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计37838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152分钟。
文明乡镇创建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
【摘要】“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计划生育涉及千家万户切身利益。在新的条件下,如何注重抓好宣传教育,增强广大群众科学的人口意识,促进新型生育观念的转变,仍然任重道远。本文针对乡镇计划生育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加强乡镇计划生育工作的措施。
【关键词】乡镇;计划生育;问题;措施
1 乡镇计划生育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流动人口计划外生育是乡镇计划生育管理工作的重点和难点: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乡镇劳动力转移工程的实施,乡镇的流动人口数量日益增多,流动人口大多处于生育旺盛期,育龄妇女所占比重大,文化素质偏低,法制意识淡薄。由于流动人口分布广、流动性大、人员组成复杂,居住地点、从业处所和计划生育信息变化快等因素,致使流动人口计划管理与服务工作底子难摸清、孕情难掌握、措施难落实、处理难到位。
1.2 乡镇基层计生干部的待遇和积极性需要进一步提高:
计划生育是国策,大量的工作要靠乡镇基层计生干部来完成。由于乡镇基层计生干部在没有行政处罚权、行政强制执行权和有力的措施的情况下开展工作,导致乡镇基层计生队伍人员工作压力大、任务重。同时由于待遇偏低,乡镇基层计生干部积极性相对不高、工作效率不明显。
1.3 乡镇干部思想认识不到位,行政执法难落实:
乡镇干部处在计生管理第一线,是最能准确了解情况,也最能及时发现问题的。但是目前有的乡镇干部思想认识不到位,没有充分认识到抓好计划生育工作的必要性、重要性,单纯从“考核过关”的角度抓计划生育工作,乡镇缺乏明确的目标责任,不能胜任工作的乡镇干部没有及时调整充实,由于责任不清,任务不明,计生工作被动落后。
2 对策建议
针对乡镇当前人口计生工作存在的问题和乡镇计划生育出现的新情况,笔者认为,乡镇计生部门应当积极探索、拓展工作思路,从转变观念着眼,从完善管理体制入手,立足优质服务,强化综合治理。
2.1 要大力加强宣传教育,不断创新宣传形式:要不断创新宣传形式,丰富宣传内容,普及计划生育、优生优育、生殖健康科学知识和相关法律法规知识,促进群众婚育观念的根本转变。非计划生育事实的发生多数与村、乡两级干部上门开展针对性宣传不够有很大的关联性,如基层干部能改变泛泛宣传为针对性上门宣传、提醒,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非计划生育行为。建议乡镇文体部门排练计生内容的戏剧、小品、舞蹈,创作诗歌、散文、小说等作品,举办书法、绘画、摄影等文艺展览,大力宣传新型生育文化;乡镇广播电视台开办专题栏目,制作宣传片,播放公益广告,同时大力宣传计生工作中的先进经验和先进人物。把婚育新风进万家创建活动与评选文明家庭、文明社区、文明村庄、星级文明户相结合。
2.2 要领导重视,责任明确:乡镇两级领导抓计划生育工作要思路明确,认识到位,坚持把计划生育管理与服务工作纳入乡镇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统筹安排。建立由计生办牵头、各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计划生育领导小组,并建立切实可行的经常性工作制度。领导小组亲自解决难题,协调政策措施,抓检查、监督、考核、兑现奖惩,规范管理与服务的机制。实行目标管理,层层建立责任制,逐级签订责任书,并作为考核干部的重要内容。乡镇要建立财政专款保障制度,兑现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宣传、管理,独生子女父母奖励优惠政策,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乡镇计生服务站环境,保证避孕药具及节育技术服务等方面的工作正常开展。
2.3 要加强流动人口管理:一是要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与服务纳入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管理体制,建立政府与派出所、工商、卫生、财政和民政等有关部门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综合治理责任制度,把“一票否决”制度引入部门计划生育管理职责,根据施行的检查考核方案,严格兑现奖励。二是要建立户籍流动人口申请办理计划生育婚育证明制度,将流入人口视同常住人口,纳入经常性管理服务范围。对乡镇流动人口中已婚育龄妇女进行全面调查摸底的基础上,统一登记,发动群众参与民主管理和监督。
2.4 采取措施提高乡镇基层计生干部的待遇和积极性:乡镇基层计生干部是乡镇贯彻落实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先锋。离开了乡镇基层计生干部的配合,计划生育工作就好比鱼离开了水。所以既要加强乡镇基层计生干部的国策意识教育,强化对人口计生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督促其切实担负起计划生育工作责任人的责任,又要对乡镇基层计生干部政治上关心,生活上照顾,工作上支持,充分调动乡镇基层计生干部的积极性,努力提高他们的待遇。对严格遵守规定、工作突出的,予以表彰奖励,对违反制度的,坚决按规定处罚,做到奖惩兑现,赏罚分明,对实绩突出的干部一律优先提拔重用。
2.5 加强部门配合与沟通,严格落实责任制:要加强部门配合与沟通,依法落实综合治理人口问题的职责。严格落实责任追究制,建立健全经常性长效工作机制。要严格落实一票否决,凡年度考核不合格的乡镇,对党政主要领导和计生分管领导要加大处罚力度,干部凡计生工作不得力的,该调整的就要调整,该免职的就要免职。只有严格履行职责,真正形成齐抓共管、责任明确、奖罚有力的工作机制,才能推动计生工作上台阶、上水平。三是坚持依法行政,加大社会抚养费征收力度。对违法生育行为所需承担的责任,法律已经做出了明确规定。要严格按照国家法律规定,征收超生户应该缴纳的社会抚养费《条例》规定的下限,使超生户对超生后果有所敬畏。
3 结束语
乡镇计划生育工作只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创新工作体制机制,明确责任,建立科学、统一、高效的基层人口计生工作管理和服务体系,提高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服务等手段开展工作的能力,就一定能促进人口和计划生育各项政策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 米国庆.新时期我国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实践与思考[J].人口研究,2004年05期
[2] 王伟光,郑成彩,焦自栋.乡镇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社区医师,2004年13期
文明乡镇创建工作计划范文第2篇
今天,我们在*市固始县召开全省村镇规划和村庄治理现场会。这是继20*年5月新县、固始县现场会之后的又一次现场会。会议将在学习推广*市、固始县经验的同时,研究如何贯彻中央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全省村镇规划和村庄治理工作的意见》,扎实稳步地推进村镇规划和村庄治理工作。下面,我讲几点意见,供大家参考。
一、*市、固始县推进村镇规划和村庄治理的经验值得借鉴
今天上午,我们对固始县村镇规划和村庄治理工作进行了实地参观考察,城乡风貌异彩纷呈,大家看了很受鼓舞。刚才,*市规划局长罗荣国同志、固始县政府县长方波同志分别介绍了他们的经验,我听了深受启发。
*市加强村镇规划编制工作,科学引导新农村建设的经验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加强领导,凝聚村镇规划建设合力
一是加强领导,明确目标责任。*市委市政府对村镇规划建设工作高度重视。市、县成立了规划建设领导小组,主要领导任组长,抽调精干人员,具体负责村镇规划建设的指导、协调和监督工作。市政府下发文件,连续三年把村镇规划编制列入向全市人民承诺的“十件实事”,实施目标管理。二是加强政策指导,提供资金保障。从20*年起,市财政每年投入200万元,县区财政各投入100万元,专项用于村镇规划编制,不足部分由乡镇财政解决。同时动员市、县(区)直单位对口帮扶村镇规划建设。去年全市共投入专项经费2000多万元,保证了村镇规划任务的顺利完成。三是宣传发动,营造良好氛围。市、县(区)和乡镇召开村镇规划建设工作会议进行动员,市和县分别举办新农村规划建设知识培训班,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等形式进行广泛宣传,为顺利推进村镇规划建设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二)坚持标准,提高村镇规划编制水平
一是加强技术力量。积极引入竞争机制,通过媒体村镇规划编制招标公告,面向省内外公开招聘了17家乙级以上规划设计单位。各县区把规划、国土、房管、水利等部门的设计人员进行整合培训,全力投入村镇规划编制。全市共投入规划设计人员320多人。二是严把规划质量关。为防止“另起炉灶”,拆旧村、建新村的简单化倾向,坚持严把“五关”,即:调查摸底关、征求意见关、方案编制关、技术评审关和依法报批关,有效保证了规划编制质量和实施效果。三是规划建设特色村镇。强调村镇规划应结合当地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情况,分别规划建设生态庄园式、城郊社区式、平原集中式、丘陵放射式、山区分散式等不同空间形态的村镇。充分发挥区位、资源等比较优势,引导建设商贸型、工矿型、文化型、旅游型、沿边型、生态型等不同产业支撑的特色小城镇,避免了“千镇一面、千村一面”问题。四是严格规划审批。各县区成立了由规划、建设、发改、交通、水利、国土、环保等部门参加的村镇规划评审委员会,乡镇规划和村庄规划成果分别由市和县区新农村规划建设领导小组组织评审,凡达不到规定标准和规范深度要求的不予通过评审。邀请省、市规划专家组成评选委员会,评选出15个乡镇、30个村庄优秀成果。
(三)规范管理,保证村镇规划有效实施
一是规范村镇建设程序。认真落实村镇建设项目“一书两证”和“一书一证”制度,凡不符合村镇规划要求的不予审批。*市中心城区内村镇建设,由市规划局统一审批;乡镇人民政府所地和沿国道、省道、县乡公路两侧的村镇建设由县规划主管部门统一审批;其它村庄建设由乡镇人民政府审批,报县(区)规划主管部门备案。二是开展村镇规划效能监察。由市规划局、监察局组成联合检查组,深入县区乡村检查村镇规划编制和实施情况,有效防止乡村领导违法违纪干预村镇规划实施现象。三是加强规划实施的监督指导。市和县区村镇规划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专门人员深入乡村监督指导规划实施。市、县规划监察机构认真履行职能,及时查处村镇违法建设行为,保证了村镇规划的有效实施。
(四)示范带动,打造村镇规划建设亮点
全市确定了5种类型20个乡镇、100个村作为村镇规划建设和整治示范点。去年示范村镇基础设施建设总投资2.16亿元,这些示范点已成了村镇建设的亮点。一是就地整理型。平桥区洋河乡、固始县郭陆滩镇和往流镇、淮滨县邓湾乡、商城县上石桥镇积极开发新街区,整治老街区,改善了乡镇整体形象。潢川县付店镇新胜村、商城县上石桥镇黄楼村大力开展“三清、五改”,改善了村容村貌;二是整体迁建型。淮滨县邓湾乡徐门村通过淮河滩区土地整理项目、平桥区邢集镇桑园村利用高速公路拆迁安置、固始县段集镇小畈村利用灾后重建项目,分别建成了高标准的农民新村;三是“城中村”改造型。新县新集镇坚持改旧村、建新村、出新貌,规划建设了2.5平方公里设施配套、环境优美的金水新村。光山县城关镇上官岗村、潢川县老城区爱国村等集中建设农民新村,实现了农民生活城市化、管理社区化;四是产业支撑型。罗山县青山镇发展非金属和建材加工业,固始县三河尖乡发展柳编业,浉河区浉河港乡龙潭村等发展茶产业,增强了村镇经济实力,提升了村镇整体形象;五是交通带动型。浉河区十三里桥乡小庙村、潢川县仁和镇亚港村发挥交通优势,推进物流市场和农民新村建设,成为辐射带动周边发展的亮点。
(五)创新机制,促进新农村建设健康发展
一是创新资源整合机制。加大协调力度,整合各部门力量,促进扶贫、交通、农业、水利等方面的支农项目、支农资金向完成规划的村镇集中捆绑投放,防止了盲目投资和重复建设,提高了项目资金的投资效益。二是创新村镇建设投资机制。全面放开村镇基础设施投资市场,通过以地换路、以地换城,盘活了村镇存量土地。鼓励外出务工精英“回归”投资村镇建设,房地产投资热点已从中心城区、县城逐步向乡镇和中心村延伸。三是引导农民自主建设家园。坚持政府主导、规划引导、农民主体建设新农村。鼓励经济实力强的村组集体投资建设农民新村,按需要分配给村组居民;鼓励村组对集体土地、房屋进行置换经营,所得赢利用于建设农民新村;鼓励群众依照规划“自修门前路,自通院前水,自栽门前树,自保门前洁”,调动了广大群众自主建设家园的积极性。
固始县统筹城乡规划,促进新农村建设健康协调发展的经验突出反映在这几个方面:
(一)发挥规划的龙头作用,科学引导新农村建设
县委、县政府立足固始县情,把新农村建设列入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一是完善领导机构,为村镇规划提供组织保障。成立了县委书记、县长为政委和指挥长的村镇规划建设指挥部,设立了办公室和专业工作组。出台了《固始县关于加强村镇规划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了年度责任目标和推进措施。二是统筹城乡规划,引导新农村建设的方向。一方面,做好村镇规划与县域城镇体系规划的衔接,优化县城功能布局,合理引导城市发展方向与时序。明确2024年县城建设“双50”目标,并明确“东引、西聚、北控、南进”的城市发展方向,“四轴、两心、五片区”和“两环、八线、六区”的城镇空间结构形态,进一步理清了城镇发展思路。另一方面,根据村镇规模、区位和地理环境条件,分类编制各乡镇总体规划和村庄建设规划,引导村镇区域特色和产业发展方向。组织各专业工作组深入试点村镇,配合郑州大学规划设计院完成了11个乡镇、1*年村庄的规划编制任务。三是抓住关键环节,保证村镇规划的顺利实施。建立健全规划审议审查、公示和效能监察机制,规范村镇建设程序。把城乡规划纳入目标管理,严格建设项目审批,认真落实“一书两证”和“一书一证”制度,加强规划监察执法,从制度上保证规划的顺利实施。同时,依据规划,积极开展镇容村貌整治。对县城规划区内的城中村、隔夜楼进行集中整治,消除各类安全隐患。沿县城、乡镇周边和沿铁道、国道、省道的100多个村庄开展以“三清五改”为主要内容的整治工作,提升了村镇的整体形象。
