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AA范文大全网!

外科医生院感工作计划{优选5篇}

青春飞扬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本文共计16413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66分钟。

外科医生院感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

医院感染科护理工作计划一

201X年,感染科将在在医院领导关心和照顾下,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刻医院新目标、新要求,加强政治学习,业务学习,加强科室管理和医德医风建设,认真做好疾病防治工作,推进我科工作改革与发展。

1、坚持以病人为中心,努力提供一流服务。以病人为中心,以病人的需求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向病人提供满意的医疗服务,住院费用一日清单,进行健康教育。向患者提供心理、预防、保健等综合服务。使病人除享受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外,享受到健康保健服务,建立高品质的生活方式。尊重病人的权利。争取为科室创造良好的社会效益和良好的经济效益。

2、提高医护质量,广泛开展人文关怀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病人对医院的要求日益提高。我科要把最大限度满足病人对医疗技术和服务质量的需求做为我们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努力提高全科医疗技术的整体水平。通过科内自己举办专题讲座,主任查房,院内外专家会诊,病危讨论等形式,不断提高对各种危重疑难病的诊断治水平。强化“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建立和完善医患沟通制度、投诉处理制度;建立防范医疗纠纷预警机制,及时化解医患矛盾,降低医疗纠纷,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避免医疗事故的发生。

3、推动发展。加强感染科管理,加强传染病防治,使传染病在感染科住院治疗。加强科室人员要自身对传染病防护,医护人员必须养成良好习惯,按工作流程进行工作,加强科室消毒,搞好清洁卫生。

4、建议医院给感染科医务人员2名,科室计划派一人去大医院进修学习半年。

医院感染科护理工作计划二

一、做好院内感染监测;

①控制感染率并减少漏报:对临床科室强调医院感监测的意义并对每一份病历都进行监测。

②按照卫生部的规定进一步规范内窥镜、口腔科、供应室的操作、消毒。

③每月对全院的环境、空气、物衣、医务人员手、消毒液、无菌物品等进行常规监测;

④指导传染病分诊点的科室部局及消毒隔离工作;

二、认真贯彻执行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加强传染病网络直报管理,每日收集传染病报告卡进行网络直报,每旬对不明原因肺炎、禽流感、流感、死亡病例等进行主动监测报告,搞好结核病归口管理。

三、输血管理:

1、严格输血申请审查制度。

2、严格执行临床输血指征,掌握输血适应症;

3、积极开展成份输血。

4、严格执行输血同意书签字制度。

外科医生院感工作计划范文第2篇

120xx年爱婴医院工作计划

20xx年,为巩固我院爱婴医院创建成果,使爱婴医院管理各项制度措施执行到位。我院继续全面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实施办法》、《重庆市儿童发展纲要》、《重庆市妇女发展纲要》确定的促进母婴哺养目标。围绕长效管理,可持续保护、促进和支持母乳喂养,提高母乳喂养率,以降低婴儿发病率和死亡率,推动爱婴医院进一步建设和发展,特制定爱婴医院工作计划:

一、完善创爱的组织机构

巩固爱婴医院成果是一项永久的艰苦工程,为了避免“创爱”后思想松懈,工作下滑,扎实有效的开展工作,继续设立以邱凤院长为组长的巩固爱婴医院领导小组,把爱婴行动的工作列为全院工作的管理目标,加强督导与考核,形成长效管理机制,使爱婴医院工作得到可持续性发展。

二、重点培训,确保质量

1、为了确保巩固爱婴医院成果,要加强对医护人员的强化培训和复训工作,使标准一致,认识一致,目标一致,质量一致,效果一致。

2、对新上岗人员进行操作指导并在半年内进行爱婴医院知识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3、对原在岗人员进行复训,并与三基考核相结合,进行一次理论考核,不合格立即进行强化培训。

4、具体培训计划如下:详见附页

三、加强产儿科感染管理,确保母婴安全

1、设置感染管理小组,在院感科的领导下,负责科室内院感工作。

2、设置产房和隔离产房并实行严格的消毒隔离制度,严格控制入房人数,对隔离孕妇按隔离技术规程进行接生和护理,接生完毕后按要求对产房进行擦拭和消毒。

3、新生儿恒温箱按规程进行消毒和管理。

4、对婴儿淋浴用具做到一用一消毒,并使用一次性用品,淋浴完毕,进行紫外线空气消毒。

四、加强产儿科急救和规范化建设

1、为认真体现“儿童优先,母婴安全”的宗旨,今后的工作重点立足于产儿科急救及规范化建设,开通孕产妇绿色通道,继续实施孕产妇免费接送。

2、产科在岗人员全部持有执业医师证和母婴保健证,为医疗安全提供必要的技术保障。

3、提高产儿科技术水平,降低剖宫产率,加强高危妊娠的筛选、管理和监护,降低孕产妇及婴幼儿死亡率。

4、对产妇母乳喂养指导实行责任制护士管理,对母乳喂养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指导。

外科医生院感工作计划范文第3篇

《医院感染工作计划》

文章《医院感染工作计划》正文开始》一、医院感染监测:

采取前瞻性监测方法,对全院住院病人感染发病率,每月下临床监测住院病人医院感染发生情况,督促临床医生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病例,防止医院感染暴发或流行。

