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AA范文大全网!

社区医生签约服务工作计划{优选5篇}

雅韵悠长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本文共计6860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28分钟。

社区医生签约服务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

2017年“世界家庭医生日”宣传活动总结

今年是第7个世界家庭医生日,主题是“我与家庭医生有个约定”。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和国务院医改办等7部门《关于印发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指导意见的通知》要求,宣传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意义和内容,传播以签约服务促进健康管理的理念,增加家庭医生团队社会美誉度,提高居民签约的积极性,xx省卫计委积极组织全省14个市同步开展“世界家庭医生日”宣传活动,活动主题是:我与家庭医生有个约定。xx省卫计委网站、xx12320卫生计生热线、xx卫生计生手机报都同步开展宣传,为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全省各市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宣传,组织了医务人员进社区、进乡村,宣传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并开展现场签约。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医联体内各级各类医疗机构都派人参与此次宣传活动。通过此次大力宣传,要让更多居民认识签约服务、了解签约服务、愿意与家庭医生团队签约,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

2017年5月19日,由xx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办、和平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局承办的xx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宣传周暨世界家庭医生日活动启动仪式在和平区长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举行。省、市、区卫生计生行政部门主管领导、家庭医生代表及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家庭医生团队共200多人参加了启动仪式。家庭医生代表向全市基层卫生工作者发出倡议。启动仪式后,来自xx医学院沈洲医院的专家和长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生为社区居民举行了义诊活动。5月19-26日,各区、县(市)将组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签约服务进基层、健康知识进基层、政策宣传进基层活动。

xx省从2013年、20XX年分别开展乡村医生和社区全科医生团队签约服务试点至今,农村建立乡镇卫生院与村医组成服务团队或互助组的签约模式,签约服务1350万人。社区形成“2+1”家庭医生加顾问等多种签约服务模式,组建1043个全科医生团队,签约服务居民560万人。2017年,全省要实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30%以上,重点人群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60%以上。xx市从20XX年率先在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全科医生团队签约服务试点。截止2017年底,全科医生团队签约服务已在所有公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覆盖所有城区和近郊区,社区医疗机构成立全科医生团队328个,以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为主要签约对象,累计签约21万户,46.7万人。近期,全市将依据省政府签约服务指导意见研究制定实施方案,全面推开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年底前,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30%以上,重点人群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60%以上。

社区医生签约服务工作计划范文第2篇

下沙社康家庭医生服务概况

1 签约情况

下沙社康中心是深圳市首批开展家庭医生服务计划的社康中心。下沙社康中心的管辖下沙社区,有近3―4万居民,其中常住户籍人口约3415人,暂住、流动人口占多数。2009年9月29日,家庭医生的责任制项目,试点启动仪式在福田区下沙社康中心举行。到目前为止下沙社康已签约1000多户家庭,签约人数3068人,其中65岁以上有401人,签约的对象重,90%为下沙社区的户籍人口。中心有4名家庭医生,社康中心主任黄晓慧所负责的签约家庭达到400多户。

2 家庭医生服务情况

黄晓慧主任介绍,目前下沙社康的签约居民中有401位65岁老人(其中有20位无自理生活能力老人)、411个高血压及150个糖尿病居民、1201位0―6岁儿童。2011、2012年为签约家庭的服务人次达31685人次,其中上门服务(含产后访视)2653人次)。在福田区社区卫生服务家庭医生服务绩效考核中下沙社康取得优异的成绩,签约居民满意度达98.5%。

3 “家庭医生信息平台”的建立大大缓解家庭医生的压力

2012年9月份福田区卫生局与福田区社康管理中心为搭建了“福田区家庭医生信息平台”。2013年1月选择福田区20家社康中心试点。目前下沙社康“家庭医生信息平台”正在最后的资料录入阶段。据悉,通过“家庭医生信息平台”可对社区签约居民进行健康知识的传递与咨询、健康行为的干预与指导。届时,社区有健康讲座或义诊活动,也可以通过“家庭医生信息平台”短信方式发送到签约居民的手机上,方便居民及时了解健康知识,提高自身健康管理能力。

