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AA范文大全网!

城投人才工作计划{推荐5篇}

笔底烟花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本文共计16693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67分钟。

城投人才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

【摘 要】城市是人类生存活动的重要空间,其中包括建筑物,道路、景观等多种具有服务性质的设施,城市的规划主要是系统的将这些具有服务性质的要素在城市构成中尽可能完美的组合,共同发挥作用,为人类的居住、生活、工作提供更优质、更舒适的环境,建筑策划师就是为城市规划制定系统整合方案,下面我们从建筑策划的观点来谈一下规划建筑。

【关键字】建筑策划规划建筑城市规划中图分类号: TU98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协调好人类活动的空间和空间内各组成部分的关系是建筑策划的首要任务,通过对城市空间的分析与设计,让建筑投资和收益取得平衡,这就是建筑策划的基本观点。通常我们所说的建筑设计是用来解决外部形体和室内空间的,让室内空间在使用中体现的更经济,更美观,更舒适,在外部形体方面,要与周围环境,时代背景,历史文化等等相协调。随着观念的进步,我们已经可以很理性的来认识城市规划,城市规划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只有认识了城市规划的动态发展的特性,才能更好地解决各种建筑物之间的配合,让建筑群落形成一个整体,维持一种平衡性,才能形成生态型的可持续发展性。纵观历史,我们可以很清晰的发现,凡是具有生命力的城市,一路发展下来,都是贯彻了动态的城市规划理念,下面我们就通过城市空间的规划中的以空间为主导的理念,探讨一下城市规划对建筑设计的影响。投资商关注的永远是性价比,他们始终是站在市场的观点看问题的,其实这跟城市规划中符合历史发展是相互平衡也比较吻合的,试想一下,投资商正是处于对需要的理解去把握投资的项目,时代的需要正是在当前多种发展促进下才形成的,代表了这个时代的多种特性,当然也就极个别的特例存在,但就大多数而已基本都符合这个理论。一、以建筑策划的观点规划建筑第一个发展阶段是我们的领导人在国家发展的各个阶段,会有一些指导性的建筑,这些建筑大多数体现我们民族精神,祭奠历史事件的具有精神意义的建筑。比如人民纪念碑、大会堂、一提到这种建筑,就会传达一种精神,一种内涵,这是这类建筑的特点。第二个发展阶段是政府指导下的,对国家发展,城市建设进行规划性的建筑,比如建国后期兴建的政府办公楼,总是让人印象深刻,那一时期全国各地的政府办公楼都有一样的风格气质,很好的表达了那个阶段的时代诉求。接下来就进入了第三个阶段,也是目前我们所处这个阶段的雏形,就是改革开放以后,我们有了商品房的概念,但是当初的商品房,可以用整齐来形容,当时人们需要的仅仅是它所具有的功能变现,没有去重视它的个性化、生态化等。在第四个阶段之中投资商的指导和规划可以说是这个阶段的重点,也是指导建筑策划观点的主要途径和方式。新世纪以来,我国房地产行业逐步朝着商品化迈进,同时也在工程领域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来自外来的新观念和投资新观点的引进为新的规划工作提出了重要的基础依据,也使得目前的企业发展提出了新的战略目标和发展流程。第五阶段是策划为指导依据的阶段,是随着近年来经济的飞速发展基础上,外来观念同传统观念碰撞而形成的建筑规划新理念和新方法,在国内的建筑领域发展中,对市场设计逐步形成了有传统呆板的设计观念转变成为投资商指导的观念模式,并且在这个过程中逐步发展成为一种新的建设方式,即以市场需求为指导进行全面分析和设计。二、建筑策划的特点评价自新世纪以来,我国在建筑策划工作中都是以市场调研为基础,以可持续发展战略为宗旨,以服务客户为目的的新的设计流程和设计理念。在设计的过程中我们坚持以投资商提供的市场观念和观点作为新的指导依据,并制定出以市场定位平衡为要求的管理模式。1、建筑策划的定义什么叫建筑策划:建筑策划是一门科学的建筑设计方法。包括总体规划目标确定后,根据定向研究得出的设计依据,建筑策划强调有依据,根据科学办法和市场研究数据。建筑策划的科学办法主要包含以下三个因素:1)运用市场营销和建筑学的原理;2)需要市场经验和技术规范,但不仅依赖经验和规范;3)以实态调查为基础,用计算机、专业软件等现代化手段对目标进行研究分析;

2、建筑策划的深度概念众所周知,目前社会呈现出高速发展的趋势,由于在建筑行业的工作中缺乏较多的市场意识和传统建筑设计的逻辑性思维,这就造成了在市场规划工作中环境效益差,经济效益低的现象,同时在目前的企业工作之中还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并且对于实际的市场调研和缺乏一定的条件。这种问题和现象也是目前存在的传统问题,是一种社会普遍现象。因此在目前的建筑工程中存在着一定的环境影响问题,同时在目前的工作中对建筑策划领域的研究是同房地产双方协商进行的,并且在管理之中是存在着市场断层的影响模式。现阶段的建筑策划与城市协调发展是一种主要的设计模式,并且是适应现代化模式中的主要问题与影响现象。三、建筑策划与传统建筑规划设计的特点评价1、节省费用在没出现新的规划策略之前,投资者仍首选到投标方式寻找建筑师绝对有影响力的建筑师没有。传统方式是:投标宣传登记接待资格审查发出招标设计委托的设计方案。这是一个成本高昂、费力的过程,从宣传、登记、筛查,投标的每个链接的建议是代价很高,尤其是因为链接是仅考虑投标成本等要求,是成本的一笔钱,甚至操作也是严重影响形象的企业和行业的声誉。2、规避风险投资选择传统方法有两种:直接委托和投标;这两种方法对投资者和建筑师有优点和缺点:风险最大的直接投资公司的委托,需要进行全面的合作;招标委托建筑师风险最大,不提交全面的创意也不能解释他们的专业能力,提交全面的创意没有倡议;两个方面都很担心。所以在传统的建筑设计中的程序有投资少的直接委托设计,建筑师在工作中将是更多或更少保留。建设规划首先找出创造性的思维方式和一种创新的方式,就可以更好地避免委托的风险。四、结束语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科学技术呈现出飞速发展趋势,工程建设规模和数量体系不断增加,建筑复杂性日益提高,以传统的凭经验、直觉来进行分析和城市策划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在现代化的设计方法中,以建筑策划为基础的规划建筑逐步成为现阶段企业发展的重点,是目前诸多学科相互合作和相互赔配合的结果,为工作者提供了新的物质、心理需求。

