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AA范文大全网!

物流营运部门工作计划{整理5篇}

风中残烛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本文共计19460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78分钟。

物流营运部门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

关键词:内部控制 供应链 治理结构 管理体制 运行机制

一、引言

2010年4月15日,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联合行文、《关于印发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的通知》,旨在推动和规范企业建立健全以风险为导向的内部控制体系,核心是治理架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同时,决定了《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实施的时限,自2011年1月1日起在境内外同时上市的公司施行,自2012年1月1日起在上海证交易所、深圳证交易所主板上市公司施行;在此基础上,择机在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公司施行。鼓励非上市大中型企业提前执行。

从大型企业集团内部控制体系构成来看,可分为企业层面的法人治理架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子(分)公司层面的治理架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集团专业系统层面的治理架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中条山有色金属集团公司自成立以来,不断研究和探索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及有效运行。近十年来,企业将建立、健全并有效运行供应链内部控制体系作为施行整个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重点(重要性原则),供应链内部控制体系运行卓有成效,最大可能、最大限度地降低、规避、防范了采购供应、生产过程、营销过程和整个供应链过程中的各种风险,确保企业的供应链成为企业的效益增长链,使企业的供应链成为实现企业中长期经营目标、企业经营战略和企业发展战略的护卫链。供应链涉及多种风险,本文仅重点对供应链日常运营所涉及的物资流转风险及内部控制体系运行进行讨论。

二、企业供应链内部控制风险评估

任何企业都存在供应链运营风险,而且供应链运营中存在的风险是企业必须防范和化解的重大风险,否则,巨大的风险可能导致企业运营亏损,甚至倒闭。

企业供应链运营中存在治理结构缺陷、管理体制缺陷、运行机制缺陷等诸多风险。企业通过对供应链涉及重要部门(物资设备部、进出口部、营销部、质检计量部)的“年度工作方案批复制度”形成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的风险评估机制。

(一)供应链治理结构缺陷可能产生的风险

一是供应链治理结构形同虚设或供应链治理结构不完善,可能导致企业的供应链内部控制存在决策不科学、运行机制不完善,影响企业中长期经营目标的实现,影响企业经营战略的实现,最终影响企业发展战略的实现。二是供应链机构设计不科学,权责不清,可能导致制衡失效、推诿扯皮、运行效率低下等。

(二)采购业务缺陷可能产生的风险

一是缺少市场分析或采购策略不正确,可能造成企业丧失最佳采购机会。二是采购计划编制不准确,可能造成企业无法实现经济批量采购,导致企业采购成本不合理增加。三是采购行为不规范,可能造成企业预付账款风险、购置质次价高物资的风险、应付账款的风险,可能导致企业的信用等级降级、企业形象受损等风险。

(三)供应业务缺陷可能产生的风险

一是供应计划编制不准确,可能造成生产误工停工损失、物资超储积压或超量储备已经计划更新改造设施所需要的配件、备件及机电产品等。二是供应行为不规范,可能造成企业物资单耗增加或企业物资流失。

(四)生产过程中物资流转缺陷可能产生的风险

一是生产过程中的物资消耗指标立标不准确,可能造成生产运营的浮盈或潜亏。二是生产过程中管理、操作不到位,可能造成生产过程中物资流失、产品质量不达标。

(五)营销业务缺陷可能产生的风险

一是缺少市场分析或营销策略不正确,导致企业丧失最佳产品销售时机。二是营销计划编制不准确,导致企业现金流入不足影响企业正常运营或重点项目的实施、建设进程。三是营销行为不规范,可能导致企业产品销售形成逾期应收账款、形成呆账、坏账、死账,可能导致企业的信用等级降级、企业形象受损。

(六)计量、检验业务缺陷可能产生的风险

一是计量、检验设施或装置溯源和传递不规范,导致测量装置量值溯源过程失控、测量标准量值传递过程失控,从而导致计量、检验装置的准确度降低。二是计量、检验操作过程不规范、数据采集处理加工过程不规范,造成供应链过程所提供的基础数据不正确,可能导致供应链运营决策失误。三是计量、检验设施或装置遭到不法更改,导致新的“测量确认”之前计量、检验装置被人为不法操纵。

三、企业供应链内部环境

所谓企业供应链内部环境,是指为保证企业供应链稳健运营所形成的风险识别、控制、信息传递、监督、监管、评估考核与评价的长效制度,形成的体制上的制衡和运行机制上的制衡,是与企业法人治理架构相匹配的专业执行系统治理架构、管理体制及运行机制、企业文化建设等。

企业形成了总经理作为会议主持人的月度、季度、半年度、年度长效“市场分析会议”制度,其主要职责是组织企业供应链的相关部门和单位对企业所需物资采购市场走势和企业生产产品的销售市场走势进行短、中、长期分析及研判,会议结果作为对物资采购、生产产量及质量调节、生产过程资源配置、产品销售的重要参考依据,力争规避市场价格大幅波动给企业造成的供应链运营风险、企业运营风险。

企业形成了总经理作为会议主持人的月度、季度、半年度、年度“计划平衡会议”制度,其主要职责是对整个供应链的资金需求计划进行平衡,对整个采购计划、供应计划、生产计划、销售计划进行平衡,实现整个供应链过程的目标管理(月保季,季保半年,半年保全年),最终规避计划管理不当造成的供应链运营风险、企业运营风险。

企业形成了分管副总经理作为会议主持人的月度、季度、半年度、年度“物资流转平衡会议”制度,其主要职责是依据“市场分析会议”、“计划平衡会议”的精神,对采购、供应过程中的物资流转、生产过程中的物资流转、营销过程中的产品流转进行分析、平衡,协调供应链相关单位关系、合理配置资源、提高供应链运营效率,提出规避或降低供应链风险的应对策略或措施,实施经批准后的供应链风险应对策略或措施。

企业建立了与经营发展相适应的企业文化建设、党群工作建设长效机制,为供应链内部控制有效运行奠定了思想保证、文化保证。主要体现在,建立了企业文化建设、党群工作建设与企业生产经营工作“四同时”的长效机制,即同时期结合生产经营实际制订企业文化及党群工作建设计划,同时在同一大型会议布置工作,同时段结合生产经营工作实际开展企业文化建设、党群工作建设主题活动,同时段考核周期施行监督与考核。

