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计19840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80分钟。
生物安全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
1、加强屠宰检疫监管工作。进一步规范屠宰检疫工作。结合畜禽屠宰监管整治工作,开展屠宰检疫工作,提升专项整顿行动。加强屠宰检疫工作管理,重点对屠宰检疫申报、屠宰检疫痕迹等工作的规范,强化屠宰检疫检验程序,规范检疫记录。加强屠宰检疫室建设,配备各类检疫(化验)设备。进一步落实屠宰检疫申报、准宰制,规范检疫程序和工作记录,强化屠宰检疫检验程序,确保上市动物及动物产皮质量安全。严格落实农业部屠宰检疫“五不得”,严把屠宰检疫“五关”,全面落实“四不准一处理”要求,确保出场动物产品检疫程序到位。每月不定期检查一次,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同时监督检疫人员规范建立各类记录台帐,确保动物产地检疫回收、动物产品持证率达到100%。
2、加强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监管工作。申领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的动物饲养、屠宰和动物产品生产企业100%有无害化处理设施,鼓励引导企业使用机械处理病死猪。申领养殖环节生猪无害化处理费用补助的病死猪100%按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确认。经检出的染疫、病死动物、病害动物产品100%监督货主进行无害化处理。不出现大规模乱抛病死动物现象。积极推动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第三方治理。不定期对各乡镇病死猪无害化处理确认、登记进行督查,防止虚报病死猪数量、骗取补助资金的违法现象发生。
3、严把流通环节监管工作。一是抓好外购畜监管工作,外购畜批批落实落地报检,进行隔离观察、并健全相关登记。严格落实非洲猪瘟防控工作,各公安检查站派驻人员严格做好牲畜流通环节的监管,坚决杜绝外县市生猪及其产品调入我县,同时查证验物,对于证物不符、无证拉运牲畜等违法情况立即上报。二是加强跨州境调运动物监管,进一步做好外购动物的落地报检、隔离消毒等工作,严格落实调运牛、羊布病监管、落地检测工作,形成调出必检与调入隔离双重保险机制,防止输入性疫情发生,保障活畜流通规范有序。加强流通环节日常巡查,加大对无证调运、证物不符、未按规定落地报告等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
生物安全工作计划范文第2篇
【摘要】药害危及人类健康与生命安全,滥用药物增加了有限的社会资金和人类生存空间日益匮乏的资源负担。特别是在计划生育方面,基于计划生育药物使用的安全性值得关注,本文对相关现象进行了合理分析。
【关键词】计划生育;药物使用;安全性;分析;
1 前言
20世纪50年代后期类固醇激素避孕药的创制,是人类生育控制的重大突破。长期临床实践证明,类固醇避孕药疗效确切,安全性较高,为其它节育方法所不及,因此迄今仍为计划生育的重要措施。最早的复方口服避孕药(COC)中,雌激素和孕激素的含量较高,20世纪60年代末,英国药物安全委员会提出使用者血栓病的增加与雌激素的成分有关。此后,雌激素在不影响避孕效果的情况下被一再减量,现代口服避孕药中雌激素含量为20~35μg(0.02~0.035mg),这种剂量已被公认为是较安全的剂量,大量流行病学调查资料也证明其危害作用极小。但长期服用复方口服避孕药妇女患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仍大于非服药妇女,特别35岁以上和吸烟较多的妇女危险性增加尤其显著。
2 计划生育药物安全使用与合理用药
根据疾病种类、患者状况和药理学理论选择最佳的药物及其制剂,制定或调整给药方案,以期有效、安全地防治疾病的措施。首先要求对疾病做出准确的诊断,从而针对病因和主要病症选择最适宜的药物,经正确的用药途径,给与适当的剂量,按合理的时间间隔完成正确的疗程,达到预期的治疗目标。计划生育药品安全是公共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加强计划生育药品安全监管工作,保障人民群众用药安全是各级计划生育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各县区人口局要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本着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把人民群众用药安全问题放在重要位置,逐步实现由事后监管向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监管, 切实提高对药品安全监管工作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真正把药品安全监管工作抓紧抓好,确保人民群众用药安全和身体健康。
3 建立健全药品安全责任体系
3.1 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各级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要把保障计划生育群众用药安全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担负起保障计划生育服务机构药品安全监管的责任。各县区人口局要有一名分管领导负责计生药品的安全监管工作,全面掌握本辖区计生服务机构药品安全状况和安全监管工作开展情况,切实做到组织健全、制度完备、责任落实、管理到位。要定期或不定期开展计生药品安全评估,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薄弱环节,制定和采取相应措施。及时协调有关方面解决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对计生药品安全问题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解决。进一步明确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对药品安全监管责任,各县区要结合实际,建立健全药品安全责任体系,把药品安全责任落到实处。不断强化对计划生育药品安全工作的统一领导,建立健全计划生育药品安全工作制度,对职责不明确、责任不落实,以及对计生药品安全监管不力、造成恶劣影响或引发计生药品安全事件的,要严肃追究主要领导和相关人员的责任。
