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计14564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59分钟。
技师学院德育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
关键词 临床实习 教育 体会
随着我院临床医学实习医生的增多,医院作为培训基地,自我建设也至关重要。其带教医师资源,包括师资力量、教学科研经费、床位病例、仪器设备、实验室条件等方面的投入与发展,与临床医学实习生的增多及高质量、高规格、多类型的培养比例要相协调。临床学生生产实习的可持续发展与医院培养基地建设成为必然。一般医院作为临床实习生培养基地,必须具备医院规模、带教资源、实验设备。除此医院知识教育、医院管理、整体化培训都必须跟上临床实习生培训的需求。我院作为高等医学院校实习培训基地,在规范扩大临床实习生培训的同时,也推动了医院知识教育、医院科研、医院学术的发展。现就我院的临床实习生培训情况谈谈个人体会,以便共同探讨、共同学习、共同提高。
有组织地规范临床实习生管理
根据我院每年接受临床实习生的具体情况,在医教科的统一安排下,成立临床实习生培训管理小组,安排实习生有计划地进入各个临床科室进行生产实习,每个临床科有一定经验的、具备相应技术职称的医生担任带教老师,并有计划地根据实习生实习要求安排临床教学,有计划地安排参与各科的业务学习,并定期对实习医生进行实习考核、业务考核、理论考核。实习医生劳动纪律实行考勤制:建立实习生考勤制,实习生在医教科的实习生培训小组安排下,有计划地分配到所实习的科室,在所在的实习科室建立实习生花名册登记,由所在带教科室进行考勤,听从实习科室的实习安排,严格遵守劳动纪律。
根据实习人数分组管理:每批临床实习生数目不同,院校不同,因此根据所实习的需要将每批学生分成实习小组,从实习生中选出组长负责该小组的人员基本情况,按照实习规定时间进行轮转,并积极参加医院、科室两级业务学习和培训管理学习。
坚持政治思想、职业道德教育
开展政治思想教育:对新进入临床实习的实习医生,有组织、有计划、有安排地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宣传党的思想、方针,学习邓小平理论;学习党的“十六”大精神;学习法律、法规、医师法;开展爱岗敬业、爱心服务、白求恩精神教育和学习;学习医院的劳动纪律、考勤制度。
开展职业道德教育:进行职业教育、道德讲座,有计划地安排相关专家、老师、公检法工作人员进行现场教育,开展抵制商业贿赂的道德教育,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形象,讲文明、讲礼貌、文明行医、文明待患,开展“以病人为中心”做患者满意的医生的活动。
严格进行医疗安全质量教育
有组织进行医疗安全教育:学习医疗安全知识,强化医疗安全教育,按医院管理要求、各科室的特点要求进行医疗质量安全教育,进行无菌操作练习、院感知识培训、理论学习、理论考试,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范操作。
结合临床实习安排进行医疗安全教育:培养良好的工作作风,严格遵循医疗操作规范,杜绝生产实习中的差错事故发生。
有计划地安排“三基”训练学习和技能操作训练
严格临床实习生基础理论、临床技能培训:根据医院的医教计划进行“三基”训练的理论学习考试,请相关科目和专业的高年资专家和老师讲课,有计划地安排学时,对所讲座的科目学习内容和专业知识进行考试并记入学习实习档案;同时根据医院医教要求进行“三基”技能操作练习和考试。并按时参加所在临床实习科室的业务学习及技能考核。
医技、检验实习生也同样制订严格的训练和学习计划:严格理论学习,严格技术操作,严格数据查对制度,使临床实习生在生产实习中就养成良好的工作作风。规范严格的生产实习是保证医院质量运行的需要,同时对实习学生本人也是理论和技能的提高。
医学临床实习生培训应注意的两个问题
技师学院德育工作计划范文第2篇
关键词:德国;职业教育;教学计划;机械制造;数控技术
中图分类号:G7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2)04-0175-02
我院作为100所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单位之一,于2010年2月派遣部分教师赴德国的职业学院进行为期一个月的职业教育模式学习。本次学习直接涉及德国职业学院的课堂教学,因此,笔者对德国职业教育的教学计划及其实施有了具体的了解。
德国职业学院机械制造专业的教学计划及其特点
德国职业学院的教学计划必须按照各州的官方指导文件制定,官方指导文件对各专业必须开设及有选择性开设的课程(不能理解为我国高等院校所开设的必修课和选修课)都做了明确的规定,对各门课所讲述的内容、上课时间及课时数也有具体的说明,但对所选的教材不作规定,各学院在那些选择性地开设的课程方面也有所不同。德国职业教育最发达的州是巴伐利亚州,其官方指导文件的制定、者为“国家学校素质及教育研究所”,在其官方网站(http://isb.bayern.de)上详细列出了作为学历教育的职业学院各专业、作为非学历教育的职业学校各工种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及要求。国家学校素质及教育研究所由州政府主管部门的官员、学院及企业界有关人员组成。德国职业学院机械制造专业(两年)的教学计划如表1、表2所示。其特点是:
