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AA范文大全网!

技能学习计划{精选5篇}

文心雕龙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本文共计16986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68分钟。

技能学习计划范文第1篇

一、重要意义

开展科技大练兵活动,是贯彻落实中央《决定》和省《实施意见》精神的重要措施;是提高基层计划生育技术人员理论水平、业务素质和技术技能,促进技术服务质量的全面提升,满足群众计划生育生殖保健需求的重要途径;是推进基层计划生育服务机构的标准化建设、规范化管理和优质服务水平,促进以人为本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新机制的建立和完善的重要载体。科技大练兵活动对于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提高计划生育技术服务队伍综合素质,构建学习型系统、学习型单位,以及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指导思想和原则

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坚持立足本职岗位,提高综合素质,增强服务技能,造就一支高素质计划生育技术服务队伍,为稳定低生育水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应有贡献。

工作原则:计划生育科技大练兵活动应遵循“全员参与、立足本岗、因人制宜、讲求实效”的原则:

1、全员参与:每一名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人员都代表着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者的形象,都承担着为群众服务的重要职责,都需要树立正确的服务理念,更新科学知识,提高服务技能。因此,开展科技大练兵活动必须组织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人员全员参与,确保提高计划生育技术服务队伍整体水平。

2、立足本岗:每一位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人员,都要立足于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岗位,认真学习钻研本岗位所需要的业务知识和基本技能,按照岗位要求,学习知识、操练技能。

3、因人制宜:各级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要指导技术服务人员从各自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出切合实际的个人学习计划,做到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因人制宜,人人受益,切实提高理论水平和履行本岗位职责的能力。

4、讲求实效:科技大练兵重在实效。各县市区要根据国家和省、市统一部署,组织好科技大练兵活动。要结合当地实际,注重技术服务队伍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全面提高,不能搞花架子,不能走过场,切忌形式主义。

三、目标要求及主要内容

(一)目标要求

1、促进技术人员进一步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树立终身学习、对技术精益求精的态度,全面提高技术人员的整体业务素质和综合服务能力。

2、造就一批具有先进服务理念、精湛服务技术、良好服务态度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标兵,培养一批计划生育技术学科带头人。

3、营造在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内部学理论、练技能的良好学术氛围,促使在职学习、培训、继续教育的长效运行机制进一步形成,促进技术服务队伍健康发展。

4、促进各级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进一步依法执业、规范执业,树立技术优良、服务优质、环境优美的机构形象,把计划生育服务机构建设成为育龄群众之家。

(二)主要内容

1、计划生育技术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

2、计划生育手术常规操作技能。

3、避孕方法知情选择,避孕节育、优生优育、生殖保健的咨询指导。

4、生理学、心理学、生物学、基础医学等基础理论知识。

5、查环查孕及B超操作技能。

6、生殖道检查操作技能。

7、基本检验知识与操作技能。

8、医疗文书书写及档案管理规范。

9、避孕药具知识及储存、管理、发放、随访。

10、护理知识及技能。

11、服务机构管理及依法执业知识。

(三)参加人员范围

市、县、乡三级计划生育服务机构的技术服务人员,包括临床医疗、护理、检验、药剂、影像、心电等技术服务人员。

四、活动形式

以自学为主,辅以培训、观摩教学、讲座、专题研讨、进修、理论测试和技术竞赛等形式。

(一)开展全员自学。科技大练兵活动以自学为基础,自学要贯穿于整个活动期间。全体技术人员要根据各自岗位职责和个人实际情况,制定学习计划,安排好学习时间,确保完成学习任务。

(二)组织培训、进修。各县市区按照《国家人口计生委“三千人才工程”实施方案》和省、市“十一五”人口和计划生育教育培训工作规划要求,积极参加各类计划生育技术业务培训班、继续教育、专业临床进修等。县级人口计生局年初要制定培训、进修年度计划,每年要对辖区内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人员至少培训1次,所有参与培训的技术服务人员要有学习笔记。

(三)现场观摩和讲座教学。各县市区可安排适当的模拟教学,邀请有经验的专家进行模拟操作,现场指导。也可邀请有关专家作学术讲座,进行知识更新教育。每年每名技术服务人员至少参加一次市或县人口计生局组织的专题讲座或观摩教学。

(四)学习交流与专题研讨。各级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要完善学习制度,开展学习交流和专题研讨活动,交流总结实践经验和工作体会,强化训练效果。

(五)测试和竞赛。各县市区在开展岗位练兵活动的基础上,每年至少对所有技术服务人员进行一次测试和岗位知识技能竞赛,省、市人口计生委每两年举办一次。测试和岗位竞赛均应包括基础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两个方面。每次每名技术服务人员的测试成绩和竞赛成绩均要妥善存档。通过测试和岗位竞赛,全面检验科技大练兵成果。

五、进度安排

科技大练兵活动总体安排为三个阶段。时间安排为20*年~2010年。

(一)启动阶段(20*年1月~5月)。

1-5月,市人口计生委制定下发《长治市计划生育科技大练兵活动实施方案》,召开全市计划生育科技工作会议,进行动员、培训和部署。

6月15日前,县级人口计生局组织学习有关文件,统一思想认识,结合当地实际,确定科技大练兵重点任务,分级制定科技大练兵活动具体方案。

6月底前,各级计划生育服务机构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人员学习相关文件、资料,制定计划生育服务机构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人员参加科技大练兵活动计划,组织订购相关学习资料及训练模型模具。

