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AA范文大全网!

学校质量监测工作计划{5篇}

绿叶与红花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本文共计17853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72分钟。

学校质量监测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

关键词:空气质量监测;质量标准;监测控制;环境污染

一、自动质量控制监测系统的构成

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是由监测子站、中心计算机室、质量保证实验室和系统支持实验室等部分组成。

监测子站的主要任务:对环境空气质量和气象状况进行连续自动监测;采集、处理和储存监测数据;按中心计算机指令定时或随时向中心计算机传输监测数据和设备工作状态信息。

中心计算机室的主要任务:通过有线或无线通讯设备手机各子站的检测数据和设备工作状态信息,并对所收去的检测数据进行判别、检查和储存;对采集的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分析;对检测子站的检测仪器进行远程诊断和校准。

质量保证实验室的主要任务:对系统所用检测设备的标定、校准和审核;对检修后的仪器设备进行校准和主要技术指标的运行考核;系统有关检测质量控制措施的制定和落实。

系统支持实验室的主要任务:根据仪器设备的运行要求,对系统仪器设备进行日常保养、维护;及时对发生故障的仪器设备进行检修、更换。

据有关性资料报导,当今世界,没有一座城市的空气是清洁的。据英国环保协会数据推算。全世界每天有 20000多人死于空气污染。相当于每天有 100多架飞机发生空难。更重要的是。如果没有空气污染,全世界人口平均寿命可以延长30年,这是许多生命科学家的判断。而社会学家发现。空气污染引起的生理及心理反应。使人类幸福指数降低了1/3。在21世纪的今天,人类生活质量得到全面性的提高,因此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的生活环境随着重工业、加工业等认为造成的环境污染,导致了人类生活环境的恶化。所以科学的监测控制空气质量的重要工作的全面施行势在必行。

目前,国内空气质量监测系统的构成较为简单,监测站所得的数据由当地环监部门整理分析,在以行政管理系统依级次上报。与此不同,在英国的系统中,监测站数据直接上传至国家中心数据服务器,数据中心管理控制单元予以校正,处理及分析,各次级行政单位的空气信息均由中心管理控制单元发布。除此之外。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部门在两国的空气质量监测系统中的位置大相径庭。在英国空气质量监测系统中,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工作由独立的质控部门管理,处于核心位置,它贯穿于整个系统的各个环节,相比较而言。国内质控和质保部门并非独立于监测及中央控制系统,所有的质保和质控手段基本由监测站人员实施。而英国的空气质量监测网络系统的完善程度和复杂程度要明显优于国内系统,其数据的集中化,密集化管理为数据的可靠性,比较性,追踪性提供了优良的先决条件。其次,英国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工作由独立部门承担,不同部门的工作更加专业化,细节化,分工更为明确,值得国内借鉴。

二、自动空气质量监测中质量保证控制环节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

我国环境保护总局发布的《空气质量监测技术规范汇编》中,对于空气质量监测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的目的进行了阐述:“规范监测手段,确保监测数据和信息的准确可靠。”此规范中对于输出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两重要指标外,还对数据的可比较性及追踪性提出了要求。由国家空气质量监测部门对空气污染物的趋势分析,空气污染预报,以及数据校正,对数据的制式化,标准化做出高要求的工作可以看出数据的可比较性,追踪性尤为关键。

(二)具体完善促进实施手段

1.质量保证环节包括:

A.监测人员培训;B.设定标准监测方法;C.分析员筛选;D.站点考核;E.检测仪器的阶段性维护; F.仪器使用,校准,维护历史记录。

2.质量控制环节包括:

A.数据检查;B.数据处理;C.监测仪器的日常校对;D.监测仪器的日常维护保养。

从完善的角度来讲,质量控制环节应该做到数据的多元化比较,之后进行科学性的校准,最后完成独立评估,有效的为全程质量监测做出完善和促进。所以为更好的做到全面性的务实工作,以下将对空气监测实际操作过程中做出相应的具体规范,我国规范中的主要具体控制手段为:

3.主要控制手段:A.监测时间与频次控制;B.监测数据有效性质质量控制;C.监测仪器校准;D.监测仪器性能审核;E.检测仪器,校准装置,标准物质等的质量检查;F.落实数据审核。

因在我国操作规范中并未明确的划分进行上述操作的明确责任范畴和权限的划分,在实际操作中很可能会导致责任重叠和责任空白的情况下发生。所以关键性的可行措施必不可少,对于不同的质控操作要做到有明确的权限以及责任划分。

三、质量控制操作责任划分

(一)监测站操作员质量控制环节责任范畴。

1.按照操作条例,执行监测站的例行操作和仪器的站内例行校准。2.鉴定和设备报告,监测站环境的潜在变化和潜在问题。3.鉴定和报告监测站的潜在安全问题。4.对监测仪器进行简单的站内测试和维修。5.定期参加质量控制部门的组织的正式与非正式的操作培训。6.当被要求时,参与质控和质保方面的监测站审计工作。7.在监测站点巡查后24小时内,完成仪器校订电子记录表格并上传至中心数据服务器

(二)设备供应商、设备服务商部门质量控制环节的责任范畴。

1.例行和紧急设备维护和维修监测及辅助设备。2.保证所有监测站的年数据捕捉率高于90%。3.保证两个自然日内到达故障站点排除问题。4.保证所有设备非站内维修,非站内校准的历史记录。5.保证所有校准原始数据的保存管理,为全局数据鉴定提供可靠的校准数据。

