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AA范文大全网!

教育装备信息化管理工作计划{整理5篇}

妙笔生花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本文共计19303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78分钟。

教育装备信息化管理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

关键词:教育装备;数字化管理;大数据;区域研究

一、研究缘起

1.学校教育装备规范化管理需要在对杭州市西湖区各中小学校教育装备规范化管理方面的调研中,我们发现教育装备资产管理中普遍存在着:学校管理意识淡薄;账目不清、帐实不符;制度不全,管理松散;专业管理人员配备不足;规格化、系统化、网络化的装备管理平台缺乏等问题。2.区域教育信息化发展需要要实现教育现代化,教育装备必须要率先现代化,教育装备配置的标准化、均衡化、规范化和信息化,是教育装备现代化的必备内容。区域要实现教育装备现代化的跨越式发展、科学发展、均衡发展,必须加快教育装备管理信息化建设步伐,加强教育装备资产管理,实施区域教育装备网络化、数字化管理,建立一个服务型模式下规范、标准、科学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切实推进教育装备的“建、配、管、用”,提升教育装备在促进教育改革、推进教育统筹发展、助推区域教育高位均衡发展中的作用。3.国内相关研究国内对国有资产管理的研究,时间并不长,只能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对中小学校固定资产管理的研究,时间就更短了。2006年,邢顺峰、聂义山著的《中小学校固定资产管理基础与实务》中,提到了中小学校固定资产管理组织与管理制度、固定资产账簿设立、财务运作、使用管理,以及教学仪器管理、图书管理等方面的内容。而对于教育装备管理的研究,也仅仅是近十年的事情。董绍武主编的《中国教育技术装备论丛2005》将第二届《中国教育技术装备论坛》的获奖论文汇编成一套大型专业论文集,许多论文在理论上、实践上,对教育装备管理都提出了很有价值的观点和论述。由此可见,信息技术高速发展下的区域教育装备管理的研究还没有非常深入,虽然部分地区已经开始尝试,但尚没有形成广泛运用的研究和推广。

二、概念界定

1.固定资产固定资产主要是指使用期限超过1年的房屋、建筑物、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其他与生产、经营有关的设备、器具、工具等。对于学校而言,固定资产则主要指其各种教育教学设施等。2.教育信息化所谓“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领域全面深入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促进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过程。其技术特点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体化,基本特征是开放、共享、交互、协作。随着城域网与校园网等网络技术为教育、教学、教研提供更加强大的服务,它们正促进着教学内容与方式方法的变革,促进着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发展,改变着学校与社会、理论与实践、知识与技能的质量。3.大数据大数据,指“无法用现有的软件工具提取、存储、搜索、共享、分析和处理的海量的、复杂的数据集合。”大数据的特征:数据体量大(Volume)、数据类型繁多(Variety)、价值密度低(Value)、处理速度快(Velocity)。

三、研究实施

(一)组织领导,推进行动方案的有效执行

1.成立区信息化领导小组西湖区将教育技术装备规范化区创建工作纳入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工作职责中,由教育局分管局长牵头,教育局基财科、会计核算中心和信息与装备中心协同推进,制定了创建方案,并召开领导小组动员会议,明确任务和职能分工。2.成立装备管理系统建设领导小组装备管理系统建设领导小组,以装备中心主任为组长,中心行政装备室全体成员、各个学校分管后勤校长、总务主任为小组成员,定期反馈、商讨、总结。3.成立装备管理系统学校工作小组学校分校区成立教育装备资产管理工作小组,分工明确到部门和个人。以后勤校长为组长,总务主任为副组长,办公室主任、教研组长、实验室管理员、信息中心负责人等为组员,进行软件操作的培训学习,根据不同的教育装备管理岗位职责,在装备管理系统中完成相应资产的录入和核对工作,及时总结经验。通过层层领导,并创建各级行动方案和计划安排,定期反馈工作进度,及时交流反思,提高行动执行效率,促使工作有序推进、高效达成。

(二)阶段实施,推进管理平台的建设开发

1.提前谋划,合理规划平台布局区域教育装备管理系统要遵循现代教育“大装备”的管理理念,要在全区各校得到推广和广泛应用,必须具备:能使资产管理工作简化、界面友好、操作方便、分级管理、后期管理功能强大等条件。基于如上考虑,在向中小学校、幼儿园等单位调研、征求意见、详细解读浙江省教育装备标准等文件之后,做了详细的需求分析。装备系统中实现分模块管理:分学校情况、系统管理、期初建账、装备资产管理、申购管理等,实现对学校详细情况的记录、校内所有资产的电子存档、电子管理、自动分析等功能,以期加强资产管理,提高装备使用效益。平台中做到数据唯一、分类清晰。不仅对传统的物理、化学、生物、科学等课程的实验仪器设备进行管理,也对现代教育技术设备、图书分类数据、实验室用房、功能室用房、音体美劳卫等教学设备、其他教学专用设备和一般教学设备等办学条件进行管理。2.试点先行,完善平台功能建设平台上线之后,我们反复思考,锁定了四所试点学校:九年一贯制西湖第一实验学校、有两个校区的翠苑中学、有两个校区的翠苑一小、刚从求是集团中独立出来的竞舟小学,这四所学校学校是我们西湖区学校的四种不同类别学校的代表。试点学校成立工作小组,人员分工明确,资产录入工作时间安排合理。从试点测试会议、装备中心下校调研测试问题、试点反馈会议、试点结束一共经历了三个多月,做到时时反馈、周周总结,将问题与技术公司进行交流、沟通、解决,一步一步完善平台中的各项功能。四所学校的后勤校长、总务主任、信息技术负责人,积极配合、认真参与了试点测试整个过程的各个环节。3.经验指导,逐步推广平台应用资产管理不是学校某一个人的事情,而是学校自上而下、统筹管理的工作。装备工作“三分战略,七分执行”。为明确相关工作要求,落实操作培训,切实发挥平台在教育装备资产管理中的应有作用,先后分两批召开西湖教育技术装备管理系统推广培训会议,涉及人员有全区中小学校、幼儿园、社区学院、直属单位的后勤校长、总务主任、信息技术负责人等共200多人。四所试点学校以自身学校在平台应用、资产处理试点中的实际操作和体会为例,将他们如何做好教育资产装备网络化、数字化的经验和大家做了分享。便捷、及时的问题反馈交流平台必不可少,因此,我们建立装备管理平台QQ交流群,方便老师、技术公司客服等及时交流、解决碰到的问题,少走弯路。各校的经验介绍、平台操作说明书、人员分工参考、资产分类录入说明、培训会议录像等文件均放到交流区共享,供学校相关管理人员重复学习。为了使平台应用推广工作顺利、有序,制定了工作安排表,并严格按照工作安排表有序推进工作。

