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AA范文大全网!

大学二级学院工作计划{优选5篇}

紫藤萝瀑布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本文共计18708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75分钟。

大学二级学院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

[提要] 随着高等教育逐步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纵深发展,高校财务管理的内涵日益丰富,“集中管理”的高校经费分配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新的办学要求,校院两级经费分配模式应运而生。本文从“集中管理”的高校经费分配模式和校院两级经费分配模式优劣对比分析出发,以高校经费管理为研究对象,对校院两级经费分配模式进行探讨。

关键词:财务管理;高校经费;校院两级管理;经费分配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2年3月12日

近年来,由于高等教育逐步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纵深发展,许多高校通过重组、合并、扩招等形式使办学规模急剧扩大,高校的办学层次日趋多样化,经济管理层面增多,财务关系复杂,高校财务管理的内涵日益丰富和充实,“集中管理”的财务管理体制已经无法适应新的办学要求,以院系为管理实体的校、院二级管理体制被推上了高校改革的历史前沿。为了加快推进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的进程,实行校院分级管理,使之成为拥有适当权力,责任清晰的办学实体。在学院制下,校院二级财务管理要正确处理集权和分权的关系,明确校院两级的支出责任,确定合理的分配要素与相应的财力资源分配模式。

一、“集中管理”为主的高校经费分配模式存在的弊端

“集中管理”为主的高校经费分配办法也就是以学校为主体,即由学校制定总体办学思路,由各职能处室负责分块实施,由此而形成的财务管理体制,校内人员工资、各种福利待遇、主要办学经费等均由学校及各职能处室统管。这种管理体制在学校合并初期、学校规模较小时,集中全校财力办大事,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随着学校办学规模逐年扩大,以学校为主体的财务管理方式逐渐凸现其弊端。

(一)不利于调动院(部)办学积极性。除日常的教学经费以及院(部)包干经费外,学校对主要的教育经费、人员工资、奖酬金进行统管,水电学校统包,造成各院(部)对学校支付的公共性开支漠不关心,做任何事情都向学校要钱,这样不利于调动院(部)办学积极性。

(二)不利于教育资源的充分利用。由于各院(部)权责分离造成管理混乱,资源浪费严重,各院(部)购置教学设备一味追求多、新,造成同类设备重复购置,大型设备盲目购置,设备利用率低;在维修方面追求高标准,造成浪费。各院(部)没有充分挖掘内部潜力,致使教育资源没有得到充分有效地利用。

(三)不利于学校整体管理水平的提高。由于集中管理,虽然学校各职能处室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从校本部来说,学校的管理水平高,但从各院(部)来看,除了完成自身的教学任务外,就是应付学校各职能处室的文件,根本没有时间深层次地去思考本院的专业建设、学科发展以及教学改革等,更谈不上如何加强管理,这样不利于学校整体管理水平的提高。

二、校院两级经费分配模式的优势

根据《高等学校财务制度》的规定,高等学校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在校内建立“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校院两级财务管理体制。校院两级财务管理就是指高校建立财务核算相对独立的学院财务管理机构(松散型),实行财务分权管理。

(一)推动了学校管理体制的全面改革和创新。院系经费自主权扩大后,院系的权利有了保障的平台,有足够的能力和条件解决院系所面临的矛盾和困难。矛盾和困难解决在基层,避免了难题上交。学校领导从大量的琐碎事务中解脱出来,保证了足够的精力抓大事、谋发展。校机关职能部门也能够真正转变职能,搞好服务、监督。机关管的事少了,工作效率提高了,管理成本也降低了,这就能从根本上推动学校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

(二)促进了院系自主快速发展。有了经费自主权,院系在财务上具有独立的权力和较大的空间,可以自主地根据财力状况,制定切实可行的长远规划和年度目标,制定实施规划目标的措施和政策,目标的实现有可靠经费投入的保障平台。同时,学校对院系发展性项目给予配套经费资助,也调动了院系投入的积极性,促进了院系的可持续发展。

(三)增强了院系的经营意识。现在院系经费来源按市场机制配置,自主使用,用的是自己的资金,不得不精打细算,开始核算成本,考虑投入的效益,注意尽可能节约经费,花最少的钱,办好更多的事。院系注重了办学的效益,其经营意识、成本意识、效益意识在不断增强。

(四)调动了院系教职工的积极性。由于院系教职工的工作成效与院系的经费是相对应的,教职工的个人利益与院系的办学效益密切相关,现在教职工比过去任何时候都倍加关注院系的发展和命运,主人翁的意识提高了,积极要求参与院系管理,工作的主动性、创造性增强了。

(五)较好地解决了学费催缴问题。学费是高校办学经费的主要来源之一。高校学生普遍存在欠费问题,已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到学校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行,这是一项不争的事实。过去,学生欠费与院系的直接关系不大,是学校层面该做的工作,而学校直接向学生催收欠费效果不大。现在实行了按实收学费的一定比例作为院系包干经费的办法,使学费成为了院系主要的经费来源,当然,催收学费也就成为院系的职责和权益,院系重视的程度和催收学费的力度比原来明显提高,效果也明显改进。

三、实施校院两级经费分配模式的具体对策

(一)建立统分关系适当的管理体制。根据学校权力结构的划分与校、院(系)二级管理职能的特点,按照事权与财权相统一的原则,建立“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财务管理体制及“校为主体,权责明晰,一级核算,两级管理”的财务工作运行机制。具体来说,在这一体制模式下,学校的财务政策、财务资金、会计核算与会计人员等应由学校统一管理,院(系)作为管理的主体,则应负责院(系)预算的编制、院(系)内部财务管理制度的制定、经费的审批与使用、职工收入分配等具体的财务管理工作,明确各院(系)的责、权、利关系,激活二级院(系)的办学活力和生财理财的积极性。同时,要明确校、院(系)两级的支出责任,实现事权与财权的有机统一。

