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计14431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58分钟。
福利院财务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
**镇位于鄂州市东部,与黄石市城区接壤。共辖6个行政村,总人口25000余人,国土面积39平方公里。全镇共有“五保”对象74人,其中在福利院集中供养60人,分散供养14人。自2003年我镇启动“福星工程”建设以来,我镇福利院在各级的大力支持和关心下,创新思路办院,转变观念养院,求真务实管院,我镇福利院建设一年一个大变样,环境及硬件建设大为改善,院民生活环境幽雅,生活条件舒适,福利院真正成了老人们“老有所养”、“老有所乐”的“人间天堂”。2004年,**福利院被市政府评为一类福利院;镇党委书记、镇长刘荣同志被市政府推荐为2005年度全省福星工程建设先进个人;院长李灿国同志被市政府评为2005年度“尊老爱幼之星”。
现在,我将我镇“福星工程”建设情况从以下几个方面向各位领导作汇报。
一、坚持抓硬件建设,打造一流环境
我镇福利院始建于1998年,座落在三峡村四组,占地面积4.5亩,建筑面积800平方米,可用房间11间,院内院民16人,五保户入住率仅为22%。2003年后,镇党委政府启动“福星工程”,投入资金100多万元,将闲置的猫尔山中学改扩建成了新福利院。现在,新福利院占地面积21.5亩,建筑面积1794平方米,绿化面积2000平方米,住宅面积1500平方米,可用房间30间,入住院民达到60人,入住率达到81%。这里,院内花坛别致、绿树成荫、四季有绿、果园布置有序,小路别具一格;院外,进院水泥路、渔池、菜园样样都有。在这里,60名五保老人要么其乐融融的在棋牌室玩着棋牌,要么兴趣盎然地在文化娱乐室看着精彩的电视节目,要么悠然自得地到外面的小花园散着步子,日子过得轻松、自在。
1、强化责任,成立专班
镇党委、政府一直重视和关心农村五保老人供养问题。特别是农村税费改革后,随着镇村财力的弱化,镇村两级共同承担农村五保生活的能力受到了削弱,如果不能很好解决五保对象的生活问题,势必影响党和政府的形象,影响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稳定。正当党委、政府为此着急之时,省民政厅出台了18号文件,实施农村五保“福星工程”。镇党委、政府及时抢抓这一机遇,努力向上级争取政策支持,积极部署我镇“福星工程”建设项目,迅速成立了以镇长为组长的**镇“福星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在政府相关部门抽调精干力量组成项目建设专班,做到成立专班领导,专人专职负责,亲自参与规划,亲临现场督导,专题听取汇报,专项资金建设。把“福星工程”建设当作为民造福的大事、实事来抓。在此后的三年里,无论镇人事如何变化,“福星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始终不撤,并且每年根据人事变动情况对领导小组成员进行及时的调整,保证了领导力量的连接,保证了“福星工程”的继续。
2、高标准规划,创优院内环境
镇“福星工程”启动之初,党委、政府就明确了规划高标准,并体现人文关怀的指导思想,做到“福星工程”高起点、高标准、高规划设计,生活、休闲功能分区,一次性规划,分年度实施。在规划上充分考虑了老人们的生活和休养。在“福星工程”整体规划上,我们既考虑了居住区、餐饮区、生产区等必要生活区,同时考虑了文化娱乐室、医疗卫生室等基本活动区,还考虑了绿化区、健身区等户外活动场所。通过这几年的建设,现在福利院院内有主宿舍楼1栋3层,附餐饮楼1栋2层等主建筑;有绿化花坛两个;枣园1个;桔园1个;健身园1个,设有健身器材7件(套);晒衣园1个,设有钢制晒衣位100余米长。院外有菜园3处35亩,大棚1处6亩,渔池1处6亩。进院道路全部实现了硬化。三年来,这些基础设施投入累计达到了近200万元。
对老人们的关怀上,除了大的硬件环境外,对每一位院民都配置了长衣柜、床、椅子、床头柜、电扇、洗脸架、洗脸盆、桶等生活必需品;主楼内设有电视室、浴室、会议室、医务室;餐厅内配有冰柜、消毒柜、就餐桌椅。整个福利院实现了“四通”,即通自来水、通电、通闭路电视、通电话。现在,入住福利院的老人,生活上得到了保障,精神上得到了充实,身体上得到了锻炼,真正享受到了比家里还要美好的生活,再也不会感到孤独了。
3、多方筹措资金,保证建设投入和供养经费到位
一是着力协调,无偿划拔转让固定资产。福利院院址是政府将原**中学旧址整体划拔建设的。二是积极争取上级资金,先后从市、区民政局争取资金近50万元,今年又从省民政厅福彩中心争取到健身器材7件(套)。三是广泛发动社会力量进行募捐,每年组织企业厂长、经理、外界名流到福利院走访、慰问。在“福星工程”启动的第一年,我们就募捐资金近20万元。四是财政投入,财政每年对“福星工程”预算投入30万元,今年,政府还将福利院院内绿化和进院路硬化工程作为政府7件实事之一。五是针对集中供养人员情况,通过解决其非农户口来办理城镇低保解决部分五保经费不足,今年,已办理54户城镇低保。六是上级财政转移支付,上级财政每年按集中供养人年均1200元,分散供养人年均800元转移支付到镇财政,镇财政足额拔付到福利院。在财务管理上,我们严格做到分管领导一支笔审批,决不多开支一分钱,决不乱花一分钱,厉行节约,确保建设投入和供养保障。
