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计18976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76分钟。
品管转正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
[关键词] ERP;成本计算;方法;优化措施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2 . 19. 008
[中图分类号] F275;F270.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2)19- 0013- 03
0 引言
随着当今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现代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经营模式的不断创新,制造模式的不断变化,成本计算方法也不断地发展。与此同时,对于成本计算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这是人们越来越感觉到传统的成本计算模式已经无法满足企业管理的需要,于是各种各样的计算方法便出现了,那么具体如何选择这些方法去进行成本计算,哪种方法更适合于人们的需要呢?
在这些众多先进的成本计算模式中,ERP系统绝对是最为先进,最适应于各类企业、各种情况的计算方法。当然,这不是说只需要ERP系统就可以了,ERP系统也不是个万能的系统,还应该注重与其他系统的结合,以更好地为成本计算服务。但不可否认,ERP系统的贡献是无可代替的。
现代企业中ERP模式的成功应用,在企业资金管理领域的控制和分析方面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同时ERP的实施应用也是现代企业成本管理的需要。
运用ERP模式来进行企业成本管理可以克服很多传统模式的缺陷,传统模式的缺陷主要有:成本计算比较延后,比正常生产延后;计算时工作量大,不宜进行简单统计;不容易实现对各个关键环节的控制。
既然ERP模式在成本管理中如此重要,那么它到底是如何对传统模式进行优化的呢?下面简要谈一下ERP环境下成本管理中计算方法的优化。
1 ERP系统和成本计算
1.1 ERP系统
ERP系统,即企业资源计划,它是由美国的Gartner Group公司在20世纪90年代最先提出的。ERP系统是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的,以系统化的管理思想,为企业决策层及员工提供决策运行手段的管理平台。其最初宗旨是对企业所拥有的人力、财力、物力、时间、信息等资源进行合理的综合平衡和优化管理。
1.2 成本计算
成本计算,就是对实际生产中所发生的各种费用的信息进行处理和计算。由于企业的规模有大有小,经营性质和经营项目各不相同,各种不同的企业情况千差万别,成本的具体计算方式也不可能有一个统一的模式,因而进行成本计算,只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依实际情况而定。尽管ERP系统是目前最先进的系统,但是在具体的成本计算过程中,也不可能仅仅依靠这一种方法,因为需要计算的内容往往都是很复杂的,所以在具体运算时,需要运用多种方法。尽管如此,ERP系统也在其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这主要取决于ERP系统自身的优势。
1.3 ERP系统的成本计算方法——滚加法
到目前为止,我国已经有很多企业开始运用 ERP 系统进行成本管理。
我国会计制度对成本核算规定了3种基本方法:品种法、分步法和分批法。这3种基本计算方法比较简单,不赘述。本文重点介绍ERP中常用的滚加法,在介绍滚加法的过程中会涉及这3种基本方法。
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中,在成本计算方面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很难实现各个环节的优化配置和资源最优化。并且现在企业生产越来越复杂化,传统的成本计算方式已不能满足现代成本计算的要求,这时ERP系统的应用显得尤为重要。ERP的成本管理是对企业的生产成本进行预测、计划、决策、控制、分析与考核,进而对整体成本进行规划与计算。ERP采用的是一种标准成本体系,这一体系兴起于20世纪早期,它也是一种成本计算模式。标准成本体系的特点是:事前计划、事中控制、事后分析。ERP的这种成本计算方法称为滚加法,滚加的结构和依据就是产品的物料清单。它是从产品结构的最低层次开始,然后从底层到高层逐层累计,在这一过程中,成本的计算过程与生产制造的过程是完全一致的。
ERP 的成本管理模块能够对企业全部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成本核算和成本控制,不仅可以根据管理的需要得到各种决策支持信息,还可以根据其生产特点和工艺流程确定成本对象,按步骤、品种、批别进行成本计算。
总的来说,ERP 可以提供每一批、每一种产品每时每刻的成本信息,而在手工核算时,要想了解这样的成本资料基本上是不可能的。换句话说,原有的成本计算方法,在 ERP 中已经没有多大的意义了。由此可见ERP滚加法在成本计算中的重要性。
2 ERP环境下成本计算方法的优化措施
我们已经知道了成本计算中 ERP 系统运用的诸多方面,那么ERP系统具体是如何对于传统成本计算方法进行优化的呢?
要想知道ERP环境下成本计算是怎么被优化的,首先要了解成本计算的方法有哪些。
2.1 成本计算的方法
因为各个行业成本计算的方法和侧重点都不同,可以说是千差万别,所以本文以机械制造业为例浅谈成本计算的方法与优化措施。
2.1.1 平行结转分步法
平行结转分步法是计算产品成本的基本方法之一,它的关键是计算各机械生产步骤的生产费用中应该计入成品成本的部分。正因为这样,所以计算时需要正确地将各机械生产步骤的生产费用在成品与月末广义在产品之间进行合理的分配。而对这项工作而言,其关键又在于准确理解广义在产品的含义,正确确定广义在产品的数量及其约当产量或其定额工时。
2.1.2 逐步结转分步法
