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AA范文大全网!

毕业设计的进度计划{集合5篇}

墨色添香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本文共计12424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50分钟。

毕业设计的进度计划范文第1篇

关键词:艺术 高职院校 毕业设计

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工业设计系在2015届毕业设计工作中,充分研究毕业设计环节的教学规律,分析了毕业设计的过程管理现状和目前面临的问题,结合学院推行的“主题+项目”教学法,在毕业设计的过程中强调流程管理。针对专业的特殊性,建立符合艺术类高职院校发展情况的毕业设计监控系统,从而调动学生和指导教师的积极性,完成相关的设计工作,达到提高毕业设计质量,增强学生素质的目的。

一.运行机制

1.毕业设计项目规划。毕业设计的项目规划是指为整个毕业设计过程明确最终目标,制定短期或长期的计划安排,拟定详细策略,并确定各阶段的主要任务。管理学理论认为,项目规划是最基本、最关键的。

2.毕业设计组织配置。毕业设计的组织配置是根据已定计划,为项目确定运行行为主体、发展组织结构。组织配置包括人员的配置和资源的配置。

3.毕业设计监督机制。目前,学院安排有院、系两级督导,在此基础上安排下一级基层监督,即教研室监督。监督工作具体可分为前期检查、中期检查、后期检查三个阶段,各阶段形成报告并将结果予以公示。

4.毕业设计质量控制。毕业设计质量控制是为设计实践确定直接的设计行为,判断是否按计划进行。质量控制更注重整个设计实践中的质和量,并具有直接的对照标准。

二.实践情况

1.第一阶段:前期策划。在院部毕业设计工作要求的基础上,撰写《毕业创作管理办法及实施细则》,明确毕业设计教学目标,强调毕业设计选题应从各专业的培养目标出发,体现专业性、时代性、规范性的特点,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根据专业特点,毕业作品创作的管理按照统一要求与分类指导相结合的原则进行,毕业设计项目应囊括毕业作品创作、毕业实习教学、毕业展示及答辩等环节。

根据《实施细则》要求,结合具体教学安排情况,制定《毕业设计教学实施计划》。在《实施计划》中,对毕业设计各阶段工作的时间点、工作内容、工作要求、执行人员进行了确定,分项目合理定位,责任到人。

2.第二阶段:中期管理。根据第一阶段课题申报及评阅情况,除毕业设计工作的基本规范外,突出开展同一主题性、情境性、场景性的课题设计:以产品特点开展系列性课题设计;根据工艺特点开展成套课题设计;计划参赛比赛开展课题设计;导入企业项目开展课题设计。为更好把握毕业设计进展情况,要求指导教师对学生的日常工作进行跟踪记录,填写《指导记录表》并由教研室进行检查。

这一阶段工作重点是毕业设计中期检查。根据《中期检查工作安排》,各专业教研室分批进行中期检查工作,采取学生汇报,中期评阅小组成员到场听取汇报并记录的方式,对毕业设计第一阶段工作进行检阅。同时,这也是针对毕业答辩进行的一次模拟。中期评阅小组填写《毕业设计中期检查表》,对毕业设计第一阶段工作的工作量、工作进度量化考核。检查结束后,将检查结果汇总通报,对不合格人员提出整改意见,并于20日后再次进行整改检查。中期检查是毕业设计流程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求指导教师和学生在思想上足够重视。

3.第三阶段:后期工作。毕业答辩之前,由指导教师和学生分别填写《毕业设计指导教师评阅表》和《毕业手册》,对学生毕业资格进行审核。审核通过者按照答辩要求及程序参加毕业答辩。答辩过程以学生自述和回答问题为主,答辩小组填写评语并给出答辩分数。答辩情况当日进行汇总通报,有违反《毕业创作管理办法及实施细则》或其他原因导致答辩不合格者,于2日内提出申诉。针对申诉内容,系部及毕业创作指导小组与3日内给出裁决意见,下达裁决书,并于7日后组织二次答辩。

