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AA范文大全网!

数学教学提升计划{汇总5篇}

墨色添香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本文共计14793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60分钟。

数学教学提升计划范文第1篇

关键词:南非教育改革;行动计划;学校教育;目标及措施

南非政府一直把教育发展作为社会前进的动力和基础。21世纪以来,为加快教育发展的进度,保证儿童正常就学、升学,提高教育质量,南非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重点实施“2005课程改革”,引进“以结果为本位”的教育理念,促进了基础教育发展的稳步提升。尽管南非基础教育的发展距离“优质均衡”的目标还有很大差距[1],但是南非政府加快了教育改革转型,反思教育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建立了新的质量提升措施框架。

为了提升教育质量,增加学校各年级的学生人数,提高学生成绩,2015年4月,南非基础教育部(Department of Basic Education)了《2024行动计划:面向2030学校教育》(Action Plan to 2024: Towards the Realisation of Schooling 2030,下文简称“2024行动计划”)[2],该计划是《2014行动计划:面向2025学校教育》(Action Plan to 2014: Towards the Realisation of Schooling 2025,下文简称“2014行动计划”)的发展和延伸。[3]

实际上,2011年,南非基础教育部已经制定并了“2014行动计划”。该计划提出了南非基础教育发展的关键举措及内容。但随着南非课改的深化和推进,“2014行动计划”中强调的内容和重点也发生了变化。2012年,南非总统了“国家发展计划”(National Development Plan),要求延长“2014行动计划”的时间,即从2025年延伸至2030年,而2024年则被设定为中期节点。

一、背景介B

南非“2024行动计划”制定得较为全面、系统,规划了处于不同阶段的中小学生所要达成的学习目标和掌握的基本技能,并规定了R年级(Reception Year)至12年级学生所要完成的目标任务。在南非教育体系中,儿童在读小学前要接受一年的学前教育,即R年级,此后的1至9年级为基础教育。从R年级到9年级共划分为三段,R至3年级为低段,4至6年级为中段,7至9年级为高段。9年级毕业后,学生可以获得普通教育与培训证书[4]。通常情况下,9年级学生在学业完成后,一部分学生将接受10至12年级的教育,其目的是为进入大学做准备,而另一部分学生选择入读继续教育或成人教育学校。

“2024行动计划” 涉及广泛的利益相关者,包括父母、教师、校长、区域官员、省和国家级议会成员、民间组织等。此外,该计划不仅面向南非本国公民,还面向非本国公民(如国外投资者等)。

“2024行动计划”涉及27个目标,分为2个部分。前13项目标是结果性目标,涉及绩效和成果;后14项目标则强调如何实现改进。前13项目标将对南非的基础教育发展起指导性作用,决定着南非教育的未来发展走势,因此也成为本研究的核心内容。

二、结果性目标的基本情况

“2024行动计划”的各个目标联系紧密,其设置循序渐进。13项结果性目标的内容涵盖了中小学教育的5个级段,包括R年级、1-3年级、4-6年级、7-9年级、10-12年级,主要强调了学生的入学率和升学率,语言和算术能力的标准,以及继续教育(9年级以后)的开展问题。其目标是提升南非的教育质量,加快教育转型,为国家发展储备合格优质的人力资源,提升国家综合实力(见表1)。

(一)学前教育阶段:提高早期儿童发展质量评价标准

根据南非家庭普查(General Household Survey),南非学前教育的注册率正在提高,4岁儿童的学前教育注册率从2009年的59%上升到2013年的75%[5]。2014年普通居民调查数据显示,96%的一年级学生入校时接受过学前教育,而2009年这一数据低于85%。

南非的绩效监测与评价部门(The Department of Performance Monitoring and Evaluation)完成了一项研究,该研究关注学前教育的综合性影响。在许多学校中,儿童接受R年级的教育对他们进入基础教育阶段的学习十分有益,但不是所有的学校都能做到,同一所学校也不能保证R年级的所有儿童都能够达到其标准。

事实上,南非的早期儿童发展质量评价标准改进措施已经启动,并逐步实施。为了达到南非基础教育部的要求,促进学前教育阶段教师的职业化发展,大学已经开始为其颁发文凭。此外,南非与联合国儿基会合作,借鉴国际经验,了2013年国家课程框架[6]。该框架涵盖了儿童从出生到4岁每一阶段的教学内容,形成了监测4岁以下儿童发展质量评价标准的体系,并设计干预措施。

(二)基础教育阶段:注重学生入学率,以及掌握语言和算术的能力

1.入学率

南非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的留级率比其他非洲国家低,但减少留级的呼声比其他国家高。2000年,南非42%的学生在6年级之前有过留级情况,而非洲南部和东部国家的这一比例为48%;2007年,南非这一数据为29%,而其他国家是40%。[7]

南非的大部分学生能够在7至15岁入学,但仍有1%的学生未能入学。数据显示,南非7至15岁的学生在校率高,但15%的学生不能完成9年级的学业。实际上,排除留级或复读等情况,15岁的学生应该已经完成相应学业。问题是许多学生还没有升入9年级,就已经留级、辍学了。