每半年采取回顾性监测方法,对出院病人进行漏报率调查。减少医院感染漏报,逐渐使医院感染病历报卡制度规范化。

3、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及环境卫生学监测

根据《消毒技术规范》及《医院感染管理办法》要求,每月对重点部门的空气、物体表面、工作人员手、消毒剂、灭菌剂、消毒灭菌物品等进行消毒灭菌效果监测。

4、根据《手术部位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规范》和《消毒供应中心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规范》的要求,严格做好手术室器械的清洗、消毒和保养工作。

二、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管理:

根据我院“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实施细则及抗菌药物合理管理办法”,对抗菌药物实行分级管理。每季度调查住院病人抗菌药物使用率。

三、督促检验科定期公布全院前五位感染细菌谱及其耐药菌,为临床医生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

四、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培训:进行全院医务人员分层次进行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主要培训内容为感染预防控制新进展、新方法,医院感染诊断标准、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知识等。对护理人员主要培训内容为消毒隔离知识、医院内感染的预防控制及医疗垃圾的分类收集。保洁人员的工作要求、消毒灭菌的基本常识、清洁程序、个人防护措施及医护人员手卫生消毒等。

五、病区环境卫生学及医疗废物监督管理:

定期督查医疗垃圾分类收集及消毒处理情况,监督管理使用后的一次性医疗用品的消毒毁形、回收焚烧处理等工作。

六、传染病管理:

按照要求搞好法定传染病管理及肠道门诊、发热门诊的管理,防止传染病漏报及流行。尤其要加强对重点传染病的监控与防治力度。杜绝疫情漏报而导致疫情扩散的发生。

七、医院改扩建工作:

供应室、手术室的改建,应严格区分无菌区、清洁区、污染区;污染物品的清理、消毒和灭菌必须有明确的循环路线,不能逆行;墙面、屋顶要光滑平整,以利清洁消毒。

院内感染工作计划(二)

在院部、支部领导下及上级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开展工作,以预防控制传染病的爆发流行,控制院内感染为中心,以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为目标。为了认真贯彻实施《传染病防治法》,进一步搞好医院院内感染管理工作,结合震后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20**年工作计划。

一、加强政治思想工作及业务学习

组织全院职工,认真学习《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及《消毒管理办法》、《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消毒技术规范》、等相关法律法规,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扎扎实实把传染病管理和院内感染管理工作落到实处,拟定今年组织全院职工开展传染病知识培训和院内感染知识讲座各两次,理论知识考试两次,并对新进人员进行岗前培训。

二、进一步加强传染病管理工作

2、进一步完善实施传染病网络直报工作。网络直报人员在接到报告后,应及时审核传染病报告卡信息并录入直报系统,每日对本单位传染病监测信息进行汇总分析,建立健全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组织和制度,建立传染病诊断、报告和登记制度,每月底及时将传染病月报表XX县疾病控制中心并协助疾控中心开展传染病疫情调查。

3、加强传染病防控工作,做好常见传染并重点疫情预警监测,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继续做好甲型h1n1流感防治工作,今年主要一抓医护人员知识培训,二抓应急处置培训,三抓医疗救治培训,四抓病例监测培训。

4、进一步加强发热、腹泻门诊管理,按要求认真填写各种登记本。坚持发热病人每日零报告制。

三、加强死亡病例报告和死亡证明书的管理,

按照《XX县以上医疗机构死亡病例监测实施方案(试行)》要求,进一步做好死亡病例监测工作及网络直报工作。加强《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的管理,出现居民死亡后,由经治医师详细填写死亡证明书内容,填写完后由门诊办公室盖章,证明书第三、四联交由死者家属,第一、二联由门诊办公室通知预防保健科收取,保健科将第二联进行网上直报,第一联保存在死者病历中。凡是我院收治的病员死亡后,才能开具《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院外死者原则上不得开具《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特殊情况需经院长、分管院长同意后方能开具。如因医师私自开具《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造成的一切不良后果概由当事人承担全部责任。

四、进一步加强院内感染管理

(一)加强院内感染核心科室管理。

1、加强供应室管理,保障消毒灭菌包质量。供应室要认真组织学习、掌握各项灭菌监测技术,定期进行效果监测,并作好各种监测登记,认真按照《供应室工作质量标准》执行,保证灭菌物品质量,拒绝不合格的灭菌物品进入临床科室,坚持下收下送制度,保障临床科室无菌物品的供给。

2、手术室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手术器具必须做到一用一灭菌,手术器械尽量采用高压灭菌,须化学消毒剂浸泡器械首选2%戊二醛,必须达到灭菌要求。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严格限制手术室内人数,非手术人员不得进入手术室。

3、加强产科感染管理,预防产妇及新生儿感染,医护人员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及相关操作规程,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产房区域划分应相对明确,分娩结束做好消毒处理。

4、加强临床医技科室管理。

(1)胃镜室使用后的内窥镜及附件清洗消毒应严格按照《内窥镜清洗消毒操作规范》要求做好内窥镜清洗、消毒、登记工作。

(2)加强口腔科诊疗器械消毒管理:凡进入口腔内的所有器械必须达到“一人一用一消毒或灭菌”,对进入病人无菌组织的器械必须采用高压灭菌,对需浸泡的器械必须使用高效消毒剂浸泡。