1.注重文化基础课的教学,如德语、英语、数学及物理都是典型的文化基础课,其课时都很多,约占必须开设课程总课时的29%,特别是英语、数学课程,在两个学年中都有开设。
2.注重专业基础课的教学,如工程力学、工程绘图、化学与材料科学、机械零件等课程,约占必须开设课程总课时的33%,工程力学课程在第一学年开设,每学期有5课时,机械零件课程在两个学年中都有开设。
3.开设与企业、社会的经济文化相关的课程,如经济和社会学、心理学、工业管理等课程,其目的是使毕业生能很快适应企业与社会。
4.重视产品的生产过程管理与质量控制,如项目管理、生产计划与控制、质量控制工程等课程,约占必须开设课程总课时的15%。
5.重视环境保护及新材料、新能源的教学,开设如环境与质量、新材料技术、可再生能源等课程。
6.不以学期划分每门课的授课时间段,可在每学期交叉授课,如机械零件及英语等课程。
非学历高等职业教育数控技术专业的教学计划及其特点
非学历高等职业教育数控技术专业是在职业学院机械制造相关专业的基础上开设的,其教学计划(一年制)如表3所示。
其特点是:
1.在非学历高等职业教育数控技术专业的教学中,非常重视学生动手能力及基本技能的训练,手动工具的使用及普通机床的操作占了相当多的课时(约占总课时的21%),如零件制造手动工具、普通机床机械零件制造、普通机床机械部件制造等。
2.注重数控机床的安装调试、保养而非数控机床的原理,因为作为数控加工方面的技术人员,主要能力在于数控机床的使用,而不是数控机床的研发、改造及维修。
3.无论是普通机床还是数控机床,都以单个机械零件的制造作为基础,再到有配合关系的机械部件制造,将公差配合的概念贯穿于零件的制造过程中。
4.侧重于零件制造全过程的教学,从设计到生产规划、生产管理、制造、零件检测,将整个过程作为一个项目,以项目教学为课程导向。
5.非常重视计算机辅助制造课程的教学,因为数控加工的最先进技术就是计算机辅助加工技术,在教学中同样将整个过程作为一个项目,每门课程就是一个项目。另外,还需通过由德国工商协会(IHK)组织的考试,取得计算机辅助制造的职业资格证书。
德国职业教育教学计划的启示意义
我国的职业技术学院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应同时参考德国学历教育的职业学院及非学历教育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或职业学校的教学计划。
德国的职业教育在依据国家颁布的《职业教育法》的基础上,由州政府颁布各专业详细的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因此,各职业学院或职业培训学校都有法可依,做到各学校相同专业的教学计划大致相似,又各有其特点。现阶段,我国的职业技术学院在制定教学计划时,缺乏一个统一、明确、具体的指导文件,使得各学校各自为政,随意性较大,相同专业的教学计划差别很大,而且每个学校都认为自己的教学计划是最合理的,甚至为了一些概念随意、频繁地改变教学计划,但少有真正的特色与精品。
学历教育的职业学院注重学生文化基础知识、专业基础知识及认知能力的培养,因为学生进入企业后,就没有太多机会系统学习这方面的知识了。另外,在学校里打好理论基础,有利于工作之后的继续学习。我国很多职业院校在制定教学计划时不重视文化基础课的教学,对其大幅度地删减或压缩,所谓以“够用”为原则,很难明确学多少、学到什么程度为“够用”,对专业基础课也进行压缩,将其“揉和”到专业课中,不能系统、循序渐进地讲授。
德国在学历教育的职业学院中有“二元制”的教学方法,但不是主体,在非学历高等职业教育中,“二元制”教学法才得到较广泛的运用,另外更加强调的是项目教学法。我国各职业技术学院陷入了对一些名词解释的困惑中,如“二元制”、“工学结合”等,大家一味地跟风,不管有没有条件,都去“工学结合”。有的学院简单地将一门课集中到几周上完,全是“学”,没有“工”,教师、学生都叫苦。这样做违背了教学规律,如同早、中、晚三顿饭都放在早上8点,连续吃饭,而且仅有一个品种的饭菜,其效果可想而知。有的学校即使有“工”,但很多时候都是到与所学专业不太相关的企业中做一些与所学专业毫不相关的简单工作,有时甚至将学生作为廉价劳动力使用,最后变成了“空学结合”。因此,对待“工学结合”,应按照硬件优先、资源整合的原则,在硬件上不能过分依赖企业,因为企业所投入的硬件,首先以创造利润为目的,学校则应在保证硬件条件的基础上,与企业的硬件资源、社会资源、人力资源进行整合,达到互利互惠,同时配合有效的管理。
笔者对德国职业教育教学计划的制定方式及内容作了详细的说明,并就其特点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其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启示意义,旨在理清高职教育专业的建设思路,严谨地制定各专业的教学计划,按教学规律办学。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德国职业教育的最新改革与发展动态[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5):5-9.
