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AA范文大全网!

员工个人发展计划{优选5篇}

文化之旅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本文共计13750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55分钟。

员工个人发展计划范文第1篇

成功的绩效管理是从绩效计划开始的。每一年的年初,经理人都应该把工作重点放在绩效计划的制定上。绩效计划做得是否到位,是否有效,可以说决定了绩效管理的成败!那么,究竟应该如何制定有效的绩效计划呢?

制定有效的绩效计划,应该严格的遵守一定的步骤,总结来说,绩效计划的制定全过程共分十大步骤:

第一步,全员绩效基础理念培训

绩效管理要想真正走向成功,真正为企业战略的实现提供保障,那么就必须让每个员工都理解并接受绩效管理。实际上,绩效管理应该是每个员工都应该渴求的管理举措。很多企业,经理人或者员工抵触甚至对抗绩效管理,实际上是他们没有正确认识绩效管理,当然也不乏绩效管理的推行者也把绩效管理给搞错了。绩效管理的真谛不在于考核,而在于改善行为,最终提升绩效。通过正确的绩效管理,能够改善提升员工的绩效,能够帮助员工更好的发展自我,更好的胜任工作。

通过全员绩效管理理念的培训,员工就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绩效管理活动。让每个员工都认识到,参与绩效管理这是每个员工的权利,也是每个员工的基本义务。这样就为绩效计划的有效制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步,诠释企业的发展目标

绩效管理是为企业战略服务的,那么绩效计划也应该来自于战略。经理人和员工都应该了解企业的战略,了解企业发展的具体目标。因为,绩效计划实际上就是来源于企业发展目标的层层分解。

同时,企业领导诠释企业发展目标还可以增强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增强员工的主动精神。员工对企业发展目标了解越多,那么就越容易认同企业的发展目标。通过企业发展目标的层层分解,最终就能够形成各个岗位的绩效计划与目标。

第三步,将企业发展目标分解为各个部门的特定目标

部门目标来自于企业战略目标的分解。不但企业的发展目标可以分解到生产、销售等业务性部门,而且对于财务、人力资源等业务辅部门,其工作目标也与整个企业发展目标紧密相连。

经理人要善于根据企业的发展目标分解出本部门的目标。有了部门目标,才能够进一步分解制定每个员工的岗位目标。

第四步,员工为自己制定绩效计划草案

在设定绩效计划之前,员工应该对本岗位的工作描述进行回顾,重新思考职位存在的目的和主要工作职责。经理人可以根据岗位的实际变化调整工作职责。制定绩效计划,员工首先要非常清晰自己所在岗位的工作职责。

清楚自己岗位的主要工作职责之后,员工要根据部门的目标,结合自身实际,草拟自己的绩效计划与目标。绩效计划的主要内容不仅包括工作任务目标,还包括要达到的绩效具体标准,主要考核指标,工作目标的权重,工作结果测量方法等等。

这个步骤非常重要,一方面可以培养员工的绩效计划意识,另一方面也可以了解员工对自己、对岗位、对绩效计划的认知和定位。

第五步,经理人审核员工制定的绩效计划

经理人要详细审核员工的绩效计划。有些员工制定的绩效计划不切合实际,有的偏高,有的偏低,或者不够具体等情况。经理人要善于发现绩效计划的问题所在,分析员工为什么会把绩效目标定得太高,或者太低。同时,经理人还应该利用SMART原则来分析员工制定计划和目标的有效性。

所谓SMART原则,实际上就是有效制定绩效计划的五个标准。S是Specific,就是绩效计划必须具体、明确;M是Measureable,即绩效计划必须是可衡量的;A是Actionable,绩效计划必须是可执行的;R代表Real,即绩效计划必须是员工能力的真实反映,是可以实现的;T是TimeBound,绩效计划必须要有时间限制。

经理人审核员工的绩效计划,可以发现员工的真实心理,可以根据每个员工的具体情况对症下药。

第六步,经理人与员工就绩效计划进行沟通

经理人和员工都应该确定一个专门的时间用于每年的绩效计划的沟通。经理人和员工都应该高度重视绩效计划的沟通。在绩效计划沟通的时候,气氛一定要尽可能宽松,不要给员工太大的压力,经理人要把焦点集中在开会的原因和应该取得的结果上。

绩效计划的沟通,先要由员工阐述自己绩效计划制定的出发点;经理人要首先肯定双方一致的部分;经理人要就不一致部分提出修改意见,双方不断的进行友好性协商。

第七步,经理人与员工就绩效计划达成共识

绩效计划过程结束时,经理人和员工应该能以同样的答案回答关于绩效指标等重要问题,以确认双方是否对绩效计划达成了共识。

经理人与员工要对绩效计划达成共识的内容主要有:

员工在本绩效管理周期内的工作任务职责有哪些?

