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计20341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82分钟。
社区法依法治理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
为进一步加强城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管理,加快城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改革步伐,建立适应当前城市发展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管理新机制,根据我街道工作实际,现就城市人口和计划生育管理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决定》、国家《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等法律法规,根据市区两级《关于加强城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意见》文件要求,积极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相适应新型人口计划生育管理体制,实现计划生育服务与管理工作全覆盖,切实稳定低生育水平,以路街道和谐家庭指导中心为主阵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推动街道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整体水平不断提高,为街道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
二、工作机制
强化社区和企事业单位两个基础,加强社区阵地建设,完善社区基础设施,根据“属地管理,单位负责、居民自治、社区服务”的原则,把城市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重心下移,促进城市社区人口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一)加强基层基础建设。重点加强城市人口和计划生育机构、阵地和队伍建设,结合20个社区拆迁或回迁的实际情况,形成具有路特点的拆迁及回迁社区管理模式。回迁社区提前谋划,在小区配备专职主任、协管员,采取网格化的管理方式,健全社区居委会计划生育组织网络,推行“计生办-社区-协管员-楼长”四级管理模式,为计划生育无缝隙管理提供队伍保障,不断提升基层计生队伍整体素质。不断完善社区阵地设施,达到标准化建设要求,促进城市社区人口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二)强化部门综合治理。充分发挥计划生育履职部门的职能作用,推进综合治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街道综治办、政工科、街政科、财政所、经管科、劳动保障中心以及公安派出所、工商所等部门要依法履行计划生育职责,发挥各自的优势,积极配合,加强对城市社区计划生育工作的管理。要严格按照“全貌划片数字化、户况显示动态化、准租准住合同化、联合服务经常化”四化工作机制要求,定期联合开展清理清查及上门服务活动。大力完善协调配合机制,构建城市人口和计划生育综合治理平台,形成齐抓共管城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强大合力。
(三)明确单位管理责任。辖区所有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都要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认真执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坚持“谁用工谁负责,谁受益谁管理”的原则,履行各自职责,共同参与人口问题的综合治理。实行单位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定代表人责任制,做好本单位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落实计划生育奖励和优待等有关政策和保障措施,支持、协助和参与社区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
(四)完善特殊人群管理。加强对新建住宅区和物业公司的管理,综合治理流动人口问题,搞好定期清理清查,完善流入地和流出地定期联系制度,依托流动人口信息联系平台,加强信息交流,广泛开展流动人口生育关怀活动,切实维护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
(五)倡导社区居民自治。社区居民自治组织在社区党组织的领导下,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和现行生育政策,规范生育行为,特别是社区居民自治公约要对违法生育的居民制定约束条款,实行计划生育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和自我监督。要将计划生育纳入社区管理服务体系,组织引导社区居民开展计划生育工作的居民自治,积极协助政府做好本社区内的人口与计划生育行政管理工作,对政府有关人口与计划生育的行政管理和社会服务进行民主监督。
(六)推行社区综合服务。依托社区、面向家庭,广泛开展新婚期、生育期、0-3岁早教、青春期、更年期等计划生育综合服务。包括人口与计划生育宣传教育服务,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咨询和援助服务,避孕节育、优生优育、生殖保健等技术服务,。
三、工作任务
(一)社区计生工作任务
1、负责社区辖区内所有计划生育对象的计划生育日常工作,加强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的管理服务,指导和帮助育龄群众落实以长效为主的避孕节育措施,承担宣传动员、监督检查、组织协调、综合服务的职能。
2、配备相应的计生专职干部和协管员,明确工作目标,落实职责分工,划片包保,责任到人。
3、按照“全、准、新”的要求,实时掌握辖区内的房屋变化和人员变动,详细掌握管理对象的信息变更情况,及时准确统计上报社区内育龄人群的婚姻、生育、避孕节育和迁移流动信息。建立健全“计划生育小区示意图”、“小区院落楼栋示意图”、“院落楼栋住户分布示意图”和“户况显示图”。
4、与辖区内的法人单位签订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书,对辖区内的单位进行业务指导和督导检查。
(二)单位计生工作任务
1、各单位的法定代表人是本单位计划生育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设立计划生育工作机构或指定专(兼)职人员负责本单位的计划生育工作。
2、负责本单位办公区域、家属区、门面商铺、出租房屋的计划生育管理服务工作,配合属地社区做好干部职工及其家属和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管理服务工作。
3、对因辞职、辞退、开除、合同期满、下岗等原因离开单位的已婚育龄妇女,单位应继续进行正常管理,或按规定及时办理计划生育管理档案移交手续。
4、与所属社区签订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书,自觉接受属地社区和计生部门的指导、监督、服务和考核。
四、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社区和法人单位要把做好城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坚持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及时研究解决制约工作开展的困难和问题,做到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切实为城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健康发展提供坚实的领导保障。
社区法依法治理工作计划范文第2篇
第一条 为了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推行计划生育,调控人口总量,提高人口素质,优化人口结构,促进家庭幸福、社会和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以及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以下简称单位)以及户籍地或者居住地在本市的公民。
第三条 市、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领导本行政区域内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
市、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卫生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计划生育工作和与计划生育有关的人口工作。
市、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有关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
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负责本辖区内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