[2]刘玉东.德国职业教育与中国职业教育特点比较[J].职业教育研究,2010,(4):158.
[3]程忠国.德国职业教育能力本位课堂教学模式借鉴与启示[J].职业技术教育,2010,(26):87-90.
[4]孟利前,肖海峻.对德国职业教育“学习领域”的认识与思考[J].职业教育研究,2010,(10):155-157.
技师学院德育工作计划范文第3篇
关键词:热处理工程师;卓越工程师计划;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0-0153-02
一、引言
工程院在《走向创新――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培养研究综合报告》中指出:工业界既需要学术型工程科技人才,更需要应用型工程科技人才,当前尤其需要技术交叉、科技集成的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我国的工程教育规模位居世界第一,但是大而不强、多而不精,工程教育普遍缺乏创新性和实践性,一直是困扰我国高等工程教育发展的难题[1]。2010年中国工程院与教育部共同制订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这是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的重大举措。“卓越计划”明确指出“目前中国工程教育要借鉴世界先进国家高等工程教育的成功经验,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工程教育模式,着力提高大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大批各种类型的工程师”[2]。针对“卓越计划”实施过程中涉及的培养模式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等方面,各高校已开展了大量的探索和研究[3-5]。福州大学作为首批实施“卓越计划”的高校之一,针对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基本要求,借鉴西方先进的高等工程教育模式,结合我校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材料热处理方向的背景及热处理人才应用特点,借鉴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模式,建立完善了材料热处理卓越工程师培养体系,并进行了一系列实践探索和教学改革。
二、欧美工程教育培养特色
西方发达国家的知名高校基于“于实践中学”和“基于项目教育”等先进理念进行高等工程教育。其中影响最大的是由麻省理工学院等四所大学联合提出的CDIO工程教育模式。CDIO代表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和运作(Operate),它以产品研发到产品运行的生命周期为载体,让学生主动的把课堂知识与实践之间有机联系的学习方式,将教育的投入与产出密切联系。CDIO评价标准中提出的要求是参照工业界的需求制定的,因而能完全满足[6]。作为全球工程教育领域佼佼者的德国,工程教育采用一种面向实际应用的高等工程技术教育[7,8]。德国工程教育与企业联系紧密,工程教育强调与企业共同生长、相互依存,非常注重学生企业实习的环节。德国的工科院校把科学地解决实际问题的知识与方法作为教学内容,并及时将生产中新工艺、新技术、新知识补充进来。德国工程师教育的应用科学大学采用“3+1”的学制,强调企业实践教学环节,用1年的时间让学生进企业完成工程实践教学。
三、我校卓越工程师培养措施及特色
福州大学围绕卓越工程师所需的素质要求,借鉴西方先进模式,以面向工程实践、强化能力开展了一系列针对性的教学改革措施。目标培养具备材料热处理专业综合基础知识、较强工程技术和创新研究能力,具有宽广知识面和较强发展能力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专业人才。
1.创新教学理念制订新的培养方案。美国工程院院长查尔斯?韦斯特曾经指出:“拥有最好工程人才的国家占据着经济竞争和产业优势的核心地位”。[9]学院面对当前的国内外现状,应迅速转变以往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理念,切实从思想上重视工程实践教育,着力培育学生的特长与技能,为“卓越计划”的实施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我院教师在围绕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前提下,深刻地了解材料热处理工程师的行业标准,依据标准的要求进行教学内容的深度改革,以社会和行业需求为导向,提升学校培养学生的教学目标。根据CDIO的标准,教学大纲制定是基于实际的工程需求分析,制定的教学方案、教学大纲以及培养目标必须分析企业对学生素质和能力的要求。因此,学院在制订“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时,教学大纲的设计充分体现了产业界的实际需要,把每一课程的开设都与工程的设计与生产紧密相结合,从而保障学生所学到的知识、技能和能力到工作单位中有用武之地。教学大纲按照“专业技术知识和推理能力、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综合实践经验和企业文化、沟通和交流合作能力、开发新材料和改造设备的创新能力”五个模块设计。