企业设立了自上而下的供应链内部控制治理结构及组织机构。企业设立“物资流转平衡管理委员会”实施对整个供应链的内部控制管理,采购、供应阶段的物资流转、采购供应报告(报表)内部控制由物资设备部负责;生产阶段的物资流转、物资消耗及产品产量报告(报表)内部控制由生产技术部及相关生产单位负责;营销阶段的产品流转、产品营销及逾期应收货款清欠报告(报表)内部控制由营销部负责。企业质检计量部负责整个供应链的实物流转、实物流转及质检计量报告(报表)内部控制的监督、监控与考核,企业财务部负责整个供应链的资金流转、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监督、监控与考核,物资设备部负责生产阶段定额、限额物资单位消耗及全部物资储备、物资收发存及定额限额物资消耗报告(报表)内部控制、监督与考核,企业规划部负责整个供应链内部控制的绩效考核与分配,企业董事会审计室、企业效能监察室负责整个供应链内部控制全部活动的审计、评估、监察与评价。与供应链有关的二级单位设立相应内部控制组织机构、制定相关内部控制制度,依据职责和内部控制制度负责实施本工作段供应链的风险控制。

例如:为了实施好供应链―品营销段的内部控制,企业在营销部设立有市场分析科、信用管理科、产品销售科、产品运输科、综合办等,分配相应的职责、建立相应制度。

市场分析科主要有四项与内部控制有关的职责:一是为相关业务部室、上级分管领导提供企业产品市场的短、中、长期市场分析报告,为规避市场价格大幅波动产生的风险提供决策依据;二是为企业的原料采购部门和营销部的销售科室提供主要产品的基准价格信息(例如,产品铜、金的价格信息取自上海期货交易所,产品银的价格信息取自上海华通铂银现货市场,其它小金属的价格信息取自上海金属网等)并且作为结算基准价格依据。铜原料的采购计价方式为:含铜、金以上海期货交易所的价格乘以合同约定系数计价,含白银以上海华通铂银现货市场2号白银乘以合同约定系数计价等,以规避采购、销售过程中的计价不规范风险;三是为企业召开的短、中、长期市场分析会收集、整理、加工各类市场信息,提出及时应对市场变化的营销策略建议;四是根据原料采购部门提供的当批原料采购成本、生产单位提供的加工成本及加工损失、财务部门提供的期间费用等,形成该批原料变现为产品的盈亏平衡报表,于次日上报企业分管副总经理、总经理、企业董事长,作为企业产品短期营销的决策参考。

信用管理科主要有六项与内部控制有关的职责:一是对产品销售科、运输科、市场信息科的对外往来合同审核、鉴证,防止合同签订的法律风险、违规违纪风险;二是对所有合同的履行进行事前、事中、事后控制,防止合同履行过程中的诸多风险;三是对产品销售过程中超过规定时限的逾期账款进行跟踪、追缴或协助企业法律部门追缴,降低货款回笼风险;四是对所有客户进行信用动态跟踪、信用等级评定、信用条件给定等,进行营销风险防范的源头治理;五是对所有涉外科室、涉外业务的服务质量进行考核与评价,防止企业自身信用、信誉、形象受损的风险;六是对营销部业务科室收取的银行汇票进行前期识别、验证(产品调拨单开出前,再由财务部门进行识别和验证),对营销部业务科室开具的产品调拨单进行会签和鉴证(经鉴证确认财务部门的会签后,方可进行会签)。

产品销售科主要有六项与内部控制有关的职责:一是强化产品市场分析、采取紧跟市场变化的营销策略、强化市场开拓、把握市场机会,规避客户丢失、效益丢失的风险;二是编制好营销计划,保证货款回笼,规避因营销计划不周、执行不力导致企业现金流入不足影响企业正常运营或重点工程建设逾期的风险;三是严格执行企业有关产品营销的规章制度,防止因营销行为不规范导致企业货款逾期收回、货款难以收回的风险;四是积极做好短期逾期应收账款的追缴工作,配合信用管理科及企业法律部门做好中长期逾期应收账款的追缴工作,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应收款形成坏账风险;五是强化市场调研、强化对客户的动态跟踪,及时将客户的资信动态、经营状况反馈给信用管理科和企业法律部门,杜绝因诉讼时效过期或最佳追缴时机错过使得企业难以通过法律手段追缴逾期货款的风险;六是强化客户关系管理,强化市场营销过程的服务质量,满足客户的一切正当要求,防止因营销工作不到位造成企业信用、信誉下降、形象受损的风险。

运输科主要有三项与内部控制有关的职责:一是严格按照经产品销售科、信用管理科、财务部门会签的产品调拨单提取产品,规避产品调拨环节操作不规范造成损失的风险;二是严格执行企业关于产品运输的规定及与客户所签订合同中有关运输条款的约定,规避因运输环节操作不规范造成损失的风险;三是做好运输环节的客户关系维护,最大可能做好服务、最大限度地满足客户有关运输方面的正当要求,防止因运输工作不到位造成企业信用、信誉、形象受损的风险。

综合办公室主要有三项与内部控制有关的职责:一是定期对各业务科室履职、履责的情况进行检查与考核,对落实内部控制制度的情况进行检查与考核,防止因执行力不足造成企业经济损失的风险;二是定期对各重点、要害营销环节进行效能监察,对现行的内控体制与机制进行监督、考核、评估与评价,并提出整改建议、经上级批准后限期督促相关科室落实,防止因制度或机制缺陷造成经济损失的风险;三是强化对各级营销人员的思想建设和内部控制知识的培训,按企业文化建设及党群工作建设计划开展好主题实践活动,筑牢企业营销队伍的思想防线,防止因思想混乱造成工作不规范、企业经济损失的风险。

