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计11284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46分钟。
思维导图学习计划范文第1篇
【关键词】思维导图 大学英语 阅读教学 创新应用
大学英语教学中,阅读教学属于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丰富学生知识与培养学生良好语言习惯发挥着重大作用。在英语阅读教学中采用思维导图模式,能实现理论与实践教学两者的结合,全面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推动学生整体能力的提高。思维导图属于一种高效的思维模式,以可视化的方式清晰的表达观点,将其应用于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对提高教学质量与效果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一、思维导图基本概述
1.基本内涵。思维导图理念是一种思维认知的、高效的可视化工具,通过激发与整理人内部的思维,以发散性的方式进行思维的表达。通常情况下,在创建思维导图时,主要围绕着某个中心点后以发散式方式做非线性笔记。
2.基本特征。就特征方面而言,思维导图具有以下特点:思维导图围绕着一个中心点所展开,而这个中心点正是整个文章的中心点。因此,思维导图的首要任务是明确中心点;思维导图的主干部分也就是整个思维导图的重要骨架,思维导图的各个主干部分,都可作为一个分支进行非线性质的放射;思维导图的各个分支主要由于关键词汇与图形所构成,而且将各个分支划分为若干个话题分支;思维导图的各个分支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其相互间存在紧密的联系,由此构建为完整性的知识网络。
3.基本作用。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笔者要求本学院14级中文班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融入思维导图理论,同时教学中对学生的词汇、句子结构、段落分析到整个语篇的结构都融入思维导图理论;对14级物理班的则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同时要求学生用传统的思路学习。经过长期的对比教学,两个班的学习效果截然不同。所以,思维导图对学生和教师都具有积极的作用。
(1)对学生的作用。帮助做笔记。学生在记录英语阅读、课堂学习与自主学习等过程的关键内容时,可采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做好相关记录,以连线方式记录所接受的重点信息及词汇,助于学生的复习与记忆;便于学生温习。学生可采用绘制思维导图方式,将获得资料与脑海中的思路绘制出来,或者是在纸上重现以往绘制的思维导图,帮助学生为预备演说做好充分准备,理顺学生的思路,深化学生记忆等。采用思维导图方式,便于学生组织思路,明确思想与意念等;利于开展小组学习。学生可自行组成小组共同绘制思维导图,先由各个小组成员绘制自己所知的资料与思路,而后汇总每个小组成员的思维导图,并以讨论的方式明确重要的部分,同时添加部分全新的意念,而后形成最终的小组共同的思维导图。笔者对两个班综合能力进行PBL数据统计分析对比情况如下:
从分析数据:14级中文班(93.44±3.33),14级物理班(18.66±2.88)(P
(2)对教师的作用。帮助教师准备讲课笔记。教师在记录备课笔记时,采用思维导图方式,不仅可以促使教师掌握整体内容,更可以提高备课笔记效率。教案对于教师掌控教学课堂来说具有重要作用。为此,通过思维导图的应用,为课堂教学提供整体框架,不仅帮助教师平衡自由谈话与即兴讲演关系,更可以保障教师讲话结构的严谨性;利于教师制定年度计划和学期计划。通过应用思维导图方式,帮助教师更好的掌握学年度计划,以绘制思维导图方式,合理的安排各个学期的分段与课程内容。此外,教师可采用更小的思维导图,细致的划分整个年度计划,从而形成各个学期计划。也就是说,在这个思维导图中,学年计划是一个主干部分,而学期计划则属于重要分支;辅助课堂与讲演。教师借助于黑板、挂图、白板以及投影机等形式,相应的绘制课程中思S导图。通过外部设备的应用以展现思维回忆的整个过程,从而理顺课程的结构。该方式的应用,除了能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更深化学生对授课内容的理解。思维导图应用到大学英语的教学中,促进教师的教学创新。
二、思维导图在大学英语语篇教学中的价值
1.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思维导图不会受到教材限制,学生可结合自身的兴趣爱好,广泛的摄取感兴趣的信息。由此一来,不但丰富自身的知识结构与体系,更拓宽知识的深度与广度,顺应学生的求知欲强、兴趣广泛等心理特点。同时,思维导图方式的应用对于锻炼学生思维能力、开拓学生视野同样具有重要作用。
