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计14133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57分钟。
实践部个人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
[关键词]国培计划;顶岗实习;美术学;实践教学
2010年,由教育部、财政部全面实施的“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简称“国培计划”,是提高中小学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重要举措。在农村中小学置换脱产研修子项目,为培训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同时,又提供给了高校学生顶岗实习的机会。
一、我校美术学专业实践教学现状
根据我院美术学专业培养方案要求,实践教学是普通高等学校美术学本科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我校美术学专业从1992年创建以来,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学生数量和办学规模不断的扩大,随着国家教育扩招,从最初的几十个学生发展到现在500余人的规模,学生数量的增加,美术学专业就业压力的增大,给本专业的实践教学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压力。由于实习学校和实习生之间的供需矛盾,开展本专业的实践教学活动已很难进行,我院根据实际情况,采取集中和分散实习相结合的方法开展实践教学活动,这样给实习学生和指导教师工作带来了很多不便,在高等教育改革过程中,我院领导在学校的统一部署下,积极探寻一条适合本专业实践教学的新思路。
二、国培计划对我校美术学专业实践教学的促进作用
通过国培计划的开展,国家对农村基础教育的重视,对全面发展素质教育提供了很好的平台。为此,我校积极组织申报,获得的“国培计划”美术专业培训项目,为我院的美术学专业发展和实践教学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发展机会。也给我们提供了很多优质的实践教学场所。对我院美术学专业实践教学起到了很好促进作用。我校美术学专业,根据学校的统一安排和部署,根据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培训计划,按照1比2的比例选派优秀毕业生参加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置换培训中的顶岗实习工作。美术学专业2007级、2008级两个年级,共有学生191人,两届我校共派出学生达90人,占整体学生人数的47%。其余学生通过普通实习安排,总体到实习学校学生人数达90%,这对我院美术学专业的实践教学工作提供了一个有力的保证。
三、实践准备和加强实践安全教育是顶岗实习顺利完成的有力保障
在学校领导领导统一领导下,我院领导高度重视该项工作,认真布署,统一安排,组建了一批实习管理队伍。对参加实习的学生进行严格挑选,选派专业能力强、综合素质过硬的学生参加顶岗实习工作。给我院的实践教学工作也起到了良好的带头作用,在国培计划政策的指导下,同学们积极加入到“国培计划”顶岗实习中来。加强安全教育工作是实践教学里面的重要环节。一切工作的中心都应以安全为基础,只有安全稳定的实践场所,才能让学生安心实习,顺利完成实习工作。在两届的国培计划培训中,我校培训合作的地区和学校较多,共有荆州、仙桃、潜江、黄冈、麻城、以及咸宁各个县市。由于各个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教育发展也有差异。加上顶岗实习学校数量分布多,部分实习学校大多都在农村较偏远的地方,所以学生的实践安全工作也是领导工作的重点。为了顺利地开展此项工作,学校教务处在实习工作开展之前,特组织对实习学校进行考察,在学生实习期间的安全、住宿、生活等方面与当地教育局进行沟通,创造良好条件,让学生更好的投入到“顶岗实习”工作中。
四、依托国培计划加强我校美术学专业实践教学建设
美术学是一门技能型强的专业,实践教学也是反映培养方案的运行效果,同时也是检验学生在大学学习过程中对专业知识的学习掌握情况的有效途径。在现有的实践教学条件下,还应积极思考、探索,找到一条符合本专业发展的实践教学之路。依托国培计划顶岗实习项目,切实加强我校美术学专业实践教学建设。(1)加大中小学美术教育研究,切实增强高校与中小学美术教育的交互性。(2)建立标准化的美术学专业实践教学实验室,有利于学生在实习前,模拟训练,以便更快的投入到顶岗实习中去。(3)依托当地中小学资源,在学校附近建立美术学实践教学基地。定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观摩、学习、试讲等教学活动,针对出现的问题,指导教师指出,学生能够及时改正。(4)建立实践教学管理组织,以主管教学院长为组长,教学办公室协调,挑选一批经验丰富的老师担任实习教师。
参考文献
实践部个人工作计划范文第2篇
一、调研目的。按照《省委关于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实施方案》提出的总体目标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精神,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为主题,开展深入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基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成功经验,找准并解决影响和制约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以及党员干部党性党风党纪方面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形成一批针对性、操作性以及创新性强的调研成果,推动调研成果转化为促进科学发展的政策和制度,着力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和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体制机制。
