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AA范文大全网!

村小学校工作计划{集合5篇}

风中追忆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本文共计13721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55分钟。

村小学校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

农村小学秋期学校工作计划一一、指导思想

进一步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实施九年义务教育,促进农村教育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达到农村教育资源共享,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二、成立远程教育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成员:

三、成立远程教育教研组

组长:成员:

本期教研组成员除了开展好课题研究外,还要作好教师运用远教设备和资源,以及制作课件等进行考核和评定。

四、工作打算

认真进行远程教育设备管理,作好设备检查登记,切实按计划开展远教活动,提高教师运用远教设备的能力,鼓励教师运用远教资源进行上课,管理员认真做好组织工作,使远教资源不闲置,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使我校远程教育工作更上一个新台阶。

五、工作安排

九月份:

1、制定远教工作计划、教研工作计划,拟订各种管理制度及方案。

2、积极组织教师到远教室上课,教师每人到远教室上课1节以上,全校完成远教课堂教学36节次以上;开展教师观看课堂实录8节;组织学生开展专题教育1节以上;教师自制课件10件;组织学生观看“空中课堂”等节目6节以上。

3、对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和远教资源使用培训4节以上。

4、联系农村党员干部进行培训2次以上,并完成相应的软件资料。(详见《农村党员干部和农户培训计划》)

5、按时对远教资源进行接收、处理、保存,作好表册登记。

6、开展1次安全教育活动。

十月份:

1、积极组织教师到远教室上课,教师每人到远教室上课1节以上,全校完成远教课堂教学36节次以上;开展教师观看课堂实录8节;组织学生开展专题教育1节以上;教师自制课件10件;组织学生观看“空中课堂”等节目6节以上。

2、对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和远教资源使用培训4节以上。

3、联系农村党员干部进行培训2次以上,并完成相应的软件资料。

4、开展1次禁毒教育活动。

5、按时对远教资源进行接收、处理、保存,作好表册登记。

十一月份:

1、积极组织教师到远教室上课,教师每人到远教室上课1节以上,全校完成远教课堂教学36节次以上;开展教师观看课堂实录8节;组织学生开展专题教育1节以上;教师自制课件10件;组织学生观看“空中课堂”等节目6节以上。

2、对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和远教资源使用培训4节以上。

3、联系农村党员干部进行培训2次以上,并完成相应的软件资料。

4、开展1次健康教育活动。

5、按时对远教资源进行接收、处理、保存,作好表册登记。

十二月份:

1、积极组织教师到远教室上课,教师每人到远教室上课1节以上,全校完成远教课堂教学36节次以上;开展教师观看课堂实录8节;组织学生开展专题教育1节以上;教师自制课件10件;组织学生观看“空中课堂”等节目6节以上。

2、对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和远教资源使用培训4节以上。

3、联系农村党员干部进行培训2次以上,并完成相应的软件资料。

4、开展1次卫生教育活动。

5、按时对远教资源进行接收、处理、保存,作好表册登记。

元月份:

整理归档远教资料,作好期末工作总结,安排假期远教值班人员,完成计算机安全检查和定时通电等工作。

农村小学秋期学校工作计划二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加强学校人文建设,培养更多人才。

二、 奋斗目标

1、 制定各项规章制度,强化规范化管理。

2 、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突出教育研究,要求每个教师上课有特色,教学基本功有提高。

3、 努力走特色学校之路。

三、具体措施

1、强化德育工作,开展各种教育活动。首先规范学校的一日常规,教师的一日常规,使每个教师爱岗敬业,按照规范要求自己,全心全意做好教学工作。其次,在学生中开展学守则,学规范活动,每个学生达到五爱的要求,利用周一的升旗仪式,以及清明节等重大节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把爱国主义的热情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再次,在思想教育的同时,培养学生勤奋惜时,好学上进的良好学风,开展学习守则、规范的活动。

2、深化教学研究活动,通过教学质量。为确保教学质量的提高,必须科学组织教育教学活动,不随意增减或更改课程,每个教师做到,钻研教材,精讲精练,向课堂要效益,向课堂要质量,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提高授课效果。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做到三突破:即一是研学生的学习心理活动和认识规律,启发调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在当堂吸收,当堂巩固上有突破。二是培养学生观察力,思维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上有突破,三是精讲精练,在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上有突破。四为主即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阅读为主干。四基本即明确基本要求,贯彻基本原则,掌握基本途径,落实基本训练。