毕业答辩工作完成后,指导教师填写毕业答辩成绩,由毕业班指导教师、教务秘书和辅导员协同完成毕业作品的著作权、专利申报和毕业生档案工作。

毕业设计的进度计划范文第2篇

关键词: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毕业设计模式

1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模式探索

目前,多数高校由于毕业设计管理与制度方面存在问题,对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毕业设计成果的质量水平要求偏低,致使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毕业设计中存在的相关矛盾不能得到有效解决,毕业设计对学生的巨大锻炼作用也没有真正体现出来.基于近3年来针对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毕业设计工作的大量调查与研究,结合多年来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毕业设计工作的指导实践,认为可以从毕业设计前期准备、毕业设计的题目规划与选题、毕业设计指导和毕业设计管理与监督4个方面对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的毕业设计工作进行模式构建,全面提高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的毕业设计质量.

1.1毕业设计前期准备

工程设计理念、专业知识和国内外相关工程设计素材是影响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毕业设计成果质量的关键因素.在毕业设计制度层面上规定参与毕业设计工作的指导教师要切实围绕着这些关键因素,开展有针对性的毕业设计项目设计的相关调研活动,并从中获得与当前国内外先进的土木工程设计理念和设计成果相适应的一系列初步毕业设计项目.同时组织召开毕业设计项目设计研讨会,为指导教师开展初步毕业设计项目的研讨与相互交流提供场所和机会.通过研讨与相互交流,指导教师在毕业设计开始前必须拿出满足数量和质量要求的毕业设计项目以备院、系毕业设计管理组审核.审核通过的指导教师方可获批进入毕业设计指导教师队伍.

1.2毕业设计的题目规划与选题

1.2.1毕业设计的项目规划

土木工程专业本科毕业生对自己的毕业设计项目都心存期望,都想基于自己的专长来选择自己喜爱做的毕业设计项目.因此,在毕业设计项目的规划阶段,指导教师要牢牢抓住能切实体现对学生基本知识的应用、专业技能训练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方面项目的设计,在毕业设计项目的设计上照顾到不同层次与水平的学生,在立足于体现对学生基本知识应用和专业设计技能训练的同时,为每位毕业设计学生的个性发挥创造条件[4G7].毕业设计项目规划包括:(1)毕业设计项目的类型规划.依据土木工程设计的特点,结合针对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所学专业知识进行训练与创新培养的要求,可将毕业设计项目类型设置为“基本训练型”和“基本训练+创新培养型”2个基本类型.(2)项目的难度规划.可规划为“单一结构形式项目”,是以训练本科生的基本设计素养与设计技能为目标的项目,对应于“基本训练型”,以及“组合结构形式项目”,是在训练本科生基本设计素养与设计技能的同时,又使其创新能力得到提高为目标的项目,对应于“基本训练+创新培养型”.(3)项目的数量规划.可依据学校关于每位指导教师所带毕业设计学生的额定人数加2作为毕业设计项目数量.

1.2.2学生选题

毕业设计学生通过专业主任指派给指导教师,一位指导教师可指导8~12名学生,这些学生共同围绕一个工程设计项目进行毕业设计,但每位学生又各自独立完成工程设计项目中的一部分(又称一项目多生),这是目前多数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的毕业设计模式.“一项目多生”虽然便于指导教师在整个毕业设计过程中开展指导工作、增强毕业设计学生的团体与合作精神,但无法体现学生的自主性、爱好与兴趣,因此无法实现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考虑到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学生的个性发挥,部分高校开辟了学生可在3位指导教师提供的毕业设计项目中同时选择1个毕业设计项目(又称一项目一生的师生互选).这一毕业设计模式不仅给予了学生针对指导教师和毕业设计项目的充分自主选择权,也给予了指导教师针对报名学生的自主选择权,实现了充分尊重学生爱好与兴趣的师生双向选择,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造了条件.这样的毕业设计模式不仅可以充分调动每位毕业设计学生的个性与创造力,而且也充分激发了指导教师的指导积极性.

