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计15545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63分钟。
服装电商仓库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
与传统商品流通不同,家电物流具有单体体积大、种类多、型号繁杂、存储配送要求高、工作强度大等特点。同时,随着价格竞争空间不断缩小,服务已经成为家电连锁企业赢得市场的最重要砝码之一。苏宁电器高层认为,一直以来,家电行业存在的大量服务问题都是由于基础投入不足、服务平台偏弱造成的。延时送货、安装困难、重复维修等问题的解决不能简单依靠端正服务人员的态度,还必须要有服务的物质条件。不仅如此,良好的物流能力也是更快更好增加门店数量的必要保障。基于这种认识,苏宁电器把密集布点物流基地作为一项重要的发展战略,在自营物流体系建设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富有开创性的成功尝试。
物流发展三步走
在家电连锁发展初期,进入各个城市的核心商圈开设店铺是家电零售商的共同选择。对此,苏宁电器采取了连锁店、物流中心、售后中心、客服中心四大终端同步推进策略,改变以往存放现货的做法,建立第一代物流配送中心。顾客购买电器时只需付款开票,随后由苏宁电器统一安排送货上门。到2005年,苏宁电器在全国共建立物流配送中心50个,完成了在一级城市的布局,并进入了部分二、三级城市,初步形成全国性的连锁网络。
随着家电连锁行业的快速发展,家电零售的利润空间不断受到挤压,苏宁电器开始对物流模式的成本和物流效率提出更高的要求。在考察发达国家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公司提出了建设第二代家电物流模式的想法,其特点包括:信息化购物、科技化管理、数字化配送等。该模式下的物流基地兼具城市配送和区域调拨功能,采用了高位货架、电动托盘车、液压搬运车、进货液压平台、夹抱车等先进的机械工具,并采用了集成在SAP信息管理系统平台上的库存管理系统(WMS)进行管理,而配送也将统一采用安装GPRS全球定位系统的车辆。
2005年3月,苏宁电器提出“5315”服务平台建设工程,计划3~5年内在全国建设500个服务网点、30个客服中心、15个物流基地。服务网点与连锁店形成一定的配比关系,服务网点专注于网点开办、维修检测设备、作业工具、安装维修配件材料以及服务人员培训等方面。在省会级城市设立的30个客服中心,重点以CRM管理系统为核心,建设呼叫中心、VIP会员管理、短信平台、监控系统、网上销售等信息平台。在物流基地建设方面,计划在全国15个大区级城市建立物流配送平台,升级仓储管理(WMS)和运输管理(TMS)两大系统。目前,杭州、北京和南京的第二代物流基地已经建成启用。
据苏宁电器集团物流基地发展中心总监王长林先生介绍,与第一代物流配送中心相比,第二代物流基地的库存周转率提高了30%,资金占用率降低了20%~30%,总体运营成本节约了一半,具体体现在:
1 采用多层货架仓库,使相同仓储面积的库存量比传统库存方式提高一倍;
2 引入自动作业设备使装卸货效率提高3倍左右;
3 标准化操作将使商品损坏机率削减90%;
4 WMS系统对机械操作的自动管理使进货和出货的差错率几乎为零,并且提高了库存准确率和仓储利用率,降低了作业成本;
5 信息系统支撑下的配送车辆管理使反应能力和送货能力大大提高,与此同时物流工作人员数量减少2/3以上。
季节性差异、节假日需求、销售网络庞大等特点对家电连锁经营的物流体系提出了高投入的要求。王长林指出,通常物流配送成本由仓储、人工以及车辆折旧、路桥费、油费等费用组成,其中,运输的总体费用占物流成本的30%。为了进一步保持竞争优势,并显著降低物流运输费用,2007年,苏宁电器提出建设第三代物流基地的计划,引入运输管理系统(TMS),针对订单的零售配送和长途配送,优化路线排程计划,有效减少配送里程和工作时间,彻底转变人工排程的传统作业方式。据测算,该模式可将每车货物的实际运输距离缩短20%~30%。同时,采用托盘化存储的商品全部整齐码放在仓库里,每一件货品从入库到出库,全部实现了条码化管理,确保产品从厂商到消费者的全过程都有据可查。2007年7月,作为苏宁电器第三代物流基地的代表,南京雨花物流基地投入使用。
当前物流体系及其特点
据了解,苏宁电器的物流系统建设以“网络集成化、作业机械化、管理信息化”为发展目标,在全国若干大中城市建立了以区域物流中心为核心的仓储和长途运输网络,城市间最大配送距离达到1100公里;在各地建立城市配送中心、配送点,零售最大配送距离达到180公里。依托区域配送中心、城市配送中心和城市配送点三级物流网络形成了长途配送到市、短途配送到店、零售配送到户的三级体系,目最大配送能力15万台/套。
目前,苏宁电器在全国拥有3大物流基地、52个区域配送中心、29个城市配送中心、162个城市配送点。243个物流配送终端建立了收、发、存、运、送的供应链管理信息系统,所有物流信息通过系统在连锁店、仓库、配送点之间准确、高速地传输,实现商品销售届快速配送到区域内任何地点,实现了高效率、低成本下的物流运作。
在苏宁电器的物流体系中,WMS和TMS两个管理系统的应用十分关键。其中,WMS的功能主要包括库存管理、库位管理、越库管理、月台管理等,能够很好地管理巨量仓位的作业,并有效支持不同用户的各项信息需求,更加合理地平衡工作负载,从货位优化、减少包装损坏、减少商品认别错误、提高库存准确性等细节人手,提高有限仓储空间的利用率,降低作业成本,在入库处理、库存管理、出库处理、费用结算等方面创造更多的物流价值。TMS则主要针对订单的零售配送和长途配送,优化路线排程计划,在显著减少配送里程和工作时间等方面发挥巨大作用。
