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AA范文大全网!

科普低碳工作计划{优选5篇}

琴瑟和鸣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本文共计13154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53分钟。

科普低碳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

一、建立馆校双方定期沟通联系的交流机制

馆校共建涉及到双方单位,要使共建活动有序地开展好,必然离不开良好的沟通与互动。为此,学校与低碳科技馆形成了开学初一起商定共建活动计划,学期末对共建活动进行总结交流的交流机制。双方互相把对方的活动有效地纳入到自己的工作计划中。在具体活动的开展中也保持密切联系,确保各项活动安全、有效地开展下去。同时通过共建这个平台,馆校双方辅导老师也有了一个交流的机会,大家在低碳教育领域中,互相启发、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二、科技馆成为学校开展低碳教育的实践基地

1.依托场馆资源在参观体验中感悟低碳理念

低碳科技馆里面有三层展厅,每层展厅主题不同,内容丰富。比如一楼的儿童天地展厅,设立了低碳实验室、池塘奇趣、穿越丛林、田园历险和科学探索基地等项目。学生在玩、看的同时不知不觉就对低碳有了一定感悟。比如全球变暖展厅,它是低碳科技馆的核心展项,采用4D动感黑暗乘骑形式,充分利用了现场实景、立体电影、现场特技和多自由度动感轨道车等多项高科技技术,让观众身临其境地体验和感受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全球变暖后人类将面临的各种灾难,从而认识到低碳的必要性。低碳科技馆还有碳的循环展厅、低碳城市展厅、低碳科技展厅、低碳生活展厅,通过参观与体验学生对低碳的认识会一步步加深。

2.依托场馆资源在探究活动中深化低碳教育

除了常规展项外,低碳科技馆还为学生设计了探究学习活动,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深入了解低碳。

(1)低碳科普实验公开课活动

为了让低年级学生也能更好的参与低碳活动。低碳科技馆为学生设计了“科普实验公开课”活动。“神奇的泡泡”就是是专门为低年级小朋友设计的低碳课程。科技馆的老师给小朋友们进行了生动有趣地讲解与演示,同时还告诉小朋友们泡泡水自己在家里就可以制作以及如何制作。小朋友们领取了肥皂水后开始吹自己的泡泡,一个个大小不一的泡泡飞向天空,这些泡泡也带着小朋友们对低碳生活的美好愿望。

(2)低碳科学拓展课程学习活动

低碳科技馆为学生精心准备了“航模”“趣味实验”“互动游戏”“低碳手工创意”等多种能渗透低碳教育的课程。这些课程主要在双休日开展。学生可以通过学校联系,也可以自己进行预约,活动时间比较灵活。学生在学习的同时也较好地增长了低碳知识。

(3)主题科学课程体验活动

低碳科技馆为我校学生设计了“生活和能量”主题科学课程。首先,辅导员给学生讲解活动内容及要求,给学生下发《生活和能源》主题活动单,让学生在参观、体验等活动中填写好活动单。学生在低碳科技展厅参观各种各样和能源相关的展项,例如“智能电网”“能源2050”和“太阳能热发电”等。通过参观与辅导员讲解,学生了解到原来生活中存在动能、势能、声能、电能、风能、水能、和太阳能等等,它们之间并不是独立分开的,经常在互相转化着。接着,学生来到全球变暖展厅,乘坐导览车亲身体验了全球变暖的情景。在整个探究和体验的过程中,大家手拿主题活动单,边思考边填写,不知不觉中学会了许多课本内外和能源相关的知识。最后,同学们来到了科学实验室,分组体验了“羊族大逃亡”“疯狂的水果”“摩天轮”和“太阳能车”拓展实验。在这些实验中又一次感受了能源的重要性,同时也对节约能源、低碳生活有了更深的认识。

三、学校成为科技馆普及低碳理念的教育基地

1.建立固定的校园低碳宣传阵地

为了更好地在校园中向学生普及低碳理念,开展低碳教育,我们在学校的科技长廊中建立了低碳教育专栏。该专栏内容由低碳科技馆负责,定期来学校展出有关低碳教育的宣传图板。在第一期的专栏中,一方面介绍了垃圾分类的情况,倡导学生在家庭进行垃圾分类,从而实践低碳理念。另一方面也介绍了低碳科技馆开展的一些与低碳有关的实践活动,邀请学生积极参与低碳科技馆的各项活动,从而在活动中进一步渗透低碳意识。