(二)建立健全高校财务二级管理制度。健全的二级财务管理制度是顺利开展二级财务工作的有力保障。因此,应在校党委的领导下,由财务处长、各二级院(系)负责人组织相关财务人员以国家的财经法律法规为指导,以学校的财务规章制度为依据,按照明晰性、可操作性的原则,结合各二级院(系)的实际情况制定二级财务管理制度,从而使二级院(系)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既有自主性又有约束性,真正做到财务工作的“分级管理”。

(三)加强高校内部二级财务预算管理

1、确定合理有效的预算管理机构。为杜绝内部人员控制,保证高校整个经济活动协调运转,必须设立一个权威性和独立性较强的财经领导小组作为预算管理的最高权力机构。财经领导小组可适当增加学院财务负责人参加。财经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制定预算编制大纲,审定年度预算目标,制定动态调整预算,组织预算完成情况的分析与考核。财经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工作由校计财处负责,以财务部门为主导负责预算管理的日常工作。这样为预算管理的开展提供了组织保障。

2、科学编制二级预算。预算编制应采用目标管理,即根据二级院(系)的工作任务和发展计划来编制。即院(系)提出每年教学、科研等所要实现的目标,并提出相应所需的经费,经预算编制人员论证后按以各院(系)学生人数为主,职工队伍、学科构成与科研水平等多因素的指标体系(指标体系需照顾不同学科类型、不同生源层次、不同办学规模与不同办学水平院(系)的现状与发展要求),划拨各院(系)的运行经费和专项经费。同时,预算编制过程要做到既快又好,避免“一年预算,预算一年”。年度预算应采用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原则编制。

3、严格执行预算。预算一经批准,即作为二级院(系)整个年度资金使用的依据。二级院(系)应遵循积极稳妥、统筹兼顾与节约的原则控制费用支出、合理安排使用资金,做到事前计划控制、事中控制、事后分析总结。

4、评价考核效益。高校二级预算管理不能仅局限于资金收支的管理,而应以绩效为导向,对二级部门的资金使用进行效益考核,通过建立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结合资金的使用是否专款专用、有无浪费、挤占、挪用现象,对二级部门预算期内预算执行情况和资金使用效益进行分析和评价。

(四)提高财务分析能力,科学掌控资金。财务分析是通过科学的数学统计方法构造财务管理模型,图文并茂地为院(系)领导、财务处提供真实、可信的财务信息及发展状况,是院(系)实现其管理目标,提高办学水平的依据和考核所属部门工作业绩的标准:(1)科学界定经费分配内容;(2)采用结构分析法准确计算经费支出分配比例,确定经费支出比例的标准,及时发现问题。

(五)加强对二级财务的审计、监督和指导工作。校级财务作为财务管理的职能部门,有责任和权力对院(系)财务的资金运作、财务管理方面进行监督检查,督促二级院(系)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等。另一方面,要建立和完善学校的审计监控制度,学校可以通过内设审计部门定期或不定期对院(系)的财务账目进行抽查和审计,对财务监督进行再监督。

(六)加强财务队伍建设,提高财务人员素质。会计人员是单位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工作的重要承担者,学校应重视并采取积极有效的办法,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首先,提高政治素质。定期组织财务人员参加政治理论学习和职业道德学习,加强其职业道德修养;其次,提高业务素质。形势和技术的发展,不仅对会计工作本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涉及到更广泛的知识领域,如经济法律、计算机等。因此,学校应根据实际情况有计划地进行不同层次、不同内容的专业培训,提高财务人员特别是二级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此外,可定期选派财务人员出去学习交流,既开阔了眼界,又可以学习其他院校的成功经验来改善本校的不足,进而提高本校的财务管理水平。

(七)校院两级财务管理模式的构建

1、经济权责的划分。根据学校权力结构的划分与校、院(系)二级管理职能的特点,按照事权与财权相统一的原则,建立“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财务管理体制及其“校为主体,权责明晰,一级核算,两级管理”的财务工作运行机制,在这一管理机制下,学校负责全校资金总量的宏观调控,按照学生、教师人数及专业等因素下拨经费,制定全校统一的财务制度和经济分配政策,按照相关制度监督二级学院的经济运行。学校通过所掌控的经费及专项经费对全校和各院系的发展进行调控。二级学院的经济责任主要是按照学校相关财务制度科学、合理安排本单位的年度经费收支,按照学校要求编制本单位财务收支计划和决算。

2、经费划拨的内容。人员经费:人员工资、住房公积金、提取的工会经费、福利费保留在学校,不下划;岗位津贴、课时费、研究生导师指导费、研究生课课时费、外聘教师费、加班费、临时雇佣人员工资等下划到二级学院。公用经费:办公费、通讯邮电费、行政差旅费、培训费、图书资料费、小型教学仪器设备购置费、小型教学仪器设备维修费、实验室运行经费、教学差旅费、研究生业务费、日常教学、科研的相关费用全部下划到二级学院。学生经费:学生困难补助金的80%、学生实习费、学生活动费下划到二级学院。二级学院的创收收入按照学校确定的政策进行分配。

3、二级学院经费划拨的依据。各二级学院的部分人员经费、公用经费以及学生经费,学校将按照本科生人数、研究生人数、本科专业数、硕士点数、学科数(包括重点学科)、教职工人数及其结构等综合因素进行核定。基本模型如下:

本科学生人数×Q1+教职工人数×Q2×I+研究生人数×Q3+专业数×Q4+学科×Q5+各院纵向科研经费到位数×Q6+调整因素

Q为经费下划标准,I为职工结构权数。

各二级学院经费核定后所产生的客观不平衡问题,诸如教师多、学生少、新建院系、新建专业、规模较小院系等所造成的经费不平衡,将通过调整因素进行考虑。

4、下划经费的管理。各二级学院在行使学校赋予的管理权限时,必须严格执行国家及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法律法规,严格执行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和办法。各二级学院制定的各项管理办法、分配办法等,不得同上述法律法规和制度办法相违背。为了科学、民主管理本单位的经费,各二级学院必须成立本单位财务委员会,完善二级教代会制度,加强内部民主理财和监督机制建设。财务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研究本单位的经费预算,监督经费执行情况,对本单位的重大经费开支情况进行论证,对本单位的经费绩效进行评价,制定本单位的分配政策,对单位行政负责人的经济决策提供建议等。学校对二级学院以专项资金的方式进行调控,大型设备购置由学校根据发展规划统一安排。各二级学院必须根据该院系事业发展计划和工作任务编制年度财务预算,经学院财务委员会讨论通过后,报请学校批准执行。学校对下拨二级学院的经费采取一部分直接划拨,一部分进行绩效考评后,按照考评结果划拨。绩效的评价应该是可量化指标。对二级学院发放的津贴、福利、奖励等支出须经有关职能部门审查,必保项目(如人员经费等)必须优先保证。学校对二级学院的经费将采取按学期下拨的方式进行,防止经费出现前松后紧的局面。二级学院经费具体审批权限按照学校相关制度执行。推行两级财务管理体制改革符合高校发展趋势,是提高高校整体教学管理水平的一条有效途径和保障,也是高校对一种新型管理模式的积极尝试。只要不断调查研究,总结经验,摸索规律,在更大范围内形成共识,就有可能在更高的层次上提高高校教学管理的水平,开创高等院校教学管理的新局面。

主要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会计制度[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

[2]郭会真.关于分部信息披露的探讨[J].财会月刊,1999.3.

[3]徐莲芝.浅析新会计准则[J].绿色财会,2006.11.

大学二级学院工作计划范文第2篇

关键词:二级管理 教学秘书 工作职能 角色定位

引言

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迅速发展,高职院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专业、学科不断增多,学生人数不断增加,校区也在增加,原有的一级管理体制已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高职院校要适应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形成办学和人才培养模式的特色,实现内涵式发展,就必须转变观念,构建新型的高职院校管理模式——院校二级管理体制。在这种新的体制下,二级教学管理工作面临着一系列新的问题与挑战。尤其是教学秘书工作,在二级管理体制中,教学秘书的管理范围扩大,教学管理工作增多,由此带来了不少新的问题。为此,分析现阶段教学秘书的主要工作职能,进而提出教学秘书工作新的角色定位,对于推进校院二级管理、提高教学管理水平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1 教学秘书的工作职能

教学秘书是一线教学管理人员,是教学管理的具体执行者、协调者,也是稳定教学秩序、规范教学过程管理的重要人物,在二级管理体制中,教学秘书的作用更是举足轻重。教学秘书是高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管理者,担负着服务保障、组织协调、咨询反馈等多重职责,在教学管理系统中起着桥梁和纽带作用,是教学工作正常运转的枢纽。其高效细致的工作,是保证教学活动正常运行的基础,对维护高校教学秩序的建立与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1日常教学管理

学校的一切日常教学管理工作都必须围绕着教学活动这一中心进行,教学秘书首先要确保的就是教学秩序的正常运行。应根据教学进度表做好安排,特别是时间和人员的安排中不能出现任何遗漏和差错,谨防教学事故。做好教学所需的各类后勤保障工作,如按时提供教师课表和学生名单、发放教材、处理教师在日常教学中的突发事件、协助有急事老师办好调停课手续等。又如给辅导员和班主任提供学生的各类教学方面数据,如学期课程表、班级学期成绩、英语四六级成绩、学生毕业成绩单等,使其对班级学习状况有更加及时和直观的了解,能够更有针对性地开展学生工作。在其他方面,如:品牌、特色专业建设;精品课程建设;教学、实验改革项目;教学成果奖申报与审批;申报新专业;教学评估;教改、教学会议记录;期初和期中教学检查;教学文件下达及归档;教学情况通报;教务系统管理等方面,也要按照具体要求和规定准时完成。

1.2教学质量监控管理

为了确保教学质量并提高教学质量,必须及时了解教学中出现的一切问题,协调好教与学的关系,保证教学活动能够正常运行。必须经常进行本部门教学质量的定期检查、随机抽查或集中检查。如我校,有期初、期中和专项等各类教学检查,教学质量的监控内容包括教学文件的完整性,任课教师备课、上课和批改作业情况,实习实训环节安排,学生获证率等等。在各项教学检查工作中,教学秘书要协助院领导做好质量监控工作方案,对本院的教学工作进行检查,及时提出意见和建议,并在主管领导的指导下汇总后上报教务处。

1.3教学计划运行管理

教学计划是保证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规格的基本文件, 是安排教学任务、组织教学过程的基本依据。教学秘书要在上级主管的领导下,根据专业要求,按照教学规律认真组织制定教学计划;根据专业自身发展的需要,适时调整、修订教学计划。教学秘书应对本院各专业的情况了如指掌,不但要认真完成日常教学管理工作, 还要善于发现专业教学中产生的新问题,深入研究,及时提出修订、调整教学计划的建议,确保教学计划更趋于合理。在教学管理工作中,教学秘书协调各个教学环节, 使教学有序运转,为认真完成教学任务、确保人才培养质量发挥教学组织工作的作用。