(三)机制推进,提高装备数字化管理精准度

良好的推进机制是装备数字化管理精准度提高的关键。重点构建和推进四个机制:1.应用试点机制确立四所具有不同类型代表性的数字化管理试点学校,实施资产处理、资产录入、网络管理的试点,促进平台功能完善,形成资产处理策略框架,为全面铺开该项工作积淀经验和做法。2.数字化管理培训机制建立装备管理平台应用的分级、分项培训机制,实施有针对性的应用培训。组织学校后勤校长、总务主任、信息技术负责人召开区域推广培训会议。再由学校后勤校长、总务主任制定学校教育装备管理系统工作方案和工作小组,通过分级培训布置任务。3.落实推进和考核机制将技术装备数字化管理列入中小学校年度目标考核体系,强化过程性、阶段性的督查和指导。在具体实施中,将教学仪器及设备配置情况、采购管理、装备管理情况列入了中小学校年度目标考核体系中,各项考核内容要求明确、认定办法有依有据。4.装备采购审核报备机制将采购资料、装备管理系统细目录入核准与采购支付凭证开具有机整合起来,从而获取到真实准确的装备数据。将学校年度预算、申购计划通过申购管理网络上报,采购完毕的同时在教育装备管理系统中入库,依据入库情况、相关采购电子档案报备等情况,及时开具支付凭证。

四、研究成效

(一)实现教育装备资产管理数字化

1.学校教育装备管理电子化西湖区教育装备管理系统的建设,提高了学校教育装备管理意识,加强了学校管理力度,各类资产和录入落实到人,由分管校长负责审核学校所有资产的录入。特别是通过学校期初建账,对学校装备实体进行了一次全面核实,学校在区域的统一规范要求下,对教育装备实现了规格化、系统化、网络化的管理。同时解决了因为管理人员的临时变动,而使资产管理脱钩的问题。装备系统“日常管理”中的“入库”、“调价”、“报废”“、校外调剂”等操作,方便了教育装备的管理。西湖区多校区办学的学校较多,多校区或集团办学的学校后勤校长等能通过装备管理系统方便查询各个校区的教学仪器设备、用房配套设施、现代教育技术、图书期刊、办公生活设备等使用情况、经费投入情况,为后期学校建设提供更直接客观的参考数据。学校使用网上采购流程功能,实现年度预算申报、申购计划批复、采购状态查询、物品入库等系列操作,大大简化了申购工作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从年度预算申报、申购计划上报、采购物品入库到支付凭证的开具等环节信息化之后,省去了多次跑教育局、装备中心的麻烦。同时电子档案的存档也方便了档案的管理和汇总。同时,实现了学校装备年报统计中所需的数据从装备管理系统中读取,简化了学校年报统计工作,同时更能保证数据的准确性。2.区域装备资产管理网络化目前,根据管理系统上的数据,西湖区中小学、幼儿园、社区学院、直属单位等共有140多个管理总账号,已经录入了所有的装备资产数据。教育行政部门可以通过管理系统,直接查看学校的资产报废情况、新增情况、校外调剂情况等,能一目了然地掌握学校的管理动态。通过区教育装备管理系统,建立全区教育装备基础数据库,全面、系统、准确掌握各中小学教育装备的基本情况,实现对全区中小学装备的数据查询、统计、分析,科学、规范、直观地呈现区内各中小学教育装备配置情况、每年新增及报废报损情况。能更准确地让学校对照省教育技术装备标准核准学校的教学仪器配置,并实施数字化装备管理和集中采购项目的网上申报和统计,提高工作效率,提升配置成效,促进装备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信息化。

(二)凸显教育装备配备管理信息化

1.区域教育装备系统分级管理西湖区教育装备管理系统,实现了教育局、装备中心、学校三级管理。教育局账号可以对管理系统中学校的所有数据进行审阅浏览。装备中心实现了对装备系统中下级用户管理、各种数据的终审、查看、统计、教学仪器配备标准录入、资产盘点开启、采购计划审核、采购物品汇总等操作。学校可以实现本校的资产录入与管理、校内教师用户管理、权限分配、装备年报录入、上报,装备日常管理维护、年度预算上报、申购计划填报等。各个级别的管理中,还可以分出更细的不同权限,可以将装备管理的工作落实到部门和个人,实现教育装备管理工作责任到人。这样分级管理,方便了教育局全面了解区域内教育装备配备和使用情况;方便装备中心作为教育装备管理部门,做好指令性工作的布置、督促,整体了解区域内教育装备配备情况,详细知道各个学校的配备、采购、维护情况,同时能便捷地指导学校解决教育装备使用配备中存在的问题,发现学校教育装备管理工作亮点。西湖区多所学校为集团办学,有多个校区,在管理系统中,可以做到集团总账号管理查看集团内其他校区的装备管理情况。2.区域教育装备申购管理信息化结合“西湖区教育系统政府采购工作操作流程”“、西湖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配置标准”,在装备管理系统上实现采购管理信息化功能,在网络平台上实现中小学年度预算审核、申购计划批复、支付凭证查询、采购汇总查询、采购物品入库等流程,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形成采购工作各环节数据和资料数字化档案,提高查询统计和审核评定的准确性。

(三)生成区域装备管理数据自动化

通过“西湖区教育装备管理系统”,建立全区教育装备基础数据库。可通过实时监测、跟踪研究对象在平台中产生的行为数据,进行挖掘分析,揭示出规律性的东西,提出研究结论和管理对策,为提升教育装备使用绩效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如学校在教育装备管理工作新增、报废、盘点等工作中留下管理痕迹,学校新增资产比例准确分析,学校总体资产各比例分析,全区各装备资产配备情况与学科教育教学的关系、区域内教育装备均衡化分析等方面,可以找到内在规律,从而为教育教学服务,推进西湖教育信息化。西湖区教育装备管理系统的建设,实现了区域内全体中小学校教育装备管理电子化、区域装备资产管理网络化,有利于学校教育装备配备标准化、规范化管理。但是,要使教育装备管理系统的使用绩效最大化,装备队伍的专业建设、管理制度的完善建立、系统功能的优化完善等是后续还要努力的方向。这样,才能使装备系统建设事半功倍,真正服务于学校教育教学,使西湖教育装备现代化,进而率先实现西湖教育现代化。

参考文献:

[1]邢顺峰,聂义山.中小学校固定资产管理基础与实务[M].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2.