二、调研内容。1.影响和制约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包括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理论与实践的创新,人口发展重大战略问题研究,人口和计划生育长效工作机制建设,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综合治理、出生缺陷预防等重点工作情况。2.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包括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和奖励优惠政策落实情况,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开展情况,群众生殖健康状况,群众人口和计划生育权益维护情况。3.人口计生系统干部队伍思想观念和工作状态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三、调研方式。1.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专题调研。通过座谈研讨等形式征求各级党政领导、相关部门、人口计生系统、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对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促进人口计生工作科学发展的意见和建议。2.与“*”人口发展和事业发展规划中期评估、人口计生“三线考核”相结合。在开展业务工作评估检查的同时,突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专题调研的内容。3.与开展重点调研课题研究相结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开展统筹解决人口问题、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人口发展功能区工作、独生子女父母奖励、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体制机制、人口计生队伍及公共服务网络建设、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监督制约机制等重点课题研究,加快研究进度,尽快形成高质量的研究成果。
四、进度安排。10月8日—10月13日为调研准备阶段,主要做好两件事,一是研究制定调研方案,设计访谈提纲;二是印发调研通知。10月中旬—11月中旬为集中调研阶段,主要做好两件事,一是实施实地调研、座谈研讨;二是各调研组撰写并提交调研报告。11月下旬为成果运用阶段,一是举办调研成果汇报交流会;二是遴选部分优秀调研报告经委党组审定后,上报省委学习实践活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12月上旬-2009年2月为后续工作阶段,要结合调研成果,进行对照检查,制定落实整改方案,完善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政策措施和体制机制。
五、调研提纲:一、市、州党委政府,省直各相关部门:党委政府、相关部门在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情况,在党政领导重视、部门综合治理、公共财政投入、机构队伍建设等方面的特色做法、主要成效、经验启示以及存在的问题;党委政府下一步在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中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主要思路和具体措施;在人口和计生工作中还存在哪些不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问题?对于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统筹解决人口问题,推进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科学发展,有哪些意见和建议?二、人口计生部门:在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情况,特别是特色做法、主要成效以及经验启示有哪些?本部门党员干部在思想观念、工作作风等方面存在的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突出问题有哪些?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是什么?下一步在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中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主要思路和具体措施有哪些?广大党员干部反映强烈、最迫切希望解决的影响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有哪些?对于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统筹解决人口问题,推进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科学发展,有哪些意见和建议?广大党员干部对学习实践活动的思想认识如何?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如何突出实践特色,有效设计活动载体,使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与推动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科学发展紧密结合起来,相互促进?在学习实践活动中最需要省人口计生委解决的突出问题是什么?对省人口计生委开展学习实践活动有什么建议?三、群众:对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最满意的是哪些地方,最不满意的是哪些地方?享受了哪些计划生育生殖健康服务?享受了哪些计划生育奖励优先优惠政策?计划生育家庭在享受相关经济社会政策时能否得到优先优惠?还有什么意见和建议?计划生育家庭在生产生活中存在的突出困难和问题是什么?希望得到哪些帮助?人口计生工作中是否存在强迫命令、乱收费、乱罚款的问题?对人口计生干部的工作作风有什么意见和建议?