提高物流管理水平的关键点
(一)入库商品编码管理
到目前为止,苏宁电器经营的商品涉及空调、冰洗、彩电、音像、小家电、通讯、电脑、数码等品类(包括自主品牌),上千个品牌,20多万个规格型号。为了管理好这些商品,确保各项物流作业准确、迅速地进行,公司对进入物流配送中心的所有商品进行了分类编码。
根据家电商品的特性,苏宁电器的商品编码由12位数字组成,前4位为年份,中间4位为商品品种大类,最后4位是商品品种小类以及厂商编码,以确保商品编码的唯一性,使得各项物流活动的执行更加有针对性。
在具体操作上,当一种新商品进入苏宁电
器的销售系统中,入库时系统会先为其分配一个商品编码,再根据具体的商品价格、品牌、型号等信息将该产品录入苏宁电器的进销存系统中。新商品进入物流中心库房,由入库人员打印出该产品的标签,标签内容包括产品编码、产品名称、零售价格等。通过商品编码管理进行相关物流作业,尤其是拣选、复核作业操作时,使用手持终端进行数据读取和录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差错率,保证了配送商品检验、核对作业的合理化,大幅提高了物流作业效率。
(二)ABC的库位管理
利于拣货作业、提高拣货效率是苏宁电器物流配送中心的重要设计原则。随着经营商品种类的不断增加,以商品大类划分区域进行库存管理的方式开始在库位管理的灵活性、拣货效率等方面暴露出种种弊端。通过对出货资料的调查分析,公司尝试根据各种商品的销售情况进行分类,把销售量占总销售量70%以上的商品定义为A类商品,占20%左右的为B类商品,占10%左右的则为c类商品。并且,从出库的方便程度考虑,在仓库内规划相应的A区、B区和c区。同时,借助WMS系统,按照拣货效率最高的优化原则自动调整货位。
物流配送中心作业流程
南京苏宁物流基地位于南京雨花经济技术开发区,集苏宁电器服务总部、物流配送中心、售后服务中心、客服呼叫中心、培训中心及全国性数据中心于一体,占地面积350亩。基地的物流配送中心采用普通货架库与自动化立体仓库相结合的建设方式,仓库面积46800平方米,引入了先进的存储、搬运、输送、分拣设备和信息管理系统,可实现物流的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操作和管理,日吞吐能力可达最大入库30000台,最大出库40000台。仓库四面设有8米宽的月台,进行B2B和B2C的货物交接。
据南京物流配送中心的负责人介绍,该中心的辐射范围包括南京市及其周边150公里以内的扬泰镇地区,物流作业主要包括采购入库、订单处理、拣货与复核、发货配送等四个环节。
(一)采购入库预约
作为商业流通企业,苏宁电器的采购活动主要是通过内部的供应链管理系统下订单给供应商,由供应商直接将产品送到苏宁电器指定的仓库。为实现到货管理的可控性,供应商首先要通过电话、传真、电子邮件等方式进行到货预约,预约时需提供到货的采购订单、各型号产品的到货数量、车牌号以及预计到货时间;物流配送中心的月台调度组根据预约到货的明细创建内向交货单(ASN),分配月台位和作业时间;完成系统月台调度后,打印系统作业通知单和商品入库条码标签,指导送货员进行入库作业。
(二)月台收货和入库
现场调度员在停车场和月台巡视,使用RF手持终端对车号进行检查;当月台可以停靠时,通过RF发出车辆移动指令,系统通过LED显示屏指示车辆停靠。工作人员在月台上完成收货交接、卸货、开箱验机和粘贴条码标签等工作后,使用叉车将货物成批码放在托盘上入库。
(三)订单处理和拣货
苏宁电器的门店通过传真、电话、网上等方式进行订货,物流中心在收到订单后,将其转录入物流信息系统,生成并打印出内部单据;拣货单上的产品按照库位货架号顺序进行排序,拣货员按照单据上货品的名称、数量等信息到相应的库位拣取;拣货完成后,由复核人员确认单据与实物是否一致,并打印出供门店收货确认的单据随货物封入标准的包装箱内。
(四)发货
在仓库内靠近月台的位置设有出货理货区,地面上放置托盘作为提货位。结合TMS系统,拣货完成后通知相应的驾驶员提货,与以往驾驶员拿着提货单在仓库门口等货的做法相比,时间节约了1.5~2小时。
物流发展规划
物流基地是苏宁电器集团连锁快速发展的后台支撑保障,是商业流通的核心资源与平台。
服装电商仓库工作计划范文第2篇
【关键词】电力 物流 系统 信息化 建设
1 企业物流管理信息系统
物流信息系统可以认为是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由人为主导利用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等,进行物流整个过程的信息收集、加工、储存、传输和使用以支持具体业务和决策的人机系统。也是由所需位移的物资与包装、设备、装卸机械、运输工具、仓储设施、人员和信息联系等若干互相制约的动态要素构成的整体。物流管理信息系统设计的主要目的就是要把物资和设备从采购到送达客户手中这个过程的各个环节联系起来看成一个整体进行设计和管理,以最佳的结构和最好的配合充分发挥其系统功能和效率,实现整体合理化。物流系统设计所要达到的总体目标具体是:1.服务性;2.时效性;3.适当规模化;4.库存控制。
2 电力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建设措施
2.1 实现物流全过程管理
电力企业的物流管理,不仅仅是仓储、配送管理的狭义物流,而是在物资采购完成后(即合同签订后),把合同执行、监造催缴、送货接收、仓储库位、出库配送、安装调试、竣工验收的整个过程,都进行有效的管理和监控。
物流管理环节示意图如下图1:
2.2 实现物流管理一体化
物流管理信息系统需要覆盖以上物流全过程。如果有些环节已经在其他系统中实现了,则可以电力企业的纵向贯通,以及和SAP等ERP系统、招标采购、供应商管理、物资管理、基建管理、编码体系等系统的横向集成,实现工程建设物资和备品备件的全程统一管理。
比如,可以从SAP的MM模块,获得物资采购的合同、订单、供应商、物资编码、项目编码、交货期等信息,便于物流系统可以及时、有效地进行后续操作。
从物资的招标采购开始,就要对需要进行物流管理的物资赋予统一的编码,作为物流操作全过程的唯一识别代码,在各个环节作为数据操作和查询的基础。
供应商的协同也是物流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供应商的生产节点信息、送货信息等数据,可以由供应商在物流管理系统中协同操作,从而进一步提高物流管理整体的运作效率。
2.3 构建电力企业物联网
通过射频识别(RFID)、条形码、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技术和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电力企业物资管理中的任何物品与电力企业内部网络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以实现物流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系统结构见图2。
该系统是与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整体规划相结合,建立电力企业各单位的分布式数据库,以网络为平台,建立物流信息系统,实现跨地区远程数据访问与处理的信息平台。
系统主要功能:
2.3.1 物流全过程数据自动实时采集和交换
实现物流全过程信息数据的自动实时采集,实现各业务单位间所有工程设备及备件的统一编码,实现物资采购各业务单位间的数据交换,包括:和ERP系统以及招标采购进行数据集成和共享;合同执行过程关键节点的信息录入;采集供应商的电子货单和条形码;供应商协同提交生产节点和交货信息;仓储和工程现场的手持扫描仪签收和安装调试和竣工投运信息的录入。
2.3.2 物流基础数据的综合查询和分析
在实现物流全过程信息数据自动实时采集的基础上,实现以下功能:利用GIS,对一个工程所有物资的物流情况进行查询统计,可以方便迅捷地了解工程项目的物资使用情况等信息。根据实际物资需求,综合考虑效率与成本的关系,动态确定最合理的库存管理模式。通过综合分析,为物资采购、物资管理、应急抢险等决策提供依据。
2.3.3 合同执行管理和变更控制
实现合同执行计划管理、合同执行控制、图纸移交设计联络会管理、重大设备生产节点控制、监造催缴管理等合同执行管理功能。系统可以记录合同的交货期变更等信息,从而自动调整收货等后续工作计划。如果相关物资管理系统已经具备了以上功能,则可以通过系统应用集成实现业务流程的集成和数据的共享。
2.3.4 仓储管理
仓储管理目标是建立信息化仓库,确保出入库操作正确,账实一致。因此系统需要支持传统手工及无纸化处理方式,支持集中式和分布式管理方式,完成仓库规划、工作池控制、自动材料分配、进仓、定位、补货、拣货、组货、出仓、调仓、转仓、报损、站台直调、库存盘点及调整等仓库管理执行功能。
2.3.5 配送运输管理
配送运输管理模块实现以下功能:支持供应商直送工程现场和送达配送中心两种配送方式;支持仓储和配送运输协同作业;系统根据订单的特性会自动分解为运输任务并转发到运输调度模块。系统提供车辆到库,车辆离库登记功能;可以掌握承运商车辆到库及时率信息。同时可以分析当出现延误情况后,究竟是仓库作业环节的责任还是运输作业环节的责任。系统支持目的地定位检索、配送路径优化、货物装载优化等功能。系统支持与GPS、GIS链接,系统支持实现与GPS系统和GIS系统的连接与集成,实时跟踪运输动态。标准TMS系统功能模块如下图3:
2.3.6 现场及后期管理
到货验收结果录入。支持现场手持式设备录入、工作站录入和配送中心凭单据录入安装调试、竣工验收情况的录入。对于运抵工程现场的设备、物资,可以把安装调试情况、竣工验收情况录入系统,从而完成物资的后期物流管理。
2.3.7 逆向物流管理
逆向物流包括“回收物流”和“废弃物物流”。因此,系统需要从成本和环保的角度出发,对废旧物品的收集、储存、包装、加工等逆向物流环节进行全流程信息化管理。
2.3.8 物流过程监控
系统支持对于整个物流订单生命周期内的所有操作节点的时效作业要求进行配置,从而实现监控和管理的目标,可以把管理力度实施到每个细节操作当中去。这种基于每个作业节点时效严格控制,最终保证承诺的服务水平得到履行的管理方式成为OTD (Order TO Delivery)管理模型。
可配置的OTD 管理模型可以根据各地物流作业管理水平的高低,作业复杂程度等灵活决定管理的精细度。参照最佳实施实践,我们建议可以在系统初步实施时,进行较少的节点考核,并放宽考核的时效要求。随着管理力度的生化,可以不断细化监控节点,并相应缩短时效设定。从而启动推动管理水平提升,缩短服务作业时间的目的。
通过物流过程各节点的监控数据的采集,可以对整个物流体系的运行效率、质量进行考核,从而作为物流服务中心工作绩效考核的KPI之一。
3 结语
建立高效的物流信息系统,实现物流信息化建立高效的信息查询和传递系统,对电力企业的物流整合尤为重要,对于公司层面的物流管理机构,通过信息管理完全可以实现合理调度设备供应、运输,控制生产节奏,确保物流畅通,压缩库存,降低生产成本。
参考文献
[1]郭素英.李纲.物流企业信息系统的建设[J].情报科学,2004(09).