下沙社康目前存在的问题

家庭医生紧缺,日常工作繁忙

下沙社康包括黄晓慧在内,只有5名医生,其中2012年12月安排一名医生到医院进行为期一年的转岗培训。社康每天大约完成150――200人次疾病诊疗,其中1/3的门诊对象为儿童。为方便社区居民,社康中心每周二、三、四、六全天为计免日。除了日常的就诊工作,家庭医生还为签约居民提供健康知识的传递与咨询、健康行为的干预与指导、转诊转介及为需要上门服务的居民提供上门服务等工作。按家庭医生服务的标准,现在的人力远远不够。

社区医生签约服务工作计划范文第3篇

自2012年起,中心结合基层卫生改革工作重点,高点定位谋划,创新工作思路,对内,加强管理,让服务提质增效;对外,扩展服务内涵,不断提升辖区群众的政策获得感和满意度,特别是近几年,中心不断对标、达标、创标,以国家示范创建要求和国内一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目标,创先争优,实现促规范、促提升、促发展,先后获得“全国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国群众满意的社区医疗机构”、“全国百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全国科研能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百强”等国字号荣誉。2024年,中心成功创建“社区医院”、“优质服务基层行”推荐单位,以全省评审第一名的成绩获得“国家优质服务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称号。

夯实“网底”,全力以赴做好疫情防控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在时间紧、任务重、困难多的情况下,中心集合人力、物力、财力投入紧张有序的疫情防控工作中,严格落实各项防控措施,进一步把基层卫生健康服务的“网底”兜实、兜牢。

一是完善工作机制。建立健全中心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下设疫情防控、医疗救治、物资保障、舆情监测和信息宣传、督导检查5个工作组,围绕重点工作、重点岗位、重点环节,对预检分诊、发热哨点诊室、二次预检分诊、发热病人诊治、留观、转运、科室和院内环境消毒等实行了“一科、一岗、一策”,并对重点工作进行了全方位培训、督导、考核。二是承担了疫点封闭、青岛东高速卡口防疫检查和2个集中留验点、114个采样点的医疗废物收集暂存。三是组建了复产复工、复学复课专班,先后对3所高中、6所初中、18所小学、67所幼儿园、早教机构和147家培训机构进行防控培训和督导。四是承担了社区随访工作。五是承担了隔离酒店和重大活动保障的医疗保障工作。六是开通7部服务咨询电话,建立微信咨询群,涵盖眼科、西医、中医药、口腔、妇科、儿保(预防接种)、心理咨询等多方面,让居民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便捷、及时的服务。七是核酸采样和疫苗接种,完成辖区114个核酸采样点和集中入户采样共计27.33万人,完成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第一剂次3.86万人,第二剂次1.66万人。

一条龙闭环服务,打造家医签约特色品牌

中心自2016年10月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试点工作以来,聚焦辖区群众医疗需求,探索尝试将预防、医疗、健康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打造了以“3+5+7慢病学科支撑、三约合一、两个联动”为特点的家医签约一条龙闭环服务模式,有针对性地引导签约群众逐步养成社区首诊、分级诊疗的就医习惯,得到了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和群众的认可。

