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计7316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30分钟。
20*年是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建设新农村的关键之年。全年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全市农村工作会议和县党代会、县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完善支农惠农政策,加大农业投入力度,以发展现代农业为首要任务,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深化农村改革为动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农村公共服务,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主要目标是:农村经济总量增长8%;农业增加值增长5%;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9%;粮食产量37.7万吨;乡镇企业增加值增长18%以上;农产品优质率提高5个百分点,商品率提高2个百分点;培训农村劳动力0.8万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1万人,减少农村建卡贫困人口1000人。
(一)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深入推进“三百工程”
促进农村社会和谐,首先要发展农村生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首要任务是建设现代农业。20*年发展现代农业的总体思路和目标是:坚持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素质、效益和竞争力,走出一条具有*特色的农业现代化之路。
1、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提高现代农业的装备水平。设施装备既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也是我县农业发展中必须加强的薄弱环节。去年的特大旱灾,充分说明了我县农业仍然没有摆脱靠天吃饭的被动局面。因此,我们必须下决心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一是继续抓好农业综合开发,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着力新建云龙、仁贤优质粮油基地2.02万亩。按照“两增六化一提高”的标准,以城西大坝为起点,沿318国道向仁贤、聚奎、屏锦、礼让、新盛等镇乡扩展;在“一带一片”内,从金带向和林、云龙拓展,继续实施集中连片、规模农业综合开发。二是继续抓好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工作。完成整治水利工程3979处,重点是病险水库、山平塘和渠道清淤,新增有效灌面3000亩,恢复改善灌面3万亩,新增节水灌面5000亩。加快推进蓼叶水库建设,实施大坝截流和砌筑工程。大力实施饮水安全工程,落实自筹资金,解决19个村3.12万人饮水安全。继续实施大中型灌区续建项目,整治渠道30公里。整治盐井口等病险水库6座。
切实抓好临河场镇、水库的防汛工作,做好蓄水保水,增加抗旱水源保障。进一步落实好水库管护责任,大力开展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建立用水户协会,为水利工程发挥效益打下坚实基础。三是全面提高耕地质量。大力实施测土配方施肥、保护性耕作示范、旱作节水农业示范、三峡库区移土培肥和中低产田造等工程,着力提高耕地内在质量,建设田地平整、土壤肥沃、路渠配套、能排能灌的稳产高产农田。四是努力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坚持以机耕、机收、机械化插秧为主线,大力推广田间作业机械,努力开发推广适合丘陵山区的中小型农业机械,加强农机提灌设施建设,努力提高农业装备水平。认真抓好机械化插秧工作,完成机械化插秧2.*万亩,认真做好耕田机、拖拉机推广工作,推广完成350台;扎实开展好机耕、机收作业工作,切实做好为农服务。力争全年农业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提高2个百分点,达到22%以上。要认真落实好农机补贴政策,确保购机补贴及时准确兑现农户。五是切实抓好生态环境建设。继续推进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长江防护林、三峡水库周边绿化带等重点工程建设,治理水土流失,搞好田园绿化,保障农业生态平衡。加快气象灾害预警系统和人工影响天气装备建设,搞好对灾害性天气和重大地质灾害的监测预报,切实提高气象服务现代农业和农业防灾抗灾减灾的能力。
2、加大科技创新力度,不断强化现代农业的科技和人才支撑。开展基层农业技术服务人员知识更新培训,充分发挥基层农业服务体系在推广现代农业技术中的作用,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积极引导农业科研院校开展校地合作,为现代农业提供农村实用人才培训、优质良种和新技术推广等服务。继续实施科技进村入户工程,实行科技特派员制度,加快推进以免耕栽培、先进畜禽水产养殖等为重点的新技术推广力度。推行农产品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制度,着力健全重大动、植物疫病监测体系,确保清净无疫。完成*柚、平川茶叶无公害认证。深入实施“金农”工程和信息入乡工程,充分发挥中国移动农村信息网、农信通、新农网等农业综合服务平台的作用,加快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建设。
