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计12234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49分钟。
教师业务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
一、目的
通过对教工进行教育与培训,确保学校人力资源满足体系运行的要求。
二、适用范围
本计划适用于全体教职员工的教育与培训。
三、工作程序
(一)学历提高
1、理论教师本科率逐步提高到95%;实习指导教师专科率逐步提高到80%,本科率逐步提高到30%以上。
2、学历培训方式为在职培训,学校党政办在8月底组织年龄在45岁以下的专科学历的理论教师及中专、中技学历的实习教师参加报名工作。成人高考的具体实施由培训与鉴定部协助办理。
3、学历培训后期管理工作由党政办负责。
(二)技能水平达标
教研室在期初落实教师现有技术等级,要求专业理论课教师凡具备申报条件的要全部达到中级或以上技能水平,生产实习指导教师凡具备申报条件的要全部达到技师以上(含技师)技能水平。技能考试的具体实施由教务科执行。
(三)业务与技能培训
1、新职工上岗培训
责任部门:党政办、质管部
培训对象:新入校教职员工
培训内容:学校简介、部门设置及职能、体系文件《教职工出勤考核制度》、《人事分配制度》、《岗位职责》、《考核细则》
2、档案管理培训
责任部门:党政办
培训对象:全体资料员
培训内容:《档案实体分类办法档案管理工作规范》
培训方式:集中授课、自学
3、信息管理培训
责任部门:党政办
培训对象:信息员、网络管理员
培训内容:新闻、总结、综合资料等应用文体撰写要求、格式、处理办法
4、体系文件培训
责任部门: 质管部
培训对象: 全体教职员工
培训内容: 体系文件
5、科室人员培训及过关考试
责任部门: 党政办
培训对象: 全体科室人员
培训内容: 体系文件、计算机操作技能
培训方式 :自学
6、班主任培训
(1)业务培训
责任部门:学生科、职业核心能力建设中心
培训对象:全体班主任(含后备班主任)
培训内容:体系文件(班会课工作制度、班级与学生操行考核细则、班主任岗位职责)、班主任工作方法、一体化教育教学管理、职业道德、6S现场管理法、控流工作方法等。
(2)入企业参观培训
责任部门:学生科
培训对象:全体班主任(含后备班主任)
培训内容:企业生产模式、企业文化及管理
7、门卫、宿管员、清洁工培训
责任部门:学生科
培训对象:全体门卫、宿管员、清洁工
培训内容:工作制度、方法等。
8、后勤服务人员体系文件及业务培训
责任部门:总务科
培训对象:全体后勤服务、承包点工作人员
培训内容:体系文件(后勤服务过程控制程序、设施和工作环境控制程序、职责范围与岗位职责、物资采购管理制度、水电管理与维修制度、学校物品领用和借用制度、财产管理制度)、校园环境绿化规划、6S现场管理法、职业道德、业务知识、食品安全和岗位安全操作规程等。
9、教师综合职业能力培训
(1)新教师业务培训
责任部门:教研室
培训对象:新进教师
培训内容:岗位职责、考核细则、教学过程各环节实施细则、教学过程控制程序、学习原理
培训方式:校内授课
(2)教师体系文件培训
责任部门:教务科
培训对象:全体教师
培训内容:教学过程控制程序、教育服务质量检测程序、教师岗位职责、考试考查规定、学生成绩管理制度、教学过程各环节实施细则、教学差错和教学事故认定与处理暂行办法、师德师风建设管理制度
培训方式:集中授课
(3)师德师风培训
责任部门:教研室
培训对象:全体教师
培训内容:《教师法》、《教育法》、《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冷水江市高级技工学校师德师风建设管理制度》等
(4)教师教育教学理念培训
责任部门:教研室
培训对象:全体教师
培训内容:现代职业教育理念、一体化教学理念
培训方式:专家专题讲座、校际交流、业务学习
(5)年青教师基础业务培训
责任部门:教研室
培训对象:35岁以下年青教师
培训内容:如何成为学生喜欢的教师、行动导向教学法等
培训方式:集中授课
(6)教师岗位业务培训
责任部门:教务科
培训对象:全校教师
培训内容:教材教法培训、教学设备培训、教研提升能力培训、教学基本功培训
培训方式:校内授课、专业讲座、自学、考试等
(7)一体化课程体系培训
责任部门:教务科
A、校内培训:
培训对象:全体教师
培训内容:一体化课程教学评价体系、一体化课程教学中的教学设计
培训方式:授课、研讨
B、校外培训:
培训对象:教学校长、教务科、学生科、培训部、各系、中心、教研室负责人、学科带头人等。
培训内容:一体化课程教学评价体系、通用职业能力与专业能力的融合
培训方式:依照上级安排,
A.参加省技工院校省级专业学科带头人培训