2.提高学生英语综合能力。通常情况下,思维导图要求学生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与创造性,自主的绘制思维导图。为此,在这个绘制过程中,学生的理解能力、表达能力以及口语能力等得到充分的锻炼,不仅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更可以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增强学生整体规划能力。教师在英语教学中,紧紧的围绕着语篇分析这一重要内容,通过辅助应用思维导图形式,以清晰直观的方式向学生呈现文章中知识与主题间关系,帮助深化学生对信息理解与掌握。学生在绘制思维导图中,先深入的分析理解与组织整篇文章,紧接着进行合理规划与总体布局,由此形成系统性的思维导图。在经过一段时期的锻炼后,学生在规划与设计方面的能力将得到提升。
4.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思维导图是一种帮助学生组织思路与语言的高效工具,具有化繁为简,提升问题趣味性作用。为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方式,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与记忆力,更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想象力,是培养学生积极探索精神的有效方式。
思维导图学习计划范文第2篇
【关键词】思维导图;头脑风暴;专业改革
1.思维导图简介
思维导图是由英国记忆之父托尼·巴赞发明的,托尼·巴赞一直对记忆和大脑方面的研究特别感兴趣,最初他发现全世界关于大脑科学的研究仅仅局限于医学的脑研究,于是他下定决心要完成这一部分科学空白。之后通过长期的研究,他发明了思维导图,他对思维导图的定义是“思维导图的结构和人类的大脑及其相似,是一种放射性思维,充分调动人类的左脑,是一种非常好的图形技术,应用范围广泛:工作、教学、生活等,其改进后的学习能力和清晰的思维方式会改善人的行为表现。
2.思维导图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改革中的应用
2.1 思维导图在教学中的应用概括
思维导图的教学价值是不可估量的,采用思维导图进行课程的安排,可以对我们的专业改革起到积极的作用。它可以帮助我们在很多方面取得突破性的收获。
(1)帮助老师和学生掌握更加有效的学习策略,老师可以更有效的进行课本知识的传授,促进教学的质量,提高效率。在制作思维导图的过程中,会设计到如何快速的阅读以及内容的整理。在绘制和整理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关键词和核心的内容查找也可以帮助我们加强对所掌握知识的深沉理解,加以巩固。
(2)建立系统完整的知识框架体系,对大学学习的所有课程进行高效的资源整合,抓住重点,使整个教学过程和流程设计更加系统、科学而又有效。利用思维导图来代替进行课程的教学设计以及应用,会让师生意识里创造出整个框架图,进一步加强所学知识的巩固,同时对知识的整体把握也会提高一个档次,在学习的过程中也可以根据教学进程和实际需求情况作出具体合理的调整。
(3)思维导图的互动性也非常的强。可以打过一直以来的老师一个人授课的教学模式。将思维导图应用于教学,以学生为主体,老师加以引导,这样可以最大程度的发回学生在学习方面的积极性,充分发回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天赋。在整个思维导图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作用主要是引导,并且指导和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老师和学生之间可以比较自由的交流和沟通,这可以最大发挥大学生的个人空间,对于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也是很好的锻炼。
2.2 思维导图在专业改革中的应用实例
根据某高校的教学计划和课程规范,课程间存在前后关系,即在学习了某门课或者某几门课之后才能开始学习其他的课程。在采取通常手段进行课程安排的时候就会出现问题有部分课程的前一门课居然是在后一个学期才进行开设,甚至有些课学完之后会间隔多个学期才开设他的后续课程。这种不合理的课程安排一方面会影响课程教学的顺利进行,另外对学生来说接受起来是有些阻碍的。普通方式想找出课程中的关联也有一些难度,让学生很难把握学习中的重点,以及对自己未来方向的规划。而思维导图就能快速而又有效的帮助我们解决这些问题。
