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AA范文大全网!

幼儿园年度普法工作计划{2024年最新5篇}

时光隧道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本文共计23643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95分钟。

幼儿园年度普法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

一、基本情况

(一)场地园舍和配置设备设施

幼儿园创办于2009年9月,是一所政府产权市一级普惠性全日制民办幼儿园。幼儿园位于龙华区幸福枫景小区内,幼儿园占地面积4300平方米,建筑面积3200平方米。幼儿园园舍独立完整、安全符合“建筑质量和消防安全验收标准”,符合、满足幼儿日常生活、活动需要。

幼儿园不但重视硬件的建设,更注重对软件的开发与管理,力争做到管理工作规范,队伍建设专业化,教学设施现代化,教育模式多样化,教育手段科学化,幼儿全面发展化。交通便利,家长方便接送,园内环境优美,设施齐全,办学条件良好。我园建立良好的各项普惠相关制度,教职工对普惠园政策领会清楚,经常有计划的开展各项普惠性活动。

(二)幼儿园规模及师资队伍情况

我园于2016年成功深圳市普惠性幼儿园。按《广东省幼儿园督导评估方案》配备教职工,确保两教一保 。全园共开设19个班,教职工77人,配园长1名,副园长2名,园长符合任职资格。教师持证率:100%。教师大专以上学历(含大专):60%以上,保育员持证率:100%,保教人员年流动率较低,园医、财务人员、食堂工作人员、司机、保安具有上岗证及其他所需证件。

二、卫生保健及安全工作。

根据教学计划要求和学生实际,制定幼儿学期工作计划、月计划、周计划和符合幼儿发展水平的各科保育目标计划。坚持幼儿教师定期学习业务、分析、自查保教计划执行的情况。

(一)安全工作是幼儿园工作的重中之重、头等大事。

为了使幼儿园安全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真真正正使安全工作到实处,确实保证幼儿、教职工和国家财产的安全。我园进一步完善安全工作的各项制度,加大对制度的落实、执行的检查力度。将安全工作纳入常规,列入日常生活和教育教学当中,提高幼儿的安全防范意识和防范能力。杜绝恶性事故和责任事故的发生。严格按照“一幼一卡,人卡不分离”的接送制度,严把接送关。严格遵守门卫值班制度,全天有专人值班,做好防火、防泄、防电、防溺、防盗、防骗(拐)、防意外事故等工作确保幼儿及财产安全。自建园来无一例不安全事故发生。

(二)落实《幼儿园卫生保健制度》?

严格按照执行《幼儿园卫生保健制度》,不断寻找工作中的薄弱环节,采取积极的措施加以调整。在一日活动中,严格落实各项卫生保健制度,坚持每天进行晨、午检,严格执行消毒制度,对室内外环境、玩教具、餐具坚持每日消毒,责任到人、到物;每天对幼儿一巾一杯和所有设施、设备、地面、墙面进行彻底消毒,并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相结合的方法实行监督。

在办园实践中,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在管理思想上,坚持以教师发展为本,增强教师的主体发展意识;在管理行为上,采用柔性管理的方法,注重营造健康向上的园所文化氛围。实行园长责任制,注重抓责任的追究,制定了一系列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量化考核细则。各项工作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务真求实,为提高保教质量,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增强内部凝聚力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收费管理?

我园严格执行当地物价部门的收费标准,不乱收费,严格按照二类园收费标准收取费用,无乱收费现象。有较为完善财务管理制度,账目清晰,并逐年接受物价部门的检查。

四、福利待遇

我园积极争取员工的福利待遇,给入职员工买社保,商业保险,公积金。并且坚持每学期带领老师进行团建活动,增加教师团队的凝聚力。

五、科学保教

我园不断优化孩子的一日作息流程,丰富保教工作计划科学,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形式,环境创设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并适宜幼儿发展,创设多种区域活动空间,提供丰富的玩具、游戏材料和幼儿读物,为幼儿自主游戏和学习探索提供条件和机会,体现动静交替、室内、外交替;集体与个体、正规与非正规、稳定性与灵活性结合。定期开展组织学习《纲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等。

六、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

回顾近几年来的工作,我园取得的成绩是显著的,得到了上级主管部门和社会、家长的肯定和赞许,但对照评估标准,我们认为还存在以下几方面急需改进:

1、办园条件有待再完善,部分配套设施以及教玩具等将继续添置。

2、幼儿园专业教师年轻化,经验少。 幼儿园将在师资力量方面加大投入。

3、教学改革、教育研究还须再加强。

幼儿园年度普法工作计划范文第2篇

一、认真分析现状,准确把握我市学前教育发展形势

自2011年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我市学前教育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学前教育资源快速增加,财政投入不断加大,截至2015年,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幼儿园7416所,在园幼儿91.56万人,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79%,在园幼儿普惠覆盖面达72.4%,初步构建起了“广覆盖、保基本、多形式、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入园难”“入园贵”问题得到有效缓解,人民群众对学前教育的满意度进一步提高。

2011年,市政府制定了《关于加快学前教育发展的意见》,明确了“坚持学前教育公益性和普惠性,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民办并举”的整体发展思路,启动实施第一期和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五年来,市教委加强统筹协调,市级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各区县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大力实施新建、改扩建城乡幼儿园,综合奖补,幼儿教师国培计划,贫困幼儿资助等四大类、项国家学前教育重大工程,共同推进学前教育改革发展。

具体来看,一是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逐步健全。明确了“市级统筹、区县(自治县)负责、分级管理”的学前教育管理体制和市、区(县)两级政府发展学前教育的责任,落实了政府相关部门职责。二是财政投入大幅增加。各级政府将学前教育经费列入财政预算,新增教育经费向学前教育倾斜,加大了财政投入保障力度。从2011年起,市财政每年投入学前教育不低于3亿元,“十二五”期间,全市财政投入城乡幼儿园建设总资金达到40亿元。三是学前教育资源总量增加。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2015年新建、改扩建一批幼儿园,全市各级各类幼儿园(含班、点)从2010年的6594所增加到2015年的7416所。全市在园幼儿从2010年的70.9万人增加到2015年的91.56万人,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从2010年的70.9%提高到2015年的79%。四是通过采取实施奖补、加大资助力度等有效措施,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不断扩大,全市普惠性幼儿园从2011年的1064所增加到2015年的4220所,在园幼儿普惠覆盖面达72.4%。五是师资队伍建设不断加强。全市幼儿园教职工从2010年的3.57万人增加到2015年的7.19万人,其中专职教师增加了近三万七千名。将公办、民办幼儿教师统一纳入国培、市培和区县级培训体系,2011至2015年间,国家级、市级共培训幼儿教师25863人。六是加强监督管理、规范办园行为和保教工作,启动建设学前教育管理信息系统,研制玩教具配备标准、幼儿园参考食谱、教师实践资源包等。七是以《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为依据,结合本地特点开发游戏资源,实施科学保教,全市各级各类幼儿园办园水平和保教质量进一步提高。八是加强宣传,开展学前教育宣传月活动和三年行动计划网络巡展,建设开通了重庆学前教育网、各区县学前教育网和重庆学前教育微信公众平台,从2012年起向全社会公开动态所有幼儿园信息,全社会关心支持学前教育的氛围日益浓厚。