员工的具体工作任务目标有哪些?

员工的工作任务目标重要性如何,权重如何?

哪项目标是最重要的,次重要的,哪些是次要的?

对员工的考核,主要指标有哪些?

员工在行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哪些主要障碍?

经理人会对员工提供哪些帮助?

员工在绩效计划实施过程中,遇到困难如何办?

就以上问题,经理人和员工如果能够达成共识,那么绩效计划的制定就完成了绝大部分内容。

第八步,明确界定考核指标以及具体考核标准

让每个员工都非常清晰的了解自己岗位的具体考核指标,以及关于这些指标的数据来源,计算方式,计分方法,要达到的具体的量化或者定性的标准。

很多企业的员工对自己岗位的考核指标都不清楚、不了解,这样的绩效管理怎么可能成功呢?

员工对本岗位的绩效考核指标越了解,那么他就越清楚工作的重点和工作的具体目标,这样完成绩效计划的可能性才会更大。

第九步,经理人协助员工制定具体行动计划

如果说绩效计划说明我们想做的事情,那么行动计划说明我们怎样去实现绩效计划。也就是说,每个绩效计划都要有一个行动计划。

经理人要善于协助员工就绩效计划制定详细周密的行动计划。同时,经理人在以后的绩效辅导与事实过程中,还应该及时监督并控制员工行动计划的实施情况。

第十步,最终形成绩效协议书,双方签字认可

绩效计划制定最后一步,就是形成一个经过双方协商讨论达成共识的协议书——这就是绩效协议书。绩效协议书中应该包括员工的工作目标,主要工作结果,衡量工作结果的指标和标准,各项工作所占的权重,每项工作目标的主要行动计划等内容。

绩效协议书主要在于明确当事人的绩效责任,并且经理人和员工双方都要在该协议书上签字认可。

员工个人发展计划范文第2篇

一、人力资源规划有助于控制风险

人力资源规划是人力资源管理实施的基础。年度人力资源规划,也就是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全年计划,该项工作对一个不断成长和发展的公司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基础工作。所有其他的人力资源职能活动,比如人员配置、培训、绩效管理、劳资关系以及员工离职等,都源于人力资源规划。因此,有效的人力资源规划将从根本上有助于控制好人力资源职能管理中的风险。

那么,人力资源规划控制风险的机制是怎样的呢?人力资源规划是根据企业的发展规划,通过对企业未来的人力资源的需求和供给状况的分析及估计,对岗位编制、人员配置、培训开发、绩效考核、薪酬、员工流动等内容进行的综合性计划。它一般分为两个层面,一是预测较低层职位的员工需求及对员工的技能需求,一是针对不可或缺的关键职位的员工需求及最适合者的类型要求。可见,人力资源规划是一个积极主动的过程,它通过努力计划和预见企业内部及外部环境的各个领域中可能发生的事件并在这些事件发生之前制定计划,以适应企业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需要。它的意义往往表现在防止人员配置过剩或不足,保证企业在适当的时间、地点获得适当的员工,确保企业对环境变化作出适当反应,为所有人力资源活动提供统一的方向,促进业务部门和职能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合作。

具体来说,对于规模较小、成长快速的企业来讲,关键是要预测好企业成长过程中的员工需求,把握好发展方向。具体方法就是基于企业的年度发展目标,绘制关键空缺岗位图,用于预测人才需求和事先确定企业内外部的人才来源。做好这一点,还需要辅以分析现有的高绩效员工,先通过观察找到这些高绩效员工,然后通过面谈来了解并确定这些员工成功的关键能力因素,从而找到并具体说明在相应岗位上的新员工必须具备的素质和技能。

还有一点应当被提到,对于快速成长的小企业,员工队伍和组织的快速扩张可能会由于缺乏管理经验积累、组织成熟度不够而影响到企业的稳定,因此,确保适当控制自身成长也是制定人力资源全年工作计划必须考虑的一个关键。

通过将上面的两项关键的专业性工作落实到人力资源的全年计划中去,可有效地帮助中小企业控制人力资源管理风险。就这个意义上说,制定人力资源工作的全年计划是非常必要的工作,所谓“预则立,不预则废”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二、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全年计划的主要内容

怎样制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全年计划?是否应该针对不同部门来制定?由于各个部门在整个企业中的位置、规模、成长要求、业务特征不同,因此制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全年工作计划,一方面基于人力资源的各个模块,另一方面要结合具体部门来考虑。建议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具体开展:

1.制定人员编制。根据公司发展规划,组织制定人员编制,明确职位设置、职位描述和职位资格要求等内容。

2.根据公司发展规划,结合公司人力资源制定人员配置计划。人员配置计划应说明公司每个职位的人员数量、人员的职位变动、职位空缺数量等,制定配置计划的目的是预测和描述公司未来的人员数量和素质构成。