利用思维导图Xmind最后得到如图1所示的课程表或者教学计划表:
通过这样一张完整的思维导图,我们可以发现几个问题。
(1)概率、线性代数、高等数学等基础课程在我们的学习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课程。所以在我们学习的时候必须意识到数学的重要性。作为一个优秀的程序员,一定的数学修养也是十分必要而且重要的。数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可以毫不夸张的说,计算机科学可以说是数学的一个分支。软件工程需要图论,密码学需要数论,同时在计算机程序的编制过程中,我们会用到更多的数学,这保护离散数学、统计学还有微积分等。
(2)根据思维导图,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侧重学习自己想要发展的方向。
从思维导图中我们可以看出来,计算机专业的学习方向主要有软件开发、硬件系统、网络技术三个方向。
软件开发方向,主要课程有算法分析、数据库、java程序设计等。毕业后主要从事软件开发方面的项目。
硬件系统方向,主要课程有汇编、组成原理、嵌入式系统等。该方向侧重点是硬件,毕业生毕业以后可以从事嵌入式操作系统、单片机应用开发、嵌入式应用系统等工作。
网络技术方向,主要课程有面向对象、java web编程等。主要从事网络类IT工作。
(3)思维导图也能够让老师更好更合理的分配每个学期的学习任务。为各个方向合理的设置计算机专业课程。由于计算机极快的发展速度以及向各个行业的渗透,为了提高毕业生的竞争力,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必须要有所侧重。这就要求学校将对于不同方向的学生开放不同的课程。所以,我们在大一、大二的时候可以以文化课和专业基础课为基础教学,大三开始根据学生的特点并且依据市场的人才需求来划分若干专业方向,使得毕业生具备相应的计算机基本职业能力后,朝着专业化、行业化方向发展,充分发挥学生的特点。
参考文献
[1]王曰芬,浦晓斌.个人知识管理绩效评估研究及实证分析[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0(9):57-62.
[2]沈建强.概念图与思维导图的比较[J].浙江现代教育技术,2007(4):34.
[3][英]博赞.思维导图使用手册[M].丁大刚,张斌译.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
[4]吴正豪.思维导图:图解大脑使用手册[M].中国纺织出版社,2012.
思维导图学习计划范文第3篇
关键词:思维导图;PBL教学法;高职内科护理教学
内科护理学作为护理专业的重要课程,具有理论知识比较多、实践性比较强、内容比较丰富等特点[1]。但是,在教学实践中,过于侧重于护理理论知识的灌输,忽视学生的实践知识的培养,教学方式单一,使得学生的内科护理知识的学习效果不尽如人意[2]。另外,随着多媒体教学融入医学教育实践中,导致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比较少,严重影响内科护理教学质量,严重影响学生的护理知识和护理技能的提升。为了提升内科护理的教学质量,转变以往的教学模式,将思维导图的脸型、绘制等形式融入到PBL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以便调动学生学习内科护理的积极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内科护理的装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一、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选取我院护理专业的两个班作为实验研究对象,运用抽签的形式将其分成实验班和常规班,实验班45人,常规班44人。两个班在进行实验之前的平均成绩、教学内容、教学时间没有差异,是归属于一个教师进行授课。可见,两个班的差异不大,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二)教学方法。常规班中,教师运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以理论知识的传授作为主导,口头布置学生课前预习和课后训练。采用的教学方式主要是以案例分析法和讲授法,给学生安排相关的内科护理的问题并安排学生进行护理计划的书写。实验班中,教师运用基于思维导图的PBL教学法作为教学方式,具体操作如下:
1.课前教学准备。在内科护理知识的讲授之前,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特点,认真分析内科护理知识的基础概念、历史发展等相关知识,将相关知识构建成适合学生的思维导图。构构建相应的思维导图还应该学生进行分析,了解学生的思维方式、学习习惯、认知能力等方面,使得教学中的思维导图更加符合学生学习,并引导学生在学习相关知识的时候养成运用思维导图的习惯,使学生能够系统的学习内科护理知识。
