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计10617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43分钟。
疫苗空白市场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
【关健词】麻疹 流行特征 预防接种
中图分类号:R511.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0)12-376-03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临床现有发热、呼吸道卡他症状和全身斑丘疹,人群普遍易感,冬春季高发,但自实施计划免疫后,随着麻疹疫苗的广泛应用,麻疹的发病率呈大幅度下降,但近年来由于计划免疫工作滑坡,麻疹的发病率呈现逐渐上升趋势,其中以2007年发病率最高。为掌握丘北县麻疹发病特点,为制定控制和消除麻疹策略提供依据,现对丘北县2001-2009年麻疹流行特征分析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 资料来源 麻疹疫情资料来自丘北县2001-2009年法定传染病报告资料;2005-2007年麻疹流行病学监测资料。人口资料来自本县统计局。
1.2 方法 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麻疹三间分布。
2 结果
2.1 发病概况 丘北县2001-2009年共报告麻疹病例510例。年均发病率为12.52/10万。自2003年起麻疹发病呈上升趋势并持续到2005年,2007年发病最多(158例,占30.98%),2008年发病明显下降,2009无病例报告,2007年为9年来的最高水平,见表1。
表1 丘北县2001-2010年麻疹发病月分布统计表
2.2 流行特征
2.2.1 地区分布 2001-2009年丘北县12个乡镇均有病例报告,其发病数位居前为:锦屏镇(146例)、树皮乡(79例)、平寨乡(49例),年均发病率居前三位的锦屏镇(30.40/10万、树皮乡(21.20/10万)、平寨乡(16.63/10万),见图1。
图1 丘北县2001-2009年麻疹发病数(率)地区分布
2.2.2 时间分布 2001-2009年间,除2009年无麻疹病例报告外,其余各年均有病例报告。从月发病情况看,以4-6月发病较多(304例,占5.96),见表2。
2.2.3 性别分布 511例病例中男性297例,女性214例,其男女发病比1.39:1。
2.2.4 年龄分布 2001-2009年麻疹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1岁~14岁儿童,占总报告病例数的85.32%,8月~11月病例数占8.81%,15岁~19岁病例数占2.15%,≥20岁的病例数占3.72%。见表3。
2.3 免疫情况 对2007年的158例病例个案调查表显示,有麻疹疫苗免疫史28例,占病例总数的16.67%;无免疫接种史73例,占44.51%;免疫史不详57例,占37.80%。
3 讨论
3.1 通过对个案调查分析,说明我县计划免疫工作的落实情况不容乐观,仍有免疫空白村和免疫空白人群存在。虽然报告接种率很高,但与实际接种并不相符,根本达不到有效保护屏障作用,给疫苗针对性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留下潜在因素,一旦有传染源介入,就可能引起疾病暴发或流行。
3.2 病例免疫史构成 无免疫史人数(73例)>有免疫史人数(28例),说明接种率偏低,与报告接种率不相符;免疫史不详(63例),说明:(1)计划免疫档案仍然未建好,资料管理不规范;(2)进行病例个案调查人员责任心不强,询问不详细,且未能真正了解进行个案调查的目的。有麻疹疫苗免疫接种史28例,其发病原因可能是由于个体差异、疫苗质量、冷链效果或接种技术等因素,导致初免失败或虽初免成功,但机体对麻疹的免疫力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下降。
3.3 流动儿童 流动儿童流动性大,居住情况复杂隐蔽,甚至居无定所;动儿童来源复杂,很大一部分属“超生游击队”,家长存在回避和恐惧心理,隐匿性强;流动家庭经济条件和卫生状况较差,文化素质较低,接受预防接种知识、信息、服务较差,部分儿童家长对计划免疫意义认识不足,缺乏主动性。以上情况导致流动儿童底数难摸清,宣传难见效,服务难到位,质量难保证,也是易感人群增加的重要因素。
3.4 乡村计免工作人员业务素质低,工作责任心不强;基层冷链设备过于陈旧,很难保证在接种过程中的疫苗质量。
目前必须强加免疫规划管理工作,切实提高接种率及接种质量,消除免疫空白村寨和空白人群,完善冷链设备配置,保证冷连运转正常运行,确保有效的免疫接种,建立才能达到2012年控制麻疹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谭秋,吴承刚,彭志强,等.广东省2004-2008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华南预防医学,2010,36(2):42-44.