1.4教学档案管理

教学档案是在全部教与学的过程中形成的有用的教学资料,对今后教学工作具有指导和参考作用。原始信息记载的档案资料有它的特殊性——真实性和安全性,必须按规定长期有效保存。学院教学档案的管理和建设是教学秘书的一项重要管理工作内容,要充分利用教学档案, 为教学工作、教学研究和教学管理服务。凡在教学管理和教学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声像载体均属于教学档案,主要有:教学计划、授课计划、教学大纲、教学工作量、教学进度表、教学课表等为学院领导提供日常教学信息;学生名册、学生档案、学生成绩表等使教师在教学中全面地掌握学生的情况,更有效地因材施教;过往的试卷、实验报告、毕业实习材料、毕业设计成果材料等作为资料参考和本科教学评估的原始资料。教学秘书在日常教学管理工作中,必须注意有关资料的收集、整理、统计和归档,建立一套种类齐全、内容丰富的教学档案,以便及时准确地为学校和院领导提供情况和数字,分析研究教学中的问题。要做好各类教学档案的收集、归档和整理工作,确保教学资料的完整性和可查阅性,就要求教学秘书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注意收集,认真归档整理。

2 教学秘书工作面临新的角色定位

二级管理体制下,学院权力逐渐下放到各分院部,作为二级管理部门在管理方面也面临着更多的压力,院部教学管理工作亟待加强。教学秘书应在管理观念上尽快转变,充分理解自己的工作职责范围,找准新的角色定位,调整工作状况,主动配合学校教学改革,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2.1学校教务处及各职能部门与二级学院的联络员——发挥协调和沟通的职能作用

教学秘书是连接学校与学院之间、学院与学院之间、教师之间、师生之间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具有上传下达、协调左右、沟通信息和改善关系的作用。实施二级管理体制后,教学秘书的协调工作由单一的接受教务处的指令转向与学校教务处以及各个教学单位之间的沟通和本院教研室之间、教师之间、学生之间的沟通和协调,比如,对教学任务执行的协调、教学活动、考试安排的协调等。学校教学管理的制度、计划和任务,除了由教学校长召开教学管理会议下达到各二级学院院长之外,更多具体事务性工作一般由教务处和各职能科室直接联系教学秘书来布置传达,要靠其准确领会和迅速贯彻执行。教务秘书在沟通协调过程中,既要讲究艺术和策略,又要讲究个人的人格魅力,要把沟通协调看作是一门学科来认真对待。只有沟通协调好了,管理工作才能得以顺利展开。

2.2二级学院教学院长的助手——发挥参谋和助手的职能作用

教学秘书是二级学院教学院长直接领导下开展教学管理工作的参谋和助手,院校二级管理体制加重了学院教学秘书的工作量。教学秘书不仅要做好各项日常教学管理事务,对日常教学状况做到实时了解,还要善于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为二级学院教学院长决策提供可靠依据。因此,必须精心策划工作方案,充分挖掘、合理调配学院各方面资源,调动学院师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上传下达的作用,准确领会院领导的要求,及时地传达给教师和学生,做好桥梁纽带作用。

2.3教师和学生的服务员——发挥综合服务的职能作用

教学秘书工作的基本职责就是为教学服务,为领导的管理决策服务,为教师的教学服务,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其工作态度、工作质量、工作素质直接影响二级学院的教学工作能否圆满完成。因编制不足等问题,教学秘书的人员一直较少,长期缺编。除了学生管理工作由辅导员负责外,二级学院诸多的管理事务都是由教学秘书负责,如:会议通知,奖金统计发放、办公用品购买等等,因此,教学秘书的综合服务职能要求越来越广,教学秘书的工作也逐渐增多,责任也更重,工作中承受着巨大的工作压力和精神压力。所以,教学秘书在工作中要有奉献精神,要树立全心全意的服务意识,敬岗爱业,恪尽职守,才能真正做好服务工作。

3教学秘书提高工作水平和质量的思考

高校实施二级教学管理, 教学秘书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教学秘书应主动积极地做好学院教学管理的策划和管理工作, 主动积极地提高本身专业和业务素质,适应新的管理需要, 主动积极地调整自己的工作心态, 以良好的精神面貌为师生员工提供优质服务。在教学管理工作中充分发挥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促进高校二级教学管理工作的落实,使得学校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3.1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工作观念需创新,以往认为教学秘书工作只是一种简单重复的劳动,只起“传声筒”作用的观念已不合适,教学秘书在校院二级管理管理中起到的作用越来越大。教学秘书要充分发挥工作的主观能动性,运用科学先进的时间和效率管理方法,合理安排各项工作,分清主次和轻重缓急,做好科学的工作规划和时间管理,从忙乱的疲于应对困境中解脱出来,达到更高的工作效率。

3.2强调督办工作的及时性

教学秘书办事水平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督办工作是否完成。要督促相关教职员工按时且保质保量完成各项工作,除了良好的协调和沟通能力外,还要会合理使用各类网络通讯工具,如飞信、定时邮件等,在教师因事务繁多而忘记任务截止日期之前做好友情提醒工作,防患于未然,预防教学事故的发生。

3.3提高自身思想和心理素质

教务秘书要善于调节自己的心态,增强心理承受能力,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懂得工作方法和工作艺术,可在坚持原则的前提下,讲究灵活性和应变性,做到热情、机智、幽默地传递信息,达到沟通的畅通,保证教学正常运行。只有这样,才能及时调整或防止产生疲劳、失落、焦虑、迷茫等负面心理,保持良好的心态,全身心地投入正常工作。遇事能从大局出发,本着“以人为本”的服务意识,任劳任怨、无私奉献,才能更好地完成学院二级管理工作。

3.4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

新时期高校教学秘书知识水平已经有很大提高,新晋教学秘书大多为本科生或是研究生,已具备较高的文化素质。教学秘书除了要主动学习教育学和管理学方面的相关知识,提高自身专业素质之外,在实际工作中还要制定规范合理的办事流程,尽可能简化办事手续,使教学管理更加规范化、秩序化。为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有时还需要采取换位思考和逆向思维等方式来分析和解决问题,从实际出发,勇于突破陈规,以创新的方法和创新的思维来提高教学管理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

