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计13050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53分钟。
环境工程实习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
1.1以前实习教学存在的问题
环境工程专业是一门综合性学科,融入土木建筑、化学工程、生物学、气象学、管理学和社会学等,是相互渗透的新兴交叉学科。以前我校对环境工程设计实习主要方式如下:实习时间为6周,实习指导教师为6人,卓越工程师班级为25人,把25个学生平均分配给每个指导教师,大概每个指导教师指导4个学生,在实习期内,由指导教师确定实习项目、内容、方式。这样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同一门实习课程,不同组的学生接受的实习内容不一致。
(2)同一门实习课程,不同的指导教师专业知识侧重点不同,导致每组学生接受的实习知识单一化,有的组只涉及大气,有的组只涉及水、有的组只涉及固废。
(3)实习内容的单一化、实习时间长,导致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动力不足,容易出现应付实习的现象。
(4)由于学校实习经费紧张、教师科研经费不足,导致实习过程中教师不愿带领学生去企业实习,实习地点仅局限于校内或附近。
1.2实习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该计划强调培养学生的现场工作能力、设计能力、工程项目实施能力以及新产品开发与技术改造能力,这就要求有强有力的专业实践教学作为支撑。以往的环境工程设计实习不能较好的达到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目的,与培养计划的目标存在一定差距。我校环境工程卓越工程师专业的学生普遍存在工程意识薄弱、动手能力不强、工程设计基础知识不足、专业综合知识亟需提高等方面的问题,通过环境工程设计实习的教学改革可以较好的解决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中存在的问题。因此,针对我校环境工程卓越工程师培养中存在的问题,环境工程设计实习教学改革迫在眉睫、势在必行。
2实习教学改革
2.1实习方式改革
环境工程设计实习方式的改革主要有2种,第1种是每个指导教师确定一个实习项目,指导教师的实习项目不能再内容上重复,而且所有的指导教师的实习项目综合起来应包括大气、水、固废等污染控制工程设计方面,不能单一化。实习时间分成6部分,每部分为1周,每个指导教师指导一周。第2种是实习时间6周,作为一个整体,不进行分割,由学院提供实习经费,指导教师带队,进入实习企业,进行针对性的环境工程设计综合实习。
2.2实习内容改革
在以前的实习内容确定上,每个指导教师确定的项目不同,根据环境工程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现场工作能力、设计能力、工程项目实施能力以及新产品开发与技术改造能力,有些实习项目并不能很好的体现这一点,应该对实习内容加强监管,环境工程设计综合实习必须结合培养目标确定,不能随心所欲,应该与工程设计相关。
2.3实习考核改革
建立科学、客观、公正的考核方法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正确的自我评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在以往的实习考核中,由一个指导教师给出所指导的学生成绩,由于指导项目的单一化,不能很好地体现学生综合实习的能力,实习考核成绩的公正性、客观性、科学性不高。如果采用第1种实习方式可以由每个指导教师根据自己指导的实习项目给出实习成绩,然后把所有的实习教师所给的实习成绩加权平均,得出每个学生综合实习的成绩。这样由于实习项目的综合型更能反映学生真实的实习成绩,具有科学、客观、公正性。如果采用第2种实习方式,可以采取指导教师给出的考核成绩、企业指导教师给出的成绩相结合的方式确定每个学生的综合实习成绩。无论采取哪种实习方式,过程考核尤为重要,在确定学生实习成绩的时,应该重点考虑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表现。
3结束语
环境工程实习工作计划范文第2篇
【关键词】通信工程专业;主要问题;理论学习;实践学习
1以实践学习为目标,制定自身学习计划
在当前的通信工程专业学习过程中,如何合理的制定学习计划,利用学习计划的目标性特点做好学习引导工作,一直是我们学习中的重要问题。在实际的学习计划制定过程中,实践性学习目标的确立是我们制定学习计划的重要因素。在学习计划制定中,我们需要考虑的内容包括了以下几点:一是如何保证实践能力的培养。不同于高中的学习过程,通信工程专业学习中实践学习特别是实践能力培养的过程。所以在学习计划的制定过程中,培养好我们的实践能力,并以此为学习重点开展专业学习,应该是计划的重要内容。在计划的制定中我认为,这种专业实践能力包括了理论能力与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两个方面。其中我们应着重重视的是实践动手操作能力培养,这也是我们参加职业性学习的主要原因。二是以实践发展眼光制定学习计划。