3、切实加快农产品市场建设,着力构建现代农业的流通体系。加快我县特色农产品主产区专业批发市场、镇乡农产品综合市场、主产村组收购网点建设,逐步形成产地与销地紧密结合的农产品市场网络。不断健全完善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努力构建开放统一、竞争有序的农村市场体系,提升农产品市场流通效率,不断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以农村“双建工程”和“新农村建设流通网络工程”为抓手,大力发展一批镇乡连锁经营超市、村社便民放心商店,促进城乡产品互流互通。
4、深入实施“百万工程”,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一是继续加大市级中心镇、百强镇工程建设力度。狠抓产业发展,重点抓好市、县级中心镇和市级百强镇的农副产品加工、建筑建材、能源矿产、商贸服务和旅游业的发展,以产业兴镇、强镇,完善城镇功能,吸引更多的农民到集镇经商办企业,鼓励企业向小城镇集中,鼓励多渠道、多形式投资兴办小城镇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二是壮大龙头企业集群,拉长产业发展链条。新发展市级龙头企业1家,县级龙头企业2-3家。落实扶持农业产业化经营政策措施,加大农业产业化投入力度,通过加大贷款贴息、技改重组、组建龙头企业信用担保公司等措施,把现有龙头企业的规模做大、实力做强。加速培育和发展一批成长性好、带动面宽的中小型龙头企业,形成龙头企业集群。三是大力发展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积极宣传和全面贯彻《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抓紧制定实施细则和配套措施,从财税和金融等方面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扶持力度。深入推进“两社两化”,积极引导合作社依法完善内部组织结构,健全规章制度,真正把农村新型合作组织办成民办、民管、民受益的自治组织,成为兴一个产业、活一地经济、富一方群众的重要力量。
5、加快实施“百劳工程”,大力发展农村劳务产业。转移农村劳动力是减少农民、增加农民非农收入的有效途径,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必然要求。要加快推进“百劳工程”,做强劳务产业。一是认真组织力量,筹措经费,扎实搞好农村劳动力“零转移就业”家庭调查,为全县劳务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二是坚持“稳定现有门路,开发本地岗位,加快出国务工步伐,促进季节性务工”的原则,重点拓展农民就地转移、到新疆季节性务工和出国务工等渠道。三是实施进城务工农民管理和服务,开展再培训,设立进城务工农民服务窗口,建立服务机构,免费为进城务工农民提供权益保障方面的服务。四是强化制度完善,稳步推进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完善领导责任制度、目标考核制度和各项信息交流制度,保证信息畅通,继续落实好各项政策,按照项目要求开展培训,确保培训质量和效果。全年完成培训农村劳动力8000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1万人。力争组织3000名拾花工到新疆摘棉花。
(二)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农业要上台阶,农村要大发展,农民要多增收,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就是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今年,要继续紧吹新农村建设的进军号,既不能走调,更不能变调,切实保持强力推进的工作态势;要继续把握形势,坚定信心,再鼓干劲,以更加主动的姿态和更强的责任意识,再谋新思路,再添新举措,乘势而上,负重奋进,扎实有效地推进新农村建设。
1、着力解决农民生产生活实际问题。逐步改变农村基础设施落后和人居环境脏乱差的状况,既是广大农民群众的迫切愿望,也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今年,重点办好“饮水、道路、沼气、环境”四件实事,尽快让农民喝上清洁水、走上干爽路、用上方便气、享受好环境。一是加快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二是加快农村道路建设。逐步建立以政府投资为主的筹资建设和养护机制,切实加强农村公路的建设、养护和管理,合理布局,加快发展客运交通。三是加快农村沼气建设。要大力推广和发展农村沼气,加快推进“一池三改”生态家园工程,完成1500户“一池三改”任务。在不适合发展沼气的地方和家庭推广秸杆制气炉,20*年在梁山镇试点推广200户。四是加快农村环境整治。大力推进乡村清洁示范工程,加大村容村貌治理,加强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创造整洁、舒适、文明的人居环境,逐步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环境,转变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