此外,企业还建立了供应链过程涉及的“三重一大问题”集体决策制度。如,企业设立以董事长为组长、总经理和分管副总经理为副组长、相关部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定价小组,其职责是决策包括产品销售定价、企业内部供应物资计划定价在内的企业所有定价活动。企业设立合同管理领导小组,与供应链过程有关的涉外合同施行集体审核、审批、会签制度,较小额度的合同,经企业合同管理领导小组中部门领导成员会签后加盖合同专用章方可履行,超过一定额度的合同,则须逐级经企业法律部门负责人、企业分管副总经理、企业总经理会签后方可以加盖合同专用章履行。

四、企业供应链内部控制活动

企业的供应链形成了以总经理任组长的“物资流转平衡管理委员会”领导下的、分管副总经理具体负责实施的“点、段、线、面”内部控制运行机制。

(一)供应链“点”内部控制

所谓供应链“点”内部控制,是指各岗位人员依据岗位职责自我约束的内部控制运行。以采购、供应阶段为例,计划人员根据生产单位的需求计划编制采购计划时,必须控制需求计划不准确的风险。

要求计划人员不能只是简单的汇总各二级单位的需求计划生成采购计划,而是要经常深入实际,基本掌握所分管物资在生产过程中的使用情况,避免需求计划少报造成误工、停工损失,避免需求计划多报形成超储积压损失,更要避免需求计划错报造成误工、停工、物资未使用即报废的损失。同时,形成的采购计划应该体现经济批量采购的原则。

对于采购人员自我约束内部控制,一是要严格依据下达的采购计划组织采购,避免无计划采购造成损失的风险;二是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企业规章制度签订合同,履行合同,避免签约、履约过程不规范造成的损失;三是做好预付款、定金、应付款的管理,避免造成因工作不到位造成企业资金损失;四是做好客户关系维护工作,避免因自身工作不当给企业信用、信誉、形象造成损失。

对于供应人员自我约束的内部控制,一是协助采购人员、质量检验人员、生产技术人员做好采购物资的入库验收或现场安装验收,避免质量、技术性能、运行效果等关键指标未达合同标的物资验收入库或投入使用的风险;二是做好入库物资的储备管理工作,避免物资在存储其间的变质、损毁、被盗损失,避免“以领代耗”及不当流失的损失;三是做好物资的配送工作,避免因供应不及时造成生产运营损失,避免配送过程中的物资损失。

(二)供应链“段”内部控制

所谓供应链“段”内部控制分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业务科室内部形成岗位之间的内部控制制衡,业务运作上的内部控制制度、内部运行上的机制制衡;例如,计划编制岗位、采购岗位为不相容岗位运作,采购岗位、结算岗位为不相容岗位运作等。

第二个层次为物资设备部各业务科室职责之间的内部控制制衡,业务运行机制上的内部控制制衡。例如,业务运作内部控制活动、业务运作内部控制监管与监控、内部控制监督与评价等关键职责不能放在同一科室进行。例如,在物资设备部设立有计划供应科、采购科、信用管理科、物资配送科、财务科、综合办公室。计划供应科负责采购计划、供应计划的编制及物资供应管理;采购科依据采购计划组织招标采购、合同履行及结算准备工作、物资入库前的验收准备工作;信用管理科负责合同履行的事前、事后、事中控制,委托采购业务的事前、事中、事后监控,物资配送业务的事前、事中、事后控制;物资配送科负责入库验收、物资保管、物资出库及配送工作等;财务科负责物资结算复核、物资消耗核算及汇总、费用报销等工作;综合办公室负责采购结算审核、内部控制活动监督、评价等。

第三个层次是由企业分管领导主持下,对供应链涉及部门实行“年度工作预案批复制”,供应链涉及业务部门只能根据“年度工作预案批复”修订、完善其“年度工作方案”,原则上不得超越“年度工作预案”批复的内部控制底线。

(三)供应链“线”内部控制

所谓供应链“线”内部控制,是指企业分管领导主持下的质检计量部运作的整个供应链系统物资实物流转的内部监控、监督与监管,企业财物部运作的整个供应链系统资金流转的内部监控、监督与监管,企业规划部运作的整个供应链系统的内部控制活动(物资采购供应过程,生产过程中的物资流转,销售过程中的产品流转,全供应链过程的质量、检验、计量控制,全供应链过程的资金控制等)的考核,企业董事会审计室、企业效能监察室运作的整个供应链系统的内部控制活动监督、评估与评价。

例如,为了保证供应链过程中所使用测量装置的溯源过程和测量标准的量值传递过程受控,整个测量过程中数据的采集、处理、加工、分析过程受控,企业建立了测量管理体系国家标准并通过社会认证机构认证。

为了保证供应链过程中采购供应物资的质量、中间产品及物料的质量、产成品的质量受控,保证整个供应链过程中的工艺质量、工作质量、服务质量受控,保证供应链过程中的职业健康与安全受控,保证供应链过程中的环境保护及节能减排受控,企业建立了质量管理体系国家标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国家标准、环境管理体系国家标准,并通过社会认证机构认证。

为了保证供应链过程中测量管理体系、质量管理体系、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等国家标准的适宜、充分、可靠、有效运行及持续改进,企业制定了管理体系运行考核管理办法,纳入企业的经济责任制考核体系。从而使供应链过程相关单位通过内部审核实现“自我约束”,分管领导和企业规划部组织内部审核员开展第二方审核实现“上级约束”,企业规划部依据考核管理办法实现“考核约束”,社会认证机构第三方审核实现“社会约束”。最终,“自我约束”、“上级约束”、“考核约束”、“社会约束”保证了供应链过程中基础数据采集、处理、加工、分析过程受控,质量、检验、计量过程受控,职业健康安全过程受控,环境保护及节能减排过程受控。

为了实施供应链过程配置资金活动的内部控制,企业对资金施行集中管理,供应链涉及的内部结算只能以内部银行方式进行,所有对外结算统一由企业结算中心进行;企业实行供应链过程财务收支预算、决算“净现金流入须大于零”制度。即,供应链的每一个阶段(采购阶段,供应、生产阶段,营销阶段),从计划的制订,到计划的实施,再到结果的实现,都必须控制达到“过程增值”;三是通过财务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对所有供应链涉及经济活动的往来账户进行动态监控,发生异常时则提出警告,问题重大的采取强制措施(如强制划转其账户资金等)。

