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AA范文大全网!

基地工作计划{甄选5篇}

风中追忆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本文共计18538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75分钟。

基地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

一、发展接续产业的基础现状

(一)发展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区委、区政府带领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团结奋斗、开拓创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提前实现了现代化建设第二步发展战略目标,城乡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中心城区功能有了质的提升,居民生活不断改善,为“十五”计划的实施和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社会综合实力不断增强。2003年,全区生产总值实现38.72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53亿元,比上年增长7.4%;第二产业增加值22.84亿元,比上年增长10.8%;第三产业增加值12.35亿元,比上年增长10.4%。财政收入达到8131万元,比上年增长9.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8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0.7亿元,比上年增长11.1%。

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成效。围绕壮大支柱产业,培育和发展特色产业及优势产业,区域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产业发展基础日益坚实。坚持以工业化思维谋划农业,农业产业化经营体系初步形成。培育和建立了以林蛙、中草药种植、蔬菜、花卉等为主的九个绿色、特色产品基地,扶持和发展了万隆猪厂、兴源乳业等一大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提高了农业整体素质和效益水平。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资源深度转换型工业长足发展,巩固壮大了以煤炭、建材、矿业开发为主的三大传统产业,初步形成了以食品、医药为主的两大优势产业,并推动各产业逐步向高新技术产业迈进。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环城生态旅游圈建设已具雏形。环城生态旅游规划通过国家级论证,“三湖三洞”旅游基础设施得到加强,围绕吃、住、行、娱、购、游六大要素的旅游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公路建设取得了历史性突破,完成了“八三”线油路,开通了“临青”线公路,启动实施了兴红线公路,实现了乡乡通油路目标,形成了连接城乡、通达四邻的便捷交通网络。城镇化建设明显加快,城乡面貌显著改善,六道江镇、板石镇被省政府列为全省“十强镇”和综合改革试点镇,六道江镇跻身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镇行列。全面实施农村电网改造工程,完成农村低压电网改造401.9公里,全区8个乡镇全部开通无线通讯和程控电话,实现有线电视“村村通”。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各项社会事业全面推进。到2003年末,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6556元和3301元。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素质教育全面推进,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文化卫生、广播电视、体育及全民健身等事业协调发展,居民生活质量和生活环境明显改善。

(二)比较优势

资源优势独特。八道江区自然资源丰富,特别是矿产、森林、经济动植物和旅游等资源得天独厚。一是矿产资源。全区蕴藏矿产资源30余种,已探明储量的有:铁矿石1.56亿吨,硅矿石960万吨,松花砚石580万立方米,紫砂陶土80万吨,白云石1600万吨,黄金约40吨,麦饭石百万吨以上,此外还有国内稀有品种角砾装大理石岩320万立方米,矿产储量大、品位高、成矿条件好,开发前景广阔。二是林业和经济动植物资源。全区共有林地面积8.3万公顷,森林覆盖率72.4%,拥有野生药用植物、食用植物百余种,经济动物数十种,全区封沟养蛙123条,养殖面积43万亩,存蛙量达2.2亿只,有“中国林蛙之乡”美誉。此外,牧草及水资源也十分丰富,牧草面积达400万亩,有鸭绿江、浑江两大水系,水域面积165平方公里,为大力发展畜牧业和水产养殖业创造了有利条件。三是旅游资源。我区地处十大名山之一的长*腹地,是长*西坡旅游的必经之地和国家级森林公园城市的窗口,生态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现已开发建设省级风景名胜区3处,国家AA级旅游区2处,发展环城生态旅游得天独厚。

产业优势明晰。一是煤炭及深加工形成一定规模。全区现有原煤生产企业40户,原煤产量达到100万吨,占全市地方煤矿原煤产量的20%,是全国一百个重点产煤县之一。资源转换力度加大,产业链条不断延伸,以环懋煤业和振东煤业为代表的洗精煤生产能力达到30万吨,年产60万吨焦化工程前期准备工作已全部结束;二是金属、非金属矿业开发潜力巨大。现有铁矿生产企业3户,铁精粉生产能力达到20万吨。太安白云石、大青沟铁矿、板石岩金等矿藏的勘察工作已取得初步成果。年产2万吨高岭土项目已开工建设。利用煤矸石、铁精粉尾矿、粉煤灰等废弃物生产新型环保建材已研制成功;三是生态医药产业发展具有较好基础。永利药业已列入省“小巨人”企业,林蛙综合开发项目列入国家级科技创新项目,林蛙油软胶囊被评为省级优秀新产品、吉林名牌和消费者信得过产品。梅花鹿养殖达到500头,林蛙年均回捕量达到1000万只,人参、贝母、党参、黄芪、五味子等中草药种植遍布全区,面积达7700亩;四是生态效益型农业优势突出。通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种植、养殖、畜牧三大主导产业,积极培育绿色食品加工及花卉繁育等后续产业,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农村经济发展体系。

体制优势明显。近年来,全区共有40户民营企业采取多种形式,参与国有和集体企业改制,民营经济已经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主体。到2003年底,全区民营经济户数已达5708户,从业人员25420人,年实现营业收入20亿元,实现税金6630万元,财政贡献率达81.5%。全区限额以上工业企业21户,其中民营企业20户,占95.2%。永利药业、环懋洗煤厂、板石铁矿等一批规模民营企业相继形成,年产值在5000万元以上企业达2户,在5000万元-500万元之间的有19户,在500万元-50万元之间的有144户,显示出了蓬勃的生机和活力。

区位优势突出。八道江区位于市委、市政府所在地,是全市政治、经济、文化、金融及信息中心,是通往周边地区和国内外大市场的交通枢纽和重要通道,基础设施完善,人力资源丰富,战略位置突出,具备连接国内外市场和融通长*特种物产资源的独特优势和深厚潜力。