实践部个人工作计划范文第3篇
关键词:卓越计划;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制度
中图分类号:G645.1
文献标识码:B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以下简称“卓越计划”)是教育部为了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4年)》,以培养造就一大批面向工业、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目标而启动的一项重大改革计划。人才培养,师资先行,卓越工程师的教育培养离不开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根据教育部的统计数据,青年教师已经成为高校师资队伍的主力军,也是“卓越计划”成功实施的重要因素。而目前青年教师主要来源于高校的应届毕业生,他们虽然具有较高的学历和理论知识,但大部分人从学校到学校的成长轨迹使得他们缺乏企业实践经历,工程实践能力不足。因此,构建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制度是保障“卓越计划”顺利推进的重要因素。
一、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制度构建的现状
1.部分制度缺失
部分“卓越计划”实施高校,仅仅重视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教师这一重要主体。在进行各项制度设计时仅将教师作为实施者,提升其能力是为了满足学生的培养需要。因而尽管实施“卓越计划”的高校都相继出台了具体的实施计划、措施和相关配套制度,但是针对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制度的建设则相对落后,甚至出现空白。
2.系统性不够
部分高校在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上有些零散的制度设计,但缺乏整体规划与系统性的制度建设,纵向(校级―院级)制度不完善,横向(部门―部门)制度脱节,内外(学校―社会)制度不健全,对相关问题缺乏配套的制度建设,缺乏必要的相关制度支撑。制度之间相互矛盾,缺乏呼应,形不成合力。
3.执行力不强
制度体系内部无序,制度冲突与制度真空并存,不能形成一个有机协调的整体,致使青年教师在执行制度过程中无所适从,这就从根本上削弱了既有制度的实际效力,制约了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培养。
二、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制度构建的主要目标
1.整体目标
构建长久有效、系统全面的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机制,激励、保障与评价教师在工程实践方面的能力,以促进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的提升,实现工科教师队伍的可持续发展。
2.基本原则
在上述目标指引下,其制度构建应把握以下原则:
(1)示范性。“卓越计划”不仅仅是试点高校的某几个试点专业的工程师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它是中国高校未来工程类人才培养的普遍目标,因而针对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其制度设计应当具有一定的示范性,能够适应全面推广的要求。
(2)适时性。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不但要求工科教师掌握本专业最新的科学成就和发展趋势,同时,工程问题的复杂性(如知识产权、工程学管理、多元文化、道德、宗教影响、全球化、国家安全等问题)也要求他们具备广泛的相邻学科的知识和开阔的国际化视野,才能培养出合格的工程类人才。因而,培养制度的设计应当具有适时性。
(3)系统性。改变目前主要按科学教育的要求聘任、考核和评价教师,从聘任制度、培训制度、评价制度、激励机制改革等方面进行探索,提出改革建议,建立起完备统一、有机协调的培养制度体系,保障教师工程实践能力的可持续发展。
(4)灵活性。“卓越计划”的实施高校处于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和不同运行机制,师资力量、办学规模、办学定位、内部结构、外部关系等存在巨大差异;不同专业之间的青年教师教学内容及手段存在差异,即使同一专业的青年教师,也存在教育背景、工作经历以及工作内容上的差异;同时还要考虑中国高等教育处于不断革新的浪潮中。这就需要因地制宜建立灵活多样的规章制度。
三、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制度构建的基本内容
1.聘任制度
第一,增设工程实践背景要求。改变目前高校招聘青年教师主要考察其学历水平与学术背景的现状,在考虑学术成果的同时,将教师的工程背景与工程实践能力作为一项积极因素列入评价体系中,对具有博士学历且有企业工作经历的人员可优先考虑,特别是对承担实践性教学任务教师的招聘,应将其是否具备实际工程经验作为引进人才的主要标准。第二,改善工程师资队伍结构。一些工程教育发达的国家的高校中来自企业的兼职教师就占到高校工程师资的半壁江山,工程师资结构多元、丰富。针对我们的“卓越计划”,国家有关部门应尽快出台相关政策,规范工程师资交流行为;此外,应构建灵活的人事管理制度,完善企业工程师在高校参与专业技术聘任等机制。
2.培训制度
完善岗前及后续培训制度。首先,从岗前培训入手,明确规定工科青年教师在入职培训或者入职前几年,应该进行多长时间的企业实践,或承担一定的实验准备工作,具有一定的实践经历和能力后方可独立承担教学任务。其次,建立青年教师上岗后的定期培训制度,要求青年教师两年或三年内必须以某种形式开展一定的工程实践,了解行业、企业工艺和技术,以充实工程实践背景。最后,注重培训措施持续性,通过设计多阶段、多形式、立体化的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框架,建立培训长效机制,保证培养实效。