(3)病理科要认真做好废弃组织无害化处置登记等工作。

(4)检验科使用压脉带坚持一人一根,用后必须浸泡消毒。废弃标本必须经过消毒处理后排入下水道。

(5)加强洗衣房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严格划分污染区与清洁区,对各类衣物应分类清洗,对感染性衣物要经消毒后单独洗涤,被血液、体液污染的衣物应视同感染病人的衣物等同处理。洗衣机要定期消毒。供应室要做好洗衣房指导、监督工作。

(二)积极开展综合性监测和目标监测。今年拟邀请疾控中心对我院开展生物监测两次。院感科对手术室、治疗室、供应室、产科等重点科室的消毒灭菌物品,消毒液进行不定期监测,每季度对各科室紫外线灯进行强度检测,消毒隔离工作进行考核一次,并对各科室的感染发生率,部位感染率,各种感染的易感因素,病原体及其赖药性情况,抗生素的使用情况,消毒灭菌效果和医护人员的不良习惯等,有针对性的进行宣传教育,培训和指导,给予有效控制。对院内感染管理中存在问题及安全 隐患加以系统分析,定期对监测资料进行分析,反馈给各科室,提出解决办法和防范措施。

(三)各临床科室认真填写院内感染卡片,按时上报,如有漏报、不报者将按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进行处理。

(四)进一步加强医疗废物管理。各科室必须严格遵守《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做好垃圾分类。加强对清洁工的培训管理,作好对医疗废物处理的登记,交接记录工作,严防医疗废物向外流失。

五、进一步加强健康教育和计划免疫工作

1、今年将在门诊、住院部设立健康教育,传染病防治专栏,根据季节的变化和实际需要,及时更换宣传内容,拟定开展健康宣传活动4次,办传染病专栏4期。

2、加强对医院工作人员的健康管理,建立锐器伤登记报告制度和职工健康档案。

3、配合疾控中心开展计划免疫工作,保障在我院出生的新生儿卡介苗、乙肝疫苗接种率达100%,做好学校、社会群体大型预防接种。

六、搞好医院环境消杀工作

每月对周围环境进行一次消杀处理,特殊情况遇环境污染随时消毒。

院内感染工作计划(三)

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是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重要内容,是医院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为了有效的加强医院感染管理,防范医院感染,配合三级中医院的评审,今年计划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

一、加强医院感染管理

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院感染监测规范》及《三级中医医院评审细则》中相关医院感染质量管理内容,并针对20XX年自治区卫生厅、银川市卫生局等检查考核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修订各部门考核细则,依据考核细则将平时考核与月底考核相结合,加强考核力度,进一步规范各项工作。

二、开展医院感染监测

1、全面综合性监测 开展规范的医院感染前瞻性监测,通过对具有高危因素的病人临床病例资料的查询、检验科细菌培养结果的查阅、临床查看病人等,及时发现院内感染病例,督促医生填报医院感染卡,并及时发现可疑暴发的线索。

2、开展手术部位感染的目标性监测 逐步规范开展手术部位感染的监测,及时反馈信息给临床科室,为降低手术部位感染提供可靠信息。

3、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调查

在开展住院病人抗菌药物使用调查基础上,尝试开展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及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监测。

4、开展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

配合全国医院感染监控管理培训基地20XX年的全国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8月筹备,9月开展医院感染横断面调查1次,将调查结果上报全国医院感染监控管理培训基地。

5、开展细菌耐药性监测

加强同检验科及临床科室联系,及时发现多重耐药菌感染,及时指导、监督科室采取消毒、隔离措施,严防多重耐药菌的医院内感染及暴发发生。

三、感染病例汇总、上报院感基地

每月对出院病例按疾病分类及医院感染病例统计汇总,按规定向院感基地上报院内感染监测报表。

四、加强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控制

针对重点科室、重点病人,通过对检验科细菌培养检测结果的查询,及时发现多重耐药菌感染,加强对临床科室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措施的监督与指导,有效控制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防范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暴发。

五、加强环境卫生学、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及管理

1、根据《三级医院评审细则》的要求对重点区域包括手术室、治疗室换药室等物表、医务人员手、消毒灭菌物品及使用中的消毒剂、灭菌剂进行细菌含量监测,每月1次。

2、消毒、灭菌后的胃肠镜、宫腔镜、腹腔镜及口腔科器械每月监测1次。

3、紫外线灯管的强度监测,由科室每半年监测一次并有记录,于月考核时检查。

4、平时及每月考核时对使用中的消毒剂、灭菌剂用试纸进行浓度监测(随机)。

对监测不合格的科室协助分析原因,提出整改措施并加强监督管理。

六、加强院感知识的培训

1、以科室为单位,由院感小组开展每月1次的院感知识学习,月底考核时以提问形式考核,使院感知识培训落到实处。

2、邀请外院专家来院及本院专职管理人员对全院医务人员进行三级医院评审院感防控迎评内容讲座1次及手卫生与医院感染专题培训1次。

3、完成实习人员、新聘等新来院工作人员医院感染防控知识的岗前培训。

七、加强对消毒药械的管理,监督一次性医疗用品质量加强对一次性医疗用品的采购的相关资质的审核。

八、加强对洗衣房、污水处理的院感监督和指导

九、加强医疗废物的管理

严格监管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运送、集中暂存的各个环节,严格防范医疗废物混人生活垃圾污染周围环境。

十、规范供应室工作

根据《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的规定,与护理部配合,进一步规范医院消毒灭菌物品的清洗、消毒灭菌。

