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AA范文大全网!

卫生院人才工作计划{整合5篇}

琴韵悠扬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本文共计18937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76分钟。

卫生院人才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

关键词:乡镇卫生院 卫生统计 卫生院管理

乡镇卫生院是农村公共卫生工作的枢纽,承担政府在农村医疗卫生行政职能。是基层公共卫生的服务机构。随着近些年新农合医疗制度的实施,农村卫生医疗服务水平有了显著提高。但受条件和农村发展速度相对缓慢等的影响,乡镇卫生院仍然存在着管理观念旧、各项工作功能定位不清晰、缺少宏观把控和决策等漏洞。因而,作为乡镇卫生院工作的一部分,如何通过改善卫生统计工作的现状对提高整个卫生院的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一、乡镇卫生院的管理现状与特点

(一)受自身环境与发展速度影响,经营管理观念相对落后陈旧

受建国初期计划经济体制及自身发展缓慢的影响,由于乡镇卫生院多少年的发展都是由国家统一拨款、统一控制,因而乡镇卫生院形成了坐享其成、不思进取的“等、靠、要”思想,普遍缺乏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激励竞争中的生存忧患意识,内部经营管理理念相对落后陈旧。具体主要表现在,很多乡镇卫生院普遍缺乏对将来本卫生院的发展谋划,不重视对医院管理模式的探索,甚至某些领导人员还将卫生院的经营管理滞后一味的错误归结为是因为设备不够先进。就拿统计工作来说,缺乏一套完整的规章制度来约束和管理具体工作,虽然引入了多媒体技术但仍以手工记录为主,多媒体只是简单的辅助,卫生统计工作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改善。

(二)缺乏专业人才,技术水平相对落后

阻碍乡镇卫生院发展,致使卫生院管理水平不高的另一主要现状是各种专业人才的匮乏,技术水平的相对滞后。就拿统计工作来说,当前乡镇卫生院的工作人员大多都是兼职负责统计工作,而专职乃至专业的卫生统计人员缺失严重。因而,目前我国乡镇卫生院的卫生统计工作效率低,统计数据质量不高。

(三)卫生院缺乏清晰定位,运营计划缺失

目前,乡镇卫生院的管理还缺乏对卫生院的清晰定位,运营计划也相对缺失。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后遗症影响,乡镇卫生院的管理向来缺乏像企业一般对自身发展的具体谋划和清晰定位,而是依旧存在着“衣来招手,饭来张口”的惰性。在运营上缺乏对内部管理风险的准确预测与分析。就拿卫生统计工作来说,多数乡镇卫生院将所统计的数据放在一边不加分析或是寥寥几句应付检查的分析。这样就不能统计数据应有的作用,也不能帮助本卫生院管理与决策及时发现漏洞,排除隐患。

二、完善卫生统计工作提高乡镇卫生院管理水平的措施

(一)更新观念,提起对统计工作的重视

面对目前乡镇卫生院管理观念落后的现状,要完善卫生统计工作就必须及时更新观念,提起对统计工作的重视。所谓态度决定一切,有好的态度加上好的方法做事情就会事半功倍。乡镇卫生院的统计工作亦是如此。由卫生统计工作大都由工作人员兼任足可以看出乡镇卫生院的各位员工及领导对卫生统计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因此要加强对包括领导在内的每一位乡镇卫生院的员工的宣传和教育,使其更新观念,切实认识到统计工作的重要性。

(二)加强专业人才培养,提高卫生统计工作技术水平

从企业的角度来说,拥有专业员工的数量和员工的专业化水平直接对企业的竞争实力产生重大影响。乡镇卫生院虽然与其相比没有那么明显,但市场经济体制下,加强对专业人才的培养,提高各项工作的技术水平,对本卫生院的管理和发展都会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因而,应不断加强对统计专业人才的培养,不断提高卫生统计工作的技术水平。具体来说,应加强对乡镇卫生院卫生统计人员的业务培训,做到查漏补缺。培训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如请专家来卫生院培训,或与其他卫生院联谊共同开展,也可以采取短期培训和定期专题讲座等培训形式。同时各卫生院还应将卫生统计工作人员的专业培训逐步纳入继续医学教育的范畴,经过多次培训后努力使培训实现制度化、规范化。

(三)加强对统计工作的指导、监督和检查,注重信息反馈作用

为保证各项措施和统计工作都能落实到实处,各乡镇卫生院还应组织有关卫生统计专家,如本市医疗机构的卫生统计专家,对本卫生院的统计工作进行定期的指导、监督和检查,帮助卫生院及时发现深层次的统计数据和管理等方面的漏洞,促进卫生统计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和规范。需要注意的是,各乡镇卫生院应重视专家所反馈的信息,通过统计专家所指出的问题,经过认真研究,最终提出解决办法,并将检查过程中发现的情况在此后的培训中加以补充和强化。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搞好卫生统计工作对提高乡镇卫生院的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而提高乡镇卫生院的管理水平则为加强农村卫生医疗服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而,结合当前乡镇卫生院管理现状的种种弊端与不足,各乡镇卫生院结合自身的统计工作实际,重视统计工作,完善统计工作,发挥统计工作的重要作用。从而,通过完善统计工作来促进提高乡镇卫生院的管理水平,以期提高提高乡镇卫生院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更好的为农村人口提供良好的基本医疗服务,充分发挥医疗资源的使用效率。

参考文献:

[1]杨雪琴,刁月华.基于乡镇卫生院现状的管理水平提升研究[J].中国证券期货, 2012

[2]吐鲁洪·依力牙斯.乡镇卫生院管理的难点与对策[J].健康天地,2010

卫生院人才工作计划范文第2篇

关键词: 专项招生计划 免费医学生 贫困地区招生

一、国家相关专项计划政策

为贯彻落实中央有关文件精神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4年)》,2012年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务院扶贫办联合下发文件《关于实施面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的通知》(教学[2012]2号),文件规定“自2012年起,组织实施面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以下简称专项计划),即在普通高校招生计划中专门安排适量招生计划,面向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以下统称贫困地区)生源,实行定向招生,引导和鼓励学生毕业后回到贫困地区就业创业和服务。”

免费医学生是“我国连续三年在高等医学院校开展免费医学生培养工作,重点为乡镇卫生院及以下医疗卫生机构培养从事全科医疗的卫生人才”。免费医学生的招生是国家专项计划的具体体现和现实实践。