3.评价制度
《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要“改革教师职务聘任、考核和培训制度,对工程类学科专业教师的职务聘任与考核从侧重评价理论研究和为主,转向评价工程项目设计、专利、产学合作和技术服务等方面为主”。 因此,必须改革目前通行的教师考核与职称晋升制度,在定岗定级、考核评优、职称晋升等方面将对工程实践能力的评价纳入评审指标体系,还应将教学方式方法及工程实践内容作为教学评价指标,并且加大该指标在教学评价中的权重;在职称评审中,除考虑论文数量、刊物级别、纵向课题项目级别等因素外,还可以将教师参与横向课题的权重加大,或者把教师获得知识产权或发明专利情况、参与企业服务的情况也列入指标考核范围等。这样,才能从制度层面上进一步激发青年教师参加工程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引导教师加强实践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
4.激励制度
激励机制在组织管理中起到重要作用,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通过研究发现有效的激励能使一般部门员工的能力从20%~30%显著提升至80%~90%。高校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属于师资人力资源管理范畴,对青年教师激励的有效性会影响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过程与结果。因此,改革与健全激励机制,能够调动青年教师提高工程实践能力的积极性。如高校的课程改革p教学改革可向青年教师倾斜,校级教学改革项目可设立专项项目用于支持青年教师提高工程实践能力;凡是涉及课程改革所申请的自制实验设备,学院和学校职能部门可给予专项资金及政策支持,鼓励青年教师将自制实验设备用在课程教学、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中;还可针对工科青年教师,设立具有工程实践特点的评比奖项。如“企业项目成就奖” “双师型优秀青年教师” “实验室建设先进个人”等,将其颁发给平时注重提高自身工程实践能力、积极参与企业挂职锻炼或实验室、校外实践基地建设的青年教师。这些奖项的设立,能够体现出高校在教师评比制度层面给予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培养足够重视的导向。
四、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制度构建的实施策略
“卓越计划”下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制度的构建需要政府、高校和社会等各方面的广泛参与,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积极稳妥地推进。
1.系统设计,整体推进
普通高校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制度构建是一项系统工程,内容十分丰富,涉及政府、学校、学院、个人、企业等多个主体。牵涉到政府主导体制构建,学校对青年教师的聘任制度、培训制度、评价制度以及激励制度的改革,学院具体实施制度的构建,以及学校与企业两方共同培养制度的构建,因此,在吸收成功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卓越计划”各高校应由点及面加以推进。
2.抓住关键环节,实现重点突破
普通高校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制度构建涉及面广,在系统推进的同时必须抓住关键环节,实现重点突破。应该以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国际型”的青年教师工程技术人才为目标,重点探索培训与评价制度的改革与创新。积极发挥制度的保障与“指挥棒”作用,努力为青年教师搭建成长平台。
3.“纵横” “内外”制度相互协调、有机统一
“纵向”制度是指上下级的管理制度,“横向”制度是指平级的管理制度,“内外”制度是指校企合作制度。因此,“卓越计划”的试点高校必须先构建总体制度规划,然后建立具体的实施细则。厘清各主体的权限和职责,才能有效推进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
4.完善利益协调机制,确保制度的有效执行
高校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制度的构建涉及多个主体,而目前高校单一利益主体的现状已经成为制约“卓越计划”有效实施的瓶颈。因此,政府应当加快制定相关法律政策,突破高校单方利益主体的局限,大力营造有利于企业参与高校工程教育的制度环境,尽快采取多种措施,促使校企深度合作,从而为培养高质量的工程技术人才创造条件。只有建立起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才能调动各主体参与“卓越计划”的积极性,从而形成各利益方共同推进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合力。
参考文献:
实践部个人工作计划范文第4篇
关键词:卓越计划;人才培养;工程教育;实践教学;平台构建
教育部启动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是旨在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的工程教育改革项目。该项目启动以来,已先后有两批共194所院校入选教育部试点高校。可以说,“卓越计划”已成为当前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热点问题,其实施的成效直接影响着高校改革发展的成效。郑州轻工业学院作为一所具有轻工行业特色的地方高校,行业特色优势传统及“卓越计划”的实施为学校提供了更大的发展机遇与空间。
