圣康斯坦特生态博物馆等等。可见在加拿大,生态博物馆扩大到小型社会的整体,也逐渐带上了“社区生态博物馆”的特征。
美国的生态(社区)博物馆主要由独立文化团体史密森学会进行开发和实践。早在1967年9月,该机构在华盛顿特区设立了第一座以社区民众及其议题为主的社区博物馆,即安纳考斯提亚社区博物馆。该博物馆由当地一个废弃的小型电影院改建而成,举办了数次有影响力的展览,唤醒社会对贫困社区发展的关注。1987年起,史密森学会着手开发亚克钦印第安社区生态博物馆计划,该计划从属于帮助土著美洲人创办或增设部落博物馆的战略计划。亚克钦印第安社区也建立了类似解释中心的组织和建筑,由史密森学会向社区介绍生态博物馆概念,为社区提供资料,指导他们的研究和发展,起到推动博物馆事业独创思想和改革实践的作用。居民把生态博物馆看成是信息中心,这个信息中心也制定和实施了居民培训计划,组织了和加拿大的互访学习,以及向国内博物馆学习遗产保护和档案管理。居民还在社区生态博物馆里讨论关于社区管理、社区内考古发掘、道路修建等重大问题,并制定政策组织实施。
亚洲的探索
生态博物馆的思想在亚洲的发展带有更多的社区博物馆性质。日本于1991年在广岛县安艺高田市的吉田山上建立了第一座钢铁制造区遗址生态博物馆,之后又出现了一批具有生态理念的社区博物馆,并且于1995年成立了日本生态博物馆协会。
印度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了生态博物馆理论研究。其核心内容是关于文化和自然资源利用和保护问题,探讨社区、遗产和发展的关系。一些博物馆学家选择了一些适宜建立生态博物馆的社区进行研究。如1999年初马哈拉施特拉邦(Maharashtra)建成的考莱社区博物馆(KorlaiCommunity Museum)。印度西部地区具有建设文化多样性的生态博物馆潜力,在拉贾斯坦邦(Raiasthan)的阿尔瓦市(Alwar)和古吉拉特邦(Guirat)都有生态博物馆项目正在建设之中。除此之外,也有一些其他反映生态博物馆内容的形式,如在印度东北部阿萨姆邦的沙楚(satras,僧侣居住建筑院)里,僧侣通过他们的文化传播方式将传统知识留传下去。
中国于1995~1998年在贵州梭嘎建成了中国第一座生态博物馆,引起了国内外各界的广泛关注。至今贵州已有四座生态博物馆。放眼中国的西部和南部,内蒙古、云南、广西都已创建基于少数民族风俗的生态博物馆。而2011年全国生态(社区)博物馆研讨会又将生态博物馆的理念延伸到城市社区中,开创了基于城市历史街区活态保护的社区博物馆模式。社区博物馆:联系现实和
过去的社区研究中心
早在20世纪60年代,世界某些地区就有人开始实践博物馆人文性的研究。他们以平等自治为原则,着重考察公共教育,提出博物馆学的态度设想和原则等问题。某些研究人员意识到公众对博物馆基础服务需求的日益增加会导致其社区用途的日益扩大。传统博物馆一般没有社区博物馆的功能,因为他们的社会文化特征不适合观众的口味。
美国史密森学会的南茜?福勒女士通过从事土著美洲人博物馆计划协调人近10年的工作发现,生态博物馆计划是为适应社区需要而制定的,而社区博物馆面临的核心任务是有针对性地发动群众直接参与各方面的文化管理,起到“联系现实和过去的社区研究中心”的作用。为此她提出以下几点:
博物馆应根据所处的地理区域和观众来定义,而不局限在单个建筑物上。
应从更广泛的角度收集藏品,围绕社区与其文化、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组织起来。其收藏除实物外,还包括视听材料、文件、物质场所、传统仪式、口述史和社会关系等。
博物馆的文化遗产清单中应记录社区的财产,但不要求人们将有价值的物品交给博物馆收藏室贮藏。因此,受过训练的社区人员要管理分散于各家各户的珍品(然而这种工作方法在生态博物馆管理工作中存在分歧。)
为了实现自治,博物馆尤其注重个人成功工作所必需的技巧学习活动,而不是最终产品的创造活动。
为增强团体记忆力,社区需要档案学和博物馆学知识技巧来认同、保存和交流那部分记忆。训练的关键原则在于,参与此过程的人们用已有的经验发展、掌握能力与专业知识。因而,这些博物馆工作成员的角色就与传统博物馆工作成员大不相同了。他们不仅负有讲解社区文化历史等的相关责任,还要帮助社区实施发展计划,如满足一些经济上的发展需要。
在文化的原生地保护文化遗产,并由当地居民参与自主管理,使文化遗产的原生环境与文化遗产得到整体保护,这是社区博物馆区别于传统博物馆的重要理念。美国20世纪30年代前后受到欧洲户外博物馆的影响,创建了一批“活态历史博物馆”(Living HistoryMuseum),至今仍在一定程度上遵循了这个理念。美国弗吉尼亚州的威廉斯堡就是这样一个例子。
弗吉尼亚州是美国最早的大型殖民者聚集地之一,也是影响最深远的一个州。18世纪作为该州首府
的威廉斯堡城,也是美国历史上第二所大学威廉和玛丽大学(ColIegeof William&Mary)的所在地,当时成为整个州政治、文化和教育中心,在殖民时期起着重要的作用。独立战争末期,随着弗吉尼亚州府搬迁,威廉斯堡逐渐转型为一座安静的大学城。1926年,牧师古德温博士(Dr.W.A.R.Goodwin)提出恢复威廉斯堡殖民时期建筑风貌的建议,旨在让人们记住这段对美国来说举足轻重的历史。这一提议得到了小洛克菲勒(lohnD.RockefelIer Jr.)的支持与赞助。
最终这一工程保留和恢复了800余座古建筑,约占威廉斯堡18世纪时州府原貌的85%,其中有三大历史性建筑都是在原址按原式样重建的。威廉斯堡殖民城市复原工程完成后占地70公顷,成为美国最大的户外历史博物馆,受到公众的热烈欢迎。同时,对于威廉斯堡的历史、考古、建筑等领域的相关研究从20世纪20年代末至今一直在持续,不断地完善历史街区文化遗产的“真实性”。
为了对公众普及这段特定历史时期的教育,威廉斯堡殖民城市由一个专属的、非营利性的同名基金会(CoIonial WiIliamsburgFoundation)进行管理。该基金会负责历史街区的保护及展示,经营配套的酒店、餐馆、会议设施及高尔夫球场以补贴其运营费用,同时出售相关的注册商品和纪念品。该基金会也收到弗吉尼亚州及联邦政府的定期拨款,并在官方网站上公布年度财务状况。
上一篇:纪念馆办公室工作计划{5篇}
下一篇:纪律教育计划{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