采用逐步结转分步法,是将各个生产步骤所耗用的成本,综合之后再记入各该步骤产品成本明细账的“直接材料”、“原材料”或 “半成品”成本项目中。半成品成本的逐步结转可以按实际成本结转,也可以按计划成本结转。因此,逐步结转分步法,又有按实际成本逐步结转法与按计划成本(或定额成本)逐步结转法之分。按实际成本逐步结转法是指采用这种结转方法时,各步骤所耗上一步骤的半成品费用,应该根据所耗半成品的数量乘以半成品的实际单位成本计算,而在具体的计算过程中,因为各月所产半成品的单位成本的不同,因而所耗半成品的单位成本要采用先进先出法或加权平均法等方法计算;按计划成本逐步结转法是指采用这种结转方法时,半成品的日常收发均按计划单位成本来进行核算,在半成品实际成本算出以后,再计算半成品的成本差异率,调整所耗半成品的成本差异率,调整所耗半成品成本差异。
成本计算方法最先进的还是滚加法,其主要应用于ERP环境下,下面会详细介绍。
2.2 ERP环境下的成本管理
ERP环境下成本计算的基本数据应该包括采购需要的成本和其他费用。这些基本数据的准确性是成本计算准确性的重要保证,也是ERP环境下成本计算的关键所在。
ERP环境下成本计算的一个重要特点是集成性,该特性使得在ERP平台上工作的人们能够拥有同样的资源和消息,他们所面对的是同一套数据。在ERP的成本管理系统中,这套数据被广泛应用于各个环节,并且使用一个标准化的报告系统。一旦这套数据出现差错则可以在源头纠正,避免了各个环节都需要纠正的麻烦,省时省力,具有极强的可操作性。
2.3 ERP环境下成本计算的优化措施
在传统的手工管理成本计算模式中,存在很多不足,其中最大的缺憾在于成本计算不及时、工作量大等,并且也不利于各个环节的统一控制和协调计算。ERP环境下的成本计算首先要解决这些问题。
2.3.1 利用滚加法及时计算成本
在ERP系统下,成本计算是如何达到及时有效的呢?我们举个例子来看一下。在制造业中,制造费用是一种间接成本,是难以直接计算的一种成本,也就是说这在传统的计算模式中是无法计算的,但在ERP环境下却可以及时计算出来。因为在传统模式中,要对制造费用先行归集,再定期分摊,而归集和分摊比较困难。因此,制造费用的计算和分摊都有某种程度的滞后,影响了成本计算的及时性。而在ERP标准成本体系下,则可以完全及时计算出成本,因为在ERP系统中存在着制造费率这一过程,它是事先计算出来的,计算出制造费率之后就可以将费用分摊到各工作中心,然后再乘以需要花费的工时数,然后利用滚加法,制造费用的计算和直接费用的计算就会同步进行,提高了成本计算的及时性。
2.3.2 滚加法对工作量进行了简化
在传统模式中成本计算的工作量很大,这无形中就给成本的计算加大了难度。
我们以逐步结转分步法为例,谈下传统模式中的工作量。逐步结转分步法是一种分步计算各步骤半成品成本的成本计算方法,又可分为综合结转法和分项结转法,这是按照其半成品成本项目在下一步骤成本反映的不同而划分的。而在ERP环境下的成本计算则完全没有那么复杂。ERP系统中成本的计算主要运用滚加法。在滚加法中,按照层次结构从低层次向高层次逐层累加,这样就大大减少了工作量,使得成本的计算更加简单。同时,因为ERP系统中所用的资源是同一套数据,也就是源头只有一个,这样能够确保数据计算的准确性,从而避免了重复计算的麻烦。
2.3.3 在各个环节中的举措
在ERP环境下,成本的计算突出强调了计算过程中的事前计划、事中控制、事后分析。
在ERP系统中通过其事前计划可以提出一个具体的规程,对于各种费用开支都有一个明确的界定,这样在以后的环节中就有了依据,从而限制了高消耗和不必要的损失;有了计划在执行中就必须进行控制,这就是第二步事中控制需要做的,当然在执行过程中肯定不能完全按照事前计划来处理,那样就得不偿失了,我们还要根据具体情况来执行,及时发现计划中的不足,及时弥补,改进措施,纠正偏差,从而更好地降低成本;最后需要做的就是事后分析,事后分析也是极为重要的,通过对最后的实际成本和规划中的标准成本进行比较,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改进,提高企业效率,节约成本,以达到企业利益的最大化。
当然,ERP环境下成本计算的优化措施还有很多,这只是最主要的方面。在当今企业成本的计算方面,ERP系统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3 结 语
通过上面的叙述,我们了解了ERP系统的主要功能和具体的优势,综上所述,在这些众多先进的成本计算模式中,ERP系统绝对是最为先进,最适应各类企业、各种情况的计算方法,当然,这不是说只需要ERP系统就可以了,ERP系统也不是个万能的系统,还应该注重与其他系统的结合,以更好地为成本计算服务。但不可否认的,ERP系统的贡献是无可代替的。ERP系统在成本计算方面的优点已经很明显了,作为当代最为先进的成本计算与管理方法值得广泛推广。尽管现在我国有很多企业正在运行ERP系统,但不论是应用程度还是规模都远远不够,只有更深入地使用ERP的各个功能才能充分发挥ERP系统的作用,进而为企业自身的利润创造做出巨大贡献。
主要参考文献
[1]胡国金. ERP环境下标准工序成本计算方法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会计版,2007,10(8).
[2]陈启申.ERP——从内部集成起步[M]. 第2版.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
[3]王纹,孙健.SAP财务管理大全[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品管转正工作计划范文第2篇
关键词:逐步结转分步法;优势分析;产品成本计算
中图分类号:F275.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2)23-0099-02
一、平行结转分步法的运用范围及条件
平行结转分步法适用于不需要计算各步骤半成品成本的大量大批多步骤生产企业。按步骤及工艺路线设置成本明细账,分别成本项目归集各步骤发生的生产费用。为了简化和加速成本计算工作,各步骤不计算各步骤生产加工的半成品成本,也不计算各步骤所耗上道步骤的半成品成本,而只计算本步骤发生的各项生产费用以及应计入产成品成本的份额。将相同产品的各步骤成本明细账中的份额平行结转汇总,计算出该产品的产成品成本。
平行结转分步法适用于管理粗放简单,生产各步骤不强调经济责任,核算方式较为简化的企业,在我国计划经济条件下的国企较多采用该法。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内部的责权利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各车间的成本指标考核,必然要求各车间要计算半成品成本。所以,平行结转分步法的运用范围越来越小,企业更多采用逐步结转分步法。