第四条 工会、共产主义青年团、妇女联合会、科学技术协会、个体劳动者协会以及计划生育协会等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公民应当协助人民政府开展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
第五条 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实行综合管理以及以居住地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
上级人民政府对下级人民政府、各级人民政府对所属有关部门实行人口和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
第六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宣传教育、科学技术、综合服务、奖励扶助、社会保障、提高妇女地位、促进妇女就业、消除性别歧视和增进公民健康等措施,开展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
第七条 各级人民政府以及卫生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的工作人员在推行计划生育工作中应当依法办事,文明执法,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人员依法履行职责受法律保护。
第八条 市、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以及有关市级部门对在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中作出显著成绩的组织、个人,按照规定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章 人口发展规划的制定与实施
第九条 市、区县(自治县)人口规划行政部门应当依据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制订本行政区域的人口发展规划,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第十条 市、区县(自治县)卫生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应当根据人口发展规划,制订人口和计划生育实施方案,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
人口和计划生育实施方案应当规定调控人口总量、提高人口素质、优化人口结构、加强生殖保健、保障经费投入、落实计划生育奖励和社会保障等措施,以及有关部门、单位、村民委员会和居民委员会综合管理人口和计划生育的职责。
第十一条 人口和计划生育实施方案由市、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实施。卫生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负责人口和计划生育实施方案组织实施的具体工作。
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在本辖区内负责落实人口和计划生育实施方案。其卫生和计划生育工作机构负责日常工作。
第十二条 市、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制定与人口有关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政策时,应当有利于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并征求卫生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的意见。
第十三条 市、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按照规定落实人口和计划生育综合管理职责。卫生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负责人口和计划生育综合管理的指导、协调和监督工作。
第十四条 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实行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责任制,通过村民和居民自治规范,依法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
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应当做好本单位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单位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实行法定代表人或者负责人责任制。
第十五条 市、区县(自治县)以及乡镇人民政府应当把人口和计划生育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保障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的需要。
第十六条 有关行政部门、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应当开展经常性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及指导工作,倡导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观念。
第十七条 计划生育科学研究、宣传教育、药具管理和技术服务等机构负责人口和计划生育科学技术研究、宣传教育、免费避孕药具供应、技术服务和生殖保健工作。
第十八条 市、区县(自治县)以及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建立人口信息资源共享制度。卫生和计划生育、公安、工商、税务、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统计、民政、教育、食品药品监督等部门应当互相提供有关人口和计划生育方面的数据和信息。
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应当按照规定填报人口和计划生育统计报表。人口和计划生育统计数据由各级人民政府卫生和计划生育部门负责汇总并逐级上报。
第三章 生育调节
第十九条 公民有生育的权利,也有依法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夫妻双方在实行计划生育中负有共同的责任。
第二十条 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两个子女。
夫妻自主安排生育第一个和第二个子女,实行生育登记服务制度。
前款夫妻在子女出生前到夫妻一方户籍地或者女方现居住地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进行生育登记的,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应当及时办理。
第二十一条 有两个子女的夫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以申请再生育一个子女:
(一)其中一个或者两个子女经市或者区县(自治县)卫生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组织鉴定患有非遗传性疾病,不能成长为正常劳动力的;
(二)其中一个或者两个子女患有遗传性疾病,不能成长为正常劳动力,但是经医学干预后,市或者区县(自治县)卫生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组织鉴定可以生育正常婴儿的。
再婚夫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以申请再生育一个子女,但是复婚夫妻除外:
(一)再婚前双方合计育有一个子女,再婚后共同生育一个子女的;
(二)再婚前双方合计育有两个及以上子女,再婚后未共同生育子女的。
符合市人民政府规定的其他特殊情形的,可以申请再生育一个子女。
第二十二条 收养子女不得违背有关收养和计划生育的法律、法规。
将子女遗弃的,不得申请再生育;将子女送养的,不得以送养子女为理由违反计划生育的规定再生育子女。
第二十三条 申请再生育的夫妻,应当填写再生育申请表,经双方户籍地所在村民委员会或者居民委员会核实生育情况并签注意见后,报夫妻一方户籍地的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
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接到再生育申请后,应当将申请人的有关情况公示两个工作日,并在接到申请之日起十个工作日内将申请和公示材料报区县(自治县)卫生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审批。
区县(自治县)卫生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应当在收到申请和公示情况等有关材料之日起十个工作日内作出是否批准再生育的决定。决定批准再生育的,发给再生育服务证;不批准再生育的,书面通知当事人并说明理由。
第二十四条 对涉嫌违法生育的,卫生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应当进行调查。必要时,市或者区县(自治县)卫生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可以要求当事人进行技术鉴定以查清事实,当事人应当配合。