(二)实施阶段(20*年7月~2009年9月)。

各单位和个人结合实际,采取多种形式和途径完成《常用计划生育技术常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质量管理规范》、以及计划生育基础理论等十一项内容的学习,开展全员培训,完成进修计划。

各县市区要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好“四项学习、三次测试和二次竞赛”。各县市区每次集中培训、测试或竞赛,都应事先向市人口计生委科技科报告,市人口计生委将派人参加和具体指导,并将各单位组织活动情况作为最后总结评比的依据。

1、四项学习:全体技术人员要完成“个人自学、单位集中学习、县统一培训进修学习、网上继续教育学习”四种学习。

个人自学:技术人员根据本岗位职责和个人实际情况,制定学习计划,安排好学习时间,确保完成学习任务。每人每周学习时间不少于4学时,并要有相关笔记记录。

单位集中学习:各单位要组织完善每周学习制度,每周集中学习时间不少于2学时。要将工作和学习合理安排好,学习尽量不占用工作时间,不影响日常工作。

县统一培训进修学习:县市区人口计生局每年要组织一次集中培训学习。培训学习要因地制宜,因人制宜,注重效果,确保质量。培训和测试可以结合进行。

网上继续教育学习:全体技术人员,参加相关计划生育继续教育网上学习,完成包括科技大练兵主要内容以及相关专题的网上学习,全面提升基层技术人员的服务水平。

2、三次测试:各县市区要完成对辖区全体技术人员的三次测试。测试包括理论和技能测试,注重技能测试。测试以提升技术人员学理论和练技能为目的,测试过程中不得收取任何费用。

(1)第一次测试:

内容:《常用计划生育技术常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质量管理规范》等为主要内容。

组织:县级人口计生局

(2)第二次测试:

内容:计划生育、生殖健康、优生优育基础理论等11项主要内容。

组织:县级人口计生局

(3)第三次测试:

内容:计划生育、生殖健康、优生优育基础理论等11项主要内容,或各自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内容。

组织:县级人口计生局

3、两次竞赛:

(1)第一次竞赛:

内容:计划生育基础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采取知识竞赛、模拟操作和现场操作等形式。

组织:县级人口计生局,各乡(镇、街道办事处)服务站和县级服务站各科室分别选派代表队参加。

(2)第二次竞赛:

内容:计划生育基础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采取知识竞赛、模拟操作和现场操作等形式。

组织:各县市区人口计生局,各乡镇服务站和县级服务站各科室分别选派代表队参加。

市人口计生委于2009年7月底前组织全市科技练兵技能竞赛。市竞赛总分前五名的单位,给予“科技大练兵先进集体”奖和相应物质奖;各单项总分前三名的个人,授予“人口和计划生育科技大练兵标兵”称号和相应物质奖。在此基础上推荐参加全省竞赛的代表队及个人。在省竞赛中获得奖励的,给予记功和相应奖励。

每年各县市区人口计生局要将本年度开展计划生育科技大练兵活动总结及下年度活动计划于12月20日前报送市人口计生委科技科。

(三)总结、表彰阶段(2010年1~9月)

国家人口计生委2010年对科技大练兵活动进行总结表彰。县市区人口计生局应每年进行一次总结表彰。市人口计生委每两年召开一次全市计划生育科技大练兵活动总结表彰会,对评出的计划生育科技大练兵活动先进单位和岗位竞赛优胜者进行表彰。向省人口计生委报送开展计划生育科技大练兵活动总结。组织代表队参加全省计划生育科技大练兵竞赛。

六、分工与要求

(一)市人口计生委:

1、制定全市科技大练兵方案并认真组织实施;

2、指导各县市区制定方案,确定科技大练兵的各阶段任务和要求;

3、组织开展各项学习、培训、进修活动,组织现场观摩,提升技术人员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

4、组织市级科技大练兵竞赛,选派县级代表队参加全省的科技大练兵竞赛。

5、按照国家“三千人才工程”方案,继续做好20*-2010年度的人才工程培训进修。

6、加强对县市区科技大练兵工作指导,及时搞好工作总结与表彰。

(二)县级人口计生局

1、制定本单位的具体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

2、组织开展各项学习、培训、进修活动,组织现场观摩,提升技术人员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

3、组织全员培训,组织做好三次科技大练兵测试。

4、组织县级科技大练兵竞赛,选派县级代表队参加全市的科技大练兵竞赛。

5、加强对县、乡服务站科技大练兵的检查指导,及时搞好总结表彰。

(三)计划生育服务机构:

1、制定本单位的科技大练兵具体实施方案;

2、完善技术人员“每两周一次集中学习、每月一次病案讨论、每季一次专题讲座”的学习制度,并做好记录;

3、协助计生局搞好对乡镇技术人员的培训及学习指导,组织所有技术人员参加测试。

4、协助计生局以县为单位组成代表队参加省、市科技练兵竞赛。

(四)技术人员:

1、平均每人每周个人自学、集中学习和训练时间不少于4个学时,要有学习和训练笔记。

2、每年参加完成一次测试和竞赛并有相关记录。

3、2006至2010年,医技人员至少参加一期3个月以上的临床进修。

七、效果评估

(一)评估办法。通过测试、竞赛、督导、专题调研等形式,市、县人口计生委(局)要经常对各级计划生育服务机构开展科技大练兵活动情况进行督导和评估,通过对活动过程的动态评估综合评价结果。

(二)评估内容

1、对技术服务人员基本知识、基础理论掌握情况进行测试。

2、对技术服务人员基本技能进行考核。

3、对技术服务机构及其人员参加活动情况进行抽查:查看学习、训练记录和笔记,查看个人测试档案。要求技术服务人员学习、训练、培训等计划完成率及测试参与率均为100%。

(三)评估结果的使用。

评估结果为四个等级,即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

1、开展大练兵活动评定结论为优秀的县市区、单位,可优先推荐为国家、省级先进或示范单位。评定结论为良好的单位,可优先推荐为市先进或示范单位。评定结论为不合格的地区、单位,两年内不得参加系统内的创优、评先。

2、个人在大练兵活动中的测试、竞赛成绩与评先选优、岗位资格认定和技术职务晋升相结合。在测试和竞赛中成绩优异、表现突出者,在核发《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合格证》时可予免试,在职称评定时享有优先申报权,在技术职务聘任时优先考虑。年度内接受测试或抽检不合格者,不得参与本年度选先评优,对测试不合格者应限期补考,在规定期限内达不到要求的,应取消其上岗资格。

八、活动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为加强对全市科技大练兵工作的领导,市人口计生委成立科技大练兵领导组。组长由人口计生委主任担任,副组长由分管科技的副主任、分管人事的副主任、纪检组长担任。领导组成员有科技科、办公室、监察室、科研所、药具站的负责人。大练兵办公室设在科技科,负责具体组织实施。各级人口计生部门都要站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战略高度,深刻认识和理解开展科技大练兵活动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要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实施。主要领导要亲自抓,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主管科室组织实施,为科技大练兵活动提供切实的组织保障。

(二)制定方案,认真贯彻落实。各县市区人口计生局要抓紧时间组织制订好切实可行的活动方案,明确各级学习、测试和岗位竞赛的实施办法,为技术人员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和氛围。在活动方案中要建立明确有效的奖惩激励机制:测试和岗位竞赛成绩可作为技术服务人员继续教育、晋升职称和落实奖惩的重要依据;测试不合格者应限期补考,补考仍达不到要求的应取消其上岗资格;对测试和竞赛成绩优异者应大张旗鼓地表彰奖励,树为技术标兵,带动广大计划生育科技人员共同提高。要充分发挥市计划生育科研所、药具站和县服务站业务骨干的技术指导作用。

技能学习计划范文第2篇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 要:为了解决传统教育与社会人才需求之间存在的矛盾,教育部提出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旨在培养高质量的工程人才。本文针对计算机类专业卓越计划“3+1”模式实践过程中存在的管理、评价和交流等方面的若干问题,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并通过实践检验,供其他院校参考。 关键词:卓越计划;计算机类专业;实践教学;“3+1”模式;改革与创新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我国的计算机教育也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计算机类专业是实践性极强的工程类专业,有着培养现代计算机工程类人才的要求。但是,目前一些高校的计算机类专业毕业生实践动手能力差,不能很好地适应实际开发、应用岗位,现行的人才培养模式和用人单位的需求不能很好地衔接。

太原理工大学是“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高校之一,为了保证计算机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计算机科学技术专业卓越班从2010年开始正式招生。随着“卓越计划”的深入实施,在教学运行和计划执行的过程中,实践教学环节经过了数次调整和改革。本文就我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在“卓越计划”的实践环节改革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在工程创新实践教学中积累的一些经验和体会。 一、“卓越计划”实践环节存在的问题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卓越计划”中,将原有的4年本科校内教学模式改为3年学校教学和1年企业教学的“3+1”教学模式。就计算机

科学与技术专业而言,“3+1”教学模式中“1”的实践环节教学质量是“卓越计划”的执行关键。通过我们对培养过程的研究来看,存在以下几类问题:(1)“3+1”模式中“1”的环节国内高校大多还处在摸索阶段,尽管部分高校有了第一批“卓越计划”毕业生,对这一阶段的管理,目前,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和认识。(2)企业缺乏参与的热情。“卓越计划”“3+1”模式的实施,缺乏各种政策支持,比如税收、劳动政策、学生的安全问题处理等等,这些问题如不能解决,“1”的执行存在走过场的可能。(3)“1”的阶段是由企业为主导完成的一个教学阶段,如何保证企业的实训、实习质量,如何规范、统一实践阶段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如何在这一阶段监督学生的学习过程,确保教学任务的完成,是亟待解决的问题。(4)企业和实训机构作为“1”这一阶段的教育主体,其实体的规模、水平以及能提供的实习实训条件,还有其提供教学阶段的全过程的质量评价和考核,目前还没有一个成型的体系。(5)如果完备的体系和制度没有可操作性的支持,那也只能是空谈,最后都流于形式,不能发挥其应用。因此,在完善和创新教学体系时,一定不能忽视其可执行性。 二、针对性改革与创新