一、行业特色优良传统奠定了实施“卓越计划”的坚实基础
注重学生工程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与工程创新能力的提高,可以说是“卓越计划”对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学校立足“轻工”,强化特色立校,始终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强化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为根本,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逐渐形成了“厚基础、精专业、重实践、多课堂”的人才培养理念,毕业生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学校的化学工程与工艺、热能与动力工程、艺术设计等专业,尤其是获批教育部“卓越计划”的食品科学与工程(烟草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等三个专业,在河南省均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和特色。郑州轻工业学院建校30多年来,面向行业,紧跟时代步伐,踏踏实实地走出了一条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道路,为“卓越计划”的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
1.从人才培养顶层设计奠定坚实基础
学校秉承严谨求实、追求卓越的校风,坚持“以人为本、崇尚学术、注重质量、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以教学质量为生命线,扎扎实实做好教学工作。通过增加见习实习、确保实习时间、严格规范毕业设计等环节,不断完善和优化人才培养方案;通过设立课外学分制度,加强第二、三课堂建设,把学生课外科技活动成果与学分挂钩,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融入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之中;积极探索尝试组建本科教学实验班,试行以两大一小为特征的“三学期制”人才培养模式,致力于创新型人才培养。学校坚持和发扬工科院校面向行业、重视实习实训的教学传统,不断加强实验室、工程训练中心、校内实习基地等硬件平台建设;加大实验室开放力度,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并借助于学校构建的机构创新实验室、电子创新实验室、IT创新工作室等平台,给学生提供自主设计、自由探索的机会,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良好条件,设有专项资金为大学生开展创新实验活动提供经费保障。
2.从校企产学研合作提供良好保障
学校非常注重校企产学研合作,充分发挥源于轻工、服务轻工的优势,利用与企业长期在人才支撑和技术支持中形成的“亲缘”关系,与红塔集团、河南中烟集团、上海中烟集团、海尔集团、美的集团、新飞集团、许继集团、宇通集团等大中型企业合作建立了一批稳定的实习基地和产学研基地。并尝试与企业联合培养,进行“订单式培养”、“无缝对接”等多种工程教育改革实验,为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提高奠定了良好的平台和通道。学校不断完善学科性竞赛管理办法,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学科性竞赛活动,通过资金支持、对获奖师生奖励、开设竞赛选修课等方式激励师生参与学科竞赛的积极性。这些措施使学生在全国“挑战杯”、“数学建模”、“智能车”、“节能减排”、“广告艺术”、“电子设计”等各级学科竞赛中获得了优异的成绩。
二、学校实施“卓越计划”的探索实践
自教育部启动“卓越计划”以来,学校对此项工作高度重视,结合学校自身的特色与优势,积极谋划,开展了一系列有益的探索与实践。
1.通过各类专题研讨会,明晰思路,完善方案
为了深入了解“卓越计划”的意义、内涵及相关核心问题,从学校和相关专业两个层面派出人员,连续参加教育部组织召开的三期全国高校工程类创新人才培养工作专题研讨会,尤其是在第三期专题研讨会上,学校作为被推荐的3所高校之一,立足于“学校整体工作推进”层面在大会上作了题为“扎实有效推进‘卓越计划’,着力彰显工科教育特色”的主题发言。通过参加国家级专题研讨会,学校对“卓越计划”的发展方向、建设思路、标准体系、整体方案、专业培养方案及申报程序等核心问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此外,学校通过召开专题会、研讨会、汇报会、评审会等多种途径与方式,对学校“卓越计划”的工作思路、进展情况、难点问题等进行了梳理和谋划,对学校相关政策制定的可行性进行了论证分析,对“学校工作方案”、“专业培养方案”、“公共平台建设方案”、“工程训练中心建设方案”、“企业培养方案”、“专业平台建设方案”、“学生遴选方案”和“试点班运行方案”等进行了反复地论证和研讨,为学校“卓越计划”工作的顺利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
2.广泛深入开展调研,借鉴经验,查找不足