3.确定员工供给计划。人员供给计划是人员需求的对策性计划,主要陈述人员供给的方式、人员内外部流动政策、人员获取途径和获取实施计划等,并通过对劳动力的人数、组织结构、构成以及人员的流动、年龄变化、录用等资料的分析,预测未来某个特定时刻的供给情况。

4. 制定培训计划。为了提升公司现有员工的素质,适应公司发展的需要,对员工进行培训是非常重要的。

5.编制人力资源部费用预算。其中主要包括招聘费用、培训费用、福利费用等方面的预算。

6.关键任务的风险分析及对策。每个公司在人力资源管理中都可能遇到风险,如招聘失败、新政策引起员工不满等,这些事件很可能会影响公司的正常运转,甚至会对公司造成致命的打击。风险分析就是通过风险识别、风险估计、风险控制方案制定等一系列活动来防范风险的发生。

三、应处理好的几个关键问题

1.领导支持、上下配合。人力资源规化工作需要公司上下通力合作、各部门的共同配合。因此,需要公司领导予以重视和支持。自上而下转变观念与否,各部门提供支持与配合的程度如何,都是人力资源规划工作成败的关键。特别是对中小企业,这是一个“一把手工程”。

2.充分考虑内、外环境变化。人力资源计划只有充分地考虑了内外环境的变化,才能适应需要,真正做到为企业发展目标服务。内部变化主要指销售的变化、开发的变化,或者说企业发展战略的变化,还有公司员工的流动变化等;外部变化指社会消费市场的变化、政府有关人力资源政策的变化、人才市场的变化等。为了更好地适应这些变化,在人力资源计划中应该对可能出现的情况作出预测,最好能有面对风险的应对策略。

3.确保企业的人力资源保障。企业的人力资源保障问题是人力资源计划中应解决的核心问题。它包括人员的流入预测、流出预测、人员的内部流动预测、社会人力资源供给状况分析、人员流动的损益分析等。只有有效地保证了对企业的人力资源供给,才可能去进行更深层次的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

4.使企业和员工都得到长期的利益。人力资源计划不仅是面向企业的计划,也是面向员工的计划。企业的发展和员工的发展是互相依托、互相促进的关系。如果只考虑企业的发展需要,而忽视了员工的发展,则会有损企业发展目标的达成。好的人力资源计划,一定是能够使企业和员工获得长期利益的计划,是能够使企业和员工共同发展的计划。

员工个人发展计划范文第3篇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员工援助计划;结合;启示

中图分类号:C9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07-0092-02

一、积极心理学与员工援助计划的概念介绍

(一)什么是积极心理学

积极心理学是近年来西方心理学新出现的研究取向之一,多数心理学研究者将其称为心理学的新兴学科,认为它是一场新的心理学运动。积极心理学在1998年才在正式场合由著名心理学家赛里格曼教授正式提出。虽然其发展不过十三年,但是它已经被广大学者和大众所接受,从而以一种欣欣向荣的姿态影响着社会的各个领域,为我们揭示了一个与传统心理学不一样的心灵世界。

积极心理学是指利用心理学目前已经比较完善的各种研究方法(如实验法、调查法、问卷法以及质性研究方法等),来研究人的发展潜力和美德等积极力量和品质的一门科学[1]。希顿曾这样描述积极心理学“积极心理学是致力于研究人的发展潜力和美德等积极品质的一门学科”,这是对积极心理学本质特点的揭示。积极心理学以普通大众为研究对象,更贴近每个人的生活。

积极心理学认为心理学最重要的是实现价值平衡。这是对以前消极心理学过于强调心理问题而忽视健康因素的改正与升华。积极心理学注重的是每个人的积极力量。同时,面对问题时,积极心理学提倡用积极的角度进行解释。

(二)什么是员工援助计划

员工援助计划是组织为员工提供的一套系统的、长期的福利与支持项目,它通过专业人员为组织、员工提供诊断、评估、培训、专业指导与咨询,帮助员工自身及家庭成员解决各种心理和行为问题,目的在于提供员工在组织中的工作绩效和身心健康,并改善企业的组织气氛与管理效能[2]。

员工援助计划起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一开始是因为企业员工的酗酒问题和药物滥用问题,企业聘请有关专家来咨询,从而形成了员工援助计划的雏形。随着现代社会形态的变迁,失业、工作压力、家庭收入等成为主要困扰问题。而员工援助计划作为解决这些问题的较好方法之一,近年来受到了重视,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良好的推广。事实证明,员工援助计划的实施提高了企业员工的工作生活质量,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甚至对整个社会都起到了促进作用。

