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AA范文大全网!

教研专题计划{推荐5篇}

知识的翅膀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本文共计47939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192分钟。

教研专题计划范文第1篇

【关键词】毕业设计;商业策划与广告;职业岗位;就业导向

商业策划与广告专业是高等教育的一个相对比较老专业,经过我院近十年的不断探索和实践,该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取得了长足的进展,跳出了本科“压缩饼干”的模式,构建了以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为主线的课程体系。然而,在教学实践中,该专业毕业设计究竟应如何进行改革,这始终是一个困扰着我们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随着该专业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与发展,探讨和研究毕业设计教学的改革,既是毕业设计现状的急迫要求,也是广告专业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课题。

1 商业策划与广告专业毕业设计的教学理念

1.1 三本独立学院教育毕业设计的重要意义

毕业设计(论文)是实现培养的重要教学环节。毕业设计(论文)在培养大学生强化社会意识、进行科学研究基本训练、提高综合实践能力与素质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重要体现,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重要实践环节。教育部针对目前高校扩招,大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出现了滑坡现象,重申毕业设计的重要意义。①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毕业设计按照艺术教育特征进行教学改革等诸多问题,逐渐显现出来。“独立学院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和整体水平还存在较大差距”。②许多三本院校的设计类专业,在毕业设计方面很大程度上仍停留在纸上谈兵、脱离实践的“图纸设计方案”的状态之中,不利于毕业生的零距离就业。

三本院校商业策划与广告专业相对于重点艺术院校来说,培养目标和知识结构也显著不同,理论知识的广度和深度相对有限,如何保证并提高毕业设计教学的质量,是我们苦苦思索并寻求突围的课题。

1.2 三本院校商业策划与广告专业毕业设计的教学理念

教育部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设计工作的通知》中明确指出:三本院校(独立学院)学生的毕业设计要与所学专业及岗位需求紧密结合,可以采取岗前实践和毕业综合训练等形式,由学校教师与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共同指导,结合企业的生产实际选题,确定训练内容和任务要求。

因此,商业策划与广告专业的毕业设计教学改革时,应解构本科毕业设计教学模式,以具有强烈的市场营销意识和以职业能力的培养为核心的教学理念建构的毕业设计教学模式,即遵循高等艺术教育的规律,从其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出发,从社会需求、专业特点和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实际出发,选择具体的广告设计项目,在具体的设计情境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具体而言,艺术专业的毕业设计的要求也不同于工科生,既要重视论文的理论性和学术性要求,更要加强对设计作品的技能性和实用性的考察。

2 基于目标课题的商广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与实践

所谓目标课题,是指以工作任务(项目)为中心,选择、组织课程内容,并以完成工作任务为主要学习方式的课程模式。

目标课题起源于职业教育,却并不是职业教育的专利,而成为一种有着深厚理论基础的课程模式,并被广泛地应用到了各种类型的教育中,如职业教育、幼儿教育、高等教育。当然,在不同类型教育中,其具体表现形态是一样的,如职业教育中体现为产品制作或服务提供,而高等教育中体现为课题研究。

商广设计是指商业广告中策划营销广告的综合计划,在毕业设计教学中,我们以项目课程来选择、组织毕业设计的选择、组织课程内容。具体而言,即以广告设计项目为中心,选择、组织毕业设计课程内容,并以完成广告设计项目工作任务。

2.1 依据项目设计流程构建基于商广项目设计课程模块,实现课程结构模块化

商业广告设计一般需要经过“立项资讯(调研)策划实作研究完成规范化方案自我评估交付检验”等工作流程,在这个工作流程中需要完成以下工作任务:即市场调研、方案计划、草图绘制、电脑效果图制作、施工工艺流程与预算。依据项目设计流程和工作任务,商广专业的毕业设计项目课程选择组织的课程内容如下:即《广告市场调研与策划》、《广告文案写作》、《广告设计与制作》等。

按职业需求和学生的个性,商广专业设定了“广告策划与媒介”、“广告文案”、“广告品牌创意与设计”三个职业方向,并根据这三个方向开设相应的课程学习领域,并集合为毕业设计项目课程的学习领域,实现课程结构模块化。主要体现在:其一,项目课程开发以广告设计的工作分析为基础,其课程体系、课程内容均来自于工作任务模块的转换,从而建立了以工作体系为基础的课程内容体系。其二,在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设置上,学生根据自身的职业定向和兴趣爱好,自主选择“广告策划与媒介”、“广告文案”、“广告品牌创意与设计”,这即是“自主”意义上的模块化。

2.2 以真实的设计项目为毕业设计项目课程的载体,实现课程内容的综合化

项目课程内容综合化,主要体现在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综合,职业技能与职业态度、情感的综合。实现“综合”的关键是课程载体的具体化。课程载体来自于职业岗位的具体设计工作内容。我们坚持实用性、应用性与创新性原则,从校企合作的相关企业中,选取市场需要的、适合学生现有知识和能力的真实设计项目,如“学院整体的形象策划与设计”、“绵阳文昌年画的策划与推广”,根据设计项目的难度和工作量大小,所有的学生都承担了真实的设计项目,这就使课程载体由抽象的概念转变为具体的设计工作任务,并且融理论、实践一体,融技能、态度和情感一体。因此,这样的载体不仅是课程内容的载体,还是教学实施的载体。学生在真实项目的设计过程中,学习以设计工作体系为基础的课程模块,训练完成整个工作过程各阶段的任务。

2.3 融“教、学、做”为一体,项目课程实施一体化

在毕业设计项目课程的实施中,实施主体、教学过程、教学场所等三方面的发生变化。

就教学实施主体而言,我们组成了专兼职结合的教师团队,团队中专职教师是融教师、“设计师”为一体双师型教师,还有来自企业的设计师。毕业设计项目课程若干模块,由相关专业特长的教师带领完成。

就教学过程而言,毕业设计的教学过程与设计工作过程的结合,学生经历了惶惑、焦虑,认知,知觉、感觉、想象,知识转换成能力;视知觉整体性,任务的整合及能力迁移,注意与设计,认同感等心理过程,这种心理过程与最初方向选择、方案设计到设计的最后完成的行动过程融为一体,也就是融“教、学、做”为一体。

就教学场所而言,传统教室、专业实训室、工作室、企业工场的三者结合。毕业设计项目课程的教学场所除了传统教室外,更多地在专业的实训室、工作室、企业工场开展教学。

3 商广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的效果分析

从2011年到2013年,我们连续进行三届毕业设计教学环节的改革实践,收到了明显的效果,得到了社会、企业、学生各方面的认同和赞扬。同时还在毕业设计教学环节的改革上走出了一条有创新之路,较好的解决“纸上谈兵”式毕业设计教学与社会需求脱节的问题。学生的设计由过去的“从资料中来,到资料中去”变成了“从企业中来,到设计中去”,融“教、学、做”为一体,在教学过程中强化了学生的职业能力,增强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3.1 总体情况

毕业设计项目课程体系紧贴岗位要求,从实际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出发,按照商广专业职业能力的形成规律,科学设计、合理布局,实现学校、企业“零距离”培养,课程教学效果显著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得到强化训练。

3.2 学生就业、创业情况

实现了学习领域与工作领域一致;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一致;学习任务与工作任务一致,培养了学生的职业能力,增强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近三年来,我校商广专业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96.3%,签约率91.82%,专业对口率从原来的56%上升到84%。

3.3 培育了学生创新成果

产生了一批学生创新成果,如商广专业毕业设计作品在参加各种全国性毕业设计大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5年来在全国的各大赛事中共取得了金奖1个,银奖3个,铜奖5 个,优秀奖23个,得到专家和同行的认可,在全国取得良好的声誉。其中有许多学生已经成为企业设计与管理岗位的骨干,从近三届毕业生,已有20多名学生已经开始自己独立创业开公司,成为新经济时代的新生代广告企业。

参考文献:

教研专题计划范文第2篇

Sun Baihong

(渭南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渭南 714000)

(College of Education Sciences,Weinan Normal University,Weinan 714000,China)

摘要:经过多年的试点和推广,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的实施已经形成了一定教学模式,这种模式为大学生提供了项目申报、项目研究和项目评价等一系列支持和服务,也为大学生组建科研团队、参与科学研究提供了机会。但是,由于推广时间短,刚刚形成的教学模式还存在项目课题设置不合理、缺乏教学科研平台、对现有教学资源利用不足、评价体系不够科学有效等问题。

Abstract: After years of trial and promoti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Undergraduate Innovative Experiment Program has formed a certain teaching models which provide a project application, research projects and project evaluation and a series of support and services for college students, but also provide an opportunity for the formation of research student team and participation in scientific research. However, because the promotion time is short, there are still issues in these teaching models, such as, unreasonable course setting, lack of teaching and research platform, not enough use of existing teaching resources and not scientific evaluation system and so on.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性实验 教学模式 问题

Key words: Undergraduate Innovative Experiment Program;teaching model;problem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32-0205-02

1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的实施旨在探索并建立以问题和课题为核心的教学模式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确立,市场不仅需要人才有良好的专业基础知识,更需要人才具有将知识正确运用于实践的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创新型人才,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成为学校的重要职责。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就是旨在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创新性人才。在2007年,教育部就在全国高等学校正式启动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这一计划是国家直接面向大学生立项的创新训练计划,目的是探索以问题和课题为核心的教学模式改革,倡导学生为主体的创新性实验改革,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从事科学研究和创造发明的科学素质。这一计划在全国正式实施到现在已经4年了,算上20世纪90年代在研究型大学就进行了试点,计划实施已经十几年了。在这十几年的时间里,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凡是参加实验计划的大学生都得到了科研和实践的锻炼,各个院校也基本形成了一套计划实施的教学模式。

2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的实施已经形成一定教学模式

上一世纪90年代国家在研究性大学进行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的试点到本世纪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在全国高校的推广,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已经成为高校现有教学模式的有益补充。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的实施,让大学生参与科研项目的申报和研究,提高了大学生自学能力和运用课本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大学生敢于实践和创新的意识,使大学生认识了科研过程,锻炼了科研毅力。同时,随着计划的开展和实施,不同院校也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实验计划实施模式。复旦大学通过设立“政基金”、“曦源项目”拓展本科生科研活动,通过授予“王道学者”对结题的学生给与激励;南京大学成立了大学生创新训练指导中心组织创新项目的申报和开展,建立了相对固定的创新研究基地,还建立了“南京大学本科生创新网”,作为学生申报和展示创新项目的平台。华中科技大学提出“第二课堂”计划,创办了启明学院,推动学生课外实践活动的开展,华中科大的DIAN团队注重把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和导师的科研项目相结合;厦门大学坚持教学与科研相统一,在学院设立创新基地或者创新实验室,给学生开设“学科入门指导”等科研类课程,对学生进行科研训练。[1]这些学校的创新性实验计划的实施居全国的前列,为全国普通高校创新实验计划的实施提供了经验和借鉴。目前,创新实验计划已在高等院校全面推广,普通院校在学习和借鉴研究性大学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实施模式,这些模式各有不同,但有共同特征。

2.1 设立专门的基金,为实验计划实施提供资金保障没有资金,创新实验项目就没有保障。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的顺利实施,是由学校设立专项资金来保障的。复旦大学设立了“政基金”、“曦源项目”来拓展本科生科研活动,建立了学生受益面广、申请形式多样、管理层次分明的“复旦大学本科生学术研究资助计划”。哈工大1998年设立产业支持的“八达创新基金”,后来产业不再支持,学校为了保证科技创新活动的长期持续开展,每年从教学经费中拿出30余万元来保证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截止2006年,学校已经累计投入了260万元经费来保证科技创新活动的持续开展。刚刚开展试验计划项目的普通院校也为计划的实施提供了专项资金和管理办法。

2.2 设立专门的部门和项目管理办法,为实验计划的实施提供组织管理保障没有组织者,人群就是一盘散沙,没有管理者,工作就不能顺利开展。创新实验计划是面对广大师生的、全校范围内的项目申报、设立和研究工作,需要有部门负责组织管理才能顺利开展。为了实施创新计划,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各校分别成立、指定相关部门负责此事。南京大学成立了大学生创新训练指导中心,下设创新训练专家委员会和创新项目管理办公室,组织创新项目的申报和开展,建立了相对固定的创新研究基地。厦门大学在各学院成立学生创新研究领导小组或者本科生创新实验室,对大学生项目的申批和研究进行组织和管理。有的学校把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交给学校的学生工作部门、让学生处协助其工作,有的学校把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与教学工作相结合,由教学管理部门负责计划的实施,还有的学校将大学生创新计划的实施放在了科技部门,由科技部门主管并评价项目质量。不管是哪个部门负责,各校都制定了专门的项目管理办法,对项目的申报、审批、结题、资金的使用等作了规定,这些做法,明确了计划实施的机构,使得实验计划有序展开。

2.3 形成了导师制度,为实验计划的实施提供了专业保障在目前的教育模式下,本科学生普遍缺乏科研基础和科研素养,创新实验计划从本科生申请项目入手,促进学生多用脑、勤动手,提高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有意向参加项目申报的大学生,各个院校都采用了指导教师制度。有的院校直接给学生指定指导教师,有的院校让学生自主选择指导教师,有的院校把学校指定和学生选择相结合。学生和指导教师定期或者不定期的联系沟通,这种沟通有的以实验室为平台,有的以导师的科研项目为平台,有的采取私下约定的形式。导师制的确立,为大学生申报项目、项目运作和项目的顺利完成提供了专业保障。

2.4 形成了一定的激励机制,促进教师和学生积极参与项目申报和研究创新实验计划是教育部倡导的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新的教学模式探索,与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同但教学资源可以共享。传统的教学模式实施时间长,对传统课程各院校都有自身特色的评价和激励机制,如对学生所学课程采用学分制,评价采用平时成绩和考试成绩相结合、考试和考查相结合等,对教师激励则规定基本工作量数发相应奖金、科研奖励给课时工作量支付课时费,对教师教学的评价采用学生评价、教师自评、专家评价、职能部门督促等形式。为了提高学生申报项目和指导教师的积极性,有的院校采用了学分制,对教师给一定金额的补助;也有的院校将学生项目的申报和指导教师的课题研究相结合,既带动了指导教师的积极性也为学生顺利完成项目提供了专业平台。但是,创新实验计划虽然从最初实施至今已经十几年了,在全国的推广是从2007年才开始,如何激励教师和学生参与项目申报和完成,成为各院校首先面临的问题。