B.参加省技工院校省级骨干教师培训
C.根据教育部门安排参加国家中职教师培训。
(8)教师以老带新业务培训
责任部门:教务科、学生科
培训对象:青年教师、新进教师
培训内容:教育教学方法、专业知识、班主任工作方法
培训方式:以老带新
(9)“以赛促练”式培训
目的:以赛促学,以赛促练,强化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
责任部门:教务科
培训对象:教师
培训内容:组织教师积极参加市级、省级、国家级的各类竞赛。
每期组织一次任课教师“教材过关考试”。
学年组织一次教师“教学技能比武”。
(10)企业实践培训
责任部门:教务科
培训对象:一体化教师(焊接、电气、数控、工业机器人、电子商务专业)
培训内容:企业业务工作、企业管理、企业文化
培训方式:到企业进行专业实践锻炼和顶岗实习
培训地点:校企合作企业。
(11)企业观摩
责任部门:教务科
培训对象:一体化教师及学生
培训内容:企业业务工作、企业管理、企业文化。
培训方式:入厂观摩
培训地点:校企合作企业。
教师业务工作计划范文第2篇
【关键词】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一体化教学模式
1开展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目前,我国的普通教育每年都在无情地淘汰成绩差的学生,且这些学生成为了职业学校教育的主要对象,如何把这些学生培养成社会需要的实用型技能人才,是各职业学校一直努力探索并力求在办学实践中解决的问题。面对这样的生源,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会让学生心生厌倦,更加谈不上学以致用,照搬国外的教学模式又“水土不服”,这样势必需要建构出适合中国国情,切实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职业教育培养技能人才的中国模式。一体化教学模式,就是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根据典型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设计课程体系和教学任务,按照工作过程的顺序和学生学习技能和知识的顺序,将相关理论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结合起来进行教学设计并安排教学活动,从而使学生每完成一门课学习,就可以初步掌握一项实际工作任务。计算机专业开展一体化教学,让学生“做中学,学中做”增强了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饶有兴趣地学习,学习的内容就是工作,通过工作实现学习,这样,学生毕业后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熟悉工作环境并胜任工作岗位需要。
2计算机专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分析
2.1一体化课程规范的制定
计算机专业一体化课程规范的制定,主要围绕专业信息、培养目标、课程设计、质量评价、实施建议等方面进行。①专业信息要包括专业名称、学制年限、就业方向等信息。②培养目标要包括总体培养目标和层级培养目标。③课程设计要包括培养层次、课程类型、课程名称、基准学时、学时分配等方面的内容。④质量评价要有学习活动的评价、学习任务的评价、一门课程的评价和一个专业的评价。⑤实施好规范的相关建议。
2.2一体化课程的教学
一体化教学过程包括六个教学步骤:明确任务、制订计划、审定计划、实施计划、过程控制和验收总结。①“明确任务”课教学。主要让学生知道要完成什么任务,并弄明白完成此任务的全过程是怎样的。如“台式电脑组装”课,教师通过PPT展示精讲组装的全过程,然后学生分组查找相关资料,让学生从实施步骤、所用方法、质量要求、注意事项等方面讨论组装台式电脑的全过程,教师进行巡回指导,最后教师点评全班对学习任务的认识,强调组装任务应注意的重点、难点。②“制订计划”课教学。学生明确工作任务后,要学会制订完成工作任务的计划。如“台式电脑组装”课,要让学生自己制订出一份包括工作流程、操作环境、技术要求、安全措施等内容的工作计划。③“审定计划”课教学。教师批改、审定每个同学所制订的工作计划,直到工作计划人人通过审定。④“实施计划”课教学。学生根据审定后的工作计划进行实际操作,此课型主要是提高学生专业能力,与其他课型比较时间长、分量重,工作任务完成一次远远不够,需要课堂课外反复多次操作练习。