2.母语与第二语言考试

自2012年以来,年度国家评估项目(Annual National Assessments,ANA)用英语和荷兰语(母语和第二语言)测试课程成绩。事实上,在12年级末的考试中,英语与荷兰语是南非非语言考试科目的指定用语。但是,学生用母语参加考试与用第二语言参加考试,成绩有所差异。例如,6年级约22%的学生参加英语为母语的测试,66%的学生参加英语为第二语言的测试;10%的学生参加荷兰语为母语的测试,1%参加荷兰语为第二语言的测试。事实上,不管是英语还是荷兰语,用母语参加考试的学生比用第二语言参加考试的学生的通过率高。[8]

3.提高语言和算术的能力

为了提高学生的成绩,加快南非基础教育阶段的课程改革,2012年,隶属于南非国家教育部的国家教育评估和发展委员会(National Education Evaluation and Development Unit)了年度报告[9]。该报告规定,改变基础教育阶段学生(R年级到3年级)语文和算数能力低水平的状况,干预课堂教学实践活动等。同时,规定了教师的职责和任务,如通过工具评测低年级学生的学业成就等。

数据显示,学生在3年级前,语文和数学两门课程的成绩相差不大,但3年级之后,学生的数学成绩往往低于语文成绩。据统计,南非2014年的国家统一考试中,6年级学生中有46%通过了语文测试,而通过数学测试的仅有32%。

2012年,年度国家评估项目开始评测9年级学生的各科目成绩,目的是为10-12年级的学生提供更好的课程服务,如是否加强数学素养培养等。尽管年度国家评估项目不会为9年级的学生颁发证书,但仍然可以为他们是否进入继续教育学院提供参考。

(三)继续教育阶段:提高高等教育的升学率以及学生数学、物理学科考试的通过率

1.提高大学准入标准

12年级通过学士等级考试的学生可以免考进入大学,通过学士水平考试后,学生需要选择至少4门非语言课程,而这4门课程应该与学术课程相关。实际上,有些大学的院系会提出更高的要求,并强调进入大学后的培养工作。2014年南非基础教育部报告,表示将提高大学准入标准。

2.推动继续教育发展

完成12年级课程后,让更多的学生获得国家高级资格证书(National Senior Certificate)或等效资质是促进南非经济增长、减少收入不平等现象的重要前提。监控12年级或同等教育水平的完成情况绝非易事,因为近10年的招生和复读率上下浮动,且上升缓慢。2000-2014年,获得国家高级资格证书的人数每年增长3%。尽管这一数据表明了南非教育水平的提高,但也只实现了官方预期目标的一半。

3.提高数学及物理学科通过率

近年来,南非的基础教育不断强化数学和物理学科,学生的成绩得到了较大的提升。如在国际数学与科学趋势研究(Trends in International Mathematics and Science Study,TIMSS)测试中,学生的数学成绩有显著提高。2013年,南非基础教育部l布了12年级考试报告,该报告记录了学生数学成绩的进步幅度,80%以上的学生达到了目标要求,物理学科亦如此。

为了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南非政府积极组织学校与非政府组织(NGOs)加强合作,提高课程质量。2012年,国家出台措施,要求向10-12年级的学生发放新的Siyavula数学练习册(数学和物理学科),这些资源也可在网上下载电子版。

2014年,南非部长级工作小组成立,调查了数学、科学和技术(Mathematics, Science and Technology)计划的实施情况,向社会公开诊断性报告结果。诊断性报告由南非基础教育部根据12年级学生的考试情况撰写。[10]

(四)引进国际测评考试

为了提升南非的教育质量,有效监测学生的成绩,南非加入了多个教育质量检测联合会,包括非洲南部和东部教育质量检测联合会(Southern and Eastern Africa Consortium for Monitoring Educational Quality,SACMEQ)、国际阅读素养研究(Progress in International Reading Literacy Study,PIRLS)、国际数学与科学趋势研究等。

SACMEQ测试项目的优势在于,不仅测试学生,还测试教师,这为教育规划者观察教师的专业成长和个人发展提供了有效依据。2012年,南非国家教育评价和开发委员会在报告中提到,“教师不会教他们自己不知道的东西”,也就是说,教师个人的知识储备和文化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学业成就。2007年,南非三个省(Eastern Cape, Mpumalanga and Limpopo)的教师参加了SACMEQ测试。

除了SACMEQ,南非于2006-2011年参加了PIRLS项目,检测南非小学生的语言水平。2012年,PIRLS测验转变为新PIRLS考试。原先PIRLS测验是针对发达国家或地区的学生设计的,而新PIRLS考试具有预测性,专门针对发展中国家成绩较差的学生设计的。