1.3毕业设计指导

在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的毕业设计全过程中,指导教师与毕业设计学生间的设计理念与设计方法的互动交流对完善学生的设计理念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想至关重要.如果要保质保量地达到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毕业设计的教学目标,就必须建立一支为人师表、责任心强、工程背景深厚和创新能力强的指导教师队伍[8].指导教师在指导方式上既要注重毕业设计形式上的实战性,又要切实做到设计内容上的创新性.指导教师应针对毕业设计资料的收集、设计方案的形成、毕业设计计算与工程图绘制注意事项、设计说明的撰写,为学生提供“问题与解决方法”互动交流,切实解决毕业设计学生心中的疑惑.同时,指导教师要注意去除“放鸭式”和“保姆式”这些过去常见的指导陋习,营造创新性毕业设计环境[9G10].

1.4毕业设计管理与监督

1.4.1管理模式构建

目前,多数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的毕业设计过程在形式上表现为:指导教师针对选择自己毕业设计项目学生下达与设计项目相对应的毕业设计任务书,然后是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外文翻译、计算与工程图绘制、设计说明写作、毕业答辩与毕业设计成绩评定8个环节.除毕业设计成绩评定环节外,其余7个均为毕业设计学生直接参与的环节.分析研究这7个环节各自的特点,可以找出高质量完成每个环节的关键要素、合理完成时间和管控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将这7个环节调整为3个阶段,具体为初步设计阶段(包括毕业设计任务书、开题报告、文献综述与外文翻译4个环节)、实质设计阶段(包括计算与工程图绘制、设计说明写作2个环节)与毕业答辩阶段(毕业答辩环节).调查发现,社会机构针对毕业生的招聘时间与实质设计阶段重叠较多,而与初步设计阶段重叠较少,与毕业答辩阶段几乎不重叠.在毕业设计实践中通过抓牢关键要素(各个环节的进度与质量)、加强实质设计阶段与初步设计阶段的管控工作,将合理完成时间引入到实质设计阶段与初步设计阶段,可有效地将实质设计阶段与初步设计阶段在原来的基础上分别缩减5天左右.指导教师可将缩减下来的10天左右的时间,基于每位学生的实际情况,用于找工作与毕业设计间时间冲突的解决.

1.4.2监督模式构建

院、系毕业设计管理组的切实监督,可有效消除毕业设计工作中学生及指导教师的不认真和消极思想,有利于提升毕业设计工作的规范化管理[11G12].在毕业设计工作中,加强随机对每位指导教师及学生在每一个环节上设计质量的抽查工作,可最大限度地消除影响学生职业素质提高与创新能力培养的不利因素.为强化毕业设计工作监督,采取了如下具体措施:(1)为每位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及其学生指定专门的设计场所,要求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对学生实行现场签到和签离制度,规范请假和销假制度,并采取随机现场检查;(2)以建筑工程系主任作为该系毕业设计监督小组组长,协同学院毕业设计工作组的监督成员,负责全系指导教师与毕业设计学生的毕业设计工作监督,为毕业设计工作的高效、有序进行创造必要的外部条件;(3)院、系毕业设计管理组要严格遵照校、院关于毕业设计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对在毕业设计工作中发现的小问题及时与指导教师沟通解决,较大的问题及时向学院主管领导汇报,以便得到合理解决.

2毕业设计成绩评价

对每一位毕业设计学生来说,毕业设计成绩既是其毕业设计劳动成果的具体量化,也是其毕业设计成果质量的客观评定.这就要求毕业设计工作的管理者要设计出一个合理、科学的毕业设计成果质量评定方法,为毕业设计学生成绩的客观评价、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性奠定基础.毕业设计成绩的评定工作,可由院、系审核通过的毕业设计成绩评定组依据预先设定的毕业设计成绩评定量化标准进行.成绩评定量化标准应着重体现在基础专业知识应用的基本设计,以及新方法、新手段应用的创新设计.首先要重视学生针对工程设计的基本功锻炼,把基本设计成果质量作为主要的考查对象,其成果分值占总分的80%;将创新设计成果质量作为成果提升的考查对象,其成果分值占总分的20%.在毕业设计成绩评定量化标准中,指导教师的评分权应仅限于对学生毕业设计进度与质量的考查上,评分值可占总分的15%;评阅人应针对学生毕业设计成果进行质量考核,评分值可占总分的40%;答辩小组应针对学生个人知识水平、毕业设计成果进行全面考核,评分值可占总分的45%.基于评分标准,将学生的毕业设计成绩划分为优秀(成绩值≥85分)、良好(85分,成绩值≥75分)、中等(75分,成绩值≥65分)、及格(65分,成绩值≥60分)和不及格(成绩值<60分)5个等级.在毕业设计成绩评定量化标准中还应对评阅人及答辩小组成员做出一些限制性规定,如:评阅人及答辩小组成员不应与被评定学生存在利害关系、学生毕业设计成果质量的评定意见应由答辩小组长给出并提交至系毕业设计委员会备案、系毕业设计委员会负责将创新性突出或有较大实用价值的毕业设计成果推荐至校优秀毕业设计评选委员会.