外科医生院感工作计划范文第4篇

【关键词】医疗建筑流线系统 研究

前言

过去,医院往往只根据医生、护师和后勤保障部门职工的需要来进行设计,病人及探视人员容易迷路,不易寻找需要去的科室.院内环境局促紧迫,单调乏味,喧哗杂乱。随着医院的规模不断扩大,各科室的分工越来越细,目前有些医院内部的布置成为各功能科室和交通廊交错形成的迷宫。大量的外来人流,特别是神疲行缓,带菌行动的患者容易迷路,加上标识系统不够鲜明、统一,使患者及家属常常找不到或耽误很长时间才找到该去的位置,从而造成了不必要的交叉,增加了拥挤程度和感染的机率;医院中挂号、收费、划价、取药、检验等处布局及管理不合理,病人往返于各个部门,产生不必要的时间及空间浪费;内部工作人员流线与患者流线存在这样那样的交叉:住院部护理单元设计不规范,医护人员巡护路线过长,大大降低了护理效率:急救的绿色通道在建筑设计上尚属落后,走廊偏窄,抢救流线不够短捷顺畅等等一系列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对流线系统进行研究,做出更科学的设计。

一、工程改扩建基本概况

长春市中心医院(如下图1所示)改扩建项目按三级甲等综合医院设计,新建工程住院部设有病床725床,改扩建项目建成后医院住院部的总床位达到1200床,日接待能力为3580人/日。本工程总建筑面积109187.84m2,其中地上建筑面积74867.89m2,地下建筑面积34319.95m2。新建项目包括门诊、医技、住院部等,新建工程与扩建部分在-1F、2F、3F、4F、5F通过连廊连接。

图1

长春市中心医院改扩建项目扩建、新建工程位于长春市北安路以南,清明街以西,清明街西二胡同以东,重庆路(春城旅社)以北区域,北安路与清明街为临街商业,项目处于城市繁华地段,因此该路段交通压力较大,扩建部分位于医院原有住院楼东侧,新建工程位于扩建部分东侧,新建工程与扩建部分在-1F、2F、3F、4F、5F通过连廊连接,交通便利(如下图2所示)。

图2

扩建部分入口位于清明街西二胡同方向,与原有住院楼相连,功能分区明确,洁污路线清晰,避免交叉感染,地下车库坡道出入口分别位于清明街和北安路方向。中心停车场位于新建工程架空一层处,南侧重庆路方向也设置了少量地上停车位,停车数量为138辆,于北安路设车行出入口。

二、医院建筑流线系统设计的要求

根据医院流线的特点,在流线中设计应注意提高效率,避免病人往返迂回,在最短时间、最短距离中完成诊疗并最大限度地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为病人创造良好的物理环境。另一方面,一体化医学的发展也要求在流线的设计中应完整地体现和适应病人心理需求,安排好空间序列的变化,以调节病人的心理因素,增强有机体的抗病能力。从医院卫生学和医疗心理角度出发,流线设计要遵循以下原则:

1.避免交叉感染

医院人流众多,如果组织不当,形成拥挤混乱,则易使病人产生烦躁的心理,增加了心理压力。同时,感染机率提高,对病人的健康不利。交叉感染是医院内获得性感染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常指人们在医院中从他人身上获得微生物而引起的感染。所以要进行不同人流的分散。

医院分流方式可分为时间分流、立交分流和平面组织分流:时间分流指分时段将使用同一路径的不同流线错开,如医院机械化传输系统中的定时物品的搬运;立交分流则将不同流线在竖向上进行分隔,如某些医院将医药、食物等供应流线及污物、尸体的运出流线安排在地下层,而病患及医护人员流线在地面以上进行。特殊部门如手术部、放射诊断、传染病房应专设医生和病人廊道,以区分内部洁污路线的问题。

2.路线短捷

大量的人流进入门诊大厅以后,迅速的疏导尤为重要,应按就诊程序安排好各空间的次序,避免病人的来回往返,要理顺就医人流,减少病人往返,还需根据各科室之间的联系进行合理的安排,将联系较多的科室安排于同一楼面之上,如外科与放射科、门诊手术等科室间关系密切的:内科、妇产科与检验科联系较多。

3.出入口和流线组织

出入口是医院对外联系的通道,不仅要便于行政管理和内外交通,而且要利用创造院内安静、清洁的环境,少受外部干扰。出入口的数量与组合方式,应根据病床规模和院外道路综合考虑。医院的内部交通十分复杂,但都按一定的规律和程序进行,形成各种交通流线。

三、合理的流线系统设计

1.从分层入手分散人流

为了缩短病人的流线,使病人方便就诊,门诊室与技术诊断用房最好集中设在一、二层,最多不超过三层,既使有电梯的大医院也不宜超过四层:同时一些诊断设备,如放射科室与CT诊断室等亦不宜设在过高层内。调查的许多医院都基本是按此原则进行整体布局的,可能个别有出入的,但因为都遵循了这些原则,因而基本都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设计时,一条解决问题的办法就是,由于一、二层,三、四层或四层以上的房间对面积的要求不等,所以我们在设计中可以采用的方法就是,尽量满足底层、二层的需求,将部分科室放置在三四层,并可以用退层的方式来解决其面积不等的问题,并可利用退后处理的平台获得楼层的对外空间,这可以使视野比较开阔,同时可以使建筑的造型比较新颖。同时亦可将部分医技科室放在地下层,通过调查发现医院各科室都愿意将自己部门放在低层,以增加诊治量,提高经济效益。目前国内医院设计中大部份地下层均作为车库及设备用房,没有很好地利用与首层患者最近的便利条件,鉴于此我们可以将影像室等必须放在首层的部门转移到地下,这样即可以缓解首层面积的紧张,又可以减少放射污染。