(三)主要矛盾和存在问题

一是思想解放程度不够,创新意识不强,封闭保守,小富即安的现象在一些干部和群众中长期存在;二是产业基础薄弱,竞争优势匮乏,工艺装备落后,产品档次低,升级换代慢,企业资金投入不足,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企业做大做强;三是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和企业管理人才严重匮乏,结构不优,且流失严重;四是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完善,某些职能部门的权、责、利不相统一,有关优惠政策不能落到实处;五是经济总量小,产业结构不优。全区21户规模以上企业大多数规模较小,且效益低下,结构不优,产业关联度较低,工业化进程缓慢;六是建设资金短缺,融资渠道不宽,项目匹配资金不足,制约了经济的发展;七是发展接续产业任务艰巨。由于长期挖掘开采,资源日渐减少,资源型产业急需接续和转型;八是资源转化层次低,优势发挥不明显,产业链条短,效益流失严重,资源优势未能充分转化为经济优势。

二、发展接续产业的总体思路

推进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调整和改造,加快发展接续产业是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产业结构大规模调整的新形势下进行的,必须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要用新思路,新体制、新机制、新方式,走出振兴老工业基地的新路子。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及市委四届三次全会精神,坚持以人为本和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坚持工业立区、工业强区不动摇,加速推进体制创新、产业创新和技术创新;立足资源和区位优势,抢抓国家政策机遇,突出民营经济主体地位,加大项目建设力度,做大做强矿产冶金、绿色食品、医药保健、现代服务、生态旅游五大产业,巩固、提高和壮大现有优势企业,切实形成特色明显、结构合理、竞争力强的产业发展格局,努力把八道江建设成为*发展接续产业示范区。

(二)总体发展目标

经全区人民的团结奋斗,到2010年,八道江区生产总值达到82亿元,年均增长11.3%;工业增加值达到35.2亿元,年均增长11.9%;一、三产业增加值分别达到5.6亿元、26.3亿元,年均增长6.6%、11.5%;全口径财政收入达到1.35亿元,年均增长8%。

到2010年,全区计划投资30亿元,实施66个项目,组建7个企业集团,发展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40户,其中:销售收入达到5亿元以上的1户(环懋煤业),1--5亿元的3户(永利药业、八道江铁矿、振东煤业),5000万元--1亿元的5户(天维水泥厂等)。初步形成具备一定规模的“小巨人”企业群,区域经济规模得到迅速扩充,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全面发挥服务城市、辐射带动周边经济的中心城区功能,全力构建矿产冶金、绿色食品、医药保健、现代服务、生态旅游五大产业框架,初步把我区建成矿产冶金城、绿色产品城和生态旅游城,率先把八道江建设成为*发展接续产业示范区。

围绕上述目标,分两个阶段实施:

第一阶段:到2005年,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和企业改制初见成效。八道江区生产总值达到46亿元,年均增长10%;工业增加值达到19.6亿元,年均增长10.8%。旅游业拉动第三产业作用明显增强,生产力布局趋于合理,投资环境明显改善,就业问题得到缓解。

第二阶段:经过调整和改造,经济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产业结构调整取得突破性进展,矿产冶金、绿色食品、医药保健、现代服务、生态旅游五大产业初步形成,经济发展活力明显增强。

(三)基本原则

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充分发挥市场优化配置资源的作用,依靠市场机制推进工业的调整、改造和振兴。

坚持科技驱动,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资源开发与接续产业并重,重视先进科技成果引进和转化,运用高新技术改造和装备传统产业。

坚持速度与效益相统一,既要保持工业经济快速持续发展,形成规模竞争力,更要注重质量和效益,提高国民经济整体素质。

坚持突出重点、统筹兼顾,在抓好工业的同时,促进农业和第三产业协调发展,实现经济和社会共同进步。

坚持把解决就业问题与产业结构调整、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紧密结合起来,在发展壮大技术密集和资金密集产业的同时,注重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努力扩大就业。

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发挥自身优势,挖掘内部潜力,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同时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扶持。

坚持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相协调,做到开发与保护并举、发展与建设并重,抓好生态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

坚持与时俱进,通过思想观念、工作思路、体制机制、领导方式方法的创新,促进和保障发展接续产业目标的实现。

三、发展接续产业的重点布局

按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立足区情,充分挖掘和发挥现有支柱、优势产业,在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的前提下,加快产业创新,围绕做大做强五大产业,优化产业布局,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构造具有八道江特色的产业发展新格局。

矿产冶金业

加大原煤生产及资源转换力度。巩固发展老矿井建设,抓紧后续煤田建设,加大勘探力度,扩大后续资源,争取在煤炭深加工和综合利用及接续产业上取得重大突破。一是扩大原煤生产规模,重点抓好环懋煤业年产21万吨原煤、振东煤业年产30万吨原煤、胜利煤矿二井年产15万吨原煤等项目的实施;二是提升原煤入洗能力,对现有洗煤企业进行技术改造,扩大产能,使环懋煤业、振东煤业、胜源洗煤、大地洗煤年入洗原煤分别达到50万吨、30万吨、15万吨、5万吨;三是要加大资源转换力度,全力抓好年产60万吨焦化工程项目的实施,争取早日建成,投产达效。