数学教学提升计划范文第2篇

一、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现状和存在的基本问题

1.学生的意识仅局限在对基础知识的掌握

由于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十分有限,一般情况下,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旦需要一些相对比较困难的知识内容时就会产生退缩心理,这样学生很可能就会丧失去探索这类知识的机会,比如小学奥数题目对于某些学生而言,会让其有知难而退的想法。而教师一般也会在教学中一味地追求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而忽视让学生去探索一些难度较大的数学问题,这样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创造力就会严重受损,因此,在新课标的背景之下,教师需要努力改变当初的教学思路,对于学生而言也要逐步地去摒弃不良的学习习惯,做一个乐于探索未知知识的学生。

2.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由于小学生年龄相对较小,自制力也会比较弱,这就导致学生在学习中不能集中注意力去听教师讲解知识内容,并且在课后也基本不会去复习教师在课堂上所讲解的数学理论,一旦小学生没有形成一定的学习习惯,其数学成绩就会受到严重影响。还有教师没有为学生制定较好的学习计划,导致学生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没有系统地将所学的知识进行整理归纳,对于一些数学理论知识由于没有及时进行巩固复习,使学生在后续的运用过程中遗忘,甚至在后期有些学生在对一些基础数学问题的解决上也会出现不该出现的问题。

3.小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比较淡薄

要想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效率高效,效果明显,就需要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但是互动教学出现的前提要求是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意识,因为只有学生对一些数学问题有主动认知和探究的意识,其在学习上就会更加主动,并且在后续的学习中对教师所讲解的知识内容的掌握上,由于有了前期的认知过程,也会总结一些难以理解的问题与教师或者同学进行分享讨论。但是在当前的教学中很少有学生有这种主动学习的意识,这就导致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比较低下。

二、如何促进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1.教师需要与学生之间形成良好的教学关系

作为学习上的主体,学生学习一些数学知识,首先需要教师对相对应的数学知识进行讲解,然后学生作为聆听学习者需要对这类教学信息进行分析获取,然后提出自身的一些问题,教师再对这些问题进行汇总讲解,比如教师在讲解应用题中关于如何判断某一特定目标作为解答式中的前置数字,这就需要学生先去理解,然后教师给出解决方法,学生只需记住“比”等相应的字眼,就很容易选定哪一个单位作为解答式的前置位置,因此在具体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只需要与学生之间形成这样的互动教学关系,其教学效果就会得到提升,因为教师在每次的课堂教学之前都可以将所要讲解的知识内容提前向学生告知,让学生对其进行预习,最后整理一些问题与其进行讨论沟通,这样课堂教学气氛也会变得活跃。

2.教师可以为学生制订一定的学习计划

数学教学提升计划范文第3篇

一、引言

人力是一个涉及质与量的课题,我们要优先做好栽培本地人才的工作,而培育人才始于教育。我们会由2017/18学年起实施免费优质幼儿园教育政策,向幼儿园直接提供资助,大力提升幼儿园教育的质素,为儿童的均衡发展及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中小学基础教育是累积知识、培养品格和自我装备的重要阶段。我们一方面会加强支援中学的生涯规划教育和升学就业辅导服务,协助青年人认识自己,筹划未来,另一方面我们会提供灵活多元及多阶进出的升学、工作和进修途径,以及推广持续学习,以装备青年人追求他们的理想,并加强他们对未来的信心。我们会继续提供升读优质专上课程的机会,并会开拓和推广职业专才教育,以迎合青年人的多元兴趣。

除学校外,家庭的支持和培养维系着青年人的成长,所以我们须巩固家庭作为本港社会的核心价值之一。我们会与社会各界协力缔造有利家庭的环境,强化家庭的功能。

二、新措施

(一)幼稚园教育

从2017/18学年起落实免费优质幼稚园教育政策,循多方面提升幼稚园教育的质素,具体措施如下:

?S向合资格的本地非牟利幼稚园提供基本资助,让幼稚园为所有合资格儿童提供三年优质半日制服务。政府亦会为合资格的全日制及长全日制幼稚园提供额外资助,以及修订规划标准,以逐步提供更多全日制幼稚园学额;

?S进一步改善师生比例至1:11,加强照顾儿童的多元需要。鼓励幼稚园设立专业阶梯及提供具竞争力薪酬,挽留和吸引优秀教师;

?S因应幼稚园的学与教经验、社会转变及未来需要,修订《学前教育课程指引》;

?S优化“质素保证架构”,强化幼稚园的管治和透明度,并加强政府监察;

?S加强照顾有经济需要家庭的学童、非华语学童,及有不同学习需要的学童;

?S加强家长参与及家长教育;

?S长远而言改善校舍及设施,及研究增加幼稚园校舍供应。

在新政策于2017/18学年正式落实之前,邀请关爱基金考虑推行项目,在2016/17学年先为有经济需要的家庭提供一次过的幼稚园学生就学开支津贴。

(二)中小学教育

新学制高中阶段的中期检讨工作已经完成,我们已分阶段公布各项建议。为优化高中课程的推行,以及加强生涯规划教育与相关辅导服务,政府计划将两项经常性津贴包括“高中课程支援津贴”及“生涯规划津贴”转为常额教席,预计可提供约1000个学位教师职位。

为照顾学生的学习利益及进一步稳定教师团队,资助中学如有足够理据,学校在2013/14及2014/15学年因减少中一班所引致的过剩教师可获延长保留至2017/18学年结束。