2.突出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打造特色实训课程。在新型课程改革方面,我们根据CDIO的标准要求,按照项目的工程分析、生产设计、项目实施的过程,组织学生的教、学、做。围绕本专业的培养目标,让学生进行系统的生产设计,使学生掌握各门课程知识之间的关联,并用于解决实际的工程问题。在创新实践教学环节,进行“材料大型综合实验”项目的改革,将材料类相关的试验综合起来模拟实际生产流程,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我院教师根据学生的兴趣与爱好,鼓励他们参加各种创新活动和竞赛,激发学生主动创新的动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与自主创新意识,让学生走出“理论”的课堂,以团队的形式进行实训,在“实践中学,竞争中学”,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近两年来,本专业教师通过这种SRTP等创新项目活动和专业竞赛,让学生与实际项目零距离接触,促进他们了解材料热处理的发展方向,在工程背景知识下,擦出创新的花火。
3.加强企业实践锻炼,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特别重视实践教育的作用,我院也特别重视学生在企业的实践锻炼,培养其实际的工程能力。在制度上,我院卓越工程师实验班学生采用“3+1”的模式学制,即前3年理论学习,最后1年与校企联合培养。企业阶段的学习与实践是培养和训练学生观察分析、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学院采用校企联合培养的双导师制,一方面,对实践性和应用性较强的课程,聘用企业的技术、管理人员作为兼职教师为学生授课,以案例教学、现场教学等形式进行,同时企业的相关人员根据行业标准开设针对性强的专题讲座,为学生提供工程师职业方面的教育。另一方面,让学生进入企业参与生产管理环节。在近一年的企业实践学习期间由学校和企业部门共同进行监控,建立完善的教学质量评价和反馈体系。通过一年的企业实践,学生可把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相结合,并融入企业的生产经营,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
4.配合热处理工程师认证。我院还引入当前国际流行的工程师认证机制培养材料热处理卓越工程师。近年来,机械工程学会材料热处理分会在国内开展了材料热处理工程师认证。材料热处理工程师认证采用闭卷笔试考核方式,考核学生是否掌握作为材料热处理工程师必须具备的专业理论知识,有助于提升和培养学生的知识综合运用能力。
5.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政策保障。学院制定以下5项具体政策以保障材料热处理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顺利实施:①学院成立卓越工程师培养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和协调卓越工程师计划的实施,制定培养方案的总体框架。成立“材料卓越工程师培养”专家委员会,构建校企联合培养体,指导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②学院充分发挥工程实践能力强的教师在卓越工程师培养过程中的积极作用。③建立学院与企业定期沟通的协商机制。实行实习生质量跟踪调查制,适时调整人才培养模式,改善教学管理。④学院对卓越工程师实验班的学生学籍实行独立管理,按培养方案和考核标准核发毕业证和学位证。⑤在校学习期间,学生必须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在企业学习期间,学生必须遵守企业的各种规章制度,学院委派指导教师与企业共同管理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四、结语
材料热处理卓越工程师结合福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背景,明确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借鉴欧美国家高等工程教育的先进经验,建立完善的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引入被业界广泛认可的工程教育认证环节,通过与国际工程教育认证和热处理协会接轨开阔学生视野、强化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合格的卓越材料热处理工程师。不断探索与实践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通过学校与企业交流合作建立双导师制度,与工程实践相结合,加重学生实践能力和专业知识与标准应用的评价,为实现我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张建勋,陈国铁.“卓越计划”背景下的lT程类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中国建设教育,2010,5(9-10):4-7.
[2]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C].“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启动会会议手册,2010.
[3]龚克.转变观念大胆试验建立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的中国模式[J].中国高等教育,2010,(18):10-12.
[4]林健.面向“卓越工程师”培养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5):1-9.
[5]孙爱晶,范九伦,赵小强.卓越背景下实践教学方法改革与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J].中国大学教学,2013,(6):79-80.
[6]吴恭兴,刘文白,张宝吉,郭佳民,操安喜.基于CDIO模式的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的探索与实践研究[J].大学教育,2013,(18):7-9.
[7]张新科.德国高等工程教育的发展轨迹和模式特征[J].继续教育,2006,(7):61-62.
