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计14521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59分钟。
生产计划管理现状范文第1篇
关键词:生产管理;实时数据;规划设计
目前中国拥有化工企业四万多家,占工业企业总数的69%,化工大致分为石油化工、煤化工、盐化工等几大类,其大型企业较少,中、小型占总数的98%以上。这些企业对资源、行业技术依赖性较,多数企业属连续型大规模生产,生产流程特殊、工艺复杂。企业的生产管理较困难,很难即时有效的掌握生产工艺、设备状况和科学合理的进行生产计划与调度。为帮助企业解决这些问题特进行研究。
1生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化工是一个高消耗、高能耗、高危险的行业,对于如何稳定生产、提高设备运行效率、合理安排生产计划、有效进行生产调度,需要建立一套科学、高效的生产管理体系。目前大多数化工企业或多或少的存在以下生产管理需求:
1.1生产工艺监控
化工生产装置的数据仅能在现场和DCS查看,其它非操作人员要想查看生产工艺数据必须到DCS或现场看,如果查看历史数据则更难,超过一个月的数据就没有系统记录,只能查看纸质记录,且只有主要操作参数的记录。这对生产工艺异常分析、故障和原因查找不利,工作效率不高。所以需要建立生产工艺监控系统能一边处理日常事务一边监控生产系统,能浏览实时数据和历史数据,实现多数据和多曲线对比等功能。通过相关图表、数据,能够实时获得充分的生产信息,即时处理异常,为生产管理提供准确、快捷的依据。
1.2生产计划和调度
很多化工企业生产计划也需要根据市场总的需求状况进行制定和调节。销售人员首先对产品市场进行分析,预测市场的需求计划,报企业审批,然后再流转给生产部门。生产部门根据现有库存情况、在途量、销售计划、设备状况、企业生产计划编制物料需求交采购部门,采购人员再根据物料需求进行招标采购,入库后生产部门再领料组织生产,产品入库后销售人员再进行销售签约、发货。这个过程较长,且信息在传递过程中有偏差,客户需求着急时难以及时发货,市场发生波动时生产调整缓慢。
2生产管理系统解决方案
2.1生产工艺监控
通过系统流程图和实时趋势图实时观测生产现场的各项数据,监视生产状态,了解实时生产情况,即时处理报警信息。通过系统流程图、实时趋势、实时报警等内容,能够在同一画面看到不同分厂、装置、工段DCS的信息,掌握生产现场的最新动态,从而消除管控过程中的信息孤岛,对不同DCS、PLC、智能仪表的状态进行监控和调度,为管理决策提供准确、快捷的依据[4]。各个生产场所,各套生产装置、各储罐实时工艺数据和历史数据一目了然。生产监控时一旦数据发生异常,系统将发出报警信号来提醒操作人员和使用该系统的所有管理人员。提醒中的高、低、高高、低低的数值来源有二个方面,一是工艺设计时的规定,另一个方面是根据历史数据进行汇总分析所得。
2.2生产计划和生产调度管理
生产计划:提供生产计划、作业计划、需求计划等全面管理,包括多种生产计划的制定、调整、执行、跟踪、和归档。生产计划包括中长期(年/季)生产计划,月生产计划。生产计划信息可以由ERP系统转入,也可以由生产调度中心录入/维护。作业计划分解成厂级计划、装置级计划和工序级计划,并落实到位。作业计划级别包括:厂级、装置级、工序级;层次包括:生产作业计划、装置作业计划、工序作业计划。系统包括对人员、设备、物料、能源、进度、安全、环保、健康、质量、成本、绩效等环节的全面管理。生产调度:根据人员、设备、物料、能源等资源和生产计划以及客户需求等多方面的要素排定生产计划,并对过程进行全程全方位的督促,系统自动记录各类信息,发现偏差立即纠正,确保按计划执行。主要功能包括:调度信息的生成、保持与;重大调度事件管理,提供生产装置协调,公用工程协调,重大调度事件记录;对升降负荷、开停车操作给予建设性指导;管理调度任务,并监控调度执行情况。
3实际应用效果
3.1生产工艺监控
工艺流程图含实时监控、趋势分析功能,用户只要在窗口新建流程图、点位、设备和图线显示窗,这个组建类似DCS组态。开启监控时可以显示工艺数据、设备运行状态和异常提醒功能。
3.2工艺数据和曲线对比
在一个实时生产管理系统功能页下完整掌握全部生产相关信息,对于制造流程管理效率可以得到大幅的提升,当遇到制造异常时,也能实时报警,并利用实时数据库的历史数据比对分析,快速判定发生原因并排除异常。
3.3趋势分析和监控管理
系统运用后服务器将不断记录数据,数据记录达到一定数量时就可以通过对历史数据统计来分析各类型数据的未来趋势。一年的数据统计生成曲线后,并预计了未来一定时期的数据。生产工艺监控包括系统流程图实时监控、实时报警、实时趋势。生产管可以根据趋势图判断生产各参数是否在正常运行范围之内,可以根据走势提前判断是否会发生生产异常,可以提前报警,自动语音报警,并记录,并根据报警等级自动发短信或邮件给不同等级的生产管理者,最高直接发给总经理。这个功能尤其在危化企业和联锁性强的企业非常实用,可以提前调整生产参数,把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减少事故的发生。