3大学生创新试验计划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1 创新实验计划实施的目标不清开展创新性实验项目是为了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推广研究性学习和个性化培养的教学方式,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是为了改变目前高等教育培养过程中实践教学环节薄弱,动手能力不强的现状,改变灌输式的教学方法。由于项目开展时间短,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项目设置的目的被抛在一边,为了项目申报而申报项目、为了项目的完成而完成项目,申报项目成了追逐功利的平台,好大喜功、急功近利、重形式轻目的的现象很严重,不仅没有提高大学生创新的能力,还增加了大学生的学业负担,学会了敷衍了事、形式主义的工作作风。

3.2 创新实验计划的项目也存在很多问题第一,项目普及不够。大学生创新试验项目是惠及所有大学生的教育工程、是对新教学模式的探索。项目在大学生中的普及面越广、惠及的学生越多,计划实施的越成功、越有价值。实际上,参与项目的人数只是学生人数中的少数,某高校教育科学学院共964人,参与学生人数289人,参与人数不足1/3。第二,项目课题设置也不合理。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的项目选题应该从学生的知识积累、兴趣爱好、所学专业出发,而不是不顾自身知识结构、专业特长和兴趣爱好,为了申报项目而申报项目,如果这样就失去了创新计划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在已开展的创新项目中,题目过大、过小和专业脱节的现象普遍存在,当然,项目不是不能跨专业设置,不同专业相结合更容易产生新的认识和新的成果,但是完全脱离专业的项目课题结构是一种很不正常的表现,它充分暴露了大学生选题还不够成熟,较为仓促和随意。这样的课题,要么会给大学生带来太多的负担影响正常的学业,要么会让大学生应付了事影响项目的研究和质量。第三,项目完成质量不高。现有教学模式培养的本科学生缺乏科研素养,绝大多数学生没有做过项目也不会做项目,加上项目的选题和个人兴趣、专业不符,项目时间又短,学生又缺乏科研积淀,这使项目的完成成为难题。为了完成任务,文章草草写成、应付了之的现象也就十分普遍。

3.3 缺少创新试验计划实施的教学和科研平台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具有教学和科研的双重性质,计划的实施,既是符合教学规律的一个教学过程又是对学生科研潜力的挖掘的一个科研过程。本科生缺乏科研引导,没有科研的经验,对科研无所适从,这就需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接触科研、启发学生的科研兴趣,为学生开设相关的科研课程。但长期以来形成的教学模式,很少开设或者不开设培养学生科研素养的课程,试验计划项目是第二课堂,它的实施以课堂教学为基础,因而在计划实施中也没有涉及传统课程中对学生科研素养的培养问题,这样一来,作为具有教学性质的教学过程就缺乏一个教学平台。试验计划是学生自主的科学研究,科研团队的组建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具有随意性和自发性,科研分工、科研合作和交流、科研场所也是随意的和自发的,作为具有科研性质的科研过程也没有很好的科研平台。没有教学平台也没有科研平台,教学和科研活动的开展就得不到保证,这些都不利于项目的申报和完成。而且,由于没有形成新型教学科研平台,计划实施中对现有教学资源的利用也很不足。

3.4 对创新试验计划项目缺乏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的实施,各高校都根据办学定位提出了一些评价标准和实施办法,在政策上激励大学生参加创新项目的申报,这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科技创新活动的健康发展。但同时我们也不难发现,现有的评价模式还存在评价方法简单、评价标准过高、评价主体模糊、评价指标单一的问题。[2]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完成的质量怎么样,评价办法多以团队小组发表文章的期刊等级和数量、是否获得专利来判定,而现行的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评价体系主要对立项评审和结题验收两个阶段进行评价,评价主体是管理部门聘请的专家。专家评价对于保证立项评审和结题验收的质量具有重要作用,但却难以对研究过程进行考察与监督,难以认定成果是如何产生的以及学生在其中具体作出了什么贡献。这种评价机制在运行过程中,由于评价主体模糊,指导教师的评价责任不明确,难以全面、系统、准确地对学生创新实验研究的过程进行跟踪评价,会造成在整个创新活动中对创新小组的监督粗放,常常导致整个过程基本上无人过问。[3]在项目评价中往往重结果而轻过程、重论文数量而轻研究质量、重专家评价而轻导师评价的模式对培养大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有种种不利之处。

总之,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在全国的推广时间短,各普通院校对实验计划的实施虽然已经形成模式却还不够成熟,大学生创新试验计划实施的模式仍需要进一步探索。

参考文献:

[1]乔连全.我国研究型大学“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的现状与反思[J].高等教育研究,2011,(3).

[2]李旦等.以过程为导向的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评价体系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1).

[3]张昱城等.本科生科研训练自立项目监评机制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09,(6).

教研专题计划范文第3篇

一、指导思想

1、结合市教育局今年的工作重点,以研究、解决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为指向,促进教师专业素养发展为目标,坚持以教师和学生的发展为本;以研修活动为载体,充分调动广大教师校本研修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立足教研,探索课改,尝试新的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效率,提升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构建符合学校实际的研修机制,不断提升教师的思想业务素质和教育科研能力,全面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努力实现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2、安广片主题研修核心理念:?沟通协调,创造机会;求同存异,追求卓越;凝神聚力,扎实研修;涵养师德,锻造师能;聚焦课堂,主动发展。

二.存在的现状与发展契机。

我们六校共有200余名教师,而市级以上骨干教师仅有10人,学科带头人仅有5人,名师少,无法打造精英团队;晋升高级职称的多是老龄教师,存在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心理;新教师虽有热情,但是经验不足,专业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差,专业发展步伐缓慢。加上我们片区都属乡镇学校,家庭教育缺失,生源质量不高,习惯养成不好,升学率较低,缺乏社会声望,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教师的发展。于是教师们也就不思发展,不善发展,不爱学习,不喜研究,不求进取,茫然无绪了。

大安四中主题研修现场会的召开,打开了我们的视野,激活了我们的思路。李元昌老师的“问题—学习—探索—问题”这个循环往复的研修系统,恰好可以解决教师的专业发展问题,有利于提升教师核心素养,打造精英团队,发挥辐射作用,引领共同成长。我们可以借助教师手册、教研组手册和学校管理手册,来激活教师内在的动力,让教师自己掌握发展的主动权。

三、主题研修的策略、内容和形式

1、策略

引入“问题—学习—探索—问题”研修系统,全方位开展主题研修。各学校联合起来,充分挖掘和利用现有的校内校外研修资源,并将其合理整合,发挥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示范带动作用,不断培育名优教师,提升广大教师素质。我们还将聘请区域外专家,寻求专业发展的理论支持,逐步构建开放的、可持续发展的研修网络。

2、内容和形式

我们的主题研修框架主要由各校领导层定期研讨交流(定方向)---各学校校本培训(定内容)---研修组集思(定问题)---教师自主研修(定主题)四个层面构成。具体包括:

(1)各校领导层定期研讨交流。每学期初六个学校的领导层召开一次碰头会,确定各校主题研修工作的大方向。主要是总结上一阶段工作的经验,查找不足,明确下一步工作的重心,提供典型课例,商榷片区大型教学活动,为教师构建交流平台,创造学习机会。

(2)各学校校本培训。各校要充分利用每周的例会时间,对教师进行师德、心理、新课改理念、实践操作技能等培训或请外校课改专家对教师进行相关培训。

(3)研修组集思。研修组活动是主题研修的主阵地。各校研修组要从主题研修的基本理念出发,充分发挥学科骨干的带动作用,立足日常教学实际问题,按各学校主题研修领导小组的安排,展开研讨,相互启发,共同分享经验和体会,让教研组活动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载体。即对学对研,对教对帮,群学群研,合作探究。

(4)教师自主研修。这是最主要的一个环节,具体包括:

自我规划:每个教师都要制定年度个人主题研修计划。缺乏专业发展的自我规划和自我设计是导致教师成长滞缓的主要原因,制定出适合自己的专业发展规划并按照规划“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走,是专业快速发展的良策。

自主研修:教师要树立为学生成长而学习,为教学实践而学习,为自身发展而学习的理念,我们提倡立足于课堂实践的研究性学习方式,把“读书、思考、实践”作为学习的主线,经常开展学习观摩、交流活动,相互激励,在读、写、做中共同进步。

课例研修:主题研修直接服从并服务于教学的需要,课例研修就是围绕高效课堂而展开的研修形式,贯穿在备课、设计、上课、评课等教学环节之中,采取说课、听课、评课三种活动形式,同伴间的对话、交流、讨论、分享贯穿始终,其成果呈现形式是文本的教学案例,包括教学设计、说课、课堂实录、教学评价材料等。课例研修可以在备课组内进行,如开展一课多说、一课多讲、同课异构、互助式观课、邀请式观课、反思式观课等活动。教师间要互相听课、评课,共同分享经验教训,达到互相借鉴,实现个体实践反思与同伴互相互动的结合,不断提升教学智慧,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小课题教研:问题即课题,课题研究应以问题为载体。教师只有养成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善于询问、发问与追问反思的意识和习惯,才能不断提出有意义的值得研究的校本课题,体现“教学即研究”、“研究即成长”的理念。

四、工作设想与展望

1.完善研修系统。

(1)各校成立研修领导小组并明确分工。由校长担任组长,监督指导并全力支持研修工作。主管副校长任副组长,带领中层领导开展研修活动。中层领导负责各自年段(或学科组)的研修活动。

(2)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教育局制定)

研修领导小组研究制定领导责任制度、领导自主研修制度,根据制度制定各项评估细则。领导职责明确后,各年段主任组织各研修组组长结合本年段特点,互通有无,制定科学合理的研修组制度,进一步合理分配组员的分工,通过明确分工形成组员各司其职、互相配合、互相支持的研修氛围,充分调动全组成员的积极性。

2.制定切实可行的主题研修计划。

各学校根据校情,从教学实际问题出发制定出本学校的研修方案并做出研修活动计划。各校研修组依据学情,从本学科教学实际问题出发,制定出研修组的研修方案和研修计划。认真策划好组内常规研修活动和特色研修活动,做到活动安排科学合理,过程精细,具有实效性。制定的计划要经过年段主任的审核,通过后认真书写在研修组研修手册上,作为学期末检查评比工作的重要依据。

3.确立研修组和教师个人的研修主题。

每学期以组为单位,由各年段主任组织,各研修组长负责,针对学校研修主题,从学情出发,结合本学科实际,诊断提炼、研修论证、准确表述确立研修组和教师个人的研修主题。

4.开展多渠道的学习活动。可以将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相结合,通过手册的引领,依照自主探索之页进行“点穴式”学习,自主学习之页进行“健身式”学习,帮扶之页的“对接式”学习,微信群的“交流式”学习,上网、图书室的“寻策式”学习等进行多渠道的学习,得到解决问题的预想策略。

5.开展“我的主题我的课”探索公开课(评比课)活动。每学期按照预想策略要进行不少于三次的课堂实践探索,要求每位教师在自己的探索课中选上一节公开课。这次探索要经过至少两次基于主题的“研磨”,一次是教学设计和课堂实践的研磨,一次是听课议课的修改设计和公开课的研磨。这次探索公开课的成效作为各年段推选学校优质课的主要依据。

为了推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和开展,进一步落实大安市教育局主题研修工作的要求,促进教学研究向着科学、有序、实效的方向发展,充分发挥校际间的交流合作,实现互动、互促、互补,全力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以“为了教师,基于教学、在学校中”为研修理念,结合安广、乐胜、月亮泡、红岗子、烧锅镇、丰收六所中学校情,在平等协商的基础上,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1、结合市教育局今年的工作重点,以研究、解决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为指向,促进教师专业素养发展为目标,坚持以教师和学生的发展为本;以研修活动为载体,充分调动广大教师校本研修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立足教研,探索课改,尝试新的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效率,提升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构建符合学校实际的研修机制,不断提升教师的思想业务素质和教育科研能力,全面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努力实现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2、安广片主题研修核心理念:?沟通协调,创造机会;求同存异,追求卓越;凝神聚力,扎实研修;涵养师德,锻造师能;聚焦课堂,主动发展。

二.存在的现状与发展契机。

我们六校共有200余名教师,而市级以上骨干教师仅有10人,学科带头人仅有5人,名师少,无法打造精英团队;晋升高级职称的多是老龄教师,存在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心理;新教师虽有热情,但是经验不足,专业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差,专业发展步伐缓慢。加上我们片区都属乡镇学校,家庭教育缺失,生源质量不高,习惯养成不好,升学率较低,缺乏社会声望,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教师的发展。于是教师们也就不思发展,不善发展,不爱学习,不喜研究,不求进取,茫然无绪了。

大安四中主题研修现场会的召开,打开了我们的视野,激活了我们的思路。李元昌老师的“问题—学习—探索—问题”这个循环往复的研修系统,恰好可以解决教师的专业发展问题,有利于提升教师核心素养,打造精英团队,发挥辐射作用,引领共同成长。我们可以借助教师手册、教研组手册和学校管理手册,来激活教师内在的动力,让教师自己掌握发展的主动权。

三、主题研修的策略、内容和形式

1、策略

引入“问题—学习—探索—问题”研修系统,全方位开展主题研修。各学校联合起来,充分挖掘和利用现有的校内校外研修资源,并将其合理整合,发挥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示范带动作用,不断培育名优教师,提升广大教师素质。我们还将聘请区域外专家,寻求专业发展的理论支持,逐步构建开放的、可持续发展的研修网络。

2、内容和形式

我们的主题研修框架主要由各校领导层定期研讨交流(定方向)---各学校校本培训(定内容)---研修组集思(定问题)---教师自主研修(定主题)四个层面构成。具体包括:

(1)各校领导层定期研讨交流。每学期初六个学校的领导层召开一次碰头会,确定各校主题研修工作的大方向。主要是总结上一阶段工作的经验,查找不足,明确下一步工作的重心,提供典型课例,商榷片区大型教学活动,为教师构建交流平台,创造学习机会。