为培养更多优秀人才,政府建议成立8亿港币的“资优教育基金”,支持香港资优教育学苑栽培10~18岁的特别资优学生,提供学术及非学术的特别培训和个人辅导。同时,教育局亦会继续推行校本资优教育计划,包括培训中小学校长和教师,并成立学校网络分享实践经验,以使学校能发掘更多人才,丰富本港人才库,增加我们的竞争力。

鼓励学生学习位于“一带一路”地区的语言,以增强与这些国家人民的沟通能力;并在有关学科和学习活动中,加强了解这些地区的历史、经济、宗教、文化等发展,让学生思考国家“一带一路”策略在今日的意义、对香港未来发展的重要性及可带来的机遇。同时,在“优质教育基金”设立优先主题,鼓励学生多认识“一带一路”及与相关地区交流。

(三)专上教育

增加“特定地区奖学金”的名额,以鼓励更多位于“一带一路”的东盟及邻近地区的学生来港就读。

加强对来自“一带一路”地区的留学生的联系和支援,从而促进他们对中国与香港文化的认识,以及鼓励高等院校安排香港专上学生到“一带一路”地区作交流、考察或短期实习等,以期增加整个地区之间的互动及交流。

提前检讨如何扩大三年试验期的内地大学升学资助计划的范围,让更多在内地读书的学生受惠。

(四)职业专才教育

积极考虑如何落实推广职业教育专责小组于2015年7月向政府提交的报告中的建议,包括进行一连串宣传及推广活动;全数资助中学提供应用学习课程;藉延长职业教育和就业支援先导计划,多惠及两届共2000名学生;支持主要的职业专才教育机构举办大型技能比赛。

经考虑专责小组建议及职业训练局于2015年8月提交的策略性校园发展计划后,计划首先在市区预留一幅土地,供职业训练局兴建具规模及现代化的校舍。

三、持续推行的措施

(一)幼稚园教育

实施免费优质幼儿园教育政策前,继续推行学前教育学券计划和幼儿园及幼儿中心学费减免计划,向就读合资格幼儿园学童的家长提供资助。

(二)中小学教育

继续实施纾缓措施,让中学在整体升中学生人口逐步回升前持续发展,并稳定教师团队。

监察跨境学童及内地妇女在港所生,而父亲并非香港永久性居民的婴儿(即“双非”婴儿)对公营小学学额的需求,继续实施弹性措施,增加学位供应以应付需求,包括在有需要时暂时增加每班学生的人数,以应付短暂的需求;透过小一入学统一派位的修订安排进一步分流跨境学童,以及充分利用现有出入境管制站的处理能力,在边境地区采取适当的交通及保安管理措施,继续为年幼跨境学童提供利便安排。

监察人口变化对公营学校学额供应长远规划的影响,包括“双非”婴儿对中小学教育带来的短暂影响。

监察国际学校学额的供求情况,并主要透过分配空置校舍和全新土地及支援现有学校扩充等措施,促进国际学校的发展,以满足特别是来自海外家庭的需求。

已完成新学制下的高中课程、评估及相关措施的中期检讨,并持续为学校提供专业支援,提升学与教的成效,包括照顾学生的学习多样性。

已就更新科学、科技及数学教育课程,向学界收集意见,并已举办教师STEM论坛,及将举办相关的学生博览会,并继续举办教师培训及学生学习活动等。

继续进行中国历史科、世界历史科等人文学科的课程内容更新工作,同时透过活化课堂的学与教资源及丰富学生的学习经历,提升学生对中国历史与文化的兴趣和认识,扩阔他们的国际视野。

总结《加强公营学校行政管理试验计划》的经验及成效,继续透过不同渠道推广良好做法,并为其他公营学校及教师提供支援,让他们受惠。为校长及教师提供有系统的课程及管理训练,帮助他们掌握新学制的最新情况。

由2015/16学年起全面推行《第四个信息科技教育策略》。主要措施是为全港约1000所公营学校建立无线网络校园,以配合学校使用流动计算机装置进行电子学习。直至2015/16学年上学期,已有约一半学校完成有关工程;其余约500所学校亦会按计划于未来两个学年展开工程。此外,其他工作如建立学校卓越中心分享经验、修订课程、学校领导人及教师培训、增加电子教材等都已开展。

语文教育及研究常务委员会正按照计划,如期推行不同的项目,如改善英语教学、少数族裔学习中文的研究、支援幼儿学习中英文,为少数族裔离校生提供职业中文课程等,促进有利语文学习的环境,以推广两文三语,提升本港学生的语文水平,配合社会不断转变的需要。

为中学提供支援,并加强教师专业培训,推动生涯规划教育发展及相关辅导服务;继续拓展学校与工商界及有关机构的合作,在2015/16学年起的三年内,推动更多工商机构与学校加强伙伴协作,举办不同的职业探索活动,加深中学生对工作世界的认识,为日后升学和投身社会作好准备;亦透过整合当中有效的元素,建立商校合作展示平台,分享成功经验。