二、免费医学生培养现状对招生工作的反思

自2010年国家6部委联合下文开展培养免费医学生工作以来,全国各地方医学院校已经培养了5届学生,免费医学生在校就读期间享有免除学费、住宿费并补助生活费;在校期间助学金和奖学金方面予以倾斜;毕业后直接纳入编制,确保定向生到乡镇卫生院有编有岗;上级医院在选拔用人时,优先考虑定向生。在诸多优惠政策的倾斜下,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往往存在以下三方面现象:

1.免费医学生的专业学习存在“积极性不高”现象

部分学生认为入学时已经签订了就业协议,毕业后有稳定工作,自己的大学在“保险箱”中度过,成绩好坏影响不大,学习态度有一定的松懈,学习目标不明确,直接导致学习积极性不高。

2.免费医学生的就业思想存在“稳定性不强”现象

昆明医学院的学者在一项研究中发现,免费医学生选择该专业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和就业原因,分别占39%和30%;免费医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日标;79%的调查对象没有明确的职业规划;且长期、终身从事基层卫生服务的观念淡薄,许多学生还没有树立长期扎根基层卫生的信念,这与培养“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干得好”的基层卫生人才的目标还有一定差距。

三、免费医学生招生工作改进方向

以上两种现象反映出免费医学生的职业认知和职业发展目标不明确,导致学生专业归属感不强,学习动力不足,甚至表现为找不到学习目标。从免费医学生的招生工作角度看,应该从招生宣传、生源结构等方面进行改进。

免费医学生的招收和培养工作不仅是基层医学人才培养的重要举措,还是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构建的重要环节。在招生宣传工作中,要将各地区医疗卫生行政机构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一起纳入免费医学生的招生工作中,使免费医学生的培养、就业及今后人生发展的各个阶段都参与到招生宣传工作中,这样才能使免费医学生的招收体现实践性、规划性和可持续性。

在免费医学生的生源方面,目前招生文件中只提到“主要是农村生源”,既然是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毕业后的就业岗位同样回到基层,在制订招生计划时应该将这个因素作为首要影响因素进行统筹。农村地区,尤其是贫困地区的生源对基层环境更熟悉,也更了解,自然有更强的归属感,定向基层工作的职业认同感更强,有利于稳定专业思想和职业发展规划。

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和免费医学生的招收和培养工作都是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具体政策,在中央提出深化体制改革,建立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新形势下,结合新医改方针,需要地方高校在创新人才培养中不断与时俱进,为国家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参考文献:

[1]柏珂,王虹,陈勤,范生根.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的职业认同感研究[J].泸州医学院学报,2012,06:640-643.

[2]李杰,刘洋,陈丽丽.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专业认同、学习动机及其相关性研究[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4,10:765-767.

[3]王静雅,温金英.如何提高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赣南医学院为例[J].农家科技,2011,S3:36.

卫生院人才工作计划范文第3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推动卫生事业发展、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为宗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创新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的体制、机制、环境,加大人才建设经费投入,优化卫生人才资源配置,调整卫生人才结构,使医、护、药、技及管理人才比例趋向合理,促进我县卫生事业健康发展。

二、工作目标

到2010年,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总数在现有基础上保持适量增长,每千人口拥有卫生技术人员达到3.37人,临床执业医师达到1.2人/千人口,从事预防工作医师达1.5人/万人口,从事保健工作医师达0.8人/万人口,中医执业医师达O.2人/千人口,执业护士1.6人/千人口,每万名城市居民拥有全科医师不低于2人。到2010年,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人员达到5人以上,大学本科学历人员达到48人以上,高级职称人员达到25人以上;执业(助理)医师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层次所占比例达到85%以上,护士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层次人员达30%以上;镇卫生院具有中级职称人员达到50人以上,高级职称人员达到5人以上;乡村医生中专以上学历达到30%以上,乡村医生具有执韭助理医师的比例达到15%以上。

三、政策措施

(一)实行高学历、高职称人才津贴制度。

从*年起,连续5年,对医疗卫生单位一线工作的高学历、高职称人员和镇卫生院全日制本科学历人员给予津贴。正高职称人员每月补助2500元,副高职称或医学博士研究生每月补助2000元,医学硕士研究生每月补助1500元,镇卫生院全日制本科学历人员每月补助1000元。县直医疗卫生单位、镇卫生院高学历、高职称人员津贴经费由县财政和用人单位各承担50%。高职称、高学历人才住房和安家费由用人单位负贲。

全日制本科以上高学历、高职称人才由县卫生部门和人事部门审核,每半年汇总审核一次,并报县财政部门核准,由财政部门将津贴下拨到用人单位。

(二)实施专家培养工程。

1、实施名医培养工程。由县卫生局制订名医培养计划,按照有关标准从县级医疗单位选定培养对象2名,对选定培养对象,送上级医疗机构的权威专家以带徒的形式进行培养。县级名医培养经费由县财政给予一定的经费补助。通过3年左右时间,培养2名县级名医。

2、实施公共卫生应急专家培养工程。由县卫生局制订公共卫生应急专家培养计划,从县疾控中心和县卫生监督所各选定培养对象1名,上送省、市对口单位进修培训。县级公共卫生应急专家培养经费按实际需要由县财政给予一定经费补助。通过2年左右时间,培养公共卫生应急专家2名。

(三)鼓励开展卫生科研活动。

充分发挥高级卫生专业人才的作用,为高级人才提供科技创新的平台,鼓励他们勘搞科研、多出成果。全县每年争取组织实施1个以上市级卫生科技攻关项目,县政府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给予每个科研项目一定经费补助,所在单位配套支持经费不得少于政府补助经费。

(四)开展学术交流活动。

充分发挥医学会的作用,县医学会每年开展2次专家讲座或学术研讨会,组织各级各类专业技术人员交流经验。共同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难题,促进交流和合作,激励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多出成果、多写论文,在全县卫生系统营造勤钻技术、爱搞科研的良好氛围,不断提高医疗卫生科研水平。每年县财政将安排一定的专项经费。

(五)推行镇卫生院院长公开选聘制度。

在*年完成7间镇卫生院院长公开选聘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年要完成其余13间镇卫生院院长公开选聘工作。通过公开选聘,把一批作风正、懂技术、善管理的人员选拔到院长岗位上,为镇卫生院的发展与改革提供人才保证。