(2)各学校校本培训。各校要充分利用每周的例会时间,对教师进行师德、心理、新课改理念、实践操作技能等培训或请外校课改专家对教师进行相关培训。

(3)研修组集思。研修组活动是主题研修的主阵地。各校研修组要从主题研修的基本理念出发,充分发挥学科骨干的带动作用,立足日常教学实际问题,按各学校主题研修领导小组的安排,展开研讨,相互启发,共同分享经验和体会,让教研组活动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载体。即对学对研,对教对帮,群学群研,合作探究。

(4)教师自主研修。这是最主要的一个环节,具体包括:

自我规划:每个教师都要制定年度个人主题研修计划。缺乏专业发展的自我规划和自我设计是导致教师成长滞缓的主要原因,制定出适合自己的专业发展规划并按照规划“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走,是专业快速发展的良策。

自主研修:教师要树立为学生成长而学习,为教学实践而学习,为自身发展而学习的理念,我们提倡立足于课堂实践的研究性学习方式,把“读书、思考、实践”作为学习的主线,经常开展学习观摩、交流活动,相互激励,在读、写、做中共同进步。

课例研修:主题研修直接服从并服务于教学的需要,课例研修就是围绕高效课堂而展开的研修形式,贯穿在备课、设计、上课、评课等教学环节之中,采取说课、听课、评课三种活动形式,同伴间的对话、交流、讨论、分享贯穿始终,其成果呈现形式是文本的教学案例,包括教学设计、说课、课堂实录、教学评价材料等。课例研修可以在备课组内进行,如开展一课多说、一课多讲、同课异构、互助式观课、邀请式观课、反思式观课等活动。教师间要互相听课、评课,共同分享经验教训,达到互相借鉴,实现个体实践反思与同伴互相互动的结合,不断提升教学智慧,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小课题教研:问题即课题,课题研究应以问题为载体。教师只有养成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善于询问、发问与追问反思的意识和习惯,才能不断提出有意义的值得研究的校本课题,体现“教学即研究”、“研究即成长”的理念。

四、工作设想与展望

1.完善研修系统。

(1)各校成立研修领导小组并明确分工。由校长担任组长,监督指导并全力支持研修工作。主管副校长任副组长,带领中层领导开展研修活动。中层领导负责各自年段(或学科组)的研修活动。

(2)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教育局制定)

研修领导小组研究制定领导责任制度、领导自主研修制度,根据制度制定各项评估细则。领导职责明确后,各年段主任组织各研修组组长结合本年段特点,互通有无,制定科学合理的研修组制度,进一步合理分配组员的分工,通过明确分工形成组员各司其职、互相配合、互相支持的研修氛围,充分调动全组成员的积极性。

2.制定切实可行的主题研修计划。

各学校根据校情,从教学实际问题出发制定出本学校的研修方案并做出研修活动计划。各校研修组依据学情,从本学科教学实际问题出发,制定出研修组的研修方案和研修计划。认真策划好组内常规研修活动和特色研修活动,做到活动安排科学合理,过程精细,具有实效性。制定的计划要经过年段主任的审核,通过后认真书写在研修组研修手册上,作为学期末检查评比工作的重要依据。

3.确立研修组和教师个人的研修主题。

每学期以组为单位,由各年段主任组织,各研修组长负责,针对学校研修主题,从学情出发,结合本学科实际,诊断提炼、研修论证、准确表述确立研修组和教师个人的研修主题。

4.开展多渠道的学习活动。可以将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相结合,通过手册的引领,依照自主探索之页进行“点穴式”学习,自主学习之页进行“健身式”学习,帮扶之页的“对接式”学习,微信群的“交流式”学习,上网、图书室的“寻策式”学习等进行多渠道的学习,得到解决问题的预想策略。

5.开展“我的主题我的课”探索公开课(评比课)活动。每学期按照预想策略要进行不少于三次的课堂实践探索,要求每位教师在自己的探索课中选上一节公开课。这次探索要经过至少两次基于主题的“研磨”,一次是教学设计和课堂实践的研磨,一次是听课议课的修改设计和公开课的研磨。这次探索公开课的成效作为各年段推选学校优质课的主要依据。

为了推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和开展,进一步落实大安市教育局主题研修工作的要求,促进教学研究向着科学、有序、实效的方向发展,充分发挥校际间的交流合作,实现互动、互促、互补,全力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以“为了教师,基于教学、在学校中”为研修理念,结合安广、乐胜、月亮泡、红岗子、烧锅镇、丰收六所中学校情,在平等协商的基础上,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1、结合市教育局今年的工作重点,以研究、解决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为指向,促进教师专业素养发展为目标,坚持以教师和学生的发展为本;以研修活动为载体,充分调动广大教师校本研修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立足教研,探索课改,尝试新的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效率,提升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构建符合学校实际的研修机制,不断提升教师的思想业务素质和教育科研能力,全面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努力实现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2、安广片主题研修核心理念:?沟通协调,创造机会;求同存异,追求卓越;凝神聚力,扎实研修;涵养师德,锻造师能;聚焦课堂,主动发展。

二.存在的现状与发展契机。

我们六校共有200余名教师,而市级以上骨干教师仅有10人,学科带头人仅有5人,名师少,无法打造精英团队;晋升高级职称的多是老龄教师,存在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心理;新教师虽有热情,但是经验不足,专业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差,专业发展步伐缓慢。加上我们片区都属乡镇学校,家庭教育缺失,生源质量不高,习惯养成不好,升学率较低,缺乏社会声望,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教师的发展。于是教师们也就不思发展,不善发展,不爱学习,不喜研究,不求进取,茫然无绪了。

大安四中主题研修现场会的召开,打开了我们的视野,激活了我们的思路。李元昌老师的“问题—学习—探索—问题”这个循环往复的研修系统,恰好可以解决教师的专业发展问题,有利于提升教师核心素养,打造精英团队,发挥辐射作用,引领共同成长。我们可以借助教师手册、教研组手册和学校管理手册,来激活教师内在的动力,让教师自己掌握发展的主动权。

三、主题研修的策略、内容和形式

1、策略

引入“问题—学习—探索—问题”研修系统,全方位开展主题研修。各学校联合起来,充分挖掘和利用现有的校内校外研修资源,并将其合理整合,发挥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示范带动作用,不断培育名优教师,提升广大教师素质。我们还将聘请区域外专家,寻求专业发展的理论支持,逐步构建开放的、可持续发展的研修网络。

2、内容和形式

我们的主题研修框架主要由各校领导层定期研讨交流(定方向)---各学校校本培训(定内容)---研修组集思(定问题)---教师自主研修(定主题)四个层面构成。具体包括:

(1)各校领导层定期研讨交流。每学期初六个学校的领导层召开一次碰头会,确定各校主题研修工作的大方向。主要是总结上一阶段工作的经验,查找不足,明确下一步工作的重心,提供典型课例,商榷片区大型教学活动,为教师构建交流平台,创造学习机会。

(2)各学校校本培训。各校要充分利用每周的例会时间,对教师进行师德、心理、新课改理念、实践操作技能等培训或请外校课改专家对教师进行相关培训。

(3)研修组集思。研修组活动是主题研修的主阵地。各校研修组要从主题研修的基本理念出发,充分发挥学科骨干的带动作用,立足日常教学实际问题,按各学校主题研修领导小组的安排,展开研讨,相互启发,共同分享经验和体会,让教研组活动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载体。即对学对研,对教对帮,群学群研,合作探究。

(4)教师自主研修。这是最主要的一个环节,具体包括:

自我规划:每个教师都要制定年度个人主题研修计划。缺乏专业发展的自我规划和自我设计是导致教师成长滞缓的主要原因,制定出适合自己的专业发展规划并按照规划“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走,是专业快速发展的良策。

自主研修:教师要树立为学生成长而学习,为教学实践而学习,为自身发展而学习的理念,我们提倡立足于课堂实践的研究性学习方式,把“读书、思考、实践”作为学习的主线,经常开展学习观摩、交流活动,相互激励,在读、写、做中共同进步。

课例研修:主题研修直接服从并服务于教学的需要,课例研修就是围绕高效课堂而展开的研修形式,贯穿在备课、设计、上课、评课等教学环节之中,采取说课、听课、评课三种活动形式,同伴间的对话、交流、讨论、分享贯穿始终,其成果呈现形式是文本的教学案例,包括教学设计、说课、课堂实录、教学评价材料等。课例研修可以在备课组内进行,如开展一课多说、一课多讲、同课异构、互助式观课、邀请式观课、反思式观课等活动。教师间要互相听课、评课,共同分享经验教训,达到互相借鉴,实现个体实践反思与同伴互相互动的结合,不断提升教学智慧,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小课题教研:问题即课题,课题研究应以问题为载体。教师只有养成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善于询问、发问与追问反思的意识和习惯,才能不断提出有意义的值得研究的校本课题,体现“教学即研究”、“研究即成长”的理念。

四、工作设想与展望

1.完善研修系统。

(1)各校成立研修领导小组并明确分工。由校长担任组长,监督指导并全力支持研修工作。主管副校长任副组长,带领中层领导开展研修活动。中层领导负责各自年段(或学科组)的研修活动。

(2)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教育局制定)

研修领导小组研究制定领导责任制度、领导自主研修制度,根据制度制定各项评估细则。领导职责明确后,各年段主任组织各研修组组长结合本年段特点,互通有无,制定科学合理的研修组制度,进一步合理分配组员的分工,通过明确分工形成组员各司其职、互相配合、互相支持的研修氛围,充分调动全组成员的积极性。

2.制定切实可行的主题研修计划。

各学校根据校情,从教学实际问题出发制定出本学校的研修方案并做出研修活动计划。各校研修组依据学情,从本学科教学实际问题出发,制定出研修组的研修方案和研修计划。认真策划好组内常规研修活动和特色研修活动,做到活动安排科学合理,过程精细,具有实效性。制定的计划要经过年段主任的审核,通过后认真书写在研修组研修手册上,作为学期末检查评比工作的重要依据。

3.确立研修组和教师个人的研修主题。

每学期以组为单位,由各年段主任组织,各研修组长负责,针对学校研修主题,从学情出发,结合本学科实际,诊断提炼、研修论证、准确表述确立研修组和教师个人的研修主题。

4.开展多渠道的学习活动。可以将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相结合,通过手册的引领,依照自主探索之页进行“点穴式”学习,自主学习之页进行“健身式”学习,帮扶之页的“对接式”学习,微信群的“交流式”学习,上网、图书室的“寻策式”学习等进行多渠道的学习,得到解决问题的预想策略。

5.开展“我的主题我的课”探索公开课(评比课)活动。每学期按照预想策略要进行不少于三次的课堂实践探索,要求每位教师在自己的探索课中选上一节公开课。这次探索要经过至少两次基于主题的“研磨”,一次是教学设计和课堂实践的研磨,一次是听课议课的修改设计和公开课的研磨。这次探索公开课的成效作为各年段推选学校优质课的主要依据。

为了推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和开展,进一步落实大安市教育局主题研修工作的要求,促进教学研究向着科学、有序、实效的方向发展,充分发挥校际间的交流合作,实现互动、互促、互补,全力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以“为了教师,基于教学、在学校中”为研修理念,结合安广、乐胜、月亮泡、红岗子、烧锅镇、丰收六所中学校情,在平等协商的基础上,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1、结合市教育局今年的工作重点,以研究、解决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为指向,促进教师专业素养发展为目标,坚持以教师和学生的发展为本;以研修活动为载体,充分调动广大教师校本研修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立足教研,探索课改,尝试新的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效率,提升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构建符合学校实际的研修机制,不断提升教师的思想业务素质和教育科研能力,全面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努力实现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2、安广片主题研修核心理念:?沟通协调,创造机会;求同存异,追求卓越;凝神聚力,扎实研修;涵养师德,锻造师能;聚焦课堂,主动发展。

二.存在的现状与发展契机。

我们六校共有200余名教师,而市级以上骨干教师仅有10人,学科带头人仅有5人,名师少,无法打造精英团队;晋升高级职称的多是老龄教师,存在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心理;新教师虽有热情,但是经验不足,专业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差,专业发展步伐缓慢。加上我们片区都属乡镇学校,家庭教育缺失,生源质量不高,习惯养成不好,升学率较低,缺乏社会声望,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教师的发展。于是教师们也就不思发展,不善发展,不爱学习,不喜研究,不求进取,茫然无绪了。

大安四中主题研修现场会的召开,打开了我们的视野,激活了我们的思路。李元昌老师的“问题—学习—探索—问题”这个循环往复的研修系统,恰好可以解决教师的专业发展问题,有利于提升教师核心素养,打造精英团队,发挥辐射作用,引领共同成长。我们可以借助教师手册、教研组手册和学校管理手册,来激活教师内在的动力,让教师自己掌握发展的主动权。

三、主题研修的策略、内容和形式

1、策略

引入“问题—学习—探索—问题”研修系统,全方位开展主题研修。各学校联合起来,充分挖掘和利用现有的校内校外研修资源,并将其合理整合,发挥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示范带动作用,不断培育名优教师,提升广大教师素质。我们还将聘请区域外专家,寻求专业发展的理论支持,逐步构建开放的、可持续发展的研修网络。

2、内容和形式

我们的主题研修框架主要由各校领导层定期研讨交流(定方向)---各学校校本培训(定内容)---研修组集思(定问题)---教师自主研修(定主题)四个层面构成。具体包括:

(1)各校领导层定期研讨交流。每学期初六个学校的领导层召开一次碰头会,确定各校主题研修工作的大方向。主要是总结上一阶段工作的经验,查找不足,明确下一步工作的重心,提供典型课例,商榷片区大型教学活动,为教师构建交流平台,创造学习机会。

(2)各学校校本培训。各校要充分利用每周的例会时间,对教师进行师德、心理、新课改理念、实践操作技能等培训或请外校课改专家对教师进行相关培训。

(3)研修组集思。研修组活动是主题研修的主阵地。各校研修组要从主题研修的基本理念出发,充分发挥学科骨干的带动作用,立足日常教学实际问题,按各学校主题研修领导小组的安排,展开研讨,相互启发,共同分享经验和体会,让教研组活动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载体。即对学对研,对教对帮,群学群研,合作探究。

(4)教师自主研修。这是最主要的一个环节,具体包括:

自我规划:每个教师都要制定年度个人主题研修计划。缺乏专业发展的自我规划和自我设计是导致教师成长滞缓的主要原因,制定出适合自己的专业发展规划并按照规划“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走,是专业快速发展的良策。