城投人才工作计划范文第2篇

关键词:城市;拆迁;电力;工程;管理中图分类号:K826.1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随着社会不断进步,经济不断增长,我国城市改造的进程不断加快。然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规模的扩大、人员流向城市的大环境和城市发展的需要,促使了全国性普遍开展旧城改造和房屋拆迁工作。片区的改造,必定涉及到电力设施的迁改,少则迁移配电线路,大则需要迁移变电站,涉及的投资金额非常大,周期比一般电力工程长。在广东省佛山旧城区改造工作中,需要进行迁改的就有110KV变电站、配电房、配网线路、高压输电线路等设施,每年投入拆迁改造资金上千万元。大量的电力设施拆迁改造工程,必定带来一系列的管理工作。在拆迁改造中反映出的老大难问题,如拆迁安置难、资金筹集难、按规划实施难、效益发挥难、文物古迹保护难等问题,往往直接或者间接影响了电力设施拆迁改造的工作。以下从规划设计、施工管理、投资成本和验收评价等方面存在问题及对策进行逐一论述。

1 加强电力设施拆迁改造的规划和设计管理

规划和设计是做好电力设施迁改工作的前提。在城市规划建设上面,我们很容易犯一些错误,例如在规划建设上往往容易出盲目性,缺乏权威性、严肃性、独立性、公允性、操作性和约束力;城市规划缺少社会各阶层参与,没有经充分论证,甚至是由于种种原因而使领导意志和判别是非好恶的标准成为规划的出发点。因此,电力设施迁改工作必须尽早切入拆迁改造规划,进行科学论证,重新设计、布局电网规划。

在电力设施拆迁改造规划的时候,必须要时刻注意到城市规划体系也存在不够完善的地方。例如,不少城市只编制了城市总体规划(功能分区),城市规划建设局面混乱;还有许多城市的控制性规划、详细性规划、城市设计及其它系统专业规划覆盖面不够,规划体系建立地不够完善。这些都会直接影响电力设施拆迁工程的规模和投资额,所以必须时刻密切关注,在规划和设计上面要有灵活的调整空间。

因此,在拆迁改造区域电网规划设计特别要注意以下几点:

1.1加强与政府各部门的沟通,注意规划所需的基础资料的收集。

(1)城建规划和交通部门:深入了解拆迁区域今后的发展规划和用途,关注人口密度和建筑密度区域功能发展的定位,给排水的规划,交通规划状况,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布置等。

(2)发展计划和改革委员会:该区域项目的准入条件、行业发展规划情况。

(3)环境保护和消防:了解拆迁区环保是否有特别要求,消防设置和具体要求。

(4)国土部门:电力设施所占的用地性质,建设用地价格,是否有预留用地和用地指标。

1.2做好负荷的科学预测

根据城市改造规划,了解改造后的高密度负荷区位和重点负荷情况,科学划分负荷性质。按照电网发展的等级要求,做好规划和供电设计方案,避免重复投资。

1.3确定改造后区域的供电电压等级

科学的供电电压等级配置,将使电网投资更为节省,今后的电网运行更加可靠、经济。因此,在城区改造过程中,应重点考虑配电网络电压等级的选择。

1.4改造区域的电网规划必须与系统电网规划相匹配

根据改造区域的电网规划、负荷的增减情况及发展预期的改变,适当调整系统的电网规划。

1.5切实做好改造区域电网规划立项的前期工作

凡旧城改造大多都是黄金地段,投入的资金大,地皮价值高,利益纠纷多。若规划中的站址和线行,不通过政府有关部门与多方面协商确认后立项,将导致工程进度和投资失控。

所有参与工程及投资的管理人员都必须熟悉规划设计的所有项目,激励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不厌其烦地解决实施过程中的矛盾及时反馈信息并加以总结,反复修正规划设计调整,使规划达到各方共识,才能使电力建设项目规划能顺利进行。

1.6加强设计管理工作

1.7在推行标准化设计的基础上,拆迁区域的电网建设要按照尽量减少用地资源,确保环境美化,减少污染,可靠供电的特征要求进行设计,满足城市功能的用电需求。

1.8严格控制工程造价。设计人员和经济管理人员应对项目进行全面了解,按照国家、行业及建设地的需求编制满足要求的投资估算与设计概算,投资估算与设计概算应能全面地反映实施项目的全过程费用。

1.9多方联动优化设计方案

拆迁区再造的新区域都是建筑密集,人口密集型地区,在该地区进行电力建设将涉及多方业主的利益,需达到多方的共识。因此邀请多部门、多行业及专家对设计规划及具体设计方案进行审议优化特别重要,只有通过不断的优化修正才能有可行的方案,达到建设的目的。