[2]董绍武.中国教育技术装备论丛[M].地质出版社,2005.

[3]王谦.教育装备管理信息化建设初探[J].中国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2011,(4).

教育装备信息化管理工作计划范文第2篇

1 领导高度重视,抓住机遇促发展

从2011年起,璧山县社会经济进入快速发展时期。高速发展的经济为璧山教育带来活力,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教育的发展,提出了璧山教育需率先融入主城的要求。县委、教委领导深入开展调研活动,到基层了解学校办学情况,及时解决学校办学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目前,县财政投资7000万元新建的城北小学已投入使用,投资5亿元的璧山中学迁建工程正在加紧施工,已累计完成投资1.03亿元。投入880万元为32所学校修建塑胶运动场或篮球场,实现全县学校塑胶运动场或篮球场全覆盖等。一批项目已落户学校在教育现代化的建设方面,召开了全县“数字校园”建设推进会,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大“数字校园”建设力度,推动教育信息化发展。

近年来,璧山县教委把教育信息技术与装备工作当作大事、要事来抓,抓落实,抓成效,抓特色。一是将教育信息技术与装备事业发展规划纳入县“十二五”教育发展规划之中统一规划;二是把教育信息技术与装备工作纳入教育全年工作计划进行统一安排部署,教委办公会上对信息技术教育与装备工作进行了多次研究,教委领导亲自带队到沙坪坝区、云阳县考察中心机房、班班通工程的建设情况,分管领导与技装中心相关人员经常去学校检查、指导技装工作;三是建立了教育信息技术与装备工作的督导评估制度,将信息技术教育与装备工作纳入校长履职考核和学校综合督导评估,同时将信息技术教育与装备工作管理及应用纳入学校校长、教师绩效工资考核;四是建立了教育信息技术与装备事业经费投入保障机制,生均公用经费统筹比例为15%,年投入350多万元,每年财政拨付远程教育专项工作经费5万元,培训工作经费20多万元,保证了技装中心工作的正常开展。

2 真抓实干,教育信息化建设进入发展快车道

经过全县共同努力,目前已有一批项目建成并进入教育教学应用,大大改变了璧山县教育事业面貌,促进了教育教学发展。

2.1 璧山县区域教育云中心

璧山县共计投入500万元,建好了璧山县区域教育云中心,配置了高性能服务器、光存储、交换机等设备,配置了服务器虚拟化管理软件、网管软件、操作系统、数据库软件。存储区域网络采用光纤交换机、刀片服务器提供云平台操作系统及教育业务系统运行环境,利用刀片服务器提供云平台管理环境,利用存储段提供云平台虚拟主机文件的存储及故障转移。教育云中心为全县教育新闻信息、OA办公,教育统计、学籍管理、数字校园管理、教学设备管理、VOD视频点播、教学资源提供服务。

2.2 璧山城域网光纤专网

璧山教育城域网光纤专网分为核心层、汇聚层和接入层3个部分构成。核心层设在教委网络信息中心,汇聚层设在网络运营商汇聚点(以镇、街为单位,共15个汇聚点)机房,接入层为各个学校。每个学校通过100 M光纤就近接入汇聚点,汇聚层以万兆光纤接入到璧山教委网络信息中心机房的核心交换机。万兆光纤接入指的是物理接入速率为10 G。核心交换机再通过路由器100 M带宽与运营商的互联网、重庆市教委网络相连。

2.3 学生计算机网络教室升级换代,实现了全覆盖

从2011年开始,全县加大了学生计算机网络教室改造力度,分三批总共投入620余万元,购置学生电脑1740台,教师机58台,交换机106台,共新建58个计算机网络教室,实现了全县所有九年义务教育学校每校1间崭新的学生计算机网络教室,并投入21.5万元,购置了1798套专业软件系统。璧山县学生计算机网络教室电脑主机达到了较高配置标准,显示器为液晶屏,每间网络教室都与Internet网络联通,网络教室设备安装、装饰统一规范,成为学校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2.4 “班班通”工程实现了全覆盖

为了解决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优质资源应用终端设备问题,全面推进全县教育信息化建设,璧山县制定了璧山县“班班通”实施方案,目标是设备配置向主城区看齐,5年不过时。2011年投入1060万元建成“班班通”687个班,2012年投入1560万元建成“班班通”1078个班,完成全县所有义务教育学校“班班通”全覆盖。

2.5 多媒体教室实现了100%学校覆盖率

2011年全县投入34.5万元,新建了23间多媒体教室,2012年投入118.58万元薄弱学校项目改造经费,新建了30间多媒体教室,目前,全县学校多媒体教室覆盖率为100%,为教师进行多媒体教学提供了保障。

2.6 “校园网络”全部建成

璧山县按照教育“城域网”规划制定了璧山县教育“城域网”实施方案,认真组织实施“城域网”工程的建设,进一步完善了“城域网”网络功能,搭建了完善的管理、教育资源等平台。学校以“农远”工程为契机,建立适合自己实际情况的校园网,建立自己的网站,将教育信息和远教资源送到教师办公室、教师微机培训室、网络教室等。至2012年全面完成了“校园网络”规划建设目标,全县学校共投入600多万元,实现校园网全覆盖,有40%的学校建立了学校网站。

3 严格建设标准,促进义务教育学校均衡发展

按重庆市教委《重庆市义务教育学校教学设备基本配备标准》(渝教基【2010】9号)的要求。几年来,配合相关部门完成了中央、市财政下拨的363万元用于“国家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几年来,配合相关部门完成了中央、市财政下拨的961万元,璧山县投入391万元,用于“国家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对25所薄弱学校的设备设施进行了改造,新建物理、化学实验室、小学科学实验室及准备室39间,新增中小学40%的音、体、美、劳器材设备;新增中小学总数36%的学校图书馆,中小学藏书共计1 002 486册,中学生均17.1册,小学生均11.2册;中心校以上学校100%建有电子阅览室;中小学学生课桌凳更新15%;中小学校教室教学黑板更新30%,大力促进义务教育学校均衡发展。

