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计13771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56分钟。
口腔培训计划范文第1篇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口腔医学生;创新;团队合作
随着中国国民的经济收入和知识素养不断提高,对口腔疾病的认识也由被动接受转向主动关注口腔的美观健康上来,社会大众同时也越来越关注口腔医学专业的发展状况。口腔医学是医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医生除了具有全面的口腔专业知识,还需要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快速的反应和判断应对处理能力。对于高职院校口腔医学专业的学生,以后的就业方向很可能是牙科私人开业医生,因此,培养出具有较强专业素养、具有一定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的综合型、应用型口腔医学专门人才是至关重要的。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StudentsInnovationTrainingProgram,以下简称SITP)是国家教育部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重要举措[1]。本文作者结合指导省级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的实践经历分析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对口腔医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各方面的能力的提升培养作用。
1高职口腔医学专业学生的学习特点
一直以来,我国高职口腔专业的教学模式是学生以被动接受知识为主、老师以单向灌输知识为主,在校课堂教学中,医学生很少有机会能主动地获取知识,能提高自己的分析研究等能力。长期以往,学生的学习有以下几方面问题:第一,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吃惯了老师“嚼剩下的”知识,习惯了划重点、背书再考试,很少有主动思考。所以当老师将问题换一种提法,或者将几个方面问题综合起来提问,学生就不知道该怎么分析,怎么回答了。第二,缺乏目标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临床见习实习的口腔专业的学生,一遇到问题就习惯了向带教老师“张口问为什么”,老师回答完,过两天又忘记了。其实这并不是一个好习惯,碰到问题应该首先问自己为什么,深入思考,然后翻书翻文献,得出自己的见解,最后再向老师请教验证,得到全面深入的提高。
2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能够提高高职口腔
医学专业学生的哪些能力水平实践证明,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能够为我们口腔专业的学生提供一个发展潜能、提高多种能力的平台[2]。2.1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口腔医学是操作性很强的一个专业,而且口腔材料日新月异,很多新材料新技术的出现能大大提高口腔疾病的治疗疗效,临床上的创新性将是口腔学科的重要发展方向。大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是国家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的核心目标之一。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大学生习惯于死啃书本,或在指导教师设定的步骤下获得知识,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相对薄弱,存在缺乏创新思维、创新观察力、创新毅力和创新兴趣等问题。2.2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传统的口腔教学中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够,很少有学生能积极主动地了解所学专业的发展状况与前沿信息。而在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中,学生是主体,需要独立完成项目的所有内容,因此首先要增加相关专业知识储备,通过借阅图书馆相关文献和专业书籍及网络数据库搜寻相关知识,进行深入学习,这既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从而有效锻炼了学生快速接受新知识的能力,还能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在课题实施中学生会接触到该领域的最新研究动态,拓宽视野和知识面,有利于对学科的了解和研究兴趣,激发学生研究的兴趣和创新愿望,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8]。2.3提高学生与人沟通协调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口腔医学医生除了要与病人家属沟通,还要与医护,医技合作,对于复杂的口腔疾病如颌面部的外伤,颞下颌各关节紊乱综合征等等还需要多学科的合作治疗,所以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也是必不可少的。