公开选聘的镇卫生院院长实行任期目标责任制,任期3年,每年考核一次,连续两轮(6年)被聘任且继续在医疗卫生单位工作的,其工资、补助纳入财政供给,退休后由县财政发放退休金。已连续担任镇卫生院院长10年以上,政绩突出,群众认可,考核合格,因年龄限制不能参加第二轮公选镇卫生院院长竞聘且继续在医疗卫生单位工作的,其退休后由县财政发放退休金。

(六)建立健全医学继续教育制度,加强在职人员培训。

通过邀请专家或与医学院校合作以及省、市医疗单位进修培训的方式,抓好卫生系统的学历教育和培训教育,重点加强公共卫生和农村基层卫生人才培养,提升各类卫生人员的业务水平。

l、实施镇卫生院院长培训计划。按要求从*年起,对公开选聘出的镇卫生院院长进行管理知识培训,用2年左右时间对全县镇卫生院院长轮训一遍,提高镇卫生院管理水平。

2、实施公共卫生专业人员培训计划。重点加强对流行病学调查、卫生监督执法和传染病救治等专业人员的培训(含省、市下达培训任务)。利用2年左右时间,对全县疾控人员、卫生监督执法人员和传染病救治人员轮训一遍。通过强化培训,培养一批公共卫生应急处理业务骨干。

3、实施卫生院紧缺人才培养计划。对农村疾病预防、妇幼保健、临床检验、放射医学等紧缺专业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含市下达培训任务),由各卫生院选送培训对象,并与培训对象签订合同,培训对象至少要在镇卫生院工作5年以上。

4、实施乡村医生培训计划。由县卫生局制订计划,并负责组织落实,采取函授、面授等培训的形式。每年对全县乡村医生轮训一遍,着重加强乡村医生卫生法律法规的学习和中医药业务知识培训。通过培训,增强乡村医生法律意识,提高业务水平,为农民提供“简、便、验、廉”的医疗卫生服务。

5、实施全科医学培训计划。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业务人员进行全科医学培训,并实行先培训后上岗制度。对现已进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的人员用半年时间分期培训完毕;对新进入人员,要在当年培训完后上岗。上述培训工作由县卫生局负责组织实施,县财政每年安排一定继续教育培训经费。

(七)规范管理,严格实行技术人员准入制。

1、实施行业管理,规范层级管理。要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和行业管理规范,选拔任用医疗卫生单位领导班子。卫生行政部门负有对医疗卫生单位领导班子成员考察、检查、监督的责任,按照干部管理权限任用或报批任命医疗卫生单位领导班子成员。卫生事业单位和医疗机构职能科室的中层干部由所在单位提出人选报县卫生局,由县卫生局组织考察任命,如需报组织人事部门备案的由县卫生局报组织人事部门备案;业务科室的中层干部由用人单位采用竞争上岗方式实行聘任,并报县卫生局备案。

2、严格实行技术人员准入制度。要按照公开、公平、公正、择优的原则补充工作人员,以有效调控医疗机构人员总量,确保补充人员素质。具体实施细则由县卫生局根据有关规定制订。

(八)落实挂钩帮扶措施。

1、要积极争取省、市和深圳市龙岗区对口帮扶单位支持。按照卫生部和省卫生厅及市卫生局关于卫生支农的要求,扎实有效地做好挂钩帮扶支持工作,衔接落实好省、市和深圳市龙岗区对口扶持工作。充分利用省“区域协调发展”和“卫生人才智力扶持山区计划”的政策,争取省、市医院扶持我县医疗卫生机构,争取省、市派出的医疗卫生专家到我县挂职帮扶。要争取上级医疗卫生机构和深圳市龙岗区对口帮扶单位的支持,用2年左右时间解决我县医疗卫生机构急需的设备;每年帮助免费培训专业技术人员30人次以上;每年选派10名以上技术骨干到我县对口单位进行技术指导、座诊、授课。

2、认真执行我县县级以上医院挂钩帮扶镇卫生院的规定。抓好县级医疗卫生单位帮扶1间镇卫生院工作,一挂三年,验收合格后可脱钩。具体安排:县人民医院挂扶龙窝中心卫生院,县中医院挂扶好义卫生院,县妇幼保健院挂扶敬梓卫生院。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和县妇幼保健院每年选派1至2名业务骨干到挂钩帮扶卫生院服务半年以上;免费接受挂钩帮扶卫生院培训2名以上专业技术人员;帮助挂钩帮扶单位解决部分急需设备。卫生行政部门要认真落实城市医生到农村定期服务制度,县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专业技术人员晋升主治医师或副主任医师职务前必须到农村服务1年。

卫生院人才工作计划范文第4篇

2012年8月17日,2012中国卫生论坛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召开,会上卫生部了《“健康中国2024”战略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指出,“健康中国2024”的总目标为:改善城乡居民健康状况,提高国民健康生活质量,减少不同地区健康状况差异,主要健康指标基本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报告》中指出,卫生部将推出611亿元预算进行“全民电子健康信息系统工程”建设,超过总投资4000亿元的1/7。《报告》称,该工程的关键是推进大型综合医院信息化系统的标准化建设、建立全民电子健康档案和区域性医疗信息化平台建设工程三项工作。

在电子健康档案方面,目前全国大约有100多家机构在设计居民健康档案,但是各地标准不一,启用的数据库难以对接。《报告》建议首先在试点地区投入经费组织编写健康档案的标准(共性部分基础上增加个性化设置),同时进行软件的编写与开发升级,在试点省选择10个城市进行全民健康档案的建立工程。

区域性医疗信息化平台建设,主要包括:信息化高速公路的建设,医疗信息平台标准的编写和软件开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乡镇卫生院与大型综合医院、CDC、社保中心、其他相关的业务主管单位的信息化系统的对接,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建设等。前期选择全国8个省份作为试点。

《报告》公布了21项具体的工作计划,“国家健康信息系统行动计划”便是其中之一,该计划的10个工作重点包括:制定和实施国家卫生信息化发展纲要,落实医改方案对卫生信息化建设的要求;加强信息标准与规范建设;建立以电子健康档案为核心的国民健康信息系统;建立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系统;建好国家、省、地市等三级信息平台;提升业务应用系统;加强区域性卫生信息平台建设,促进信息共享;建立以电子信息系统为基础的病理远程会诊系统;重点抓好卫生信息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在健康信息系统建设中加强信息安全制度和相关的技术体系建设,切实保护个人隐私。

