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AA范文大全网!

生态科普基地工作计划{集合5篇}

知识星球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本文共计17877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72分钟。

生态科普基地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

2024年,县科协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市科协的具体指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党的群团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创建河南省科普信息化试点县为抓手,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方法,倡导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贯彻实施《科普法》、《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按照中国科协提出的“搭建平台,资源共享”工作思路和大联合、大协作的工作方式,围绕我县发展大局,切实履行“三服务一加强”职责,团结广大科技工作者,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共建和谐社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一、加大科普工作力度,为提高公众科学文化素质服务

10月11日,XX站“中国流动科技馆进校园”巡展活动正式启动。市科协副主席韩豫黎,县委副书记赵浩,县政府副县长王全州等领导出席启动仪式。XX县科协通过这次活动,大力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进一步掀起学科学、用科学、爱科学的良好风尚,不断提升全民科学素质,为我县深入实施“科教兴县”战略,进一步提高公众科学文化素质,培育全社会创新精神和全县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10月16日,XX县科协在贾宋镇大徐营村组织了农村电商技能人才培训班,市科协副主席韩豫黎、贾宋镇镇长邢新峰及“农品中国”云平台XX运营中心负责人韩文出席开班仪式。此次培训将分多期对周边农民进行培训,主要内容是网上线上线下知识、网店创建与管理、在网络上怎样组织销售等相关知识与技能,帮助农民应用新型网络技术走向致富道路。

加强青少年科技教育,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积极组织开展XX县2024年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全县3000多名中、小学生参加了大赛,共征集到优秀作品120余件。评选活动现正在紧张进行中。

加强科普阵地建设。各科普基地结合自身实际,认真制定科普工作计划,面向公众,开展形式多样、富有特色的科普活动。利用社区平台建设,加强科普宣传,进一步发挥网络媒体的作用。将集知识性、趣味性、科学性、可读性为一体的各类科普宣传读物,按时发放至乡(镇)、社区、行政村,发挥科普画廊、科普橱窗、报刊资料、科普园地等宣传阵地作用。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全面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根据《XX县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十三五发展规划》,县科协组织专家编印了《科普漫画》与《公民科学素质知识200问》两部图书各印8000册,免费分发给全县中小学和社区群众,从而达到提升公民科学素质的目的。

二、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为促进我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服务

认真组织科普日等活动,促进科普工作有效开展。

---科普日活动。按照中国科协开展2024年全国科普日活动的统一部署,今年,活动主题为“创新引领时代,智慧点亮生活”的全国科普日的时间为9月第三周。为更好地落实地区关于科普日的活动要求,做好2024年全国科普日活动的组织工作,XX县科协积极行动,比较圆满的组织和完成了科普周的各项活动。在科普日期间,先后组织安排了三次活动,分别是:

??? ?9月18日上午,在XX县晁陂镇开展“三下乡”活动,向广大群众进行科普知识的宣传,并联合农业局向农民群众进行小麦高产技术培训。累计宣传人数500余人次,发放宣传资料1000余份,发放农药6箱。

9月20日,XX县科协联合商务局到贾宋镇对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了电子商务进农村专场宣讲培训。

9月21日,XX县科协在雪枫街道组织开展电商培训活动。对雪枫街道办事处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了专场宣讲培训。

开展电商培训,培养科技人才,助力脱贫攻坚。在侯集镇长彦金鱼基地和贾宋花生基地培养电商人才,助力脱贫致富。

三、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促进学术交流,为科技工作者服务

2月1日上午,河南省生物工程学会、XX县科学技术协会和凤翅山农林公司在XX县凯宾酒店会议室召开了百千万创新驱动助力工程洽谈会。河南省生物工程学会秘书长刘仲敏、XX县副县长孙明岚、南阳市科协学会部副部长张家奇、XX县科协主席张崇武、XX县凤翅山农林公司执行董事廖晓路、河南省生物工程学会理事罗建成、侯佩、和朝军和李慧星等参加了此次会议。随后,河南省生物工程学会分别与XX县科协、凤翅山农林公司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

4月17日上午,河南省科技大学、河南省林业职业学院、XX县科学技术协会和XX县联郡生态农综开发公司在XX县联郡生态园召开了百千万创新驱动助力工程洽谈会。XX县副书记赵浩、XX县科协主席张崇武、XX县玉都街道办事处书记王世雄等参加了此次会议。河南省科技大学与XX县联郡生态农综开发有限公司签订了合作协议书,建立了河南科技大学教学实习基地、河南林业职业学院与XX县联郡生态农综开发有限公司签订了院企合作协议书,并举行挂牌仪式。

根据《中共南阳市委、南阳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实施“诸葛英才计划”加快建设人才强市意见》(宛发【2024】5号)精神,为切实做好学会服务站的建设管理工作,县科协与县财政局联合下发了《关于印发XX县学会服务站建设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镇科协【2024】5号)文件。并于8月24日联合组织部人才办召开了XX县学会服务站建设管理工作会,向参会的十多个企业负责人下发并传达了文件精神,规范学会服务站的建设和管理方法。

进一步加大建科技工作者之家的建家力度,积极探索服务方式、服务能力方面的新方法,加强与科技工作者沟通,认真倾听他们呼声。从工作、学习和生活上关心他们,掌握科技工作者的动态,并随时征求他们的意见、建议和要求,尽可能地为他们多办实事、好事,维护他们的合法权利,激发他们的创新激情。帮助他们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和困难,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科技工作者的浓厚氛围,使学(协)会组织、基层科协组织真正成为科技工作者之家,使科协工作人员成为科技工作者之友。

四、存在不足

由于受各方面因素限制,科协工作还存在诸多不足,如科普经费投入不足;科普服务能力有待加强;农技协的发展较慢;社会科普资源有待进一步挖掘;科普工作方式方法与群众需求有不相适应的地方,需进一步创新等。

五、2024年工作计划??

