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AA范文大全网!

档案局防震减灾工作计划{整理5篇}

风中飘雪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本文共计15081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61分钟。

档案局防震减灾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

县防震减灾局是县人民政府主管全县防震减灾事业的职能部门,是县防震减灾行政执法主体。为促进和保障防震减灾局及其行政执法人员依法行政,建立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行政执法机制,根据《省防震减灾条例》,结合实际,制定本制度。

二、总体目标

提高防震减灾行政执法人员的法制意识和法律素质,严格履行法律、法规赋予防震减灾行政主管部门的各项职责,坚持依法行政,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推进防震减灾行政管理法治化进程,依法促进和保障我县防震减灾事业的改革与发展。

三、防震减灾行政执法的主要职责

1、负责贯彻执行、组织实施国家及省、市制定的防震减灾工作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统一管理本县范围的防震减灾工作。

2、编制并组织实施本县防震减灾事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管理监督防震减灾业务经费和专项资金的使用。

3、承担本县的地震监测预报工作。负责震情速报,并负责向上级主管部门提供对本市的地震分析预报意见;负责本县的群测群防网点建设、管理与维护,并定期对骨干网点观测人员进行业务培训,保证地震观测资料、观测数据的及时上报。

4、负责收集、整理、应用本县与地震应急、救援有关的基础资料;协助政府和会同有关部门拟定本县地震应急反应预案与综合防御措施,并负责检查、监督、落实;会同政府有关部门联合建立和培训县级地震紧急救援队伍;协助政府有关部门搞好地震应急救援物资储备;管理和组织实施本县的地震灾害损失评估工作,负责地震灾情速报,参与制定地震灾区重建计划。

5、监督管理本县的地震烈度区划、震害预测、工程建设场地的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监督重大建设项目开展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管理监督我县或进驻我县地震安全性评价资质单位开展相应工作。

6、管理、执行本县以地震动参数和地震烈度表述的抗震设防标准;审批本县内一般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审核重大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指导和监督本地区重大工程、有次生灾害工程及重要设施的抗震设防工作。

7、负责本县地震观测环境和典型地震遗迹的保护工作。

8、推进地震科技现代化,管理和组织本市地震科学技术研究与攻关及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

9、会同有关部门开展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工作普及防震减灾知识,提高全社会的减灾意识;负责调查当地有感地震和落实地震异常及时处理地震谣言、地震误传等突发事件,做好稳定社会的工作。

10、承办上级交办的其他工作。

四、县防震减灾局行政执法的主要工作任务

1、全面贯彻执行国家有关防震减灾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方针政策,履行管理全市防震减灾事业的法定职责,推进全市防震减灾事业的发展。

2、依照法律法规和上级要求,根据防震减灾事业发展需要,组织开展涉及全局性的地震行政执法工作的调查研究,部署全县地震行政执法工作。

3、组织推进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防震减灾行政执法责任目标在全县贯彻实施。

4、监督全县严格依法开展地震行政管理和执法活动,组织进行对全县有重大影响的违法案件的调查处理和恶性行政执法事故的查处。

5、依法及时查处有关防震减灾违法行为,依法实施行政处罚,依法办理防震减灾申诉及行政复议案件。

6、组织开展全县防震减灾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完成法律规定和上级交办的其他行政执法任务。

五、责任机构

局成立行政执法责任制领导小组,其机构组成人员如下:。行政执法责任制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局办公室。

六、县防震减灾局实施行政执法责任制领导小组的职责

组织领导本局行政执法责任制的贯彻实施,加强对全县地震系统的行政执法检查及监督,组织召开专项执法会议,评议执法案例,跟踪执法人员执法流程,审定执法结果,及时纠正执法错误,中止或执法人员执法资格,总结实施行政执法责任制的经验,研究解决实施行政执法责任制中存在的问题,保证行政执法责任制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实施行政执法责任制目标的实现。

七、县防震减灾局实施行政执法责任制工作办公室的基本职责

1、在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协调、配合单位职能股室,做好地震行政执法责任制的督促落实工作。

2、指导、协调局内有关业务科室及全县地震行政主管部门的行政执法工作,总结地震行政执法经验。

3、负责督促、指导查处所辖有关地震行政违法案件。

八、人员岗位职责

1、局长,行政执法工作第一责任人,主要行政执法职责为:

(1)组织制定年度和中长期行政执法计划或规划;

(2)组织协调本局各科室行政执法工作;

(3)签发本局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4)组织实施省、市局、县政府下达的执法任务;

(5)对以本局名义实施的行政许可及其它确定行政管理相对人义务的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审查和监督;

(6)主持或授权主持本局召集的行政处罚听证、行政复议;

(7)组织对重大行政处罚、行政复议、行政应诉、国家赔偿案件的集体讨论并决策;