点评

从《“健康中国2024”战略研究报告》所的内容来看,卫生信息化得到了空前的重视。首先,投入加大,超过总投资规模的1/7用于“全民电子健康信息系统工程”建设;其次,根据目前医疗信息化的现状,提出明确细致的建议和部署;最后,设置“国家健康信息系统行动计划”,确立未来几年内医疗信息化的十大工作重点,有利于分阶段有计划地解决医疗信息化所面临的问题。

首批试点地区和医疗机构发放居民健康卡

2012年3月1日,卫生部会同河南省人民政府和内蒙古鄂尔多斯市、辽宁锦州市、广东佛山市人民政府,同步举行居民健康卡首批试点地区发卡仪式。此外,2012年8月15日,武汉同济医院也举行了居民健康卡发放仪式。

卫生部部长陈竺在河南省的启动仪式上指出,试点地区要建立完善的领导机制,成立居民健康卡专门管理机构,配备必要的人员和设备,确保居民健康卡标准统一、安全可靠。积极推进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和相关应用系统建设,努力营造良好的知卡、用卡环境和社会氛围,让人民群众真正感受到持卡就医的方便、快捷和实惠。积极探索与市民卡、金融卡等其他公共服务卡“多卡合一”,做到“人手一卡、服务一生、卫生通用、开放兼容”。

居民健康卡主要有4项功能。一是身份识别;二是跨机构就医一卡通。通过区域卫生信息平台与各类业务应用数据库进行交互处理,实现跨地区和跨机构就医,逐步实现全国就医一卡通;三是存储基础健康与主要诊疗信息,实现居民健康管理。居民健康卡作为居民健康档案、电子病历的联结载体,支撑居民健康档案、电子病历数据在各系统间的共享交换。还可以脱机存储居民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的有关信息,满足异地交换共享和社区及居民健康管理的需要;四是新农合费用结算与扩展功能。支持金融等扩展功能,如与金融机构联合发卡,用于金融结算等。

为了规范居民健康卡的发行、制作、应用和管理,卫生部制定了《居民健康卡技术规范》。《规范》中明确规定了居民健康卡的定义及卡号编码规则,并从卡介质的选择、卡体材料、制卡要求、卡片外形规则、芯片位置以及印刷要求方面规定了健康卡的基本制作要求。在技术方面,《规范》在终端接口要求、卡数据标准、数据框架、数据格式以及数据安全、基础信息采集方面做出了全面的技术要求,使得患者诊疗信息的跨医院、跨地区共享成为可能。

点评

居民健康卡的发放以及使用涉及到卫生主管部门、银行、医疗机构与广大患者,银行与医疗机构之间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至关重要,而完善的政策以及合理的管理制度是“银医合作”以及实现居民健康卡功能的前提。除此之外,居民健康卡的发放使用也需要县(市、区)、乡、村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和市级区域医疗平成系统改造和升级工作,完善信息化建设。若没有良好的用卡环境,居民健康卡的功能将被大打折扣。

卫生部加速建设新农合国家级信息平台

2012年2月29日,在卫生部召开新农合工作2011年进展和2012年重点通报会上,卫生部农村卫生司司长杨青表示,正在努力建设新农合的信息化系统,正在做国家级的平台。由于没有国家级信息平台,我国的新农合还不能实现全面的跨省报销。对于跨省的农民工,卫生部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在农民工输出地合作医疗管理机构和输入地的有关部门协商,确定合作医疗的定点医疗机构,这样在务工地点的定点医疗机构就医,可以即时报销;二是正在努力建设新农合的国家级信息化系统平台,国家级平台和省级平台进行互联互通,以后农民工到任何一个跨省的医疗机构就医,他的信息可以通过国家级信息平台互联互通,实现即时结报。

国家新农合信息平台现已经实现业务监测、分析评价、费用核查等多项功能,河南省、海南省2个省级平台及中国医科院肿瘤医院、北大人民医院、北京丰台长峰医院等3个医院信息系统作为第一批试点单位已完成联通。为加快国家级新农合信息平台建设进度,尽快发挥国家新农合平台在新农合业务运行监控和跨省就医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卫生部办公厅于10月下发关于推进国家新农合信息平台建设工作的通知,确定北京市、内蒙古自治区、吉林省、江苏省、安徽省、湖北省、湖南省等7个新农合信息化水平较高的省份和北京协和医院等26家跨省就医参合农民较多的部属(管)医院或电子病历试点医院,作为第二批联通省份和医院。

通知要求各联通省份(医院)要切实加强领导,成立由有关部门组成的工作小组,明确责任分工,协调各方力量共同完成联通工作,非联通省(区、市)卫生厅局积极建设和完善省级新农合平台,尽快实现省(区、市)内新农合信息系统的数据交换与共享。卫生部将于年底对联通情况进行检查督导,查找可能存在的问题,推广成功经验和做法,全面实现省级平台与国家新农合平台的联通。

点评

2012年是新农合制度实施十周年,在十年的时间里,信息化为新农合普及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例如全省联网实现“及时结报”,“一卡通”实现持卡就诊、刷卡报销等。但是,目前我们国家的新农合仍然不能全面实现跨省报销。国家级信息平台若能够建立,便破解了农民工异地看病难的问题。同时,国家新农合信息平台的建设,将为相关行政部门进行新农合费用核查、基金监管、分析评价和方便参合农民跨省就医提供技术和信息支撑,也将有助于提高新农合的科学管理水平。

信息化内容在三级医院复审中比重大

2012年6月25日,卫生部下发《关于规范医院评审工作的通知》(下称《通知》),叫停了2010年初重启的医院评审工作。《通知》要求对2011年前通过评审的等级医院进行复核评审,对2010年12月31日后新增的三级医院一律不得发放等级证书和标识,已发放的要立即收回,并对照区域卫生规划和卫生部颁布的评审标准,分别取消其评审结论或予以重新评审。自2010年年初重启评审以来,获评三级医院的有400多家,但其中240多家因没有区域规划而遭卫生部摘牌或重新评审。

此次复审的标准将依照2011年12月23日卫生部的《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1年版)》。该细则共设置7章73节378条标准与监测指标。评审工作将强调由各专业技术评价,向 “以病人为中心” 的医院系统性评价目标转换;由过去强调医院人财物等硬件条件达标,转向对医院内涵建设的评价。