(四)供应链“面”内部控制

所谓供应链“面”内部控制,是指通过由总经理主持的“市场分析会议”、“计划平衡会议”,分管副总经理主持的“物资流转平衡会议”,协调、解决供应链内部控制活动中需要规避的重大风险、需要相关部门密切配合方能降低的风险或需要紧急应对的风险等。

从而“点、段、线、面”内部控制运行机制形成了供应链内部控制的立体网络,保证了将供应链运营风险降低到最低水平。

五、企业供应链内部控制活动信息传递与沟通

控制与被控制信息不对称是造成内部供应链控制活动失效或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之一,为此,企业强化了信息传递与沟通渠道的建设。

一是企业通过内部局域网构建了信息办公平台,有关内部供应链控制活动的信息通过网络办公平台及时传递至相关部室和企业相关领导;二是企业所有物资设备采购、储备、供应等活动通过局域网形成了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企业所有的财务活动通过局域网形成了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基本上实现了供应链过程中的物资流转信息、供应链过程中的质检计量信息、供应链过程中的资金流动信息的顺畅;三是通过企业制定的相关信息传递制度,保证信息传递的对称;四是通过供应链相关单位制定下一年度工作预案,企业组织相关部门审定并批复工作预案,供应链相关单位根据批复后的工作预案修订、完善、形成本单位的年度工作方案并上报备案,保证供应链控制活动的初期信息传递的对称;五是通过定期实施对供应链相关单位“批复后的工作方案落实情况”考核与监督,获取企业供应链控制活动中的信息,保证供应链控制活动的中期信息传递的对称;六是定期通过召集供应链活动相关单位的工人、技术骨干、职工代表获取对供应链控制活动的相关信息,保证供应链控制活动后期信息的对称;七是通过企业的效能监察机构定期对供应链相关单位开展效能监察,实现对供应链控制活动的全过程的监督、评估与评价,保证供应链控制活动后期及全过程的信息对称。

六、企业供应链内部控制活动考核、监督、评估与评价

企业供应链内部控制活动能否受控,建立健全并有效运行内部控制的考核、监督、评估与评价体系是关键。企业建立并有效运行的考核、监督、评估与评价体系分为五个方面:

一是由专业部室所设立的信用管理机构依据规章制度,对本系统组织的日常考核、监督、评估与评价。例如,物资设备部信用管理科依据“物资系统采购供应监督考核管理办法”对专业科室和(分)子公司具有采购供应职能的科室进行供应链采购、供应阶段内部控制活动的日常考核、监督、评估与评价。营销部信用管理科依据“营销系统对外往来信用管理办法”对专业科室和(分)子公司具有营销职能的科室进行供应链营销阶段内部控制活动的日常考核、监督、评估与评价。质检计量部依据“物资流转平衡管理办法”对供应链控制全过程的质量、检验、计量指标的控制活动进行日常考核、监督、评估与评价。上述考核、监督、评估与评价的结果直接影响相关科室、相关(分)子公司每月的薪酬及奖惩。同时,在日常考核、监督、评估与评价活动中发现的较大以上问题须要及时书面报告企业分管领导,并提出应对措施。发现重大问题时,还须及时上报企业主要领导。

二是依据专业系统考核管理办法,定期召集物资使用单位的普通员工、技术骨干、职工代表、管理人员对采购供应过程中内部控制活动的有关问题进行座谈,实现使用单位对控制活动的监督、评估与评价。定期召集客户召开座谈会,对企业的服务活动及信用、信誉及质量等情况进行反馈,实现客户对企业供应链活动(采购过程、验收供应过程、计量检验过程、结算过程、营销过程等)有关满意度的监督与评价。来自使用单位的监督与评价及来自客户的监督与评价,同样会影响相关部门或单位的薪酬及奖惩。

三是由企业分管领导组织企业规划部、财务部、效能监察室,依据对各专业部室下发的“企业对某某专业部室工作预案批复”的内容,实施企业供应链内部控制活动的季度考核、监督、评估与评价,其结果将影响相关部室、相关单位每季度的薪酬及奖惩。同时,在季度考核、监督、评估与评价中发现重大问题须及时书面报告企业主要领导。

四是企业董事会审计室依据国家法律、法规、企业内部有关审计工作的规定,定期对供应链涉及部门或单位所开展的经济活动进行监督和评价。审计内容主要有供应链过程涉及的财务收支、财务预算、财务决算、资金使用、资产质量、运营绩效等,供应链过程涉及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合规性等。最终,形成审计监督、评价报告。供应链涉及部门或单位,根据审计监督、评价报告中提出的整改建议,完善其内部控制制度或内部控制运行机制。

五是成立以企业部门负责人为组长的效能监察组,实施对供应链中某局部环节或局部系统开展的效能监察,对该局部环节或局部系统内部控制活动的效果进行监督、评估与评价,相关科室根据评估及评价结果完善其内部控制制度或内部控制机制。

例如,成立以物资设备部负责人为组长的效能监察小组实施的对其下属业务科室业务开展的效能监察。成立以企业分管副总经理为组长的效能监查小组,实施对供应链的某一阶段的全面内部控制活动的效能监察,对该阶段全面内部控制活动进行监督、评估与评价,相关部室或单位根据评估及评价结果完善部门或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或内部控制机制。如,分别实施的对物资设备部、进出口部、营销部、质检计量部开展的针对其全面内部控制活动效果的监督、评估与评价,实施的对下属生产单位的物资流转平衡内部控制活动效果的监督、评估与评价,实施的对企业整个物资流转平衡过程有关质量、检验、计量内部控制活动效果的监督、评估与评价等。

对于涉及面广、难度大的供应链控制活动,还须成立以企业总经理为组长、纪委书记和分管副总经理为副组长的效能监察小组,实施对内部控制活动的监督、评估与评价。

参考文献: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中国证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10(5)

②财政部会计司、企业内部控制规范讲解[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7)