2 加强电力设施拆迁改造工程的施工过程管理

在电力设施拆迁改造工作中,时刻要配合城市拆迁改造工作的整体进度,因此,电力设施拆迁改造施工过程管理也存在很多不可控因素。制定施工前的施工方案,确定施工方案和注意事项是电力设施拆迁改造工程施工前非常必要的环节。如果施工前的准备工作不足,没有详细并且合理的方案,就容易在施工中途出现返工或者重新设计的现象,这不仅会增加项目的造价,更会使项目工期延迟。一个好的方案必须要有可行性,在可行的基础上要考虑到整个工程项目的造价情况,尽可能地节省人力物力和财力才是好的方案。除此之外,确定好施工前的施工方案和注意事项可以保证项目的施工不会遇到太多的困难,从而在前期减少了电力设施拆迁改造工程施工过程的繁琐或者不合理情况的发生率,对于整个项目的管理工作来说是必不可少的步骤。对于电力设施拆迁改造工程施工技术的管理中安全问题尤为重要,如果操作不好会威胁到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因此规范工程过程管理注意事项就不会给施工人员造成人员伤害,从而使管理过程更加合理并且人性化。在管理过程中要引入监管机制,配备监理人员和责任人按照严格的流程执行项目施工质量、安全措施、设备、材料等方面的检测,确保工程质量和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防止施工人员为自己谋取利益。除此之外,当发现工程质量不合理时,应该再采取必要的补救措施,补救措施纪要满足工程造价控制的要求,又要保证修复工程质量。

3 电力设施拆迁改造工程的投资成本管理

电力设施拆迁改造工程的实施由于要配合城市拆迁改造的进度,施工进度上面受到政策、其他项目进度、资金等方面的影响,往往容易出现设计变更、投资变动等问题。因此,电力设施拆迁改造工程要比一般的电力工程更加要提高管理人员的成本管理意识,注重过程成本控制,

尤其是材料、人工工时等方面成本的核算、管理。

电力设施拆迁改造工程投资中,存在一个比较明显的风险是与拆迁户之间关系的处理。因为,按照规定,拆迁户所获得的赔偿不是直接与开发商签订协议,常常容易出现无法按时足额获得赔偿款的现象。这些赔偿利益受到损害的拆迁户,就会阻扰电力设施拆迁改造工程施工的正常进行,有个别人甚至借机敲诈,这样极易发生纠纷,从而导致工程项目不得不停工,造成项目停工的问题。有的甚至还会发生哄抢施工材料等恶性事件,从而影响了施工的正常推进,增加了工程项目的成本。因此, 电力设施拆迁改造工程投资比一般的电力工程,更需要做好成本管理。

4 开展电力设施拆迁改造工程的验收和后评价工作

工程项目竣工验收是工程建设的主要阶段,是衡量一个电力项目设计、施工及运行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志。电力设施拆迁改造工程项目的质量好坏,直接影响了整个改造片区的供电质量,对该片区今后的经济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必须要加强对电力设施拆迁改造工程的验收工作,严格把关,不放过任何质量问题,保证工程质量达到原来设计规划的要求。

电力设施拆迁改造工程的有效管理是建立在经验之上的,获得良好经验的有效途径就是对施工完成后的评价和总结。我们可以尝试建立一套电力设施拆迁改造工程项目的后评价体系,对管理过程的有效性、具体指标、综合因素等方面进行打分,比较不同拆迁改造工程项目的可行性、效益性。同时,我们要对电力设施拆迁改造工程施工技术进行及时总结,对于施工过程中做得不好的地方、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理策略也进行反思,使其成为以后工作的标准,在日后管理工程中进行借鉴,从而提高电力设施拆迁改造工程的管理水平。

综上所述,城市发展中的电力设施拆迁及改造工程问题,不仅涉及电力、城建、工程建设、经济、甚至于历史、文化、百姓习俗等等一系列的综合性城市管理问题,其解决对策既需要科学规划决策也需要艺术融合和经验积累。本文通过电力设施建设过程中的规划设计、施工过程管理、投资成本、工程验收及后评价四个环节予以论述,希望通过科学管理的工作要求和有效经验的分析阐述,达到电力建设与城市建设的有机协调和融合,实现城市建设科学、和谐、有序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1]徐堰临.城市拆迁中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探究[J].科技创新,2010第4期

[2]陆华.电力工程造价管理在征地\拆迁中的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年第3期

城投人才工作计划范文第3篇

【关键词】规划管理宏观控制可持续发展业务素质

中图分类号:U412.37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 城市建设的发展正经历着质的飞跃,信息技术的普及和不断更新,使城市道路规划管理工作成为有效的调节城市空间布局、改善居住环境、发展生态城市、促进城市经济发展的行政管理工作。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城市道路规划管理可持续性发展面临的许多新问题也渐渐显露出来。本文根据目前城市道路建设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一、城市道路规划管理的现状

城市道路规划管理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引导、执行和促进城市的发展更好地保护公众的利益,保护良好的生态和物质环境,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营造人们安全、舒适的出行和交流环境,实现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实现城市的美好形象。城阳区自1994年建区以来,城市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同时也面临着许多大的问题。例如:建筑体态和外观影响天际线、排水和给水等管线无法适应城市的快速发展、断头路、交通拥堵等问题。如果这些问题没有合理地解决,那势必会对远期的城市规划建设造成不利影响。下面从规划设计、建设施工、城市管理等五个方面阐述影响城市道路规划管理可持续性发展的问题。

