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AA范文大全网!

发热门诊建设工作计划{推荐5篇}

青春的色彩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本文共计16411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66分钟。

发热门诊建设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

在设计伊始,即明确了建设绿色医院建筑的目标和实现适应性、高效性及生态性的设计原则。

整体规划、分期实施

*充分呼应和利用现状条件

益阳医院的规划结构为南北走向。门诊医技楼(以下简称门诊楼)在东侧,病房楼在西侧,靠近山林生态区,裙房在东、南侧迎向市区人流,南侧为主入口广场。北区利用平坦的山坳作为疗养和养老基地,最北侧为职工住宅。项目充分呼应和利用现状条件,一次规划,分期实施,以节约资源并为未来扩建提供可能性。

*利用地形高差,节省土方

场地设计充分利用地形,将10m的高差分成两块台地,既减少土方量,又使医疗区建筑有两个地面层,门诊、急诊主要入口层均相邻城市道路,便于使用。另外,对原低洼处进行有限的整理,利用高差错层布局,形成半地下空间。负一层主要作为后勤和地下车库使用,各个入口均平进平出,节省土方量的同时便于引入自然通风和采光。

预留充足的发展空间

*规划预留发展用地

行政办公区位于东北角,便于医院区和疗养区的综合管理,并设置独立的出入口,免受医疗流线的干扰。视未来两区协同发展的情况,可以扩展医院功能至北区,也可以把南区病房楼共享为疗养康复部分,便于医院区和疗养区的资源共享。

病房区位于西侧。南北两端分别为一、二期病房楼。二期病房楼未来可作为疗养区康复病房楼使用。两病房楼之间空地向会龙山生态保护区敞开,远期可扩建第三栋病房楼。

*建筑预留水平和垂直发展空间

首先是利用高差预留地下发展空间。通过大开挖建设约30000m2的半地下空间,负一层屋面形成平整的南广场,在东侧呈现的则是地面层,分别设置门诊、急诊入口。南广场下的预留空间可暂时封闭,随二、三期病房楼的建设,可作为停车场使用。

其次是利用屋顶架空层预留可扩建空间。益阳医院门诊楼层顶近10000m2,利用架空层布置屋顶花园,为患者和医护人员提供休闲场所,又改变了顶层房间的保温隔热性能。随着医院业务的拓展,可扩建为诊室、实验室等功能房间,且不影响医院的整体形象。同样,病房楼的屋顶架空层也可以加以利用,作为康复、健身的场所。

模块化、标准化的设计

*柱网标准化

由于医院功能的复杂性,设计伊始,通常含有具体数据和参数的任务书并不全面,设计时尤其需要提高方案的适应性,以满足使用要求的变化以及建筑全寿命过程中的应变需求。

建筑平面尽量采用规整划一的柱网尺寸,设为8.4m×8.4m,为因功能调整而改变房间布置带来便利。

*平面模块化

门诊由4个单元模块组成。每个模块都为二次候诊方式,患者从医疗街来到一次候诊厅,等候叫号后进入二次候诊走廊。围绕医疗街布置主要交通核心,疏散楼梯和卫生间贴边设置,形成稳定的服务核心。服务核心之间为完整的使用空间,作为候诊大厅和便民服务等,利于不同门诊单元的调换。

*室内尽可能采用大空间

以医技科室为例,考虑其未来发展的可能性,设计应简化流程,缩短距离,把相关功能科室相邻布置,如外科与门诊手术、放射科,内科与检验科、特检科,手术室与血库、病理科、ICU等。尤其是医技科室模块,可考虑采用大空间的设计,为实现这种相关科室邻近布置提供便利。

医疗功能和流程高效组合

益阳医院设计床位1200张,日门诊规模达4500人次,加上陪护、探视和工作人员,最高聚集人数超过万人。为提高运营效率,医疗功能布局极为简洁,功能与流程高效组合。

*H型医疗街,实现二次分流

医疗街是大型医院较多采用的二次分流模式,依据功能分区和医疗流程,医院以“H”型整合门诊、病房和医技医疗街,强化了医疗街的可识别性,缩短了患者由门诊至医技的流线,便于医技资源的共享。

H型的布置充分结合人流动线,南端为4层高的共享大厅,北段为4层高的共享空间和室外庭院,具有很强的识别性,患者能在体量庞大的门诊楼内迅速找到目的科室,完成医疗活动。

*急诊空间,单独成区

医院将急诊布置于负一层,单独成区。平时门诊楼白天运营夜晚关闭,夜晚单独开放急诊区,便于管理,可降低运营成本。遇到重大医疗事件时,可将急诊区封闭,作为急救中心使用,不影响门诊楼的正常运营。

*后勤保障,竖向物流

医院在负一层布置了物流入口、中心药房、中心供应室等,设计了“人在地上走,物在地下流”的立体物流系统。

所有的药品和物品从负一层北侧进入,分类存贮,通过专用电梯分发到各科室,使用后产生的污物则通过污物梯集中到西南角垃圾站,定时集中转运出院区。

中心供应室设置在手术室垂直下方,回收的医疗器械和敷料经污物梯运到中心供应室,经收集、清洗、打包、消毒后,进入无菌库,并与一次性物品由专用电梯运到手术室,减少了洁净物品在运输过程中被污染的可能。