参与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的主体是在读的学生,平时学习任务繁重,课题研究只能利用课余时间或假期,因此,课题合理的分工显得非常重要。另外,每个成员的擅长不同,能力各异,合作中往往能优势互补,集体的智慧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团队协作不仅仅是一起合作,更关键的是成员间的沟通交流。交流能帮助我们获得更多的知识和信息,有助于个人能力的提高。创新训练计划项目有助于学生能理解协作精神与团队意识的真谛,深刻体会单枪匹马,单打独斗终将一事无成。2.4提高学生的抗挫能力和毅力,培养学生适应各种情况的应对能力。在课题执行过程中,独立地进行实验调查,并要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并总结归纳得出结论,其过程或多或少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遇到困难瓶颈,坚持到底去解决问题能提高抗挫折能力,增强毅力,坚持到底获得成果会大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为以后就业创业打下基础。2.5提高报告总结、书写、口头表达等多种能力。口腔医学生普遍重视专业知识和临床技能的学习,而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较差。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给了项目组成员很好的锻炼机会,从项目申请书的书写、中期检查到,结题答辩,同学们不仅要将自己研究课题的意义、内容、目标、进展、成果等付诸于文字,还要在答辩现场向专家汇报项目的国内外背景、已完成的主要工作、获得的结果并分析讨论结果提出可能的结论,并回答现场专家提出的课题相关问题。该过程有效地锻炼了学生的基本的科技论文写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逻辑思考分析能力,有利于日后从事口腔临床科学研究工作。2.6提高学生的科研素养和研究能力。科研素养包括:创新,严谨,全面。课题组学生和指导老师进行沟通交流,学习新的研究方法,完善课题研究方案,发现不足,从而潜移默化地学习作为研究者应具有的科研素养。研究能力主要包括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课题执行过程中,学习使用各种观察工具和方法。运用统计学、调查访谈、查阅文献和检索网络数据库等等,提高观察能力。另外还要注意观察角度。从第三方立场、对方角度来观察能提高观察的客观性,全面性。分析是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的逻辑的思考和判断,即分析判断的结果符合客观事物。
3指导老师在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中的角色和作用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先生比喻本科及以前所学知识时老师和学生的关系是老师教学生学习捡“死”兔子。那在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中老师和学生的关系好比老师教学生学习打一只在视野中奔跑的“活兔子”。(1)激发学生的兴趣,明确参与目的。让更多的学生了解和关注这一项目,同时明确学生参与的出发点,提高学生对专业学科的兴趣,让更多学有余力的学生参与进来并且从中获益。这也就是国家倡导和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初衷所在。(2)加强训练指导,把好研究各个环节。指导老师的主要任务是学生在进行课题过程中的每个环节进行把关指导。包括申请课题之初就是可行性的把关。在执行过程中指导老师要对实验方法、实验进度进行监督把控。对于口腔专业的大学生,选题应该侧重于和口腔专业知识相关而又便于学生实践的项目,比如一些口腔流行病的调查等等。(3)以学生为研究主体,绝不越俎代庖。课题的申报应以学生为主体,而不应是指导老师现成的课题方案。
4结语
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提高了口腔医学生的创新能力、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团队意识、与人沟通合作的能力等各项能力,有利于今后统筹处理安排多项事务,为以后的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即为自主创业做准备。
参考文献
[1]何玉玲,王岚,李莉等.国家大学生创新课题学生创新理念培养初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4):35-36.
口腔培训计划范文第2篇
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口腔医学尤为突出[1]。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我国医疗体制的不断改革,特别是在社会保健需求不断增长,人民群众的保健意识和对医疗服务质量的要求日益提高的形势下,各种类型医疗机构的社会需求正在不断地加大,由牙科诊所——医院口腔科——口腔医院组成的三级口腔卫生服务体系逐渐建立。特别是民营的牙科诊所像雨后春笋般出现,新农村合作医疗及社区医疗均需求大量口腔全科医师,这对口腔医学的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口腔五年制本科教育是我国培养口腔医学专门人才的主要渠道,在课程结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主要学习苏联的模式,针对性不强。而我院的办学目标是以培养适应广大基层和农村地区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 “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口腔全科医师。主要向基层输送口腔医疗适用型人才。学生多数在民营诊所、社区及广大农村地区工作,要求有更强的实践技能及专业素质。为了在办学中走出一条既顺应口腔医学发展趋势又富有我院办学特色的口腔医学专业人才培养之路,笔者对我院口腔专业五年制本科专业课程结构及教学内容进行了初步改革。