(一)规划设计方面。

长期以来,部分领导存在重平面设计轻立面规划、重微观管理轻宏观控制、重工程表面形象轻竖向规划管理、重工作业绩轻民生管理思想,造成城市空间布局和地下管线管理混乱现象。主要表现在:一是缺少前瞻性规划,城市基础设施规划滞后于经济增长速度。二是土地城市化的速度快于人口城市化的速度,造成生态环境规划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三是没有科学有效地分区规划和详细规划,使整个城市的功能布局、用地平衡、资源配置等都处在模糊的状态,从而致使城市公共设施服务半径小、服务功能少、布局不均匀、发展不平衡。

(二)建设施工方面。

一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队伍素质参差不齐、质量不高、档次不够、设施配套不全,景观和美观的建设力度不大,道路的管线配套缺乏系统性和整体性,频频出现“扒路军”,严重的影响道路的交通和居民出行。

二是在城市道路规划中,为了早日完成任务,早出功绩,片面地追求速度而忽视质量,严重的降低了设计标准和道路的使用寿命,造成了人力、物力、财力损失。

三是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人才、技术、材料、设备等要素地不断更新发展,建设者、施工单位往往无法跟上时代的发展,为追求更大利益,也间接地影响了城市道路规划管理问题。

四是工程竣工资料的不完善和拆迁、征地等原因造成设计图纸在施工过程中停滞或图纸变更后,为按期完成工程进度,导致侵占其他规划建设用地属性,造成其他道路或配套设施无法执行远期规划。

(三)城市管理方面。

一是规划管理人才匮乏。城市规划起步较晚,城区建设进程较快,部分管理人员意识淡薄,人才数量、质量、经验和知识结构等搭配不合理。从事城建规划管理的人员素质较低,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城市规划及其管理整体水平的提高。

二是规划管理体系不完善。建立在城乡二元结构(维持城市现代工业和农村传统农业二元经济形态,以及城市社会和农村社会相互分割的二元社会形态的一系列制度安排所形成的制度结构)上的规划管理制度,已经无法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一些部门和地方城乡管理非常薄弱,部分脱离实际,擅自变更总体规划,贪大求快,搞政绩工程和形象工程。

三是领导重视度不够。城市道路规划缺乏科学性、权威性和严肃性,往往换一拨领导来一波道路规划,仅仅以个人的意志或利益为转移,无法系统地整体地执行规划管理,而且部分工程建设工地存在管理和制度上的不规范,形成三边(边勘测、边设计、边施工)的安全隐患,导致后期的维护管理困难,经费紧张,乱挖乱掘频发,消耗了大量的城市资源,影响城市的发展速度和质量。

(四)地方特色不鲜明,综合功能不配套。

每个城市都具有它独特的性格,同样的内容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来解决。在快速发展的城市化进程中,城市规划管理存在未充分结合本地区不其城和崂山山脉的人文、历史、地理、名胜风景、文化遗产等实际搞规划,而是搞大而全、高而空的规划;未充分结合当地的经济能力、社会发展、生态环境等实力和功能来搞规划,而是在出政绩、顾眼前、想局部亮点等心态和目的下定规划,因而出现千城一面或基础设施不完善的快速城市化现象,未充分体现出“以民为本”的原则。

(五)缺乏充分的专家论证和广泛的社会参与度。

部分领导仍然存在拍脑袋做事的风格,使道路规划的独立性、合理性、科学性和公开性被打破,人们的基本需要得不到恰当的体现,导致城市道路规划的可执行性和约束力不强,城市化的建设速度无法适应远期的城市发展和道路交通需求,降低了人们对道路规划的信任度和重视度。

二、 城市道路规划管理可持续发展的措施及建议

(一)健全城市道路规划管理机构

目前,我区城市建设规划管理科室职能不完善,尤其对道路规划和地下管线综合布置等空间布局缺乏一定的科学性和系统性,存在“谁先下谁得利”的局面,没有遵从“先地下后地上”的原则。建议城市总体规划应向空间领域倾斜,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侧重考虑城市增长规模,并且加强城市用地发展方向的研究,保证城市总体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衔接”,保证城市道路规划设计有序的进行。

(二)城市道路规划管理要坚持“以民为本”的原则

城市是以人流的集中和汇集逐渐兴盛的,是以人流的减少和离去逐渐灭亡的,因此城市的建设均是以人为基础的。城市规划和管理需要采用先进理论与实践知识相结合,依据本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所起的作用和所处地位做好定位,并且制定一个有效的城市发展目标。城市道路规划不仅要服务于人,而且要维护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避免频繁的变换规划,根据实际形势进行研究,不断的结合本身的问题,完善城市道路的规划体系,因地制宜,减少断头路,疏解交通流,积极促进公众参与,编制出更科学更实际更详细更专业的道路规划设计。

(三)加强规划实施监督

城市的道路规划发展是一个任重道远的任务,必须保证城市的道路规划建设遵从规划、超前设计、顺利拆迁、合法建设、定期检查、按时交接、优质管理、及时维护,使各级城市行政主管部门将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真正落到实处。根据城市的地位、特点、品质进行系统的全面的设计规划,从而抓住关键点打动社会。

(四)提高道路规划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

2007年《城乡规划法》的实施,对规划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操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直接关系到道路规划管理的效果,关系到能否正确的实施,有效的提高城市道路规划管理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和道德水准,保障了道路规划的实施发挥了关键作用。

(五)保障道路规划管理的资金投入

经验表明,增加对环境管理的投资,并不妨碍经济发展。相反,由于环境质量的提高,不仅提高了人民的生活质量,同时也改善了投资环境,扩大了环境贸易,从而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拉动了经济增长。