被动技术优先的生态化设计

*建筑的底层化与庭院化

医院在建设绿色医院建筑过程中,优先考虑了被动技术的应用。

首先是建筑的低层化,门诊医技部分为5层,可以很好地解决门诊楼内庞大的复杂人流,还可降低建筑造价和运行费用。

其次是平面的庭院化,利用封闭式天井或开敞式庭院,把阳光、空气引入建筑体内,使主要使用场所都能享受到自然的环境,同时也是防火疏散的需要。

*光环境设计

光环境设计的特点是不同朝向采用不同的立面开窗和遮阳形式。南立面采用水平遮阳反光板,横向开窗。遮挡高度角大的南向阳光并改善室内采光。东、西立面采用垂直遮阳,竖向开窗,遮挡高度角小的早晨和近傍晚的阳光。

设计中患者使用的空间大多直接通风采光,而医护科室大都间接采光。为了改善医护人员工作环境,部分房间设置采光井,直接对外采光通风。庭院和内天井分布均匀,负一层天井和庭院直通地面,使负一层房间获得最大限度的自然采光和通风。

*风环境设计

“吕”字形平面布局,使建筑南北面保持风压差,实现良好的自然通风,部分房间通过天井解决通风。

门诊楼中4层高的共享大厅,顶部为玻璃采光顶,为建筑内部提供了阳光。设计将采光顶升高,超过屋面一层,上面可设电控开启窗,形成风塔拔风。可根据需要开启,排出热空气,加强通风,一改以往玻璃采光顶的弊端,形成可呼吸式的大厅空间,提供了通风舒适的室内环境。

发热门诊建设工作计划范文第2篇

今年我中心借创建全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示范区的契机,在院领导的带领下,全体职工工作热情高涨,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群众满意度明显提升。现汇报如下:

一、加大力度进行中心的改造和软硬件建设

(一)开展中心的装修改造工程

今年,*区政府将社区卫生服务纳入了区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社区建设规划和政府年度工作目标,开展了创建国家卫生服务示范区的活动。我们充分利用这一契机,认真制定《创建*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施方案》,明确了创建目标及实施步骤,从基本设施建设、人员配备、完善六大功能及监督管理等各方面对中心进行了规划。在正院资金紧张的情况下,投入近万元对我中心及下属站点进行装修改造,完成诊室、健康教育室、健康档案室、预防接种等室的建设,配备了健康教育、康复器材等基本设施,经过改造,我中心采用了全市统一标志,整体环境简洁、宽敞、明亮,温馨,科室标志及路标清晰,能较好地提供医疗、保健、康复、计划生育、计划免疫、健康教育等社区卫生服务,符合*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建设标准,得到居民普遍认同。

(二)开展年*街社区诊断工作为进一步加强和促进*街社区卫生服务的规范化管理,落实“六位一体”的功能,我们努力推动以社区为基础,以预防保健为主要手段的慢性病社区综合防治及妇女儿童保健等工作的开展,提高社区居民健康水平,我中心以*街辖内常住人口为主要调查对象,随机抽取个居委会,再从每个居委会中随机抽取户共人进行了上门问卷调查,现已本稿件属于完成调查工作及数据整理和分析工作。通过调查及社区诊断了解居民健康状况、生活方式、经济状况、发现社区存在的问题、社区居民的健康需要和需求;确定社区中哪些优先解决的卫生问题和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继而制订出社区健康促进规划,为政府制定卫生保健、疾病预防策略,社区综合干预计划和措施,合理利用配置社区卫生服务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三)开展适合本社区居民的有特色的社区卫生服务

我中心着重开展以人的健康为中心、家庭为单位、社区为范围、需求为导向,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残疾人等为重点,有效、经济、方便、综合、连续的基层卫生服务。

积极开设特色门诊服务,建立专病档案

中心开设有日常的门诊医疗,向社区居民提供内、外、妇、儿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中心还对外开设家庭病床,提供急救、转诊、出诊、护理、家庭病床、临终关怀等项目。中心与各站均配备了急救设施和急救药品,同时还与*区第一人民医院及三甲医院订立双向转诊协议,在就诊流程方面提供一切方便,将急救及疑难病人及时转送到上级医院,并将康复者及时转回中心(站),实现了小病在社区,大病上医院的目标。

依据年的社区诊断情况,*社区居民疾病谱前三位分别为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为此,我中心积极开展慢性病防治工作,成为*区卫生系统社区慢性病防治示范点。我们实施了岁以上首诊测血压制度,并开设心血管病专科门此文来源于文秘家园诊和继续办好糖尿病专科门诊,方便社区居民就近就医。一年来,中心为社区居民提供门诊服务人次,为岁以上的病人首诊测量血压次,全年心血管专科门诊达到多人次,糖尿病专科门诊达到人次,系统管理高血压患者人,新建高血压专病档案多份。累计健康档案总数达份;我们还开设家庭病床张,并通过医生联系卡小时电话预约、签定社区卫生服务合同等方式,提供送药上门、导尿、膀胱冲洗、插胃管、伤口换药、针灸、洗婴、孕产妇保健等特色服务。

加强社区健康教育工作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饮食结构的变化,疾病谱已发生变化,肿瘤、心血管疾病成为辖区内人群的主要疾病和死因。因此,通过健康教育的方法,普及疾病防治知识,有针对性地采取干预措施,已成为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环节。我们对社区居民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社区居民中从未接受健康教育者占.%,通过报刊杂志接受教育者占.%,发放资料占.%,上课占.%,其它占.%。针对这些情况,我中心与*街健康学校紧密配合,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全年举办各类健康教育讲座次,听健康教育课达到多人次,举办义诊咨询次,发放各种健康教育资料、处方余种多份,充分利用中心的宣传阵地共出+了期健康教育墙报。