4 狠抓培训、科研,大力提高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应用水平

4.1 狠抓培训工作

为了提升教师现代教育技术管理及应用水平,璧山县实施了八项培训。

1)开展了中小学教师教育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全员培训。培训采取县级培训与校本培训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县教委举办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骨干教师(培训者)培训班,共开办了5期,每期培训5天,203名骨干教师(培训者)得到了培训。在此基础上各校全面开展了校本培训,至2012年12月全县教师培训率达到100%。

2)举办第九届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第十五届全国多媒体教育软件大奖赛培训,开展全县中小学“NOC活动”。多媒体教育软件指导骨干教师共250人参加培训,提高了璧山县学生项目指导教师的指导水平、参赛学生的制作水平和实践创新能力。

3)举办重庆市基础教育微软正版操作系统及办公软件使用培训。有来自区市县电教馆(站)、市直属学校50多名技术人员以及璧山教委各科室和学校80多名计算机骨干教师参加培训,强化保护知识产权意识,自觉使用正版软件、抵制盗版软件。提高了安装应用能力。

4)举办了璧山县教育信息技术与教学仪器管理及应用培训,全县各级各类学校教育信息技术管理人员共73人参加了培训,进一步提高了全县教育信息技术与教学仪器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及设备应用的指导能力。

5)举办了丁家中学等13所学校的计算机网络教室管理员培训。进行了计算机网络教室正版软件安装应用培训。

6)开展了璧山县第三届中小学校园电视节目、校园视频制作培训。共有130多人中小学熟悉视频编辑制作的教师参加了培训,提高了学员校园电视节目、校园视频制作水平。

7)举办璧山县中小学教学设备管理系统应用培训会。共有118人学校分管教育装备的领导和学校系统管理员参加了培训。

8)举办了璧山县部分学校“重庆市中小学数字图书馆”管理员培训。

4.2 开展教研科研活动

为了进一步推进“农远”资源的广泛应用,璧山县举办了两次大型的教研活动,在大兴小学举办了璧山县“农远”光盘资源应用研讨会,共有140多名语文“农远”骨干教师参加,参会人员从示范课展示、课堂评价、教师交流、专题讲座4个层面上开展了“农远”光盘教学资源应用研讨。在北街小学举办多媒体教学优质课展示活动,共有160多名小学语文、数学骨干教师参加了活动。通过教研活动让广大教师互相交流,取长补短,进一步提高他们运用多媒体的能力,掌握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整合的技能。

加强对信息技术与装备工作科研管理、培训、指导工作,县技装中心科研工作由专人负责,重视课题研究过程管理,科研工作成效显著。《利用远程资源提高学生实践能力》《远程资源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整合》2个重庆市教育科学规划“十一五”信息技术与装备课题顺利结题;五龙小学、正则中学分别申报的中央电教馆全国信息技术“十二五”规划课题获准在中央电教馆立项;正则中学、青杠初中、丁家初中申报的3个市技装中心《教育信息化促进课程改革的创新研究》子课题获准立项;璧泉初中等4个学校申报的重庆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获准立项。

5 不断开拓创新,努力推动教育信息技术与装备工作上新台阶

教育装备信息化管理工作计划范文第3篇

信息技术在学校中的装备,信息技术服务于学校教学活动,在南京的教育技术装备发展过程中,经过十几年的不断投入与装备,已经普及到了每所学校。通过不断地投入与更新完善,今天的教育技术装备,尤其是信息技术类教育装备,在常态化教育教学活动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网络机房的建设,在满足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活动的同时,在其他学科中的应用,如语音教学、英语听力的训练与考试、数据采集、学科教学活动的开展等方面,都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充分体现了信息技术给教学活动带来的种种便利。如何让信息技术、网络机房更好地为学科的教学活动与学生的学习服务,提升信息技术装备的使用效率与使用空间,让我们的教育与学生的学习得到更大的发展与成功,这是我们教育部门所需要思考与研究的,也是我们需要不断探索与实践的方向。

数字技术在美术课标教学的目标实现与要求,可以围绕美术课程总目标,按“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定,分目标从“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设定具体要求,结合课标中所涉及的运用计算机技术进行软件运用,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学生在美术学习中运用传统媒介或新媒体来创造作品,发展想象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等表现形式所要求的思考与运用,通过两者的结合来进行学科问的试验与尝试。

南京市教育装备在服务教学、服务学校的同时,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研究中,就数字美术画板的装备,如何结合网络机房的特于美术教学活动做了这个项目的整合计划,在该学科的拓展与实践方面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思考与设计,并组织进行了一系列的活动,使整个项目从项目的论证,政府采购到装备、验收,再到培训、竞赛以及课题的研究与总结,形成一套较为完整的装备理念创新的尝试,为探索和诠释新课改过程中教育技术装备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应用做一些实践。

通过实践,明确目标:在数字化环境下数字美术画板与美术学科的整合与应用。体现教育活动中技术装备的新理念与管理模式上的探索。

围绕这个目标的实现,我们通过加强与教学课标、教学研究、技术应用、科技研发等领域专业人员的共同研究与探索,积极寻找一条适合新课改要求的装备与研究、管理与培训的模式与方法,体现教育技术装备管理中的建设、配备、管理、应用、研究、培训、竞赛等内容的具体体现。

二、研究方法与方式

(1)座谈与研讨。通过与课程编委、学科教研、教学一线教师、进修学校培训教师、产品研发等专业人员座谈、研讨,同时通过积极组织撰写文章等形式收集意见与建议,进行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框架研究与素材构思。

(2)对数字美术产品的了解与实验。针对教学要求,通过与产品研发人员的沟通,引进、推荐不同产品进行对应功能的了解与认识,在向使用产品的学校教师深入了解情况的基础上,针对教学中的内容进行调研与产品性能试验,收集整理出适合教学需求的功能与要求。