1、以争创省科普信息化试点县为抓手,争取省财政投入100万元,县里配套50万元,在全县农村社区安装科普大屏幕,宣传科普知识、助力脱贫攻坚。

2、继续做好省科协扶持的XX观赏鱼示范基地等2个电商培训基地,使其走规范化、大众化规模,争取培养更多有志青年,掌握电商操作程序,走上发家致富的道路。

3、继续实施创新驱动助力工程,搞好学会服务站建设工作,建设5个左右,搞好会企合作,服务县域经济发展。

生态科普基地工作计划范文第2篇

但是,由于政府主导的公益性科普事业长期投入不足,市场主导的经营性科普产业长期依赖政府,发展中把公益性科普事业和经营性科普产业相混淆,这些都严重束缚了科普产业的持续发展。

四川科普产业:机遇与挑战并存

其一,传统灌输式工作方式已不适应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现代农业运用新的理念、更活的政策、先进的科学技术促进生产的升级换代,充分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而单一科普宣传已满足不了中国现代农业的发展需求,新型农业生产关系正在构建,高利润吸引资本纷纷追逐农业,美色、美形、美味、美质、美感、美景、美心的创意农业已经成为增收增美的高端产业。

其二,科普业的工作方式、投入方式需要创新。推进农村资源优化配置,产生更高附加值,要求生产优美的“四化”“五型”产品:即智能化、特色化、个性化、艺术化和审美型、文化型、娱乐型、科学型、观赏型的新型农产品。因此,要突破传统农业的生产模式,加快农村向景区转变,农民向景民转变,一产向三产转变,促进农产品由实用功能型消费向文化审美型消费转变。单一的科学技术宣传、有限的政府投入,无法完成农产品与文化、艺术创意结合。

其三,培养造就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高素质、高技能的创意农民,将带动经营性科普产业发展。我国提出,到2024年选拔3万名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负责人和专业组织负责人等优秀人才给予重点扶持;两年内成都将培养5000名农业职业经理人,“十二五”期间,成都90%以上的农民将加入各类市场化的专合组织;《成都现代都市农业产业倍增计划》提出农产品精深加工、有机高效农业、高端种业、乡村旅游和农民收入五大倍增计划。这些都对科普产品有着需求,科普产业面临极大的发展机遇。

发展现状:依然停留在初级阶段

一是农民文化素质较低,严重阻碍科普产业的发展。有的乡村重自然风光忽视文化创意的开发,有的除了用吃野味来吸引顾客,就没有其他办法了。

二是开展科普活动缺乏经费。经费短缺、来源无固定仍然是制约科普产业发展的核心问题。一些科普活动由于缺少稳定的活动经费,效果大打折扣。

三是科普产品和文化创意的个性化不明显,科普产业产品雷同,对投资者对缺乏吸引力。部分科普产业的业态单一、投资不足、附加值低、规划趋同,模仿严重,资源分散,深度开发不够。

四是科普产业人才稀缺。科普人才美学修养不够,特别缺乏具有高专业素质、高创新能力的创意型高端人才。科普人才中,乡村创意师、乡村规划师、乡村策划师、农业会展美术师、动漫师,新媒体策划师等人才缺乏已成科普产业发展瓶颈。部分科普产业项目文化元素和美学经济含量不高、精品缺乏。

五是青少年农耕体验教育发展滞后。农耕体验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缺乏一流农耕体验教育基地。不少中小学还没有设立农耕体验教育中心和农耕体验教育基地。一些农耕体验教育基地从业人员素质低,不能有效发挥教育作用。有的农耕体验教育基地发展模式落后,观赏性、体验性、趣味性不强,对青少年缺乏吸引力。

六是开展科普产业的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融资难问题依旧突出。农产品加工业属微利行业,企业自身积累少,资金来源渠道主要靠银行贷款,而银行对规模小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因抵押物不足,几乎不愿贷款。如成都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成员总数已经超过24.7 万个,但是专业合作组织普遍感到资金周转困难,主要反映在贷款难、融资难。

发展重点:打造成都“五朵金花”为全国首家农业科普产业园

“五朵金花”,是指成都市三圣乡区域因地制宜,推进城乡一体化,创造性地打造了花乡农居、幸福梅林、江家菜地、东篱菊园、荷塘月色这“五朵金花”。这对四川省培育农业科普旅游,发展创意农业产业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如今,要实现“五朵金花”的转型升级,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是推进全国首家农业科普产业园落户“五朵金花”,全域规划、全域打造中国“五朵金花”创意农业科普产业园。首先,打造景区+园区+校区+总部基地“四位一体”的全国首个城市客厅农业试验区。然后,做大做强“五朵金花”创意农业特色。把全域“五朵金花”建设成为具有生产、加工、销售、教育、培训、休闲、科普、示范和科技成果转化等多种功能的城市客厅创意农业示范基地、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基地。最后,着力实施客厅创意农业示范工程。产业体系以创意农业、乡村文化、体验经济、回归田园为本底,以全域阳台菜园、阳台茶园、屋顶果园、房前花园“客厅创意农业产业”为依托,延续湿地生态、荷花文化、诗画田园、活色生香的空间肌理,建立城乡融合一体、自然与社会生态和谐的新型城乡空间示范区。

二是积极实施创意农业“三生工程”。发展“创意生产、创意生活、创意生态”,健全机制、突出重点、成片连线,切实抓好改路、改水、改厕、垃圾处理、污水治理、村庄绿化、小康新农村等项目建设,构建优美的创意生态环境体系。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和农业科普网络队伍建设,开展科技入户工程,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积极开展“幸福美丽家庭”创建活动,评选一批农村幸福美丽家庭。