2.教学使用基于思维导图的PBL教学法。在教学之前已经完成了相关的思维导图的构建,根据教学计划,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该充分认识基于思维导图的PBL教学法的作用和意义。首先,教师可以根据内科护理的教学内容,向W生下方相应的预习思维导图,告知学生的基本病情和护理要点。其次,根据所选的疾病情况在护理评估、护理诊断、护理计划、护理评价等方面向学生设计或提出相应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形式主要是以“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为主,鼓励学生可以查找资料,对相关问题进行思维层次性解读并绘制而出,有效地通过思维导图的形式,培养学生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针对学生的运用思维导图的形式识别、分析、治疗疾病的过程,教师应该应该注重在旁进行指导,让学生明白护理工作的重点和要点。
(三)评价指标。分析和比较两个班的学生考试成绩和学生对思维导图的评价。
(四)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二、结果
(一)两个班的学生考试成绩比较。实验班学生的考试成绩明显高于常规班,两个班数据比较有差异,P
(二)两个班的学生对思维导图的评价。实验班学生的各项评价明显高于常规班,两个班数据比较有差异,P
三、讨论
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学习知识的思维工具,能够快速地通过思维导图的形式掌握内科护理知识的重难点,系统性认识和学习内科护理知识。思维导图也是一种有效的自学工具,学生通过运用思维导图的形式进行自主学习,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自学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和爱好,本研究表明,教师在实验班中运用基于思维导图的PBL教学法作为教学方式之后,各项指标都优于常规组,可见这种教学方式具有一定的实用性。综上所述,基于思维导图的PBL教学法应用在高职内科护理教学中,效果显著,有效地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保障内科护理教学的高质量和高标准。
参考文献:
思维导图学习计划范文第4篇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思维导图误区应对策略
一、思维导图的含义及作用
“思维导图”是由英国心理学家、记忆大师TonyBuzan创造的,适用于记忆、学习、思考的思维“地图”。这种方式充分结合了人体左右脑中所擅长的领域并运用图文并用的技巧帮助人们将枯燥无味的知识转化成彩色的、容易记忆的知识版图,帮助思维以图画的方式显示在大脑中,从而使学生在大量的信息中抓住重点,理清层次脉络,从而发展思维力、记忆力、想象力等,最终开发大脑中的潜能[1]。思维导图通过在材料中提取关键字,使各部分知识紧密的联系起来。学生在构建知识框架的过程中能够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将总结的思维导图以图文结合的方式呈现出来,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思考并加深对知识的记忆,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在初中历史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思维导图将不同时代的历史过程展现在学生的面前,一方面学生能够了解到历史发展的规律;另一方面还能加深学生对各个历史事件之间联系性的理解。教师应该积极地将思维导图的方法贯彻到课堂教学中,逐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中,发挥主体性,从而培养学生科学的历史探究精神以及实事求是的态度。在思维导图的构建中让学生发挥自己的创新精神,构建适合自己的知识框架,久而久之,学生能够提升自身的实践能力,还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运用思维导图出现的误区