技师学院德育工作计划范文第4篇
一、积极参与职业教育宏观决策和法律法规研究,为职教改革和发展献计献策
1、按照国务院的要求和教育部的统一部署,继续做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职教专题的调研工作。重点开展对“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改革职业教育发展模式”等问题的调研,并对调动行业企业兴办职业教育积极性、农村职业教育等问题开展深入的课题研究。
按照教育部《规划纲要》征求意见公告精神,动员各地学会和下属机构积极参与,并对职业教育战略专题调研和《规划纲要(草案)》展开大讨论,广开言路,广集众智。学会网站开辟《谋划职教改革发展》专栏,并开展“我为职教献计献策”征文活动。
2、配合“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计划”,学会积极参与会议相关筹备工作,并做好会后的宣传、贯彻落实工作。(德育工作委员会为主)
3、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快修订《职业教育法》进程,年内上报国务院审议”的安排,配合教育部相关司局,参与修订工作。
4、配合教育部“制定中等职业教育督导基本标准,开展评估试点”工作,积极参与相关研究、试点工作,并作为《规划纲要》的课题研究。
5、高职研究会组织“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就业、创业人物与机构评选”活动。
二、开展职教学术研究和评选表彰活动,提高职教社会影响力
1、围绕教育部2010年工作要点,制定学会2010年工作计划,召开2010年工作会议。
2、以“抓住机遇和挑战,提升职业教育质量”为主题,举办2010年学术年会。学术委员会负责组织策划,进一步提高年会质量。年会期间召开学会理事会第三次会议。
3、举办第二届民办职业教育发展高峰论坛。(拟成立的民办职业教育分会负责)
4、举办首届 “中国职业院校教学名师” 评选表彰活动。开展“全国农业职业院校教学名师”的评选工作。(农村与农业委员会)
5、举办第二届“中国职业教育百名杰出校长”评选表彰活动。
6、修订、完善《职业技术教育科学研究成果奖励条例》(草案),启动第二届 “职业技术教育科学研究成果奖”评选工作。(学术委员会)
7、举办第五届“中青年职教论坛”,开好“2010年职业技术教育学学科建设与研究生培养研讨会”。(学术委员会)
三、开展职教科研教研活动,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1、继续完成以学会名义开展的国家级的职业教育课题研究。
做好学会2009-2010年度课题立项评审工作,并出版《优秀成果选萃》。(学术委员会)
做好教学、德育、管理、高职、农村与农业、轨道交通、卫生、职高等分支机构开展的科研教研课题工作,以及相关的评奖活动。课题研究和评奖活动中,要把提高研究和活动的质量摆在突出的位置。
2、按照教育部关于“实施新的中等职业教育德育课程改革方案”的要求,促进新教材编写、审定和其他教学资源的建设工作。(德育工作计划委员会)
3、办好各分支机构组织的“论坛”、“研讨会”等形式的活动。务须做到认真准备、精心策划、广泛参与、提高水平。
组织好教学工作计划委员会和其他分支机构的各种教学竞赛活动,以及部分专业的职业资格标准和教学标准的研究制订工作。
4、配合有关部门举办2010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和办好2010年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竞赛活动。
支持分支机构办好农业、医药、护理和轻工食品等专业学生技能大赛。
5、配合中国教学仪器设备总公司,在天津举办第七届全国职教现代技术装备(教材)展览会。
6、合作开展第十一届全国职教优秀论文评选活动。
搞好期刊编辑、高职、商科、德育、学生、管理、卫生、轻工、教材等分支机构的论文征集、评选活动。采取措施,不断提高论文水平。
启动学术委员会主办的“优秀职业教育硕士(博士)论文”评选活动。
四、围绕职业教育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调研,为科学决策服务
1、继续组织力量进行农业职业教育资源、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和农村中等职业教育的调查。(分别由农村与农业、少数民族、期刊编辑专业委员会组织)
2、就当前经济和行业企业发展与职业教育的应对,举办高层次形势报告会,加强行业学会间的沟通联系。(轨道交通委员会为主,相关行业协会配合,秘书处协调)
3、围绕“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专题,继续开展理论与实践研究。办好管理、高职以及其他分支机构举办的相关课题研讨和培训。
4、开展劳动力市场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以及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
