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计14390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58分钟。
学校卫生疫情防控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
1基本情况
1.1学校基本情况
我市目前共有学校127所,其中幼儿园36所,小学45所,中学37所,职业类7所,特教1所,电大1所,共计16万余学生,其中本地学生13万左右,外地学生3万余;另有12所外来人口学校(共17个校区),约1.6万学生。
1.2学校呼吸道传染病发病特点
近年来我市学校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以腮腺炎、风疹、水痘为主,疫情多分布在冬春季和秋季,以3~4月份最多,有明显的季节性;全市各镇基本呈零星出现,人口较多的大镇发病较多;中、小学校、幼儿园、职业类学校均有呼吸道传染病疫情发生,其中小学较多,且以外来人口子弟学校为主。
2易发原因
2.1呼吸道传染病本身的特点
呼吸道传染病主要经空气传播,大多有季节性升高的特点,一般见于冬春季和秋季,儿童是呼吸道传染病主要侵袭对象,特别是在校学生、群体生活者。由于有的呼吸道传染病的潜伏期比较长,病例在发病早期仅有低热、咽痛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仍坚持上课,未及时隔离治疗,或者有的患病学生未治愈就恢复上学,作为传染源意义较大;学校教室内拥挤,学生课余的接触交流频繁,病毒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或接触传播比较容易实现。
2.2流动人口不断增长
2004―2006年我市流动人口不断增长,分别为428 308、460 344、573 535人,计免掌握的7岁以下流动儿童分别为7 657、13 721、23 866人,增长幅度更大;流动人口由于流动性大、卫生意识差、文化程度相对低、免疫接种率低等特点,加上流动儿童与本地儿童的接触频次也增加,发病机会也会相应增加。从2004年开始我市各地陆续组建外来流动人口学校,至2006年年底我市大部分乡镇都有1所或1所以上,由于这些学校配置条件低、生源复杂、免疫接种率低,这些学校发生呼吸道传染病的可能性更大。
2.3学校传染病防制工作不到位
从总体情况看,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缺少健全的传染病管理网络,部分学校无传染病防治小组,无具体的传染病防治预案;二是校医配备不全,个别学校无保健老师或校医,由无医学知识的任课老师兼职,部分学校学生数2 000人以上仅配备1名校医;三是对学生免疫接种证查验工作把关不严,未很好开展在校学生的预防接种证查验,学生的免疫接种情况掌握不够;四是执行制度不力,平时不能很好地开展晨检、缺勤监测、报告、管理,传染病报告、隔离、复课制度未很好执行;五是不能真正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发生个别传染病时未引起重视,不能落实相关措施,未从源头上把好关,直至传染病疫情蔓延时再报告、处理,错过了疫情控制的最佳时机。
2.4人群的免疫屏障不牢固
我市自2000年将麻腮风纳入计免管理,实行自费自愿接种,1998年以后出生的本地儿童(目前小学3年级以下学生)接种率相对较高,可达90%以上。水痘疫苗则是自愿接种,接种率相对较低。这两种疫苗到2006年底累计接种数分别为45 560人次、17 389人次,按20岁以下人群为发病主要人群,以2006年20岁以下常住人口为199 026人计,到目前为止免疫接种覆盖率分别为54.83%、8.74%,远远低于85%的人群免疫屏障水平。但目前发病较多的中学生、外来民工子弟学校的学生(流动人口较多的学校)、三年级以上小学生中大多没有麻腮风、水痘疫苗的免疫接种史,在这些免疫空白人群中发生相应的呼吸道传染病流行的可能性较大。
2.5易感人群的累积
全面开展计划免疫以来,各地着重做好“五苗七病”的预防控制工作,但对风疹、腮腺炎、水痘等自费疫苗的免疫接种要求不是很高,使得这些疫苗免疫实施的目标人群较少,加上近10年来风疹、流腮等未发生大范围流行,通过自然感染获得免疫力的机会少,从而导致人群中易感者大量积累。当易感人群积累到一定的数量,一旦有传染源进入,就会引起发病或流行。
3建议
3.1提高疫苗接种率,发挥人群免疫屏障作用
持续长时间的低免疫接种率既不能形成群体免疫屏障,又造成了易感人群的积累,给我市今后的传染病防制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实施免疫规划,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健康需求,是卫生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免疫规划的内涵和外延要求一方面要不断将安全有效的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另一方面要扩大预防接种的受益人群。因此对儿童计划免疫的完善与发展,有利于更好地控制疫苗可预防的传染病。2007年3月5日,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指出,要做好重大传染病防治工作,2007年将扩大国家免疫规划范围,将甲肝、流脑等15种可以通过接种疫苗有效预防的传染病纳入国家免疫规划控制。按照温总理的指示,可将麻疹、风疹、腮腺炎等呼吸道传染病也纳入计划免疫,当然这需要一个衔接过渡的过程,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扩大疫苗接种的范围。
3.2加强学校传染病防治工作的主体责任,发挥学校把关作用