三是率先实施“农旅一体”创意农业工程。充分开发利用阳台、屋顶、房前屋后空间,推进农林废弃物综合利用、农村生活污水利用、立体种养、节约型农业,推动农业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生产,推动观光游向体验游延伸,最终构建一产与三产融合、多业与农业互动的现代农业发展体系。

四是实施“三圣花乡”创意农业高端产业计划。围绕生态、产业、景观“三林共建”,推进景区服务产业景观化、高端化、养生养美化。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强度实施,努力打造一批独具魅力、令人向往的创意农业精品区块。通过“点”上重点突破,带动“面”上的整体提升,逐步形成点上有特色、面上成规模、整体大变化的城市客厅创意农业建设格局。做到“思路规划化、规划项目化、项目资金化”,力求达到创建打造全国首个城市客厅农业试验区目标。

生态科普基地工作计划范文第3篇

(20__-20__年)

根据党的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和全国科技大会精神,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规定和国务院《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__-20__年)》(国发〔20__〕7号)以及省、__市关于“公众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的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XX市公众科学素质行动计划(20__-20__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找文章到文秘站 --一站在手,写作无忧!]

一、前言

科学素质是公众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公众具备基本科学素质一般是指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具有一定的应用科学知识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公众科学素质建设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建设创新型城市的一项基础性社会工程,是地区经济社会健康、高效发展的基本前提,是政府引导实施、全民广泛参与的社会行动。

提高公众科学素质,对于增强公众获取和运用科技知识的能力、改善生活质量、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对于提高我市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实现城乡一体化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本世纪以来,我市科普事业有了较大发展,公众科学素质建设得到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公众接受科学普及教育的机会大大增加,爱科学、学科学、讲科学、用科学蔚然成风;科普工作保障措施得到进一步落实,科普设施建设得到加强,科普工作机制有了创新,建立了“科普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打造了一批有影响、有特色的品牌项目,科普工作逐步纳入了法制化轨道。

但是,目前我市在公众科学素质建设方面也存在一些不足和困难,主要表现为:一是公众对于科学技术信息的获取还缺乏主动性,对科普活动的参与热情不够高;二是素质教育理念尚未得到全面落实,社会教育、成人教育的发展不够全面深入;三是科普基础设施建设欠缺,科普长效运行机制尚未形成;四是科普示范单位创建工作任务艰巨;五是城乡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差距明显,公众特别是适龄劳动人口的科学素养水平不高。

制定并实施公众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目的是要全面推动我市公众科学素质建设,通过科学技术教育的发展、传播和普及,尽快使公众科学素质在整体上有明显提高,为我市实现“十一五”奋斗目标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和智力支持。

二、指导方针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全面提高全民科学素质为目标,坚持科学发展观,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积极构建和谐社会,努力推进科教兴市、人才强市和可持续发展,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今后五年,我市公众科学素质行动,要围绕“城乡统筹、产业提升、开放带动、滨海开发、科教兴市、和谐发展”六大战略和建设“上海南翼开放型经济强市、杭州湾畔现代化港口新市、江南水乡文化旅游名市的要求,按照“政府推动,全民参与,提升素质,促进和谐”的十六字方针,全面加强科普能力建设,提升公众科学素质。

政府推动——各镇政府、街道办事处要将公民科学素质行动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工作,将《行动计划》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加强领导,加大公共投入,推动《行动计划》实施。

全民参与——充分调动全体公民参与实施《行动计划》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全社会形成崇尚科学、鼓励创新、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风尚。市科普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及其他社会各界各负其责,加强协作。

提升素质——提高公民科学素质是《行动计划》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实施《行动计划》,推动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促进和谐——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实现科学技术教育、传播与普及等公共服务的公平普惠,促进三个文明建设和和谐社会构建。

三、总体目标

到20__年,全市公众科学素质行动的总体目标是:基本形成“四大工作体系”,切实提高“五大重点人群”的科学素质,努力使全市科学技术教育、传播与普及有较大发展,公众科学素质有明显提高,与我市科技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公众科学素养达到3以上。

“四大工作体系”:以市科普(科技)活动中心为阵地,建设镇(街道)科普学校、村(社区)科普室和一批科普教育基地、青少年科技创新实验室等科普设施体系;以广播电视、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大众传媒为主体、科普画廊等城乡科普基础设施为辅助的科普宣传体系;以科技(科普)工作者为骨干、科普志愿者和社会各界人士为网络的科普组织体系;以政府投入为主、社会资助为辅的多渠道投入的科普保障体系。

“五大重点人群”: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切实提高广大农民的科学素质,逐步缩小城乡居民科学素质水平的差距;以提高城市社区文明水准为目标,切实提高城镇居民的科学素质;青少年对科学的兴趣明显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有较大增强;

企业从业人员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增强,科技人员对企业自主创新中贡献有较大提高;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科学素质在各类职业人群中位居前列。

四、主要行动

(一)农民科学素质行动

以造就观念新、技术好、懂经营、善管理的新型农民为重点,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普及科学的生活方式、先进的生产方式、文明的生活观念,大力开展保护生态环境、节约水资源、保护耕地、防灾减灾、健康卫生、移风易俗和反对愚昧迷信、陈规陋习等内容的宣传教育,提高农民获取科技知识和依靠科技发展生产、改善生活质量的能力。

1.积极开展科普示范单位达标和科技示范户评选、农职称评审工作。到20__年,100的镇达到__市级科普示范单位标准,60的镇达到省级科普示范乡镇标准,30的行政村达到省级科普示范村标准,60的行政村达到__市级科普示范村标准;发展省级科技示范户20户,__市级科技示范户50户,市级科技示范户100户以上,具有农民技术职称数的农民占农村劳动力3以上。