毕业设计的进度计划范文第3篇

关键词:视觉传达;毕业设计;创新性;社会性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2-0007-02

毕业设计是本科四年教学成果的总结,是学生大学阶段最重要的实践课程,也是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学生走向市场的第一步。信息技术和媒介传播的创新与变化,要求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以社会市场需求为导向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在毕业设计教学上,结合市场和社会实际,结合新观念和新媒介,体现创新性与社会性。

好的选题是毕业设计好的开始,优秀的毕业设计作品,往往从选题开始就是优秀的。清代大艺术家郑板桥曾说:“作诗非难,命题为难。题高则诗高,题矮则诗矮,不可不慎也。”言简意赅地道出了选题在整个创作中的重要作用。具有创新性和社会性的选题,能驱动学生从市场和社会角度出发,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终产生具有创新性和社会性的毕业设计成果。

一、我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毕业设计现状

我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学生在毕业设计选题阶段存在眼界和思维的局限性,在整个毕业设计阶段,学生通常首先将着眼点放在设计表现技法和毕业设计展的最终呈现形式上,习惯以某一门专业课程出发,虚拟课题占大部分比重,忽略选题阶段的市场调研、创意思维对毕业设计中期进展和毕业设计后期呈现的影响。而在设计中后期阶段也没有在表现形式上深入挖掘提炼出创新点,解决具体问题,导致毕业设计空有躯壳,言之无物,作品俗套而雷同。

学生在选题过程中,首先切入的不是创意性的概念,而是单一的课程方向,如先确定是做包装设计还是VI设计,然后再随意虚拟出一个主题名称,套用市面上已经存在的设计形式,最后完成一系列的包装或是VI设计。这种选题只是单纯的设计形式重复,既没有结合市场的调研与分析,也没有考虑到后期能否实际应用,使最终的设计成果并没有实际的市场价值和社会现实意义。针对此情况,我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在毕业设计整体教学改革过程中,认为毕业设计质量控制应从源头上抓起,对毕业设计选题阶段的教学进行了选题模式和教学管理的探索。

二、概念先导和问题主导的选题模式

1.概念先导,融会贯通。毕业设计选题要以概念先导,引导学生分析社会中好的设计项目的策划、设计、媒介表现方式,通过观念的碰撞,产生新的创意点和核心概念,再依据概念来进一步确定选题,鼓励学生做出能融会贯通四年所学的设计课程甚至跨学科方向的毕业设计。如果毕业设计的目的就是研究与探索某一具体设计方向,这类选题也应该是以概念为先导,探索具有创新性的视觉表现形式和媒介应用形式,在观念上注重多维交叉融合和跨界思维,以市场的角度看问题。