二、全面开展普查,落实五保对象应保尽保
要搞好“福星工程”,首先要摸清五保对象底数,做到应保尽保。由于历史原因,我们过去对五保对象的认定还存在一定的误区。一是将所有纯女户纳入五保,无论女儿有几个,有无赡养能力;二是将年纪较轻,有劳动能力的单身男女全部纳入五保;三是将父亡母走或母亡父走儿童全部纳入了五保,人为扩大了五保供养范围。另外,还有少数由于户籍等多种原因,将一些符合五保条件的对象未纳入五保,存在应保未保的问题。针对以上这些情况,为切实维护真正五保对象的合法权益,保障其生活,我们今年6月份对五保户进行了全面普查,明确对象条件,严格普查标准,认真进行核实,最后确定出我镇实有五保对象74人。通过充分尊重老人的意愿,并结合各位老人的实际情况,确定了入院集中供养60人,分散供养14人。使全镇五保老人做到了应保尽保。
三、实行院民自治,规范院务管理
“没有一流的管理就没有一流的服务,没有一流的服务就没有‘同住一个院,都是一家人’的亲情感觉。”我们是这样认为的,更是在管理上颇具匠心,努力做到的。为此,我们采取了以下五个方面的实质性措施,确保了优质服务。
一是建立党组织,加强组织领导。我们成立了福利院党支部,直属镇直机关党总支部,强化对福利院的领导。健全了各项组织原则和制度,实行大事由支部决策,确保了党和政府有关政策的贯彻落实。
二是规范各项规章制度,以制度促管理。我们不仅建立健全了全院劳动、卫生、调解、财产、财务、娱乐、生活、请销假、医疗、安全、安保工作制度,还建立健全了院委会生活制度和院民代表大会制度,并相应制定了院民公约、院民守则,以制度管人,做到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有效增强了全院干部、职工、院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约束的能力。
三是完善服务措施,优化服务质量。我们结合院务公开,规范服务内容,将服务人员享受级别、服务项目、服务程序、服务标准一一上牌公示,实行挂牌上岗;建立服务监督制,设置意见簿、意见箱,聘请3名院民为监督员直接监督服务员工作;实行诚信服务,按照“院民至上,服务第一”的宗旨,做到轻手轻脚进门、喜笑颜开迎人、轻声细雨问人,服务态度热心、服务语言舒心、服务对象顺心,确保每天“四送”(饭菜、茶水、药物、便具)、“三擦”(窗、桌、生活用具)、“两洗”(衣被、卫生间)、“一整理”(房间卫生、床上用品)到位,争做“贴心人”、“好儿媳”。有力促进了服务质量的提高。
四是实行院民自治,共为家园作贡献。面对着60名老人的护理和生活安排,仅靠4名工作人员是难以胜任的。镇福利院创新思路,充分开发入居院民的人力资源,在充分尊重院民意见的情况下,将那些身体好、素质高、有一定文化基础和一技之长的人选,组建院民管理委员会,参与福利院的日常事务管理。并结合各人的情况,组编成生产组、卫生组、保卫组等,共同为家园作贡献。将每月的零用钱按照院民的现实表现和为院作贡献大小分成5元、10元、15元、20元等类别进行发放,充分调动院民为院作贡献的积极性。
五是对院民实行“五星”级管理,认真开展“同住一个院,都是一家人”的亲情活动。我们针对老人们的特点和个性,除用制度约束外,同时每季开展一次自评和互评活动,用身边事、身边人进行感化教育;结合本院实际,经常请离退休人员、身残志不残的残疾人员、农村个体专业户等到我院进行现身说教,请农村村组干部到院进行农村政策、形势的宣传;组织院民外出观摩、观光,体验社会生活,千方百计自筹资金改善院民生活。我们还通过组织过集体生日,年终送红包等亲情活动,使他们深感福利院大家庭的温暖,从而激发热情,自觉争做“五星”级院民。
四、拓新院办经济抓增收,培植发展后劲。
我镇福利院规模较大、人员较多,由于镇财力有限、资金投入难免有些不足,对此,我们福利院全体院民、职工在院委会的带领下,积极出主意、想办法,用足用活国家给予的优惠政策,大力发展“种”“养”“加”为主要内容的院办经济实体和企业。近年来,我们采取党委政府支持,划拔了35亩菜园地,将其中的8亩建设成大棚,对外出租,每年可收租金1万元,将其余的27亩作为菜地自已种,基本上实现了蔬菜自给。我们充分利用老福利院对外招租开发,每年可收租金8000元。同时我们还利用院内空地养了30多只鸡,基本上保证了鸡蛋的需求。与此同时,我们建成了2亩桔园基地、6亩精养鱼池和1亩枣园基地,不久将见成效,可收入2万元。近年来,我们福利院不仅蔬菜、鱼、肉、禽蛋做到自给有余,在确保集中供养五保老人每人每年财政拨付供养经费1200元到位的同时,还保证了院民一人一天一枚蛋,每月人平10斤鱼,20元零花钱。
福利院财务工作计划范文第2篇
一、基层检察院计财工作的内容
计财装备是检察工作必不可少的保障因素,其主要职能是负责对全院的计划财务装备工作管理;对上级检察院补助下级检察院的办案、装备及基本建设经费进行分配和管理;负责交通通讯装备、武器弹药、服装的统筹计划和管理;负责检察院机关基本建设的规划和组织工作;承担检察机关经费及基本建设等各项经费的申请、核算、管理及各种装备物资的统一购置和分配;负责检察机关财务、房地产、基本建设、固定资产、环境秩序管理和后勤服务保障等工作;负责机关行政管理、车辆管理、保卫、绿化、医疗保健、爱国卫生、计划生育、交通安全和院办公区安全等工作。达县检察院一改以往的计财工作只是管钱管理账的传统观念,从新的视角,明确计财工作的职能,一是负责对全院的计划财务装备工作进行指导;二是对上级检察院补助下级检察院的办案、装备及基本建设经费进行分配和管理;三是负责交通通讯装备、武器弹药、服装的统筹计划和管理;负责检察院机关基本建设的规划和组织工作;四是承担检察机关经费及基本建设等各项经费的申请、核算、管理及各种装备物资的统一购置和分配;五是负责检察机关财务、房地产、基本建设、固定资产、环境秩序管理和后勤服务保障等工作。