2.实施“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充分利用各种公共教育资源,建立镇(街道)科普学校,与镇(街道)成校两块牌子、一套班子,形成满足人民群众随时随地都能接受各种教育需求的终身教育体系。到20__年,全市培训农村劳动力10万人次,农村致富骨干和带头人2万人次;农村从业人员的年培训率达到30。同时,针对农村民营企业职工、示范基地服务人员,开展与生产、服务、销售紧密相关的培训和指导,进一步提高农村居民择业、就业能力。

3.逐步形成农村科普服务长效机制。重视农村科普设施建设,丰富农村科普资源,充分利用三级社区教育网络,切实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和科普队伍建设。行政村都要完成“一站一栏一员”建设(科普活动站定期开展活动,科普宣传栏有5米以上标准展板并定期更换,科普员由专人负责),并搭建手机科普短信平台,开办农村广播科普声讯,充分发挥和利用农民信箱的作用,村村都有科普工作领导小组、科普小组和科普志愿者,定期开展科普电影展映、科普报告巡讲、科普画廊巡展、科普集市等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

(二)城镇居民科学素质行动

以倡导城市居民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提高城市社区文明水准为目标,综合发挥各部门的作用,整合科普资源,开展“科教进社区、建设新家园”活动,建设学习型社区。

1.完善城镇社区科普设施。社区科普画廊(10米以上标准展版)覆盖率达100,并定期更换,有条件的要建滚动灯箱式科普画廊和电子科普画廊;社区科普活动室(科普阅览室)覆盖率达100,科普图书300册以上,活动正常开展。

2.积极开展科普示范街道、科普示范社区达标活动和科普楼道、科普家庭创建工作。100的街道达到省级科普示范街道标准,30的社区达到省级科普示范社区标准,60的社区达到__市级以上科普示范社区标准,80的社区达到市级以上科普示范社区标准。

3.举办科普讲座和技能培训,积极宣传科学发展观,重点倡导和普及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节能降耗、安全生产、健康生活等观念和知识,提高二、三产业从业人员科学素质,提高失业人员的就业能力。社区科普学校覆盖率达90,每所科普学校每年举办各类讲座培训10次以上。广泛开展群众性、经常性科普活动,社区拥有20人以上的科普志愿者队伍,辖区居民讲科学、学科学、用科学,杜绝伪科学、反科学和封建迷信,精神文明水平有较大提高。

(三)青少年科学素质行动

以培养青少年良好的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和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以丰富多彩的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为载体,实施青少年科学素质行动,以增强青少年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和爱好,帮助青少年掌握必要和基本的科学知识与技能,体验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与方法,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提高青少年的综合素质。

1.完善组织,建立一支专、兼职结合的青少年科技教育师资队伍。进一步加强青少年科技教育协会建设,组织有志于青少年科技教育的教师、科普宣传从业者和不同学科专家,通过科普报告会、科技专家进校园等形式,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采取有效的教育活动形式,培养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学习科学技术、提高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设计载体,创办学校创新实验室。至20__年,全市80的学校要依据本校特色与专长,开设相关专业的创新实验室,面向学生开放,以校内科技辅导员、相关课程任课老师和校外科技人员为主组成导师队伍,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科技探究习惯。实验室运作成熟以后,还可为校际师生交流服务。

3.整合资源,充分发挥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的科学展教功能和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作用。发挥社区对青少年的教育功能,在有条件的社区建立社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室)。到20__年,全市建成__市级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8个,市级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20个,各个科普教育基地要开辟与学校科学课程相衔接的展教内容,为中小学生提供科学普及、校外科技探究和实践场所,农村远程教育要对农村未成年人开展生活能力和生产技能培训。

4.搭建平台,继续举办青少年科普报告会、电脑机器人比赛、信息奥林匹克比赛、宇航科普活动、校园科技节、青少年创新大赛、“三模”比赛等各类竞(比)赛,普及生态保护、节约资源能源、安全避险等知识,鼓励学生崇尚科学、探索奥秘、主动创新、提高实践能力。

(四)企业从业人员科学素质行动

围绕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和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需求,以提升学习能力、职业技能和技术创新能力为重点,开展“企业讲创新、职工比技能”活动。

1.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和科普设施建设。按照“一所一廊一刊”的要求,市级以上科技型企业要积极建立科协组织。建立科协组织的企业要建设能够满足企业职工需求的科普场所,并有组织地逐步向社区居民开放;要在厂区内建设6米以上科普画廊,开展科普知识宣传;企业要有自己的报刊,宣传企业文化、普及科学技术。

2.广泛开展“讲创新、比技能”竞赛活动。通过各类技术练兵、技术协作、技术比武、技能培训、科普宣传等活动,着力加强科学方法、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教育,提高企业经营管理者的科学管理、科学决策水平,提高职工和外来务工人员的科学文化素质、技能素质。鼓励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和发明活动,充分发挥企业科技人员在推动企业自主创新中的作用。

3.强化职业技能培训,积极推进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力争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数量每年以15的幅度增长,到20__年全市技术工人的总量增加一倍,高级及以上等级的技能型人才占我市技工队伍的比例达到15以上,建立起一支以中级技工为主体、高级技能人才为龙头的结构相对合理、能适应经济发展要求的技术工人队伍。

4.建立以职业能力为导向,以工作业绩为重点,注重职业道德和职业知识水平的技能评价体系,推进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建设,全面提升培训、鉴定质量,不断提高培训实效,为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提供技能人才支撑。