3.2.1完善校医的配备工作《学校卫生工作条例》规定,普通中小学设卫生室,按学校人数600∶1的比例配备专职卫生技术人员,学生人数不足600人的,学校可以配备专职或者兼职保健老师,开展学校卫生工作。教育部门、人事部门应重视中、小学校的校医配备工作,严格按照《学校卫生工作条例》要求在今后的1~2年中完善校医配备,健全学校卫生工作网络,提高学校卫生工作水准。
3.2.2完善并严格执行相关工作制度学校应建立校内传染病防治网络,健全预防与控制传染病基本的工作制度,建立和完善晨检报告制度、查验预防接种证制度、教学场所通风与重要场所定期消毒制度、师生定期体检制度、个人卫生管理制度、食品卫生管理制度等。在完善制度的同时,要积极有效地实施常态管理,加强对制度执行情况督促检查,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报告、早治疗”,阻断一切传染病的传播途径,防止校内传染病的爆发和流行。
3.2.3落实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教育部门要将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纳入学校招生准入条件和工作考核目标,在每年的新生入学时对新入学的学生进行查验工作,对查验中发现的免疫空白或漏种的学生,学校要科学合理地安排、督促补种。这样既可以提高计划免疫的接种率,又能发现漏种的疫苗并及时补种,还可以有效降低相应传染病的发生。可由当地疾控机构统一制定“学生免疫接种证明”,学校可凭学校所在地预防接种部门统一出具的免疫接种证明进行查验、存档,需补种的疫苗由疾控部门在出具证明时标注,学校进行督促、落实。
3.2.4加强对(可疑)传染病人的管理及时发现病人,控制传染源,是控制呼吸道传染病传播的主要措施之一。学校应对学生实行日晨检制度,对学生中发现的可疑情况要及时报告,传染病要及时隔离治疗,并密切注意动态;对学生因病缺课情况要及时追踪缺课原因,了解诊断结果。对确诊的传染病病例要严格掌握复课标准。
3.3提高督查效果,发挥法律保障作用
开展经常性的学校卫生监督工作,是夯实学校卫生工作任务的主要手段。一方面卫生监督部门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要求,结合学校教育教学规律,针对传染病季节性发病特点,开展学校传染病防控措施落实情况监督检查,内容必须涵盖组织机构、制度建立、消毒药品购置及消毒情况、预防传染病的宣传和教育工作、晨检和学校环境卫生、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疫苗接种情况等日常措施落实情况;另一方面要加强发生疫情后对学校落实措施的监督检查及跟踪,保证措施到位,有效控制可预防的传染病在学校内蔓延。对造成学校传染病疫情扩散的要进行通报或依法追究责任。
3.4提高主动监测和指导服务水平,发挥预警作用
对学校因病缺课监测设定预警值,对达到或超过预警值的情况开展主动监测。该监测系统必须由教育部门、卫生部门共同合作,设立市、镇、学校三级网络,学校负责缺课情况的上报,镇级负责辖区内的监测,市级负责对全市各镇的监测。对监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开展业务指导,对达到或超过预警值的监测情况及时开展实地调查,减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
3.5提高健康教育功效,发挥主动防病作用
一方面各学校要按照《学校卫生工作条例》规定,开足课时,配齐健康教育教材。结合不同季节传染病流行特点,有的放矢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另一方面市健康教育所拟订学校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计划,指导全市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并进行质量和效果评估。采取电视、报刊、广播、专栏、墙报等多种形式开展社会宣传,广泛传播健康知识和提高健康行为指导,切实增强广大人民(包括流动人员)的卫生防病意识和社会公共卫生责任感,提高自我防护意识。
3.6规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相关信息的报告,提高整体防病能力
学校卫生疫情防控工作计划范文第2篇
【中图分类号】 R 186 G 478.2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8)08-0740-02
【关键词】 接种;证明;入学标准;学生
2006年合肥市根据卫生部、教育部《关于做好入托、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的通知》和省卫生厅、教育厅皖卫防[2005]111号文件精神,要求学校承担起查验新生预防接种证工作,并在新生报名时填报儿童入学入托查验预防接种登记表,对无证和漏种疫苗的儿童开具补证和补种通知单,报名结束后,将数据上报辖区计划免疫门诊。
1 查验预防接种证情况
1.1 工作开展情况 为保证该年度查验工作能够顺利开展并达到预期效果,合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举办了全市小学免疫预防工作管理培训班,各级各类小学分管卫生防病人员共157人参加了培训。明确了学校相关职责,为学校今后免疫预防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保障。
各县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为将查验工作落实下去,与辖区教育部门联合对学校有关人员进行具体布置和业务培训,并将《入托入学查验预防接种证疫苗完成情况记录表》和疫苗补种通知单发放给学校,对新生入学时的查验工作做了充分准备。在报名前计划免疫门诊主动与辖区小学取得联系,并在报名时与学校配合采取多种方式开展查验工作。