据中心主任蔡学民介绍,“3+5+7慢病学科支撑、三约合一、两个联动”具体是指:围绕“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辖区群众的疾病谱和群众就医习惯,建设了心内科(H型高血压)、内分泌(糖尿病)、神经内科(脑卒中)、呼吸科(慢阻肺)、消化内科5个全-专慢病门诊,开设了肛肠门诊、儿科、妇科、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和心理咨询7个专科门诊,组成心脑同治、内分泌、中西医结合呼吸科3个慢病学组,安排基层全科医生和上级医联体医院的专科医生坐诊,为签约群众提供诊疗服务;开展“三约合一”,由全科医生和助理为签约群众提供“医保门诊统筹签约+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家医签约”一站式服务,杜绝基本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两张皮”现象;实现“两个联动”,一是打通门诊和住院。病房三个慢病学组的全科医生分别对应负责五个全-专慢病门诊的坐诊,实现门诊-住院的联动。二是借力分级诊疗信息平台,通过开展全科+专科、基层机构+综合医院协同服务,签约居民经家庭医生首诊和下基层的上级医院专家会诊后,病情复杂的可在家庭医生的协助下选择多家上级医联体医院就诊。

聚下联上,完善机制,推动分级诊疗和医联体建设

中心先后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齐鲁医院青岛院区、市立医院、海慈医院和市第八人民医院的卒中中心、胸痛中心、呼吸科、内分泌科和全科医学科等建立了科联体合作,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三级医院的专家服务。2024年又与青岛和睦家医院、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建成三方互补紧密型城市医疗联合体,采取技术协作方式,资源共享、共同发展,建立长期有效且紧密的责任共同体和发展共同体关系,推动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实现医疗资源充分有效利用,创建在技术、资源和服务水平三方面有效互补的创新型、紧密型医联体模式。充分发挥了基层医疗机构聚下联上的枢纽作用和家庭医生既是健康“守门人”又是就诊“引路人”的作用,初步形成“1+1+N”的三级联动分级诊疗模式,最大限度的满足签约群众的诊疗需求。

社区医生签约服务工作计划范文第4篇

关键词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老年人;2型糖尿病;居家护理方案;专家会议法

2型糖尿病现已成为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第三大慢性病。老年糖尿病具有病程长、恢复慢、并发症多、致残率高等特点,因而患者的护理服务需求也随之增加。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9073养老方案中,居家养老占90%,因而居家护理是实现居家养老的重要手段。多项研究证明[1-4],对于老年糖尿病患者来说,居家护理可以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患者再入院率,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同时,还可降低医疗费用。但目前我国居家护理的内容缺乏针对性,多数停留于家政服务层面上,难以满足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居家护理需求。2011年发布的《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推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随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在我国各地区逐步展开,其对医疗资源的合理分配、医疗服务质量等方面的提高具有积极作用[5]。在新医改的背景下,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与居家护理相融合,形成具有特色化、针对性的护理方案值得探索。因此,本研究通过专家会议法构建基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社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居家护理方案,为社区开展糖尿病护理服务和为促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成立科研小组:科研小组由8名成员组成,包括1名硕士生导师,5名硕士研究生,2名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者。科研小组成员主要任务为确定研究主题、查阅及分析相关文献、设计访谈提纲、确定访谈对象及与会专家,准备专家会议的资料,对专家会议结果进行整理、分析。1.2初步拟定居家护理方案:本研究基于前期基线调查,了解社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主要居家护理需求及影响因素;采用文献分析法,检索国内外著名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Pub-Med等)相关文献,并参考相关书籍和政策文件,整理出关于居家护理方案的框架及重要内容;采用目的抽样法,对7名社区医务人员和8名社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半结构式访谈,访谈内容围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及社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居家护理的内容展开,进而补充方案的相关内容。最后经过科研小组反复讨论,初步拟定基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社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居家护理方案初稿,包括居家护理方案构建目的、原则、居家护理服务团队、居家护理服务流程、居家护理服务内容以及居家护理服务效果评价指标6个部分。1.3专家会议法:专家会议法是指在规定的原则下遴选一定数量相关领域的权威专家,组织专家会议,发挥专家集体的智能结构效应,对预测对象未来的发展趋势及状况做出判断的方法[6]。