3.2 加大整治力度,建立应急机制: 各县区人口局要结合正在开展的计划生育药械市场专项整治行动,协同公安、卫生、工商、质检、食品药品监督等部门,加大对辖区内计划生育药械市场的整治力度,严厉打击违法经营销售终止妊娠、促排卵等药品的行为;查处使用假冒伪劣计划生育药具的行为;查处服务机构超范围采购药品的行为。要加大对中心城区、商业街区、城乡结合部等重点区域及宾馆、饭店、学校周围涉药单位的监督检查,严厉打击各种形式的无证经营、出租柜台、非法渠道购药、销售使用过期失效药品等行为,有效规范市场秩序,确保人民群众用药安全。
各级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要建立和完善重大药品安全事件应急机制, 发现可能与用药有关的严重不良反应,应及时向当地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报告。本着预防为主、反应迅速,确保一旦发生药品安全事件,能积极应对,有效处置,消除危害,防止事态蔓延。
4 强化管理,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用药安全有效
4.1 严控药品进货渠道,规范药品采购范围: 各级计划生育服务机构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通过正规渠道采购法定允许的药品,采购药品必须向证照齐全的生产、经营批发企业采购,选择药品质量可靠、服务周到、价格合理的供货单位,从源头上确保药品安全。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七条“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采购和向患者提供药品,其范围应当与经批准的服务范围相一致,并凭执业医师或者执业助理医师处方调配”的规定,各级计划生育服务机构在购进药品时,要在执业许可证审批的服务范围内采购药品,除按规定项目所需的药品外,不得超范围采购药品。
4.2 规范购进药品管理,实施分类管理制度: 各级计生服务机构购进的药品,必须建立并执行进货检查验收制度,做好药品、医疗器械购进验收记录,记录要真实、完整,对药品的品名、规格、数量、批准文号、生产批号、生产厂家、注册商标、有效期限、外观包装情况进行验收、核对、双签字。发现采购药品有质量问题要拒绝入库,对质量不稳定的供货单位要停止供货。妥善保管药品,防止过期、霉变,减少不必要的损耗和积压。将药品分为处方药和非处方药进行分类管理。严格按照《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办法》严格处方药管理,处方药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处方才可调配和使用。终止妊娠的药品,必须在医生指导和监护下使用。禁止非妇产科医生开具终止妊娠药品处方。人工终止妊娠药品的购进验收和使用记录至少保存三年。
4.3 整章建制,完善药品安全监管长效机制: 各级计划生育服务机构要建立健全完善药品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主要包括药房工作制度;药品管理与发放制度;药品采购、质量验收管理制度;药品储存、养护管理制度;药品的使用、出库复核、领用、发放管理制度;不合格药品管理制度;一次性无菌医疗器械使用管理制度;特殊药品管理制度 ;药品质量事故和不良事件报告制度等。加强药品不良反应、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严格不良反应和事件的报告程序,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引导和督促计生服务机构做好不良反应监测和上报工作。 要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严肃查处相关责任人及违法违纪案件。要完善计生药品安全监管工作监督机制,畅通舆论监督和社会监督渠道,自觉接受群众和社会监督,进一步提高药品监管能力,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用药安全。市计划生育服务中心要加快建立覆盖城乡的连锁配送药品供应保障体系,提高药品经营质量,科学规划计划生育药械供应发放渠道,合理配置计划生育药械资源。要按照国家人口计生委关于深化计划生育药具工作改革的意见和计划生育药具营销实施方案要求,有效开展计划生育药械社会营销工作。按照统一采购配送、统一质量验收、统一药械管理的原则,严把质量准入关,降低药品经营成本和销售价格,减轻群众药费负担, 确保计生药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5 加强计划生育用药安全的科学技术研究与应用
研究表明,紧急避孕药不能代替常规的避孕方法,但是对于无防护同房或者避孕方法失败的女性,为避免非意愿妊娠的发生,及时应用紧急避孕药是必须的。左炔诺孕酮紧急避孕药是很安全的,既不引起流产,也不影响今后生育,不增加宫外孕的风险。左炔诺孕酮紧急避孕药其也是世界卫生组织向全世界广大育龄妇女推荐使用的紧急补救药物,只要有需要就可以放心使用。同时,专家们也提示广大育龄妇女要科学看待紧急避孕药,在需要时正确使用,并且及时落实常规避孕方法。经过对大量证据的收集、评价及谨慎的综合分析后,左炔诺孕酮紧急避孕药是很安全的,既不引起流产,也不影响今后生育。左炔诺孕酮紧急避孕药的副反应并不普遍,而且程度较轻,重复使用并不存在任何已知的健康风险,即使在一个月经周期内不止一次地服用左炔诺孕酮紧急避孕药的妇女中,也未见严重不良后果的报告。世界卫生组织在它的声明里这样表述,左炔诺孕酮紧急避孕药能够减少怀孕的风险。专家说,上海与美国合作的一项研究,对过去136项有关紧急避孕药与宫外孕关系的研究所做的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在15696名服用左炔诺孕酮紧急避孕药的女性中,有307例怀孕,是比较可靠的紧急补救类避孕药,目前我国左炔诺孕酮单剂紧急避孕药是惟一的非处方药,其安全性和稳定性是值得肯定和推广的。
6 结语
药物仍然是21世纪治病救人的重要手段,但临床药物治疗水平并未伴随着药品的增加而提高,如浪费药品、延误治疗、医疗事故、药源性疾病等不合理用药现象引发的药害事件在国内日趋严重。药害危及人类健康与生命安全,滥用药物增加了有限的社会资金和人类生存空间日益匮乏的资源负担。有报道我国上市药物中70%被浪费,每年死于药物不良反应者近20万人。若能大力推动合理用药,做到安全、有效、经济、适当,则可减少60%的浪费和大量药害。合理用药是一个涉及面广、难度高的复杂性工作,临床药学的核心是以患者为中心,研究药物的合理应用,使临床药学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参考文献
[1] 宋学红,董秀绵.米非司酮引发输卵管妊娠破裂七例报告[J].北京医学.1996年03期
[2] 窦友莲.药物流产对再次妊娠分娩的影响[J].贵阳医学院学报.2001年06期
[3] 邹燕.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行药物流产的卫生技术评估[D].四川大学.2004年
[4] 周爱军,李红,程利南.口服米非司酮与米索前列醇终止9~22周妊娠51例的临床观察[J].上海医科大学学报.1994年05期.