2、统筹发展农村社会事业。一是大力发展农村教育事业。继续落实好农村中小学生“两免一补”政策,大力推进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寄宿制学校、现代远程教育、农村教师素质提高和农村教育扶持等“五大工程”建设。加快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大力培养农村实用人才。继续深入开展绿色证书培训,启动实施农村后备劳动力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对农村未能继续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开展农业生产技术预备培训,使其在投身农业生产实践之前掌握1-2门实用技术。二是大力发展农村卫生文化事业。着眼于逐步缓解农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实施医疗“惠农工程”。加快普及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参合覆盖率达到75%以上。切实搞好以镇乡卫生院为重点的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加快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全年完成39个建设任务。三是全面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对农民家庭人均年收入不足700元的予以补助。对农村低保人口中80周岁以上的老人每人每月增发10元补助。完善农村五保供养、特困户救助和大病医疗救助等社会救助体系。切实做好农村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坚持农村计划生育政策,建立利益导向机制,健全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继续改善出生人口性别比例,千方百计稳定低生育水平。认真研究解决农村留守老人、儿童、妇女问题,使他们生活有帮助、生产有扶持、教育有保障。四是加大扶贫开发力度。20*年,启动13个村的扶贫项目,总投资454万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195万元。新建微型蓄水池15口,新建、改扩建村级公路11条55公里,修建桥梁1座。完成贫困农民登记建卡工作。
3、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加快推进农村各项改革,为全县新农村建设提供动力源泉和体制保障。一是继续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巩固农业基层服务体系改革成果,进一步发挥公益性与经营性农业服务体系的作用。加快推进林权制度改革,积极推进水利工程和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继续加强农民负担监督管理。二是认真做好农村土地承包管理及流转工作。加强农村土地承包管理,总结推广土地纠纷仲裁工作经验,切实减少因土地承包引发的纠纷。进一步规范流转程序,加快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积极探索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经营,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注意解决外出务工人员的土地流转和房屋转让问题。三是加快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深入实施“金融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合作行动计划”,引导其他各类金融机构增加对“三农”的信贷投放。大力发展农村小额贷款,探索建立符合农村特点的新型金融组织和担保机制。
(三)立足资源特色和基础优势,着力抓好农业农村优势产业
按照全县总体发展思路和统一部署,着力培育我县具有比较优势和区域特色重点产业。20*年,粮食播种面积完成120.5万亩,粮食总产量达到37.7万吨;油菜产量0.9万吨,水果总产量5.8万吨,蔬菜20万吨,名优茶130吨,出栏生猪70万头(出栏优质商品瘦肉猪30万头),水禽1000万只(鸭814万只,鹅186万只),山羊6万只;种植紫花苜蓿、鲁梅克斯、“特高”、“乐食”等各种优质牧草*亩,开展引草入田、种草养畜(鹅)面积500亩;肉类总产量5.8万吨,禽蛋总产量0.7万吨。
1、下大力气抓好粮食生产恢复性发展。抓紧粮食生产恢复性发展不放松,确保粮食安全。当前农业农村经济面临好的发展时期,进一步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着力解决一些问题,稳步发展粮食生产,巩固我县作为粮食生产大县的地位。一是努力实现“四个确保”。去年遭受特大高温干旱后,我县农业经济损失较重,生产能力受到影响,因此,必须认真抓好灾后粮食生产恢复性发展,确保播种面积稳定,确保不出现撂荒地,确保单产稳定提高,确保种子农资量足价稳质优。总的目标就是要实现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恢复到20*年的水平,即面积120.5万亩、产量37.7万吨。二是狠抓科技支撑,提高粮食生产水平。依靠科技改革耕制,大力提高复种指数,努力扩大大春和晚秋粮食作物面积,加快构建以主导品种、主推技术、主体培训为载体的推广示范工作机制,完善科技入户到田方式,扩大超级稻、旱育秧、抛(钉)秧、强化栽培、病虫害综合治理、地膜覆盖等农业科技的应用面积。以科技兴粮示范镇乡为重点,大力推进测土配方施肥,大力发展农网广播、移动农网用户,进一步扩大技术指导的覆盖面和技术入户率,培育一批种粮大户和种田能手,及时为农民提供可靠的市场供求信息。三是做好良种供应和农用物资储备。大力整顿农作物种子等农资市场,规范市场秩序,继续开展农资市场的专项整治活动,打击假冒伪劣、哄抬价格等农资经营中的违法行为,确保农资供应正常有序,为春耕生产保驾护航。