二、基层检察院计财工作的作用
计财装备部门虽然不履行检察机关具体的法律监督职能,但是作为检察机关后勤保障部门,承担着为检察工作提供动力的重大职责。为了计财装备工作的有效运转,保障检察工作的正常开展和检察职能作用的发挥,达县院计财装备工作注重工作方式,充分发挥计财装备工作的积极作用:
(一)协调枢纽作用,充分发挥计财装备工作“一体化”功能,整合部门、上下级之间的相互协调、相互配合关系,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效率的提高。
(二)管理服务作用,主动为检察中心工作服务,认真负责地管理好财务、装备、机关等一系列后勤服务,保障检察机关各部门的正常运转。例如:对财务工作实行规范化管理,增强经费保障能力,精心理财,当好“内当家”;对全院所有固定资产进行全面清理登记,以各内设机构为单位建立资产台帐,并将有关资料与计算机上的数据核对,做到帐帐相符;严格车辆管理,规范公务车辆使用范围,实行节假日所有公务车统一存放的制度。
(三)后勤保障作用,强化财务资金保障、强化办公设施保障、强化生活物质保障等,以良性、充裕的资金保障,保障装备更新换代,保障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保障检察文化扩大宣传,保障干警福利逐步提高。
三、基层检察院计财工作的特点
1、服务性。后勤保障部门的主要工作性质就是服务性,这一点应该作为基层检察院计财部门的工作方针之一来认识和执行。计财部门应该本着为领导服务的意识,在任何一个领导和整个单位职工有需要的地方及时的给予援手,不断扩大服务工作范围。计财部门由于其特殊的工作性质,对整个单位的资金、物资都有着充分的掌握,要保障各种资金安排以及车辆设备的正常运转,,各个部门需要计财部门配合的时候应该本着热情服务的态度,与各部门积极配合,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同时确保工作质量。例如检察干警需要出外执行任务的时候,计财部门应该积极的为其统筹安排车辆、所需资金和各项物资等等,使干警们能够安心的工作,从而合力完成检察工作。另外,计财部门也要在职工的工资、福利问题上多下功夫,保障他们的权利,使他们无后顾之忧。
2、管理性。从计财部门的职能来看,计财部门是检察院的“大管家”,承担着全院 “家底”的管理责任。主要体现在:一是对财务工作实行规范化管理,增强经费保障能力,精心理财,当好“内当家”。二是实行固定资产规范化管理,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益。对所在院所有的固定资产进行一次全面彻底的清理登记,以各内设机构为单位建立资产台帐,并将有关数据与电脑上的数据进行核对,做到帐帐相符;三是规范机关食堂管理。加强领导,由计财科指派专人负责,实行独立核算;建立健全各种账目,搞好成本核算,做到菜价公开,适时盘存,日清月结;规范管理程序等,只有加强管理、规范管理,才能使有限的资源得到合理的配置与有效的利用。
四、提高基层检察院计财工作的对策
1、改进工作思路。确实保障经费落实,是计财部门工作重心,也是达到服务高水平的基本要求。基层检察机关经费难以保障的现实一时不可能改变,在这种情况下,计财部门要用有限的财力物力最大限度地服务检察事业持续发展的思路开展工作。以适应检察事业发展的需要,使干警的福利待遇能得到落实,从而实现从优待检目标。
2、二是提高管理能力。根据最高检《人民检察院基层建设纲要》中关于“努力完善检务保障机制”的精神,改变现行的计财装备工作“小而全”的工作机制,将统一由计财装备部门承担的行政管理和服务职能分开,即将后勤保障中可以社会化的部分从机关行政序列中分离出来,例如由社会上的营利组织提供统一的就餐、交通、会议安排、物业管理、绿化卫生等服务,逐步实现检察机关后勤服务的社会化管理。通过创新改革,可以缩减计财装备工作的行政编制,提高工作效率,很好地节约财力、人力、物力的开支。
福利院财务工作计划范文第3篇
关键词:设定受益计划;CAS 9;养老制度改革
DOI:10.19354/ki.42-1616/f.2016.17.69
养老保险制度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课题,西方发达国家也是经过漫长的改革摸索才逐步确立起先进的养老保险制度。虽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目前还处于探索阶段,但近几年国家非常重视社会保障方面的建设,相关的配套制度也逐步走向规范。本文通过对CAS 9中设定受益计划部分的学习和理解,进行了理论研究和问卷调查,试图研究该政策是否在养老制度改革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并就该政策在实施过程中碰到的问题给予合理建议,这对其在全国范围内的充分落实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背景分析