通过全面的测试及校准,对所有监测仪器的关键功能进行全面的检查与评估做到完善行的独立质量控制。

四、建议与总结

就我国的自动环境空气监测工作目前形势所提出的质控质保过程的可实行的优质化建议与总结:

1.对于环境监测部门质控质保责任范畴划分的明确化,对于不同阶段的质控质保责任分配到户。如,仪器日常校准,仪器的年度审核,数据的分析,处理,优化应由专人负责。

2.对于监测站获得数据,经手人应有明确的修改权限,和筛选权限,保证数据的原始性,在未来的审核或者调用中,有据可查。

3.逐步建立空气质量区域化网络系统。21世纪是网络化与信息化的时代,大规模的信息系统已经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信息的透明化可以作为城市空气质量监测发展的一个目标,建设和完善空气质量信息系统,促进数据的集中处理、优化,提高空气监测数据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杨永和. 环境保护部进行环境空气质量监测及布点优化[J]. 莱钢科技, 2010,(03)

学校质量监测工作计划范文第2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中小学校建设总体规划,彻底消除中小学校舍安全隐患,全面改善中小学校舍安全状况,全面提高中小学校综合防灾能力,保障全县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二、目标和任务

工作目标:在全县中小学校开展抗震加固、提高综合防灾能力建设,使学校校舍达到重点设防类抗震设防标准,并符合对山体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和洪水、火灾、雷击等灾害的防灾避险安全要求。

工作任务:从**年开始,用3年时间,对全县各级各类中小学存在安全隐患的校舍进行抗震加固、提高综合防灾能力;对地处滑坡泥石流和洪涝灾害区的校舍进行迁移避险;按抗震加固、综合防灾的要求,重建整体出现险情的D级危房、改造加固局部出现险情的C级校舍,消除安全隐患。

(一)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和《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中“幼儿园、小学、中学的教学用房以及学生宿舍和食堂,抗震设防类别应不低于重点设防类”的规定,对我县中小学校舍进行抗震加固,使校舍全部达到7度抗震设防标准。

(二)对经鉴定不符合要求、不具备维修加固条件的校舍,按重点设防类抗震设防标准和建设工程强制性标准重建;对受严重地质灾害影响(如山体滑坡等)的校舍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并实行避险迁移;对校舍防火、防雷等设施进行改造,提高校舍综合防灾能力。

(三)对全县中小学校危房进行维修改造,基本消除危房,彻底消除中小学校舍安全隐患。对**年及以后新建和改扩建的中小学校舍要严格按照国家制定的中小学校建设标准建设,确保校舍安全。

三、基本原则

(一)坚持全面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在全面摸清全县中小学校舍现状基础上,充分考虑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地域特点、教育发展水平等实际情况,结合中小学布局调整、校园建设规划,科学制定校舍安全工程总体规划和具体实施计划,对中小学校舍分年度、分步骤进行抗震加固和综合防灾能力建设。

(二)坚持与中小学布局调整相结合的原则。在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前,各乡镇要根据全县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慎重确定区域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凡布局调整规划方案中不保留的学校,不纳入工程范围。布局调整规划方案中保留的学校,在对校舍进行改造时,应充分考虑合并后学校的师生增员、校舍扩容等实际情况,进行统筹安排。

(三)坚持质量与效益相统一的原则。工程项目建设要本着“牢固、实用、够用、安全、方便学生”的原则进行,在科学规划、设计及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努力降低建设成本。

(四)坚持项目管理“四制”的原则。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实行项目管理,要认真执行基本建设程序和有关法律法规,坚持先勘察后设计再施工的原则,严格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工程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和设计人员都要具备相应的资质或资格。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校舍安全工程实行县政府统一领导,统一负责具体实施,充分发挥专业部门作用的领导和管理体制。县政府成立郧县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和部署校舍安全工程。发改、教育、财政、**、监察、国土资源、房管、建设、水利、审计、安全监管、地震等部门为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建立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联席会议制度,领导小组定期召开成员单位联席会议,汇报部门履行职责情况,协调解决有关问题。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教育局,由领导小组部分成员单位派员组成,集中办公,办公室设若干个专业组,具体负责:制定并组织落实工程规划、实施方案和配套政策,统筹安排工程资金,落实对校舍改造建设收费有关减免政策;组织对校舍进行逐栋排查和检测鉴定,审核每一栋校舍的加固改造、避险迁移和综合防灾方案;按照项目管理要求,具体组织工程实施,落实工程管理和监管责任,按进度、按标准组织验收。建立健全所有中小学校、所有校舍的安全档案;协调各部门支持安全工程,协调处理安全工程实施过程中的有关事项。

(二)明确职责。明确各部门职责,制定考核奖惩措施,确保工程建设的各项工作有人抓,有人管。各乡镇也要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强化责任,加强领导,统一部署,搞好实施。

各部门主要职责如下:

发展和改革局:负责配合有关部门制定全县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实施规划,积极申报争取专项资金;负责及时下达投资计划;支持和配合有关部门落实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加强对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工作的指导和监管。

财政局:负责资金筹措;加强工程资金管理,分账核算,专款专用;协同有关部门按照工程进度拨付工程款;定期对项目工程进度、资金管理、拨付、财务核算及固定资产登记等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建立资金使用和管理情况定期通报制度;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中涉及到的行政事业性收费一律免予征收。

教育局:配合建设、房管等部门制定校舍排查办法,对全县所有的中小学校舍逐栋进行全面、彻底的安全排查和鉴定;负责建立校舍安全档案;会同财政、发展改革、建设等部门制订全县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总体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