为了解学校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开展情况,市、区卫生和教育等部门联合,分别在学校报名和开学后对全市部分小学新生入学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进行督导和检查。通过2次检查,有效促进了该项工作落实和开展,并逐步摸索出一套科学、有效的查验方式,作为常年工作持续下去。
1.2 上报数据情况 截止2006年10月30日,全市共有893所小学进行了查验工作,查验新生43 102人,查验率达95%以上;持证38 610人,持证率为90.3%,其中补证数为4 933个;五苗补种总计为5 200人次。
2 工作开展过程中存在问题
2006年是将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下放给学校的第1年。由于在查验过程中,查验人员需要有一定的预防接种知识,而学校教师一般不具备该方面的专业知识,同时小学入学报名时间短、学生多,校方很难做到对每本预防接种证认真审查[1],因此在实际过程中该项工作的开展有一定的难度。2006年的查验工作主要遇到以下几点问题,总结如下。
2.1 学校领导重视不够 有相当部分学校领导认为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工作是卫生部门的事,未充分认识到查验预防接种证工作对预防控制学校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的重要性。
2.2 学生健康档案亟待建立 学校的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缺乏连续性,部分学校未能指定专人负责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资料未统一保管和归档,未建立学生健康档案。
2.3 学校无专人负责该项工作 部分学校由班主任负责查验工作和登记查验记录表,与学校参加培训人员非同一人,并且在工作开展后,无专人对记录表填报质量进行统一审核把关,查验质量难以保证。
2.4 学校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质量有待提高 部分学校查验人员不认真负责,业务知识不熟悉,填写内容不规范,将未种疫苗也划上已接种符号,查验的准确率较低。
2.5 补证和补种工作未落到实处 学校查验工作仅流于形式,虽完成了有关项目的登记填写,但由于不知该补种何种疫苗,未填写、下发“合肥市儿童入学入托预防接种疫苗补种通知单”,或虽下发该通知单,但由于宣传不到位,致使补证及疫苗补种未落实,失去了接种证查验工作的意义。
2.6 卫生部门与教育部门配合尚不够紧密 部分计划免疫门诊与辖区学校缺乏联系,宣传力度不够,对查验人员指导不力,缺乏合作精神,未将查验工作扎实开展下去。
2.7 各小学查验工作开展情况参差不齐 由于是开展该项工作的第1年,各小学受重视程度、培训力度、人员素质等因素影响,查验质量相差较大,直接影响了全市整个工作的进展。
2.8 教育行政部门疏于管理 按照《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有关规定,教育主管部门对违法学校可履行警告和行政处罚的职责。但教育行政部门恐本部门利益受影响,最多给予口头警告,监管不力,不能起到惩戒作用。
3 建议
根据合肥市这套查验方案和2006年查验工作开展情况,为学校查验预防接种证工作开展的更加井然有序,针对现存在问题,提出如下建议。
3.1 加强领导,广泛宣传,确保查验工作贯彻实施 儿童入学查验预防接种证是为了确保儿童完成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接种,提高人群相应疾病的免疫力,也是加强学校传染病防控的重要工作之一。托幼机构和学校要充分利用多种形式向家长宣传预防接种的意义和有关知识。
托幼机构每年可向即将入学的儿童(幼儿园大班)及其家长发放儿童入学查验预防,接种证宣传单,明确告知查验预防接种证的意义和国家免疫规划要求接种的疫苗种类,要求没有预防接种证或未按国家免疫规划接种疫苗的儿童,在入学前应到居住地的接种单位补办或补种。
各级各类托幼机构、小学应当将查验预防接种证纳入儿童入托、入学报名程序,在报名须知中规定查验预防接种证要求和程序,同时发放儿童入学查验预防接种证宣传单,再次强化儿童及家长对查验预防接种证工作必要性的认识,增进自觉接受预防接种意识,主动配合做好查验工作。
3.2 指定专人,加强培训,真正落实查验工作 各学校应指定专人负责新生查验预防接种证工作,并经过疾控部门组织的业务培训。负责查验的人员责任心要强,工作认真负责,全面熟悉查验内容和程序,积极与辖区医院接种医生联系,确保查验质量和查验水平,规范整个查验工作。
由于该项工作刚刚开始运作,县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每年在新生报名前组织开展辖区内各级各类托幼机构和学校的培训,并把学校有关人员培训到位率作为考核学校查验工作开展情况的一个指标。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协助当地卫生部门落实开展培训工作,确保托幼机构和学校派员参加,并将培训情况列入评估考核内容。
托幼机构和学校应明确专人参加培训和负责查验,并且要求受培训人员和查验人员为同一人;由于该项工作将作为学校工作常年开展下去,要求专人还要相对固定,最好是学校负责卫生和传染病报告人员,以便于保证学校的查验质量。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根据工作开展情况,探索一套科学有效的查验方法,积极改进工作流程,并进行推广。如2007年合肥市将自行设计的“记录表”作了适当的调整,使之更便于查验人员登记,同时增加了“反馈汇总表”,能更好地督促补种工作。