自主研修:教师要树立为学生成长而学习,为教学实践而学习,为自身发展而学习的理念,我们提倡立足于课堂实践的研究性学习方式,把“读书、思考、实践”作为学习的主线,经常开展学习观摩、交流活动,相互激励,在读、写、做中共同进步。

课例研修:主题研修直接服从并服务于教学的需要,课例研修就是围绕高效课堂而展开的研修形式,贯穿在备课、设计、上课、评课等教学环节之中,采取说课、听课、评课三种活动形式,同伴间的对话、交流、讨论、分享贯穿始终,其成果呈现形式是文本的教学案例,包括教学设计、说课、课堂实录、教学评价材料等。课例研修可以在备课组内进行,如开展一课多说、一课多讲、同课异构、互助式观课、邀请式观课、反思式观课等活动。教师间要互相听课、评课,共同分享经验教训,达到互相借鉴,实现个体实践反思与同伴互相互动的结合,不断提升教学智慧,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小课题教研:问题即课题,课题研究应以问题为载体。教师只有养成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善于询问、发问与追问反思的意识和习惯,才能不断提出有意义的值得研究的校本课题,体现“教学即研究”、“研究即成长”的理念。

四、工作设想与展望

1.完善研修系统。

(1)各校成立研修领导小组并明确分工。由校长担任组长,监督指导并全力支持研修工作。主管副校长任副组长,带领中层领导开展研修活动。中层领导负责各自年段(或学科组)的研修活动。

(2)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教育局制定)

研修领导小组研究制定领导责任制度、领导自主研修制度,根据制度制定各项评估细则。领导职责明确后,各年段主任组织各研修组组长结合本年段特点,互通有无,制定科学合理的研修组制度,进一步合理分配组员的分工,通过明确分工形成组员各司其职、互相配合、互相支持的研修氛围,充分调动全组成员的积极性。

2.制定切实可行的主题研修计划。

各学校根据校情,从教学实际问题出发制定出本学校的研修方案并做出研修活动计划。各校研修组依据学情,从本学科教学实际问题出发,制定出研修组的研修方案和研修计划。认真策划好组内常规研修活动和特色研修活动,做到活动安排科学合理,过程精细,具有实效性。制定的计划要经过年段主任的审核,通过后认真书写在研修组研修手册上,作为学期末检查评比工作的重要依据。

3.确立研修组和教师个人的研修主题。

每学期以组为单位,由各年段主任组织,各研修组长负责,针对学校研修主题,从学情出发,结合本学科实际,诊断提炼、研修论证、准确表述确立研修组和教师个人的研修主题。

4.开展多渠道的学习活动。可以将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相结合,通过手册的引领,依照自主探索之页进行“点穴式”学习,自主学习之页进行“健身式”学习,帮扶之页的“对接式”学习,微信群的“交流式”学习,上网、图书室的“寻策式”学习等进行多渠道的学习,得到解决问题的预想策略。

5.开展“我的主题我的课”探索公开课(评比课)活动。每学期按照预想策略要进行不少于三次的课堂实践探索,要求每位教师在自己的探索课中选上一节公开课。这次探索要经过至少两次基于主题的“研磨”,一次是教学设计和课堂实践的研磨,一次是听课议课的修改设计和公开课的研磨。这次探索公开课的成效作为各年段推选学校优质课的主要依据。

为了推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和开展,进一步落实大安市教育局主题研修工作的要求,促进教学研究向着科学、有序、实效的方向发展,充分发挥校际间的交流合作,实现互动、互促、互补,全力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以“为了教师,基于教学、在学校中”为研修理念,结合安广、乐胜、月亮泡、红岗子、烧锅镇、丰收六所中学校情,在平等协商的基础上,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1、结合市教育局今年的工作重点,以研究、解决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为指向,促进教师专业素养发展为目标,坚持以教师和学生的发展为本;以研修活动为载体,充分调动广大教师校本研修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立足教研,探索课改,尝试新的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效率,提升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构建符合学校实际的研修机制,不断提升教师的思想业务素质和教育科研能力,全面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努力实现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2、安广片主题研修核心理念:?沟通协调,创造机会;求同存异,追求卓越;凝神聚力,扎实研修;涵养师德,锻造师能;聚焦课堂,主动发展。

二.存在的现状与发展契机。

我们六校共有200余名教师,而市级以上骨干教师仅有10人,学科带头人仅有5人,名师少,无法打造精英团队;晋升高级职称的多是老龄教师,存在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心理;新教师虽有热情,但是经验不足,专业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差,专业发展步伐缓慢。加上我们片区都属乡镇学校,家庭教育缺失,生源质量不高,习惯养成不好,升学率较低,缺乏社会声望,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教师的发展。于是教师们也就不思发展,不善发展,不爱学习,不喜研究,不求进取,茫然无绪了。

大安四中主题研修现场会的召开,打开了我们的视野,激活了我们的思路。李元昌老师的“问题—学习—探索—问题”这个循环往复的研修系统,恰好可以解决教师的专业发展问题,有利于提升教师核心素养,打造精英团队,发挥辐射作用,引领共同成长。我们可以借助教师手册、教研组手册和学校管理手册,来激活教师内在的动力,让教师自己掌握发展的主动权。

三、主题研修的策略、内容和形式

1、策略

引入“问题—学习—探索—问题”研修系统,全方位开展主题研修。各学校联合起来,充分挖掘和利用现有的校内校外研修资源,并将其合理整合,发挥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示范带动作用,不断培育名优教师,提升广大教师素质。我们还将聘请区域外专家,寻求专业发展的理论支持,逐步构建开放的、可持续发展的研修网络。

2、内容和形式

我们的主题研修框架主要由各校领导层定期研讨交流(定方向)---各学校校本培训(定内容)---研修组集思(定问题)---教师自主研修(定主题)四个层面构成。具体包括:

(1)各校领导层定期研讨交流。每学期初六个学校的领导层召开一次碰头会,确定各校主题研修工作的大方向。主要是总结上一阶段工作的经验,查找不足,明确下一步工作的重心,提供典型课例,商榷片区大型教学活动,为教师构建交流平台,创造学习机会。

(2)各学校校本培训。各校要充分利用每周的例会时间,对教师进行师德、心理、新课改理念、实践操作技能等培训或请外校课改专家对教师进行相关培训。

(3)研修组集思。研修组活动是主题研修的主阵地。各校研修组要从主题研修的基本理念出发,充分发挥学科骨干的带动作用,立足日常教学实际问题,按各学校主题研修领导小组的安排,展开研讨,相互启发,共同分享经验和体会,让教研组活动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载体。即对学对研,对教对帮,群学群研,合作探究。

(4)教师自主研修。这是最主要的一个环节,具体包括:

自我规划:每个教师都要制定年度个人主题研修计划。缺乏专业发展的自我规划和自我设计是导致教师成长滞缓的主要原因,制定出适合自己的专业发展规划并按照规划“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走,是专业快速发展的良策。

自主研修:教师要树立为学生成长而学习,为教学实践而学习,为自身发展而学习的理念,我们提倡立足于课堂实践的研究性学习方式,把“读书、思考、实践”作为学习的主线,经常开展学习观摩、交流活动,相互激励,在读、写、做中共同进步。

课例研修:主题研修直接服从并服务于教学的需要,课例研修就是围绕高效课堂而展开的研修形式,贯穿在备课、设计、上课、评课等教学环节之中,采取说课、听课、评课三种活动形式,同伴间的对话、交流、讨论、分享贯穿始终,其成果呈现形式是文本的教学案例,包括教学设计、说课、课堂实录、教学评价材料等。课例研修可以在备课组内进行,如开展一课多说、一课多讲、同课异构、互助式观课、邀请式观课、反思式观课等活动。教师间要互相听课、评课,共同分享经验教训,达到互相借鉴,实现个体实践反思与同伴互相互动的结合,不断提升教学智慧,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小课题教研:问题即课题,课题研究应以问题为载体。教师只有养成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善于询问、发问与追问反思的意识和习惯,才能不断提出有意义的值得研究的校本课题,体现“教学即研究”、“研究即成长”的理念。

四、工作设想与展望

1.完善研修系统。

(1)各校成立研修领导小组并明确分工。由校长担任组长,监督指导并全力支持研修工作。主管副校长任副组长,带领中层领导开展研修活动。中层领导负责各自年段(或学科组)的研修活动。

(2)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教育局制定)

研修领导小组研究制定领导责任制度、领导自主研修制度,根据制度制定各项评估细则。领导职责明确后,各年段主任组织各研修组组长结合本年段特点,互通有无,制定科学合理的研修组制度,进一步合理分配组员的分工,通过明确分工形成组员各司其职、互相配合、互相支持的研修氛围,充分调动全组成员的积极性。

2.制定切实可行的主题研修计划。

各学校根据校情,从教学实际问题出发制定出本学校的研修方案并做出研修活动计划。各校研修组依据学情,从本学科教学实际问题出发,制定出研修组的研修方案和研修计划。认真策划好组内常规研修活动和特色研修活动,做到活动安排科学合理,过程精细,具有实效性。制定的计划要经过年段主任的审核,通过后认真书写在研修组研修手册上,作为学期末检查评比工作的重要依据。

3.确立研修组和教师个人的研修主题。

每学期以组为单位,由各年段主任组织,各研修组长负责,针对学校研修主题,从学情出发,结合本学科实际,诊断提炼、研修论证、准确表述确立研修组和教师个人的研修主题。

4.开展多渠道的学习活动。可以将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相结合,通过手册的引领,依照自主探索之页进行“点穴式”学习,自主学习之页进行“健身式”学习,帮扶之页的“对接式”学习,微信群的“交流式”学习,上网、图书室的“寻策式”学习等进行多渠道的学习,得到解决问题的预想策略。

5.开展“我的主题我的课”探索公开课(评比课)活动。每学期按照预想策略要进行不少于三次的课堂实践探索,要求每位教师在自己的探索课中选上一节公开课。这次探索要经过至少两次基于主题的“研磨”,一次是教学设计和课堂实践的研磨,一次是听课议课的修改设计和公开课的研磨。这次探索公开课的成效作为各年段推选学校优质课的主要依据。

为了推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和开展,进一步落实大安市教育局主题研修工作的要求,促进教学研究向着科学、有序、实效的方向发展,充分发挥校际间的交流合作,实现互动、互促、互补,全力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以“为了教师,基于教学、在学校中”为研修理念,结合安广、乐胜、月亮泡、红岗子、烧锅镇、丰收六所中学校情,在平等协商的基础上,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1、结合市教育局今年的工作重点,以研究、解决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为指向,促进教师专业素养发展为目标,坚持以教师和学生的发展为本;以研修活动为载体,充分调动广大教师校本研修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立足教研,探索课改,尝试新的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效率,提升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构建符合学校实际的研修机制,不断提升教师的思想业务素质和教育科研能力,全面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努力实现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2、安广片主题研修核心理念:?沟通协调,创造机会;求同存异,追求卓越;凝神聚力,扎实研修;涵养师德,锻造师能;聚焦课堂,主动发展。

二.存在的现状与发展契机。

我们六校共有200余名教师,而市级以上骨干教师仅有10人,学科带头人仅有5人,名师少,无法打造精英团队;晋升高级职称的多是老龄教师,存在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心理;新教师虽有热情,但是经验不足,专业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差,专业发展步伐缓慢。加上我们片区都属乡镇学校,家庭教育缺失,生源质量不高,习惯养成不好,升学率较低,缺乏社会声望,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教师的发展。于是教师们也就不思发展,不善发展,不爱学习,不喜研究,不求进取,茫然无绪了。

大安四中主题研修现场会的召开,打开了我们的视野,激活了我们的思路。李元昌老师的“问题—学习—探索—问题”这个循环往复的研修系统,恰好可以解决教师的专业发展问题,有利于提升教师核心素养,打造精英团队,发挥辐射作用,引领共同成长。我们可以借助教师手册、教研组手册和学校管理手册,来激活教师内在的动力,让教师自己掌握发展的主动权。

三、主题研修的策略、内容和形式

1、策略

引入“问题—学习—探索—问题”研修系统,全方位开展主题研修。各学校联合起来,充分挖掘和利用现有的校内校外研修资源,并将其合理整合,发挥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示范带动作用,不断培育名优教师,提升广大教师素质。我们还将聘请区域外专家,寻求专业发展的理论支持,逐步构建开放的、可持续发展的研修网络。

2、内容和形式

我们的主题研修框架主要由各校领导层定期研讨交流(定方向)---各学校校本培训(定内容)---研修组集思(定问题)---教师自主研修(定主题)四个层面构成。具体包括:

(1)各校领导层定期研讨交流。每学期初六个学校的领导层召开一次碰头会,确定各校主题研修工作的大方向。主要是总结上一阶段工作的经验,查找不足,明确下一步工作的重心,提供典型课例,商榷片区大型教学活动,为教师构建交流平台,创造学习机会。

(2)各学校校本培训。各校要充分利用每周的例会时间,对教师进行师德、心理、新课改理念、实践操作技能等培训或请外校课改专家对教师进行相关培训。

(3)研修组集思。研修组活动是主题研修的主阵地。各校研修组要从主题研修的基本理念出发,充分发挥学科骨干的带动作用,立足日常教学实际问题,按各学校主题研修领导小组的安排,展开研讨,相互启发,共同分享经验和体会,让教研组活动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载体。即对学对研,对教对帮,群学群研,合作探究。

(4)教师自主研修。这是最主要的一个环节,具体包括:

自我规划:每个教师都要制定年度个人主题研修计划。缺乏专业发展的自我规划和自我设计是导致教师成长滞缓的主要原因,制定出适合自己的专业发展规划并按照规划“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走,是专业快速发展的良策。

自主研修:教师要树立为学生成长而学习,为教学实践而学习,为自身发展而学习的理念,我们提倡立足于课堂实践的研究性学习方式,把“读书、思考、实践”作为学习的主线,经常开展学习观摩、交流活动,相互激励,在读、写、做中共同进步。