[5] 祝虹.米非司酮终止早孕致不全流产大出血8例分析[J].广东医学院学报.1997年03期
生物安全工作计划范文第3篇
一、顶层设计专项行动计划
到2015年,充分发挥物联网发展部际联席会议制度作用,健全完善物联网统筹协调工作机制,初步实现部门、行业、区域、军地之间的物联网发展相互协调,以及物联网应用推广、技术研发、标准制定、产业链构建、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安全保障、频谱资源分配等相互协调发展的局面,基本形成各环节协调发展、协同推进、相互支撑的发展效应。
二、标准制定专项行动计划
重点突破关键技术标准。优先支持应用急需行业标准。继续推进公安、环保、交通、农业和林业等5个重点应用领域的标准化工作,新成立5个物联网应用标准工作组,结合实际需求,统筹国标、行标规划,研制40项急需的应用标准。后续重点推进各领域的应用标准化工作,完善物联网应用标准体系,基本覆盖各重要应用领域。
三、技术研发专项行动计划
按照“需求牵引、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原则,瞄准物联网技术前沿,把握未来发展方向,围绕应用和产业急需,着力突破物联网核心芯片、软件、仪器仪表等基础共性技术,加快传感器网络、智能终端、大数据处理、智能分析、服务集成等关键技术研发和产业化,探索形成创新商业模式,整合创新资源,加强国际合作,培育和打造技术创新链与产业生态链,支撑我国物联网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四、应用推广专项行动计划
(一)推动工业生产与经营管理智能化应用。面向两化融合以及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需求,以流程工业和装备工业为重点,在煤炭、石化、冶金、汽车、大型装备工业中各选择4—5个重点企业开展面向生产过程、供应链管理和节能减排的物联网应用示范,推动传统产业的生产制造与经营管理向智能化、精细化、网络化转变,提升生产和经营效率。
(二)推动农业生产和农产品流通管理精细化应用。面向农业生产和农产品流通管理精细化需求,选择2—3个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或相关重点区域,组织实施国家精准农业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重点开展大田作物、养殖业和设施农业以及农资服务物联网应用示范,推动农业现代化,带动农资及农技服务模式创新,并区域扩展;加快实施国家粮食储运监管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逐步扩大应用试点规模,适时开展推广应用,提高我国粮食与经济作物储运管理水平。
(三)推动物流管理智能化和标准化应用。面向商贸流通、物流配送智能化、标准化管理需求,加快实施国家航空运输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集装箱海铁联运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和集装箱电子标签国际航线应用示范工程,并深化拓展试点应用领域,组织实施国家远洋运输管理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国家快递物流可信服务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开展进出境(集装箱)检验检疫监管和进出境产品地理标志原产地保护物联网应用示范,提升我国物流领域的智能化管理水平;选择若干大型制造企业,开展企业物流作业管理物联网应用示范,提高企业物流作业水平;选择若干人口规模大、密度高、商贸流通业发展水平较高的城市以及地区,在城市共同配送方面开展物联网示范应用,推动技术应用和产品标准的统一,加强跨区域、跨行业、跨部门物流信息的交换与共享,推动利用物联网技术进行统计信息的采集和分析挖掘,提升物流运作效率,降低物流成本。
(四)推动污染源监控和生态环境监测应用。面向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需求,在四川、山东等地实施国家环保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选择若干排放危险废物、放射源废物的企业和医院,开展污染源自动监控应用示范,实现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的建设、管理和维护;选择2—3个河、湖分布数量较多且水质安全隐患较大的省份,支持地方开展水质量监测应用示范,为实现水质改善提供技术手段;选择若干直辖市和省会城市,支持地方开展空气质量监测应用示范,对火电、钢铁、有色、石化、建材、化工等行业企业进行重点防控和多种污染物协同控制;选择若干城市污水处理厂和火电厂开展污染源治污设施工况监控系统应用示范,提高污染治理监管水平。开展进境废物原料监控物联网应用示范,提高进境废物原料监管水平;在吉林、江西等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和旅游景区,实施国家林业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开展3—4个生态环境监测评估、林业资源和生态旅游安全监管和服务物联网应用示范,提高我国生态保护和服务水平。
(五)推广安全生产网络化监测和动态监管应用。面向加强安全生产保障能力、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的需求,突出煤矿安全监管重点,开展煤矿安全设备监管国家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加快实施国家矿井安全生产监管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逐步扩大应用规模,利用物联网技术构建覆盖井下人员、设备、环境等的事故预防预警和应急处置系统,实现矿井安全生产信息的网络化采集,实现对矿井透水、瓦斯、粉尘等事故灾害的预防预警和自动处置,探索完善矿井安全生产物联网技术标准、装备产品和解决方案,提升矿山企业安全防护水平;加快实施国家特种设备监管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实现特种设备安全的信息追溯、动态监管、实时追踪与应急救援,并由电梯、气瓶两类特种设备逐步扩展到其他特种设备;在全国民用爆炸物品生产企业推广生产环境实时监控和智能处置应用,建立民爆行业生产经营动态监控信息平台,深化行业生产经营信息自动采集和视频监控,提供应急联动服务,提升企业和全行业事故预防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