但是,由于底子薄、基础差,尽管经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从整体上看学前教育仍是我市教育体系中的薄弱环节,一些突出问题还制约着我市学前教育的健康发展:一是学前教育资源总量不足,普惠性资源分布不均;二是财政投入不足,公办幼儿园和城镇普惠性民办园成本分担机制和运行保障机制有待进一步建立健全;三是幼儿园教师量少质弱的现状尚未得到根本扭转,队伍流动性较大;四是幼儿园办园行为需要进一步规范,保育教育质量参差不齐,整体水平不高。

全面实现第二期三年行动计划确定的目标任务,需要进一步落实政府责任、加大财政投入、支持社会参与,扩大资源总量,完善保障机制,健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不断扩大学前教育资源,强化保教师资队伍建设,着力提高保教质量,逐步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到2016年,基本建成以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为主体的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网络,初步建立以公共财政投入为主的农村学前教育成本分担机制,全面提高幼儿园办园水平和保教质量。在即将编制的第三轮学前三年行动计划中,我们要用实实在在的举措来推动学前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用一项项成果来回应广大人民群众对学前教育的关切。

二、加快建设步伐,不断扩大我市学前教育资源总量

进一步优化资源布局。享受公平的教育,是每位孩子的权利,其前提是教育资源的公平配置。政府是实施教育公平的主体,实现教育公平也是政府应尽的职责,为保障每位孩子在学前教育阶段享受到平等教育的权利,政府必须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市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推进中小学(含幼儿园)布局结构调整的实施意见》和市教委等五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五大功能区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以区县(自治县)为单位编制幼儿园总体布局规划,力求突破“两个重点”:一是着力扩大农村学前教育资源,重点解决好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留守儿童集中地区学前教育资源短缺问题;二是充分考虑城镇化进程、老城区改造和人口流动的实际,重点解决好城镇及城乡结合部学前教育资源总量不足的问题。

加快发展公办幼儿园。一是进一步加大农村公办园建设力度。积极鼓励、采取措施促进农村乡镇利用闲置校舍和富余公共资源改扩建一批乡镇中心幼儿园及增设幼儿班,在交通便利、人口密集的地区新建一批幼儿园,确保每个乡镇至少有1所中心幼儿园,每个街道至少有2所普惠性幼儿园。同时,利用闲置校舍和富余公共资源举办幼儿园(班),依托村校附设幼儿园(班)。在交通不便的边远山区,由乡镇中心幼儿园采取办分园、设幼儿班(点),相邻村联办幼儿园(班)等形式,提供灵活多样的学前教育服务,保障农村儿童入园。二是大力支持企事业单位和集体办园。参照教育部门举办的公办园财政投入和教职工管理政策,支持国有企事业单位和集体办园,提高其面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三是进一步规范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缓解人口密集地区幼儿入园难问题,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一直是重要的途径。通过制定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和管理的实施办法,落实小区配套幼儿园规划、建设、移交、举办以及回收、补建等政策。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由所在区县政府统筹安排,举办公办幼儿园或委托举办成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对已有小区配套幼儿园进行清理整顿。

加大对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的扶持力度。民办幼儿园是我市学前教育的生力军。民办园和公办园一样,为社会提供了学龄前儿童教育平台,特色鲜明的优质民办幼儿园管理规范、教育教学质量高,受到家长和社会广泛好评。要更加充分地发挥民办园在提供普惠性学前教育服务中的重要作用,做到支持到位、服务到位、监管到位。一是进一步落实好民办幼儿园在土地、建设、税收、审批登记、教师培训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多种方式吸引社会力量办园。二是财政设立扶持民办学前教育发展专项资金,继续加大民办园投入。三是健全奖补机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减免租金、派驻公办教师、培训教师等方式,大力引导并支持民办园提供普惠,逐年提高普惠性民办园的比例。

三、加大财政投入,深入完善学前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经费投入是学前教育发展的关键之关键,是提升学前教育水平的重要保障。近年来,我市各级政府不断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拓宽经费来源渠道,初步建立了以公共财政为支撑的学前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为学前教育健康发展提供了保障。

进入“十三五”期间,要进一步落实政府学前教育投入的主体责任,安排支持学前教育发展专项资金,鼓励和引导积极发展学前教育。财政性学前教育投入最大限度地向农村、边远、贫困和民族地区倾斜,加大对农村和城乡结合部公办幼儿园建设的支持力度。除继续鼓励完善幼儿资助制度、实施幼儿教师培训计划外,将统筹安排学前教育奖补专项资金,支持区县进一步扩大学前教育资源、发展普惠性幼儿园、改善办园条件、提高质量,引导和激励区县完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积极支持普惠性幼儿园配备玩教具,完善保教设施设备,改善办园条件,提升保教质量。

要逐步完善幼儿园运行保障和成本分担机制。完善学前教育生均经费保障制度,逐步提高普惠性幼儿园生均公用经费财政补助标准。建立科学合理的幼儿园收费标准动态调整机制,按中央要求及相关规定程序调整保教费收费标准,规范幼儿园收费管理。鼓励有条件的区县在市定标准基础上提高本地普惠性幼儿园生均公用经费财政补助标准,以满足普惠性幼儿园正常运转需求。

要进一步健全学前教育资助制度。加大对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孤儿和残疾儿童接受学前教育的资助力度,进一步提高资助标准,将资助范围扩大到所有在园家庭经济困难幼儿,实施精准资助。支持有条件的区县,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幼儿保教费和生活费补助标准,确保贫困家庭幼儿不因贫困而失学。鼓励社会各界、企事业单位及个人捐资助学。

四、强化师资建设,全面提高幼儿教师保教能力

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素质优良、结构合理、富有活力,适应我市学前教育改革发展需要的园长、教师队伍,是提高学前教育质量的关键,是促进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大计。

首先,要按标准配备公办幼儿园教师,带动教师整体素质提高。我市现有学前教育师资仍然较为缺乏,特别是农村地区幼儿园,师资缺口更大。要根据教育部《幼儿园教职工配备标准(暂行)》,核定公办幼儿园教职工编制,制定公办幼儿园教职工编制标准,有计划、按比例地充实幼师队伍。

其次,要切实保障幼儿教师待遇,保障幼儿教师的合法权益,消除他们的后顾之忧,让广大幼儿教师心情舒畅地投入工作。完善幼儿园教师工资待遇保障机制,落实国家规定的工资待遇。探索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实现公办园非在编教师与在编教师同工同酬。引导和监督民办园依法保障教师工资待遇,足额足项为教师缴纳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稳定教师队伍。进一步完善幼儿园教师专业技术职称(职务)评聘办法。对长期在农村基层和艰苦偏远地区工作的公办幼儿教师,在绩效考核中给予政策倾斜。将“依法为教职工购买社会保险”作为普惠性幼儿园评定的必要条件。

第三,要加大幼儿教师培养培训力度。合理调整学前教育专业培养规模,规范管理,提高质量。积极培养“3+2”专科层次幼儿教师。完善学前教育免费师范生培养制度,为全市培养一批“师德好、业务精、留得住、有专长”的本专科层次优秀幼儿教师。完善幼儿园教师培训体系,国培、市培、区县培训以及园本培训分类实施,相互衔接,推进幼儿园园长和教师的全员培训工作,完成对幼儿园园长和教师的全员专业培训,加大面向农村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教师的培训力度。还要以培养名园、名园长、名幼师为目标,加强幼儿教师业务培训,着力培养一批学前教育带头人,推动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

