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计6757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28分钟。
(一)致力开放带动,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始终把项目投入作为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重中之重,组织开展“招商引资攻坚年”活动,以招商促投入,以开放促发展。
实施招商攻坚。围绕发展以四大集群产业为主的先进制造业,以科技服务、创意文化、现代物流为主的现代服务业和都市型生态高效农业,重点瞄准科技型、税源型、龙头型项目,实现重大项目引进新突破。坚持招国资、引外资、选民资,进一步加大对中央直属企业以及区域性、行业性龙头骨干企业的招商力度。着重引进带动力强的中介、龙头服务机构。更加关注以领军人物为核心的人才引进工作。继续全力推进产业招商、以商引商、企业招商、增资扩股等工作,力争合同外资中增资比例达到三分之一。以节俭、实效为原则办好第七届“*之春”文化经贸活动。
加快平台建设。稳步推进土地流转,完善农业基础设施,规划建设现代农业创业园。全面完成嘉兴工业园区南区征迁和道路框架建设,同步推进基础设施配套。注重资源整合和集约开发,不断提升各镇工业功能区和创业中心的开发建设水平,力争完成工业(功能)区基础设施投入2亿元,新增开发面积3000亩,新建标准厂房15万平方米。优化*新区教育、园林、商业三大地产板块,着力打造东南新城科技服务园、创意产业园、新型专业市场群、长三角总部商务花园等现代服务业发展集聚区。抓住沪杭客运专线开工建设契机,对接客运枢纽中心的规划建设,推进两侧城市功能布局和商贸服务业加快发展。进一步拓展城市中心商贸区发展空间,提升楼宇、特色街、都市经济园三大载体功能。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围绕打造浙江省科技创新副中心核心区,全面推进嘉兴科技城“双核六园”建设,努力构筑人才集聚、高新技术转化和科研成果产业化高地。
强化要素保障。开展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全力推进农村建设用地复垦,着重抓好连片和整村搬迁复垦项目,完成立项1500亩,验收1800亩。强化银企合作,切实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以重大基础设施、民生工程、生态环境、公共服务、产业升级五大类项目为重点,精心做好项目策划、包装和推介工作,积极向上争取资源。
优化企业服务。全面落实和深化企业有关税费减免、缓征的相关政策措施,进一步加大对中小企业融资、出口、技术创新的引导和支持力度。千方百计减轻企业负担,进一步规范涉企收费和行政执法行为。加大企业帮扶力度,强化企业风险跟踪和监控,建立健全预警体系,及时协调解决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困难和问题。进一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建立和完善并联审批制、限时办结制、牵头受理制等制度,不断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
深化区域合作。以国家实施长三角一体化战略和上海世博会为契机,加快接轨上海步伐,进一步完善政策对接机制和工作推进机制,积极主动承接上海产业转移和产业技术扩散,力争引进企业10家,实到资金5亿元。积极参与区域经济技术合作,进一步加强与周边县市区和友好城区的交流。深化与市六大国有公司的合作,实现优势互补、联动发展。
重视外经外贸。深入推进外贸增长方式转变,引导企业争创出口品牌,不断扩大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力争进出口总额增长15%。鼓励企业开展境外注册商标和国际质量、安全、环保认证,促进传统产业升级换代,增强出口产品竞争力。鼓励企业扩大先进技术引进、关键设备进口。加快“走出去”步伐,支持企业在科技研发、生产销售、资源利用等方面开展国际化合作。
(二)致力转型升级,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坚持以产业集群、创新推进为主抓手,组织开展“转型升级推进年”活动,着力打造新型工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互相融合、协调发展的产业体系。
着力推进自主创新。充分发挥嘉兴科技城优势,深化产学研政联合,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科技合作,全力构筑科技创新整体优势。加快发展科技风险投资,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达到1.9%。健全人才引进、培养、使用和保障机制,积极推进各类经营管理型、技术技能型人才队伍建设,加快建立博士后工作站,引进各类人才2000名以上。创新人才培训机制,积极打造长三角职业教育培训基地。加快企业制度创新,力争实现区属企业上市零突破。切实加强知识产权培育和保护,引导企业增强品牌意识,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制(修)订。