(六)推动交通管理和服务智能化应用。面向交通领域智能化管理和调度需求,选择2—3个大中城市和2—3个内河流域,实施城市智能交通和智能航运服务国家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开展车辆识别、航运服务、交通管理应用示范,提升指挥调度、交通控制和信息服务能力,推动利用物联网技术进行交通统计信息的采集;推广客运交通物联网应用和智能公交系统建设,提升公共交通的协同运行效率和服务能力;开展4—5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车联网新技术应用示范,包括导航定位、紧急救援、防碰撞、非法车辆查缉、打击涉车犯罪等,促进相关领域的技术创新和产业链发展,提升交通安全和社会服务水平;开展电动自行车智能管理物联网应用示范及推广。
(七)推动能源管理智能化和精细化应用。面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需求,加快实施国家智能电网管理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并拓展应用领域,在发电、输变电、配电、用电等领域实施10个智能电网试点,提高我国电力运行效率和智能化水平;在加快实施国家油气供应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基础上,继续向其他油田拓展,实现油气生产、炼化、储运、销售全业务链集中管控和精细化管理,降低油气供应成本,增强能源综合保障能力;推广公共建筑节能物联网应用,提高建筑内水、电、气、热等资源的智能监测和控制水平,提升能源利用效率。
(八)推动水利信息采集和信息处理应用。面向防洪抗旱、水资源管理、生态环境保护、饮水安全保障、水土流失治理、水库安全管理突发性事件处理等需求,组织实施国家水利工程安全运行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开展区域专业化水库设施安全维护,推广水利信息采集和信息处理物联网应用示范,建设布局合理、功能齐全、高度共享的水利信息综合采集和信息处理业务体系,满足水利业务应用需要,提高用水安全。
(九)推动公共安全防范和动态监管应用。面向公共安全需求,加快实施国家重点食品质量安全追溯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深化婴幼儿乳粉及酒类应用,建立健全肉类、蔬菜、中药材等重要商品追溯体系,逐步扩大监管食品品种和应用范围;选择部分直辖市和重点城市,实施国家公共安全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开展重要活动及场所保卫、机动车整体管控、流动人口管理和城市核心区立体防控及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等重点应用示范,提升社会治安水平;实施消防安全管理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实现消防设施的实时监控和火灾隐患的排查预警;选择重点企业和危化品集中地区,组织实施国家危化品管控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开展危化品存储和道路运输监管应用示范;开展灾害性气象信息采集和实时处理应用示范,提高灾害性天气预报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在中西部灾害多发地区,开展重大自然灾害预警和应急联动应用示范,提高防灾减灾能力。
(十)推动医院管理和社区医疗健康服务应用。面向医院智慧化管理、社区远程医疗及重点人群健康管理服务的需求,选择10个左右信息化基础好的三级医院,重点开展面向医务人员、患者和医疗物品的医院管理国家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并逐步向全国推广,提升医院管理水平;选择部分养老机构,组织实施国家智能养老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对集中养老人员提供智能化服务,依托养老机构对周边社会老人开展社会化服务,并逐步向其他养老机构推广;在4—5个城市社区,开展社区健康管理物联网应用示范,实现社区中心及时掌握重点人群的健康状况,并开展相应医疗和健康服务。
(十一)推动城市基础设施管理精细化应用。面向城市基础设施和管网的精确诊断和一体化管控需求,选择5个城市,实施城市基础设施管理物联网应用示范,实现对地下管网、立交桥、井盖设施、无线基站、城市内涝、供排水设施、地下空间安全等状态信息的实时采集、在线监控、集中管理和信息共享,提高城市运行和管理水平。
(十二)推动智能家居应用。面向公众对家居安全性、舒适性、功能多样性需求,在大中城市选择20个左右重点社区,开展1万户以上家庭安防、老人及儿童看护、远程家电控制以及水、电、气智能计量等智能家居示范应用,解决制约规模化推广存在的产业链协作不足、成本过高、标准不统一等问题,带动智能家居技术和产品突破,发挥物联网技术优势,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十三)依托无锡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开展应用示范。依托无锡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有计划、分步骤地开展物联网应用示范。按照《无锡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发展规划纲要(2012—2024 年)》明确的重点任务,积极组织实施《无锡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建设三年(2013—2015)行动计划》,着力推进智能制造、智能农业、智能电网、智能物流、智能交通、智能安防、智能环保、智能医疗、智能家居、应急救援、智能教育、智能水利、智能旅游等十三个应用示范工程。各行业主管部门优先在无锡示范区部署相关行业物联网应用试点,发挥先行先试作用,为全国物联网发展积累经验。
(十四)推动电信运营等企业开展物联网应用服务。建立鼓励多元资本公平进入的市场准入机制,支持电信运营、信息服务、系统集成等企业积极开展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的运营和推广,充分利用现有公共通信和网络基础设施开展物联网应用服务,重视信息资源的智能分析和综合利用,促进信息系统间的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加强对物联网建设项目的投资效益分析和风险评估。
五、产业支撑专项行动计划