五、加强管理指导,着力提升学前教育保教质量

要健全监管体系,加强幼儿园规范管理。完善幼儿园准入、退出机制,严格准入标准,把好幼儿园入口关,全市一级园不低于30%,二级园达到40%以上,三级园控制在20%,已审批合格但未达等级园控制在10%以内,全面取缔无证非法办园。坚持幼儿园年检制度,建立健全日常管理和检查制度,加强对幼儿园办园资质、教师资格、办园行为、保教工作、安全、收费等的监管。建立幼儿园信息公示制度,及时幼儿园基本信息,接受社会监督。建立健全幼儿园定期自查自纠制度和家长委员会制度,及时发现并消除卫生、消防、园舍等方面的安全隐患,并对事关幼儿和家长切身利益的事项充分征求家长委员会的意见。

幼儿园年度普法工作计划范文第3篇

近日,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社部四部门印发了《关于实施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负责人就《意见》出台的背景、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等有关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1.请介绍一下编制实施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的背景

答:学前教育国十条下发以来,各地以县为单位实施一期、二期行动计划,切实把学前教育纳入民生工程予以保障,资源快速扩大,投入大幅增加,师资队伍不断壮大,管理制度日益完善,幼儿园保教质量逐步提高,学前教育改革发展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全国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从50.9%提高到75%,社会普遍关注的入园难入园贵问题有效缓解。但总体上,普惠性资源依然不足,公办园少、民办园贵的问题在许多地区还比较突出,幼儿园运行保障和教师队伍等体制机制建设相对滞后。随着全面两孩政策实施,对学前教育资源总量的需求将大幅增加,国家规划1亿左右人口进城落户,将带来资源结构性短缺,城市资源需求将进一步加大。十三五期间,学前教育将面临资源不足和普惠不够的双重压力,必须在巩固一期、二期行动计划成果的基础上,继续编制实施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保持重视程度不减、投入力度不减、工作干劲不减,持续推进学前教育改革发展,努力回应人民群众对接受良好学前教育的期盼。

2.实施第三期行动计划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实施第三期行动计划既要遵循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的总体要求,又要把握十三五学前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新需求。

一是注重科学规划。针对当前人口政策调整和城镇化进程等新需求,强调调整幼儿园建设规划,优化幼儿园布局,重点支持贫困地区、困难群体和薄弱环节。

二是坚持公益普惠。加大财政投入,提升学前教育公共服务水平,既要发挥公办园在普惠性学前教育中的主体作用,也要积极引导和扶持民办幼儿园提供普惠性服务。

三是强化机制建设。落实地方政府发展和监管学前教育的主体责任,充分发挥中央支持政策的引导和激励作用,着力推进管理体制、投入机制和办园体制改革,提高综合治理能力,促进可持续发展。

3.三期行动计划关于十三五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的目标是什么?

答:《意见》对十三五学前教育改革发展做出了全面部署,提出了十三五学前教育发展的总体目标:到2024年,基本建成广覆盖、保基本、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具体分为三个方面。

一是发展目标,主要包括普及和普惠两个指标:全国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85%、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在园幼儿数占在园幼儿总数的比例)达到80%左右,这是落实十三五规划,实现学前教育基本普及、解决入园难入园贵的关键指标。

二是体制机制目标,理顺管理和办园两个体制,建立成本分担和教师队伍建设两个机制,落实政府在规划、普惠性资源配置、投入、队伍建设、监管及推进公平等方面的责任,促进学前教育可持续发展。

三是质量目标,建立评估监管体系,规范办园行为,消除小学化倾向,全面提高幼儿园保教质量。

4.实施三期行动计划的重点任务是什么?

答:三期行动计划的重点任务有三項。

一是扩大普惠性资源,着力破解公办园少、民办园贵的问题。按照公办民办并举的要求,一方面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提高公办园在幼儿园总量中的占比,扭转公办资源严重短缺的现状;另一方面积极扶持民办园,不断提高普惠性民办园在民办园中的占比,通过公办和民办两条腿走路,满足绝大多数幼儿都能接受普惠性学前教育的需求。

二是完善体制机制,解决发展普惠性学前教育的条件保障问题。落实各级政府发展学前教育的主体责任,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建立与公益普惠要求相适应的投入机制,健全学前教育成本分担机制,完善幼儿园教师编制补充和工资待遇保障机制,确保各类幼儿园正常运转和稳定发展。

三是提升保育教育质量,解决学前教育内涵发展问题。推进幼儿园贯彻落实《幼儿园工作规程》和《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完善幼儿园质量评估体系,加强教研指导,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结合,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

5.三期行动计划在扩大普惠性资源方面提出了哪些政策举措?

答:针对当前普惠资源不足的现状,《意见》要求大力发展普惠性幼儿园,着力解决脱贫攻坚地区、两孩政策新增人口集中地区和城乡接合部幼儿园建设问题。

一是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逐年安排新建、改扩建一批公办幼儿园。在农村,按照国务院的要求,每个乡镇办好公办乡镇中心幼儿园,大村独立建园或办分园,小村联合办园,健全县、乡、村学前教育服务网络。在城市,落实国务院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必须办成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的要求,老旧城区、棚户区改造和新城区、城镇小区建设要按需要配建幼儿园,开展小区配套幼儿园专项整治,着力解决配套幼儿园建设、移交和管理环节突出存在的问题。

二是支持机关企事业、城镇街道集体办园。要求各地理顺机关、企事业单位、城镇街道办幼儿园办园体制,实行属地化管理,加大政策和投入的支持力度,通过地方政府接收、与当地优质公办园合并、政府购买服务等多种形式,确保其面向社会提供普惠性服务。

三是积极扶持普惠性民办园。继续落实有关优惠政策,通过购买服务、综合奖补、减免租金、派驻公办教师、培训教师、教研指导等方式支持普惠性民办园发展。同时,建立有效的监管机制,将提供普惠性学位数量和办园质量作为奖励和支持的依据,扶持和监管并进,引导民办园提供稳定的普惠性服务。

6.三期行动计划在建立学前教育成本分担机制方面有哪些考虑?

答:实施一期、二期行动计划,各地按照学前教育国十条提出的预算有科目、增量有倾斜、投入有比例、拨款有标准、资助有制度的要求,切实把学前教育纳入财政预算,加大投入力度,扭转了长期以来政府对学前教育不投入或少投入的状况。但是由于学前教育基础薄弱,欠账较多,近年来各级财政投入主要是用于资源建设,幼儿园保运转、保工资、保发展的问题仍存在很多困难。三期行动计划在继续扩大普惠性资源的同时,把推动各地建立健全可持续发展的生均拨款、资助、收费一体化的学前教育经费投入机制作为着力点。

一是建立幼儿园生均拨款制度。推动各地研究制定公办幼儿园生均拨款标准和企事业单位、集体办园、普惠性民办园补助标准,解决幼儿园日常运转和教师基本待遇保障问题。

二是健全学前教育资助制度。優先资助建档立卡的家庭经济困难幼儿,确保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孤儿和残疾儿童平等接受学前教育。

三是建立幼儿园收费动态调整机制。综合考虑经济发展状况、办园成本和家庭经济承受能力等因素,按照非义务教育成本分担原则,对公办幼儿园的保教费收费标准进行动态调整,合理分担学前教育成本。

7.三期行动计划将采取哪些措施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答:幼儿园教师数量不足、待遇偏低、专业素质不高是长期制约学前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瓶颈问题。《意见》要求构建教师队伍建设支持体系。

一是创新教师补充机制,在编制不能满足需要的情况下,鼓励地方探索创新,通过采取核定编制、购买服务、区县统一招考等多种方式解决公办园教师编制不足和农村幼儿园教师短缺问题。

二是完善教师待遇保障机制,落实国十条和《关于实施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意见》关于通过生均财政拨款、专项补助等方式解决非在编教师待遇的要求,加强制度创新,切实解决公办园非在编教师、农村集体办幼儿园教师待遇偏低问题,并依法将幼儿园教职工全员纳入社保体系。

三是健全教师培养培训机制,根据普及学前三年教育的要求,确定培养规模和层次,通过多种方式为农村和边远贫困地区培养补充合格的幼儿园教师,深化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和教学改革,建立完善符合学前教育实际、有利于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职称评聘标准。

8.三期行动计划在加强幼儿园质量监管方面有哪些举措?