高职研究会举办“与高职毕业生在一起”的主题会议。
5、针对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开展职业指导专项调研,做好职业指导的技术支持和服务工作。(职业指导专业委员会)
6、配合“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继续开展“双师型”职教师资队伍建设研究。做好“中国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发展报告”的编纂工作。(师资专业委员会)
7、继续开展职教科研(教研)机构调查,筹备职教科研工作会议。开展中专学校实训能力建设专项研究和精品专业建设方案展评。(科研、中专委员会)
五、开展国内外校长教师培训,加强境内外交流合作
1、继续组织学会和分支机构开展的职教院校长和教师的国内培训交流活动。(培训交流部)
开展东西部职教合作交流和调研。(职业高中、卫生)
2、继续开展创业教育活动,组织好研讨和经验交流。(培训交流部为主)
3、继续组织职教工作者和教师赴国外(境外)考察和培训交流活动。(培训交流部负责)
4、筹备举办2010年 “国际职业教育论坛”。(学术委员会负责)
继续开展职教装备国际交流。搞好商科、轨道交通、医药、轻工等分支机构的对外交流活动。
5、组织开展对香港职业教育的考察,加强与香港职业教育机构的交流合作。
六、加强学会自身建设,提高工作效益
1、办好《中国职业技术教育网》。各地方学会、分支机构、内设机构都应成为网站的地方编辑站,学会网站要加强对其指导和帮助。推动学会系统信息化建设,逐步实现电子办公和网络传输,提高工作效率。
2、扩大和健全学会组织,增强学会活力,改进单位会员入会办法。重视吸收民办职业院校和民营企业为会员单位。做好理事会已同意成立的新分支机构的申报工作。
3、加强学会下属机构建设,完善工作总结和计划制度,不断提高组织和活动水平。制定《学会工作规则》,加强规范化管理。
技师学院德育工作计划范文第5篇
规划师的职业实践和社会角色决定了规划伦理意识培养是城乡规划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针对国内城乡规划专业教育中尚未形成完整的伦理意识教育体系,文章借鉴国外规划伦理意识教育的成功经验,研究中国城乡规划专业教育伦理意识培养的主要途径:加强规划教育伦理课程体系建设、重视规划伦理案例库建设、强化产学研结合、创新规划伦理教学模式、加强规划专业教师的培训。
关键词:城乡规划;规划教育;伦理意识;价值观;培养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20;TU9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10052909(2016)06000105
城乡规划是以城乡建成环境为对象、以土地及空间利用为核心的具有公共政策属性的一项工作。规划师的工作涉及社会各方利益,实际工作中,规划师的工作经常处于各类矛盾中。如对公共资源(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的配置和对土地开发的干预,直接面对公共利益和私人利益之间的权衡、不同公共利益之间和不同私人利益之间的权衡。规划师的价值观直接影响社会各方利益,其从业人员伦理意识的高低显得尤为重要。
大学本科教育是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规划师的职业实践和社会角色决定了规划伦理意识培养必须成为城乡规划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规划伦理意识即在城乡规划专业本科教育中,引导该专业学生树立公平、公正的价值观,突出“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关注社会弱势群体需要。目前,中国城乡规划专业本科人才的培养体系中,还未形成真正的规划伦理观价值培养体系。针对国内城乡规划教育中尚未形成完整的伦理意识教育体系的现状,本文借鉴国外规划伦理意识教育的成功经验,探讨中国城乡规划教育中伦理意识的培养途径。
一、国内城乡规划伦理意识教育现状
受教育部委托和指导,由住建部下设的“全国高等学校城乡规划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和“全国高等学校城乡规划专业教育评估委员会”,负责指导和监督各高校城乡规划专业教育过程和教育质量。专业指导委员会负责城乡规划学科的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研究、指导、咨询和服务工作,评估委员会对城乡规划专业本科教育的“教育质量、教育过程、教学条件”三方面进行评估。“教育质量”中的“德育标准”指标,明确要求评估各院校城乡规划专业学生“理解城市规划师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具有一定的人文科学素养及社会交往能力”。但缺乏具体的评判标准,且在专业评估过程中,评估委员会主要注重对智育标准的考察,特别是对城乡规划专业必备知识和技能的考察,对德育标准的考察只局限于有关思想政治课程的开设情况,对学生实际的道德水平没有明确的考察内容和评估指标[1]。