1 重组课程体系,制订新的教学计划
1.1 更新课程体系 以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专业能力为目标,打破传统的“三段式”教学模式,对专业课程进行调整、分化,将专业课程部分前伸至相关的医学基础课程中后期开设,在大学一年级开设《口腔医学导论》,大学三年级开设《口腔组织病理学》、《口腔解剖学》、《牙体解剖学》、《口腔材料学》、《口腔药物学》专业基础课,从而构建交叉融合式口腔专业教学体系,使知识结构趋于合理,兼顾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优化分配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在前期开设部分专业课程,以减轻后期专业教学的压力,为学生自主学习、加强实践提供了可能。分化、重组、增加专业选修课,扩大知识覆盖面,加强学科之间的联系,整体优化课程结构,建立新的课程体系。
1.2 制订新的教学计划 根据更新后的课程体系和专业培养目标,编制了与之相适应的新的教学计划。在制定教学计划时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教学观念上,处理好知识、能力及素质三者之间的关系,强调三者的综合训练,强调理论与实际应用的结合,把单纯的知识传授转为技能、能力的培养。②教学方式上,建立以实践为基础,以解决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主动获取信息、利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以及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强调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③在临床实习上,创造良好的教学条件,使学生能够把书本上的知识应用于实习过程中,采取各种教学方式,增强学生实际工作能力。为将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在计划中强化培养目标,增加了90个学时的实习前强化训练,并在实习前、中、后进行技能考核,加强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以适应基层和广大农村地区的需要。根据新的教学计划,修订了与之相适应的教学大纲、实验大纲及实验指导。
2 改革口腔专业教学内容
2.1 加强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 根据我院的实际情况将《口腔解剖生理学》分化为《口腔解剖学》、《牙体解剖学》两部分内容进行讲授,由人体解剖学教研室承担《口腔解剖学》的教学任务,由口腔修复学教研室承担《牙体解剖学》的教学任务,由于是专业教师授课,学生对《牙体解剖学》非常感兴趣,从而增强了《牙体解剖学》的教学效果。通过对石膏牙的雕刻训练,逐步掌握牙齿的基本形态和相关的雕刻技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逐步掌握口腔医生的基本操作技能。通过系列训练,在学生进入口腔专业课学习时,就具备了一定的操作基础,对专业课的学习大有益处。
2.2 加强临床实际操作技能的培训
在口腔临床专业课教学中,精简课程内容,突出重点,压缩理论授课时数,增加实验见习课时数,使口腔内科、外科、修复等几门主干学科的课程讲授与实习学时比例增加,由原来的1∶0.74增至1∶1;尤其是口腔修复学增为1∶2,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实践教学的时间。本院以前口腔专业的实验课是仿头颅模型固定在实验桌上完成,难以达到理想的体位和获得良好的支点。学生虽可完成牙体操作,但是不能模拟临床操作。为了更好地配合口腔教学过程的实施和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我们建立起全新的Frosaco仿真头模教学实验室,该系统完全模拟临床,符合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学生可以在仿真头模上进行牙体牙髓、牙周、口腔修复、口腔正畸、口腔颌面外科等各种口腔临床医学技能的临床前训练。并利用该系统的网络演示、实时监控、作业评估等功能,进行师生互动,规范实验教学,提高教学效率[2]。为了配合课程群的实施和提高综合临床技能,我们建立了综合实验训练。学生在同一颗牙齿上,既可以进行牙体洞型制备,又可以进行根管治疗,还可以进行桩冠的基牙制备、活动修复和固定桥的设计、取模、制作等,避免了教学内容重复,节约了教学成本,提高了教学效果。