5.建立企业事业单位从业人员带薪学习制度,鼓励职工在职学习,形成用人单位和从业人员共同投资职业培训的机制。开展各种形式的岗位培训、创业培训、再就业培训,继续推进科技人员继续教育学分制度。

(五)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行动

以弘扬科学精神,提倡科学态度,讲究科学方法为重点,增强领导干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科学决策的能力。围绕建设学习型机关,调动公务员提高科学素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终身学习和科学管理的能力,推进机关效能建设。

1.市委党校(行政学院)要把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科学素质列入教学计划,把科学前沿知识、科学管理理论列入干部培训教材,把科普教育作为干部培训必修课。

2.举办各类科技报告、专题讲座、学术论坛,向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公务员宣传科学发展观,介绍现代科技知识及发展态势,传播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精神。市政府网站开设“科普直通车”专栏。

3.各镇(街道)、各部门要完善决策机制,决策行为充分体现科学性和创新性。

4.在领导干部中招募“科普大使”,在公务员队伍中招募“科普志愿者”,引导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公务员积极参与科普活动。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优化科普队伍

——各级政府要进一步提高对公众科学素质行动战略意义的认识,把公众科学素质行动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列入议事日程,切实抓好。要将公众科学素质行动列入各级党政领导科技进步和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全面提高全市公众科学素质行动。

——科协是科学普及的主要社会力量,各镇(街道)、各部门应把加强科协基层组织建设摆上议事日程。镇(街道)科协是最基层的科普组织机构,直接面对社会公众,其工作成效与科普事业密切相关,各镇(街道)要设置科协工作职位,镇(街道)科协主席由镇(街道)分管副书记兼任,科协副主席由镇(街道)分管工业、农业的领导兼任。同时要配强、配好镇(街道)科协秘书长,镇(街道)科协秘书长根据镇(街道)中层干部职数和素质要求,可享受中层干部相应待遇。市级学会是科协的组织基础,要加强学会的组织建设,发展会员,壮大基础,使学会会员数与科技人员总量达到适当比例。要重视和发展非公企业科协,在科技人员比较集中的地方和单位,积极组建企业科协。

——把建立、优化科普工作人才队伍作为科普能力建设的重点。以学会会员为基础,巩固发展科普讲师团队伍,面向公众举办科普讲座,普及科学知识。建立科普创作队伍,引导科技人员结合自己的专业特点,结合群众需求,编印科普书籍和资料,繁荣科普创作。建立科普志愿者队伍,充分调动在职科技人员、大学生和离退休科技、教育、传媒工作者等各界人士参与公众科学素质建设的积极性。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和进修活动,全面提升在职科学技术教育、传播与普及人员的科学素质和业务水平。设立“科普工作先进个人”和“科普工作先进集体”奖项,对在公众科学素质行动中作出贡献的个人和组织,每两年表彰一次。

——市成立《XX市公众科学素质行动计划》实施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行动计划》实施工作的领导和检查监督,确保《/!/行动计划》顺利实施。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根据各自工作职责,积极参与,主动配合。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科协,承担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并定期向领导小组汇报。

(二)整合社会力量,依法推进科普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不仅从法律上将政府开展科普工作纳入了法制化轨道,同时还明确提出科普是全社会的共同任务。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通过各种渠道、运用各种手段,进一步加强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的宣传力度,努力做到家喻户晓、深入人心,使广大公众和社会组织明确依法参与科普活动和履行科普职责的权利与义务,从根本上提高公众的科普法规意识和社会组织的科普责任意识,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科普事业、人人参与科普活动的良好社会氛围。

——各类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要把科普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加强中小学科学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学历层次和实施科学教育的能力及水平。加强科学教育研究,按照普及性、基础性、发展性的要求,促进科学课程的完善与发展,以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加强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各类培训中科学教育的教材建设,根据不同人群特点和需求编写教材。

——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等大众传媒,在公众科学素质建设中具有独特的功能和优势。新闻媒体负有科普宣传的责任和义务,《__日报XX版》要开设科普专栏、专版,电视台、广播电台要开设科普栏目,安排一定比例的科普节目和科普公益广告,培育打造具有一定影响力和知名度的科普栏目。

——各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机构、高等院校、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类 社会团体要积极组织和支持科技工作者开展科普活动。医疗卫生、计划生育、环境保护、国土资源、体育、气象、地震、文物、旅游等机关、事业单位要结合各自工作开展科普活动。

——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社会团体要结合各自工作对象的特点组织开展科普活动。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等场所要发挥科普教育的作用。公园、商场、车站、码头等各类公共场所的经营管理单位要在所辖范围内加强科普宣传,并纳入城乡建设统一规划。

(三)加大财政投入,推进科普创建工作

——各镇(街道)要提高科普经费的增长速度,并将科普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保障《行动计划》的顺利实施。“十一五”期末,镇(街道)人均科普专项经费达到2元以上,各社会团体、事业单位应当安排一定的经费用于科普工作,企业要按每个科技人员年均300元的标准计提科普经费,该经费可作为科技投入计入企业生产成本。要鼓励全社会对科普事业的捐赠和资助,并按《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的规定和《浙江省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党对科协工作领导的意见》精神,制定实施办法,使企业享受相应的税收优惠。

生态科普基地工作计划范文第4篇

吴国彬在讲话中指出,“十一五”期间,各地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省政府关于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创新思路,突出重点,各具特色,多措并举,初步开创了我省实施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的新局面,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主题科普活动取得新拓展,二是科普基础设施取得新成效,三是科普组织建设得到新加强,四是全民科学素质得到新提升,五是大联合大协作的工作机制取得新进展。但同时也应看到我们的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薄弱环节,主要是工作不平衡较为突出,表现在区域之间、开展活动与能力建设之间、牵头负责与协调各方之间等方面,存在一些较为突出的结构性矛盾,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切实加以解决。