自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的企业养老金制度逐步建立。国务院于1991年对企业养老保险制度进行了改革,建立了以基本养老保险、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和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为体系的多层次养老保险制度;1995年,《国务院关于深化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通知》提出为企业职工建立个人账户,使基本养老保险费用由企业和职工共同承担;1997年,国务院进一步统一了企业和职工的缴费比例、个人账户规模以及基本养老金的记发;后于2005年颁布的《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制度的决定》继续对企业养老保险制度进行了又一次完善。
在企业养老保险制度不断改革的时期,虽然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制度也进行了一定的改革,但其相较于企业而言改革速度较为缓慢。国务院于1993年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制度改革实施办法》,次年,全国多地先后与之有关的改革实施文件,并陆续开展试点工作。随后的世纪初,国务院规定要求机关事业单位维持现行的养老保险制度。
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由于实行两种不同的养老保险制度从而形成了长达二十年的“双轨”模式:企业员工退休时的养老金按其交纳的养老保险费以及退休当年的社会平均工资计发;反观机关和事业单位,员工的退休金则依据其实际工龄和退休前的工资计发。在实行双轨制初期,我国企业职员和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年人均养老金差距并不大。但到了2004年,企业人员的养老金已仅是公务员的48.8%,并且两者差距仍将越拉越大。
在养老金“双轨制”实行了将近20年之际,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方案于2014年终于被列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任务。同年年末,国务院和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先后审议通过了改革方案。2015年1月14日,国务院颁布了《国务院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将和企业职工一样缴纳养老保险费。至此,企业与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金“并轨”正式拉开了序幕。
二、理论基础
2011年4月29日,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正式了《国际会计准则第19号――雇员福利》(IFRS 19)。随后,我国财务部于2014年修订了《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CAS
9),将职工薪酬的范围进一步延伸到离职后福利,并将其划分为设定提存计划和设定受益计划两种不同的计划方式。面对目前我国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金并轨改革,财政部对于职工薪酬的修订不仅保持了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准则的持续趋同,还促进了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优化。
(一)国际养老金会计IFRS19。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的“IFRS 19”对企业员工的养老金等离职后福利规范了两种不同的福利计划,并予以区别核算。第一,设定提存计划。该计划规定企业需向一个独立实体(一项基金)支付固定提存金,若该基金无法以足够的资产支付与企业员工的所有员工福利,企业将不再负有进一步支付提存金的法定义务或推定义务。由此可见,设定提存计划的会计核算较为简单。第二,设定受益计划。该计划定义为除了设定提存计划之外的其他离职后福利计划。相较于设定提存计划而言,设定受益计划的会计核算就繁杂许多。这是因为设定收益计划在计量义务和费用时,需要使用精算假设,并有可能产生精算的利得或损失。