新建工程地下四层、地上十二层,裙房四层,建筑高度46.45m,采用框架剪力墙结构。地下四层为放射治疗、Pet-CT、核医学科及污水处理间,地下三层平时为柴油发电机房、污水处理间设备用房、消防水池、消防水泵房、报警阀间及地下停车库,战时局部为中心医院;地下二层为告别室、被服中心、病床中心、中心仓库及地下停车库,地下一层设高低压配电间、燃气锅炉房、生活水泵房、冷水机房及换热站、负压吸引室、压缩空气机房、集中更衣、地下停车库,一层为住院大厅、120急救中心及120车库、高压氧舱、医学整形美容中心、VIP住院大厅、会议中心入口、体检中心入口、架空停车场;二层为放射科、检验科、血液净化中心、内窥镜中心、医疗散步街;三层为体检中心、ICU监护室、血库、手术部、会议中心;四层为中心供应、信息中心、弱电中心、手术室设备间、ICU/DSA设备间、病房转换层、会议中心上空、会议室、教育培训中心;五层为CCU监护室、康复中心、产科、妇产科病房;六层为病理科,呼吸科、血液科和消化科病房;七层为神经内、外科病房;八层为胸心外科、内分泌科病房;九~十一层为干部疗区病房;十二层为特需疗区(VIP疗区)病房,共设病床725床,18间手术室。

扩建部分主要为楼电梯核心筒和部分办公、病房及候诊,新建工程与扩建部分在1F、2F、3F、4F、5F通过连廊连接,市医院旧楼改建为一~三层为门诊、急诊、点滴大厅,四~六层为病房层,地下一层为餐厅及厨房、库房。

通常采用放射式分流方式和街道式分流方式组织交通流线,放射式分流方式将门诊大厅作为联络各科诊室的枢纽。由各科诊室组成的分枝式尽端,形成放射形平面单元,使得各科室即集中,又分隔,便于管理,也可避免交叉感染。放射式分流方式的核心内容是强调集中,即交通流线、空间组织要简明易找,视线通畅,易于识别。本工程改建工程既是采用在一层设门诊大厅的方法组织交通流线。而街道式分流方式则采用一种线性的平面流线组织,英国医院建筑设计专家约翰.维克斯曾把医院建筑的设计比为一个小城镇的规划,他论述,如同城镇规划中设计一条主要交通干道一样,医院中也应当设计一条医院主街,通过这条主街可以把医院的门诊、医技科室及住院部相互串连。本工程新建工程既是采用在二层设医疗主街的方法组织交通流线。短捷、明确、流畅的医院街式和放射式平面组织为患者认知医院环境提供了依据。

2.合理安排部门以减化人流

新的流线组织下,为了更好地为患者服务,一个很积极有效的措施就是医院在管理上,建筑在设计上,都将从划价、收费和中西药房邻接并立,划价与收费一次办理,处方在内部传递,那么病人一处办完划价收费手续后,即可在候药厅候药,待窗显示号码时,再直接到窗取药,然后就可很快地离开医院,既减少了医院内的人流,也避免了不同病人之间的交叉感染。此外,门诊部各科室间的功能分区要明确,并便于隔离消毒人流与物流构成医院的流线组织。候诊诊查一般多采用分科设置,分散到各科室内。

医技部是全院功能最复杂的部门。对这一领域进行流线分析,需分类分层次进行。首先进行定性分析,在该领域所有流线系统中,患者人流仍然是该系统的动态流线;由于医技部门的医师和技工共同来完成诊断、治疗的一系列工作程序,所以他们也存在一个内部流线即工作人员工作流线,也属于动态流线;还有物流系统,是由后勤部或物流中心完成。这三组流线共同主导了医技部门的流线系统。

住院部的设计以患者住院流线为依据,将公共部分,包括出入院处、商店、银行等设在底层,各科诊室设在三层以上的高层部分,地下室与后勤服务部门相结合,便于物资的传输;在护理单元内部,以护士流线为依据,强调医护人员的活动模式,以提高工作效率,减小医护人员的工作压力为目标;在病房内,以

病人的静态流线为依据,创造了开敞舒适的室内空间。

长春市中心医院的人流、物流系统较为复杂,交叉感染的管制是交通组织的一个重要控制环节,在设计中首先考虑洁污分流。新建工程门诊、住院部主要出入口位于北侧北安路方向,作为病患出入口,体检中心入口、120急救中心位于清明街西二胡同方向,会议中心入口位于清明街方向,住院部VIP入口位于重庆路方向,医护人员出入口设在南侧VIP患者入口处,医院废弃物及生活垃圾出口位于建筑东侧清明街上。

交通组织原则是使医患分流,人、物分流,洁、污分流,通过合理设置病床梯、客梯和楼梯供病员、医护人员、探视人员能合理流动,通过设置污物梯避免洁、污物品相互交叉,同时设有两部专门用于送餐的客梯及方便中心供应与手术室联系的专用小型运输杂货梯。