3.3 加强管理,切实做好疫苗补种(补证)工作 各学校应配合辖区医院做好儿童疫苗的补种工作,对没有完成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的儿童发放“疫苗补种通知单”,并督促家长带儿童到指定的接种点接种疫苗。
补种(补证)工作是关键,学校教师和预防接种门诊工作人员都要担负起反复督促儿童补种工作的义务。学校负责查验的工作人员还要对儿童疫苗补种情况进行跟踪随访,在儿童补证或补种后复验其预防接种证,及时掌握儿童疫苗补种情况,确保儿童国家一类疫苗单苗接种率>95%,6岁儿童乙脑、流脑、白破二联疫苗(或百白破三联疫苗)接种率>90%。
计划免疫门诊在报名后应安排好辖区学校儿童的疫苗补证和补种工作,确定补种(补证)时间,保证在该年年底前将辖区学校儿童补证和补种数据上报给辖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从近年学校疫情发生情况来看,呼吸道传染病将是学校传染病防治工作的重点。计划免疫门诊在做好一类疫苗补种工作同时,应加大对学校和儿童及其家长接种二类疫苗的宣传,减少免疫空白,预防相应传染病在学校、幼儿园的传播、流行。
3.4 规范查验工作,建立查验档案 各学校应建立新生查验工作档案,每年新生入学时,以班级为单位收集并登记学生预防接种记录、疫苗补种情况等,以促进学校传染病防治工作开展;另外各学校还要加强对中途转入学生的管理,主动查验儿童预防接种证,并做好详细记录。
3.4.1 加强对流动儿童的入学入托预防接种证审核把关 由于流动儿童在其预防接种时期流动频繁,有可能出现免疫空白,如果对这部分人群把关不严,一旦有传染源介入,很有可能引起学校传染病的爆发和流行。因此,各学校应加大对流动儿童的查验力度,严格把关,确保流动儿童持证率为100%,一类疫苗单苗接种率在90%以上。
3.4.2 计划免疫门诊应加强与辖区学校的配合 各计划免疫门诊要加强同辖区学校的联系和沟通,加强培训、指导和督查,开学以后要及时协助学校做好表格登记、疫苗补种和数据上报工作。
3.5 各部门合作,加强管理 各县区卫生、教育行政部门应紧密合作,加强对托幼机构和学校查验预防接种证和疫苗漏种儿童补种工作的监督和管理,将其纳入传染病防控管理内容,每年在秋季新生入学后2个月内组织联合督导和检查,并将检查结果以通报形式下发到各单位,对未按要求开展工作的单位和查验质量较低的单位提出整改和补救措施,限期尽快完成。
4 参考文献
学校卫生疫情防控工作计划范文第3篇
【中图分类号】 R 181.8+1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8)08-0758-01
【关键词】 结膜炎,急性出血性;水痘;疾病爆发流行;学生保健服务
学校是传染病易感人群高度聚集的特殊场所。近年来,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频频发生,尤其是传染病爆发与流行[1],其受伤害群体是正在生长发育的儿童青少年,社会影响大。有资料报道,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已占各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总数的70%~80%[2]。因此,学校公共卫生问题已经成为威胁儿童青少年生命与健康安全的主要问题之一。做好学校传染病疫情防控、预防校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意义重大。笔者对2007年南阳市卧龙区发生的2起校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了分析,以期为制定切实可行的制度或措施提供依据。
1 基本情况
事件一:2007年9月,某乡初中学校学生发生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疫情。该校共有3个年级14个班,在校学生1 040名,教师256名。此次发病共17人,均为同一班级的寄宿学生,分住在该班的2个男生宿舍和1个女生宿舍,未与其他班级学生交叉混住。首例病人于2007年9月22日发病,系家庭内感染发病,因症状不明显而继续上学;至9月29日,该校患病学生达17人,均是与同班同学患者接触而发病。学校于9月29日向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疫情,由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业人员到现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处理,疫情得到控制。
事件二:2007年10月,某镇小学学生发生水痘疫情。该校共有6个年级7个班,在校学生312名,教师16名。此次发病共13人,均为同一班级学生。经流行病学调查证实,该班学生张某于2007年9月下旬曾患水痘,10月6日至10月15日该班共有13名学生相继患病,其中11例发病时间集中于10月13-15日。学校于10月16日向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疫情,由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业人员到现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处理,疫情得到控制。
卧龙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根据2起事件发病学生的临床症状、体征,并结合流行病学调查,判定为2起学校内传染病疫情局部爆发、流行。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等法律法规规定,该2起爆发疫情均已构成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报经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批准后,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系统,按照规定的时限、程序进行了报告和处理。