继续采用多元化策略为中小学生提供更多内地交流机会,让学生透过亲身体会,从多角度认识国家历史、文化、经济等多方面的发展,巩固和深化课堂学习,以及加深了解国家与香港的关系。

在2015/16学年开始推行一项为期三年的试办计划,为与内地学校缔结了姊妹学校的本地公营及直资计划下的中小学和特殊学校提供专项拨款及专业支援,以进一步促进两地姊妹学校的专业交流,及提升姊妹学校合作的深度和广度。

继2015/16学年公营小学的学位教师比例由50%增加至55%后,在2016/17及2017/18学年进一步把有关比例分别提升至60%及65%,以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加入小学教育行列,提升教学质素。

(三)专上教育

及至2024/1年,逐步增加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教资会)资助院校高年级收生学额至每年5000个。

支持教资会进一步推动教资会资助院校国际化的措施,例如资助各项由学生创始并鼓励多元文化融合的项目。

提供拨款,以支持职业训练局推行工作实习计划,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让学生毕业后更易于适应工作环境。

采取“一篮子”措施,支援自资专上教育界别优质及持续的发展。至今已推行的措施包括:

在批地计划下已分配11幅土地及6所空置校舍。当局在2013年修订计划,以涵盖开办兼读制经本地评审专上课程的自资院校,以及在计划下以象征式租金提供空置政府物业;

在开办课程贷款计划下批出39笔贷款,约共73亿港币。该计划的涵盖范围在2012年扩大至资助拥有学位颁授权的自资院校兴建学生宿舍;

注资总额达35.2亿元的自资专上教育基金会继续提供奖学金及奖项,并提升自资专上教育界别的教学质素。

通过政府奖学基金和自资专上教育基金,在2014/15学年为专上学生提供超过9000个奖学金和奖项名额。

逐步加强专上教育的质素保证机制,并透过新成立的工作小组,监察就教资会资助院校副学位部门引入的定期外部质素核证的落实情况。

继续推行措施及有关安排,把香港发展为区域教育枢纽,吸引并挽留非本地学生,这包括向修读经本地评审本地课程的非本地学生放宽就业及入境限制,以及推行博士研究生奖学金计划和特定地区奖学金计划,吸引本地及非本地的杰出学生。