笔者以某煤炭综采装备制造企业为例,其主要生产液压支架等矿用设备,属于典型的机械制造行业。产品技术含量较高,生产工艺复杂,生产加工路线及步骤多,生产周期较长。产品需经过下料、铸造、锻造、铆焊、机加工、热处理、打磨抛丸、喷漆、装配等生产步骤。产品成本计算多年来一直沿用平行结转分步法,以合同订单为成本计算对象,根据工艺路线和生产步骤设置各生产车间和成本核算人员及产品明细账,车间核算本步骤发生的生产费用及产品应确定的成本份额。每月月终各车间成本员将本步骤计算确定的产品成本平行转出,厂部汇总计算出产成品成本。
由于采用平行结转分步法,不能提供半成品成本资料,影响该企业进一步开展工厂内部经济核算工作。平行结转分步法明显的缺点是产品的实物流转与成本相分离,影响在产品清查工作的效率和效果,越来越不适应企业管理对成本核算的要求。
二、平行结转分步法的优缺点
(一)优点
1.各车间即各步骤互不影响,可以同时计算产品成本。各步骤不必考虑耗用其他步骤的成本影响,独立完成本步骤的成本核算工作。
2.各车间即各步骤能按成本报表要求,直接提供按成本项目反映的成本资料和信息,简化和加速成本计算工作。
(二)缺点和弊端
1.产品的实物流转与成本相分离、相脱节,不利于实物的管理和责任的划分。在产品费用不随实物转出而结转,不按实物所在地登记,而按其发生地点登记,不能为各步骤在产品的实物管理和资金管理提供信息。
2.各步骤不提供本步骤的半成品成本信息,不利于企业内部结算工作的开展。
3.各步骤的成本不包括所耗上道工序成本,不能全面反映该步骤生产耗用水平。
4.在产品存在广义和狭义的概念,需要核算人员正确区分。狭义的产品指本步骤处在加工中的产品。广义在产品不仅包括各步骤正处于加工状态的产品,也包括各步骤已完工转入半成品库或转移到以后各步骤待进一步加工的产品。
三、逐步结转分步法的运用及优点
逐步结转分步法也称顺序结转分步法,它是按照产品生产步骤的先后顺序,逐步计算各步骤各产品的半成品成本,各步骤完工转出的半成品成本,从各步骤的产品成本明细账中转出,成本随实物的转移而计入到下一步骤各该产品成本中,直至最后步骤计算出产成品成本的方法。即从第一步骤开始,先计算该步骤完工半成品成本,并转入第二步骤,第二步骤再加上本步骤的生产费用,计算出第二步骤半成品成本,再转入第三步骤,依顺序类推,直到最后步骤算出完工产品成本。
逐步结转分步法的特点是半成本随着实物的转移而转移,各步骤成本明细账反映的是本步骤的产品成本,即狭义的产品成本。账实一致,反映本步骤在产品实际占用的资金。逐步结转分步法的优点:
1.实物流与资金流(价值流)相一致。产品成本随着实物转移而结转,客观反映了产品价值形成和资金耗费的过程。成本与实物流转相一致,有利于实物流转的跟踪并掌握生产进度,有利于在产品的清查工作和经济责任的划分,有利于保护企业财产安全。
2.逐步结转分步法,有利于企业采用不同的内部管理模式。逐步结转分步法能够提供各步骤半成品的成本信息,便于分析和考核企业成本计划和产品定额的执行情况。提供各步骤半成品成本资料,是企业制定内部产品价格,实行内部核算和考核的基础依据。为企业内部管理按成本中心、利润中心、投资中心划分后的核算及考核,提供了成本资料。
3.逐步结转分步法,有利于企业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逐步结转分步法能为企业提供各道工序的半成品成本数据,对废品损失价值的认定、丢失半成品价值的认定提供成本资料。为企业不断挖掘降低成本的潜力,提供支持和保证。
4.适应现代精细化管理的需要。现代企业处于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经营风险不断加大。对内部管理的要求越来越高,产品成本的不断优化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企业对各步骤的半成品成本,客观要求提供准确详细的成本信息,逐步结转法分步法能够满足其需要。
四、采用逐步结转分步法应具备的条件
1.健全完善的基础管理工作。企业应当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并做好各项经济业务原始凭证的记录、审核、保管工作。加强计量验收工作,梳理业务流程,执行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夯实管理基础。
2.科学合理的定额。定额是企业标准化工作的依据。企业应当制定产品消耗定额,工程技术人员和人力资源等部门应结合产品设计图纸要求及工艺规程、设备工具、员工技术熟练程度等实际情况,制定本企业的材料和工时定额,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不断补充完善和修订。
3.运用计算机管理。计算机运用正成为现代管理的重要手段,管理软件的开发及运用为企业实现精细化管理提供了技术保证。现代企业多数采用ERP系统,即企业资源信息化管理系统,提高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益。
4.复合型财务人员。现代企业对财务人员的定位,要从传统的核算型转为管理型。企业需要即懂财务又懂业务、法律、计算机知识的复合型人才。财务人员应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培训,丰富专业知识,提高管理能力和业务水平。
品管转正工作计划范文第3篇
全面质量管理是企业管理现代化、科学化的一项重要内容。它于20世纪60年代产生于美国,后来在西欧与日本逐渐得到推广与发展。它是应用数理统计方法进行质量控制,使质量管理实现定量化,变产品质量的事后检验为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通过计划-实施-检查-处理的质量管理循环,提高质量管理效果,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把它应用到药剂科工作中,就是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体药学人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服务对象满意,从而获得长远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管理途径。
1 全面质量管理
1.1 全面质量管理的含义 全面质量管理在医院就是为了药品和服务达到规定的标准,综合运用一整套质量管理体系、手段和方法所进行的系统性管理活动。