2.3 开设临床实习前的专业技能强化训练 口腔医学专业的学生,在完成了四年的学习之后,将在第五个学年进入临床实习。是学生从实验室的仿真头模操作到真实病人身上操作的一个转换过程,无论从学生的心理和临床操作技能,都需要一个良好的过渡阶段。虽然实习期间学生要运用的技能,在校时都进行了系统严格的训练,但由于课程设置顺序的需要,安排普遍靠前,学生接受训练后,离进入实习还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这期间由于来自其他课程的学习压力,不免有所遗忘,直接进入实习,可能会在面对病人时无所适从[3]。为使学生尽快进入实习生的角色,在临床实习前进行专业技能强化训练就非常必要。自2004年起,我们对将进入临床实习的口腔专业学生集中进行专业基本技能的强化训练,具体的内容是病史的采集、专业的基本操作,临床病例的分析,并根据操作的实际特点,采取模拟病人,仿真人头模,经教师示范后反复操作及训练。参加强化训练的学生都要进行技能考核,考核的统一项目为口腔基本检查、无菌操作;口腔门诊病历的书写;包括开髓、取模、根管预备、口内局部注射麻醉等项目的操作以及各种病历分析。
这种实习前的强化训练,使学生对口腔临床的基本技能有一个比较系统的了解,对整个口腔科的实践有一个感性的认识,能够使前期实验室的仿真头模教学和临床实际更好地衔接,让学生更好地向实习阶段过渡。缩短了学生实习的适应期,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学生进入医院不久即适应了医院的工作和学习,满足了医院对实习生的基本技能要求,赢得了带教老师和医院的信任,获得了更多的学习机会,尤其是临床操作机会,使实习教学质量有了充分的保证,学生的综合素质也得到了提高。
2.4 拓宽学生专业知识面
根据口腔医学向微观分化的趋势,新增3门专业选修课,使学生及时掌握口腔医学发展的最新知识。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在第一学年,开设《口腔医学导论》,使学生早期接受专业知识教育,加强专业课教学与基础课教学的相互促进,本课程教学主要以专题讲座的形式进行,辅以临床见习,通过对口腔医学全面概要的介绍,早期培养学生专业兴趣和专业意识,了解口腔医学课程的学习方法,以对口腔医学各专业课程的学习起到导向的作用。开设《口腔临床药物学》选修课,讲授口腔常见疾病的临床用药知识,弥补我国口腔专业本科教育中的不足;增设《口腔医学美学》选修课,提高审美情趣,促进人文教育和专业教学相结合,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
2.5 树立早期专业意识,实现专业教学全程化
为了使口腔医学专业学生早期树立专业意识,改变学生二、三年级时还对本专业一无所知的现状,在一年级开设《口腔医学导论》,并安排临床参观见习,使学生早期接触临床,树立口腔医师意识,从《口腔医学导论》、前期口腔基础课程、基本操作训练到专业课、临床实习,口腔专业教学从一年级到五年级延续不断,实现了专业教育全程化,构建新的口腔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我们在以后的教学中,将继续深化口腔专业五年制本科的教学改革,及时总结经验,获取一线材料,及时调整适合我院的口腔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推动民族地区口腔医学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口腔培训计划范文第3篇
一、关于培养目标的思考
培养目标是首先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我们通过七年制培养什么样的人才?这些人才适应那些岗位?是不是符合现有的社会需求?而目前许多学校的七年制基本上沿用了一年综合培养+3年医学基础培养+三年口腔医学培养这种简单的培养模式,特别是在口腔医学教育中,在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上,与5年制本科生的培养没有明显差别,使得七年制学生简单的变成5+2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导致七年制学生临床实践训练时间不够,基础研究的时间也不够,导致临床、基础都差口气,在某种程度上陷入尴尬局面。这显然不符合七年制长学制教育的初衷[4]。那么教育部和卫生部新提出来的新型/5+30模式,实际上在上海已经实行一段时间,学生经过五年制本科学习后,如何进入下一个阶段3年培训?5+3一贯制还是从五年制中选拔?这直接关系到招生生源,而且即使是5+3一贯制,仍然比7年制多一年,在招生上仍然不占优势,因此5+3和7年制仍然不是一回事,对现有7年制在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式上进行合理调整后,7年制仍有较强生命力。
高等教育的基本功能是培养人才,培养出符合人才市场需要,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符合国家建设需要的人才。对于7年制的培养目标,应加强顶层设计,换句话说/按需培养0,随着口腔医疗市场的进一步开放,越来越多的外资或者私人资金开始投向口腔医疗市场,高端口腔诊所越来越多,但是制约这些私人或外资口腔诊所医院发展的一个问题是人才缺乏,目前高水平医生大多集中在公立医院,而目前我们培养出来的口腔医学专门人才,即使是硕士或博士研究生,在临床新技术掌握程度、服务意识、人文素质、接诊技巧等方面,距离能够提供高层次口腔医疗保健的要求还有较大距离;口腔医学七年制学生具有综合素质高、英文水平好、沟通能力强等优势,如果善加引导,创新培养模式和方法,就能够培养出高质量口腔医学专门人才,就能够适应这种人才需求,将会有越来越好的就业空间。因此我们提出分级培养的概念:为满足社会对不同层次口腔专门人才的需求,克服与国内同行院校/同质化0竞争的问题,对不同学制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目标化分类培养。第一层次以七年制长学制为主体,以课程国际化建设为契机,强化竞争、流动、淘汰机制,以国际化标准采取精英式教育,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口腔专门人才。第二层次是五年制口腔医学,结合国家政策,五年毕业后再经过3年的系统培训,目的是培养能够满足日益增长的基层口腔医疗服务的全科口腔临床专门人才,加强临床操作技能训练和自我学习能力培养,提高服务社会的能力。两个培养层次实现相互流动,优胜劣汰,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个人特点、发展潜能,选择合适的培养模式,使我们人才培养模式实现根本转变,显现出突出特色。