在通信工程技术学习过程中,其技术发展是较快的。在这种情况下,我认为在制定学习计划的过程中,需要以通信工程技术进步发展实践内容,在学习计划的制定中预留学习位置。如在学习计划中,除了我们还可以通过网络、专业类期刊等形象,很好的开展新型工程技术学习工作,为自身技术实践水平的提升提供支持。三是以实践学习为中心确立学习模式。在学习计划的制定过程中,我们认为在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两个学习内容间,建立起以实践学习为中心,理论学习围绕实践学习开展的学习模式,应该是我们学习计划制定的重点。利用制定学习计划的过程,理顺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的关系,是我们通信工程专业学习的重要支持性工作。
2以课堂学习重点,提高自身的理论知识水平
在通信工程专业学习过程中,理论学习虽然是为实践学习服务的,但是做好理论学习工作,提高我们自身的理论知识水平对于工程工作的实际开展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正因如此,我认为在专业理论学习过程中,需要很好的以课堂学习内容为重点,提高自身的理论知识水平。这种理论知识水平的提高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提高课堂学习的有效性。我们在课堂学习中,需要利用有效的学习方法,提高自身在学习过程中的有效性,保证通信工程理论知识学习质量的提高。同时在学习过程中,对于我们发现的一些教学问题以及较为难解决的知识内容,我们可以进行总结与归纳,再与老师进行沟通工作,利用协调沟通的方式共同提高专业课堂学习的有效性。二是自主的参与辅助教学。在专业教育工作中,我认为辅助教学的开展可以对于课堂学习中的知识漏洞或不足之处,有着很好的辅作用。如在专业教学知识难点的教育过程中,微课教学模式主要就是针对课堂理论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内容开展的辅助教学工作,这种高中学习模式的开展也同样在专业学习发挥出应用的作用。三是多渠道的获取理论知识。在当前的理论知识学习中,我们对于课堂知识中简要介绍但是自身想要深入了解的理论内容,需要我们利用多渠道的方式,获取知识内容。如利用图书馆、期刊以及网络渠道获取理论知识内容,都是我们在下一步学习中应采用的主要方式。
3以专业学习为核心,做好社会实践工作
与其他学习模式不同,通信工程专业学习过程中,对于学生社会实践工作的开展是较为重视的,这也是专业教育与高中教育的主要区别之一。特别是我对通信工程专业学习内容进行分析后发现,其学习内容较为专业,容易造成学生与社会隔离的情况出现,这不符合我们成为社会实用性人才的目标。所以社会实践工作的开展,在保证专业学习水平提高,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我们认为主要的社会实践内容包括了以下几点:一是校内的社会实践工作。在我们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可以利用校内的社会实践工作,培养同学间的默契与交流工作。这些工作包括了在学校内担任干部工作、参与学校志愿活动、在学校内的通信设备、电脑室等设备改造中利用专业知识提供服务等内容。这些社会实践的开展可以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建立起我与同学间的协作与交流意识,同时利用实践工作提高了自身的专业能力。二是参加更多的社会实践活动。对于社会实践工作而言,进入社会利用志愿活动或社会服务工作形式,利用专业特点为社会提供优质服务的社会实践方式,是我们即将进入社会实践,提高自身社会适应能力的主要内容。但是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我们必须注意两个问题。一方面,我们的社会实践工作应与专业特点有关,这样可以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与能力。另一方面,我们的社会实践活动与职业实习工作不同,不是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而是以社会能力、交往能力等社会属性培养为主,专业水平与能力的培养处于次要地位。
4以职业实习模式,提高自身职业工作能力
在当前的通信工程学习过程中,对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工作是我们参与专业的学习重要内容,也是社会实用性人才培养的基础。所以我们认为,专业教育体系中的职业实习工作模式发挥着重要作用。在职业实习过程中,我们需要建立起以下学习理念:一是以自身职业工作能力提升为目的。在我们参加职业实习过程中,需要确立的学习目标就是以自身职业能力的提升为实习目标,并围绕这一目标进行实习过程。在实习过程提高自身职业工作能力的方法包括了以下几点:将实践学习内容融入到实现工作过程中、利用实习工作机会验证理论学习内容、在实习过程中培养自身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等都是有效地学习方式。这种实际职业能力的培养,是我们进入社会职业环境,参与职业工作的重要保障。二是在实习过程中适应职业工作环境。在通信工程职业实习过程中,其工作环境与学校课堂以及实践教育环境具有很大区别。这种区别包括了以下内容:人际交往的区别、学习与工作氛围间的区别、实际工作环境的复杂性等。而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对工作环境的逐步适应,为职业环境转变打下良好的基础,这也是我们参加职业实习工作的主要原因之一。