课例研修:主题研修直接服从并服务于教学的需要,课例研修就是围绕高效课堂而展开的研修形式,贯穿在备课、设计、上课、评课等教学环节之中,采取说课、听课、评课三种活动形式,同伴间的对话、交流、讨论、分享贯穿始终,其成果呈现形式是文本的教学案例,包括教学设计、说课、课堂实录、教学评价材料等。课例研修可以在备课组内进行,如开展一课多说、一课多讲、同课异构、互助式观课、邀请式观课、反思式观课等活动。教师间要互相听课、评课,共同分享经验教训,达到互相借鉴,实现个体实践反思与同伴互相互动的结合,不断提升教学智慧,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小课题教研:问题即课题,课题研究应以问题为载体。教师只有养成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善于询问、发问与追问反思的意识和习惯,才能不断提出有意义的值得研究的校本课题,体现“教学即研究”、“研究即成长”的理念。

四、工作设想与展望

1.完善研修系统。

(1)各校成立研修领导小组并明确分工。由校长担任组长,监督指导并全力支持研修工作。主管副校长任副组长,带领中层领导开展研修活动。中层领导负责各自年段(或学科组)的研修活动。

(2)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教育局制定)

研修领导小组研究制定领导责任制度、领导自主研修制度,根据制度制定各项评估细则。领导职责明确后,各年段主任组织各研修组组长结合本年段特点,互通有无,制定科学合理的研修组制度,进一步合理分配组员的分工,通过明确分工形成组员各司其职、互相配合、互相支持的研修氛围,充分调动全组成员的积极性。

2.制定切实可行的主题研修计划。

各学校根据校情,从教学实际问题出发制定出本学校的研修方案并做出研修活动计划。各校研修组依据学情,从本学科教学实际问题出发,制定出研修组的研修方案和研修计划。认真策划好组内常规研修活动和特色研修活动,做到活动安排科学合理,过程精细,具有实效性。制定的计划要经过年段主任的审核,通过后认真书写在研修组研修手册上,作为学期末检查评比工作的重要依据。

3.确立研修组和教师个人的研修主题。

每学期以组为单位,由各年段主任组织,各研修组长负责,针对学校研修主题,从学情出发,结合本学科实际,诊断提炼、研修论证、准确表述确立研修组和教师个人的研修主题。

4.开展多渠道的学习活动。可以将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相结合,通过手册的引领,依照自主探索之页进行“点穴式”学习,自主学习之页进行“健身式”学习,帮扶之页的“对接式”学习,微信群的“交流式”学习,上网、图书室的“寻策式”学习等进行多渠道的学习,得到解决问题的预想策略。

5.开展“我的主题我的课”探索公开课(评比课)活动。每学期按照预想策略要进行不少于三次的课堂实践探索,要求每位教师在自己的探索课中选上一节公开课。这次探索要经过至少两次基于主题的“研磨”,一次是教学设计和课堂实践的研磨,一次是听课议课的修改设计和公开课的研磨。这次探索公开课的成效作为各年段推选学校优质课的主要依据。

为了推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和开展,进一步落实大安市教育局主题研修工作的要求,促进教学研究向着科学、有序、实效的方向发展,充分发挥校际间的交流合作,实现互动、互促、互补,全力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以“为了教师,基于教学、在学校中”为研修理念,结合安广、乐胜、月亮泡、红岗子、烧锅镇、丰收六所中学校情,在平等协商的基础上,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1、结合市教育局今年的工作重点,以研究、解决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为指向,促进教师专业素养发展为目标,坚持以教师和学生的发展为本;以研修活动为载体,充分调动广大教师校本研修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立足教研,探索课改,尝试新的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效率,提升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构建符合学校实际的研修机制,不断提升教师的思想业务素质和教育科研能力,全面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努力实现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2、安广片主题研修核心理念:?沟通协调,创造机会;求同存异,追求卓越;凝神聚力,扎实研修;涵养师德,锻造师能;聚焦课堂,主动发展。

二.存在的现状与发展契机。

我们六校共有200余名教师,而市级以上骨干教师仅有10人,学科带头人仅有5人,名师少,无法打造精英团队;晋升高级职称的多是老龄教师,存在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心理;新教师虽有热情,但是经验不足,专业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差,专业发展步伐缓慢。加上我们片区都属乡镇学校,家庭教育缺失,生源质量不高,习惯养成不好,升学率较低,缺乏社会声望,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教师的发展。于是教师们也就不思发展,不善发展,不爱学习,不喜研究,不求进取,茫然无绪了。

大安四中主题研修现场会的召开,打开了我们的视野,激活了我们的思路。李元昌老师的“问题—学习—探索—问题”这个循环往复的研修系统,恰好可以解决教师的专业发展问题,有利于提升教师核心素养,打造精英团队,发挥辐射作用,引领共同成长。我们可以借助教师手册、教研组手册和学校管理手册,来激活教师内在的动力,让教师自己掌握发展的主动权。

三、主题研修的策略、内容和形式

1、策略

引入“问题—学习—探索—问题”研修系统,全方位开展主题研修。各学校联合起来,充分挖掘和利用现有的校内校外研修资源,并将其合理整合,发挥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示范带动作用,不断培育名优教师,提升广大教师素质。我们还将聘请区域外专家,寻求专业发展的理论支持,逐步构建开放的、可持续发展的研修网络。

2、内容和形式

我们的主题研修框架主要由各校领导层定期研讨交流(定方向)---各学校校本培训(定内容)---研修组集思(定问题)---教师自主研修(定主题)四个层面构成。具体包括:

(1)各校领导层定期研讨交流。每学期初六个学校的领导层召开一次碰头会,确定各校主题研修工作的大方向。主要是总结上一阶段工作的经验,查找不足,明确下一步工作的重心,提供典型课例,商榷片区大型教学活动,为教师构建交流平台,创造学习机会。

(2)各学校校本培训。各校要充分利用每周的例会时间,对教师进行师德、心理、新课改理念、实践操作技能等培训或请外校课改专家对教师进行相关培训。

(3)研修组集思。研修组活动是主题研修的主阵地。各校研修组要从主题研修的基本理念出发,充分发挥学科骨干的带动作用,立足日常教学实际问题,按各学校主题研修领导小组的安排,展开研讨,相互启发,共同分享经验和体会,让教研组活动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载体。即对学对研,对教对帮,群学群研,合作探究。

(4)教师自主研修。这是最主要的一个环节,具体包括:

自我规划:每个教师都要制定年度个人主题研修计划。缺乏专业发展的自我规划和自我设计是导致教师成长滞缓的主要原因,制定出适合自己的专业发展规划并按照规划“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走,是专业快速发展的良策。

自主研修:教师要树立为学生成长而学习,为教学实践而学习,为自身发展而学习的理念,我们提倡立足于课堂实践的研究性学习方式,把“读书、思考、实践”作为学习的主线,经常开展学习观摩、交流活动,相互激励,在读、写、做中共同进步。

课例研修:主题研修直接服从并服务于教学的需要,课例研修就是围绕高效课堂而展开的研修形式,贯穿在备课、设计、上课、评课等教学环节之中,采取说课、听课、评课三种活动形式,同伴间的对话、交流、讨论、分享贯穿始终,其成果呈现形式是文本的教学案例,包括教学设计、说课、课堂实录、教学评价材料等。课例研修可以在备课组内进行,如开展一课多说、一课多讲、同课异构、互助式观课、邀请式观课、反思式观课等活动。教师间要互相听课、评课,共同分享经验教训,达到互相借鉴,实现个体实践反思与同伴互相互动的结合,不断提升教学智慧,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小课题教研:问题即课题,课题研究应以问题为载体。教师只有养成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善于询问、发问与追问反思的意识和习惯,才能不断提出有意义的值得研究的校本课题,体现“教学即研究”、“研究即成长”的理念。

四、工作设想与展望

1.完善研修系统。

(1)各校成立研修领导小组并明确分工。由校长担任组长,监督指导并全力支持研修工作。主管副校长任副组长,带领中层领导开展研修活动。中层领导负责各自年段(或学科组)的研修活动。

(2)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教育局制定)

研修领导小组研究制定领导责任制度、领导自主研修制度,根据制度制定各项评估细则。领导职责明确后,各年段主任组织各研修组组长结合本年段特点,互通有无,制定科学合理的研修组制度,进一步合理分配组员的分工,通过明确分工形成组员各司其职、互相配合、互相支持的研修氛围,充分调动全组成员的积极性。

2.制定切实可行的主题研修计划。

各学校根据校情,从教学实际问题出发制定出本学校的研修方案并做出研修活动计划。各校研修组依据学情,从本学科教学实际问题出发,制定出研修组的研修方案和研修计划。认真策划好组内常规研修活动和特色研修活动,做到活动安排科学合理,过程精细,具有实效性。制定的计划要经过年段主任的审核,通过后认真书写在研修组研修手册上,作为学期末检查评比工作的重要依据。

3.确立研修组和教师个人的研修主题。

每学期以组为单位,由各年段主任组织,各研修组长负责,针对学校研修主题,从学情出发,结合本学科实际,诊断提炼、研修论证、准确表述确立研修组和教师个人的研修主题。

4.开展多渠道的学习活动。可以将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相结合,通过手册的引领,依照自主探索之页进行“点穴式”学习,自主学习之页进行“健身式”学习,帮扶之页的“对接式”学习,微信群的“交流式”学习,上网、图书室的“寻策式”学习等进行多渠道的学习,得到解决问题的预想策略。

5.开展“我的主题我的课”探索公开课(评比课)活动。每学期按照预想策略要进行不少于三次的课堂实践探索,要求每位教师在自己的探索课中选上一节公开课。这次探索要经过至少两次基于主题的“研磨”,一次是教学设计和课堂实践的研磨,一次是听课议课的修改设计和公开课的研磨。这次探索公开课的成效作为各年段推选学校优质课的主要依据。

为了推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和开展,进一步落实大安市教育局主题研修工作的要求,促进教学研究向着科学、有序、实效的方向发展,充分发挥校际间的交流合作,实现互动、互促、互补,全力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以“为了教师,基于教学、在学校中”为研修理念,结合安广、乐胜、月亮泡、红岗子、烧锅镇、丰收六所中学校情,在平等协商的基础上,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1、结合市教育局今年的工作重点,以研究、解决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为指向,促进教师专业素养发展为目标,坚持以教师和学生的发展为本;以研修活动为载体,充分调动广大教师校本研修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立足教研,探索课改,尝试新的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效率,提升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构建符合学校实际的研修机制,不断提升教师的思想业务素质和教育科研能力,全面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努力实现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2、安广片主题研修核心理念:?沟通协调,创造机会;求同存异,追求卓越;凝神聚力,扎实研修;涵养师德,锻造师能;聚焦课堂,主动发展。

二.存在的现状与发展契机。

我们六校共有200余名教师,而市级以上骨干教师仅有10人,学科带头人仅有5人,名师少,无法打造精英团队;晋升高级职称的多是老龄教师,存在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心理;新教师虽有热情,但是经验不足,专业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差,专业发展步伐缓慢。加上我们片区都属乡镇学校,家庭教育缺失,生源质量不高,习惯养成不好,升学率较低,缺乏社会声望,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教师的发展。于是教师们也就不思发展,不善发展,不爱学习,不喜研究,不求进取,茫然无绪了。

大安四中主题研修现场会的召开,打开了我们的视野,激活了我们的思路。李元昌老师的“问题—学习—探索—问题”这个循环往复的研修系统,恰好可以解决教师的专业发展问题,有利于提升教师核心素养,打造精英团队,发挥辐射作用,引领共同成长。我们可以借助教师手册、教研组手册和学校管理手册,来激活教师内在的动力,让教师自己掌握发展的主动权。

三、主题研修的策略、内容和形式

1、策略

引入“问题—学习—探索—问题”研修系统,全方位开展主题研修。各学校联合起来,充分挖掘和利用现有的校内校外研修资源,并将其合理整合,发挥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示范带动作用,不断培育名优教师,提升广大教师素质。我们还将聘请区域外专家,寻求专业发展的理论支持,逐步构建开放的、可持续发展的研修网络。

2、内容和形式

我们的主题研修框架主要由各校领导层定期研讨交流(定方向)---各学校校本培训(定内容)---研修组集思(定问题)---教师自主研修(定主题)四个层面构成。具体包括:

(1)各校领导层定期研讨交流。每学期初六个学校的领导层召开一次碰头会,确定各校主题研修工作的大方向。主要是总结上一阶段工作的经验,查找不足,明确下一步工作的重心,提供典型课例,商榷片区大型教学活动,为教师构建交流平台,创造学习机会。

(2)各学校校本培训。各校要充分利用每周的例会时间,对教师进行师德、心理、新课改理念、实践操作技能等培训或请外校课改专家对教师进行相关培训。

(3)研修组集思。研修组活动是主题研修的主阵地。各校研修组要从主题研修的基本理念出发,充分发挥学科骨干的带动作用,立足日常教学实际问题,按各学校主题研修领导小组的安排,展开研讨,相互启发,共同分享经验和体会,让教研组活动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载体。即对学对研,对教对帮,群学群研,合作探究。

(4)教师自主研修。这是最主要的一个环节,具体包括:

自我规划:每个教师都要制定年度个人主题研修计划。缺乏专业发展的自我规划和自我设计是导致教师成长滞缓的主要原因,制定出适合自己的专业发展规划并按照规划“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走,是专业快速发展的良策。

自主研修:教师要树立为学生成长而学习,为教学实践而学习,为自身发展而学习的理念,我们提倡立足于课堂实践的研究性学习方式,把“读书、思考、实践”作为学习的主线,经常开展学习观摩、交流活动,相互激励,在读、写、做中共同进步。

课例研修:主题研修直接服从并服务于教学的需要,课例研修就是围绕高效课堂而展开的研修形式,贯穿在备课、设计、上课、评课等教学环节之中,采取说课、听课、评课三种活动形式,同伴间的对话、交流、讨论、分享贯穿始终,其成果呈现形式是文本的教学案例,包括教学设计、说课、课堂实录、教学评价材料等。课例研修可以在备课组内进行,如开展一课多说、一课多讲、同课异构、互助式观课、邀请式观课、反思式观课等活动。教师间要互相听课、评课,共同分享经验教训,达到互相借鉴,实现个体实践反思与同伴互相互动的结合,不断提升教学智慧,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小课题教研:问题即课题,课题研究应以问题为载体。教师只有养成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善于询问、发问与追问反思的意识和习惯,才能不断提出有意义的值得研究的校本课题,体现“教学即研究”、“研究即成长”的理念。