(二)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梯次推进新农村建设
坚持城市、小城镇、村庄“三头并举”方针,梯次推进新农村建设。初步形成了以县城为中心,以小城镇为支撑,以乡集镇和村庄为依托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一是加快中心城区建设。突出抓好县城基础设施建设。仅20*年就建设城市主次干道17条,新增道路21.7公里,城区道路总长达120多公里,城市框架拉大到35平方公里。逐步完善城市基础设施,不断提升城市基础设施水平和公共服务水平。同时,加快功能园区和市场建设。城南新区行政中心正进行主体施工,13家单位已建成或正加快建设;香樟苑、水云居等大型住宅小区正加快建设,将有效改善市民和进城务工农民的居住条件;信合集美建材市场等5个大型专业市场相继建成,逐步形成豫东南区域物流中心。二是加快特色城镇建设。推进陈淋子史河湾试验区建设,提升沿边城镇竞争力;加快段集火车站新区开发建设,完善物流仓储设施,打造固始南部次中心;打好“中国柳编之乡”品牌,把三河尖建成淮河上游商贸重镇;推动胡族、黎集、方集、往流、郭陆滩、陈集等重点乡镇建设,增强对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三是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往流镇以镇带村联动发展,建成淮河明珠花园和移民新村,并同时启动6个村庄规划与建设;方集镇小畈村筹措200万元,建设了规划先进、基础设施配套、人居环境优美的现代新村,受到省委徐书记充分肯定;黎集镇南园村、张老埠乡薜桥村推进生态家园富民工程,改善了人居环境。全县已建成文明村庄127个。
(三)科学引导“三个集中”,促进新农村建设健康发展
通过规划和政策引导“三个集中”,有效破解土地利用、人口流动、产业发展的“三大难题”。一是引导土地集约利用,解决村镇建设用地问题。深化土地制度改革,强化“三项整治”和“五统一”管理,建立了符合法律规定且适合县情的多元化有偿供地模式,通过国有土地年租制、国有土地使用权租赁、国有土地使用权作价或入股、国有土地置换、集体土地农用地转用、整治空心村等多种形式,深入挖潜和市场化运化,实现了占补平衡,充实了土地储备,满足了城镇建设需要,十年间累计实现土地资产收益7亿元。二是引导人口向城镇集中居住、创业,解决农民进城问题。一方面实施“金桥工程”,让更多的人出去创业,一方面实施“回归工程”,让更多外出的人回来发展。50多万常年外出务工人员年收入近40亿元,他们回乡投资创办企业或进行城镇基础与房地产开发,累计投资20多亿元,提供城镇就业岗位6.5万个,劳务大军已成为富民强县的中坚力量。三是引导产业集聚发展,解决城镇经济支撑问题。加快工业园区建设,民营工业园区已开发面积3.1平方公里,入驻企业达50多家。全县重点工业企业达到80多家,其中产值超亿元的8家,产值5000万元至1亿元的10家。全县已形成五大产业集群,其中,以三河尖乡为主产区的柳编产业集群,产品远销86个国家和地区,年销售收入3亿元;以郭陆滩镇、南大桥乡两个水暖城为依托的水暖器材产业集群,年销售收入8亿元,利税9000万元,成为中国第四大水暖洁具生产销售基地;以张广庙乡为中心,辐射周边4乡镇的医用银针产业集群,年销售收入近8000万元,利税近500万元,国内市场占有率达80%。通过“三个集中”促进了城镇化和县域经济发展,也有力促进了新农村建设健康发展。县乡加大财政投入,整合各类项目资金,引导农民自主投资和吸引社会资金,积极推进村庄建设和治理。20*年基本实现村村通油路、村村通公交车,全县已建成农村沼气示范户11036户,显著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村容村貌。
总结*经验,研究“固始现象”,我觉得至少可以带来三点启示:
一是思路决定出路。*市经济条件相对落后,固始县缺少资源和区位优势,市县领导和城乡规划建设部门立足市情、县情谋发展,理清了工作思路。思路新则出路广,才能开创出城乡建设的一片新天地。二是创新激发活力。新农村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牵扯到方方面面,如何整合力量,*市成立新农村规划建设领导小组及常设办公室,创新领导机制和资源整合机制,保证了责任目标的落实。固始县通过规划引导土地集约利用、人口集中居住、产业集聚发展,破解制约发展的“三大难题”,创造了具有标本意义的“固始模式”。三是人气成就事业。来到*、固始,除了山水美景,大家感受最深的是这里人气旺。人气旺则事业兴。正是这种艰苦创业的豪迈之气,开拓创新的锐进之气,乐于奉献的浩然之气,描绘了*经验、“固始现象”的多姿多彩。
二、从中原崛起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新农村规划建设的重要意义
总书记视察*时明确要求,“*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在促进中部崛起中发挥更大作用,走在中部地区前列。”总理在参加*人大代表团讨论时强调,一定要巩固加强农业基础地位,促进农业更好更快发展。这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对全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持。这是中央领导从全国区域协调发展和促进中部崛起的大局出发,给*提出的新的希望与目标。我们一定要悉心领会并从一个传统农业大省实现新跨越的现实任务和中原崛起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新农村规划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战略高度,增强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认真落实中央一系列惠农政策,农业和农村工作取得了显著成就,走出了一条在农业稳定增产和农民持续增收基础上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发展的新路子,并为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我省来说责任重大、任务艰巨。一方面,作为全国第一人口大省、第一农村人口大省、第一产粮大省,我省新农村建设的成效,直接关系到全国的大局。另一方面,目前我省农业和农村发展还存在不少制约因素,一些长期困扰农村发展的深层次矛盾还未从根本上解决。我省农村规划建设方面虽然取得积极进展和显著成就,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薄弱环节。一是部分领导对村镇规划重视不够。普遍存在着重建设轻规划、重单个项目轻统筹安排、重城镇轻乡村的倾向。由于村镇规划滞后,导致无序建设严重,环境状况欠佳。二是政策保障不到位。村镇规划编制和村庄治理试点经费不落实,村镇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缺乏稳定的财政保障,总体水平仍然很低。三是工作推进机制不完善。对各部门涉农项目缺乏有效的协调整合,个别地方缺乏统筹城乡的思路,忽视小城镇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支撑和带动作用。因此,我们一定要牢记历史使命,正视工作差距,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扎实推进新农村规划建设,为实现跨越化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二)从中原崛起的大背景下审视新农村建设的良好机遇
一是国家支持新农村建设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政府投资方向由城市建设为主转向更多地重视农村建设,为农业大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财政支持。二是中央出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政策措施,支持中部建设全国重要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装备制造业及高技术产业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有利于我省改善农业生产和农村基础设施条件,有利于加快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增强反哺农业、支持农村的能力。三是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已经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生产总值突破1万亿元,财政总收入突破1千亿元,初步具备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能力。中原崛起正当时,我们一定要抓住这一难得机遇,使其变成促进中原崛起的发展资本,变成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强大助力。
(三)从新农村建设总的目标准确把握村镇规划的地位作用
一是完整理解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科学内涵。中央明确提出的新农村建设五句话20字方针,全面体现了新形势下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发展要求。“生产发展”就是要打牢新农村建设的物质基础,强化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生活宽裕”就是要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夯实新农村建设的经济基础;“乡风文明”,就是要形成文明健康的精神风貌,培养具有较高素质的新型农民;“村容整洁”,就是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新农村建设的生产生活条件;“管理民主”,就是要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完善农村建设的乡村治理机制。
二是充分认识“村容整洁”在全面建设新农村中的重要性。从“生产发展”来讲,村容整洁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安居才能乐业、创业,农村同样需要良好的创业条件和安居环境;从“生活宽裕”来讲,村容整洁是农民生活富裕的基本体现。村庄人居环境的改善,让农民直接感受生活质量的富裕;从“乡风文明”来讲,村容整洁是乡风文明的有效载体。抓乡风文明,应该从农民看得见、得实惠的环境改善抓起才能见实效;从“管理民主”来讲,村容治理是农村民主建设的一种实践。村庄规划与实施充分体现了农民主体、群众意愿、民主决策与民主管理的过程。
三是准确把握村镇规划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首先,村镇规划作为一种公共政策和法规是新农村建设的基本依据。科学合理编制并经法定程序批准实施的村镇规划,具有配置空间资源、保护公共利益和协调社会利益的重要职能,具有全局性、战略性和综合性的影响作用。只有依据规划安排村镇建设与治理,才能确保新农村建设有序进行。其次,村镇规划是新农村建设的龙头和先导。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要有统一的县(市)域村镇体系规划引导村庄合理布局,要有科学合理的村庄建设规划引导村庄整体发展和各项建设,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社会事业,为农村可持续发展营造良好环境。第三,严格实施村镇规划是新农村建设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村镇规划的实施,既要着力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改善村容村貌,又要着眼于长远和全局,注重长期和整体效果;既要坚持节约和集约使用土地,又要方便农民生产生活。必须一切从实际出发,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因地制宜,稳步推进。
三、统筹城乡规划,扎实稳步地推进新农村建设
(一)2007年我省村镇建设工作总体要求
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目标,认真落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全省村镇规划和村庄治理工作的意见》,按照厅党组“贯彻省委精神更加自觉、工作重点更加突出、分类指导更加有针对性、管理服务更加精细化”的要求,坚持统筹城乡发展思路,以村镇规划为先导,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为重点,以机制创新为动力,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试点先行、示范带动,注重发展特色,强化服务协调,扎实稳步推进我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全面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中原崛起做出积极贡献。
(二)统筹城乡发展,科学编制村镇规划和村庄治理计划