5结语
在当前的通信工程专业学习过程中,我们为了改变高中学习方式,适应专业学习内容提高学习质量,针对当前这一专业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实践性学习研究。在实际学习过程中,我们以学习计划制定、理论学习、社会实践工作以及职业实习工作的开展中的实践内容,开展了实践性学习模式研究,为学习质量的提高提供了有力支持。
参考文献:
[1]王旭,向成.当前我国通信工程专业发展现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10).
环境工程实习工作计划范文第3篇
1专业设置与定位
《关于河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报告》提出四大主体战略、可持续发展和城市化战略、一线两厢战略,都为我们发展环境艺术设计高等职业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和契机。发展环境艺术设计高等职业教育,符合地方经济发展要求,同时,良好的产业背景,为培养环境艺术专业设计人才提供了广阔的平台。以石家庄市为例,大型平面设计公司1000多家、包装设计与制作500多家、人居装饰以及景观园林公司近千家,上述公司在运作上,都逐步走向正规化、科学化、协作化,在各个领域都取得较大进步,随着石家庄以及河北省的大中城市经济的发展和收入的增长,对于上述行业中的职业人才要求日趋扩大。这些情况表明:环境艺术设计行业已进入了成熟发展阶段,人才需求量正在增加,人才素质要求和职业规范更加严格,这就要求艺术设计专业的培养充分适应市场,培养出更多更好的专业人才。目前,石家庄市的平面设计和广告公司、装饰公司等公司每年吸纳专业人才更在2-3千人上,我校环境艺术专业学生就业率近年来一直是90%以上。通过几年的摸索我们把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定位为主要面向景观设计所、景观工程施工等单位,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和创新能力,能从事中小型环境景观规划设计、景观工程施工与管理工作,服务一线需要的景观设计、景观制图、景观施工与管理等岗位的高素质技能型景观设计人才。
2校企合作下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
2.1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质量标准
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来设置专业。围绕区域经济建设的需求开展专业教学改革,以培养设计应用能力、设计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为主线,提高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等整体结构水平,以职业领域和岗位群的实际需要为出发点,突出学生的能力培养,构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体系。
2.2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的设计与实施
2.2.1“专业平台+就业方向”的人才培养计划“专业平台+就业方向”指学生在入学初期学习专业基础平台课程,在学习基础的过程中逐步了解专业及未来就业岗位要求。在坚实的专业基础上学习就业知识。学生从专业基础平台到就业方向经过三个相关阶段的进阶,将逐步达到工作岗位所需的专业要求。为了使专业培养与学生就业能够良好对接,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研究了企业相关岗位分类、专业岗位分布及工作流程、工作内容,分析职业岗位与专业内涵的关系,细化就业方向,使专业方向与岗位对接,进一步为学生在较短时间内适应就业创造条件。目前,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就业方面就有:公共艺术设计方向、景观设计方向、植物景观设计方向、计算机设计表现方向、室内设计方向等。环境艺术设计属实用艺术设计范畴,工作全程涵盖艺术创造、工程管理等多方面内容,工作岗位设置多样,因而采用大基础(专业基础)逐步过渡到小方向(就业方向)的教学方式能够适应行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同时也贯彻了“以学生为本”的精神,让学生根据自身条件在有限的专业空间内逐步调整和发展,提高学习兴趣。
2.2.2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就业方向岗位①在环境景观设计公司等单位担任设计师或助理设计师。②在环境景观设计公司等单位从事设计绘图,施工员等工作。③专门从事电脑效果图或手绘效果图的设计绘图工作。④风景区规划设计。⑤自主创业,独资或合资创办设计实体,成为环境艺术的自由设计师。⑥与本专业或艺术设计相关的其他工作。