[2]刘蕾.信息技术与物流业的发展[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03).
服装电商仓库工作计划范文第3篇
骆驼在“双11”中的惊人表现被业内认为创造了服装品牌的电商奇迹,在电子商务这个潜力巨大的新型渠道中,骆驼无疑走在了行业的前面。骆驼品牌如何布局电商?线上线下如何平衡发展?什么样的模式才是最适合服装品牌的电商之路?
调整产品 率先布局
广东骆驼服饰有限公司总经理万金刚介绍,CAMEL骆驼的电商之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刚开始进入电商平台的时候,也非常的迷茫,线上线下无法调和,感觉品牌与网购消费者的取向无法对接,经过一个彻底的调整之后才真正的融入了电子商务这一平台。
万金刚知道,针对网购人群的消费特点,骆驼不能简单地把传统渠道中的产品直接搬到线上渠道,而是要进行各种创新设计,使这些产品更适合网络消费人群的使用特点,尽量缩短产品研发周期,快速反应。
与此同时,在供应链方面,骆驼也尽量减少中间环节,通过大区建立仓库的形式,将产品以最简单快捷的方式送到消费者手中,这也极大地降低了成本。通过产品和运营模式的差异化策略,骆驼终于获得了广泛的认可。
除此之外,率先布局是骆驼取得成功的另一重要因素。骆驼通过男鞋、男装、女鞋等方面的率先布局,取得成功以后,又在不久前并购了淘品牌“小虫米子”,正式进军女装市场,实现多品牌、多品类的战略布局,形成集团化、平台化运营
如今,除了自身的经营的男鞋、女鞋和户外等品类外,骆驼在天猫已有6家旗舰店,拥有线下专卖店3600余家,形成了线上与线下的齐头并进,均衡发展。
精密筹备 实战“双11”
万金刚介绍,骆驼的“双11”促销计划非常长,针对“双11”的规划从5月份就开始了。“5月份制定了初步备战计划,并从培训内部员工的客服、仓库技能开始。商品部门根据各店铺销售趋势,陆续进行选款备货。系统方面,升级客服呼叫中心、提升网络宽带系统、仓库管理系统,做好前期的软硬件性能测试。同时,结合一些大型的品牌活动、金九银十等促销节日作‘双11’预热,为店铺引流。”他说。
加强售后服务是今年“双11”新的工作重心。公司安排了电子商务相关专业的学生安排至客服和仓库的临时岗位上,缓解“双11”客服的咨询压力。另外,安排顺丰、申通、圆通、EMS、宅急送都多家快递直接驻扎在仓库,进一步提升了发货效率。“有了这些准备,整个售后周期运转的十分顺利,今年的售后问题处理率较去年明显降低,顾客的购物体验获得全方位提升。”万金刚说。
当然,“双11”当天的执行过程也至关重要。万金刚介绍,与往年相比,今年骆驼更注重细节。“往年‘双11’人员安排、发货还是比较乱,人手也不够。今年引入了各环节的专业供应商,比如做电话管理的合力亿捷、仓库管理系统的百胜、富勒等,大到货品跟踪,小到员工订餐,都制定了预案。为解决爆仓的问题,骆驼今年新增了四个副仓,为主仓分担发货压力。”他说,“这些细节往往是制胜的关键。”
理念革命 全网营销
在万金刚看来,电商不仅是对传统渠道的部分替代和蚕食,更能产生需求增量,“网络把原来传统渠道无法聚集的小众需求整合在了一起,同时,网络缩短了时间和空间,流行趋势的传播也更快”。他举例说,骆驼在市场上热卖的雪地靴就是一个经由网络渠道快速成长起来的品类,而原来在实体渠道就很难做,因为太小众了。谈到布局电商的成功经验,他认为,理念上的变化是根本。一方面,当一些企业半推半就,将电商作为倾销库存的下水道时,骆驼针对电商用户群开发了大量新品;另一方面,很多传统企业做电商时为了所谓的掌控力,投入大量资源做自己的B2C平台,而骆驼选择将重点放在与主流电商平台的合作。
“骆驼也有自己的B2C商城,但那基本上是个形象工程,目前骆驼几乎接入了所有主流的电商平台。”万金刚说:“单个品牌做B2C太难,引流成本太高,也没必要,毕竟渠道与品牌是互相依存的,线上、线下都一样。”
新渠道探索 永不止步
在电子商务领域中,骆驼已经逐渐站稳并巩固了一席之地,然而对于骆驼来说,这只是新渠道探索的其中一步,未来还有无限可能。
服装电商仓库工作计划范文第4篇