答:加强幼儿园监管,是整体提高办园水平和保教质量的重要手段。

一是完善幼儿园质量评估体系。教育部要研制《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估指南》,建立科学导向,引导各地完善分类定级质量评估体系,激励各类幼儿园不断提高保教质量。

二是进一步规范办园行为。落实县级政府监管责任,完善动态监管机制,加强幼儿园准入、安全、卫生保健、营养膳食、保育教育、经费使用和收费等方面的规范管理,推进幼儿园依法依规办园。

三是健全教研指导制度。加强学前教育教研力量,落实学前教育教研指导责任区,形成多层次、广覆盖的教研指导网络。发挥乡镇中心幼儿园的辐射作用,加强对农村学前教育的业务指导。

幼儿园年度普法工作计划范文第4篇

【关键词】学前教育;中长期发展目标;推进策略;发展愿景

【中图分类号】G6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16)09-0003-08

201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了《教育2030行动框架》,倡导各成员国“2030年实现全民享有公平、包容的良好教育和终身学习机会”的教育目标。在之前的《仁川宣言》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各成员国要提供至少 1 年有质量的免费或义务的学前教育,让所有儿童都有机会获得有质量的早期发展、看护和教育。中国政府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成员国,对此作出了庄严承诺。然而,如何在中国实现《教育2030行动框架》所提出的目标,如何在未来十五年建构起一个公益、普惠、优质、均衡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中国政府该采取哪些推进策略来确保这些目标的实现,都是亟待学界研究与探讨的问题。本文从国际国内学前教育中长期发展目标的变迁历程与未来趋势分析着手,尝试对我国面向2030年的学前教育中长期发展目标及其推进策略提出构想。

一、国际国内学前教育发展目标的历史变迁及未来趋势

制订面向2030年的学前教育中长期发展目标,从而实现《教育2030行动框架》所提出的教育目标,可以从仔细梳理近一百年来国际国内学前教育发展目标的历史变迁以及对未来十五年中国可能面临的学前教育基本需求、学前人口变化趋势、各级政府财政投入规模、社会力量参与能力等加以预测,进而开展具体构想,以便在战略性、前瞻性高度合理定位我国学前教育中长期发展目标。

(一)国际国内学前教育发展目标的历史变迁

1.欧美发达国家学前教育发展目标的变迁轨迹

纵观欧美发达国家学前教育发展目标的变迁历程,我们可以把它大致划分为三个阶段,即关注普及阶段、关注公平阶段及关注质量阶段。在关注普及阶段,各国政府重视的是提高适龄幼儿的入园率,提高适龄幼儿家长的科学育儿水平。譬如美国,在其《2000年教育战略》中提出“应保证所有儿童都能接受高质量的适合个体发展需要的学前教育”,明确将全面普及学前教育列为教育改革首要目标。为了保证全面普及学前教育发展目标的实现,各国政府都采取了各种战略措施。一是出台有关学前教育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从而为普及学前教育提供高位阶、强制性与权威性的法律规范。二是强化政府责任,逐渐建立起以公立学前教育机构为主体的普及模式。譬如,在OECD成员国中有一半以上的国家公立学前教育机构占学前教育机构总数的50%以上。三是以免费、减费或补助为主要策略,推进学前教育的全面普及。在关注公平阶段,各国政府出台了较多支持弱势群体接受早期教育的政策措施,譬如美国的“开端计划”、英国的“确保开端计划”和OECD的“强势开端计划”等。当普及与公平的学前教育发展目标逐步实现之后,各国政府又将学前教育发展目标定位于提高质量。譬如,德国在《日托扩展法》《儿童及青少年福利法》中,对学前教育机构的教育质量和教育主管部门的督导职责等都作出了明确规定。其他国家也分别以不同形式对影响学前教育质量的教师培养培训、专业标准、课程设置、质量督导等作了规定,以从政策层面支持学前教育质量的真正提升。

庞丽娟等人对国际学前教育发展战略的梳理也与本文所分析的上述三个阶段发展趋势相一致,即促进学前教育的全面普及是国际学前教育发展战略的基本方向,推进学前教育公平是国际学前教育发展战略的价值追求,促进学前教育优质发展是国际学前教育发展战略的重要目标,以政府为主导是实施学前教育发展战略的根本原则,以公共财政为支撑是实施学前教育发展战略的坚实保障。〔1〕

2.我国学前教育发展目标的变迁轨迹

纵观我国建国后学前教育发展目标的变迁历程,我们发现,我国的学前教育发展目标多集中表现在事业发展上,即较多聚焦于经济发展不同程度地区的学前教育三年入园率、学前教育一年入园率及0~6岁儿童家长及看护人员的科学育儿能力。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政府缺少有关学前教育发展的目标规划意识。直到20世纪90年代,我国政府才有了对学前教育发展目标的具体表述。譬如,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大中城市基本满足幼儿接受教育的需求,广大农村积极发展学前一年教育”。1996~2000年的“九五”期间,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目标被定位于“学前三年入园率全国总体达到45%,经济欠发达省(市)35%,经济中等省(市)55%,经济发达省(市)75%;大、中城市基本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农村学前一年入园率达到60%”。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4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中,我国政府提出了“2024年学前教育一年毛入园率达到95%,二年毛入园率达到80%,三年毛入园率达到70%”的发展目标。

分析我国学前教育发展目标的变迁轨迹,我们发现,我国政府对学前教育的发展基本只提数量上的期望,尚无作出整体设计,也缺少质量层面的具体表述。当然,学界也缺少对国际国内学前教育中长期发展目标的比较研究,缺少对学前教育体制发展目标、区域发展目标、公平指数目标、质量发展目标的具体研究。因此,要讨论我国面向2030年的学前教育中长期发展目标,我们需要仔细研究国际学前教育发展目标的历史变迁,特别是OECD国家学前教育发展目标的历史变迁、金砖五国学前教育发展目标的历史变迁,在此基础上制订出更具国际视野,也符合国内现有基础的2030年学前教育中长期发展目标。

目前,我国的学前教育发展是多种体制共存的格局,有公办幼儿园、公办性质的幼儿园(部门办幼儿园、部队办幼儿园、街道办幼儿园、集体办幼儿园、高校办幼儿园、企业办幼儿园,等等)、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民办幼儿园四种体制。《若干意见》等政策文件所确定的我国学前教育的未来发展趋势和努力方向是重点发展普惠性学前教育,打破现有体制障碍和制度藩篱。因此,各级政府要以建立公益、普惠、优质、均衡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为目标,支持普惠性幼儿园发展,建立起公平均等的学前教育财政投入机制与成本分担制度。

本届政府履职之初,就作出了进行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冻结事业单位人事编制,财政供养人员一个不增的决定。这意味着,未来学前教育的发展不会是依靠大量增加有编制的教师、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来实现的,各级政府必须创新财政投入机制,消除办园体制差异,采取生均财政拨款、生均公用经费标准的方式扶持普惠性幼儿园发展。