4 结语

高校实施二级管理体制后,二级学院教学管理的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对教学秘书的专业素质、管理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学秘书必须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做好新的自我角色定位,并在工作中增加主观能动性,积极改革创新,对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体制改革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李宝春, 浅议教学秘书在二级教学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J]. 安徽科技学院学,2006,02:77-79。

[2]丁晓丽. 谈二级学院研究生教学秘书沟通协调功能的发挥[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8,08:38-41。

[3]朱烈,王祥. 如何做好二级院系研究生教学秘书的管理工作[J].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8,03:129-130。

[4]徐荣丽. 浅议二级管理体制下高职院校教学秘书的工作[J]. 企业技术开发,2010,19:120-121。

[5]赵静,罗再琼,赖宇. 二级管理体制下学院教学秘书工作的思考[J].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S1:4-5.

大学二级学院工作计划范文第3篇

关键词:数字化校园;协同办公系统;二级教学管理;定制开发

中文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2)09-0025-02

一、引言

随着高等院校办学规模的逐渐扩大,综合性大学日益增多,校区数量逐年增加。教学管理工作任务重,头绪多且复杂。原有的一级教学管理单位教务处已经不能满足目前教学管理的新需求。校级的教学管理系统尚不能解决二级学院教学管理中众多、繁琐、易错的事务。二级学院教学管理和教学手段网络化还未全面普及,应用效率还不高。一些教学管理软件往往存在重复开发、数据不能共享的问题。大量原始信息停留在电子表格和手工报表的模式上,而电子邮件等数字化信息手段没有形成规模,缓慢、重复的信息获取或资料统计往往占用了教师及管理人员大量时间。[1]

在日常的信息传递中,信息的多采用手工和电话为主的传统信息传递方式,严重阻碍了教学管理水平的提高。除了占用教学人员大量时间和精力外,也不利于学校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的提高。因此,实现二级学院教学管理数字化是高等学校开展教学活动的必然要求。不仅有利于教学管理活动的展开,而且使教学管理重心下移,提高工作效率、信息传递和反馈的准确性,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二、二级教学管理数字化的目标

本课题研究的教学管理模式依托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协同办公系统平台,全面实现二级教学管理信息化。二级学院教学管理的侧重点在于有效地进行教学资源配置、教师教学研究和学生学业的引导。[2]实现二级学院教学管理数字化就是在学院范围内建立无纸化教学管理模式、提高教学管理效率及管理水平的一种教学资源共享和交流平台。此种教学模式的应用将极大方便教师使用, 不仅加强教师间的沟通,而且对于完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具有重要意义。实现教学管理无纸化、教学文件规范化、工作效率速度化和管理水平先进化的教学管理新模式。从此将改变以往教学管理观念陈旧、手段落后、信息化水平低的局面。

通过数字化校园中协同办公系统的二级学院教学管理信息化的研究,一方面为全院教师提供全面、不断更新的教学相关的表格、数据及其他教学信息;另一方面充分利用数字化校园已有资源,进一步建立科学、规范的教学管理模式,解决二级学院教学管理实际工作中的困难,使得在教学过程中的各环节,从文件的传送到阅答、从教学运行到教学评估检查、从教学计划的执行到考试成绩分析,全方位地管理,不仅适应高校教育教学发展趋势,而且提供给教师、教学秘书和学生之间沟通的平台。[3]缩短办事周期,提高教学效率,简化管理流程。

三、二级教学管理数字化的内容

通过数字化校园平台实现二级学院教学管理信息化,不仅能够充分利用现有的信息化资源,而且大大简化了教学管理流程。例如传统的教学计划、听课管理、毕业论文(设计)、课时量统计等都需要经过层层核对审批、处理周期长。采用二级信息化教学管理模式以后,使得管理组织规范化,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二级学院数字化教学管理将围绕教学活动展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日常教学管理模式的研究与探索

以往学院的日常教学管理工作是繁琐、简单、重复的机械劳动。从教材的征订到教学计划的制定,从工作量的统计、成绩上报等到整理保管教学档案等一系列环节都需要经过授课教师、教研室主任、主管教学院长层层填报、审批,最后到教学秘书的回收整理。工作时效性差,又由于高校一线教师弹性工作特点,往往给教学管理带来不便。采用基于数字化校园的二级教学管理模式将真正做到教学管理为学生服务、为教师服务。

2.二级教学管理规范化研究

二级学院教学管理工作任务多。一些表格从填写、打印,再到系主任的确认、主管教学院长的审核,最后递交到校级教学管理部门,少说也得花上半天时间,甚至更长。如审核发现有错漏,得重新打印,从头再来,浪费了不少的人力物力,时效性差。[4]再加上文件在共享和统计中,格式不统一,手工转换,从而加大了工作量。因此,基于数字校园对教学管理工作进行规范化研究,建立起一套适合二级学院教学管理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使二级学院教学管理涉及的文件、统计表格、工作计划等都有统一模板,严格规范教学管理办法,这将对提高教学管理效率,进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3.教学管理数字化的可拓展性研究

随着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发展,办公自动化应结合学校教学管理实际,实现教学管理数字化,不仅要求系统适应性强,而且应便于维护和扩充,并能与校级教学管理软件相兼容。

在系统实施过程中,除了借助目前数字化校园资源,还要结合学校正在开展的数字化办公平台——协同办公系统。开发定制教学管理中各环节的详细流程,使二级学院的教学管理工作变得更具有条理性、更简单化。在最短的时间和最少的人力条件下,达到最佳的工作效率。

