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计8884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36分钟。
师德师风学习计划范文第1篇
一、指导思想:
自古以来就有“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之说。面向21世纪,我将以教育法律、法规为准绳,以安全稳定为基础,以塑造教师良好形象为方向,以教书育人为己任,以关心学生健康成长为目标,在不断充实、完善自我的同时,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生活氛围,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具体措施:
(一)不断学习,提升自我
1.加强政治思想的学习。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树立科学发展观,不断创新,不断开拓,明确目标,增强自己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加强德育教育的学习。认真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法》、《毕节地区中小学教师“十个不”的承诺》、《毕节市中小学预防学生受性侵“十严格、十不准”》、《宪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等法律法规,并以法律法规来规范自己,树立正确的教育价值观、质量观和人才观。
3.注重廉洁从教的学习与教育,以法律法规为依据,以教师职业道德和师德规范作为标准,“不搞有偿补习”等活动。树立提高抵制唯心主义、拜金主义、个人主义的自觉性。
4.
不断充实和完善自我。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不断学习专业知识和相关学科领域的知识,丰厚自己的积淀,使自己在业务上、思想上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能够与时俱进、勇于创新,做创新型、科研型教师。
(二)教书育人,恪尽职守
1.工作中,尽职尽责,忠于职守,不迟到,不早退,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认真完成学校交给我的各项工作。
2.关爱学生,不歧视学生,不讽刺挖苦学生,对后进生更应该特别关心爱护,积极主动与家长取得联系,尊重家长,做到和气、平等友善,形成和谐共进的教育网,达到教育的目的
3.团结协作,为人师表。注意自己形象,衣着、举止、行为都做到为人师表,与同事和睦相处,互相帮助,有事与大家商量体现团结协作精神。
4.
师德师风学习计划范文第2篇
工作中,我要尽职尽责,忠于职守,不迟到,不早退,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认真完成学校交给我的各项工作。在课外积极学习各种师德理论,不断地加强自身的理论基础知识同时我还利用各种案例来警醒自己,时刻反思自己的行为,严于律已,以身作责。二、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提高师德修养。
积极参加社会时间活动,提高自己的师德修养,在此过程中,处理师生之间、教师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及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认识自己行为的是与非,辩别善与恶,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地积累沧桑,才能真正锤炼师德。三、积极进行自我反思。
如果一个人要想进步,就要不断地反思自己,反思自己存在的不足,深刻地了解自己,然后才能思考应该如何改进。一个师德高尚的教师必定是一个常常进行自我反思的人。师德建设要求教师在实践中注重自我学习、自我修炼、自我约束、自我调控,做到老,学到老。四、德及教学,不断改进教学方式方法。
并不是所有德只能体现在对人对事方面,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我常以德化人,用自己的德行去感化教育学生,对后进生给予更多的关注,用爱心去实现对各种学困生的教育。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推陈出新,只有不断的创新才新才能被更多的孩子所喜爱。只有不断的创新才能推动教育的大发展。五、为学生倾注所有的爱心。