协调推进物联网核心产业发展。强化产业培育与应用示范的结合。面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需求,以工业、农业、商贸流通、节能环保、安全生产、交通、能源、水利、公共安全、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城市管理、国防建设等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的示范应用为引领,结合地方基础和优势,充分考虑技术、人才、产业、区位、经济发展、国际合作等因素,鼓励和支持设备制造、软件开发、服务集成等企业以及相关科研单位积极参与应用示范工程建设,促进物联网产业与应用示范的紧密结合。
六、商业模式专项行动计划
建立商业模式创新体系。营造商业模式交流环境。推广成熟商业模式。支持基础电信运营商、增值电信业务提供商、系统集成商等参与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通过多种主体之间的竞争与合作,提升物联网专业服务水平。加速物联网在传统产业中的融合应用,推动物联网与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业态的融合发展,探索发展新的物联网专业服务。拓展物联网增值服务。
七、安全保障专项行动计划
推进物联网关键安全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加强物联网安全标准实施工作。建设物联网信息安全技术检测评估平台。建立健全物联网系统全生命周期的安全保障体系。开展物联网应用安全风险管理建设试点。从物联网信息安全监管、可信身份认证和安全控制、网络安全防护、隐私保护等方面,开展支撑物联网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的试点工作。
八、政府扶持措施专项行动计划
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落实相关税收优惠政策。加强国家科技计划投入。加大重大科技专项支持力度。在国家科技计划中提高对物联网基础理论和技术研发的资金支持比例。国家973 计划重点加大对大数据处理、智能分析、信息安全等物联网基础性理论和技术的支持。国家863 计划重点加强对低成本、低功耗、高精度、高可靠、智能化、小型化传感器技术、多传感器融合技术和仪器仪表技术研发的支持。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加强面向农业、制造业、公共安全、智能电网、智能家居、智慧城市等领域的重大公益技术、产业共性技术研发和应用示范的支持。
九、法律法规保障专项行动计划
梳理分析物联网相关立法,研究修改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中影响物联网发展的条款。研究制定物联网环境下个人信息保护办法,组织开展数据安全保护和数据资源共享立法研究。提出相关法律法规修改建议,为物联网发展提供路权和资源保障。积极开展物联网相关技术的知识产权分析评议,加快推进物联网相关专利布局。
生物安全工作计划范文第4篇
(辽宁红沿河核电有限公司,辽宁 瓦房店 116319)
【摘要】商用压水堆在每一个燃料循环末期须更换部分核燃料以维持下一个燃料循环的运行,该过程称为“换料”;机组在换料期间大多数系统设备停运,故将无法在日常运行期间执行的维修活动集中安排在此,即为核电站“换料大修”。换料大修的安全、质量、工期、成本控制是通过在准备和实施阶段的一系列标准流程和管理措施实现的。
关键词 红沿河核电站;换料大修;发电机组
1 大修概述
换料大修的项目来源包括预防性维修大纲、定期试验大纲、在役检查大纲、土建维修大纲及工程改造项目、纠正性检修项目、工程遗留项目等等,具体活动涵盖了堆芯换料、在役检查、维修、定期试验、工程改造等大量预防性维修和试验活动;所有维修、试验活动必须保证工作质量,使设备保持其原设计的技术标准和功能。通过大修须使机组系统设备的安全性、可靠性获得较大的提高,为机组下一循环的稳定运行奠定基础。
从大修准备开始,由生产线各单位派遣人员,在大修经理领导下,组建运作大修指挥部等大修组织机构,大修指挥部全面负责大修管理工作;指挥部下辖各领域经理分别推动本单位工作,为大修组织机构提供充分的支持和帮助。
在大修实施期间,由于燃料装卸、反应堆压力容器开盖、部分设备停运、大量设备解体、运行操作复杂以及大量试验等,使得事故风险远高于正常运行期间;因此,大修管理须“以安全为中心,以质量为基础,以计划为龙头”,实现安全、优质、高效的目标。
2 中长期项目准备
大修中长期项目是指未来10年内对大修工期、预算、剂量有重要影响大修项目,包括:预防性维修、在役检查、性能试验、土建、防腐、定期试验、工程改造项目、纠正性维修、技术问题处理等。
大修中长期项目准备是大修准备的基础性工作,以维修、运行和工程改造活动为基础制定中长期计划;同时对大修活动进行研究、预测和优化,使大修项目的安排具备合理性、计划性和预见性,使大修的前期准备工作及时得到落实,以提高大修准备的质量和效率。
2.1 中长期计划
商运核电厂的经济指标十分重要,在中长期计划安排时须尽可能地支持公司发电计划,以平衡预算收支。大修中长期项目组须同发电策划和燃料管理人员密切沟通,持续优化未来至少五年的发电计划和大修安排,主要包括大修工期的预估及主要活动安排。据时间远近不同,中长期计划内容也不同:
2.1.1 大修项目框架计划(未来1年的大修)
1)出版大修大纲(0版)
2)根据大纲提出备品备件采购申请
3)确定大修关键路径项目
4)出版大修关键路径水位图
5)确定大修工期
2.1.2 大修中期计划(未来2-5年的大修)
1)确定大修中的重大项目
2)定义关键路径项目
3)出版大修关键路径水位图
4)预计大修工期
2.1.3 大修长期规划(未来6-10年的大修)
1)初步确定大修重大项目
2)规划可能工期
2.2 中长期项目安排及优化
一般性的大修项目并不影响大修工期、剂量和资源分配,但如果这些项目组合安排不当,则可能会造成执行部门工作量不均衡、其他相关部门的工作量增加、维修成本的增加等情况,所以需要不断对这些项目进行优化。根据设备状况和维修大纲要求,结合工程改造项目,从一个相对长的时间段内对大修重大项目进行整体优化,制定相对均衡的各专业中长期计划。
2.3 大修前期准备
大修准备工作一般在大修前16个月就开始了,而大修项目组一般在大修前8个月启动(十年大修为大修前12个月),大修项目组启动前的准备工作称为大修前期准备,主要包括大修项目的讨论、大修备品备件的集中采购、框架计划准备、大修十年大纲和年度大纲生效等;在大修项目组启动后,中长期项目组以《大修前期准备工作移交报告》的形式向大修项目组移交大修前期准备工作,以便大修项目组继续开展大修项目的准备。
3 大修准备
大修准备的作用是推动大修工作开展,为大修实施创造条件,主要包括:项目、文件、备件、工器具、资源、合同、计划、风险分析及应对措施等。大修准备可分解成14个里程碑控制,如下表示:
3.1 项目准备
为确保大修的安全质量控制,准备阶段将所有的大修活动划分为若干项目并指定负责人,每一项活动除工作负责人外,都有专业性更强的项目负责人对其进行过程控制,尤其强化对质量的管理,也对作业现场的安全风险、总体进度进行把控。