3、强化考评,激励竞争。我校将进一步加大考评,考核力度,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实行奖惩兑现,做到有令必行,认真记载。

总之,本学期,我们必须加强自身建设,务实求真,团结奋进,为开创一个崭新的局面而不懈努力。

附月份工作安排

九月份

1、整理环境。

2、召开校务会议。

3、建立健全班级组织。

4、制定各项计划。

5、对学生进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

6、落实教研课题。

7、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十月份

1、召开专题班会“祖国在我心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3、组织教师家访。

4、组织一次作业评比活动。

5、对备课作业进行检查记载。

十一份

1、检查教学进度,结束期中课程。

2、拟定期中复习计划。

3、组织期中考试。

4、期中评估,试卷分析。

5、各班总结。

6、抽查部分学科作业。

7、召开期中总结会。

十二月份

1、召开各班班干会议“进一步强化班级管理”。

2、备课评比。

3、出一期专题墙报。

4、召开班主任工作座谈会。

元月份

1、组织元旦文娱联欢会。

2、结束课程,拟订复习计划。

3、评选最佳作业,最佳教案。

4、组织期末考试。

5、填写学生素质报告书。

6、各班报“三好生”名单。

二月份

1、民主理财。

2、整理档案,做好试卷分析。

村小学校工作计划范文第2篇

一、指导思想:

为了进一步全面推进课改实验工作,充分发挥教研工作作用,结合本校实际,特制定我校校本教研工作计划。我校继续以经典诵读为校本教学内容,以培养教师业务能力,提高教师教学水平,促进学生发展为宗旨,让校本教研成为老师学生成长的阵地。

二、具体活动:

1、深化培训工作,不定期开展教学研讨,提高教研水平。及时交流教学中的困惑,以教研促教学。

2、以新理念、新课标为指导,抓好以新课改为中心,以新教材为内容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的研究工作。

3、组织各种经验交流和学习活动,不断探索研究适合我校学生特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

4、迎接特色项目检查;

三、校本教研的基本内容、形式:

建立以“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为核心要素,以理论学习、案例分析、校本论坛、教学反思、结对帮扶、经验交流、调查研究、问题解决、教学咨询、教学指导、示范课、研究课、说课、听课、评课、专家报告、专题讲座、骨干教师与教师对话、专业人员与优秀教师合作等基本形式的校本教研制度,为教师参与校本教研创设平台、创造条件。

四、有效开展校本教研的具体措施

1、加强教科研队伍建设和培训工作,努力提高任课教师的教研理论水平和教研工作能力。进行专题培训,让最新的研究理论和典型案例准确及时地深入到广大教师中间。

2、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研究。使教师能把先进的教学理念运用到教学实际中,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1)加强教研组备课的研究。各教研组的备课按照流程去操作,坚持务实性、坚持合作性、坚持思辨性、决不能流于形式,不做表面文章。

(3)树立“大备课观”、“大教学观”,倡导各组之间、教师之间的专业切磋,形成重研讨、重实践、重反思、重互动的教研风气,真正提高集体备课的效率进一步完善校本教研氛围。

3、教师坚持每学期听课、评课活动,每学期听课不少于10节,重点研究如何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关注学生的情感和态度,注意教学过程和方法,加强学科间相互渗透与整合。

4、实施课题引领作用,以教研促教改,以教改促课改。努力探索适应课改需要的教学模式和适应学生实际和学科特点的教学途径和方法。

5、进一步整合教研力量,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辐射作用,建设一支有活力的专兼职相结合的教研队伍。积极推广校级教研,要以老带新,继续坚持手拉手活动及结对拜师活动。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6、加强校本教研的原始资料归类建档。

五、月份工作安排

3月

1.制定工作计划、研修计划

2.制定并上交各学科进度计划。

4月

1.制定赛教方案、公开课方案。

2.师徒结对公开课。

5月

1.师德演讲比赛

2.学生汉字听写大赛

6月

1.校本研修总结

村小学校工作计划范文第3篇

一、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意义重大

乡村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乡村教师是乡村教育的基础和根本。当前,我国35%的幼儿园、35%的初中和66%的小学在乡村。长期以来,数百万乡村教师坚守在最边远、最偏僻、最贫困的地区,默默耕耘,无私奉献,支撑起了乡村教育的一片蓝天,做出了历史性贡献。