2结果

2.1专家基本情况:10名专家中男3名,女7名;年龄37~59岁,平均(45±6.8)岁;工作年限10~36年,平均(19.7±8.3)年;博士1名,硕士1名,本科8名;高级职称3名,副高级职称5名,中级职称2名;从事护理教育2名,糖尿病专科护理2名,糖尿诊疗1名,全科医疗/慢病管理3名,社区护理与管理2名。2.2专家权威程度:专家权威程度用权威系数表示(Cr),由判断依据(Ca)和熟悉程度(Cs)决定,公式为Cr=(Ca+Cs)/2[10],经计算,本研究专家会议的判断依据系数为0.910,熟悉程度系数为0.820,权威系数为0.865,说明与会专家权威程度较高。2.3专家会议结果:会议历时60min,经专家反复讨论,居家护理服务方案的结构由居家护理服务目标和宗旨、居家护理服务团队及居家护理服务流程及内容组成。专家认为方案中构建目的和原则过于宽泛,无法体现服务方案目的,建议删除,同时增加“居家护理服务宗旨和目标”的内容;经专家建议,居家护理服务团队成员中增加“糖尿病专科医生和专科护士”,删除“营养师及其他成员”的相关内容,最终居家护理团队由家庭医生、糖尿病专科医生、糖尿病专科护士、社区护士、公共卫生医师组成;在居家护理服务流程及内容中,针对服务流程,专家建议以护理程序为理论指导,简化“居家护理服务流程”(详见图1),保证服务实施的简便性及可操作性。对于服务内容,专家建议将居家护理评估表的内容进行精简和归类,分为基本资料评估、基础护理评估和专科护理评估3部分内容。经修改后的居家护理服务包由基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公共卫生服务包和居家护理个性化服务包组成,个性化服务包仅由基础护理服务包和专科护理服务包组成,且个性化服务包的内容与护理评估的内容相对应,基础护理服务包的项目包括压疮、皮肤、口腔、疼痛、排便、排尿、排痰、生活自理能力训练、安全预防9项护理服务,个性化服务包项目包括糖尿病足、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血糖管理及低血糖5项糖尿病专科护理服务。专家认为居家护理服务评价指标中应删除“生存质量、糖尿病相关知识评价等指标”,以“痊愈/显效/有效/无效”为指标针对性地评价每项护理措施即可,最终形成的居家护理方案包括居家护理方案的目标和宗旨、居家护理服务团队、居家护理服务流程及内容三部分。

3讨论

社区医生签约服务工作计划范文第5篇

社区医生难做到“问不倒”

有些常见病,患者去家门口的社区医院就能搞定,不用挤进大医院。但有些常见病,由于医生及检查设备匮乏,社区医院仍难尽如人意。比如,部分社区医院的计划生育指导工作。准妈妈张女士在所在街道指定的社区医院建了围产手册,但社区医院没妇产科,只有计生检查室。

接待她的是一位年轻女医生。张女士说自己最近有恶心、心跳加速等孕期反应,问医生是否正常。医生不置可否,只建议她到准备生产的医院做详细检查,张女士说,“除了量体重、测胎心等一些常规检查,我不明白的问题她也解释不清”。

和张女士的看法一样,家住成寿寺附近的李先生认为,社区医生难做到“问不倒”。“我这段时间小腿总疼,去了两次社区医院,治疗快1个月了也没诊断出是什么问题,又是吃药又是针灸的,也没见效,大夫就打发我到三级医院去看。”李先生说。

双向转诊通道未真正打通

李先生说,自己在社区医院就医过程中遇到看不了的病时,虽然可以转诊到三级医院,但转过去后自己仍需排队挂号,倒不如直接去医院。

按计划,今年年底前,所有社区医院都将使用统一的社区卫生服务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医生通过该系统,针对“拿不准”的病症,可为患者提供向对口大医院预约转诊、预约检查等服务。

调查发现,虽然展览路、方庄等部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现了与对口医院网上转诊的服务,但大多社区医院的转诊通道并不畅通,不是需要持转诊单再到大医院办手续,就是想去的医院并非对口医院,有的社区转诊通道尚未搭建。