一是科学编制县(市)域村镇体系规划和镇(乡)总体规划。2007年全面启动县(市)域村镇体系规划,每个省辖市确定一个县(市)域村镇体系规划工作试点,并至少完成一个县(市)域村镇体系规划;建制镇、乡集镇总体规划和近期建设规划修编完成40%以上,国家和省级重点镇全部完成。要贯彻执行建设部印发的《县域村镇体系规划编制暂行办法》,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思路,科学制定县(市)域村镇体系规划,构建以县(市)城区为中心、以中心镇为支撑、以一般乡镇和中心村为基点的城乡一体化发展体系。并注重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优化城乡空间布局,引导产业集聚发展、人口集中居住、土地集约利用,统筹城乡公共资源配置,合理确定城乡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社会事业的空间布局与职能分工,推进城乡区域共建共享,科学引导城乡一体化发展。
二是合理编制村庄建设规划和治理计划。认真贯彻《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在县(市)域村镇体系规划指导下,根据村庄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条件,区分山区、丘岭地区、平原地区及河流滩区、采矿塌陷区等情况,综合预测人口自然增长、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和产业结构调整趋势,合理编制村庄规划,统筹村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住宅布局,保护乡村自然生态和传统文化风貌,塑造凸现新农村发展特色的村庄空间形态。2007年村庄建设规划完成10%以上,各类村庄治理试点在编制村庄规划的同时制定环境治理计划。
2007年国家和省级历史文化名镇(村)必须在完成总体规划编制基础上,完成历史文化名镇(村)保护规划编制并组织实施。
三是优化新农村建筑设计。在村庄建设规划的指导下,根据农村自然与人文环境条件及传统习俗,合理规划宅基地和公共用地。农村民居建筑设计要注重传统与现念相结合,外观与内部功能结构相统一,与周围环境相协调,突出地方特色,体现乡村风情,方便生产生活,反映现代文明。免费为农民设计安全经济适用、节地节能节材的不同户型住宅,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层次农民的建房需要。
(三)狠抓落实,扎实稳步地推进村镇规划和村庄治理
思路已经理清,任务已经明确,关键是要振奋精神,狠抓落实,扎实推进村镇规划和村庄治理工作。
突出工作重点。一是突出重点部位。重点抓好处于郑开大道等重要交通线、旅游线、产业带以及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等重大基础设施涉及地区的村镇规划建设和村庄治理工作,并与区域功能相衔接,形成协调发展的格局。二是突出重点乡镇。以国家和省级重点镇为基础,努力把一批基础较好、特色鲜明的小城镇建设成规划科学、规模适度、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管理优化,具有较强辐射能力的农村区域性经济文化中心,使其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支撑。三是突出重点内容。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整治,重点解决农民在路、水、气、电等方面的困难和住宅与畜禽圈舍混杂等问题,指导推广沼气、太阳能等清洁能源技术,积极开展以“五改”(改路、改水、改厨、改厕、改圈)、“三清”(清垃圾、清污水、清乱搭乱建)为主要内容的村庄治理,确保农民走平坦路、喝干净水、用卫生厕等基本需求,明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整体面貌。
注重发展特色。一是村镇规划设计要有特色。立足各个村镇的自然地理环境条件和人文特点,积极探索特色化、个性化的规划建设和整治模式。村庄布局和住宅设计应结合当地自然与传统特点,推广具有乡村特色的民居设计,体现聚形相宜、错落有致的新农村风貌。二是发展村镇特色经济。立足资源环境优势进行科学规划,引导发展生态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特色种植、养殖业,发展休闲服务和乡村旅游等,推进特色经济产业化发展,为村镇建设与村庄治理奠定经济基础。三是搞好特色治理。注重保护农村自然生态和文化风貌,力求做到不推山、不填塘、不砍树,保持了乡村原本具有的生态优势。注重保护利用好历史文化和自然遗存,对具有特色价值的古村落、古民居和纪念性建筑进行重点保护和修缮,彰显乡村历史文化的丰厚底蕴,着力发展一批具有特殊自然人文价值的特色村镇。拟于适当时机召开村镇“特色规划和治理”现场会,推广特色建设的成功经验。
加强分类指导。根据各地城乡自然环境与发展状况和各类村庄的不同特点,区分就地整理、整体迁建、古村保护、“空心村”治理、“城中村”改造等不同类型,积极探索各具特色的村庄规划建设与治理模式。对基础条件较好且经济实力强的村镇、村庄,通过规划引导,优化空间布局,完善基础设施,增强典型示范效应;对经济条件较好的村庄,以规划引导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治理,完善公共环卫设施,逐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对于经济条件较差的村庄,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引导群众在庭院和房前屋后种植花草、果树,修缮、粉刷破旧房舍,搞好小环境美化,组织农民投工投劳整修村庄道路、沟渠,建设垃圾收集池等,逐步改善环境条件和村容村貌。工作推进要体现关注民生,维护农民合法权益,充分考虑农民的承受能力,不盲目攀比,不贪大求洋,防止出现不顾客观条件、不尊重群众意愿强行实施现象。
坚持试点先行。一是积极做好各类省级试点工作。深入鹤壁、济源、巩义、义马、新郑、武钢等城乡一体化试点市县开展调查研究,指导县(市)域村镇体系规划和村镇规划的编制,积极探讨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有效途径;认真落实省文明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实施意见》,配合开展文明村镇创建活动;积极指导省委省政府“十县百镇千村”试点,帮助做好驻爱滋病村对口帮扶工作。二是切实抓好建设系统的试点工作。以600个康居示范村为重点,抓好不同发展类型、不同层次的村镇规划建设和村庄治理试点,总结推广各类典型经验。三是指导市县开展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努力使一部分试点村率先建设成社会主义新农村,充分发挥其典型示范和带动作用。
加大服务协调。各级建设主管部门要增强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切实做好村镇规划和村庄治理工作的指导、协调和服务。一是继续开展规划、设计技术下乡服务活动。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深入农村,为农民建房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技术服务。组织学习《社会主义新农村村庄建设规划导则》和《新农村村庄规划建设指导手册》,推广《*省新农村住宅示范图集》,向农村普及规划建设和整治及建房方面的基本常识。二是积极开展技术培训和资格认证工作。开展规划设计业务技术培训,不断提高村镇规划设计水平和农村住宅的设计与建设水平。建立农民住房建筑工匠资格认证制度,研究制定资格认证管理办法,积极引导取得农民住房建筑工匠资格认证的工匠个人或由其组成的农民住房建筑施工队伍优先承接农民住房建设工程。三是指导有条件的县(市)组建农村建设技术服务单位。研究制定农村建设技术服务单位管理办法,多渠道吸引专业技术人员参与农民住房设计与建设、监理工作。严格依据规划指导农民住宅建设,对村庄各项建设把好规划选址关、施工许可关和建设过程的监督关,确保农民住房建设选址与设计建设的安全。
文明乡镇创建工作计划范文第3篇
今天把大家召集回来开这样一个会议,主要出发点有两个:一是在全县计划生育系统内部统一思想,明确目标,全面开展省优质服务县创建工作。在1月18日全市计生系统工作会议上,市人口计生委明确提出了全市优质服务先进县创建规划,即“省优创国优、一类创省优、二类创一类、三类创二类、全市创一流”的口号,做为连续多年省、市一类县的我们,创建省优质服务县工作已经没有退路,刻不容缓。二是认真总结、深入分析2004年度全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成绩和问题,全面部署2005年度全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
下面,我讲两个问题:
一、2004年度全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回顾
2004年度,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各级各部门齐抓共管、综合治理,县、乡计划生育部门理清了工作思路、突出了工作重点、强化了保证措施,使我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继续保持了较好的发展势头。根据统计报表和抽样调查结果,预计全年人口出生率为8.36‰,自然增长率为3.47‰,计划生育率为99.39%,综合节育率为94.81%,国家、省结案率为100%,稳定低生育水平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狠抓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
一是突出抓了“双节”期间的宣传教育活动。“双节”期间,县计生委聘请高翘队、锣鼓队、铜器队、离退休干部秧歌队等进行了游行踩街活动,在县城体育场举办了计划生育文艺专场演出;组织民间艺术表演队在县城和附近乡镇进行巡回演出,组织民间艺人组成两个演出小分队、排练涉及计划生育的文艺节目到八个乡镇、行政村进行了巡回演出。双节宣传期间,城关、闫庄、纸房等乡镇做了大量工作。
二是加大了环境宣传和生育文化大院建设力度。全年建成大型计划生育公益广告宣传牌37个、面积近3000平方米,新刷、刷新标语口号2168条,建成生育文化大院37个,初步形成了内外(内:生育文化大院和人口学校建设;外:户外环境宣传)结合的宣传教育新格局。特别是生育文化大院“小天地包含大世界”,集政策法规、避孕节育、优生优育、妇幼保健、科技知识、致富信息于一体,融趣味性、知识性、大众化为一院,使群众在培训、康检、开会的空闲时间能够接受到新型婚育观念、生殖健康知识、科技致富信息的教育。这方面,纸房、大章、旧县、木植街、车村等乡镇为我县争了光,省、市计生委领导多次到这些乡镇参观考察,并给予了高度评价。
〈二〉召开工作会议,理清工作思路,强化工作措施
县计生委于2004年2月23日提前召开系统工作会议,县委、县政府于3月3日召开年度工作会议,理清了工作思路、明确了工作任务、强化了工作措施,并对有关单位和个人进行了奖惩兑现。根据全市2004年“四抓四强化五突破”的工作思路,县计生委把我县2004年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思路确定为“叫响三大主题、狠抓十项工作、实现一个目标”。各乡镇围绕既定的工作思路抓重点、举亮点,做了大量工作。城关、纸房狠抓了宣传教育工作;木植街、纸房、大章、旧县的环境宣传和生育文化大院建设搞的有声有色;旧县、车村镇的村级计划生育宣传技术室建设标准高、内容全、作用发挥好;田湖镇在两次集中服务活动中声势大、效果好;饭坡、旧县、白河的技术优质服务工作脚踏实地,受到群众好评;纸房、大章、饭坡的计算机信息台帐成为我县的亮点等。
〈三〉大张旗鼓地开展了春、秋计划生育集中服务活动
在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部署下,各乡镇大员上阵,强化措施;计生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积极参与,大力配合。全年共完成四项手术6504例,其中引产993例,流产1324例,结扎2348例(其中纯女户结扎221例),上环1839例,有效地提高了避孕措施落实率,确保了低生育水平的稳定。两次集中服务活动直接减少计划外出生2317人,相当于一个较大规模的行政村,其具体概念就是能够让我县2004年度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下降4.3个千分点,这是一个来之不易的数字,也是2004年度计划生育系统做的最实、效果最好的一件事情,这里面凝聚着在座各位的心血和汗水。
〈四〉建成新计划生育服务大楼,在全县公开招录了14名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人员
投资280万元建成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站新办公楼,并于2005年3月1日正式投入使用。同时,根据我县县站技术服务人员少、素质低、年龄偏大的状况,报请县委、县政府同意,县人事局、计生委联合在全县公开招录了14名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人员,充实了县站技术服务队伍。通过基础设施建设和技术服务队伍的加强,初步形成了以“县站为龙头、乡所为依托、村室为网底、育龄群众为重点”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网络,具备了为广大育龄妇女提供全方位避孕节育、生殖健康、咨询服务的能力。
〈五〉深入开展了技术优质服务工作
为搞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县创建活动,我们于年初提出了“人性化服务、零距离接触”的工作理念,在搞好“三大工程”的同时,扎实推进妇女病普查普治活动,深入开展随访服务,有效地推动了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深入开展,拉近了与群众的距离。全年共对107个行政村的28418名已婚育龄妇女进行了妇女病普查,普查率达到88%,共查出患子宫肌瘤(癌)等重大疾病497人,其它疾病14061人,患病率为55.07%。
〈六〉在全市率先启动计划生育计算机信息台帐