四、工作设想与展望

1.完善研修系统。

(1)各校成立研修领导小组并明确分工。由校长担任组长,监督指导并全力支持研修工作。主管副校长任副组长,带领中层领导开展研修活动。中层领导负责各自年段(或学科组)的研修活动。

(2)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教育局制定)

研修领导小组研究制定领导责任制度、领导自主研修制度,根据制度制定各项评估细则。领导职责明确后,各年段主任组织各研修组组长结合本年段特点,互通有无,制定科学合理的研修组制度,进一步合理分配组员的分工,通过明确分工形成组员各司其职、互相配合、互相支持的研修氛围,充分调动全组成员的积极性。

2.制定切实可行的主题研修计划。

各学校根据校情,从教学实际问题出发制定出本学校的研修方案并做出研修活动计划。各校研修组依据学情,从本学科教学实际问题出发,制定出研修组的研修方案和研修计划。认真策划好组内常规研修活动和特色研修活动,做到活动安排科学合理,过程精细,具有实效性。制定的计划要经过年段主任的审核,通过后认真书写在研修组研修手册上,作为学期末检查评比工作的重要依据。

3.确立研修组和教师个人的研修主题。

每学期以组为单位,由各年段主任组织,各研修组长负责,针对学校研修主题,从学情出发,结合本学科实际,诊断提炼、研修论证、准确表述确立研修组和教师个人的研修主题。

4.开展多渠道的学习活动。可以将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相结合,通过手册的引领,依照自主探索之页进行“点穴式”学习,自主学习之页进行“健身式”学习,帮扶之页的“对接式”学习,微信群的“交流式”学习,上网、图书室的“寻策式”学习等进行多渠道的学习,得到解决问题的预想策略。

5.开展“我的主题我的课”探索公开课(评比课)活动。每学期按照预想策略要进行不少于三次的课堂实践探索,要求每位教师在自己的探索课中选上一节公开课。这次探索要经过至少两次基于主题的“研磨”,一次是教学设计和课堂实践的研磨,一次是听课议课的修改设计和公开课的研磨。这次探索公开课的成效作为各年段推选学校优质课的主要依据。

为了推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和开展,进一步落实大安市教育局主题研修工作的要求,促进教学研究向着科学、有序、实效的方向发展,充分发挥校际间的交流合作,实现互动、互促、互补,全力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以“为了教师,基于教学、在学校中”为研修理念,结合安广、乐胜、月亮泡、红岗子、烧锅镇、丰收六所中学校情,在平等协商的基础上,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1、结合市教育局今年的工作重点,以研究、解决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为指向,促进教师专业素养发展为目标,坚持以教师和学生的发展为本;以研修活动为载体,充分调动广大教师校本研修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立足教研,探索课改,尝试新的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效率,提升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构建符合学校实际的研修机制,不断提升教师的思想业务素质和教育科研能力,全面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努力实现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2、安广片主题研修核心理念:?沟通协调,创造机会;求同存异,追求卓越;凝神聚力,扎实研修;涵养师德,锻造师能;聚焦课堂,主动发展。

二.存在的现状与发展契机。

我们六校共有200余名教师,而市级以上骨干教师仅有10人,学科带头人仅有5人,名师少,无法打造精英团队;晋升高级职称的多是老龄教师,存在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心理;新教师虽有热情,但是经验不足,专业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差,专业发展步伐缓慢。加上我们片区都属乡镇学校,家庭教育缺失,生源质量不高,习惯养成不好,升学率较低,缺乏社会声望,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教师的发展。于是教师们也就不思发展,不善发展,不爱学习,不喜研究,不求进取,茫然无绪了。

大安四中主题研修现场会的召开,打开了我们的视野,激活了我们的思路。李元昌老师的“问题—学习—探索—问题”这个循环往复的研修系统,恰好可以解决教师的专业发展问题,有利于提升教师核心素养,打造精英团队,发挥辐射作用,引领共同成长。我们可以借助教师手册、教研组手册和学校管理手册,来激活教师内在的动力,让教师自己掌握发展的主动权。

三、主题研修的策略、内容和形式

1、策略

引入“问题—学习—探索—问题”研修系统,全方位开展主题研修。各学校联合起来,充分挖掘和利用现有的校内校外研修资源,并将其合理整合,发挥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示范带动作用,不断培育名优教师,提升广大教师素质。我们还将聘请区域外专家,寻求专业发展的理论支持,逐步构建开放的、可持续发展的研修网络。

2、内容和形式

我们的主题研修框架主要由各校领导层定期研讨交流(定方向)---各学校校本培训(定内容)---研修组集思(定问题)---教师自主研修(定主题)四个层面构成。具体包括:

(1)各校领导层定期研讨交流。每学期初六个学校的领导层召开一次碰头会,确定各校主题研修工作的大方向。主要是总结上一阶段工作的经验,查找不足,明确下一步工作的重心,提供典型课例,商榷片区大型教学活动,为教师构建交流平台,创造学习机会。

(2)各学校校本培训。各校要充分利用每周的例会时间,对教师进行师德、心理、新课改理念、实践操作技能等培训或请外校课改专家对教师进行相关培训。

(3)研修组集思。研修组活动是主题研修的主阵地。各校研修组要从主题研修的基本理念出发,充分发挥学科骨干的带动作用,立足日常教学实际问题,按各学校主题研修领导小组的安排,展开研讨,相互启发,共同分享经验和体会,让教研组活动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载体。即对学对研,对教对帮,群学群研,合作探究。

(4)教师自主研修。这是最主要的一个环节,具体包括:

自我规划:每个教师都要制定年度个人主题研修计划。缺乏专业发展的自我规划和自我设计是导致教师成长滞缓的主要原因,制定出适合自己的专业发展规划并按照规划“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走,是专业快速发展的良策。

自主研修:教师要树立为学生成长而学习,为教学实践而学习,为自身发展而学习的理念,我们提倡立足于课堂实践的研究性学习方式,把“读书、思考、实践”作为学习的主线,经常开展学习观摩、交流活动,相互激励,在读、写、做中共同进步。

课例研修:主题研修直接服从并服务于教学的需要,课例研修就是围绕高效课堂而展开的研修形式,贯穿在备课、设计、上课、评课等教学环节之中,采取说课、听课、评课三种活动形式,同伴间的对话、交流、讨论、分享贯穿始终,其成果呈现形式是文本的教学案例,包括教学设计、说课、课堂实录、教学评价材料等。课例研修可以在备课组内进行,如开展一课多说、一课多讲、同课异构、互助式观课、邀请式观课、反思式观课等活动。教师间要互相听课、评课,共同分享经验教训,达到互相借鉴,实现个体实践反思与同伴互相互动的结合,不断提升教学智慧,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小课题教研:问题即课题,课题研究应以问题为载体。教师只有养成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善于询问、发问与追问反思的意识和习惯,才能不断提出有意义的值得研究的校本课题,体现“教学即研究”、“研究即成长”的理念。

四、工作设想与展望

1.完善研修系统。

(1)各校成立研修领导小组并明确分工。由校长担任组长,监督指导并全力支持研修工作。主管副校长任副组长,带领中层领导开展研修活动。中层领导负责各自年段(或学科组)的研修活动。

(2)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教育局制定)

研修领导小组研究制定领导责任制度、领导自主研修制度,根据制度制定各项评估细则。领导职责明确后,各年段主任组织各研修组组长结合本年段特点,互通有无,制定科学合理的研修组制度,进一步合理分配组员的分工,通过明确分工形成组员各司其职、互相配合、互相支持的研修氛围,充分调动全组成员的积极性。

2.制定切实可行的主题研修计划。

各学校根据校情,从教学实际问题出发制定出本学校的研修方案并做出研修活动计划。各校研修组依据学情,从本学科教学实际问题出发,制定出研修组的研修方案和研修计划。认真策划好组内常规研修活动和特色研修活动,做到活动安排科学合理,过程精细,具有实效性。制定的计划要经过年段主任的审核,通过后认真书写在研修组研修手册上,作为学期末检查评比工作的重要依据。

3.确立研修组和教师个人的研修主题。

每学期以组为单位,由各年段主任组织,各研修组长负责,针对学校研修主题,从学情出发,结合本学科实际,诊断提炼、研修论证、准确表述确立研修组和教师个人的研修主题。

4.开展多渠道的学习活动。可以将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相结合,通过手册的引领,依照自主探索之页进行“点穴式”学习,自主学习之页进行“健身式”学习,帮扶之页的“对接式”学习,微信群的“交流式”学习,上网、图书室的“寻策式”学习等进行多渠道的学习,得到解决问题的预想策略。

5.开展“我的主题我的课”探索公开课(评比课)活动。每学期按照预想策略要进行不少于三次的课堂实践探索,要求每位教师在自己的探索课中选上一节公开课。这次探索要经过至少两次基于主题的“研磨”,一次是教学设计和课堂实践的研磨,一次是听课议课的修改设计和公开课的研磨。这次探索公开课的成效作为各年段推选学校优质课的主要依据。

为了推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和开展,进一步落实大安市教育局主题研修工作的要求,促进教学研究向着科学、有序、实效的方向发展,充分发挥校际间的交流合作,实现互动、互促、互补,全力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以“为了教师,基于教学、在学校中”为研修理念,结合安广、乐胜、月亮泡、红岗子、烧锅镇、丰收六所中学校情,在平等协商的基础上,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1、结合市教育局今年的工作重点,以研究、解决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为指向,促进教师专业素养发展为目标,坚持以教师和学生的发展为本;以研修活动为载体,充分调动广大教师校本研修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立足教研,探索课改,尝试新的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效率,提升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构建符合学校实际的研修机制,不断提升教师的思想业务素质和教育科研能力,全面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努力实现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2、安广片主题研修核心理念:?沟通协调,创造机会;求同存异,追求卓越;凝神聚力,扎实研修;涵养师德,锻造师能;聚焦课堂,主动发展。

二.存在的现状与发展契机。

我们六校共有200余名教师,而市级以上骨干教师仅有10人,学科带头人仅有5人,名师少,无法打造精英团队;晋升高级职称的多是老龄教师,存在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心理;新教师虽有热情,但是经验不足,专业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差,专业发展步伐缓慢。加上我们片区都属乡镇学校,家庭教育缺失,生源质量不高,习惯养成不好,升学率较低,缺乏社会声望,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教师的发展。于是教师们也就不思发展,不善发展,不爱学习,不喜研究,不求进取,茫然无绪了。

大安四中主题研修现场会的召开,打开了我们的视野,激活了我们的思路。李元昌老师的“问题—学习—探索—问题”这个循环往复的研修系统,恰好可以解决教师的专业发展问题,有利于提升教师核心素养,打造精英团队,发挥辐射作用,引领共同成长。我们可以借助教师手册、教研组手册和学校管理手册,来激活教师内在的动力,让教师自己掌握发展的主动权。

三、主题研修的策略、内容和形式

1、策略

引入“问题—学习—探索—问题”研修系统,全方位开展主题研修。各学校联合起来,充分挖掘和利用现有的校内校外研修资源,并将其合理整合,发挥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示范带动作用,不断培育名优教师,提升广大教师素质。我们还将聘请区域外专家,寻求专业发展的理论支持,逐步构建开放的、可持续发展的研修网络。

2、内容和形式

我们的主题研修框架主要由各校领导层定期研讨交流(定方向)---各学校校本培训(定内容)---研修组集思(定问题)---教师自主研修(定主题)四个层面构成。具体包括:

(1)各校领导层定期研讨交流。每学期初六个学校的领导层召开一次碰头会,确定各校主题研修工作的大方向。主要是总结上一阶段工作的经验,查找不足,明确下一步工作的重心,提供典型课例,商榷片区大型教学活动,为教师构建交流平台,创造学习机会。

(2)各学校校本培训。各校要充分利用每周的例会时间,对教师进行师德、心理、新课改理念、实践操作技能等培训或请外校课改专家对教师进行相关培训。

(3)研修组集思。研修组活动是主题研修的主阵地。各校研修组要从主题研修的基本理念出发,充分发挥学科骨干的带动作用,立足日常教学实际问题,按各学校主题研修领导小组的安排,展开研讨,相互启发,共同分享经验和体会,让教研组活动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载体。即对学对研,对教对帮,群学群研,合作探究。

(4)教师自主研修。这是最主要的一个环节,具体包括:

自我规划:每个教师都要制定年度个人主题研修计划。缺乏专业发展的自我规划和自我设计是导致教师成长滞缓的主要原因,制定出适合自己的专业发展规划并按照规划“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走,是专业快速发展的良策。

自主研修:教师要树立为学生成长而学习,为教学实践而学习,为自身发展而学习的理念,我们提倡立足于课堂实践的研究性学习方式,把“读书、思考、实践”作为学习的主线,经常开展学习观摩、交流活动,相互激励,在读、写、做中共同进步。

课例研修:主题研修直接服从并服务于教学的需要,课例研修就是围绕高效课堂而展开的研修形式,贯穿在备课、设计、上课、评课等教学环节之中,采取说课、听课、评课三种活动形式,同伴间的对话、交流、讨论、分享贯穿始终,其成果呈现形式是文本的教学案例,包括教学设计、说课、课堂实录、教学评价材料等。课例研修可以在备课组内进行,如开展一课多说、一课多讲、同课异构、互助式观课、邀请式观课、反思式观课等活动。教师间要互相听课、评课,共同分享经验教训,达到互相借鉴,实现个体实践反思与同伴互相互动的结合,不断提升教学智慧,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小课题教研:问题即课题,课题研究应以问题为载体。教师只有养成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善于询问、发问与追问反思的意识和习惯,才能不断提出有意义的值得研究的校本课题,体现“教学即研究”、“研究即成长”的理念。

四、工作设想与展望

1.完善研修系统。

(1)各校成立研修领导小组并明确分工。由校长担任组长,监督指导并全力支持研修工作。主管副校长任副组长,带领中层领导开展研修活动。中层领导负责各自年段(或学科组)的研修活动。

(2)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教育局制定)

研修领导小组研究制定领导责任制度、领导自主研修制度,根据制度制定各项评估细则。领导职责明确后,各年段主任组织各研修组组长结合本年段特点,互通有无,制定科学合理的研修组制度,进一步合理分配组员的分工,通过明确分工形成组员各司其职、互相配合、互相支持的研修氛围,充分调动全组成员的积极性。