吴国彬强调,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高度,把公民素质明显提高作为文化改革发展的重要奋斗目标。国家和省“十二五”规划纲要也明确提出“深入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加强科普基础设施建设,强化面向公众的科学普及”。同志在今年中央书记处听取中国科协党组工作汇报后的讲话中强调,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倡导移风易俗,抵制封建迷信,为提高全体人民思想道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发挥积极作用。这一系列重要精神,都彰显了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的重要性,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真正从国家发展的战略全局高度,不断把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引向深入,取得实效。当前,机遇和挑战并存,优势和困难同在,我们要抓住机遇,迎难而上。一是要从战略和全局高度找准工作切入点,进一步明确目标任务。要从省委省政府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建设创新型省份、实现两个率先的高度,认真谋划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并确保“十二五”末我省公民科学素养达到7%的目标的顺利实现。围绕这一目标,苏南地区应达到9%、苏中地区应达到7%、苏北地区应达到5%以上。二是要从大科普角度出发,进一步加强与方方面面的协同配合。要切实转变观念,转换角色,由“演员”向“导演”转换,由“主力军”向“司令部”转变,现有的工作要有所取舍,尽快由活动型向协调服务型转变,真正在建立大联合大协作工作机制上下功夫。三是要紧紧围绕全民科学素质显著提升的要求,认真落实“三个全覆盖”的任务。要建立健全上下贯通、左右相连科普组织网络,建立一支相对稳定、各具专长、训练有素的科普志愿者队伍,解决有人干事的问题;要强力推进科普活动向基层延深,努力扩大活动覆盖面和公众受益面,做到科普活动不留空白点;要进一步开发整合社会科普资源,加强各类科普场馆设施建设,搭建更多有效科普工作平台,努力实现科普工作常态化。四是要建立健全项目管理制度,努力提高自身管理水平。科普工作项目化且愈来愈多的趋势已十分明显,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项目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的问题。特别是对今年国家启动的社区科普益民计划,要做到优中选优,决不能搞简单化的平衡;科普惠农兴村计划要坚持标准,体现科协在其中的独特作用,决不能乱贴“标签”,更不能搞“人情项目”,我们会同省财政厅对两年来的项目实行一次全面检查,对涉及挪用经费的单位和个人将严肃查处;对国家、省级科普示范县(市)区实行年审制,对各类科普教育基地实行管理。

孙虎传达了2012年中国科协地方科普工作会议和地方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研讨会相关文件,对2012年我省科普工作重点任务作了全面部署,要求各地要认真学习领会中国科协一系列文件精神和吴国彬的讲话,结合各地实际,狠抓落实,全力推进今年的各项重点工作任务。

各省辖市科协分管主席汇报了各地特色科普工作和今年工作重点,同时围绕加强业务培训、科普惠农兴村计划、社区科普益民、示范创建、科普教育基地等重点工作提出了许多具体的意见建议。与会代表一致认为会议起到了明确方向,聚焦中心,统一思想,形成共识的作用。

生态科普基地工作计划范文第5篇

关键词 新常态;科学传播理念;新格局

中图分类号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5)138-0048-03

1 创新理念,探索科学传播新思路

科学在发展,时代在进步,形势在变化,科学传播的理念也需要创新,其工作的内容、形式、方法也应该与时俱进。

1.1 顶层设计,用更高宽的视野做好科学传播工作

首先要树立科学传播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理念。科技创新和科学传播,犹如“鸟之双翼,车之双轮”,两者相互促进,相互影响,是科技发展的两个重要方面,共同推动着生产力的发展。做好科学传播工作,提高公民科学素养,解决人的素质问题,培植创新土壤,才能夯实有利于创新驱动发展的社会基础。其次要具备大视野和长远眼光。科学传播工作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其成败很难用一朝一夕的成果去评判、去衡量。我们特别需要着眼于10年,甚至20年这样一个大时间跨度上来对人的发展进行设计,进而对我们的科学传播工作进行

规划。

1.2组合出拳,树立“分众化”、“大科普”的传播理念

首先,新常态下科学传播的对象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意愿和需要有选择地接收。因此,科学传播不能简单采用大而化之的方式,要求我们跳出大众化的框架,树立小众化、分众化传播的理念,有针对性、分层次、分阶段地满足青少年、农民、城镇劳动者等不同人群的科普需求。其次,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传播方式实现了“一对多”、“多对一”、“一对一”、“多对多”的全部组合。科学传播要主动适应这一新常态,积极构建组合式、多元化的“大科普”传播系统。

1.3 以人为本,树立需求导向、运用互联网+思维开展科学传播

首先科学传播的对象是人民群众,要以公众为本,有针对性、分层次、分阶段地满足青少年、农民、城镇劳动者等不同人群的科普需求,要走群众路线、体现其服务功能,围绕创新驱动发展的需要和人民群众科学文化生活需要来开展工作。其次我们的科普活动,应该具有“互联网+”思维,抛弃传统的、呆板的科普展品和科普教育模式,注重市场导向,创新研发出更多的具体有时代特征的产品和内容。我们的宣传工作,更应该具备“互联网+”思维,主动适应网络媒体发展新形势,建设完善科学传播网络微平台,区分不同受众进行科学传播。

2 合作共赢,促进科普资源新整合

当前,我们科学传播物理基地方面仍是以科普基地为主,但仅以物理场馆作为载体进行科学传播,受众数量有限,难以形成普惠型的传播途径,如何有效整合、凝聚这些科普基地的力量,形成科普大联合、大协作工作合力,是一直以来科普事业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也是广东科学中心自成立以来,一直探索的方向之一。