(8)签署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复议、行政应诉,国家赔偿案件法律文书。

2、副组长,负责分管行政执法工作的责任人,主要行政执法职责为:

(1)组织提出分管工作年度行政执法计划和中长期规划;

(2)初步审签分管处室起草的规范性文件;

(3)负责分管工作中的行政执法问题;

(4)协助局长组织分管科室执行省、市局、县政府下达的执法任务;;

(5)参与重大行政处罚、行政复议、行政应诉、国家赔偿案件的讨论;

(6)初步审签分管科室行政处罚、行政复议、行政应诉、国家赔偿案件法律文书。

3、防御法规科科长,是本科行政执法工作的第一责任人,主要行政执法职责为:

(1)依法负责全县新建、改建、扩建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的管理和监督检查;

(2)依法组织、指导全县执法监督检查及防震减灾法制宣传教育工作;

(3)依法监督纠正有关违法行政行为;

(4)管理行政执法证件,负责换发、清理等工作;

(5)依法参与县政府有关法规、规章草案的起草、修改、论证。

(6)依法进行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的确定;

(7)负责全县抗震设防要求和地震安全性评价的行政执法工作;

(8)依法办理行政复议事项,承担防震减灾有关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的应诉工作;

(9)负责具体组织行政处罚案件听证会。

九、加强执法检查与执法监督

根据执法工作需要将开展教育专项执法检查及监督与地震综合执法检查监督制度结合起来。综合执法检查原则上每年进行一次,突出重点、注重实效。执法检查时,出示证件,严格遵守执法检查程序,并将执法检查结果进行通报。

十、责任要求

1、未经行政执法责任制领导小组或局领导批准,任何人不得擅自开展执法活动,否则,中止责任人执法资格。

2、严禁执法人员单独开展执法活动,严禁无证执法。

档案局防震减灾工作计划范文第2篇

【关键词】文书档案;信息化;利用率;安全保护

1文书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的特点

1.1纸质档案具有稳定性

纸质档案顾名思义就是用纸记录的档案,比如:日记、户口本、信件、图纸、合同、证书等都属于纸质档案。纸质档案有两个特点,分别是稳定性以及安全性,纸质档案的稳定性来源于纸张、颜料、染料的稳定性,而纸质档案的安全性则来源于纸质档案上的字迹,众所周知,每一个人的字迹都是有所区别的,所以纸质档案的造假几率很小,所以其安全性很高。但是,纸质档案却有一个特别显著的缺点——不易保存,纸质档案的保存会受到保存地点、保存环境的影响,大量的纸质档案不仅需要足够的保存空间,还需要高额的维护费用,而且纸质档案在查阅、搬移等过程中或多或少都会有所损伤,除此之外,纸质档案还会害怕潮湿、火灾、水灾等不可控制的灾害。这就不能保证档案的完整性,不利于数据以及实际情况的记录。

1.2电子档案的存储具有多样性

电子档案顾名思义就是用电子为载体记录的档案,电子档案也是信息技术发展的大趋势。电子档案和纸质档案的最大区别就在于,电子档案虽然存储的数据内容非常大,但是它的载体却很小,像U盘、移动硬盘等存储设备,虽然体积小,但是容量却特别大。电子档案不同于传统的纸质档案,它不但可以记录文字,还可以记录图片、视频、音频、影像等内容,让文书档案变得更具体、更准确。除此之外,电子档案还可以进行异地共享,档案的使用不会受到地区、时间的影像,只要有网络就可以随时查阅,大大提高了档案的利用率。此外,电子档案还可以进行多元化的备份,这也大大降低了档案丢失、损毁的风险。随着社会的发展,档案的数量越来阅读,传统的纸质档案的管理太过于繁琐。纸质档案在进行查询时,需要多道程序的审查,才能找到想要查询的档案。档案的管理工作也可以通过先进的互联网进行管理。将档案数据输入进网络,档案在网上进行管理,极大地促进了档案的公开性以及查询档案的便捷性,提高了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

2加强文书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利用率

2.1文书档案信息化机制的建立

电子档案管理应该建立健全的管理机制,首先档案源数据的收集必须精确,档案数据的复制、备份、保存等必须保证和源数据相一致。除此之外,还应该尽量把图像类的数据资料转换成文字数据资料,这样可以方便后期的查阅和使用。电子档案的格式也必须根据国家规定来统一设计,并创建相应的电子档案管理机制。此外,电子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责任划分也应该依照国家的相关规定来执行,这样可以保证电子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和准确,尽量降低了电子档案管理工作出错的几率。