出色完成预防保健任务

我中心贯彻落实以预防为主的思想,提供规范的计划免疫门诊服务,我中心拥有宽敞明亮的计免门诊,接种室、儿保室、体弱儿室、体检测量室、健康教育等室布局合理,环境温馨舒适,做到了医防分开,减少交叉感染机会。计免门诊采用登记、划卡、收费一站式服务,从人员流向、消毒防护、药品分发核对等方面整合了注射服务流程,减少了家长排除时间,避免差错的发生,使流程更趋人性化、规范化、科学化。中心除对辖区内居民完成计免工作外,还对流动人员进行追踪管理,每月与街道居委密切配合,抓好儿保建卡率,对外来流动人员坚持每月查漏、补缺。使每年接种率达%。目前,辖区内外的居民都愿意选择中心的计免服务,这充分体现了计划免疫门诊服务拥有实力上的优势。今年,我们出色地完成了妇女、儿童保健任务,计划免疫接种率达到%,儿童保健管理率达到%,其中系统管理率为.%,孕产妇保健管理率达到%。

加强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管理

今年我中心继续加强传染病防治工作,完善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重新修订了传染病防治管理制度,制订了发热门诊就诊流程,传染病报病流程,并对全体职工进行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培训并考核,做到人人知晓,事事落实。中心还举办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演练会,显著提高了医务人员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的能力,同时我中心加强了传染病信息网络的建设,目前,已建立了发热门诊、死亡病例、肿瘤病例等网上直报系统,全年中心无发生传染病漏报。

拓展社区康复服务

今年我中心积极拓展社区康复服务,与*街办事处一起成立了*街社区康复领导小组,建立了社区康复指导员每月值班制度,完善了社区康复的各项工作职责,有五名医务人员专职或兼职从事社区康复服务。开展了精神病康复、作业治疗训练、康复功能指导训练等种社区康复服务项目,全年为社区居民提供康复服务达到多人次。全年从上级医院转入社区中心或站接受康复治疗的患者达到人次。

开展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工作

继续做好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工作,今年前三个季度我中心开展各项计划生育技术服务达到人次,门诊产检达到人次。为群众提供计划生育咨询服务,在中心和各个站都设立了避孕药具免费发放专柜,受到群众的欢迎。

二、加强全科医学岗位培训,提高服务能力

今年我中心采取双管齐下的方法促进在职医务人员参加全科医学岗位培训。除了培训费给予报销外还在制度上确定所有中级以上医务人员必须参加全科医学岗位培训。全年共派出名医务人员参加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认可的全科医学岗位培训,至今年年底我中心共有名全科医师,达到了每万名社区居民拥有名全科医师和%的医师接受过全科医师岗位规范化培训的要求。

三、积极开展创建“全国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的活动

今年初,我区启动了创建全国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活动,对此我中心高度重视,并将其视为中心发展的重要契机,全力以赴,力争将工作做好做实。月,多次召开办公会议和中层干部会,研究如何开展这项工作,成立了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明确各自职责,发挥各自职能,确保完成任务。月,将创建活动的任务分解具体分配到各职能科室负责人和临床科主任手上,并召开了全院动员大会。形成了以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各相关职能部门具体负责,全院各科室共同参与的创建活动管理系统,使我中心的创建活动每条线有人管、每件事有人负责,层层有人落实。在区级评估中我中心取得了一般的成绩,针对存在的问题先后招开了次创建活动工作小组会议,对存在的问题逐条落实解决办法和负责人并进行整改。通过创建活动使我们明确了发展的方向,使全院职工改变了观念,团结一心,共同努力,向着“创最好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这一目标前进。

四、加快发展我区社区卫生服务的主要困难和建议

发热门诊建设工作计划范文第3篇

位置项目位于大同市御东新区,用地周边比较空旷,用地北侧为雁同路,西侧为御河东路,南侧为规划道路。

用地项目用地面积126172.30m2,总建筑面积88890m2,建筑高度为51m。本工程主要由门急诊、住院、医技检查、制剂药剂中心、后勤办公等功能空间组成。

项目目标

(1)创建现代化的医疗中心。

(2)体现对医院内的各类使用者的关心,创建适宜的就诊,工作空间。

(3)尊重地方建筑文化和地域特色,将现代化的医疗中心和山西传统建筑文化有机的结合起来。

(4)注重生态与节能的设计理念,营造温馨,舒适、人性化的绿色医疗、办公建筑空间。

规划设计

1 规划特点

(1)山西传统建筑文化

方案吸收了山西大院空间格局中院落的特点,按照一定的秩序将庭院串联组合在一起,把院落空间简化抽取,建筑,庭院虚实相间,形成具有一定韵律变化的空间环境。

造型取自单坡屋顶的大院形式。山西大院建筑的另一个特点是单坡屋面,屋面内倾。这样单坡屋顶背后的高墙对准院外,墙体高大,具有防御功能。山西一带气候干旱,春季常有大风,沙尘暴,外墙的高大具有封闭性,可以防风沙。屋面内倾,雨水向内流,寓意“肥水不流外人田”,反映了晋商勤俭持家的优良作风。

(2)现代化的医疗流程――模块化的建筑布局

平面设计贯彻“枝状生长式”空间的设计概念,和模块化的功能布局,适应医院复杂的系统要求,使医院空间获得紧凑的功能、优良的通风采光,利用南北向“医院街”的简明性实现内部空间的易识别性,并形成整体交通核心。各功能区按资源共享的原则,根据医疗流程设计为既相互独立,又紧凑联系的整体。