如“台式电脑组装”课,教师可课前培训些教学助手,教学助手分配到各小组中,对组装电脑的操作进行指导和监控,教师进行巡回指导,及时技术纠错,掌控学习进度和质量。⑤“过程控制”课教学。制订的计划与计划的实际实施难免会出现偏差,如不纠正就会出现差错,工作任务就不能完成或完成得不理想,所以需要设置一个与“实施计划”密切关联的环节“过程控制”。如“台式电脑组装”课,小组中再分成操作者和监控者,工作任务完成后再互换角色,这样使操作过程有了有效监控,发现错误及时纠正,保证了教学质量。⑥“验收总结”课教学。此课程主要是对学习任务完成情况的验收、整个教学环节的总结及总结过后信息的反馈。如“台式电脑组装”课,各小组根据标准进行验收,对台式电脑组装完成情况进行互评,学生对学有所得写出个人总结,教师对教学效果进行总结,最后教师将小组存在的问题和处理意见反馈给学生,帮助学生改进。
2.3一体化教师的培养
一体化课程的教学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有专业能力的要求,又有企业实践经历的要求。培养一支过硬的一体化师资队伍,可从以下方面进行:①校外培训。组织骨干教师通过培训机构、学校,进行一体化教学培训;让教师深入企业,熟悉企业工作流程、工作任务、工作中要用到的知识、技能等内容。②校内培训。邀请专家来校培训,聘请企业技术人员来校做实习指导教师;通过公开课、说课比赛、以老带新等方式,提高全体教师的教学业务能力。③校企合作。充分利用校企合作平台,加强教师与企业人员的交流与研讨,提高一体化教师的水平。
3一体化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3.1对学生素质要求较高
在一体化教学过程中,学生在不同的工作情景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多重角色间不断变换,就需要学生具备有多种能力,如自学能力、沟通能力、协作能力、处理问题能力等。受生源质量和学生以往学习模式所限,很多学生都不具备或者缺乏这些能力,针对这些学生开展一体化教学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不仅要注重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还要关注学生个人综合能力的培养。学校可以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创造多元化的学习环境,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
3.2教学内容难以取舍
一体化教学过程中,理论讲授过多,就会导致学生动手能力有所欠缺,实践内容过多,又会导致理论边缘化,破坏学生的可塑性,影响学生的将来发展,这样理论与实践就成了一对矛盾,导致教学内容难以取舍。解决这一矛盾除了需要选择适合的教材外,还要制定符合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教学大纲、课程标准、教学计划、培养目标,分析与提炼各等级技能人才的综合职业能力要求。
3.3师资较为缺乏
一方面是许多教师缺少企业从业背景,所授知识技能难免与企业要求有一定的脱节,另一方面是来自企业的外聘教师又缺乏授课经验,学生接收的知识不能消化,教学效果非常不理想。这样,师资的影响就容易让培养出来的学生与市场实际需求存在一定的差距。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学校加大一体化教师培训的广度和深度,可轮流选派培训、校间观摩学习、定期研讨交流等多种途径,不断提高教师掌握、运用一体化教学的能力,保证师资力量。
教师业务工作计划范文第3篇
为贯彻落实《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4年)》(〔2015〕43号),建立并完善农村教师补充新机制,鼓励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到农村学校从教,提高农村义务教育质量,现就做好2016年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以下简称特岗计划)实施工作通知如下:
一、政策要点