(二)我国企业养老金会计CAS9。由于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于2011年修订了《国际会计准则第19号――雇员福利》,取消区间法,全额确认重新计量设定受益计划净资产或净负债的变动并简化了设定受益计划的列报模式等。秉承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原则,我国财政部对涉及到的相关准则进行了重大修改,并于2014年印发了经过修订后的CAS 9,要求所有使用企业会计准侧的企业需在2014年7月起执行此项修订。这不仅包括了上市企业,非上市企业也同样需要执行。而对于在香港、美国或欧洲等海外市场上市的企业而言,则鼓励其提前执行该修订。财政部此次对于企业职工薪酬的会计准则修订,对原先的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进行了全面的扩充。与以前的企业会计准则相比,新企业会计准则最为显著的变化便是这第9号准则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将企业员工离职后福利计划分类为与国际会计准则相同的设定提存计划和设定受益计划,并明确了设定受益计划的精算计量、会计核算和财务披露等有关信息。
(三)设定受益计划。设定受益计划,是除设定提存计划之外的离职福利计划。企业按照员工的工龄、工资水平等标准确定每个员工退休离职后每期的年金收益水平,并由此推算出企业需要为员工缴纳的每期额。相较于设定提存计划而言,设定受益计划有其特有的优势所在。具体优势主要在以下三方面体现。第一,设定收益计划对于企业员工而言具有更强的吸引力,因为与之有关的风险全部由企业独自承担,员工的福利将更加有保障;第二,企业能够更好地对其员工实施激励机制,因为设定受益计划的福利高低与员工的工资水平高低和工作年限的长短具有直接的联系,员工由此能够长期稳定的在同一企业中积极工作;第三,设定受益计划使企业具备更高的缴费弹性,并不需要按照设定提存计划那样定期向基金支付固定金额,这使得企业的资金流动性更强,具备更加灵活的投资运营。
设定受益计划的以上优势与逐渐成熟的外部市场环境决定了其将成为企业职工薪酬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与之相关的会计核算同样应当引起企业及市场的足够重视。企业对设定受益计划的会计核算包括以下步骤:第一,利用精算技术对企业员工当期和以前年度所应得的福利总额进行可靠计算;第二,运用预期累积福利单位法对这部分企业员工所得福利进行折现,以确定企业员工的受益义务现值和当期服务成本;第三,确定所有计划资产的公允价值;第四,确定精算利得或损失总额和应确认的精算利得或损失金额;第五,当引入或变更某项计划时,确定由此产生的过去服务成本;第六,当缩减或结算某项计划时,确定由此产生的利得或损失。
三、结构化主体(SE)
(一)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和企业年金的比较。在此之前,本文作者对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和企业年金做了进一步的了解,对二者的主要特点进行的比分析,如表3-1所示:
表3-1 企业年金和基本社会养老保险比较
虽然企业年金试行办法早在2004年已经推出,但运行效果不是很好。近年来,随着职工福利、设定受益计划的推进改革发展,企业年金计划改革也得到了一定的推广。但养老金改革的相关数据仍具有稀缺性和滞后性,难以进行大数据的实证分析。在此背景下,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的分析方法进行研究,得出相应结论。
(二)问卷调查。本文研究人员在阅读大量文献后,结合实际情况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由于研究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和针对性,该问卷仅在企业较密集处进行发放并采集调查结果。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50份,经整理得到有效问卷183份。调查者的收入范围集中在3000-8000元,年龄段集中在25-45之间。本文将问卷结果分类汇总后得到以下结论:90%以上的问卷调查参与人员对于基本养老保险比较了解;但在问到是否对企业年金计划也有所了解时,仅有71.3%的人对此具有基础认识,其中非常了解或较为熟悉的人不超过20%,还有28.7%的人表示完全不知晓企业年金这一概念。在前者了解补充养老保险的人中,再进一步询问是否了解设定提存计划和设定受益计划的区别时,约只有5%的人表示自己曾经听说过或者去了解过。在向被调查人员解释了设定提存计划和设定受益计划的区别之后,有45.55%的人表示愿意参与设定受益计划以更好地保证自己的养老金水平。
在公司是否已设立企业年金的问题中,仅有7.5%的人选择了企业已设立年金计划或者自己已参与企业年金计划;而在这部分被调查者当中94.25%的人认为企业年金的设立是非常有必要的,该政策的推行有助于提高其养老金水平;同时,这部分员工表现出了略高的积极性和公司忠诚度。当问到现有的基本养老保险的是否可以保证退休后的需求,32.22%的人认为当前的水平可以勉强维持其退休生活;而更多的被调查者则表示出担忧,认为需要有其他养老金补充的方法以更好地保障其退休生活。