2.3课程体系构建
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结构,实现系统的基础理论知识学习和系统的实践能力培养,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主要由景观设计方向,因此,课程体系涉及以下四大类课程,它们是:设计基础类课程、环境艺术设计课程、设计理论课程、公共课。在课程体系的实践、整合、发展中,我们积极吸取其他高校课程改革的经验,结合我系六年的教学实践,不断适应市场,坚持保证专业主干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的持续开设,理顺公共课程与专业课程的关系,特别是在近三年的改革中,大胆试点前沿课程。目前,课程体系已经比较合理。环境艺术设计课程分类具体如下:①环境艺术设计基础类课程:《书法》、《三大构成》、《景观工程制图》、《观赏树木》、《美术基础》、《花卉学》、《植物生长环境》、《photoshop》、《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普通测量》。②环境艺术设计方向:《现代公共艺术设计》、《景观规划设计》、《招投标及景观工程预算》、《景观工程施工》、《景观三维效果图制作》、《植物景观设计》《风景区规划》、《室内设计》。③环境设计理论课程:《建筑基础》、《景观设计概论》、《城市规划原理》、《景观史》。④公共课:《法律基础》、《英语》、《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计算机应用基础》、《应用写作》、《体育》、《形势与政策》、《大学生职业指导与创业教育》等全校公共课程。
3校企合作下的专业核心课程改革与建设
3.1教学内容改革
3.1.1探索“专业教学项目化”的教学模式根据设计师岗位能力的要求,对原来的教学计划进行全面调整。根据企业的工作流程设计教学过程,按照设计公司的组织模式与管理模式运作。选择企业的实际项目为核心内容。根据难易程度选择工程项目;根据工程项目设置课程内容;根据工作流程安排课程次序;根据设计方案完成教学任务。达到内容适用,次序合理,循序渐进,目标明确。改革后的专业核心课程设置的结构是以项目设计贯穿所有课程。从第1学期开始,到第5学期,整个专业教学随景观规划设计、风景区规划设计、现代公共艺术设计和植物景观设计4个项目模块逐层展开。顶岗实习随课程和项目的展开随时进行。第6学期毕业设计。
3.1.2构建“专业与基础一体化”的课程体系改变“基础先行”的旧思维,模糊了基础课与专业课的界线。打破了传统的以素描、色彩“、三大构成”为核心内容的专业基础课程体系,将传统素描、色彩、“三大构成”等核心内容分别纳入到项目系列课程中。如将素描、色彩、线描融入到手绘效果图表现课程中,将“三大构成”课程的核心内容融入到项目方案策划课程的界面处理和模型制作环节中。形成基础与专业并行的“专业基础一体化”的新课程体系,实践“专业———基础———专业”的新思维,使整个基序号12345技术研发项目名称河北政法职业学院新校区500亩绿地景观规划河北政法职业学院西院沿院墙景观改造香河郊野公园3800亩的旅游规划衡水"在水一方"高档生活区的景观规划柏乡汉牡丹城的整体规划与设计年限2005年-2009年2009年2010年-至今2011年6月-至今2010年1月-至今来源学院学院公司公司公司参与的年级2005级、2006级2007级学生2007级、2008级学生2008级、2009级学生2008级、2009级学生2009级、2010级学生所起作用及效果2007年新校区被评为花园式单位已完工进行中进行中进行中近几年工作室对外承接的项目职业教育础课程内容与职业能力训练融为一体。
3.1.3实施“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方法采取精讲多练,边讲边练,讲练结合,“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形式。以现场教学、示范教学、案例教学、实物教学、教学互动、任务驱动、分组研讨等多样方式进行教学。
3.2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手段改革
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强化职业能力培养,我们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模块化的课程模式。现行的课程体系包括: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专业技能训练课、院开公共课、毕业设计等五大部分。专业必修课15门,专业选修课12门,专业技能训练课10门。这是打破单一人才培养模式,注重人才个性发展的重大举措,对于增强学生就业能力很有帮助。另外,注重实践课程体系建设是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主要特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实际发展状况如下:一是追求务实,实际操作性强。