其中,第六章第五节“信息与图书管理”中明确制定了医院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的评审标准,有五大评审要点:建立以院长为核心的医院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有负责信息管理的专职机构,建立各部门间的组织协调机制,制订信息化发展规划,有与信息化建设配套的相关管理制度;医院信息系统能够连续、系统、准确地采集、存储、传递、处理相关的信息,为医院管理、临床医疗和服务提供包括决策支持在内的技术支撑;医院信息系统各子系统之间通过集成实现信息的交互与共享,符合国家及卫生部相关的卫生信息标准和规范以及按照政府的要求,支持卫生信息的区域共享和交换;实施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实行信息系统操作权限分级管理,保障网络信息安全,保护患者隐私。推动系统运行维护的规范化管理,落实突发事件响应机制,保证业务的连续性;有针对信息化的资金和人力资源保障。信息专业技术人员的能力和梯队,应与医院信息系统规划、建设、维护和管理的需要相匹配。

除了以上内容外,在细则的第一到五章都有涉及信息化方面的内容,其中包括对医学影像与电子病历的管理与改进标准等等。

点评

从三级医院评审标准可以看出,医疗信息化在其中占了较大比重,信息化对临床和管理的强力推动作用已经得到了卫生行政部门的高度认同,成为医院运行的重要支撑。在细则中,除了明文提出的信息化评审标准外,信息化还渗透到评审的其他方面,众多检查数据的提取都来自信息系统。通过审查使医院更好地梳理管理与信息系统之间的联通,真正发挥信息化在医院运行中的支撑作用是审查之外医院的收获。

卫生部要求加强卫生信息化人才建设

2012年4月16日,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加强卫生统计与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了目前卫生统计与信息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除了总量不足、专业程度不高等问题外,卫生统计与信息化人才的培养、选拔和使用等方面还缺乏相关的配套政策,存在管理体制不完善、机构性质不明确、人员待遇偏低和编制限制等因素,现有人员变动频繁、人才队伍不稳定、人才结构和布局不尽合理、人才缺口问题突出,直接制约卫生统计与信息化工作的发展。

除了提出现阶段的问题外,《意见》还指出了建设总体目标以及主要任务:总体目标是到2024年,卫生统计与信息化人才总量基本适应卫生统计和信息化事业发展需要,各级卫生行政、统计信息、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机构进一步配备专兼职人员从事卫生统计和信息工作,人才区域分布和配置机构趋于优化,人才短缺局面得到明显改善,人才整体水平全面提升,逐步建立和完善适应卫生统计和信息人才发展的工作机制,着力造就一支规模适宜、素质精良、结构合理、技术与管理兼备的卫生统计与信息化人才队伍。

建设的主要任务是实施“四个工程”,即实用型卫生统计人才工程,实用型统计人才为具有较为丰富的医疗卫生专业知识及一定的统计技能,从事相关卫生专业学科(如医疗服务、妇幼卫生、疾病防控、卫生监督、财务资产和人才管理等)专项统计的人才;高层次卫生统计人才工程,高层次卫生统计人才为具有统计专业教育背景,熟练掌握统计专业技能,同时具有卫生管理知识,熟悉卫生政策的一类专业统计人才,主要从事卫生统计的组织、管理和统计数据的综合分析及利用等工作;实用型卫生信息技术人才工程,实用型卫生信息技术人才为具有基本信息技术和系统操作教育背景,能够熟练掌握信息技术应用技能的一类专业人才;复合型卫生信息化人才工程。复合型卫生信息人才为既掌握信息技术,又了解医疗卫生专业特点,熟悉工作流程,具有一定卫生专业知识和信息技术技能的人才。

点评

人才是发展和创新的关键,无论是政府部门还是医院,都应该重视人才的培养和教育,实用型卫生统计人才、卫生信息技术人才,高层次卫生统计人才,复合型卫生信息化人才对于我国医疗信息化的发展都必不可少,卫生统计和信息化的发展正需要这种多层级的人才队伍。按照不同层级的不同特点,将其安排在不同的岗位,发挥其最大的作用。除了政府部门、省市级医院需要引进医疗IT人才外,基层医院更需要大量的人才来做好基础建设。

电子病历评级结果

2012年5月,卫生部了电子病历评级结果。此次评级按照2011年11月卫生部印发的《电子病历系统成效应用水平分级评价举措及标准(试行)》进行。参加评级的共29个省的178家医院,其中电子病历试点医院165家,非电子病历试点医院12家。评级结果是:分别有1家医院获评6级和5级;12家医院获评4级;78家医院获评3级;3级以下的医院共86家。在所有上报的医院中三级医院占78%。

从2009年至今,电子病历经历了调研阶段、正式启动阶段、开展试点阶段和加速推进阶段。2009年7月,卫生部发出的《电子病历基本构架与数据标准(征求意见稿)》表示,建立电子病历是为保证健康档案“数出有源”,以实现医疗过程监管。2010年3月,卫生部《电子病历基本规范(试行)》;2011年11月,卫生部印发《电子病历系统成效应用水平分级评价举措及标准(试行)》(以下简称《评价标准》)。

《评价标准》的制定旨在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评估体系和改进体系,全面、客观评估现阶段电子病历应用水平,提高医疗质量以及引导IT厂商研发先进适用的电子病历系统。《评价标准》选取了医院业务流程中的9个角色,37个考察项目,每个考察项目界定了0~7级共8个不同级别的信息化应用深度。其中,从3级以上,考察重点从“信息系统的流程覆盖,数据采集能力”向“信息系统利用临床数据向使用人员提供临床辅助决策支持能力”转变;在第5级以上开始要求集中统一的临床数据信息平台建设,以及电子病历数据的集中二次应用(科研应用为例)。

此外,2011年HIMSS Analytics开始受中国卫生部委托,对国内医院电子病历采纳模式(共8个等级:0~7级)进行跟踪评比。2012年5月,美国医疗卫生信息与管理系统协会(HIMSS)公布了最新的评选结果——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烟台毓璜顶医院和西安长安医院的电子病历采纳模式达到6级水平。这是我国首批获评HIMSS 6级的医院。

点评

三级医院复审的评审标准中明确提出“医院推进电子病历,电子病历符合《电子病历基本规范》。”从2009年至今,电子病历在这三年的时间里,始终是医院信息化建设和新医改政策关注的重点。从2011年开始,卫生部便推进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化建设。此次对电子病历系统成效应用水平进行分级评价,有助于督促被评医院提升医疗质量以及完善医院信息系统。