拓宽矿产冶金开发领域。抓紧开发其它金属与非金属矿产资源,促进资源合理利用与转化。一是要加大对区内金、铁、镁、铜、钴、二氧化硅等矿产资源的勘察工作力度,并与科研单位共同研发资源转换方式和深度,争取产业重点从原材料供应向产品深加工转移。二是要积极作好板石岩金开发、三道沟钴精矿开发、白云石(金属镁)系列产品深加工、年产5万立方米高温发泡陶瓷、年产1万吨超细二氧化硅(白炭黑)以及页岩土、紫砂陶等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三是要抓好年产2万吨超微细高岭土、年产30万吨水泥技改、年产2亿块免烧砖等项目的实施;四是壮大现有金属原料生产企业,提高企业的整体技术水平和生产能力,重点培育八道江铁矿、华林经贸、泰安矿业公司、胜源选矿等企业,铁精粉年产量分别要达到20万吨、15万吨、10万吨、5万吨;到2010年,全行业计划完成投资12.8亿元,原煤年产量达到200万吨,洗精煤入洗能力达到100万吨,年产洗精煤50万吨,焦碳60万吨,铁精粉50万吨,金属镁6000吨,实现销售收入20.3亿元。

绿色食品加工业

把握“天然、营养、无公害”的食品消费趋势,积极开发各类具有我区特色的绿色食品,培育和宣传“红崖山”、“老乡亲”、“山宝”、“金鹰泉”等八道江品牌,最大程度的扩大品牌影响和地区知名度;全力抓好特色基地、农副产品深加工及其品牌开发工作,大力发展精品农业、订单农业、观光农业、创汇农业和工厂化农业。重点抓好浑江沿岸万亩高效示范园区、3万亩马铃薯扩繁基地、万亩葡萄园、家养野猪和非洲雁等特种经济动物基地、食用菌基地、反季节山野菜种植基地、绿色大米基地、花卉组培室及花卉苗木等基地的建设;充分利用区域特色资源,做大做强万隆猪厂、七道江净菜加工厂、三道沟池沼公鱼加工厂、六道江三河米业、红土崖粉丝厂、老乡亲食品加工厂、山宝滋补酒厂、彤源食品有限公司、兴源乳业等食品加工企业,初步形成具有八道江特色的绿色食品加工企业群;重点抓好彤源公司有机食品加工、年产1万吨马铃薯颗粒全粉、年产10万吨乳制品奶业产业化示范项目、年出栏10万头商品猪以及山核桃露综合开发、山野菜加工、脱水蔬菜加工等配套项目的实施,搞好要素配置,依托企业的良性发展带动农业基地的建设,全面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到2010年,全行业计划完成投资4.8亿元,实现年销售收入5.6亿元。

医药、保健品产业

充分利用长*中草药资源优势,打响"天然、纯正、独特"的长*药品品牌,尽快把生态医药从优势产业培育成支柱产业。一是要依托长*药材资源,建立符合高标准、低农残的优质北药种源基地,野播山参基地面积达到5000亩,符合GAP标准生产的北药种植面积达到15000亩,中小药材种植基地遍布全区。同时,继续加强对林蛙养殖沟系的管护,扩大养殖规模,把八道江区建成国内最大、标准最高、数量最多、品种最优的林蛙养殖基地;二是要重点抓好国家一类新药马莲酯、国家二类新药盐酸洛美利嗪、高技术产业示范项目葡萄籽深加工等高科技产品的研发与投产工作,全面提升区域医药生产企业档次和产品附加值及经济效益;三是以永利药业为龙头,培育壮大正泰保健品公司、库区移民保健品公司、龙泰滋补品有限公司等医药、保健品企业,以蛤士蟆油软胶囊、葡利安胶囊等为主产品,利用遍及全国的销售网络,打出具有长*特色的医药品牌。力争将永利药业升级为具有保健食品、生物制剂、现代中药等产品系列,并集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大型现代化企业集团,在香港创业版上市。到2010年,全行业计划完成投资3.9亿元,实现年销售收入5.25亿元。

现代城市服务业

以提升中心城区综合服务和辐射带动功能为着力点,充分利用区位、交通优势,面向国内外市场,融通长*资源,培育壮大长*山货市场、向阳果菜批发市场、民华自产菜市场,建好东岗农副产品交易中心,规范河口双休日大集。以江北物流中心建设为契机,建成一批重点现代流通业项目,扩大煤炭、绿色食品、中草药材等生产、生活资料仓储,形成辐射全市和我省东部山区的仓储业,形成大进大出,深购远销的现代物流业集群,建设区域性现代物流中心。加快完成长*旅游大厦建设,全面提升旅游接待层次和服务水平。以*图书馆和现有文化场馆为依托,带动辖区内一批文化项目的建设和文化市场的规范,推动以弘扬区域文化和群众自娱自乐为主要内容的长*文化产业发展。以*游泳馆、体育馆、体育场为牵导,以申办、举办各类体育赛事为契机,带动全民健身活动和现代体育产业的发展和提高。以整合区域内教育资源为基础,以推进重点校实现中小学一体化为努力方向,积极稳妥作好中直企业教育资源接收工作,支持民办教育,加快发展高中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形成适应城区发展水平和未来发展需要的教育产业。继续推进医疗保健等其他传统产业的发展。加快发展金融证券、房地产、信息服务、中介服务等新兴行业,重点发展社区服务业,着力培育成长性强、就业容量大的现代服务业,不断拓宽服务业发展空间,努力把我区建设成为物流、人流、资金流和信息流集散中心,提高第三产业整体水平。到2010年,现代城市服务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90%以上。

生态旅游业

围绕生态主题,发挥名山效应,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强化特色,树立品牌,联动开发,点线结合,建设环城生态旅游圈。近郊以青山湖、太平湖、长*迷宫、*游泳馆、库仓沟滑雪场为主体,努力开辟新的景点、景区,大力发展具有浓郁特色的环城周边生态旅游;远郊以龙山湖旅游经济开发区为主体,打通三道沟岭隧道,建设三道沟旅游码头,加快景区有线电视、通讯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探索对朝旅游和跨区域、跨行业联合经营,极力构筑“春赏山花、夏游三湖、秋观红叶、冬娱冰雪”和“沿江、环城、登山、跨国”旅游框架,建立融自然风光旅游、生态农业旅游、长*文化旅游、冰雪旅游、边境风光旅游于一体的观光游览格局。加大宣传策划力度,成立旅游产品研发中心,开辟精品旅游线路,提供完善的交通、住宿、餐饮、购物、游览、娱乐等旅游消费,努力把八道江区建成长*西坡旅游开发的亮点和展示全市旅游经济发展的窗口,把环城生态旅游建成县域突破和对外开放的牵导性工程。到2010年,全行业计划完成投资1亿元,将龙山湖景区建设成国家AAAA级风景名胜区,打造精品旅游路线5条,年接待国内外游客220万人次,旅游收入达到2.16亿元。