为充分利用计算机信息为人口和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工作服务,提高计算机应用水平和工作效率,于3月份启动了计划生育计算机信息台帐。把信息台帐分为管理类(避孕节育措施管理台帐、康检工作管理台帐、人口计划管理台帐、流动人口管理台帐、三结合管理台帐、报表管理台帐)和服务类(“五期教育”信息服务台帐、妇科病普查信息服务台帐、随访人员信息服务台帐)两类,要求乡镇微机管理员按照“四统一”(统一时间、统一内容、统一标准、统一格式)的要求每月按时打印输出有关人口信息,反馈到有关人员和行政村开展管理和服务,定期将管理和服务结果输入计算机,并规定所有输出、输入信息分类保存两年。计算机信息台帐的启动,提高了工作效率、保证了管理和服务质量,使基层有更多的时间去进行管理和服务,效果十分明显。并于7月份一次性顺利通过了省计划生育信息化建设甲级县的检查验收,这方面纸房、城关、大坪、闫庄四个被查乡镇工作扎实、管理规范,受到省验收组的充分肯定,在此提出表扬。
〈七〉围绕四个一工程,大兴调查研究之风
为落实分类指导的方针,继续实施三年调查规划,开展“四个一”工程,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全年对16个乡镇的118个行政村进行了调研,将调研结果和工作建进行反馈,引起了各乡镇的高度重视,从而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及时解决存在问题,收到了较好效果。
〈八〉强力推进依法行政、村民自治、政务公开
一是强化依法行政。充分发挥计划生育法庭的作用,全年共受理计划生育行政非诉案件32起,强制执行17起。2004年有6个乡镇申请了强制执行案件,分别是田湖、库区、何村、黄庄、车村、白河,其中车村镇最多,达到了6起;继续实行计划生育行政案件集中评审制度,规划了具体行政行为;全年共查处党员干部职工违反计生政策案件107起,基本上做到了经济处罚、党政纪处理、节育措施“三到位”,净化了生育环境。二是指导基层实行计划生育村民自治。目前全县有三分之一的行政村基本上做到了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实现了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群众参与计划生育的积极性有了很大提高。三是按照省市要求的内容和标准,县乡村统一内容、统一格式、统一标准、统一制版在全县16个乡镇、317个行政村制作了计划生育政务公开喷绘版面,在全市较早地开展了政务公开工作。四是县计生委和各乡镇先后投入20多万元,相继建成了县计划生育便民服务中心和16个乡镇的计划生育便民服务大厅,一个以人为本、服务群众的便民服务网络初步形成。
〈九〉狠抓了计划生育宣传技术室建设
按照省市要求,我们于8月份开展了计划生育宣传技术室建设活动月,于9月底前90%行政村全部建成标准化计划生育宣传技术室。根据《河南省村级计划生育宣传技术管理规范》,规范了计生户口册等17种资料,使各项工作有记录、有资料,统一了村室应建立的9项基本工作制度,为村级计生管理员履行职责、作用发挥提供了明确的制度保障。10月12日,全市计划生育基层基础工作现场会在我县车村镇召开,与会市计生委领导和兄弟县区的同仁们对我县的乡所、村室建设给予了高度评价。
〈十〉计划生育政务信息工作取得了新进展
2004年,县计生委编写《计生信息》61期,有7个信息被县委、县政府办公室转发,两个信息被省计生委转发,一个信息在网上转载,3个信息被省级报刊采用,1个信息被市级报纸采用,17个信息被市计生委转发,总排名位居全市第二名,有力地宣传了我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充分估计我们所面临的困难,找到工作中的问题和不足。在1月13-15日全省计生委主任培训会议上孟主任提醒我们应该注意的三个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第一,在主观认识上,存在三个认识不足:一是相当一部分同志对人口多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最基本、最重要的国情认识不足;二是对可持续发展战略中人口问题是关键认识不足;三是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诉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认识不足。第二,在工作进展上,有四个不能估计过高;一是对新时期领导抓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自觉性不能估计过高;二是对部门综合治理人口问题的积极性不能估计过高;三是对人口计划生育基层基础工作水平和控制能力不能估计过高;四是对人民群众的生育观念的转变程度不能估计过高。第三,在客观环境上,必须牢记四个没有根本改变:一是我国人口多、底子薄、人均资源相对不足的基本国情没有改变;二是计划生育作为基本国策的地位没有根本改变;三是严格的生育政策与群众的生育意愿之间的矛盾没有根本改变;四是计划生育作为天下第一难的工作性质没有根本改变。
以上孟主任讲的这些,在我们县同样存在,个别方面甚至表现的更为突出。3月7日全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暨春季计划生育集中服务活动动员会议上,梁县长讲的当前我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存在的“一大挑战,三大问题”,全面、深刻地分析了当前全县的人口形势,在坐的大多数同志没有参加会议,我觉得有必要在这里重复一下。
一大挑战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人口计生工作的巨大挑战。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实现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为嵩县振兴和美好未来勾画出了宏伟蓝图,也给人口计生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因为这一宏伟蓝图是以人口控制目标完全实现为前提的,如果人口控制目标不能完成或者突破了既定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就会落空或者推迟,这就是我们的挑战所在、压力所在、动力所在。就我县目前的情况看,这种挑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低生育水平的不稳定性。众所周知,人口控制工作主要依靠行政、经济、法律、技术、宣传等手段来实现。在目前法制建设尚未健全、利益导向和经济制约尚未落实和完善、技术服务尚未完全普及、群众生育观念尚无根本转变的情况下,业已实现的低生育水平是靠强有力的行政手段取得的。如果稍有松懈和放松,低生育水平就会反弹,人口控制目标就难以实现。二是人口增长的一贯性。未来一个较长时期,受人口发展的惯性影响,我县人口总量将继续保持“低增长率、高增长量”的强劲态势,这也是我县今后一个时期人口数量变化的主要特点。“十五”期间我县平均每年出生人口5690人,今后将逐年递增,2010年前后总人口将突破55.5万人。出生人数和人口出生率在2007年前后将出现大幅度反弹,2024年前平均每年出生人口将达到7250人左右,因此完成人口控制目标的难度无疑将大大增加。三是第四次人口出生高峰的强大性、持久性。由于我县80年代中期出现了第三次人口出生高峰,出生的人口将在2005年以后陆续进入婚育期,第四次人口出生高峰将在2008年左右如期到来并一直持续10年左右的时间。因此,我县育龄妇女人数在2011年前将一直呈增长态势,平均每年增加660人,2011年达到峰值15.5万。从人口结构上看,2010年前20-29岁生育旺盛期育龄妇女人数的比例将一直保持在25%以上,而到2015年将达到37%,维持在5万左右的20-29岁的育龄妇女中,无孩和一孩妇女采取的均是非绝育措施,随着优质服务和知情选择的深入开展,采取绝育措施的育龄妇女比例会进一步下降,给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大问题
人口计生工作环境需要进一步改善和优化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七个需要加强。一是各级领导对人口和计生工作的认识需要加强。部分领导对人口过多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最基本、最重要的国情认识不足,对可持续发展战略中人口问题是关键问题认识不足,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口计生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认识不足,从而盲目乐观,满足现状,缺乏危机感、责任感、使命感,放松了对计生工作的领导,表现为平时不过问、不重视,检查时搞应付、弄虚作假。二是计生工作的措施和政策需要进一步加强。目前,有些地方对计生工作的奖惩表现在文件上、对工作目标的落实突出在总结上、对有关政策的兑现落脚在口号上,没有突出“落实”二字。当前人口和计生工作在个别地方、个别方面有所滑坡,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奖惩没有真正落实到位,只重视奖不重视惩,一票否决权没有充分使用。三是有关部门的齐抓共管、责任落实需要加强。人口计生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各级、各部门、各单位的配合,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对人口计生工作实行齐抓共管、综合治理的工作机制已经实施好多年了,但个别单位、个别部门的积极性没有真正调动起来,没有按照法律法规和文件履行职责。四是经费投入力度需要加强。从每年“三到位”的检查考核看,绝大多数地方经费投入都按照要求投入到位了,但这只是表面现象,具体投入情况我不说大家都心知肚明。可以说投入不到位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特别是乡镇财政投入严重不足,个别地方根本就没有投入,乡镇计生办的正常运转靠的就是征收社会抚养费。这种情况的存在,使乡镇计生办成了事实上的“经济实体”,其直接后果就是放水养鱼、以罚放生,这是个别地方工作滑坡、人口失控的主要原因,也是人口计生工作的症结所在。五是利益导向机制需要加强。有些单位和乡镇将国家制定的奖励优惠政策束之高阁,没有很好落实;有些相关部门出台的优惠优先政策只是为了应付检查考核,根本就没有落实。六是宣传教育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最突出的表现是只重视了环境宣传和活动宣传,和群众面对面的宣传不够,宣传品进村入户普及率不高,少数地方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流于形式。七是“关爱女孩行动”需要要进一步加强。我县从去年开始启动“关爱女孩行动”,从实施一年来的情况看效果并不明显,没有达到创造亮点和品牌战略这个目的。
人口计生工作质量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提高的问题。从全县2004年三分之一村的调查结果分析全县人口计生工作质量,主要存在三个问题。一是人口计划的主要指标完成得不够好。调查政策生育率为84.54%,出生统计准确率为82.67%,出生二孩率为43.84%,措施落实率为95.68%,措施及时率为84.15%,流动人口《婚育证明》办证率为64.32%,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落实率为74.8%,计划生育手术免费率为88.74%,以上指标均与工作目标均有不同程度差距,个别指标差距相当大。因此,确保人口计划主要指标的完成是我们2005年工作和重点和难点,解决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明年4月份全省监控调查我市的成绩,各乡镇、各单位务必引起高度重视。二是已婚育龄妇女漏管现象不同程度的存在。根据计划生育统计报表,2004年度我县已婚育龄妇女数为10.05万人,人口总数按照目前通用的54.2万计算,已婚育龄妇女占总人口的比例为18.54%,如果已婚育龄妇女占总人口的比例按省一类县的标准不低于20%计算,目前我县的已婚育龄妇女应为11.08万人,漏统近8千人。以“四普”资料推算2004年底我县23岁—49岁女性为11.8万人,而目前我县已婚育龄妇女数为10.05万人,相差1.78万人。三是存在女性新婚漏报现象。从2000年以来计生统计报表数字来看,新婚对数由2000年的2189对逐年减少至2004年的1195对。而以“四普”资料推算,每年进入婚期人数却逐年增多,2004年计生统计报表新婚对数1195人,民政局统计新婚对数为1820人,二者相差625人,而与2004年进入婚期人数3804人相比,则相差2609人,若以新婚人数占总人口10‰左右推算,则我县应新婚人数与上报人数相差3973人。四是已婚育龄妇女孩次构成与控制二孩生育政策的要求有差距。已婚育龄妇女孩次构成是一个时期指标,它用以衡量一段时期以来该地的计划生育状况。从统计报表数字分析,我县已婚未育妇女呈逐年下降趋势,由2000年的4076人,下降到2004年的2987人,一孩妇女比例2002年以来亦呈逐年下降态势,与此相对应的是二孩及以上妇女比例由2002年以来呈逐年上升趋势,这种现象与我省控制二孩率政策相矛盾,连年来报表上报二孩出生逐年减少,而二孩及以上妇女比例却逐年升高,说明相当一部分妇女已不符合政策生育了二孩甚至多孩,这些出生事实上根本就没有上报。五是康检质量不高,个别地方流于形式,四项手术任务还比较大。去年春、秋两次计划生育集中服务流动,全县共完成四项手术6504例,其中引产993例、流产1324例,结扎2348例。2000多例引流产,一方面说明去年我们工作力度比较大,另一方面也说明康检质量还存在一定问题。一年6次康检,如果康检质量高的话,不可能出现这么多的引流产。
计生工作作风需要进一步改变和改进的问题。主要表现有三:一是法律法制意识不高,依法行政能力需要加强。从反馈的情况看,个别乡镇侵害群众合法权益的事件、违反“七个不准”的现象仍然存在。二是优质服务意识不高,计生技术服务水平需要加强。表现在只重视管理,忽视服务,对稳定低生育水平新形势下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思路理得不清,工作方法过于单一。三是说实话、报实数的意识不高,求真务实的作风需要加强。个别乡镇的统计报表数据不实,玩数字游戏,搞弄虚作假,使报表数据的参考价值大大缩水,失去了应有作用。
二、2005年度的主要工作
2005年是“十五”计划的最后一年,也是我县实施“工业兴县、旅游带动、民营强县、科教兴嵩”四大战略的关键一年,更是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的重要一年。