目前国内城乡规划专业院系尚未进行系统化的工程伦理教育体系建设。首先,城乡规划专业高等教育并未开设专门的工程伦理课程。虽然课程体系中包括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式与政策、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等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通识课程,但这些课程不具有城乡规划专业的针对性,所以在专业教育环节规划工程伦理价值观很难深化。其次,虽然《高等学校城乡规划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2013版)中
对城市规划专业的培养目标,提出“富有社会责任感、团队精神和创新思维,具有可持续发展和文化传承理念”的规划伦理价值观方面要求,但仅涉及规划伦理价值观的部分内容。另外,《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吴志强、李德华,2010)书中也明确提出规划伦理价值取向等相关内容。目前国内一些城乡规划专业实力雄厚的院校,已逐步展开规划教育的伦理价值观方面的先行探索。例如同济大学城乡规划专业,专门开设了针对设计类专业的职业规划与学业指导课程,并结合专业特色,按年级开设形势与政策课程,邀请不同背景的专家以专题形式介绍学科心理健康与工程伦理等内容,在工程伦理教育上具有较强针对性[2]。重庆大学城乡规划专业本科教育提出了课程模块与知识、能力、素养结构(包括职业素养、人文素养、道德素养和心理素养)要求矩阵,对各门课程有关规划伦理观方面内容提出明确的要求。但目前大多数规划院校的工程伦理教育主要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与对实践的严格要求体现,规划工程伦理价值观方面缺乏专门的教育体系。
二、国外城乡规划专业教育工程伦理价值观的培养
(一)英国
英国是世界上最早有现代城市规划专业教育的国家,经过100多年的发展,英国已形成一套比较成熟的城市规划专业教育体系,已从单纯物质空间设计技能的培养转向重视综合知识、技能和价值观念三个方面的综合训练,并通过动态的、严格的教育程序来保证规划师的素质。英国高校城市规划专业本科教育体系中,对工程伦理的重视体现了现代英国城市规划专业教育的新特色。首先,英国皇家城市规划学会通过制定详细的城市规划教育评估大纲,指导规范城市规划大学教育。教育评估大纲主要对知识、技能、价值观、专门化领域、规划院系质量等五个方面进行评估,其中价值观方面就是对城市规划工程伦理教育体系的评估[3-4]。其次,英国城市规划专业本科课程中除了体现知识、技能、实践的课程内容外,还有体现价值观教育的规划工程伦理课程。如卡迪夫大学通过设置社会差异和规划、环境政策与规划、规划法规和规划控制、规划法律、住房政策和体系等课程,向学生传授规划的工程伦理观,以政策分析和研究的形式,在具体政策解析中向学生传授公平、公正的规划伦理观,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中的边缘和底层群体。该校与规划伦理观相关的课程占到 20%左右,其他大学与规划伦理观相关的课程均在 2~8 门课之间。在英国各规划院系均重视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设置与规划伦理价值观相关课程。再次,为达到培养学生规划伦理观的目的,与伦理观相关的课程均采用了类型多样的教学方法。除了课堂授课之外,更多的是通过多样的社会实践以及校外社会调查来灌输正确的伦理观[5](表1、表2)。
(二)美国
美国是西方国家城市规划师职业制度最完善的国家之一。专门制定了《美国持证规划师学会道德与职业操守守则》,对从业规划师的行为进行道德规范,同时向外界宣示规划师的价值观。美国持证规划师学会和美国规划院校联合会对规划专业学生的培养提出“知识”“技能”和“价值观”三方面的要求,针对“价值观”培养有明确的教育目的和要求。大部分规划院系将部分工程伦理教育的知识、案例整合到人文社会科学的非技术课程当中。这些课程内容中应体现如下价值观:个人自由与集体利益的协调;让各种声音得到表达,多元化的规划;公平效率原则:社会公正、公平和利用资源的高效率;保护自然环境和历史遗产;说实话、不腐败、为全体市民谋利益,体现规划师的职业道德。同时,将产学研结合作为规划伦理教育培养的主要途径,已形成较为完善成熟的规划伦理教育体系[6]。
三、城乡规划伦理意识培养的途径
从英美等国城乡规划专业工程伦理教育的成功经验发现,规划伦理意识的培养,不能简单依靠增设一两门课程,需要一个潜移默化、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培养和训练过程。首先,应建立一个全社会认可的规划伦理教育体系,以及相应的管理机构,并出台具体的规划伦理意识教育要求、内容、评判标准。其次,规划伦理意识的形成不能简单依靠开设道德通识理论课程,应与实践紧密结合,体现城乡规划专业特色。建议由“全国高等城乡规划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全国高等学校城乡规划专业教育评估委员会”牵头,各省规划学会、各规划院校、规划管理设计机构协同,分层次、分步骤地开展规划院系学生伦理观的培养(图1)。