四、主要保障措施

1、进一步解放思想,形成第二次全民创业的社会氛围

按照"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举措,工作要有新局面"的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牢固树立靠改革开放、靠市场机制、靠自力更生振兴老工业基地的思想观念,强化创新思维和创业意识,营造善于创新、敢于创意、勤于创业、精于创利的氛围。自觉摒弃旧的思维定势、发展理念和管理方式,紧紧抓住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的有利时机,动员和凝聚全社会方方面面的力量,以饱满的精神状态积极投身于二次创业之中,全面推进老工业基地的调整、改造和振兴。

2、开发专业人才资源,营造用好人才、吸引人才的良好环境

当今和未来的国内、国际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要把培养人才、吸引人才和用好人才作为一项重大的战略任务抓好,切实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鼓励创业的社会氛围。要进一步落实科教兴区战略,积极推进素质教育,重视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分期分批选送优秀人才到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学习深造,提高区域人才整体素质;要改革人才管理和任用机制,制定有关资金、信贷优惠政策,吸引各类人才来八道江区投资兴业,鼓励机关干部脱岗领办和创办经济实体,为优秀人才营造能够脱颖而出的环境。建立完备的人才储备库,积极组合专业人才,按专业层次和内容组建各种中介组织,全力推进智力资源为经济建设服务。总之,要建立完善的培养、任用、引进和储备人才机制,努力培养一支强大的高素质跨世纪人才队伍,为八道江区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3、切实转变政府职能,营造良好的投资、创业和发展环境

逐步建立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机制,努力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从实际出发,一切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办事,从"三个有利于"出发,积极创造良好的发展氛围。要继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贯通连接城乡、通达四邻的交通网络,全面提高县乡公路等级标准,加快浑江和重点流域堤防建设和综合治理,完成城乡电网改造,完善电信网络建设。要进一步整顿和治理经济发展软环境,铲除腐败现象,遏制不正之风。大胆探索新的工作思路,强调灵活变通、学会换位思考,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努力实现从单一服务向全方位服务、从一般服务向特色服务、从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转变。贯彻落实有关鼓励个体私营经济发展及招商引资等优惠政策,营造一个有利于经济发展的宽松环境。

4、全面深化改革,大力发展民营经济

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推进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消除不利于经济发展和调整改造的体制性、机制,增强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的内在动力。一是加快产权制度改革步伐,以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为目标,以股份制、民营化为重点,全面完成企业改革。二是推进实施企业集团战略,通过实施产权出售、股份转让等多种形式,整合重组有效资产,提高运行水平和规模能力,发展上市公司。三是加大改制企业规范力度,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强化企业内部管理,提高企业经营水平。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支持民营经济参与国有、集体企业改革、改组和改造,不断扩大民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份额,增强区域经济发展活力。

5、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重大项目建设

实施开放带动战略,坚持"走出去,请进来",努力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对外经贸体制和运行机制,在更宽的领域、更高的层次上对外开放。逐步建立市场引导投资、企业自主决策、融资方式多样、宏观调控有效的新型投资体制。鼓励社会资本和外资以独资、合资、合作、项目融资等方式参与老工业基地调整和改造。积极探索多种招商引资方式,采取行业招商、小分队招商、委托招商和网上招商,多渠道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在开发资源型项目上求突破,做细做深招商引资项目前期工作,加强科学论证,超前谋划和实施一批重点项目,集中精力上大项目、好项目,建立完善项目库,强化后续项目储备,实施项目包保责任制,并制订完善的奖惩制度,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增强发展后劲。

基地工作计划范文第2篇

一、指导思想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全会精神为指导,从加强党的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高度出发,把党员活动阵地建成政治学习的中心,思想教育的阵地,传授知识的课堂,议事参政的场所,宣传“云岭先锋”工程的窗口。通过建设规范化和标准化的党员活动阵地,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提高基层党员素质。

二、建立范围、工作目标和时间

建立范围:各党支部均要按照“10有”标准和要求规范党员活动阵地。

工作目标:各党支部通过自建、共建、联建等方式,年内达到100%建立“10有”党员活动阵地。

三、主要内容按照“10有”标准建设党员活动阵地:

一是有15平方米以上的党员活动固定场所;

二是有一定的活动设施,包括一定数量的桌、椅、橱等;

三是有一套电教设备,并充分发挥局域网的作用;

四是有开展活动的计划;

五是有活动记录及手册;

六是有一定数量的学习资料;

七是有党旗、誓词、党员权利义务和党费收缴情况等规范上墙;

八是有公示宣传栏(可结合自身情况确定公示、宣传内容);

九是有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

十是有明确的管理人员。

四、工作要求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强党员活动阵地建设是加强党的基层组织活动取得实效的保证。有了阵地,才有活动;有了活动,党组织才有活力;有了活力,党组织才有战斗力。各党支部要坚决克服党员活动阵地建设是无效益投入的错误观念,牢固树立“不抓阵地建设是失职,抓不好阵地建设是不称职”的观念,充分认识此项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结合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开展,全面加强党员活动阵地建设。