发达国家在环保上的投资一般占GDP的1.5%~2.0%。所以要对生态环境建设的投入做出长期安排,把生态环境建设的投入纳入各级财政预算,切实加大和保障环境综合治理资金的投入。同时,为了使道路规划综合治理落到实处,建议开展投资主体多元化和投资方式多样化的投入机制,降低或避免政府单方面的投入,以保障持续的建设资金。

(六)利用城市道路规划管理中的新技术

目前,城阳区已经采用GIS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GIS)技术、人工智能AI (Artificial Intelligence)、VR虚拟现实技术(Virtual Reality)等先进城市管理技术,形成了地理信息系统平台的城市建设规划管理电子政务平台,实现经验化规划管理到科学化规划管理和无纸化办公的转变,采用建设项目审批过程进行监督和电脑操作, 保障城市空间数据更新及时性、管理的公正性,提高透明度和办事效率,杜绝暗箱操作,减少人情关系网,保护工作人员的合法权益和安全,更好地促进和实现政府职能部门政务公开和廉政建设,为城阳区的明天做好铺垫。

三、结束语

作为现代化的城市,应具备三大功能:展示城市形象、满足人们活动需求、改造城市环境(包括城市空间环境和城市生态环境)。道路的规划水平是衡量一个城市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提高城市道路规划管理水平是城市交通发展的客观趋势。在城阳区的发展过程中一方面要严格坚持“以民为本”的原则,树立一定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另一方面重视对于文化遗产和生态平衡的保护,使城市规划科学论证、理性分析、合理定位、加强监督,提高道路规划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从而使城阳区建设成为一个“人在城中、城在绿中”的可持续型、生态型、文化底蕴型和生活型的市民城市。

参考文献:

《城市道路规划与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年10月第三版,任福田 肖秋生 薛宗蕙编著。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作者简介:

城投人才工作计划范文第4篇

加强技术创新 培育高新企业

在做大做强规模企业的同时,云龙镇重点优化经济增长方式,做大做强做优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建立了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人才为保障、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一是构建科技含量高的企业群。2008年宁波博威集团有限公司、麦特莱材料有限公司、浙东精密铸造有限公司及碧彩实业有限公司等13家企业获批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称号。通过培育一批较大规模的高科技含量、高效益产出的高新技术企业,实现云龙镇工业在电子信息、新材料和机电一体化领域的技术革新和生产力跨越,截至2008年11月份,全镇高新产品销售额44.8亿元,同比增长23%。

二是搭建企业技术中心。强化自主创新,积极引导企业加快工程技术中心建设,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截至目前,云龙镇已形成国家、省、市、区四级工业企业技术中心并驾齐驱的新格局。在国家发改委、科技部、财政部、海关总署、税务总局五部委联合公布的第14批享受优惠政策的企业(集团)技术中心名单中,博威集团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名列其中,使该公司成为宁波市继雅戈尔、奥克斯之后第3家获此认定的企业,并且还被列为2008年度宁波市唯一的国家“十一五”技术支撑项目实施企业。目前,全镇共有宁波浙东耐磨材料省级高新技术研发中心、宁波汇港继电器工程技术中心、宁波浩力润继电器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等研发机构22家。这些企业技术中心在制定企业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和发展规划,编制实施技术创新方案,引进转化高科技成果以及开发研制新产品、统筹管理企业日常科技工作中,发挥了核心主导作用。

三是注重人才集聚。做好“引才、养才、用才”工作,在全镇范围内着力构建人才基地,巩固发展企业研发队伍。浙东精密铸造有限公司设立省级博士后工作站,博威集团设立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通过发挥其以项目为依托的优势,实行“引进高校博士后+科研中心”的模式,同时,镇里计划在镇区中心地块建设云龙企业人才公寓,以吸引更多人才来我镇工作,推动高新产业更快发展,进一步提升了工业经济竞争力。

改造传统产业 加快产业升级

在打造高新技术产业的同时,云龙镇积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优化产业结构升级,提高技术和装备水平,以获得新的发展动力和市场空间。

一是加大技术改造力度,落实推进铸造企业产业升级和治理工作。云龙镇作为全区最大的铸造行业基地,规模最大时,铸造业的产值占全镇工业总产值的50%。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云龙没有条件、也决不可能走拼资源、拼环境的路子,必须走科学发展之路。于是,曾经以铸造业为主导产业的云龙开始了一条艰难的产业升级改造之路。一方面,组织铸造企业前往上海等地参观考察国内先进的铸造企业,让企业看到自身的不足,了解先进铸造企业的发展方向;另一方面,积极鼓励铸造企业梯度转移,组织铸造企业到外地寻找适合铸造行业发展的土地。同时,大力实施“退二进三”,腾笼换鸟,在城镇建设规划三产开发地块编制中,统筹安排铸造企业“退二进三”,以全面提升经济竞争力的眼光,引进更好的产业。在镇党委、政府的积极引导和铸造企业主动参与下,到目前铸造企业规模已缩小到全部工业总产值的1/4。