2.邀请专家进校园传播低碳理念

低碳科技馆有着良好的社会资源,建立了科普专家讲师团。由他们安排专家来我校开展低碳教育的讲座,向更多的学生传播低碳理念。本学期在低碳科技馆的安排下原杭州市科协原党组书记洪芳柏高级工程师给同学们上了十分生动而有意义的一课。洪工程师结合生动形象的图片给同学们介绍了什么是低碳生活,并从全球气候变暖的角度分析了低碳生活的重要性。同时,洪工程师也对同学提出了要求,希望我们的同学能从自己做起,能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真正在生活中做到“低碳”。

3.指导学校开展好低碳教育活动

低碳科技馆拥有比较专业的辅导队伍,在开展低碳教育活动中非常有经验。为此,学校在低碳科技馆青少年科技辅导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开展了“碳排放计算”和“减少碳排放”活动。本活动在一周内进行,每个学生在家里进行碳排放计算,看看家庭一周到底会有多少碳排放。然后按照班级进行统计,最后全校的参与班级一起汇总。为了让每个学生更好的行动起来,学校还专门制作了活动手册,把需要学生填写的数据直接写在活动手册的表格中。通过活动与计算,学生比较直观具象地感知了什么是碳排放,为什么要碳减排。

科普低碳工作计划范文第2篇

关键词:低碳经济;低碳城市;国际经验

本文系河南省软科学项目《河南省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092400450040

中图分类号:F2文献标识码:A

一、低碳经济的起源及概念

低碳概念是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提倡减少人类生产、生活活动中温室气体排放的背景下提出的。“低碳经济”的概念源于英国,2003年英国政府发表了《能源白皮书》,题为:“我们未来的能源:创建低碳经济”,提出要用低碳基能源、低二氧化碳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替代当前的化石能源发展模式,引起了国际社会广泛关注。

在世界范围内,低碳经济的概念已经十分普及。2007年联合国讨论制定了2012年开始实施的后京都行动方案,促进了低碳经济概念在世界上的传播。2008年联合国提出用绿色经济和绿色新政应对金融危机和气候变化的双重挑战,把低碳经济看作是拯救当前金融危机、实现全球经济转型的重要途径。

针对低碳经济理念,国内专家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多数学者借鉴英国“低碳经济”的定义,从经济学的角度强调投入产出效率,强调“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和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以低碳为发展方向,以节能减排为发展方式,以碳中和技术为发展方法的绿色经济发展模式。

二、发达国家发展低碳经济的经验

(一)英国:从国家战略高度推动低碳经济。2009年4月,英国将低碳目标以法律的形式写进了2009~2010年财政预算报告:2010年CO2排放量在1990年水平上减少20%,到2050年减少60%,从根本上把英国变成一个低碳经济的国家。6月17日,英国正式公布了发展“清洁煤炭”计划的草案。其主要对象是以煤炭为燃料的火电厂,要求英国境内新设煤电厂必须首先提供具有碳捕捉和储存能力的证明,同时政府考虑给予相关财政激励。7月15日公布的《英国低碳转换计划》制定了英国到2024年的低碳行动路线图,它要求所有方面都向低碳化方向发展。同时,英国着力于发展、应用和输出先进技术,引领世界各国经济朝着有益环境的、可持续的、可靠的和有竞争性的方向发展。为此,英国建立了完善的减排政策措施体系,在技术上,加大对可再生能源和低碳技术的投入,同时强调建筑和交通等重点部门的减排。

在低碳城市规划和实践方面,为推动英国尽快向低碳经济转型,英国政府成立了一个私营机构――碳信托基金会,负责联合企业与公共部门,发展低碳技术,协助各种组织降低碳排放。伦敦市也就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提出了一系列低碳伦敦的行动计划,最具代表性的就是2007年颁布的《市长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计划》。

(二)日本:加强能源和环境领域研发。20世纪九十年代,日本经历了非常严重的金融危机,泡沫经济崩溃,银行接连倒闭,当时希望用科学技术推动经济发展的声音高涨。日本因此于1995年出台了《科学技术基本法》,决定大力推动科技发展。在此背景下,日本紧随英国之后开始大力发展低碳经济。

2008年7月,日本内阁会议通过了“低碳社会行动计划”,阐述了在未来3~5年内将家用太阳能发电系统的成本减少一半等多项有关减排的措施,其重要内容都与开发新能源有关。2009年4月,日本又公布了名为《绿色经济与社会变革》的政策草案,目的是通过实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等措施,强化日本的低碳经济。日本加强能源和环境领域研发的思路还体现在2009年度各部门的预算申请中。根据日本内阁府2008年9月的数据,在科学技术相关预算中,仅单独列项的环境能源技术的开发费用就达近100亿日元,其中创新性太阳能发电技术的预算为35亿日元。