针对“卓越计划”实施中存在的目标管理、质量标准、合作机制监督评价策略、交流沟通方式等问题,目前我院已建立一套操作性较强的、卓有特色的管理模式和方法。

1.培养计划中明确实践环节教学任务

根据“卓越计划”的培养方向和我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卓越计划”培养目标和定位,要求培养具有良好工程职业道德、工程知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优秀工程师。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计划的实践环节教学任务如下表所示。前三年的实践“教学实习(专业认知)”“生产实习(企业实习)”环节中加强计算机相关工程的设计、开发、管理、维护、服务和应用等行业基础锻炼。对第四年的实践课程教学内容经过几次讨论修订,最终调整为“企业定制课程”“综合实践”“毕业教育”“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确立每个环节的培养目标和实践技能标准,并设立基本标准和优秀标准。“企业定制课程”内容涵盖了软、硬件项目开发的技术环节的关键点,由企业来补充学校所开设的专业课程的实践不足部分,增加项目开发环节,是校企课程衔接的重要部分。“综合实践”环节采用“项目驱动”教学方式,以项目案例贯穿全部课程教学内容,利用完整的案例,以实践为主线,以工程实践技能为目标,学习软件工程环节中项目驱动的各阶段具体实施操作规范和知识。

实践环节教学任务表

2.校企合作模式的规范化

第一阶段,校企合作单位的选择。采用双向选择模式,一般是基于双方在各自的条件水平下,建立起人才培养合作关系。合作单位近三年每年保持5家以上,这样可以充分发挥合作单位不同的行业优势,也给学校和学生更宽的选择范围。同时,在每届选取合作单位之初,充分考虑学生的自主选择性,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收集学生对准合作单位的意向。综合选择合作企业。

第二阶段,合作订制实践环节的教学方案。合作双方围绕全面合作目标,调整实践环节课程的培养目标、教学大纲、实施方案。由于计算机应用和软、硬件开发的企业针对不同的行业,项目实施过程有所区别,由企业主要负责订制各相应环节的实践教学内容。校、企双方一起研讨规划细则,制订实习、实训环节的具体考核指标。校方负责教学方案的把关,确保实践环节中的核心内容的覆盖。同时建立以系为中心的专业协调小组,随时协调处理合作中的问题。

第三阶段,全面合作具体实施阶段。成立专业技术委员会和合作组织管理协调机构。专业技术委员会由合作双方的教授和技术专家组成,其主要职责是根据学校培养目标和市场需求状况,跟踪企业实践规划,测评合作的具体内容,考核实习、实训环节的具体指标,论证实践环节实施情况,保证工程实践可行性,把实践环节的各类风险降低到最低限度,并最终确定合理的实施方案。合作组织管理协调机构具体划分为企业方和高校方,目前由双方执行部门管理人员组成。其作用是对各自内部的技术教学资源进行合理组织,处理争议问题,监督实习实训的实施。合作组织管理协调机构是也双方全面合作的日常工作机构,是全面合作实施的组织保障,由专人负责,其职能发挥的状况直接关系到全面合作的实施效果。

3.制定实践环节管理制度

校企双方制定了《院外实训组织管理流程》《院外实训管理办法》《学生申请自主安排院外实训暂行规定》《实训带队教师工作职责》《院外实训指导教师工作职责》《院外实训巡查暂行规定》《院外实训实行重大事件通报制度的规定》《优秀实习生评选办法》和《院外实训优秀指导教师评选办法》等管理文件和可操作流程,确保实践环节的有效管理。

4.实习实训评价体系

参与校企合作的实习实训企业实行准入体制。制订合作企业入围标准,每年选择实习实训企业时,采用入围企业现场演讲答辩,学生自由选择,学院统一规划的机制,既保证企业的教学质量,又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对实习生应该严格监控,对实习单位所能提供的实习机会、实习过程和实习环节等也应该进行监控,根据学生反馈,对实习单位的合作资格进行保留和取消评估。此外,要求企业建立实习、实训学生的评价体系,对参加实习、实训学生进行评价。同时,针对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在下一年的评价机制做出调整和修改。

5.建立信息交流软件平台

采用基于WEB的网络评估信息平台,对整个评估过程实行信息化管理。开发了实习、实训交流和档案存储软件平台,以确保“1”阶段的校企之间、学生之间信息交流畅通。构建实训知识库系统,将实习实训的经验、知识、技术文档、教学课件等作为共享内容放在平台上,以促进“1”阶段的整个质量水平的提高。

6.为企业输送创新人才

通过一年的企业实习、实践不仅可以让学生增强实际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可以为用人企业提供一种发现优秀人才的途径。学生实习后能减少了从业的盲目性,使得学生留得安心、工作舒心、单位放心。学生在深入了解用人单位的相关管理方式以及对雇员的综合能力要求后,可以尽快适应就业环境。这样既减轻了学校在毕业生就业方面的压力,也为企业能尽可能地选择有用的人才。从2010级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来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卓越计划”的培养模式较于传统工程教育优势明显。 三、实践与经验