为了更好地推进“卓越计划”工作的有效开展,学校对外出调研工作统筹规划,针对不同阶段不同任务分批次安排学校相关人员有针对性进行。学校获批教育部第二批“卓越计划”试点高校后,学校教务处及“卓越计划”相关专业负责人,对同济大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等5所第一批“卓越计划”试点学校,就“卓越计划”工作方案当中涉及的校企合作、实验平台建设、试点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及专业培养方案的体系构架等进行了调研学习;学校的食品科学与工程(烟草科学与工程方向)、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三个专业正式获批为教育部第二批“卓越计划”试点专业后,主管教学的领导、教务处及“卓越计划”相关专业人员,分三批次赴广东、武汉、南昌、西安等地考察,紧紧围绕学校“卓越计划”工作实施方案、专业培养方案、公共实践平台建设、校企联合培养方案、学生遴选方案、课程架构等具体实施问题,对广东工业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南昌大学等10多所第一批“卓越计划”试点高校深入调研学习。通过实地参观、集中访谈、个别交流、收集材料等多种方法,获得了较多真实有效的第一手资料,为学校“卓越计划”的实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制定相关管理办法,政策保障,稳步推进
学校高度重视“卓越计划”工作,专门成立了学校、院(直属系)两级领导机构,统筹负责“卓越计划”的试点工作。学校设有专项经费,用于支持与“卓越计划”相关的各项改革措施。为确保“卓越计划”的稳步实施,学校相继出台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项目管理办法》、《“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管理办法》、《关于教师进企业从事工程实践的暂行规定》、《外聘企业教师暂行管理办法》、《本科学生创新学分实施办法》、《关于加强高水平工程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试行)》、《实验实践教学平台建设的指导意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方案》等,从机构设置、平台构建、过程管理、师资队伍等各方面全方位保障了“卓越计划”的顺利实施。
4.加强校企合作,积极探索,创新模式
产学研结合是工程教育的客观要求,“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培养过程”是“卓越计划”最重要的特点之一,反映了行业企业在“卓越计划”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学校紧密结合“卓越计划”要求,在与现有企业良好合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合作企业和延伸合作项目,先后与许继电气集团公司、河南中烟许昌卷烟厂、许昌帝豪实业公司、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河南省863软件孵化器有限公司等20多家知名企业正式签订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校企合作协议。学校积极探索校企联合培养人才新模式,2011年,河南省人民政府与国家烟草专卖局签署共建郑州轻工业学院协议,学校进入了省局共建行列,跃上了新的发展台阶。学校也将在长期致力于国家和河南省烟草行业的人才培养、在烟草行业人才支撑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烟草及相关学科和专业的内涵建设,扩大与全国烟草行业企业的战略合作,努力挖掘特色、创造特色、放大特色,全面提高烟草及相关学科人才培养质量,把学校建设成为国家和河南省烟草行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三、行业特色地方高校实施“卓越计划”的思考
郑州轻工业学院作为轻工行业特色明显的地方高校和教育部第二批“卓越计划”试点高校,在探索实践的基础上,对行业特色地方高校工程教育改革及“卓越计划”实施工作提出了几点思考。
1.更新工程教育理念是前提
“卓越计划”的主要目标是面向工业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奠定坚实的人力资源优势增强我国的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国力。“卓越计划”强调树立“面向工业界、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工程教育理念,明确了人才培养目标是造就具有创新能力,适应企业发展需要的各类工程技术人才,其中包括本科、硕士和博士三种类型,这就无疑打破了传统观念中对工程技术人才的狭隘理解。因此,“卓越计划”的实施,高校必须增强办学理念的创新意识,增强观念更新的能力,不断地与时俱进,以工程教育理念变革为先导,打破之前狭隘的工程教育观,树立大工程教育理念,积极探索符合自身办学特色的工程教育培养模式。
2.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核心
人才培养模式作为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问题,是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是办学指导思想和教育目标的具体体现。目前,高校在人才培养模式上普遍存在着片面追求“高、大、全”、定位不明、目标趋同、面向工程实践不足、缺乏特色等问题。“卓越计划”试点高校必须认真审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严格执行“卓越计划”本科试点专业校企联合“3+1”培养模式。要以人才培养目标为依据,按照教育“卓越计划”人才培养的要求,参照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或专业认证标准),科学制定各试点专业人才培养标准。将专业培养目标、专业培养标准细化为知识能力大纲,依据知识能力大纲构建课程体系,将知识能力大纲落实到具体的课程和教学环节。“卓越计划”的主要特征是企业深度参与人才培养,高校与企业可以考虑以重大合作项目为依托、企业委托定向培养学生、依托学科性公司培养学生等方式或途径同企业联合培养人才。
3.搭建实践创新平台是保障