结合自身的教学以及相关课题的研究,笔者发现部分初中历史教师在课堂中运用思维导图这一方法时,存在许多误区,以下将一一列举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1.误区之一:急促型。有些教师并没有充分的了解学生,在没有摸清学生掌握的知识基础之前,就开始要求学生利用思维导图的方法进行预习或复习。许多学生对这一方法很陌生,导致大部分学生不能很好的应用,甚至出现应付了事的情况。比如在学习七年级第9课《秦统一中国》这一课时,教师讲授完相关的知识,为了让学生理清历史脉络,加深知识之间的理解与联系,于是布置学生完成这一课的思维导图。而大多数学生采用的只是将关键词提取出来,如“秦灭六国、确立中央集权制度、巩固统一的措施”,由此建立一个知识结构图,内容单一,不能做到图文并茂及找到知识间的联系,从而不能真正的发挥思维导图应发挥的作用。久而久之,学生与教师都不能坚持这项工作,形成匆匆开始,草草结束的局面。2.误区之二:形式型。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发现个别教师只注重形式,并不关心学生是否掌握了思维导图的方法。我国正处于应试教育的教育改革背景下,中学生面临着升学阶段,同时,学校及社会也会向教师施加压力。保证学生的考试成绩成了教师关注的重点,对于学生能力、思维、知识迁移等方面专注力太低。在这种情况下,部分教师只要求学生将课程重点构建出知识框架,应付作业就好,思维导图的教育工作成了一种形式,并不能真正实践于课堂教学中,也就提升不了教学效率。另有一部分教师发现学生设计出来的思维导图难以达到自己的要求,也没有耐心的指导学生,慢慢放弃了对学生的训练。没有学生的自主总结思维导图的过程,就重新回到传统灌输式课堂,课堂变得沉闷乏味。3.误区之三:控制型。不难发现,在历史思维导图方法的教学过程中,一部分教师并不善于指导学生思维导图的制作方法,却在不自觉中全程掌控学生思维导图的设计。如对学生绘制的思维导图妄加否定,而不是给予积极的鼓励与肯定。还有一部分教师觉得自行设计思维导图太过麻烦,浪费时间,就会到网上套用模板复制给学生,让学生被动接受别人的思维导图,而忽略了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使学生只能死记硬背并不能理解其中的联系及意义。因为无法从根本上培养学生制作思维导图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因此,不但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教学效果也不尽如人意。
三、教学中有效的应对策略
初中历史课堂不仅仅是教授学生历史的基础知识,还要培养学生通过历史的学习发展历史思维的能力,最终学生能够在无指导的情况下独立分析历史事件。而学生能够实现这一目标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构建思维导图。笔者针对教学中存在的误区提出以下有效的应对策略:1.制定完整的计划。刚刚升入初中,学生的思维及心智并不成熟,同时面对过多的课程、新环境的变化,学生一时难以适应,再加上升学的压力,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不好。如果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强制灌输学生思维导图的理念,反倒会让学生产生抵触的情绪。因此,教师应该制定完整的计划,用三年的时间循序渐进的训练学生。在实施过程中还要根据不同班级的情况因材施教,制定不同的方法[2]。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落实到每个学生上,争取七年级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一个知识点的思维导图的设计;八年级学生可以设计出一个单元的思维导图;九年级争取学生能够独立完成所有历史课程的复习思维导图的设计。2.加强方法的指导。思维导图的设计者是学生,学生通过思维导图贯穿知识的联系,思维导图方法的教授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学会设计方法,并应用于实际学习中,让学生掌握这一学习能力。历史学习中需要学生针对某一历史事件进行分析,而这一部分是许多学生的短板,其实就是学生并不能准确地捕捉材料中的知识点。而思维导图恰好能够解决这一问题,思维导图就是教会学生处理信息的过程,是通过对教材重点知识、教师的讲授等多个渠道获得信息的整合,培养学生捕捉信息的能力。3.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教师在日常课程中可从三方面促进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能力。一方面让学生对知识进行比较、概括,对一些相似的历史事件迁移到新的知识中,避免出现知识点重复的问题。另一方面让学生学会整合知识点。学科之间的知识都是相通的,学生在设计历史思维导图时,可以结合其他的学科知识整合于一张图表中,这样能够促进学科之间的迁移,加深知识的记忆。最后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能够积极联系实际生活,学生在设计思维导图之前,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联系生活或是从自己感兴趣的知识点进行分析,把历史变得生活化、现实化。