日本有许多能源和环境技术走在世界前列,为了推动能源和环境技术发展,日本还采取了两项措施以致力于低碳社会的建设:一是限制措施,比如日本《建筑循环利用法》规定改建房屋时有义务循环利用所有建筑材料,使得日本由此发明了世界先进的混凝土再利用技术;二是提供补助金,目前日本政府正在探讨恢复对家庭购买太阳能发电设备提供补助的制度,还准备降低对中小企业购买太阳能发电设备提供补助的门槛。另外,日本今年已开始向购买清洁柴油车的企业和个人支付补助金,以推动这种环保车辆的普及。

(三)美国:推行低碳产业结构,形成低碳生活形态。在推行低碳产业结构方面,首先,美国政府通过制定再生能源发展目标与奖励投资的方式,建立低碳的发电结构。美国利用“再生能源组合标准” (如太阳能、风能与地热等),冀期达到2012年再生能源发电占比10%的目标。联邦政府还出台了5年“生产租税抵减”的措施,诱导私营部门发展再生能源。

同时,美国政府拟推动全国性的“总量管制与排放交易”制度,期望至2050年能够达到80%温室气体减排量(相较于1990年排放量)。另外,美国政府计划采取100%拍卖排放权方式,将美国企业排放温室气体之外部成本内部化,政府将部分排放权收入(约150亿美元)补助新能源发展、能源效率提升改善计划、发展第二代生质燃料及洁净车辆等。

为了形成低碳生活形态,美国政府可谓想尽办法。首先,政府通过提升车辆运具能源效率来降低碳排放。主要做法包括:提高燃油效率标准,即每年提高4%燃油效率的目标;2015年达到100万辆电动车上路,即发展油电(汽)混合车,为达到此目标,将提供优惠购买奖励,每部油电(汽)混合车将减税7,000美元。此外,美国政府为提高建筑物能源效率,还设定于2030年达到所有新建筑物“碳中和”或“零碳排放”目标。为达此长期目标,联邦政府设定未来10年提升新建筑物50%以及旧建筑物25%能源效率目标。美国政府还将建构良好的运输环境营造与投资计划,并承诺引导联邦员工,改变出行方式,搭乘公共交通工具。

三、对我国的启示

纵观发达国家经验,在促进低碳经济发展方面,政府的角色举足轻重。首先,应以鼓励绿色投资为推动低碳经济发展的核心策略,在财政上要支持低碳项目的开拓和实施,建议可设立专项资金用于激励低碳项目的投资和建设,增加低碳项目的市场竞争力;其次,要适当搭配市场工具,例如建立碳排放权交易制度,促进碳排放权交易的货币化,实施租税奖励措施与有害环境补贴改革等,提高节能减碳诱因;最后,政府在低碳城市的发展中应起到规划、引导和领导的作用,居民和企业对低碳城市的发展有不可或缺的作用,通过教育宣传与市场调节,充分调动企业的积极性,改变居民的消费习惯,逐步改变城市的消费模式和生活模式。

(作者单位:中原工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刘志林等.低碳城市理念与国际经验.城市发展研究,2009.6.

[2]张薛.低碳经济机遇与挑战. 节能与环保,2009.7.

科普低碳工作计划范文第3篇

发展低碳经济,是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途径。我国处于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阶段,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需要钢材、水泥、电力等的供应保证,这些“高碳”产业既是我国新一轮经济增长的带动产业,也无法通过国际市场满足国内的巨大需求,即这些产业的发展有其合理性。但以此为理由,千方百计地推进重化工业的发展,我国的资源支撑不了,环境容纳不了;更何况还要给子孙留有足够的资源和空间。

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优化能源结构的应有措施。虽然我国能源结构在不断优化,但一次能源生产的2/3仍然是煤炭,燃煤发电约占电力结构的80%。煤多油少气不足的资源条件,决定了我国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煤炭仍将是主要的一次能源。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约束下,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权成为发展的资源;气候变化国际谈判中减排指标的确定和分解实际上也是在争夺排放权的这一发展空间。因此,发展低碳经济,提高可再生能源比重,可以有效地避免一次能源以煤为主的弊端,降低能源消费的碳排放。