3.4生产计划和生产调度管理
本功能涉及到的理论知识运用以某装置计划调整为例。考虑到此模型运算会涉及企业部分商业信息,故部分数据和关系不准确,但不影响理论运算和验证。
4结语
本文设计了可适用于国内化工企业的实时生产管理方案,可以使企业更规范、更高效,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和信息化水平,做到数据实时、快速、安全的采集,实现系统集成。该方案具有良好的通用性和可复制性,再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对本方案稍做修改即可在新企业应用。科学进步和技术发展是日新月异,考虑到企业已经处在大数据时代中,要做好数据基础架构、数据管理、数据应用建设以适应在大数据的发展需求,充分利用大数据进行企业内外、行业内外的报表报告、敏捷分析、自助分析、多维分析、交互分析、挖掘预测,向数据全员利用化、数据价值最大化、经营决策自动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健.RTPMS实时生产管理系统在氯碱经营中的应用[J].电子世界,2012,6.
[2]金炼.基于OPC技术的实时数据服务器设计[D].北京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生产计划管理现状范文第2篇
关键词:综合调度信息系统 安全生产
一、综合调度信息系统的重要性
在我国,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模式一般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以实时监控为核心的生产监控系统(DCS);另一种是以ERP为代表的管理信息系统。然而,在过程自动化与管理信息化之间存在数字鸿沟,导致无法将管理同生产紧密结合安全生产综合调度信息系统正是打通这一瓶颈不可或缺的手段,尤其在企业层面,它比ERP、DCS系统更适合管理重点。具体原因分析:
(1)ERP系统并不适合于煤炭的生产管理。ERP系统的概念来源于制造企业,关键在于订单拉动生产,全面配置资源,使得生产高效、成本降低。特别适合于复杂的离散生产作业,通过物料编码(BOM)系统,将订单分解成若干个零件,进行采购或编制生产计划。
(2)DCS系统也不能解决煤炭生产的问题。DCS系统全称离散控制系统(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是将各种单独的控制单元集成在一起进行控制,例如电厂的总控。对于煤炭企业的生产安全管理,ERP、DCS都不能解决生产计划管理、生产执行和生产过程的调度管理问题,安全生产综合调度信息系统是合适选择,它能够起到连接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和生产现场控制系统的作用。
二、系统建设总体目标
安全生产综合调度信息系统在煤炭企业整体信息化体系中起着中间层的作用——在长期计划的指导下,根据底层控制系统(DCS)采集的与生产过程有关的实时数据,对短期生产作业的计划调度、监控,对资源配置和生产过程进行优化;并对企业管理层的订单完成状态、煤炭运销状态、煤质情况进行反馈,形成与企业生产计划对应的绩效汇报,对企业生产各个环节中使用设备的状态进行反馈,优化配置。这样安全生产综合调度信息系统就实现了与经营管理、控制系统的协作。
三、系统总体规划
3.1 系统技术路线
(1)安全生产综合调度信息系统选用跨平台的技术规范,客户端、应用层和数据库3层架构,主要应用系统采用Bs架构,如生产调度管理系统、企业设备管理系统、煤矿安全环境综合监测平台、煤矿生产过程综合监测平台、数据分析和调度汇总等,对于与硬件相关、多方式接入、后台管理等方面的系统采用cs架构,如政府监管要求的三大系统的数据传输程序。
(2)系统采用面向服务的体系架构(SOA),可以按照模块化的方式来添加新服务或更新现有服务,从而保护了现有的IT基础建设投资。
(3)系统平台选择IBM数据联邦,对分布的数据源进行整合,提供了统一的访问方法,并保证集成后的数据的安全性。
(4)综合信息门户作为企业综合调度指挥、生产安全管理监控、政务管理及异常报警执法处理的统一平台,它承载了整个煤矿安全生产综合管理信息调度系统中所有数据的展现。
3.2 系统架构
从调度业务来看,安全生产综合调度信息系统把ERP系统从市场环境反馈的对生产经营的要求转化为实际的生产经营计划,统一编制生产接续计划及设备配套计划,以调度指令方式下达到生产单位,再通过要控制参数、操作指令落实到生产现场;同时将生产现场的生产数据、设备状态、人员管理等信息进行汇总、分析,反馈到ERP系统,为企业生产经营计划的制定、修改提供依据。
四、系统功能设计
1、企业安全生产综合调度信息系统主要功能
(1)生产计划管理功能:包括生产接续计划和设备配套计划。实现了接续计划的全过程管理,接续计划与设备配套、大项修、购置计划的联动编制,建立了设备配套知识库,自动生成综、连采设备配套计划。