工程实践环节课程主要由企业实训和带薪实习两部分组成,专业选修课程、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和自主实践等培养环节在企业工程实践教育中心落实,学生在实训、实习期间采用双导师制,参与企业实际工程顶岗工作。在实习、实训期间将先进的管理、评价和交流模式运用其中,得到了我校师生的一致好评。

“卓越计划”中“1”阶段的实习、实训教学对于提高学生工程素质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为了培养高素质的工程人才,粗放型管理模式是不可取的。本着对学生负责的原则,应当引导帮助学生认识到第四年校外实习的重要性,加强实训过程的管理和监控,实时了解学生动态。只有这样,才能从形式到内容,对现行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合格工程人才。

参考文献:

技能学习计划范文第3篇

此次学习规划的重点放在软件学习和景观专业课学习以及读书计划的制定上。软件学习的目标是提高软件制图水平,大三结束时能讲流利简单的操作软件制图,能用软件进行制图和设计,同时为技能考试和以后的工作做准备,争取拿到技能考试资格证。专业课学习紧跟老师进度,适当超前,做到不留问题,真正学懂专业课,为以后工作做准备。读书方面,有计划的读书,锻炼自己的思维深度。

具体措施如下:

一、软件学习。软件学习贯穿整个大学生活,将来工作中也很重要。软件学习贵在坚持,每天进步一点点,聚沙成塔,集腋成裘,总会提高软件制图水平。

⑴、学会积累复习,每天学习一些内容,隔天复习一次,一周复习一次,月末复习一次,没记住的内容反复复习。

⑵、每天背诵两句话,内容随意。一周复习一次,一个月的最后一周复习。同时努力提高英语口语能力,一周与同学练习口语一次。

⑶、每周用软件完成一幅作品,然后对照原图,查漏补缺,发现不足。周六周日晚上为作图时间。

以上计划,如遇突发事件,如紧急作业等,可延期完成。期末考试时计划停止。总体计划每天需花一小时时间学习软件,我相信,我有这个毅力坚持下去。

二、景观专业课学习。

⑴跟着老师进度学习,提前预习。不懂的地方及时解决,学习过程中不留问题。

⑵十二月份考技能考试证。

⑶每周复习一次本周学过的内容,每月末复习本月学习内容。循环复习。

⑷定期总结,发现学习中的不足,及时查漏补缺。

三、读书

⑴每周读书时间不少于五小时,每天抽出一小时读书。

⑵读书内容从文学方向向专业方向转变。开始读有关景观设计以及经济方面的书籍。多读些设计大师作品。

技能学习计划范文第4篇

关键词:卓越计划;职技高师;数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4)10-0084-04

问题的提出

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迫切需要多种类型的工程技术人才,迫切需要提升工程技术队伍的创新能力,迫切需要应对经济全球化挑战的国际化工程技术人才。2010年6月,教育部召开“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启动会,联合有关部门和行业协会,共同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卓越计划”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4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4年)》的重大改革项目,旨在培养造就创新能力强、实践能力强的高质量工程技术人才,为我国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卓越计划”实施期限为2010年2024年,参与计划的全日制工科本科生要达到10%的比例,全日制工科研究生要达到50%的比例。

职业技术师范院校(以下简称职技高师)担负着为国家培养职业教育师资和为地方经济建设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的两重任务。在国家“卓越计划”指导下,以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为代表的职技高师分别实施了“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和“卓越职业教育师资培养计划”,其目的是为国家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以一线工程师为主的卓越工程技术人才和职业教育所需的具有理论知识与较强实践动手能力的卓越师资。这一改革目标的实现,对基础课程教学提出了挑战,大学数学类课程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美国在“迈向2024工程师培养计划标准”中指出,学生应具备数学、科学和工程知识及应用数学、科学和工程知识的能力。无论国外还是国内,大学数学是卓越人才培养关键中的重点已成为共识。学习数学不仅要获得一大堆重要的数学概念、定理、公式和结论,更为重要的是要掌握数学的思想方法和精神实质。目前,大学数学课程的教学主要介绍数学定理、推导证明与例题,着重于逻辑推理的严谨,缺乏实际应用的例子和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背景分析,学生学习感到难度大、无法理解具体应用,进而导致学习兴趣锐减、学习效果不佳、与专业学习脱节等等。如何开展大学数学基础课教学改革,以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与创新能力,提高数学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成为数学教学改革的重要问题。

笔者拟从职技高师的角度探讨“卓越计划”下数学教学的创新改革与实践,内容分为两部分:一是作为职技高师基础课程的数学,在“卓越计划”下的教学创新改革与实践;二是作为职技高师的数学专业,在“卓越计划”下的教学创新改革与实践。