大修准备期间由相关专业人员组建运作各个项目组,从文件准备到现场实施,工作的支持、接口和协调及计划编制、进度控制均由项目负责人牵头,项目组成员在项目负责人的统一协调下分工合作,确保大修项目的准备质量。
3.2 文件准备
据机组年度维修大纲,生产计划工程师按大修准备计划的进度要求在工作过程管理系统中发出预防性工作申请票,生成预防性维修工单,标记大修轮次;对已确定在本次大修执行的非预防性工作票(包括工程改造、不符合项处理、日常转大修项等),执行处也及时发出对应工作申请票,建立工单。
3.3 备件准备
各执行处协调工程师据生成的维修工单梳理大修备品备件采购报告,在分析备品备件需求、备件采购下单量、现有库存、历次大修使用数量等数据的基础上,确定本次采购需求量。对商务反馈的无法按期到货的备件,还可有以下应急措施:
1)借用多基地备件;借用后续机组工程备件;
2)部分备件可物项替代;机加工车间及合作伙伴自制;
3)拆解未投产机组备件。
3.4 工具准备
各执行处据维修工单梳理出专用工具、通用工具需求并提报至工具管理专业,由其核实实物、保障可用。工具管理专业还需与计量管理部门、工器具检定单位沟通,制定完善的工器具检定计划,保证大修期间所使用工具的有效性。
3.5 人员准备
大修期间承包商单位众多,指挥部需安排专人,结合各单位总体人力资源情况,对各单位人力资源的安全质量管理制定详细措施,细化到具体项目的人资统筹和计划窗口安排。
3.6 合同准备
在准备期间,大修指挥部对合同管理的总体策略是:
1)完成所有外包项立项和技术规范后,每周在大修准备会汇报进展,并落实大修指挥部对合同的要求;
2)大修指挥部跟踪影响大修工期的关键合同的签订情况;
3)在大修前一个月完成大修主要合同的签订。
3.7 安全准备
为保证大修期间不发生安全问题,准备期间要进行充分的风险分析,制定相应措施并落实到文件中去。大修前成立安全网络小组并制定职业安全管理方案,包括:
1)识别高风险项目,分析关键风险点,制定防范措施,设置控制点;
2)组织专项技能培训;
3)对高风险项目开展评审、面谈,检查风险措施的落实情况;
4)制定专项检查(作业现场、脚手架、安全设施、防火措施、保温及集装箱等)和管理巡视计划。
3.8 质量准备
大修前6个月成立大修质量管理组,由承包商QC、业主QC、QA 三个层次构成;制定大修质量管理方案,包括:
1)组织对CCM设备工作包进行质量审查;
2)组织重大项目评审,列出纠正行动并跟踪落实;组织重大项目技术交底、演练和专项培训;
3)完善机组状态转换巡检单和CCM设备状态控制单;
4)完善防异物管理程序,制定具体的防异物管理措施;
5)在工作包中设置签字点,对质量进行过程控制。
3.9 计划准备
按本次大修的项目预设大修计划工期,其他准备工作均按此工期开展,包括内外部技术支持、合同谈判等。大修准备期间制定的风险及进度管理方案主要从以下几方面:
1)重大项目的识别及工期结构分析;
2)主线计划、专项计划编制;
3)大修二级风险分析;
4)停、启机风险识别,保驾支持文件编制;识别可能影响启停机的缺陷并制定措施。
4 大修实施
4.1 组织运作
大修实施阶段的组织运作通过会议制度体现:早会由当班值长主持,以实时机组状态为抓手;指挥部日会推动解决疑难问题,对重大问题进行决策;计划会据实际进展调整并出版当日计划,确定日新增工作窗口;计划审批会据实际进展核实当前计划安排,确认后3天工作安排,讨论第二天的工作申请,协调现场工作,通报探伤信息等;质量/防异物和职业安全日会强化大修期间的质量/防异物和安全管理。
指挥部每日出版《大修日报》,及时发布大修各指标的动态进展、指挥部决策部署、重大问题进展跟踪、当前关键路径坐标、风险分析提示等重要信息。
4.2 安全管理
安全组在大修过程以《大修安全计划》为指导,具体工作包括:现场安全监督巡检、安全管理组织运作、专项(联合)检查、高风险作业跟踪、管理巡视、工前会状况评估、良好作业现场推荐及异常事件调查反馈等。
4.3 质量管理
质量组日会运作,通报当天质量控制工作及需关注的活动,汇报每日签点情况和巡检结果。具体活动还包括:QC组长和QC检查员过程检查;QC组长巡检;9个重点方向的质量检查单,即工前会、唱票制、执行程序、质量签点、防异物、工作文件、工器具、工完场净、完工报告;防异物管理规定执行情况,开口设备三级验证(即执行单位QC,业主 QC,指挥部);现场清洁度检查等。
4.4 计划管理
4.4.1 主线计划关键路径管理
主线关键路径是计划体系中控制难度最大的部分,依托于闭环的工期管理体系:开工前谈定工期,计划会安排下达,现场执行并反馈信息,早会发布关键路径进展、各专业延误,责任单位后续经验反馈。
在大修实施过程中还有多条路径并行的情况,如再供电停盘专项、重大试验前和上行期间的状态清理。关键路径并行是大修计划管理中最复杂的部分之一。
4.4.2 常规岛关键路径管理
常规岛关键路径以汽轮发电机组检修为主,汽侧、油系统、水回路检修为辅;常规岛检修窗口较独立,前期各条线互不影响;从轴系找中心开始,主线演变为主机—油冲洗—水冲洗,需考虑整体进度的协调匹配。
4.4.3 定期试验管理
运行定期试验安排调整需在计划讨论会上和运行经理、安工进行核对,确保信息准确;试验缺陷处理需进计划,每天计划会跟踪推动,避免处理不及时影响试验执行;短周期试验在周五下班前由试验负责人发出,并及时将本周的试验一次性纳入计划;短周期试验容易超期,机组状态不清晰的情况须做好标注。
4.4.4 高风险作业
起重运输等高风险活动,计划安排上除做好专项计划还需确保电源可靠性;涉及到泵站、汽轮机厂房、核岛环吊等设备停电时,需将风险分析做到位,停盘信息传达到位,在早会、协调会重点提醒。
4.4.5 重要检修工作
检修工作的重点是大修开始后的新增项目。新增缺陷产生、递包到计划、纳入主线、出票开工、反馈进展、完工关包是既定流程,但产生后的响应过程是计划管控重点,尤其在机组上行期间及一些较为紧急的窗口;夜间产生的新增缺陷还需避免仅提通知单而未通知到检修专业,或检修专业给配合专业提出通知单而未及时通知配合部门,因信息不畅造成工作延误。
4.4.6 射线探伤管理
大修计划要求在有焊接工作时每天发布探伤日报,及时发布焊接完工信息;探伤结果在第二天日报发布,持续滚动。为避免探伤人员在现场找不到焊口或探错焊口,焊接专业和探伤专业的信息交接上务必清晰准确。
4.5 工作票管理
4.5.1 新增票窗口讨论及新增工作包管理
大修期间的新增票证需每天梳理,新增票导出后确认窗口,窗口紧张的需提醒专业准备工作包;计划出票须根据主线进度审批第二天的工作票,审批后递交隔离经理。单日出票量大或出票逻辑复杂时,计划工程师需跟踪隔离办出票情况,及时沟通隔离经理以保出票顺畅。
主线工作票尽量安排2人核对,有提前和延误时需要重新审包,避免漏递;重要项目列入主线跟踪,新增缺陷要求专业尽快响应。
4.5.2 主隔离清理
主隔离解除前5天制作主隔离清票单,计划会上逐项清理该主隔离下覆盖工作,确保主隔离可按时解除。对可剔出该主隔离的工作需运行经理梳理,解除前将此部分工作票从专业、合作伙伴处收回,转为基本票或并入其他主隔离。
4.5.3 检修计划维护
检修计划在计划系统中是按专业划分的,通过运行、专业讨论检修项目窗口及合票情况,在系统中进行维护并连接逻辑关系,包括与主线计划的连接和与主隔离的连接。