[2] 龚震宇,章金阳,林云,等.浙江省某沿海城市麻疹疫导体现场流行病学调[J].疾病监测,2007,22(1):37-39.
疫苗空白市场工作计划范文第2篇
关键词 流动儿童 计划免疫 服务质量
当前在我国计划免疫工作取得突出成绩的同时,当前我国免疫预防工作中也存着一系列不容忽视的问题:①计划免疫工作出现滑坡,一些疫苗可预防疾病发病回升;②对计划免疫等预防接种工作投入不足;③计划免疫外疫苗使用缺乏规划;④计划免疫管理仍存在许多问题;⑤流动人口是计划免疫等卫生服务的脆弱人群;⑥专业队伍不稳定,综合素质不高;⑦计划免疫宣传力度不够。其中流动人口的计划免疫问题是当前计划免疫工作最突出的问题之一。
调查研究显示,近年来,流动人口中儿童免疫接种率明显低于当地常住儿童。而流动人口所带来的问题已严重制约着计划免疫工作的开展和发展,为此提出以下建议:①对流动儿童计划免疫管理必须强调政府行为,重点突出在人、财、物上的支持和多部门的协调、支持和配合[1]。②加快计划免疫法制化建设步伐,严格执行《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强化流动儿童管理,保证流动儿童预防接种的公平。③通过完善新生儿出生报告制度、开展经常性查漏补种和建立督导检查考核等制度和加快接种规范化门诊建设,促使流动人口管理制度更具体、更有效。设立计划免疫门诊,保持正常的冷链运转,并在流动人口集居地设立固定或巡回接种点,为流动儿童提供更多的免疫接种机会和更好的免疫接种服务。建立、健全流动儿童入册登记制度,并根据儿童流动状况,将常住流动儿童免疫接种逐步纳入常规管理。④计划免疫引入计算机管理是卫生防疫工作实现现代化的有效尝试。随着居民对卫生服务的需求不断提高,原来完全依靠手工操作的计划免疫管理模式已不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将计划免疫接种信息纳入计算机管理,可以合理分配卫生资源,优化硬件设施,改善接种环境,提高工作效率,减轻劳动负荷,避免漏种、错种、重种等差错,能更好地满足居民对预防保健服务的需要。健全流动人口管理网络,建立专册登记,及时建卡,消除免疫空白;流动人口中发生计划免疫相应传染病也占相当大的比例,可作为传染源传播疾病,对健康人群构成严重威胁。如何改进流动人口计划免疫工作,积极寻求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提高流动儿童免疫接种率和免疫服务质量,消除免疫空白,减少易感人群,降低计划免疫可预防传染病发病率,保护儿童健康,已成为各级卫生部门共同关注的问题[2]。地处城乡结合部,是流动人口经常聚居的地方。在“4125”计免活动日、脊髓灰质炎强化免疫等针对流动儿童预防接种活动中,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形,到集贸市场、出租屋、工地、窝棚,送疫苗到家门口进行查漏补种,由于经济条件和防病意识较差的原因,即使不断宣传动员要预防接种,这些流动儿童的家长们站在那里无动于衷,或者你越叫他,他走得越快越远。毫无疑问,人口流动问题已成为免疫预防工作的难点,但很难成为重点工作进行开展。
参考文献
疫苗空白市场工作计划范文第3篇
一、外来流动人口儿童免疫预防接种原则
外来流动人口儿童的免疫预防接种按《市儿童免疫预防工作规范》执行,由居住地镇卫生院接种门诊负责实施。
按照市、县卫生工作会议精神,对外来流动人口儿童实施计划免疫范围内疫苗的免费免疫预防接种。具体疫苗为:乙肝疫苗、卡介苗、乙肝、脊灰、百白破、麻疹(麻风、麻腮、麻腮风)、乙脑减毒活疫苗、流脑疫苗(A+C、A、C)、甲肝疫苗。
在实施具体接种时,应根据外来流动人口儿童以往已接种情况开展续后接种工作。以往接种史以书面记录为准,接种记录的统计以接种剂数为准,必须按接种程序和时间间隔进行。
二、外来流动人口儿童免疫预防接种程序