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是让每个乡村孩子接受公平的有质量的教育、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保障。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两基”攻坚目标的顺利实现,乡村孩子“有学上”的问题已经得到全面解决,但是广大人民群众对通过接受良好教育提高自身素质、增强发展后劲、改善生活质量以及更好服务社会的愿望更加迫切,“上好学”、接受更加优质的教育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提高乡村教师整体素质,是让乡村孩子享受与城里孩子同样有质量的教育、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保障。

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是全面发展乡村教育、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任务。党的十提出,到2024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要实现这一宏伟目标,薄弱环节和短板在乡村。没有乡村教育的现代化,就没有全国教育的现代化。发展乡村教育,关键在教师。教育现代化不仅要实现硬件条件的现代化,更要实现教师队伍的现代化。乡村教师强,则乡村教育强;乡村教育强,则中国教育强。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推进乡村教育持续健康发展,是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保证乡村与全国同步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关键所在。

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是推进减贫脱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治贫先重教,扶贫先启智。发展教育是减贫脱贫的根本之举。广大乡村教师是教育扶贫的重要力量,特别是在一些偏远的乡村,教师不仅承担着教书育人的责任,还肩负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先进文化和社会文明的重要使命。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培养一大批乡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明白人”,是防止乡村衰落与“空心化”、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大计。

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是培养更多社会急需人才、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重要支撑。当前,知识越来越成为提高综合国力和综合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人力资源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归根结底要靠人才。我国有数千万乡村孩子,他们是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重要基础,是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所在。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是把乡村沉重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使我国从人力资源大国转变为人才资源强国,为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人才和智力保证的重要支撑。

二、近年来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成绩显著

2014年9月9日在北京师范大学发表重要讲话,就新时期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出明确要求,其中强调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鼓励有志青年到农村、边远地区为国家教育事业建功立业;2014年12月9日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强调,让贫困家庭的孩子都能接受公平的有质量的教育,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2015年9月9日在给“国培计划(2014)”北京师范大学贵州研修班全体参训教师的回信时指出,扶贫必扶智,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希望广大教师做教育改革的奋进者、教育扶贫的先行者、学生成长的引导者。总理2013年9月9日在看望大连市第二十高级中学师生时强调,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需要更多优秀人才长期从教,特别是到农村、边远贫困地区从教;在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加强农村特别是边远贫困地区教师队伍建设;2015年9月8日在接见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和优秀乡村教师代表时指出,乡村教师无怨无悔的坚持和付出,使知识的甘露遍泽祖国的每个角落,这是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之举,要使广大执教农村的教师受尊重、有回报、得发展。刘延东副总理2013年9月9日在接见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时强调,要依法维护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的地位与合法权益,落实乡村学校和教学点教师生活补助政策;2015年9月10日在看望自治区昌都市中小学教师代表时强调,要一如既往地关心教师尤其是乡村教师的工作和生活,让教师这个神圣的职业在全社会更有光彩、更有地位、更有吸引力。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统一部署,近些年来在稳定和扩大规模、提高待遇水平、加强培养培训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政策举措,为乡村教师办了很多大事实事好事,乡村教师队伍面貌发生了重大变化,乡村教育质量得到了显著提高,乡村教育事业焕发了生机活力。

抓培养补充,吸引大批优秀高校毕业生到乡村学校任教。一是大力实施特岗计划。特岗计划自2006年启动至今,累计招聘约50万名特岗教师,覆盖中西部1000多个县30000多所农村学校,服务期满特岗教师留任率超过90%。据最新统计,目前在岗的特岗教师(2012年至2014年入岗)18.4万人,其中到县以下(不含县)学校任教17.1万人,占92.6%;到村小、教学点任教4.5万人,占24.7%。在中央政策的示范引领下,各省市积极推进地方特岗计划,招聘录用数万名地方特岗教师补充到农村学校。特岗计划已经成为中西部省份补充乡村教师的重要渠道,极大改善了乡村学校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和专业素质。二是积极推进师范生免费教育。2007年国务院在教育部6所直属师范大学实施师范生免费教育。在中央政策的示范引领下,目前全国有24个省份采取在学免费、学费返还等方式,实行地方师范生免费教育,每年约有3.4万名师范生和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中小学任教。通过实施师范生免费教育,吸引了一批优秀学生攻读师范专业,为基层学校特别是中西部乡村学校补充了一批高素质教师。