3.投入发展目标

学前教育是政府必须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务。未来十五年,政府要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努力使学前教育财政性投入占教育经费投入的比例达到5%~7%。

在经费投入总量确定的前提下,政府要合理调整投入结构,坚持城乡有差别投入的原则,即在农村地区实行以政府财政投入为主的学前教育成本分担机制,在城市地区遵循政府、家庭合理分担的原则,并保证家庭分担比例不超过50%。同时,在未来十五年,要逐步建立起以生均财政拨款和生均公用经费拨款为主要方式的学前教育财政投入机制,以适应未来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形势变化。

4.公平指数目标

目前,我国学前教育发展面临的最大不公平是东部中部西部、城乡之间资源配置的不均衡。作为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领域,学前教育公平指数的建构必须成为未来十五年学前教育发展目标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从国际范围看,各国政府都在努力采取一些化解区域、种族、城乡、阶层之间学前教育不公平的措施,新西兰政府还专门为此建立了公平基金,旨在解决区域、种族之间在学前教育发展上的不公平。

5.质量发展目标

质量是学前教育发展的根本目标。当学前教育发展逐步实现了“广覆盖、保基本”的目标之后,“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必然会成为最重要的追求。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必须要从关涉质量发展的三大要素着手,即建设高素质的幼儿园教师队伍,建构儿童本位的幼儿园课程,开展有质量的师幼互动。

从教师队伍建设来看,未来十五年,我国幼儿园教师培养培训体系要进一步完善,实现专科向本科的升级。高校的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要更关注“全实践”模式。在职幼儿园教师培训要更关注基于现场的问题导向培训。从课程建构来看,可以借鉴江苏省课程游戏化的经验,对幼儿园正在实施的课程进行儿童本位的审议,从而让课程与儿童的生活、儿童的需要、儿童的游戏更接近、更一致。从高质量的师幼互动来看,教师可以更多参照CLASS评估系统,从情感支持、班级组织与管理、教学支持等方面来不断反思和改进师幼互动,更好地支持儿童的发展。

(三)学前教育中长期发展目标的体系建构

面向2030年的学前教育中长期发展目标不是简单地将事业发展目标、体制发展目标、投入发展目标、公平指数目标及质量发展目标五个方面进行叠加,而是要进行系统建构。在前瞻性、科学性、可行性的基础上,可以依据《若干意见》提出的“广覆盖、保基本、有质量”的发展思路,从空间、规划、质量三个维度确定学前教育发展目标体系。所谓“空间”维度,依托的是《若干意见》提出的“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思路。所谓“规划”维度,强调的是学前教育要进行中长期规划,不能只停留在解决当下面临的问题,而是要在未来人口预测、政府投入规模预测、社会需求预测、社会力量参与预测的基础上进行整体筹划。所谓“质量”维度,强调的是沿着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提出的发展“优质、均衡”学前教育的思路继续向前。

三、我国面向2030年的学前教育中长期发展目标推进策略

实现学前教育中长期发展目标,需各级政府采取系列措施来保障。从学前教育发展目标推进策略的已有研究来看,自《教育规划纲要》《若干意见》颁布下发以来,中央政府已出台了40余项推进策略,但运用麦克唐纳尔和艾莫尔的政策工具框架分析会发现,当前的40余项推进策略存在三个问题。〔5〕一是缺乏系统组合。二是过度使用命令性工具,缺少激励性措施。三是偏向短期目标,且政策实施的成本较高。我们认为,未来十五年的学前教育发展目标,需要根据“决策导向-政策制度-项目措施”三维推进策略模型,在全国范围内分区域、分层次、分步骤、有重点地加以推进。

(一)实现学前教育发展目标的决策导向

在实现学前教育中长期发展目标的过程中,各级政府如何确定学前教育的价值定位及决策导向非常重要。我们认为,从中央到地方均应当坚持“政府主导、弱势补偿、质量为先”的价值选择,在发展学前教育的决策思路上达成共识。

在《若干意见》中,我国政府提出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这意味着发展学前教育不仅要“政府主导”,也要“社会参与”,即未来学前教育发展要保持一种多元发展态势,既不是重点发展公办幼儿园,也不是大力扶持民办幼儿园,而是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支持普惠性幼儿园发展。与此同时,在《教育规划纲要》《若干意见》等政策文件中,中央政府持续提出了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的工作要求,并提出在农村地区实行公共财政为主的分担体制。不仅如此,上述政策文件还特别强调要实施学前教育资助制度,彰显了政府关注“弱势补偿”的决策特点。此外,随着“广覆盖、保基本”学前教育任务的初步完成,“有质量”应成为政府投入的重点。因此,各级政府需在后续工作中强调质量导向的财政投入和政策激励机制,以提高教师待遇,降低幼师比,实施有品质的幼儿园课程。

(二)实现学前教育发展目标的制度设计

为了实现未来十五年学前教育发展的各项目标,各级政府要进行系统化制度设计,为学前教育的发展提供整体的制度保障。

1.普惠性幼儿园制度〔6〕

未来十五年,各级政府要逐步打破现有公民办有所区分的体制,建立可获得、付得起、有基本质量的普惠性幼儿园制度。这种普惠性幼儿园主要应从现有的公办幼儿园、公办性质幼儿园、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转变而来。这意味着政府要做好这三类幼儿园的规划设计与转轨安排。

现有公办幼儿园的核心特征是收费较低、质量较高。因此,现有公办幼儿园当下大多采取选择性入园方式,导致家长的权力资本、经济资本、社会资本等成为孩子能否入园的关键影响因素。换言之,公办幼儿园尚未完全具有“普遍惠及、人人享有”的特征和属性。政府需要不断通过政策调控等手段,引导公办幼儿园变为普惠性幼儿园。公办幼儿园成为普惠性幼儿园,从逻辑上来说理所应当,但从实际实施来看,却困难重重。这意味着政府要有勇气打破公办幼儿园内部人利益独享的状态,建立公办幼儿园服务区制度,真正实现公共资源的对公众开放。

对现有公办性质幼儿园而言,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加大对辖区内集体办、部门办、企业办、街道办等幼儿园的扶持意识,改善这类幼儿园教师的待遇,在工资待遇、津贴奖励、继续教育、养老保险补贴等方面加大投入力度,同时提高公办性质幼儿园生均公用经费补助标准,以保证幼儿园的有质量运行。

对于现有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而言,规范与扶持同样重要。各级政府要建立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扶持制度,做好辖区内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的布局规划工作,在标准设立、申报流程设计、减免政策制订、公用经费补助、教师队伍建设、财务监管、质量提升等方面加强规范管理。“普惠性民办园扶持条件与机制研究”课题组认为,生均公用经费补助制度、幼儿园教师待遇底线保障制度是最有利于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质量提升的核心措施。为此,各地政府要多采用制度性扶持办法,而非短期性刺激办法,以更好地激励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健康发展。

2.省级统筹学前教育管理制度

2010年起,我国建立了“以县为主”的学前教育管理体制,改变了过去“城市学前教育区县办”“农村学前教育农民办”的体制格局。在一些发达地区,还发展起了“以县为主,县镇共建”的学前教育管理体制,即县级政府和乡镇政府分担学前教育责任。譬如,县级政府主要负责人员工资,乡镇政府主要负责幼儿园征地、建设、日常管理等。而在一些欠发达地区,由于县级政府尚没有充分财力支持学前教育,使得当地的学前教育大多沦为资本市场的逐利对象,民办幼儿园占比过高,老百姓苦不堪言。我们认为,在县级财政尚无力支撑的地区,学前教育发展的底线责任必须上移,由更具资源动员能力的省级政府进行全面统筹,以更好地支持薄弱县区学前教育的发展。