电能计量设备管理工作由于项目申购、项目领用,无库存管理机制的管理模式,加之工作环节交叉,涉及部门多,沟通繁琐,工作及时率不高,对电能计量设备的供货及时性、营项目结算、库存物资管理等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分散式管理,工作量大且效率低。按在建工程项目上报物资需求,因全局营销项目数量多,电能计量设备需求数量大,按项目采购存在物资部门组织采购及合同签订的工作量大,完成全局的电能计量设备供货周期长,导致供货不及时;各使用单位上报本单位物资需求,存在需求不准,有一定的采购风险。(2)使用策略存在壁垒,造成资源浪费,影响项目施工进度。按项目维度进行管理,项目申购、项目领用,造成同属性物资不能通用于不同项目,造成大量物资闲置而无法使用于物资需求项目,严重影响项目施工进度及库存周转,造成财力、人力资源浪费。(3)工作界面不清晰。计量物资管理涉及物资部门与营销部门多个输入、输出接口;计量仓库与一般物资仓储配送、逆向物流管理流程略有不同,且在物资管理规定难以单独明确,如一般物资到货后要求2天内验收、2天内办理入库,但计量物资需待抽检合格后方可办理入库手续,时间可能长达1个月。实际运作时,计量物资管理流程仍有一些不清晰地方。在信息系统上,物资系统与营销系统都要操作。多套系统的单轨运行造成工作量巨大和责任不清。(4)信息不互通,管理不顺畅。电能计量设备管理过程繁琐且涉及多部门管理、在缺乏信息系统支撑的情况下,各部门间信息不通,存在线下沟通信息准确度不高、工作效率低下、严重影响计量设备及时供货或供货错误。(5)供应链未能全程监控。未建立电能计量设备库存管理机制,电能计量设备的出、入库未能跟踪及管理,造成公司无法及时、准确地知晓当前电能计量设备库存量,无法制定供应商送货计划及配送至各生产部门及区局计划。(6)质量服务风险不能有效监控。计量设备在未完成两检(抽检、强检)前付款供应商,造成有检测不合格表计需换货时,供应商服务不及时,严重影响不合格表计的换货进度,存在很大的财务风险;也不利于供应商管理。
2改进思路
对于电能计量设备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经过分析,确定通过重新梳理工作流程、规范管理制度的方式保障电能计量设备管理工作有序开展,避免工作交叉;通过以“大仓库、大配送”总体部署,围绕“标准设计、定额存储、动态补仓”供应策略为依据,建立电能计量设备储备定额管理机制,实现动态补仓机制,解决以项目申购采购供货周期长、项目物资无法共用,造成资源浪费的问题;通过建立电能计量仓储管理机制及物资属性库区,电能计量设备的出、入库有据可循,解决无供应商送货计划、无各生产部门及区局配送计划、仓库积压但无可用(检定合格)设备的问题;通过对信息系统的功能优化,实现业务系统之间的数据共享和业务贯通,提升信息系统对于电能计量设备管理工作的有效支持。
3改进措施
3.1优化管理流程为了避免业务工作的交叉,保障电能计量设备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以信息系统为基础,管理部门对电能计量设备管理流程进行了优化。新工作流程主要将电能计量设备管理工作和信息系统结合开展工作,通过计量检定系统、物资系统、营销系统、项目管理系统的信息共享,各业务系统间协同开展工作,实现一站式作业,提升电能计量设备管理工作效率,保障电能计量设备供货的及时性和规范性。新电能计量设备管理工作流程如图2所示。新流程改变了当前电能计量设备管理过程中需求申报、采购、检测(质检、检定)、配送、领用、安装的顺序管理,实现定额管理、采购和发码单据同步开展;改变多个部门需要反复沟通的问题,市场营销部上报年度电能计量设备储备定额后,直接以储备定额为依据进行补仓采购并授予条形码。
3.2规范管理制度管理部门同时明确了电能计量设备的管理要求,规定了各流程环节的工作时限及各岗位管理职责,改进了电能计量设备管理业务规则,明确了各管理节点岗位职责,具体如下:(1)优化品类,动态补仓。为缩短电能计量设备采购周期、解决项目物资无法共用,电能计量设备采购储备定额管理方式,由市场营销部上报年度电能计量设备储备定额量,物资部门以储备定额为依据实现动态补仓配送及动态补仓采购。(2)到货档案。采购设备到货仓库后,由该仓库仓管员2天内办理到货档案批次,并抽样送检。(3)检测(抽检、检定)。物资部门办理到货批次并送检后,由检测单位制定检测计划并安排检测工作,检测完成后通知仓管员回库。(4)配送至各生产部门及区局。各生产部门及区局发起补货需求后由仓管员2天内完成物资的配送工作。(5)补货规则,按电能计量设备采购四级补仓机制。各使用单位提出补货需求时,仓管员检查成品仓物资是否满足,满足则直接从成品仓进行补货配送;如成品仓不能满足则检查待检定仓物品量及检定计划;待检定仓物品无法满足则从待检仓进行补仓进行检定;当待检仓无法满足时检查同合供货情况,通知供应商送货或提交待检仓补仓采购需求。