1)新建设工程从地下层开始即实施电梯的医患分流,在患者及来访者的流向中不会出现与治疗无关的后勤及大量医护人员,最大限度地使病人及来访者感受到温馨的舒适环境,同时确保供应医用的医梯的使用独立性;

2)患者从病房送至手术室等重要科室有独立通道,确保病人的隐私,又为医疗提供了安全和便捷;

3)门诊诊室设计为医患分流型,医护人员配有独立通道,提高就诊环境及医院的专业素养;

4)诊室设计为双通道型,辅助护理人员可同时兼顾多个诊室,减少人员配置,提高医院的经济性;

5)候诊区域独立设计,不与公共区域交叉,分别设置一次候诊,二次候诊。有效解决了现代医院普遍存在的3长1短问题(排队挂号时间长,出检验报告时间长,候诊时间长,看病时间短);

6)医技部门的集中化设计,减少了患者的行走距离,体现了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3、人性化流线设计

长春市中心医院改扩建项目的设计目标在于建立一所以急诊急救为特色,集医疗、预防、教学及科研、康复为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作为公立非营利性市级中心医院,为全市提供基本医疗服务,为广大市民提供高水平、高层次、多方面的健康服务,以及满足不同层面防病治病要求;保障人民群众健康,提高人们生存质量,加速社会全面进步;极大改善长春市中心医院的就医环境和住院环境;建设标准临床培训基地; 医院建有完善的“120”院前院内急救体系和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体系,并为本区域功能全方位发挥作用,提高本地区医疗卫生水平。同时在社会经济不断进步的今天,医疗设施必须跟上跨世纪的脚步。随着医学模式的根本改变,新科技、新医疗及现代管理、服务体系的发展日新月异,大型综合医院的规划与设计必然要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应本着最新的医疗建筑设计理念为设计准则,据此,我们提出以下全方位的设计理念及设计思想:

完善并兼具协调发展的总体布局――整个院区作为一个整体规划,设计中充分考虑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从功能分区、交通组织到建筑形态均作为一个有机整体进行设计,以确保使用的合理与建筑形式的统一。规划设计符合城市规划要求,贯彻布局合理、分区明确、方便管理、统一规划并留有余地的基本设计思想。在建筑设计中营造了合理的120急救中心、门诊、急诊、医技及住院入口空间,宜人的绿化环境,新建工程通过连廊与现有住院楼扩建部分相连接,使门诊、急诊、医技、住院等各功能单元既相对独立又互为联系。设计中合理组织各种医疗工艺流程,重视科学合理的分区分流,充分体现医院建设的功能特点,符合先进的医疗流程,达到提高就医效率,便于医院管理的目的,充分体现医疗建筑的功能要求,符合现代化医学的基本规律,具备相应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先进性。

室内外动线规划与分流――室外不同属性的人流、车流动线均做出明确规划,分流不交叉。室内以简洁的平面动线处理配合垂直输送的客梯、病床梯与货梯之使用,以使人流、物流得以流畅,达到人、物、清、污分流的使用目标。统一门诊、急诊、住院、VIP等入口风格,方便患者识别。

人性、舒适与安全的室内就医环境――自始至终贯彻“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既要体现患者与医护人员的紧密关系,又要为病人创造一个温馨的门诊、急诊,医技、住院就医场所,并提供方便舒适的无障碍医疗环境,同时也为医护人员提供一个优质的高效的诊疗工作环境。引进国际先进理念,创建健康医院;实施医患分流,方便患者和医护人员,创造一流就诊环境;医技部门的集中化设计,减少了患者的行走距离,体现了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创建SPD理念,提高后勤管理效率;因地制宜,创造出更多的停车空间;提高病房的标准;设置医疗散步街(Medical Mall),提高了医院的就医环境,满足病人日常购物所需同时更放松了就诊心情;提出集中更衣理念,使医生进入医院内部后即统一着装,节约医院内部空间布局的同时提高医院的专业品质,加强患者对医院的信赖度;针对长春地区,冬天气候原因,设计急救车辆可直接停入室内部后再进行急救操作;设立独立的配膳梯,提高病人用餐质量及安全;针对突发、应急事件,设计了多功能大型会议中心,座椅设计为可收藏型,必要时可作为临时避难处使用。

3.1提高病房的标准

1)全部病房实施4人床以下设计,且新旧建筑病房大小,规格无差异;

2)部分4人病房创造了“个性化的四人病房空间”设计理念,使每个病人均有独立的外窗,使每个病人都享有均等的就诊环境,更私密的空间;

3)4人病房的卫生间采用功能分区化设计,使洗手与厕所分开,提高病人使用效率;

4)创造日间活动室(Day Room),增加病人用餐空间的第二选择,患者与家属沟通的私密空间;

5)通过每楼层二个护理单元的设计,使公共建筑空间大幅度增加,为共同使用提高了效率,其次,使每个科室的各病区活动由垂直跑动多个楼层减少了一半,更多的可以在同层或上下各步行一层进行联络,为医护人员的高效率工作提供了方便,减少了无味的非效率走动,也减轻了垂直方向电梯的压力;

3.2设置医疗散步街(Medical Mall),提高了医院的就医环境,满足病人日常购物所需同时更放松了就诊心情;

3.3提出集中更衣理念,使医生进入医院内部后即统一着装,节约医院内部空间布局的同时提高医院的专业品质,加强患者对医院的信赖度;