1.2 全面质量管理的特点 ①全面质量管理是把过去的事后检验,转变为以预防、改进为主的管理质量。应用科学管理方法使医院药剂科工作处于可控和常态运行状态;②全面质量管理是对药剂科工作质量、服务质量、药品质量、制剂质量进行管理,不仅要对物进行管理,对人也要进行管理;③对药剂科组织各部门工作程序质量的全过程进行管理,形成一个综合性的质量管理体系;④由于全面质量管理是对全面质量和全过程进行的质量管理,所以全面质量管理要求药剂科的所有药学人员参加,并在各自有关的工作中参与质量管理工作;⑤全面质量管理采用的方法是科学的、多种多样的。
1.3 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指导思想
1.3.1 从系统和全局出发 对与质量有关的一切方面和联系进行全面研究和系统分析的管理思想。
1.3.2 为服务对象服务 以服务对象的需求为导向,制定质量标准,最大限度的满足服务对象的需求。
1.3.3 以预防为主 对影响质量的各种因素加以控制,防止质量问题的发生。
1.3.4 用事实和数据说话 用质量管理中的事实与数据来反映质量运动、揭示质量规律,为质量管理提供正确的信息情报。
1.3.5 不断改进 要求全体药学人员具有高度的质量意识,善于发现工作、服务、活动和总体目标上存在的问题,并进行不断改善和提高。
1.3.6 以人为主体 在质量管理的各项活动中,把重视人的作用、调动全体药师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发动全体人员参与作为根本的管理思想。
1.3.7 质量与经济统一 要求质量与经济最佳配合,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数量多、质量好的结果。
2 医院药剂科全面质量管理的工作程序
医院药剂科全面质量管理必须遵循的4个阶段,即P(Plan,计划)、D(Do,执行)、C(Check,检查)、A(Action,处理)循环法。为了解决和改进质量问题,通常把PDCA循环进一步具体化为8个步骤。
2.1 计划阶段 包括方针,目标,活动计划,管理项目等。包括4个步骤:①调查研究,分析现状,找出存在的质量问题;②分析产生质量问题的各种影响因素,对逐个因素加以分析;③找出影响质量的主要因素;④针对影响质量的主要因素,制定计划和活动措施。制定计划和活动措施要做到具体、明确。一般要明确如下6个问题:①为什么要制订这个计划?即指明制订计划的必要性;②计划的目的是什么;③计划措施落实到哪一个具体的单位或部门;④计划措施完成的时间;⑤计划的执行者;⑥如何执行实施计划(即其方法是怎样的)。
2.2 实施阶段 也是第5步,即按照计划的要求去做。
2.3 检查阶段 也是第6步。根据计划的要求,检查实际执行结果。检查是否按规定的要求去做,哪些做对了,哪些没有做对,哪些有效果,哪些没有效果,并找出异常情况的原因。
2.4 处理阶段 包括两个步骤。第7步:总结经验,巩固成绩。根据检查结果进行总结,对原有的制度、标准进行修正,巩固已取得的成绩,同时防止重蹈覆辙。总结经验,肯定成绩,纠正错误,提出新的问题以利再做。通过总结,把有效的措施肯定下来,进行标准化。第8步:对此次循环中尚未解决的问题,将其转到下一次P、D、C、A循环中去。第8步是关键,这一步骤是否进行及进行得如何,关系到PDCA循环能否连续不断地运转下去,如果没有找出尚未解决的问题,就意味着“循环”到此停止运转。
2.5 全面质量管理的中心思想就是要善于总结 ①要把成功的经验肯定下来,成为标准,以后就按照这个标准去做;②失败的教训也要加以总结,使它也成为标准,防止以后再发生;③没有解决的遗留问题反映到下一个循环中去;④计划、实施、检查、处理这个过程,不断反复进行,一个循环接着另一个循环,每一次都赋予新的内容,好像车轮一样,转动一次工作就前进一步。医院药剂科全面质量管理的基础工作主要包括质量教育工作、标准化工作、计量工作、质量信息工作和质量责任制。
3 PDCA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医院药品流通程序为药品计划-采购-验收-入库-储存-出库-供给-发药。按照流通程序根据《药品管理法》、《医院药剂管理暂行规定》、《处方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建立健全以岗位责任制为中心的全面质量管理制度:①药品计划预算制度:以销订购,并与财务制度接轨;②药品采购制度:确保采购渠道的合法性;③药品验收、入库制度:确保药品质量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④药品的储存、养护制度:保证药品的安全性、稳定性;⑤出库核对制度:保证药品的准确性;⑥调剂操作规程:包括处方审核、四查十对,保证调配药品准确无误;⑦处方双人核对制度,保证调剂质量;⑧品、管理制度,确保药品不流失。
品管转正工作计划范文第4篇
一、作法
几年来,全省各农牧场按照各自的产业优势,行业特点和管理模式,在推行责任会计方面逐步摸索出一套较为完整的作法,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
(一)确定责任实体实行原则性、实践性相结合。
1.原则性主要是指:
(1) 能促进企业内部层层关心"总体效益",层层承担经济责任。
(2) 有利于改革企业的经营机制,给予责任单位一定的管理自主权。
(3) 有利于将市场经济的概念引进企业,有正确的责任行为、准则、规范。
2.实践性主要是指:
(1)被确定的责任实体,必须能够"相对独立"的承担一定的经济责任,拥有一定的管理控制权。
(2)确定的责任实体,必须能够创造规定要求的经济效益和业绩,做到能核算、能考核能操作。
根据上述要求,各农牧场在推行责任会计过程中,实行了"逐级承包"、"层次核算"。逐级承包是指:总场把直属工厂或分场确定为责任实体,直属工厂或分场再把所属的车间、或工副业单位定为责任实体,层层承担经济责任。层次核算是指:农牧业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以后,没有搞逐级(总场、分场、生产队、家庭农场)责任核算,而是把责任核算有重点的落实在确有核算任务的场属工厂和分场属工副业。这样不仅不影响总场和分场财务汇总,且有利于总场、分场两级财务部门制定政策,调查研究,加强对责任实体的管理,控制和监督。
(二)合理划分经营权,实行集权、分权相结合。
权力是履行责任的条件和保证。在逐级承包,层次核算中,应体现集中统一领导下的"分权制"。各场根据企业法的规定和农场实际,对场级和责任实体的经营权限,大体做了如下划分:
1.场级(含分场)的经营权。凡是涉及企业总体和宏观调控的权力,仍应集中, 如制定企业总体规划和责任目标的计划;制定工资调整和资金分配方案;决定企业行政机构的设置;提请任免副厂级和中层以上领导干部;以及审定计划价格、核定资金、费用定额,控制产品质量,审核财务决算等。
2.责任实体的权力。凡是不触及企业总体和有利于微观搞活的权力, 可以下放到责任实体,如:责任实体在完成上级下达任务的前提下,可承揽对外加工任务和开发社会需要的小商品;确定在总额内的职工岗位工资等级和奖金分配形式;确定内部专业人员的设置和生产组织形式;对职工给予记大功以下的奖励和开除厂籍以下的处分(实施中向场备案);调度使用企业核拨的固定资产和流动资金;确定对外加工小商品和劳务的价格;按照农场财会制度办理具体的财务结算业务等。
几年来,各场通过实行分级分权管理,对落实承包经营,推行责任核算起到了很好的保障作用。
(三)在核算经营成果上,实行两种目标相结合。
两种目标系指企业的"总体目标"和内部单位的"责任目标",实现结合的特点是:
1.首先企业会计(财务会计、责任会计)要搞好协调, 互相配合,通过预测、分析、选择、决策、制定出企业的"总体目标"。
2.企业的"总体目标"经场(厂)务会研究确定后, 按责任归属和管理层次分解下达,形成责任单位的责任目标。
3.责任会计对已下达的责任目标进行核算跟踪,实施过程控制,包括"定额控制"、"成本控制"、"质量控制"和"资金费用"控制。
4.定期对责任单位的工作实际与预定的目标相比较,并通过约束、调节、激励等手段,促使责任单位达到目标,进而保证企业总体目标的实现。
(四) 在核算总体上,实行两种管理相结合。
两种管理系指企业的"目标管理"和"基础管理",两种管理同步加强。
1."目标管理" 。是对企业的生产经营的全过程进行全面综合性管理,它以预定最优的最佳效果为目标,促使企业的各项管理都围绕的"目标值"的实现而统筹运动。
2."基础管理"。只有加强企业的基础管理,才能使目标管理有准确的数据来源。 为了实行目标管理,确保企业(各级)目标值的实现,应重视发挥企业会计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事后调节的功能。同时还要跟上基础工作,包括加强计量、整顿原始记录、完善定额管理,修定计划价格、及健全与此相配套的制度、措施等。同时为了实施责任会计核算,企业财会部门应及时制定出分级核算方案,对各级核算的方法、内容、程序、凭证和结转手续,都做出具体规定,严格制定统计、计量、检测、验收、考核等制度,并把企业计划指标、目标成本指标、定额管理指标、经济责任制指标归纳成统一指标体系,综合下达,同时制定出奖惩考核办法,做到奖惩严明。
(五)在核算体制上,实行两种会计相结合。
两种会计,是指企业的财务会计和责任会计。实现结合的特点是:企业的财务会计核算和责任会计核算,是在企业同一厂长或总会计师领导下进行;是在企业同一财会部门进行或在同一财会部门监督指导下进行;是在逐步加强和完善厂部(部门)车间、班组同一核算系统中进行;使用的是同一原始凭证,记账凭证和账簿;使用的是同一结账时间、同一结转方向和同一结转程序。
(六)在核算技能上,实行多种方法相结合。
多种方法,通常包括量本利分析、厂内银行、目标成本、标准成本、质量成本等,其中,与责任会计结合最多的是"目标成本"和"厂内银行"。
1.责任会计与目标成本的结合。 为了加强对责任成本的控制,企业要首先制定出车间目标成本和产品目标成本。基本程序和作法是:
(1)首先要严格制定出产品在生产过程中所耗用各种材料,各种工时的计划单价(基础计划价格)。
(2)按"工序"和"部件"计算出产品生产中各种材料,各种工时的标准耗用量。
(3)按工时、材料的耗用量乘以计划价格,组成产品的"工序单价"和"部件单价"。
(4)各工序或部件定额单价相加之和, 组成产品的计划单价(注:各工序定额单价相加之和等于产品) 计划单价:各部件定额单价和总装工时费相加之和也等于产品的计划单价,也是产品的车间成本。
(5)产品的车间成本加上责任核算与财务核算的价格差异,即是产品的工厂成本(目标成本)。 制定产品的目标成本,是为了定期检查生产部门的绩效,实际成本比目标成本增加即为超支,比目标成本降低即为盈利(或节约)。
2.责任会计与内部银行的结合。为了加强对责任成本的控制,扭转到月末才知道经营结果的被动局面,一些企业把责任核算,事中控制的重点放在内部银行,并采取了以下步骤:
(1)制定标准成本。根据目标成本的分解指标,按产品的工艺步骤(责任单位), 单位产品工时,材料的耗用量,各种计划价格和有关单耗定额,首先核定出单位产品的"工序标准成本"作为核拔定额资金的依据。
(2)核拨定额资金。月初, 按照厂下达的产量计划和工序标准成本, 核定出各责任实体的月份"资金定额",通过内部银行划拨、控制,对非生产部门核定"限额费用",通过费用限额卡加以控制。
(3)控制产、耗进度。内部银行通过内部结算、划转,随时观察各责任实体定额资金的"耗费值"和"产出值",促其产耗平衡,争取资金增值(盈利或节约)。
(4)调整执行差异。 通过日清日结,如发现某责任实体消耗高、产出低,出现了责任预算的执行差异,内部银行要随时汇报,并通过领导迅速采取措施,调整差异,限期达到目标,并对超耗的资金进行罚款加息。
(5)做好上下勾通。每到月底(规定的对账日), 内部银行要及时与财会部门、责任实体核对财务,使三方账目(内部银行账、财会部门账、责任实体账)相关指标达到一致,而后,填制有关的责任报表。
通过上述控制,对各责任实体提高产量、质量,降低消耗、成本,节约费用、资金等,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七)在核算对象上,实行两种成本相结合。
所谓两种成本,系指内部单位的责任成本和各种产品的实际成本。实现结合的做法是:
1.填制双项凭证。即以同一原始凭证填制同一记账凭证,在同一记账凭证中, 既反映上级统一的会计科目和费用项目,又要反映经济业务的责任单位和责任指标。从而既满足上级按统一会计科目、费用项目的检查汇总,又要满足企业内部的"责任跟踪"和"业绩考核"。
2.进行双项记账。双项记账就是在相关账户中(如应付工资、制造费用), 分别汇集各项费用,使双项凭证所反映的内容如实按"责任单位"、"费用要素"同步记载。
3.开展分户核算。分户核算就是在"基本生产"一级账户下, 按各责任单位名称(也是产品的生产步骤)设置二级账户,按责任单位核算责任成本,并与车间核算员的成本明细账同增,同减,以便上下监督。
4.实行逐步结转。逐步结转即采用逐步分项结转法。 将第一步骤(第一工序车间)发生的半成品成本,按照成本项目,分项转入第二步骤(第二工序车间)的基本生产账户,依次下转,直至产品入库。以分别计算各车间的责任成本。