(3)策划培训计划与量化培训内容,明确教师在网络环境下,应用数字美术画板的教学要求与技能要求的掌握程度及实现目标。

(4)组织竞赛活动与作品(论文、课件、作品)的收集。

(5)课题的研究。新技术应用与学科整合的意义与价值的研究,为形成新的装备理念的研究提供基础材料。

三、项目的实践

1.认识阶段

2009年度至2010年度初期,我们在主任室领导下,根据教学的需求与目标实现,在美术教学课标的研究与学习过程中,注意到未来美术课标中的教学内容所涉及的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与要求,为能够准确地达到这个环节的要求,主动与课标组人员进行沟通,了解其教学课标的要求以及目标的实现,并结合对数字技术产品的研究与了解,针对数字美术画板系列产品,加大了研究力度,通过不断深入研究与研讨,对数字美术教学活动的情况及目标有了一定的了解,结合信息技术的特性与产品本身所特有的优势,进行了一系列的探讨活动,并通过专家、教师的一些前期试验结果的分析与验证,得出了充分的论断,明确了数字美术画板这个新项目装备对美术教学所产生的意义与价值,为后期的试验项目装备、项目研究提供了较为充分的依据。具体内容参见参考文文献[1][2][3]。

2.筹划与启动阶段

2010年度,为了让学校教学人员更好地了解与使用该系列产品,使其更好地服务教学、融入教学,在主任室的领导下,我们在进行装备计划编排的同时,针对这个新项目的特点,做了全面推进的思考,并使该项目的建设与研究完整地呈现出技术装备与管理应用的体系特色。具体做法为:项目的标准制定工作、项目的装备过程管理工作、项目的教师培训计划工作、项目的应用拓展与作品竞赛等实践工作、项目的课题研究工作,内涵形式整体提出并分阶段地进行,最终将形成一个系统的工作系列,为后期工作开展提供依据。

根据项目设计与布置,在完成数字美术画板装备启动的同时,安排了一系列的培训与活动:

(1)下发《宁教备通知[2011]14号》。

(2)汇总并落实区县学校申报教师培训名单。

(3)培训计划的实施。

(4)培训人员情况:分别组织了3个班(A,B,C),安排了近10位优秀教师、专家讲座,其中计划培训人数为126人,A班每人分别达20课时;B,C班每人12课时。

(5)落实数字美术画板教师技能培训课程。

(6)“数字绘画技术在中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研究”课题开题、结题会议。

3.计划实施与过程管理阶段

第一阶段:

装备先行。在将此系列工作计划做了充分准备后,2011年下半年启动了10所试点项目学校的装备工作,并根据装备计划采取了1+1模式f即每所学校1套网络版数字美术画板+1套单机版,含软件),并通过一个月左右的时间(从项目招标公示、产品展示推荐、政府采购、装备事实与验收等),完成了该项目的调试、验收等装备工作。同期,召开“数字绘画技术在中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研究”课题的开题会议,启动工作正式开始。

第二阶段:

整体推进。在2011年度,依据工作整体计划,我们通过联合市教研室、电教馆、小教培训中心和白下区进修学校、区装备办和南京茂立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技术与专业人员,组织专家与学科人员集体讨论研究,在做好常规技术应用培训的基础上,提供了一份相对完整的《2011年南京市中小学美术教师数字化美术教育培训计划》。在培训计划与项目中,针对已装备项目的学校以及没有装备该项目的学校教师,分别组织了不同课时、不同要求的技术培训计划。并分别在玄武区南师附小启动了一期基础培训,组织在白下区教师进修学校进行后五期系统性和三期基础性的技能培训班的计划落实工作。

第三阶段:

成果展示。在执行的计划中,根据培训内容的进展情况再结合项目的验证工作,在培训计划完成的同时,我

们还进行论文、课件、作品的提交、评比等工作。2011年9月,组织专家、评委,分别就教师的论文、课件、作品和学生作品进行了收集整理,通过评选推荐出一批教师与学生的优秀作品,并于2011年10月10日在鼓楼区芳草园小学,举办了南京市中小学数字美术作品颁奖活动,为该系列活动的圆满结束奠定了基础。

第四阶段:

课题开题。课题开题是伴随着项目的启动,同时结合整个项目的一系列活动的开展、计划的执行同步进行的,在执行项目开展与活动落实中结合着课题内容。体现在课题实施计划、课题研究内容等项目上,明确课题目录、名称等,确定任务与要求。

4.成果展示与展望

通过这次活动,在教师与学生的积极配合下,我们在计划和落实中注意收集整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在此与大家一起分享。

收获一:各类作品

(1)作品上缴情况

根据装备计划的落实情况,要求10所试点学校及前期参与过装备的学校,在对该项目的试验装备与管理应用培训的同时,对教师、学生进行论文、课件、作品的收集与上交,作为培训与学习考核的成果。共收到258份作品(经过筛选后的),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2)作品获奖情况

通过专家评选,分别优选出:

①教师论文:一等奖2名,二等奖4名,三等奖2名。

②教师课件:二等奖2名。

③教师作品:一等奖8名,二等奖15名。

④学生作品:一等奖24名,二等奖34名,三等奖48名。

收获二:资料与队伍建设

(1)资料的收集

①教学光盘。通过本次活动的开展,我们在做好计划的同时,同步收集相关教学活动的录像,将每节课程都做了高清录制,并分别整理,形成了一个系列的教学模板,为后期教师的进修与学习、观摩与赛课等活动的开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案例与样板,为今后数字美术学科的交流互动与推广提供了基础数据与资料。

②课件、论文、作品。通过对课件、论文、作品的收集,让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学习与体验新技术的应用,通过不同形式的阐述,分别对信息技术产品与学科之间的整合与应用有了一个全新的了解,让教学理念在新的技术载体中能充分展现出来,让教学活动的开展形式更加丰富多彩。

③艺术鉴赏与学习途径的拓展。通过网络技术环境的搭建与应用,增加了对艺术鉴赏条件的改观。通过网络进行资料、作品的收集与整理,扩充了教学鉴赏途径,给教学活动带来了更便捷的鉴赏环境与学习条件,让更多的名家与作品展现在教师与学生面前,让视野更加宽阔。

(2)师资队伍的建设与培养

一线教师重视新技术在教学中的学习与应用,为师资队伍的建设及技能掌握和学生的培养提供了条件。数字美术画板培训计划在学校装备建设与学科整合应用的实践中启动,只是该项目在装备过程的一个阶段,就组织培训情况而言,有几点体会与感受。