(2)设备管理功能:包括设备台账管理、设备采购管理、设备租赁管理、设备点检。设备管理系统通过建立设备电子档案,方便了解各种设备的调拨、转移、报废、变动、维修、检验、技术资料、所处地点、运行状况、设备状态等所有信息,实现设备运行状态的在线检测。
(3)调度管理功能:包括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安全管理、隐患排查、应急指挥及预案管理、图表记录、图表台账,实时掌握生产单位生产状态、产能,对各生产单位生产过程进行监督,综合统筹调度。
(4)执法管理功能:包括生产单位基本信息管理、远程安全信息实时监控、事故隐患报警、安全调度、执法信息、监看详细信息、数据共享。
(5)政务管理功能:包括通知公告、文件、煤矿汇报、文件模板管理。
(6)企业级综合调度信息门户:煤矿安全生产综合管理信息调度系统门户是整个煤矿安全生产综合管理信息调度网的用户入口。它提供了一个协同办公的运行平台,支持用户单点登录、Portlet的灵活界面定义、跨多种数据源的高级门户搜索等功能。
2、生产单位生产执行系统主要功能
(1)调度管理功能:包括计划管理、安全管理、生产管理、隐患排查、应急指挥及预案管理、调度记录、图表台账。
(2)调度汇报功能:包括班/日汇报、旬,月汇报、专题/季节性汇报、重大事件及突发事件汇报。从3次当班生产及安全情况,到发生伤亡事故或重大非伤亡事故等重大事故等,都要按照汇报程序及时汇报。
(3)调度指挥功能:包括调度通信系统、可视化调度、调度大屏。调度过程中,可以显示生产过程动态监控各子系统的实时数据和画面、矿井生产数据、井下多路工业电视监控图像,从而协助煤矿安全管理人员实时掌握煤矿安全生产晴况,提高调度指挥的效率。
生产计划管理现状范文第3篇
王文辉② WANG Wen-hui;李锦秋② LI Jin-qiu
(①渤海造船厂集团有限公司,葫芦岛 125004;②渤海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葫芦岛 125004)
(①Bohai Shipyard Group Co.,Ltd.,Huludao 125004,China;
②Bohai Shipbuilding Heavy Industry Co.,Ltd.,Huludao 125004,China)
摘要: 技术状态管理属于技术管理范畴,是产品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围绕技术状态标识、控制、记实和审核四项活动展开。针对如何贯彻新版国军标《技术状态管理》要求,结合企业技术状态管理实际,提出了探索性的思路和方法,阐述了技术状态项的选择原则、技术状态控制的关键要素和技术状态基线的具体内容。
Abstract: 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is the realm of technical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quality assurance system, which is mainly conducted from the four activities of the configuration mark, control, record and review. Combined with the reality of enterprise 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this paper proposes exploratory ideas and methods on how to implement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new military standard of 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elaborates the choice principles, key elements and specific content of baselines of configuration.
关键词 : 武器装备;技术状态管理;军工企业
Key words: weaponry;configuration management;military enterprise
中图分类号:C9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5)02-0176-02
0 引言
技术状态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涉及环节和内容众多,技术要求较高。因此,要想适应当前技术状态管理的实际需求,企业必须加快科技创新,积极运用各种高效化技术手段进行管理,以有效提升其管理效率和质量。所谓技术状态管理,就是指在产品寿命周期内,为确立和维持产品的功能特性、物理特性与产品需求、技术状态文件规定保持一致的管理活动,适用于各阶段武器装备的设计、试制、装配、使用、维修、排故等全过程。