“卓越计划”下数学基础课教学创新改革研究

数学基础课的教学改革与研究,在人才培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高等教育的改革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直接影响到高等教育人才的质量。目前,各理工科专业类别大都开设数学课程,数学的思维方法、研究方法、推理方式以及研究问题的着眼点都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传授数学知识外,还要强调逻辑思维的训练,“卓越计划”对数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数学基础课的教学改革与实践,建立适应“卓越计划”的基础课教学体系与教学模式,是“卓越计划”实施的重要保证。2010年至2012年间,我们在对全国四十余所中、高职院校进行调研的基础上,在卓越工程师和卓越职教师资培养方案中,对数学基础课教学进行了以下创新改革。

进行数学基础课分类分级教学改革 依据卓越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首先,构建了不同专业需求、具有专业特色、重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数学应用能力的大学数学(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统计、复变函数、积分变换、数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根据专业类别,实施了机电类、经济管理类不同的数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根据生源,实施了区别高中生源、中等职业学校生源的不同的教学大纲,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同时在机电类专业高中生源中进行了分级教学,实施了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改革,形成了适应“卓越计划”的数学课程教学方案。其次,在教学过程中实施了理论知识与数学实验相结合、理论讲授与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手段改革。增加了数学实验课程,以Matlab软件为例,让学生掌握数学编程与科学计算能力,如将Matlab引入线性代数课程,使之与线性代数的理论、方法相结合,让学生掌握线性代数课程的最新计算工具和方法,不仅可以用手算低阶的矩阵,而且使学生学会求解6阶及以上、复系数的线性代数问题,适应后续课程的学习,提高数学基础课的效果,为专业应用学习打下基础,培养学生的计算动手能力与应用能力。

强化案例教学 数学基础课程除了加强基础知识训练与数学逻辑思维的训练外,重点强化数学的应用性。根据“卓越计划”强调培养动手实践能力的目的,体现能力本位的特点,数学基础课实施了三个转变,即:从以教师为中心如何“教给”学生,向以学生为中心如何“学会”转变;从以学科体系为中心,向以专业工作需要为中心转变;从以课堂为中心,向以实验室为中心转变。根据机电类学生的后续专业课程,如电路分析、理论力学、材料力学、计算机图形学、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自动控制原理、机器人等需要进行大量分析的实际情况,提出在不降低基本要求的基础上,改变数学基础课教学中概念、定理、证明、例题的模式,结合专业特点,实施案例教学,提高学生科学计算能力,以适应后续课程学习与培养应用能力的需要。如在“高等数学”课程中,课题组教师在电类专业教学中增加了杰尔霍夫电路方程、信号变换与信号处理、定积分与拉普拉斯变换性质求解刻画RLC电路等应用案例;在机械类专业教学中增加了机械运动分析、流体力学受力计算与流量分析等应用案例;在经济管理类专业教学中增加了金融与人口的指数增长模型、均衡价格模型等案例。又如在“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课程中,增加了解析函数在平面向量中的应用、留数计算在数字滤波器性能分析和形状设计中的应用案例等等,在“线性代数”课程中增加了投入产出模型案例等等,以此强化数学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的融通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掌握数学在专业中的运用,明确学习数学基础课的目的,了解数学解决专业问题的思维、方法与途径。此举受到各相关学科专业的欢迎和好评,对“卓越计划”的实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案例教学过程中,课题组教师体会到,实施“卓越计划”下的数学课程创新改革,一方面对教师继续学习针对培养对象的专业知识提出了较高要求,可激发数学课教师学习其他专业知识的主观能动性;另一方面更加明确了数学作为基础学科,支撑学科、为专业服务的教学意识,改变了强调完整地讲授专业学科知识体系的教学观念。

编写数学课教材 结合“卓越计划”的要求,从专业需求和“卓越计划”的目标、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入手,理学院先后召开学生座谈会、各专业学院教学院长和专业教研室教师座谈会,听取专业学院对数学基础课教学改革的意见。结合数学基础课的教学基本要求,在传统的教学内容基础上,删减了部分较难理解的内容,增加了相应的实例、有利于提高思考能力的练习题和数学家简介,编写了适合我校机、电类专业的《应用高等数学》教材,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完善数学精品课资源平台 我校“高等数学”课程是天津市精品课程,“线性代数”、“概率统计”是校级精品课程,在校园网上,这些课程的网页成为教师和学生课外自学的教学资源平台。学生可进一步了解问题的背景、发展历史、解决问题的过程,历年的考试试卷分析等,提高学习兴趣,其中的“互动答疑”链接可使学生及时解决学习过程中的疑惑,提高学习的效果。

以竞赛为载体强化数学建模与数学应用能力 “卓越计划”的目的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具有国际视野的、以一线工程师为主的高层次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强调培养实践动手能力,体现能力本位的特点。在数学基础课中增加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已经成为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培养创新型应用人才必不可少的环节。数学建模是把数学与实际问题联系起来的桥梁,强调数学原理和方法在实际中的应用,强调计算机技术作为数学教学的工具和手段,强调在数学教学中学生的主动参与性。针对职技高师“卓越计划”的特点,我校在多年参加国家数学建模的基础上,从2012年开始举办学校数学建模竞赛,由教务处颁发竞赛文件,理学院承办。以建模竞赛为切入点,通过数学建模讲座、培训及选修课的开设,将数学建模的思想、方法和内容融入数学课程中,培养学生在专业中的数学应用能力。三年来,每学年的第二学期(5月份)组织竞赛,参赛报名的原则是:(1)学生自愿报名,鼓励不同专业学生联合组队;(2)由学生所在学院推荐,形成全校各学院支持学生参加数学建模竞赛的氛围;(3)参照国家数学建模竞赛的方式和时间安排,进行学校建模竞赛;(4)评选学校数学建模竞赛奖,纳入学校对学生的奖励,记录学生课外学分;(5)从获奖队伍中选拔25支参赛队代表学校,参加国家数学建模竞赛。在2011―2013年国家大学数学建模竞赛中,我校取得了获得国家一等奖1个、二等奖4个,天津市一、二等奖15个的突出成绩。