2 分析
学校是传染病、流行病的高发区。据统计,我国70%以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在学校,80%以上的学校突发事件为传染病流行事件,且传播速度较快[3]。如果没有很好的应急及预防策略和措施,则可能发生大面积的传播和流行,其后果不堪设想。
从上述2起校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及处理情况不难看出,疫情报告工作的严重滞后是导致事件发生的根本因素。究其原因,主要是目前许多学校管理者对传染病防治工作仍未给予足够的重视,认为这是卫生部门的事,不管不问,听之任之[4],使校内传染病主动监测机制不完善;二是由于学校未开展学生缺课原因统计分析,难以及时掌握学生患病情况;三是对疫情严重性认识不到位,存在侥幸心理,在发现个别学生患有传染病时未主动报告,往往等到形成爆发趋势后,才将疫情向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通报,从而失去了疫情控制的最佳时机,使学校内传染病防控工作处于十分被动的局面。因此,要做好学校传染病的防控工作,必须将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放在学校管理工作的首位,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建立一把手负责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机制,形成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快速反应机制,立足于防范,把突发事件的危害降低到最低。
学校教师及学生对传染病防治知识了解缺失,是导致疫情蔓延的又一重要原因。健康教育是预防和控制各种疾病发生及传播的有效“疫苗”。学校要加强对学校卫生专业队伍的建设和培养,在按照《学校卫生工作条例》要求配备校医或保健教师的同时,由卫生部门对其进行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使校医和保健教师能够真正承担起学校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工作。同时,将传染病防治知识纳入健康教育的必修课程,提高广大学生预防传染病的知识和能力,减少校内疫情的发生。
学生免疫力低下是造成疫情爆发、流行的内在因素。提高在校学生预防接种率,使其维持在较高水平,是阻断传染病发生和流行的重要手段[5-6]。预防接种证是学生入学(托)时是否需要补种疫苗的主要判断依据,而《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将查验入学(托)儿童的预防接种证工作提升到了法律的高度,为免疫规划的实施提供了制度上的保证。因此,学校要严把“入门”关,在学生入学(托)时严格执行查验预防接种证制度,及时发现未按国家免疫规划程序合格接种疫苗的儿童,并为他们提供补种相关疫苗的机会,从而提高儿童的全程免疫覆盖率,在学校建立起有效的免疫屏障,从根本上预防相关传染病在学校的爆发和流行。
3 参考文献
[1] 许国章,周爱明,朱利利,等.学校传染病防制工作面临的形势与控制对策.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04,20(6):539.
[2] 徐勇.我国学校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的现状与研究展望.中国学校卫生,2007,28(8):673-674.
[3] 武丽杰.从卫生经济学的角度谈谈学校卫生工作的重要性.中国学校卫生,2007,28(9):769-770.
[4] 陈庆.怀远县2005年学校传染病流行特点分析.中国学校卫生,2007,28(6):533-534.
[5] 王万民,陈观升.1999-2003年常规免疫接种率及监测情况分析.医药论坛杂志,2004,25(11):1-3.
学校卫生疫情防控工作计划范文第4篇
儿童入托、入学时,各学校要做好入学新生的结核病和肝炎等传染病检查工作。各小学、托幼机构要按照《省卫生厅省教育厅转发卫生部教育部关于做好入托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通知的通知》要求。要查验预防接种证,对未按规定接种的应当及时进行补种,并配合卫生部门做好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接种和乙肝、乙脑、流脑等疫苗的查漏补种工作。
一、加强对学校卫生工作的领导
认清当前学校卫生工作面临的形势和挑战,教育、卫生部门和学校要从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出发。牢固树立学校教育“健康第一”指导思想,充分认识做好学校卫生工作的重要性,切实加强对学校卫生工作的领导,认真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强化学校卫生工作的督导检查。学校要成立由“一把手”负责的学校卫生工作领导小组,建立校长全面负责,分管副校长具体抓,具体工作有人管,层层落实责任的工作机制。各级卫生部门要加强与教育部门的配合,认真做好学校卫生工作。
二、加强学校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