(3)花园式的医院

集中体现在创造生态、自然绿色为基础,少量人工雕饰做点睛的“颐养型”景观。景观作为辅助医院医疗康复功能的生态元素出现,以期创造舒适宜人的景观环境,给患者带来最大程度的身心愉悦,起到配合治疗的效果,营造健康,完整,可持续发展的小型生态系统,以改善区域生态环境,根据医疗康复机构区景观对于功能、氛围的要求,做到功能布局合理,景观形式协调美观,具有鲜明的时代感。

2 总体布局与交通组织

总图布局分为医疗核心区,预留发展区两大区。门急诊是医院最前沿的窗口,是接触病人最早、最多的场所,门诊部具有功能、流线、使用人群复杂的特点,因此将门诊部布置在场地东侧,毗邻主要人流来往的干道;住院位于医疗区的北侧,在主干道雁同路上有较好的景观,南面全部为病房,面向开阔的绿化庭院;后勤行政区位于医疗区南侧与各个医疗部门有方便的连接。

严格规范内部人流,车流及物流的清洁与污染路线,洁净物资与废弃物均设独立的通道与出入口,做到清洁路线与污染路线分开,互不交叉。医院主入口设于城市干道上,充分利用城市道路界面,根据门诊的特点,设多个出入口,方便各种就医人流;污物出口设于南侧城市支干道上,但远离门诊主入口,出口隐蔽。

明确各功能联系,医院各功能楼布局联系疏密有致。纵观全局,医院建筑按照其相互联系的密切程度进行集中与分散设计。医疗区的医技与门诊、住院紧密联系,门急诊部与住院部的病患与医技部有着直接的联系,因此将医技楼设于门诊楼与住院楼之间的中心点上,通过水平和垂直交通元素进行有机的联系,使得总体分区合理,开合有致。

3 建筑造型

建筑造型:以富有山西传统建筑文化特点的形象表达现代中医医院的内涵,力求打破传统医院冰冷、严肃的建筑形象,赋予大同市御东新区中医院新意义,形成轻快、活泼而富于中医特色的建筑形象。建筑形象强调传统建筑的魅力和山西大院文化的精髓,坡屋顶的运用体现出中医传统特色,并注重第五立面的设计,坡屋顶的走向相互连接整体感和节奏感强烈。

建筑设计

1 内部交通组织

通过水平交通系统及垂直交通系统组织了大型医院内部种类繁多复杂的人流、物流流线。

方格网水平交通体系,简洁明了,快捷地组织起门诊、医技,病房各功能单元。

分类设置垂直交通系统,清晰有效地组织各功能系统的人流,物流。

垂直交通均沿水平交通网格相对集中设置。

洁污分流分别通过分流的水平交通系统及分设的垂直交通系统实现。

2 功能分析

分功能区域的布置,既可减少微观流程相互穿越,又渗入了专科细分、相互支持、资源共享的现代医院的发展模式。

根据各使用部分的人流量,以及各主要功能的内在关联度,合理安排布局,最大限度减少患者的就医行程,并充分利用诊疗资源。

门诊由下至上将人流量大的内,外等科室安排在较低的楼层,减少大量人流通过垂直交通上下,增加就诊时间。

医技部作为医疗支持体系,与门诊、病房各功能单元形成系统化医疗体系,分别根据相关联系紧密度,布局同层或上下紧邻,形成便捷的支持系统。

门诊和各类检查科室、药房、治疗中心、门诊手术间之间,急诊和影像中心、手术中心,治疗中心、病房楼之间:手术中心和中心供应、血液中心、病理、ICU之间关系紧密,通过最近的平面布置和交通组织加强之间的联系,减少穿越和增加效率。

医疗主街使各功能科室之间建立了密切的关系,各科室尽端式布局便于部门间相对独立,医疗主街与科室之间为开敞的候诊空间,候诊空间内设护士台。护士站,一站式门诊可减少病人来回穿梭的机会。候诊厅面向主街和庭院,可带来良好的就医环境。

手术中心:采用梳状多通道的布局,医生设单独出入口,手术部与各ICU间同层布局,既可避免术后感染,又是对危重病人的尊重。

急诊中心:将急诊和急救分开设置,急救的绿色通道,可保证危重病人在最短时间内得到救治,与放射、手术部的便捷联系使急救功能更加完善。

护理单元:每个护理单元设40个床位,均为单廊式布局,大多数南向布置,具有良好的景观朝向,医护用房成区域设置,改善医护人员的工作条件。

3 建筑空间设计

门诊部以尺度开阔的中庭组织建筑入口空间,在视觉上是空间系列的高潮和导向中心。医院的所有部门都围绕着一个大型的中庭布置,垂直交通电梯,公共活动场所以及植物、水景、照明等都有秩序地设于中庭周边,创造了一个有静有动,构图丰富,充满生机的公共空间。

室内的“医疗主街”纵贯中庭,将整个建筑包括中庭两侧的各个功能单元串联起来,从而建立了各部门之间紧密的功能联系,依托“医院街”还布置了几个绿化内院,既解决了建筑的通风和采光问题,也增添了人性化的情调,对舒缓患者的精神压力,改善医护人员的工作条件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候诊区域设有精致的室内园林,为病人提供全天候的自然环境,并且他们的活动是在医生和护士的视野之内的,这样的自然环境医护人员在工作时同样可以享受得到。

生态节能策略

1 通风、隔热

混合通风:在充分利用自然通风的基础上辅以有效的机械通风装置。

建筑设计:建筑面向夏季主导风向,房间进深不宜过大,以便易于形成穿堂风。

中庭设计:

(1)太阳能光电板遮阳

由于进出风口的高度差小,要利用热压通风,则需增加室内外空气温度差,因此,在玻璃天窗上加设太阳能光电板,不但能起到遮阳的作用,也能提高外表面的温度,有助于加强热压通风的效果,并能为建筑的机械抽风设备提供电能。

(2)半透明遮光帘+遮光百叶

天窗在医院街三层通高部分升高,两边开设百叶窗。春、夏、秋季节打开通风,下雨天气关闭;冬季可按新风需求量控制百叶的开合。

透过玻璃顶棚的半透明的遮光帘可将直射阳光转化为柔和的漫射光,避免直接眩光的产生:另一方面,也可在其向上一面涂选择性反射材料,避免过多的太阳辐射热进入室内,减少空调能耗。

在两边的走道部分的天窗设置遮光百叶,减弱阳光的直接照射。

(3)反光板+遮光百叶

取消上一种设计的半透明遮光帘,在天窗下设置磨砂玻璃作为反光板,将直射阳光转化为柔和漫射光线,达到避免眩光的效果i走道部分做法同上,设置遮光百叶。

楼梯间的通风设计:同样利用热压通风原理,在高层部分的楼梯间的顶部设置集成的机械抽风和热回收的装置,在建筑外观上是一金属的风斗,通过其旋转确保排出的气流总是朝下风向,从而形成最大的正负压差,加强通风效果。

建筑外立面的设计:在外立面开设通风口,在开口处设置可调节百叶,对于不同的风向和风速,通过调节百叶的开合来控制室内气流,实现自然通风。

置换式通风系统:以极低的送风速度(0.25m/s以下)将新鲜的冷空气由房间底部送入室内,当遇到人员,设备等热源时,新鲜空气被加热上升,将热量和污浊空气等带至房间上部,脱离人流区,回(排)风口设置在房间顶部。

外窗选用自然通风器:适用于推拉窗与玻璃幕墙。该系统可在隔绝噪音的条件下保证无间断的自然通风换气。

2 采光策略

(1)自然采光

设置中庭、天井。控制房间进深,

避免阳光的直接照射(特别是医院街部分)。

室内材料的选择,避免镜面反射,尽量漫反射。

(2)人工照明

外立面设置遮阳构件:

避免直接型灯具,选择间接型灯具,

选择节能型灯具:

景观照明可考虑采用PV板提供能源。

3 降温

考虑利用景观水体对进入中庭空间的空气进行预降温与除湿。

4 地下停车场的设计

考虑结合场地的景观设计,在地面开设天井,以采光和通风,增加地下与自然的联系,减弱地下的幽闭感。

5 节水设计

(1)选用节水型卫生器具

使用低流量节水设备,减少建筑内部的用水量。

(2)中水回收系统

生活区和行政办公区的盥洗用水可加以回收,进入中水系统,通过机械生物处理、过滤和红外线净化后,将处理过的中水用于绿色灌溉,以及冲厕:对于门诊、急诊,医技,病房部分产生的污水,细菌含量较高,要对其先进行消毒处理,其出水的应用也有严格限定,产出的中水不得与人体有直接接触,如不能用于冲厕、洗车等可能与人体直接接触的用水;可用于不与人直接接触的绿化用水。具体规定参见《建筑中水设计规范》(GB50336-2002)中的相关内容。

(3)雨水的回收利用

在建筑屋顶设置雨水收集装置,人行道、停车场、广场等区域使用透水砖收集雨水,收集到的雨水替代自来水用于绿化灌溉和景观用水,也可用于卫生器具的冲洗用水。

目标:灌溉系统的供水由收集到的雨水,抽调上来的经过处理的中水优先提供,市政供水系统作为后备水源。消防系统用水也将由经过处理的中水和雨水优先提供,市政供水作为备用水源。

结语

发热门诊建设工作计划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医院建设 医院管理 前期策划 建筑细节

近几年,国家大力支持县级医院建设,使每个县至少有一所县级医院或中医院基本达到标准化水平。我们有幸组织实施了两所县级医院的建设,其中县医院于2005年1月交付使用,县中医医院于2012年3月交付使用。其中县中医医院在原卫生部规划司和原卫生部卫生发展中心组织的全国县级医院建筑设计状况抽样调查和分析中被评为两所比较好的医院之一。在此结合工作实践,就医院院长如何在医院建设中满足当前需要和今后发展要求,组织实施好医院建设谈一些认识和体会。

一、前期策划的重要性及关键点

医院建筑的使用寿命一般会延续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对医院发展的影响重大而深远。如何立足当前,并站在发展的角度,使医院建设既符合当地地域文化特点,又能满足今后医院发展的需要,为将来发展预留出足够空间,十分重要的一点在于前期策划。目前,虽然可通过招标方式,进行国内外建筑设计方案广泛征集,但因各医院建筑有其自身特点,不同医院也存在诸多不同之处,县级医院与市级医院也存在一定区别等,建设前建设单位做好充分论证工作仍是至关重要。尤其对于县级医院,医院院长或项目管理人员以及当地决策人员的审美取向等因素往往会直接影响到将来建筑的风格和设计细节。所以在建设前期医院项目管理人员、建筑设计师共同参与到医院前期论证中,进行有效沟通,会对医院将来的建设产生重要影响。

(一)床位建筑面积设置

2008年颁布的《综合医院建设标准》规定:400张床位的综合医院,每床位建筑面积标准为83㎡,同时规定中药房、供应室、制剂室、肠道门诊、发热门诊、儿科门诊等特殊区域不低于一定建筑面积。结合其他医院的建设实践,如从完善医院功能设置,预留必要的发展空间等实际需要出发,标准规定的83㎡/床的建设标准相对较低,应将每床建筑面积设置为不少于100㎡为宜。