2.制定切实可行的主题研修计划。

各学校根据校情,从教学实际问题出发制定出本学校的研修方案并做出研修活动计划。各校研修组依据学情,从本学科教学实际问题出发,制定出研修组的研修方案和研修计划。认真策划好组内常规研修活动和特色研修活动,做到活动安排科学合理,过程精细,具有实效性。制定的计划要经过年段主任的审核,通过后认真书写在研修组研修手册上,作为学期末检查评比工作的重要依据。

3.确立研修组和教师个人的研修主题。

每学期以组为单位,由各年段主任组织,各研修组长负责,针对学校研修主题,从学情出发,结合本学科实际,诊断提炼、研修论证、准确表述确立研修组和教师个人的研修主题。

4.开展多渠道的学习活动。可以将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相结合,通过手册的引领,依照自主探索之页进行“点穴式”学习,自主学习之页进行“健身式”学习,帮扶之页的“对接式”学习,微信群的“交流式”学习,上网、图书室的“寻策式”学习等进行多渠道的学习,得到解决问题的预想策略。

5.开展“我的主题我的课”探索公开课(评比课)活动。每学期按照预想策略要进行不少于三次的课堂实践探索,要求每位教师在自己的探索课中选上一节公开课。这次探索要经过至少两次基于主题的“研磨”,一次是教学设计和课堂实践的研磨,一次是听课议课的修改设计和公开课的研磨。这次探索公开课的成效作为各年段推选学校优质课的主要依据。

为了推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和开展,进一步落实大安市教育局主题研修工作的要求,促进教学研究向着科学、有序、实效的方向发展,充分发挥校际间的交流合作,实现互动、互促、互补,全力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以“为了教师,基于教学、在学校中”为研修理念,结合安广、乐胜、月亮泡、红岗子、烧锅镇、丰收六所中学校情,在平等协商的基础上,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1、结合市教育局今年的工作重点,以研究、解决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为指向,促进教师专业素养发展为目标,坚持以教师和学生的发展为本;以研修活动为载体,充分调动广大教师校本研修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立足教研,探索课改,尝试新的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效率,提升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构建符合学校实际的研修机制,不断提升教师的思想业务素质和教育科研能力,全面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努力实现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2、安广片主题研修核心理念:?沟通协调,创造机会;求同存异,追求卓越;凝神聚力,扎实研修;涵养师德,锻造师能;聚焦课堂,主动发展。

二.存在的现状与发展契机。

我们六校共有200余名教师,而市级以上骨干教师仅有10人,学科带头人仅有5人,名师少,无法打造精英团队;晋升高级职称的多是老龄教师,存在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心理;新教师虽有热情,但是经验不足,专业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差,专业发展步伐缓慢。加上我们片区都属乡镇学校,家庭教育缺失,生源质量不高,习惯养成不好,升学率较低,缺乏社会声望,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教师的发展。于是教师们也就不思发展,不善发展,不爱学习,不喜研究,不求进取,茫然无绪了。

大安四中主题研修现场会的召开,打开了我们的视野,激活了我们的思路。李元昌老师的“问题—学习—探索—问题”这个循环往复的研修系统,恰好可以解决教师的专业发展问题,有利于提升教师核心素养,打造精英团队,发挥辐射作用,引领共同成长。我们可以借助教师手册、教研组手册和学校管理手册,来激活教师内在的动力,让教师自己掌握发展的主动权。

三、主题研修的策略、内容和形式

1、策略

引入“问题—学习—探索—问题”研修系统,全方位开展主题研修。各学校联合起来,充分挖掘和利用现有的校内校外研修资源,并将其合理整合,发挥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示范带动作用,不断培育名优教师,提升广大教师素质。我们还将聘请区域外专家,寻求专业发展的理论支持,逐步构建开放的、可持续发展的研修网络。

2、内容和形式

我们的主题研修框架主要由各校领导层定期研讨交流(定方向)---各学校校本培训(定内容)---研修组集思(定问题)---教师自主研修(定主题)四个层面构成。具体包括:

(1)各校领导层定期研讨交流。每学期初六个学校的领导层召开一次碰头会,确定各校主题研修工作的大方向。主要是总结上一阶段工作的经验,查找不足,明确下一步工作的重心,提供典型课例,商榷片区大型教学活动,为教师构建交流平台,创造学习机会。

(2)各学校校本培训。各校要充分利用每周的例会时间,对教师进行师德、心理、新课改理念、实践操作技能等培训或请外校课改专家对教师进行相关培训。

(3)研修组集思。研修组活动是主题研修的主阵地。各校研修组要从主题研修的基本理念出发,充分发挥学科骨干的带动作用,立足日常教学实际问题,按各学校主题研修领导小组的安排,展开研讨,相互启发,共同分享经验和体会,让教研组活动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载体。即对学对研,对教对帮,群学群研,合作探究。

(4)教师自主研修。这是最主要的一个环节,具体包括:

自我规划:每个教师都要制定年度个人主题研修计划。缺乏专业发展的自我规划和自我设计是导致教师成长滞缓的主要原因,制定出适合自己的专业发展规划并按照规划“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走,是专业快速发展的良策。

自主研修:教师要树立为学生成长而学习,为教学实践而学习,为自身发展而学习的理念,我们提倡立足于课堂实践的研究性学习方式,把“读书、思考、实践”作为学习的主线,经常开展学习观摩、交流活动,相互激励,在读、写、做中共同进步。

课例研修:主题研修直接服从并服务于教学的需要,课例研修就是围绕高效课堂而展开的研修形式,贯穿在备课、设计、上课、评课等教学环节之中,采取说课、听课、评课三种活动形式,同伴间的对话、交流、讨论、分享贯穿始终,其成果呈现形式是文本的教学案例,包括教学设计、说课、课堂实录、教学评价材料等。课例研修可以在备课组内进行,如开展一课多说、一课多讲、同课异构、互助式观课、邀请式观课、反思式观课等活动。教师间要互相听课、评课,共同分享经验教训,达到互相借鉴,实现个体实践反思与同伴互相互动的结合,不断提升教学智慧,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小课题教研:问题即课题,课题研究应以问题为载体。教师只有养成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善于询问、发问与追问反思的意识和习惯,才能不断提出有意义的值得研究的校本课题,体现“教学即研究”、“研究即成长”的理念。

四、工作设想与展望

1.完善研修系统。

(1)各校成立研修领导小组并明确分工。由校长担任组长,监督指导并全力支持研修工作。主管副校长任副组长,带领中层领导开展研修活动。中层领导负责各自年段(或学科组)的研修活动。

(2)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教育局制定)

研修领导小组研究制定领导责任制度、领导自主研修制度,根据制度制定各项评估细则。领导职责明确后,各年段主任组织各研修组组长结合本年段特点,互通有无,制定科学合理的研修组制度,进一步合理分配组员的分工,通过明确分工形成组员各司其职、互相配合、互相支持的研修氛围,充分调动全组成员的积极性。

2.制定切实可行的主题研修计划。

各学校根据校情,从教学实际问题出发制定出本学校的研修方案并做出研修活动计划。各校研修组依据学情,从本学科教学实际问题出发,制定出研修组的研修方案和研修计划。认真策划好组内常规研修活动和特色研修活动,做到活动安排科学合理,过程精细,具有实效性。制定的计划要经过年段主任的审核,通过后认真书写在研修组研修手册上,作为学期末检查评比工作的重要依据。

3.确立研修组和教师个人的研修主题。

每学期以组为单位,由各年段主任组织,各研修组长负责,针对学校研修主题,从学情出发,结合本学科实际,诊断提炼、研修论证、准确表述确立研修组和教师个人的研修主题。

教研专题计划范文第4篇

关键词:卓越计划;职技高师;数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4)10-0084-04

问题的提出

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迫切需要多种类型的工程技术人才,迫切需要提升工程技术队伍的创新能力,迫切需要应对经济全球化挑战的国际化工程技术人才。2010年6月,教育部召开“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启动会,联合有关部门和行业协会,共同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卓越计划”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4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4年)》的重大改革项目,旨在培养造就创新能力强、实践能力强的高质量工程技术人才,为我国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卓越计划”实施期限为2010年2024年,参与计划的全日制工科本科生要达到10%的比例,全日制工科研究生要达到50%的比例。

职业技术师范院校(以下简称职技高师)担负着为国家培养职业教育师资和为地方经济建设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的两重任务。在国家“卓越计划”指导下,以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为代表的职技高师分别实施了“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和“卓越职业教育师资培养计划”,其目的是为国家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以一线工程师为主的卓越工程技术人才和职业教育所需的具有理论知识与较强实践动手能力的卓越师资。这一改革目标的实现,对基础课程教学提出了挑战,大学数学类课程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美国在“迈向2024工程师培养计划标准”中指出,学生应具备数学、科学和工程知识及应用数学、科学和工程知识的能力。无论国外还是国内,大学数学是卓越人才培养关键中的重点已成为共识。学习数学不仅要获得一大堆重要的数学概念、定理、公式和结论,更为重要的是要掌握数学的思想方法和精神实质。目前,大学数学课程的教学主要介绍数学定理、推导证明与例题,着重于逻辑推理的严谨,缺乏实际应用的例子和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背景分析,学生学习感到难度大、无法理解具体应用,进而导致学习兴趣锐减、学习效果不佳、与专业学习脱节等等。如何开展大学数学基础课教学改革,以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与创新能力,提高数学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成为数学教学改革的重要问题。

笔者拟从职技高师的角度探讨“卓越计划”下数学教学的创新改革与实践,内容分为两部分:一是作为职技高师基础课程的数学,在“卓越计划”下的教学创新改革与实践;二是作为职技高师的数学专业,在“卓越计划”下的教学创新改革与实践。

“卓越计划”下数学基础课教学创新改革研究

数学基础课的教学改革与研究,在人才培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高等教育的改革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直接影响到高等教育人才的质量。目前,各理工科专业类别大都开设数学课程,数学的思维方法、研究方法、推理方式以及研究问题的着眼点都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传授数学知识外,还要强调逻辑思维的训练,“卓越计划”对数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数学基础课的教学改革与实践,建立适应“卓越计划”的基础课教学体系与教学模式,是“卓越计划”实施的重要保证。2010年至2012年间,我们在对全国四十余所中、高职院校进行调研的基础上,在卓越工程师和卓越职教师资培养方案中,对数学基础课教学进行了以下创新改革。

进行数学基础课分类分级教学改革 依据卓越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首先,构建了不同专业需求、具有专业特色、重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数学应用能力的大学数学(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统计、复变函数、积分变换、数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根据专业类别,实施了机电类、经济管理类不同的数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根据生源,实施了区别高中生源、中等职业学校生源的不同的教学大纲,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同时在机电类专业高中生源中进行了分级教学,实施了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改革,形成了适应“卓越计划”的数学课程教学方案。其次,在教学过程中实施了理论知识与数学实验相结合、理论讲授与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手段改革。增加了数学实验课程,以Matlab软件为例,让学生掌握数学编程与科学计算能力,如将Matlab引入线性代数课程,使之与线性代数的理论、方法相结合,让学生掌握线性代数课程的最新计算工具和方法,不仅可以用手算低阶的矩阵,而且使学生学会求解6阶及以上、复系数的线性代数问题,适应后续课程的学习,提高数学基础课的效果,为专业应用学习打下基础,培养学生的计算动手能力与应用能力。

强化案例教学 数学基础课程除了加强基础知识训练与数学逻辑思维的训练外,重点强化数学的应用性。根据“卓越计划”强调培养动手实践能力的目的,体现能力本位的特点,数学基础课实施了三个转变,即:从以教师为中心如何“教给”学生,向以学生为中心如何“学会”转变;从以学科体系为中心,向以专业工作需要为中心转变;从以课堂为中心,向以实验室为中心转变。根据机电类学生的后续专业课程,如电路分析、理论力学、材料力学、计算机图形学、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自动控制原理、机器人等需要进行大量分析的实际情况,提出在不降低基本要求的基础上,改变数学基础课教学中概念、定理、证明、例题的模式,结合专业特点,实施案例教学,提高学生科学计算能力,以适应后续课程学习与培养应用能力的需要。如在“高等数学”课程中,课题组教师在电类专业教学中增加了杰尔霍夫电路方程、信号变换与信号处理、定积分与拉普拉斯变换性质求解刻画RLC电路等应用案例;在机械类专业教学中增加了机械运动分析、流体力学受力计算与流量分析等应用案例;在经济管理类专业教学中增加了金融与人口的指数增长模型、均衡价格模型等案例。又如在“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课程中,增加了解析函数在平面向量中的应用、留数计算在数字滤波器性能分析和形状设计中的应用案例等等,在“线性代数”课程中增加了投入产出模型案例等等,以此强化数学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的融通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掌握数学在专业中的运用,明确学习数学基础课的目的,了解数学解决专业问题的思维、方法与途径。此举受到各相关学科专业的欢迎和好评,对“卓越计划”的实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案例教学过程中,课题组教师体会到,实施“卓越计划”下的数学课程创新改革,一方面对教师继续学习针对培养对象的专业知识提出了较高要求,可激发数学课教师学习其他专业知识的主观能动性;另一方面更加明确了数学作为基础学科,支撑学科、为专业服务的教学意识,改变了强调完整地讲授专业学科知识体系的教学观念。

编写数学课教材 结合“卓越计划”的要求,从专业需求和“卓越计划”的目标、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入手,理学院先后召开学生座谈会、各专业学院教学院长和专业教研室教师座谈会,听取专业学院对数学基础课教学改革的意见。结合数学基础课的教学基本要求,在传统的教学内容基础上,删减了部分较难理解的内容,增加了相应的实例、有利于提高思考能力的练习题和数学家简介,编写了适合我校机、电类专业的《应用高等数学》教材,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完善数学精品课资源平台 我校“高等数学”课程是天津市精品课程,“线性代数”、“概率统计”是校级精品课程,在校园网上,这些课程的网页成为教师和学生课外自学的教学资源平台。学生可进一步了解问题的背景、发展历史、解决问题的过程,历年的考试试卷分析等,提高学习兴趣,其中的“互动答疑”链接可使学生及时解决学习过程中的疑惑,提高学习的效果。