技术鉴定结果证明当事人违法生育的,技术鉴定费用由当事人承担;技术鉴定结果证明当事人未违法生育的,技术鉴定费用以及当事人由此产生的交通费、误工费由卫生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承担。
第四章 奖励与社会保障
第二十五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制定有利于人口和计划生育、有利于女孩成长的社会经济政策和社会保障政策。
第二十六条 依法办理结婚登记的夫妻享受婚假十五日。
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生育的女职工,在国家规定产假的基础上增加产假三十日。产假期间享受在岗职工同等待遇。
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生育的女职工,经本人申请,单位批准,产假期满后可连续休假至子女一周岁止,休假期间的月工资按照不低于休假前本人基本工资的百分之七十五发给,但不得低于当年本市最低工资标准。
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生育的女职工产假期间,男方所在单位应当给予护理假十五日,护理假期间享受在岗职工同等待遇。
第二十七条 职工接受计划生育手术的,享受国家规定的假期,计划生育手术假期视为工作时间。计划生育手术住院期间确需护理的,根据手术单位建议,给予其配偶护理假,护理假视为工作时间。
第二十八条 在国家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一个子女期间,自愿终身只生育一个子女的夫妻,由当地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分别发给《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
获得《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夫妻,享受以下独生子女父母奖励:
(一)独生子女父母从取得《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之月起至子女十四周岁止,每月分别发给二点五元至五元的奖励金,或者给予总额不低于三百元的一次性奖励;
(二)在招工、录(聘)用、解决住房、扶贫、救济以及子女入托、入学、养老、医疗等方面,在同等条件下优先照顾。
(三)居民年老后,所在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或者集体经济组织通过提供必需的生产生活资料、办理养老保险、发给奖励扶助金等方式,对其生产、生活、就医等给予照顾;
(四)职工未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退休后增发百分之五的退休金;职工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退休后按照基本养老保险有关规定增发基本养老金;
(五)独生子女发生意外伤残、死亡,夫妻双方不再生育或者收养子女的,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多种形式的扶助保障制度,通过提供必需的生产生活资料、办理社会保险、按照规定发给特别扶助金等方式,给予必要的精神和物质帮助。
独生子女死亡后未生育或者依法收养一个子女的,继续享受独生子女父母待遇。
独生子女父母奖励金,财政拨款的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由财政开支,企业单位列入成本税前开支。职工以外的其他人员由当地人民政府统筹解决。
第二十九条 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后,收养或者生育子女的,应当注销并收回其《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依法收养残疾儿童者除外。
《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被注销的,应当从注销的次月起停止享受独生子女父母奖励优待,违反规定生育、收养子女的,应当退回独生子女父母奖励金。
第五章 计划生育技术服务
第三十条 实行计划生育的育龄夫妻免费享受国家规定的基本项目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
第三十一条 市、区县(自治县)以及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建立计划生育优生优育、生殖保健、避孕节育综合服务制度,普及相关科学知识。
第三十二条 市、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应当将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和从事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医疗、保健机构纳入区域卫生规划,建立、健全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网络,改善技术服务设施和条件,提高技术服务水平。
第三十三条 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和从事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医疗、保健机构应当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围绕生育、节育、不育,开展优生优育、生殖保健、避孕节育的宣传教育和孕情检查、随访服务工作,承担计划生育技术、生殖保健的咨询、指导和技术服务,并接受卫生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的监督管理。
个体医疗机构不得从事计划生育手术。
第三十四条 计划生育,以避孕为主。
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人员应当指导育龄人员自主选择安全、有效、适宜的避孕措施,预防和减少非意愿妊娠。
第三十五条 实行围产期保健和出生缺陷筛查监测制度,防止或者减少出生缺陷发生,提高出生婴儿健康水平。
夫妻一方经医学鉴定患有不宜生育疾病的,应当在医师指导下采取长效避孕措施。
医疗、保健机构对产前诊断其胎儿患有严重遗传性疾病或者严重缺陷的孕妇,应当提出终止妊娠的医学建议。
第六章 胎儿性别选择限制
第三十六条 严禁利用超声技术等技术手段进行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严禁非医学需要选择性别的人工终止妊娠。
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组织、介绍妊娠妇女进行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或者非医学需要选择性别人工终止妊娠。
第三十七条 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选择性别人工终止妊娠的实施机构应当符合下列条件,并由市卫生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指定:
(一)取得从事遗传病诊断、产前诊断行政许可的县级以上医疗、保健机构;
(二)国务院卫生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条件和技术标准。
第三十八条 实施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应当由第三十七条规定的实施机构三人以上的专家组集体诊断作出。确需终止妊娠的,经实施机构审核同意后实施手术。鉴定及手术结果应当通报被鉴定者户籍所在地的县级卫生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
第三十九条 施行非选择性别需要终止中期以上妊娠(妊娠十四周以上,下同)手术的机构必须符合下列条件,并由区县(自治县)卫生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指定:
(一)依法取得从事施行终止中期以上妊娠手术行政许可的医疗、保健机构;
(二)(二)国务院卫生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条件和技术标准。
第四十条 符合法定再生育条件妊娠的妇女,因非医学需要选择性别人工终止妊娠的,不批准再生育。已发放再生育服务证的,由发放再生育服务证的县级卫生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收回。
第四十一条 终止妊娠的药品,仅限于在获准施行终止妊娠的医疗、保健机构使用。禁止药品零售企业销售终止妊娠药品。
药品生产、批发企业不得将终止妊娠药品销售给未获得施行终止妊娠手术资格的机构和个人。
第四十二条 医疗、保健机构应当建立和完善超声波诊断仪和染色体检测机构备案登记、超声波妊娠检查诊断登记、人工终止妊娠登记、终止妊娠药品使用登记、婴儿出生以及死亡登记报告等管理制度,并定期将登记情况上报主管的卫生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
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三条 不符合再生育条件,违反计划生育法律法规生育子女的,应当按照以下规定对男女双方分别征收社会抚养费:
(一)按照当事人生育行为发生时,政府统计机构公布的其户籍地所在区县(自治县)上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二至三倍征收社会抚养费;