4.6 专项管控
4.6.1 RX20米平台管理
核岛20米平台作业空间受限,物料摆放密集,需早作规划统筹管控,使其使用效能最大化:
1)大修前绘制RX20米平台布置图;
2)RX20米小隔离区准人人员须经培训—考核—授权,授权名单交核岛经理备案;
3)核岛经理控制进岛人数,根据《反应堆压力容器开口期间防止异物进入堆芯的控制办法》进行现场管控;
4)明确20m小隔离区管理要求,包括场地布置人员安排,登记控制要求等;
5)明确各专业场地自查及交接要求,核岛经理留存场地交接单复印件。
4.6.2 MX16米平台管理
常规岛16米平台在大修期间检修项目多、部件摆放紧凑、检修场地密集、防异物要求高,有其专门的管理措施:
1)大修前绘制MX16米平台布置图;
2)设立防异物隔离区,包括大隔离区和发电机/励磁机小隔离区两个部分;隔离区要求有专人值守,出入人员和携带物品需检查登记;
3)维修人员须经防异物培训—考核—授权;需在大隔离区操作的运行人员,应持操作指令、穿连体服、登记携带物品后进入。
4.6.3 防冻管理
红沿河地处高纬度地区,冬季大修需对常规岛厂房和泵房实施有效的防冻管理,常用措施有:
1)电气盘停盘统一考虑通风、加热器、伴热带等再供电需求;有条件的系统及时排空实施隔离;
2)对厂房温度、供暖设备、门斗、棉门帘进行巡查;MX厂房和PX泵房门窗保持关闭上锁;
3)大件运输需开厂房大门,由专业提前一天在常规岛协调会上申请,并列入三天滚动计划;开门后专业对大门周围设备进行测温,低于5℃时及时关门。
4.6.4 通讯、照明、防护用品等资源管理
通讯、照明、防护用品的配置大修前需要统一周全考虑。
1)大修前对厂房电话系统通讯测试,提前考虑需临时增加的话机及需要开通外线的位置,如:RX8M/20M守卫,环吊司机等;
2)日常不使用厂房的照明、卫生间、通风检查;
3)大修期间合理调配AC/ET/LX厂房更衣间的防护用品;
生物安全工作计划范文第5篇
关键词:新建核电;核电项目;生产准备;生产设施;物资准备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TL382 文章编号:1009-2374(2015)21-0188-03 DOI:10.13535/ki.11-4406/n.2015.21.094
核电厂的技术复杂、建设周期长,生产准备工作是新建核电项目在设计和建造阶段基本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各项准备工作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整个核电厂建设周期、投资成本以及未来核电运营成本与安全。
生产准备活动的主要内容包括生产组织机构调整、人员准备和培训、文件准备、生产设施和物资准备、调试参与和移交接产等方面,贯穿核电项目基本建设的全过程。作为生产准备工作的一部分,生产设施和物资的准备是确保新建核电项目顺利调试接产的物质保障,是核电厂从工程建设向生产运营过渡的重要“硬件”基础。因此,新建核电项目需要在总结既有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提高生产设施和物资准备的管理水平,以促进核电厂快速与高质量的建设,满足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
1 生产设施和物资准备的模式
生产设施和物资的准备模式与新建核电项目的建设模式息息相关。当前,项目业主单位小型化,建设单位专业化,由业主单位通过商务合同委托专业承包商进行项目建设与管理的模式已经成为目前核电建设的主要趋势之一,出于各方不同考虑,这种委托承包的形式也多种多样,主要有以下三种形式:
(1)采用总承包方式,将生产运行前的所有工作包括工程设计、建造安装和调试等全部委托一家承包商或多家承包商组成的联合体来承担,项目业主单位主要负责后续的接产运行。
(2)采用分包方式,将工程设计、建造、安装与调试工作分别委托给不同的承包商来承担,项目业主单位主要负责后续的接产运行。
(3)将工程设计、建造、安装、调试与生产运行等绝大部分工作全部委托给专业承包商承担。
不同的项目建设模式势必对核电项目的生产准备工作带来直接影响,而背后投资方、利益方的不同组成,也对生产设施和物资准备的内容、计划和实施等工作有着不可忽略的影响。这里选取当前新建核电项目主要采用的业主负责制模式,以核电项目建设采用总包或分包方式为基础进行讨论。
2 生产设施和物资准备的阶段任务
生产设施和物资准备是生产准备的一项重要工作,充足的物资供应是保证机组安全稳定运行的必要条件。新建核电项目的绝大多数的生产设施和物资都包含在总承包合同中,由总包单位负责采购,但也有一些与机组生产密切相关的物资需要业主考虑,如首炉燃料、模拟培训设施、补充备品备件等在生产准备阶段要做好自主采购工作。新建核电厂在项目筹备初期就应建立完善的物资采购和管理体系,做好自主采购物资的准备计划和目标,并参照工程建造进度计划和实际工作需要来确定物资到货或设施投入运行的时间需求,做好生产设施和物资的准备工作。
本文讨论的生产设施和物资是指由核电项目营运单位负责准备并用于电厂调试运行的生产配套设施(如生产技术楼、培训中心、模拟体厂房、检修食堂等)、首炉核燃料、工器具(专用工具、通用工具、计量器具等)、备品备件、消耗性材料等方面。在工程总包/分包模式下,核电厂的调试和运行责任由新建核电项目的营运单位承担,因此在生产准备阶段做好生产设施和物资的准备规划是生产准备活动的重要内容,相关准备工作也按照生产准备的不同阶段顺序开展。新建压水堆核电项目的生产准备活动按照工程进展划分为以下三个阶段,具体如下:
总体策划阶段:工程前期准备――1号机组FCD。
全面实施阶段:1号机组FCD――1号机组220kV辅助电源可用。
接产和试运行阶段:1号机组220kV辅助电源可用――2号机组商运。
在总体策划阶段,生产准备处负责开展生产物资的需求分析,提出生产相关设施和物资准备计划,配合工程、设计等部门进行生产设施的规划及相关设计文件的审查,确定燃料组件及相关组件采购、全范围模拟机等工作的总体方案和总体计划,策划生产管理信息系统的实施方案。
在全面实施阶段,生产准备处拆分为若干生产相关部门并按照各自的职责跟踪生产设施的建设,落实生产物资、燃料组件及相关组件采购,跟踪全范围模拟机研制工作总体计划以确保其在1号机组220kV辅助电源投运前可用,同时该阶段基本完成生产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在接产和试运行阶段,启动燃料到场后的实体保卫、应急演习和装料临界工作,并以接产为重点全面验证生产准备的工作质量,实现工程建设向生产的有序平稳过渡,该阶段将按照电厂正常运行和首次换料大修需求完成生产设施和物资的准备工作。
3 准备过程及相关要求
在生产准备的各个阶段,生产相关部门应指定专人负责规划、协调、跟踪和落实生产物资准备工作。在生产准备总体策划和全面实施阶段,生产准备处负责生产设施和物资准备的总体协调并定期召开沟通协调会议,及时掌握和了解准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生产准备、运行、维修、技术支持等各生产职能部门应密切配合物资采购和工程设计部门,开展采购技术规范要求、制造监理、出场验收、现场安装实施等各类技术