具体实施方案采用定制法。就是将教学管理的文件实现院级教师共享,将分散的教学信息集中管理,统一,数据报表规范化。对教学各环节的文件及报表的填报、审批、统计汇总、确认工作,实现网络化管理。减少重复性工作,降低工作强度,提高管理质量和管理效率,极大解决教学管理中的实际困难,方便教学秘书汇总,进一步促进教师和教学秘书间的交流和反馈。[5]

四、二级学院数字化教学管理的实施方法

随着高校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实现二级教学管理体制改革势在必行。对于二级学院充分利用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平台,运用数字化的办公条件开发新的管理模式,探索适合二级学院教学管理的新方法,实现定制开发。

1.以教学管理文件为参考,梳理并优化教学管理流程

根据校级教学管理文件,对日常教学管理工作进行梳理,优化教学管理流程,为下一步工作提供制度保障。例如以教学管理实际工作中工作计划制定,如学期教学工作计划、学期教学检查工作计划、学期拟解决突出问题及解决措施、课堂质量评比计划等进行流程的梳理和优化工作。

2.进行教学管理表单的定制开发

教学管理中,要经常进行表单的填报、审核、确认工作,内容多且审批流程复杂,借助数字化校园协同办公系统,将二级教学管理所用的各种表单或各个环节进行定制开发。主要的表单有如下几种类型:

(1)授课计划标准格式;

(2)教学工作量统计表;

(3)教材征订的标准格式;

(4)实验教学任务书的模板;

(5)重修课的安排表单;

(6)实验课表的模板;

(7)实验教师工作量统计表模板;

(8)理论课教师工作量统计表模板;

(9)毕业设计选题表。

3.进行系统集成开发

通过以上步骤的实施,可以减轻学院教学管理工作强度,提高工作效率,进一步协调好领导、教师和学生三者之间的关系。

五、结束语

本课题的研究在实用性、通用性和可扩展性等方面具有显著特点。系统的实现在实时地处理和监督日常的工作情况方面取得很大效果。进一步加强了外部的沟通与联系,让时间和空间的差异不再成为工作中的障碍。方便灵活的使用模式使用户在网络环境下,随时随地处理业务,可操作性和实用性强。同时系统的各种功能都能根据业务需求进行定制开发,系统功能具备通用性和可扩展性。业务参与者根据权限进行教学业务管理,所有人员协同处理工作事务,随时随地进行在线业务交流和沟通,形成真正快捷、安全、有效的办公模式。系统不仅能随着用户规模的扩大进行扩展,而且能够满足日益增长的业务需求。

所以,实现基于协同办公系统的二级学院教学管理,只有认识充分,才能有效地推行、健康地实施,才能真正做到提高高校教学管理质量和水平。

参考文献:

[1]王瑞萍.二级学院教育管理的科学化运作[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10,23(5):21-22.

[2]朱磊.二级学院教学管理网络化的研究与实践[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7,27(12):104-106.

[3]李山.二级学院教学管理研究与实践[J].重庆工学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8,22(12):156-158.

大学二级学院工作计划范文第4篇

关键词:教学评估 教学档案 内容范畴 使用价值

中图分类号:G642.8

文献标识码:A

教学评估是教育部对高校进行宏观管理的一种手段,是对高校教学质量和水平进行监督和考核的主要形式,在教学评估指标体系中,每个指标和观测点都需要大量的佐证材料,教学档案材料能够直观的反映出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条件及利用,教学建设与改革、教风等,丰富完善的原始教学档案成为专家评估时最具说服力的凭证和依据。而二级学院教学档案是教学活动最直接的产物,这些原始教学档案绝大多数来源于二级学院日常教学过程中,是反映教学管理、教学水平、教学改革与实践的重要信息,作为评估指标的有力证据和支撑材料,因此,规范二级学院教学档案是至关重要的。

1 二级学院教学档案的内容范畴

二级学院教学档案在各个教学环节的真实记录、经验的总结、参考的依据,能够完整、准确地反映教学管理的全过程。

1.1综合教学文件

国家教育政策法规,上级主管部门下达的指导性教学文件,学校和学院各种教学管理规章制度、教学工作计划、专业提升计划、专业规划和学科建设以及各种教学工作总结报告等。

1.2教务管理、教师业务

教学计划的编制、教学任务的下达、教师课表安排、教学进程安排、教学日历、教师调(代、停)课申请表、学生缓考、免修课程申请表;教材规划建设、学生教材选用情况、试题库建设、学生考试试卷、成绩修改审批表、教师上课考勤记录、考试考务安排。多媒体课件、优秀教案、教改科研项目和成果、学术交流开展情况、工作量统计表、教学情况调查表、教师先进事迹材料等;领导、系主任以及教师听课记录、教师学期工作总结、教研活动记录等。

1.3教学研究

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项目立项、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的修订;专业设置、重点学科、专业建设、精品课程建设、教学团队建设、教改论文、教学成果及教学名师奖;教学研究活动计划、各种学术报告以及科研项目等的申报材料、规划、中期检查以及结题报告等等。

1.4实践教学环节

社会实习、生产实习、专业认识实习、教育实习、毕业实习等各种实习教学环节,实习教学大纲、实习工作计划、实习指导书、实习检查录像、实习工作总结报告、学生实习日记、实习报告、实习经费的使用情况;毕业设计(论文)教学大纲、工作计划、选题表、任务书、开题报告、指导教师学历、学位、职称情况统计表、答辩安排、毕业设计(论文)成绩汇总表、优秀毕业设计(论文)和优秀指导教师评选材料以及工作总结报告;实验室及校内外实习和实训基地建设规划、课程设计、实验报告等。

1.5学生学籍档案

在校学生基本情况表、新生入学学籍注册、学生各类申请、学籍变更材料、学生创新作品以及竞赛材料、学生成绩汇总表、毕业生毕业资格审查、毕业时信息核对、毕业证和学位证的发放,学生考研材料等。