3.4针对长春地区,冬天气候原因,设计急救车辆可直接停入室内后再进行急救操作;

3.5设立独立的配膳梯,提高病人用餐质量及安全;

3.6针对突发事件,应急事件,设计了多功能大型会议厅,座椅设计为可收藏型,必要时可作为临时避难处使用。

3.7因地制宜,利用一层架空做地面停车,利用地下室做地下停车,创造出更多的停车空间;

3.8 创建SPD理念,提高后勤管理效率

1)除中心供应室等医院特殊需求,将集中更衣、中心仓库、被服中心、病床中心等后勤部门均设计在地下二层,为后勤集中供应及回收的高效率奠定了基础,也为今后的后勤社会化打下了基础。外来后勤车辆也可直接进入,完全避开了医护人员的视线。为后勤人员,尤其是运输人员的共同使用和合理安排作下了保证,方便后勤部门营运;

2)提出中心仓库管理理念,减少各病区及医技部门的死库存量,提高医院的经济性。

结语

医院建筑是复杂的综合性建筑,它由许多功能各异的功能组团组成,遵循医院特有的客观规律,相互制约,相互联系,依靠它们的共同作用来完成医院的正常运营。我们从长春市中心医院改扩建项目的实例中,用系统论的方法来分析医院,有利于我们从量化的角度正确把握各功能部门之间的关系,这样去研究可以使我们的医疗建筑设计更加科学。

参考文献

【1】 罗运湖.现代医院建筑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2】 董黎.现代医院建筑发展趋势.华中建筑,2001.2

外科医生院感工作计划范文第5篇

关键词:综合医院;建筑设计;医疗服务空间;总体规划;功能分区;流线组织

引言

伴随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医疗事业也迅速发展,医院的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全国医院总量和总床位数都达到了新的水平,在设计水平上也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综合医院是我国医疗事业的主体,它在科研、教学、医疗以及预防疾病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我国医疗水平的整体表现。综合医院的建筑设计随着时代的进步也有了很大改变,智能化和人性化成为设计理念的主体。另外,医院设计的整体性也越来越强,高起点,人性化,同时配合园林式的设计,体现着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在医院建筑设计中总体规划、建筑功能区划分以及交通流线的设计都至关重要,本文就这几个方面做简要研究。

一、 整体布局,合理规划

医院的总体规划应考虑医院建筑发展要求,做出指导性的近期和远期规划。医院建筑的整体布局关系到医疗质量的好坏。

医院的整体布局包括医院的基地环境选择和院内的总体规划设计两大方面。一方面,医院的基地环境选择应该满足地形地质条件良好;卫生条件良好、光线充足、空气洁净、远离污染源;具有安静的环境、避免噪声干扰等要求。医院的选址还应考虑方便的交通、可预留远期发展的用地、尽量避免医院污染区对外部环境的干扰。另一方面,医院内部的总体规划也应满足空间布局合理、交通流线便捷、洁污分流等要求。

医院内部的总体规划一般应分为医疗区和行政后勤保障供应区。医疗区是综合医院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由门急诊部、医技部、住院部组成。由于院内的科室繁多,各个不同职能的部门即相互独立又相互关联,共同服务于前来就医的患者。建筑规划上如何布局这些建筑功能空间,使之很好的协调工作,是整体布局阶段需要完成的重要任务。通常患者和患者家属在就医时都比较急切,对医院内部的交通流线不熟悉,很容造成矛盾;患者在康复阶段通常都需要好的自然环境,这对医院的选址以及内部环境的营造也提出了要求,这些都需要在整体布局阶段充分考虑。

以增城市中心医院为例(详细右图),项目选址位于增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内,总用地面积约10公顷。医院定级为大型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院规模为1000床,日门诊量为3000人/天。

1.1基于项目用地交通条件的布局分析。本案用地位于增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内,东临主干道香山大道(规划道路红线80米),北临干道创新大道(规划道路红线40米)。项目位于此两条干道交叉口西南方向的位置,本着出入口避让城市主干道的交通组织原则,方案将医院主入口布置于北面创新大道,次入口布置于面向香山大道。

1.2 基于项目用地气候条件的布局分析。基地所在地区全年季风明显,常年盛行两个主要风向:冬季偏北风,夏季偏南风,偏北风的频率较偏南风的频率大,另外,5-10月常有西风。通过风向污染影响指数分析,我们得出用地的西北向区域为洁净区,西南向区域为污染区,中部为半污染区。相应地,本案将行政办公楼以及后勤等辅助建筑布置于西北向洁净区域,门诊楼、住院楼等布置在中部半污染区域,将感染科、隔离病房等布置在地块的西南角,从而使得总体布局在结构上满足洁污分区的设计原则。

1.3 基于建筑群体的空间布局分析。本案建筑布局以凸出的轴线为骨架,实现总体布局的有序性,以功能为主导的实体轴线,沿轴线布置入口广场、门诊楼、医技楼、住院楼。为保证二期发展的用地完整性,传染楼和食堂仅占用西南侧道路以南的地块。