二、进一步明确培养目标,调整教学计划,突出七年制特色
就像前面提到过的那样,多数院校强调7年制学生培养的/强基础、宽口径0,多数7年制学生的第一年在生命科学院一类的综合院系培养,其目的是提高和强化学生的科研素质,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效果并不理想,首先7年制学生实际上没有太多的时间从事科研工作,主要优势还在于较充足的临床技能培训,因此这一年强基础并没有进一步强化他们的临床技能,有些/刀锋走偏0;其次,口腔医学专业和基础课程任务非常繁重,而他们进入口腔专业课学习的时间明显滞后,形成了一个/前松后紧0的情况,使学生普遍感觉进入专业课学习后,课程负担突然加重,很不适应而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显然是不合理的;最后,由于专业课学习时间不充足,想根据7年制的特点增加部分专业课学习(比如临床新技术、新方法的介绍和拓展),也有些捉襟见肘,因此很多院校迫不得已,在专业课学习培养方案上与5年制基本一样,这也是由于培养时间不够造成的,这显然不符合7年制的培养目标。因此应该认真反思7年制的培养计划,是不是完全符合我们的培养目标,是不是可以将其第一年从综合院校生命学院撤回来,适当增加与口腔医学相关性更强的科学,或者使他们能够早期接触口腔临床,适当增加专业课学习的时间,使专业教师有更充足的时间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这至少是一个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毕竟没有充足的培养时间,是不能培养出与众不同的高素质人才的。
三、坚定不移的走国际化道路,将7年制学生培养成具有国际化竞争力的口腔医学专门人才
随着我们经济的发展和全球一体化,人才流动和技术的全球化已成为趋势,因此课程国际化建设已成为迫在眉睫的任务,不能再用/国情0和/学生接受能力0等借口阻碍口腔医学人才的国际化进程。7年制学生普遍具有较高英文水平,接受能力强,更加适合进行课程国际化尝试,已经毕业的7年制毕业生普遍反映,虽然专业课学习阶段较为紧张,但是从7年的全过程总体来说,课程过于轻松,压力不大,学习过程缺乏挑战性,因此大多数7年制学生完全可以能够接受强度更高的学习[5]。因此应该考虑从生命科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的顺序学习开始,就基本实现完全的课程国际化,从教材、授课内容、考试考核等教学的全过程全面实现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培养接轨,这样学生进入专业课学习时,就能够较轻松的接受专业课国际化。
口腔培训计划范文第4篇
[关键词] 胜任力; 口腔医学生; 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 R 78 [文献标志码] A [doi] 10.7518/hxkq.2013.01.026 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4年)的颁布实施,将医学人才的培养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从而更好地适应了中国卫生医疗事业对于医学人才的需求。基于胜任力的管理理论和方法作为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有效手段已在诸多领域得到了良好的应用。笔者将基于胜任力的管理理论引入口腔医学生的本科培养模式之中,并结合口腔医学专业特点和学生培养的规律,进行了理论分析和探究,提出了以胜任力为导向的口腔医学本科精英培养新模式。
1 胜任力概述
胜任力一词,来源于英语中的“competency”,其原意是能力、技能。被誉为“胜任力研究之父”的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戴维?麦克利兰在1973年最早将胜任力的理念引入学术界[1]。胜任力是指能将某一工
作中有卓越成就者与普通者区分开来的个人的潜在的、深层次特征。随着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发展,胜任力的这一内涵被不断拓展,也被广泛地应用于除人力资源管理外的其他领域。
从大学口腔医学生培养的角度来看,胜任力可以概括为口腔医学生在毕业之后的某个特定工作岗位、组织环境和文化氛围中的绩优者所具备的可客观衡量的个体特征及由此产生的可预测的、指向绩效的行为特征,是判断一名学生是否能够胜任未来某项工作的特质,是决定并区别未来业绩好坏差异的个人特征。胜任力的特征中有些是与生俱来的,有些则是需要后天培养形成的。在本科教育阶段,高等学校或教育机构应该着重培养后天特征,结合人才市场用人需求,站在学生个体可持续发展的立场上,有意识地规划和设计培养其胜任力,从而确保受教育的口腔医学生在毕业之后能够获得进入该行业的胜任能力[2]。
2 口腔医学生胜任力培养的特点
口腔医学生的胜任力培养具有自己独特的特点,主要是培养具有深厚人文底蕴、扎实专业知识、强烈创新意识、宽广国际视野的国家栋梁和社会精英。这与企业员工的胜任力培养截然不同,具有多学科交叉的特性。同时今后还要面对口腔医疗临床实践,因此除注重对学生的口腔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之外,还需同时注意对学生抗压能力、实践动手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创造力和发散性思维等多方面能力的培养,兼顾学生的个性培养,以便培养出术业有专攻且素质全面的口腔医学生。