师德师风学习计划范文第3篇
经过校委会和全体教职工大会反复研究决定,我校成立了以校长谢玉权为组长,副校长王兴军为副组长的师德师风工作领导小组,制定活动实施方案。做到“一把手挂帅亲自抓,副职领导具体抓”,把责任目标落实到各有关岗位及责任人;并结合学校工作实际,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师德师风工作实施方案,确定了具体的实施步骤及工作措施。同时,为推进各项工作措施的具体实施,我校还制定了具体的工作日程安排表,力求按计划落实好每一项工作。
3月上旬,学校组织教师签订师德师风承诺书。拟定下发学校师德师风学习计划。编定下发学校师德师风学习材料。教师上交《个人师德师风学习计划》。
结合县教育局安排,根据我校师德师风建设活动计划,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通过活动,每位教师在师德师能建设方面都得到了可喜的进步。具体活动有:
3月中下旬:组织教师集体学习《教育法》、《教师法》、《义务教育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xx市教师师德十不准》等法律法规。
4月份:组织教师集体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知识;新课改理论。专题讲座和讨论:4月9日组织专题讲座《如何做新时期的人民教师》;5月7日组织专题讲座《我和我的职业》
经过全体师生共同努力,我校师德、师风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同时又涌现出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爱生如子,舍小家、为大家,教书育人、刻苦钻研,精通业务等优秀典型。在先进典型的带动下,全校教职工呈现出你追我赶、争创一流工作业绩、树行业新风的良好局面。
师德师风学习计划范文第4篇
能源短缺,环境恶化,气候变迁,使得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受到全球关注。1996年我国引进了大型风电机组制造技术,旨在启动风电产业的发展,以推动我国能源结构转型和经济的生态化发展。风电技术包含风资源评估、风电场规划、气体动力学、结构动力学、强度与可靠性、材料与制造、电气与控制、并网与电网调节、环境与生态等多个学科,由于风电机组具有大尺度、大变形、大功率、高雷诺数、高湍流度、强涡流、强非线性、强耦合、长期变工况和变环境运行等特点,加之长寿命和低噪声要求,使得传统专业不能适应风电卓越工程师的培养。人才短缺成为阻碍我国风电产业发展的“瓶颈”。为此,西北工业大学提出“通过人才培养推动风电发展”的思想,即培养一批风电卓越工程师(实践能力强、研发能力强、创新能力强和国际合作能力强)对引进的国外技术进行消化和吸收,针我国自然条件和国进行技术攻关,形成自主创新和自主研发能力,保证风电产业持续发展。通过与德国柏林工业大学的校际交流、成立联合研究所等途径,组成中德教师联合团队,融合中德教育优势,国际化培养风电卓越工程师,推动我国风电发展。经过近20年的实践与探索,探索出国际化培养风电卓越工程师的模式和实施途径,建立了风电卓越工程师的国际化培养体系,培养了大量风电卓越工程师。毕业生能力卓越,推动了中国风电产业的发展。
德国风电产业和风电教育世界领先,我国的风电技术主要从德国引进。此外,德国的工程师培养独具优势,享誉全球。针对当时国内尚无风电专业教育,风电产业还在培育之中,缺乏培养“风电卓越工程师”的师资,不具备学生实习、设计演练和研发实践的机会和条件,西北工业大学提出国际化培养风电卓越工程师的方针,德国成为学校实施国际化培养风电卓越工程师的最佳选择。
成果解决问题的方法
探索国际化培养风电卓越工程师的模式和实施途径
采用“三个联合”“两国实施”和“四方协同”的途径,深度融合中德风电教育的经验和优势,充分利用中德风电产业的资源,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研发能力、创新能力和国际合作能力”的培养。