2 二级学院教学档案的价值

教学档案产生于教学实践和教学管理活动中,它不仅仅是孤立的记录,更是丰富的信息资源,一些教学工作、管理工作上的问题都会在相关的教学档案中体现。因此,分析、研究、总结这些教学档案,可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而推动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的提升。

2.1教学档案是教学评估的基础和依据

近年来,各种教学评估越来越多,有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专业认证评估以及教育部对高校进行的审核式评估等,各项评估指标的评分标准都以教学档案作为评估凭证和依据,其内容都是教学档案的具体体现。无论是何种教学评估形式,最终专家组都要对大量的教学档案材料进行评阅,综合分析,才能对某一高校或某一专业进行教学质量、管理水平和办学条件等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二级学院教学档案是体现教学活动的最直接的产物,是反映教学规范化管理、教学水平、教学改革与实践、教学成果的重要信息,它直接产生于日常教学活动。高校必须认识到:教学档案是教学评估的基础和依据,完整规范的教学档案是高校顺利通过各种教学评估的必要条件,它直接影响到评估的结果。因此,高校系统要完善地做好二级学院教学档案的收集、整理和保管工作,发挥其重要的基础和依据作用。

2.2教学档案有利于制度建设

教学档案真实记录了各二级学院教学各环节的真实情况,各二级学院党政领导在制定各种教学管理制度、实施教学计划时,必须了解过去和现在教学过程中的基本信息,使教学改革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促使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各二级学院可以通过对教学档案中有关信息内容进行统计分析、总结,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

2.3教学评估推动了教学档案建设

自从有了教学评估,高校就感受到教学档案对教学评估的重要性,许多高校通过各种形式的教学评估,看到了自身办学和管理的不足,由此从规范教学档案工作抓起,认真落实各项档案工作,教学评估所用文件材料多数涉及到各个二级学院,要求全体师生员工重视平时的基础档案收集,教师必须准备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等教学文件材料,如考试试卷评阅、试卷分析和归档都要按评估要求完成,有些高校将对试卷评估、毕业设计(论文)、毕业实习评估以及专业评估等各种形式的校内评估作为日常教学工作来抓。因此,教学评估反过来又促进了教学档案的收集工作,也丰富了教学档案的来源,推动了教学档案建设。

2.4教学档案是考评教师和教学研究的重要依据

教学档案是教学活动过程中的原始记录,真实的反映了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效果和创新能力等。教学档案可作为考评教师的原始依据,并为教师的聘任、晋级、职称评定、评优等工作提供有利的证据。教师要提高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就要进行教学研究,不断地丰富自己、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也要参考优秀教案,教学指导书等资料;另外,应届生在做毕业设计(论文)时,也需要参考前几届的优秀毕业设计(论文)资料。

2.5教学档案为申报新专业、硕士点、博士点、重点实验室等提供支撑材料

高校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改善办学条件和实力,都要努力做好新专业、硕士点、博士点、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在申报过程中,高校需要提供大量有关教学、科研、实验室建设等材料,这些支撑材料绝大部分来源于二级学院教学档案和科研档案。

3 加强高校二级学院教学档案管理

3.1强化意识,更新观念

目前许多高校对二级学院的教学档案管理工作不够重视,大多没有专门的教学档案室和专职教学档案管理人员,许多资料都无地方存放,师生员工档案意识薄弱,一方面要在教职员工中开展档案管理的教育工作,不断强化师生和教学管理人员档案意识,提高他们对教学档案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在教学过程中及时主动的上交各项相关教学材料,严格按学校统一要求归档,如:试卷归档工作,教师要认真做好试卷分析、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考评要有原始记录,要有严格的评分标准和标准答案,阅卷要规范、标准要一致,要公平、公正地做好试卷评阅工作。另一方面,从根本上提高教职员工归档的自觉性,确立教学档案一体化管理的理念,更新观念,建立二级学院教学档案室,把各教学系、办公室和个人手中分散的教学资料集中起来进行分类、整理归档。

3.2加强教学管理人员业务培训、提高教学档案管理质量

教学档案管理工作本身是一项系统工程和一门学科,而目前二级学院大多没有专职教学档案管理人员,人员变化频繁。要提高管理质量和水平,必须要加强教学管理人员素质建设,加强业务培训和指导、增强责任心,认真做好文件的形成、积累、保管、整理、归档工作,提高教学档案管理质量。

3.3学校应重视二级学院的教学档案管理工作

大学二级学院工作计划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职教育 二级管理 教学工作量

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办学规模在6000-8000人左右,有的甚至超过万人。管理这样规模的学校,常规的一级管理无论是在管理力度和监控力度上都很难适应。随着高职院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办学层次的增加,结构的转化和专业的细分,使一级管理模式陷入一种鞭长莫及、应接不暇的状态。因此,变革高职院校的运行机制和内部管理体制、转变学校的管理职能,降低管理重心、适度地下放权力、加大院(系)的责任,使院(系)的责、权、利有效地统一起来,充分调动(院)系办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院(系)的管理职能和教学科研功能,才能真正提高高职院校的管理效能和人才培养质量。由此可见,高职院校的管理工作向二级管理模式发展势将成为历史的必然。

在现阶段,因诸多因素影响,大多高职院校均未实现严格意义上的二级管理,但都在往这个方向努力。高职院校向二级管理模式转换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必须循序渐进、逐步完成。在高职院校尚未真正实行经费下拨的阶段,可以先尝试进行学校教学工作量的二级分配,为最终实现二级管理探索规律、积累经验。

教师的教学工作量是衡量教师履行职责、对教师进行考核的依据之一。教学工作量是发放教学工作量酬金的依据,完成教学工作量也是教师晋升职称的必要条件。高职院校实行教学工作量考核制度,有利于稳定教学秩序、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调动和发挥广大教师的教学积极性,有利于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与管理,有利于保证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是教学管理规范化、科学化的基础。