③王强,王鲁平,周小耀、管理控制系统的概念框架[J].管理科学,2003(5):11-13

④陈丽萍,唐来全.企业内部控制若干问题研究[J]. 商业研究,2003(22):5-7

⑤董效林.建设一个可靠的信用管理体系[J].企业管理,2010(7):40-42

⑥董效林.实行效能监察,增强企业执行力[J].经营与管理,2010(8):64-65

⑦董效林. 创新化解企业计量检验风险的管理机制[J]. 工业计量,2010(10):47-48

物流营运部门工作计划范文第2篇

学习内容: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行政学、政治学、管理学、法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行政学理论研究、公共政策分析、社会调查与统计、外语、公文写作和办公自动化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备行政管理的基本能力及科研的初步能力。

课程设置:

行政学:行政案例分析、公共关系学、组织行为学等。

管理学:管理学原理、行政学原理、项目管理、培训管理、公共管理学、财务管理学、现代企业管理学、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等。

经济学:公共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

法学:经济法、公司法、公务员制度、政治学原理、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等。社会学、公共政策分析、管理信息系统、领导学、地方政府与政治。政治学类:中国政府与政治、西方政府与政治、中国公共政策、西方行政学说史。

文秘:行政秘书与公文写作。

就业方向:事业单位行政工作、机关公务员,该专业是公务员的招聘大户;中外各类型企业前台秘书、行政主管、行政总监、总经理助理;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涉外经济管理部门、经济监督检查等管理部门,从事政策和法规研究及实际工作;学校、科研部门的教学或科研工作等。

信用管理专业

学习内容: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用管理国际惯例及相关的法律、规则,掌握风险管理、资信调查、信用评级、公司信用管理、消费者信用管理、国际业务信用管理、基金管理、投资组合设计与管理等专业知识。同时学习管理学、经济学、管理科学技术的基本原理和现代信用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作为主要知识框架,掌握文献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收集信息并进行分析研究、开发利用的基本能力。

课程设置:管理信息系统、经济法、市场调查与分析、会计学、财务管理、国家信用管理体系、信用和市场风险管理、企业和个人信用管理、征信数据库应用开发、资信评估、客户关系管理、信用经济学、投资项目评估等。

就业方向:国家公务员,如工商管理局、海关、征信局、财政部等;金融行业,如商业银行、保险公司、信用卡公司等;大型企业中的会计审计部门、风险控制部门;政府监管部门;企业信用管理部门;信用评级机构、资产评估机构、会计师事务所、风险管理部门和资金借贷部门;科研单位和高校。

物流管理专业

学习内容: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经济、会计、贸易、管理、法律、信息资源管理、计算机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专门知识,培养具有一定的物流规划与设计、物流管理、物流业运作等能力,能在经济管理部门、贸易公司、物流企业从事政策制定、物流业运作管理的应用型、复合型、国际化的物流管理人才。

课程设置:物流概论、物流规划与设计、采购与供应管理、采购项目管理、运输管理、仓储管理、配送管理、国际物流学、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采购过程演练、运输实务、仓储管理实务、物流配送中心设计、国际物流实务、成功学、创新学、素质拓展训练等。

就业方向:在企业从事物流工作,如仓库(收发货,保管)、计划、采购、运输管理、进出口关务等;在物流企业从事操作、销售、客服、报关、运输、货代、物流咨询策划;国家机关公务员,如国家物资储备局、警用装备物资储备中心等。

会展与经济管理专业

学习内容:学习会展业经营管理的理论、知识和技能;会展业经营管理的惯例与细则;会展活动设计、策划、管理与服务的全流程;会展经济研究;会展营销、会展招展、会展项目开发与管理、会议组织与管理、展位设计等。

课程设置:管理学原理、市场营销、公共关系实务、基础会计、经济法、美术基础、三大构成、展示设计制图、展示设计概论、展示环境与空间设计、展示信息传达、计算机网络应用、多媒体辅助设计(Photoshop、Autocad、3Dmax等)、商业展示设计、广告学、商务英语、会展营销、会展策划与组织、会展管理与服务、接待服务业管理、商务会议、沟通交流技巧、旅游消费心理、大型会议沙龙管理、商务谈判、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统计学、市场调查与预测、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会展概论、传播学、会议运营管理、会展项目管理、会展管理信息系统、会展政策与法规等。

就业方向:政府会展管理部门、行业协会从事会展政策法规制订和会展产业管理工作;在会展企业从事会展策划、会展设计、会展营销和会展项目管理等工作;在酒店、物流公司、商务服务公司从事会展相关服务工作;在贸促会、涉外服务机构从事出国展组织与服务工作;在大型企业从事参展设计、参展管理等方面的工作;车展、房展经营等。

物业管理专业

学习内容:学习物业的管理专业知识,兼备建筑工程学、管理学、环境科学、公共关系学等理论及实践运行知识,掌握物业管理专业必需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承担物业管理岗位工作的技能。

课程设置:管理学基础、物业信息管理、物业管理财税基础、物业管理实务、物业管理法规、房地产营销管理、物业设备设施管理、房屋构造与维护管理、文秘管理与应用写作、人力资源管理、公共关系学、社区规划与管理、合同管理、物业估价、商务物业管理等。

就业方向:从事各类物业的物业管理、咨询、中介服务;房地产行政管理服务;房地产销售;物业管理服务行业协会相关岗位;物业公司客服、行政、人事、办公等岗位;国家、省市各级机关公务员,如广东省国家税务局、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房地产管理司等。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

学习内容:掌握管理科学、经济学、社会科学等现代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学习能适应办公自动化,应用管理信息系统所必需的定量分析和应用计算机的技能;进行质量管理、数据的收集和处理、进行统计分析的基本知识和能力;我国有关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以及制度;社会调查和写作能力;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通过学习使学生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物流营运部门工作计划范文第3篇

一、适用性分析

根据利丰的经验,采用此模式的前提,是有个性化需求的大型客户,或有较多比较小但具有相同需求的客户。按照国网公司“三集五大”(即人、财、物资源,以及大规划、大建设、大运行、大检修和大营销五大专业)体系设计,“五大”专业是物资集约化的主要服务对象(相当于我们的大客户)其需求特点,计划特性,物料品类也都有其鲜明特征,完全符合上述前提。