2005年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目标任务是:出生率控制在11.8‰以内;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确保低于全市平均水平;政策生育率达到93.1%以上;出生统计准确率达到90%以上;出生二孩率控制在43.16%以内;出生性别比控制在110:100以内;避孕措施落实率达到96%以上;避孕措施及时率达到80%以上;社会抚养费首征到位率达到65%以上;流出人口《婚育证明》办证率达到95%以上;独生子女领证率达到10.04%以上,其中深山村达到4%以上;国家、省结案率达到98%以上;保持全省“一类县”的位次,全面开展省级计划生育优质服务示范县创建活动。以上这些目标只是我们的工作目标,而要创建全省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县,仅仅完成这些目标是不行的,必须按照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县的标准去工作,具体标准要参考两个文件:《河南省计划生育委员会关于印发〈河南省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县(区)评估标准〉的通知》(豫计生〔2002〕79号)、《河南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2004年创建优质服务先进县(市、区)活动工作意见》(豫人口〔2004〕10号)。
2005年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工作思路是:以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针,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干干实,与时俱进,强化三大举措,创新四种机制,开展五项活动,实现一个目标。三大举措:一是法制化管理。充分发挥人口和计划生育法庭的作用,加大强制执行力度,全面实现依法行政、依法管理,文明执法,科学管理。二是人性化服务。强调“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全面推行免费落实避孕节育措施、为育龄妇女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服务、公开为群众服务的承诺内容和保证措施、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为创建省计划生育优质服务示范县创造条件。三是信息化管理与服务。完全实现人口和计划生育信息、数据、资料的微机化管理,通过微机提供信息为计生工作服务、为社会服务。四种机制:一是创新经费投入机制,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提供强有力的经费支持;二是创新利益导向机制,全面落实对广大计划生育户的优先优惠政策,特别是强化独生子女10元保健费的落实,引导群众走少生快富之路;三是创新村级计划生育管理员竟聘上岗机制,力促工作重心下移,全面推行“县指导、乡负责、村为主、户落实、群众参与”的管理模式;四是创新依法管理工作机制,大力宣传“一法三规一条例”,继续开展好计生系统依法行政集中教育流动,强化依法行政,依法管理,努力创建“依法管理,村(居)民自治,优质服务,政策推动,综合治理”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新机制。五项活动:一是开展好“关爱女孩”行动,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在全社会努力营造“男女平等”、“生男生女都一样”、“女儿也是传后人”的舆论氛围,大力弘扬关爱女孩、关爱妇女、关爱老人行为;二是开展二孩生育秩序整顿活动,稳定低生育水平;三是强力推进“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以环境宣传、生育文化大院建设、宣传品进村入户为突破口,努力转变人们的生育观念;四是不断强化村级计划生育宣传技术室建设活动和作用发挥,引导村级实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全面实现计划生育村民自治。五是以查处党员干部职工违反计生政策为突破口,开展政策外生育专项治理活动,净化生育环境。一个目标:继续保持全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一类县,积极创建全省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县。
为完成上述目标任务,今年要着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统一思想,开拓创新,深入开展优质服务先进县的创建活动
刚才我已经讲到,今年市里确定的工作口号是:“省优创国优、一类创省优、二类创一类、三类创二类、全市创一流”。因此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县不是创不创、何时创的问题,而是必须创、尽快创、一次性创好的问题。创建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县是当前计生工作的大形势,晚创不如早创,对此委党组已经统一了思想认识,希望委机关各股室长、各乡镇计生办主任、计划生育系统的全体干部职工要尽快统一思想,理清思路,加压紧逼,负重奋进,开创性地做好各项工作。如果省、市验收时,哪个环节、哪个乡镇出现问题,影响了全县创建工作,股室长、计生办主任要严肃处理。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县创建工作要叫响“县创优质服务县、乡镇创优质服务乡镇、村创优质服务村、整体工作创一流”的口号。各乡镇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创建规划,细化创建措施,分层组织实施。创优工作要从村级优质服务抓起,在创建优质服务乡镇的基础上,争创优质服务县。优质服务示范乡镇可以有优质服务薄弱的村,但所有乡镇都不允许没有优质服务村。
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县的创建工作内容更全、标准更高,这就要求我们在2005年度必须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扎实苦干的行动、争创一流的姿态做好创建工作。各个股室、各乡镇必须按照创建优质服务县的标准开展工作,具体地说要做到三点:一是2004年的各项工作要“抓重点、举亮点”,要“走新路、出新招、求实效、争先进、出经验”,、统计、技术、宣传、流动人口、药具、县站、财务、协会、政务信息等各项工作都要力争在全市处于先进位次,做到百舸争流、百花齐放、全面发展。各乡镇、各股室要通过实施亮点工程、品牌战略,不断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为创建省计划生育优质服务示范县创造条件。每个乡镇都要确定一至二项亮点工作,实施亮点工程,创建品牌效应,在全县、全市、甚至全省引起一定影响。二是每个乡镇都要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制定出一个长期工作规划,一年抓住一个中心,重点做好几项工作,年年如此,并不断加以创新和保持,要不了几年工作就会有大变样。会议之后,各乡镇都要按照优质服务县的标准拟定本乡镇的2005年度工作计划或者叫要点,今年你准备重点做好哪几项工作、如何做好、具体措施等都要清清楚楚,可操作性要强、要符合乡镇实际,报乡镇政府同意后于一周内上报计生委办公室,办公室要根据各乡镇上报计划和要点组织编写一期计生信息。三是工作基础较好的乡镇要上水平,出经验;工作基础差的乡镇要在一年抓基层、打基础,二年上水平、上台阶,三年打一个翻身仗、进入一类乡镇行列。技术股要牵头尽快研究制定《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县创建工作实施方案》,对每个单项工作进行细化,具体到项目和股室,以指导乡、村的创建工作。4-5月份请省、市计生委的领导和相关科室负责人,到我县为计划生育系统干部职工进行一次创建省级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县的专题培训。
需要强调的是,今年省、市计生委下达的人口计划和工作目标与往年相比,在人口出生率、政策生育率、出生统计准确率、二孩率、措施落实率、措施及时率等目标有一定下降,有的同志可能会感觉到任务小了、担子轻了,从而在思想认识上、工作措施上有所松动。如果真是这样想的话,就错了。一是我们今年要创建全省计划生育优质服务示范县,而优质服务示范县的标准仍然还是原来的标准,可以说内容多、涉及面广、标准高,不能有丝毫放松和松懈情绪。二是这些指标的下降不是计划生育工作压力的下降,相反正表明了省、市求真务实的决心。2003年以来,省、市进行的经常性监控调查正好说明了这一点,因此我们只有坚持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坚持“摸实情、说实话、报实数”的工作要求,坚持脚踏实地,坚持把工作做在平时,才有可能取得好的成绩,创建省优的目标才有可能实现。省里已经明确4月份要组织对去年各地目标完成情况的抽查,各乡镇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县计生委也要加大对各乡镇创建情况的监督检查,一个村一个村地查,一个乡一个乡地查,查一个乡写出一个调查通报,到时候请梁县长和计生委班子成员一起到乡镇进行反馈。
〈二〉彻底澄清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底子,严格控制计划外出生和出生二孩率
正如以上我分析的那样,当前计生工作取得的成绩是应该肯定的,但存在的问题也是严重的。最应该引起我们重视的问题就是工作质量不高的问题。反映在报表上的数字倒也乐观,但实际情况真是这样吗?我想在座的大家心里都有一本帐,特别是我们的计生办主任和包村工作人员心里最清楚。大量的计划外出生和出生漏统、过高的二孩率、超出常值的出生人口性别比、育龄妇女漏统、一孩妇女比例过低、新婚率过低、措施难以落实更谈不上及时、流动人口管理滞后、优惠政策基本上没有落实、社会抚养费征收到位率远远不能达到上级要求等等这些问题难道不是现实情况?面对这样的工作现状,有的同志会说:经费不落实不放生怎么办?那我问大家:县委、县政府要我们这支队伍干什么?我希望一个理智、聪明的计生办主任能够做到两点:一是在今年创建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县的关键时刻,考虑一下如何尽可能地控制计划外出生,解决以罚放生的问题。这一点学一下白河乡党委、政府的领导和计生办主任李长庚同志,他们是如何控制计划外出生的?又是怎样想这个问题的。我记得白河的一个领导说过大意是这样的话:经费再困难我们也不能放生,当前来之不易的工作环境、工作质量不能毁在我们手里。为什么他们能这样想,而我们却不能这样想?这不仅是一个观念问题,更是一个工作姿态、工作责任心的问题。以罚放生的现状必须加以扭转。我侧面了解了部分乡镇,其中一个乡还是我们的好乡,近几年来计生办的正常运转靠的是计划外怀孕对象上缴的罚款,1000-2000不等,这些对象出生以后就不再征收社会抚养费,造成目前这个乡只要计划外出生已经形成事实的,就很难再征收到社会抚养费。在此我提醒这个乡镇,也借此提醒有同样情况的乡镇,今年要尽快改变这种现状。否则,你这个计生办主任就不要当了,我们让你来做计生办主任是让你控制人口的,不是让你去放生的。今天全县计生系统的干部职工都参加了会议,在此我强调一点:对于明知计划怀孕而故意放生的,发现一例查处一例,情况严重的坚决清理出计生队伍。当前计生经费不足难道非要靠放生去兑现吗?大家可以想一想,你这个乡镇这么多年的计划外出生人员都按照条例征收到位了吗?个别乡镇搞的所谓一次性征收、甚至还有个别人自以为是不知从哪里弄来的《终结证》,是谁给你这样的权利?今年一定要在过去的计划外出生人员身上做文章,想方设法提高社会抚养费征收到位率,以此弥补经费不足的问题。同时,也给违反计生政策的人员一个信息,违反了就年年过不上好日子,计生办的人员会定期不定期地上门征收社会抚养费。我建议各乡镇对多年来违反计生政策的人员造一个册,一年两次或者一次征收不等的社会抚养费,直到按照条例处收到位为止。二是针对目前工作质量低的现状,考虑一下如何澄清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底子的问题。底子不清造成育龄妇女漏统,育龄妇女漏统造成计划外出生、大量的计划外出生影响目标考核成绩,这是一个链条。今年必须下大决心解决底子不清的问题。已婚育龄妇女占总人口比例低、新婚上报率低、一孩妇女比例低的问题必须引起重视,必须加以解决,必须有所改变。这一点做为今年工作的一个重点,各乡镇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彻底加以扭转。要加大这些比率在目标考核中的份量,办公室对各乡镇澄清底子的做法要经常进行总结,要多发一些有关的信息和简报,推广典型经验,督促后进乡镇。
〈三〉积极推进以技术服务为重点的优质服务
要建设一支懂业务、会管理、会服务的高素质技术服务队伍。大力支持乡镇技术服务人员的再学习和深造,为她们提高业务技能和服务水平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和氛围。技术股负责制定一个轮训计划,让乡镇技术服务人员每月轮流到县计划生育服务站进行短期强化培训,年底前轮训一遍。计划生育服务站要对参加轮训人员指定指导老师,制定培训计划,划定学习重点,让技术服务人员通过轮训实实在在学习到新的知识、掌握操作规程、熟悉咨询技巧、提高随访能力。各乡镇要对村级计生管理员进行一次再排查、再摸底,把那些不符合上级要求的人从现在岗位上换下来,严格按照省要求的“年龄35岁以下、文化程度初中以上、性别为女性”的硬性标准配备村级管理员。人事股要开展针对性的调研,指导乡、村配好、配强村级计生管理员队伍。
扎实开展以“三大工程”为主导的生殖健康系列化优质服务。
避孕节育优质服务工程要落实“四个规范”,建立“四项制度”。一是规范术前知情,严格实行避孕节育手术术前同意书制度;二是规范手术规程,建立事故追究制度,确保手术安全;三是规范术后指导,建立生殖健康教育处方制度;四是规范术后随访,建立术后随访责任制度。要按照县、乡、村三级技术服务人员随访的有关要求,确保随访率100%的落实,并不断提高随访效果和水平,提高育龄群众对计生工作的满意度。