(二)规划方案的全面性

在新建医院建设之前的规划中,应包括院内外建筑的总体规划设计,医疗、科研、教学、辅助用房设置和功能布局,行政后勤、生活福利和宿舍配套、停车等方面,然后分步实施,尽量避免边设计边施工。在施工前期、施工中、安装、装修等各个环节管理到位,减少设计缺陷,尽量避免使用后再更改。医院需求尽可能全面,才能保证功能齐全,如中药房、供应室、制剂室、肠道门诊、发热门诊、儿科门诊等特殊区域都按新要求同步规划设计。

(三)建筑造型及风格合理把控

中医院的外观造型设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要求须体现传统特色。而近几年也出现了一批传统特色非常浓厚的医院建筑,有些非常有特点,起到了无形的宣传作用,可有些却是不伦不类,屋顶是琉璃瓦,墙面、窗户都是现代或欧式风格等等。我们认为医院外观造型首先应与地域特征相结合,如所在的滨海城市,其主色调是白墙灰瓦,医院的建筑要与城市风格协调。另外要全面、正确理解中式风格,所谓中式风格是以宫廷建筑为代表的中国古典建筑的艺术风格,气势恢弘、壮丽华贵、高空间、大进深、雕梁画栋、金碧辉煌,造型对称,色彩讲究,图案多龙、凤、龟、狮等,精雕细琢、瑰丽奇巧。而过于传统的中式风格明显缺乏现代气息,所以点缀使用会更好:中式风格并非完全意义上的复古明清,而是通过中式风格的特征,表达对清雅含蓄、端庄丰华的东方式精神境界的追求,表达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延续。在设计医院造型中,将中式与现代风格相结合,更能产生美感,更能留下深刻的印象。如果屋顶是抛物顶,窗户可做成竖条状类似柱子,墙面用大块材料镶嵌或粉刷涂料就比较协调,但抛物顶下面用方窗再镶一些小瓷砖显然很不协调。

二、人本设计理念的综合体现

(一)优化工作环境设置

现代医院设计除关注患者以外,同时要关注医院工作人员的需要。工作人员的办公环境既要便于患者与医生交流,又要相对安静。在新建医院中除设立医生办公室外,还设立了独立的示教室,解决了科内教学、病例讨论、科内交班以及患者或家属谈话等需要。这样医生可根据需要分开办公,不仅工作环境得到明显改善,而且工作效率也可大幅提高。此外,还为来院体检及医院工作人员设置独立的通道和专门的检查区域。在医院门诊、急诊、住院都有独立的出入口,流向标识清楚,流程方便简捷,以减少穿插,促使人员单向流动。一楼大厅主要是为患者提供服务的场所,分层都设有收费处,使来院人员从不同出入口进出医院,进入后人员能够迅速分流,避免了一进入医院人员熙熙攘攘、拥堵等现象。

将现代管理理念与医院现代化建筑设计紧密融为一体,创造人性化的就医环境。门诊按科室分成独立的诊区,有独立的候诊区域。普通病房设置卫生间,使住院患者更加方便舒适。

(二)协调搭配环境色彩

在装修及设施安装过程中要注意色彩搭配,设主色调,其他颜色与之协调,颜色最多不超过3种。标识、窗帘、门窗、楼梯扶手、防撞扶手、标牌、胸牌等颜色也要与医院主色调相协调。装修风格、色彩冲击力不宜太强,外观造型特征不宜特别突出,如室内屋顶用长弧形造型等等。

三、建筑及配套设施的细节设计

医院设计中,完成如主要布局、科室设置等规划后,一些细节应引起注意,若设计不到位或材料选择不合适也会直接影响将来的使用或带来一系列的管理问题。即使在施工、安装环节有规范要求,但是一些具体细节还需要与实践经验相结合,这也是设计单位应该注意的。所以在医院的建设中需要医院管理者和设计人员紧密配合,预先发现和解决一系列设计细节问题。

(一)自然采光和通风

医院建筑应充分利用自然采光,要根据地域特点科学确定建筑朝向。新建医院许多是双走廊,有些房屋进深比较大,应用自然采光既可节约能源又比较舒适,解决办法是适当增加天井。合理的朝向使室内空气流通,减少医院药品、人体气味、消毒液等混合的特殊味道,保持空气清新。

(二)患者住院生活设施

在满足患者诊断治疗的同时,也要满足患者及家属的生活需求,比如晾晒衣物的问题,在设计中假如考虑不周,院内就会出现“彩旗飘飘”,非但不雅观,患者或家属也会有意见,解决此问题可在阳面设置一个小阳台,将需要晾晒的衣物挂在里面,达到视觉上的分隔;另外,家属经常会讨论患者病情,容易产生噪声,如果条件允许,可在病区内设置一个家属活动场所,既体现人性化又能解决其他人员的休息问题;医院卫生间设计不是个大问题,但真正合理又便于管理却很不容易,可将其设置在楼道末端,加双门、用自由门,可避免卫生间气味的扩散。我们曾经到过一所医院,门诊大厅面积较大且门朝向南,卫生间设在正对大厅的北面,为了便于通风,一般卫生间窗户习惯都打开,风很容易将其味道吹到大厅,严重影响了医院门诊大厅的空气质量,使人感到不适。目前,卫生间地漏的规范要求是水封,其缺点是若一段时间内不使用水蒸发,就会产生味道,可采用传统的S型返水弯管能够很好的解决该问题。