2.2文书档案信息化水平的加强

在地震局的防震减灾工作中,文书的档案管理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但是,在现有的防震减灾文书档案管理工作中,不但文书档案管理的工作量非常大,而且文书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还特别稀缺。大部分文书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对纸质档案管理模式都熟记于心,可是随着电子档案管理模式的出现,文书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必须及时提升自身的技术水平,最大程度的满足其工作需求。用现代化的档案管理模式来服务于当前的防震减灾事业。电子档案管理模式是社会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所以必须改变传统的档案管理观念,让文书档案管理朝着数字化、现代化、数据化的方向去发展,各个部门之间也应该互相交流和帮助,这样才能更好的推进防震减灾文书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3加强文书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安全保护

3.1提升文书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提高文书档案管理安全的措施之一就是,一定要提高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文书档案工作是单位中比较重要的工作内容,工作人员不但要具备过硬的技术水平,还必须具备一定的综合素养。在日常工作中,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必须要有及时收集、整理档案资料的意识,查阅完档案必须及时归还原处,定期维护、检查档案是否有缺损。与此同时,还应该定期给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安排培训和学习的机会,让他们多学习,努力提升自己的技术水平和能力。还要有足够的职业素养,在管理的过程中,认真负责每一份档案。不能随意将档案借出,以免泄露重要信息。

3.2强化文书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安全防范

提高文书档案管理安全的措施之二就是,一定要加强文书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安全防范,主要方式有两种:一,创建一个文书档案管理的内部平台,用此来监督和管理局内重要的文书档案;二,进行电子文书档案的备份和容灾,当电子文书档案受到损坏的时候,及时的采取补救措施,把损坏的档案及时的修补和还原,让文书档案可以尽量恢复正常。

4结语

随着防震减灾事业的不断发展,传统纸质档案的缺陷也逐渐的显露了出来。防震减灾工作不可能局限于一个地区,所以文书档案的使用情况也会越来越频繁。所以,如何创建出一种高效、科学的文书档案管理方式是目前防震减灾机构亟待解决的难题。电子档案的出现不但满足了目前防震减灾事业的发展需求,还提高了防震减灾文书档案的使用效率,可以为地震局相关的领导提供可靠的判断依据。文书档案的信息化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它可以提高防震减灾工作的准确性,让防震减灾工作中的文书档案管理工作变得更科学、更合理、更准确。

参考文献

[1]张雪.事业单位文书档案信息化建设分析[J].兰台内外,2024(18):25-26.

档案局防震减灾工作计划范文第3篇

一、目标任务

作为区政府主管地震及防震减灾事务的职能部门,推行行政执法工作就要以宪法、法律、法规为依据,以推行依法行政建设法制政府为目标,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己任,进一步规范我局的行政行为,达到执法权限法定化,执法责任明晰化,执法行为规范化,执法程序公开化,执法监督制度化,使全局执法人员法制意识不断增强,执法水平不断提高,机关作风与效能建设达到一个新水平。

二、组织领导

按照“一把手”为推进依法行政第一责任人的要求,我局成立以主要领导为组长的依法行政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岗位责任到人、任务明确到人的工作机制,把推行依法行政工作在安排部署和组织实施从组织领导上得到保证,在各环节上落到实处。

三、工作措施

为了认真推行依法行政,根据2013年全区依法行政工作要点,结合我局实际,主要从六个方面做好工作:

一是加强学习,切实提高对执法责任制重要性认识。结合工作实际,坚持每周星期一的政治理论学习制度,认真组织全局干部职工学习国务院《全国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关于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的决定》、《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及《行政许可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和十精神,做到学法培训计划、内容、时间、人员、效果“五落实”,每次学习不少于2小时。并结合当前开展的“学习,执行”、效能风暴等主题实践活动,教育广大干部职工牢固树立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的法治理念。认真落实领导干部学法制度,制度领导干部学法计划,切实发挥领导干部学法、用法的表率作用,进一步行政执法的水平,有效地维护社会秩序,确保了各项工作的有序进行。

二是加大防震减灾法制宣传力度。以“加强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共建地震安全校园”为主题,进一步修订完善学校地震应急预案,把防震减灾宣传教育纳入学校安全教育。通过学科教学渗透、课外兴趣小组活动、举办专题知识讲座等形式,进一步加强学生避灾自救宣传教育。利用5.12减灾减灾日、7.28唐山地震纪念日、12.4法制宣传日以及“法律七进”、“科技下乡”、“农村科技直通车”等时机,拓宽防震减灾法制宣传教育与科技服务渠道。结合全省开展的农村民居地震安全示范工程建设活动,在农村开展防震减灾知识宣传活动,大力宣传农居工程抗震设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宣传引导群众建设农居工程时要自觉进行活动断层避让和科学防震减灾。进一步推进防震减灾科普教育示范基地(学校)建设,不断完善防震减灾科技示范点软硬件设施,充分发挥省级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基地(学校)在地震知识宣传普及中的积极作用。