建设局:负责按基本建设程序对项目进行管理;对施工图设计、施工企业资质及工程项目监理资质等审核把关;负责项目施工材料和分部工程的质量检测、监督,对工程质量全程监督;负责对加固改造以及新建工程的技术指导和技术支持;负责落实、审核项目施工图设计的抗震设防标准;强化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检查,对校舍新建和加固工程的建设、鉴定、检测、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各方主体执行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标准行为的监督管理;督促相关单位认真做好施工安全工作;落实有关减免优惠政策。

房管局:负责组织具有相应资质的房屋鉴定机构,对全县中小学现有校舍进行逐栋排查,并逐栋出具鉴定报告;落实有关减免优惠政策。

县国土资源局:负责学校新建和改扩建项目用地的审批工作;负责对学校所处位置的地质灾害进行排查,对迁建学校校址的地质情况进行检测和论证;落实有关减免优惠政策。

县规划局:参与工程建设项目的可性研究及规划设计和单体规划设计方案和审查;负责按照《中小学建设标准》审核项目建设规划,办理相关手续;落实有关减免优惠政策。

县气象局:负责项目防雷设施的检测和验收;落实有关减免优惠政策。

县地震局:负责对校舍抗震设防情况进行排查;负责项目抗震设防及地震安全性评价鉴定、管理;落实有关减免优惠政策。

县监察局:负责对图纸设计、施工监理、工程招投标等进行监督和管理,对在实施项目过程中存在的违规、违法行为进行查处;负责监督相关部门落实减免优惠政策,查处乱收费行为。

县审计局:负责对工程实施情况、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审查、审计,出具工程审计报告;落实有关减免优惠政策。

县水利局:负责对学校现有或新建校址防汛、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排查;落实有关减免优惠政策。

(三)科学规划。一是对中小学校舍进行全面排查鉴定。在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组织对全县各级各类中小学现有校舍(不含在建项目)进行逐栋排查,按照抗震设防和有关防灾要求,形成对每一座建筑的鉴定报告,建立校舍安全档案。二是科学制定校舍安全工程实施规划和方案。依据排查、鉴定结果,结合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和正在实施的农村初中校舍改造等专项工程,科学制定校舍安全工作总体规划、具体的年度实施计划与每栋校舍的加固改造方案。

(四)严格标准。对通过维修加固可以达到抗震设防标准的校舍,按照重点设防类抗震设防标准改造加固;对经鉴定不符合要求、不具备维修加固条件的校舍,按重点设防类抗震设防标准和建设工程强制性标准重建;对严重地质灾害易发地区的校舍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并实行避险迁移;对根据学校布局规划确应废弃的危房校舍可不再改造,但必须确保拆除,不再使用;完善校舍防火、防雷等综合防灾标准,并严格执行。

新建校舍必须按照重点设防类抗震设防标准进行建设,校址选择应符合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和国家有关部门的《汶川地震灾后重建学校规划建筑设计导则》规定,必须避开地震断裂带、低洼地、滑坡地段、泥石流地区、洪水沟口或泄洪区等自然灾害频发地段,且不宜与集贸市场、公共娱乐场所等不利于学生学习、身心健康和危及学生安全的场所毗邻。因选址不当造成安全事故的,要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五)规范管理。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资金省级统筹,市县负责,中央财政补助。县级财政要加大对安全工程的投入,要设立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资金专户,实行专户管理,封闭运行。健全工程资金管理制度,工程资金实行分账核算,专款专用,不能顶替原有投入,更不得用于偿还过去拖欠的工程款和其他债务。建立资金管理责任追究制度,严格杜绝挤占、挪用、克扣、截留、套取工程专款,切实保证资金安全。校舍安全工程建设执行《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实施工作若干意见的通知》(〔**〕44号)有关减免和优惠政策,对“安全工程”建设过程中涉及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均予以免收;涉及的经营服务性收费,在服务双方协商的基础上,提倡各有关单位从支持农村义务教育事业发展的角度予以减收或免收;鼓励企业以提供免费服务的形式,通过非营利的社会团体和国家机关向“安全工程”进行捐赠,这部分捐赠准予在缴纳企业所得税前的所得额中全额扣除。要切实加大对“安全工程”收费的监督检查力度,严禁收取国家明令取消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对自立项目、超标准收费等乱收费行为,要依法予以查处。

学校质量监测工作计划范文第3篇

关键词:水质监测;管理制度;设备管理;监测管理

中图分类号:U415文献标识码: A

引言:青岛市城市排水监测站开展了青岛市五市七区18座污水处理厂的水质、泥质、气质监督检查;承担市内四区排水许可证发放工作;每年重点排污企业排水调查;对青岛前海20余处排海口排水水质监督监测。开展青岛市李村河、海泊河、娄山河河流断面的监控监测。随着工作量的逐步增加及监测频率项目增多,对新设备新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仪器设备是水质监测工作必不可少的工具,仪器设备的管理水平和使用效果直接影响到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可靠性,而监测数据又是环境管理和环境执法的依据,因而做好监测仪器设备的管理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仪器设备的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包括从仪器设备的验收、检定、使用、维护、维修直至报废的整个过程,本文主要从仪器设备年度计划管理、档案台账管理、状态标识管理、使用维修管理、维护保养管理、期间核查、溯源管理等方面对仪器设备的管理作了简要的阐述。