二、应用的条件

从各具体专业来看,“大规划”和“大运行”对物资的需求相对较小,而“大建设”的物资需求量巨大,“大检修”和“大营销”的物资需求也很大,同时还在不断增加中。另外,“大建设”、“大检修”和“大营销”专业分别有其鲜明的个性化需求,因此,这三个专业应是我们“度身定制”供应链的着力点。

从物料需求特性来看,电网物资主要可分为基建、运维和办公用品这三大类。目前国网公司提出的“基建物资到现场、运维物资到班组、办公用品到办公桌”的目标,为我们“度身定制”供应链指明了方向。

三、初步构想

(一)“大建设”物资供应链

基建工程项目建设是典型的“项目制”管理,有很强的计划性、阶段性,而物资管理是按专业化设置的,两者之间的对接是做好项目物资供应的前提。因此,“大建设”物资供应链的核心,就是将物资管理与工程建设进行有效对接,其需求计划和物资采购,严格按物资专业化管理要求,由物资部门统一组织集中采购;采购完成后的物资供应工作,则以满足供应为目标,按照工程建设管理流程和里程碑计划要求,细化内容,突出服务,保障供应。

因此,针对大型基建工程项目,物资部门可将基建部门视作一个大客户,按“项目制”要求,成立专门体系负责提供“项目制”一条龙的物资采购供应服务,服务内容主要包括:

1、项目决策与可研阶段:主要开展收集项目信息、跟踪项目进展等工作。

2、初步设计阶段:本阶段重点是“抓策划”,主要开展物资供应管理策划,明确项目经理、组建物资供应项目部、参与初步设计审查会、开展现场踏勘、编制《物资供应保障方案》等工作。

3、招标采购阶段:主要组织需求计划申报、参与招标采购和签订合同等相关工作,以配合物资专业部门完成计划申报和招标采购任务。

4、土建阶段:本阶段重点是“抓生产”,主要开展现场物资代表派驻、与各参建单位建立沟通机制,制定物资供应计划,建立物资供应“三张表”,监控生产进度、开展催交催运,组织土建预埋件供应等工作。

5、安装调试阶段:本阶段重点是“抓服务”,主要开展物资到货协调,运输管控,配合移交验收,组织现场服务等工作。

6、竣工验收与总结评价阶段:主要开展组织供应商做好投运阶段物资保障,受理剩余物资,组织备品备件移交,物资结算,开展供应商履约评价,编制工作总结等工作。

(二)“大检修”物资供应链

运维检修工作是典型的“生产制”管理,因此,“大检修”物资供应链的核心,是根据电网运维检修业务计划性较差,但时效性、突发性很强的特点,将物资管理与运维检修进行有效对接,运用综合采购供应策略,做到物资保障的可靠、及时,确保电网生产的顺利进行。

因此,针对运维检修工作,物资部门可将生产部门视作一个大客户,围绕安全生产要求,成立专门体系负责提供“生产制”一条龙的物资采购供应服务,服务内容主要包括:

1、年度供应计划:主要依据往年大修用料历史数据,结合年度大修计划,编制年度运维物资实物储备计划,并及时补充协议库存和物资超市的物料品类、数量。

2、月度供应计划:组织需求计划申报、开展平衡利库协调,参与招标采购和协议库存分配等相关工作,配合物资专业部门完成招标采购和协议库存分配任务。

3、物资保障服务:主要开展物资催交催运,收货验收,拣选备货、组织现场服务等工作,还包括完成应急调拨和应急采购任务。

4、管理提升服务:提出储备定额调整意见,提出补库申请,开展物资结算,开展供应商履约评价,编制工作总结等工作。

(三)“大营销”物资供应链

“大营销”专业的物资需求,量最大也最典型的是计量表计的需求。计量表计的需求量巨大且规格型号单一,在采购上十分适用集中规模批次招标模式,但在供应上,要求检定、配送一体化作业,因此,目前各地均建有计量中心,依托立体仓库和第三方配送公司,实现入库验收、检定抽检、出库配送的流水线作业,电表的供应完全融入“大营销”的业务流程,成为了“大营销”价值链的有效组成部分。因此,在计量表计配送工作中,物资部门的服务内容主要是高效完成电表和配送服务的采购,做好供应商(承运商)关系的管理。

另外,配网工程所需物资,通用性强,计划性弱,尽管目前大多按项目管理,但从浙江、江苏等省公司的先进经验来看,若参照运维物资实行周转储备管理,将能有效解决计划准确性和供应及时性之间的矛盾。

四、总结

物流营运部门工作计划范文第4篇

物流企业“营改增”的背景

物流企业,是指从事物流活动的经济组织,并能够按照客户物流需求对运输、储存、装卸、包装、流通加工、配送等基本功能进行组织和管理,具有与自身业务相适应的信息管理系统,实行独立核算、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经济组织。

“营改增”是从2012年1月1日起,在上海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开展试点,并从2013年8月1日推广到全国范围内进行试点,至 2016年5月1日,推广到全国的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生活服务业等行业,从而使营业税退出了历史的舞台。因为“营改增”试点工作是从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开始的,并且交通运输服务和物流辅助服务是物流企业主要的经营业务,因此物流企业首当其冲走到了“营改增”的前沿阵地。

“营改增”对吉林市物流企业影响的调研情况

从2013年8月1日起,“营改增”在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试点工作在全国展开,吉林市的物流企业也逐步进入税改的试点范围,并产生很大的影响。为了研究“营改增”对吉林市物流企业的影响,我们选取了从事货运、快递、仓储等经营业务的20家企业进行问卷调研,得出结果如下:

企业性质:5%为国企(一家),其余95%为民营企业;

从事的主要业务(多选):运输业(90%),装卸服务(90%),仓储管理(10%),配送服务(75%),其他(15%);

纳税人资格:一般纳税人(30%),小规模纳税人(70%);

税负变化:明显减少(25%),稍微减少(40%),基本不变(5%),稍微增大(20%),明显增大(10%);

认为报税程序:复杂了(100%);

为申报纳税而发生的办公费:增加(90%),不变(10%);

得到相关的政策指导或主动寻求税收筹划意见:有(35%),没有(65%);