(1)“三个联合”。“与德国名校名师联合”:通过校际合作、建立联合研究所等方式,组成中德跨学科的联合教师团队,核心成员包括国际著名风电专家Gasch教授(柏林工大)、Twele教授(柏林技术学院)、Heier教授(卡塞尔大学)、Kuehn教授(斯图加特大学)和Liebich教授(柏林工大)等8位德国专家和7位中国专家。中德团队联合制定培养方案,设计课程体系,共同编著教材,交流教学方法,协同指导研发实习和设计演练。“与德国风电产业联合”:通过申请德国国家重大项目、发挥德方专家的行业影响等方式与德国风电产业联合,建立“产学”联合平台支持风电卓越工程师的培养。产业界的专家负责实践课程设计、设计演练讲义编著,指导学生实习和研发。“中国学生与德国学生联合”:组成“学习共同体”,相互比对学习,多模式思维,激发创新精神。初期主要针对研究生,每年2位德国学生参加。近8年,年均8位外国学生参加。
(2)“两国实施”。根据中德双方教育的特点和条件,采用“两国实施”的模式进行培养。学生风电专业课程学习和实验室实验安排在国内完成。而实习、设计演练和研发实践以及针对核心部件的专题设计在德国完成。学生在德国大学和研究所受教于名师,在德国风电企业实习,或直接参加风电技术的研发,得到德国企业专家的指导,及时了解风电技术的最新发展,学习德国风电研发、制造和管理的经验。“两国实施”的模式使学生受到跨文化的锻炼,国际合作能力得以强化。在德国实施的培养活动共计22次,参加的学生240余人。所有学生在德国均获得本项目全额奖学金资助。
(3)“四方协同”。建立了“产学研政”融合互动机制,形成全行业协同教育网络,为风电卓越工程师培养提供了立体平台。中、德政府通过重点项目持续支持中德联合教师团队开展风电卓越工程师培养,同时倡导整个风电行业积极参与和支持风电卓越工程师培养活动。德国政府以校际交流、DAAD、中国风电能力建设等项目,持续支持风电卓越工程师培养近20年,总经费1100多万欧元。中国政府通过引智项目(国家外专局)、风电人才培养项目(国家发改委)也予以了大力支持,年均约20万元人民币。除此之外,中德联合教师团队与中、德政府主管部门每年都联合组织风电行业和学生一起针对发展规划、政策和法规、新技术进展、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研讨。由此,使学生了解风电行业发展的现状和前景,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吸引他们投身风电事业。政府主管部门也乐于参加人才培养活动,以此了解风电技术和行业的发展,有利于科学地制定风电发展规划和政策。德国环境部和德国北威州政府向学生提供实习岗位,2位学生曾在政府完成实习。在政府的倡导下,德国风电产业和研究机构(例如德国风能研究所DEWI、ISET等)以开放的姿态为风电卓越工程师培养提供实践机会和条件,并安排高水平的专家编写教材,指导学生实习和研发。中国风电产业积极派送在职人员参加培养活动,向毕业生提供工作岗位,同时向中德联合教师团队反馈毕业生的表现、产业中的问题、人才培养的建议等信息,并提供风电机组研制和运行的案例和数据,支持学生的设计演练,参加风电卓越工程师培养项目的中国风电企业共计173家。
建立风电卓越工程师的国际化培养体系
培养体系包括风电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指导思想、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材体系、设计演练体系、实践环节以及评估体系。图1显示了风电卓越工程师的国际化培养体系。
(1)指导思想:以“设计演练和研发实践”为主导,突出“四种能力”的培养。
(2)培养方案:培养对象以研究生为主,间混本科生、在职工程师和德国留学生,构成互补的“学习共同体”。一是满足风电产业的急需;二是不同对象之间比对学习,多模式思维,互励创新;三是分层次培养,逐步形成风电教育的专业方向。风电技术为多学科交叉的新技术。但在风电发展的不同阶段,各有侧重。按照风电产业起动、研发和规模化三个不同阶段,制定对应的培养计划。在起动阶段,重点是掌握风电专业基础,包括风资源评估、风电场规划、气体动力学、结构动力学、强度与可靠性、电气与控制;在研发阶段,重点是掌握风电机组的研发和设计技术;在规模化阶段,重点是掌握风电机组的自主设计、运维和并网技术。每一阶段的专业基础学习和实验室实验在国内完成,但仍然由中德联合教师团队施教。而实习、设计演练和研发实践在德国完成,由德国柏林工大等大学教授和德国企业专家执教。根据风电技术快速发展的特点,每年对培养方案进行修订和调整。针对不同对象,培养时间分为短期(3个月)、中期(14个月)和长期(2.5年~4年)三类2.5-年。与此对应结业形式分为两类:非学历(结业证书)和学历(学士、硕士和博士)形式。