流动儿童按照安徽省儿童计划免疫程序规定的疫苗起始免疫年龄、针次间隔和加强免疫的时间进行接种。
每年9月份对新入学的学生各类疫苗接种史不明者按照安徽省儿童计划免疫程序规定的疫苗进行补种。每年对幼托机构新入学的幼儿查验接种证。
联合免疫:一般情况下优先接种脊灰疫苗、麻疹疫苗,特殊情况优先接种季节流行疾病的疫苗。乙脑疫苗可与乙肝疫苗同时接种;乙肝疫苗、麻疹、脊灰疫苗可同时接种;乙脑疫苗与麻疹或脊灰疫苗接种间隔2周以上。
三、外来流动人口儿童的补接种要求
根据“以往接种史以书面记录为准,接种记录的统计以接种剂数为准”的原则开展对外来流动人口儿童的补接种工作:
1.乙肝疫苗:<1足岁儿童无免疫史者,补种全程免疫3剂(0、1、6月);>1岁儿童无免疫史或免疫史不全者,按免疫程序补全程免疫(第二剂与第一剂最小间隔1-2个月,第三剂与第2剂的最小间隔2个月,且与第1剂最小间隔为4个月)。
凡年8月1日以前出生的外来流动人口儿童,一律予以有价乙肝疫苗接种。
2.脊灰疫苗:<1足岁儿童无免疫史者,补种全程免疫3剂(每剂间隔1个月);>1足岁儿童无免疫史者,补全程免疫3剂,免疫史不全者补全。基础免疫与加强免疫至少间隔6个月:
3.百白破疫苗:<l足岁儿童无免疫史者,补种全程免疫3剂(每剂间隔1个月);小于5岁、大于1足岁儿童无免疫史者,补全程免疫3剂,免疫史不全者补全。基础免疫与加强免疫至少间隔6个月。
4、麻疹疫苗:>8月龄儿童无免疫史者,补基础免疫接种1剂,>1.5岁儿童无免疫史者补基础免疫和加强免疫2剂,间隔至少1个月。
5、乙脑减毒活疫苗:>1岁儿童无免疫史者补基础免疫1剂,1年后再加免1剂。免疫史不全或不详者补种1剂。
6、流脑疫苗:>3足岁儿童无免疫史者补接种1剂A+C,6周岁加强1剂。
7、以上计划免疫范围内的疫苗免疫预防接种全部免费。
四、掌握外来流动人口儿童底数,实行“居住属地管理”
外来流动人口儿童暂居地镇卫生院预防接种门诊应采用经常性与突击性(每季)相结合的方法,对辖区内外来流动人口儿童底数进行动态管理,及时掌握动态情况。对已掌握的外来流动人口儿童的免疫预防接种管理应予“居住属地管理”,防止免疫空白的发生。镇卫生院防保站采取定时与突击检查、督导的方式进行监督。
五、建立并完善外来流动人口儿童免疫预防接种资料
对已掌握的外来流动人口儿童应及时建立免疫预防基础资料:
1、无《儿童预防接种证》者应予补证,并收取《儿童预防接种证》工本费5元。
疫苗空白市场工作计划范文第4篇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
定量调查资料来源于2004―2005年全区外来儿童接种率统计,“五苗”(乙肝、卡介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灰苗)、百白破、麻疹疫苗)接种率调查。定性调查资料来自与外来儿童家长座谈及与免疫预防专业人员的深入访谈。
1.2方法
1.2.1流动儿童免疫预防服务模式原先的管理模式为每月对流动人口集聚地儿童进行建卡和接种率调查,采用查漏补种的形式,结合免疫预防知识的宣传,通知儿童家长携带孩子前往接种门诊进行相关疫苗的接种。2005年起尝试新模式,名称为“免疫预防直通车”,指以团队形式,定期到外来儿童集聚地巡回,现场查漏、办卡、补种、咨询,并采用有奖问答,学唱《免疫预防歌》等宣传手法,凸现效果和渲染活动气氛。
1.2.2接种率调查采用二阶段抽样的方法,先随机抽取30个里委(村),在每个被抽取的里委(村)中各随机调查居住满3个月的周岁流动儿童7名,并按卫生部《计划免疫技术管理规程》规定进行接种全程免疫覆盖率的判断。
1.2.3定性访谈组织被抽取的外来儿童家长座谈及与免疫预防专业人员的深入访谈。
1.2.4外来儿童家长问卷调查在外来人口集聚地街头进行随访。
2结果
2.1流动儿童建卡率和“五苗”接种率