(一)实施范围。2016年中央特岗计划实施范围与2015年相同,具体为:《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4年)》确定的11个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和四省藏区县,中西部地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西部地区原“两基”攻坚县(含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部分团场),纳入国家西部开发计划的部分中部省份的少数民族自治州以及西部地区一些有特殊困难的边境县,少数民族自治县和少小民族县。特岗计划设岗县(市),必须是教师总体缺编、结构性矛盾突出的县(市)。
(二)招聘数量。2016年全国计划招聘特岗教师约7万名,各省(区、市)招聘名额见《2016年中央特岗计划各省份设岗名额分配表》。
(三)招聘条件。1.符合招聘岗位要求,具有相应的教师资格条件。2.本科或高等师范专科毕业。3.年龄不超过30岁。4.参加过“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有从教经历的志愿者和参加过半年以上实习支教的师范院校毕业生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
(四)财政支持。中央财政继续对特岗教师给予工资性补助。教育部、财政部将根据各地2016年设岗计划和往届特岗教师在岗人数核拨2016年特岗计划中央补助经费,2017年根据2016年度实际在岗教师人数进行结算。
(五)工作重点。切实加强乡村学校教师补充,优先满足连片特困地区和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村小、教学点的教师补充需求,县城学校不再补充新的特岗教师;进一步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加强体音美、外语、信息技术等紧缺薄弱学科教师的补充;向本地生源倾斜。
二、报送材料
(一)请研究提出设岗县(市)、设岗学校和设岗数量,填写《2016年中央特岗计划各县设岗名额分配表》,将纸质版和Excel电子版于2016年3月30日前报教育部教师工作司核定后实施。
(二)请按照申报县教师队伍编制等情况填写《中央特岗计划申报县中小学教师队伍基本情况调查表》,按照实际需求填写《2017年中央特岗计划设岗需求申报表》,并于2016年9月30日前将两表的纸质版和Excel电子版报教育部教师工作司。
(三)请全面掌握特岗教师基本信息和在岗、流动、留任等情况,使用教育部特岗教师信息管理系统(网址:http://.cn/teacher,以下简称特岗系统) 对2016年新聘和在岗特岗教师信息进行更新。特岗系统于2016年9月1日至9月30日开放,时间为工作日8时至17时。请各地务必在规定时间完成信息更新工作,系统岗教师在岗数据将作为核拨中央补助经费的唯一依据。
三、工作要求
(一)各地要按照核定的岗位数量,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尽快启动2016年特岗教师公开招聘工作,务必按计划完成,确保新录用特岗教师秋季开学时按时上岗。
(二)采取有效措施,落实好特岗教师的工资与补贴发放、周转宿舍安排等工作,切实解决其工作、生活中的实际困难,确保特岗教师在工资待遇、职称评聘、评优评先、年度考核等方面与当地公办学校教师同等对待。各地实施的连片特困地区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应将相应岗位的特岗教师纳入实施范围。
(三)采取切实措施加强特岗教师培训,尤其是针对非师范专业毕业生,做好入职前的师德教育与教学培训工作。要在“国培计划”实施中统筹安排,开展特岗教师专项培训,帮助特岗教师尽快成长。
(四)严格按照教师〔2006〕2号文件要求,采取切实措施确保3年服务期满、考核合格且愿意留任的特岗教师全部入编,落实工作岗位,做好人事、工资关系等接转工作。同时,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落实服务期满特岗教师报考党政机关公务员、硕士研究生等优惠政策。
教师业务工作计划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卓越计划 教师评价体系 校企合作 构建原则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2012年6月25日,江苏省卓越工程师(软件类)教育培养计划在南京正式启动。金陵科技学院通信工程、软件工程两个专业被遴选为江苏省卓越工程师(软件类)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按照国家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计划的要求,结合南京建设世界软件名城的战略部署,试点专业需进一步深化工程教育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满足社会人才需求的卓越应用型工程人才。