生殖道感染干预工程要重点做好妇女病普查普治工作。要按照《妇女病普查普治三年规划》,由县站牵头、乡所协助,组成医疗小分队、专家普查组,常年巡回各村开展妇女病普查普治。要求各乡镇在妇女病普查普治工作上严禁搞形式、走过场,让普查切实起到查病、治病的作用,通过普查提高广大育龄妇女的参检意识。个别乡镇当普查搞不好时往往说群众组织不起来,我看主要是你没有认真搞,参加普查的技术服务人员医疗水平太低。技术股要按照规划的普查时间对各乡镇普查工作进行全方位督促检查,结果纳入对乡镇的年度目标考核。白河乡在普查普治工作中认真坚持“一看二查三验四治”的工作流程,效果就非常好,我看值得其它乡镇借鉴的推广。一看:就是对普治对象全部进行B超查看;二查:对每一名育龄妇女进行妇科检查;三验:对认为需要做化验确诊的进行化验确诊;四治:对查出患各种疾病病情较轻的给予免费药物治疗,较重的建议到相关医院治疗。
出生缺陷干预工程着重要建立和完善出生缺陷干预体系。孕前:开展优生优育培训,坚持对新婚夫妇进行生殖健康、优生优育知识的培训制度。普及宫内感染监测,特别是持二孩生育证人员宫测率要达到100%。孕期:结合单月健康检查,对孕妇进行免费孕期保健检查,并建档立卡,同时采取多种有效措施提高住院分娩率;积极推广“斯利安”、“孕泰宝”、“福施福”、“福格森”等孕妇营养素。
切实搞好不育不孕育龄人员的诊治工作。计划生育服务站要派出医生到上级大医院进修学习不孕不育症治疗技术,设置“不育症专科”,并切实发挥作用,打造特色科室、品牌科室。
全面推进避孕方法知情选择。技术股近期要指导乡镇搞一批避孕节育知情选择试点,创新机制,探索经验,上半年召开一次现场会议进行全面推广,确保年底前90%以上的行政村开展避孕方法知情选择。这方面要避免走进认为搞了知情选择,育龄妇女想采取什么措施就采取什么措施,计划生育工作就更难搞了的误区。知情选择是通过技术服务人员的术前宣教,让育龄人员选择最适宜自己的避孕节育措施,并非想采取什么措施就采取什么措施。相反,为了育龄人员的身心健康,避免出现避孕失败,要通过宣教让育龄人员尽可能地选择长效避孕节育措施。当然,这是在对育龄人员做了充分术前宣教并同意的前提之下,如果育龄人员的选择和我们的建议不一致,就要充分尊重育龄人员的选择。在知情选择的过程中,要提高男方的参与比例,这也是创建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县的要求,知情选择同意书上要让夫妇双方尽可能地都签上字,提高男性参与的比例。
〈四〉落实一法三规一条例,强化依法行政和政策推动
从前几天选聘乡镇计生办主任、副主任的情况看,目前计生队伍中不懂法、不学法、不会执法的人还不少。有些连计划生育一法三规一条例是什么都不知道,最简单的人口出生率、自然增长率、避孕措施落实率都不会计算,有好几个同志得分为零。我不知道这些同志平时在基层是怎么工作的,也不知道这些同志中的部分人凭什么要竞聘计生办主任、副主任。这些只能进行粗放式管理、不懂业务的同志不是让你当不当计生办主任、副主任的事,而是还让你在计生系统干不干的问题。因此,在计生系统开展学法、用法、守法教育活动迫在眉睫。法制股要加大对计生系统干部职工的培训教育力度,深入学习和贯彻“一法三规一条例”,认真落实“七个不准”规定,坚决制止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现象。落实好行政执法责任制的过错责任追究制。把计划生育非诉案件的执行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加大社会抚养费征收力度,确保首征到位率,提高累计征收率。去年只有6个乡镇申请了强制执行案件,其它的10个乡镇一起也没有申请。在当前经费十分紧张的情况下,这些乡镇是你的执法力度没有上去,还是你的工作思路、依法行政意识没有上去?这个问题值得这10个乡镇思考。要加大对党员干部职工违反计生政策案件的查处力度,对查实的坚决做到经济处罚、节育措施、党政纪处理“三到位”。各乡镇在查处这些案件时,事先一定要进行立登记,否则不得进行调查和处理。对只管罚款,而不落实节育措施和党政纪处理的,不管是乡镇还是计划生育稽查大队,要追究负责人和具体经办人员的责任。法制股要继续实行案件评审制度,指导基层依法行政、文明执法。
对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政策的调查摸底工作,各乡镇要按照上报的名单进一步调查核实,计生办主任是第一责任人,出了问题要首先追究计生办主任的责任。对领证独生子女父母、退回二孩生育指标的夫妇和双女结扎户严格按照洛人口组〔2004〕16号文件执行,坚决实行“资金来源县乡两级、发放时间一月一次、发放形式存在兑付”三个“一刀切”,确保100%落实。这方面,财务股、计生协要搞好调查研究,进行认真研究和测算,尽快拿出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案,待研究后落实。继续推进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工作,抓好试点,制订规范,推广经验,全面实施,要制订计划生育村民自治章程及民主议事制度,指导基层稳步推进计划生育村民自治,提升自治水平,实现民主管理。
〈五〉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舆论氛围,深入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和“关爱女孩”行动
创建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县,考核时占比例最重的三大块分别是:技术优质服务、法制和宣传教育。宣传教育工作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一是在环境宣传上下功夫。不断强化环境宣传,再上一批内容新颖、形式美观、感染力强的公益广告和计生标牌,使环境宣传再上新台阶。二是在宣传品进村入户上下功夫。要通过县乡技术服务队伍,强化和群众面对面的宣传,强化宣传品的进村入户,力求在宣传效果上取得突破。三是在人口学校作用发挥上下功夫。严格按照《河南省基层人口学校工作规范》要求,深入开展创建先进乡级人口学校活动,市里要按照20%左右的比例对乡级人口学校进行评估验收,对验收合格的给予补助奖励。宣传股要和市计生委多沟通,多验收我们一些人口学校,争取尽可能多的乡级人口学校进入市级先进人口学校行列。要重视人口学校作用的发挥,坚持对育龄人员进行分门别类的培训和教育,使人口和计划生育法律法规、生殖健康知识等走进千家万户。四是在“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上下功夫。把计划生育文化大院建设列入宣传教育的重点,按照市计生委《关于搞好生育文化大院建设工作的通知》要求抓好落实,要利用生育文化大院开展丰富多采的活动,重视活动阵地作用的发挥。五是在政务信息上下功夫。多宣传报道我县创建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县的成绩和做法,力争政务信息工作进入全省前20名。
做为全市“关爱女孩行动”试点县,宣传股要认真研究,强化措施,加大综合治理力度,尽快改变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的现状,在全社会营造关爱女孩的强大舆论氛围,推动关爱女孩行动向纵深发展。大力宣传保护妇女儿童的法律法规,宣传女子成才、巾帼建功等先进模范人物,提高女孩及其家庭的社会地位。各乡镇在“关爱女孩”行动上,要多做一些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好事,如举办女孩演讲大赛、开展手拉手活动等,营造男女平等、少生优生的舆论环境。
要探索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问题的有效措施,切实控制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的势头。技术股要同卫生、药检、公安等部门积极协作,开展一到两次专项治理活动,严厉打击贩卖、残害、遗弃女婴的违法行为,坚决制止胎儿性别鉴定和非法终止妊娠的行为。
〈六〉进一步做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工作
流动人口管理上要做到三个突破。一是在提高流动人口《婚育证明》办证率上下功夫。各乡镇、流动人口管理办公室要简化办证程序、免费办证,使群众就近能够办到流动人口婚育证明,如在康检日到村现场办证、实行24小时值班、上门服务等上下一点功夫。平时要注重排查摸底,跟踪服务。二是在城区流动人口管理上取得突破。组织一到两次大规模的清理清查活动,对查处的计划外怀孕人员坚决落实补救措施;对查处的违反计生政策人员,按照政策进行经济处罚。同时,要通知其户口所在地乡镇上档上册,纳入管理。三是在流动人口平台运转上取得突破,力争进入全市前三名。
〈七〉加快信息化和电子政务建设步伐,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
加快信息化建设是提升人口和计划生育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坚持走以信息化推动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的新路子,加快推动信息化和电子政务,是新时期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的必由之路。各乡镇在统计员配备上要有长远眼光,把那些中专以上学历、能够熟练操作计算机、年富力强、有责任感和事业心的同志充实到统计队伍中来。由于领导统计调整的面比较大,因此统计股要加大培训力度,使这部分新同志能够尽快适应当前工作需要。同时,在去年成功启动计算机信息台帐的基础上,今年要在计算机应用上再一个新台阶,组织编写《已婚育龄妇女管理和服务信息台帐》一书,在条件成熟的乡镇搞几个能够通过计算机自动识别参加康检人员身份的试点,力争这项工作继续走在全市先进行列,成为亮点。要提高已婚育龄妇女信息管理系统信息库质量和各种数据的准确率,减少漏册率、漏管率和已婚育龄妇女信息录入的差错率,确保计算机提供管理和服务信息的可靠性。
〈八〉继续搞好工作,确保大局稳定
强化工作领导责任制,坚持领导接访、阅信、包案制度,落实工作领导责任追究制度。完善初信初访处理、排查消除不安定因素、问题查处和工作考核四项工作机制。加大重点乡镇、重点行政村、重要问题的专项治力度,解决好群众反映的问题和困难,努力减少和控制越级上访、重复上访和集体上访。
股要加强对乡镇工作的业务指导和检查,着力解决好管理不规范、制度不落实、责任不明确的问题,切实提高基层消化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大案件查办、督办力度,落实首办责任制、公示制、回访制和错案追究制。要坚持逐级排查、逐级上报、逐级落实、定期通报和报告制度,建立健全排查不安定因素的长效机制。对于反映干部职工违反生育政策的,态度要明朗,查处要坚决,处理要到位;对于反映计生干部作风霸道,违反“七个不准”的,不要护短,不怕揭丑,秉公办理;对于反映手术后遗症的问题,要弄清情况,耐心工作,依据权威机构的鉴定结论合理解决。
〈九〉继续打好春季计划生育集中服务活动攻坚战,为完成全年人口计划奠定坚实基础
从昨天计划生育服务站提供的数字看,目前引产、结扎完成情况不是很理想。按照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部署,集中服务活动已经到了扫尾阶段,但目前只引产做了153例,仅占分配任务的34%;结扎做了482例,占分配任务的60.25%。而各乡镇上报的数字引产做了231例,与实际数相差78例;结扎做了733例,与实际数相差251例。大多数乡镇上报数与实际数相差较小,这与统计口径有关。少数乡镇报数字根本就是在凭空想象,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你这个乡镇、你这个计生办主任的工作作风。今天我在这里强调两点:一是不管哪个乡镇分配任务完不成,集中服务活动不能结束,工作重心不能转移,直到全面完成分配任务为止;二是所有数字以计划生育服务站提供的数据为准,半年、年终检查考核时坚决纳入目标考核。当然,这次集中服务活动之所以没有真正形成高潮,原因是方方面面的,有村民委员会换届的原因,有科局级领导干部调整的原因,有计生办主任不到位的原因。但是目前村民委员会换届已近尾声,干部调整已经到位,就没有完不成任务的理由了。要求各乡镇会议之后向党委、政府进行专题汇报,制定切实有效的措施,大干半个月,再动员、再掀活动高潮,全面完成分配四项手术任务,为完成全年人口计划和各项责任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前一段,由于县委、县政府对科局级领导干部进行了调整,有5名乡镇计生办主任被提拔,县计生委也对部分乡镇的计生办主任进行了公开选聘,调整了一批计生办主任和副主任。在春季计划生育集中服务活动的关键时期,也是看这些同志能力和水平的时候,希望这些同志在新的工作岗位上能够倍加珍惜,努力工作,为我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再上新台阶做出新贡献。同时,也希望我们的主抓领导多给他们一些支持和帮助,为他们做好工作多争取一些政策和措施,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氛围。
文明乡镇创建工作计划范文第4篇
关键词:生态乡镇;生态创建;生态文明;农村环保
一、生态乡镇创建的基本情况
(一)生态乡镇创建的基本概念。生态创建主要是对受到人为活动干扰和破坏的生态系统进行生态恢复和重建,是根据生态学原理进行人工设计,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充分利用生态系统自然规律,达到高效和谐,实现环境、经济、社会效益的统一。
(二)生态乡镇创建的背景。党的十同意报告关于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部署,强调要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到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
二、生态乡镇创建的原则
(一)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并重。在进行乡镇生态创建过程中,要注意正确处理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切实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全面推进环境综合治理、降低消耗、减少污染,加大污染防治的力度,减轻资源环境的压力,使乡镇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适应。