2004年实施的是原有服务模式,2005年起实施“免疫预防直通车”服务模式。2005年的建卡率和“五苗”接种率均高于2004年,χ2值分别为61.30,18.22,74.58,47.08,61.63,70.19,83.49,P均
2.2家长对预防接种知识的知信行情况
对180名外来儿童家长进行了问卷调查,对接种服务方式意见征询、预防接种费用意见征询、预防接种的知、信、行调查,结果见表2~表5。
2.3定性访谈
2.3.1外来儿童家长免疫服务需求访谈2004年9月对外来儿童家长进行小组访谈,共访谈了7位。被访者普遍认为孩子的健康是第一位的,接种疫苗是应该的。对目前预防接种提供的服务是满意的,但是认为初来上海时对预防接种信息不能及时了解到,主要是通过老乡中打听或去医院询问后才知道。由于来沪流动的家庭以打工挣钱的为主,很希望能够通过便捷的方式直接解决孩子预防接种问题,如果有定期上门为孩子预防接种服务的方式,那是非常受欢迎的。被访者普遍不愿意花费很多时间去奔波,有一位家长谈到去医院办理时被医务人员要求去老家索取原来的接种史,讲不清就不能接种,有部分家长说很多来沪不去打针的同乡或是朋友,都因为太麻烦(不知道怎样办理)或是接种的时间与工作有冲突而不愿意或不能够及时带孩子去预防接种。目前在孩子身上为预防接种而花费的钱是能够承受的,但对于一类疫苗全国都是免费接种的政策并不是很清楚。如果需要在家长中培训义务宣传员,被访者均表示愿意参与。
2.3.2免疫预防专业人员访谈2004年10月对从事免疫预防的专职人员进行访谈,共访谈了20位。工作人员均认为困扰工作的最大问题是流动人口,门诊接种的增量部分中90%是流动儿童,这几年闵行区对外来流动人口管理的措施很多,如出租户责任制、乡村医生月报制、双月查漏补种等方式,但效果不甚理想。对流动儿童开展免疫接种的方法,主要通过流动人口集聚地现场调查,发放宣传资料并要求前来门诊办理预防接种证,但在流动儿童家长中依从性差。大部分的工作人员对达到流动儿童的预防接种工作指标缺乏足够的信心,普遍认为单靠卫生力量,不能解决源头问题。95%的工作人员认为流动儿童免疫预防服务的模式需要转变,能否在流动儿童接种率调查的过程中帮助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办理一张预防接种证或喂服一粒糖丸,这样会有一定的额外效果,调查结合办证接种,每跑一趟不但可以了解儿童建卡和接种情况,更可直接地提供一次面对面的服务,提高工作效率。
3讨论
2000年上海市流动人口为387.1万人,是1984年上海市首次进行暂住人口抽样调查时的6.1倍,2005年底全市流动人口近1 200万,同时流动人口的结构发生了重要变化,以家庭流入的比例越来越高,外来家庭中有儿童的比例达到77.5%,这样就有更多数量的儿童加入到流动人口的行列中来。目前的流动人口管理中,缺乏明确的部门职责分工,流动性导致对这部分儿童人数统计的不确切性,流动儿童计划免疫中出现“三低一高”(即家长知识水平低下、四苗覆盖率低、建卡率低、相关传染病发病率高)。
有资料表明[1~12],各地历年来流动儿童的建卡率和“四苗”接种率不高,建卡率在52.9%~82.6%之间,四苗接种率在30.2%~85.2%,其中卡介苗57.4%~85.2%,灰苗49.6%~88.9%,百白破44.0%~88.9%,麻疹疫苗51.4%~85.6%,明显低于常住儿童接种率。闵行区在2005年以前的情况亦如此,但2005年流动儿童的建卡率、卡介苗、灰苗、百白破、麻疹疫苗接种率均高于文献报道的各地历年水平的上限,这种效果是由于实施“免疫预防直通车”服务模式所取得的。