5.认真调整差异。逐步结转的责任成本, 到最后工序车间,便可计算出产品的车间成本。但为了计算产品的工厂成本,还需调整各项差异。这是因为:在责任成本核算中,为了消除各责任单位的不可控因素,车间领用的材料、燃料、自制半成品,以及耗用的水、电、气和机修工时等,都是按计划价格计算的。因此,在产品车间成本的基础上,再加减各项价格差异,进而核算出产品的工厂成本。
6.显示双项功能,每一计算期结束后,分别编制"财务会计报表"和"责任会计报表"以显示"财务核算"、"责任核算"两个功能,以满足上级的指标汇总和内部的业绩考核。
(八)在业绩考核上,实行两个文明结合。
各农牧场在对责任实体的业绩考核中,不仅考核产量、产值、增加值、质量、成本、利润、设备、资金等经济指标的完成情况,同时还要考核班子建设,企业形象、党群活动、民主管理、治安普法、职教培训、计划生育、财经纪律等执行情况。其目的是促使责任单位不仅完成预定的经济目标,同时还要增强社会效益和法治观念,从而做到两个文明一起抓,实现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双进取。
二、问题
当前,在推行责任会计中,有些单位违背推行责任会计的原理和原则,出现了一些不应出现的问题,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 在划分责任实体中,搞假分立。
调查发现,有的资产负债率偏高的企业,不从改革着手,优化资本结构,盘活存量资产,强化内部管理,提高总体效益,反而搞"假分立",将企业划分成若干个独立自主,自负盈亏的法人,名曰:大船搁浅、小船放生;划小独立、切块经营;主辅分离、分段搞活;其目的是逃避企业债务。结果各二级单位各行其是,不能正确执行企业的经营方针,打乱了现在工业大生产中专业化、科学分工及协作精神,内部管理混乱,完不成厂下达的目标计划,削弱了大中型企业的活力,甚至原来效益尚好的企业,目前却造成停产或破产。
(二) 在分级行使权力中,侧重下放财权。
有的在分级行使权力过程中,不是合理划分经营权力,使企业经营者和内部责任者协调行使生产经营指挥权,而是侧重下放财权。 对企业内部责任实体实行分立(各立门户), 分账(财务分割、单独立账)、分户(各自到外部银行开户)经营,从而助长了各二级法人弄虚作假,攀比消费,乱开口子及其它不正之风,结果形成企业资金分散、沉淀,财务管理失控,国有资产流失,经济效益下降,甚至出现经营者连任"年年盈",经营者变更大窟窿。
(三)在制定分级目标中,不按规范办事
有的企业在制定分级目标中,不是模拟市场,优化方案,先制定总体目标,后分解责任指标,作到责任保指标,指标保目标。而是不搞科学测算,盲目地定指标、形成以包代管、以分代定,造成财务预算与责任预算的分离,总体目标与责任指标的脱节,甚至不签置内部合同、协议,年初宣布,年底翻车,使企业经营目标全部落空。
(四)实施责任核算,失去财务会计监督
有的企业在实施责任核算中,不执行与财务会计统一的会计科目和费用项目,记账规则和结转程序,违背有关开支范围、标准和计价方法,基础工作薄弱,没有严格的标准、定额、计量、检测、验收、考核等制度,没有统一的计划价格体系,缺少统一的原始记录的填写、签署、传递、汇集、稽核等制度,使责任核算失去了财务会计的监督。形成两种核算(财务核算、责任核算)各忙各的账、各出各的数,致使个别责任单位出现了应提未提、应摊未摊、应列未列、应转未转、直至其它方面潜亏。
(五) 有的在考核责任效果上,忽视精神文明建设。
在考核责任效果上,有的企业领导只注重产量、产值、成本、利润及相关经济指标的完成,甚至为完成经济指标,拼资源、拼设备。而不重视班子建设、党群活动、民主管理、治安普法、计划生育等精神文明指标,同时在兑现绩效奖惩上、重物质奖励、轻精神鼓励、更忽视企业精神,企业形象和社会效益,造成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双滑坡。
上述错误倾向,虽然发生在少数企业,但也不可忽视,应认真加以解决。
三、对策
为了使责任会计的"机制功能"得以充分发挥,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以下对策。
(一) 进行综合治理,强化领导责任。
推行责任会计出现的问题,责任首先在于领导。因此,应以多种方式,特别应以法制宣传、行政督导等手段,引起各级领导的重视。
1.增强法制观念。我们说,责任会计也是会计, 各级领导要增强会计法制观念,以身作则,严格守法、执法。要认真学习会计法规和会计知识,变外行为内行。要重视和支持各级会计人员依法行使职权,并在领导企业财会工作中,坚持做到不做假、不投机、不失控。如实反映责任状况和经营成果。
2.提高领导水平。针对部分企业领导对责任会计比较生疏的问题, 要以培训、帮扶、督导等手段,促其在健全、完善财务会计管理的基础上,学习、掌握、熟悉责任会计知识,并在划分责任实体、分解经营权力、制定总体目标、分解责任指标、实施责任跟踪、考核责任绩效等项目工作中,作出正确决策。作好财务会计与责任会计的结合,财务指标与责任指标的衔接。
3.加强综合治理。据了解,责任会计出现的问题和财务会计虚假密切相关,因此,要把纠正责任会计问题和财务会计打假结合起来,实行综合治理。会计管理工作(财务会计、责任会计)涉及面广、且情况复杂,实施综合治理单靠财政部门是不行的,要充分发挥企业主管、纪检、监察、审计、税务、银行等部门的作用,互相勾通,密切合作、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共同治理。在治理过程中,如发现问题,要根据具体情节分析原因,采取措施,加以改进。
(二)实施"系统"管理,加强制度监控。
系统管理即从专业角度,推行"系统"责任会计,强化对企业,企业经营者和企业责任会计制度的监控,以补充财政部门仅以财务会计制度约束的不足。
系统责任会计是指:在各农牧场的行业或企业主管机关,推行责任会计,这属于初级的"社会责任会计",它是根据国家下达的经济目标,在一个农牧场范围内,按照"管理系统"确定责任会计层次,以企业为主体建立责任会计单位,依据责任归属,对经济活动进行决策、计划、控制、核算和考核的一种会计制度。
系统责任会计,可借助主管机关综合、协调、调度、激励、任免等行手段;可通过制定总体目标,分解责任指标、谋化经营政策、规范经营形式、明确经营纪律、控制工资总额,实施考核核算,加强专业督导,实施审计监督,兑现绩效奖惩等专业手段,强化对企业(经营者、责任者)的监控。同时指导、帮助、督导企业会计人员建立、完善责任会计制度, 把住责任关口,严格责任考核,规范责任核算。 作到既正确记录、评价经营者(责任者)的业绩,又及时制止纠正其不正当的财务行为和责任行为。从而形成社会责任会计,企业责任会计同时并存,相互制约、互相补充、共同发展的格局。