还需要注意的是,在某些发达地区,由于地方财政实力较雄厚,乡镇政府在建设幼儿园时过于追求奢侈豪华,人为导致了区域范围内幼儿园硬件的不均衡。这也需要省级政府进行区域范围内的财政投入均衡设计,以防止区域范围内产生新的学前教育不公平现象。

3.生均财政拨款和生均公用经费拨款制度

目前,我国的学前教育财政投入在不同办园体制幼儿园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在“财政跟着编制走”的大背景下,我国60%左右的幼儿园较少获得或几乎没有获得政府的财政投入支持。这意味着财政投入在不同办园体制幼儿园、不同身份教师、不同家长之间存在着极大不公平。

为了解决学前教育财政投入难题,也为了适应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大趋势,我国未来的学前教育财政投入制度应从“跟着编制走”转向“跟着儿童走”,即建立起生均财政拨款制度和生均公用经费拨款制度,确立“儿童本位的财政投入导向”。深圳盐田区的“新型公办园制度”、江苏镇江市正在努力推进的“以事定费改革”和江苏如皋市正在建立的生均培养成本核拨机制,都是地方政府的有益探索,为儿童本位的财政投入机制建设积累了相关经验,值得各地借鉴。

在生均财政拨款和生均公用经费拨款的制度设计上,需要遵循城乡有别和弱势补偿原则,即在西部地区、农村地区和贫困地区实行财政投入为主的成本分担机制,降低家长的成本分担比例,可将家长的分担比例控制在30%以内,以实现学前教育在全国范围内的公平普及。

4.非编教师同工同酬制度

在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中,中央政府提出要通过生均财政拨款和专项经费的方式解决非编教师的同工同酬问题。“三年行动计划”实施以来,各地政府为解决这一问题,进行了一些探索,例如深圳市的幼儿园教师长期从教津贴制度,浙江绍兴越城区政府的通过财政投入保障非编教师收入达到当地社会平均工资1.5倍的创新性做法,江苏镇江市的人事制度等。

说到底,解决非编教师同工同酬问题的最佳办法便是取消编制,抹平在编教师与非在编教师之间的身份差异,通过以儿童为本的财政投入方式彻底实现同工同酬。这既是我国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方向,也是世界学前教育的共同发展方向。

5.过程导向的幼儿园质量评价制度

在我国现有通常以行政为主导的幼儿园办园质量评价系统中,结构性质量指标往往具有压倒性权重。结构性质量评估体系导致县区管理者的目光过多投向硬件,过于重视建设性投入,还导致幼儿园教师在一定程度上忽视师幼互动过程的质量,忽视儿童在日常生活、游戏、教育教学中的需求与兴趣。建立过程导向的幼儿园质量评价制度,既有利于在县区层面建立起质量导向的学前教育财政投入机制,也可以在微观课室层面增强教师对儿童心理认知的敏感度,提高教师对幼儿回应与接纳的适宜性水平。

(三)实现学前教育发展目标的项目措施

除了确立“政府主导、弱势补偿、质量为先”的决策导向,设计支持学前教育可持续发展的系列制度外,各级政府还要循序渐进地开展系列旨在促进学前教育质量提升的计划项目。

1.继续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

可以说,我国学前教育近几年的跨越式发展,与各级政府认真制定并落实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是密不可分的。与一般的专项行动计划不同,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是一项综合性的行动方案,它既包括总体的行动框架,也包括需要重点解决和完成的问题与任务,还包括确定解决问题的路径及策略。“三年行动计划”同时还是对县区政府发展学前教育责任进行督导的重要依据。

2.开展中西部农村乡镇中心幼儿园质量建设工程

在第一期“三年行动计划”中,各级政府的重点是扩资源,尤其是大力建造公办乡镇中心幼儿园。在第二期“三年行动计划”中,除了继续扩资源外,调结构、建机制、提质量成为与扩资源并行的重大任务。未来十五年,各级政府的行动重点必将会聚焦到中西部农村乡镇中心幼儿园的质量建设上来。建议国家实行乡村幼儿园教师扶持计划,以切实保障乡村幼儿园教师的工资待遇,提升他们的专业发展水平。

乡镇中心幼儿园建设是我国农村学前教育有质量发展的重要一环。各级政府在未来十五年中,要进一步强化乡镇中心幼儿园的公共服务属性,进一步提高政府的财政分担比例,开展专项的乡镇中心幼儿园园长队伍建设计划,组织有效的乡镇中心幼儿园教师在岗培训,奖励幼儿园教师的学历提升和职称晋级,从而有效提升农村学前教育质量。

3.实施幼儿园园长队伍建设计划

幼儿园园长既是教育者,也是领导者、管理者,园长自身的专业素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幼儿园的专业品质。《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试行)》指出,专业合格的园长要具备六个方面的素养,即规划幼儿园发展、营造育人文化、领导保育教育、引领教师成长、优化内部管理、调适外部环境。因此,高素质的幼儿园园长队伍建设必须从这六个方面着手,并从园所层面、县区层面、全国层面全面推进。

从园所层面看,园长队伍建设可从梯队建设、职责分工、能力互补、个性互补四个方面展开。所谓梯队建设,强调的是园长要关注教师队伍建设,在年轻、优秀的教师群体中选择适宜的后备人才,通过提拔任用形成优秀教师群体-班组长群体-教研组长群体-园长后备群体的人才梯队,并在园长的选拔中注重能力互补、个性互补,以优化组合、合作共进。

从区县层面看,园长队伍建设也要注重梯队建设,并从培养培训、轮岗交流、结对交流着手,加强园长队伍建设。在梯队建设方面,可形成优秀园长-一般园长-合格园长-后备园长的不同发展层次,每一层次都要考虑不同办园性质幼儿园园长的比例,以期为不同办园层次、不同办园性质的园长提供适宜的发展通道和晋升路径。此外,县区范围内可以开展分类培训、园长轮岗和结对交流活动,特别要加强对农村园长、民办园长的培训和结对指导。

从全国层面看,园长队伍建设要注重区域平衡,可依托教育部幼儿园园长培训中心开展全国性的分类培训、分层培训,组建全国园长联盟和区域园长联盟。可依托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管理专业委员会,加强园长群体间的分享、交流,共同促进园长综合素养的提升。

4.实施教研员专业素养提升计划

在第二期“三年行动计划”中,健全学前教育教研指导网络被视为提升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第二期“三年行动计划”不仅强调各地要建设一支业务精湛的学前教育教研员队伍,实行教研指导责任区制度,而且强调每个县区要根据幼儿园布局划分责任区,落实教研指导责任人,加强对幼儿园的业务指导。不过从整体而言,目前全国各地的教研力量配备、教研员自身素质、教研员工作方式还存在不少问题。一是教研员配备不到位。二是教研员专业素质有待提高。三是教研员深入基层开展指导的能力不足。如何解决教研员数量不足、素质不高、深入基层开展指导的能力不足带来的质量发展困境?一些地区的做法值得借鉴。

一是按区域范围内教师数量配备教研员,同时吸纳一线园长、骨干教师等担任兼职教研员。北欧很多发达国家的教研人员数量是参照当地在职幼儿园教师数量来配备的。在我国,目前倘若无法大量补充专职教研员,那聘请兼职教研员也许是一个可行的办法。譬如,上海浦东新区教育局委托区学前教育协会聘请的“飞行检查”队伍,北京市海淀区的“幼儿园教育质量巡视员”,福建厦门市湖里区设置的“民办幼儿园督导专员”,江苏镇江市教育局组建的“兼职教研员队伍”等,均有借鉴意义。