(3)课程体系:包括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其中的基础课程为工科本科基础课和研究生基础课,是风电卓越工程师培养的起点。风电专业课程分为9类:风资源与风电场评估、风力机气动原理(辅以风力机偏载特性风洞实验)、结构强度与振动(辅以叶片动应变和振动实验)、电气与控制(辅以发电机和变流器实验)、并网与电网管理、运行维护与管理、试验测试与认证(辅以模型风力机测试实验)、材料与制造、环境保护与经济分析,共14门课程。在课堂时间分配上,课堂讲授的时间比例不超过30%,实践和演练的比例不低于50%,剩余约20%学时安排分组交流和研讨。每一类课程的课堂教学在国内完成,由中德联合教师团队授课;而实践和演练在德国进行,由德国教授和德国企业专家执教。
(4)教材体系:针对不同培养对象和三个层次的培养方案,联合教学团队融合了不同专家的知识和经验,编著了系列的教材和讲义。教材和讲义均按德文、英文和中文3种语言编写。为了满足不同层次、不同专业背景风电卓越工程师的培养需要,还编写了配套讲义、演练题和实验指导书。专业课程的讲义和实验指导书主要用于企业在职技术骨干和本科生的风电专业基础教学。 将科研、学科建设和现场测试成果及时编写成讲义,使学生及时学到新理论和新方法。
(5)研发和设计演练体系:包括设计演练、针对核心部件(叶片、传动链、塔架和发电机与控制系统)的专题设计演练、新技术/项目/问题导向的研讨。“设计演练”是在对应的专业课程基本内容学习结束后,所安排的实践和研发训练课程。主要部分均在德国完成,由德国教授和德国企业专家执教。“专题设计演练”围绕风电机组4大关键部件,即叶片、传动链、塔架、发电机与控制系统,开设专题课程和设计演练,旨在培养学生的研发和创新能力。“新技术/项目/问题导向的研讨”根据风电技术的最新发展、中德联合团队的科研项目和成果以及风电产业存在的问题,及时地组织研讨会。邀请中、德风电行业专家、政府主管以及学生代表作主题报告。学生参与讨论,最后学生分组写出总结报告。
(6)实践环节:除上述课程中的实验和设计演练外,实践环节还包括:风电场测风及评估、叶片制造、风电机组整机装配、风电机组部件研发、风电机组载荷的现场测试、风电机组的现场动平衡、风电机组的现场振动测试与故障诊断、变桨系统现场测试、电网的调度与管理、储能系统研发、非稳态下载荷计算与控制技术研发、电网冲击下风电机组响应评估技术研发、海上风电场观摩等。学时数约占培养时间的20%。
(7)评估体系:定期聘请德国独立评估师对培养活动进行独立评估。评估内容包括: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材讲义、教师水平、教学方法、实践环节、教学效果和师生互动。评估方式为:评估师单独与学生面谈、用评估表对学生测问、学生分组讨论后提交评价表、调查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意见。最后以书面报告的形式向中德联合教师团队反馈评估结果。中德联合教师团队根据评估意见对培养活动进行调整和改进。
成果的应用效果
培养了大批风电卓越工程师,形成我国风电人才培养基地
共培养了1300余名中国风电卓越工程师。目前,毕业学员几乎全部在风电行业工作。其中,约60%的学员供职于风力机整机制造企业;其余分布在风电场、风电规划单位和零部件生产企业的人员比例依次为10%、10%和 5%。毕业学员中,200多位毕业生成为公司总经理、总工程师、风场厂长、部门经理或企业带头人,在整个行业内部获得了极高的声誉。多个行业领袖称赞“西北工业大学是中国风电行业的黄埔军校”。
毕业学员能力卓越,解决了风电行业中的关键技术问题
毕业学员实践能力、研发能力、创新能力和国际合作能力突出,在本职岗位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促进了我国对引进国外风电技术的消化和吸收,形成了自主设计能力,突破了风电行业的若干技术“瓶颈”。如金风科技董事长武钢是具有代表性的学员。在其领导的企业发展战略中,研发、创新和国际合作始终处于核心地位。金风公司在武钢的带领下,率先开展直驱永磁机组的研究与设计,掌握了直驱永磁发电机组的核心设计技术。企业也因为该技术被麻省理工学院评选为“年度全球最具创新能力50强企业”。企业在美国、澳大利亚、德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有多家子公司和研发中心,2012年累计装机容量居世界第七,年产值达到113亿元。武钢本人也因此获得“世界可再生能源杰出贡献奖”。
直接推动了我国风电产业的发展