3.3规范仓库管理规范物资仓库物资存储区域,划为仓库为待检区、检测区、换货区、成品区,电能计量设备存放仓库规范:电能计量设备到货后由仓管员存放至待检仓;由检测单位检测中的设备存放至检测区,检测不合格的物品存放至换货区,检测合格的物品存放至成品区,成品区的物品方可配送至各生产部门及区局安装使用。各生产部门及区局发生领用需求时,首先开具移库、配送各部门急救包的“营销计量仓”仓。这样既保证了仓库管理员账实一致,清晰掌控仓库各状态物资库存情况,保证物资供应及补货,又同时提升了工作人员的沟通效率。
3.4明确工作界面,优化信息系统功能明确工作界面,市场营销部负责营销项目下达及年度储备定额修编、物资部门负责物资供应、计量中心负责设备检测;各专业管理系统(物资系统、计量检定、营销系统、项目管理系统)根据新电能计量设备业务管理流程需求进行系统功能的优化,实现几个系统之间的信息共享及业务贯通。物资系统中可以自动依据一级仓、急救包的库存及年底电能计量设备定额自动提醒补货,物资部管理员实时根据系统的补货提醒进行补仓配送或补仓采购;到货后由仓管员收货、建立到货档案批次并抽样、送检;系统自动将抽取的样品及到货物品信息同步至计量检定系统,由检测部门检测负责人安排检测工作;检测完成后检测结果同步至物资系统;由仓管员将检测合格物品移库至成品区,成品区物品按需移库、配送至各生产部门及区局营销计量仓;各生产部门及区局根据营销系统供电服务订单情况维护工单,工单信息包含需求物资信息;工单建立完毕后自动同步至物资系统的营销计量仓管理员的领料待办提醒;营销计量仓管理员根据工单物资需求发送实物并办理领用手续;已领用电能计量设备同步至营销系统进行安装运行。
3.5建立电能计量设备生命周期档案库物资状态贯穿电能计量设备管理全过程,已签合同未到货、已到货未抽检、抽检中、抽检不合格、整批换货中、抽检合格、强检中、强检不合格、零散换货中、强检合格、已配送、已领用,运行中、已拆卸、已报废各状态物资一目了然。
4取得成效
通过对电能计量设备管理模式的优化,解决了历史上信息不能共享、项目物资不能共用导致库存积压但无项目需求可用设备、工作人员沟通繁琐、无检定计划、无补货计划、无配送计划,无库存跟踪等问题,重新规范了电能计量设备管理过程,优化了管理流程、提升了管理效率。(1)集中的储备管理策略,有效保障物资供应及时性。电能计量设备通过储备方式进行管理,围绕“标准选型、定额存储、动态补仓”供应策略,根据全局的实际需求制定科学的储备方案,并按照储备方案和实际用料需求进行实物采购和储备。改变以往按实际领料项目申购的分散管理的混乱现象,实现集中式的管理;同时,在储备方式的基础之上,制定完善的领用管理规范,破除以往领用项目难以互通的壁垒现象,形成补仓采购运作机制(资金预算、采购支付、核算机制),有效保障物资供应及时性,提升库存物资周转率,减少工程余料(定额物资)产生,提高资金使用率。从而有效提高管理的效率、降低成本,提高设备质量。(2)优化物资品类,降低采购成本。补仓采购机制的关键任务包括:标准选型及品类优化;颁布定额储备方案;落实财务预算;动态补仓机制;建立领用机制;JIT项目里程碑节点衔接;仓库分级管理;业务流程梳理及信息系统支撑。其中标准选型及品类优化是开展补仓采购工作的坚实基础,电能计量设备从以往的130多种品类优化至80种,极大程度上减少了仓储物资种类和补仓采购成本,充分发挥补仓采购管理模式的优势,提升资金的集成效益和物资服务水平。(3)规范“先抽检、后入库”运作模式,归避财务风险,保障在库设备质量。将以往“先入库、后抽检”调整为“先抽检、后入库”模式,解决以往供应商货到仓库后,由仓管员直接办理入库单,待入实物账、财务账后再进行抽检,存在的在库物资未抽检付款供应商存在一定的财务风险问题、检测不合格换货难的问题,从而归避财务风险、保障在库设备质量,缩短设备供货周期,减少在库设备量,提高仓库周转率,降低仓库管理成本。(4)补仓采购机制,缩短供货周期,减少需求误差,降低采购风险,物资供货及时率达100%。仓库结构优化为一级中心仓加急救包,根据各品类物资储备定额量,实时监控各使用单位急救包在库物资情况,自动发起补货需求,仓管员检查成品仓物资是否满足,满足则直接从成品仓进行补货配送;如成品仓不能满足则检查待检定仓物品量及检定计划;待检定仓物品无法满足则从待检仓进行补仓进行检定;当待检仓无法满足时检查合同供货情况,通知供应商送货或提交待检仓补仓采购需求。实现物资需求直接从急救包领用。提升了物资供货的时效性,减小需求误差,降低采购风险,有利于提升物资需求准确性以及计量设备管理水平。(5)己构建流畅的管理流程,提高管理规范性。制定了电能计量设备管理管理要求,明确各个部门的职责和工作界面,梳理清晰的电能计量设备管理流程并进行优化提升,使得电能量计量设备的管理能够畅通、高效。