①区县装备部门在配合报名上积极性很高,报名人员踊跃,体现了学校教师对该项目的重视与关注,也体现了对新技术与学科整合及应用方面的关注。

②教师冒着酷暑积极参与这个培训活动,让人感动,尤其是高淳、溧水、六合等路远区县的教师,体现了教师队伍自身对业务知识提升的愿望。

③培训中,教师态度认真,求知欲强。表现在有一定美术功底的教师身上,他们在掌握基本要领后,能很快地运用新技术手段达到培训与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达到了培训的目的,为学科之间的整合与应用奠定了基础,也为后期的学科发展与推广提供了借鉴。

④通过此次培训与活动的开展,让一部分教师在得到基础知识学习与掌握的同时,也让一批孩子得到了对该项知识的学习与应用,为后期新课程的学习、推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收获三:课题成果

课题的成果是在结合装备管理过程中所进行的各个项目成果,也是这次数字美术画板项目装备管理过程中的一部分,与课题的研究成一个体系。具体体现在以下七个方面:

①经教学实践检验,教学效果良好的教学案例及其配套使用的教学课件;

②理论与教学实践研究论文;

③数字绘画课程产生的美术创作作品;

④数字绘画课程教学教程录像;

⑤课题组在综合实践课程与课外活动方面的经验总结;

⑥数字绘画课程公开教学、实验教学的教学录像;

⑦数字绘画教程发表。

收获四:教育技术装备与管理模式上的创新与实践

教育技术装备在教学活动中的研究与管理模式上的创新(互动)与成效。加强课标学习,加强与教研、教学一线教育专家、教师的联系与沟通,加强同技术研发与应用技术人员的交流与合作,做好新技术在数字校园环境下的学科整合与应用的整体项目策划与方案实施。为使学校教学活动顺利开展,在提供技术装备硬件的同时,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多部门联合做好指导、服务工作,提升服务质量,提高效率。

5.感悟

数字美术画板的装备工作,是南京市教育装备与勤工俭学办公室2010年度工作计划中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服务学科教学活动中的一项尝试性建设工作。在通过科学合理的标准研究与方案论证等一系列准备工作后,组织并形成了采购计划与标书。通过政府采购,分别在南京市的10所不同学校(高中、初中、小学)进行了装备,加上此前一些已经试验过学校,通过数字美术画板在学校装备建设与学科整合应用实践计划的实施与应用研究,整理并总结出了一些装备管理工作中的探索与体会。在得到区县、学校装备与教学人员一致好评的同时,我们得出了一个结论,即在应对未来新课改要求与装备过程中,现代教育技术装备的研究与项目建设,应在教育技术装备部门牵头的形式下,以信息技术装备为龙头,由各有关教育理论研究部门、教育教学管理部门、教育技术装备部门、教学一线的专业人士和科技研究、产品研发企业等部门、人员共同组建一支队伍,通过对技术装备的研究,形成指导、利用技术装备服务于教育教学的全新现代教育模式。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通过此次对数字美术项目的装备管理与应用方面的研究、实践,收集并获得了一些信息技术与美术学科整合方面的资料与体会。希望这次的实践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让信息技术服务学科方面走得更远,使现代技术手段与传统知识的学习能更加紧密地融合在一起。我们作为教育技术装备部门的一员,有信心、有能力使技术装备服务教学工作更上一层楼,为教育技术装备的现代化推动教育现代化的实现尽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 彭博,信息、美术共创奇葩冲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6:21-23.

教育装备信息化管理工作计划范文第4篇

1 硬件设备投资到位

学校重视学生素质教育的学习与环境建设,坚持实验室、图书馆、专用教室及信息技术等装备服务教学的宗旨。学校对实验室的管理抓好常规,重视创新,注重兴趣养成,建设科学探究室,展示学生科学探究调查报告,创造实验环境氛围等。

1.1 抓投入,促保障,优化现代化教育环境

先进的教学设备、良好的育人环境是搞好现代教育技术工作的物质基础。自从搬入苏州科技城以来,学校用于现代教育技术的资金就高达500多万元。目前,学校已建成100 M光缆到桌面的校园局域网,同时拥有44座学生电脑房2间,48间多媒体教室,36台展示台,收录机25台,实现了“班班通网线”,建立了苏州市文昌实验中学网站,还建立了如作文网、实验室专题网、高水平现代化教育网、图书馆网、教育技术装备管理网、文苑网、科学发展网、课题研究网、百年语文教科书博物馆网等专题网站。

1.2 实验室和专用教室硬件投入到位

1)物理、生物、化学实验室,地理、劳技、创新、音乐、体育、美术等专用教室,与之配套的仪器室、药品室数量、面积和内部设施均达到《江苏省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中Ⅰ类标准。根据各实验室和专用教室的特点,配备必备的防火设施和防盗设施,化学药品、危险品有技防安全保管设施。

2)目前各种实验仪器装备投入共90多万元,学校有19间专用的实验室或教室。每年拨出实验教学专项经费,2012年增加了12万元的实验教学专项经费,每学期有教学仪器设备和实验耗品的补充计划。所有仪器设备由正规渠道采购,质量可靠,无“三无”产品。

3)配备仪器能满足教材中安排的实验、实践课程要求。各实验室应配备足量的仪器橱。实验仪器存放科学、合理、整齐。

4)建有实验室实验仪器、器材、设备的分类账、总账和低值易耗品账册;各类账册记载及时、准确,年底进行帐、物的检查核对,并做好情况记载。

5)教务处积极组织人员参加各级业务培训,以及实验教学论文、自制教具、优秀实验教学课、实验操作技能等评比活动。

1.3 图书馆硬件投入到位

1)图书馆的书库、教师阅览室、教师资料室、学生阅览室和电子阅览室的间数、面积和设座数分别达到《江苏省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中的Ⅰ类标准。

2)目前图书馆学生的藏书和总投入共68万元,学校共有藏书39 980册,生均42册。藏书结构合理,数量达标,无盗版,内容健康,无严重破损。

3)每年拨出专项经费购买图书,新增图书按照《江苏省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相关要求配备。2009年增加了10万元的藏书,2011年又增加了11万元的藏书。书库和阅览室的安排合理。阅览室注意兼顾各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图书馆各项规章制度完善,管理规范,有明确的借阅制度。所有图书按《中国图书管理法》规范上架,有书章、书标、条形码。