二是市场上对这个行业流程以及质量要求都非常高。三是该行业是新兴行业,与人民生活水平以及商业发展的水平息息相关,管理政策不断出台,行业规范正在形成中。为了适应这一实际现状,艺术设计课程采取多种形式。①在专业授课上具体有:专业理论多媒体授课、专业作品实践课、专业市场调查课、专业实习课、专业工地实践课、专业作品以及讲评课。②课程考试方面具体有:专业综合考查课、专业理论考试课、专业绘图考试课、公共必考课、实践综合分析课多种形式。③在实践方面:具体有集中实训课、课程中的草图实践课、专业后期作品合成课、假期实践课。以后环境艺术设计实践课时与理论课时的比例要达到1:1。④课程形式构想:打破专业授课时间限制,一切为了学生就业,一切为了市场需要,可以采取晚上、假日授课,逐步聘请一些行业专家来教专业课,以适应市场和职业化教育的需要。
4实践教学
为使学生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适应就业环境,教学过程中将产学研与课程教学融为一体,将教学环境与企业环境完全对接,建立具有企业运行模式又与专业教学紧密结合的环境———环境艺术设计工作室,积极探索将实际项目引入专业教学,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和真实项目中学习专业知识,直接参与真实项目的设计投标、设计实践和工程实践,从而达到学习中有工作内容,工作中包含专业学习,将学习和工作融为一体。通过实际项目设计操作,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和职业能力,加强职业素质和综合素质培养,使他们从毕业到就业真正达到零距离。因此,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坚持“学中干”、“干中学”、“工学结合”等现念,始终把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操作能力放在重要位置,加大实践教学力度,注重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完善校内外实践教学制度,取得了预想的效果。
4.1实践教学体系设计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以学生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培养为主线,以课程标准开发为切入点,大力推进项目导向的课程教学改革,进行课程重组,实行校内模拟实训与顶岗实习相结合的、科学的、职业特色鲜明的实践课程体系。①在实践课的教学中,为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15门专业必修课程均以动手操作为主要教学方法。同时,还在二到五学期开设专业阶段实训和专业综合实训课程,进行专业技能阶段式专题训练,逐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②每学期集中实训都要依据各专业的实训大纲,实训前有安排,中间有检查与指导,完成后学生要上交实训鉴定和实训报告,规定的假期实习同样安计划执行,完成上述文本的上交,由专业带队老师批改,写出班级实训总结。③本专业还在每年暑假安排暑期社会实训,学生带着课题、带着问题,利用寒暑假时间到社会这个大课堂寻找答案。④鼓励专业教师参加社会实践或到企业兼职,培养“双师”素质。这样,教师就能及时把实践中积累的经验和素材传授给学生,使学生掌握各种鲜活实用的环艺类实际技能技巧。
环境工程实习工作计划范文第4篇
Abstract: Higher vocational English teaching should make teaching reform of work-study combination, based on professional characteristics, combined with professional competence, methods capacity, social capacity that the post demands after graduation. We should develop curriculum standards in English of work-study combination, use "Six Steps" method of work-study combination in teaching organizations, and implement the teaching of Task-Driven to train their self-study. We should develop the teaching resources of work-study combination, build network courses, provide an open teaching and learning environment, ensure an open study time, study site, learning environment, and learning resources, and comprehensively develop quality of students in English to improve post skills.