(二)违法生育两个以上子女的,依照第一项规定的计算基数(以下简称规定的计算基数),按照违法生育子女的人数为倍数,征收社会抚养费;
(三)一胎生育两个以上子女的,按照生育一个子女计算征收社会抚养费;
男女一方无能力缴纳社会抚养费的,其社会抚养费由另一方缴纳。
第四十四条 婚外生育子女的,对男女双方按照第四十三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的收入水平分别征收三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社会抚养费。
第四十五条 社会抚养费的征收,由区县(自治县)卫生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作出书面征收决定,也可以委托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作出书面征收决定。
社会抚养费的征收决定,自送达当事人之日起生效。当事人应当自收到征收决定之日起三十日内到指定的银行按照规定一次性缴纳。
当事人一次性缴纳社会抚养费确有困难的,应当自收到征收决定之日起三十日内向作出征收决定的机构提出分期缴纳的书面申请,并提供有关证明材料。作出征收决定的机构应当自收到当事人的申请之日起三十日内作出批准或者不批准分期缴纳的决定,并书面通知当事人。
当事人未在规定的期限内缴纳社会抚养费的,自欠缴之日起每月加收欠缴社会抚养费千分之二的滞纳金,但是滞纳金不得超过欠费本金;仍不缴纳的,由作出征收决定的机构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收取的社会抚养费全部纳入财政预算管理。
第四十六条 符合再生育条件,但是未按照本条例规定履行再生育审批手续的,处二千元罚款。
第四十七条 当事人违反本条例第二十四条规定,拒绝接受技术鉴定的,处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八条 对违反本条例规定组织、介绍妊娠妇女进行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或者选择性别人工终止妊娠的单位和个人,由区县(自治县)卫生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五千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
对违反本条例规定施行终止中期以上妊娠的机构,由区县(自治县)卫生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处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对直接责任人员处五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罚款。
违反本条例规定,将终止妊娠药品销售给未获准施行终止妊娠的机构、个人或者药品零售企业的,以及药品零售企业销售终止妊娠药品的,由县级以上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经销药品货值二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
上述规定中属于国家工作人员的,还应当视情节依法给予直接责任人员和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处分。
第四十九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区县(自治县)卫生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依据职权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没收违法所得;违法所得在一万元以上的,处违法所得二倍以上六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一万元的,处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由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吊销执业证书和执业许可证;属于国家工作人员的,还应当依法给予记过直至开除的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非法为他人施行计划生育手术的;
(二)利用超声技术等技术手段非法进行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或者选择性别人工终止妊娠的;
(三)进行假医学鉴定,出具假计划生育证明的。
第五十条 违反本条例第四十二条规定的登记、报告等管理制度的,由区县(自治县)卫生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拒不改正的处一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罚款。
第五十一条 医疗、保健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开展与计划生育有关的临床医疗服务,发生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事故,造成人身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的,应当依法赔偿。有过错且属于国家工作人员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第五十二条 伪造、变造、买卖计划生育证明的,由区县(自治县)卫生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收缴假证明或者注销,没收违法所得;违法所得在五千元以上的,处违法所得二倍以上十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五千元的,处五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以不正当手段取得计划生育证明的,由卫生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注销其计划生育证明;出具证明的单位有过错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第五十三条 阻碍、干涉他人实行计划生育或者协助、包庇、纵容他人违反规定生育的,由区县(自治县)卫生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或者有关行政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情节严重的,处二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罚款;属于国家工作人员的,还应当依法给予记过直至开除的处分。
第五十四条 对不履行计划生育管理职责和义务的部门,由本级人民政府责令改正,并给予通报批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对未完成人口和计划生育责任目标的单位,按照责任书的约定追究单位法定代表人或者负责人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的经济、行政责任。
第五十五条 拒绝、阻碍卫生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依法执行公务的,由区县(自治县)卫生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给予批评教育并予以制止;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十六条 国家工作人员在计划生育工作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依法给予处分;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不依法办事,侵犯公民人身权、财产权和其他合法权益的;
(二)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
(三)索取、收受贿赂的;
(四)截留、克扣、挪用、贪污计划生育经费或者社会抚养费的;
(五)虚报、瞒报、伪造、篡改或者拒报人口和计划生育统计数据的;
(六)对不符合再生育条件的人员,发给再生育服务证的;
(七)拒不落实独生子女父母奖励和优待的。
第五十七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卫生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和其他行政机关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第八章 附 则
第五十八条 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管理,按照国务院《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条例》规定执行。
社区法依法治理工作计划范文第3篇
一、正确认识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