建立健全相对应的组织、制度,教育、卫生部门和各类学校要认真落实《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条例》卫生部《关于加强对托幼机构和学校呼吸道传染病晨检工作指导的通知》省卫生厅省教育厅关于实施卫生部教育部〈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规范(试行)开展学生因病缺课监测工作的通知》和《省学校传染病预防控制管理有关规定(试行)各学校要高度重视传染病预防和控制工作。严格做好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确定校医或保健老师为疫情报告人,建立学生因病缺课登记制度,落实学生晨检、因病缺课学生病因追查与登记工作。学校要加强传染病疫情监测工作,省高级中学、中学、中学、中学、小学、小学、中心小学和中心小学所学校是市因病缺课监测哨点,每周下午要及时将学校因病缺课症状和疾病原因汇总表报市疾控中心卫生科,其他学校也要认真做好学生因病缺课监测工作,学期结束报市疾控中心卫生科。班主任和保健老师应加强沟通,及时查明教师和学生因病缺课原因,小学和托幼机构要加强晨检,及早发现传染病病人和疫情暴发苗头,早报告,早处理,避免传染病在校园内传播。学校要根据传染病流行特点,重点做好流感、水痘、腮腺炎、麻疹、流脑等易发传染病的预防工作,制定和落实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并加大检查力度。学校一旦发生群体性发热、食物中毒以及肝炎、肺结核等传染性疾病疫情应在2小时内报市教育、卫生行政部门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内容包括发生地点、时间、发病人数、死亡人数、年龄、发生原因及采取的措施等。市疾控中心接到报告后,应及时采取传染病防治措施,保护易感人群,做好疫点消毒、疫情处理工作,力争把疫情控制在最小范围。
三、加强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工作
学校卫生疫情防控工作计划范文第5篇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疾病预防控制工作
1.传染病防控。按区卫健委年初统一部署,进一步加强疾病监测和疫情信息管理,全面落实各项防治措施,继续加大督导、培训力度,努力提高传染病重大疫情预测预警能力,确保我区不发生重大传染病疫情。区疾控成立了卫生应急领导小组,制定了相关预案,并在9月份积极参加了市卫健委举办的登革热疫情处置应急演练,以提升相关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自2024年1月至今,我区共网络报告各类传染病1731例,较去年同期略有上升,无甲类传染病发生,乙类传染病442例,丙类传染病1045例。无突发共公卫生事件发生。全区医疗机构传染病网络直报及时率100%,传染病报告率达100%,卡片填写完整率达到98%以上。至10月底全区共发生学校聚集性疫情14起,其中流感疫情6起,腹泻疫情1起,手足口疫情3起,水痘疫情4起。由于处置及时,措施得当,所有疫情均得到有效控制,未引起大范围的传播。
2.结核病患者管理。结核病是国家重点防控的四大主要传染病之一,也是我区疾控工作的重中之重,年初区疾控中心积极开展结核病病人管理专项培训,以增强基层医务人员专业素质,重点就宣传教育与病人访视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同时由区卫健委组织、区疾控参与每季度一次定期开展业务督导,对存在的问题及时通报和改正。全区共网络报告结核病患者87人,实际管理87人,管理率100%。年内全区未发生结核病聚集性疫情。9月份在新学期开始之际,在全区范围内58所学校开展了新生结核病筛查工作。对小学、幼儿园、和非寄宿制学校的学生以询检的方式开展结核密切接触者筛查。对巨网中学、皖河中学、全新学校三所寄宿制学校开展了入学新生PPT试验,共筛查328人,PPT试验阳性14人。要求强阳性学生去专科医院做进一步的排除诊断。建议学校要加强学校卫生的管理和呼吸道传染病的健康教育宣传,对学校结核病要引起足够重视,防患于未然。学校应通过自身主动监测和卫生部分监测相结合的方式做好学校结核病防控工作。
3.计划免疫。根据国家省市相关文件《关于进一步做好省民生工程(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妇女儿童健康水平提升工程)和中央重大公共卫生服务中免疫规划项目》,为适龄儿童提供免费、规范、方便的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服务,按时按量完成2024年免疫规划疫苗接种任务,具体情况如下:
(1)预防接种针次完成情况:2024年我区预防接种针任务33105针次,截止10月25日实际完成28335剂次,完成率85.59%。
(2)疫苗相关疾病监测进展情况:截止10月底,AFP监测任务2例,实际完成2例,完成率100%;麻疹疑似病例监测任务5例,已完成7例,完成率100%;流脑监测任务数1例、已完成1例,完成率100%;乙脑监测任务数2例,已完成2例,完成率100%;AEFI监测任务15例,已完成52例,完成率100%。
(3)加强疫苗和冷链管理,确保疫苗的质量。严格落实修改后的《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中相关规定,要求各接种单位做好每批次的疫苗计划,并确保购进疫苗在储存、运输和使用现场时冷藏。认真学习修订后的《2016版预防接种工作规范》、《2017版疫苗储存和运输管理规范》和《疫苗管理法》,对所有免疫规划疫苗、注射器和冷链设备做到专帐管理,各接种单位客户端出入库清晰,疫苗消耗做到一苗一本、日清月结,帐、物相符,并杜绝浪费。
4.规范门诊建设和省示范门诊创建。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保持规范状态,根据省卫计下发的《安徽省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审评标准》要求,以抓规范化门诊建设为契机,从接种地点、接种人员、操作流程、接种方法等按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程序,规范接种,保证所有疫苗接种安全、有效,从而达到防病目的。年初开始我区海口卫生院预防接种门诊、十里卫生院预防接种门诊开展了省级示范接种门诊的创建,并已提请申报,等待上级验收。