“免疫预防直通车”将服务与宣传有效结合,从而改变了目前流动儿童的免疫现状。① 服务对象:户籍不在本地,来沪时间不限,无免疫史、免疫史不全的6岁以下儿童。② 服务内容:办理预防接种证、预防接种卡,宣传咨询,乙肝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麻疹疫苗接种(该三种疫苗均为每安瓿1人次)。③ 服务形式:以团队的形式,每个团队在6人左右,其中宣传咨询员2名,计免专职人员2名,居委干部(乡村医生)2名。④ 宣传形式:直通车内扩音器播放宣传计划免疫专门知识、张贴宣传画;宣传地点拉宣传横幅,每次宣传均有侧重点,采用不同的宣传口号;发放宣传资料。儿童家长进行计划免疫知识讲座和有奖问答;教儿童学唱《免疫预防歌》。⑤ 服务周期:每月5日为免疫预防直通车服务日,开通地点为区内全部12个街道(镇)的流动人口集聚地。⑥ 配备设施:区疾控中心配供大型客车一辆,请宣教科一起策划车辆外表装饰,装饰内容包括宣传外来儿童接种口号,如“同一蓝天下外来儿童也需要预防接种”、“外来儿童免疫预防的重点人群”等及一些卡通图形。车辆内配普通冰箱1台,要求冰箱冷冻容积大一些,-20℃以下低温。操作台1套,扩音器2只,流动紫外线消毒灯1台,一次性手消毒液1瓶,“直通车”服务人员专用服装10套、夏装10套,颜色为粉红色,配有统一标志。小礼品如婴儿反穿衣、小围兜、婴儿用水杯、餐巾纸等,奖品上印宣传口号及区疾控中心地址、电话。⑦ 服务意义:为今后流动人口计划免疫策略提供依据。
据2005年初步实施结果表明,“免疫预防直通车”在流动人口集中地区巡回接种、提供更详尽的咨询,可以加大宣传力度、扩大宣传面,可以增建补建预防接种证、卡, 提高建证率,可以起到查漏补种、消除免疫空白的作用。该服务模式优于原来服务模式,应坚持、完善并在更长时间里进行横向、纵向的比较观察与评价。
4参考文献
[1]孙晓冬,张金芳,张继光,等.上海市外来流动人口免疫状况调查及对策探讨[J].中国计划免疫,2002,8(4):214-216.
[2]周新,方刚,刘青恋,等.四川省流动儿童分布及免疫状况调查[J].中国计划免疫,1998,4(4):209-212.
[3]李敬良,罗加武,杨湛基,等.珠海市香洲区流动儿童计划免疫状况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1999,15(10):906.
[4]陈卫东.城郊结合部流动儿童计划免疫的现况与对策[J].交通医学,2002,16(2):199.
[5]郑金凤,张冬娟,周勇,等.福建省4岁以下流动儿童免疫预防接种现况分析[J].海峡预防医学,1999,5(1):11-12.
[6]肖贤武,章烈辉.关于外来流动儿童计划免疫若干问题的探讨[J].中国儿童保健,2000,8(5):342-343.
[7]徐敏钢,王建国.上海市闸北区暂住人口麻疹免疫水平监测[J].世界感染杂志,2003,3(1):38-40.
[8]何艳青,倪政,詹绍康,等.上海闵行区暂住人口儿童家长计划免疫的知识态度和行为[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3,17(8):51-53.
[9]施燕,胡家瑜,汤素文,等.上海市麻疹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抗体水平的调查分析[J].上海预防医学,2004,16(8):378-379.
[10]黄瑾,徐敏钢,徐蓓莉,等.外来儿童免疫接种率及影响因素调查[J].上海预防医学,2004,16(8):408-410.
[11]夏军强.南昌市西湖区流动儿童计划免疫状况及影响因素调查[J].中国计划免疫,2004,10(2):110-112.
疫苗空白市场工作计划范文第5篇
2013年至2015年,生物股份(600201.SH)业绩以超过50%的平均增速飞速成长。从上市之初的多元经营到专注于生物制药行业,生物股份在不断认识自我的同时亦不断实现着自我价值。
股价暴涨的背后,是行业发展的大势所,是管理者的审时度势,更是公司长达十年积淀的结果。
查理?芒格说,当几种力量共同作用于同一个方向,你所得到的通常不仅仅是几种力量之和。
再次回首来路,我们能否捕捉到生物股份股价暴涨背后的一丝真相?