人口多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最基本、最重要的国情是制约可持续发展的首要问题是影响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首要因素。自世纪年代推行计划生育以来虽然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实现了由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向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现代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但目前人口过多仍然是我国面临的主要问题。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截止到年月日我国大陆总人口为亿。从我省情况看近年来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人口出生率、自然增长率已达到较低的水平计划生育率逐年提高连续年完成了国家的人口计划为全省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创造了良好的人口环境。*年全省人口出生率为‰自然增长率为‰人口总数为万人。但是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当前我省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存在四个问题一是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早婚早育现象比较突出二是劳动年龄人口逐年增加就业问题突出三是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亟待加强四是人口素质亟待提高。因此各级政府要正确认识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重要性、长期性和艰巨性不能盲目产生乐观情绪放松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稳定低生育水平是新形势下我省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主要任务。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城市经济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依靠传统手段管理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客观形势要求我们要转变工作思路主动适应现代城市的发展要求改革管理体制和机制不断提高城市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水平。当前城市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面临三个新问题一是由于城市管理体制的改革原有城市基层行政区划的隶属关系被打破。以前从属于街道、居民委员会的管理和服务职能转向社区这就要求城市计划生育工作必须改革原有的运行机制积极构建以社区管理与服务为载体的城市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新体制。二是随着人口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的流动人口迅猛增加给城市计划生育工作带来新的课题。由于流动人口大多数处于生育年龄流动频繁从业复杂居无定所所以造成了常住户口所在地管不了现居住地管理又不到位的问题计划外生育现象比较严重。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已经成为城市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三是由于城市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对象相对复杂工作任务日益繁重原有的城市基层计划生育工作机构、队伍、设施、工作体制、机制已不适应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改变过去那种计生部门单一管理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方式、方法加强相关部门间的协调配合建立城市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综合治理的新机制。因此各级政府和各相关部门要从经济社会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全局出发正确认识城市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求发扬与时俱进开拓进取扎实工作的精神积极推进城市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
二、坚持改革创新把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作为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抓紧抓好全面推进城市社区建设工作是我们党在新形势下加强城市基层工作的战略决策。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构建新的社区管理体制把社区居民组织起来自我管理建设社区、服务社区是在新时期加强城市管理和服务的新途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是城市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
一要全面规划城市社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第一社区建设要与社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同步进行。要把社区人口与计划生育基础设施建设纳入社区建设总体规划同时建立社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制度保障和资源支撑体系保障育龄群众享有基本的避孕节育、优生优育、生殖保健服务权利促进新的婚育观念和生育文化的形成传播。第二要按照社区自治、议行分设的原则构建起新型社区人口与计划生育组织体系。建立关系理顺、功能完善、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区人口与计划生育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第三要建立多元化的、同社区建设和居民自治发展进程相衔接的管理机制。要按照新时期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依法管理、居民自治、政策推动、优质服务、综合治理”的总体要求在社区建立“属地管理、单位负责、居民自治、优质服务”新的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机制明确各方责任。这是城市社区计划生育工作改革的重中之重也是全面提高城市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水平的关键。
二正确把握社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原则。一是坚持以人为本服务居民的原则。做好社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要以不断满足社区居民对避孕节育、优生优育、生殖保健需求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和文明程度为宗旨以社区居民最广泛参与为途径把为社区居民提供计划生育优质服务作为加强社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二是坚持民主实行自治的原则。要改革城市基层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体制在社区内实行计划生育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逐步实现社区居民计划生育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三是资源共享综合服务的原则。要合理配置社区内可以利用的人力、物力、财力及其他社会资源充分调动各种社会力量参与社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逐步建立起资源共享、信息共用、综合服务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新体系。四是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的原则。开展社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要从本地实际出发不拘一定模式要大胆创新突出地方和社区特点。
在推进社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中要坚持政府指导与居民自治、改善管理与加强服务、公民履行计划生育义务与居民自治的高度统一。民政部门、计生委和计划生育协会是做好城市社区计划生育工作的三支重要力量要加强协调配合建立定期协商沟通机制加强对社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指导和组织协调确保城市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健康发展。
三、突出重点大力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