对照“卓越计划” 的总体目标,培养满足社会人才需求的卓越应用型工程人才,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工程教育教师队伍是最关键的。在这样的背景下,实施“卓越计划”的各高校都加强了对教师的督促和管理,教师队伍的建设一直是各高校建设的关键因素,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对高校的办学实力和学术水平起着根本决定性作用。在诸多的管理模式中,教师评价体系是各高校教师岗位聘任、教师晋升、教师考评、人才引进等各个环节的重要依据和手段,发挥着重要的监督、引导和激励的作用,对教师队伍的建设具有很大的影响,直接体现着学校的办学理念和追求,是高校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①
1 现行教师评价体系存在的不足
1.1 缺乏合理的工程教育教师培训机制
通过调查实施“卓越计划”的各院校教师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问题,发现各院校基本没有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计划和制度。没有一系列的对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计划,各院校不能定期安排专业教师到实习基地或者企业、行业参与生产实践和科技项目开发,②再者各院校与行业企业联系不够紧密,大部分院校产学研结合的模式没有形成一定规模,尚未形成科技开发、社会服务的机制。
1.2 缺失评价和激励工程教育教师的制度
实施“卓越计划”的各院校对工程教育教师的评价仍受普通教育模式的影响,且对工程教育教师的评价面临着不少困惑。如果学校在收入上向着“双师型”教师倾斜,则会导致出现对教师的评价机制是否公平的问题;如果在职称晋升时具有行业背景、企业背景的教师优先,却导致评价效率低下;对“双师型”教师的认定,如果学校优先考虑有两年以上(可累计)企业(或社会)一线实践工作经历,能全面指导学生实验、实训等专业实践活动;主持或主要参与两项应用技术的研究开发,成果已被企业应用,效益良好;近五年主持或主要参与两项校内实验教学设备的设计工作,使用效果好等等,但实施起来都较困难,从而对工程教育的教师激励不够。上述措施都有其可取性,缺乏整体观,基于“卓越计划”的工程教育教师的评价机制没有真正形成、激励制度缺失,从而阻碍了工程教育教师队伍的建设。
1.3 评价主体片面,企业未列入评价主体
教育工作是一项复杂的工程,为了对教师的评价尽量做到客观、公正、全面,在现行的教师评价体系中已采取现代企业广泛采用的360 度评价法(即全方位评价法)。通过不同的渠道,按照不同的权重确定多元的评价主体,包括学校及院系领导、职能部门管理人员、教学督导人员、专家、同事、学生和教师本人等。但在众多的评价主体中,企业没有参与对教师的评价。而“卓越计划”的实施遵循“行业指导、校企合作、分类实施、形式多样、追求卓越”的原则,并将行业企业的参与作为实施的前提条件,所以企业参与“卓越工程师”的教育培养、企业参与实施“卓越计划”院校的工程教育教师的评价已势在必行。
1.4 “卓越计划”特色没有体现
目前参与“卓越计划”的大多数高校对实施“卓越计划”的思想认识高度不够,对“卓越工程师”的培养,理念没有强化,缺乏教育经验。而且实施“卓越计划”的院校对工程教育教师管理、评价、考核、培养等有相当一部分继续延用普通工科院校的模式,最为突出的,一是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考核在教师评价体系中所占比重过低,甚至没有这一评价指标;二是在教师评价体系中缺少对教师工程设计开发能力、工程技术创新能力、工程科学研究能力等指标的评价。
2 基于“卓越计划”的教师评价体系的构建
2.1 教师评价体系主要层面
(1)教师自我评价。教师自我评价体现了人本主义思想,人本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马斯洛认为,“人都有自我发挥和完成的欲望,使自己的潜能得以实现、保持和增强。”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人格形成发展、扩充成熟的内驱力。自我正常的发展必须满足两个条件:无条件的尊重和自尊。所以实施“卓越计划”的学校要与教师共同协商,使得教师的自我评价取向一致,从而使得教师主动反省而不是被动接受评价,教师经过不断的自我激励、自我诊断、自我反思、自我调整,最终得到自我提高。