抓待遇改善,增强乡村教师职业吸引力。为改善连片特困地区乡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的待遇,经国务院同意,2013年,教育部会同财政部印发《关于落实2013年中央1号文件要求对在连片特困地区工作的乡村教师给予生活补助的通知》,按照“地方自主实施、中央综合奖补”的原则,对在连片特困地区乡、村学校和教学点工作的教师给予生活补助。2013年9月至今,中央财政下达综合奖励补助资金43.92亿元,惠及22个省份604个连片特困地区县的94.9万名乡村教师。其中补助标准较高的湖南泸溪、凤凰等地,最高标准达1400元,部分地区出现了城镇教师争相到乡村学校任教的可喜局面。2015年,该项政策将实现集中连片特困地区699个县全覆盖,惠及118万乡村教师。这一政策推动了地方政府加大投入改善乡村教师待遇,对于增强乡村教师职业吸引力,调动广大乡村教师的积极性、创造性具有重要意义。

抓交流轮岗,优化教师资源均衡配置。一是推进校长教师交流轮岗。为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强农村学校、薄弱学校教师校长补充配备,2014年8月,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联合出台有关政策文件,全面推进各地实施县(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重点引导优秀校长和骨干教师向农村地区、薄弱学校流动。力争用3―5年时间,实现这一工作的制度化、常态化,率先实现县(区)域内校长教师资源均衡配置,并支持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在更大范围内推进。截至目前,全国有19个省(区、市)出台推进县(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的政策文件,交流轮岗改革正由点到面迅速推开。同时,教育部组织首批19个示范区推进“县管校聘”管理改革,尽快破解制度瓶颈,为教师交流轮岗提供制度保障。二是探索推进中西部农村偏远地区学前教育巡回支教试点。2012年启动,截至2014年将试点范围扩大到14个省份,设置支教点3521个。中央财政累计投入近1.9亿元,招募高素质的志愿者7081人,一定程度上填补了乡村幼儿园教师缺口,解决了部分边远地区适龄儿童入园难问题。

抓编制统一,保证乡村学校开设国家规定课程。为统筹城乡教师资源配置,促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2014年,印发《中央编办教育部财政部关于统一城乡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意见的通知》,要求各地按照城市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核定农村、县镇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对学生规模较小的村小和教学点,按照“生师比”与“班师比”相结合的办法核定编制,确保基本开齐开足国家规定课程,特别是体育、音乐、美术、科学技术等课程,以保障当地教育需要。截至目前,全国已有北京、山西、辽宁、上海、福建、山东、青海、新疆等省份实行了城乡统一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其余各省份编办、教育部门、财政部门正在按照文件精神,研究具体实施办法。

抓持续发展,提高乡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一是扩大实施“国培计划”。2010年,教育部、财政部启动实施“国培计划”,以示范引领、雪中送炭、促进改革为宗旨,以中西部农村中小学教师为重点,开展大规模专项培训。到2014年,培训全国中小学幼儿园教师700多万人次,完成了对640多万中西部农村教师的一轮培训。一大批乡村教师走出大山、走出乡村,更新了观念,拓宽了视野,提升了教育教学能力。对“国培计划”的成效给予充分肯定,称其为中西部教育事业做了一件大好事。二是全面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该工程是推进教育信息化的重大举措,计划到2017年完成对1000多万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的一轮培训,全面提升乡村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2014年共培训乡村教师约40万人。三是积极推进中小学教师职称改革政策向乡村倾斜。2008年开展试点以来,除外,全国30个省份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106个地级市按照新的评价标准和办法评聘中小学正高级教师806人,其中县及以下农村学校教师有240多人,约占总数的30%。2015年8月2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全面推开中小学职称制度改革,强调将分设的中学、小学教师职称(职务)系列统一为初、中、高级;修订评价标准,注重师德、实绩和实践经历,改变过分强调论文、学历的倾向,并向农村和边远地区教师倾斜。