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是我省城市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据全国人口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我省流动人口高峰值为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年“计生线”考核结果显示在全省*年计划外出生人口中流动人口占流动人口婚育证明持证率仅为。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改变管理的被动局面已经成为当前我省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一要依法加强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工作。*年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颁布实施了《人(更多精彩文章来自“秘书不求人”)口与计划生育法》明确规定了“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工作由其户籍所在地和现居住地人民政府共同负责以现居住地管理为主”的管理原则。这样规定是出于两方面考虑一是由于流动人口的生活、工作主要是在现居住地为现居住地纳税、做出劳动贡献二是流动人口户籍所在地难以及时掌握流动人口的最新信息不能提供日常管理与服务而由现居住地负责相对容易管理。年国务院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办法》*年月省人大常委会颁布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工作若干规定》这两部法规都对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的管理范围、管理原则、管理程序、管理内容做出了明确规定是我们做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的基本依据。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一定要认真学习、贯彻好这几部法律、法规主动履行法律赋予我们的责任和义务实施科学管理严格依法行政、依法服务同时文明执法更多地运用经济、法律手段实现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的法制化管理。
二建立并完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综合治理机制。长春市绿园区和二道区的经验表明搞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必须建立“政府领导、部门配合、单位负责、统一管理、综合服务”的管理机制。各级人民政府对本辖区内的流动人口管理负有行政领导、管理监督、协调服务的责任各级计生部门要给政府当好参谋充分发挥主管部门的规划、协调、组织、管理、服务职能公安、工商、劳动和社会保障、卫生、城建等部门既要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做好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工作又要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打破门户之见加强沟通做到信息共享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做好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工作。对于流动人口在办理流动人口暂住证、营业执照、务工许可证等证照以及租借房屋、租赁摊位时一方面有关部门和单位要严格依照法律、法规规定查验《婚育证明》对于符合条件的要给予积极办理不符合条件的要及时讲明政策做细致的思想工作督促其尽早办理另一方面要依照有关规定为流动人口提供生育、生殖和生活等方面的综合服务体现党和政府对他们的关怀这也是为民执政的要求。此外各类所有制形式的企业和事业单位、各种社会组织也要承担法定代表人的计划生育责任做好本单位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
三要规范化管理强化对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的考核。
省计生委要协调相关部门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制定和完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的各项规范建立起全面、科学规范的流动人口工作制度、标准和程序如例会制度、考核制度、评估制度、通报制度等。全省各地、各部门要按照省里制定的管理规范和考核办法实行对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统一管理。要把对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的考核作为党政线考核的重要内容加大权重系数加大考核力度促使各级政府提高对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的重视促使各有关部门认真履行职责真正形成综合治理、齐抓共管的局面。除此之外还要加强对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的专项检查和调研加强个别指导推动全省各地的工作均衡发展。要提高工作效率提高科学管理水平实现对流动人口的统一管理和综合服务相结合力争使我省这项工作步入全国前列。
四、切实加强对城市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领导
一各级政府要把城市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纳入议事日程。
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及时了解掌握城市人口计划生育改革和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指导计生及相关部门改革体制创新机制以适应工作需要。要大力提倡在国家法律法规的指导下结合本地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及时总结推广工作中先进典型经验剖析、吸取后进典型教训。
社区法依法治理工作计划范文第4篇
同志们:
这次全区政法综治暨计划生育工作会议,是区委、区政府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刚才,徐军、张伟同志分别做了政法综治和计划生育工作报告;表彰了年度政法综治先进集体和个人,对完成年度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责任部门和单位进行了奖励兑现,同时签订了年综合治理及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责任状。在此,我代表区委、区政府向受表彰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
下面,我讲两个问题。
一、关于政法综治工作
首先,进一步提高认识,全力维护社会稳定
改革、发展、稳定是我们工作的大局,不改革发展就没有稳定的政治局面,反之,没有稳定的政治局面做保证,改革发展也无从谈起。十六大报告指出:“完成改革和发展的繁重任务,必须保持长期和谐的社会环境”。为此,我们必须在抓经济建设、加快发展的同时,牢固树立“稳定压倒一切”的思想,把维护稳定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切实抓紧抓好。
在过去一年里,我区政法综治部门紧紧围绕发展大局,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做了大量扎实有效的工作,为保障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对此,区委、政府是满意的,但是,在我们前进中仍然面临着不少问题,各种影响稳定的因素还比较突出。这就要求我们时刻以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为最高目标,大力加强政法综治工作,切实承担起保一方平安的政治责任。
一是要继续深入开展严打整治斗争。在为期两年的严打整治斗争中,我区取得了明显成效,社会治安秩序进一步好转。按照上级要求,严打方针还要长期坚持下去。为此,政法部门要高度重视,切实克服松懈情绪,全力以赴抓好各个阶段工作。要以“打黑除恶”为重点,加大打击力度。针对经济犯罪的多发态势,要加强侦查经济犯罪队伍建设,增强查控经济犯罪的能力。政法有关部门要注重总结经验,实事求是查找工作中的差距,同时要更多地依靠和发动广大群众参与严打整治斗争,不断巩固和深化严打整治斗争的成果。