二是积极引导企业提升产业档次和工艺水平,大力推进实施清洁生产。宁波浙东精密铸造有限公司等两家铸造企业已被列入市清洁生产示范企业,鄞州精铸五金厂等4家企业正在申报清洁生产示范企业。目前,全镇共有7家企业上报区重点技改项目,投入技改资金达4.44亿多元,技改资金投入量大,科技含量高,其中博威集团计划投入4000万元,用于年产1000吨特殊合金材料生产线的技术改造;汇港计划投入1200万元用于年产3500万套F5型继电器生产技术改造;浙东精密铸造厂计划投入1300万元用于年产3000条履带生产线的技术改造;宁波双盾纺织帆布实业有限公司计划投入1300万元用于年产500万米双面涂层布的技改;宁波能林消防器材有限公司计划投入550万元用于年产1万吨灭火剂生线的技改;精铸五金厂计划投入1400万元用于生产挖掘机配件的技改等。

推进城镇建设 培育新兴产业

城镇是对接城市、辐射农村的重要节点和平台,也是增强区域综合实力、提高群众生活质量的有效载体。城镇的建设为新兴产业发展构建平台,为财政稳定增收培育税源。然而,由于客观原因,云龙镇城镇面貌落后、功能滞后的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城镇建设明显落后于工业化。对此,镇党委、政府以最大决心、最实举措、最好作风,扎实推进云龙城镇综合改造工程建设,努力培育云龙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一是高起点规划发展。云龙镇积极利用“云龙小三江”水资源优势,努力打造近郊特色型城镇。邀请参与鄞州中心区整体规划设计的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亲自带队进行《云龙商贸中心开发规划方案》编制,坚持把城镇建设与“三产”开发结合起来,对老镇区内拆旧整合出的地块采用土地拍卖的形式进行商贸和房地产开发,对镇区内的企业加快实施“退二近三”,进一步聚集城镇人气,提高城镇建设档次,从而带动服务业发展。目前镇区内已引进大型超市1家,房产公司正在对镇区拆迁地块进行商贸开发设计。

二是加大城镇拆迁力度。以“拆旧”为工作重点,着重做好荻江老街商贸区块和鄞州银行云龙支行商住区块拆迁“两大区块”。强化工作机制,加大工作力度,严格责任到人,突破工作难题,确保拆迁工作按时按计划完成。截至目前涉及7个部门、6家企业、近110户居民的拆迁工作已经顺利完成,全镇完成城镇建设拆迁建筑面积达到6.1万平方米,完成重点工程拆迁面积3.25万平方米。

三是加快项目落地进度。以项目为支撑,推进“九大”项目建设前期准备和项目落地工作,即卫生院、公交广场、公共文化中心、便民服务中心、安置小区、中心幼儿园、敬老院等。其中,占地23亩、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投资4003万元的卫生院,将于2009年12月竣工;占地25亩、建筑面积8100平方米、总投资3800万元的文化中心,计划2009年4月份进场施工;占地15亩、投资350万元的公交广场,将于4月份施工;便民服务中心占地6亩,建筑面积4338平方米,投资1500万元,于2009年9月竣工;占地20亩,建筑面积7000平方米,投资2200万元的中心幼儿园,现进入设计阶段,将于2009年7月份开工建设。敬老院占地8亩,建筑面积5126平方米,投资1200万元,于2009年3月份竣工;全年新建总面积13.3万平方米,投入总资金3.58亿元。

坚定发展信心 推进保增促调

一是以保增促调为主线,不断提升产业结构层次。2009年云龙镇将突出保增长、促调整这一首要任务,确保工业经济稳健推进,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全面增强镇域经济核心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加快工业经济调整优化,坚持工业在保增促调中的主战场地位,加大投入力度,强化创新驱动,推进工业经济升级提升。高效投入促优化,抓好工业投资,引导企业加大设备和研发投入。科技创新促优化,扶持发展高新技术企业群体,引导企业强化申报专利、品牌意识,鼓励产学研合作与技术对接。产业创新促优化,加快低端产业梯度转移,全面完成铸造行业升级计划,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着力推进清洁生产、节能减排。树强扶优促优化,鼓励企业申报区“双五十”工程和科技企业苗子工程,壮大规模企业群体和后备梯队,健全重点骨干企业稳定发展促进机制,加强中小企业服务体系。

二是以工业园区为抓手,加快突破发展瓶颈。针对历史遗留问题,翻开老账,解决遗留问题,变不利为有利,使梅池工业区成为云龙镇工业经济新的增长点。对于工业园区各个项目,做到能审批的尽快审批,抓住新一轮土地利用规划调整机遇,上报国土局进编制;能置换的尽量置换,重新用好用活土地。同时按照“拉开框架、完善功能、提升形象”的思路,大力度进行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快速提高配套能力和城镇品位。加强部分道路建设、排水管网铺设、线路网络完善,协调有关部门,抓紧功能配套,进一步提高园区承载项目能力。加大服务力度,提高园区企业整体素质,壮大开发区经济规模。加强企业效益管理和规模提升,促进企业依法生产、规范生产、安全生产,提高管理水平和整体形象,调动园内企业加快发展积极性,培育更多的规模企业、潜力企业。

城投人才工作计划范文第5篇

《中国电力教育》:底特律的破产从表象上看是一个城市的经济问题,但从更深层去看,一定程度上也暴露出这个城市的人才资源问题。作为一名研究人才问题的专家,能否请您从底特律破产背后的人才问题为我们剖析一下?