工作。
3.1 生产设施的准备
新建核电项目的生产准备管理部门应提前明确总包合同范围外需要营运单位提前准备的生产设施的范围,以便后续有针对性的开展准备工作。如,位于厂前区的调试检修楼、培训中心、模拟体厂房、检修食堂、值班公寓等,不在总包范围内的化学实验室、环境实验室、计量实验室等,都需要在项目前期阶段予以考虑和规划。生产相关部门还应积极参与设计文件审查,密切跟踪包括总包合同范围内的各生产相关设施的准备情况,配合工程或调试等部门完成移交、验收等工作,这其中包括:
3.1.1 生产设施使用需求的增加或调整应及时协调设计、工程等部门落实,并及时跟踪反馈信息,重点关注环境、化学、计量、辐射防护等领域的功能实验室或检定室的设计和实施过程,保证功能和进度满足正常生产的需要。
3.1.2 参考成熟核电厂仓库建设和管理情况,考虑战略备件集团共享等因素,合理规划仓储设施;仓库的土建设计以满足两台机组需要为前提并留有适当余量,确保投用的仓储设施能够满足机组移交接产的需要。
3.1.3 根据成熟核电厂机加工经验和新建核电项目的实际情况,尽早做好机加工设备、检修车间、原材料等方面的准备工作。在管理模式上应考虑与机加工实力较强的企业建立合作关系,由其提供日常机加工的劳务人员和服务,其它大型部件可考虑委托专业厂家进行
加工。
3.1.4 在生产准备的各个阶段,核电营运单位的行政后勤和信息文档等部门应根据核电厂正常运行的人员配置和调试高峰期的预计情况,准备足够的永久办公用房和临时办公用房,配备齐全的办公家具、电脑、通讯等设施,并考虑调试期间生产人员频繁联络和便于联络的需要。
3.2 首炉核燃料的准备
项目营运单位的生产准备或技术支持部门在生产准备的初始阶段即需要规划并逐步建立和完善核燃料管理机构,参与核燃料合同的谈判,负责设计制造文件审查、制造质量监督、出厂及到货验收。在首炉核燃料到达核电现场前一年应成立核材料管制办公室,负责电厂的核材料管制并配合执照申领部门完成许可证申请
工作。
在核燃料到达现场取得《核材料许可证》,表明该核电项目在核材料的各项设施和管制方面获得了国家的认可,国家核安全监管部门给予授权范围内U-235的使用授权,这为核燃料的进入提供了条件,是核燃料进场的关键性节点。根据《核材料管制条例实施细则》(HAF501/01-1990)的要求,核电厂必须提前6个月向国家核安全局提交核材料许可证申请报告,并在实体保卫、厂房条件、核材料衡算管理等方面满足各项要求。
核燃料运输许可证的申请较为复杂,根据《放射性物品运输安全许可管理办法》(HAF701-2010)的要求,反应堆新燃料作为一类放射性物品管理,营运单位应组织编制“燃料组件运输环境影响报告书”和“燃料组件运输安全分析报告”,报核安全监管部门并取得核燃料运输批准书后,方可委托具有放射性物品运输资质的承运单位运输。因此,核电厂营运单位应制定详细的燃料运输和现场保管计划,并根据批注的计划开展工作,并于首炉核燃料到达现场前半年完成核燃料组件“运输批准书”的申请工作。
在堆芯首次装料前取得“首次装料批准书”是新建核电项目开展首次装料活动的重要条件之一。根据《核电厂安全许可证件的申请和颁发》(HAF001/01-1993)的要求,核电厂首次向堆芯装入核燃料前12个月需向国家核安全局提交《核电厂首次装料申请书》,同时提交有关支持文件;国家核安全局颁发《核电厂首次装料批准书》后,营运单位才可以开展堆芯首次装载核燃料、带核调试和按批准的计划提升功率、进行试运行。
3.3 全范围模拟机的准备
在生产设施的准备中应尤其重视全范围模拟机的开发建设,要将其列入专项工作计划及早策划并落实。生产相关部门应及时跟踪进度情况,配合采购部门参与相关的准备工作。
模拟机准备工作包括:模拟机设计与开发、模拟机模型集成、模拟机计算机购买、验收测试规程的编写与审核、出厂验收试验、现场安装及现场验收试验等。模拟机应不晚于首次装料前2年建成并投入使用,以满足运行人员培训的需求,为反应堆操纵人员的取照培训满足法规要求提供保障。
3.4 补充生产物资的准备
3.4.1 备品、备件与工器具的准备。为弥补总承包合同中备品、备件和工器具不足的影响,生产相关部门应做好相关采购计划的审核,根据实际需求提出补充采购计划,并配合采购部门提出技术要求和进度要求,以满足机组日常维修和大修的需要。准备工作主要内容包括:技术准备(如编码规则、仓库设计、技术规范书审查等)、电厂库存建立、仓库建立、物资接收、各种管理制度建立等。
电站的维修部门是全厂工器具的归口管理部门,在生产准备阶段应规划工器具管理机构,确定工器具配置、管理原则和模式,制定工具准备实施计划,进行人员准备和培训;设备采购部门负责备品、备件和专用工具的编码,并建立备品、备件数据库,建立“设备-备件”关联关系,实现备品、备件和工器具的数据库和编码管理。
电厂的调试、运行、安防、技术支持等专业领域常用工器具和计量器具应由各专业处室负责管理。使用部门指定人员对管辖范围内的工器具登记造册、库存信息并报工器具归口管理部门进行备案;使用部门应指定人员与计量管理部门进行接口并负责处室管辖范围内计量器具的计量管理。
生产相关处室各专业组或人员较多的班组可配备少量个人工具,可按照成熟电厂的良好经验进行选型和
配备。
3.4.2 消耗性材料准备。生产用消耗性材料主要包括:生产用各类油品、气体、机加工材料、实验室材料、化学试剂等,应根据生产准备、接产和试运行的进度及耗材存放期限合理地提前准备。
生产耗材的需求计划由使用部门提出,由采购部门统一采购。采购部门应通过调研和资格审查,逐步建立可靠的生产材料供应商网络,通过与供应商的战略合作实现部份消耗性材料零库存;对于大宗常耗生产材料,应采用与本地供货商签订长期供货协议的原则,以降低库存、保证供应。
4 结语
截至2014年底,通过22台运行核电机组、4台出口核电机组和26台在建机组的工程实践,我国已在核电厂生产准备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认真总结、评估和交流这些经验是十分必要的。建设核电厂的最终目标是在确保核安全的前提下使机组经济高效地生产出高品质电能,作为与核电项目基建工作同时开展的生产设施和物资准备工作,是新建核电项目生产准备活动的重要内容,只有高质量的开展相关准备工作才能为电厂顺利开展调试以及后续安全稳定运行打好基础。
核电厂生产设施和物资准备工作涉及面广、持续时间长、任务繁杂,是由若干不同方面内容的阶段性任务所组成的。对于新建核电项目生产设施和物资的准备既面临着很大的不确定性,也面临着很大的机遇和挑战,但是在生产设施和物资准备方面的覆盖范围和基本要求是不变的,只要核电项目的决策层和管理者在项目准备初期能足够重视并配置充足的资源,生产准备领域工作质量和水平的提高是必然的。
参考文献
[1] 昝云龙.大亚湾核电站生产管理丛书-生产准备管理[M].北京:原子能出版社,2003.
[2] 周克非.新建核电项目审评中组织机构问题初探[J].核安全,2008,3(3).
上一篇:生物安全年度计划{精选5篇}
下一篇:生物学科教学工作计划{集合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