四、结论与建议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得出的结论是企业年金计划的改革有利于国家养老金制度改革的推行,其可以更好地保障员工的退休生活;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该政策落实效果不佳。通过调查分析,本文认为设定受益计划在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1)职工对设定受益计划认识淡薄,缺乏了解;(2)设定受益计划与公司战略、人才激励等政策并未较好地融合;(3)由于该政策的实施是以企业自愿性为基础,多数企业并未加入到改革的队伍中来。
由此可见,只有使更多的企业和职工参与到设定受益计划中、提高其参与率和覆盖率,才能真正发挥出设定受益计划对退休职工生活的保障功能。要完善养老保险改革制度、推进设定受益计划的落实工作,需要做到以下几点:(1)加强针对设定受益计划等养老金制度改革的宣传教育,提高员工的积极性;(2)逐步减轻企业负担、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政策,加强企业参与养老制度改革的意愿和能力;(3)鼓励部分符合条件的国有
企业带头落实设定受益计划,起到引领与示范的作用。
参考文献:
福利院财务工作计划范文第4篇
(一)财务会计、审计制度不健全
近年来,企业会计制度和法规不断修订现已基本形成一套完善的法律制度;然而国家对事业单位尤其是对医疗机构,疾病防控等方面的会计制度的建设并不十分健全,比如说没有系统全面的成本核算和控制的法律法规。医疗卫生单位也只能根据自身的特点和管理需要,参考企业成本核算方法,开展工作。但这样的核算仅仅只限于科室之间,没有形成全面系统的核算体系。其核算的结果也不能适应现在新形势的发展,不能提供真实、全面的经济活动信息,因而也不利于医疗单位的健康发展。同时,也没有相应健全的内部审计制度,进行有效严格的监督管理工作,从而保证卫生资金的真实化、合法化、规范化、效率化管理,推动卫生廉政建设。
(二)财务人员素质低
我国的医院长时期处于“重视业务开展、轻视管理运营”的状态,在这个思想状态下,医院的管理如财务、审计等管理等长时期没有真正发挥出应有的管理效应,医院的财务、审计等从业人员在待遇和受重视程度上也较之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有一定距离。由于缺乏系统专业的财务会计知识,导致医疗卫生单位的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不高,对账务的核算,控制等先进的理念没有很好的掌握。部分财务人员仅仅只懂得审核报销最基本的工作,而对于财务的核算,成本的控制等科学的管理方法都不了解,不能有效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同时绩效考核制度的缺失,导致财务人员没有一种竞争意识,学习先进财务知识的热情不高,若不能及时提高财务人员的管理水平,可能会使医疗单位面临严重的财务危机。
(三)缺乏风险意识
由于我国医疗卫生单位长期处于计划经济的大环境中,基本上医疗单位的各个项目都由国家提供资金支持,需要钱就找国家,根本不存在市场经营风险,导致不仅是卫生单位的财务人员还有医疗卫生单位本身都缺乏风险意识。然而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和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医疗卫生单位也参与到市场竞争中,作为市场经济活动中的一员,若没有较强的风险意识,先进的管理理念和发展机制,很容易被市场淘汰,出现资不抵债甚至被兼并、破产的危机。
二、卫生系统财务管理及审计的优化及完善
(一)建立现代的财务管理、审计制度
为保证财务部门对医疗卫生单位的一切经济行为实施有效的控制和管理,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效结合,就必须依靠科学、完善的现代财务管理及审计制度。根据国家现行的会计制度和法规,同时结合自身经营管理的实际需要,制定切实可行的财务管理及审计制度。如单位的各项收入由财务部门统一核算、统一管理。其它任何部门、科室和个人不得私收款项。严禁设立账外账和“小金库”。内部审计是组织内部的一种独立客观的监督和评价活动,它通过审查和评价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来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广泛宣传内部审计的重要性,建立内部审计人员资格认定制度;也可聘请注册会计师对经济活动审查,加强审计监督,单位收入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要认真执行国家价格政策,严格执行医疗收费标准,不得擅自提高收费标准、扩大收费范围,也不得巧立名目乱收费、多收费、分解项目收费和打包收费。应坚持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用药的原则,努力降低医疗成本,减轻病人和社会负担。并坚持按制度执行,使财务管理、审计工作有据可依。
(二)加大培训投入,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