(6)全生命监控计量设备管理过程信息。通过梳理和规范电能计量设备的管理,对电能计量设备全生命管理过程的各个业务环节进行业务梳理,明确时效性要求的管理指标,保障电能计量设备的采购、检测、配送等工作有序、顺利开展;通过信息系统进行全生命周期过程进行监控,实现各信息系统之间的数据联动与共享,保证了数据的一致性及减少数据的重复录入,大大提高管理的效率和质量。(7)条形码规范化管理,单个设备管理过程清晰了然。梳理规范各类电能计量设备条码规则,合同签订环节生成条码,供应商按码生成并贴码,单个设备系统档案及实物唯对应,解决以往无法掌控到单个设备的全生命周期情况,通过实物标识实现。图3为计量物资全生命周期信息展示平台示意图。(8)建立档案批次管理机制,保障在运行设备的精确可靠、稳定性。同批到货设备建立档案批次,在运行设备抽检根据单个设备的运行稳定性跟踪该批次设备的运行情况,大大保障在运行设备的精确可靠,解决以往运行抽检只能针对单个设备进行检测、更换,无法针对整批同属性设备的质量跟踪。(9)实现电能计量设备管理的效率、成本、服务的最优化。通过以上从管理制度、管理规范、部门职责、信息化实现等多个方面进行梳理和优化,已基本实现电能计量设备管理的效率、成本、服务的最优化。
5结束语
服装电商仓库工作计划范文第5篇
随着企业生产所需物资在流通过程中仓库仓储功能的开发和扩展,本文以企业物流仓储管理存在问题及改进建议,以期达到减少物流配送成本,降低所服务生产单元库存的目的。
一、现代物流的概念和仓储的作用
物流管理(Logistics Management)是指在社会在生产过程中,根据物质资料实体流动的规律,应用管理的基本原理和科学方法,对物流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监督,使各项物流活动实现最佳的协调与配合,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和经济效益。现代物流管理是建立在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的基础上的。
仓储包括储存、保管、维护、加工、装卸、搬运、信息传递等功能,而仓储管理就是用最经济的办法,在最合理的区域内实现仓储的这些功能。合理化的实质是在保证仓储功能实现并满足客户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少的投入。
仓储的主要功能有:储存和保管、调节供需、调节运输能力、降低物流成本、配送和流通加工、提供信息等。其作用如下:
1.仓储是现代物流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从供应链的角度看,物流过程是由一系列的”供给”和”需求”组成,当供给和需求节奏不一致,也就是两个过程不能够很好的衔接,出现生产的产品不能即时消费或者存在需求却没有产品满足,在这个时候,就需要建立产品的储备,将不能即时消费的产品储存起来以备满足后来的需求.供给和需求之间既存在实物的”流动”,同时也存在实物的”静止”,静止状态即是将实物进行储存,实物处于静止是为了更好的衔接供给和需求这两个动态的过程.
2.仓储能对货物进入下一个环节前的质量起保证作用
在货物仓储环节对产品质量进行检验能够有效的防止伪劣产品流入市场,保护了消费者权益,也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生产厂家的信誉.通过仓储来保证产品质量主要要进行两个环节:一是在货物入库时进行质量检验看货物是否符合仓储要求,严禁不合格产品混入库场,二是在货物的储存期间内,要尽量使产品不发生物理以及化学变化,尽量减少库存货物的损失.
3.仓储是保证社会再生产过程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
货物的仓储过程不仅是商品流通过程顺利进行的必要保证,也是社会在生产过程得以进行的保证.
4.仓储是加快商品流通,节约流通费用的重要手段
虽然货物在仓库中进行储存时,是处于静止的状态,会带来时间成本和财务成本的增加,但事实上从整体上而言,它不仅不会带来时间的损耗和财务成本的增加,相反它能够帮助加快流通,并且节约运营成本,从而带来总成本的降低.
5.仓储能够为货物进入市场作好准备
仓储能够在货物进入市场前完成整理、包装、质检、分拣等程序,这样就可以缩短后续环节的工作时间,加快货物的流通速度.