以竞赛为载体强化数学建模与数学应用能力 “卓越计划”的目的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具有国际视野的、以一线工程师为主的高层次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强调培养实践动手能力,体现能力本位的特点。在数学基础课中增加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已经成为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培养创新型应用人才必不可少的环节。数学建模是把数学与实际问题联系起来的桥梁,强调数学原理和方法在实际中的应用,强调计算机技术作为数学教学的工具和手段,强调在数学教学中学生的主动参与性。针对职技高师“卓越计划”的特点,我校在多年参加国家数学建模的基础上,从2012年开始举办学校数学建模竞赛,由教务处颁发竞赛文件,理学院承办。以建模竞赛为切入点,通过数学建模讲座、培训及选修课的开设,将数学建模的思想、方法和内容融入数学课程中,培养学生在专业中的数学应用能力。三年来,每学年的第二学期(5月份)组织竞赛,参赛报名的原则是:(1)学生自愿报名,鼓励不同专业学生联合组队;(2)由学生所在学院推荐,形成全校各学院支持学生参加数学建模竞赛的氛围;(3)参照国家数学建模竞赛的方式和时间安排,进行学校建模竞赛;(4)评选学校数学建模竞赛奖,纳入学校对学生的奖励,记录学生课外学分;(5)从获奖队伍中选拔25支参赛队代表学校,参加国家数学建模竞赛。在2011―2013年国家大学数学建模竞赛中,我校取得了获得国家一等奖1个、二等奖4个,天津市一、二等奖15个的突出成绩。

“卓越计划”下数学专业教学创新改革研究

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改革正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教育部在《关于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升计划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是当前职业教育发展中最薄弱的一个环节,对于提高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职技高师作为培养职教师资的方面军,其培养模式和培养质量发挥着关键的引导作用。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作为职技高师的领军校,于上世纪创立的“双证书,一体化”职教师资培养模式,成为我国职教师资“双师型”政策的核心成果之一。

在全国8所独立设置的职技高师中,1所学校(天津)拥有“数学”和“统计学”一级硕士点;8所学校都设有数学类本科专业(数学与应用教学、信息与计算科学),同时都承担全校的数学公共基础课程教学,3所学校(天津、江苏、河南)的“高等数学”课程是省级精品课程,在专业职教师资人才培养中发挥着重要支撑作用。

在职技高师中,一方面数学专业担负着培养中、高等职业院校数学课程教师的重任;另一方面数学作为职技高师的公共基础课程,在专业学习与专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因此,在培养高素质专业化师资的新要求下,对职技高师数学教学的创新改革研究至关重要。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理学院通过对中、高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和师资现状的调查,按照培养高素质专业化职教师资的要求,制定了职技高师数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数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教学改革方案,并在教育教学中进行实践,以提升职业院校毕业生的准教师素质与能力。

数学师资素质与能力分析 在对全国13所高等职业院校和28所中等职业院校的数学教学与数学师资现状调查分析的基础上,依据教育部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大纲》和《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数学课程应以使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培养数学基本技能和能力,为学习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为继续学习及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为任务;以提高计算技能、计算工具使用技能、数据处理技能,培养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及初步的数学思维能力为目标;以适应相关专业学生学习所需的限定选修内容,满足学生个性发展和继续学习的任意选修内容,具有时代气息的数学讲座、数学活动以及学生继续学习所必需的数学知识为内容。达到职业院校对数学知识的需求,教师应系统掌握数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了解数学学科发展的趋势,具有扎实的数学功底、良好的数学应用意识,了解机械、电子、财务管理等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数学建模方法,能熟练应用Matlab、Spss等数学软件,具备应用数学知识进行数学计算、数据分析的能力和进行数学研究的初步能力。

制定数学专业“卓越计划”改革方案 在对天津、江西、广东等职技高师数学类专业教学调查的基础上,我们对数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比较分析。依托“卓越计划”,以“强基础、善应用、重能力”为指导思想,制定了数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施了“卓越计划”下数学专业教学的系列改革,包括大类招生改革、学分制管理改革、实行导师制、专业分流与模块化培养等等。模块化培养分为专业基础模块、专业方向模块、师范教育模块、专业提升与拓展模块等。经过四年的教学改革实践,我校学生初次就业率和考研率明显提高,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获得国家奖3个,天津市奖10多个的突出成绩。

加强学科建设与研究生教育 数学专业“卓越计划”的实施,促进了数学学科建设与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升。实施了凝练学科方向加强学术队伍建设、学科发展平台基础建设、科学研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数学专业研究生培养等一系列改革后,我校成功获得“数学”、“统计学”两个一级学科硕士授予权,处于领先地位;我校培养的研究生有近20%考取了国内外高校的博士研究生,在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中获得了二、三等奖的好成绩。

结语

基于“卓越计划”的职技高师数学教学创新改革的实施,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数学应用能力培养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数学课服务于专业并支撑专业课教学,在专业设计环节,发挥了数学计算的优势,我校参加“卓越计划”的学生在专业大赛和全国建模竞赛中屡次获奖,首届“卓越师资班”毕业生多数被“211高校”的工程实训中心或中、高职院校聘为师资。

深化数学教学改革,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培养应用型人才和提升应用型大学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张帆.德国大学“卓越计划”述评[J].比较教育研究,2007(12):66-70.

[2]林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培养方案研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1(2):47-55.

教研专题计划范文第5篇

卓越计划创新材料专业为了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4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4年)》,教育部联合中国工程院成立的卓越计划专家委员会,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并把“卓越计划”作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内容,旨在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国家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

“卓越计划”具有三个特点:一是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培养过程;二是学校按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培养工程人才;三是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该计划实施期限为2010~2024年。目前,我国开设工科专业的本科高校1003所,占本科高校总数的90%;高等工程教育的本科在校生达到371万人,研究生47万人。该计划对促进高等教育面向社会需求培养人才,调整人才培养结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增强毕业生就业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示范和引导作用。

2010年6月第一批入选的61所高校已开始“卓越计划”的实施,并以实施“卓越计划”为突破口,推进工程教育改革和创新。各试点高校在学校培养标准编制、专业培养方案论证和课程体系整体设计等方面进行了改革,也对课程和教学方法改革进行了探索。东北石油大学作为第二批入选的133所特色高校之一,探索和研究相应专业“卓越计划”的人才培养模式迫在眉睫。在此“卓越计划”的大背景下,省级重点建设的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工程人才教育理念等方面也进行了一系列的创新改革和探索,力在培养一批创新性强的材料应用型人才,着力解决工程材料领域中的实践性和创新性问题,但从目前来看,对于材料类专业实施“卓越计划”还面临以下几个突出问题。

一、创新人才培养目标

从培养目标看,“卓越计划”明确要培养造就一批创新能力强、适应企业发展需要的各类工程技术人才。根据不同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工程技术人才有本科工程型、硕士工程型、博士工程型三种。本科教育的目标是培养掌握科学的方法、擅长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工程技术专门人才。

以材料类专业为例,目前国内开设材料类专业普通高校近180所,涵盖材料科学与工程、金属材料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化学、材料物理、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纳米材料与技术、功能材料、新能源材料与器件、复合材料与工程等材料科学类和材料类专业近20个。其中,东北石油大学自1999年国家专业调整后,在原腐蚀与防护专业基础上,整合铸造、热处理、焊接、腐蚀等专业,开始开设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经过13年的建设,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和专业特色,是国内唯一立足于油田并以腐蚀与防护为特色的材料类专业,具有省内唯一腐蚀领域省部级工程技术研究机构“管材防腐技术研发中心”,同时也是国内率先启动以“卓越计划”为背景培养以腐蚀为特色的创新型材料工程师的专业。因此,针对本校材料专业的特色,本专业主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具有良好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具备宽广的材料科学、腐蚀科学、腐蚀防护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能够在材料腐蚀科学与控制技术领域内从事科技开发、工艺设计、应用研究、运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工程型人才。真正做到为油田企业培养一批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强的腐蚀工程师。

所以说,各高校一定要根据本校的办学理念、办学历史、办学特色和具体情况来制订切合本校各专业实际的培养目标和方案。要强调树立“面向工业界、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工程教育理念,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实际工程为背景,以工程技术为主线,统筹规划学生校内学习和企业学习所应达到的培养目标,着力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从而创建有本校特色的工程教育模式。

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卓越计划”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由企业和高校联合进行培养,培养过程包括在校内学习和在企业学习两部分,普通大学均采用“3+1”模式,即有一年为实习期,工程实践时间(包括毕业设计)累计均要达到一年。在企业一年的学习阶段,强调从到企业实习转变为到企业学习,学习企业的先进技术和先进企业文化,深入开展工程实践活动,结合生产实际做毕业设计,参与企业技术创新和工程开发,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这是决定并影响其教学质量最关键的因素。

创立高校与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其内涵是高校和企业共同确定培养目标和培养标准,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共同建设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共同实施培养过程,共同评价培养质量。即“卓越计划”的实施是随着企业的需求而发展起来的,与企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学校与企业相互依存。但我国国情目前还没有太多的企业真正愿意介入到学校的办学之中。可以说,企业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是企业培养阶段的关键。各高校应选择在行业中有代表性、先进性的企业,要有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这些企业还应有极高的社会责任感和企业道德。但目前,国内具备这些条件的企业不是很多,个别先进的企业都追求以效益为目标,不会花费太多时间和经历在人才培养上。一些中小型的企业,为了发展,储备后备人才,愿意和高校进行合作进行人才联合培养,但生产技术和管理模式不是太先进。当然,企业在实施计划过程中也有需求,学校应考虑企业的要求。因此,建议国家制定相应的企业鼓励政策。

另外,针对“卓越计划”的培养目标,要构建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目前多数高校课程体系设置比较滞后,都需要重新进行优化设置。课程根据其培养目标而设置,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面向职业和实践。从实际效果出发,企业需要什么,学校就教什么。该新课程体系打破以往只考虑学科的传统,进行学科交叉融合;优化整合专业课,减少课程总门数,杜绝因教师设课;重新分配基础课与专业课学时,重新分配理论与实践学时;重新调整专业实习目标及时间;加强社会职业道德、社会责任感、交流沟通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等人文知识方面的培养。

三、创新师资队伍培养

“卓越计划”要建设一支具有一定工程经历的高水平专、兼职教师队伍。专职教师要具备工程实践经历,有计划地参与企业实际工程项目或研发项目,其中部分教师要具备一定年限的企业工作经历。兼职教师要从企业聘请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担任。校内和企业双导师制度的建立,优化校内教师队伍,提高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发挥企业导师优势,可以促进学生工程实践能力顺利开展。校内导师由专业教师担任,全面负责学生的理论课教学。校外导师由联合培养单位技术人员担任,主要负责学生实践、企业项目、专题设计和毕业实践等环节的教学、指导和研讨。

但多年以来,多数高校都向高学历、高学位方向发展,老一辈具有很强工程实践能力的教师已退居二线或基本退休,个别能力强返聘到原工作岗位,但数量极少。而40岁以下的中青年教师逐渐成为教师队伍的主力军,由于其具有高的量、高的科研经费和高的获奖,但是这些教师中具有工程实践背景的教师非常少甚至没有,实践类课程教师纸上谈兵、教学内容几乎不涉及真实工程环境等问题,这是很多高校面临的一个非常现实问题,工程型师资的缺乏已严重影响到“卓越计划”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

当然,绝大多数高校都采取学校教师主讲某门课程,聘请企业教师讲部分实践性强的章节。这里就存在企业教师的时间安排、讲课费用等,都需要校企的深度合作才能保证。基于“卓越计划”材料工程型教师队伍建设问题,教师必须转换角色,更新教育观念、掌握先进的信息技术,使自己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富有创意的学习应用的指导者和组织者。切实提高专业课教师中具备在企业工作的工程经历的教师比例,确保在4年内每一届学生有6门专业课是由具备5年以上企业工程经历的教师主讲。因此,建立相应的制度和机制,提高校内和企业教师的工程素养,是加强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的基本保证。

四、科学考核评价体系的建立

如何保证理论教学和实践环节之间的相互配合,保证学生在企业实践的有效性,保证毕业设计(论文)在企业的顺利进行以及指导水平等,都存在一个教学质量保证和质量评估的问题。目前,高校传统的考核方式均是以专一的知识点考核为主,以学生答卷应试考试方式为主,仅考核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无暇顾及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综合能力的考核。考核内容也主要依据教材内容,死板教条,考核不具有挑战性、竞争性,无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欲望和创新激情。

因此,为实现以工程教育培养模式为目标,必须改革传统的考核方式,建立科学的创新、创业型人才质量评价体系。考核时应着重强调人的整体素质的全面和谐发展,课程考核内容和方式的考核也应以确立以检测能力、素质和创新因素为主体,以偏重于对知识记忆的考核内容和评价标准转变为针对学生的能力、素质与创新因素进行检测,激励学生不遗余力地去探讨、钻研。在评价标准上,把创新因素作为最主要的评判指标,将动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创新创业精神纳入考核指标体系。最后,对工科教师的评聘与考核从侧重评价理论研究和,转向评价工程项目设计、专利、产学合作和技术服务等方面。

五、学生积极性的培养

如何保证参与“卓越计划”学生的积极性,也是一个至为关键的因素。由于“卓越计划”的学生在大三下半年或大四学年有近1年的时间需要在企业学习和实习,这正好与多数学生复习考研或找工作的时间相冲突,多数学生会有顾虑,怕影响考研或找工作,因此也影响了学生报名参加“卓越计划”的积极性。所以,从学校层面上,高校非常有必要制定学生选拔、激励和淘汰政策。比如,在推荐研究生方面提供单独通道,或者参加研究生考试时,制定特殊政策,无疑能极大地激励学生参加“卓越计划”学习的积极性。

六、结束语

高校和企业都要正视“卓越计划”实施过程中出现的这些问题,并努力寻求适当的解决方法。各高校应根据各自的办学特色,研究制定切实符合本校特色和实际的“卓越计划”人才培养目标,以确保“卓越计划”在工科材料类专业的顺利实施,促进工程教育改革和创新,全面提高我国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彭熙伟,廖晓钟,汪湛清.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需要解决的几个突出问题.高教论坛,2012,(11):60-63.

[2]陈启元.对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中几个问题的认识.中国大学教学,2012,(1):4-6.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