笔者认为学生的胜任力大致可分为三个层面:一是表现在外的表面层,体现在口腔专业知识技能、思维集中力、收集信息的能力等,这些知识、能力与行为易被培养和评价;二是潜在层,如发散型思维、挑战风险的意愿与能力、承受挫折的能力等,这些能力相对不易被挖掘与感知,被认为是人的“潜能”;在潜在层与表面层之间还应存在着一个中间层,中间层的胜任力介于表象和潜在的能力之间,这种能力就是本科胜任力培养的着重点,如口腔医学生的创新和创造能力、实践能力、人际沟通交往能力等[3]。
3 以胜任力为导向的口腔医学生培养模式
口腔医学生的胜任力培养应当侧重学生中间层能力的培养。而在当前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经济结构亟待转型的大背景下,笔者认为口腔医学生胜任力最重要的三个要素是: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人文素养的培养。
3.1 对口腔医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第5条也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人才,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应对经济全球化下严酷的国际竞争压力,提升综合国力,就必须要拥有领先于世界的科学技术,依靠创新性人才。
口腔医学生虽然仍处在专业知识技能的学习阶段,主要的任务是学习和积累,但也不能忽视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锻炼。即便是口腔医学生阶段的创造活动很难产生真正意义上的新颖产物,他们的创新可能很多在人类历史上并非首创,但就学生个体而言却是具有首创的意义。
3.2 对口腔医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随着中国口腔医学生招生人数的不断增加,原本的大学本科毕业生的就业渠道已有相当部分从原有的理论研究或创新型人员转向产业一线的应用型人员。产业应用型人员需要能够很好地用最简单、最有效的方式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要胜任这类应用性工作,口腔医学生需要具备过硬的实践动手能力。从培养模式的角度出发,应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加强口腔医学生实训、实习环节的教学实施,使口腔医学生既有一定深度和广度的理论知识,又有较强的自我发展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善于将书本知识或其他先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为企业创造效益[4]。这样培养的口腔医学生才能真正与社会需求
相符合,口腔医学生的实践素质提高了,才能使高校成为促进口腔医疗事业发展的有利推手。因此应当在本科阶段多举行有创新意义的竞赛、活动等,鼓励口腔医学生进行大胆的探索。
3.3 对口腔医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
医学作为一个古老的学科,为人类的生存与安康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在人们的心目中,医生一直是一个恪守誓言、富于同情心、勇于承担责任、积极服务于民众的受人尊重的社会职业。人们也一直认为,医学的职业精神会通过医学教育传承给医学生,医生在服务于大众的社会实践中会秉承与践行这种价值观和责任感[5]。然而,近几十年来,社会民
众常谴责医学界偏离了职业精神、违背了伦理规则。因此,对于口腔医学生人文素养中的职业精神及医风医德的培养已经迫在眉睫,不仅要培养出医技精湛的医生,更要培养出品格高尚的仁者。
4 基于口腔医学本科生胜任力培养的实践
笔者通过近几年的教育教学实践,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具体如下。
4.1 通过改革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注重创新胜任力
的培养,全覆盖胜任力内涵
首先,打破以前的基础学科与临床学科分离的模式,创建“一贯制”教学模式,通过课程改革,在培养全程中引入专业知识学习,开展早期接触、反复接触临床教学改革等,加强学生医学专业知识方面的胜任力培养。
通过引入早期接触、反复接触科研环节,培养创新理念和能力,并实行了创新班主任辅导低年级本科生科研训练的“多段式”导师制和大学生科研计划等项目,同时开设科研设计训练课程,对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核心的科研能力和临床实践应用等职业发展能力进行重点培养。
根据国情、校情,循序推进教育国际化,开拓学生国际视野,丰富创新能力培养方式。通过建设
国际化口腔专业全英文课程、邀请国际医学大师进本科生课堂、开展国际交流营、举办各类国际学术会议等举措,营造教育国际化的学术氛围,为拓展学生国际视野、树立成就导向、学习国际先进学术知识、提高人际沟通能力、增强自信心等各方面胜任力的培养搭建了国际化平台。
4.2 优化实践教学环节,深化胜任力培养