发展低碳经济,是依靠技术进步和创新支撑跨越式发展的可能路径。我国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研发和创新能力有限,这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现实,也是我国由“高碳”经济向“低碳”转型的最大挑战。尽管《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要求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让技术,但这些年的执行情况并不乐观。

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开展国际合作、参与国际“游戏规则”的途径。虽然我国的工业化享有全球化、制度安排、产业结构、技术革命等后发优势,但我们不得不接受发达国家主导的国际秩序和规则,不得不在国际分工体系中处于“微笑利润曲线”下端,不得不在资本和技术上处于依附地位,甚至被发达国家转移的资源密集型、污染密集型和劳动力密集型的产业“锁定”。

总之,从能源资源条件、发展阶段、产业结构和技术水平,以及可能面临的减排国际压力等角度考虑,我国都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并成为我们立足当前寻突破、着眼长远上水平的重大战略选择,更成为引领未来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方向。

规划先行,为绿色发展奠定基础。通过制定规划,不断降低社会生产和生活活动的碳强度。一是将低碳经济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进行总体安排部署。二是将低碳技术研发纳入国家科技规划和相关科技计划。三是制定专项规划,提出低碳经济的概念、目标、发展重点和保障措施等,提出绿色经济的统计和考核指标,并作为国民经济规划中的引导指标。四是制定重点行业和部门的低碳规划,向绿色转型。

加大科技投入,注重创新效率。我国是发展中国家,R&D投入的产出较低,创新效率亟待提高。应改进财政科技资源的配置机制;促进科技资源的合理流动和高效利用;支持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制定鼓励自主创新、限制盲目重复引进的政策。

制定相关政策,激励绿色发展。从总体上看,目前国际上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措施,大致可以分为基于价格的市场手段和强制性政策措施两类。应该说,这两类工具各有利弊。从实际出发,我国需开展“应对气候变化法”的立法可行性研究;在相关法规修订中,增加应对气候变化的有关条款,逐步建立起应对气候变化的法规体系。借鉴国际经验,在国家和地方政府层面出台发展低碳经济的指导意见;形成绿色发展的政策环境。

用好市场机制,降低减排成本。综合考虑经济、能源、碳排放等因素,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方面的基础性作用,研究制定价格形成机制,采用法律的、行政的,特别是价格、排放权交易、自愿协议、能源服务公司等经济手段和市场手段,可以从生态补偿费制度、押金-退还政策、排放交易制度和碳税等入手,总结试点经验,分析存在问题,并逐步推广应用,为我国塑造一个可持续的低碳未来。需要特别强调的是,环境保护往往是市场“失效”的领域,需要发挥政府的干预和调控作用。

加强研究,勾划我国绿色发展的技术路线图。应借鉴日本建设低碳型社会的经验,提出我国绿色发展的技术路线图。2008年3月,日本经济产业省《凉爽地球能源创新技术计划》,提出可大幅度减排二氧化碳的21项技术,用21项技术可实现日本二氧化碳排放减半目标的60%。2008年5月,日本了《面向低碳社会的十二大行动》报告,提出了建设低碳社会迫切要做的十二大行动及其可实现的减排量,相对于1990年的排放水平到2050年减排70%需要的行动、技术选择、社会改革及政策措施等。该报告也认为,由于资源、资金与人力等方面的限制,立即行动将增加减排成本;保持政策连续性并按一定顺序实施可以实现预期目标。2008年7月29日,日本内阁会议通过了《建设低碳社会行动计划》,提出了具体的目标和行动,为日本的低碳转型奠定了基础。这种做法值得我们借鉴。

加强人才培养,营造社会氛围。深入开展科普工作和教育,鼓励消费者购买低碳的、技术先进的产品。开展创新体系、政策的比较研究,监测和评估创新过程、成果的社会经济影响等,使创新真正成为绿色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科普低碳工作计划范文第4篇

近年来,我们以建设节能环保社区为目标,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节能环保工作与全面建设“两型社会”的总体战略衔接起来,深化认识,强化责任,精化组织,细化实施,扎实开展节能环保宣传教育和民众环保自治创建活动,推动在家庭和社区中树立节能减排的科学观念,倡导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生活方式,具体如下:

一、突出宣传,加强领导,着力提高节能环保意识。在创建节能环保社区的过程中,我们认为提高认识是前提,加强领导是关键,为此:一是抓宣传,强认识。围绕“节能减排、科学发展”这一主题,我们充分利用电子显示屏、小区广播、宣传橱窗、手抄小报等宣传媒介,大力宣传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的重要性,宣传上级各部门有关节能降耗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宣传加大节能减排的法规政策和重大措施,重点对运用新技术、新工艺,节能降耗工作做得较为突出的驻社区单位、家庭典型经验进行了宣传。我们先后向居民发放节能减排社区调查问卷3800余份、社区环境状况调查问卷2500张、发放环保宣传资料1700余份、发放《全民节能减排手册》1100册、社区阅览室的环保书。 此外,向社区家庭发出了《“节能减排,从我家做起”倡议书》,号召广大居民做节能环保的倡导者、实践者和志愿者。特别是今年6月份,我们以“低碳家庭·时尚生活”主题活动为抓手,不断深化“节能环保家庭行动”,在广大妇女和家庭中大力宣传和普及低碳知识,倡导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低代价的低碳生活方式,引起广泛关注。二是抓组织,强领导。为加强对节能环保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了以社区支部书记为第一责任人的“节能减排”工作小组,支居两委成员集体参与,同时充分整合辖区资源,调动驻社区单位的力量组建起“__绿色联盟”,形成了社区环保责任人、环保监督员、环保志愿者组成的节能环保工作体系。我们很好地做到了责任上肩,任务到人,统一安排部署节能减排工作,进行示范带动、上下联动,以点带面、整体推进,协调解决创建节能环保社区工作推进中的重大问题,切实履行职责,密切协调配合,加强对节能减排工作的指导协调和监督检查。

二、突出重点,多措并举,积极普及节能环保知识。为树立节能环保的科学理念,倡导文明健康、简约环保的消费观念与生活方式,我们突出重点,多措并举地积极普及节能环保知识。一是倡导实施“家庭低碳计划”。组织居民代表集思广益,广发征求意见,制订出《家庭低碳计划》,结合实际列出了包括使用节能灯具、以车代步、减少荤食等15条节能环保、健康饮食、绿化环境的方法方式,引导广大辖区群众特别家庭妇女在日常生产生活中自觉地运用。开展邻里节能环保相互提醒活动,相约文明,互相监督,及时改变不符合节能减排要求的做法和行为,保障“家庭低碳计划”的顺利实施。二是评选表彰“节能环保家庭”。我们以“节能减排,从我做起”为主题,通过发挥妇女、家庭和社区的作用,推广普及节能环保知识与技能、倡导节能环保文化。其中推广使用家庭节能小窍门、金点子和科技成果、举行节能减排家庭动知识竞赛,传授交流家电省电节能等方便实用的生活节能小窍门,开展“节能环保家庭”评选表彰活动,将使节能减排理念更深入人心。此外,还组织居民代表参与投票,对节能家庭给与适当的奖励。 三是建立健全“家庭低碳档案”。社区组建了节能环保宣讲团,组织“巾帼文明队”,编写节能环保歌曲,进家入户宣传绿色环保知识,推广低碳生活“小窍门,倡导绿色环保消费理念,指导家庭记录低碳生活档案,核算家庭减少的碳排放量等具体内容,跟踪“家庭节能八件事”的实施情况,引导广大家庭成员从自己做起、从家庭做起、从点滴做起,为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生活理念、消费模式。

三、突出典型,深入开展,不断完善节能环保机制。我们把建设节能环保社区作为服务“两型社会”建设的重要载体,持之以恒地开展下去,努力探索组织化发动、项目化运作、实事化推动的长效机制,不断调动家庭和社区的参与热情,扩大活动的覆盖面和影响力。一是社区率先行动。我们把节能减排的理念贯穿于社区管理和社区服务的各项工作中,降低社区管理工作成本,节约能源资源,当好节能保护环境的倡导者、实践者、志愿者。我们从细节入手,于细微处彰显节能环保,多用再生纸,减少环境污染,多用手帕抹布,减少卫生纸面纸的浪费;以回形针、订书钉代替胶水、修正液等含苯溶剂产品,以使用电子邮件代替纸类公文,资料袋、文件袋多次重复使用。社区干部作风转变了,潜移默化影响着广大居民。二是单位典型带动。社区通过设置“节约资源光荣榜”和“浪费资源曝光栏”,及时总结和推广节能环保的好做法,对各种不文明行为予以曝光,重塑办公生活消费新模式。我们深入调查摸底,根据驻社区单位近年来能源消耗等情况,对以往能耗高的单位进行重点监测、着重管理,制定产品能耗限额,建立能耗指标,协助省交通厅、省公路管理局等单位