思维导图学习计划范文第5篇
小学语文思维导图教学效果一、思维导图概述
思维导图也被称作心智图,是通过带顺序标号的树状的结构来呈现一个思维过程,将放射性思考具体化的过程。简单地说,就是将人们在头脑中所想的内容用各种色彩的笔用图形、文字和线条划在纸上,是一种放射状的辐射性的思维表达方式。这种方法一经世界著名学者东尼?博赞发明,便引起了巨大轰动。它把传统的语言智能、数学智能和创造智能结合起来,成为了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最有效的图形思维工具。如今,思维导图作为21世纪全球革命性的学习工具被广泛应用于学习、写作、沟通、教育、管理等各方面,极大地提高了人们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成功地改变了全球2.5亿人的思维习惯。
二、思维导图运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小学生思维发展所起的作用
在英美、日本、新加坡、墨西哥、澳大利亚,思维导图早已经深入教育领域,在哈佛、剑桥和牛津,世界上最优秀的学生都在使用这种工具,很多国家从小学就开始展开思维导图教育,香港教育统筹局直接立项资助思维导图在中英文教学中的应用。而我国起步较晚,只有寥寥几个人在费力地推动这项技术的宣传,个别教育者在尝试在自己的学科领域渗透思维导图,因此而受益的学生更是屈指可数。其实对于语文学科来说,最适合使用思维导图进行辅助学习,也最能体现出使用效果,思维导图通过激发学生想象力、创造力、逻辑性等方面能促使其思维全方位发展,在阅读能力、语言表达、写作能力方面更有突出的促进。作为语文学科教师,如果能够将思维导图科学地引入教学中,给予学生正确的指导,帮助他们逐步理解和掌握思维导图使用技能和思维方法,使其吸收思维导图的精髓,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使其语文能力产生质的飞跃,同时也能带动学生将思维导图的使用扩展到其他学科的学习领域、生活领域和未来的工作领域,使其受益终身。
三、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1.在小学语文中使用思维导图要注意阶段性使用,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也要根据学生不同年龄特征进行,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学习能力循序渐进的训练。具体来说,可以按小学低、中、高年级进行。
第一阶段――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思维导图的运用模式。
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可以在学生语言表达和做计划两方面作为训练内容。目标以促进学生的形象思维、想象力、发散思维为主。
在此阶段,语文老师应意识到由于思维导图主要借助于可视化手段促进发散思维的形成,是人思维的自然功能的体现。因此在小学生最初接触思维导图时要将图形、数字、色彩、线条和结构等最初的元素介绍给学生,刺激脑皮层。具体指导技巧有:思维导图的基本结构练习、图形和线条的运用、色彩的使用、主题和一级分支的画法、5W1H关键词创造等。强调思维导图的可视化、简易性、美观性和趣味性。
比如,语文课上老师让孩子们介绍自己的父母、家乡等,首先可以让他们画出主题图形,然后画出自己想介绍父母的一级分支图形或图示,用5W1H的方式启发他们思考,再深入到二级分支的关键词等。思维导图做好后,再边看图边向同学进行口头表达,还可以请同学们互相分享自己的导图。老师也可以请低年级的同学用思维导图形式来记作业,多用图形图示和数字或请同学们用导图做周末计划等。
第二阶段――小学中年级语文教学中思维导图的运用模式。
对于中年级的学生来说,右脑的空间感、节奏感、整体感念和想象力有所提高了,左脑负责的文字、逻辑、线性、顺序的特质也较为明显,大脑本质上是以关键词概念以相互关联与综合的方式思维的,语文字词的掌握使思维导图可以越来越有效的促进思维的发展了。此时,学生们的思考可以变的更加有序、高效,可以避免低年级在逻辑上的混乱和冲突。
在小学中年级语文教学中,应在学生课文分析和记忆两方面作为训练内容。目标以促进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为主。具体指导技巧有:导图中层次的划分、符号的使用;顺序的调整;整体结构的重建;文字归纳、分支间的逻辑关系建构等。要求强调思维导图的流程化、清晰化、合理化、条理性。