2、因地制宜,统筹安排。联合党支部采取共建、联建的形式建设党员活动阵地。在每年的工作计划中,必须明确巩固、完善党员活动阵地的目标、任务,稳步推进此项工作。

3、保证经费,规范建设。各党支部要认真做好党员活动阵地的建设规划,对资金投入、场地安排等统筹考虑,可以建立起“三级三方资金保障体系”,即本局、各分局(各科室)、各党支部三级投入;本局“以奖代补”支持一点;各分局、各科室安排一点,党组织自筹一点,党员捐赠一点;挂钩联系单位赞助一点、社会各方筹措一点。解决党员活动阵地建设的资金问题,严格按照“10有”标准,建设党员活动阵地。

4、使用高效,“一室多用”。要提高党员活动阵地的综合利用率,注重增强阵地的教育、培训和综合服务功能。

一是要增强群众的功能。阵地不仅要向党员干部开放,还要向群众开放,组织群众收看电教片、阅读学习资料等;

二是要增强培训功能。发挥党员电化教育和局域网培训职能,组织各种学习培训,尤其是要加大业务技能、政策理论、法律法规的培训。

三是增强议事功能。以党员阵地为依托,认真开展“”等党建活动,实施好民主议事制度、政务公开制度等。

四、考核评比。开展党员活动阵地建设评比表彰活动。

基地工作计划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基层计划生育;依法行政;问题分析;对策研究

作者单位:315505 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市西坞街道办事处 在新形势下,基层计划生育工作应该更新理念,与之俱进,以人为本,确立广大基层人民群众在计划生育工作中的主人翁地位,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在计划生育中的切身利益。把依法行政工作落实到基层计划生育的全过程,是党和国家对基层计划生育工作者提出的新要求。

1 基层计划生育依法行政存在的问题

11 依法行政主体法治意识淡薄,责任不明确,理念落后,素质低下。

由于受官本位思想的影响,基层计划生育工作者法制意识淡薄,在管理中往往是人治而不是法治,依据的不是法律法规而是个人情感,出现权力异化,违反程序执法、乱收费、权钱交易、滥用权力现象。由于有些基层计划生育工作人员没有接受系统的培训,工作方式单一,缺乏灵活性,采取生搬硬套,强迫命令等工作方法,损害了基层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由于基层单位编制工作人员少且事务繁多,接受过正规培训的工作人员刚刚熟悉工作环境就要被调离到其他工作岗位,导致基层计划生育执法队伍不专业、不稳定,制约了计划生育依法行政工作的顺利进行。

12 依法行政对象流动性增强,生育观念畸形。

伴随着区域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化,流动人口数量越来越多,流动人口范围越来越广,造成人驻地和户口所在地长期分离的现象,增加了基层计划生育工作人员的负担和管理难度,导致外出“躲生”现象。几千年来封建社会“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养儿防老”“多子多福”“男尊女卑”等残留思想加大了基层计划生育依法行政工作的难度。再加上我国社会生产力总体水平不高,并且发展不平衡,许多落后的农村地区对计划生育法律、法规一知半解,还认为多一个孩子就是多一个劳动力,就是多了一个创造财富的机会,认为生儿育女以自己的事情,仅仅与个人家庭相关,政府无权干涉,造成了落后的“想生”。群众生育观念的落后与计划生育政策的矛盾是基层计划生育依法行政困难的深层原因。

13 依法行政依据不健全,工作人员责任不明确。

2001年12月29《中华人民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的颁布和实施对基层计划生育依法行政工作起了很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2010年4月29日,国家人口计生委召开全国电视电话会议,专题部署在全国人口和计划生育系统开展基层文明执法专项活动[1]。但是不同的基层地区有着不同的区情,仅仅依靠《人口和计划生育法》和全国电视会议的指导是不能很好的解决各基层计划生育中的依法行政工作的,这样会造成不顾当地情况的一刀切现象。由于没有结合地方方情的法律法规,各基层计划生育执法人员的责任不明确,当出现问题时,推诿扯皮现象严重,增加了依法行政工作的难度。

2 基层计划生育中的依法行政工作的路径分析

21 依法行政主体要更新理念,提高业务素质。

我国是人民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基层计划生育中的依法行政人员要树立以人为本、依法服务、执法为民的理念,全心全意为基层群众服务。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将基层计划生育中的依法行政工作由“人治”转向“法治”,由“粗放型”转向“集约型”,由工作人员的“单向管理”转向工作人员和基层民众的“合作共治”。 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则考核方式筛选工作人员,严格按照规定办事,平等对待,不偏私、不歧视、不嫌弃工作对象。定期举办民政法律讲座和执法实务培训,或派专人到省厅法规处跟班学习培训,熟悉掌握执法办案程序,提高依法办事能力和执法水平[2]。增加对基层计划生育中依法行政人员管理培训的制度化、规范化,强化基层计划生育依法行政工作人员队伍建设,增强工作人员队伍的专业性和稳定性。

22 加大法制教育宣传程度,更正基层群众的生育观念。

强化计生法律法规的的宣传力度,突出宣传重点,增强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借用宣传形式的创新,开展丰富多样的法制宣传,增强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广泛性[3];举办基层群众喜闻乐见的法制宣传活动,提高计生法律法规的宣传速度和彰显对法律法规的吸收效果。针对计划生育普通宣传难以触及的地方采取登门、电话等手段搞好跟踪服务宣传工作,确保工作到位,宣传到位,技工计生宣传教育的时效性[4]。基层计生部门利用广告牌、宣传展板、报纸、报刊、计生手册、征文等加强普法教育宣传,打造晚婚晚育、优生优育基层文化氛围,宣传男女平等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改变基层传统的生育观念和生育形势,切实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的生育观念,为基层计划生育中的依法行政工作提供良好的法治氛围。