《中医药信息化建设“十二五”规划》出台

2012年7月2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中医药信息化建设“十二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总结了“十一五”期间中医药信息化取得的成效,并分析了“十二五”期间中医药信息化面临的形势,明确了中医药信息化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建设目标,同时提出了未来几年我国中医药信息化发展的主要任务,并对相关保障措施做了具体的阐释。

《规划》提出中医药信息化“十二五”时期的发展目标是:到2015年,基本构建统一高效的国家、省、区域(地市或县级)三级中医药信息平台,满足各级中医药管理部门业务应用的需要;初步建成基于信息平台的5大主要业务系统,形成一批覆盖中医药主要业务的应用系统;中医药数据资源库和中医药信息标准体系基本建立,进一步推进中医药信息资源共享、互联互通;建立一支中医药信息化专业复合型人才队伍,为中医药信息化工作开展提供必要的人才保障。

中医药信息化建设依托国家综合卫生管理信息平台,基本构建覆盖国家、省级、区域(地市或县级)三级中医药信息平台,《规划》中明确要求,初步建成基于信息平台的中医药电子政务系统、中医药综合统计管理系统、中医药公共信息服务系统、中医药医疗服务信息系统、中医药预防保健信息系统5大主要业务应用系统,并对其进行了具体部署和安排,如在建设中医药电子政务系统上,具体要求是建设中医药电子政务管理系统,满足各级中医药管理部门行政办公网络化、数字化和信息化的需求;建立中医药项目预算执行动态监控平台,实行全国中医药项目经费网络化管理。通过5大主要业务应用系统的建设,形成一批覆盖中医药主要业务的应用系统。

点评

“十二五”是中医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深化医改、实现中医药信息化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中医药信息化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即政府的高度重视。在《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与《国务院关于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主要目标和任务工作分工的通知》中分别明确了加强中医药信息网络建设以及中医药信息化工作的主要目标和任务。在良好的发展机遇下,如何采取行动贯彻落实指导思想、高效率实现目标是重点所在。

全国开展卫生行业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

2012年,为贯彻落实《卫生部关于印发〈卫生行业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的指导意见〉的通知》,进一步加强各省市卫生行业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全面提升卫生行业信息安全保护水平,全国各省全面开展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2012年2月1日,广东省卫生厅《关于全面开展全省卫生行业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的通知》,规定各卫生单位要于2012年12月30日前完成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建设整改工作,并通过等级测评;2012年4月6日,浙江省卫生厅《浙江省卫生行业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指导意见细则》,规定地市级卫生局应当于每年12月20前,向省卫生厅报送辖区内信息系统定级备案、建设整改、等级测评和自查等工作开展情况;2012年5月16日,北京市卫生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北京市卫生行业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各医疗机构做好迎接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检查工作。

2011年底,卫生部相继了《卫生行业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的指导意见》和《关于全面开展卫生行业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的通知》。《卫生行业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的指导意见》指出,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将信息安全保护等级分为五级:第一级为自主保护级,第二级为指导保护级,第三级为监督保护级,第四级为强制保护级,第五级为专控保护级。并要求以下重要卫生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原则上不低于第三级:卫生统计网络直报系统、传染性疾病报告系统、卫生监督信息报告系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信息系统等跨省全国联网运行的信息系统;国家、省、地市三级卫生信息平台,新农合、卫生监督、妇幼保健等国家级数据中心;三级甲等医院的核心业务信息系统;卫生部网站系统;其他经过信息安全技术专家委员会评定为第三级以上(含第三级)的信息系统。

《关于全面开展卫生行业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卫生行业各单位要根据信息系统定级备案情况开展等级测评工作,查找安全差距和风险隐患,并结合自身安全需求,制订安全建设整改方案,要于2015年12月30日前完成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建设整改工作,并通过等级测评。

点评

我国区域卫生、电子病历等信息系统正在逐步建立,而卫生行业信息安全管理才刚起步,但随着医疗信息化的迅速发展,信息安全也越来越受重视。三级医院等级评审中,对信息安全有明确规定:实施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实行信息系统操作权限分级管理,保障网络信息安全,保护患者隐私;推动系统运行维护的规范化管理,落实突发事件响应机制,保证业务的连续性。

大量资金投入医疗信息化建设

《2012年中国医卫行业信息化建设与IT应用趋势研究报告》预测,2012年医卫行业信息化建设投入将呈现平稳增长趋势。2012年中国医卫行业的IT投资规模约为190亿元人民币,较2011年同比增长25.5%。

2012年8月,国家发改委已下达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信息系统建设项目2012年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30.79亿元,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目标是逐步建立起涵盖城乡居民健康管理、诊疗规范、绩效考核等基本功能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信息系统,并以信息化建设推动基层综合改革。

除了中央加大在医疗信息化建设方面的预算外,在今年,地方政府在也将大量资金投入医疗信息化。比如:天津滨海新区投2.9亿元建区域卫生信息平台;河北6.5亿财政拨款追加医改,其中包括加强基层卫生和医保系统信息化建设的费用。

天津市滨海新区总投资2.9亿元用于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利用3年时间,建成较为完善的、覆盖城乡医疗卫生(计生)机构的、全市领先的卫生信息系统;实现新区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电子病历、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信息共享,全程管理居民健康。滨海新区启动的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包括区域联网架构建设、医疗卫生(计生)机构内部信息化升级改造两个方面。在区域联网架构建设方面,新区将依托滨海新区电子政务云中心建立区卫生数据中心,集中存储全区的医疗健康信息,通过数据中心实现卫生信息互联互通、资源共享。依托滨海新区政务专网,连接区域内卫生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医疗卫生(计生)机构,实现区域内数据中心、各医疗卫生(计生)机构之间的数据高速链路全覆盖。

7月11日,河北省政府召开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暨深化基层医改工作推进会议。河北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杨崇勇指出,今年在已有医改投入的基础上,省级财政再追加6.5亿元资金,用于推进县级公立医院试点改革、提高村医补助、建设集体产权村卫生室、加强基层医务人员培训、支持开展重大疾病救助试点、加强基层卫生和医保系统信息化建设等方面。