王辉耀:底特律破产是一个经济学问题,是由于产业单一化引起的。如果从人才角度去解读,那就是底特律没有及时地意识到产业单一化带来的危机,没有依靠人才带动产业的转型。

首先,底特律存在严重的人才结构失衡。在金融危机爆发前,底特律已经由于汽车产业的增速放缓显示出财政紧张的局面,以制造业为主的单一产业,使得底特律人才技能单一化,人才结构严重不合理。而且汽车制造业在美国已经属于夕阳行业,底特律在那时就应该考虑将现有的人口红利转变成人才红利,依靠高科技领域人才促进产业向高端产业链流动,发展知识经济和智慧产业。

其次,底特律缺乏能够带动产业转型升级的人才资本。在单一制造业环境下,底特律人力资源学历普遍较低,很多只要获得中学文凭,就可以到汽车加工厂找到一份工作。底特律缺少对人才的培养,没有对人才进行投资,导致了后来汽车产业衰落后,大量工人因为缺乏其他技能而失业。

《中国电力教育》:底特律衰落了,但我们看到,与底特律同属一个城市圈的芝加哥却是另一番繁荣景象。芝加哥从一个传统的制造业基地变成了一个以服务业为支柱的多元经济城市,完成了城市转型。底特律与芝加哥的鲜明反差,对于我们国内区域与城市发展有哪些借鉴意义?

王辉耀:我认为产业的发展,归根结底是人才的发展。集聚、培养人才,是形成新产业和实现产业升级转型的起点。我国国内区域与城市发展的过程中,首先要有科学的、长远的产业发展规划,再就是要有重要的人才观念。总结起来,有几点可以借鉴:

其一,要结合城市的产业规划制定人才规划,设计合理的人才结构。

其二,要有意识地吸引人才,并且以一种开放的姿态迎接各地、各国的人才,树立一种广纳天下贤才为我所用的人才观。芝加哥是美国第五大移民城市,大约1/5人口在国外出生,十几年期间,芝加哥不断地从外省市和国外吸引人才。目前世界500强中有27家将总部设在芝加哥,许多企业给予人才丰厚的待遇,政府也为人才提供搬家补贴、子女教育上学补贴等人性化的服务。

再者,产学研相结合,有针对性地培养、开发和利用人才。芝加哥曾经整体依赖钢铁产业,经济发展一度被洛杉矶等率先发展高科技产业的城市所赶超。20世纪80年代中期,芝加哥树立产业多元化的目标,以大力发展服务业为主要途径,逐步实现了人力资源向金融、会展、咨询等服务行业的转移。同时,芝加哥也通过芝加哥大学、西北大学等世界名校,以及城内30多所高校的科教优势大力培养科技型和服务业人才,发展软件业和生物制药业,优化人才结构。

《中国电力教育》:前不久,由您与武汉工程大学人才发展研究中心桂昭明教授共同主编的首部系统研究中国区域人才竞争力的蓝皮书——《中国区域人才竞争力报告》面向社会,是基于怎样的背景促使开展这项研究的呢?

王辉耀:人才竞争力研究,属于管理学科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的前沿研究范畴。在人才竞争力研究方面,近几年也有不少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发表,但大都没有建立起完整的“人才”特征指标或与人才特征密切相关的指标。

从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开始,国家就把人才资源的开发提到了重大战略的位置上,到2010年6月第二次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的召开以及《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4年)》的颁布,把全社会“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氛围推向了极致。在这种形势下,“人才”这一“稀缺”资源对于我国和各地区来说就显得非常宝贵。然而,一个地方、一个单位、一个组织,仅仅拥有人才是不够的,最为重要的是整体开发和利用好人才,充分发挥人才的聪明才智,形成区域最重要的核心竞争力,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做出最大的贡献。

我们发现,不少地方、不少单位的领导人,对本区域、本单位拥有多少人才如数家珍,但对人才的竞争力状态如何、作用是否充分发挥则心中无数。这个问题的存在,并非全是这些领导人不重视人才的使用,而是没有一个规范的体系和标准来对人才(特别是对人才资源的群体)的竞争力进行衡量和评价。我们这本蓝皮书就是基于填补国内在这方面研究的空白而出发,希望能够为各地政府、企业更好地开发和利用人才提供参考。

《中国电力教育》:报告中指出“人才投资是获得效益最快的投资”,该如何理解这句话?欧盟国家将区域或组织出现的人才,特别是关键人才的短缺、外流,导致自身发展受到制约的现象称之为“人才陷阱”,我们该如何避免陷入“人才陷阱”?

王辉耀:“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在其著作《管理实践》中指出:企业的资源包括很多,但真正的资源只有一项,那就是人力资源。对于国家和产业也是一样,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是所有投资要素当中的核心要素,人才的流动带动了资本和商品等其他要素的流动。“人才投资是获得效益最快的投资”,就是指相比起其他要素的投资,人才投资可以快速的起到集聚资本、劳动力要素的作用,让整个投资过程自动的整合,起到很快收回投资效益的作用。西方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之所以不惜投入巨资以提供优厚的物资待遇和优越的工作条件来吸引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人才为他们所用,是因为他们清醒地知道,形成这些人才身上所携带的前期初级阶段漫长的人力资本投资,已由人才流失国“买单”了,他们只需要进行中期的中级阶段或后期的高级阶段投资就可以迅速“坐享”前期投资的巨大效益。

“人才投资是获得效益最快的投资”的规律启示我们,必须采取特别措施留住本国、本地区人才并吸引海外人才,才能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不断扩大的差距。这一规律也被我们所认识,1994年中国科学院最早启动了“百人计划”,开创了吸引海外优秀人才的先河;2008年中央组织部启动“千人计划”,至今已有数千名国家各行业急需的海外优秀留学人才回国创新创业。此外,着眼于长远的“青年千人计划”、着眼于以引进智力为主旨的直接引进外国专家来华工作的“外专千人计划”和面向国内高层次人才的支持计划“万人计划”陆续登台,使引进人才的结构更为丰富。简言之,开放的人才观念、持续的对人才资本的投入以及时刻保持人才危机感对避免落入“人才陷阱”将产生深远影响。

《中国电力教育》:当前,无论是国际还是国内,转型是时展的一个核心词。我们常说“城市转型”、“经济转型”、“产业转型”,人才资源作为第一资源,是推动发展转型的动力引擎,如何实现人才转型?人才转型成功,您认为关键要在哪些方面做好工作?