组织出台口腔医学各科实践教学标准。依托四川大学新增的“实践及国际课程周”课程,设立了临床技能训练、科研能力提升、国际视野拓展、社会实践锻炼四大教学模块,保证参与学时的个性化选择,从而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思索能力、辨析能力和探索求知精神,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结合多段式导师制及创新班机制,由各科学术带头人牵头、优秀的导师指导,自主开展研究创新性实验项目,实施国家及学校“三大实验计划”,使学生早期接触科研,培养他们对科研的兴趣。
组织影响大、参与面广的“林则杯”口腔技能比赛,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培养大学生团队协作意识、独立创新思想和持之以恒精神;通过“三馆一廊一杂志”即:“中国口腔医学博物馆”、“标本陈列馆”、“图书馆”、“华西口腔校友长廊”、“《中国口腔医学信息》杂志学生采编部”的持续建设工作,同本科生创新人才培养计划有机的结合起来,锻炼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以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华西医院为平台建设示范实习、实训基地,训练了学生的医疗技术,更是强化了对学生医德医风的教育,全方位提升了学生对口腔医疗岗位的实践能力,拓展了实习范围。兼顾口腔医学生的职业特点,除在常规的业务科室轮转外,还在消毒供应室、制作中心等科室实习,实现口腔人才的全面发展。
4.3 弘扬医学职业精神,塑造高尚人格胜任力
弘扬作为灵魂的医学职业精神,倡导的是人文医学的回归,向医学科学、医学教育注入人文精神,使之体现出应有的人文理念[6]。在教授临床技能的
同时抓好实习医生的医德教育,使学生在向医生的角色转变过程中全面完善自己,这样才能为国家培养出德才兼备的医务工作者[7]。
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开设了临床前技能培训课程,完全模拟临床实景,同学们通过医生与患者的角色扮演,体验换位思考,全面了解接诊患者的全过程,大大提升了同学们的医患沟通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同学们以医生的身份对患者进行人文关怀的能力。华西口腔医学院同时要求带教老师在平时的临床实习接诊过程中,时刻重视对实习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这是口腔医学生医德教育工作最广泛、最基本的途径。
5 结束语
对于中国医疗事业单位来说,每一名口腔医学生都是各个高校培养的“产品”,而评价这个“产品”的核心标准之一就是其能否胜任工作岗位。本文从胜任力的角度提出了新的口腔医学生的培养模式及口腔医学生胜任力培养的三个要素,并总结了近几年的教育教学实践,对口腔医学精英人才的培养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 McClelland DC. Testing for competence rather than for “intelli-
gence” [J]. Am Psychol, 1973, 28(1):1-14.
[2] 胡颍, 徐刚. 基于胜任素质的大学生能力培养[J]. 中国集体经济,
2007(3):179.
Hu Ying, Xu Gang. Competence-based ability cultivation for col-
lege student[J]. China Collective Economy, 2007(3):179.
[3] 贝. 胜任素质理念对高校人才培养的启示[J]. 宁波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2008, 30(5):98-101.
Chu Bei. An enlightenment of competence to talent training in col-
leges[J]. J Ningbo University: Education Edition, 2008, 30(5):98-
101.
[4] 郭朝晖, 曹欢. 胜任力视角下的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J]. 合作经
济与科技, 2011(412):102-103.
Guo Chaohui, Cao Huan. Cultivating innovative college talents with
competence as the focus[J]. CO-Operative Economy Science, 2011
(412):102-103.
[5] 徐龙. 加强社区全科医生教育和管理初探[J]. 实用全科医学, 2006,
4(6):694.
Xu Long. A probe into the education and administration of com-
munity general practioners[J]. Applied J General Practice, 2006,
4(6):694.
[6] 于双成, 金祥雷, 于雅琴. 美国医学教育改革三次浪潮的文化背
景及本质特征[J]. 医学与哲学: 人文社会医学版, 2011, 32(12):
11-14.
Yu Shuangcheng, Jin Xianglei, Yu Yaqin. Analyzing the cultural
background and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three generations of me-
dical education reforms in USA[J]. Medicine Philosophy: Huma-
nistic Social Medicine Edition, 2011, 32(12):11-14.
[7] 郝福良, 张旭东, 董玉英, 等. 加强医德教育以培养高素质口腔
医师[J]. 医学教育探索, 2010, 9(6):821-822.