着力壮大工业产业集群。按照拉长产业链、增强创新力、提升竞争力的要求,全力推进东方特钢、博创科技、兴伟电机等重点项目建设,完成工业生产性投入66亿元,其中四大集群产业投入占全部工业投入的比重50%以上,产值增速快于全区工业产值增速8个百分点以上。继续加大扶优扶强力度,新增年产值超亿元企业5家、超10亿元企业2家。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项目10项以上,新增省级重大科技专项15项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力争达到25%。加快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步伐,推行工业企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评价体系,加快实施一批产品提升型、产业延伸型、技术创新型项目。研究制订产业退出机制,充分利用倒逼机制,加快推进化工、印染等行业的转型提升,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最大限度提高单位土地、单位投入的产出效益。
着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优先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加强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建设,健全社会化科技服务体系,加快科技服务业发展。推进国际中港城、凌公塘文化主题公园等项目建设,提升国际电气城、节能环保商贸城等专业市场建设管理水平,加快形成*新区商贸中心。推进内河集装箱码头、嘉化物流园等项目建设,促进物流业发展。培育新兴产业,引导创意文化、教育培训、电子商务、服务外包、环保节能、信息服务、品牌策划、金融服务、法律咨询等行业发展。着力打造世纪广场、中环广场、耀城广场等精品楼宇,新增利用楼宇面积40万平方米,注册资金20亿元。加快提升生活性服务业。深入开展“休闲嘉兴·时尚*”活动,加快服务业行业协会建设,推进服务业标准化,提高旅游、餐饮等行业服务品质。大力发展健康服务、节庆会务、商贸时尚、休闲旅游、文化娱乐等产业。鼓励批零贸易、住宿餐饮等行业连锁经营、联盟发展。不断深化节庆文化推广活动,进一步繁荣梅湾街、月河、芦席汇等特色街区。推进城镇商贸中心规划建设,提升城镇商贸业能级。拓展社区服务业,充分发挥96345品牌资源,加快便利店、家政、托幼、养老、医疗等社区服务设施网络建设。
着力培育都市型现代农业。在稳定粮食生产能力的基础上,加快推进绿色畜禽、特种水产、名优水果、精品蔬菜和优质粮油五大特色优势主导产业的集群化发展、标准化生产、品牌化营销、产业化经营,新增规模化、集约化经营面积1万亩以上。各镇按照“一个生产标准、一个农业品牌、一个研发中心、一套营销体系、一个龙头企业、一个专业合作组织、一个示范基地”的要求,选准做强一个产业,推进优势特色产业强镇建设。积极培育现代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新增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各10家。加快发展休闲观光农业,进一步抓好*洲景区、渔里休闲农庄等项目建设,推进农业功能拓展。大力开展农业对外招商,力争引进现代农业发展主体30家以上,实现农业生产投入5亿元以上。
着力发展循环经济。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从“点、线、面”三个层面推进循环经济发展。推进节能减排“点治理”。重点抓好年耗能3000吨标准煤以上重点企业的节能降耗工作,进一步淘汰高能耗的落后产能。加强环保执法,推行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推进化工、印染、造纸等重点排污企业的减排工作。创建以行业为重点的“线再造”。启动化工等行业整治,推进重点区域、重点行业污染物减排。在巩固规模养殖场(户)整治成果的基础上,全面完成散户的养殖污染物治理,畜粪综合收集利用率达到95%以上,沼液全部实现综合利用。构筑生态型循环经济区域的“面循环”。深化循环经济型企业、园区、镇的试点工作,推进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创建。
(三)致力联动发展,力促统筹城乡新突破
坚持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破解“三农”问题、实现城乡联动发展的战略举措,组织开展“统筹城乡突破年”活动,着力形成城乡互动共进、融合发展的新格局。
加快统筹城乡综合改革步伐。强化政策保障,加强宣传指导,完善体制机制,全力推进“两分两换”试点工作,新集聚农户2000户以上,七星镇、余新镇的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实验示范区建设初具规模和形象。探索建立“两分两换”后农村新社区管理服务、村级集体资产保值增值等农村管理新机制,实现农村居民生产、生活有序过渡,社会和谐稳定。
加快新市镇建设。按照“一副中心二大门三市镇”的发展规划,实施新市镇“八大重点项目”,从完善功能、综合配套等方面入手,突出城镇管理和生态环境,加快推进新市镇建设,加快形成城乡互动、镇村联动发展的新格局。推进强镇扩权,进一步完善新市镇财政管理体制。加大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推进老镇区改造。积极创造条件,力争有更多的镇率先成为嘉兴市网络型大城市的重要节点。以绿色小城镇、绿色通道等为重点,新增绿化造林面积2500亩,创建市级绿色小城镇1家,省、市级绿化示范村5个。
加快农村新社区建设。充分发挥市镇优势资源,突出市镇社区集聚重点,全力推进已经启动的34个新社区规划点建设,确保新社区示范点推进取得实效。加大扶持力度,加快以发展物业经济为重点的村级集体经济,力争完成集体经济薄弱村“脱贫”任务。以公共服务配套建设为重点,建立健全农村新社区管理服务制度,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以实施“双证制”培训为抓手,提升农民文化技能水平。完善村务公开民主管理,所有村全部达到村务公开民主管理规范化建设标准。