(一) 加强规划教育伦理课程体系建设
开展工程伦理教育,国外主要有两种模式可供选择:一种是独立授课、系统教学;另一种是横向贯通、深度融合。目前国内绝大多数的规划院校不具备单独开设规划伦理课程的条件,工程伦理教学还处于起步阶段[7]。因此,采用“横向贯通、深度融合”的伦理意识教学体系更适宜于中国城乡规划专业教育实际,即将规划工程伦理内容嵌入通识课程及专业课程模块中,建立规划伦理课程教育体系。明确相关课程中伦理教育的要求,针对不同的教学阶段和各课程的特点,在专业课程的教学大纲中制定明确的伦理教育的相关内容和教学目标。采用渗透式课堂教学,将工程伦理原则与规范渗透在各门公共课、专业理论课、专业设计课与专业实践中,构建“伦理认知、伦理实验、伦理实践”三维度伦理教育体系,在不同年级,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传授规划伦理价值观相关内容,通过系统化学习,使规划学生具有完整的规划伦理价值体系( 图 2) 。
以城乡道路与交通课程中工程伦理认知教育为例。该课程是城乡规划专业学生的专业必修课。通过该课程学了使学生掌握城市道路规划与设计的基本知识及方法,提高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外,还应着力解决相关的伦理价值观问题。例如“城市道路为谁而建”的问题,专业教师在理论授课时应体现道路建设以公共利益为重,应兼顾所有的交通参与者的需求,以人为本,而不是以车为本;又如“城市道路建设及交通规划中优先关注谁”的问题,应体现弱势群体利益优先原则。
(二)重视规划伦理案例库建设
由“高等城乡规划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高等学校城乡规划专业教育评估委员会”牵头,开展城乡规划伦理案例库建设工作。将实际中重大的规划工程项目,包括正面的和反面的案例作为素材,配以规划伦理分析,收录入案例库,建立内容丰富的规划伦理案例与资料库。通过使用真实的例子来描述道德困境,呈现各种解决伦理问题的方法。规划院校师生可通过专题形式对案例进行思考和讨论,引导学生进行道德推理和伦理识别,提出和确证伦理决定。
(三) 强化产学研结合,注重伦理价值判断培养
产学研结合是工科学生培养工程伦理观的主要途径。城乡规划专业学生在校参与或模拟参与规划实践项目,或在管理、设计、研究机构参加实践,通过将学校、学生、规划相关机构三者有效结合,引导
学生全程参与到城市或地区规划的各个环节中,使学生不仅掌握规划设计的基本方法,而且具备面对多元利益主体和复杂现实问题时的价值判断能力。另外,各规划院校还应积极开展“规划下乡”“规划扶贫”等活动,加强学生的基本道德教育,使伦理道德教育贯穿城乡规划的专业教育中。
(四)创新规划伦理教学模式
城乡规划专业工程伦理相关课程教学不仅要依靠课堂理论授课,更多的是要创新各种教学模式,以有效灌输正确的规划伦理价值观。如教学中采用体验与活动结合的实践模式,采用小组设计、工程实践、角色扮演、计算机模拟等方式,或邀请不同学术背景的教师和规划界前辈,以讲座形式,为学生介绍职业道德与素质养成等内容,为学生积累处理工程伦理问题的经验。
此外,可将规划伦理教育与多样化的校园文化活动相结合,充分利用校报、校园广播、网络、图书馆展示区等宣传阵地,采取工程伦理知识大赛、关涉工程伦理的模拟法庭论辩、小品相声、工程伦理公益性广告等形式,使教学环境贴近学生生活,使规划伦理价值观融入学生文化生活。
(五)加强城乡规划专业教师的伦理原则与规范的培训
各省规划学会应定期组织对省内各大高校规划专业教师展开规划伦理的培训(可与注册规划师继续教育结合开展),普及规划伦理原则与规范,使专业教师能够将工程伦理教育“润物细无声”地渗透于专业教学之中,使学生能在专业教师教学、科研实践的过程中认识到规划师的责任,深刻体会规划工作应具有的深厚人本情怀,保持公平公正的尺度,关注弱势群体的需求。
四、结语
本文针对国内城乡规划专业教育中尚未形成完整的伦理意识教育体系的现状,借鉴国外规划伦理意识教育的成功经验,研究中国城乡规划专业教育中伦理意识培养的主要途径。另外,现实中每一名规划工作者对规划的理解、对工作所持的态度,都会潜移默化地对未来的规划师产生影响,因此,规划伦理教育除了依靠规划院系,其他城乡规划从业人员也都是潜在的教育者,都应重视自身的责任和价值观的培养。
参考文献:
[1]李和平.加强城市规划专业教育中的职业道德教育[J].规划师,2005,21(12):66-67.
[2]马珂,贺栋.城市规划专业工程伦理道德教育浅析[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4(6):74-77.
[3]章兴泉.英国城市规划教育的启迪[J].国外城市规划,1995(2):48-50.
[4]唐子来.不断变革中的城市规划教育[J].国外城市规划,2003,18(3):1-3.
[5]袁媛,邓宇,于立,等.英国城市规划专业本科课程设置及对中国的启示――以六所大学为例[J].城市规划学刊,2012(2):61-66.
上一篇:技术创新计划管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