(三) 构造新型会计机制,严格程序管理。
为了更好地推行企业责任会计,企业应该建立"以决策会计为主导, 以财务会计为核心,以责任会计为重点,以内部银行为调控"的新型会计机制, 以突出发挥决策会计对财务会计、责任会计、内部银行会计全方位管理与监督的作用,建立、健全企业会计的自我约束机制。并严格实施以下工作程序:
1.根据企业的生产组织形式, 由决策会计(总会计师或财务厂长)统一谋划总体方案、制定总体目标、确定责任实体、划分经营权力。进而做好企业责任会计关键环节的把关定向。
2.由财务会计(一般由财务科长主持)根据企业总体目标, 编制财务预算和责任预算,把企业的目标值定量化、具体化、细分化。所编制的责任预算必须与财务预算紧密挂钩。
3.由责任会计(可由财务副科长代表),按照责任预算进行指标分解, 制定管理措施,核算方案及报表体系,实施对责任实体责、权、利、效的监督与考核。
4.由内部银行会计按责任归属,进行核算跟踪, 实施对责任实体成本、费用、资金的核算控制与监督,并通过日清日结,发现问题,立即汇报,及时处理。从而使"会计机制"一环紧扣一环地强化责任会计监控。
(四) 提高会计素质,把握工作要领。
要创造条件和机会,使会计人员提高素质,增强执法意识,提高业务技术水平和核算质量,尽快改变会计人员只忙于记账、算账、报账和只善于财务核算的传统习惯,从而步入参与管理、预测、决策和善于责任核算的新境界。
(五)要把推行、完善责任会计和学习邯钢经验结合起来。
要学习邯钢关于企业管理的核心是财务管理,财务管理的核心是资金成本管理,资金成本管理的核心是内部责任管理的经验。大力推行模拟市场,成本否决,狠抓突出"效"字定目标,落实"责"字搞分解,划分"权"字保运转,注重"质"字提品级,深化"改"字激活力,对准"实"字搞核算,把握"严"字来考核等工作要领,真正作到企业重担众人挑,人人肩上有指标,完成指标保目标。促使企业以最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消耗,取得最大的经济效果。
(六)实施审计检查,严格责任约束
年终,企业主管部门要协调财政、审计等等部门, 在对企业进行年度决策审计的同时,延伸进行"责任效益"检查。其重点是:
1.查实施方案。即查企业年初制定的内部经济责任制实施方案, 在实际工作中是否得以落实;责、权、利、效的划分、监控是否规范; 财务预算与责任预算是否衔接; 对下分解的责任指标是否签署了合同协议。
2.查制度落实。即查企业是否制定、执行了严格的责任会计制度; 其会计科目、费用项目、记账规则、结转程序、开支范围、开支标准、计价方法等是否符合有关规定;应交纳的利、费是否及时上缴。
3.查指标衔接。 各责任实体的资产、负债、权益分项指标相加之和(抵销内部往来)是否与企业总体资产负债表分项指标相一致;累计各责任实体的生产经营成果(收入、收益抵减成本、费用和厂部支出)是否与企业总体的经营成果相吻合;企业的财会报表和责任报表是否能综合反映企业总体和责任实体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品管转正工作计划范文第5篇
A单位是主要从事军品项目生产,同时兼顾军民融合式发展的科研院所。“十二五”期间,A单位虽然在预算管理、核算管理、财务分析、科研经费管理、成本工程、产权管理、筹融资管理、财务人员管理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展,但管理会计体系的构建尚处于起步阶段。事实上,构建一个完善的管理会计体系直接关系到A单位会计工作转型、会计工作总结提高、科研生产发展以及产品工程建设,任务紧迫,意义重大。
(一)构建管理会计体系是会计工作转型的需要
我国以往的会计工作以财务会计为主,管理会计发展相对滞后,管理会计在为单位发展提供规划、决策、控制和评价等方面的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做出了总体部署,大力加强管理会计工作是会计领域全面贯彻落实深化改革要求的一项重要内容。加快构建管理会计体系对于A单位而言,不仅是顺应我国会计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更是推动会计工作转型升级的重点所在。
(二)构建管理会计体系是会计工作总结提高的需要
近几年,A单位在管理会计应用方面不断进行探索和实践,在完善财务制度和流程、全面预算管理、建立财务分析机制、型号成本管理和财务信息化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是,上述领域的尝试还只是运用了管理会计的部分职能,对管理会计的认识仍停留在感性层面,缺乏系统性规划,与《指导意见》的要求相比仍存在差距。只有加快构建适应性的管理会计体系,将管理会计各个职能的应用整合起来,才能使管理会计真正在A单位发挥前瞻性的决策支撑作用。
(三)构建管理会计体系是科研生产发展的需要
目前A单位正处于统筹谋划“十三五”发展的承上启下时期,改革发展任务艰巨,型号试验任务繁重,风险程度高,挑战严峻,原有的科研生产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常态下的发展节奏,必须积极推进科研生产管理模式转型,推动军品产业化发展,提高效率效益。A单位的科研生产管理模式转型是系统化和综合性工程,具体对财务领域而言,通过加快构建适应性的管理会计体系,利用管理会计体系加强规则制定,实现模式重构,提高管理效能,能更好地促进A单位科研生产管理模式转型。
(四)构建管理会计体系是推进产品工程建设的需要
产品工程是A单位科研生产管理模式转型的核心工作,其关键理念是在满足市场需求的情况下,实现部组件产品化,从而实现经济规模的不断提高。推进产品工程建设对财务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部组件的标准成本怎么计量?质量缺陷成本如何核算?共享资源如何分摊?这些问题都是管理会计的标准命题,只有加快构建适应性的管理会计体系,通过管理会计体系优化流程、统筹资源、把控风险,才能更好地推进产品工程建设,在助力科研生产管理模式转型的同时促进A单位整体价值提升。
二、产品工程建设需要管理会计体系作为支撑
A单位的产品工程旨在建立以产品为核心的体系,推动从面向型号需求的定制式产品向面向市场需求的模块化、货架式产品转变,其核心是满足市场需求和部组件产品化。产品工程的重点是产品平台建设,通过引入共用模块设计理念,提炼产品共性平台,开发货架式产品,满足可预见的全部使用要求。产品平台的具体架构如左图所示。