目前,在武器装备研制生产及使用过程中存在的质量问题,许多是由于技术状态管理不到位、技术状态未完全受控造成的。因此需要全面梳理技术状态管理要素,建立技术状态控制网络,对关键环节进行重点控制,确保企业产品技术状态数据的唯一性、可控性、可见性、有效性和可追溯性,实现产品技术状态要素的有效控制,保障技术状态管理工作有效地开展,促进企业快速可持续发展。
1 军工企业技术状态管理现状
国内的技术状态管理起步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军工产品质量管理条例》,该条例强调了对产品研制、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但没有相应的国家标准或军用标准支持。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核工业和舰船制造工业相继发布了行业标准,开始进行技术状态管理工作。1998年,国防科工委发布了GJB3206-1998《技术状态管理》,成为指导我国军工行业技术状态管理的基础性标准。
我国军工企业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虽然有了一定的经验积累与传承,但在型号研制生产过程中,从项目立项、研制计划下达、设计资料审查、工艺准备、生产准备、原材料采购、试制生产、技术问题处理、质量控制等每一个环节都是点状、分散式的单独管理,每一个环节都是执行现行的制度和企标等管理文件,在型号研制的各个阶段,缺少总的策划文件指导型号研制。
在技术状态管理过程中,客户关注的关键及重要产品不清晰,控制要素没有严格的界定,造成主次不分,技术、生产、质量、采购等某个环节,一旦出现问题,就会造成产品交付进度拖期、研制成本增加,甚至影响型号的整体研制进程。随着信息化管理方法的推进,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新的管理理念与管理方法的需要,也严重地阻碍了向现代化企业跨越的步伐。
2 实施技术状态管理的一些探索
综上所述,进一步完善军工企业技术状态管理迫在眉睫,本文从以下两方面提出强化企业技术状态管理的建议与措施,以提高企业技术状态管理的有效性。
2.1 完善现有技术状态管理体系 企业内部要组织技术、生产、质量、采购等各部门具有一定技术管理经验的人员,专门成立技术状态管理文件的编制与研究小组,研读学习新版国军标《技术状态管理》的核心内容,将新版国军标内容纳入管理要求,修订制订《技术状态管理程序》,形成符合企业实际,具有可操作性的技术状态管理文件并发布实施。
2.1.1 技术状态标识
①技术状态标识的主要工作。确定技术状态项在不同阶段所需的技术状态文件,确保每个技术状态文件都有标识,标识号具有唯一性。应开展如下活动:选择技术状态项;确定不同阶段所需形成的技术态文件;标识技术状态项、技术状态文件;建立技术状态基线;发放确认的技术状态文件并保持。②技术状态项选则原则。一般选择军检项目涉及的产品;具有关键特性和重要特性的产品;采用新材料、新结构、新工艺的产品;单独采购的重要产品;根据项目研制的实际情况确定。③技术状态项的选择时机。当设计单位给定时,按设计单位给定的技术状态项执行;当设计单位未给定时,在项目研制的方案阶段,由项目经理组织团队成员选择技术状态项,在项目的工程研制阶段确定技术状态项;若项目已经进展到设计定型、生产定型、批量生产等阶段,直接确定技术状态项。④建立技术状态基线。建立技术状态基线是技术状态标识的主要内容,也是技术状态管理的关键。当技术状态项选取后,要求列出技术状态项清单,与技术状态项有关的所有技术文件都是技术状态基线。技术状态基线可以看作是技术文件的一个集合,在建立技术状态基线之前,需要明确哪些技术文件可以纳入到集合里。技术状态基线包括功能基线、分配基线和产品基线,本文提出三种基线的内容,是企业作为承制单位需要建立的,如果有的产品需要外协、外委加工,则分配基线、产品基线会转化成为供应商相应的功能基线、分配基线。⑤技术状态文件和产品标识的具体要求按照企业的现行企标执行。
2.1.2 技术状态控制
①技术状态控制的主要工作。制定控制技术状态更改、偏离许可和让步的管理程序和方法,对技术状态更改、偏离许可和让步进行控制,并使已批准的技术状态更改、偏离许可和让步得到准确实施。②技术状态控制文件分为三类。技术状态更改:包括设计更改单和工艺更改单;偏离许可:包括设计单位发出的技术通知单、技术决定单和总师决定单等,制造单位发出的超越单、临时工艺规程、代料单和技术协调单等;让步:指制造单位办理的不合格品审理单。③技术状态控制的具体要求按照企业相关企标执行。
2.1.3 技术状态记实
①技术状态记实的主要工作。记录并报告技术状态项、现行已批准的技术状态文件及标识号;记录并报告技术状态更改从提出到实施的全过程;记录并报告所有偏离许可和让步申请的状况;记录报告技术状态审核结果;记录已交付产品的数据信息。②技术状态记实的内容。包括技术状态更改、偏离许可、让步、代料的记录及相应的零组件号、文件号、序列号、版次、发放和实施情况的记录、交付记录、鉴定审核、问题处理记录、零组件合格证明、质量证明记录等。