点评

对医疗IT行业的大量投入,既包括硬件投入,如医疗设备的更新;也包括软件建设,如信息系统平台的建立。虽然近年来政府对医疗信息化的投入大大增加,但是与所需要的资金相比还有很大的缺口,也远低于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有专家认为,投入的不足极大制约了我国医疗信息化的发展。政府加大医疗信息化方面的投入是促进医疗信息化发展的重要基础,此外,医疗机构之间实现信息共享,尽量避免重复建设导致的资源浪费也至关重要。

卫生信息化标准正走向统一

2012年11月6日~7日,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卫生部卫生信息标准专业委员会在上海市召开卫生信息标准符合性测试项目预试验现场工作会。统计信息中心主任、卫生信息标委会主任委员孟群出席了这次会议。会上,孟群指出,规范化居民健康档案、电子病历及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是深化医改提出的重要任务,是“十二五”卫生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的重点内容和关键环节。及时推进开展科学、量化、公正的卫生信息标准符合性测试工作,对于指导各地规范实施卫生信息化建设,实现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孟群在去年的中国卫生论坛上说:“在‘十一五’期间我们开发了一些标准,但和我们现在信息化发展以及对标准的要求严重不相符。由于没有一个全国统一的标准。所以出现了一些‘信息孤岛’和‘信息烟囱’的情况。”

相比于“十一五”期间信息化标准建设的缺失,卫生部在“十二五”期间推进信息化建设的“3521”工程中,将全面建立全国统一卫生信息标准体系。在卫生信息化“十二五”规划中,卫生部将分三个阶段来进行标准化工作:第一是修订完善、试点示范;第二阶段是推广应用、强化监管,在已有标准研发的基础上,把重点力量放在标准的推广应用尤其是标准的管理上来,保证企业、用户都要用标准来推进信息系统建设;第三阶段是要深化发展,在前两个阶段基础上对标准体系、标准方法、标准管理机制进一步发展,保证今后信息化建设的需要。

卫生信息化标准亟待统一,相关政策也提出了对建立统一标准的要求。2012年3月出台的《“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暨实施方案》中指出,研究建立全国统一的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药品器械、医疗服务、医保信息等数据标准体系,加快推进医疗卫生信息技术标准化建设。统一的标准能实现医疗信息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出于这一目的,HL7国际委员会(Health Level Seven International)于2012年9月宣布将免费开放HL7标准及其他选定的HL7知识产权,这一政策将在2013年第一季度生效。HL7国际委员会在给其会员的公告中说:免费开放政策体现了HL7一贯坚持的协作精神,旨在医疗领域推动标准的使用并实现互操作,即信息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

卫生院人才工作计划范文第5篇

一、项目目标

通过加强农村卫生人才和卫生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乡镇卫生院业务骨干和乡村医生的急诊急救、常见病、多发病诊疗、传染病防治、健康促进、保健康复等技术水平,提高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监督干部的管理水平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组织能力,为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

二、项目管理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开展农村卫生人才、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干部和乡镇卫生院院长培训,是提高农村卫生机构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提高疾病预防与控制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加快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解决农村居民看病难的重要举措。省卫生厅成立项目领导小组和专家督导组,下设办公室(设在科教处),相关市、县要成立相应组织,负责项目实施。各地要切实加强对项目工作的领导,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分管科教工作的领导要具体抓。

(二)统筹规划,整体安排

将加强农村卫生人才培养纳入《**省卫生发展“**”规划》、《**省“**”卫生人才规划》和《**省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发展规划(**年)》,做到“五个结合”,即:①农村卫生人才培养与促进全省农村卫生服务能力建设相结合;②与提高农村卫生管理人员管理能力相结合;③与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岗位培训相结合;④与村卫生站(室)卫生服务能力建设相结合;⑤与提高应对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相结合,统筹安排,逐层推进,不断提高农村卫生服务能力。

(三)明确职责,精心组织

省卫生厅负责制定实施方案,组织总体实施和全省监督评估,具体负责地、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干部和乡镇卫生院院长培训。各有关地市卫生局负责本市的组织和督导,具体负责组织乡(镇)卫生院业务骨干培训、与县(区)卫生局共同安排乡(镇)卫生院业务骨干的临床进修学习;县卫生局负责组织一般乡(镇)卫生院业务骨干的临床进修学习和乡村医生的培训。

(四)加强督查,确保质量

省卫生厅将制定监督评估方案,具体监督指导培训工作。各地、各有关单位在培训过程中,要切实注重实效,确保培训质量,严禁弄虚作假。必须保存受训人员和师资名单、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材、考试成绩、进修安排等有关原始资料。每期培训班结束后一周内应将实际受训人员名单、课程安排、考试考核成绩等报省卫生厅备案。省将组织专家督导组对各地的培训工作进行技术指导、监督检查和对培训效果进行考核。

三、项目内容

(一)农村卫生技术人员培训

1.乡(镇)卫生院内儿科骨干医生培训

为汕头、韶关、河源、梅州、惠州、汕尾、阳江、湛江、茂名、肇庆、潮州11个地市及江门恩平市988所乡(镇)卫生院各培训1名内儿科骨干医生。培训对象为具有3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中青年临床技术骨干。通过培训,使他们熟悉卫生法律法规、相关基础医学基本理论和临床医学基本知识,掌握内儿科常见病、多发病的临床表现、早期诊断、预防措施和治疗原则,具有预防医学的基本知识、社区疾病预防和初级卫生保健的能力。学习时间3个月,补助标准:4000元/人。

培训分为集中理论学习和临床进修学习两部分。理论学习2个月,汕头、河源、梅州、汕尾、潮州5市由嘉应学院医学院负责,韶关、惠州、肇庆3市由韶关学院医学院(省农村卫生人才培训中心)负责,阳江、湛江市、茂名3市及江门恩平市由**医学院负责。临床进修学习由市和县卫生局组织,中心卫生院业务骨干安排在地市级医院进修1个月,一般卫生院业务骨干安排在县(区)级医院进修学习1个月。

2.乡(镇)卫生院外科骨干医生培训

为汕头、韶关、河源、梅州、惠州、汕尾、阳江、湛江、茂名、肇庆、潮州11个地市及江门恩平市152所乡(镇)中心卫生院各培训1名外科骨干医生。培训对象为具有3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中青年临床技术骨干。通过培训,使他们熟悉卫生法律法规、相关基础医学基本理论和临床医学基本知识,掌握外科常见病、多发病的临床表现、早期诊断、预防措施和治疗原则,具有预防医学的基本知识、社区疾病预防和初级卫生保健的能力。学习时间3个月,补助标准:4000元/人。