23 加强制度建设,明确责任,搭建监督平台。

虽然指导全国计划生育的法律法规比较多,但是结合基层实际状况的制度比较少,加大了基层计划生育中的依法行政工作的难度。完善农村奖扶政策,完善免费服务制度,衔接普惠政策和人口计生奖励优惠政策,完善计划生育家庭养老保障制度[5]等为改变基层传统的生育观念奠定基础。建立严格的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实行“一把手”总负责,明确执法岗位,合理分解执法责任,持证执法,避免多头执法、推诿扯皮现象。利用村委、社区宣传栏公开计划生育法律、法规、政策以及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基层民众充分行使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充分行使监督权,积极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活动。

总之,基层计划生育中的依法行政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我国民主政治建设水平。确保依法行政在基层计划生育中的切实实施,是加强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内在要求,是保障基层民主主人翁地位的应有之义,是创建和谐社会,构建幸福家园的必然环节。因此,要综合采取各种措施,提高基层计划生育中的依法行政水平。

参 考 文 献

[1] 高子文, 郝小芳 基层人口与计划生育文明执法与依法行政工作的创新思考.健康必读,2011,2: 135136.

[2] 黄必庆基层民政执法存在问题现状及对策思考.北方经济,2012,3:110111.

[3] 沈强全面推进人口计生依法行政工作.人口与计划生育,2012,7:48.

基地工作计划范文第4篇

关键词:新形势;基础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

【中图分类号】R715.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7-0553-01

计划生育作为我国基本国策,经过多年贯彻与执行后从根本上改变了我国人口再生产类型,使计划生育和人口事业迎来了新的发展形势。目前,我国人口发展呈现出比较复杂的状况,不仅低生育面临着反弹风险,出生人口性别比也居高不下。因此,如何解决出生人口性别问题、稳定低生育水平已经成为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主要任务。为了高效、持续完成任务,必须做好基层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才能有效控制人口数量、提升人口素质,进而促进人口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1抓0领导,提升对基层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

领导重视基层计划生育宣传工作,才能将宣传教育工作摆在人口与计划生育事业的首位。因此,各地主管部门领导应对基层计划生育教育宣传驾驭工作提高重视程度,并制定与之相配套的规章制度,使宣传教育工作走上制度化与规范化道路,有助于保持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稳定与高效运行。与此同时,当领导对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提升重视程度的时候,基层人员也会相应提高重视,并认识到基层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的重要性,进而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2抓内容,不断丰富基层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内容

基层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要想取得显著成绩,宣传教育内容应做到与时俱进,跟上时展的步伐,使其得到丰富与发展。比如,开展健康的生殖文化学习,帮助人们过上健康的家庭生活;开展贴近人们生活内容的宣传教育活动,帮助人们树立新的婚育观,转变传统的婚育观。等等。同时,要想基层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起到一定作用,宣传形式也应不断创新。

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如此快速,基层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应借助现代化手段丰富与发展宣传形式。因此,坚持传统条幅、标语宣传手段的同时,借助报纸、电视、广播等手段进行宣传也是基层计划生育宣传教育的新形式。除此之外,也可以通过一些人们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丰富精彩的宣传教育活动,比如村头演出、知识竞赛等,使宣传教育内容融入到演出节目中,让人们在寓教于乐过程中了解与学习计划生育的相关内容。

3抓机制,为计划生育政策贯彻执行减少后顾之忧

为了使计划生育政策得到彻底地贯彻与落实,除了继续坚持现有的计划生育奖励机制,还应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并将其纳入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内容中,能够有效调动人们计划生育的积极性,减少后顾之忧。为此,国家主管部门应制定较为完善的养老扶助、慈善救助等优惠制度,为计划生育家庭提供多种保障措施,才能真正推进计划生育与人口事业发展。

4抓人员,加强基层计划生育宣传教育职业化队伍建设

新形式对基层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满足形势提出的要求应将基层计划生育宣传教育队打造成为职业化队伍,培养专业化、职业化、现代化的宣传教育人员。计划生育大量的宣传工作都需要由基层人员来完成,因而,基层干部群众工作能力和工作效率对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的影响至关重要。由此可见,无论从哪个角度考虑,建立一支职业化的宣传教育队伍都具有一定的必要性。

为了建设一支职业化的基层计划生育宣传教育队伍,应做好以下工作:第一,要求基层计划生育宣传教育人员具有与时俱进的思想与观念,有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并且,在工作中时刻秉持着为人民服务的态度结合人们生活实际,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地进行宣传教育工作,时刻尊重人们群众;第二,对基层人员定期或不定期实施组织培训,不断更新其思想与观念,了解与掌握业务新知识和新内容,以便更好地实施宣传教育工作;第三,宣传教育工作成绩优秀的人员应得到提拔,优化人员配备机制。

5抓落实,确保基层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得到真正落实

要想完成我国计划生育国策的主要任务,就必须抓落实情况,确保基层宣传工作的有效性。为此,有必要在基层建立一种长效的工作机制,为各项宣传教育工作的落实提供有力保障。比如,在乡镇基层单位建立完善的计生干部包村、包户责任制等,将计生责任目标分配到每一位计生干部身上,促使计生干部做好宣传教育工作。

6抓协调,使基层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发展成为大众共同责任

人口与计划生育事业要想得到发展,只有基层计生人员卖力地宣传是不够的,需要大众人民给予普遍的认同和肯定。只有社会大众共同行动起来,基层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才会取得良好的效果。为此,必须做好各个部门、各个人员协调工作,将乡镇计生人员从“唱独角戏”状态中解脱出来,使基层人们认识到计生责任不仅是计生人员的责任,而是社会大众的共同责任。

7抓全面,不能遗漏任何一项计生宣传教育工作

在新形势下,我国基层计划生育宣传工作遇到了瓶颈和难题,导致某些计生人员不能迎难而上,保证不了计生宣传教育工作的全面性。比如,我国存在一定比例的流动人口,如何针对流动人口做好计生宣传教育工作则成为难题,导致该部分人口的宣传教育工作落实不到位,很多计生人员逐渐放弃了此部分人口的宣传教育工作。为了保证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的全面性,国家相关主管部门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解决此问题。