(二)统筹规划,协调发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正确处理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坚持全局观念,统筹规划,依据生态功能分区和各地特点,循序渐进地全面推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城、乡协调发展和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三)因地制宜,突出区域特色。从各乡镇实际出发,发挥本地资源、环境、区位优势,突出地方特色,合理引导主导产业,重点发展生态产业,把资源环境优势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四)量力而行,分步实施。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统筹规划、协调发展,不贪大求全,不盲目攀比。通过规划编制,选择重点领域和重点区域作为突破口,循序渐进,分步实施。
三、生态乡镇创建的指标体系
(一)机制健全。建立乡镇环境保护工作机制,成立以乡镇政府领导为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乡镇环境保护工作领导小组。乡镇设置专门的环境保护机构或配备专职环境保护工作人员,建立相应的工作制度,完善工作机制。
(二)基础扎实。达到本省(区、市)生态乡镇(环境优美乡镇)建设指标一年以上,且80%以上行政村达到市(地)级以上生态村建设标准。编制或修订乡镇相关环境保护规划,并经县级人大或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两年以上。
(三)政策落实。完成上级政府下达的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认真贯彻执行环境保护政策和法律法规,乡镇辖区内无滥垦、滥伐、滥采、滥挖现象,近3年内未发生较大(Ⅲ级)以上级别环境污染事件,基本农田得到有效保护。草原地区无超载过牧现象。
(四)环境整洁。乡镇建成区布局合理,公共设施完善,环境状况良好。村庄环境无“脏、乱、差”现象,秸秆焚烧和“白色污染”等问题基本得到控制。
(五)公众满意。乡镇环境保护氛围浓厚,各类环境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公众对环境状况的满意率≥95%。
四、生态乡镇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历史欠账多,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压力大。一是农村环保设施比较滞后。部分乡镇、村仍没有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处理设施,饮用水源地未采取防护措施。二是农业面源污染的程度加剧。化肥、农药无序大量施用,绝大多数垃圾未经处理直接倾倒至河渠,对区域内土壤和地下水、地表水均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
(二)思想认识不深,农村环境面貌亟需改善。许多乡镇机关干部对创建生态乡镇、生态村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群众生态文明意识亟待提高。
(三)资金投入严重不足,整体效益无法显现。生态乡镇、生态村创建工作需要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各县市区在整合水利、交通、能源、林业等专项资金方面力度不大,资金使用十分分散,导致生态创建整体成效不够明显。
五、生态乡镇创建的措施
(一)统筹规划,加强领导。一是结合国家生态乡镇的相关指标要求,由各级政府、各部门代表共同参与制定切实可行的行动方案。二是各乡镇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行动方案实施计划并报县市区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各县市区政府对实施质量和进度进行跟进,并根据实施计划与各乡镇签署目标责任书。
(二)加强督导,严格考核问责。由与农村工作有关、有经验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组成督导团,负责为各县市区提供创建规划、技术支持、解决实际问题及协助生态乡村的评选活动等。
(三)加大投入,提供资金保障。建立多元化投融资机制,统筹乡镇创建资金,各级政府按照行动方案纳入财政预算,并保障资金落实到位。拓宽融资渠道,吸引社会资金结合旅游、观光农业等产业发展融入生态村镇创建,逐步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融资渠道多样化、运营主体企业化、运行管理市场化。
(四)因地制宜,形成各地生态特色。生态乡镇的创建需要尊重并从村民对村庄发展的自身需求角度出发。对基础条件一般的乡镇村,按照实事求是、量力而行的原则,首先从一些花钱少、需求大、能见效的事情入手,与扶贫和产业发展等项目衔接,从经济发展角度着力推进,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协调、互利共赢的良性互动。
(五)广泛宣传,营造创建氛围。加大对干部群众的培训和宣传力度,采取走访座谈、宣传培训、学习参观、工程示范等多种方式,充分利用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加大生态创建工作宣传力度,从培养农民的生态意识和生态习惯入手,培育现代化新型农民,切实维护农民的各项环境权益,逐步提高农民保护环境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新时期环境保护重要文献[M].选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出版.
[2]中国的环境保护(1996-2005)[S].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网站.
[3]胡志刚.打造和谐人居环境 创建绿色美好家园[J]农场经济管理,2015
[4]张鹤丹.河北省乡镇生态环境规划技术体系研究――以霸州市东杨庄乡为例[J]河北农业大学,2013.
[5]康琼.环境保护思想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2003
[6]刘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研究[J]中央党校.2011
文明乡镇创建工作计划范文第5篇
——关于农业税取消后乡镇政府职能定位的调查与思考
gaoyang3999
目前,农业税的取消使我省农村已经进入无税时代。作为身处农村,直接面对一线工作的乡镇政府,已从原来繁重的"催粮要款"事务中解脱出来,面对农村新的发展形势,如何及时调整和转变政府职能,成为我们亟待研究和努力实践的一个重大课题。最近我们深入到乡镇进行了调研,现就调研结果结合我县乡镇普遍情况,谈一些自己在税费改革后对我县乡镇职能定位方面的认识。
一、目前的现状
(一)乡镇机构设置及人员情况。到2004年底止,我县18个乡(镇)机关实有行政编制在编人员410名,后勤事业编制在编人员36名,另外乡镇财政所有事业编制在编人员155名、招聘农税员18名,合计在编人员601名。目前18个乡镇下设有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农村经济经营管理站、文化站、乡村建设发展中心、畜牧兽医站、计划生育工作站、计划生育服务所、劳务工作站、司法所等9个事业站所,合计有在编事业人员622人。事业站所经费形式中除畜牧兽医站外都为财政全额单位。
(二)乡镇目前的主要职能。长期以来在计划经济模式下运作的乡镇政府一时难以从计划经济模式下转变过来,仍处在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双重模式下运行,职能履行仍以行政命令为主,协调性职能、服务性职能没有很好地体现出来。
一、发展经济。农业税逐步取消后,抓发展、保增收已成为这两个乡镇政府的第一要务。特别是近两年中央连续出台了支持"三农"的1号文件,全省上下都把落实中央1号文件、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作为工作的重点来抓,乡镇作为落实这些政策的最基层的政权机关,自然这就成了它的重要任务。另外,农业税的取消,使得我们这个以农业为主这农业大县财政形势急转直下,为了培养新的经济增长点,经济作物种植、招商引资、创办企业成了我县要抓的头等大事,列入了乡镇年度考核之中,也成了乡镇重要任务。
二、计划生育。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是省上每年考核市县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市、县主抓的一件大事,也是乡镇的一件硬工作。特别是在现在人口流动加剧、群众生育观念多元化的情况下,对计划生育的要求相对较高。从调查的情况来看,我县各个乡镇都是把执行计生政策摆在乡镇政府工作的"三大事"之中,18个乡镇都成立有计划生育工作站、计划生育服务所,共有计划生育工作人员244人,平均每个乡镇配有13个人还多,其编制约占乡镇总编制的1/4,这样仍不能满足当前计划生育工作需要,乡镇仍然要在每季度抽调所有机关工作人员配合其工作,工作时间每季度都在10天左右,占乡镇工作中比重约是30%。
三、综治维稳。当前正处在社会加速转型、利益加速调整的特殊时期,各种治安问题和社会矛盾进一步凸显,特别是民间纠纷、涉农事件、历史遗留问题上访事件呈上升趋势。从渠道统计看,量的85%来此农村问题,乡镇政府作为基层政权组织,正在承担着越来越重的维稳保稳任务,各乡镇为此专门配备了一名副书记抓维稳工作。
四、发展公益事业。主要是乡机关驻地及农村基础建设、九年制义务教育、农村卫生事业、人畜饮用水工程、扶贫帮困等方面的任务。
五、消赤减债。由于种种原因,我县乡村两级沉淀了大量的债务。据调查统计目前我县乡镇财政负债万元,乡镇政府为保运转、保稳定,不得不在消赤减债方面做艰苦细致的工作,但这项工作非短时间可以完成,今后相当长时期内消赤减债将成为该乡镇政府的一项重要任务。
二、目前乡镇在职能履行中存在的问题
几次机构改革,为促进乡镇的职能转变奠定了基础。但是,由于改革还没完全到位,政府与企业,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自主治理的关系等一些深层次矛盾还没有得到解决,使得乡政府在履行职能中还存在不少与发展不适应的现象。主要问题有这么几个方面:
1、乡镇管理体制与农村发展需要不适应。一是乡政府机构和岗位设置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原有的乡镇机构和岗位设置形成于计划经济时期,虽然经过不断地调整,但基本上是按照与上级对口确定的。全市乡镇机构虽经几次改革,但"七站八所"等事业单位仍以准行政组织的身份出现,习惯于"一元化"的集中管理方式,在新形势下仍摆脱不掉过去大包大揽行政事务的惯性。二是乡镇管理体制不健全、责权不统一。主要是管人与管事脱节、事权与财权脱节,"牌子响、责任大、权力小、协调难"。乡镇在具体社会事物管理中往往处于矛盾状态,一旦管理就涉嫌越位,撒手不管就意味着不作为,在农村中介组织不完善、农民自我服务能力较弱的情况下,又不知道该对谁简政放权。三是乡镇机关的混岗现象严重。乡镇工作任务重、头绪多,在具体工作中,行政管理与事业单位的编制、岗位划分并不十分清楚,就说xxx、xxx、xxx三个乡镇现有在编职工219人,其中党政78人,事业118人,政法23人,但在实际工作中,都是把全部职工按村的多少平均分配到村,搞包村抓点,工作能力好的包重点村,承担县乡确定的重点工作,往往是"鞭打快牛",许多干部职责不清,并不能聚精会神地做好本职工作,许多乡镇不是因事设岗、因岗定人,而是因人设岗、因事找人。
2、乡镇自身包袱沉重与带领农民致富的要求不适应。近几年,我县乡镇人员编制控制得相对较好,但行政与事业编制不平衡,合并乡与非合并乡人员不平衡。事业单位仍是"僧多粥少"、效能低下,合并乡镇的人员精简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目前,随着征收税款这项工作的消失,新的工作任务和目标还不够明确,乡镇干部无所事事,必然导致人浮于事。长期以来,农业税及附加是乡镇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是维持乡镇运转的基本保障。农业税免征后,对乡镇财政虽然通过转移支付给予一定补助,但缺口仍然很大,目前,我县乡镇基本上都处于保吃饭就没有发展资金、保发展就保不了吃饭的两难境地,有的甚至开工资都困难。部分乡镇党委书记反映,为了保工资,整天东跑西颠、东挪西借,根本没时间没精力研究发展、考虑服务。由于历史原因,乡村办企业亏损、担保贷款、垫付各种税费、完成各种达标任务等,形成了乡村的巨额债务。据初步统计,全县乡级累计负债7185.02万元,平均每个乡镇399.17万元,负债100万元以上的11个,负债最多的达1302万元;村级累计负债4638.51万元,平均每个村14.6万元。随着免征农业税后乡村收入渠道的变窄,可用财力不但难以保证基本的运转支出,而且无力偿还各种债务,更无法保证农村公益性事业投入,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有愿望没能力,发展农村经济也是有想法没办法。乡镇真正自主干事很难,在发展农村经济中的作用大打折扣。
3、乡镇职能与市场经济要求不适应。一是表现为政企不分、政事不分、政社不分,在经济活动中扮演管理、经营等多重角色。有的随意为企业担保,造成了沉重债务负担;有的代替中介组织和农民签订合同,形成了大量纠纷。如我县原xx乡政府代表群众与xx石油劳动服务公司签定的承包地合同,使乡政府背上近50万元的债务。这些表面上看是在为企业和农民服务,实质上却在花钱办错事,种了别人的地,荒了自己的田。二是乡镇职能泛化,乡镇就像一个全能政府,管了大量不该管、管不了、管不好的事,该放的权不放,强制农民干这干那、干涉农民生产经营,随意替农民决策。很多需要市场本身解决的问题,政府却要下指标、定考核。三是乡镇究竟管什么、怎么管一直没有解决好,工作模式还是老一套,包村、抓点、搞突击。乡镇虽然领导叫累、干部叫苦,但农民却不满意。