2.1.4 技术状态审核
①技术状态审核的主要工作是对每一个技术状态项进行功能技术状态审核和物理技术状态审核。②功能技术状态审核。为验证技术状态项的功能特性达到功能基线、分配基线规定的要求所进行的技术状态审核。功能技术状态审核主要由设计单位组织开展,与产品的技术审查相结合进行。企业目前把产品工艺性审查工作作为功能技术状态审核的内容。③物理技术状态审核。在为建立或验证产品基线,对技术状态项试制试产样品的完工状态、所依据的技术状态文件而进行的技术状态审核。物理技术状态审核一般在功能技术状态审核后开展,可与生产定型或设计定型相结合进行。企业目前把工艺评审、首件鉴定、产品质量评审作为物理技术状态审核的内容,同时要求职能部门按照项目形成汇总报告存档。
2.2 规范技术状态管理计划内容 新版GJB206A-2010《技术状态管理》中,首次规定研制项目应编制技术状态管理计划。技术状态管理计划应在项目研制的方案阶段编制,并按照项目的阶段进展进行更新,保证技术状态管理数据的唯一性、可控性、可见性、有效性和可追溯性,实现产品技术状态要素的有效控制。作为技术状态管理程序的支撑文件,要为项目的总体策划提供文件依据。
编写原则:①根据订购方的要求,技术状态管理计划应符合订货合同要求;②技术状态管理计划应确定技术状态管理的内容、目标和原则,供应商的责任,工作程序和方法,管理手段和资源等;③技术状态管理计划应在项目研制的方案阶段编制,并根据研制项目技术状态管理目标的调整,在项目的工程研制阶段、设计定型阶段、生产定型阶段和批量生产阶段,对技术状态管理计划进行必要的修订;④对于企业正在进行的项目,应按照项目所处的实际阶段,编制相应阶段的技术状态管理计划;⑤技术状态管理计划应提交订购方认可,同时按照订购方要求提供相应的报告。
3 结束语
技术状态管理是一门科学,也是一个体系,涉及面广。技术状态管理是系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缩短产品周期、保证产品质量、减少费用具有重要意义。近几年,信息化对传统工作模式产生了深远影响,高科技复杂产品研制项目不断增加,生产数量不断增大,不少研制单位都在摸索更切合本单位的技术状态管理办法。但信息时代的到来将使技术状态管理的方法手段发生较大的变化,基于传统工程设计制造和信息技术相融合的技术状态管理模式将是今后的发展方向,同时也给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需要持续优化技术状态管理标准体系,编制需要的信息化管理标准。
国军标修订后,技术状态管理也纳入了二方审核及新时代认证审核的一项重要审查内容,如何结合企业型号研制的实际过程,实施技术状态管理,对产品过程实现分阶段规范性管理控制,从而降低型号研制风险,缩短研制周期,提高顾客满意度是一项长远而艰巨的系统工程,需要更多的技术管理人员参与研究、探索和实践。
参考文献:
[1]李军.浅谈如何正确实施技术状态管理[J].低温与超导,2011,39(4):78-82.
生产计划管理现状范文第4篇
(1)生产计划采取“保人身、保电网、保设备”的制定原则生产计划的制定以确保电网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和减少设备重复停电为基础,同时,满足设备的维护、预试、定检、大修、技改、基建工程等有关需求。充分考虑设备的运行状况,按照轻重缓急的原则有计划有步骤的安排,设备健康状况不良的优先安排检修。生产计划编制的重点是关键、重要设备的停电安排,包括输电线路本身的检修及其他设备检修导致线路、主变被迫停运的情况。计划编制应符合天气及本地电网的运行特点。如并网电厂机组检修应主要安排在电力相对充足的月份进行,主要输电线路与主变的检修尽量安排在负荷潮流较轻的月份,并注意季节气候的分布规律。在法定节日、重要保供电、恶劣天气期间,尽量避免安排安全运行风险较大的关键设备停电检修工作。
(2)生产计划的制定内容生产工作计划必须完整,计划内容需完整涵盖全部工作,即要包括班组的全部生产性工作和非生产性工作。生产工作计划包括年度生产工作计划、月度生产工作计划和周(日)生产工作计划、临时计划。年度生产工作计划应通过月度生产工作计划继承和分解,月度生产工作计划应通过周日生产工作计划继承和分解。应加强周日生产工作计划的执行管理,以确保月度和年度生产工作计划的完成。生产班组是生产部门生产工作计划的实施主体。生产班组应严格执行本班组周(日)生产工作计划。生产班组班长根据本班组周(日)生产工作计划,结合每天的具体情况派工,建立对应的作业表单。
2安全生产节奏模型管控
2.1生产班组的安全生产工作准备
(1)班组安全生产事先安排作业现场各种信息的收集、传递、分析、处理工作,及时了解安全生产情况,制订生产中所出现问题的处理措施。
(2)事先了解各项工作任务和每个成员的技能、体力、身体健康状况,做到量才适用,轻重分配得当;安排安全配备设施,为作业人员配备完善的安全防护用具、设施,保障作业人员得到职业防护。