4)做好图书馆服务工作,保证开放时间。学生每周有一节阅读课,图书馆中午对外开放,阳光社团的学生也可以在图书馆阅读。

5)定期出刊新书介绍,开展阅读指导。利用网络资源,实行馆际网络资源交流与共享,开展网上教学资源参考咨询。积极组织各类读书活动,如“书香江苏”“名著推荐”等活动,开展网上征文活动。

1.4 信息中心硬件投入到位

1)计算机网络教室、计算机资料及工作室、多媒体教室、校园网络管理中心、校园闭路电视系统、校园广播系统、学校安全监控系统等的建设达到《江苏省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的相关要求。

2)各专用教室的制度健全,内部配套设施齐全完好。有防火、防潮、防腐、防尘、防盗等措施,计算机设备完好率达100%。在校学生数与网络环境下学生使用计算机数之比是4.7:1;每位任课教师配备一台计算机,师机比2:1;每间普通教室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

3)目前,学校按《江苏省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中Ⅰ类标准要求建有完整的校园广播系统、校园安全监控系统、闭路电视系统,建有专门的演播中心等专用设备的控制室,信息中心总投入共328万元。每年安排信息技术的专项经费,做到专款专用,用于更新设施设备和维护等。

4)做好计算机、网络设备等信息化设备和各类电教设备的管理。有计算机等信息化设备和电教设备的分类账和总账;做好信息中心的安全工作和网络安全工作;保存与积累相关软件资料和纸质资料。

5)正常开展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积极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践与教学研究活动,开展教师信息技术的应用培训。加强学校网站建设,加强学校资源库建设和学校主题网站建设,利用博客等网络平台开展教学研究和班级管理活动。学校从制度上加强对教师的引导,促进教师提高现代教育技术水平,如教师升级、评先、评优都将是否获得计算机等级证作为一个硬性指标。

6)学校还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参加苏州电教馆网上培训,使部分教师能用PowerPoint、Authorware、方正奥思等工具制作课件。结合培训,学校每年举行一次课件制作比赛,在学校营造了一种积极向上的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氛围。学校每年都要选送教师外出参加多媒体课堂教学比赛,其中,祁宴杰老师的《不太可能是不可能吗》获江苏省课件评比一等奖。

学校现有24个教学班,共960名学生;标准化教室36间,各功能辅助教室19间,其中包括科学实验室3间,美术室2间,音乐室2间,计算机网络室2间。另外,劳技室、劳技创新教室、心理咨询室、艺术室、舞蹈室、多功能录播教室、报告厅、校史厅、百年语文教科书博物馆、卫生室、学生图书阅览室、教师阅览室、电子阅览室等各功能室完备。

图书馆藏有纸质书39 980册,电子图书51 780册。学校高度重视图书馆工作,配备3名具有中级职称的教师担任图书管理员。他们对书籍及时整理、重点推荐,并且在学校中初二年级聘请学生图书管理员参与图书馆管理。结合绩效工资,把图书管理员考核和教师考核同等对待,不打折,一起参与。学校对班级借阅量、教师借阅量都有相应的考核。

2 实验室和专用室场管理员培训到位

抓认识,促统一,加强资产与装备管理信息化组织领导。认识是行动的先导,学校领导一班人充分认识到资产与装备管理信息化对学校教育的要求,确立了“以人为本、素质立校、科研兴校、信息强校”的指导思想,形成了资产与装备管理信息化工作小组,装备工作列入学校年度工作计划。学校指定中层各处室专人负责学校的资产与装备管理信息化工作,专用实验室由教务处负责,图书馆由德育处负责,信息中心由科艺发展处负责,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制度落实。每学期有计划,期末有总结并组织落实,对工作重点加以分析研究解决。对各种器材、仪器、物品都进行认真的整理,定橱定位合理科学,账目清楚明细。

在开始使用资产与装备管理信息系统时,先对各专用室场管理员进行培训,掌握如何完成各专用室场期初装备资产登记,实验室或功能室登记,登记期初仪器设备等,各实验室和专用室场管理员、任课教师的设置、班级设置等。全部完成后,点击期初建账结束,这样就进入日常管理。

3 任课教师培训和使用到位

接着培训任课教师如何使用。先备课组长制定实验计划,完成实验计划后,开始实验预约,各专用室场管理员安排实验,做完实验后再登记实验结果。使用时让教师之间不断交流使用心得,从而使用更简单、方便。

图书馆为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提高图书馆的利用率,每周向学生推荐近期最佳图书读本、本周阅读排行榜,评比出校园阅读学士、阅读硕士、阅读博士等。图书馆与教导处合作,以两周一个轮换,安排班级利用中午在校时间集中至图书馆进行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各专用教室也是依据学科特点,打造专用教室的特色品牌,开展各类教育教学竞赛活动。

图书馆注重在教育教学和教研中充分发挥书刊文献资料的作用。充分利用馆舍条件,营造以大自然为环境特色的优雅的读书环境。建有比较完整的图书馆档案。图书文献资源利用率较高,读书活动开展扎实,内容丰富,课内课外相结合,学校家庭相结合,“书香家庭”有声有色,网上阅读内容广泛,培养学生喜爱读书的好习惯。学校建设了完善和丰富的教学资源库,资源分类详细,查找方便。网站建设全面及丰富,有网上作文、虚拟实验室等专版,并建设有专题网站进行探究性研究。抓整合,促质量,提升资产与装备管理信息化应用水平。

几年来,学校一手抓资产与装备管理信息化研究,一手抓资产与装备管理信息化的普及应用,取得良好成效。

1)资产与装备管理信息化,促进课题研究。“十一五”期间,文昌实验中学参与了江苏省“十一五”总课题《网络环境下学科新型教学方式的研究》。学校运用现代教育理论与教育思想,通过教学改革与实验,构建基于网络环境的各类教学方式,形成网络环境的教学设计理论,探索普通学校利用网络资源的途径与方法,促进学校教育教学的深化改革。

多媒体教学具有形象、直观、生动的特点,能极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思维的灵活性、创造性,培养创新精神和科学探究能力。在课堂上合理运用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在课程教学和课外活动中充分运用信息技术、艺术、体育、史地、课程实践的器材及设施设备,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装备开展教育教学和学校的管理工作。