基地工作计划范文第5篇

一、创新基层人口与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的重要意义

不同时期的工作目标,需要不同的宣传教育内容、形式和方法。不同时期的社会、经济环境,也需要不同的宣传教育模式。从当前人口与计生工作的各种变化和要求来看,基层人口与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必须不断创新,主要意义如下:

1、适应新形势、新要求的内在要求

一是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对教育宣传工作提出新要求。开展人口与计划生育教育宣传工作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具体的宣传教育工作中,要以“八荣八耻”为指引,在基层群众文化生活中体现“八荣八耻”的要求,推动社会形成知荣辱、树新风、促和谐的文明风尚。二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教育宣传工作提出新要求。各级人口与计生部门要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关注基层,抢抓机遇,创新思路,发挥作用,充分利用多种载体宣传载体,深入开展各类活动,强化宣传教育,让基层农民群众逐步树立起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观念,营造有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良好氛围。三是新形势、新任务对教育宣传工作提出新要求。目前,我国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实际情况是人口众多,就业以及资源环境压力巨大,人口老龄化问题逐渐显现,地区间人口发展也不平衡,人民群众的新婚育观还未建立等。因此,坚持宣传教育为主是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重要方针。

2、适应生产生活方式变革的必然要求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前那种集中式的宣传已经无法适应基层人民群众的个性化需求,简单化、形式化的宣传手段无法适应群众逐年提高的文化品位。而且,传统宣传教育的传播速率也难以适应当今群众的快速生活节奏。这就要求创新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宣传教育的方式方法,使之与时代相适应。

3、计划生育综合改革的工作要求

在推进人口与计划生育综合改革工作中,计划生育的管理体系、工作环境、保障机制等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因此,创新宣传教育是适应人口与计划生育综合改革的需要,必须认真加以实施。

二、当前基层人口与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从目前情况看,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一是抓宣传教育的意识不强,对开展宣传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和积极性不够。不少乡镇同志甚至是领导同志,认为计生工作重在结果,宣传教育可有可无。即便当回事,至多也就是贴贴宣传画,挂挂宣传横幅而已,缺少新意,不能够吸引人。由于宣传教育工作缺乏能够量化的考核指标和考核方法,并且短期内难以显现宣传教育的实际效果,难以立竿见影。加上考核时,只看结果,不看过程,有意无意地使基层干部陷入宣传无用的误区,导致了宣传教育工作说在嘴上、写在文件里,落不到实际工作中的局面。

二是随着撤乡并镇,行政区划、服务半径增大,而乡镇计生干部大幅度精简,加之村民居住既散又远,给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增加了一定的难度。如我区的金清镇,地盘大、人口多,工作难度自然提高。如果计生工作人员敬业精神不强的话,工作的开展与成效的取得,就会打了折扣,受到影响。同时,农村税费改革后,基层宣传教育经费不足,宣传教育设备陈旧、落后,难以发挥乡、村人口学校主阵地的作用。

三是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干部队伍素质,以及宣传教育内容、方式、方法与群众日益增长的计划生育、生殖健康知识需求不相适应。随着一对夫妇生育一个子女的普及和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群众对子女的期望值不断提高,优生优育的意识增强,同时更加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因而,对计划生育、优生优育和生殖健康知识的需求迅速增长,并呈多样化、多元化,而基层计划生育干部由于受文化程度、知识结构等因素的制约,难以满足群众的需求。加之宣传教育的内容单调、形式老套、方法陈旧、手段简化,缺乏针对性、实用性、主动性和亲和力、吸引力,出现了群众组织难、开展教育难、坚持活动难的现象。另一方面,30年来的计划生育工作改变了人们“多子多福”的生育观念,但是“养儿防老”的观念根深蒂固。近年来,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很多生育旺盛期的已婚育龄妇女都想来个“儿女双全”。违法生育行为虽触犯了法律法规,但在道德上不能受到相应的谴责,发生违法生育夫妇并不觉得可耻。

四是基层计生宣传队伍不稳定,工作决策和措施不能落实。这种状况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乡镇级计生宣传队伍不稳定,主要表现在思想不稳定。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后,乡镇计生工作人员的身份发生了变化,由事业编制变成了社会人,乡级计生专干失去了归属感;同时,由于经费投入不足,乡镇计生工作人员待遇普遍偏低,工作积极性很难调动起来。二是村级计生干部队伍不稳定。目前村级计生工作比较难做,工作难度大,工资待遇比较低,很多村级专干都不愿继续从事计生工作。种种主客观因素决定,人口与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只能重视,不能忽视。因此,迫切要求加快建立与新时期相适应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新机制。

三、创新基层人口与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的基本思路

在我们长期坚持的计划生育“三为主”工作方针中,宣传教育为主是第一位的,因此,宣传教育既处于首要地位,又处于基础性地位。计划生育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要做好这项工作,要采取行政、经济、法律、技术等多种措施,而这所有的措施,都要借助宣传教育,才能顺利有效地运行。针对当前基层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工作存在的诸多问题,我们应采取我们应采取何种行之有效的、具体的对策,来指导和推动计划生育事业健康发展,使这号称“天下第一难事”的计生工作办成、办好,办得让人民满意?