1.青岛市城市排水监测站仪器设备及监测能力

青岛市城市排水监测站水质类分析仪器拥有有气相色谱、等离子光谱、原子吸收石墨炉、气质联用仪、连续光源原子吸收、液质质、原子荧光分光光度计、总有机碳分析仪、量热仪、紫外分光光度计等现代分析仪器和其他常规分析设备,已通过国家计量认证,十三类检测产品416项检测参数(按不重复参数项计122项)。具备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水污泥排放标准》、《城镇污水处理厂运行、维护及其安全技术规程》、《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地下水回灌水质》、《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单独焚烧用泥质》、《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混合填埋用泥质》、《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园林绿化用泥质》等产品检测能力。

2.加强监测站日常仪器设备管理工作

2.1仪器设备档案管理

仪器设备档案与仪器设备本身作用同等重要。传统的仪器设备档案管理工作就是将仪器设备的说明书存档供查,而现代化的仪器设备档案管理工作是指仪器设备运行全过程的全部原始记录资料。我站建立了仪器设备档案总台帐,同时为每台出具检测数据的仪器设备建立台账档案,认真填写设备档案册,仪器设备台帐档案内容包括如下信息:

①测量设备的名称。

②制造厂家、型号规格、出厂编号、设备编号。

③接受日期、启用日期、接受时的状态和验收记录。

④目前存放的地点。

⑤制造厂家提供的资料或使用说明书。

⑥设备操作规程和维护规程。

⑦最近五年检定证书或校准证书原件。

⑧设备的维修记录。

⑨设备的期间核查记录(必要时)。

2.2仪器设备计划管理

为保证本站的仪器设备运行正常,为客户提供公证﹑准确﹑可靠的数据,保证检测工作质量。每年年初制定本年度仪器设备管理总体计划,对所有仪器设备进行总体规划和管理。包括仪器设备检定校准计划、仪器设备维护计划、仪器设备期间核查计划、仪器设备维修计划等。

3.仪器设备使用管理

3.1新购进的仪器设备,统一由实验室负责人组织验收检定,设备管理员会同有关使用人员共同开箱验收,安装调试,并填写仪器设备验收报告。验收检定合格的仪器设备实行标志管理投入使用。验收不合格的仪器设备由实验室负责人做出退、换货等的处理。

3.2仪器设备、计量器具的使用人员,必须经培训后具有较熟练的操作技能,取得上岗证后,方可允许上岗使用,并保证做到严格执行仪器设备的操作规程。大型仪器操作人员按人员培训程序每年定期进行培训考核,考核合格后方能继续上岗。

3.3仪器设备使用人员严格执行仪器设备使用操作规程及仪器设备维护保养规程,使用后及时填写仪器使用登记本,按期进行维护保养工作并填写仪器维护登记本。

3.4仪器设备在使用中出现过载或错误操作,或显示的数据可疑,或通过其他方面表明出现缺陷时,使用人员应立即停止使用,并进行记录,报实验室负责人。实验室负责人确认后停用并加标志,及时对设备进行维修,运行仪器设备故障维修,应有明显标识。

4.仪器设备维修维护管理

坚持分出层次,实行计划维修和故障维修相结合的管理模式,对主要仪器设备,我们始终坚持进行有计划性的预防性维护工作,如气质联用仪就和安捷伦公司签订了年度维修维护合同。同时确保备件的供应和附属设备的完好,以保证关键设备可靠完好,生产运行正常。对于对生产影响不大的设备/设施,则采用故障维修的方式,发现故障及时维修,以节约资源。仪器设备管理员每月初制定《仪器设备月度维护保养计划》,报质量主管审批,审批后计划下发至各检测室,各设备使用人员按《仪器设备月度维护保养计划》重点维护保养相关设备,并填写《仪器设备维护保养记录》,其它设备按《仪器设备维护保养规程》正常维护。设备管理员监督检查《仪器设备月度维护保养计划》的执行情况。并在《仪器设备维护保养记录》中签署维护验收意见。

5.仪器设备期间核查管理

根据本站仪器设备配置情况,需要期间核查的设备主要有:石墨炉原子吸收、气质联用仪、气相色谱仪、等离子发射光谱仪、原子荧光分光光度计、pH计、分光光度计、电子天平等。设备管理员每年年底制定下一年度仪器设备期间核查计划,在仪器设备两次相邻检定/校准间隔之间按照仪器设备期间核查作业指导书要求进行期间核查。期间核查由化验室相关设备专管人完成,并填写期间核查记录,由设备管理员负责监督检查。

6.仪器设备量值溯源管理

设备管理员每年年底制定下一年度仪器设备周期检定/校准/自校计划,并按计划全年两次,分别在5月份和10月份根据计划联系青岛市计量测试检定气相色谱仪、校准等离子发射光谱仪、气-质联用仪、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原子荧光光度计、流动注射仪、量热仪、总有机碳分析仪等大型仪器。检定UV2600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PH计等化学类仪器,校准生化培养箱、水浴锅、干燥箱等温度类仪器,并每半年送检压力表,溯源至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器具或者国家计量基准器具。

在收到设备检定或校准证书后,设备管理员和设备使用人员一起对检定和校准结果进行确认,填写仪器检定或校准结果确认表,经确认符合单位使用要求的设备准许继续正常使用,否则按仪器设备使用、保管、降级、报废相关的程序执行。

小容量的检定工作交由小容量检定员按《常用玻璃量器检定规程》(JJG196-2006)检定。滴定管实行A类管理,其余均实行C类管理,玻璃量器检定合格后,在对应量器上加贴合格标识,投入使用。使用过程中如发现有破损,则立即停止使用,及时报废。由各化验室主任负责监督执行。