三是强化抗震设防要求的监管职能。依法加强对新建、改建、扩建工程的抗震设防监管,继续配合做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在建设工程规划、选址、设计等环节上严把设防关,切实将抗震设防要求的监管纳入验收程序,进一步规范抗震设防要求行政许可的行为,加大建设工程安全性评价的执法检查力度,确保建设的场地安全、居住房屋达到抗震设防要求。积极配合人大、政府和相关部门联合开展防震减灾执法检查,适时对重大建设工程、生命线工程和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工程进行检查。同时,对地震监测设施、观测环境,依法处理破坏地震观测环境和防震设施及干扰地震观测的行为进行专项检查。《省抗震安全农居工程活动断层分布图》和《省抗震安全农居工程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的要求,继续实施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积极参与指导新农村建设规划,对农村社区建设规划进行重点指导,提供地震动参数资料,进行活动断层避让,加大农村房屋抗震设防推广力度,提高农民住房抗震设防覆盖率,切实减轻未来地震灾害损失。

四是大力推进应急救援能力建设。认真落实新修订的《区地震应急预案》,完成各乡镇,城区各街道、各单位、相关部门以及重点企业学校、医院、商场等公共场所地震应急预案备案工作。切实加强对全区各单位地震应急工作的检查管理,会同相关部门定期开展地震应急工作检查。指导组织机关、企业、人口密集场所开展好地震应急演练;并结合“校安工程”建设,明确应急管理领导包学校责任制。与教育部门一同,督促各中小学制定完善《地震应急预案》,要求各中小学将地震科普知识的学习纳入学校第二课堂,组织六中、十三中等城区部分中小学开展防震避震与紧急疏散演练,继续加强学生避灾自救能力建设。依托社区、机关、企业、学校等,继续组建完善地震志愿者队伍。进一步健全完善乡镇以基干民兵、街道社区以青年自愿者队伍为基础的应急救援队伍,逐步增强全区应急反应速度、应急指挥、组织协调、抢险救援、震灾实施的综合能力。在已建成的9处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基础上,继续推进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并结合农村危旧房改造和新农村建设,逐步消除农村危房。会同相关部门,进一步完善已建应急避难场所的设施,使其功能更加完备。

五是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行为。界定执法权限,对照相关的法律法规,认真核对执法的权限、职责和义务,做到不越权,不渎职。同时对照有关法律法规,将权限、职责和义务结合实际工作,逐层分解,明确责任,建立执法人员执法责任制。规范执法文书,根据职责权限的规定,科学合理的制定《区防震减灾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细化标准(试行)》,进一步明确行政执法权限、处罚依据、行政处罚的裁量标准,严格规范裁量权的行使,避免了执法的随意性。加强了对执法案卷的规范管理,对执法案件实行一案一卷,执法人员严格按照法律程序和案卷文书格式,使努力做到了执法案卷“四统一”,即统一格式,统一编号,统一装订,统一进档,使档案建设和管理工作达到了标准化、规范化。

档案局防震减灾工作计划范文第4篇

一、防震减灾发展现状与环境

(一)地震灾害背景。市地处东明——渤海强烈沉降区,辖区内自西北向东南平行分布有沧东断裂、杨家堡——边临镇断裂、陵县——冠县断裂、庆云断裂、聊考断裂等一系列活动断裂,将第三纪前基岩切割成一系列的坳断与隆断,地质条件十分复杂。具体到我县,位于陵县——冠县断裂块上。据历史记载,我县曾受到周边地震波及十余次,最大影响程度达到Ⅷ度。在即将颁布的新一代地震动参数区划图中,我县抗震设防水平又有提高,由原来的Ⅵ设防提高为Ⅶ设防,再加上我县基本都是松软沉积地层,地震隐患较大,地震灾害将是威胁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一个潜在因素。做好防震减灾工作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二)工作现状。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地震工作,专门成立了地震工作办公室,大力推进地震监测预报、震害防御和应急救援三大工作体系建设,为全面做好防震减灾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主要体现在:一是加强地震科普知识宣传教育。深入开展地震科普知识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进农村“五进”活动,利用“5.12”、“7.28”大地震纪念日、科技活动周、减灾日等有利时机,通过标语、挂图、讲座、演练等多种形式,积极宣传防震减灾知识,群众的防震减灾意识和防震避震、自救互救能力得到提高。二是健全地震群测群防网络体系。每个乡镇明确1名防震减灾助理员,设置一处地震宏观观测点,明确1名宏观测报员,每个社区明确1名灾情速报员,定时和县地震办联系,及时反馈信息,全县上下形成了横到边、纵到底的地震群测群防网络体系。三是制定了《县地震应急预案》,下发各级各部门,并分部门、分行业依次召开座谈会,对预案分工情况进行再落实。四是建立地震观测设施。设置强震监测台1处,并与省、市地震主管部门联网,实现了地震事件5分钟内计算机自动速报、10分钟左右人机交互速报。五是部分重大建设工程项目实施了地震安全性评价,为建设工程抗震设防提供了科学依据。