普遍进行了节能环保改造,拆除了能耗高、污染严重的燃煤窝炉,使用上清洁能源。

科普低碳工作计划范文第5篇

关键词:两区一带;低碳经济;产业政策

“充分发挥北部湾经济区引领带动作用,积极打造西江经济带产业集聚优势,增强资源富集的桂西地区自我发展能力。”《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大力推动广西“两区一带”的发展。要推动“两区一带”经济腾飞,实现可持续发展,低碳经济模式是很好的选择。

1 广西“两区一带”发展低碳经济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传统的经济发展路径,不发达地区通过工业化进程,累积财富,其中也包括承接发达地区的部分产业转移。广西“两区一带”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也遵循着类似的路径,这确实也促进了广西经济的发展,尤其是近些年来,广西在经济总量增长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我们也面临着严峻的环境、能源问题。根据广西统计年鉴的数据显示,1995年广西工业废气排放总量2,797亿标立方米,2000年广西工业废气排放总量4,607亿标立方米,2005年广西工业废气排放总量8,339亿标立方米,2008年广西工业废气排放总量11,643亿标立方米,到了2009年广西工业废气排放总量达到13,184亿标立方米,上升趋势明显,环境污染压力增大。除了污染问题之外,广西“两区一带”能源短缺问题也比较突出。2011年夏季,广西“两区一带”遭遇20年来最严重的电荒,各个地区纷纷出台限电政策,甚至向外省借电,能源短缺问题显而易见。当然,这次的严重电荒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但长期以来的高能耗生产方式是其中的重要原因之一。

为了说明广西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着高能耗问题,笔者用回归分析的方法描述了广西GDP和能源消费总量的关系,数据见表1,其中GDP为Y,能源消费总量为X,建立模型:Y=A+BX,并进行回归。

利用Eviews软件,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果:

我们将结果用另一种形式表示如下:

Y=-997.0948+1.149443X

T -11.41270 41.28560

P 0.000 0.000

上述结果传达给我们的信息是,系数B显著不为0,即广西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之间存在某种关系,此外,R-squared是0.984407,那么R就是0.99,反映两者高度正相关,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这么解释这个回归结果,那就是能源消费越多经济增长量越大,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广西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以高能耗促增长的问题。

长期的高能耗,使得本来就稀缺的能源以更快的速度被消费,因此,广西“两区一带”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然要大力推动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原则的低碳经济模式的发展。

2 构建低碳经济体系,推动广西“两区一带”低碳经济的发展

既然低碳经济有利于推动广西“两区一带”的发展,我们就应该创造条件大力发展低碳模式。从系统论的观点来看,从整体来研究和分析一个事物会得到更好的效果,因此,为了更好地推动广西“两区一带”低碳经济的发展,我们试图构建一个低碳经济体系框架,从系统的角度去研究这个问题。仿效传统经济学,笔者以研究对象的不同为标准,将低碳经济体系划分为微观系统、中观系统和宏观系统,其中微观系统的目标是个人、家庭的低碳消费,中观系统的目标是低碳生产,宏观系统的目标是为低碳经济的发展提供政策支持(见图1)。

整个低碳经济体系,从个人、家庭的低碳消费出发,到生产过程的低碳生产,再辅之以支持低碳经济发展的相关政策,从微观到宏观,全方位促进广西“两区一带”低碳经济发展。

3 产业政策对于推动广西“两区一带”低碳经济体系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产业政策是政府调控经济的重要杠杆之一,如果运用得当,将有利于广西“两区一带”低碳经济体系的建设和低碳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政策要求实现区域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级化,通过科学合理的产业结构政策,扶植广西“两区一带”相对发展滞后的环保产业,治理改造污染严重的产业,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并且可以间接实现从政策导向上引导人们积极实施低碳生活、低碳消费,这对于广西“两区一带”的低碳经济体系的微观系统和中观系统都产生了积极的作用。产业组织政策可以通过扶植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企业扩大规模快速发展。分布于广西“两区一带”的企业规模普遍偏小,而要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建设低碳经济体系,需要企业投入一定的资金,而中小企业一般在资金方面并不是那么宽裕,这不利于低碳经济模式的推广,广西可以通过适当的产业组织政策,加快推动“两区一带”中小企业的发展,特别是鼓励中小企业在低碳经济领域多做尝试,促进广西“两区一带”的低碳发展。产业技术政策可以在低碳技术的发展规划、低碳技术引进、低碳技术开发等方面为广西“两区一带”低碳经济体系的中观系统的低碳生产和微观系统的低碳消费提供技术支撑。产业布局政策的目标之一是实现生态平衡,这正好符合低碳经济模式的要求,因此,制定合理的产业布局政策,将有助于广西“两区一带”低碳经济体系的建设,特别是对于中观系统低碳生产的实现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合理的产业布局政策可以达到充分利用区域资源的作用,区域产业调整政策还可以限制重污染产业的发展,改造高消耗产业,可以通过工业生态园的规划建设来推动广西“两区一带”低碳经济的发展。综上所述,产业政策可以贯穿于整个低碳经济体系,推动广西“两区一带”低碳经济发展。