在网络环境下的教学与生物课程的整合过程中,一方面,学生在上网查找、处理信息的过程中,必定是人人参与,学习是带着课堂知识的主目标进行的,并且是自觉地、自主地和探索性地开展学习;另一方面,在课堂教学中,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还可以作为交流工具,在局域网或互联网的硬环境下,采用和建立BBS、聊天室等工具,设计一些根据教学需要或学生感兴趣的专题,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充分的学习交流,实现个性化教育。

2)课题研究成果丰富。

①文昌师生博客网络教学平台、文昌教学课程自主学习系统的构建和实施运用。

②苏州市文昌实验中学各类学科教育教学资源库(含教育教学公共素材库和各学科课件库、课例库、学科素材库、教案库、学科论文库等)的建构。

③完成《文昌中学〈网络环境下新型教学方式的探究〉课题研究教案、论文集》的汇编,总体上体现和总结各学科的教研成果,其中推荐部分论文参加全国和省市相关论文评选。各科得奖或、案例26篇,获奖软件2个、网络课件24个,优秀多媒体课件22个,各类获奖评优课、公开课8节。

4 实验室和专用室场管理员监管到位

各实验室和专用室场管理员,每周把各室场使用统计表格汇总后,发给各实验室和专用室场使用的任课教师,他们一看统计表,就明白上周自己实验室和专用室场使用情况。反馈一定要及时才能有效,如果反馈不及时,就会失去监管作用,也就对教师没有激励作用。

5 上级领导监管到位

教育装备信息化管理工作计划范文第5篇

教育装备是指在教育领域中为实施和保障教育教学配置的器材、设备、设施、场所、应用资源及其配置行为的总称。教育装备与教师、教材构成教育教学的三要素,是学校办学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教育资源。近年来,国家为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先后实施一系列重大项目,教育装备水平得到提高,但省级教育装备的监管工作亟待加强,迫切需要通过信息化管理实现对项目实施、经费使用等情况的动态监管。各地经过多年实践,教育装备管理信息化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尚未完成统一的教育装备基础数据库和核心业务管理信息系统,总体缺乏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和可靠的保障机制,应用水平差异较大,信息孤岛和数据不一致等问题比较突出。各级政府教育决策和监管缺乏完整、准确的数据支持,远不能满足保障重大改革项目实施的需要。省级教育装备信息化建设急需借助先进的互联网云计算技术逐步形成应用集成、管理集中、服务可定制的新型开发模式,以此支撑数据的深度分析及决策服务。

二、云计算研究背景

云计算是由网络存储、分布式计算、虚拟化、负载均衡等信息技术融合而成的技术集合,它以互联网为载体,以大型服务器集群、存储服务器和宽带资源为支撑,按照用户需求动态提供可伸缩的应用服务,为教育装备管理信息化建设提供了先进、可靠的发展模式。云计算包含IaaS基础设施即服务、PaaS平台即服务和SaaS软件即服务三大服务模式,这三个层面的服务凸显了云计算的特点。

(一)IaaS(InfrastructureasaService):基础设施即服务

云计算提供给用户的服务是对所有设施的利用,用户不必管理或控制任何云计算基础设施,就能控制操作系统选择、储存空间、设备部署等应用。云计算中心为用户提供可靠的网路、数据环境和存储空间,用户可以灵活地根据需求购买计算能力、存储空间、带宽等基础设施,大大节约了时间、经济、人力成本。同时分布式数据中心提供了数据存储在地理意义上的隔离,提高了容灾能力,提高了云服务的稳定性。

(二)PaaS(PlatformasaService):平台即服务

云计算提供的服务可以将开发语言和开发工具部署到云服务器上,用户可以控制部署操作系统、存储及应用程序,也能配置应用程序的托管环境。用户还可利用云计算提供的开发平台,根据自身组织机构、管理流程、业务操作的特点开发组件,建设符合自己需求的信息系统和应用服务,并快速部署到云服务器,这种定制应用开发平台为用户提供了高效的开发环境。

(三)SaaS(SoftwareasaService):软件即服务

云计算提供给用户的服务是运行在云端基础设施上的应用程序,用户可以根据自己需求在PC、移动设备或电视机等各种智能终端上通过浏览器等客户端界面应用存储在云端的服务,提高了数据的共享性,为深度数据挖掘提供了基础条件。云计算以开放的标准和服务为基础,提供安全、快捷的数据存储和网络计算服务,适宜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提供一站式管理应用,以及安全可靠的数据服务。

三、基于云计算的教育装备信息化管理

基于云计算的教育装备信息化管理应依托云计算架构,开发建设装备基础数据库、管理应用系统和信息资源服务,促进信息资源共享,实现教育装备信息化管理在省域范围内的覆盖。

(一)基础设施建设

应用IaaS服务模式,加强教育装备管理系统基础实施建设,建设省域统一的数据中心、服务器集群、存储资源及安全保障体系,云端提供计算资源、存储资源、安全保障等服务,各地依托云端服务器、存储及网络资源进行应用、开发,重要的数据及业务执行都在云端进行,用户端工作在浏览器上实施,云端采用可靠性高的磁盘阵列和数据备份技术,保障数据应用及存储服务的安全可靠。

(二)系统开发

应用PaaS服务模式,在云端构建统一的数据环境,研究制定科学合理的教育装备管理指标体系,建立统一的教育管理部门、学生、教师、设备等编码体系,建立装备资产分类数据库、配备标准数据库、仪器代码数据库及实验目录数据库。基础数据库采用集中整合的数据架构,通过整体数据规划,明确基础数据来源,落实组织与管理,理顺各部门业务间的数据关系,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关联性,建立省、市、县和学校四级基础数据库,实现基础数据的集中、统一和各层级数据的共享、同步。

(三)应用服务

运用SaaS服务模式,构建覆盖省域,纵向贯通、横向关联的教育装备管理信息化应用服务平台,对全省教育装备进行全方位、全覆盖、精细化管理,涵盖理、化、生、小学科学等各学科装备标准、配置情况、教学计划、实验开展、装备需求等内容。教育主管部门可利用平台通过对图书流通分析、仪器设备缺口及处置报废情况的实时统计分析,提前为各学校做好预算,安排资金,为课堂教学顺利开展提供保障。教育主管部门可通过云计算数据存储,借助数据存储及数据挖掘技术,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监测评估,实时获取区域内生均逐年实验室、信息化、图书馆的经费投入均衡性对比,为教育规划、教育监管与宏观决策提供数据支撑。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