“卓越计划”下数学专业教学创新改革研究

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改革正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教育部在《关于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升计划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是当前职业教育发展中最薄弱的一个环节,对于提高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职技高师作为培养职教师资的方面军,其培养模式和培养质量发挥着关键的引导作用。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作为职技高师的领军校,于上世纪创立的“双证书,一体化”职教师资培养模式,成为我国职教师资“双师型”政策的核心成果之一。

在全国8所独立设置的职技高师中,1所学校(天津)拥有“数学”和“统计学”一级硕士点;8所学校都设有数学类本科专业(数学与应用教学、信息与计算科学),同时都承担全校的数学公共基础课程教学,3所学校(天津、江苏、河南)的“高等数学”课程是省级精品课程,在专业职教师资人才培养中发挥着重要支撑作用。

在职技高师中,一方面数学专业担负着培养中、高等职业院校数学课程教师的重任;另一方面数学作为职技高师的公共基础课程,在专业学习与专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因此,在培养高素质专业化师资的新要求下,对职技高师数学教学的创新改革研究至关重要。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理学院通过对中、高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和师资现状的调查,按照培养高素质专业化职教师资的要求,制定了职技高师数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数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教学改革方案,并在教育教学中进行实践,以提升职业院校毕业生的准教师素质与能力。

数学师资素质与能力分析 在对全国13所高等职业院校和28所中等职业院校的数学教学与数学师资现状调查分析的基础上,依据教育部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大纲》和《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数学课程应以使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培养数学基本技能和能力,为学习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为继续学习及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为任务;以提高计算技能、计算工具使用技能、数据处理技能,培养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及初步的数学思维能力为目标;以适应相关专业学生学习所需的限定选修内容,满足学生个性发展和继续学习的任意选修内容,具有时代气息的数学讲座、数学活动以及学生继续学习所必需的数学知识为内容。达到职业院校对数学知识的需求,教师应系统掌握数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了解数学学科发展的趋势,具有扎实的数学功底、良好的数学应用意识,了解机械、电子、财务管理等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数学建模方法,能熟练应用Matlab、Spss等数学软件,具备应用数学知识进行数学计算、数据分析的能力和进行数学研究的初步能力。

制定数学专业“卓越计划”改革方案 在对天津、江西、广东等职技高师数学类专业教学调查的基础上,我们对数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比较分析。依托“卓越计划”,以“强基础、善应用、重能力”为指导思想,制定了数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施了“卓越计划”下数学专业教学的系列改革,包括大类招生改革、学分制管理改革、实行导师制、专业分流与模块化培养等等。模块化培养分为专业基础模块、专业方向模块、师范教育模块、专业提升与拓展模块等。经过四年的教学改革实践,我校学生初次就业率和考研率明显提高,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获得国家奖3个,天津市奖10多个的突出成绩。

加强学科建设与研究生教育 数学专业“卓越计划”的实施,促进了数学学科建设与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升。实施了凝练学科方向加强学术队伍建设、学科发展平台基础建设、科学研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数学专业研究生培养等一系列改革后,我校成功获得“数学”、“统计学”两个一级学科硕士授予权,处于领先地位;我校培养的研究生有近20%考取了国内外高校的博士研究生,在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中获得了二、三等奖的好成绩。

结语

基于“卓越计划”的职技高师数学教学创新改革的实施,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数学应用能力培养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数学课服务于专业并支撑专业课教学,在专业设计环节,发挥了数学计算的优势,我校参加“卓越计划”的学生在专业大赛和全国建模竞赛中屡次获奖,首届“卓越师资班”毕业生多数被“211高校”的工程实训中心或中、高职院校聘为师资。

深化数学教学改革,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培养应用型人才和提升应用型大学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张帆.德国大学“卓越计划”述评[J].比较教育研究,2007(12):66-70.

[2]林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培养方案研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1(2):47-55.