4 制约广西“两区一带”发展低碳经济体系的产业因素分析

4.1 广西“两区一带”环保产业发展较为滞后

在低碳经济体系中,环保产业的发展非常重要,环保产业要求达到防治污染、保护环境,从表2的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到,环保产业与其他产业关系密切,通过推动环保产业的发展,可以将保护环境、低碳生产的理念和效果渗透到各个产业,最终有利于促进低碳经济体系的建设和发展。广西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认识到发展环保产业的必要性,但总体来说,广西“两区一带”的环保产业并不发达。2007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公布《生态广西建设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发展壮大环保产业,建立服务功能齐全的废物回收、再生和处理体系,推进废旧物资的回收和集中加工处理。不过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广西“两区一带”的废物回收、再生和处理体系并没有顺畅地运作起来,以南宁为例,部分城区垃圾回收是配备有相关对应的分类回收垃圾箱,但是基本上形同虚设,市民在投放垃圾时,大多没有实行分类投放, 而广西“两区一带”的一些地区,垃圾分类回收的设备仍未健全。回收处理的源头都没有控制好,整个回收体系怎么能够顺利运行呢?

表中 在0.01水平下显著相关; 表示在0.05水平下显著相关。

4.2 广西“两区一带”工业园生态化程度有待提高

关于工业园区的建设,广西已经出台了部分相关政策,包括《广西壮族自治区产业园区管理暂行办法》、《关于进一步推进工业园区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快工业园区(开发区)发展的若干意见(试行)》等,其中关于工业园区生态化的部分仍然还是比较少的,其中《广西壮族自治区产业园区管理暂行办法》指出产业园区的建设和进入园区的项目、企业必须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政策、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城市环境保护规划。推行生态园区建设,构建循环经济体系和生态产业链。要优先安排符合园区规划布局、生态产业链,工艺技术先进、耗能低、污染小、效益高的企业和项目入驻落地。限制类和淘汰类项目不得进入产业园区(通过国家有关部门审批的项目除外)。《关于进一步加快工业园区(开发区)发展的若干意见(试行)》指出,园区要优先安排工艺技术先进、耗能低、污染小、效益高的项目。此外,《生态广西建设规划纲要》指出,要推进工业园区的生态化建设,按照循环经济理念调整改造已建工业园区和建设新工业园区。鼓励具有循环特征、特别是原材料使用具有上下游关系的产业进行集聚,形成生态工业群体。合理规划园区内资源流、能源流、信息流和工业设施、基础设施、服务设施,通过废物交换、循环利用、清洁生产等手段,形成企业共生和代谢的生态网络,促进不同企业之间横向耦合和资源共享,物质、能量的多级利用、高效产出与持续利用。可见,广西在政策上对于工业园区生态化的支持还是比较分散的,而广西“两区一带”的工业园区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着污染大、能耗高的现象,工业园区生态化任务任重道远。

4.3 广西“两区一带”企业规模偏小

根据广西统计年鉴的数据显示,2009年广西工业企业总计5678个,其中大型企业34个,中型企业621个,小型企业5023个,广西工业中小企业占广西工业企业总数的99.4%,广西“两区一带”区域的企业也普遍存在规模偏小的现象。企业规模小,则在经济力量方面比较薄弱,而发展低碳经济,构建低碳经济体系,需要企业投入相当量的资金,特别是工业企业在防治污染和节能减排方面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而中小企业极有可能因为资金缺乏问题,即使想低碳生产也无力实现。虽然广西已经出台了《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支持中小企业融资的意见》,在信贷和激励机制方面确实有一定的支持政策,但具体实施细节还需完善。此外,中小企业的发展壮大,除了在资金方面得到支持外,还需要强大的信息平台辅助,这对于中小企业准确把握市场,抓住机遇具有重要作用。广西壮族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等相关部门转发了工信部等七部委关于促进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指导意见,结合广西情况的具体实施细节还有待完善。