2.1 发起成立广州科普基地联盟

宗旨是通过对各类科普基地资源的有效整合,以及合作与交流平台的搭建,推动广州地区科普活动的开展。四年来,联盟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发展壮大过程,成员总数增长至77个,陆续开展了广州科普讲解大赛、珠江科学大讲堂等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2.2 有效整合联盟成员科普资源

作为全国三大科技馆之一,广东科学中心自身科普资源不可能包罗所有专业,对于动物、植物、农业、医疗卫生等不可能面面俱到。为此,适时发挥联盟的桥梁纽带作用,调动成员单位在各自专业上拥有的独特资源,让每个单位、各领域专家贡献一点力量,就可以形成主题更加丰富、内容更具权威的科普活动。

2.3 强化联盟自身科学传播能力建设

首先是举办专业培训,扩大交流范围,提高业务水平。举办“大力推进科普场馆教育创新”、“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科普讲解员”、等多场专题培训。其次是走出去学习先进地区的经验和做法,在引进各地好的科普活动基础上,进一步消化、吸收,打造联盟自己的科普品牌。第三是组织联盟成员单位并承办参加重要的科技传播类活动,通过不断亮相国内科普舞台,拓宽专业视野。

2.4 走出去向省外业界宣介联盟的做法和经验

受云南科技厅委托,赴昆明宣介联盟经验,吸引云南省几十家科普场馆的近百名讲解人员以及热心于科普讲解的小学生志愿者的参加。受重庆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的委托,为重庆科普基地量身定制系统培训教程,吸引重庆科普领域72家科普基地的100多名科普同行参加培训。这既是对广州科普能力建设领先优势的肯定,也是对广州科普基地建设经验的提炼。

3 搭建平台,营造科学传播新环境

当前,我国科普事业进入“新常态”,保持了平稳快速的发展。这一历史新机遇下,广州科普基地联盟尝试通过建立工作平台、服务平台、交流平台的形式,广泛参与社会事务,服务地方创新驱动发展。

3.1 搭建工作平台

一是联盟聚集了广州科学领域的顶级专家和知名学者,充分利用这一优势,成立联盟专家委员会及专业组,为成员单位的展项设计、展览组织、科普产品开发等工作提供专业咨询。

二是定期召开工作交流会、专项工作推进会、现场经验介绍会,促进联盟各成员单位间的相互交流、学习和提高。

三是针对联盟科学共同体的属性,积极探索建立联盟内部交流长效机制,通过有效整合,提升凝聚力,实现成员间的合作共赢,发挥出“1+12”的整合效应。

3.2 搭建服务平台

围绕广州全局工作,引导科技工作者建言献策,为政府科普领域的举措提供方案优化建议和决策咨询意见。如在市人民政府关于《广州市科普条例》、《广州科技馆建设》征询意见过程中,联盟及时安排、积极组织成员单位进行讨论,将修改意见和建议归纳汇总后呈送市人民政府,秘书长本人还作为专家多次参加市人民政府组织的专家座谈会,为《条例》的修改与完善出谋

划策。

3.3 搭建交流平台

充分利用广州市毗邻港澳台的地理优势,加强穗港澳台四地科普交流合作。举办两岸四地科普联展、科普论坛、科学趣味表演活动,承办内地与澳门科普合作与交流工作会议,代表内地支持澳门举办科技周,支持澳门师生赴内地举办夏令营活动,组织“放眼看世界”专题展览赴澳门巡展,邀请澳门科技大学校长刘良做客珠江科学大讲堂等。

4 打造品牌,成就科学传播新亮点

科学普及离不开品牌营销与拓展,品牌的建立与知名度的提升更有利于社会公众认知与接纳。在广州科普基地联盟的推动下,一系列科普领域的品牌活动正逐步形成,品牌化的建立不仅对细化活动分类、提高辨识度、扩大影响力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也为科普对象在选择时提供了方向性。

4.1 打造“珠江科学大讲堂”品牌

讲堂设立的初衷,就是要广纳海内外博学鸿儒,切合国内外科技形势、社会热点,传播当今科学发展的新思想、新理念、新办法,分析科技动态,解读科技走向,架起一座学术大师与普通公众沟通交流的思想桥梁。

1)讲堂成效。从2012年6月8日开讲以来,讲堂先后邀请了叶培建、魏奉思等十几位两院院士、顶级专家开讲,成为我市加强科普学术交流的重要窗口。

2)传播特色。每一期讲堂前我们的认真谋划,精心选题,做实做细听众的组织工作。为进一步提高讲堂的受众数量,讲堂线上线下同步推广,如与南方网合作,对讲堂进行网络现场直播,并在每期讲堂后都认真做好讲座的总结宣传工作,委托专业单位进行全程摄制和剪辑,每期录制光盘200份以上,所有关盘资料赠送到市直部门和科普基地,作为新型城市化建设的教材。以众院士讲座为基础内容,策划推出了“院士讲给大家的科学课”家庭套装图书,有面向父母成人版的科学课程,也有面向孩子未成年版的科学课程。此外,我们还借用主流媒体的平台优势进一步扩大讲堂的影响,如广东电视台权威访谈魏奉思,通过多渠道传播途径,全方位、立体式的宣传推广,讲坛受众人数几何级数式增长,将资源做到了最大化共享。