完整的员工援助计划包括:压力评估、教育培训、个别心理咨询和辅导、推广宣传等内容。我们可以将其分为三个部分:第一是祛除外部压力源,减少不良的管理和环境因素。第二是改变个人的弱点,即不合理的生活方式、信念和行为等。第三是处理压力所造成的反应,即从情绪、行为等方面进行疏导。

二、积极心理学与员工援助计划结合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

(一)积极心理学与员工援助计划结合的必要性

积极心理学与员工援助计划结合的必要性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分析。第一,是社会发展的要求。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经济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人民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但是许多企业工作人员的幸福感却没有取得相应的增长,甚至有倒退的迹象。这是一种危险的信号,企业员工的幸福感不增加,所面对的压力得不到很好的缓解,势必会影响员工的工作效率,进而慢慢影响整个社会经济的进步。在稳定、和平的时代,发展经济应该更加注重人的积极品质,这些积极品质是社会繁荣发展的保证。第二,是丰富和发展员工援助计划的需要。员工援助计划对于我国来说是新型学科,可发展的空间还有很大。员工援助计划在国外主要是应对酒精、药物、艾滋病等问题,但在我国主要是为解决经济压力、健康等问题。所以在我国发展员工援助计划之时可以包括积极心理学的内容。积极心理学为员工援助计划的展开提供了指导。员工援助计划借鉴积极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能丰富其理论,帮助计划的展开。

(二)积极心理学与员工援助计划结合的可行性

虽然积极心理学和员工援助计划有着显而易见的学科差别,但两者也有着许多相通的地方,两者的结合具有可行性。首先,积极的心理品质是每个人身上都具有的,人生来就有快乐的潜能,但这是潜能而不是一种本能,这种潜能在很多时候都得不到发挥。当企业员工在面对各种压力时,容易感到恐惧,从而压抑了快乐的潜能,无法正视本身所具有的积极力量和积极心理。员工援助计划的目标就是帮助企业员工健康的发展。积极心理学与员工援助计划相结合能培养企业员工的积极潜能,让其认识、进而运用自己的积极潜能。第二,员工援助计划的服务目标是企业员工,其援助内容涉及工作、家庭、生活等各个方面。在援助的过程中,心理学是必须涉及的科学。而积极心理学的理念和方法完全可以服务于员工援助计划,提升员工援助计划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因此,积极心理学和员工援助计划相结合具有现实的可能性。

三、积极心理学对企业员工援助计划的启示

(一)树立积极的员工援助计划理念

树立积极的员工援助计划理念,首先要充分体现以“员工为本”的思想,倡导积极人性,使员工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让其学会主动的寻求幸福,使工作、生活更加丰富而有意义。其次,积极的员工援助计划应重视培养员工的预防观,即让员工学会自己给自己设防。积极心理学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将一批人放在同等条件的恶劣环境下,有的人能保持自己的状态,而有的人却成了放弃自己的问题人。经过研究发现,能保持自己状态的人都充分发挥了自己身上的积极品质,如乐观、勇气、希望、热情等。这些积极品质促成了一个人有尊严的活着。因此,要想预防员工出现问题,员工援助计划要致力于培养企业员工的积极的个人特质。

(二)开展积极的员工援助计划内容

积极的员工援助计划内容可以从知、情、意、人格等方面进行理解。首先是积极的认知方式。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一件事情给人带来痛苦或幸福的感受并不在于事件的本身,而在于个人对此事件的评价。所以只有形成正确的认知方式,才能维护心理健康,创造健康的人格。在员工援助计划中,可以借鉴两种积极的认知方式——希望和幸福。积极心理学的“希望理论”认为,希望是“个人对自己有能力找到达成目标的有效途径的认知和信念,个人对自己能激发沿着既定目标前进的必要动机的认知和信念”[3]。由此可以看出,积极心理学中的希望是对未来的一种美好追求,是一种朝向目标的动力和向往。将积极心理学中的希望理念引入员工援助计划中,可以让员工树立正确的目标观,朝着“希望”去努力。获得“希望”的观念。有了“希望”的观念,许多心理问题就能自身得到解决,面对各种问题与挑战时,将更加有信心。另一种积极的认知方式即对幸福的追求。积极心理学提倡追求幸福的理念,鼓励人们自主的追求幸福,将帮助人们获得主观幸福作为学科的立足点和所追求的目标。而其对于“幸福”的理解则是“超越没有抑郁、焦虑和愤怒之上的一个过程”。员工援助计划帮助员工发现幸福,享受幸福和创造幸福,通过幸福感的体验而努力工作,从而改变自己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面貌,实现自身生存和发展的某种心理体验,从而加强员工援助计划的吸引力,增强其实效性。