7.仪器设备状态标识管理

所有的设备均具有检定状态标识,标识为:合格、准用、停用,其意义及使用方法如下:

①合格:为绿色标识,凡计量检定(包括自校)合格、不必检定的设备,经验查功能正常的设备,贴绿色“合格”标识。

②准用:为黄色标识,对于多功能检测设备某些功能已丧失,但检测工作所用功能正常,且经检定(校准)合格者,或测量设备某一量程准确度不合格,但检测工作所用量程合格者。或属于计量器具,但已降级使用者。贴黄色“准用”标识。

③停用:为红色标识,凡检测仪器设备性能损坏者。或检测仪器、设备凡经检定不合格者。或检测仪器、设备超过检定周期者。或工作中发现检测仪器、设备性能无法确定者。贴红色“停用”标识。

8.结语

近年来青岛的污水处理厂迅速扩建并不断地升级改造,加强城市污水治理,提高城市污水的综合处理率,以及强化对城市污水的监测监督管理,也逐渐成为政府部门加强城市管理的重要的手段和必要的措施。因而加强对城市排水的监测监督管理,给排水监测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更新观念,创新机制,提高效率,开源节流,切实提高仪器设备的建设和管理水平,让水质检测实验室仪器设备的管理工作做得更好,更到位,为城市排水水质的监督监测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刘国钧,陈绍业.《设备的管理》

周三多.《管理与管理学》

杨琨,唐伟红.《仪器设备管理的创新思路》

学校质量监测工作计划范文第4篇

[论文摘要]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存在着监控主体单一、缺位等缺陷,必须改革监控模式,实现质量监控由单视角向多视角转变。文章从教师也是教学过程管理的监控主体的观点入手,提出教师在教学过程质量活动中应扮演组织者、监测员和管理者的角色;教师应在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中发挥主编、主导、主检和主管作用。

随着教育部评估工作的推进,各高校纷纷建立了新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有的甚至参照ISO9001管理标准,建立了各种规范标准,人才培养质量目标也进行了层层分解,然而,全员参与的问题未能完全解决,教师参与管理的热情不高,有的甚至有抵触情绪,其原因是教学质量监控的主体主要由教务处、院系、教研室领导承担,教师仍然处于被管理的状态。发挥教师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中的主人翁作用,应是当务之急。

一、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主体缺位

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指学校根据教育规律对教学目标、教学活动、教学条件、教风学风状况、教学效果以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等因素进行全过程、全方位、全员性的监控与评估,并对教学工作进行有效调控,以促进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的管理系统。实施高校内部教学质量监控,首先要解决谁来监控的问题,即教学质量监控的主体有哪些。从目前情况看,对谁是教学质量监控的主体有以下几个片面认识:

其一,监控主体是教学管理部门领导者。认为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学校为了评估,是学校领导的事,是新的行政性检查、评比,检查过了即可完事大吉;似乎教学质量监控只是教学管理部门领导者的事;认为质量监控体系和传统的目标管理、教学管理没有什么区别,只是变一变形式而已,教师认为与己无关。

其二,将教师看做被管理者。在教学管理活动中,教师成为“监控与评价”的对象,对实施教学质量监控有抵触情绪。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教学过程的控制是学校职能部门对教师实施的一种行政管理,教师只要按程序写好计划、备好课、准备好教学资料、按教学课程表上课就行了。

其三,教学过程难以监控。职能部门认为,教学过程的监控难度太大,它不像企业生产流水线上的管理。教学过程的监控,只能对那些操作性比较强的环节进行,如教学环境(教室、灯光等)、教学进度、教学设备的检查以及教学计划、教案、课程考试等环节的审核。忽视了教师在教学过程管理中的作用,对教学内容的研究、教学与考核方式的改革、教学与社会的紧密联系重视不够;对教师实践能力和是否能在实践环节中有效教学重视不够。似乎教师的课堂理论教学就是教学质量监控的全部,而对实践教学、课程质量和学科专业质量等缺少质量监控。

其四,教学监控过程是走过场,对审核和评估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缺乏有效的解决措施。虽有解决的方法却未能落实到具体的单位和个人,对效果怎样、会不会再发生则关心较少;更没有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及时做出相应调整,缺少宏观规划。

其五,片面夸大学生在教学监控中的主体作用。认为教学质量高不高、教学效果好不好由学生说了算,有的甚至将学生评教的结果作为评价教学质量的主要指标。

其六,教师缺乏管理意识。从教师个人意愿出发,在教材选用、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方面随意,开设课程缺乏整体设计和科学依据。

二、对教师是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主体的思考

1.教学质量监控的主体应是多元的。教学质量是多层面的,“教学质量由教师教学质量、学生学习质量及由教与学质量进而形成的课程质量、学科专业质量、学校整体教学质量等组成”。①高校每一个院(系)、处室教职员工的教学、服务质量都将直接或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构成教学质量监控的主体也应是多元的。一是教务处、院(系)教学管理机构在教学质量监控中起主体作用;二是成立各级教学督导组,构成教学质量监控的专家主体;三是组建教学信息员队伍,构成教学质量监控的学生主体;四是引进社会各行各业专家,成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构成教学质量监控的社会主体。除此之外,教师的课堂教学是创造性的劳动,教学质量的高低取决于教师对课堂教学的策划与组织,因此,教师也应是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主体。