2.问题主导,结合实际。在毕业设计选题过程中,要关注社会动态,结合实际,以问题为主导来思考毕业设计的选题。原则在于,结合自己的兴趣点,思考在自己生活中和社会上存在的问题,以设计的介入来解决社会中存在的某个问题,完成一项完整的毕业设计。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为切入点:一是思考自己的兴趣所在,从自己的生活着眼,思考身边的事物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产生的影响,以小处入手,让毕业设计能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某个问题或是引起他人和社会的关注和思索。二是做来源于校企合作的真题项目,真实的项目是植根于解决企业和品牌存在的问题的,必须考虑到企业、市场、消费者和媒介,实践性强,是最具现实意义的选题。三是结合大型的设计竞赛。设计竞赛中的选题一般都是具有研究探索性的选题,关注于目前社会中正在发生的事件,或者近期设计行业中的焦点问题。以设计竞赛为切入点的选题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作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概念先导和问题主导的选题模式使学生更能结合市场和社会现实进行设计创作,会不知不觉地驱动学生去关注市场,重视毕业设计的调研与策划,规划毕业设计的设计内容,使毕业设计有一个良好的有意义的开端。在近年毕业设计中,我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学生运用概念先导和问题主导的选题模式,产生了一系列具有创新性和社会性的毕业设计。例如毕业设计作品“怡瑞嘉园――家庭式养老房地产项目”,学生对于传统的VI设计项目中作了创新设计,联合文理专业背景的广告学专业学生进行跨专业毕业创作,完成了一套具有扁平化视觉风格的完整房地产策划项目,例如关于梦现象探索与研究的“十万个梦什么”,融合了统计学、医学、文学等知识,以信息可视化设计形式进行表现。也出现了很多以解决社会现实问题和企业实际问题为出发点的毕业设计和校企合作项目,例如针对公共场所母婴室设置情况的“爱宝母婴室整体形象设计”,针对武汉本土企业的改良设计“武汉动物园的导视系统设计”、“soda二厂汽水包装改良设计”、“成都华贝兴废旧物资回收有限公司VI设计”等。设计效果出色,得到学校和企业专家的一致好评,优秀毕业作品多次得到本土媒体报道。

三、多层次与分阶段的教学管理

1.循序渐进的选题过程。很多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学生在毕业设计乃至整个大学期间,都只重视设计本身,不能用系统和整体的观念思考设计的本质。要求学生在毕业设计选题阶段,完成选题的可实施性分析、前期调研和资料收集、设计内容和时间规划等内容,循序渐进地选题过程是很有必要的。(1)选题的可实施性分析。选题的可实施性要从三个方面进行考量,一是学生自身的水平;二是选题的创新性;三是选题在毕业设计展中的呈现方式。如果学生的水平与选题的难度不能匹配,就应该缩小选题内容,减小难度,或是直接放弃选题,重新选择。除了新的选题外,毕业设计中也有很多老题新做的选题,这一类选题要注意选题的创新性,如果在老题新做中没有创新点可以挖掘,那就是重复的、没有意义的毕业设计。如果选题涉及到新的视觉表现方式和媒介应用形式,就要考虑设计内容能不能在最终的毕业设计展中完美呈现。(2)重视前期调研和资料的收集。确定了选题的可实施性,就要对主题进行调研和资料收集。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学生平时设计实践较多,容易孤立地看待设计问题,不能整体系统地对待整个设计,对前期调研和资料的收集不够重视。设计的根基和创新点,来源于前期的调研和资料的收集,只有实实在在地了解同类选题的设计和研究现状之后,才能确定选题的目的和定位,才能在创新点上有所呈现。(3)设计内容和时间规划。选题的可实施性和选题调研完成后,要确定具体设计内容,并制定好时间规划,对于毕业设计过程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具体设计内容和时间规划包括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完成的工作任务、毕业设计小组成员的工作分配、与指导教师沟通的时间安排、毕业展览呈现的效果规划等内容,只有确定好具体的内容和时间规划,毕业设计的中期阶段、答辩阶段、成果展示阶段才能循序渐进地进行。

2.双师团队分阶段协同指导。从毕业设计选题到毕业设计成果展示阶段,指导教师在毕业设计教学中起着重要作用。以概念先导和问题主导的选题模式,促使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必须由擅长各自领域的教师和企业导师进行协同指导。学生会依据选题和分组确定具体的指导教师,在涉及到跨专业合作的毕业设计小组中,指导教师团队由相关专业教师共同组成协同指导,在涉及到校企合作的毕业设计中,学校教师和企业教师进行毕业设计的协同指导。

指导教师在选题之前,就必须引导学生以概念先导和问题主导进行选题,并积极引入企业真题和竞赛项目作为毕业设计选题。在选题过程中,指导教师要与学生一起讨论选题的可操作性,并敦促学生进行完善的前期调研和资料收集,制定设计内容规划和时间规划,并将选题阶段整体完成情况以开题报告、任务书的形式完成存档。