其次是积极的情感体验。心理学上有个概念为“特定行为倾向”,即每一种情绪都有自己相对应的、特定的行为。特定行为倾向大概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种为逃避倾向,第二种为接近倾向。消极的情绪会限制人的思想,出现逃避、逃离等举动。而积极的情绪能让人产生更多的想法,让人更有勇气去面对、解决问题,为人的长久发展做贡献。员工援助计划应重视培养员工积极的情感体验。鼓励在遇到问题和压力之时,以自己本身所具有的潜能,运用积极的情感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逃避。只有帮助企业员工建立积极的情感体验,才能鼓励其树立自己解决问题的新观念。

最后,发现、培养企业员工积极的人格特质是将积极心理学与员工援助计划相结合的一个重要内容。首先员工援助计划的制订应注重发掘员工自身的优势和潜能,抱着积极的人性观,鼓励员工的优良性格。对于员工身上的不良品行,也要以发展的观点来看待,而不要一味地批评。这样,等于给员工贴上了“积极的标签”,通过一段时间后,员工会自己发现自身所具有的积极力量和积极特质。通过不断的心理暗示,积极方面将得到越来越多的发挥。发现员工的积极人格之后,就要开始培养员工的积极人格。积极人格特质是人身上所固有的,但有的积极特质是潜在的,如果没有被发掘就不会显露,对人的生活没有帮助。正是这种“潜在性”的存在,所以员工援助计划更要注重对人格特质的培养。可以组织开展培养积极人格特质的主题活动,如心理讲座、作品表演等,让企业员工深刻地感觉到人格特质力量的存在,从而将潜在的积极特质自主的转换为现实积极特质。

(三)增强员工援助计划实施者的积极性

员工援助计划的实施者是计划得以有效实施,取得成果的一个重要前提,所以也应重视实施者积极性的增强。实施者应注意到自己本身所存在的消极因素,只有善于发现消极因素,才能进行改变,进而影响到被实施的对象。同时,要学习积极心理学的相关内容,积极改变自我。对于实施者来说,让自己过得幸福影响到的不仅是自己,还有被实施计划的对象。

参考文献:

[1]任俊.积极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2]刘亚林.员工援助计划研究综述[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6,(6).

员工个人发展计划范文第4篇

1总则

1.1根据集团公司党委《关于全面开展党员“登高计划”活动的意见》以及XX总公司党委《关于建立健全党建工作长效机制、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开发总公司党建工作的实施意见有关规定,为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深化党员“三高一流”和带动全员“三高一流”工作机制,不断提高每个党员的综合素质和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XX总公司党委决定,建立党员“登高计划”活动工作制度。2基本思路

2.1将党员“登高计划”活动和党员民主评议有机结合起来,完善党员民主评议制度。

2.2建立《党员登高手册》,每年度开展党员民主评议后,将党员民主评议结果(对照党员“三高”标准的差距)记入《党员登高手册》,作为下年度的奋斗目标。

2.3按照“一年一个小循环,三年一个中循环,党员的整个职业生涯为一个大循环”的工作思路,持续不断地推进党员“登高计划”活动。

3基本原则

3.1围绕中心与聚焦目标相结合

3.1.1紧紧围绕XX总公司新一轮发展战略,把开展党员“登高计划”活动与完成本单位、本部门当年度生产经营和工作任务结合起来。

3.1.2党员制定个人年度“登高计划”应突出重点、抓住关键,把“登高”目标聚焦在提高个人素质和取得具体成果上,并制定相应的行动计划,把目标细化、量化为可操作的具体指标,确保目标的实现。

3.2务求实效与坚持长效相结合

3.2.1把党员“登高计划”活动与“党的组织生活及支部活动设计”紧密结合起来,坚持实事求是、区别对待的原则,对不同岗位的党员区别情况,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突出各自的侧重点。

3.2.2把党员“登高计划”活动与实施党员教育、管理和服务的各项工作结合起来,长期坚持、长效推进。

3.3过程受控与鼓励创新相结合

3.3.1积极运用现代管理方法,根据目标管理的思路和项目管理的模式,按照PDCA闭环管理和持续改进的要求,采取严密的过程控制措施,做到活动开展全覆盖、基本要求不走样。

3.3.2发扬改革的精神,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勇于创新,不断完善工作思路和具体办法,不断提高活动质量和活动水平,不断形成自己的特色。

3.4党员“登高”与全员“登高”相结合

3.4.1党员不仅要充分发挥带头作用,积极主动地参与党员“登高计划”活动;而且要充分发挥带动作用,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助职工群众提高素质,共同“登高”。

3.4.2通过党员“登高计划”活动,引导并鼓励广大职工积极投入“创建学习型班组、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积极开展提合理化建议和自主管理活动,积极参与职工经济技术创新小组活动,全面提升职工队伍的素质和能力。