数学教学提升计划范文第4篇

《十年规划》的高等教育信息化内容

1.《十年规划》编制背景与总体目标信息技术改变着教育的方方面面,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的影响。教育信息化已经成为发达国家和许多发展中国家提高全民素质、增强创新能力和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战略。我国教育信息化经历数十年的发展,初步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与世界发达国家水平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也难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我国《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4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对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提出明确要求:“加快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构建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17]。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2012年教育部正式的《十年规划》从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对《教育规划纲要》中教育信息化内容的具体落实和细化。《十年规划》对于我国今后5到10年的教育信息化建设具有重大指导意义,其发展目标是形成与国家教育现代化发展目标相适应的教育信息化体系,使我国教育信息化整体上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围绕这一目标确定了覆盖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和继续教育等各级各类教育的信息化建设任务及涉及教育管理信息化、公共支撑环境建设、队伍建设、体制机制创新等关键领域的具体建设内容。在具体目标层面,《十年规划》提出了“三个基本”“两个显著”的发展目标,即基本建成与我国教育发展需求相适应的信息化学习环境、信息化支撑服务体系和信息化公共基础设施,显著提高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及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发展的水平。2.《十年规划》的高等教育信息化发展内容我国高校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和初级应用已经基本普及,高等教育信息化总体上处于各级各类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前沿水平。与基础教育、职业教育等比较,高等教育信息化在基础设施建设与应用、管理信息化、人才培养、资金投入等方面都有优势。高等教育信息化是促进高等教育改革创新和提高质量的有效途径,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创新前沿[18]。《十年规划》明确了未来5到10年高等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内容和重点发展方向,从教育领域的视角看,《十年规划》描述了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等各级各类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主要任务并各有侧重。高等教育信息化重在推动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深度融合,不仅要加强数字校园的建设和应用,更应在创新人才培养、科研水平、社会服务能力和文化传承等方面全面提升,包括建设优质教育资源和学科工具,创新信息化教学与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利用自主学习平台个性化学习和管理的能力,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构建数字化科研环境,以数字化科研协作平台为支撑,促进高校、企业、科研机构共享资源和仪器设备,支持跨学科、跨领域、跨地域的协同创新,促进科研质量提高和高水平重大科研成果的形成;建设数字化文化传播环境,推进产学研用结合,加快科研成果转化,依托信息技术开展全民教育,提升高校社会服务能力与文化传承能力。从信息化建设的视角看,《十年规划》描述了管理信息化、公共支撑环境、队伍建设、体制机制等各级各类教育信息化发展中的共性问题。首先,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重在整合信息资源,建设教育管理基础数据库和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实现高校管理信息化,提升教育服务与监管能力,加快学校管理信息化进程。其次,建设信息化公共支撑环境,完善国家教育宽带网络建设,解决教育信息网络普及率低、发展不均衡的问题;搭建国家教育云服务平台,解决面向未来需求的、全国范围的公共存储和计算基础设施缺失的问题;建立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环境,解决数字教育资源结构性短缺和共享不足问题;完善教育信息化标准体系,解决标准不一、共享困难、采标率低的问题;建立教育信息化公共安全保障环境,解决基础设施和信息系统的安全隐患问题。再次,加强高校信息化专业队伍建设,实施培训、考核、评价或认证,帮助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提高教育质量,提高专业技术人员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提高教育管理人员信息化规划、管理和执行能力;提高专业技术人员地位和待遇,稳定人员队伍;优化教育信息化人才培养体系,充实教育信息化后备人才力量。最后,创新体制机制改革,在高校推进管理体制改革,形成权责明确、统筹有力的教育信息化组织管理体系;在资源共建共享、技术创新和战略研究、产业发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等四个方面创新机制,调动各方力量积极参与、协同推进教育信息化。3.《十年规划》的高等教育信息化重点发展方向我国高等教育信息化已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但仍有巨大的发展空间,考虑高等教育信息化现发展水平与高等教育领域的社会职能要求,《十年规划》确定了高等教育信息化的重点发展方向。首先,进一步加强数字校园建设及应用。高校基础设施及数字化资源的建设与应用是开展各项高等教育信息化工作的基础和前提,超前部署教育信息网络,实施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络升级换代,到2015年,高校的接入宽带达到1Gbps以上,推进普通高校的数字化校园建设,同时在现有高等教育精品课程资源库、数字图书馆、数字博物馆的基础上,推进高等教育精品课程、图书文献共享、教学实验平台等信息化建设,促进优质数字资源在不同地区、不同高校、不同学科之间的共享,缩小高等教育的数字差距[19]。其次,推动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的深度融合。教育云平台的建设重构了一种全新的学习环境,为学习者随时随地通过各种终端访问学习资源提供了便利;针对高等教育的需求开发网络课程和资源,以及学科工具和应用平台,建成与各学科门类相配套、动态更新的数字教育资源体系,黑板和粉笔不再是课堂的主要构成,网络互动平台为资源互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教学评价提供支持,促进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和学习方法和教学模式的变革。再次,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建设开放、互动、知识共享的信息化教学平台,探索信息化教学与学习的新方式,施行差异化教学,提升个性化互动教学水平;应用数字化资源和学习平台,提高学生在信息化环境下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自主管理、自主服务的意识;鼓励学生参与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培养创新型、研究型人才;东西部地区共享优质教育资源与科研协作平台,通过信息技术联合开展科研活动和人才培养。还有,促进高校科研水平的提升。建设知识开放共享的数字化环境,为高校、研究机构、企业之间提供交流、合作、管理与服务一体化的信息化研究环境;构建数字化科研协作支撑平台,支持跨学科、跨领域的科研与教学工作,推进研究实验基地、大型科学仪器设备、自然科技资源、科学数据、科学文献等科技教育资源的共享;创新科研组织模式和科学研究机制,促进高校科学研究水平的整体提升。最后,增强高校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能力。高校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是高校的基本职能,利用信息技术增强高校社会服务能力体现在:推进产学研用结合,加快技术创新和技术转移,传播最新科研成果,提高现有科技成果的转化率;面向公众开放高校的优质数字教育资源,构建高校网上虚拟社区,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养;面向海外提供公共教育资源,促进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播。