王辉耀:实现人才转型,特别是针对我国的人才转型,我认为有几个方面至关重要:

首先,要改变人才观念,树立科学的、更加开放的人才观。我国出台《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4年)》,是我国第一个长期人才发展规划,是我国人才观念发生重大转变的里程碑。接下来实施的“千人计划”、“青年千人计划”、“外专千人计划”和“万人计划”等,说明我国已经开始着手去实现人才转型。这些政策起到了很好的效果,是一个非常好的起点。

其次,实现人才的横向转型和纵向转型。横向转型就是要优化人才结构,根据我国的产业发展战略和科技发展战略,制定人才目录,找出缺少哪方面的人才,还需要哪些人才,重点培养或者引进。纵向的转型就是要实现人才的升级,加大人才的培养,提高受教育程度。改革开放30年,中国模式竞争的核心是低成本、人口红利、投资拉动。过去30年创造了我们中国的辉煌,包括在2008年北京成功举办了奥运会。2008年启动的《人才规划纲要》,正好是我们改革开放30年的结点,过去是靠人口红利、人口低价,靠中国制造,靠廉价的劳动力,靠环境、能源的消耗,靠农民工福利的牺牲,这个模式是难以为继的。《人才规划纲要》经过两年的研究,2010年出台,特别是经历了金融危机以后,我们认识到,中国必须要转型,社会要转型,经济要转型,体制要转型,那么靠什么来转型?必须要靠人才!所以,我们要从过去30年的人口红利转成未来30年人才红利,要从过去30年投资拉动转向未来的人才拉动,从中国制造转向中国创造。同时,还要从过去30年的招商引资转到未来30年招才引智。这也就意味着现在到了人才升级的阶段,我们要从制造业的劳动力优势的人力资源,向高技能、高科技的人才升级。

第三,完善人才制度,例如降低人才流动的壁垒。在人才签证方面,建议取消华人回国需要中国发出邀请函以及华侨回国定居需要侨办审批的规定。再就是降低绿卡的门槛,目前中国获取绿卡的门槛比较高,要求必须在中国担任副总经理、副厂长等职务以上或者具有副教授、副研究员等副高级职称以上以及享受同等待遇,已连续任职满4年、4年内在中国居留累计不少于3年且纳税记录良好,或者是“千人计划”人才,从2003年实行以来近10年总共才发放了不到5000张绿卡。而美国一年的绿卡发放量就高达100万张,日本、韩国、香港、台湾等邻近的国家及地区,绿卡的发放均没有对职务上有要求。

第四,完善人才环境。创新机制改善环境,确保高层次人才进得来、留得住。改善人才发展的环境,实现高层次人才国际竞争的新突破,是发达国家积极探索的重要命题。美、日、英、俄等都在这个方面做出了重大实践,比如,建立国家风险基金与担保机制,完善创新创业环境、人才激励环境,建立国际人才薪酬激励体系,放宽留学人才、海外人才进入政府工作的限制,为人才竞争制造宽松的政治环境等等。顺应人才国际化发展的潮流,创新工作机制,改善我国人才发展的环境,是用好高层次人才的重要前提。例如可以尽快出台政策,对留学回国人员及外籍人员的子女就学、升学问题做出具体规定。可考虑针对性地建立从小学、中学、大学的专门的华侨班或国际班,甚至是华侨大学,只招收外籍人员以及归国留学人员的子女。

《中国电力教育》:培养和吸引人才无论是对于一个国家而言,还是对于一个城市,一个产业,一个企业而言都是非常重要的,党的十报告提出“加快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创新,形成激发人才创造活力、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最后能否就如何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谈谈您的观点?

王辉耀:我认为,“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就是指在颁布我国人才战略的基础上,以完善的、科学的政策和制度设计,保证我国人才战略的实施,使我国在国际人才竞争市场上,对人才形成强大的吸引力、为人才创造世界领先的发展环境。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国家之间的竞争已经超越了单纯的技术和市场竞争,而日益演变成为全球视角下人才资源的竞争,越来越多的国家意识到建立符合本国国情人才战略的重要性。如美国颁布了《美国竞争力法案》,提出了“面向21世纪的人才竞争力计划”,要“造就21世纪最优秀的科学家和工程师”;日本连续制定了三期“科学技术基本计划”,制定了《创新25》战略,提出“培养世界顶级研究人员”、“培养与确保提升国际竞争力的研究人才”,并在第二个“科学技术基本计划”中提出了今后50年内力争获得30个诺贝尔奖的目标;加拿大实施“首席研究员计划”,面向全球吸引顶尖级研究学者;韩国确立“技术立国战略”,出台了《国家战略领域人才培养计划》,制定了“21世纪精英工程”;印度制定了“软件兴国战略”,提出实施“百万软件人才工程”等。在这种背景下,十报告中提出“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这一要求,标志着我国人才发展事业已经步入了建设人才强国的新时代。这表明,人才战略已不再被作为权宜之计,而是上升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成为谋求国家发展、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首要战略。

人才是一国的核心竞争力,在激烈的全球人才竞争的背景下、日益严重的人才流失和巨大的人才需求拉动下,我国要学习先进国家的人才引进、培养政策,努力创造适合人才发展的环境,才能在世界范围的人才竞争中获胜。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