通过国际化培养风电卓越工程师,推动了中德风电行业的交流与合作,取得了双赢的效果。例如,东汽学员促进了东方汽轮机厂与德国EUROS公司生产叶片的合作,研发出风力机组复合材料部件产品;金风公司学员实现了企业到德国成立合资公司的战略规划;中航技的学员促进企业在美国开发风场;胡立伟等学员组建了中水珠江规划勘测设计有限公司。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施鹏飞认为“国际化风电卓越工程师培养调动了德国风电行业的资源,借鉴德国发展的经验,不失时机地培养中国风电行业急需的人才,探索出一条人才培养牵引行业发展的教育之路,发挥了教育的引领作用”。
成果的推广与影响
人才培养成效得到政府部门的充分肯定
国际化培养风电卓越工程师工作受到我国政府和风电行业的高度评价。国家外国专家局局长张建国评价“在规模、质量、水平、周期和对行业的影响力方面都是典范”。2011年10月,国家外国专家局授予我们“国家引进国外智力示范单位”称号。同年12月,国家能源局授予西工大“中国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发展项目优秀实施单位”称号。联合培养团队成员Gasch教授于2009年获得“国家友谊奖”,受到总理接见,并受邀出席建国60周年国庆观礼。Knecht先生获得2012年“国家友谊奖”。
国际合作效果显著,扩大了国际影响
柏林工业大学对双方长期合作中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柏林工业大学校长几度称赞中德联合培养风电卓越工程师项目是柏林工大对外合作的典范。R.Gasch教授在柏林工业大学校刊(国际版)上两次撰文介绍了国际化培养风电卓越工程师的情况。2002年、2003年和2004年柏林市市长和市议员率团访华时,均邀请廖明夫教授赴京探讨国际合作和人才培养的经验。2004年和2005年,德国驻华公使Loehr先生和大使 Stantzer博士曾专程访问西北工业大学,考察人才培养的进展,称赞风电卓越工程师培养团队是推动中德合作的发动机。德国公使Grzeski女士称赞西工大和柏林工大的合作为两国在教育和研究领域的合作注入了活力。
成果与经验引起广泛的关注
2012年9月,国家外专局、国家能源局和工信部组成编委会,总结了国际化风电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成果与经验。所编著的《十年树人,百年兴业――中德风电人才培养十年的成果与经验》一书被列为“国家引进国外智力成果示范推广丛书”,并专门召开成果总结与全国推广大会,受到了行业的广泛关注。
师德师风学习计划范文第5篇
根据新的形势与要求,对广大教师不断加强师德教育已是一项深入持久的重要任务,近几年来,我们袁花镇中心小学在坚持完善教师暑期师德培训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并收到了明显的效果。为了继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师德教育的成果,今年暑期,在国家教育部文件《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和嘉兴市教育局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教育的通知》精神的指导下,我校组织全体101 名教师参加了为期二天的暑期师德专题培训。与往年相比,此次师德培训结合实际、因地制宜、求真务实。现将这次暑期师德专题培训的情况总结如下:
一、过程落实,成效显著。
1 、形式多样,过程落实。 这次师德培训,我校坚持重点突出、务求实效、不走过场。培训采取了大会学习(包括集中学习文件,观看录像片等)和小组座谈讨论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学习。为人师表、爱生如子的优良师德;爱岗敬业、追求卓越的园丁品质;淡泊名利、勇于献身的高尚情操;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实现最伟大的人生价值。对学业有困难、行为有偏差学生的转化工作,老师们讨论认为:作为教师要做到有爱心、有耐心、有细心、有恒心。对有偿家教、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以及教师参与赌博等的看法是要极力遏止,要率先垂范,落实在自己的行动上等等。