中英高等教育信息化战略规划比较

JANET是英国大学和科研单位共用网络,自建立起一直受到高度重视,2009年网络达到100Gbit/s,从JISC投资战略也可以看出,仅2009-2010年期间,JANET建设和应用投入接近当年教育信息化项目总投入的50%。其次,《JISC战略》更加关注高校及研究机构的学术研究和组织机构的建设。JISC鼓励各组织机构发展新的业务流程,采纳更有效的商业模式,优化管理信息系统,通过绿色办公、外包服务及共享服务,促进新技术推广和高效管理模式的应用,提升机构整体水平。相比而言,《十年规划》的高等教育信息化规划内容更注重将重点发展方向放在促进创新性人才培养以及提升高校的社会服务功能。强调创新信息化教学与学习方式,提升个性化互动教学水平,促进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与科研结合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开展联合培养使得人才培养模式更加多样化。此外,还注重加速高校教育信息化技术研究与应用推广,产学研用结合,推动教育应用的产业化发展,服务社会公众,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内容比较两国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虽然在建设水平、发展程度上存在一定差异,但是纵观高等教育领域发展需要,我们可以将两者进行对比,在战略规划具体建设内容的相同或相似点中找到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一些实证支持,同时也能在两国教育信息化建设水平差异上找到不足,明确我国各级各类教育信息化建设未来一段时间的发展目标。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的升级换代,在数字教育资源建设上启动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建设与共享行动,推广教育技术标准,完善教育信息化标准体系,建设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构建数字化科研协作支撑平台,提升教育信息化工作人员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创新资源共享、信息化科研和管理等体制机制。《JISC战略》同样大力推动JANET发展,开发应用优质教育资源,支持各种互操作标准的推广应用,更将管理信息系统的优化作为重中之重,发展国际化协作性的科学研究,注重数字时代教育工作者数字素养的提升,利用信息技术支持机构管理机制全面变革。中英高等教育信息化战略规划在设计背景和实施策略上的差异如表6所示。在规划执行时间上,《JISC战略》指导的是3年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因此目标和任务相对较为具体;《十年规划》指导的是未来十年我国教育信息化整体发展,以宏观层面发展目标为主,同时又以中、微观发展目标为辅,形成了一个既具宏观指导意义,又有微观执行目标的综合体。从经济环境看,《JISC战略》时适逢英国经济低迷,因此很强调应用信息技术降低成本,提供经济高效的解决方案,而《十年规划》时正是我国经济快速增长、数字鸿沟问题难以解决的情况,因此很强调应用信息技术破解教育难题,助力实现教育现代化。从发展策略看,JISC的战略规划、资金投入决策、项目实施监测是一个整体的系统,《十年规划》从信息化系统的长期可靠运营的需求出发,提出了由组织领导、政策法规、技术服务、经费投入等四个方面组成的保障体系,构建可持续的教育信息化发展环境。在资金来源方面,JISC项目经费主要来源于英国高校投资委员会等,而受资机构相应承担部分,《十年规划》将“落实经费投入”单列一章,通过建立经费投入保障机制、鼓励多方投入来保障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来源。在执行力上,JISC在资助项目建设过程中主要起到的是监督作用,各建设项目的执行主要还是靠各高校,《十年规划》在执行过程中则以政府引导为主,通过整体规划和顶层设计,明确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的责任。结论与启示《JISC战略》对于英国教育信息化发展有巨大的促进作用。通过战略引领、多方财政支持、开放教育资源、全面革新教学和管理模式等,促进高等教育及继续教育信息化协调可持续发展。多个部门形成协同共同体,共同制定战略规划,决策资金投入和战略实施,其强大的市场能力,便于制定精细化的战略决策和资金投入决策。英国教育信息化尤其关注教学学习、科学研究、组织效率、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关注云计算、共享服务、创新应用、管理信息化等领域,力求创造数字化的环境,提升所有相关人员的数字素养。这对我国高等教育信息化有积极的启示。首先,大力推进ICT的教育应用应成为教育信息化后续发展的重中之重。已有实践表明,ICT对教育教学有巨大的短期投资效益,开放资源、共享服务等项目,已使众多研究者和机构受益,优化教育管理系统、发展新的业务流程是从长远角度考虑节约成本、提升组织效率行之有效的办法。JISC新的战略正是处于英国国家经济低迷、财政困难时期,一方面希望能节约成本、减少开支;另一方面,希望提高教育、教学、科研和管理的效率和效果。在这种情况下,ICT的教育应用成为英国高等教育领域提高生产力和节约成本的选择。同样,我国从国家战略角度高度重视信息技术教育应用,2010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4年)》明确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20]。其次,可持续发展应作为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的核心目标之一。《JISC战略》期待ICT支持最优的管理模式和新的业务流程以促进高效组织机构建设,开放服务、共享服务、基于云计算的网络IT资源、有效的业务流程和管理体制等是教育教学科研管理工作实现长效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十年规划》将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行动作为五大行动计划之一,通过制定和推广教育信息化标准、提升相关人员教育技术能力、建立教育信息化支持和战略研究体系、培养教育信息化后备人才,促进教育信息化快速、可持续发展。最后,注重创新策略支持,强调战略研究,应成为促进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不断创新以应对不断变化的新的需求,才能保持长期的可持续发展。JISCAdvance、EDINA、Mimas等作为JISC服务机构,通过一系列项目在战略、技术、创新的研究方法支持等方面提供建议、指导和培训。创新战略支持是JISC服务的重要内容之一。《十年规划》明确提出“建立一批教育信息化战略研究机构,为教育信息化发展战略制定、政策制定和建设实施提供咨询与参考。”

结束语

数学教学提升计划范文第5篇

关键词:应用型大学;数学规划;PMAP;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4-0033-02

数学规划是应用型大学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简称信计专业)的主修课程之一,包括线性规划、运输问题、目标规划、整数规划、非线性规划、动态规划等内容。数学规划是一门应用科学,自1947年美国数学家丹捷格提出求解线性规划问题的方法单纯形法之后,数学规划迅速发展。特别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具有成千上万约束条件和变量的数学规划问题得到快速处理,数学规划在工业、农业、商业、军事、金融、管理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试图结合我校信计专业的具体特点,根据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际要求,探讨应用型大学信计专业数学规划课程教学改革问题,提出基于PMAP(问题-模型-算法-实践)过程的教学改革与实施思路。