随着我国科技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的培养质量提出了新要求,尤其是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工程实践是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观念,启迪创新思维,分析并解决工程问题,提高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是高等工程教育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时期高等工程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工程素质的培养有赖于工程环境的熏陶和工程实践,要使学生能获得较全面的工程素质,就必须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工程环境和工程实践教学体系。一是要加强校内外实习基地建设。在实习基地的建设上,从布局到使用的设备、提供的场地、加工的材料、指导实训的教师等方面要充分考虑如何贴近生产,实习基地建设要讲经济效益,采取合理的措施提高建设效益。二是要建好学校的公共实践教学平台,以实现教学资源利用最大化。三是要建设好学科竞赛平台。学科竞赛是实践教学环节的一种主要形式,以其特有的组织方式,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协作能力等方面都发挥着独特的功能和作用。四是要建好校外实践教学平台。“卓越计划”所提出的工程教育目标无法通过单纯的课堂培养达到,必须实施产学研联合培养人才,产学研联合培养人才突出工程特色,注重市场需求和技术水平领先,以培养现代工程师为主要目的,进一步加强工程实践的训练,突出创新能力的培养。
4.深化实践教学改革是关键
实践教学环节是加深学生对基础理论的理解,进一步巩固所学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能、基本操作程序和方法的必须环节,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锻炼和积累实践能力的过程,是进一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手段,是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和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在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的背景下,只有不断加强实践教学,进行工程实践教学的改革,才能推动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确保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一是要构建开放式创新型实验教学体系。行业特色地方高校应积极构建集实验、实习、设计、社会实践于一体的,课内外、校内外相结合的,注重能力培养和创新意识教育的创新型实验教学体系;二是要打造“创意工厂”、“模拟工厂”等亮点。创新能力就是进行创造性活动的能力,这种能力所产生的结果在本质上是新颖独特、前所未有的,并有一定社会价值,能够促进社会发展。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关于出台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
意见[N].中国教育报,2011-02-20.
[2] 李培根.未来工程教育中的实践意识[J].高等工程教育
研究,2010,(6).
[3] 赵晓闻,林健.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的国际比较研究[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2).
[4] 林健.注重卓越工程教育本质 创新工程人才培养模式
[J].中国高等教育,2011,(6).
实践部个人工作计划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 实践教育 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College Practical Education Reform Model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Excellent Engineers Training Program"
LI Xuwei, YAN Tao, SUN Hailing
(He'nan University of Urban Construction, Pingdingshan, He'nan 467036)
Abstract In January 2011,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issued a number of opinions on the "excellent engineer training program"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a comprehensive plan to make a superior plan. In this paper, the demand for talent in China's higher educatio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for practical education reform model under "excellent engineer training program" background discussed, hoping to provide a new idea for college practice education reform.