4基本方法

4.1开展党员民主评议

4.1.1XX总公司党委每年组织开展党员民主评议,一般安排在第二季度,时间不超过一个月。

4.1.2开展党员民主评议的工作程序

4.1.2.1组织党员学习

4.1.2.1.1开展党员民主评议前,各基层党支部按照XX总公司党委和各二级党委(直属党总支,下同)的部署和要求组织党员学习;

4.1.2.1.2党员学习的内容以党的先进性建设为主,重点是,总书记关于新时期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六条基本要求,以及集团公司、XX总公司和本单位、本部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具体要求。

4.1.2.2党员自我检查

4.1.2.2.1每个党员根据民主评议的要求,认真对照规定的党员义务和权利,总书记关于新时期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六条基本要求,以及集团公司、XX总公司和本单位、本部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具体要求,重点对自己在觉悟、技能和业绩等“三高”方面的表现进行写实;

4.1.2.2.2在进行“三高”写实的基础上,每个党员认真查找存在的主要差距,剖析产生差距的关键因素,提出改进与努力的具体目标及措施。

4.1.2.3党员和群众评议

4.1.2.3.1每个党员将自我检查的情况(主要差距、关键因素、具体目标及措施)主动征求3名以上本支部党员和本单位、本部门职工群众的意见;

4.1.2.3.2被征求意见的党员和职工群众,应本着“实事求是、帮助提高”的态度,对党员自我检查的情况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4.1.2.4党支部鉴定

4.1.2.4.1党支部组织召开专题组织生活会,每个党员将自我检查情况形成书面材料,在组织生活会上进行说明,充分听取意见;

4.1.2.4.2党支部召开支委会,根据党员自我检查、党员互评、群众参评的情况以及征求到的意见和建议,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地对每个党员提出评议意见,重点对党员个人的主要差距和具体目标逐项予以审定。

4.2制定党员“登高计划”

4.2.1各基层党支部于每年第一季度制定本支部开展党员“登高计划”活动的具体方案,提出党支部“登高”的总体目标和要求。

4.2.2各基层党支部于每年第二季度组织并指导党员制定“登高计划”,时间一般为两周。

4.2.3每个党员根据党支部“登高”的总体目标和要求,结合个人民主评议的结果,制定年度“登高计划”。

4.2.3.1“登高计划”主要有三部分:第一部分为主要差距,以民主评议结果为依据;第二部分为“登高”目标,要实事求是、突出重点、清晰明了,并尽可能量化为具体的指标和成果(工程技术人员还要具体化为“四个有”目标);第三部分为具体措施,要符合实际、切实可行。

4.2.4党员将个人“登高计划”交所在党支部审定。

4.3建立《党员登高手册》

4.3.1《党员登高手册》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即:基本信息、“登高”目标和效果评估。

4.3.1.1基本信息动态记录党员个人的职业经历、教育背景和奖惩情况等基本信息,由党支部指定专人记录;

4.3.1.2“登高”目标主要记录党员“登高计划”提出的对照“三高”的“登高”目标,由党支部予以审定;

4.3.1.3效果评估主要记录党员完成“登高计划”目标的情况,由党员个人进行评估,党支部予以鉴定。

4.3.2《党员登高手册》在开展党员民主评议和制定党员“登高计划”后填写,时间 一般为两周。

4.3.3《党员登高手册》由党支部和党员本人按规定填写。

4.3.4《党员登高手册》平时由党员个人保管;在每年的党员民主评议期间,由党支部暂时保管。

4.4实施党员“登高计划”

4.4.1各基层党支部应积极采取措施,为党员实施“登高计划”提供服务、创造条件。

4.4.2党员个人对“登高计划”进行分解,排出月度或季度实施分计划,自觉推进和落实各项具体措施。

4.4.3各基层党支部和党员个人共同对“登高计划”的实施情况进行跟踪和管理,确保年度“登高计划”的完成,实现“登高”目标。

4.5建立党员教育制度

4.5.1党员日常学习制度

4.5.1.1各级党组织每年制定党员日常学习计划,年内组织和安排好党员的日常学习;

4.5.1.2党员根据个人年度“登高计划”制定年度自学计划,重点学习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方针、政策,学习与岗位相关的文化知识、专业知识和业务知识。

4.5.2党员集中培训制度

4.5.2.1XX总公司党委每年制定党员集中教育培训计划,相对集中一定时间,组织开办党员集中教育培训班;

4.5.2.2党员集中教育培训一般安排在每年的第二季度,学时一般为8-16个小时;

4.5.2.3党员集中教育培训的专题和内容根据当年度党员教育的具体要求确定;

4.5.2.4每个党员必须参加其中一期的培训,并完成规定的思考题;