关键词: 工作过程;高职英语;学习情境;改革
Key words: working process; higher vocational English; learning environment; reform
0 引言
高职英语教学仍然是高中英语教学的延续,学生入学后继续学习公共英语,在第五学期开设一学期的专业英语,介绍课文,力求掌握课文翻译。这样的英语教学效果,极不适应“以学生为中心,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理念,对学生的职业素质培养,岗位技能训练起不到应有的作用。笔者在职工培训中发现,分配到西安火车站、西安地铁的高职学院毕业生的英语口语能力与社会招工的铁路列车员、地铁站务员相比没有明显的优势。高职英语教学必须坚持“校企合作”的办学理念,进行“工学结合”的教学改革,积极推进“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结合工作过程,解决“怎么做”、“怎么做更好”的问题,在提高职业素养方面全面发挥英语教学的作用。
1 英语教师应参加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严格执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理念,按照企业调研、典型工作任务分析、行动领域划分、学习领域转化的过程,形成结合岗位能力的人才培养方案。这个过程主要形成的是专业学习领域,课程标准能够把工作过程与学习过程相结合,实现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不足之处是开发团队缺乏基础课程的教师,对基础学习领域的设置以及课程标准制订往往依靠经验,教学内容与工作过程相距甚远。
英语教师应该作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开发团队成员,参加企业调研,了解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岗位,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明确学生在学校应该掌握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确定英语课程在培养学生职业素养方面的重要作用,制订符合岗位技能的课程标准。例如,铁道运营管理专业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铁路客运、铁路货运和铁路行车组织领域的工作,就业的岗位有车站客运员、列车员、铁路货运员等。铁路客运员的典型工作任务有组织旅客进站、候车、上车,西安作为旅游城市,随着高速铁路网的发展,乘坐动车组到西安旅游的外宾越来越多,要求铁路客运员必须提高为外宾的服务能力,发挥铁路窗口的作用,为宣传西安城市服务。英语课程标准应符合岗位的专业技能,满足客运服务的能力,发挥英语为专业服务的功能,提高学生职业素质,满足岗位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
2 人才培养方案应重视基础学习领域的开发
目前,职业院校课程改革在由行动领域转化为学习领域时,主要确定专业学习领域,关注的重点放在专业学习领域的教学安排、课时分配、资源利用等方面,对于基础学习领域仍然按照习惯,沿袭旧的教学计划,没有把基础学习领域与专业学习领域课程同等对待,这样编写的基础学习领域的课程标准不能从根本上进行工学结合,教学内容仍然是高中基础英语教学的延续。
在进行企业调研阶段,对于就业于客运员和站务员工种的铁道运营管理专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必定有客运英语能力要求,应该认真研究客运英语的教学内容,在确定行动领域时,渗透英语能力的培养,在设计学习情境时,才能够工学结合,切实体现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的统一。
例如,铁道运营管理专业英语学习领域教学情境的设计可以按照旅客售票、进站、候车、上车的过程,设计为:学习情境1:售票工作;学习情境2:行包托运工作;学习情境3:车站旅客服务工作;学习情境4:列车旅客服务工作。把知识结构下的教学内容重构为工学结合的学习型学习任务,完成一个学习领域的学习,学生体验一个完整的工作任务。
3 采用“任务驱动”形式,按照工作过程“六步法”组织英语教学
在教学组织上,采用“任务驱动”的形式,在教学实施过程中采用“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价”六步骤教学法,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使学生有计划的学习,有目的的学习,有评价过程的学习,培养学生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
咨询环节:对学习任务进行消化,通过团队协作,学习并掌握完成本任务的相关知识。教师主要将教学任务交待给学生,提出要求,让学生通过学习资料、观看视频,完成一个实景,并分组进行角色扮演。