Key words excellent engineer training program; practice education; mode
0 序言
为了促进工程教育改革创新,全面提高我国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努力建设具有世界先进水平和中国特色的现代高等工程教育体系,2010年6月,国家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启动会在天津大学召开。
2011年1月,国家教育部出台了关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对实施卓越计划做出了全面部署。“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指高等学校培养具有工程师基本能力,并有获得工程师执业资质或者工程师职称的潜力的后备工程师。与此同时,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于2010年和2011年,分别公布了第一批和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153个高校。
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背景下,当前高校实践教育环节存在哪些问题?高校实践教育环节下一步如何进行改革?这是本文拟探讨的问题,希冀为高校的实践教育改革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1 当前高校在实践教育环节存在的问题
作为制度化的教育理念,实践教育是指把实践教育的思想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通过课堂内外的各个环节,构建出全面、完整的实践教育体系,从而提高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然而,我国目前高校的实践教育环节与当前社会的需要有一定差距,我们现今的实践教学模式,在学生的“工程性”和“创新性”方面的培养明显不足,具体表现如下:(1)主观上对实践教育重视不够。部分学校或教师将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生产实习、毕业实习作为课堂教学之外的“辅”工作,缺乏具备丰富工程经验的双师型导师的参与,缺乏实践教学环节的总体设计,缺乏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指导与设计。(2)客观上实行校外实习的实践难度大。随着社会条件的不断变化,部分高校的实践教学经费严重不足。因此一些实习环节只能是“走马观花”,甚至有的学校彻底撒手不管,最后只要求学生上交实习报告,无法对学生的具体实习过程进行有效监控。(3)缺乏政策支持,缺乏有效的组织管理。由于各高教工作量核算机制的不规范,对实践教育缺乏有效的奖惩机制,严重影响了教师指导课内实验和社会实践活动的积极性。(4)在具体的实施环节,学生参与力度不够,教师指导力度不足。目前高校的实习和实践活动一般由学校统一进行安排,学生只能是被动地接受和执行,实践教学效果大受影响。(5)缺少贯穿于高等院校人才培养全过程的实践教育形式的总体设计。现今,我国高等院校的实践教学形式仅局限于课程设计、课内实验、生产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形式,能够仿真实际工程的体验式或参与式的实践教学形式并未真正出现。
2 “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背景下高校实践教育改革模式探讨
2.1 重视对学生的实践教育
进行课程体系改革,重视对学生的实践教育,使理论与国家发展的实践紧密结合。精简理论教学课时,通过建立课外作业的课堂报告等制度,将部分课堂教学的内容移至课外。注重知识能力的培养,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应结合实际项目力求做到真题真做,并根据实际需要,让部分学生到企业结合实际工作做毕业设计(论文)。
2.2 加强产学研合作教育
应加强与企业和科研院所的沟通和联系。通过加强高校和企业界的全方位合作,可以有效促进基础教学和企业创新的紧密结合。鼓励企业和科研院所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和修改,形成高校与企业界之间的良性循环,能同时提高学校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应用创新能力。
2.3 改革实践教学新模式
对实践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实行案例教学和模拟教学的新模式。根据自身特色遴选实践性强、综合性强的工程案例,负责建立某一领域的案例库,开展案例式教学,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组织教师结合课堂教学设计模拟教学内容,模拟工程实际过程。
2.4 开展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
以开展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的方式,强化和延伸了学生在课堂上所学到的理论知识。通过设置一定量的课外学分,激励学生参加各种讲座、沙龙、论坛以及演讲等社团活动,及参加校内外各种科学竞赛活动,既可以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又可以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还可以使学生的领导能力与沟通能力得到锻炼。
2.5 进行职业资格培训
通过职业教育、职业指导等方式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在国外大学普遍比较受重视。各高等院校可以进行结合专业特点的职业资格培训,从而提升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和职业选择能力,使学生可以较快地适应工作岗位需要。
本项目为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重点课题《河南省高校“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模式探讨》(项目编号[2011]-JKGHAB-0020)的部分成果
参考文献
[1] 郭香敏,刘宇.卓越工程师工程意识培养的思路与途径[J].职业技术,2011(9):125.
[2] 曹然彬,任志新.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卓越工程师培养路向构建――以齐齐哈尔工程学院践行“卓越计划”为例[J].齐齐哈尔工程学院学报,2011(3):1-4.
[3] 周英.落实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大力培养工程科技创新人才[J].中国大学教学,2011(8):11-13.
上一篇:实践部工作计划{汇总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