Hao Fuliang, Zhang Xudong, Dong Yuying, et al. Enhancing me-
口腔培训计划范文第5篇
1.数码摄影基础理论:包括数码单反相机的构造、成像原理,相关的参数设置、环形闪光灯的使用,以及图像处理软件的应用等。此部分内容主要由学生自学完成,同时鼓励学生通过风景、人物、静物等摄影熟悉数码单反相机的使用。之后再以小讲座和讨论的形式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这一部分的基础理论内容。
2.口腔数码摄影理论:以小讲座的形式向学生讲解口腔数码摄影的基本要求。包括摄影目的、成像要求、拍摄内容及张数等,主要参照美国牙科学会(AmericanAcademyofCosmeticDentistry,AACD)对临床病例照片格式的要求(表1)。展示优秀全面的口腔数码摄影范例,使学生对口腔数码摄影形成较为系统的认识。
3.口腔数码摄影实践:结合理论授课内容,由带教老师进行示教,学生分组实践。先通过拍摄完整牙列和局部牙列的石膏模型熟悉摄影器材和相关参数设置方法,之后三人一组互相配合完成面部及口腔内部数码摄影。学生的学习内容包括拍摄顺序、不同拍摄部位患者及医生、口角拉钩的正确使用方法、反光板的使用、对焦点的选择等。重点结合口腔修复数码摄影特点和要求进行教学。例如,面像需记录患者面型、面部比例、对称性;微笑像应反映唇齿关系、牙龈暴露情况、中线是否对称;牙齿特写像需展示牙齿及牙龈的细节特征,包括表面纹理、釉质色斑、牙齿颜色及透明度等方面。要求实习医生由简到难,循序渐进,完成12张基本模式拍摄。并增加修复体静物摄影培训内容。经后期图像处理之后交由老师汇总,通过互相点评、讨论的方式分析常见错误及相应对策,例如拍摄角度偏差、拍摄范围不当、参数设置不当等问题。通过这些讨论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口内数码摄影的要求和技巧,利于短时间内提高口腔数码摄影技术。
4.病例资料收集及考核:结合口腔修复科对实习医生出科考核制度的改革,即要求每位实习医生完成2~3例完整病例的资料收集及汇报,包括文字叙述和图片资料等。根据病例需要完成修复前、修复过程、修复后的照片拍摄,同时以文字记录全部治疗过程,作为出科考核依据。主考老师根据病例完成情况作出评分,其中病例照片在评分中占一定比例。
二、本科生口腔数码摄影培训的意义
1.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如前所述,口腔数码摄影已成为高素质口腔专业人才必备的一项技能。通过现阶段的基础培训,学生有机会在本科实习期间即了解和初步掌握这一技能,同时培养了良好的病例收集意识和能力,有利于临床整体素质的提升,也大大提高了学生毕业后的职业竞争力。
2.有助于增进实习医生与患者之间的交流:通过口腔数码摄影,许多患者的治疗计划确定及疗效预后判断可通过影像资料进行直观的讲解和交流,更易获得患者的理解和认可,从而增加了患者的信任感,使实习工作得以更顺畅地进行。
3.有助于提高实习医生的临床操作水平及病例完成质量:对病例资料进行收集和整理,能够使学生对治疗计划和诊疗过程形成全面深刻的理解,培养良好的整体观和全局观。同时,影像资料能够使学生看到一些操作时容易被忽略的视野或角度,从而及时发现问题并作出改进。病例完成之后,通过对影像资料的回顾整理,也能够更进一步认识到该病例的可取之处和不足之处,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临床能力。
三、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缺乏系统规范的专业课程设置:口腔数码摄影的专业性很强,影响因素较多。实践中发现,平时对数码摄影有兴趣、特别是参加了摄影社团的同学,能够更快地掌握口腔数码摄影技术,从侧面说明了基础训练的重要性。而本科生临床实习时间有限,理论培训以自学和小讲座的形式为主,难以达到全面系统的学习。同时实践操作时间并不充裕,学生对这一技术的掌握程度差异较大,也没有形成合理的考核评价制度。因此,有必要在临床前期阶段增加口腔数码摄影课程,使得培训和考核更加系统、规范、有效。
2.培训内容有待完善:受实习时间和专业所限,目前的培训主要是针对口腔修复临床进行的,侧重于记录修复前后患者面型变化,唇齿关系变化,牙齿排列与咬合状况,修复体结构、形态、颜色、透明度等内容,有一定局限性。虽然基础理论和技术是相通的,但在口腔正畸、口腔内科、口腔外科等不同专业之间,数码摄影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和要求。例如,口腔内科常需要拍摄充填物细节,根管口分布等内容;口腔正畸更注重对面型、牙弓、咬合关系的记录;口腔外科则以患者病损部位特征为拍摄重点。在我们目前所进行的培训中,难以全面涉及。因此,在进行口腔数码摄影课程设置时,必须多学科合作,以保证课程内容的全面完善。
3.带教老师的摄影技术有待规范和提升:由于各大院校均尚未开展系统的口腔摄影培训课程,目前带教老师多数是通过自学及多年实践经验的积累进行教学,每位老师的教学方法和水平存在一定差异,规范化程度欠佳。因此,有必要对相关教师进行更专业的系统培训,以提高教学质量。
上一篇:口腔学习计划{优选5篇}
下一篇:口腔协会工作计划{汇总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