(三)存在问题与不足。目前,我县防震减灾工作仍处于起步阶段,防震减灾基础还十分薄弱,与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建设幸福的要求相比还存在诸多不适应。一是防震减灾意识薄弱,对地震灾害心存侥幸。防震减灾事业协调发展机制还不健全,重视程度不够,基础能力不强。二是建设工程抗震设防存在薄弱环节。抗震设防要求还没有全部纳入基本建设审批程序,不少项目尤其是农村民居建设项目抗震设防能力十分薄弱。另外,由于我县地震工作起步较晚,城市规划区的地下地质构造不清,主城区及开发区的地震活断层探测和地震小区划工作亟待进行。三是地震监测预报水平较低,捕捉地震前兆特别是短临前兆信息的检测网络还不健全。四是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基础薄弱。应急救援队伍的组建和培训,应急装备、应急物资储备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充实完善。五是防震减灾知识的宣传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大,宣传方式还有待于进一步创新。六是社会公众普遍缺乏防震减灾常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四)发展环境。一是县委、县政府对防震减灾工作重视和关注程度不断增强,坚持把防震减灾作为保障民生的一项重要工作,强化部署,加大投入。二是经济社会发展对防震减灾工作又有新需求。当前,幸福建设正在快速推进,新城区、开发区、城镇化和重大工程建设日益加快,在社会财富快速积累的同时,灾害造成的损失也将越来越大,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强地震监测预测,推进基础探测,强化救援救助等地震安全保障措施,切实提升全社会抗御地震灾害的能力。三是人民群众对防震减灾工作又有新期待。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群众生活质量的提高,人民群众更加珍视生命安全,更加重视生存空间的安全,对防震减灾工作的期望值越来越高。与此同时,人民群众参与应急演练、志愿者工作及组织民间救援团体等防震减灾活动的积极性空前高涨,防震减灾工作必须顺应广大人民群众的减灾诉求。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把维护和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作为首要任务,坚持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以最大限度减轻地震灾害损失为根本宗旨,以“监测广覆盖、预报显实效,地下搞清楚、地上建结实,灾情快获取、救助更及时,科技再创新、服务更有力”为基本要求,依靠科技,依靠法制,依靠全社会力量,切实加强防震减灾三大体系建设,全面提升全县综合防震减灾能力。

(二)基本原则。

1.坚持政府主导、部门各负其责原则。牢固树立全县一盘棋思想,将防震减灾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作进行安排和部署。在县政府统一领导下,发改、住建、规划、民政、公安、消防、地震等相关部门共同参与,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全力做好防震减灾工作。

2.坚持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原则。将防震减灾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统筹部署,使防震减灾工作与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

3.坚持预防为主、防救结合原则。统筹推进防震减灾体系建设,扎实做好防震减灾各项基础性工作,切实提高防震减灾能力。

4.坚持依法推进、强化监管原则。实现防震减灾工作法治化、规范化、责任化。

5、坚持立足服务、创新发展原则。把握社会对防震减灾工作的新要求,追踪地震科技发展前沿,努力把防震减灾最新建设成果转化为公共服务产品,不断探索防震减灾事业发展的新方法、新举措。

(三)发展目标。

1.到年,地震监测能力明显增强,基本形成多学科、多手段的综合监测系统;地震预测预报系统不断完善,对防震减灾贡献率进一步提升;初步建成地震烈度速报系统,20分钟内完成地震烈度速报。

2.城乡抗震设防能力明显增强,新建、改建、扩建工程全部达到抗震设防要求;基本完成已有的抗震设防能力不足的重要建设工程的加固改造,农村民居抗震能力不断提高。

3.基本建成以地震专业救援队伍为中坚、有关行业救援队为为骨干、志愿者队伍为补充的救援队伍体系;破坏性地震发生后,15分钟内启动地震应急预案,1小时内组织并派出现场工作队、救援队开展现场震情监测与紧急救援,6个小时内初步确定灾区范围,24小时内受灾群众得到基本生活救助。

4.社会公众的防震减灾意识显著提升,基本掌握防震减灾基本知识和防震避险技能。

三、主要任务

(一)地震监测预报体系建设。

1.提高地震监测和预报、预警能力。在省、市地震主管部门的帮助指导下,积极推进地震台网中心建设。利用废弃闲置的油气井和深水井建设1处测震台,同省、市地震局直接连网,及时上报信息,实现对区域内的地震实时监控,力争做到长期预报更加科学、中期预报准确率不断提高、短临预报有所突破。