(2)学校对教师的评价。参与“卓越计划”的高校应从学校发展的角度出发,主要考虑学校的办学层次、服务面向、人才培养定位、办学特色等因素,根据“卓越计划”的特点及其完结,以教师的学历、职称等为基本条件,重点发展性评价教师的自身发展能力和培养“卓越工程师”的胜任能力,通过评价对教师提出改进的要求与新的发展目标。
(3)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卓越计划”旨在培养满足社会人才需求的卓越应用型工程人才,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是教育教学活动的直接参与者,学生的发展是教师工作的重心和目标,学生对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师生交流有最直接的感受和判断,所以学生对教师的评价最有发言权。学生对教师的评价,有利于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自己的教育教学策略,提升自己各方面的水平,使自己能够胜任“卓越工程师”的培养。
(4)企业对教师的评价。适应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教师要具有很强的工程实践能力,而教师如何才能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开发能力和工程技术创新能力,并对其进行评价,则要安排教师到企业一线进行工程实践,参与工程设计、研发等实际工作来培养和提高他们的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开发能力和工程技术创新能力,评价则由企业安排经验丰富的工程技术人员组成专业组来进行,以着实建设一支能够胜任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工程教育教师队伍。在企业参与教师评价的过程中,可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制定和实施企业对教师的评价方案,企业对教师的评价工作可从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展开,微观上以企业评价为主、学校评价为辅,在宏观则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完成评价工作。
2.2 教师评价体系构建原则
(1)普适性与差异性并存的原则。目前,参与“卓越计划”的高校教师评价体系没有体现出“卓越计划”的特点和人才培养理念,反映不出实施“卓越计划”的高校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的差异性。“卓越计划”为高校教师提出了新挑战,要求尽快形成一支高水平的工程教育教师队伍,参与“卓越计划”的高校教师评价体系既要注重教师的综合理论水平和研究能力,又要求其具有较高的工程设计开发能力、工程技术创新能力、工程科学研究能力等。因此,参与“卓越计划”的高校教师评价体系既要考虑到高等教育标准的普适性,也要体现出其差异性。
(2)适应性与超前性并存的原则。“卓越计划”宗旨是培养卓越工程师后备人才,要坚持面向工业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所以教师评价体系的指标与内容既要适应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又要有超前意识,在培养、进修、晋升等方面为工程教育教师提供发展的机会,引导和激励教师既要提升学历、职称、学术水平,更要提升工程实践能力。教师评价指标的设置要预测到实施“卓越计划”的高校教育变革中教师的发展方向和变化趋势,在调整完善中实现教师的发展,促进工程教育教师队伍的建设。
(3)静态性与动态性并存的原则。胜任“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教师标准应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静态的资格标准,如学历、职称、工作经历、业绩、成果等;二是动态的考核标准,不同的发展阶段工程教育的教师应该有不同的标准与要求,考核标准要注重参与“卓越计划”高校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的提升,这些能力主要包括工程解决能力、工程设计开发能力、工程技术创新能力、工程科学研究能力等。工程教育教师的认证应坚持资格标准静态性与考核标准动态性相结合的原则,参与“卓越计划”的高校工程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才会有序地发展、合理地发展、健康地发展。