三、开创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新局面

在肯定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受城乡发展不平衡、交通地理条件不便、乡村学校办学条件欠账多等因素影响,当前乡村教师队伍仍然面临职业吸引力不强、补充渠道不畅、优质资源配置不足、结构不尽合理、整体素质不高等突出问题,必须尽快加以解决。去年教师节以来,教育部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和部署,会同有关部门启动研制《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4年12月26日,刘延东副总理主持召开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第14次会议,审议通过该《计划》。2015年4月1日,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11次会议,审议通过该《计划》。2015年6月1日,国办正式印发该《计划》。

制定实施《计划》,是党中央、国务院立足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作出的重大战略抉择,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大力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工作注入了强大动力。《计划》聚焦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最关键领域、最紧迫任务,打组合拳,定向施策,精准发力,切实做到支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补强成效精准,通过实施八方面政策举措,为广大乡村教师扎根乡村学校解决后顾之忧,让广大乡村教师切实感受到乡村教育温暖、踏实而有尊严的未来,到2017年逐步形成“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局面,到2024年造就一支素质优良、甘于奉献、扎根乡村的教师队伍。

畅通源头活水,让乡村教师下得去。补充难、补充质量不高,是乡村教师队伍长期以来面临的“老大难”问题。《计划》紧紧抓住这一问题,提出了拓展乡村教师补充渠道、推动城镇优秀教师向乡村学校流动、统一城乡教职工编制标准三方面政策举措,激活乡村教师补充配备的源头活水。一是拓展乡村教师补充渠道,吸引有志青年投身乡村教育事业。建立“省级统筹、统一选拔”的乡村教师补充机制,严格用人标准程序,提高乡村教师入职门槛,从源头上保证乡村教师质量。扩大特岗计划覆盖面,将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以外的省贫县列入支持范围,加大向村小、教学点的支持力度,使特岗计划成为中西部乡村教师补充的主渠道。加强师范生本土化培养,定向培养“一专多能”的乡村教师,不仅确保乡村教师下得去、留得住,而且解决薄弱学科教师短缺问题。二是推动城镇优秀教师向乡村学校流动,优化乡村教师资源配置。采取定期交流、跨校竞聘、学区一体化管理、乡镇中心学校教师走教等多种途径和方式,重点引导优秀校长和骨干教师向乡村学校流动,县域内重点推动县城教师到乡村学校交流轮岗,乡镇范围内重点推动中心学校教师到村小学、教学点交流轮岗。推进“县管校聘”管理体制改革,破解影响交流轮岗的瓶颈问题。三是统一城乡教职工编制标准,为乡村教师补充留下空间。按照城市标准统一核定乡村学校编制,其中村小学、教学点编制按照生师比和班师比相结合的方式核定,推动编制配备向乡村学校倾斜。严禁“有编不补”、长期使用临聘人员,严禁占用或变相占用乡村中小学教职工编制。

提高地位待遇,让乡村教师留得住。长期以来,乡村教师工作生活条件艰苦,工作压力大,生活负担重。《计划》提出提高乡村教师生活待遇、建立乡村教师荣誉制度两方面政策举措,不断提高乡村教师地位待遇,稳定和吸引优秀人才在乡村学校长期任教、安心从教。一是提高生活待遇,改善乡村教师生活条件。全面落实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让每一位符合条件的乡村教师都能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依法依规保障乡村教师的工资待遇、住房公积金、社会保险、重大疾病救助等。二是建立荣誉表彰制度,增强乡村教师的职业荣誉感。突出“长期坚守”,首次建立专门面向乡村教师的荣誉表彰制度,由国家、省、县分别对乡村学校从教30年、20年、10年以上的教师颁发荣誉证书或给予鼓励。

提升素质能力,让乡村教师教得好。促进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提高乡村教师素质能力,是提高乡村教育质量的根本所在。《计划》提出了全面提高乡村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水平、全面提升乡村教师能力素质、职称(职务)评聘向乡村学校倾斜三方面政策举措,努力提升乡村教师素质能力。一是全面提高乡村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水平,发挥以德化人的教化作用。建立健全乡村教师政治理论学习制度,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党建工作,适度加大发展党员力度。落实教育、宣传、考核、监督与奖惩相结合的师德建设长效机制。二是职称(职务)评审向乡村学校倾斜,拓宽乡村教师职业发展通道。研究完善针对乡村教师的职称(职务)评聘条件和程序办法,增加乡村学校中高级岗位数量,改进乡村教师评审标准,不作外语成绩(外语教师除外)、的刚性要求,注重教育教学能力。三是提高乡村教师素质能力,提升乡村教育质量。明确乡村教师校长培训目标,到2024年完成全员360学时培训。明确各级政府责任,省级政府统筹规划和支持全员培训,市、县政府履行实施主体责任。明确加强教师培训体系建设,整合高等学校、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和中小学校优质资源,建立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支持服务体系。明确改革国培计划,集中支持中西部乡村教师校长培训。