二是要加大人民内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力度,积极预防、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能否得到妥善处理,直接关系到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正确处理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关键在于各部门、各单位的领导。从以往经验看,一些矛盾和问题本来可以避免,但由于我们一些干部的群众观念不强,责任心不强,没有及时地去做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致使矛盾激化,引发了,甚至演变为刑事事件。对此,全区各部门、各单位领导干部都要引起足够重视,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对存在的问题,要开展积极地调查研究,想方设法予以解决,决不能对群众的合理要求漠然置之,对群众的疾苦不闻不问。与此同时,要进一步完善职责明确、措施得力、标本兼治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机制,及时把一些不稳定因素排查出来,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三是要注重研究新形势下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健全治安防控体系。继续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方针,推动基层安全创建“三个延伸”活动,努力提高社会治安的防控能力。在加强人防物防建设的同时,要重视引进高科技技术,继续扩大智能防盗报警系统覆盖面。要严格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制,对发生严重影响社会稳定,造成恶劣影响的一些重大刑事案件、治安案件、灾害事故和重大的,要坚决执行一票否决,并严肃追究有关领导的责任。此外,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强群防群治队伍建设,努力形成“打防控一体化”的治安防范网络和工作机制。
其次,大力加强政法综治队伍建设
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作风过硬、纪律严明、素质优良的政法队伍,关系到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也关系到政法部门能否适应新形势,更好地承担起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职责。总的看,我区政法综治部门一手抓维护社会稳定,一手抓队伍建设,坚持不懈地开展集中教育整顿和争创人民满意政法干警(单位)活动,政法队伍整体素质有了明显提高,涌现出了一批先进集体和个人。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政法队伍中还存在着执法不公、执法不严、违法办案、吃拿卡要、冷硬横推等群众不满意的问题,有的问题还比较突出,尽管这些问题出现在少数人身上,但严重影响了队伍的整体形象,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加强政法队伍建设,重点是要抓好政法队伍领导班子建设。领导干部的作风如何,对整个队伍建设会产生很大影响。政法综治部门领导要认真对照十五届六中全会“八个坚持、八个反对”的要求,加强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生活作风建设,端正执法思想,严格认真地履行职责。在此基础上,要通过完善民主集中制原则,不断提高领导班子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
加强政治队伍建设必须坚持“从严治警”的方针。政法队伍中出现的种种问题,究其原因是管理不严,失之于宽。因此,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政法队伍,还要在“严”字上狠下功夫。政法以及有关部门要组织经常性的执法督查和专项治理,特别是针对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坚决查处个别政法干警品行不端、作风粗暴、违法乱纪案件。同时,要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作用,做到发现一个处理一个。要继续深入开展“争创”活动,进一步落实“严格执法、热情服务”的要求,完善审务、检务、警务、政务等各项公开制度,不断增强政法干警依法办事、公正执法的自觉性,把政法队伍建设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
第三,加强和改善党对政法综治工作的领导
政法综治机关是国家机器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和改善党对政法综治工作的领导,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是完成政法综治各项任务、维护稳定的客观需要。当前,加强和改善党对政法工作领导的一个重要方面 ,就是为政法机关严格执法创造一个良好的执法环境和执法条件,从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物质上为政法综治工作提供有力的保障。今后,区里将继续把政法综治工作摆在重要议事日程,及时解决政法综治工作的重大问题;充分发挥政法综治部门的法律保障和法律服务作用,积极运用法律手段来组织经济和社会活动,坚持依法行政、依法管理,使各项工作逐步迈入法制化轨道;大力支持政法部门积极推进工作改革,支持政法部门排除干扰,秉公执法。
政法委员会是党委领导政法各部门的重要职能部门,是领导和协调政法工作,发挥政法各部门整体功能的重要机构,是党领导政法工作的参谋和助手。党委对政法工作的决策,要通过政法委去贯彻实施,日常工作要通过政法委去指挥和部署,加强政法委建设是加强党对政法工作领导的迫切需要。政法各部门必须自觉接受和服从指挥,坚持重大问题请示报告制度,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保证党委的决策落实和政令畅通。
二、关于计划生育工作
多年来我区各级党组织把贯彻落实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摆在突出位置,坚持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和“一票否决”制,做到了计划生育工作同经济建设同部署、同落实,取得了显著成效。年,全区人口出生率为‰同比下降了个千分点,连续三年荣获全市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管理第一名。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目前我们所保持的低生育水平还不稳定,很大程度上需依靠行政手段来实现,工作稍有松懈,就有可能出现反弹。对此,我们必须保持清醒认识,继续加大计划生育工作力度。
第一,不断深化对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重大意义的认识。从长远看,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二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实现我区小康社会目标,有两个条件缺一不可,一是经济必须保持快速增长的发展势头,二是人口增长必须保持稳定的低生育水平,二者缺一不可。从近期来看,目前全区上下正在集中精力为早日实现“十五”计划目标而努力奋斗,形势要求我们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抓好各方面工作的同时,必须以良好的人口环境做保障。否则,新增加的财富就会被新增加的人口所分摊。从计生工作本身看,我区人口数量逐年增加,育龄妇女占总人口比例较高,而下达我区的人口指标逐年减少,这样稍有疏忽,就很有可能突破人口计划。另外,新形势下人口与计划生育的主要任务正在由稳定低生育水平转向同步提高人口素质,这对我区计生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全区各级党组织一定要从加快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政治高度,充分认识搞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重要性,切实增强计划生育国策意识,始终不渝地把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抓紧抓好。
第二,加大贯彻落实人口与计划生育政策法规的力度,进一步巩固和稳定低生育水平。经过近年来的努力,我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保持了“低生育、低死亡和低增长”的发展态势。这为我们做好今后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越是在形势好的时候,我们越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要看到,当前一些单位由于连续完成人口控制计划,部分干部产生了盲目乐观和消极厌战情绪,工作力度有所减弱;部分群众的生育观念尚未发生根本改变,早婚早育、未婚先育、超计划生育等现象依然存在,特别是随着流动人口的增加,更增加了我们工作的难度。面对这种情况,确保巩固和稳定低生育水平,关键要把中央和自治区有关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政策法规落到实处。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决定》,随后又颁布了《人口与计划生育法》,自治区出台了《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这些政策法规是指导新时期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根本纲领。我们要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把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由过去主要靠行政命令转移到主要靠依法管理的轨道上来,把宣传贯彻有关政策法规作为突出任务,通过开展深入细致的宣传教育活动,把政策法规的基本精神和主要内容普及到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普及到社区和乡村,使之家喻户晓、深入人心。重点是广大育龄群众通过采取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使他们自觉遵守政策法规。同时,各级干部特别是计生干部要进一步学习和掌握人口与计划生育政策法规,以此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克服工作中存在的与政策法规不相符的做法,努力提高依法管理的能力和水平。