全面提升城市管理服务水平。切实加强社区建设和管理,完善社区民主自治,全面完成社区服务用房达标任务。完善社区服务保障体系,加快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开展星级社区评创工作。强化96345社区服务求助中心功能,提升社区服务水平。以新“五城联创”为抓手,进一步完善市容市貌、城市道路、老住宅区长效管理机制,巩固国家卫生城市和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完善城镇综合执法联动机制,加大城镇管理力度。
加快完善基础设施。全力推进疏港公路(七星—大桥段)、焦山门大桥改造、嘉余公路金星段和嘉篁公路庄史段拓宽、嘉兴至海盐南北湖大道等重点项目建设。进一步完善农村道路网络,建成联网公路34公里,改造农村危桥34座。加快电力设施建设,确保110千伏湘湖变、新篁变建成投产,解放变、凌公变开工建设。继续推进农村信息化,全面完成新农村电气化村建设。深化市区老住宅综合改造,大力开展公益性群众休闲设施项目建设。深入实施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加快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工程建设,探索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新路子。大力开展河道整治,完成210公里河道疏浚任务,进一步完善河道保洁长效机制。
(四)致力改善民生,协调发展各项社会事业
坚持以人为本,深入推进和谐构建工程,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强化社会管理,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发展成果的普惠性。
促进创业就业。实施就业优先,改善就业环境,扩大就业总量,全年新增就业9000人。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进一步强化创业服务,加强创业指导,加大创业扶持,以创业促就业。完善自主创业、自谋职业政策,健全创业指导和服务体系,使更多劳动者成为创业者。完善就业援助制度,千方百计解决零就业家庭的就业困难。完善土地流转家庭就业扶持政策,试行农村低保家庭就业托底安置机制。巩固“充分就业村(社区)”创建,建立社区下岗失业人员失业预警机制,加强村级就业服务平台建设。健全劳动保障监察网络和纠纷解决机制,建立完善劳动关系三方协调和欠薪保障机制,依法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
加强民生保障。着力构建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相结合的社会保障体系,实现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困有所济。鼓励城乡居民参加各类社会养老保险,实现城乡居民应保尽保。巩固和完善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农民参保率保持在95%以上。提升农村五保户和城镇“三无”对象集中供养水平。重视老年人事业,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服务机构。健全残疾人社会保障救助体系,全面推进残疾人共享小康工程。广泛开展志愿服务和扶贫帮困送温暖活动,积极支持和促进社会慈善事业发展。
增强文化软实力。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大力弘扬“红船精神”,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巩固文明城市创建成果。积极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继续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健全个人和企业联合征信平台。加强基层文化阵地建设,进一步巩固“东海明珠工程”创建成果。积极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深化城乡文体十大联赛,举办2009*·中国城市合唱周暨第七届中国嘉兴*合唱节、第五届“读书月”和“睦邻节”。重视培育企业文化、校园文化、社区文化、家庭文化和民俗文化。积极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加快嘉兴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园、凌公塘文化主题公园等项目建设。挖掘特色文化资源,做好黑陶、竹刻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发扬工作。
强化社会管理。创新社会管理方式,深化“六六”群众工作制,进一步畅通民意,妥善协调社会各方利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完善人民调解和法律援助机制,深化社区矫正工作。强化应急体系建设,提高处置突发公共事件和保障公共安全的能力。加强新居民服务管理,加快建立部门联动的新居民服务管理长效机制。强化安全生产监管,完善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杜绝各类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深入推进“十小”行业整治规范工作。以创建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区为抓手,严格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深化平安建设,进一步加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力度,不断健全治安防控网络,严厉打击违法犯罪,切实维护社会稳定。