四、切实让《乡村教师支持计划》落地生根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强调,“如果不沉下心来落实,再好的目标,再好的蓝图,也只是镜中花、水中月。”因此我们要多措并举,加大工作力度,切实让《计划》落地生根。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地方各级政府是实施的责任主体,相关支持政策不仅要在省市县具体化,还要往下更具体化,并制定严格的监管制度,促使扶持政策公开化。各省(区、市)要于2015年年底前,将本省(区、市)的实施办法报教育部备案,同时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监督。二是提倡因地制宜。各地情况千差万别,需要立足省情、市情、县情,因地制宜、实事求是,不搞“一刀切”,切实摸清当地乡村教师队伍基本状况,准确把握当地乡村教师队伍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和政策诉求,把准支持重点,提出有针对性、差别化的推进举措,出台切实可行的实施办法。三是加强经费保障。中央财政将通过相关政策和资金渠道,重点支持中西部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地方各级政府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投入力度。要把资金和投入用在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最薄弱、最迫切需要的领域,多做雪中送炭的事情,不要在锦上添花的事上浪费资源。四是加强督导检查。国家有关部门将组织开展专项督导检查,对计划实施不到位、成效不明显的,追究相关负责人的领导责任。同时地方教育督导机构要加强专项督导,及时向社会公布督导情况。通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确保计划各项举措落地生根、取得实效。

《计划》出台后,教育部通过召开新闻会、协调媒体加大宣传力度、组织专家撰写文章等,阐释《计划》背景意义,解读《计划》政策举措。研究制定相关部门分工方案,明确了任务责任分工表,制作了工作台账。举办高级研究班,对《计划》落实工作进行全面部署。通过实地调研和集中调研的方式,分赴有关省份了解推进《计划》实施办法的制定工作。

各地抓紧行动,加快推进,当前特别围绕《计划》实施办法的制定加大工作力度,取得了较快进展。截至目前,湖北、贵州已经正式印发了实施办法,其他各地也都形成了实施办法初稿,提出了很多有亮点的创新举措。例如,贵州省建立由县级教育行政部门统筹管理、选拔、任命、培养、考核乡村学校校长制度;每年重点遴选培育10名乡村教育家和300名乡村名师。湖北省对师范生从原来按专业系数1.0生均拨款,提高到按2.0系数拨款;按集中连片贫困地区乡村教师总数15%的比例进行省级补助。湖南省拟改革免费师范生制度,由“县来县去”,改为“县来乡去”“乡来乡去”“乡来点去”。云南省拟在全省实施每人每月500元乡镇工作津贴的基础上,对连片特困地区的乡村教师,按照每人每年不低于1万元的标准,根据艰苦边远程度进行补助,省级财政对实施“500+X”差别化政策的县市进行综合奖补等。

村小学校工作计划范文第4篇

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和寄宿生生活补助全覆盖工作是今年省委、省政府的惠民工程和重点工作。学生营养改善计划3月份在全省全面实施以来,各地做了大量工作,积累了很多经验。为总结经验,推介典型,本刊推出“学生营养餐”专题报道,以飨读者。

大理州12个县市均纳入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试点范围,其中大理市为省级试点地区,其余11县均列为国家级试点县。全州试点县(市)党委、政府及各职能部门高度重视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实施工作,认真按照工作会议精神及省工作要求,抓紧部署前期各项工作,积极开展调查研究、广泛征询意见,制定实施方案,确保了“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以下简称“计划”)的顺利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工作机构

大理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把“计划”列为全州2012年重点实施的10项惠民工程之一,各级政府分管领导部署“计划”的组织实施工作,突出政府在实施“计划”工作中的主体作用。及时成立了大理州实施“计划”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计划”的实施。领导小组组长由分管教育的副州长担任,州财政局、教育局、食品安全委员会、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妇联等为领导小组成员单位。领导小组在州教育局设立了办公室,并由教育局长担任办公室主任,办公室人员由教育局、财政局的相关人员组成,负责全州农村义务教育营养改善计划的日常工作。