(4)系统性和导向性并存的原则。基于“卓越计划”的教师评价体系必须具有较强的系统性,由若干指标组成,且每一项指标均具有明确的权重。指标体系既能体现高等教育教师的通用能力,又能体现培养“卓越工程师”的教师的鲜明特色,尤其是工程实践能力。
(5)学校发展与教师自我发展相统一的原则。基于“卓越计划”的教师评价体系在构建和实施时,要依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行业需求,兼顾到学校发展与教师自我发展的统一,重在促进教师以自身发展带动学校发展。通过评价活动帮助和支持教师的自我发展,从而引导教师自我规划、自我反思,主动调控和完善自我,最终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实现教师与学校的共同发展,实现卓越工程师的培养。
3 基于“卓越计划”的教师评价体系的结构框架
在制定基于“卓越计划”的教师评价体系时要广泛征求学校、企业、教师、学生的意见,参考参与“卓越计划”的高校人事考核的标准,将定量与定性分析进行结合,更加注重定性分析与系统方法的应用。既要重视结果性评价,又要做到全员评价、全程评价和全面评价,强调工作完成的质量和工作发展的过程,要将教师岗位胜任能力与素质的表现进行全面反映。先选取一定范围评价试点,然后根据反馈结果修订指标体系,以保证评价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和相对稳定性。结合研究与实践,初步构建的基于“卓越计划”的教师评价体系分成三个层次:4个一级指标,12个二级指标, 21个三级指标,具体见表1。此体系只是教师评价的一个总的指标体系,所列指标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指标内容需视参与“卓越计划”的各高校的实际情况而定,但要突出实践教学环节及教师工程实践能力的考核。
4 结束语
建立科学的教师评价体系是一项复杂的工程,既需要理论上的探讨,更需要长期的实践。金陵科技学院是首批“江苏省服务外包人才培养试点高校”之一,信息技术学院承担了软件服务外包试点工作,软件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注重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适合软件服务外包人才培养的教师应具备良好的IT行业背景、项目开发经验、敏锐的行业发展预测能力和科学研究的能力,其与“卓越计划”对教师队伍的要求基本一致。目前信息技术学院软件服务外包人才培养的专兼职教师有39人,文中构建的基于“卓越计划”的教师评价体系已在此范围内进行了试点,结果表明此教师评价体系比较合理,但仍存在诸多缺陷,说明教师评价的实施过程是一个系统工程,只有不断进行理论研究与实践相结合的积极探索,着力解决关键性问题,不断思考完善,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才会建立起来并不断完善,从而真正实现教师评价的目标。
注释
教师业务工作计划范文第5篇
一、界定问题,确立政策目标
2008年国家教育督导团报告指出农村边远地区教师数量不足,教师学科结构性矛盾突出;初中教师初始学历合格率低,所学非所教问题突出;农村地区教师工资收入水平依然偏低,服务待遇与工作环境较差。针对这些现状与问题,从探究义务教育的过程与结果公平角度出发,通过创新和完善农村教师补充机制,可以推测出我国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队伍补充新的政策目标。在新形势下,农村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应达到以下三个方面的目标――规模与结构,能力要求,教师权益保障。
(一)规模与结构。计划到2024年,实现农村与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师生比相同。在此基础上,实现各村所属小学和边远地区的教学点的班师比达到全国平均配置水平,并实施统一的课时标准,重视外语、音乐、体育、美术和信息技术等严重缺乏教师的学科的教师补充,解决学科结构问题。
(二)能力要求。重视各师范院校本职作用,着重培养本科学历的义务教育教师,新聘农村小学教师的初始学历必须为本科。继续推进《农村学校教育硕士师资培养计划》,为所属省市培养硕士水平的义务教育教师,扩大中学教师硕士文凭的比例。组织培训在岗农村教师,提高教学技能与理论素养。