3.分阶段多层次的考核体系。我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教学过程分为设计选题、中期检查、毕业答辩和成果四个阶段,并依据四个阶段制定分阶段的考核体系,掌控整个项目化设计过程,在不同阶段有不同考核重点。设计选题阶段,选题是否来源于真题,选题的社会性和创新性是重要观测点;中期检查阶段,设计项目的计划进度、完成的方案质量是重要观测点;答辩阶段,设计项目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论文的创新点是重要观测点;成果展示阶段,设计细节显示出的专业性和创意性,设计项目能否产生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重要观测点。

而在选题阶段,也要依据选题的过程制定多层次的考核体系。学生在选题阶段有没有进行可实施性分析,资料收集与市场调查情况,设计内容和时间规划是否合理,共同组成选题阶段的分值。同时,提高选题阶段和中期检查阶段的分值比重,重视过程考核成绩,从源头上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

总之,对于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来说,优秀的毕业设计从选题开始就应该是优秀的,作为学生大学生涯的最后一步和进入职场的准备之步,毕业设计选题应该注重创新性与社会性的结合,通过概念先导,问题主导的毕业设计选题模式、严谨的选题论证与调研,整体系统的设计,提升艺术设计类专业实践教学和毕业设计质量,以培养应用型的艺术设计类高素质人才,反映出学以致用的意义。

参考文献:

[1]丁斌.艺术设计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J].大舞台,2013,(11).

毕业设计的进度计划范文第4篇

1.改革毕业设计选题类型。

为了真正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和素养,选题要紧密围绕生的就业,体现综合性和实践性,体现一定的经济价值。综合性是指要从学生的专业和所学出发,能综合利用电子商务的信息技术,现代管理营销和系统分析方法;实践性是指毕业设计与毕业生职业岗位或期望的职业岗位的具有相关性,突出相关职业岗位或岗位群中关键能力和基本能力的训练;选题的经济价值是指学生通过毕业设计取得的成果可以用于解决现实岗位的实际问题或满足职业岗位的实际需求。根据以上的要求,学生可以选择以下的一种类型:

1.1商务策划类。就顶岗实习企业的具体业务的实施与开展进行总结与分析,并利用在校所学的知识进行商务策划的可行性分析,在此基础上给企业提出业务优化的建议。一般建议岗位为营销或业务类岗位的学生选择此类毕业设计。

1.2策略分析类。以顶岗实习企业为背景,对顶岗实习企业具体岗位的工作内容与流程中的问题或现状进行分析,并通过自己处理的案例,从专业的角度为企业提供改善或提高的策略和建议。同样建议岗位为营销或业务类岗位的学生选择此类毕业设计。

1.3网页/网站策划类。以顶岗实习企业为背景,进行电子商务网页或网站的设计与策划,充分利用在校学习的知识和技能,结合企业实际情况,设计出符合企业需求、具有一定实用价值的网页/网站作品。选择此类型的学生,要求能对网站首页和相关功能页面的设计和功能的策划,或者对本企业已存在的网站进行评估和优化,并不要求学生制作整体的网站。建议岗位为IT、企业商务管理建议选择。

1.4网络创业规划类。要求学生就某一具体产品/服务进行广泛的市场调研,在此基础上提出网络创业思路及工作步骤设计,并进行初步的网络创业实践,记录创业实践的工作过程,归纳项目实施状况并对项目未来发展进行展望。这些多元化又接地气的选题,从内容、性质、工作量上要符合工学结合条件下毕业设计的要求,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合理性、实用性、创新性和可操作性。

2.改革毕业设计组织方式。

2.1增设毕业设计认知环节。以往的毕业设计是从第六个学期开始的,学生都已开始校外的工作实习,没有连续的时间对毕业设计这一重要的教学过程进行持续性的认知和学习,同时缺少与指导老师面对面的交流。在第四学期或第五学期增设毕业设计认知环节,将工学结合与毕业设计的内容,结构,格式等相关的的内容以讲座、项目、课程的方式安排到教学中来,使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在训练中,让学生掌握毕业设计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熟悉毕业设计的完整流程,提高学生高质量完成毕业设计的能力。