4.5.2.5各基层党支部必须合理安排好党员的工作,确保本支部每个党员都能参加集中教育培训。

4.5.3党员“帮学结对”制度

4.5.3.1各基层党支部结合推进实施“三年人才发展规划”、“职工素质工程”,以及开展党员“登高计划”活动,组织每个党员与一名职工群众“帮学结对”;

4.5.3.2在选择“帮学结对”对象时,应充分考虑党员和职工群众的实际情况和具体要求,使“结对”双方在学习上形成优势互补、资源共享;

4.5.3.3对党员人数较多、职工群众人数相对较少的党支部,由党支部通过业务链上的党组织,帮助选择“结对”对象。

4.5.4党支部研讨学习制度

4.5.4.1各基层党支部每年以党支部为单位,组织党员开展研讨学习活动;

4.5.4.2研讨学习活动原则上上下半年各一次,采取党支部确定主题,集中组织研讨与党员个人自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4.5.4.3党支部安排研讨学习可以与党员民主评议、集中教育培训和党的组织生活及支部活动等结合起来进行;

4.5.4.4每个党员必须参与党支部的研讨学习活动,认真撰写学习心得体会,并在党支部内进行书面交流;

4.5.4.5党支部应认真准备,精心组织,确保学习时间、内容、人员和效果“四落实”。

4.5.5党员领导人员上党课制度

4.5.5.1各级党组织负责人每年必须至少一次给所在单位和部门的党员上党课;

4.5.5.2各级行政负责人中的党员领导人员每年必须至少一次给所在单位和部门的党员作形势报告;

4.5.5.3其他党员领导人员可结合工作实际,给所在单位和部门的党员上党课或作形势报告;

4.5.5.4党员领导人员上党课、作形势报告,由所在单位、部门的党组织具体安排。

4.6检查和评价

4.6.1年度检查和评价

4.6.1.1党员“登高计划”活动的检查和评价工作与党员民主评议工作紧密结合,时间节点原则上保持同步。

4.6.1.2党员“登高计划”的完成情况列入党员民主评议工作的重点内容。

4.6.1.3每年度党员民主评议时,各基层党支部按照PDCA闭环管理和持续改进的要求,结合党内外评议意见、党员自评和平时考察的情况,对每个党员实施“登高计划”的情况进行全面评估,记入《党员登高手册》,并作为民主评议意见的重要组成部分向党员进行反馈。

4.6.2三年评价和推进

4.6.2.1按照“三年一个中循环”的要求,XX总公司党委每三年编制一次党员队伍发展规划。

4.6.2.2各二级党委及所属党支部要对党员“登高计划”活动进行三年回头看,肯定成绩,查找不足,总结经验,根据新的要求和目标制定本单位、本支部的党员队伍发展规划。

5工作要求

5.1各级党组织要高度重视全面开展党员“登高计划”活动,牢牢把握基本原则,明确基本要求,把党员“登高计划”活动摆在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位置,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

5.2各二级党委是本单位推进党员“登高计划”的具体领导者和管理者,负责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各级领导人员要带头参加党员“登高计划”活动,带头制定党员“登高计划”,带头实施党员“登高计划”。

5.3各基层党支部是推进党员“登高计划”的直接组织者和责任者,负责制定具体推进计划,落实相关措施,指导党员制定、实施“登高计划”,并进行动态管理和综合评价。

5.4各基层党支部要从加强基层党建工作的全局出发,把党员“登高计划”活动与“党的组织生活及支部活动设计”作为基层党建工作“进入管理起作用”的两个基本切入点,与基层党建各项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做到统筹谋划、系统构建、相互渗透、协调运行。

5.5各基层党支部要深入宣传发动,充分调动党员参与“登高计划”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积极营造“人人都在组织中,人人都有组织管”的好风气,把组织管、群众管、党员自己管融为一体,使党组织成为培养党员、改造党员、提高党员的熔炉,使党员的先进性在岗位上闪光、在工作中体现。

员工个人发展计划范文第5篇

关键词:林业生产;调查规划;设计方案;战略分析

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工作需要相关人员保持严谨的态度,这样才可以保障工作质量,提高我国林业的生产发展水平。随着我国生态保护力度的提升,原有的林业调查规划设计策略已经不能够满足实际需求,工作人员要转变工作理念,将林业调查、林业规划、林业设计统一起来,从战略大局出发逐步提高地区林业生产能力,使其在生产过程中既能保证林业生产效率,又可以确保当地生态环境,真正达到“双赢”,为我国今后林业长久发展提供战略保障。

1 林业生产中调查规划设计存在的问题

1.1 对调查规划设计认识不充分

林业生产中的调查规划设计工作容易受到不同影响因素的制约,因此,在开展相关工作时需要做好充分认识,这样才可以确保工作质量。但现实中,许多部门和人员对工作认识不充分,没有严格按照相关要求进行,导致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低下,进而影响到未来我国林业的发展方向。