(三)教师权益保障。设置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岗位补助额度标准;增加上级财政转移支付,在市一级甚至有可能的地方实现省一级教师工资持平,落实农村教师的住房与交通补贴,并尽快用法律的形式规定下来。
二、搜寻、评析政策方案
针对农村教师补充问题,国外的办法主要有以下5个,(一)提供奖金和补偿金。(二)增加上级财政转移支付,保证财力薄弱地区的教师工资和奖金,或者在更高的层面统筹教师工资。(三)为远赴困难地区和困难学校任教的教师提供特别的专业发展机会。(四)打破过去单一的工资序列,根据教师短缺的类型、根据市场需求调节不同地区不同学科的基本工资。(五)采用行政调动的办法实现教师刚性流动,教师按照教育公务员(准公务员)管理。
在我国普遍采取了以上前三种做法,此外具体方案还有“师范生免费教育”“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鼓励高校毕业生到艰苦边远地区农村学校当教师”“完善教师培训制度”等。属于数量补充型政策有始于2006年特岗教师计划与免费师范生计划。素质提升型包括针对在岗教师与管理人员的短期的直接培训项目,如暑假对西部教师远程培训项目,灵活的城镇优秀教师流动项目等。但总的来讲,培训项目无长效固定的机制,政策制定和执行的随意性比较大。
三、特岗教师计划的合理性说明
第一,周期短,成本低。“免费师范生”政策的培养周期为4年,相比之下,特岗教师计划直接从招聘环节入手,成本较低,能短期有效缩小城乡教师力量差距。
第二,针对性强,考试的招聘形式易于推行。目前来看,从2006年到2009年,特岗教师计划覆盖的范围县市越来越多,拟安排的特设岗位也越来越多。据教育部统计,2006年至2008年,全国共招聘特岗教师5.9万余人,覆盖西部地区400多个县、6000多所农村中小学。从2009年开始,特岗教师计划实施范围扩大到中部地区,招聘人数将达6.3万多人,超过前3年的总和。
第三,特岗教师计划专门财政拨款的激励效果不错。中央财政设立专项资金,用于特设岗位教师的工资性支出,并按人均年1.5万元的标准,吸引了大批教育工作者的应聘。
第四,特岗教师计划公益性强。众多县市的招聘计划中都提到要“进一步鼓励和引导更多的高校毕业生报名参加。”特岗教师计划优先招聘毕业生,有效的引导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此外,只要是合符报名条件的社会人员都能参加,有利于吸引社会优秀人才。
第五,特岗教师计划可减少农村教师流失。应聘者自愿的前提下报名参加考试,能让学校选择到自愿来乡村地区工作的教师候选人,能在很大程度上减低教师流失率。这点是其他政策所不拥有的优势。云南省2006年招聘并在岗的4163名特岗教师中,服务期满自愿选择在当地留任的有4038人,占特岗教师总数的近97%。
四、总结执行的偏差,选择有效的政策工具
在具体的政策执行过程中难免出现偏差――特岗教师计划政策配套不到位,政策模糊不清,考试公正性有待加强、部分地区特岗教师期满留任率低等。为了更好的达到预期的政策目标,应结合过去四年的地方经验与执行偏差,选择有效的政策工具。
(一)采用能力建设工具,训练特岗教师计划的招聘与服务管理人员。展开对新聘教师的上岗培训,帮助其适应新的校园环境与学习。此外,设立特岗教师职业发展档案,跟踪特岗教师执教效果,考核特岗教师所发挥的实际作用。
(二)执行部门协调与系统变革工具,特岗教师计划需要众多相关部门的职能协调:教育部、财政部、大学生就业中心、各级农村中小学,考试中心,招聘中心等。通过成立专门的特岗教师办公室进行特岗教师计划执行的信息收集与政策反馈分析,加强教育部、财政部、各级各市的教育部之间的信息沟通,达到各司其职,有条不紊的执行政策。
(三)完善特岗教师计划的公共服务,切实解决特岗教师服务与管理环节上的具体问题。落实解决农村教师的基本住宿与交通;鼓励在岗进修;提供期满后就业、转业优惠,如推荐读硕士等,鼓励期满留任。
综上所述,因农村地区条件艰苦,教师待遇不高,教师职业发展途径不畅等,吸引不了优秀教师,骨干教师流失。特岗教师计划因其低成本、公益性与效率高、可操作性与激励性较强,是我国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补充的优秀政策案例,真正提高了我国农村教师岗位的吸引力,切实增强了农村教师队伍的实力与素质,缩小了义务教育城乡师资差距,为我国农村义务教育做出了贡献。
上一篇:教师个人工作计划{整合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