2.加强群测群防工作。完善群测群防工作机制,加强地震宏观测报网、灾情速报网、地震知识宣传网和乡镇助理员的“三网一员”建设,充分发挥群测群防的重要作用。建成县级群测骨干点2个、乡镇级宏观测报点13个,各乡镇明确1名防震减灾助理员、1名宏观测报员,各社区明确1名灾情速报员。对宏观测报员和灾情速报员建档立卡,发放证书,制定制度,落实待遇,明确责任,建立“三网一员”数据库。在全社会开通“12322”防震减灾公益服务热线,完善信息畅通渠道。

(二)地震灾害预防体系建设。

1.完成县城区及开发区地下活动断层探测和地震小区划工作。在省、市地震局的指导下,年完成城区及开发区地下活动断层探测和地震小区划工作,真正达到“地下搞清楚、地上建结实”的目的,推进震灾防御基础性成果在城市防震减灾中的有偿使用,为我县编制城市总体规划、进行城市建设和国土开发利用提供抗震设防依据。同时,新建、改建、扩建一般建设工程全部达到小区划图标示的抗震设防要求。依据我县地震小区化图标示,在编制国土利用规划、城乡规划时,充分考虑区域内潜在的地震风险,严禁在地震断裂带上规划建设城市新区、学校、医院和重要基础设施。

2.依法加强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监管。将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纳入基本建设审批程序,并作为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论证、工程选址、工程设计和工程验收的必要内容,严格按照抗震设防要求进行设计和施工。加强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备案审查,重大建设工程、生命线工程和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要依法开展地震安全性评价。尤其对大型交通项目、水库项目、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的接收、存储、城市供水、供热、大型居民小区、中小学校舍、卫生医疗场所、重大化工项目等,都要按规定进行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做到应评尽评,按“度”设防,确保安全。全面排查已有基础设施、重大工程和大型化工企业的抗震设防隐患,及时除险加固。

3.加强农村民居抗震设防工作。提高农村民居抗震设防能力,到年,建成1处农村民居地震安全示范工程,60%以上的新建农村民居和村镇公用设施采取有效抗震措施,农村社区、城中村改造等农居项目达到抗震设防要求,让农民群众逐步住上安全结实的房子。

4.加强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的抗震设防。一方面,要落实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建设工程地震安全责任制。另一方面,对新建、改建、扩建的学校、医院建设工程,要严格执行抗震设防标准,按照高于当地房屋建筑的抗震设防要求进行设计和施工,增强抗震设防能力,建成最安全、人民最放心的学校和医院。

5.加强地震次生灾害防治,提高基础设施抗震能力。交通部门要全面提升交通基础设施抗震能力,按要求适当提高建设标准,加快危险路段、桥梁整治改造。水务部门要对病险水库进行除险加固,尽快完成病险水库的抗震性能鉴定,确保水库大坝的地震安全。供电、供水、供热、供气、各化工医药企业、通信等部门要适当提高系统抗震设防标准,对重要的设施和线路实行差异化设计,加强重要用户自备保安电源的配备和管理,拿出应对地震次生灾害的预案,切实做好地震次生灾害的防治工作。

6.大力开展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建立防震减灾宣传教育长效机制,将防震减灾宣传教育纳入县委党校干部培训教学计划和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计划。推进科普示范学校和防震减灾科普基地建设,“十二五”期间,建立省级地震科普示范学校1处,市级科普示范学校3处,达到“宣传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的目的。通过防震减灾知识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学校、进农村、进家庭“六进”活动,全面提高全民防震减灾意识和技能。

(三)地震应急救援体系建设。

1.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县、乡、重点部门地震应急预案的制定、修订和补充工作,消除预案死角。健全应急预案的备案、督查、评估和演练制度,定期进行应急检查,每年至少开展一次应急疏散演练,县城区内各中学、各乡镇中心小学要一年轮流演练一次。

2.加强地震应急救援队伍建设与培训。本着“一队多用、资源共享、专兼结合、军民结合、平战结合”的原则,由县地震办、消防大队、武警中队、卫生局等有关部门组成一支反应迅速、机动性高、突击力强,能随时执行地震应急救援任务的地震灾害应急救援队,一旦发生地震事件,确保能拉得出、用得上、见成效。对所有应急救援人员建档立卡,发放证书,加强培训,提高能力,明确义务,落实责任。