二、建筑功能区划分

医院建筑中的医疗部门繁多,使用功能和交通流线错综复杂。在建筑设计中确保所有医护部门设计的合理性,是现代化综合医院建筑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他对提高医院内的医疗质量、工作效率、管理水平和减少院内交叉感染的发生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常综合医院在总体规划上可分为三大功能区:医疗区、行政后勤保障供应区、职工生活区。其中医疗区是医院日常业务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主要由门急诊部、医技部、住院部组成。要科学合理的组织好这三大功能分区,确保各部门联系便捷,避免设施重复,尽量缩短患者就医流线等是设计工作的重点。下面以以增城市中心医院为例,具体介绍医疗区的建设。

2.1门诊部: 门诊部以一个中央大厅为交通核心,两侧围绕两个建筑庭院分别布置各个业务科室,并且通过中心医疗长廊与后面的医技部和住院部相联系。垂直方向设置6部自动扶梯解决1 F~4F的主要人流垂直交通。各个科室各据一端,尽量避免穿越交叉显现。为减少院内交叉感染,各科室采用集中厅式候诊方式,设计布置较大面积的可自然通风采光的等候空间。挂号取药设于首层,留有较大的等候面积。收费采用分散的楼层收费模式,特殊科室(如急诊、妇科、健康体检等)设置独立的收费处。

门诊部的空间布局上设计了两个中庭,中庭上部无盖顶,解决了内部空间及业务用房的自然通风与采光问题。同时,通过中庭的设置,使门诊楼的中央交通空间可以达到完全自然通风采光,节约能源的同时,也为病人创造了舒适的环境,体现了对于患者的关怀。

2.2急诊部: 急诊部的设计完全遵循急救医学的要求与概念,遵循快速、准确、方便抢救急诊病人的原则。急诊与急救入口分离,内部可直接连通。急诊入口设有大雨篷,大坡道。急救车辆可直接到达急救入口,抢救室正对急救入口设计。急诊部配有留观室,并单独设置挂号、收费、药房以及治疗室、检验室。另外,急诊部与门诊补液室向邻近,满足这两个业务科室之间的相互使用,缩短急救时间。

2.3 医技部

医技部严格遵守洁污分区、洁污分流的原则,将病人活动区与医务工作区划分开,避免人流干扰。

a. 放射科 置在医技楼底层,内部包括CT、MR、介入治疗、以及普通放射科操作室,以双走廊形式布置病人通过病人通道进入检查用房,与医务人员的工作区完全隔离。此外,放射科与急诊部相临近,满足这两个科室之间较为频繁的联系要求。

b. 功能检查室 布置在医技楼的二层,考虑到科室的使用率高,业务量大,将其布置在较低楼层,病人可从医技楼首层,经过垂直交通上一层到达,也和通过门诊楼与医技楼之间的二层平台直接到达,多条路线方便病人使用。

c. 手术室布置在医技楼与住院楼连接体的三层(裙楼3F).手术室平面采用清洁(供应)通道与洁净通道以及污染通道(污物通道)相分离的三通道式布局,单向流程尽量为降低术后感染率创造条件。同时通过洁、污两个电梯与位于地下室的中心供应部直接联系,物流同样采用单向流程,做到洁污分流。

2.4 住院部

住院部位于综合楼的南侧,以医疗长廊与医技楼和门诊楼直接联系。每层一个护理单元,每个单元46床。护士站设于护理单元的中心。护理单元采用中间走廊的形式,南侧均为病房,北向为辅助用房。每个护理单元内均设有单人房、双人房、三人房以及多人房。

三、流线合理

综合医院每天要接纳大量的患者,内部各部门之间的交通联系紧密,交通流线复杂。设计时应高度重视院内的交通流线组织,合理安排各类出入口位置,简化就诊流程,分散就医人群,建筑空间处理要宽敞有序。下面以以增城市中心医院为例,具体介绍综合医院内部交通流线的组织设计。

本方案一期建设,形成了一组典型的医院综合体建筑,依据各功能部分,对外形成四种就医流线形式,即普通门诊流线、急诊流线、住院部流线以及感染病人流线。感染病人流线绝对独立, 另外三股人流,既可相对独立,皆有独立的出入口,又可相互联系。本案以共享中庭、连廊的手法,让几股流线协同一体,最大限度地满足患者、探视人员以及医生的交通快捷与方便性,体现人性化特色。

方案充分考虑周边城市道路以及风向分析结论,合理设置各种出入口。主入口设置于创新大道,次入口布置于香山大道。门急诊主要从主入口进入,并在该区域内形成步行区,住院部也可从次入口进入。建筑群体设七大主要出入口:普通门诊出入口、住院部出入口、急诊出入口、急救出入口、感染科出入口、后勤输送出入口和污物出口。

本方案对于停车系统的设计,统筹考虑了医院的整体规划(含一二期)。采用总体设计、分期建设的模式,综合了医院的近期需求与远期发展。一期采用地面停车(含临时停车位)与地下停车相结合的方式;二期建设时取消临时地面停车,根据实际发展需要,通过二期地下室的建设将总车位数80%以上的停车位设置在地下。远期形成以地下停车为主,结合少量地面停车的医院总体停车系统。

结束语

医院建筑是特殊的一种建筑,这种建筑的设计首先是满足医疗功能,其次还要考虑到实际的经济效益。现在医院建筑的设计理念更加人性化和智能化。本文简单阐述了医院建筑设计的整体规划、功能分区、流线设计等,希望能对同行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 人与建筑环境 贾衡主编 冯义副主编 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1年8月出版

2) 综合医院建筑的流线系统研究格伦李艾芳张集锋新建筑2004年第 4期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