二是强化教研员的培养培训工作。从县区范围内教育质量的提升来看,教研员自身的素养是重要的制约因素。一个好的教研员往往能带出一批优秀的园长,一批优秀的园长能带出一批优秀的业务园长,一批优秀的业务园长能带出一批有思想、有智慧的教师。教研员是县区幼教质量的灵魂性人物。这意味着,要提升县区范围内学前教育的质量,对教研员的选拔、培养与培训非常重要。

三是建立教研员下基层的工作制度。一是建立教研时间制度,规定教研员下基层开展不同层次教研活动的大致频次,如每周3~4次教研活动等,以保证教研员有时间深入基层,准确把握幼儿园现实状况,并能从相对动态的角度把握不同园所教师的成长情况。二是建立分层教研制度,即教研员在下基层开展教研时,要对区域范围内幼儿园的办园质量提升进行分层规划,对不同水平的园所采用不同的指导方式,以使不同水平的幼儿园都能在各自的已有水平上得到提升。三是建立倾斜制度,即在下基层开展教研工作时,要优先满足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等的教研需求,优先落实政府的“托底”职能,以逐步推进区域内学前教育质量的均衡发展。

5.开展幼儿园课程游戏化项目

提升学前教育整体质量,微观层面的课程改革是最核心内容。江苏省教育厅联合南京师范大学于2014年开始在全省范围内推行的幼儿园课程游戏化项目,通过优先支持农村地区乡镇中心幼儿园、城市地区薄弱幼儿园,试图从“底端”和“弱势”群体开始,全面提升江苏省的学前教育质量。项目组提出了六大支架。一是连续观察儿童。二是熟读和深刻领会《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精神。三是改变活动室内小学化的课桌椅摆放方式。四是幼儿自主进餐。五是开展一公里课程资源调查。六是制定弹性作息时间制度。项目组试图通过这六大支架来推动幼儿园教师儿童观、教育观和课程观的更新。项目组还将课程游戏化改革从微观课程层面拓展到中观制度层面,提出了七大有关制度的改革举措,包括实施园舍及环境建设审议制度、基于儿童与教师行为的教研制度、一日生活弹性管理制度、幼小衔接管理制度、区域管理行为审议制度、质量前提下的经费投入制度和教师人事制度改革等。课程游戏化项目的核心目标是提高儿童在日常生活、游戏活动、教学活动、环境创设、家园互动中的自主性,创造支持“自由、自主、创造、愉悦”儿童形象出现的各种条件,以游戏精神为抓手,以儿童本位为核心理念,全方位提升幼儿园的教育质量,促进儿童生命和教师生命有质量的共同生长。这一项目有积极的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庞丽娟,夏婧.国际学前教育发展战略:普及、公平与高质量〔J〕.教育学报,2013,9(3):49-56.

〔2〕刘焱,康建琴,潘月娟,等.我国学前教育财政投入的路径选择:以浙江省安吉县为参照标准〔J〕.教育学报,2010,(5).

〔3〕第一战略专题调研组.教育发展总体战略研究〔J〕.教育研究,2010,(7):3-8.

〔4〕虞永平.建设益童、惠民、利国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J〕.人民教育,2014,(11).

幼儿园年度普法工作计划范文第5篇

全面提升学前教育发展水平,为加快我县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步伐。努力满足广大群众对优质学前教育的需求,切实推进赣粤边沿区域性教育名县建设,根据国家、省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国发〔2010〕41号)和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学前教育的意见》市府发〔2011〕9号)精神,结合我县实际,提出如下意见。

一、大力发展学前教育的意义

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局部,学前教育是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高质量的学前教育能够使幼儿在身心健康、习惯养成、智力开发、品德培养等方面获得充分发展,为他后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县学前教育从数量和质量上有了一定水平的发展,近五年。普及水平逐步提高,为提升我县的基础教育整体发展水平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总体上看,县学前教育仍然存在投入缺乏、优质资源匮乏、管理不规范、平安隐患多、教育质量不高等问题。学前教育在县整个基础教育中较为薄弱,严重影响各类教育的协调发展。

将大力发展学前教育作为深入贯彻实施教育规划纲要的突破口,要充分认识发展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作为推动我县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重要任务,作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民生工程,切实抓紧抓好。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国家、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以及国务院发展学前教育的有关文件精神,坚持“公办示范、多方参与、规范管理、平安高质、方便群众”指导思想,坚持“抓普及,重规范,创特色,上水平”工作要求,科学规划布局,加大经费保证力度,完善管理体制,规范发展城区学前教育,加快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升学前教育质量,努力构建我县优质的现代学前教育体系。

(二)基本原则。坚持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宗旨。促进在园儿童全面、和谐、富有个性地发展;坚持和突出学前教育公益性和普惠性原则,建立和完善以公办幼儿园为示范骨干,公办、民办共同发展的学前教育办园格局,促进学前教育健康发展;坚持规模办园、就近入园的原则,科学规划学前教育布局;坚持以改革促发展、以创新求提高的原则,激发办园活力,提高办园效益,让学前儿童接受优质的学前教育。

(三)目标与任务

积极扶持民办幼儿园。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构建布局合理、办园规范、师资达标、质量合格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和儿童早期教育服务网络,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不时满足人民群众日益迫切的好入园、入好园”需求。

城区办好12所公办幼儿园,2013年。力争每镇至少办好1所公办中心幼儿园。同时在有条件的人口较密集的大村办好一批民办幼儿园。

基本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幼儿园布局结构合理,2015年。办园水平和保教质量大幅提升,逐步建立完善县、镇、村三级学前教育网络。学前一年毛入园率达到90%学前两年毛入园率达到80%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75%以上,

实现高标准高质量普及学前教育,2024年。全面完成幼儿园的布局调整。每镇建立早期教育指导中心。所有镇以上幼儿园均达市级以上办园标准,适龄儿童都能接受良好的学前教育。

三、大力发展学前教育的主要措施

(一)多种形式扩大学前教育资源

力争城区建成1所省级标准的23所市级标准的公办示范幼儿园,大力建设和举办公办幼儿园。2015年。每镇建1所市级标准的公办示范幼儿园。鼓励公办幼儿园通过承办新园、托管单薄园、举办分园等多种形式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开展多种形式的结对帮扶活动,协助单薄幼儿园提高办园水平。支持街道、社区和有条件的事业单位举办幼儿园,满足儿童就近入园的需求,按市里要求开展实施“全市公办示范幼儿园建设工程”

加大对民办幼儿园的扶持力度。确保民办幼儿园在建设用地、立项和减免税收、建设规费等方面与公办中小学同等的待遇,鼓励和扶持民办幼儿园的发展。坚持“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加强管理”原则。审批注册、分等定级、惩办奖励等方面与公办幼儿园具有同等地位。公共事业部门要落实相关优惠政策和倾斜措施,保证民办幼儿园水、电、气等费用按中小学规范收缴。支持社会力量举办普惠性幼儿园,鼓励社会各界以捐赠形式支持民办幼儿园的建设。