(三)材料选择及节能技术应用

医院走廊屋顶布满了管道难免会漏水,需要经常维护,选择材料上可选择非常实用的铝扣板,既解决因漏水发霉、损坏的问题,也可降低工程造价。另外,在医院走廊及病室内墙面抗污问题上,使用陶瓷砖虽可效解决抗污问题,但一旦破损维护难度较大,为此建议采用环氧树脂抗污涂料粉刷墙面。 医院建设中要尽量引进节能环保的新技术,以降低运营成本。医院中央空调采用地源热泵技术,既便于管理又降低了运行成本。洗手、洗澡热水可考虑使用太阳能方式解决,以节约消毒、制冷、供暖等设备用电消耗。

四、项目实施的全程控制与管理

设计团队的选择会对项目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它不仅会影响到外观造型和功能使用,决定县级医院建筑设计能否达到一个较高水平,还会影响到建设成本,所以建筑师是否真正了解医院建筑,或者说是否真正深入了解县级医院的特点,是否能够充分反映医院需求,对医院建设至关重要,医院在选择设计团队时一定要选择一支拥有丰富医院设计经验的团队。医院建设一般周期比较长,后期可能会遇到资金问题,虽然争取政府支持非常重要,但医院合理分配不同建设时期的资金尤为关键,要避免前松后紧造成最后因为资金缺口而影响工程的顺利竣工。同时要做好考察和论证,控制好造价、节约资金。

一般一项设备的采购周期为3~6个月,建筑装修材料的选购也需要一定时间,所以为保证工程连续性,要提前考察、招标采购。县级医院建设项目很多都有国债资金,各职能部门监管非常严格,每个项目必须按规定招投标。一些关键设施,如电梯、中央空调主机、手术室净化等设备必须要确保质量,斟酌品牌的选择。设备在使用中不可能不出问题,选择名牌产品一是质量稳定,减少出问题的概率,二是服务体系健全,出现问题能尽快解决,减少损失。 (编辑 刘鲁)

参考文献

发热门诊建设工作计划范文第5篇

关键词:综合大楼设计理念功能布局节能设计

中图分类号:TE08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工程概况

安徽省滁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城南新院位于滁州市规划的城南新区南大门,东临永乐路,南靠醉翁路,西北临城市规划路,地势平坦,环境优美,是一处绝佳的医疗用地。规划用地67058m2,总建筑面积119595m2,地上建筑面积96955m2,地下总建筑面积22640m2,地上最高层数23层,高度98.85m,地下局部2层。,日门诊量为3000人次,1000床(含ICU 20床),是一所以门诊、医技、住院、行政后勤保障为一体的为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

2 设计理念

根据医疗建筑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针对医疗模式、管理模式和服务对象的变化对医疗建筑均会产生影响分析,本次规划的出发点是充分尊重城市规划,尊重城市的肌理,从整体出发,兼顾医院未来的发展而进行整体的空间规划设计。

2.1 合理的功能分区

合理的建筑布局、专业化的功能设计是医疗建筑设计的关键,在此基础上,如何增加其灵活性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是一个难题。本案以一条贯穿全院所有主体医疗区的医疗街将门诊、医技、住院连为一个整体,使病人就诊的路线最短。功能分区明确,流线简捷,导向性清晰。明确区分公共空间、医务空间、病患空间,为本设计追求的目标,同时也为医院的高效运转提供了必要条件。

行政后勤楼位于基地的北侧,与医疗区既有紧密的联系,又自成一区。独立的出入口,成片的绿化景观,为医护人员提供了良好的工作休憩环境。学术报告厅位于行政后勤楼一隅,竖向交通相对独立设置,尽量减少会议的瞬时人流对其他人流的干扰。

会议以及多功能厅位于行政后勤楼顶层,与屋顶绿化相结合,独立设置。

2.2 坚持可持续模块化发展规划目标

为适应医院的发展,本次设计将近期规划和未来医院的发展整体结合,在医疗街的设计中,引入丁字形设计理念,既满足当前医院的发展规模,使医院周边地区的医疗卫生条件得到改善,又能满足院区的可持续发展。

平面布局以模块方式为基调,门诊模块采用前面为患者候诊大厅,中间为诊疗单元,后面为医生休息办公,会诊教学区,医患各设通道,实现医患分流。

住院楼采标准的版式护理单元,同时在设计中引入错落的花园,人性化设计,让医患人员都能有感受到更多的人文关怀。这种板式病房能为患者与医护人员争取到好朝向与采光要求,患者与医护电梯分组分厅,实现医患分流。洁物与污物电梯分设,做到洁污分流。

2.3 以生态、节能设计为宗旨

引入室外绿化,形成绿色中庭空间,减小建筑构进深,改善中小型医院封闭导致的采光不足,通风不透的诟病。为整个院区实现了自然采光及通风。

3 总体布局

3.1 平面交通流线

本设计将基地由北到南分为四个区,分别为门、急诊区;医技区;住院区;行政、后勤生活区。由一条贯穿全院的医疗街将门诊、医技、住院连为一体,达到就诊路线最短,流线清晰,导向性明确的目标

基地东侧出入口作为医院人流量最大的门急诊、医技的出入口,前广场实行人、车分流,车行路设置在与前广场连通的道路上。前广场、医疗街、中心花园形成整体的步行区域。将门诊、住院人流从空间上连为一体,增加了整个院区的整体感。

3.2 平面功能分区

功能布置以就诊人流量的多少由底往高布置, 医患专用通道,电子叫号,预约挂号、分层挂号收费等。诊查室:单人诊室面积>8m2,双人诊室面积>12m2.