(3)学习各种安全规章制度,学习了解完善的岗位工艺技术规程制度、设备维护检修规程制度以及安全技术规程制度等,熟悉工作流程,保障作业工艺质量精准度需求,落实质量控制措施。
(4)事先安排好材料放置、工器具设备检验工作,开展工作前,材料准备是否齐全、各种材料、备件摆放整齐有序,安全标志齐全,安全色标醒目;工器具、设备管理整洁,安全装置齐全,杜绝工器具带隐患作业。
(5)事先做好班组成员安全培训工作,班组成员必须经过安全培训,达到合格后才能上岗,要保证成员严格执行安全纪律、工艺要求、劳动纪律。
2.2开展生产作业现场风险评估辨识
各项工作开展前要召开班前会,对电网方式、设备状态、组织协调、资源配置、作业人员以及监督人员安排部署。遵循风险可控的原则,找出可能引发事故(事件)、导致不良后果的材料、系统、生产过程或生产现场的特征,及时回顾和更新,予以公布。
2.3生产任务分项量化计算
生产班组开展精细化管理,量化工作,遵循工作量与工作能力、强度相匹配的原则。凡可计量的工作,在明确数量计划的基础上,估算每个量化部分的劳动强度和劳动时间,确保每一个劳动力布局合理,不窝工、不过量。
(1)班组当日作业量综合取值原则①作业人员的精神状态、气候:工作负责人须认真检查每个作业人员精神状态是否良好,禁止作业前夜酗酒、熬夜,禁止有高血压、心脏病史人员高空作业;尽量避免高温和低温时段户外作业,夏季宜安排在7时~12时、16时~18时期间作业,冬季宜安排在中午时段作业。②技能水平:进行班组人员现场作业胜任能力评价,作业人员年龄、技能等级水平、特种作业资格、专业工作年限、从事各类型日常作业项目经验、作业项目关键点把握等方面,以评估每个生产班组人员能从事的作业项目类型。③五种人(工作票签发人、工作负责人、工作许可人、工作监护人、操作人)的设置量、车辆、材料、测试设备、安全工器具配置、当天工作的作业风险等级以及衍生风险等方面综合考虑进行管控。
(2)单项作业能力(人数):开展本项工作的最基本人员数量。
(3)单项最大作业量=班组总人数/单项作业能力(作业需求人数)。例如:变电检修班,21人,工作负责人8人,进行悬式绝缘子更换作业,单项作业能力(作业需求人数)5人;单项最大作业量(项)3人,综合考评:技术含量较高,需要登高、攀爬软梯。2012年12月止,发生6次。目前依靠技术经验较丰富的员工开展。若同时出现3起,以及高电压的变电站并不能同时开展。风险度相对较高。
(4)如当日所有必须开展的工作按公式计算后大于班组人数,提交本部门审核,遵从计划停电管理和重要设备维护、设备状态、现场作业风险评估综合管理要求,对工作筛选安排。
2.4生产安全管理的持续改进
工作完成后,工作负责人应及时汇报工作完成情况及存在的问题。每个工作日,生产班组班长应对当天的计划执行情况进行跟踪、检查,提出存在问题和改善意见。月度计划完成情况要进行分析,提出存在问题和改善意见,完成PDCA闭环管理。
2.5管控模型审核
(1)各级生产单位(部门)确定相关管理职责,在日常工作对班组安全生产节奏管控加强管理。工作节奏模型非为常态时期和特殊时期工作节奏模型。常态时期的工作节奏管控根据各专业工作要求实行差异化模式。
(2)特殊时期是指高风险、重要保供电和节假日,为维持节日祥和的氛围,避免因停电、电能质量、服务差错、民事、电价调整等因素引起的客户抱怨事件,影响社会稳定及公司形象,特珠时期管控执行特殊时期管控模式要求,要结合当时电网运行方式、设备、人员状况、气候等急缓轻重进行综合风险评估取值确定。
(3)开展模型的过程中关注模型的调节,加强班组安全管理的持续改进工作。如更换监护人、工作班成员,由其所在单位重新评估作业风险等级。人员变更后的作业风险等级不得高于原来的风险等级。若高于原来风险等级,应报上级部门批准。
3总述
生产计划管理现状范文第5篇
(一)电网企业资产特征 广义资产包括公司实物资产、金融资产、无形资产等全部资产。本文的资产概念是狭义的资产,即公司实物资产。电网企业的一个突出特点是资产密集,资产设备数量大、增长速度快、品种多、对设备的完好率及连续运转可利用率要求高,同时从资产形成阶段到项目运营阶段直至项目退役阶段,需要统筹协调、合理衔接,每一阶段的工作都会对后续阶段产生重要影响。具体表现在:
(1)资产的密集性。电网企业资产价值高、规模大,如输变电设备、配电设备、通讯设备、运输设备和房屋与建筑物等。
(2)资产的多种性。根据资产的使用用途,可以分为输变电设备、配电设备、用电计量设备、通讯设备、工具器具及运输设备、房屋与建筑物等;同时,实物管理涉及使用、保管、生产基建、后勤等部门。对划分企业管辖资产的主体,确定资产的价值与资产的日常管理、核算等方面均会带来相当的难度。
(3)资产的分散性。地域分布广,资产使用部门多,使用地点范围大,电力输配设施和供电设施大多分布在野外。
(4)资产的长期性。电网资产从规划、购置、安装、调试、使用、维修、改造和更新直到及废寿命周期都在数十年以上。
(5)资产的稳定性。电网企业的特殊性要求电网资产必须稳定运行,任何的故障将会给人们的生活以及社会经济带来严重的影响。因此,对电网资产的日常维护是电网企业的一项重要工作。
(二)电网企业资产管理现状 具体表现在:
(1)缺乏有效协调。电网企业目前将资产管理划分为规划、可研、设计、建设、运营等多个阶段,每个阶段由不同的部门进行管理和实施,由于各阶段管理者往往主要关注本阶段的目标及须解决的问题,对整个系统考虑不够,从而不利于统筹考虑和整体优化电网资产新建、扩建、技改、检修计划等工作,不能有效协调各个阶段的管理目标,往往只能达到局部优化和阶段最优,却难以实现资整体成本最优。
(2)资产决策机制不能做到总体成本优化。一是决策机制缺乏全局观念,在进行电网规划时,仅以技术经济指标寻求最佳的电网投资决策,缺乏对整个电网在运行中的经济、环保、可靠性等各方面的效益和成本的全局考虑。二是缺乏为决策机制提供科学的依据的决策方法,如成本费用的计算方法与各阶段的工作特点不适应,状态检修尚不能作为一种成本优化的手段全面应用于资产管理中等。
(3)信息化程度有待加强。近年来,电网企业非常重视信息化的建设,信息化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资产管理信息模块仍是“孤岛”。一是不同阶段之间的沟通协调不够,信息的传递和反馈出现障碍。资产运营、退役阶段的信息难以及时反馈到规划、可研、设计等决策阶段,尚未实现全过程的闭环管理,资产的各个阶段缺少统一的计划和控制系统。二是缺乏统一的资产管理信息系统支持,基建、物资、生产、财务等职能部门都有自己的一套系统,但大多建立在不同的工作平台上,造成数据难以统一,难以实现信息勾稽和提示作用,影响信息传递的及时性、有效性和灵活性。
(4)资产退役处置环节资源优化程度不足。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电网资产如输变电设备的运行年限普遍较低。一方面,对于已到退役期的资产,没有建立一套处置机制,缺乏对资产经济运行寿命之后的延寿问题的考虑;另一方面,部分设备未到退役期,在尚有利用价值时即退出运行,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二、电网企业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的引入
(一)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全寿命周期管理(Life Cycle Man-
agement,LCM)是起源于美国军方武器装备采办过程的一种设计思想和管理原则。它强调对产品全寿命发展过程实施持续不断、协调统一的管理,综合考虑各个阶段的问题,保证各个阶段的活动前后衔接,各个阶段决策的一致性,通过并行设计方法,达到产品在全寿命周期内技术最优、质量最可靠、时间最短、成本最低、服务最好、环保最佳。
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可以概括为从资产的规划、设计、采购、基建、运行、维修、轮换、改造、直至退出运营、报废等全过程的管理。它在资产生命周期的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张,使全寿命周期效益的最大化,既要考虑寿命周期费用最小化又要追求收益最大化,最终实现寿命周期利润最大化。
(二)电网企业资产的价值链 价值链理论是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迈克尔?波特于1985年提出的。波特认为,“每一个企业都是在设计、生产、销售、发送和辅助其产品的过程中进行种种活动的集合体。所有这些活动可以用一个价值链来表明。”资产的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实物形式,一种是价值形式,资产全寿命周期中的每一阶段的价值表现就构成了资产的价值链。电网企业资产的价值链如图1所示。
电网企业资产的价值链是一个闭合的链条:对于单项资产,价值链从资产计划开始,经历项目建设、运行、检修、技改等,最后到报废,资产的生命结束,价值也随之结束;但是对于电网企业而言,资产技改和报废不是价值链的结束,而是进入新一轮的资产计划,然后不断循环着,直至电网企业结束经营。
与产品价值链不同,资产价值链的价值体现在成本上,电网企业资产价值链管理就是对资产的成本的控制,达到电网企业资产全寿命周期成本效益最优。资产计划是一个承上启下的环节,计划的偏差会影响到电网企业资产的整体运作;项目建设包括基建、设备采购、安装等,该环节一方面影响电网企业折旧成本,另一方面,建设的质量对今后的运行、维护费用也有影响;运行与维护阶段是资产运行以及故障维修的成本,该环节一般持续时间较长,是整个价值链的重点环节;技改和报废环节,需要对资产进行评估,作出技改还是报废的决策。
(三)电网企业资产管理流程再造 根据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和电网企业资产价值链,对电网企业资产管理进行流传再造,具体见图2。