在传统的一级管理模式下,教师的教学工作量由学校教学管理的职能部门(教务处)来负责统一核算。一般为,学校出台教师教学工作量计算办法,教务处按照教师实际完成的教学任务,依据学校教学工作量计算办法,核算出全校每一位承担教学任务的教师的实际教学工作量。这种方式,至少存在着以下两个问题:第一,由于学科、专业以及课程在教学方式以及教学难度等方面的差异,特别是在高职课改不断深入的情况下,虽然学校在制定教师工作量计算办法时,能尽量去考虑不同类型课程教学工作量计算方法的差异,予以系数体现区别,但基于普遍性、统一性的前提,这种立足于全校性平台上的教师教学工作量计算办法的制定,很难做到面面俱到、科学合理,更无法有力发挥院(系)这一级管理的有效作用。第二,由于教学工作量计算涉及每一位教师的切身利益,其核算工作必须做到严谨细致。由教务处统一核算全校每一个教师的教学工作量,无疑既影响此项工作完成的时间,也增加了此项工作完成的难度,同时使得学校教学管理职能部门的工作过于繁琐,不利于学校教学管理的宏观调控,有悖科学有效管理原则。因此,改革传统一级管理模式下的教学工作量核算方式,研究与探索高职院校教学工作量二级分配方案,迫在眉睫,势在必行。

为保障教学工作量二级分配方案的推行实施,我们在设计方案时就应该遵循以下几个原则:首先,方案所采用的基础数据必须具备易得性与权威性。教学工作量二级分配方案采用的基础数据必须是易于得到且均能被认可。能满足这一条件并能实现这一目标的,就是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这一规范性教学文件。其次,方案设计时要适当考虑过渡时期的稳定性。在由传统的学校一级核算向二级分配的过渡时期,考虑到教师的切身利益和学校的教学效益,应尽量保证在两种方案核算下,各教学单位(院、系)教学工作量以及全校的教学工作总量相差不宜过大,为激励院(系)的积极性,全校的教学工作总量用新的方案核算结果可以相对于原先方案的核算结果,略有放大。并且,方案应考虑充分发挥院系的积极性与创造性。设计教学工作量二级分配及核算方案时,学校层面主要控制总量的二级分配方法,不必再制定细分到具体课程的、全校统一的教学工作量计算细则,这个细则可由各院系根据自身学科、专业、课程的特点,自行制定。将这一部分责权利下放到二级院系以充分发挥其积极性与创造性。

基于以上原则,笔者结合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的实际情况,参考该校某学年的统计数据,尝试设计高职院校教学工作量二级分配方案。

一、总体思路

每学年初,学校根据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所规定的教学任务,按照一定的计算办法,核算出各教学单位(即各院、系,下同)的教学工作总量,划拨给各教学单位。各教学单位根据自身情况,拟定本单位工作量分配细则,经学校审定批准后,由各教学单位负责分配。部分类别的课程(全院性选修课等)由教务处负责核算分配。

二、教学工作总量

按照这一思路,首先要计算的是各教学单位的教学工作总量。计算方法为:根据各教学单位负责的所有课程按照课程计划学时,以行政班为单位,计算各单位教学总学时,并由教学总学时乘以修正系数,得出各教学单位教学总工作量(M)。即:

M=∑(课程计划学时×行政班数量)×K

由上述公式可以看出,各教学单位的教学工作总量的确定,关键在两点,即课程归属和修正系数。

三、课程归属

课程归属判定每门课程划归哪个教学单位负责,可按照以下原则划分:第一,公共必修课程《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形势与政策》、《廉洁修身》、《应用文写作》,以及体育选项课等,归属基础部。第二,专业课程(含必修与选修)按照专业所属系(院)归属各相应系(院)。第三,《公共英语》课程归属外语系。第四,《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归属信息学院。第五,《大学生健康教育》、《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军训》以及全院性选修课程等由教务处负责核算分配。

四、修正系数

由于课程的教学组织方式不同(分合班),故教学总工作量与教学总学时(按行政班)之间存在差异,需要用修正系数来调整。修正系数由学校来确定,可以参考历史实际数据与理论计算数据相结合的原则拟定。历史实际数据是指实际核算出来的总工作量,理论计算数据是指以教学班为单位计算的教学总学时。

首先我们来看该学年各教学单位以行政班为单位计算的教学总学时,与其实际核算出来的总工作量之间的变异关系。

教学总学时(行政班)与实际总工作量关系对照表

由上表可以看到,按照此修正系数进行二级分配,各教学单位的教学工作总量,与实际核算工作量的数据以及理论计算数据之间的偏差虽有不同,但差异都不是很大。同时,全校的教学工作总量,与实际工作量核算数据和理论计算数据之间的偏差,差异也非常小。这说明,如果按照此方案进行二级分配,与传统的一级管理模式下工作量计算相比,在总量上相对稳定。

考虑到实际操作时的灵活性,修正系数可为动态系数,具备可调整性。在实际运用时,为充分发挥个教学单位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同时也为利于学校宏观调控,每学年各教学单位的修正系数可以进行调整,这样就更有利于在总量控制的前提下进行奖优罚劣、激励二级管理部门。

简而言之,本方案就是,学校按照一定的计算方式将全校的教学工作量进行打包下放,各院(系)拟定本院(系)教学工作量计算细则,并负责本院(系)教学工作量的分配,部分课程由教务处负责计算及分配。概括来说,本方案具备以下特点:一是总量控制、权责下移、可操作性强;二是忽略了教师反映意见较大的工作量计算过程中的各类系数问题;三是各教学单位教学工作量计算的自主性、灵活性增强,有利于发挥其积极性与创造性;四是修正系数的可调整性既有利于学校总量控制,又有利于奖优罚劣。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