技能学习计划范文第5篇

关键词:卓越计划;软件技术专业;教改研究

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软件技术行业蓬勃发展,当前的软件工程行业面临着人才短缺的形势,为此,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高职院校担任着重要的作用。为了促进培养出创新能力强的中高端软件技术专业的人才,我国教育部提出了“卓越技术”,它旨在为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面向技术工程、面向未来的各类型优秀工程技术人才。该项目的展开,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也相继展开一系列的教改活动,对提高软件技术专业的学生素质具有重要作用。

一、软件技术专业“卓越计划”实施要求

当前很多高职院校软件技术工程专业比较注重培养出符合软件产业发展,拥有计算机软件技术理论知识和基础技能的学生,要求学生要以软件技术思想、方法和技术来分析和实现软件技术能力。很多软件技术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大都往IT行业、研究机构、企业等从事计算机软件技术的系统工作,而对于创新性能力和软件技术管理能力以及应有的职业道德等方面的培养还是有所欠缺。“卓越计划”对培养创新型、技术应用型的中高端人才提出了明确的指导性,要求高职院校要重视对学生软件技术系统基础理论及实际技术的教学,组织学生参与软件技术工程的基本训练,提高学生的软件技术能力和职业道德素养,不管是在知识方面还是能力培养上的具体要求都综合了卓越计划对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通用标准,而“卓越计划”对软件技术专业的要求也更加贴切当前的行业人才需求。

二、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卓越计划实施的局限性

(一)软件企业资源严重缺乏

长期以来,高职院校对软件技术工程人才的培养在一定程度上与社会存在着脱节的现象,远离现实的技术教育。当前,校企合作一直是高职院校软件技术工程专业的培养方式,这种方式不同于传统的教学形式,而是更加具有独特的环节。卓越计划中就是需要将技术工程教育回归到工程中,能和企业有密切的合作模式,这是软件技术教学的关键点。但是,很多高职院校由于地理环境、外部资源、企业类型等因素的限制,可以真正实现软件技术专业回归工程的企业资源实在太少了,软件技术产业属于新兴行业,可供建立起校企合作的软件企业少之又少,使得软件技术专业的卓越计划实施无法很好的完成。

(二)高职院校教师的胜任能力不足,企业师资欠缺

教师是学生学习接触知识的指导人,教师的教学能力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率。高职院校的软件技术专业旨在培养出高学历的人才,教师软件技术工程开发经历较少。所以,在实施卓越计划过程中,教师需要发挥重要作用,为学生开发软件课程,指导学生在实践和软件技术教学中改革,这些都需要具有丰富的软件技术实践经验,然而,目前很多高职院校的教师大都是之前一毕业就踏入教师行业,并没有真正参与到软件技术的实践工作,缺乏软件工程经验,这就直接约束了软件技术工程专业教学质量的提升,也阻碍了卓越计划的实施效果。

(三)完整的技术化过程尚未实际在生产中形成

软件技术行业作为一个新兴行业,我国的软件技术专业教学处于国际化、标准化之下,大大的落后于世界。虽然近年来我国的软件技术行业发展迅猛,拥有较强的发展势力,但是国内的软件技术行业规模依然相对较少,部分软件企业在软件开发上也只能采用关键设计原则和软件技术思想,同大规模的大生产工业还是存在较大差距。因此,这最终导致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的学生在企业学习中学习任务还是很单一。例如只能参与软件开发程序的某一环节,对整体软件开发根本不能全面理解,达成卓越计划中的软件技术工程师标准更是难上加难。

三、基于卓越计划下软件技术专业的教改策略

(一)重视实践,结合自身的教学现状实施有效的校企合作

软件技术专业本身就是一门重视实践的学科,所以,高职院校的实施卓越计划过程中必须重视实践,改变落后的教学方式。一方面,高职院校应该关注软件技术专业的发展,了解未来软件技术行业的发展趋势,寻求跨学科的大平台合作,积极与当地企业合作,实现良好的双向校企合作;另一方面,高职院校还需要合理的利用学校自身的优势专业,学会在优势专业中探寻软件技术专业的工程实践活动,发挥自身的优势,弥补因地理环境而造成的产业发展不平衡带来的校企合作资源匮乏现象。

(二)更新培养理念、目标,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卓越计划的实施需要高素质的教师资源来支持的,所以高职院校必须转变落后的培养教学方式,更新培养理念和目标,积极的寻求出适应卓越计划实施的科学方式,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高职院校可以不拘一格的把科研院所以及企业有软件技术专业理论经验的人才招聘为教师,尤其是对于中高层软件技术管理人员,建设优质的教师团队,提高软件技术专业教师能力,从而促进卓越技术的有效实施。

(三)将规范的软件过程渗透到日常教学中

将规范的软件过程渗透到日常教学中,最终形成以软件技术开发过程为主线,以软件技术专业理论知识为基础,以实践活动为教学方式,来提高高职院校软件技术的教学改革。我国软件技术专业卓越计划实施大都是以理论知识教学为主,为了提高软件技术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高职院校应该在之后教学中大量增加实践环节,教学案例分析,通过详细的软件过程分析,让学生在软件技术学习中可以完成软件整体设计学习,这样的方式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有助于卓越计划的实现。

四、结语

教育部提出的卓越计划促进了软件技术专业的教学改革,对培养出中高端软件技术人才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在卓越计划实施的过程中必须深入分析当前卓越计划实施的薄弱之处,才能有效的采取措施来提高软件技术专业对于卓越计划的实施计划。

参考文献:

[1]陆鑫,胡旺,张宁.面向卓越计划的软件工程专业课程实践教学模式探索[J].计算机教育,2014,(09).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