2、下大力气抓好蚕桑产业的发展。蚕桑生产是我县传统的优势支柱产业。发展蚕桑业有利于农村经济结构优化、农民增收、促进相关产业发展,县委、县政府将蚕桑生产列为了20*年四大重点项目之一。20*年全年发蚕种3万张、产茧85万公斤。规划到2*0年,全县桑园面积4万亩,在20*年的基础上增加一倍,发种5.5万张以上,产茧165万公斤,蚕农收入将增加到5000万元,工业产值将增加到1亿元。建成1个万但镇和16个千担村,全县小蚕共育面达到70%,蚕前统一消毒面达到80%,良桑化程度达到70%,纸板方格簇、省力化蚕台普及率达到80%,彻底消灭口袋蚕房,努力实现“发种总量、产茧总量、蚕农收入、工业产值”四项指标成倍增长的目标,使蚕桑业真正成为农民增收、农村发展、工业扩张、富民强县的支柱产业。一是狠抓基础。今年,要下大力气多栽桑树多搞嫁接,要动员农民拿出旱田好地育苗栽桑,以保证旱涝保收,稳产高产,增加蚕农收入,提高农民积极性,推动蚕业可持续发展。二是突出重点。以现有8000养蚕户为结合点,实施大户培育工程。发挥大户的示范辐射带动作用,积极发展养蚕户实施“星火计划”。通过大户示范带动、政府引导、服务、扶持等措施,按照“一带一”和“户有2—3亩桑园、年养6—10张蚕、收入4—6千元”的发展思路,大力发展新养蚕户。三是加大技术培训力度,提高科学养蚕水平。要分季组织培训栽桑养蚕农户,镇乡分管领导和驻村干部全年至少培训3次,做到每户有1名合格的养蚕员。四是搞好小蚕共育和专业消毒队伍建设,以提高蚕茧单产和质量。缩短农户养蚕时间,减少养蚕风险,确保养蚕成功。继续推广省力蚕台和纸板方格蔟,节省养蚕劳力,提高蚕茧质量,增加蚕农收入。
3、下大力气抓好林业生产发展。一是认真搞好森林防火工作。搞好目标管理,层层签订责任书,落实责任。普遍组建30人以上的扑火应急队和配齐备足常用扑火工具,加大护林巡山力度,做到守、巡结合,春播、秋收、清明、长假等重要时节,要增加巡山人员,对扑火积极和扑火有功人员给予奖励;二是狠抓造林绿化工作。认真策划包装项目,积极争取国家笋竹产业支持,新增退耕还林面积,要在70%的退耕还林土地上栽上竹子。在八角村、万年村实施“五化”建设,在平坝重点镇乡实施“农田林网化”建设。继续实施绿色通道工程,加大全民义务植树力度。20*年,新造竹林3万亩,低改竹林2万亩;三是大力发展林业产业。开发和利用竹林资源,培育和引进竹加工企业,进行精深加工,提高附加值。打好国家森林公园这张牌,抓好森林生态旅游产业,逐步改善基础设施,积极向上争取在政策上的顷斜,资金上的投入,为实施生态旅游开发打下基础。在花卉苗木产业上,实施业主经营制,助农增收;四是进一步深化国有林场改革。放活经营权和使用权,发展特色种、养殖业,积极开展野生动物驯养和繁殖工作。进一步开发“林家乐”,吸引更多的游人,推动我县森林旅游业更好更快的发展;五是加大育林基金征收力度,做到应收尽收。
4、下大力气抓好优质稻的发展。要组织人员,对我县优质稻产业发展进行规划,成立领导机构和科技服务队伍,为优质粮产业持续稳定发展提供组织保障。要建立强有力的科技、人才、培训等支撑体系,不断开辟优质水稻引种途径,引进国内外新组合、新品种,开展试验、示范,摸索其配套栽培技术。重点要完善无公害优质稻加工标准,塑*优质稻品牌,发展壮大龙头企业,提高我县大米加工档次。坚持最严格的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强化耕地资源保护,以基本农田保护区为基础,明确界定标准粮田建设项目实施范围,配套制定严格的监督管理制度,保持标准粮田的长期稳定。通过保护耕地,扩大复种指数,在优质稻生产总体规模上保持稳定发展。
5、下大力气抓好禽业产业发展。我县适宜水禽放养水域面积达60万亩,家禽常年出栏达1000多万只。一是继续大力推广“鸭-鱼、稻-鸭”共栖为主的养殖模式,发展养殖基地。要依托水禽专业合作社、燎原禽业公司等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养殖大户;依托山桂公司、张鸭子公司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养殖规模和加工业。二是推广改良优良品种。在目前已有的禽类品种上,重点引进新品种。三是稳步发展养殖基地镇乡。在已有梁山镇、屏锦镇等16个镇乡基础上,继续发展适宜养殖的镇乡,并努力建设生态养殖小区,实现传统粗放养殖向现代生态养殖方式转变。四是规范生产经营组织形式,以专业合作社为纽带,采取公司+中介组织+农户运行机制,重点加大对水禽专业合作社和燎原禽业公司扶持、服务和监管力度,促进其健康发展,带动更多的养殖农户。
6、下大力气抓好*柚的发展。大力推行*柚标准化生产技术,提高*柚生产技术管理水平。开展好以生产基地镇、专业村、专业合作社、协会、科技示范户为重点的*柚生产技术培训。继续高接换种低劣质*柚树,努力达到高接换种600亩3万株。广泛宣传*柚生产和产品标准,提高其知名度。大力实施虎蜜柚生产基地建设。
7、下大力气抓好制种业的发展。20*年,我县建成杂交水稻制种基地面积2.15万亩,已经具备了一定基础,在全市已经成为最大的基地,建设市级杂交水稻制种基地,发展*杂交水稻制种产业也有了良好的起步。从过去我们工作中探索出的经验来看,我县部分基地镇乡已经比较稳固,建一个在全市有一定特色和地位的农业产业,于我县农业经济发展有利,于全县农民致富有利,因为这毕竟是市级部门大力支持的重点项目,是全县农业产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因此,今年要继续抓好制种业的发展,按照市场经济的原则,遵循农民自愿的办法,进一步夯实基础,建设平台,规避风险,健全机制,推动我县制种业更上一个新台阶。
上一篇:林业局预防职务犯罪管理计划
下一篇:林业局科技创新发展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