1.2 规划人员专业技术水平较低

林业生产中的调查规划设计人员应具备专业的技术,确保林业资源质量。而实际许多地区的林业生产调查规划设计人员的专业水平不高,比如,队伍不稳定、队伍年龄偏大、思想相对保守,制定的林业生产方案无法与实际发展状况相符,降低了林业生产质量和生产效率,不利于林业的长久发展。除此之外,一些人员职业素质不高,在工作岗位上不能发挥自身作用,经常出现懈怠、偷懒现象,导致调查数据失真,进而影响规划设计方案的科学性,不利于整个林业生产的进步。

1.3 调查规划设计工作环境较差

林业生产调查规划设计工作环境较差是影响林业发展的因素之一,许多员工因为工作环境较差不愿意呆在相应的工作岗位上。通常情况下,这些技术人员要长期在野外进行高强度工作,作业面积不仅广阔而且难度较大,需要耗费大量的体力,但得到的回报相对较少,从而降低了他们工作的积极性。

1.4 受经济和社会双重条件制约

受经济和社会双重条件的制约,导致林业生产的调查规划设计工作质量不高,主要是因为这些工作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国家和政府拨付的资金无法保障工作人员的基本生活,再加技术设备落后,得到的数据与实际差距较大,制定出的规划设计达不到未来战略目标,降低了林业发展水平。

2 提高林业生产调查规划设计的战略方案

2.1 提升调查规划设计的重视度

在开展林业生产调查规划设计时,首先需要提升对这些工作的重视度,相关部门要给予他们政策上的支持,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在岗位上发挥自身作用,确保调查数据的真实性和有效性。然后从本地区的林业实际发展状况出发,制定规划设计方案,推动林业的稳定可持续发展。除此之外,还要提高林业生产中调查规划设计人员的待遇,让他们在工作中得到满足,可以积极参与数据搜集整理以及整个方案的规划设计,并利用好现有的林业资源,减少林业资源的浪费,最终实现我国林业生产的可持续、生态化发展。在制定调查规划设计方案时,还要广泛征求意见,从市场角度看问题,提高这些岗位的待遇,增强对技术人员的吸引力,比如,为他们配备专业的通讯、测量设备和劳保用品。

2.2 增强调查规划人员专业素质

要想提高林业生产调查规划设计战略方案水平,就要增强相关人员的专业素质,让他们在岗位上充分发挥作用,搜集和整理更多精确数据,找到科学发展林业生产之路,最终实现该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调查规划设计人员的专业素质,首先,做好相关培训工作,帮助他们掌握更多的设计方法,拓宽他们的设计规划思路,按照国家发展要求进行规划创新,从整体上提升林业生产水平,增强我国林业经济发展活力。其次,提高他们的专业技术能力,比如,如何使用测量仪器、如何进行规划设计、如何开展数据分析等。培训过程中保持内容的多样性和趣味性,让调查规划设计人员在掌握技术的同时放松身心,提升培训知识的吸引力,以达到培训目标。最后增强他们的职业道德,工作过程中充满责任心,确保工作质量,为今后我国林业生产发展提供帮助。

2.3 创造良好的规划设计环境

林业生产中的调查规划设计工作强度较大,工作环境相对恶劣,未来发展中相关部门应改善现有工作条件,为员工创造良好的调查规划设计环境,让他们在工作岗位上获得满足感,充分调动其工作积极性。为员工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就要从他们的工资待遇人手,比如,设计科学的薪酬体系,增加他们的福利,提高人身安全保障度,免去他们的后顾之忧。除此之外,林业部门还要转变传统的生产作业方式,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确保检测数据的科学性,帮助规划设计人员制定出完善的林业发展策略。比如,采用3s遥感技术、GPS定位技术、后期数据处理技术等,实现工作的系统化、流程化,在保证工作质量的基础上最大限度节省人力物力,实现林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2.4 提高林业生产规划设计投资

林业生产中的调查规划设计工作需要有雄厚的资金支持,才能确保林业发展质量,扩大我国林业面积,拉长林业生产产业链,增加相关产品的附加值。所以,在今后的发展中政府部门要做好林业生产预算资金划拨工作,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制定相应的拨付计划,给予林业部门充足的发展资金,这样才能达到林业生产目标。比如,积极更换调查规划设计中陈旧的设备,积极引进先进的调查方法和规划设计策略,并结合本地区实际状况调整发展方案,降低林业产业市场发展风险。林业生产部门内部也要合理分配相应资金,做好科学的生产投资计划,提高整个部门的待遇水平,调动调查规划设计人员的工作热情。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