面临的主要挑战:会计核算复杂,财务成本增加(20%),不知道如何进行纳税筹划(15%),可抵扣的进项很少(55%),无法取得可抵扣进项的增值税专用发票(10%);

最希望得到的支持:财税部门的政策解释和支持(35%),专业的纳税筹划意见(20%),业务往来企业的配合(30%),高专业素质的公司内部会计人员(15%)。

“营改增”对吉林市物流企业的影响分析

我们对吉林市部分物流企业调研结果分析,可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首先,吉林市物流企业的规模总体偏小,“营改增”过程中成本有所增加。根据调研结果显示,吉林市的物流企业多为配货站,或者国内连锁物流企业的吉林市分支机构,总体规模较小,且多为小规模纳税人。由于这些物流企业规模较小,财务制度不够健全,因此在税改的过程中,所有企业都认为报税的程序比以前复杂了,所以这些企业一方面要聘请专门的会计人员开具并管理相关增值税发票,另一方面要购置相应的发票打印设备,所以办公费和人工费有所增加。

第二,“营改增”后,部分物流企业的总体税负不降反升,使企业税负增加。根据调研结果显示,吉林市的物流企业有30%税负比原来缴纳营业税有所增加,具体询问原因是因为这些企业多为一般纳税人企业,在原来缴纳营业税时,针对交通运输服务和其他服务缴纳的营业税税率为3%和5%,但在税改后,增值税税率分别为11%和6%,虽然可以抵扣进项税,但由于进项税抵扣主要是针对固定资产购置、运输设备加油等取得可抵扣的专用发票时才可以进行,但固定资产购置一般都是在税改之前完成的,且近期没有大的购置计划,而汽车加油一般也比较随机,不能及时取得可抵扣的专用发票,因此没有足够的进行税用于抵扣,最终导致缴纳的增值税税额不降反增。[顾庭瑜.“营改增”对物流业的影响及对策探析[J].商业经济,2014.1]( 顾庭瑜,2014)

第三,在“营改增”之后,企业希望得到财税部门支持,并有纳税筹划需求。税改到目前为止已经进行了三年多,部分物流企业也在进行积极的纳税筹划,并寻求政府财税部门的政策支持,但是对于如何能够更及时地取得进行税额抵扣发票,如何能够积极合理避税还是存在疑惑,希望能够得到解答。

“营改增”过程中,促进吉林市物流企业发展的思考

在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吉林市的物流企业对“营改增”一方面积极配合,快步跟进,但另一方面也存在很多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吉林市物流企业的发展。面对这些问题,我们进行了积极的思考:

从企业的角度来看,吉林市的物流企业要认真研究税改可能给企业经营和财务等方面带来的影响,不断调整企业的经营结构,拓展企业的经营范围,制定合理的固定资产购置计划,从而更好地适应税改带来的变化;与此同时,要进行合理的税务筹划,必要时可以咨询专业的税务筹划人员,从而起到合理节税避税的作用,享受税改带来的好处。[陈旭华. “营改增”对泉州物流业发展影响研究[D].华侨大学,2015.6](陈旭华,2015)

物流营运部门工作计划范文第5篇

一、物流管理会计中存在的问题

1.无法取得完整的物流成本资料

现行的财务会计把企业的成本分为生产成本和销售成本,而销售成本只是生产成本的一种转化形式,企业的费用分为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和营业费用3种,没有单独的物流成本或物流费用之分。在供应过程中产生的运输费、装卸费、在库存过程中产生的挑拣整理费、资金占用费、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在制品运输费、运输设备的折旧费、在销售过程中产生的运输费、包装费、装卸费、在售后服务过程中产生的运输费、装卸费、在废弃物(如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品、不合格品等)过程中产生的物流费用等等,均被肢解得支离破碎,有的进入企业的生产成本,有的进入企业的管理费用,有的进入企业的财务费用,有的进入企业的营业费用,要想从现行的会计核算体系框架中重新分离出企业的物流成本是件非常困难的事情。这应该成为物流管理会计重要的研究内容。

2.物流管理会计意识淡薄

对比管理会计的框架,物流管理会计的框架应该包括物流管理会计基础、物流管理的预测与决策会计、规划与控制会计以及业绩评价与责任会计4大部份。目前,我国企业大多数人员对于物流成本不甚了解,弄不清楚物流成本与生产成本以及促销费用之间的关系,也不知道物流成本管理中的效益背反,更无从谈起对物流管理会计的认识与理解。物流企业计算物流成本只是单纯地想了解物流费用,没有达到怎样利用已知的物流成本信息进行有效的物流管理,也就是说要利用物流管理会计这种内部管理会计的思想和方法为企业的决策服务。企业的物流成本管理不只是企业物流管理部门的事情,应该贯穿于企业每位员工的思想中,涉及到企业的每个生产环节、生产阶段、生产工序等角落,是企业整体的事情。

3.没有企业物流成本测算规则和方法的参考标准

由于我国尚未制定物流成本计算标准,物流管理会计处于杂乱无章的状态。对物流成本的计算和控制,每个企业都是分散进行的,他们都是根据自己的认识和理解来把握物流成本。企业之间无法对物流成本进行分析比较,也无法得出行业平均物流成本,没有行业物流成本的标杆数据。

4.现行国民经济统计信息体系缺乏物流管理数据

在国家的宏观统计中,还没有关于物流管理方面的完善数据。由于现行财务会计把企业的物流成本肢解得支离破碎,要想从现有的财务成本数据中计算出比较正确的物流成本数据,必须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以及相关的机构与人员。

二、研究物流管理会计的意义

物流管理会计是物流企业的一种内部会计,它以内部会计报告的形式计算并分析企业物流成本的构成、产生差异的原因、有关的责任以及解决的办法等,以此辅助决策者。随着现代社会各种现代化工具的产生和发展,现代物流和传统物流的一个显着特点就是服务水平大幅度提高,物流成本也相应增长。搞好物流管理会计,加强物流管理,降低物流成本的意义主要有:第一,提高对物流管理会计重要性的认识,降低物流成本,增加利润的第三源泉;第二,预测物流管理活动,为企业物流管理决策提供有效信息;第三,计算分析物流成本,为制定物流价格提供参考;第四,制定物流标准成本,为进行物流业绩考核提供依据;第五,划分物流责任中心,为推行物流责任会计打下基础;第六;进行物流管理全面预算,为制定物流系统的规划和计划创造条件。