经营之道 化繁为简
历史总是不断地证明,用心专注于某一领域的公司往往更容易取得成就。
金宇集团是生物股份的曾用名。1998年12月,金宇集团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上市之初的金宇集团曾将GE公司列为学习榜样,涉足生物制药、金属材料流通、房地产开发、羊绒纺织和食品五大产业。其中,羊绒纺织业务是金宇集团的主要收入来源。
根据财务数据,1999年,金宇集团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66亿元,净利润3049万元。其中,公司全资子公司山丹羊绒制品公司实现销售收入1.06亿元,利润1521万元,出口创汇572万美元;同期,公司生物药品制造实现收入1610万元,利润约为151万元。
然而,受制于精力和资源的限制,多元化经营的弊端很快显现。2001年,受国际事件和国内原绒价格下跌影响,金宇集团羊绒业务遭受重创,山丹羊绒公司营业收入同比下滑33.04%,公司出口创汇432万美元,同比下滑59.09%,且在此后的10年中,公司羊绒纺织业务盈少亏多,毛利率常年低于10%;与此同时,亚麻籽项目市场形势也因入世成功而发生变化。
在众多产业前景不明的情况下,异军突起的疫苗业务进入金宇集团管理层视线之中。2001年,随着募投年产9.62亿头份(毫升)菌苗生产线项目的竣工投产,金宇集团生物制药业务发展迅速,公司当年生物药品业务实现销售收入9454万元,同比增长516.26%。
2002年,欧美口蹄疫、东南亚禽流感疫情相继爆发,大批禽畜被宰杀处理;同期,国内鸡瘟、口蹄疫和痢疾等传染病疫情亦时有发生。为了控制疾病,养殖业主相继增加抗生素等药品的使用量,但却因此引发国内禽肉抗生素残留超标严重。由于无法满足出口标准,2002年初,欧盟开始全面禁止从中国进口兔、家禽肉和虾等动物源性食品和水产品。
伴随减少抗生素使用量的呼声逐渐高涨,动物疫苗需求开始显著增加,或许是发现了兽用生物制药领域的巨大潜力,金宇集团决定对公司产业进行整合。
2002年,金宇集团将“亚麻籽综合开发利用产业化示范工程”项目的部分节余资金改投“年产10亿羽份禽苗GMP标准工程”项目,疫苗项目的总投资从4400万元增加到9089万元,设计年生产能力从10亿羽份增至100亿羽份。
之后的2004年和2005年,H5N1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在国内大规模爆发,中国动物防疫体系的严重缺陷暴露无遗。2006年,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农业部、财政部、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林业局编制《全国动物防疫体系建设规划》,决定加大对动物防疫设施的投入力度,重构动物疫苗防控体系。根据《规划》,国家将构建由动物疫病监测预警、预防控制、防疫检疫监督、兽药质量监察和残留监控,以及防疫技术支撑和物资保障等6个子系统组成的动物防疫体系,总投资88.35亿元。其中,中央投资56.6亿元,地方配套及自筹31.75亿元,政策扶持力度空前。
是偶然也是必然,金宇集团最终将生物制药业务确立为公司的主导产业。
在剥离地产业务后,生物制药业务成为金宇集团唯一主营业务。后来的事实证明,置身于拥有较高行业壁垒和下游广阔成长空间的生物制药行业,为金宇集团日后的成长提供了相当肥沃的生存土壤。
竞争之道 快准兼备
菲利普?费雪曾将优秀的公司分为两种,一种公司是幸运且能干;另一种公司则是因为能干所以幸运。当行业竞争势同水火,懂得审时度势、主动出击,生物股份应该是后者。
在早年接受媒体采访时,生物股份董事长张宇曾说,“企业经营首先要快,现在的竞争规律正悄然变化,不是大鱼吃小鱼,而是快鱼吃慢鱼。对前沿科技、政策动向、市场变化的反应要快而准。”
不求最大但求最先,翻阅生物股份的历年年报不难发现,自2002年起,生物股份的技术研发能力便一直处于行业前列,不断累积的先发优势是公司得以迅速发展的重要原因。
根据年报,2002年,金宇集团全资子公司内蒙古生物药品厂强毒灭活苗车间顺利通过农业部GMP认证,成为全国第一家获得GMP认证的强毒灭活苗车间,为生产优质高效强毒灭活苗提供了硬件条件;2003年,金宇集团建成全国最大规模的冻干弱毒苗生产车间(禽苗GMP工程)并通过GMP认证。