2.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由若干个小的质量环构成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核心是把质量管理从传统的对结果(产品)实行的评估,转为对过程实施的控制。即对形成最终结果的全过程实施控制,对影响质量的各个环节——教学计划、课程大纲和所有保证计划实施的教学文件的编制,以及招生、师资、设备、教材、学生管理、毕业就业指导等方面进行监测、纠错、反馈、修正,以保证每一过程的质量管理在严格的监控下进行,确保在计划—教学和培训—学生合格毕业各个环节的培养质量。因此可以说,质量体系是一个大的闭环管理系统,而这个大的系统又是由以质量要素为核心的若干管理闭环和以质量活动为内容的若干小管理闭环组成。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全过程中,大、中、小各个质量管理环均按照计划—实施—检查—纠正处理进行闭环管理。各个质量管理环相互联系,没有若干个小质量管理环的高质量,就没有质量体系的高质量运行。

3.教师是课程教学过程质量活动的组织者、监测员和管理者。对教师个体来说,处在各个中、小管理环的交汇处(或者说是处在质量体系的重要监测点上)充当着多种角色。既是被监测的对象,又是守卫在这个监测点的监测员;既是被管理者,又是管理者;既是质量活动的执行者,又是组织者。在教学过程控制与管理的闭环中,教师作为质量活动的被监测者,所有质量活动都要接受上级的检查;作为监测员,要做好质量活动记录,及时发现并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困难。作为被管理者,教师必须服从上级的领导并接受业务指导,不断改进工作;作为管理者,有责任对本课程的教学过程实施控制与管理,确保本课程的教学质量。作为质量活动的执行者,教师必须按照教学规范和一定的管理程序进行教学准备,按教学的进度实施教学和训练;而作为组织者,教师要围绕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引导学生学习知识、掌握技能、培养素质来高质量地完成本课程的教学活动。同时,教学质量监控不是对监控对象的管制,而应充分分析研究教师在被监控中的心理状态和心理障碍,减少教师对监控的反感情绪和逆反心理,变对教师的监控过程为培养提高的过程。要重视育人过程,不断提高所用之人的水平,注重满足教师的高层次需要。

4.教学过程管理是由职能部门和教师共同完成的。教学活动是教与学互动的双边过程,教师教学的质量决定和影响着学生学习的质量。由于教育的滞后性和教师职业的独立性,每位教师承担一门或多门课程的教学过程质量,虽然学校职能部门对操作性比较强的教学环节进行管理,但对课堂教学过程的质量却缺乏控制。多年来,各高校虽然都在开展教师教学质量评估的研究,有的已把教学质量评估纳入质量体系,这无疑对完善质量体系的运行起着促进和保障作用,但在实际的操作中效果并不大。究其原因,笔者认为是没有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管理中的主人翁作用。在课程教学这个小的质量管理闭环中,教学过程管理的主角应该是教师。职能部门负责对教师的工作态度、教学前准备和教学进度,以及对教学环境、教学设施等环节进行检查;而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管理者,有了主人翁意识和质量意识,才能有效地组织质量活动。教师的管理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课堂教学的控制,通过教学改革最大限度地提高单位时间内的教学效率;二是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指导解疑等进行教学过程管理。因此,只有职能部门和教师共同协作,才能真正有效地对教学过程进行控制。

三、教师在教学过程管理中的作用

教师实施课程教学过程管理是学校教学过程控制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纳入学校的质量体系,我们认为可从计划—实施—检查—纠正处理四个方面实施控制并编入程序,把课堂教学的质量活动作为质量记录归档,充分发挥教师以下四个作用:

1.教师在编制授课计划中担当主编。课程教学目标在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均有描述,但如何实施、怎样完成却是教师的创新工作。教师在编制授课计划中作为主编,从目标分解到课时分配均需精心设计。教师要以“教学大纲”“教材”和“教学进度表”为依据,吃透教学大纲,在内容、课时、授课方式以及实验和教学实习安排、技能考核项目的落实等方面综合考虑,制定出完成课程总目标的若干阶段计划,真正担负起主编的责任,既要防止出现教学计划、课程授课计划不一致的现象,又要制定单元教学和训练目标。

2.教师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教学过程控制,学校职能部门只能从教学进度方面实施调控,而学生究竟学得如何,教学目标的阶段实施计划是否完成,教师应发挥主导作用,自觉进行教学调控。在教学准备中,明确“为什么教、教什么、怎样教和教的效果”,并进行双轨道教案设计,把教学过程分为教师和学生两大块,既备教学目标又备学习目标,既备教法又备学法,既备教师活动又备学生活动。在教学中,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真正做到为培养学生能力而教,为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而教,具体体现为:(1)强调苦学转变为乐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变“一言堂”为群言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使每个学生的个性都得到发展;(3)教师的教学形式,转移到导趣、导疑、导思、导创、导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培养创新能力;(4)突破教材体系,及时向学生传授新知识、新技术。力争用最短的时间、最简洁的方法实现本课程的教学目标。

3.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质量检查中当好主检。教学过程检查是质量管理中最重要的一环。学校职能部门通过教学检查、课程考试来了解教学效果,并对教学和训练过程实施控制。教学中查出的问题及其解决,不像企业流水线中的检测纠错那么快。因此,加强任课教师的日常教学监测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质量检查中应是主检查官。课堂教学进行了一个阶段后,教师进行综合练习或活动,以了解本阶段学生学习的效果及困难,并将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疑点、难点及时归纳整理,填入课程教学过程质量记录,作为教师纠偏和辅导解疑的依据,同时也作为职能部门进行教学评价的依据之一。