三、物流管理会计之核心——物流成本的核算

物流成本是物流企业在经营物流业务的过程中所发生的耗费,它既是物流企业经营决策的重要依据,也是降低成本、增加盈利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下面通过对物流成本核算中成本核算对象、成本核算单位、成本项目、成本核算程序等要素的探讨,提出规范的具有可操作性的物流企业物流成本核算方法,为物流管理会计体系的建立提供一个模式。

1.成本核算对象

确定成本核算对象是物流企业设置物流业务成本明细账、归集和分配物流业务费用、计算物流业务成本的基本前提。明确物流企业的物流业务成本核算对象,也就是明确物流企业在物流业务经营过程中所发生的资源耗费的承担对象。物流企业与客户签订的物流业务合同相当于制造企业的一份产品订单,可以将物流企业承接的每一项物流业务作为物流企业物流成本核算对象。考虑到物流企业所承接的物流业务合同业务运作的特点,还需要明确物流成本核算的明细对象。物流企业可以按照每一份物流业务合同和具体业务订单开设物流业务成本核算明细账。

2.成本项目

物流企业经营过程中发生的所有费用按其属性可以划分为物流业务成本和期间费用两大类,前者属于物流劳务成本,后者属于期间费用直接计入当期损 益。根据目前我国物流企业物流业务运作的组织管理,可以把物流企业运作物流业务的费用归为与物流业务相关部门的费用、物流方案设计费用、物流信息系统费用与履行物流业务合同费用四类。

(1)与物流业务相关部门的费用

物流业务管理职能部门所负责的物流业务的承揽工作实质上就是物流业务的前期开发工作,发生的费用包括办公场所相关费用、人员薪金相关费用、物流方案设计费用、承揽过程的业务费等。物流业务管理职能部门可以被理解为物流企业的物流市场营销部,其发生的费用与制造企业的营销费用属性相同,可以将物流业务上述前期开发费用作为营业费用处理。根据目前物流企业的业务运作现状,物流业务的作业职能部门无论是物流中心还是下属分支机构发生的机构费用、人员费用等都是因承做物流业务而发生的,所以应将其计入物流业务的成本。考虑到物流企业与交通运输企业的相关性,可以把这一类费用归属为营运间接费用,通过选择合适的分配标准分配计入不同的物流业务成本。

(2)物流方案设计费用

在物流企业自行设计物流方案的情况下,具体负责物流方案设计的职能部门一般是物流管理职能部门,物流方案设计所发生的人员工资、差旅费、咨询费、各种耗材等费用一般包含在物流管理职能部门的机构和人员相关费用中,很难分离出来,物流方案设计费用在发生时已作为物流管理职能部门费用计列为营业费用。如果通过专业物流咨询公司代为设计物流方案,物流企业所支付的物流方案设计费或咨询费,可以归属于所投标的物流业务,但这时能否中标尚未知,根据《企业会计制度》中有关研究与开发费用的处理规定,将其作为期间费用归为营业费用较为合适。

(3)物流管理信息系统费用

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有自行开发投入与外购投入两种方式。由于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是否能够成功具有不确定性,并且物流管理信息系统自行开发与现行软件业的软件自行开发具有类似性,为此,可以把物流管理信息系统自行开发发生的耗费作为期间费用计列为管理费用。在物流企业从外部购入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情况下,根据目前企业把软件购置支出一般都作为期间费用计列为管理费用的实际操作。

(4)履行物流合同费用

物流服务包括基本服务与增值服务两部分。基本服务包括运输、仓储、装卸等;增值服务包括仓储等环节的贴标签、分包装或更换包装、生产性组装等。物流企业可以把履行物流合同的环节分为运输、仓储、装卸、增值服务等。

第一,运输费:在物流企业将物流业务合同中的运输服务全程外包的情况下,则该项物流业务的运输费均属于直接费用,支付给签约运输服务商的费用可以直接计入该项物流业务成本;如果外包运输服务涉及不同物流业务的运输,则应选择合适的分配标准将支付的运输费在不同物流业务之间进行分配。

第二,仓储费:在物流企业将物流业务的部分或全部仓储业务外包的情况下,需要支付给签约仓储公司仓储费。应选择合适的分配标准将仓储费分配给不同物流业务的成本中。

在物流企业利用自有的仓储设施设备提供仓储服务的情况下,所发生的仓储费用由三部分构成:仓储机构和员工的相关费用,仓储设施设备相关费用和各类仓储操作费。如果仅涉及单一的物流业务,应将所发生的所有仓储费用均直接归属于该项物流业务成本;如果同时服务于多项物流业务,则需要对这三种仓储费用进行分别处理。仓储机构和员工的相关费用可视为仓储管理费用属于间接费用,应选择合适的分配标

准分配于不同的物流业务;仓储设施设备的相关费用和各类操作费用可视为仓储作业费用,根据成本效益原则,考虑是否有必要将其区分为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

第三,装卸费:装卸作业与运输和仓储作业密切联系,物流企业可以对装卸作业进行单独运作也可以把装卸作业并同运输或仓储作业来进行运作根据装卸作业外包或自营情况,其成本计算方式与仓储费相同。

第四,加工增值费:在物流企业将物流业务涉及的加工增值服务和仓储等服务一同外包的情况下,根据加工增值服务费的重要性程度,外包的加工增值服务费可以合并计列在物流业务成本的仓储费、装卸费或运输费中,也可以将加工增值费单列计入物流业务成本中。

第五,其他费用:物流企业在履行物流合同过程中还会发生其他各类费用,如保险费、税费、事故损失与违约赔偿费等。保险费、税费、事故损失等费用通常都表现为直接费用,可以直接计入某一项物流业务的成本,违约赔偿费则比较特殊,应计列为营运间接费用中的违约赔偿费中,采用一定的方法分配于相关物流业务成本中。

3.成本核算程序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