4.2 打造“校园行”科普品牌

以“开放、体验、成长”为主题旨在发挥广州科普基地联盟资源优势,建立“馆校合作”的长效机制,在全市中小学校营造浓厚的科普氛围。

1)活动特色。立足城市的同时将科普活动向最需要、最缺乏科普资源的山区和农村倾斜,弥补科普资源分布不均;创新科普手段,注重科普方式的趣味性、互动性、体验性,特制一批互动展项、5D电影车等,满足青少年学生的需求;通过赠送科普读物、科教基金、参观门票等方式,与中小学合作开展“科普教育共建学校”项目;与增城市教育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11个成员单位分别与增城市11所中学开展“馆校合作”,共同建设科普教育特色学校。

2)活动成效。目前,联盟在广州初步实现了“以点带面、集中连片”大范围科普辐射。通过一系列活动的开展,“校园行”品牌得到了社会的社会认可,活动深受广大师生的喜爱,影响日益扩大,品牌效应逐渐凸显,目前已成为广州地区有效开展科普活动、提升科普基地服务能力的重要途径。

4.3 打造科普讲解大赛品牌

讲解人员是科普基地与观众沟通的桥梁,讲解水平直接影响到观众参观质量。联盟自成立以来,积极探索科普讲解人才队伍建设的有效模式,打造了广州科普讲解大赛品牌。通过科普讲解大赛,一大批优秀科普讲解员和科普讲解志愿者脱颖而出,充分展示了我国科普事业讲解人员的良好形象,极大地激发和调动了广大科普工作者学知识、练技能的热情,在全社会营造了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倡导科学方法、普及科学知识的良好氛围。此外,大赛还在赛事组织、参赛范围、讲解形式、奖励力度等方面不断进行创新,积累经验。也正是由于多年经验的积累和大赛品牌的塑造,广州的做法得到科技部的高度评价和认可,将联盟的经验向全国推广,在此基础上,联盟已成功承办2014年、2015年两届全国科普讲解大赛。

5 注重宣传,构建科学传播新格局

近年来,联盟不断探索科学传播的新途径、新方法,积极推动科学普及与各类传播媒体的有效结合。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既注重借助移动互联网等新媒体发展之势,又注重加强与报纸、广播、电视等主流传统媒体的沟通合作,不断加强传播能力建设,进一步拓宽社会公众获取科学知识的渠道,努力营造科学传播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社会氛围和工作格局。

5.1 紧跟移动互联网发展趋势,启动联盟新媒体宣传平台

随着微博、微信、客户端等新锐媒介的不断涌现,不同形态媒介间的互换性与互联性进一步加强,在这种媒介大融合、大变迁的趋势和背景下,联盟主动把握新媒体运行和传播规律,紧跟时代潮流,推出了联盟微信公众号。公众号自推出以来,通过工作方式和服务手段的改进,对公众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显著提高;通过多个活动的推介,粉丝数量持续增加。

5.2 加强与羊城晚报、广州日报、南方日报、科技日报等传统主流媒体的合作

积极尝试各种新兴媒体的同时,联盟主动与省市级各大新闻媒体密切协作,充分利用主流媒体的宣传优势,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增强科普工作的吸引力,一个传播速度快、影响范围广、覆盖面积大的科普宣传网络正在逐步形成。据统计,每年在各类报刊平面媒体报导联盟活动近百次,网络媒体报导千余条,宣介联盟的同时也进一步丰富了观众的科学文化生活。

5.3 整合媒介资源,围绕工作重点与媒体开展深度合作

如为扩大全国科技活动周重大示范活动“科普讲解大赛”的科普宣传效应,引进广东广播电视台对总决赛进行全程录播,从观众欣赏角度设计内容环节、打造舞台效果。现场录制内容最后制作成一辑3小时的电视特别节目,在广东现代教育频道多次播出。与南方新闻网合作,对大赛进行专题报道,使全国各地观众都能迅速及时了解到大赛内容。此外,10多家媒体对大赛也进行了充分报道。立体的传播方式,使活动的受众人数从现场几百人,扩增到全国数千万人,科学传播更为深远,社会效益更加广泛。

6 善于总结,不断提炼工作新经验

6.1 既要重视工作实践又要潜心理论研究

实践出真知,联盟多年科普活动的实践积累、总结和提升形成了一套理论,用于指导各科普基地的工作实践,并在联盟新的实践中不断完善。为了做好理论研究工作,联盟积极申报省市各级科研课题,既有场馆建设可行性研究的软课题项目,也有实践性很强的科普旅游常态化研究项目等。几年来,联盟在活动品牌打造、讲解队伍建设等方面都形成了独到见解,部分理论已成功发表。

6.2 要高度重视科学传播理念的创新和发展

新常态面对的是不同于此前的新任务、新挑战,引领新常态需要树立新理念。纵观人类历史的变革,实际就是新的理念战胜旧的理念,要确保科普事业行稳致远,需要用新的理念激发新活力,引领新的发展。在实际工作中,联盟经常组织成员单位交流学习国家、省、市关于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要文件,在准确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特征的基础上,不断创新科学传播理念。

6.3 要不断创新科普技术和手段

加快科普信息化和现代化建设,不断提高联盟自身展教活动研发能力,注重科普方式的趣味性、互动性、体验性,突出科普工作的大众性、基层性、基础性,围绕目标,明确责任,重心下移,服务基层,贴近公众,惠及民生,完善机制,督导落实,推动公民科学素质工作再上新台阶。

6.4要注重活动的权威性和普及性

科学性是科普的灵魂,科学普及不能戏说,要充分利用联盟联系广泛的优势,动员各行各业的专家力量参与到科普工作中来,提高科普工作的权威性。如邀请两院院士做客珠江科学大讲堂,邀请讲解专家担任科普讲解大赛的评委等。同时,兼顾普及性,体现科普活动的服务功能,围绕人民群众科学文化生活需要来策划活动,开展科学传播。

参考文献

[1]王春秋.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开创科协工作新局面[J].科协论坛,2015(04).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