3.做好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结合广场、绿地、公园、学校、体育场等公共设施,因地制宜建设应急避难场所,合理安排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必须的交通、供电、供水、排污、物资储备等设备设施。学校、医院、影剧院、商店、酒店、体育场馆等人员密集场所要设置地震应急疏散通道,配置必要的救生避险设施。“十二五”期间,要把我县的和谐广场、琵琶湾公园、师范广场、三国文化广场、医院前广场、一中广场等规划建设成地震应急避难场,满足周边群众的应急疏散和安置要求。对应急避难场所要设定指示标识,划定功能分区,完善基本的供排水、供电等设施,提高避难效用。

4.加强地震应急救援物资储备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地震救灾物资储备网络和城市救灾物资储备站,优化储备布局和方式,合理确定储备品种和规模。按照布局科学,种类完备,数量合理,调拨迅速的要求,完善跨部门、跨地区、跨行业的地震应急物资的生产、储备、调拨和紧急配送等机制。鼓励引导社会、家庭开展必要的防震减灾应急物资储备,实现专业储备和社会储备、物资储备与生产能力储备的有机结合。要建立全县地震应急物资储备数据库,定时确认和更新,做到有备无患,真正应急。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防震减灾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把防震减灾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完善工作制度,强化协调合作,形成防震减灾工作合力。在规划实施过程中,要及时协调解决存在的问题,强化监督检查,确保规划顺利实施。

(二)健全工作机构。要建立健全防震减灾工作机构,积极落实“三网一员”人员,理顺防震减灾职能,加强防震减灾力量,保证必要的人员编制和工作条件,确保防震减灾工作正常开展。

(三)强化督导考核。要认真制定防震减灾工作计划,明确专门人员,强化工作措施,狠抓工作落实,确保工作到位、落实到位、责任到位。县政府将把防震减灾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考核体系,并对各单位工作开展情况定期进行督导检查。

(四)加大投入力度。要将防震减灾经费纳入本级财政年度预算,设立防震减灾专项资金,建立与本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防震减灾投入机制。要积极拓宽资金渠道,引导社会各界参与对各类工程设施和城乡建筑抗震设防投入,以达到抗震设防要求。

档案局防震减灾工作计划范文第5篇

一、地震科技工作及其档案管理现状

目前河北省地震局科技人员为309人,占全局职工总人数的58%,其中正高级技术人员3人、副高级技术人员69人、中级技术人员102人。承担的研究课题主要来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攻关、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国地震局地震科技星火计划、中国地震局震情跟踪合同制定向工作、河北省科技支撑计划、河北省地震科技星火计划等基金资助,课题研究内容遍及震源物理、地震地质、地震预测、地震工程、地震观测技术、地震救援等学科。面对每年几十项科研成果,我局档案室按照《中国地震局科学技术档案管理办法》和《地震科技档案工作业务规范》的有关规定,予以整理组卷和归档保存。从归档成效来看,总体情况良好,但在归档质量及其管理等方面尚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1、主动归档意识不强

有的科技人员归档意识淡薄,对科研成果归档的价值、作用缺乏足够认识,只重视课题申报和完成,忽视或轻视课题成果归档,甚至存在担心把成果归档到档案室劳神费力、不如把课题成果资料保留在自己身边使用方便等错误想法。因此,在课题结题后,往往不及时履行移交档案的法定义务,即使档案室管理人员追档、催缴,也表现的不积极、不情愿、不主动予以配合。

2、归档资料不够完整

地震科技档案具有专业性强、科技含量高的特点,其使用价值、共享价值远高于其他文献档案,故地震科技档案的可靠、真实和完整就显得尤为重要。然而在实际归档工作中,部分科技人员在提交归档资料时,“缺斤短两”和“偷工减料”现象时常发生,如有的软件研制成果,只有结题报告,忽视了提交源程序;有的遗漏了最能反映科研进展过程的一些研究构思草案、手稿;有的用复印件代替原始资料。由此导致归档质量不高,无法反映成果档案的技术全貌。

3、大型成套归档工作仍需历练提升

随着我局科技工作稳步向前不断推进发展,科技工作力度也随之发生了潜移默化地改变,伴随着多学科、多单位规模化联合协作的综合研究课题和系统工程项目逐渐增多,我局成套归档任务也在俱进加大。例如我局承担完成的首都圈防震减灾示范区系统工程河北省分项目工程(简称“河北省首都圈工程”),旨在河北省省级及中北部地区的石家庄等8个市建设地震监测预报、地震应急响应和防震减灾宣传教育三大技g系统,又分为河北省数字遥测地震台网、数字遥测强震台网、数字化前兆台网、地震分析预报技术系统、地震通信网络技术系统、地震应急快速响应技术系统和防震减灾宣传教育技术系统7个子工程项目组织实施。面对面积广、系统多、技术新、时间紧、要求高的这一庞大系统技术工程,虽然出台了河北省首都圈工程项目档案管理办法,强调项目档案工作与工程进度同步进行,按时保质完成了该大型系统工程的成套归档任务,但也暴露出了一些不足之处,表现为成套归档工作历练不够,经验不足,特别是项目启动初期,没有及时成立自上而下的档案管理组织体系,项目实施的各基层单位档案人员专职的少,兼职的多,档案人员业务素质普遍不高,导致归档工作做的不能完全到位,退档、补档现象的发生,影响了局部阶段建档的正常工作进度。