整栋建筑设二层地下室,地下一层功能设置设备用房、太平间、停车库、人防等, 地下二层功能设置设备用房、洗衣房等。门诊楼A区一层平面设急诊、急救、输液大厅、感染科;二层平面设外科、内科、妇产科;三层平面设口腔科、耳鼻喉科、儿科;四层平面设康复理疗、中医针灸、体检中心。门诊楼B区一层平面设入口大厅、门诊药房、门诊办公、影像中心;二层平面设中心检验、功能检查、超声中心、内科门诊;三层平面设内镜中心及预留、眼科门诊、专家门诊;四层平面设病理科、皮肤科、血库、综合门诊。住院部一层平面设配液中心、住院药房、中心供应;二层平面设透析中心、中心检验;三层设ICU、DSA;四层平面设中心手术;五层平面康复医疗、净化机房、信息中心;六层平面设产前病房、产房、NICU;七层平面设产休病房、妇科病房;八层平面设心内病房、CCU;九层~二十三层设标准护理单元。行政、后勤部一层平面设厨房、办公入口大厅、教学中心;二层平面设职工食堂、病案室;三层平面设活动中心、会议中心;四层平面设学生宿舍、行政办公;五层、六层平面设值班公寓、行政办公。

4 建筑设计

本医院综合大楼共二十三层。首层有宽敞的阳光中庭,通过中庭组织病人,形成明确的人流路径,避免交叉混乱,使医院成为一个安静、有秩序的空间。由于新住院楼占地面积较小,为营造大气医院入口空间形成一个共享中庭。通过中庭组织就诊病人的流线,减少人流交叉。同时,中庭设置出入院办理,中西药房,商务中心,阳光中庭,体现对病人的关怀,极大提升医疗环境。

4.1立面设计

大楼的立面建筑以简洁、明快的现代风格为主,外立面的颜色以白色为主、橙红色辅以点缀,突出医院建筑洁净、安宁和亲近的性格,内装修上局部采用暖色调,给病人患者一种温暖和被关怀的感觉。利用色彩环境来调节人的心理,改善治疗气氛和促进患者康复;运用颜色进行区域管理,根据各种颜色的特点安排到相应的科室区域内。为患者带来良好的就诊环境。

4.2 剖面设计

(1)现代化医院有着先进的设备系统、智能化管理系统、先进的医用仪器设备,因此建筑的层高适当考虑改扩建的要求。两层地下室层高均为5m,门诊医技住院部份一层层高均为6m,二至四层层高均为4.8m,住院楼设备夹层层高为3.6m,五至二十二层层高为3.9m,二十三层层高为4.2m。后勤行政楼一层层高4.8m,二层层高3.9m,三至六层层高3.6m,学术报告厅最大层高为7.5m。

(2)主入口大厅设计4层高的共享空间,上部为玻璃顶盖,与贯通整个医疗功能空间的医院街相连通。

(3)建筑室内外高差为0.45米,建筑总高度为98.85米。

(4)电梯:本建筑共设病梯12台,客梯12台,货梯3台。其中无障碍电梯3台,消防电梯1台,污梯兼消防梯2台。

4.3无障碍设计

全楼按照无障碍设计要求设计。有关节点遵照《方便残疾人使用的城市道路和建筑物设计规范》JGJ50-2001。出入口处均作防滑处理,在主出入口处设宽度为1600mm,坡度为1/20的残疾人坡道,其余出入口均设坡度为1/12坡道面,均作防滑处理。南北楼各设一部无障碍电梯,设提示盲道,残疾人扶手,呼救按钮。符合坐轮椅病人操作的低按钮电梯。主要通道设双层扶手,上层高0.90m,下层高0.65m。各层均设一间无障碍卫生间。

5 节能设计

安徽省滁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城南新院建筑设计应注重医院建筑功能之外,还要最大限度考虑节能措施,使未来的医院即满足使用功能的要求,又是一座低能耗的建筑。本医院的节能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医院建筑围护结构的隔热保温性能、热惰性等应符合节能建筑的要求;

(2)医院建筑尽量获得有利的朝向,医院建筑的体形系数、窗墙面积比、屋顶透明部分的比例等直接影响建筑物围护结构的冷、热负荷,应予控制;大面积开窗,应有遮阳措施;避免大面积玻璃幕墙的采用;

(3)医院的总体布局十分重要,现代化医院主要体现在规划设计方法上,各种流线简捷、各部门配置在合理的位置,有利降低运营成本。新建的医院大多为中、高层建筑,为获得最多的医疗面积,辅助科室多设在地下室或内区,但应注意:1)尽量加大外窗的可开启面积,为利用自然通风创造条件;2)尽量减少内区,降低内部照明和通风空调设备的能耗;3)大量用水设备(如中心供应、厨房、洗衣房等)不宜设在地下室,以减少污水排放提升的耗电量;4)生活用水蓄水池避免设在地下一层以下,以减少给水提升的耗电量。

(4)医院院区的绿地面积应确有保证,符合有关标准,尽量采用透水路面,减少雨水外排,非雨天气,利用雨水蒸发,改善院区环境。

6 结束语

综上所述,医院综合楼的建设主要以“生态、绿色”作为设计的指导思想,贯彻“以人为本,健康医疗”的设计理念,为深圳市龙岗区坪地人民医院搭建了全新的平台,为充分发挥医院丰富的医疗资源,进一步提高医院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提供了高水准的硬件条件。

参考文献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