5.进一步完善免疫规划信息管理。按照省卫生计生委《关于加强免疫规划信息管理工作的通知》(卫疾控秘【2015】350号)要求,加大对信息管理较乱的接种门诊的督查力度,开展每季度一次督查,以进一步提高信息管理质量,达到各级对儿童接种信息个案化管理及对预防接种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和报告的需求,提高电子档案的完整性和真实性,杜绝弄虚作假,确保数据真实、准确、完整、及时。
6.加大入托、入学预防查验接种证力度。儿童入托、入学预防接种证查验和补证、补种工作,是保护儿童身体健康,减少疫苗针对性疾病发病与流行的重要措施之一。为此我区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实施办法、《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预防接种操作规范》和卫生部教育部《关于做好入托、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的通知》(卫疾控发[2005]408号)等相关法律、条例、规范、文件中的要求做好此项工作。开学前与教育部门联合开展了学校、计免接种人员的培训。在教育部门的积极配合下,自2024年9月1日开始,有序开展了我区入托、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为确保查验接种工作的质量,区疾控适时开展督导,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协调解决,目前全区查验工作已基本结束,顺利进入补种阶段。
7.职业病防治。职业病防治工作是关乎职业人群的身心健康的民生工程。为有效提高广大职工对职业病的了解和自我防护意识,区卫健委联合区民政、区人社、区疾控等多部门开展《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活动。同时为预防控制职业病,保护劳动者的职业健康,根据《安徽省2024年重点职业病监测项目实施方案》要求,结合我区实际,区卫健委成立了职业病领导小组,组织协调项目的实施。2024年市级下达我区的职业健康体检任务数500人,至目前已完成1269人,超额完成了任务。按《安庆市2024年职业卫生监测项目实施方案》要求,用人单位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申报、接尘人员免费健康体检、职业场所危害因素监测等项目正在有序开展,确保在11月底前全面完成所有项目任务,并在12月20日前完成相关数据录入。
8.慢病防治。(1)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我区已连续多年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居民健康档案、老年人管理、慢性病健康管理服务。2024年至目前,已完成居民健康档案241518 人,65岁以上老年人规范管理 23089人,规范管理高血压患者25797例,糖尿病患者7213例。为提高项目工作的质量和速度,我区在6月份开始,对慢病管理实行“两卡制”,同时开展了多次的项目督导和培训。以确保了全年任务目标顺利完成。
(2)肿瘤登记报告和随访工作。我区自2024年7月开始肿瘤登记工作,截至2024年9月底,共登记肿瘤病例1477例,粗发病率202/10万,2024年新发病例漏报仍然较多,现正在积极开展2024年查漏补报工作,推动与民政、医保等部门的数据交换与对比,控制漏报。
(二)血防工作
1.工作计划的制定。根据安庆市血防所的相关要求制定了《大观区疾控中心2024年度血吸虫病防治工作计划;查螺工作计划;灭螺工作计划;急感防控工作计划;人群查治病工作计划》等。
2.抓好健康教育工作。据统计,春节期间至现在共计散发宣传单18000余份;健教纸盒2000盒;修复血防警示牌20块,竖立血防警示牌20块;制作血防展板6块;制作条幅6条;网站投稿8篇;健康教育38830人次;并于4月10日组织专业人员在海口镇农贸市场开展“4.10”血防宣传周活动;五月中旬在海口中心学校、皖江小学开展了血防知识进校园活动。
3.保质保量,开展查灭螺工作。中心于年初及时制定2024年查灭螺工作计划,将查灭螺任务具体分解到各流行村,并落实到具体的单元环境,于3月底开始查灭螺工作。组织专业人员先后分赴各流行村,在村干和查螺专业队的积极配合下,对全镇有螺环境、历史有螺环境及监测环境、可疑环境等区域开展了螺情普查工作,累计查螺1260万m2,完成率达100%,查出有螺面积509万m2,未发现感染性钉螺。
根据螺情调查结果,我们于4、5月,开展春季药物灭螺工作,组织专业人员和灭螺专业队伍,对人畜常到的有螺环境开展了药物灭螺工作,并按《血防条例》要求,于灭螺前7天及时张贴灭螺公告,公示后对所在环境进行药物喷洒灭螺,专业人员亲临现场,狠抓灭螺质量,累计灭螺面积90万m2,完成率达100%。在7月中旬到8月底对沿江、沿湖的重点区域开展了水线灭螺、灭蚴工作,累计灭螺时间达60多天。有效药物灭螺对控制疫情和降低血吸虫病感染起到了重要作用。
4.合理安排、开展查治病工作。一是春节前后,开展返乡民工查治病工作,在全镇设二个查治点,进行查治和健康教育工作,1-2月份共计检查返乡民工血清学查病126人次,血阳4人,粪检4人次,治疗及扩大化疗15人次。二是结合渔船民休鱼期,于6月15日至16日到河港村张港自然村渔船民集散地开展渔船民查病134人次,血阳2人,粪检2人,治疗及扩化18人次。三是截止十月二十五日,人群查病10410人次,血阳69人,粪检830人次,治疗及扩化1550人次,完成率达95%。