二、企业物流仓储管理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一)库房布局缺乏统一筹划
企业物流往往没有充分考虑发展规模与物流库房布局的关系,仓库布局不合理,既物品在周转空间的浪费,也影响了仓库作业的效率。仓库设施不完善直接导致增加了人员工作量以及无效工作的重复。其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
1、没有明确的区域划分,仓库内无指示牌,查找配件困难
仓库内运输器具随处可见,甚至有阻塞交通通道的情况发生,人与车辆分区不明。生产线返回来的破坏的器具没有明确的存放区域。零部件产品入库后超出指定层数罗列所造成的安全隐患问题,直接危害是包装破损,里面的零部件商品表面磨损。同时,零部件产品倒塌造成员工的人身安全问题。除负责管理的保管员以外人员查找零部件商品困难,给公司盘点造成困难。拆箱口、零件拆分口、斗装零件混托口区域划分不明显,增加了工作难度。
2、零部件产品分散在仓库不同区域,管理难度增加
这种现象所造成的直接后果是管理难度增加。有些金属零部件存放地点不合理所造成装卸搬运困难。仓库内存在一部分老化的器具,在搬运工装卸搬运时,时常发生踏空,绊倒等伤害情况的发生。一些老化的器具危及着仓库员工的人身安全。
3、货位管理混乱,标识不清。
三、对企业物流管理的建议
(一)合理规划仓库布局
针对部分库房布局不合理,造成的空间浪费,以及设施配不完善提出以下改善措施:
1、仓库平面布置的改善措施
(1)仓库平面布局区划
一个仓库通常由生产作业区、辅助生产区组成。
①生产作业区:它是仓库的主体部分,是商品储运活动的场所。主要包括储货区、铁路专运线、道路、装卸台等。
②辅助生产区:辅助生产区是为商品储运保管工作服务的辅助车间或服务站,包括车库、叉车充电室、油库、维修室等。
(二)仓库合理布局的具体要求
仓库平面布置要有利于提高仓储经济效益。要因地制宜,充分考虑地形、地质条件,利用现有资源和外部协作条件,根据设计规划和库存物品的性质能够更好的选择和配置设施设备,以便最大限度l挥其效能。装卸搬运与运输管理方面的改进,如何提高人员配置与仓库空间利用率,就消除仓储管理过程无效率或者低效率的活动展开
1、要尽可能地减少储存物资及仓储人员的运动距离。在仓库的作业过程中,储存物资、仓储人员及作业机具的运动,都要受上述各个部分的具置的制约。合理安排仓库各个部位,才能尽可能减少人员、物资、机具的运动距离,才能提高劳动效率,节约仓储费用。
2、仓库内部的合理布局,要有利于仓库作业时间的有效利用,要避免各种工作无效重复,避免各种时间上的延误。各个作业环节要有机衔接,尽量减少人员、设备的窝工,防止物资堵塞。
(三)货位与标识管理是仓储管理标准化的必然途径 。
1、统一划定货位。对现料场、料棚货位进行统一规划,重新划分,界定划分依据及间隔,杜绝仓管员随意编排货位的情况发生。对于货物的出入库进行严格的货位管理,逐步推广应用条码管理技术,实现实时货位查询和货位动态分配、管理,达到库存管理的前端应用与物资收发操作的实时联系,把出错率降至最低。以促进仓储管理规范化、标准化,也便于配合电子监控警报系统实现准确预警,快速响应。
2、统一标识格式。即对物资料签统一制作格式和所需填写的项目内容,逐步探索将条码引入物资标识,通过扫描商品的条形码,实现实时查询其存储的货位,同时基于库存货位信息分配货位或动态定义货位。基于出入库商品的批量动态地分配人力、物力资源,充分利用资源,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减少资源的浪费。以实现库存实物管理与物资信息管理系y融合,推进实现库存自动化盘点和精细化管理。
3、明确标识管理,商品管理条码化。即对标识内容的填写、维护、更换划分责任,做到货位规范化、管理条码化。条码是商品的唯一标识,现代商业管理(包括仓库管理系统)的基础是商品的条码化。结合目前的物资管理信息系统,通过开发系统库存综合盘点功能,就可以分仓库、分区、分货位进行随机抽查,也可以针对特定类抽查,定期对整个仓库系统进行全面的盘点。
4、定期维护管理。一是对划定后的货位界线标识定期维护,二是对标识标牌定期维护或更新。确保实现实时货位查询和货位动态分配、管理。
“货位清则标识明,标识明则管理成”。清晰规范的货位,显明准确的标识,是仓储管理的根基。随着现代物流技术的应用,信息技术和仓储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将大幅提高仓储运作与管理的工作效率,大幅度减少现有模式中管理货位信息的时间,提高库存查询和盘点精度,大大加快出、入库单据的流转速度,减少人、财、物的资源浪费。
(四)完善管理制度和强化物流管控信息化建设
1、完善工人岗前培训制度
建立各级培训审核制度,规定各级培训的内容及课时,工人需要考试上岗,考试成绩需逐级上报,考试合格方能上岗工作,对于以上岗工人定期考试加强岗位知识。组织各岗位操作与知识竞赛,鼓励工人学习岗位知识。
2、完善准时化生产制度
深化准时化生产制度,落实均衡要货模式。废除巡线员要货制度,零件供应由计划员按需定制。计划员根据每月和每日需求量统计出下一日与下一月的需求量,根据需求量每日分批次均衡发货。A零件重点关注,根据需求量统计出高低储备,及时补充零件。各种零件根据工位进行混装托盘,减少收件口拆分时间。制定车辆发车时间,定时发车,减少车辆集中供货现象。建立应急机制对于临时增加的产量,能及时供货。
3、强化物流管控信息化建设
现代物流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电子商务是现代物流的重要组成部分。物流的信息化建设与降低成本息息相关,通过对物流信息的采集、输送、传输、处理和分析,提高物流供应链的协调性和有效性,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和降低物流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