4、乡镇干部队伍状况与农村工作现实需要不适应。一是思想还不够解放。部分干部跳不出"吃财政饭",拿固定工资的束缚,缺乏创业精神和进取意识。据调查,这次乡镇机构改革,干部真正自谋职业的寥寥无几,很多干部愿意下海,但必须保工资。部分干部对改革麻木,对农村改革的背景、形势和任务认识不清,缺乏责任感和紧迫感。二是干部队伍结构不合理。缺少懂政策、懂经济、懂服务的干部。农业型的干部多,经济型的干部少;行政管理型的干部多,技术服务型的干部少。部分干部的业务水平、工作能力不适应农村发展的需要,滞后于农业产业化进程。正像有的干部自己说的那样,固守十几年甚至几十年不变的工作模式,固定的区域、套路和抓法,使人思想僵化、知识退化、能力弱化,"除了当干部,什么也不会了"。加之乡镇干部外出培训学习机会较少,视野不开阔,知识更新慢,缺乏为农民服务的能力和本领。三是干部的管理方式单一。多数乡镇仍采用干部包村"满堂滚"式的管理,周一报到,周五汇报;没事下乡,下乡没事;名为包村,实不到村。各乡镇虽然制订了干部考核管理制度,但考核落实难、考核量化难、考核兑现难,以至于个别乡镇年终考评只好吃大锅饭,平均分配,使一些干部丧失了工作积极性。
三、今后乡镇职能定位的基本方向和重点
当前随着税费改革的进行,乡镇职能究竟该如何定位,国家没有明确政策规定,结合这次调查就我县乡镇现状和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的种种问题,我们认为:乡镇在根据法律法规在贯彻执行好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决定本乡镇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推进民主法制、精神文明建设、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计划生育等工作的同时,在当前和今后应把主要精力定位在促进经济发展、实施社会公共管理和提供社会公共服务三大块上。促进经济发展,就是要引导农民立足自身资源和区位条件,发挥比较优势,大力发展区域特色经济。实施社会管理,包括开展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改善生态环境,严格保护耕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制定和实施农村建设规划;营造公平、有序的竞争环境,维护公平、正义,救助社会弱势群体,支持和引导村民自治,确保社会稳定。提供社会公共服务,就是要加强九年义务教育,普及、推广科学技术,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改善就医条件,提高人口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量力而行地组织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信息服务、科技服务、法律咨询服务和政策服务等。为此乡镇在目前的职能及未来的职能定位应该重点考虑这么几个方面:
(一)积极推行乡镇机构改革,促进政府职能向精简、效能型转变。推进乡镇机构改革,是巩固税费改革,实现减员增效,减轻财政负担的关键,也是乡镇职能定位的一个部分。目前我县财政供养乡镇人员名,其中行政、事业在职人员职人。税改后,镇村两级干部结束了过去繁杂的"三提"、"五统"的历史。乡镇级财力锐减,部分职能弱化及到消失为此,乡镇应采取措施推行机构改革。一是精简人员。按照市县乡镇机构改革实施意见,辞退临时人员,运用退休、离岗培训、下派任职,领办企业、自谋出路等途径精减镇机关干部,并压缩村组干部。二是对内设机构进行合理配置。整合事业站所,成立"三办一部"(党政综合办公室、经济发展办公室、社会事务办公室、武装部)、三个服务中心(农业服务中心、计划生育服务中心、乡村建设发展中心)、九个站所(经管站、计生站、计生服务所、司法所、劳务工作站、文化站、畜牧兽医站)。
(二)工作重心下移,政府职能由下达行政指令向服务转变。税改后,乡镇政府工作重心发生转移,要由过去的"收税"和应付检查、达标、评比等向带领群众致富转变,发展农村经济,全心全意服务广大农民。要成为富民政策的"宣传员",传播科技知识的"信息员",贴心为民的"服务员",传递上级政策和农民意见的"邮递员",解决农村矛盾纠纷的"调解员",农村法制教育的"司法员"。具体要做好:一、通过多种形式教育干部,牢固树立"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从群众利益出发"、和"群众利益无小事"的思想,为农业增收、农村增效、农民增收服好务,尽好责。二、不折不扣地执行党在农村的各项惠农政策,如取消农业税,稳定农民与土地的关系,粮食、良种、农机,世界银行xx肉牛发展项目、退耕还林补贴等政策。三、通过乡镇级农业服务部门积极推广先进实用的农业科学技术,引导农民科学致富。要通过普法教育,帮助农民增强法制意识,学会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四、通过优惠政策和资金支持等手段,对部分有开拓意识的种养加能手,在政策、资金、技术、信息等方面予以帮助,如向分布在全县18个乡镇的个早胜牛规模养殖户,54个养殖场提供提供信息和资金服务,总之,要通过各种措施为农民群众在生产、生活上提供服务,帮助他们掌控各种信息的,引导和帮助他们发展农业生产,这样既能保证政令畅通、促进基层工作的落实、加快地方经济发展、保持农村社会稳定,也能促进干部作风转变,锻炼干部成长。
(三)引导农民谋发展,职能由干预型向市场化转变。
税改后,在相当一部份人眼里乡镇、村干部看似无所事事,实则有力可为。今后,乡镇在经济发展方面要从过去的事事干预,转向将农民与市场对接,引导农民在市场中求生存、立足现状谋发展。
一是加大招商引进力度,引导农民充分利用当地资源谋发展。一方面,以规划建设中的"甘肃和盛镇工业园区"为基础,搞好"陇塬脱水蔬菜厂"、中韩合资"润玉食品厂"等项目,打造工业经济发展平台,形成扎堆效应,建成促进我县经济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另一方面要以这些成功落户的企业为依托,大力发展配套产业,可以有我县有种植蔬菜传统的长庆桥镇、新宁镇、焦村等地发展蔬菜生产,盘克镇、金村、九岘等地发展荏生产,既可以解决他们的原料问题,也可以带动当地蔬菜、荏等产业发展,农民的收入也增加了。二是加大企业改制力度,引导民营经济发展。一方面通过强化管理帮助解决分布在全县十八个乡镇的资产在50万元15个砖瓦厂2个水泥制品厂等22户企业,经营机制不活、管理缺失、劳动用工、周边环境等问题,加大引导支持力度,提高企业经营规模、经营水平,实现企业规模和效益的双增长;另一方面通过"回归工程"等活动鼓励民营老板返乡创业,出台优惠政策鼓励镇村干部带头创业发展民营,采取集资、经营权出让等多种形式吸引民资,引导农民创业。三是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引导农民发展特色种养殖业。充分利用早胜牛养殖、九龙金枣、xx黄柑桃、苹果、西瓜种植等几大农业特色,整合xx、xx的果品加工资源,提升"早胜肉牛""九龙金枣"品牌形象;探索以xx乡"神虫菜"为先导的蔬菜深加工发展的新路子,拓展发展空间,鼓励这些企业扩大生产,走基地+农户的路子,形成集团产业;利用"九龙金枣"地域种植优势,大力推广嫁接工艺,扩大种植面积;依托兴旺牧业、恒达牧业等养殖场基地,突出发展和壮大早胜牛产业,以点带面,从小到大,带动周边农户参与养殖,规模性地发展养殖业。
(四)做大做强劳务产业。费改税的进一步落实和农村机械化程度的逐步提高,把更多的劳动力从土地上释放出来,使得外出务工逐渐成为一种新的经济势力,通过调查,2004年,我县外出务工人员达到10万人,务工收入达到2.8万万元,占到农民收入的30%,进一步做大做强劳务产业是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可持续发展之路。乡镇政府在这方面应该发挥作用。一是加强宣传、引导。利用外出劳务人员的成功典型进行实例启发教育,启发农村富裕劳动力对外出打工创造收入的认识,提高农村青年外出打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做好劳务信息工作。一是要对所辖区劳动力状况,进行预测分析,建立起劳动力资源库。掌握农村劳动力资源的数量、技能及其流动情况,做好跟踪管理服务工作。二是要以当地在外务工的人员、县劳务工作局建立联系,同时利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工具收信用工信息,建立起有效、快捷的劳动力信息网络,更好地为农村就业服务。三、加强就业培训,努力提高外出务工的就业能力。一方面按照市场化要求,建立和完善农村劳动力统筹规划、协调运作的培训工作机制。另一方面转变观念,改变过只讲数量不讲质量的做法,大力推进素质培训、技能培训,使更多的农村劳动力掌握一、两门实用技术,实现由苦力型向智能型转变,提高当地务工的经济价值。四是制定相应的政策,切实帮助解决外出劳务人员的后顾之忧。如加强村民互助组织建设,解决外出务工家庭的收、种、打碾等,加强合作经济建设,可以解决外出务工人员的费用等。
(五)发展社会公益事业,政府职能由大包大揽向社会化转变。引导农民开展自己直接受益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公益事业。面对近几年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历史欠帐过多的特点,乡镇政府在申请项目进国家和市级笼子的,争取上级支持和政策倾斜的同时,将一些与广大群众利益息息相关的项目,如教育、水利设施,道路交通,医疗保障等有意识、有目的地引导社会力量承担社会职能。
(六)保持农村社会稳定,政府职能由松散型向规范化转变。基层不牢地动山摇,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离不开稳定和谐的政治环境。税改后,乡镇政府面临发展和稳定两大任务,乡镇把保持社会稳定要作为"经济发展航母"的"护卫舰",彻底根除"按下葫芦浮起瓢,各类矛盾此起彼伏"的状况,乡镇职能要重点定位在五个方面。一是落实抓稳定的工作责任制,二是切实贯彻落实《条例》,及时处理和突出问题。尤其是在农村土地二轮延包过程中,及时化解因"土地热"而引起的矛盾纠纷。三是多途径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税改后乡(镇)村两级债务的化解,一方面通过努力发展集体经济和民营经济,化解债务,另一方面规范财经纪律,压缩非生产性支出,控制和杜绝新债务的产生,并有效地化解因债务引发的纠纷。四是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力度,一方面倾注大量精力,组织政法部门深入开展"普法"教育,另一方面联合法庭、派出所和村级民兵组织开展严打整治斗争和各项专项治理,确保一方稳定。五是加强村级党组织建设,提高基层组织的执政能力。一方面,教育广大党员干部在新形势下,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另一方面开展支部争先创优活动,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坚持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科学执政,切实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永远保持党的先进性。
(七)继续加强党的建设。1、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建设。要把学习贯彻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作为当前理论武装党员干部的根本任务。建立完善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等制度,认真落实党员干部教育培训计划,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的理论素养和政治敏锐性。要坚持从严治党,深入持久地在党员干部中开展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和警示教育,把教育和管理、预防和惩处、打击和保护紧密结合起来,提高反腐倡廉的成效,保持党员干部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2、加强党的组织建设。按照"六个好"要求,组织班子成员加强理论学习、法律法规学习,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工作水平和领导水平。充分发挥镇党委总揽全局、调动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切实加强对人大、政府、政协及工青妇等群众团体的领导。要进一步加强村党支部建设,既要"压担子",又要"给点子",帮助村干部理清发展思路,积极发展集体经济,从而建立一支"靠得住、有本事"的农村干部队伍。继续加强机关、直属单位、社会团体和离退休老干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等党建工作,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3、加强干部队伍建设。要认真贯彻《党政干部选拔任用条例》,建立和健全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选人用人机制,继续实行党政领导、干部和村党支部"三向互选",实行绩效挂钩等制度,构造良好的干部融合机制,激活干部的热情干劲,形成合力,推进工作,努力塑造一支政治坚定、改革创新、作风深入、埋头苦干的乡镇干部队伍。
(八)、抓精神文明发展。1、抓好思想道德和精神文明建设。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坚持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干部群众,大力弘扬"顾全大局、艰苦奋斗、无私奉献、诚信待人"的老区精神。实施精神文明建设规划,开展文明村、文明户、文明单位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提高广大群众文明素质。
上一篇:文明创建个人工作计划{精选5篇}
下一篇:文旅宣传计划{汇总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