财务人员是财务管理、审计工作顺利有效开展的有力保障,要提高财务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就必须加大对财务人员专业素养的培训力度。医疗卫生单位可以定期组织相关工作岗位的员工进行继续教育和培训,使其全面了解和掌握最新、最前沿的财务思想和方法,并运用到实际的工作中;比如用负债经营理念来拓宽筹资渠道;自己梳理财务流程,分析、整合财务管理系统。通过提升每位财务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来推动财务管理、审计工作,不断增加业务收入,降低营运成本,使卫生单位更好地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
(三)树立风险防范意识
风险管理是财务管理工作中重要的一环,作为一种无法消除的因素,风险始终存在于财务管理中。随着我国新医改的推进和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医疗卫生单位也毫无疑问面临更大的风险。为防范各种风险和危机,保证卫生单位运行的稳定性,单位的领导和财务人员就必须树立风险意识,不断加强财务监督,建立系统的风险预警机制,对市场规律和单位财务状况进行分析,从而处理好资金管理和财务风险的关系,力求效益最大化和成本最低。
(四)提高资金利用率
要在市场竞争中得以生存和发展,全面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卫生单位就必须对有限的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统筹规划,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单位资产的使用效益,加强成本控制,开源节流;对每个项目资金的使用都有合理的财务预算和监督,制定科学经济的经营策略,使每项资金都发挥其最大的效用。
三、福建省的具体案例
福利院财务工作计划范文第5篇
关键词:职工薪酬;会计准则;离职后福利
一、 新会计准则实施的时代背景
2014年伴随着新准则首次提出的离职后福利的概念,其形式不断的丰富,原职工薪酬准则在执行的过程中,缺少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国际上制定的会计准则第19号法规中明确了雇员的相关福利,其制定一系列的改革措施,虽然也对其不断地进行重大修改,我国也在积极的不断丰富其形式,解决实际过程中的问题。离职后福利在新准则中明确规定其是职工提供的服务而未支付的福利,如何核算好新准则下的员工离职后福利的会计核算,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来看至关重要,本文主要在探索如何能够更好的在新会计准则的核算下,合理准确的核算职工薪酬,不断地完善准则中可能与实践不相符的职工福利的确认和计量问题,最终便于企业有效地职工薪酬管理。
二、 离职后福利定义及分类
离职后福利是企业给予的福利待遇,当员工解除法定的劳动关系后,企业给予职工的报酬和福利,会依据一定的形式呈现和计提,例如社会保险金福利待遇,及其附加的津贴补助等,企业应该严格的把关离职后的福利计划和福利协议,企业的员工则能够按照相关的规章和办法,给予一定的利益,新准则中的离职后福利主要涵盖两个方面如设定提存计划和设定受益计划。
设定提存计划,是指当企业在享受到相关待遇的福利前,根据实际情况设定的固定费用,一般大部分的企业是向独立的基金会缴存一定数额的费用,但是后续的离职后福利计划所出现的影响,即可能出现的后果,企业将不会承担。因此企业的离职人员在核算其内容时,应该严格管理,将其计入负债,提存相关金额,并计入当期损益或相关资产成本。
设定受益计划,其是企业的额外设定的提存计划,是除去离职后福利计划外的管理计划,例如很多商业性质的、或者契约性质的补充养老保险金,或者有关的医疗保险计划等。以上两者的区别主要的关键因素是相关的条款和条件,取决于离职后的福利计划设定,例如在设定的提存计划下,企业应该定期计划好、并且缴存好一定数额的提存金,企业员工在离职后的有关福利待遇,大部分需要企业按照一定的计划缴存一定的准备金,企业有责任和义务进行上报缴纳,保证职工合法的职工福利,但是另一个侧面将其会承受一定的精算风险和投资风险。
三、 新会计准则下离职后福利的确认和计量
1. 离职后福利主要的方向是设定其受益计划,例如设定企业职工人员的离职后福利计划,签订职工离职后的福利协议,或者是企业制定的有关薪酬规定制定的办法等,一般包含设定提存计划和设定受益计划。针对确认和计量,我们就必须对其进行核算和计量。设定提存计划,是企业预先确定的缴费实体进行的确定数额的提存金的支付,因此职工的养老金主要依靠企业的缴纳数额,同时依据企业的实际缴存计划,还要依据企业的折现后的金额计量,企业应该利用应付职工薪酬科目核算。而相反设定受益计划,其金额是倒算出的金额,倒算出每期年金收益金额,倒算出企业每期应为职工缴费的金额。
2. 离职后福利的账务处理,因为离职后的福利计划分为两种类型,因此,相关的企业账务也划分为两个部分,分为两种情况,一个是缴存的金额将之确定为负债,将设定好的提存计划进行缴存,根据相关的损益和资产成本,进行合理的数据处理,具体的财务处理如下:借方计入管理费用,贷方计应付职工薪酬 ― 设定提存计划义务。支付给养老基金的相关机构时借计应付职工薪酬 ― 设定提存计划义务贷:银行存款的相关会计科目核算。