计划环节:是学生以班组为单位,制定完成工作任务的计划,包括工作内容及其分工、使用方法,采用的组织方式等。
决策环节:是在老师的指导下,优化工作计划,确定可行计划和方案。各组简要汇报工作计划和分工要求,教师组织各组学生互相指出计划的优缺点,各组进行优化,确定实施方案。
实施环节:主要是分组完成工作任务。按计划流程及分工进行角色扮演,及时填写检查单,老师通过观察各组完成任务的过程进行评价。
检查环节:该环节分两块,其中自查环节一般与上述实施环节共同进行,完成后的最终评价可单独进行。在实施过程中不断自查、小组互查,填写检查单,教师在各组完成任务过程中不断进行过程检查,任务完成后,由教师对结果进行检查。
评价环节:是对整体任务完成情况作总结,一方面得出各组评价成绩,另一方面总结任务完成的情况,找出不足,为下一次任务的完成积累经验。
通过模拟车站售票、组织旅客进站、组织旅客候车、组织旅客上车;帮助地铁旅客自动售票、组织地铁旅客通过闸机进站、组织地铁大客流、地铁突发事故组织旅客疏散等情境,以小组为单位,采取较色扮演,按照“任务驱动”发挥团队作用,采取“六步教学法”,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提高学生英语口语能力。
4 开发工学结合的教学资源,建立开放的学习环境
为配合工学结合课程改革实施,需要校企合作,开发工学结合的教学资源,例如:工作任务单、引导文、学生手册、教师手册、实训任务书、实训指导书、视频素材、工学结合教材等。同时开发网络课程,为学生提供网络学习平台,在网络课程中提供学生互动资源,能够是学生进入互动平台后,进入模拟的工作环境,扮演不同的角色,在真实的语言环境进行学习,提高岗位技能。例如,设计外宾问询、旅客进站、旅客候车、旅客行包托运、列车旅客补票等工种环境,学生扮演不同角色,进行英语会话。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提供开放的教学环境。
学习内容开放:在完成学习型工作任务时,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特长,选择适合自己的角色,团队集体完成学习情境的学习,将封闭的被动学习变为开放的主动学习。
学习时间开放:根据学习型工作任务大小,采取柔性的教学安排,每个学习任务的学习时间更灵活,学生可随时随地进行工作任务的资讯、计划,形成开放性学习时间。
学习场地开放:建立校内英语语音室、理实一体化教室,制定开放性管理制度,实现校内学习场地开放。同时建立校外实训基地,依靠旅游城市铁路客运站、地铁等运营单位,聘请现场客运服务人员为兼职教师,利用接待外宾的机会,安排学生参与接待服务工作,在开放的、真实的环境,通过真实的服务,锻炼学生职业技能。
学习方式的开放:课堂学习方式多种多样,进行讨论式学习、研究学习、集体开发等学习。形成以课堂教学为主,采取专家讲座、网络课程等方式为辅的开放的学习方式。
教学资源的开放:学生通过网络了解教师手册、学生手册、教师教学计划、课程标准,参考教师的教案、电子教案、课件等,实现资源的开放。
5 加强过程考核
改革原有以期末考试成绩为主的考试成绩评定方式,加强学习过程考核,对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进行综合评价。在考核形式上采取学生自评、团队互评相结合,校内老师评价与企业、社会评价相结合,注重学习过程的质量评价,发挥评价促学习、评价促提高的正面激励作用,促进学生能力提升。
6 结语
高职英语教学应全面进行改革,结合岗位工作任务,分析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制定工学结合的课程标准,开发工学结合的教学资源,建设校内具有能拟真实语言环境、工作环境的理实一体化教室和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网络课程,实行学习资源、实训场地开放,全面提高学生职业能力。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理论,实践创新.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环境工程实习工作计划范文第5篇
关键词:卓越计划;培养模式;环境工程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3-0168-02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4)》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要(2010~2024)》而提出的高等教育重大改革计划。该计划一经推出,得到全国各高校的热烈响应,参与高校众多。但是,该计划从2010年开始启动,相应的实施办法和执行方案也在逐步的完善过程中,如何将“卓越计划”中的教育教学理念真正的落实,是摆在每一所高校、每一个专业面前的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以我校环境工程专业基于“卓越计划”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为例进行探讨。
一、培养标准和培养方案
(一)培养标准