各县市政府结合各自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管理办法和操作流程,确定供餐方式,确保了营养改善工程于2012年3月1日前顺利实施。

二、部门协调配合,制定实施方案

在州政府和领导组的统一部署下,各成员单位通力协作,整体联动,根据州情和学校的实际,州县(市)均认真制定了《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工作方案》。从实施时间、范围、资金来源、组织领导、责任分工、供餐方式及内容、宣传教育、资金拨付与管理、学生营养健康状况监测评估制度、完善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机制、食堂建设与管理、设立监督举报电话和信箱等九个方面对实施“计划”作了具体的安排和要求,为在全州农村中小学顺利实施“计划”打下了基础。

三、确定供餐方式

州教育局对符合条件的学校数和在校生人数做了认真的核实统计工作,根据《省财政厅教育厅关于下达2011年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专项补助资金的通知》和《省财政厅教育厅关于下达2012年春季学期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省级试点县补助资金的通知》精神,大理州378 658名学生(其中:小学266 440人,初中111 864人,特殊教育学生354人)纳入享受“计划”条件。按照“安全、卫生、营养、热乎、可口”的标准,因地制宜确定合适的供餐内容,突出地方口味特色的要求,确定了学校营养餐的供餐方式,并对供餐形式、供餐食品、供餐食谱提出了明确要求。

进一步明确过渡时期供餐模式。对实施范围内的学生,由学校设置学生营养窗口,统一提供每生每天一餐早点,具体内容以卫生部门(专家组)提供的营养套餐为主,如提供饵丝、米线、面条、包子等为主的组合套餐。所选的营养补充食物,要因地制宜,结合学校所在地物产和居民饮食习惯,尽量做到粗细搭配,交替食用;尽量做到营养丰富、味道可口,保证蛋白质、脂肪和其他营养元素、矿物质的摄入量。

寄宿制学校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将补助资金直接打入受助学生个人就餐卡,由学生自由选购饭菜品种、数量,学校食堂凭充值卡或饭菜票结算。对走读的学生可以发放早点餐券,由学校提供每生每天一餐早点。

四、加快食堂建设,确保如期实施

全州属试点范围内的学校共1 343所,在省、州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关心支持下,截至2012年4月15日,累计投入3 028万元,对201所学校的食堂进行改造修缮及食堂设备完善补充,切实加强了各学校的食堂建设。目前纳入试点范围内的1 006所已基本具备由学校食堂向学生供餐。尚有337所(校点)学校食堂正在进行改造完善中。

为全面做好学校食堂准备工作,在全州范围内进行了对学校食堂建设管理工作大检查,切实做好食堂防蝇、防鼠、防尘工作,抓紧办理学校食堂报备等相关手续,完善并悬挂相关制度,制定应急预案;添置采买各种设备,其中必须设置保温桶;做好学生就餐券或就餐卡的准备工作。

过渡时期条件较差的食堂,结合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薄弱学校改造工程、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和中西部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等资金,按照《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农村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和标准化学校相关指标要求,将学生食堂列为重点建设内容,使其达到餐饮服务许可的标准和要求。规模较小的农村学校和没有学生寄宿的学校,可根据实际改造、配备伙房和相关设施,为学生在校就餐提供基本条件。在今、明两年,大理州将中小学食堂建设与改造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力争到2015年全面完成学校食堂建设。

五、完善管理制度,强化资金管理

为进一步加强学校食堂管理工作,州财政局、教育局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食堂管理的通知》,将食堂规范管理工作作为考核学校工作的重要指标。进一步明确学校食堂以服务师生为宗旨,坚持“公益性”原则,按照“非盈利”要求,实行成本独立核算,切实维护师生的合法权益。

加强对资金的监管,严禁产生挤出效应,充分发挥资金使用效益。进一步明确各县市、学校应做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专项资金与“两免一补”专项资金的统筹衔接工作。严格按照资金管理要求,分户运行,独立核算。进一步明确补助资金必须全额、足额用于为学生提供食品,不得直接发放给学生个人和家长,做到收支平衡,并适时接受财政、监察、审计等部门的监督。建立实名制学生信息系统,依托省教育厅统一制作的云南省中小学生学籍管理系统建立实名、实号(身份证号)制学生信息系统,对学生人数、补助标准、受益人次等情况进行动态监管,并根据学生学籍变更情况及时调整就餐学校学生,严防套取冒领资金行为。