在公司完成GMP改造的两年之后,农业部启动了名为“零点行动”的清理计划。按照相关要求,截至2006年1月1日以前,兽药生产厂应全面完成GMP改造,对限期未进行GMP改造的疫苗车间将全部停产处理。
以GMP改造为催化剂,生物制药行业迎来一次前所未有的整合契机。也正是在这一年,金宇集团最终确立了“以生物制药为主导产业,以房地产为支柱产业”的战略性决策。
2008年,金宇集团再次率先攻克了疫苗悬浮培养技术难关,荣膺“兽用疫苗国家工程实验室”。2009年,公司完成了部分生产线改造,并通过国家专家组的验收;9月,公司通过农业部兽药评审委员会评审,获得正式批准文号,率先建成了国内第一条采用悬浮培养技术生产的牛口蹄疫疫苗生产线,发明了国内首家定量检测口蹄疫抗原146S含量检测技术。2010年,金宇集团完成了牛口蹄疫、猪口蹄疫疫苗的悬浮培养技术改造,并通过农业部评审中心评审。2012年,金宇集团采用先进的悬浮培养和纯化技术对传统口蹄疫疫苗质量标准进行全面升级,为行业制定了口蹄疫疫苗抗原含量、杂蛋白含量和抗原杂蛋白检测三项新标准。
在众多分析人士看来,悬浮培养技术的产业化是金宇集团发展历史的一个重要转折点。银河证券在研报中写道,公司在行业研发上再次站到了更高的平台上,不仅使公司占据了动物疫苗行业研发制高点,而且国家高级别生物安全实验室使公司具备了重大疫病研发资质,能直接接受国家下达的行业和产业重大攻关项目,加快了科研成果转化进度,极大地提升了公司研发地位和技术优势;同时,通过该实验室可为公司人才培养、引进、交流、团合作提供平台,对增强公司核心竞争能力将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悬浮培养技术产业化也因此成为每份券商深度研报中都不可不提的重要环节。宏源证券在研报中写道,公司采取悬浮技术培养病毒,细胞浓度远大于转瓶工艺,达到国外同类企业的技术指标,生产成本较传统转瓶工艺降低20%;独特的CTF纯化技术,抗原损失仅10%-15%,杂蛋白去除85%以上;此外,公司采取国际最新的146S测定技术准确定量抗原含量使疫苗批次的差异最小化;银河证券则在研报中写道,使用悬浮培养工艺比传统工艺注射副反应明显降低,可节省50%劳动力。
在悬浮培养技术产业化后,毛利率的变化成为最直观且有效的观测数据。财务数据显示,2010-2012年,生物股份生物制药项目的毛利率分别约为64.4%、68.4%和65.03%,2013-2015年则分别为71.99%、77.38%和77.98%。
而与技术升级相伴,生物股份的产品质量得以不断提高,产品品类也开始逐步扩张。根据年报,2004年,生物股份主打新产品“O型―亚洲1型口蹄疫双价弱毒灭活苗”率先获得生产文号。2007年,公司完成9个生产文号的申报工作,并获得猪瘟脾淋苗生产文号。2008年,生物股份申请并获得了猪口蹄疫双价灭活疫苗(O型)、双组份灭活疫苗和伪狂犬活疫苗的生产批准文号。2012年,公司获得牛口蹄疫三价灭活疫苗和猪口蹄疫二联灭活疫苗生产文号。
公开信息显示,为了解2013年政府招标的禽流感、口蹄疫、猪瘟和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苗以及市场销售的口蹄疫“高效苗”的免疫效果,广东省动物卫生监督所等单位曾于2013年5~10月对12个厂家生产的30个批次疫苗进行了免疫效果评价试验。
免疫效果评价试验结果显示,2013年,针对猪口蹄疫O型“高效苗”抽查的内蒙金宇、中农威特和新疆天康公司三家公司口蹄疫“高效苗”免疫效果差异明显。其中,内蒙金宇免疫效果较好,试验全期平均抗体合格率为97.37%。按照二次免疫后4次平均抗体合格率进行综合评价:第一名内蒙金宇,抗体合格率为97.37%;第二名新疆天康,抗体合格率为65%;第三名中农威特,抗体合格率为50%。
根据银河证券的研究报告,养殖户普遍反映据金宇口蹄疫市场苗保护率达到90%以上,远高于国内其他厂家,并且质量稳定;公司口蹄疫市场苗保护率高,副反应小。
发展之道 借势而为
如果说精准的战略决策制定和优秀的执行能力是公司管理能力的体现,那么养殖行业的整体发展趋势和养殖参与者格局的变化则是历史进程发展的必然。在禽畜养殖规模不断扩大,特别是散养群体逐渐退出的背景下,生物股份迎来的不仅仅是成长的空间,更是超越的可能。