2.2采用项目小组的形式开展毕业设计。传统的毕业设计以一人一题为主,工学结合模式下的毕业设计根据学生实习的岗位和项目的难度,可采用项目小组的形式设置2-3个人共同完成毕业设计。企业的项目若是综合性的,一人无法全面完整的完成,同一企业实习的学生,根据毕业设计的难度,组成2-3人的项目小组,分工完成一项综合的设计任务。

3.改革高职电子商务专业毕业设计指导方式。对于不同的选题类型,可采用校企联合共同指导的方式,及校内校外“双师指导制”。毕业设计课题经协商确定后,校内指导教师负责过程管理,制定设计进度计划,对设计过程进行监督,企业技术人员作为校外兼职指导教师则负责对学生具体内容指导,提供相关技术资料,以及一些协调工作;有的课题还可以采用“群体式“的指导方式,一个毕业设计课题可以由多个指导老师组成,同时每一个指导小组也可以同时指导多组学生,在不同的设计阶段也可以是不同的指导老师。指导手段上有面对面辅导和利用大学城空间等信息技术进行远距离辅导。

4.改革高职电子商务专业毕业设计评价机制。毕业设计的成绩可由平时成绩,评阅成绩和答辩成绩组成。利用世界大学城的网络平台,能真实的反应老师的全部指导过程和学生参与毕业设计的态度,记录学生完成各个阶段的任务情况,用以考量毕业设计的平时成绩;评阅成绩由论文选题、文献资料、综合知识运用、论点与论证等方面考量;答辩成绩包括态度、仪表、回答问题情况等方面。既重视学生对知识的认知和职能的实践,也重视学生在毕业设计中体现的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

二、毕业设计改革效果

1.选题符合行业企业实际。学生的毕业设计选题源自自己顶岗实习的企业,源自自己工作岗位的真实内容,关注的是电子商务行业或者本企业急需解决的实际性问题。这些真实企业的具体问题,实现了考察和锻炼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教学目的。

2.设计成果有经济价值。学生的毕业设计内容或是实现了企业网络营销策划项目,或是记录了自身网络创业的成果,或是优化了工作流程。离开了不切实际的理论空谈,摒弃了各种网络资料的堆砌,通过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和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学生获得了有经济价值的设计成果。

毕业设计的进度计划范文第5篇

【关键词】福建省;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计划

文章编号:ISSN1006―656X(2014)05-0173-01

一、问题产生的背景

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日益严峻的情势下,2004年,我国推出了一项全新的促进毕业就业的机制――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计划。该计划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用人单位提供岗位,政府搭建平台,提供保障服务,而毕业生利用见习平台与用人单位进行双向选择。通过见习,将毕业生职业体验过程进行延伸和强化,以达到提升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促进顺利就业的目的。

2009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署实施“三年百万”就业见习计划后,当年6月,福建省开始启动“三年三万”就业见习计划,每年组织10000名高校毕业生参加见习,其中省级计划1000名,由省公务员局组织实施,市级计划9000名,由各设区市公务员局组织实施。计划规定:参加对象为毕业三年内离校未就业的省内高校和省外高校福建生源毕业生,见习期限为三个月。主要依托省级大中专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和有关省属人才服务机构组织实施。为了激励企业和毕业生的积极性,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从就业专项经费中,按每名见习毕业生800元/月标准,向见习单位拨付由其垫支的应由省级财政承担的生活补贴部分,补助3个月,2012年开始,补贴标准提高到800元/人/月,并给见习毕业生统一办理10元/人标准的人身意外伤害保险。

据统计,三年来,全省提供就业见习岗位5.3万多个;39661名高校毕业生参加就业见习,其中21172名高校毕业生被见习单位留用,留用率为53.4%,成效显著。

二、存在的问题

福建省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工作虽然取得较大成绩,于此同时也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其中较为突出的有以下几点:

(一)供需对接存在结构性矛盾。

见习招聘会现场虽然人头攒动,但是对于招聘的效果,企业满意度不高。见习单位特别是欠发达地区见习单位申报的见习岗位大多为工科类紧缺专业,而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专业更多为文科类的长线专业,供需结构矛盾突出。加上部分毕业生就业期望值高、离校后分散等原因,造成见习岗位与毕业生匹配困难。

(二)地区差异化明显。

东南沿海地区的见习计划效果明显高于内地,内地的企业认为优惠政策力度不够,见习单位参与见习的积极性不高,不愿花费过多的精力和财力培养人才。

(三)见习补贴政策落实力度有待加强。

我省部分地方由于财政困难,见习经费投入少,毕业生生活补贴标准低,起不到生活保障作用。同时,由于地方政府只面向本地户籍见习高校毕业生提供见习补贴,影响了见习基地接收非本地户籍见习生的积极性。

三、进一步完善就业见习计划的对策建议

为了克服上述问题,推动我省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计划的施行,可以尝试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进完善。

(一)逐步提升见习对接质量

毕业生参加就业见习后,见习单位的留用率是衡量见习效果的重要指标。用人单位都是从实际用人需求的角度出发,择优录用。所以,毕业生就业见习这项工作既要考虑到社会效益,也要遵循劳动力市场规律。人才服务机构在实施就业见习计划时,就要多考虑用人单位的需求,在人职匹配上多下工夫。例如,可在举办见习招聘会前,广泛征集企业见习岗位需求,在政府指定就业网上预先需求信息,加大宣传力度,组织毕业生网上报名,用人单位则可以在后台对毕业生的简历信息进行汇总初筛,再通知合格人员到见习招聘会现场进行面试,从而提升现场招聘会的供需对接质量。

(二)注重不同地区、行业的平衡发展

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计划是一项政策性很强,涉及面很广的工作,工业化进程差异,城镇化程度的差异,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区域发展政策的差异等,都会对就业见习计划产生直接的影响。目前,我省东南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高于西北部地区,所以在已经开展的五期就业见习活动中,东南部地区的效果要远远大过西北部地区的效果。地区如此,行业也如此。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效果要远低于第三产业。而且第三产业中,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如教育文化艺术和广播电影电视等行业中用人单位占主动,而在商业、餐饮业、社会服务业、货物运输及仓储业等行业中,用人单位就比较被动。所以,我们在开展见习工作时,除了考虑属地管理和就近原则,还应当注意各地区之间和相关行业的协调发展,加强见习供求的动态平衡。

(三)加强就业见习基地建设

截至2013年8月,我省共建立11批151家省级见习基地。其中,有5家企业被人社部批准为国家级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示范单位。这些基地对促进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见习工作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毕业生年年增多,示范性见习基地,特别是省、市两级的示范性见习基地的建设需要进一步推进。在建设见习基地时,要制定工作计划,细化推进步骤,加大经费保障,精心组织实施。对省、市级见习基地进行全面考核评估,通过制定新标准,强化跟踪管理,吸纳有大量毕业生需求的企业作为新的见习基地,定期清退那些达不到见习基地管理要求,尤其是近年来都没有吸纳毕业生见习的基地。

(四)完善就业见习经费保障制度

政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要加强和财政部门的沟通协作,适当提高就业见习计划生活补贴标准,尤其是三明、南平、龙岩、宁德等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计划的地市,经费补助本来就偏低,更要适量倾斜。要加强资金的使用管理,健全资金使用管理制度,确保专款专用。同时加大投入建立统一的见习基地管理数据库,完善省、市(区)、县三级数据采集,丰富见习管理服务平台功能,新建基地申报管理模块,建立统一的见习岗位和见习基地数据格式。

此外,建议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会同相关部门出台政策,对吸纳见习毕业生较多的企业在税收、贷款等方面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鼓励更多的企业参与到就业见习工作。

总之,福建省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计划自实施5年以来,在促进毕业生就业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还处于探索发展阶段。需要政府、高校、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等多方通力协作进行逐步发展完善。

参考文献:

[1]《福建省“三年三万”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计划》.(闽人发〔2009〕58号)

[2]福建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信息专报.2013第9期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