4.教师在不合格的纠正中充当主管。学生在学校期间的某一课程不合格,相对于四年或五年的教育来说,仍是过程中出现的不合格。一门课程不及格可以重修、补考;多门课程不及格,可以补学或退学。然而,对于某一课程而言,学生课程不及格却是一种结果。为此,要保证教学质量,教师对发现的问题还应及时纠偏,行使该门课教学过程主要管理者的职责。随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因材施教,通过辅导解疑和补课,把学生的不合格消除在日常教学之中。辅导解疑的纠偏记录填入课程教学过程质量记录。

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建立与完善是一项复杂的、动态的、长期的教学管理工作,必须考虑教育自身的特点,既要强化学校职能部门的教学管理,又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编、主导、主检、主管作用,完成从计划—实施—检查—纠正处理的闭环管理,使教学过程的控制与管理落到实处。

[注释]

①黄秋明,王正,龚蓓.高等学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03(1):21.

学校质量监测工作计划范文第5篇

【关 键 词】 教育督导;监测;评估机制;教育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4年)》指出:“完善教育质量监测评估体系,定期测评结果等。”这既对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又为区域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了政策依据。如何在以往的教育改革探索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怎样建立区域教育监测评估机制,以体现区域教育改革的前瞻性?我们主要在以下方面进行了探索与实践。

一、深化教育改革,不断转变政府教育管理职能

大渡口区现有中小学、幼儿园84所,其中,公办校(园)33所,民办校(园)51所。近年来,大渡口教育坚持课程改革,注重优质特色发展,形成了拥有市级示范幼儿园、小学、初中、重点高中、国家级重点职高、国家级示范性中职学校的立体化优质教育体系。为此,我们提出,到2024年,大渡口将建成教育的“一品五区”。“一品”即西部都市教育精品;“五区”即普及教育领先区、特色名校汇聚区、教育人才成长区、素质教育创新区和职业教育示范区。

要完成这一宏伟的目标,实现从“有学上”向“上好学”的发展阶段转变。我们同样面临着提高质量、促进个人发展与推进社会公平发展的新挑战。为此,迫切需要对教育发展情况进行监控,以便及时了解教育变化情况,掌握发展的趋势;迫切需要建立一个科学、系统的监测体系,在关注规模和普及水平的同时,加强对结构、质量和学生发展的检测,并通过对检测结果的深入分析,提出政策建议,为教育宏观决策提供科学依据;迫切需要了解基础教育的实际情况,掌握详细的信息,以进一步加强宏观管理。这样,在努力推进区域教育发展的同时,教育监测评估就显得尤为重要。

几经探索,我们把新课程改革、督导评估与监测相结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由教育科――“推”、进修校――“引”、督导室――“督”的教育发展新格局。2012年,我区接连出台了《大渡口区中小学素质教育督导评估试点工作的实施方案》《大渡口区教育系统2012年评估与监测工作实施方案》。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决定在区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下设立大渡口区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保障,引导家长、教师、学校和社会树立正确的教育质量观,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区监测中心主要承担着以下几方面职能:

一是摸清教育家底,服务教育决策。为教育发展规划提供信息支撑,促进教育公平和教育均衡发展;二是全面、准确、详实地掌握学校教育状况,探索人才培养的规律,提供改进教育教学工作、提高教育质量的依据,推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化;三是建立健全教育督导评估与教育质量监测的长效机制与信息机制。

二、依托网络平台,努力创新教育监测评估机制

为解决学校、教师、学生、家长、社会因教育评价标准模糊而导致的评价失真现象,我们建立了区级教育督导监测网络平台。依托这一个开放平台,实现两大功能、体现三大特色、搭建四大系统、实现五大创新。

实现两大功能。网上督导评估和基础教育质量监测。

体现三大特色。“国家要求”和“重庆实际”有机结合、“分类规划”和“强化监管”有机结合、“顶层设计”和“规划落地”有机结合。

搭建四大系统。问卷调查和数据采集系统、督导系统、学校特色展示系统、交流互动系统。

实现五大创新。教育督导评估理念、教育督导评估机制、教育督导评估规划、教育督导评估手段、教育督导评估效能),通过对学生、家长、教师和学校基本信息的电子化管理,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满足学生、家长、学校以及行政管理部门对互动教育资讯的需求,充分展示我区教育发展动态和取得的成果。

为建立起覆盖全区的较为完善的教育质量监测评估机制,大渡口区结合区教育督导工作的现状,主要从几个方面着力创新机制建设:

(一)着眼宏观,全面推进监测

按照《国家教育规划纲要》“完善监测评估体系”的要求,继续加大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的力度,逐步实施学前教育、普通高中教育、职业教育的监测评估。逐步建立政府手段与监测信息机制相结合、区域质量保障体系和校内部质量保障机制相结合、学校管理评估与学生教师个体评估相结合的教育质量监测评估机制,即监测调查制度、评估与监测信息制度、责任区督学公示制度、督导专家团评价建议制度,形成分类指导、分级管理的“教育督导评估”+“教育质量监测”新模式。

(二)关注内涵,完善评价体系

为建立促进区域教育内涵发展的长效评价机制,大渡口区主要从两方面着手探索:一是在区教师进修学校成立区域督导监测研究中心,开展理论研究。依托重庆市教育评估院技术指导,在深入研究、广泛调研和先期试验的基础上,结合区域中小学实际,着力研究学生成长、教育教学质量、财政投入与实效、教师队伍建设等问题,进一步完善小学、初中和高中学校素质教育督导评估指标体系,力求在遵循教育教学的科学规律基础上,从道德品质、交流与合作能力、学习能力、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教师成长、学校管理等方面对学生、教师、学校进行监测与评估,促进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二是聘请经验丰富的老专家成立督导专家团,定期评价建议。建立专家团例会制度,定期借助老专家的丰富经验为学校教育教学管理诊断把脉,及时了解掌握学校情况,认真研究解决监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总结经验,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参考,为区域行政管理决策提供智力支持。