4.4 广西“两区一带”与发展低碳经济体系相关的技术水平还相对落后

节能减排技术是发展低碳经济、构建低碳经济体系的重要技术,为了推进节能减排工作,广西出台了部分相关措施,也召开了节能减排目标任务工作会议,确认了节能减排的任务,但从完成进度来看,要能够如期完成目标任务,压力确实不小,而技术相对落后是制约相关产业部门实行节能减排的原因之一。广西“两区一带”区域,相当多企业技术人员较少,相关设备相对落后,再加上由于资金缺乏,因此投入到相关技术研发和引进的费用极其有限,这对于低碳经济的发展确实有一定的影响。根据广西统计年鉴的数据显示表明,2009年广西大中型工业企业共有655个,其中有科技活动的仅有210个企业,还不到大中型企业的50%,其中与发展低碳经济相关的科技活动数量较少。相对而言,这些大中型工业企业已经是广西企业中资金和技术力量比较雄厚的单位了,但它们在科技方面依然表现平平,更不用说占广西工业企业88.5%的小型工业企业了。再加上地处广西“两区一带”相对落后区域的企业,技术发展更是相对滞后,与发展低碳经济相关的技术研发和引进情况不尽如人意。

5 构建广西“两区一带”低碳经济体系的产业政策选择

5.1 大力发展广西“两区一带”的环保产业

一方面,要积极倡导广西“两区一带”人民树立低碳生活、低碳消费的理念,将垃圾分类回收的相关基本知识普及大众,帮助环保产业系统顺利运转。有关部门可以通过电视宣传片、报纸新闻等媒体多渠道全方位传播相关知识,也可以组织形式多样的社区活动,让广西“两区一带”的居民全面掌握垃圾分类投放的重要性,并且切实实行垃圾分类投放,为环保产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公共平台。

另一方面,环保产业涉及的范围比较广泛,广西“两区一带”应该根据情况把推动环保产业各个组成部分发展的具体细节进行完善,包括对于现有的与促进环保产业发展相关的财政支持、税收优惠等政策,要在可操作性上进一步进行补充。

5.2 促进广西“两区一带”工业园生态化进程

如上文说述,对于广西“两区一带”工业园的生态化发展,相关部门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也有一些相关政策,但是从长远来看,要快速推进广西“两区一带”工业园生态化进程,还需要系统的系列相关政策全面支持,分散零碎的文件不利于执行,也不利于监督。因此,应该出整的政策以及监督机制,对于现有工业园里高污染、高能耗、高排放的产业,要责令其整改,进行技术改进,处理污染物,力争转变为低污染、低能耗、低排放,鼓励其实践低碳生产,对于还在规划中的工业园,就应该严格按照生态化要求,强调企业之间的生态联系,遵循低碳原则。

5.3 促进广西“两区一带”中小企业发展

虽然广西“两区一带”相关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是趋向于中小企业的,但是在实际操作中,相关细节还缺乏明确的条款去执行,因此,应该要完善补充已有政策,把如何促进的具体措施和责任归属明确到位。另外,推动广西“两区一带”中小企业的发展,除了在政策上激励中小企业自身进步之外,还可以适当地推动中小企业进行企业组织的整改,例如合并,当然,这种企业组织的变动应该是在合理评估的基础上进行的,合并后的企业应该能够获得更好的发展,在发展低碳经济的过程中可以投入更多的资金、技术,也可以节约一定资源。同时,还要完善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的公共信息平台建设,促进广西“两区一带”中小企业的发展。

5.4 推动广西“两区一带”与发展低碳经济体系相关的技术研发和引进

广西“两区一带”并不处于经济发达区域,原本的技术底子就比较薄弱,要建设低碳经济体系,发展低碳经济,就必须在相关技术上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鼓励企业开展节能减排技术研发,积极引进区外先进相关技术,引进相关技术人才,促进高校科研单位与企业的合作,将低碳经济科学研究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技术,并为科学研究人员设立专门的奖励,以优厚的待遇吸引相关技术人才投入到广西“两区一带”的低碳经济体系建设中去,推动广西“两区一带”低碳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广西壮族自治区统计局.广西统计年鉴2010[Z].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

[2] 简新华.产业经济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

[3] 王贵明.产业生态与产业经济――构建循环经济之基石[M].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

[4] 广西壮族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政务信息网.

[5] 广西中小企业网.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