老师们推心置腹坦诚交流个人的实践经验,畅谈体会,从思想深处认识到师德师风的重要意义,切实提高了教师加强思想、道德、作风建设的自觉性,明确努力方向,开展自我教育、自我改进、自我提高。在集中学习和讨论的基础上,我镇 101 名教师都撰写了学习体会文章。教师把此次学习同自己的实际工作联系起来,老师们表示:要全心全意投入教书育人的事业,做为人民服务,让人民满意的教师,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2、严格考勤,强调会风。 在本次培训过程中,我们严格考勤,采取了点到签名的方式,如没有参加学习必须出示相关的证明。两天的培训,老师们都能准时参加学习。这二天正值高温天气。在培训期间,虽然老师们大汗淋漓,但都能坚持学习,认真听取,是本次培训在会风、学风等方面都保持了良好的师德师风状态。
3、注重评价,落实行动。 在培训的实施过程中,我校采取了过程评价与终端评价相结合。并把这次培训例如教师的继续教育和年度考核中。确实,在这2天中,老师们认真学习,认真总结经验,查找自身不足,不断改进工作措施,创新工作方法,使这次师德培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统一部署,精心组织。
1、成立师德领导小组。 为了提高我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切实加强对师德建设工作的领导,我校成立了以支部书记孙明祥校长为组长、由支部委员崔新江、顾峰、教导主任陆国良、人事干部张志琴为组员的“师德领导小组”。并多次召开培训工作会议,制定计划,研究方案,从而切实把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同时将职业道德建设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统一规划、统一部署,做到制度落实、组织落实、内容落实,从而确保此次培训顺利开展,各项活动落到实处。
2、制订培训计划。 为制定出一份切实可行的计划,小组成员学习了有关“师德”培训的具体文件精神,经过反复研究与修改,并紧密结合本校教师实际需要,精心策划,认真组织,突出培训的实效性,制定了本镇小学教师暑期师德专题培训工作的计划。在计划中,对培训目标、培训方式及考核评价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在组织管理中明确各级职责,在培训过程中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位,使整个培训过程做到可操作性强,以确保培训质量。
三、内容丰富,注重实效。
1 、学习文件,明确目的。 学习教育活动在学校的统一安排下,首先孙明祥校长作了动员宣传,随后组织老师们集中学习了《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教师〔XX〕1 号)》和嘉兴市《关于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教育的通知》两个文件,同时每位教师人手一册《XX年嘉兴市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辅导材料汇编》。通过学习,使全体教师统一思想,充分认识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明确了 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和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主要措施。
2 、听取报告,感人肺腑。 两天来,全体教师听取了三位优秀教师的典型报告,分别是 重庆开县优秀教师群体事迹报告会专辑—— 《 一切为了学生》、郑琦同志事迹介绍——《向山区孩子播洒阳光》、殷雪梅同志事迹介绍——《舍身救学生,梅馨映师德》。老师们被三位老师的的感人故事深深地打动了。其中有在突如其来的井喷事故和洪灾考验面前,重庆开县优秀教师群体把学生的安危放在首位,临危不惧,舍生忘死,团结协作,无私奉献,抢险救灾,保护学生,谱写了一曲新时期师德精神的颂歌的感人事迹,再现了他们保护学生、无私奉献、危难关头舍己救人的英雄壮举。他们的事迹感人肺腑,动人心弦,许多老师都禁不住流下了眼泪。
上一篇:师德师风工作计划{整合5篇}
下一篇:师德师风个人学习计划{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