比如,老师将所学的课文与学生一同边欣赏边以导图的形式呈现出来,比传统的归纳段落大意和中心思想更加灵活、直观,学生在与老师建构导图的过程中借助关联性不断积极思考和联想,加大了思维的训练;老师还可以利用思维的联想帮助学生进行记忆,中年级后,知识越来越丰富,需要记忆的东西也多起来,老师可以通过思维导图的图像式和关键词的简化形式,帮学生形成一幅幅充满逻辑关联的画面,叙述和描绘这些画面比单纯的文字背诵就简单多了。
第三阶段――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思维导图的运用模式。
思维发展到小学高级阶段,体现出更多的维度和立体感,做思维导图的过程中,会不断有新发现和新关系出现,鼓励思想不间断和无穷无尽的流动,大脑不断地利用其皮层技巧,越来越愿意接受新事物,体现在思维上就是思路越来越灵活、宽广、具有创造性。
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应多在学生课外阅读、写作和复习等方面作为训练主题。目标以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缜密思维和立体思维为主。具体指导内容有:导图的艺术性、分支横向比较和纵向深入的进行,合并、比较多个小主题导图,创作归纳知识性导图,构建写作构思导图以及创建课外阅读导图等。要求强调思维导图的空间感、创造性和艺术性。
布置写作训练时,老师让学生围绕主题整体构思,确定主题画在中心,增添围绕主题的各个分支,理清各分支的联系和关系,筛选并重建完善架构,明确逻辑顺序,标号,然后再落笔写作。避免出现传统写作时思路不明、结构松散、素材运用不当的情况,学生用导图可以自由打破思维禁锢,思路开阔,层次分明地进行写作。在复习阶段,老师可以与学生一起运用思维导图整理知识结构,理清重点,讲复杂和直线型的知识横向纵向进行比较性学习,通过分析、辨别和判断,思维变得立体和具有空间维度,并且清晰明了,复习效果会明显提高。
2.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思维导图与传统教学的结合方式。
课前:在课前预习中,老师可以布置学生自己看书,形成对于字、词和句的预习思维导图或以课文为主题的阅读思维导图。也可以为学生制作新单元或新课的结构性思维导图,帮助学生从整体上初步了解新知。
课中:在课堂教学中,老师以板书的形式带领学生分析课文,或作为写作前的构思是常用的方式。课堂的小组探究学习的方式是对思维导图模式的一个最好的组合,学生的思维被调动,而互相的思维火花又在讨论交流中取长补短,以共同绘制的思维图代替老师的灌输,让学生在主动和合作中认知。学生以头脑风暴活动充分发挥想象和思考,激发围绕主题而产生的各种联想、感想、灵感和创意,以思维导图的分支链的形式无限发散,再经过思维全景的呈现做与主题相关的取舍,避免无意义的发散。
课后:在课后作业中,可以让学生完成课文、单元、字词、修辞等整体复习和单项复习思维导图的形式让学生进行知识的归纳、总结和辨别。在其他学习和生活活动中,学生还可以由老师指导下用思维导图的形式设计出行计划书、周末学习安排、假期生活计划、班会演讲稿、竞选发言稿等。
四、用思维导图方式促进小学生生思维发展的几点建议
1.思维导图主要是将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很好的结合,调动左右脑同时运行,以提高学生认知、理解、记忆和学习能力。那么,在使用思维导图时要避免流于形式,做成简单的提纲,要突出图的特点,构建分支,呈现出放射性的立体结构。当然,也不能无所不能的来用,要理智的选用。
2.使用思维导图会很好的促进思维发展,也可以结合使用头脑风暴和小组讨论,敢于打破陈规,激发发散思维和创新意识。
3.每个枝节都加图会很花时间,也不要过分强调美观和逼真,简笔画能加则加,不能则弃。在“中用”的前提下再考虑“中看”。
4.语文中用导图梳理知识点时,要针对重点进行关联,抓大放小,细节要忽略。强调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和思路。
总之,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中科学地运用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思维水平,对学生自主终身学习有着突出的意义。作为一线小学语文老师,要力争进行思维导图教学方法研究和学习,合理运用,将培养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智力作为教学的目标。
参考文献:
\[1\]俞钱江.让思维导图成为小学语文学习的习惯.素质教育论坛,2012.
\[2\]王凤鸣.思维导图在英语阅读中应用价值浅析.林区教学,2011.
上一篇:急诊了护理工作计划{甄选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