建立学生营养健康状况监测评估机制。建立学生营养健康登记卡和学生体质健康登记卡,每学年对学生进行营养健康状况检测和开展学生体质健康测试,通过测试数据比对,分析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形成学生营养健康评估报告。

六、落实人员,强化业务培训

村小学校工作计划范文第5篇

【中图分类号】 G643.6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 16―0023―01

2011年国务院启动“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改善计划”,2012年秋季学期开始,甘肃又将该计划推广到非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市区城乡结合部的农村小学生也因此受益。本文以兰州市七里河区某农村小学为样本,通过对城乡结合部农村小学营养餐工作的调查研究,了解“营养改善计划”在城乡结合部小学的实施效果,并就学校在营养餐工作中取得的经验及产生的问题进行分析。

一、“营养改善计划”实施相关背景

由于广大农村中小学生家庭条件困难及营养意识不足,导致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在营养健康和生长发育等方面都远低于标准水平。2011年10月26日,国务院决定启动“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在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进行试点,中央财政按每生每天3元为试点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提供营养膳食补助。这是继国家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面实施“两免一补”政策之后,中央对保障农村义务教育进一步发展实施的又一重大举措。甘肃省地处我国经济较为落后的西北地区,也被中央作为营养改善计划试点地区。2012年秋季学期起,甘肃省又将该计划推广到非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按国家试点标准进行补助,切实改善农村中小学生营养状况。在兰州市所有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农村中小学中,地处市区城乡结合部的农村小学也同样受益。

二、调查结论分析

1. 营养餐品质状况。《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指出,可根据早餐种类评价早餐的营养是否充足:包括谷类、动物性食物(肉类、蛋)、奶及奶制品、蔬菜等四类,则为早餐营养充足;包括其中三类营养较为充足;两类及以下为营养不充足。供餐公司提供每周营养餐食谱并按食谱供餐,学校对每周及下一周营养餐食谱进行公示。

从食谱上看,营养餐种类、生均份量都基本符合营养搭配,也能提供足够能量保证学生上午的学习和活动。营养餐供餐期间,学校、供餐企业也一直不断协调改善营养餐种类、品质等方面以适应学生需求。学校所在地的便利交通,可以保证较为新鲜的餐品按时运送,加上从2014年11月起,中央财政将营养膳食补助由每生每天3元提高到4元,对丰富营养餐种类起到很好的助推作用。从初期的馒头、花卷等较为单一的主食,到目前增加了包子、油饼和各种杂粮粥等多样搭配,水果蔬菜类的供应次数也有所增加,营养餐品种还在不断完善中。

2. 营养餐实施后的作用和影响。营养改善计划的实行得到学生家长的好评,营养餐不仅对学生的学习和健康起到良好的推进作用,也切实减轻了部分家庭的负担,同时也让家长开始转变营养观念,对学生饮食营养方面有所关注。通过和家长的交流,有些家长反映孩子挑食的现象也有所减少,如以前有不喝牛奶的学生现在也开始主动喝牛奶了,家长也表示对学校营养餐的实施比较满意。

但是另一方面,由于缺乏专门的营养餐工作人员,教师成为“营养改善计划”的直接参与执行者,这对教师的正常教学工作和日常生活产生了一定影响。营养餐工作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而且对一些家远的教师,不得不提早到校陪餐,在交通和家庭生活方面都产生诸多不便。而增加的工作量却并没有计算在教师考评中,教师的辛勤劳动得不到直接的肯定、奖励或补偿。

三、营养餐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1. 人员编制缺乏。调查得知,目前学校营养餐工作最大的困难和问题是人员不足的问题。即使招聘营养餐从业人员,但人员工作待遇较低,专业性不强,流动性大。营养餐工作主要还是由学校教师承担,额外增加了教师工作量,也影响了教师教学工作和日常生活。

加强对营养餐管理监督,合格的营养餐专业人员是必不可缺的。地方政府应落实好国家政策要求,为农村学校配备合格的营养餐工作人员并妥善解决待遇和专业培训等问题,加强营养餐工作队伍的建设,同时妥善考虑解决农村教师缺编问题。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