5.分解责任、狠抓急感防控工作。根据省血防所要求,按照《关于做好预防和控制急性血吸虫病工作的通知》的思路,我们重新制定了《大观区疾控中心2024年急感防控工作计划》,以规范量化责任,构建急感防控网。积极开展急感防护工作,我们将高危地带和重点环境划分防护责任区,责任落实到人,要求专业人员每周不少于4次到各自责任区开展防护工作,认真做好防护工作记录,对垂钓人员讲解血防知识,要求他们做好个人防护。同时对有疫水接触史者登记在册,以便后期跟踪调查。专业人员对各村卫生室开展巡查,发放联系卡,查看门诊记录,及时掌握疫情动态, 发现疫情及时跟踪调查,成立疫情处置小分队,发现疫情及时处理,杜绝急感发生。到目前为止全镇未发生一例急性血吸虫病感染病例。
(三)妇幼健康工作
为进一步提升妇女儿童健康水平,我中心以民生工程项目为抓手,优化妇幼保健服务模式,提升妇幼保健服务能力,确保全区妇幼健康工作取得实效。
1.孕产妇保健管理、儿童保健管理项目:2024年1-10月份孕产妇保健管理累计8219人;辖区内0-6岁儿童总数为12747人,其中儿童保健管理人次有11772人。
2.婚前保健项目:婚检任务数为3300例,现已完成2752例,完成任务83.4%。
3.叶酸项目:叶酸任务数500人,现已发放491人、完成任务98.2%。
4.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项目:婚检HIV抗体检测1285人,助产机构完成孕期HIV抗体检测971人、梅毒检测971人、乙肝检测967人。其中孕期发现梅毒感染孕妇数2人,住院分娩梅毒感染产妇2人,均已进行登记和随访。
5.剖宫产手术实施情况:2024年1-9月辖区各助产机构总分娩活产数为1683人,剖宫产活产数为670人,剖宫产率为39.8%;一孩总活产数为767,一孩剖宫产数为160,一孩剖宫产率为20.9%。
6.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大观区2024年10月1日至2024年9月30日孕优任务数为638对,实际完成孕优检查656对,完成率为102.8%。能按时对被检对象进行追踪随访,将随访信息录入平台。
7.免费避孕药具发放项目:大观区全年发放免费避孕口服短效药长期的为82人次、临时的为420人次,速效药长期的为5人次、临时的为75人次;外用药长期的为6人次、临时的为180人次;避孕套长期的为1009人次、临时的为6091人次;使用免费发放的宫内节育器25人次。
8.《出生医学证明》管理:我区严格执行《出生医学证明》相关管理规定,明确职责,专人管理,证章分开,归档资料完整,每季度对辖区助产机构《出生医学证明》的签发和管理进行专项督查,大观区妇计中心2024年1-10月共签发40份,其中补发39份,换发1份,无废证。
二、存在的问题
1.职能科室不全:专业技术人员严重缺乏,目前在编在岗人员14人,借用在区卫计委3人,其中50岁以上工作人员3人,4名工作人员不会使用电脑。
2.职工岗位设置问题:原疾控中心和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属于一个机构两块牌子编制数定为25人,原海口血防组机构编制是20人,机构整合以后,一个机构三块牌子编制变为25人,岗位设置未明确,造成职工为职称晋升问题很是担忧,人心涣散,队伍不稳。
3.体制问题:区疾控、妇计中心属于业务指导机构,主要负责辖区业务技术指导、培训、宣传、科研,协助区卫健委参与督查、考核和评估工作,对二级机构无行政推动权,目前职责尚未明确,导致责任主体不明。
4.加大资金投入:机构成立不久,而且是三个部门工作,各项开支较大(医疗器械、化验室及科室开展设备、宣传材料印刷等),还请政府领导多多支持,增加经费投入。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安排
今后我们将围绕疾控中心和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的工作目标任务,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认真谋化,强化措施,加大各项工作推进力度。
(一)以“统筹规划、整合资源、明确职责、提高效能、城乡兼顾、健全体系”的要求,进一步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妇幼健康计划生育服务体系建设
1.做好疾病预防控制、血吸虫病防治和妇幼健康服务工作。实施卫生服务能力提升行动计划,推动医防融合。加强疾病预防、妇幼保健工作力度,全面提升疾病预防和妇幼健康计划生育服务融合水平。
2.抓人才队伍建设工作,重点加强专业技术人才的引进和培训,制定政策,促进高层次卫生人才引进和人才留用。探索建立激励机制,围绕培养、吸引和使用三个环节采取全员培训、短期培训、进修培训等医学教育的方式,加强对专业人员队伍的建设和培养。
(二)认真完成区委、区政府及上级业务主管部门交给的指令性任务,不断创新发展思路,拓宽工作范畴,提高服务质量。
1.区妇计中心婚检一站式服务办公楼按照安徽省婚前保健门诊规范化建设标准进行装修配备,设置科室,打造婚前保健及婚姻登记一站式便民服务,做好硬件配备,下一步将进行人员配备和优化,让新婚人员在婚姻登记的同时,就能实际享受到方便快捷的免费婚前保健服务。
2.继续坚持妇幼健康工作方针,加强妇幼健康服务体系建设,以提高孕产妇、儿童保健系统管理率为主线,加强全区妇产科和儿科服务能力建设,加强对基层妇幼健康工作的督导,扎实实施妇幼健康项目,提升全区妇幼健康工作整体水平。
3.积极开展“孕妇课堂”、“妈妈课堂”、“亲子课堂”等各种活动,传授健康知识,为服务对象释疑解惑,使孕妇学校、家长学校的小平台成为保障母婴健康的大舞台。
4.继续加大妇女儿童健康项目的宣传力度,针对不同的人群,不同的文化层次,采取不同形式,宣传妇女儿童健康服务项目的好处,有效地提高群众的知晓率和满意度。
上一篇:学校卫生监督工作计划{精选5篇}
下一篇:学校卫生工作计划{推荐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