第三,抓住重点,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基础工作。从近年的经验看,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重点在基层,难点也在基层。计生工作部门和广大干部要结合我区实际,逐步将工作重心向基层转移。要继续强化属地管理,把计划生育纳入社区管理和服务体系建设。要重点加强对流动人口和下岗、待岗及半停产企业职工的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并积极协调公安、工商、税务、劳动保障、卫生、 城建和民政等有关部门齐抓共管,充分形成有效的管理和服务网络。在农村,要把计划生育工作作为基层组织建设和“小康村”、“文明村”、“五好文明家庭”建设的重要内容,大力开展创建计划生育合格村活动,强化村党支部、村委会的责任,同时,要将计划生育工作纳入村务公开内容,实行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此外,搞好服务是新形势下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面临的新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计生干部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牢固树立人民群众是计划生育主人的新观念,真正把群众由管理对象变为服务对象,把优质服务贯穿到计生工作的各个方面和环节。切实抓好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网络建设,进一步建立健全以区计生服务站为龙头、乡镇、街道计生服务站为主体、村计生服务室为基础的技术网络,逐步完善投入机制,改善服务条件,规范服务标准,增强服务能力。计划生育、卫生以及其他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认真研究优生优育问题,积极开展各种预防性技术服务,千方百计降低婴儿出生缺陷发生率。要大力普及优生优育知识,积极推广新技术和新产品,依靠科技进步推动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深入开展。
社区法依法治理工作计划范文第5篇
为切实做好*年度全镇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实现*年度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保模进位”和争创全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三强乡镇”和全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十佳乡镇”目标,制定如下工作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和《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建立健全人口计生长效工作机制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及《中共望城县委望城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新时期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的文件精神,以千方百计稳定低生育水平,大力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为主题;以人的全面发展,创建和谐计生为中心,进一步拓宽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法,突出依法行政、优质服务、利益导向、流动人口“一盘棋”四个工作重点;以“三级联创,四到基层”为抓手,切实加大宣传教育、以村为主、“一票否决”工作力度,扎实做好村民自治、四项手术落实、社会抚养费征收、基础资料规范化建设四项经常工作;以实现*年度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保模进位”和争创全县“三强乡镇”和全市“十佳乡镇”为目标,全面深入推进人口和计划生育综合改革,创新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机制,提升工作特色,打造新亮点,创造新业绩,促进全镇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和谐发展,再创辉煌。
二、工作目标
稳定低生育水平,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0‰以内,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以内,计划生育率稳定在97%以上。
大力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出生婴儿缺陷发生率控制在1.2‰以内,加强对怀孕育妇的跟踪管理和服务,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
加强计划生育综合治理,育龄人群属地管理到位率98.5%以上。
优化队伍,夯实基础,创新工作,提升特色,努力实现*年度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保模进位”和争创全县“三强乡镇”和全市“十佳乡镇”目标。
三、工作措施
(一)狠抓队伍建设,落实责任上肩。
一是高度重视计划生育干部队伍,保证计生干部政治、经济待遇。二是明确镇、村干部计生责任,坚持村(社区)书记、主任亲自抓、负总责,村(社区)计生专干专抓、专管,坚持两委干部计生包片联重点对象责任制度。三是配强村计生专干和村计生协会常务副会长,将不适合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岗位的村级专干和村级计生协会常务副会长进行调整。四是各村(社区)全部解散现有计划生育信息员队伍并全部重新招聘计划生育中心信息员,落实报酬,发挥作用。五是加强对村计生专干、村计生协会常务副会长和中心信息员的业务培训和指导,做到业务熟练,胜任工作。六是进一步优化各项管理制度,用制度管人,依制度论奖罚。七是坚决兑现“一票否决”。
(二)创新工作方法,夯实基层基础。
一是推进对村(社区)计生阵地规范建设和做好村务公开,特别是对新建村部的村(社区)要打造高标准的计生示范阵地。二是以“流动人口全省一盘棋”工作和运用智能客户端为契机,全面落实全员人口计划生育各类信息,并录入智能客户端系统,做到底子清、情况明。三是对各村(社区)配齐电脑,运用电脑管理各类计划生育基础数据,通过电脑办理相关工作、报送相关信息,全面实现村级业务信息化服务。四是切实抓好透环孕检工作,透环孕检参检率要达到85%以上,落实到位率要做到100%。出现违法怀孕,及时处理,及时排除。提倡有条件的村(社区)创新透环孕检奖励机制,通过利益导向,提高育龄妇女参加透环孕检的主动性、积极性。五是扎实做好四项手术落实工作,十分重视孕前型管理服务,大力做好长效措施落实和服务工作,继续实行落实长效措施奖励机制,进一步调动群众自觉落实长效措施的积极性。六是坚持以村为主管理计生工作,重视计生协会在计划生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各村(社区)要在村民代表大会上通过和完善《村民自治章程》或《公约》,引导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七是突出抓好计划生育经常性工作。及时落实四项手术,及时送发药具,及时落实各类随访,及时完善各类计生资料,工作坚持日清月结。
(三)严格依法行政,落实法律责任。
一是健全落实计划生育首问责任制,来信来访限时办结制,推进计划生育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实行阳光工程。二是规范计划生育办事窗口、办事程序,文明执法,热情服务,创建依法行政示范窗口。三是严肃法纪,依法依程序处理计生违法案件。更加加大对违法生育对象社会抚养费征收力度,强化工作措施,对通过多次征收工作仍然拒不缴纳的违法生育对象,一律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社会抚养费征收到位率85%以上;加大对合法怀孕育妇的跟踪管理和服务,严厉查处“两非”案件,发现违法对象,绝不容情,严查到底。四是进一步明确综治、公安、民政、工商、税务、卫生、城建、宣传、教育等计划生育综治部门工作职责,运用法律、宣传、经济、行政等措施综合治理人口问题,真正建立“政府领导,部门指导,各方配合,群众参与”的工作机制,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各负其责。
上一篇:社区法治创建工作计划{汇总5篇}
下一篇:社区治理工作计划{整合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