作为禽畜养殖行业的上游企业,疫苗产品的销售与下游禽畜产量密切相关,伴随养殖规模的逐步扩大,疫苗需求不断增加。
以生物股份主营产品口蹄疫疫苗为例,由于口蹄疫属于强制免疫疾病,按照采购方式划分,口蹄疫疫苗常被分为强免苗和市场苗两种。其中,强免苗由政府部门统一招标采购,并免费发放给养殖用户。目前,猪口蹄疫市场需求相对较大。
统计数据显示,自1985年至1995年,中国生猪出栏量由2.39亿头增长至3.79亿头,其中生猪出栏量在1994年一度高达4.21亿头;同期,能繁母猪存栏量由2547万头增至3227万头。1996年至2005年,中国生猪出栏量由4.12亿头增长至6.04亿头;能繁母猪存栏量由2699万头增至4893万头。2006年,中国生猪出栏量约为6.12亿头,生猪存栏量约为4.18亿头。2015年,中国生猪出栏量增至7.08亿头,生猪存栏量为4.51亿头。
数据还显示,2006年,中国牛出栏数约为4222万头,存栏量为1.04亿头;羊出栏数约为2.47亿只;2015年,中国牛出栏数增至5003万头,存栏量为1.06亿头;2014年,中国羊出栏数约为2.87亿只。
有数据统计显示,2009-2011年,国内动物疫苗市场规模分别约为51.78亿元、62.13亿元和73.33亿元。其中,猪用疫苗占比分别约为38.7%、48.62%和49.62%,禽用疫苗占比分别约为48.53%、42.41%和39.57%,牛羊马用疫苗分别约为11.74%、6.94%和9.04%。
除了下游行业规模的不断增长,疫苗市场的快速发展还得益于采购范围的不断变化,每轮疫情的爆发都有可能成为行业扩容的动力。数据显示,从2004年开始,高致病性禽流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小反刍兽疫等重大动物疫病逐步被列入国家强制免疫范围,大大促进了市场对相关疫苗产品的需求。特别是2007年,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和猪瘟均被列入国家强制免疫范围,使得当年国内动物疫苗市场出现大幅增长。
根据研究报告,2006年,中国动物疫苗市场规模约为22亿元,而截至2015年,已接近140亿元。
决胜之道:“弯道超车”
彼得?林奇的黄金法则指出:“避开那些热门行业的热门股,冷门行业和没有增长的行业中的卓越公司股票往往会成为最赚钱的大牛股。”彼得?林奇将这样的股票称为“沙漠之花”,即暂时陷入低迷行业中的卓越公司。
2012年,当疫苗行业公司纷纷陷入增长瓶颈,生物股份却反而走出惊人之势。2012-2015年,生物股份分别实现营业收入5.56亿元、6.71亿元、10.63亿元和12.47亿元,年均增幅30.89%;实现净利润1.3亿元、2.51亿元、4.04亿元和4.79亿元,年均增幅54.45%。
与众多“沙漠之花”相似,生物股份也找到了自己的利基市场,即口蹄疫市场苗。财务数据显示,2011-2015年,生物股份口蹄疫疫苗(市场苗)销售收入分别为0.3亿元、1.2亿元、2.4亿元、4.7亿元和6.9亿元。
伴随下游规模化养殖程度的不断提高,畜群密度随之加大,大中型企业防疫意识的觉醒,使得高端市场苗逐渐发展壮大。
从统计数据来看,2007年,中国生猪养殖年出栏数500头以上的猪场占比约为26%,其中年出栏1万头以上的养殖户占比约为3.7%;年出栏500头以下猪场占比74%,其中年出栏数低于50头的养殖户占比约为48.75%。
2010年,十二五规划正式出台。根据规划,到2015年,年出栏500头以上生猪规模化养殖比重达到50%。此后,国内生猪养殖规模年出栏数500头以上养殖户占比明显提升。
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生猪养殖年出栏数500头以上的猪场占比由26%上升到41.8%,其中年出栏1万头以上养殖户占比由3.7%上升到9.1%;年出栏500头以下规模猪场出栏生猪比例大幅下滑,由74%降至58.2%,其中年出栏50头以下规模猪场占比由48.7%下降到29.2%,减少近一半。
上一篇:疫苗计划报损管理办法
下一篇:疫情督导工作计划{优选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