4、档案管理方式有待转变提高

目前我局地震科技档案仍局限于生成、整理、分类、汇集、归档、保存和借阅等一般化管理方式,仍未摆脱看摊守库、坐等上门、按图索骥、重藏轻用的陈旧思维方式和工作习惯。缺乏对地震科技档案资源进行整合编研和开发利用,缺少对地震科技档案信息进行多角度、深层次挖掘。对地震科技档案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重视不够,尽管2014年我局初步建立起了地震信息档案管理系统网络平台,但目前该网络平台普及使用率还不高,信息化管理的程度还较低,网络档案信息服务工作还远未满足使用要求。

二、加强地震科技档案工作的举措思考

针对上述我局地震科技档案工作存在的一些短板、弱项和不足之处,拟采取以下几项措施予以改进和完善。

1、宣传与管理机制并举做好归档工作

资料归档是开展地震科技档案工作的先决条件,没有了资料的归档, 地震科技档案工作的规范化、现代化、科学化管理就成为空谈。针对科技人员归档意识淡薄等问题,一方面通过培训、讲座、沙龙交流等形式,加大科技档案法律、法规的宣教力度,强化科技人员归档工作的法定义务责任意识,提高科技人员对科技档案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培养科技人员归档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要与局科研成果职能管理部门科技处密切沟通协作,将归档与科研成果管理工作相结合,建立地震科技档案工作长效管理制度,强调科研资料不入档,其科研成果不得验收、鉴定和请奖,从管理机制上确保所有地震科技项目、课题等资料全部有序归档。

2、过程参与严把归档资料质量关

归档资料的完整性是做好地震科技档案工作的基础,是衡量归档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为此,档案室工作人员要主动作为,工作前移,提前介入到科研过程中去。首先每年初就要熟悉局地震科研项目的立项、在研情况,了解每一项目(课题)的技术思路、实施方案、预期成果、预期产生的归档资料种类和数量,做到心中有数;其次注意跟踪每一项目(课题)科研过程的进展状态,做到随时收集、积累归档资料。当项目(课题)结束时,归档资料的收集工作也随之自然结束,从而使归档资料不流失、不遗漏,确保归档资料真实、完整和优质。

3、汲取经验夯实成套归档工作基础

从河北省地震局承担完成的《河北省首都圈工程》《地震预测理论和方法研究》等大型系统工程项目和重大研究课题来看,大型系统工程项目通常是,按照统一的工作思路、性质及目标,由多个单位承担各自的属地工作任务,然后分工协作完成;重大研究课题则一般是,将课题分解为若干个子课题,每个子课题有其自身的研究内容及目标,最后整合各子课题的研究结果,完成课题研究总报告。无论是大型系统工程项目还是重大研究课题,其形成的科技成果资料均符合成套归档特征,必须依照成套归档方法予以接受、组卷和保存。通过多次实践,特别是通过承担完成大型系统工程项目庞大、繁重的成套归档工作,得到的主要体会和经验是:(1)大型系统工程项目启动伊始,在成立项目实施管理组织机构时,应成立专门的档案管理组,明确档案管理的职责和任务,从组织架构上确保千头万绪的档案工作能够协调有序地开展;(2)项目实施的各基层单位,要配备专门档案工作人员,并进行业务培训,合格上岗,杜绝随意指定、临时调配,保证档案管理的连续性和统一性;(3)根据工作进度和遇到的问题,及时开展档案工作业务交流、研讨。这些经验为进一步做好我局大型科技项目(课题)的成套归档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4、开展档案鉴定优化库藏资源

河北省地震局是科研型公益事业单位,是全国建立地震工作专门机构较早的省份之一,迄今局档案室已积累、保存了大量的科技档案。根据国家档案局的有关规定, 长期档案的保管期限为16 年至50年, 短期档案的保管期限为15年以下。由此可知,我局库藏中有一定数量的科技档案已超过了规定的保管期限,有必要对库藏科技档案进行鉴定。通过科学论证和鉴定,把那些陈旧、过期、重复的且已失去利用价值的档案予以清理、剔除,不仅可去冗存精、优化科技档案库藏资源,而且将给地震科技档案的检索、查询、借阅和科学管理带来方便,更有助于有效开展优质服务、推动地震档案数据库建设、开发档案信息资源。

5、加强业务培训提高档案管理工作水平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