1、倡导按需教育理念

按需宣传教育是指按照群众的需求进行宣传教育。以往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主要是向群众灌输思想,是一种与计划生育部门为中心的宣传教育,结果是将宣传教育的内容硬塞给群众。这种宣传教育不符合群众的实际,也与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格格不入,自然得不到群众的欢迎,更难以实现宣传教育的目的。如今,在宣传教育理念上创新,就应当确立按需宣传教育的理念,变“我要宣传教育”为“要我宣传教育”。这一变动使两种宣传教育出现了本质区别。一种是“以我为主”,另一种是“以群众为主”。应当把基层群众的意愿和观点作为评价宣传教育效果的核心,作为体现宣传教育人员成绩的标准。开展按需宣传教育,就要在宣传教育的内容等方面切合群众实际,满足群众的现实需求。在宣传品制作上向群众喜闻乐见转变。改变过去以印制计划生育宣传单为主的方式,力争多印制一些群众喜闻乐见、印象深刻、乐意保存或相对保存时间较长的计划生育宣传品,结合本地特色打造宣传精品。如计生扑克、计生围裙、计生年画、计生挂历、计生书画,打上人口计生烙印的工艺草编,将有宣传人口计生政策内容的相声、小品、电视剧宣传光盘等,免费赠送给群众,在群众在潜移默化中受教育,在不知不觉中学计生,在言谈话语中讲人口,进一步提高人们实行计划生育的自觉性、积极性和主动性。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基层群众的实际需求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除需要获取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律法规和避孕节育知识外,基层群众还迫切需要致富信息及技术等。所以,基层宣传教育的内容与形式等要不断创新,更加拉近与群众和生活的距离。

2、丰富宣传教育内容。

在宣传内容上向易懂易记上转变。改变以往填鸭式教育为主宣传人口计生政策和法律法规的宣传方式,在宣传内容上谋创新、促效果。采取各种激励措施,充分调动广大文艺工作者和计生专职人员的创作积极性,将中央决定、人口计生政策、法律法规等重点内容浓缩改编为群众易懂易记的顺口溜、三句半、诗歌等形式,进一步提高人口计生宣传的品位和影响力;深入挖掘典型单位和典型人物的先进经验和先进事迹。一方面轰轰烈烈地表彰奖励,一方面大张旗鼓地宣传报道。让人们从表彰奖励和对先进工作者、少生快富带头人、默默无闻关爱女孩先进人物的宣传报道中体会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体会到我国30年少生4亿人口的来之不易和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必要性,体会到党和政府对实行计划生育人员的关心和爱护,体会到计划生育惠民政策和利益导向机制给人们带来的好处。从而逐渐自觉转变生育观念,根据国家和生育政策生育合理数量的子女,为国家的繁荣稳定和长治久安做贡献,为自己走少生快富之路夯基础。在具体内内容上:一是法规政策宣传必不可少。国家及地方出台的政策法规总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维护了政策法规的权威性,就维护了整体利益。大力宣传法律、法规,特别是当前计划生育政策及有关政策出台的背景,使广大人民群众知法明理,树立人口的大局意识。二是处罚条款及措施要重点宣传。比方说,社会抚养费的征收,要让社会抚养费征收的计算结果,具体到村、年度、胎次、金额,有计外生育的村,可以具体到人,并做到家喻户晓。三是激励政策要突出宣传。目前,我国已经探索实行了一系列计划生育惠民政策,包括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少生快富”工程、特别扶助制度、独生子女父母奖励制度、免费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制度、计划生育保险、“生育关怀行动”、“幸福工程”等,通过宣传,让这一系列计生惠民政策深入人心。四是先进事迹与典型案例要广泛宣传、深入宣传。对于计生系统的先进事迹,特别是贴近群众先进事迹要大张旗鼓的宣传。对于一些典型案例,要公开曝光,全面宣传,要让群众逐步形成违法生育可耻的道德观念。

3、建立健全宣传教育经费制度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优先投资于人的全面发展,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改善人口结构,引导人口合理分布,保障人口安全,健全人口计生工作经费投入保障机制。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健全人口计生经费投入正常增长机制,逐年增加财政投入,确保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经费及各项奖励优惠政策、技术服务机构基本建设和队伍建设、经常性工作、基本技术免费服务等经费的落实。加强计划生育资金使用的监督检查,严肃查处在奖励优惠资金发放以及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和使用中的违纪违法行为。要通过完善制度,做到基层宣传教育投入和人口计生工作投入同步增长,并保持逐年增加。要保证开展宣传教育必须的经费和必要的宣传设备。在坚持以财政投入为主的前提下,探索建立多渠道和多元化的宣传教育经费保障体制。

3、加强基层计生宣传教育队伍建设

新形势下,要加强对基层人口与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干部的队伍建设,从而为提高宣传教育工作整体水平提供组织保障。一是加强基层工作机构队伍建设。要确保人口和计划生育机构和人员稳定,不得随意撤并和改变机构性质,各乡镇计划生育办公室至少要有1名公务员。要选好配强村(社区)计生专干,实行“县管、乡聘、村用”的用人机制。二是充实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力量。要稳定乡镇(社区)计划生育服务机构队伍,配备必要数量的专职从事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且有宣传能力的工作人员。三是强化计划生育协会组织建设。市、县(区)计划生育协会为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群众团体,与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组织享受同等待遇,并逐步充实和加强工作力量。充分发挥计划生育协会等群众团体在基层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工作中的生力军作用,选好、配好各级计划生育协会负责人。加大计划生育协会工作经费投入,将协会工作经费及相关专项经费列入同级计划生育事业经费,由本级人口计生部门统筹安排。四是提高人口计生干部待遇。要选拔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充实人口和计划生育队伍,配强领导班子。把工作难度、工作绩效与个人评先评优、提拔任用挂钩,深入开展“双推优”活动,切实提高县(区)、乡(镇)人口和计划生育干部的政治待遇。近年来,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内容发生了巨大变化,基层计划生育系统中的老同志更需要更新知识,新同志也需要系统地进行学习,尽快熟悉业务,进入工作角色。与此同时,随着宣传媒体的不断更新,宣传任务也在不断拓展,宣传教育工作的内容方法需要不断发展。:

4、着力倡导家庭美德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