其次,要根据提前设定的提存计划,合理划分好企业管理的相关服务年度报告,当报告结束期后的十二个月内支付全部应交金额的。并且采用适当的折现率,将其折现后采用适合的折现率,准确计入正确的缴存计量,充分计量在应付职工薪酬中,账务处理如下:借记管理费用科目,及未确认融资费用科目,贷记应付职工薪酬― 设定提存计划义务科目。期末确认利息费用,借:财务费用,贷:未确认融资费用。确认支付时:借:应付职工薪酬 ― 设定提存计划义务,贷:银行存款科目。
3. 针对离职后福利的会计处理比较复杂,主要涵盖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设定受益计划,主要的方面是每期都要进行精算,并且计量相关的负债和费用,提供严格的精算能够合理的确定企业相关职工薪酬等费用,以及各种可能的变量。第二,主要是设定受益计划经常会产生精算损益,其主要根据经验进行调整,通过一定精算来核算利得和损失,例如有些企业调整职工离职率、调整折现率、职工寿命超出预期产生的差异等。第三,应当将应计薪酬作为一项长期负债来核算, 精确核算职工未来应付薪酬年金的现值。
例:王先生是公司的一名高管,年薪8万元,公司承诺其本人,如果一直在公司工作60岁,退休后20年内,每年给付5万元的年金,企业大概可能每年需要支付的年金将会是多少,假定折现率为5% 。根据离职后福利的相关会计核算,可以得出20年后,每年的5万元受益计划,但是予以折现到60岁时的年金现值是多少,从另一个侧面说,要计算的是该职工在60岁后的20年间内,设定受益计划的内容,本例中坚持以每年 5 万元的金额设定受益计划,因此,将要核算60岁时可能的设定收益资产,然后根据当期的终值倒算出当期服务成本。这些都需要运用到有关离职福利相关会计的核算,因此,企业的员工要想获得一定的职工福利,享受到一定的福利保障,要想在60岁内核算,并且设定好收益资产,企业必须在15年内进行精确的核算,每年精确核算还一定数量的金额,每年精确的核算一定数量的服务成本,同时还要计算服务期间每年的服务成本、设定受益义务。
因此,要求核算涉及的精确度较高,因为是核算未来的发生事项,就要求企业的核算项目,需要有精算管理师的积极参与,通过其采用一定的方法,确定职工缴费的金额。会计人员要每期按时进行确认和列报,其核算会涉及到的会计分录如:借:管理费用,贷:应付职工薪酬― 设定受益计划义务,借:财务费用,贷:应付职工薪酬 ― 设定受益计划义务。企业要严格按照新准则的规定制定受益提存计划,将一定的金额计入提存金进行管理,或者存入每期确定的设定受益计划,缴存好提存资金,以备进行投资管理。作为企业的管理会计进行核算离职后的福利后,将会涉及到的分录有:借:设定收益计划资产,贷:银行存款。借:设定收益计划资产,贷:财务费用。根据一定的设定受益计划义务,会增加现值,这就必然会导致企业出现精算损失,会涉及到的会计科目如借记其他综合收益― 设定受益计划精算损失,贷记应付职工薪酬― 设定受益计划义务。企业的会计人员还应该注意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项目,并且此内容是原则上规定在后续会计期间不能够进行转回的金额,因此,本例中职工在60岁后,企业给予其支付的福利所涉及到的会计分录是借:应职工薪酬― 设定受益计划义务,贷:设定受益计划资产。
四、 离职后福利会计核算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合理化建议
新会计准则下,企业应该依据会计准则第28号法规的规定调整企业的会计分录,及时核准处理好相关分录,才能保证企业员工离职后福利的会计核算。应该严格依据新准则法规条例进行核算,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的调整。企业的相关财务人员要全面依据新修订的准则,反复学习和把握,才能熟练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大部分的企业出于成本的考虑,不愿精算服务,由于很多企业的盈利水平受限,又因此职工福利本质上不能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收入,大多数企业不愿付出较多的成本,建议上级主管或考核部门做好衔接和过渡的作用,建议要给予会计人员一定的职业培训,督促和激励财务人员学习相关准则,还需企业建立具有精算服务资格的机构。
五、 总结
新会计准则下对员工离职后福利的会计核算,主要是企业职工薪酬部分,其在企业的成本核算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所以如何利用好、并且充分的、准确的核算其成本是企业发展的关键,才能从根本上降低企业产品的成本,合理的核算好离职后福利,能够帮助企业留住人才,给企业的员工一个养老保障,不仅解决了职工的后顾之忧,并且能够促进社会的和谐。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 职工薪酬[S].2014.
[2]李岩.离职后福利会计处理问题研究[J].商业会计,2013(07).
[3]朱丽婧.离职后福利会计处理与 IAS19 比较及完善建议[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13 (08).
下一篇:福利院医生工作计划{甄选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