资产状态评估是从电网企业长期资产技术政策和投资战略的角度,审视公司资产的健康状况,决定资产是继续运行、技术改造还是退役。结合资产状态评估的结果,对公司电网进行总体规划,进入资产计划环节,通过项目立项、初步设计、年度计划等工作,完成该环节工作。接着进入项目建设阶段,在年度计划的指导下进行设备招投标和工程建设,项目建设完毕后,投产运行,转入资产管理。运行检修环节的工作主要是备品备件、维护检修以及运行检测。必须定期对运行中的资产进行状态评估,存在需要技术改造或退役的资产,则进入新一轮的电网规划。
三、电网企业资产管理完善建议
(一)转变资产管理理念开展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是管理上的一次变革,电网企业需要在资产管理的各环节、全方位、全过程转变资产管理理念,要在管理方式、工作机制、考核办法、企业文化等方面有所创新和突破。如电网企业目前强调“分段”管理的资产管理模式必须转变,采用流程管理的模式,统一各部门工作目标,优化各阶段业务管理策略,以实现资产管理全过程最优;又如,对电网资产成本的管理,需要对资产全寿命周期内的全过程成本(含故障成本)进行综合评估,不能仅重视前期投入,更应关注后期成本,这就需要引入全寿命周期成本(LCC)管理方式。总之,要用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的理念对电网资产管理的各个环节进行重新评估和改进。
(二)加强管理基础建设 电网企业目前资产管理中存在的很多问题都是由于管理基础薄弱所致,电网企业需要在全寿命周期的管理理念的指引下,加强企业管理基础的建设,做到精益化管理。一是以全寿命周期管理理念规划、建立、修订电网企业规章管理制度体系,建立规章制度管理的协调机制,报告各部门的协调以及各种制度标准的统一协调;二是加速标准化建设,实现标准化体系的动态化管理;三是建立科学的资产决策机制,不断调整和完善电网规划方法,在电网规划工作中以电网系统的整体优化作为决策依据;四是加快基于全资产、全寿命的成本预算和核算机制建设,运用科学的成本费用计算方法,提高资产管理的精益化水平;五是建立科学的电网资产运行评价体系,完善相应关键指标体系,对电网资产的状况做出及时、准确的评价;六是要建立统一的退役资产管理平台,完善技术评估办法,完善报废资产处置流程等相关规定。
(三)改进流程突出重点管理 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必须针对相关工作流程和规章制度进行梳理、评估、检查和修订,有重点的推广应用。对新增资产与现存资产有不同的管理要求:
(1)对于新增资产,要从电网的规划开始,按全寿命周期管理的要求抓好各项工作,既保证资产的质量,又保全所有的信息资料。在长远规划方面,与政府有关部门保持良好的关系,做好负荷预测,延长规划周期,制定10年~20年的长期规划,优化技术经济评估办法,完善规划滚动更新机制;在设计方面,要提高先进性和适用性,进行多方案比选,优化工程设计方案;在采购环节,要以全寿命周期成本最低为目标,差异化设计招标方案,修订评标细则,加大设备监造工作力度,加强对设备供应商、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的资质统计和资信评价,严格控制入网设备质量;在建设环节,要进一步提升标准化建设水平,提升工程建设管理能力,实现工程项目功能匹配、寿命协调、全局优化、费用最优。
(2)对于现存资产,要抓好在运资产、备品备件和到期报废资产三方面的工作:在运资产方面,建立健全以资产状态为中心的管理,如在线监测、设备评价和状态检修等,依据设备状态优化检修策略,合理检修周期,减少设备陪修、过修,减少检修维护工作量,实现在运设备使用经济效益最大化;备品备件方面,通过统一的信息管理平台,实现备品备件的信息共享和统一调用,使备品备件在公司系统范围内实现跨地区、跨区域以旧换新、设备轮换、资产置换、设备翻新等,实现备品备件全寿命周期使用效率最大化;到期报废设备方面,根据资产的状态和利用价值,在更大范围内安排退役资产的转让、置换和重新使用,实现电网资产全寿命周期的使用价值最大化。
(四)整合与优化信息系统 信息的及时传递与反馈将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的各个阶段和主要业务流程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为通过科学决策实现整体优化打下坚实的基础。我国电网企业信息系统整合的关键点是资产数据和财务数据相统一以及高质量的数据支持和历史积累,建立统一的资产电子标签系统,集成资产的实物流、信息流和价值流,实现帐、卡、物的一致和联动,实现资产管理各阶段的信息共享,建成贯穿资产管理各个阶段,可进行现场数据直接采集,可共享数据,可反馈评估的信息数据管理平台。
参考文献:
[1]张勇、魏玢:《电网企业开展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的思考》,《电力技术经济》2008年第20期。
上一篇:生产计划管理论文{整理5篇}
下一篇:生产计划管理措施{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