培训分为集中理论学习和临床进修学习两部分。理论学习2个月,由韶关学院医学院(省农村卫生人才培训中心)负责。临床进修学习由市卫生局组织,安排在地市级医院进修1个月。

3.乡(镇)卫生院妇产科骨干医生培训

为汕头、韶关、河源、梅州、惠州、汕尾、阳江、湛江、茂名、肇庆、潮州11个地市和江门恩平市988所乡(镇)卫生院各培训1名妇产科骨干医生。培训对象为具有3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中青年临床技术骨干。通过培训,使他们熟悉卫生法律法规、相关基础医学基本理论和临床医学基本知识,掌握妇产科常见病、多发病的临床表现、早期诊断、预防措施和治疗原则,具有妇产科疾病预防和初级卫生保健的能力。学习时间3个月,补助标准:4000元/人。

培训分为集中理论学习和临床进修学习两部分。理论学习2个月,汕头、河源、梅州、汕尾、潮州5市由嘉应学院医学院负责,韶关、惠州、肇庆3市由韶关学院医学院(省农村卫生人才培训中心)负责,阳江、湛江市、茂名3市及江门恩平市由**医学院负责。临床进修学习由市和县卫生局组织,中心卫生院业务骨干安排在地市级医院进修1个月,一般卫生院业务骨干安排在县(区)级医院进修学习1个月。

4.乡(镇)卫生院预防医学骨干医生培训

为汕头、韶关、河源、梅州、惠州、汕尾、阳江、湛江、茂名、肇庆、潮州11个地市及江门恩平市988所乡(镇)卫生院各培训1名预防医学骨干医生。培训对象为具有3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中青年预防医学技术骨干。通过培训,使他们熟悉卫生法律法规、预防医学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免疫规划基本知识和技能等相关内容;掌握常见传染病的流行特征、临床表现、早期诊断、预防措施和治疗原则;具有社区疾病预防和初级卫生保健的能力。学习时间3个月,补助标准:4000元/人。

培训分为集中理论学习和临床进修学习两部分。理论学习2个月,汕头、河源、梅州、汕尾、潮州5市由嘉应学院医学院负责,韶关、惠州、肇庆3市由韶关学院医学院(省农村卫生人才培训中心)负责,阳江、湛江市、茂名3市及江门恩平市由**医学院负责。实践进修学习由市和县卫生局组织,中心卫生院业务骨干安排在地市级医院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修1个月,一般卫生院业务骨干安排在县(区)级医院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修学习1个月。

5.乡(镇)卫生院护理骨干培训

为汕头、韶关、河源、梅州、惠州、汕尾、阳江、湛江、茂名、肇庆、潮州11个地市及江门恩平市152所乡(镇)中心卫生院各培训1名护理人员。培训对象为具有3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中青年护理技术骨干。通过培训,使他们熟悉卫生法律法规,熟悉常见病、多发病病情和常用药物疗效、反应的观察与初步处理;掌握规范的基础护理基本操作技能;能运用医学和护理知识向个体、家庭、社区提供整体护理和保健服务,并能进行健康教育。学习时间3个月,补助标准:4000元/人。

培训分为集中理论学习和临床进修学习两部分。理论学习2个月,由韶关学院医学院(省农村卫生人才培训中心)负责。临床护理进修学习由市卫生局组织,安排在地市级医院进修1个月。

6.乡村医生培训

为汕头、韶关、河源、梅州、惠州、汕尾、阳江、湛江、茂名、肇庆、潮州11个地市及江门恩平市共培训19718名乡村医生。通过培训,使他们掌握重点传染病防治和急诊急救的基本知识,掌握全科医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其防治社区常见疾病和解决社区常见健康问题的基本素质和综合服务能力。该项培训由县级卫生局组织,统一使用“好医生网站”视频教育系统。培训时间共10天,每周培训2天,5周完成。补助标准:40元/天/人。

(二)卫生管理干部培训

1.地、县(区)级公共卫生管理干部培训

培训全省地市、县(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131名和卫生监督所所长120名。通过学习有关卫生政策法规、现代管理理论、公共卫生管理、卫生经济管理、卫生信息管理、危机管理和卫生文化建设等知识,提高各级公共卫生管理干部的科学管理水平和决策能力。该项培训由省卫生厅组织。培训时间7天,补助标准:1500元/人。

2.乡(镇)卫生院院长培训

为11个经济欠发达市及江门恩平市988所乡(镇)卫生院分期分批各培训1名院长。通过学习农村卫生和农村中医药工作方针、政策、有关卫生法律法规、农村卫生管理学、卫生经济学基本知识、基本医疗管理、公共卫生管理基本知识、全科医学概论和农村卫生事业的改革与发展等知识,提高乡镇卫生院院长的科学管理水平和决策能力。该项培训由省卫生厅组织。培训时间7天,补助标准:1500元/人。

四、总体要求

(一)培训要求

1.为了保证培训质量,对农村卫生技术人员和卫生管理干部培训实行“六个统一”,即统一培训计划,统一培训时间,统一培训地点,材,统一考试,统一发证。

2.委托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具体负责地、县(区)级公共卫生管理干部和乡(镇)卫生院院长的培训。委托**医学院、韶关学院医学院(**省农村卫生人才培训中心)和嘉应学院医学院负责乡(镇)卫生院业务骨干的理论培训。相关市、县(区)卫生局负责乡(镇)卫生院业务骨干的临床进修学习。相关县(区)卫生局负责组织乡村医生培训,统一使用“好医生网站”视频教育系统,教学点设在乡(镇)卫生院。

(二)制定计划

汕头、韶关、河源、梅州、惠州、汕尾、江门、阳江、湛江、茂名、肇庆、潮州12个地市卫生局按照省卫生厅实施方案制定本市临床进修计划、组织落实乡村医生培训计划,12市临床进修计划于2007年10月底前报省卫生厅。12市及其县(区)卫生局要指定专人负责本项工作,将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三)经费管理

本项目培训经费由省卫生厅农村卫生人才培训专款统一支付。

各有关单位要严格按照省财政管理有关规定,加强项目经费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下达的项目经费必须专款专用,不得挪作他用。发现有不符合规定使用项目经费的,追究主要领导的责任,并在下一年度经费安排时予以相应扣除。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