将幼儿园作为新农村公共服务设施统一规划,规划农村学前教育发展。把发展农村学前教育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内容。优先建设,加快发展。加大农村学前教育的投入,安排专项资金,重点建设农村幼儿园,镇中心示范幼儿园的新建和改建必需严格执行《省乡(镇)中心幼儿园建设规范》教基字〔2010〕49号)其他农村幼儿园参照执行。镇和大村独立建园,小村设分园或联合办园,逐步建立完善县、镇、村三级以公办的镇中心幼儿园为示范骨干,公办、民办共同发展的学前教育网络,充分利用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富余的校舍举办学前班。

规划等相关部门要根据学前教育专项规划或乡村控制性详细规划,完善和加强居民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和管理。凡住宅开发和城中村改选(安顿)地块。将配套托幼园所建设作为住宅开发地块出让规划设计条件;建设单位应根据设计规模,建设配套幼儿园。并做到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同步交付使用。新建幼儿园应满足小区幼儿园的需要,具体面积由规划和教育部门根据布局规模设定。未按规定配套幼儿园建设的小区规划不予以审批。居民小区幼儿园建成后由教育部门统筹安排,根据开发商意愿举办公办幼儿园或委托办成普惠性民办幼儿园,不得改变性质和用途。居民小区幼儿园建设要充分考虑进城务工人员随迁适龄幼儿接受公办学前教育的需求。

(二)多种方式加大学前教育投入

实行公开出让。保证学前教育用地。要将幼儿园建设用地纳入当地城乡建设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公办幼儿园的建设用地以划拨方式解决。民办幼儿园的用地可以设定条件。

落实学前教育事业经费。把学前教育发展经费纳入政府财政预算。新增教育经费要向学前教育倾斜。建立以县为主统筹、以公共财政为基础的学前教育经费保证机制。严格落实上级关于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投入及教育费附加用于学前教育的比例以及公办幼儿园生均经费规范和生均财政拨款规范。

做好规费减免工作。幼儿园建设涉及的行政性收费全免;事业性收费和经营服务性收费按最低下限减半收取。严禁向幼儿园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及搭车收费。

确保低保家庭、农村困难家庭子女和残疾幼儿、弱智幼儿及流动幼儿接受普惠性学前教育。各种助学资金救助范围要扩大到学前教育阶段。建立学前教育资助制度。采取切实措施。

(三)多途径加强幼儿教师队伍建设

100%幼儿园园长实现持证上岗,建立幼儿教师登记注册制度和持证上岗制度。各类幼儿园要严格实行幼儿教师准入制度。凡要进入幼儿园任教的教师必需具有幼儿教师资格证书。教育部门要对具有学前教育资格证的幼儿园教师实行注册登记。2013年。2015年,90%以上幼儿教师实现持证上岗。对未取得教师资格证或上岗证的园长和教师,要限期取得任职资格,或逐步解聘。

核定公办幼儿园教职工编制,合理配备公办幼儿园教师编制。严格依照国家、省有关规定合理确定师生比。并实施定编不定人,对具备相应资格的幼儿园教师实行聘用制。同时,对每所公办幼儿园至少核定1名保安编制。2015年,镇中心幼儿园事业编制教师达到每班不少于1名。

确保公办幼儿园教师在专业培训、工资待遇、职称评聘、社会保证、惩办奖励等方面享受与公办中小学同级教师同等待遇。临时在农村基层和艰苦遥远山区工作的公办幼儿园教师,保证幼儿教师基本待遇。将幼儿园教师纳入中小学教师管理体系。享受国家规定的遥远山区中小学教师相应的待遇。民办幼儿园的教师在专业培训、职称评聘、惩办奖励等方面享受与公办幼儿园教师同等待遇,其工资福利、社会保证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予以落实。

注重运用现代化教育手段和远程教育平台,加强幼儿园教师培训和培养。进一步完善幼儿园园长和骨干教师的培训、评比、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将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纳入“中小学教师培训计划”和“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划”大力加强师德建设。创新培训模式,满足幼儿教师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求,不时提升园长的管理水平和骨干教师的业务水平。每年举办园长和教师的县级培训,每5年完成一轮幼儿园园长、教师的全员培训。

(四)规范管理。

并建立幼儿园信息管理系统,严格执行托幼园所准入制度。教育部门负责全县各类幼儿园办园许可审批。对幼儿园实行动态监管。机构编制部门负责公办幼儿园的机构审批。民政部门及时对取得办园许可证的幼儿园料理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完善和落实幼儿园年检制度。未取得办园许可证和未料理登记注册手续,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举办幼儿园。对社会各类幼儿培训机构和早期教育指导机构,教育部门要加强监督管理。

妥善解决无证办园问题。要对无证办园进行全面排查,分类治理。加强指导、督促整改。整改期间,要保证幼儿正常接受学前教育,经整改达到相应规范的颁发办园许可证,整改后仍未达到保证幼儿平安、健康等基本要求的由县民政部门责令停止办学并予以取缔,教育、公安、综治、城管等部门予以配合,同时教育部门要妥善分流和安置幼儿。

进一步端正办园思想,规范幼儿园办学行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颁发的幼儿园管理条例》幼儿园工作规程》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精神。规范办园行为,依法治教、依法办园。突出素质启蒙教育,注重幼儿的潜能开发和个性发展。坚持保教结合,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形式,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合理安排幼儿一日活动,禁止任何从事违背教育规律的实验和活动,坚决克服幼儿教育小学化、学科化倾向。建立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估监管体系,县教研室要配备学前教育专职教研员,健全学前教育教研指导网络。要建立城乡幼儿园“结对共建”制度,实现优质资源共享。要把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共同为幼儿的健康生长发明良好环境。

就近入园”原则。幼儿园原则上不允许用接送车接送幼儿,强化托幼园所的平安管理工作。学前教育坚持“就近招生。需要用接送车接送幼儿的需按有关规定报公安、交通、教育等相关部门批准。幼儿园的平安防范设施作为办园审批的前置条件,并列入年检的内容。各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建立全覆盖的幼儿园平安防护体系,维护托幼园所的平安。要落实托幼园所平安责任制,健全各项平安管理制度;要加强食品平安知识的宣传和监管,加强流行病、污染病和突发公共平安事件的防控工作;加强幼儿平安、卫生等应急防治教育,通过游戏活动等让幼儿了解日常基本平安卫生等知识,掌握意外事件发生时的避险和自救的方法,增强幼儿自我防患意识和能力,防止发生各种意外事故,保证幼儿的健康和安全。

根据幼儿园的生均教育利息和办学等级,规范学前教育机构收费管理。物价、财政和教育部门要依照规定权限。充分考虑群众的接受能力,合理制定收费规范。托幼园所实行收费公示制度,接受社会监督。加强收费监管,坚决查处乱收费。利用国有资产由社会力量举办的托幼园所,实行政府指导价管理。民办托幼园所根据教育利息自行提出收费规范,报物价、财政、教育部门审批后执行。

(五)加强领导。

抓住新农村建设和公共服务设施规划调整的契机,科学规划学前教育发展。将学前规划的编制纳入县基础教育发展规划和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根据出生人口和发展要求。抓紧制定完善学前教育园校规划布局,并努力推进各种层次的幼儿园规范化建设,特别要编制好2011-2013年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

制定符合我县实际的扶持学前教育发展的政策措施。教育部门是学前教育的主管部门,完善学前教育管理体制机制。加大对学前教育的投入。要认真贯彻学前教育的方针、政策,制定有关规章制度和学前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负责统一审核学前教育的办学资质。承担对学前教育的监督管理和科学指导;建立学前教育督导和评估制度;培养和培训各类幼儿园的园长、教师,建立园长、教师考核和资格认定制度。设立专门内设机构,对学前教育实行统一归口管理。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