从产品平台架构可以看出,转变了原有的“私人订制”模式,建立了标准化共享的平台,这能大大规避产品研制过程重复、资源浪费、成本偏高、周期过长的问题。因此,实施产品工程可以优化产品研制流程,提高产品成熟度,控制产品研制成本,从而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一)产品工程的成本核算及结果反馈需要管理会计体系的支持
由于产品工程的成本核算涉及标准成本、目标成本、作业成本、质量成本等,这些成本概念在很大意义上已超越了传统财务会计的范畴,需要运用管理会计的工具与方法处理和解决;产品工程的结果反馈也无法仅仅根据财务会计提供的量化指标做出判断,需要借助管理会计的方法和工具进行综合评估。
(二)产品工程的流程设计及风险控制需要管理会计体系的保障
由于产品工程的基础是标准化共享的平台,注重技术和部组件资源的共享,原先事后式、程序化的型号管理模式已不能适用,需要建立事前策划、过程控制的体系化、专业化产品管理模式。与财务会计侧重核算历史成本的职能相区别的是,管理会计的职能是解析过去、控制现在与筹划未来的有机结合,能够对全过程的运营风险进行把控。
三、A单位管理会计体系构建工作探讨
基于《指导意见》提出的理论建设、指引体系、人才培养、信息化建设和咨询服务的管理会计体系框架,A单位管理会计体系构建工作应顺应科研生产管理模式转型方向,以助力产品工程建设为着眼点,以理论建设为指引,以典型案例为基石,以综合性管理会计师为依托,以信息化模块为支撑展开。
(一)加强理论建设,统驭体系构建
理论建设是A单位管理会计体系构建的基础,通过推进管理会计理论建设,强化理论创新,既能够有效引领和指导管理会计实践应用,又能为综合性管理会计师培养提供知识储备,为设计管理会计信息系统提供系统的理论支撑。A单位管理会计理论建设主要包括建立管理会计的制度体系和建立管理会计的工具方法库两方面内容。
1.建立管理会计的制度体系
A单位目前已建立了一套成熟的财务制度体系,A单位管理会计制度体系可以参考借鉴现有财务制度体系,并在此基础上结合目前科研生产管理模式转型的要求,做出两步调整:第一步是将相关的科研综合管理制度规范纳入进来,例如科研生产管理制度、产品工程操作指南、产品保证体系手册等;第二步是在现有的财务制度中增加管理会计元素,对现有制度进行调整修正或制定新的制度,例如对成本核算制度等进行修改,增加战略管理制度、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制度、绩效评价制度等内容。
2.建立管理会计的工具方法库
在工具方法库中主要说明各种管理会计工具方法应用的环境、具体操作及各自的优缺点、预期达到的效果等,为A单位系统应用管理会计提供资源基础;同时对各种管理会计工具方法的使用提供实例示范,作为A单位实施、应用相应工具方法的参考,有助于A单位发挥能动性,进一步开发更具适应性的管理会计工具方法。
(二)整理应用实例,组织应用推广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国内在应用管理会计方面有不少优秀典型案例,可以为A单位所用。对A单位而言,在总结学习管理会计案例时,应侧重关注产品工程领域成功的案例。例如大众、丰田等知名跨国企业的生产流水线,华为公司的集成产品开发IPD管理体系等都是可学习借鉴的范本,重点是提炼管理会计应用经验。管理会计案例库建设应当坚持标准化和特色化相结合的原则,采用螺旋式上升的方式。在统一框架结构、基本要素等案例标准,形成案例规范格式文本的基础上,结合A单位科研生产管理模式转型的不同发展阶段,逐步提炼案例,应用于产品工程实际,通过实际应用效果的反馈进一步丰富和完善案例,从而在建立成熟案例库的同时,对实际运作提供指导和帮助。
(三)提供发展平台,培养综合技能
结合A单位的产品工程,可采用每一个管理会计师负责一个系列产品的模式,以“产品CFO”作为管理会计师的职责定位,由管理会计师对产品全流程进行把控。这种模式对管理会计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实现这种模式,需要A单位提供广阔平台,加大培养力度;需要管理会计师突破固有思维,提高综合技能。
1.单位要加大培训力度,创新培养模式
在科研生产管理模式转型的形势下,重点是使管理会计师对科研业务知识和产品工程有一个全方位的掌握,这种掌握的深度应突破科普性层面的了解,只有使管理会计师对业务流程形成系统性认知,才能对产品工程的各个环节有效把控。可采用科研部门举办专业讲座、管理会计师到科研部门交流挂职、组织管理会计师定期到产品一线调研等多种形式。
2.个人要转变管理理念,提高综合技能
管理会计师必须不断提高自身在财务计划、预算预测、财务分析、决策支持、业绩评价、绩效管理等方面的专业能力。管理会计师不仅需要掌握基本的财务知识,更要懂得如何进行职业判断和决策分析。需要指出的是,管理会计师在掌握专业技能的基础上,必须使自身知识体系与A单位的科研生产管理体系融会贯通,提升视野的全局观。主动学习科研业务知识和产品工程运作方式,学习全新产业化模式等,努力学习并研究透彻相关政策法规。
(四)完善信息匹配,提供决策支持
结合A单位的产品工程和目前的管理会计信息化发展状况,可根据产品工程的产品研发、产品成熟和产品绩效评估等阶段对管理会计信息的不同需求,增加相关模块,以信息化的手段处理数据,把“大数据”利用起来“强管理”,从源头上防止“信息孤岛”。
1.产品研发阶段的管理会计信息化需求
在产品研发阶段,产品工程的主要任务是根据市场需求,梳理核心技术和核心产品部组件,形成共享的技术平台和部组件目录,需要管理会计师提供部组件的标准成本,标准成本可以通过对历史数据的修正分析获得;管理会计师还应积极收集行业中同类企业的可比成本作为参照的目标成本;与此同时,管理会计师还应建立产品的全周期成本策划,从而为产品全周期把控奠定基础。因此,在这一阶段,A单位的管理会计信息系统中需要增加标准成本、目标成本以及全周期预算成本模块。
2.产品成熟阶段的管理会计信息化需求
在产品成熟阶段,产品工程的重点任务是依据产品的质量与可靠性以及可应用程度进行度量,度量结果将作为产品被选用的重要依据,需要管理会计师提供产品的精确成本,对于同一产品平台上不同产品系列之间,以及同一产品系列中不同产品之间共享的资源可以通过作业成本法逐步进行分解和计量。同时,产品生产、设计过程中发生的质量缺陷也应纳入总成本中,并通过统计学原理,对质量问题发生的可能性进行风险预判。因此,在这一阶段,A单位的管理会计信息系统中需要增加作业成本、质量成本以及风险分析与预警模块。
3.产品绩效评估阶段的管理会计信息化需求
上一篇:品管部工作计划{甄选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