一、数学规划在信计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

信计专业是1998年教育部颁布的一个数学专业,随着21世纪信息时代到来,本专业是顺应应用数学与信息科学融合发展的背景下诞生的。我校信计专业强调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素养和计算机基础,使学生具有较强的信息分析与处理、系统建模与优化和软件设计与开发三个专业基本能力。数学规划课程以高等代数、数学分析等数学课程为基础,同时也是数学建模、数学实验、算法分析与设计、数据结构等课程的先期课程,是我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既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又对学生的数学基础与算法分析能力有较强的要求。数学规划课程对于我专业信息分析与处理、系统建模与优化和软件设计与开发三个专业基本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

二、基于PMAP的教学过程

基于PMAP的教学过程是指按照数学规划自有的课程性质和教学内容特点,针对各类优化问题,使学生按照认识和处理事物的客观规律,完成从问题引入(Problem)、建立模型(Model)、理解和设计算法(Algorithm)到应用实践(Practice)的全过程,提升学生的优化技术应用能力与高端算法设计能力,并结合具体行业背景,综合应用数学和计算机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1.问题(Problem)的引入。数学规划很多问题来源于对实际问题的抽象和总结,具有重要的应用背景。但是一般教材在讲解过程中,重视对数学理论和求解过程的讲授,对问题的引入和建模讲解不够,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下降。例如在讲解0-1规划过程中,教材中往往直接从模型开始讲起,对于0-1整数规划的应用背景讲解不多,学生缺乏对0-1规划的全面了解。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首先从0-1规划所能解决的问题入手,这些问题包括背包问题、大型医院的布点问题、手机基站的信号覆盖问题等,激发学生对问题探索的兴趣。将0-1规划通过实际问题引入,而不是枯燥地讲解数学理论,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建立模型(Model)。在问题引入的基础上,继续引导学生对问题建立数学描述方法,对问题进行数学模型。正如前面所说,传统的数学规划课程对数学建模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但是数学建模过程恰恰是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完成信计专业培养目标要求的关键环节。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非常重视对问题建模的教学,在引入实际问题后,让学生针对该问题,综合应用数学知识和方法加以分析、简化、抽象和归纳。建模过程为数学的实际应用打开了通道,提供了有效方式,对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起了显著效果,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较大提升。

3.理解和设计算法(Algorithm)。数学规划问题的求解算法是该课程的核心内容,是学生需要重点理解和掌握的部分。以往数学规划课程教学往往过于偏重理论分析能力,但是无法将理论分析转化为对实际问题的具体解决方案。因此,在数学规划课程教学中,应将促进学生对于算法的理解和实际应用作为主要目标,使大部分同学掌握该课程单纯性法、表上作业法、分枝定界法等数学算法的思想,能使用Matlab等数学软件自带软件包对数学规划问题进行求解。将数学规划算法的程序设计方法纳入教学过程,详细、完整、规范地给出各种优化方法的算法步骤。对于部分较优秀的同学,鼓励学生根据自身的理解设计计算机算法,编写程序,实现算法功能。

4.应用实践(Practice)。应用实践环节是PMAP教学过程的一个综合环节。在这个环节中,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掌握的技能,完成从了解问题、建立模型、算法设计及应用求解的全过程,增强学生综合运用数学和计算机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将在社会生活、企业管理、金融经济等领域中的实际问题进行简化和提炼,形成若干和实际问题密切相关的课程实践项目,使学生感觉生动、有趣。把这些实践项目的教学贯穿融合在数学规划课程教学中,要求学生从问题入手,完成PMAP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以实际工程实践成果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

三、PMAP的教学实施过程中的教学方法

在PMAP的实施过程中,从问题引入、数学建模、算法设计到应用实践,均要求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引入科学的教学方法,才能真正达到课程教学目的和人才培养要求。

1.加强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应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摆脱长期以来过于偏重理论教学、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差的局面。在数学规划课程教学中,我们基于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基于信计专业三个基本能力培养的角度,以就业为导向,积极开展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全面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2.重视Matlab编程能力的培养。和计算机传统编程语言相比,Matlab具有学生学习门槛较低、实现方便等特点。而且Matlab已集成了很多优秀高效的数学软件包,为求解具体数学规划问题,学生可以直接调用而不用自己重新编写,能使得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将主要精力放在数学算法的实现和求解上,学习效率得到较大提升。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动手能力普遍得到提高,学习的信心也得到很大程度的加强。

3.注重学生主动学习意识的培养。PMAP教学过程要求在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由被动接受转为主动学习,由理论教授为主转为算法训练和动手实践为主。在数学规划课程课堂教学过程中,采用讨论式和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在实践教学环节,通过布置大作业、设置答辩等环节,要求学生主动搜寻资料,查找解决方案,完成实践任务。通过这些环节,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得到加强,学习效果得到保证。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数学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紧密结合是信息时展的趋势。数学规划课程的讲解采用传统的理论讲解方式无法有效实现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训练和综合素质的提升。学生不知如何运用这些数学知识,导致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下降。本文结合我专业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对应用型大学信计专业数学规划课程教学改革问题进行探讨。按照数学规划课程自有的课程性质和教学内容特点,提出了基于PMAP(问题-模型-算法-实践)过程的教学改革与实施思路,对促进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提供有益尝试。

参考文献: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