发展各项社会事业。促进教育和谐发展,全面提升教育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加强与北师大的合作,充分发挥实验小学、秀城、辅成等名校集团的带动作用,完善集团化办学模式,推进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加快推进城乡学前教育改革,进一步提升学前教育整体水平。巩固省级体育强区创建成果,完善群众体育设施建设,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积极培育体育产业。认真备战第十四届省运会,完成网球比赛场馆建设。扎实推进卫生强区创建,加快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完善疾病防控体系和卫生监管体系建设。弘扬新型生育文化,关爱育龄妇女健康,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进一步加强统计、审计、档案、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对台等工作,积极做好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双拥优抚和关心下一代等工作。进一步健全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扎扎实实办好9件实事。
(五)致力务实进取,切实提高行政能力和服务水平
政府各部门和政府工作人员都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努力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切实强化自身建设,为人民群众营造良好的安居乐业环境,为市场主体创造良好的投资创业环境。
一是要解放思想,转变执政理念。坚持科学发展,立足当前,放眼长远,自觉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提高科学决策的水平和破解难题的能力,争做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模范。坚持开拓创新,不断提高驾驭全局的能力、处理各种复杂关系的能力和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能力。坚持以人为本,时刻做到尊重群众首创精神,倾听群众呼声,方便群众办事,让全区人民共享改革开放发展成果。
二是要与时俱进,转变政府职能。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完善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管,积极推进由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切实把解决民生问题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努力让人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努力为市场主体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服务,营造保护发展、促进发展的软环境。加强电子政务建设,完善新闻发言人制度,推进政府信息公开。
三是要狠抓落实,提升政府执行力。把政府执行力体现在抓落实上。把理顺体制、严明纪律、提高效能作为抓好落实、增强执行力的重要途径。领导干部带头在落实上下功夫,在执行上动真格,敢于负责,勇于担当。继续强化政治观念和纪律观念,建立健全以工作实绩为核心的绩效考评体系及奖惩制度。
四是要勤政廉政,提升政府公信力。把依法行政贯穿于政府决策、执行、监督的全过程,严格依法行使权力、履行职责。自觉接受人大、政协、派、工商联,以及工青妇等群众团体和人民群众的监督。坚持向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完善与政协的联系和协商制度,切实做好人大代表意见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办理工作。推进诚信政府建设,坚决杜绝政策不落实、承诺不兑现等行为。深化行政管理改革,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厉行勤俭节约,切实降低行政成本。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和述职述廉等制度,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违纪行为,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树立和维护政府良好形象。
各位代表!做好今年各项工作,对于保持我区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的良好局面至关重要。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在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团结和紧紧依靠全区人民,凝心聚力,顺时应势,励精图治,务实奋进,为开创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而努力!
上一篇:民政局工会民主治理发展计划
下一篇:民政局工业经济规范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