我校环境工程专业培养标准的制定以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通用标准》和华盛顿协议ABET标准为指导,旨在为培养环境工程专业的本科生卓越工程师培养提出其应达到的知识、能力与素质的专业培养标准。
1.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对应通用标准2,4,8);
2.设计实验方案与实施、实验数据分析与处理的能力(对应通用标准6);
3.根据需要,设计一个系统、一个部件或一个过程的能力(对应通用标准5,6);
4.在多学科工作集体中发挥作用的能力(对应通用标准5,6,9);
5.对于工程问题进行识别、建立方程,以及求解的能力;(对应通用标准2,5);
6.对职业和伦理责任的认知能力(对应通用标准1,3);
7.有效的人际交流能力(对应通用标准9,11);
8.宽厚的教育根基,足以认识工程对于世界和社会的影响;(对应通用标准3,10);
9.有关当代问题的知识(对应通用标准3);
10.在工程实践中运用各种技术、技能和现代工程工具的能力。(对应通用标准5)。
(二)培养方案
培养方案的制定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广泛征求和认真听取行业协会、用人单位、毕业校友和广大学生的“四方意见”,了解社会,也要让社会了解学校的本科教学,扎扎实实做好各类信息的收集和反馈工作,并对各类信息进行深入研究、认真梳理,最终落实到教学内容中,使教学内容符合专业培养目标要求,系统、完整、成体系,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我校环境工程专业培养方案由基础教育课程和专业教育课程两个平台构成。其中基础教育课程平台包括思想政治修养类课程、语言类课程、管理类课程、国防素质类课程、体育类课程、数学类课程、物理类课程、化学类课程、语言类课程、通识教育类课程、计算机基础、工程图学基础、力学基础、电工基础、机械基础、军事训练、工程认识、工程实践及与基础理论课程相对应的基础实验环节。专业教育课程平台包括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化工原理、水力学、环境监测、环境化学、环境微生物学、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水工程、环境噪声控制工程、给排水管网、水泵及水泵站、专业英语、清洁生产审核、建筑制图、计算机绘图、水工艺设备基础、给水排水工程监理、城市水工程仪表与控制、水厂设计概论、专业综合实验、课程设计、专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及与理论课程相对应的实验环节等课程。
二、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
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是成功地进行卓越工程师培养必须完成的一项至关重要而又具有挑战性的关键工作。我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是培养具有坚定信念与创新精神,视野宽、基础厚、能力强、素质优的可靠顶用之才。因此课程体系的搭建除了考虑培养学生突出的专业能力外,还要有助于学生打开宽广的视野、奠定宽厚的基础、适应宽口径就业。
由于“卓越计划”要求学生在企业完成累计时间约为1年的实践学习环节,这就使得课程体系中的理论授课学时减少了。为了更好地完成培养目标,我们通过听取相关企业的意见,确定必须的授课内容,避免课程设置和实际生产的差异,尤其是专业主干课程的设置,更是依企业的实际需求来定,使课程设置直接面向社会需求。同时对知识单元进行科学的划分,合理的分配教学内容,压缩理论课学时,处理好前修、后续课程之间知识点的衔接,做到课程体系既无重复,又不脱节。另外我们还加强了相关课程的整合,建立了以四大污染控制工程为主线的核心课程群和以环境监测、环境影响评价、清洁生产审核等不同应用方向的模块化课程体系。该课程体系内容更加丰富,应用方向分布更为合理,留给学生更多的选择空间,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和就业方向选择适合自己的模块。
在实践环节的具体安排上,环境工程专业采用“2.5+0.5+0.5+0.5”的模式实施,即前五个学期在校进行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的学习,第六学期在企业进行部分与企业相关的专业课学习和企业实践,第七学期回到学校继续完成专业课学习,第八学期到企业进行毕业设计。
另外,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还要根据实际情况每年进行相应的调整、充实和更新,所授内容要与社会需求、工程技术、科学文化方面的发展同步,我们采用“经典+前沿+应用”的原则,使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上一篇:环境科学学会总结计划
下一篇:环境卫生汽车队团支部年总结年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