“很多时候,不是我们不愿提供双向转诊,而是很多大医院无法跟我们实现无缝对接,即便是我们转过去的患者,还得重新排队挂号,对于患者来说,还不如直接去三级医院方便。”城区内的多家社区医院的医生如是说。

夜间不接诊还得去大医院

去年7月起,140多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始试点延长门诊时间,服务时间由每晚5点或6点延至晚8点。此外,城区24家条件较好的社区医院试点提供24小时医疗应急处置服务。

然而,多数夜间想拿药的上班族和想在家门口看 急诊的居民却表示,延时门诊固然提供了方便,但夜间生急病跑到医院时却常吃“闭门羹”。因人手少等原因,有时社区医院白天工作时间也让人“跑空”。平常工作繁忙的白女士想趁周末去社区医院注射乙肝疫苗,却发现疫苗的注射时间限在周一至周五。对此,左安门社区医院的医生表示无奈,中心本来就只有两个医生,却承担着管理辖区内1万人口的健康咨询、平时接诊、慢性病随访等多项任务,每天忙得不可开交。

社区医院药品可供选择少

“得了小病去社区医院开药的人不少,但社区医院的药品种类少,有些我想开的药没有,到头来还要去大医院开药。”家住浦园社区的李先生也称,每次去左安门社区卫生服务站只能开到降压灵,进口的降压药还要去三甲医院开。

随着社区医院知晓率的提高,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的市民为避免大医院排队拥挤,习惯就近到社区医院拿药。在位于东城区灯草胡同的朝阳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0分钟的时间内,出入两个全科医生诊室的9名患者中就有6人是来开药的。

但实行零差率的社区医院药品种类少、限制用药较多是使居民和医务人员都很无奈。家住白家庄的王大妈说,离她家近的呼家楼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连云南白药都没有,而且对她这个患有多年心脏病的老病号来说,只有速效救心丸等常规治疗心脏病的药物,没有“心元胶囊”等高端药物,因此她每次都要坐车去天坛医院开药,“我们离退休人员在社区医院开药能报销90%,而且没有自付,所以如果确诊了的病,能在社区医院开药那多方便啊!”

目前,北京市医院用药采购目录中,约有5000个药品,23527个品规。但纳入社区基本药物目录的只有519个品种,1500余品规,就品种来说,仅为大医院用药的1/10左右。

家庭医生服务冰火两重天

“您的血糖已经稳定下来了,平时应少吃油条、炒肝等过于油腻的食物,要多吃芹菜等蔬菜。”家住芳群园的常大爷照例来到方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找自己的家庭医生团队进行复查。刷完社保卡后,他的健康信息会出现在系统中。

“以前我都是早起去协和、同仁挂号,其实就是拿些药,再问问大夫应注意什么,但挂个号得排半天队,候诊也得一个小时。去年北京推广家庭医生服务时,我就抱着试试看的心理签了约,也有了自己的家庭医生,没想到还真方便!”常大爷的家庭医生就是全科大夫葛彩英。

他说,自从去年签约后,自己每周都会到社区医院找葛大夫进行复查。除了常规的检查外,葛大夫还对自己的饮食习惯、作息周期以及体育锻炼情况进行了指导。

按照计划,2012年年底前,北京市将把家庭医生式服务覆盖至城乡16区县。目前能切实开展家庭医生式服务,且得到居民认可的社区医院并不多,方庄、德外等几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媒体报道家庭医生式服务的“模范采访点”。

在左家庄、东四北大街、左安门附近的多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因全科医生人手有限、签约内容不够具体等原因,免费的家庭医生服务并未出现“火热”签约的场面。问及家庭医生式服务的内容,许多市民都表示不知情,“只听说过国外有私人医生,这和那个一样吗?”

截至今年9月,北京市签约享受家庭医生式服务的人员为54万户共110万人,不及本市常住人口的1/10。因全科医生缺口较大,此项服务尚不能满足所有的有意愿签约者。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