(三)以导代管,创新管理手段

一是建立监测评估的信息机制。逐步建立区域政府督导评估与监测信息制度,形成《监测与评估要报》内部刊发,印发全区中小学校,对教育管理、教育教学、教育法规执行情况等进行监督,积极引导社会各界了解和认识教育质量的实际情况,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资讯需求;二是建立监测评估的快速反应机制。现代教育对社会发展、个人成长的作用不断加大,需要不断回应来自社会、经济、文化以及个人的要求,导致教育改革发展的艰巨性前所未有,教育发展的不确定性日益增强,在这样复杂的客观条件下,建立一个能迅速反馈信息的监测体系,及时了解我区教育现状,引导教育发展的趋势,化解发展中突显的矛盾,使教育决策更加科学有效,就显得尤为重要。

(四)统分结合,兼顾激励保障

一是优化队伍专业化结构,构建“三维督导”机制。结合区城乡统筹结对帮扶工作,调整了督导队伍人员结构,由在职书记、副校长等 任兼职督学,从人数、结构、年龄等多方面进行了统筹协调,形成了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片区督学、责任督学“三级”结构,以点带面盘活了督导评估与监测建设工作。

二是盘活随机督导机制,健全督导评价制度。一方面大渡口区建章立制,实现随机督导制度化,为督学责任区督学开展随机督导提供了制度保障;另一方面实行程序管理,实现随机督导规范化,通过“亮证督评、分工负责、责任到人、程序合法”的办法来规范工作程序,要求督导监测记载详实,实现随机督导专业化,进一步贴近学校管理现状,贴近教师的发展要求,促进校长依法治校、教师依法执教。

三是结合督导公示制度,保障督导监测地位。一方面实行责任区督学负责制,在行使责任区督学职责时,亮证代表区政府教育督导室,为督学提供了工作便利;另一方面保障责任区督学开展活动必需的经费,年初区财政专项预算10万元经费,专职督学工作经费实行实报实销制度,统一安排督学下校车辆。

(五)强化结果,建立问责机制

一是实行定期召开责任区督学、专家团联系会议制度。通报督导监测数据,听取责任区督学工作汇报,研究解决责任区督学所反映的问题和总结的经验。

二是建立问责机制。把督导监测结果作为对学校及其主要负责人政绩考核、奖惩、任免的重要依据,对取得成效的督导学校,给予通报表彰奖励;对于督导评估中存在问题,区政府教育督导室联合区教委组织纪检室进行跟踪问责,由责任区督学具体执行整改、跟踪、复查。

三、开展监测评估,切实服务区域教育发展

教育的根本使命是育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核心是要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为此,要加强教育质量监测评估工作。

我们通过在三所学校试点,已初步形成了具有大渡口区特色的教育督导评估与教育质量监测流程:与责任区督学、督导专家团工作相结合,由责任区督学对学校随机督导、综合督导、实施监测;区监测中心采集、整理信息数据,形成数据报告;督导专家团对数据进行诊断、挖掘,梳理成果;区教委内部刊发评估与监测要报,学校印发评估与监测通报,建立反馈制度;区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牵头实施问责;区教委领导班子集体审议决定,进行行政干预。概括讲,就是建立标准、监测、反馈、问责、干预五个步骤。

一是建标。根据《重庆市中小学素质教育督导评估指标体系研究方案(讨论稿)》等内容,通过借鉴课程标准、教育教学标准、学生身心健康标准、特色文化校园标准,研发我区的指标体系和调查问卷,逐步建立基础教育质量监测的区域数据库,建立健全区域评估与监测工作机制。

二是监测。按好、中、差三类分别确定样本校,以五、八年级学生为监测样本,由责任区督学根据区监测中心学期规划,按要求实施监测。

三是反馈。区监测中心整理监测结果,责任区督学通过督导监测网络平台汇总相关考察材料,共同形成区教育质量监测结果数据报告,由督导室专家团分析、诊断,撰写分析报告,形成监测与评估要报,报送区教委主要领导,通报全区各学校进行信息反馈。并由区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向社会有选择性的公布监测结果。

四是问责。让结果产生利害关联性,即根据结果,采取物质或非经济的激励措施。既要问责教师,也要问责学校、教委各科室等部门,建立定期通报、整改报告和大会反馈、个别反馈,以及回访督查、约谈机制相结合的问责机制。

五是干预。干预的目的在于提高教育质量,推动区内教育均衡发展。区教委根据督导监测反馈,从“软”、“硬”两方面着手干预。“硬”主要是指六室建设、学校标准化建设,校园文化建设,该投入资金的,一定要满足。“软”主要指与“中国教师报”达成战略合作协议,深入推进课改,由其提供改进建议,提供专业上的扶持;与教育评估院合作,提出“心动课堂、快乐学习、幸福教育”的理念,建立新型师生关系,让学生找到学习的乐趣。同时,加大城乡统筹力度,对农村教育在政策方面优先落实、经费方面大力倾斜、师资方面优先配备、待遇方面充分保障,进一步缩小城乡教育差距。

【参考文献】

[1] 顾明远. 素质教育的督导与评估[J]. 北京:中国和平出版社,1996.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