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AA范文大全网!

医疗设备采购工作计划{优选5篇}

文化的魅力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本文共计15101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61分钟。

医疗设备采购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

关键词:医疗设备 质量控制体系 采购 验收 档案管理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7(b)-0230-01

1 建立医疗设备质量控制体系的必要性

随着医疗设备在现代医学中的应用和普及,医疗设备投资已经成为了医院建设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设备质量的控制也逐渐成为了医院发挥医疗水平的重要保障,一旦设备出现故障,轻则给医院带来经济损失,重则可能危及患者的生命。而从我国各级医院的现实情况来看,目前,大部分医院都是依靠计量检定和质量检测来保证设备应用质量的,但呼吸/麻醉机、输液/注射泵、高频电刀及监护仪等常规设备由于受到检测范围和检测能力的局限而多存在质量控制不力的现象。在这一背景下,应通过完善和落实由采购、检测、使用、信息建设等的一系列设备管理制度,利用有限的资源为医院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就成为了相关管理人员必须重视和解决的问题。实践证明,只有认识到设备管理对医疗体系质量控制的关键作用,将医疗设备的选配、采购、使用、检验、评价等环节纳入设备的全过程管理中,才能通过高效的监管系统促进现代医院的建设与发展,在节约成本的同时,提高医院的保障能力和医疗质量。

2 采购环节的设备质量控制

设备的选配首先应根据医院的医疗服务内容和医务人员的专业能力等实际条件进行选择,而针对特定设备进行审查时,不应仅仅注重医疗机械注册证的核审,而必须对其进行全面的资质审查,如制造计量器具许可证、强制性产品认证证书、FDA 及CE证书等,都能从不同角度反映医疗设备所具备的质量水平,通常设备的证照越多,相对质量就越高。为鼓励更多的厂商参与到市场竞争中,有效地帮助医院节约成本、引进先进技术,目前越来越多的医疗设备采购开始以招投标的形式进行,在这一过程中,采购人员应对厂商和设备进行严格的资质审查,对设备的各项技术指标进行科学评议,并与厂商商讨设备价格和保修期。在签约时,如厂商虚假应标而使投标书中的技术参数失实,则应作废标或合同解除处理,以保证设备的技术指标能够满足医疗要求。此外,属于计量强检目录范围的设备,到货进入医院必须通过计量首检且费用由厂商承担,这个要求必须写入合同,以促使厂商采取必要措施,保证设备的入院质量。

为保证采购环节各项工作内容可以严格依照制度规定一一落实,有条件的医院可以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依据采购流程设计医疗设备的采购系统软件,软件应包括对不同登陆用户设定不同权限,如厂商可匿名登录,具有相关信息的登记上传、标书下载以及查看年度招标计划等权限;项目负责人则具有招标计划浏览查询、标书上传、厂商资料查询和合同上传等权限。各临床科室可通过网络申报采购计划,填写相关信息,系统可根据申请时间,自动生成申请编号。申报采购计划经设备委员会审核并通过后,批准的项目可根据申请编号自动生成年度采购计划,由相关负责人填写项目编号、项目负责人、招标日期和招标方式,并上传标书,并在项目完成后上传合同、验收报告以及操作维修手册。采购系统的建设使采购流程更加合理、规范,简化了申报、审核、修改过程中的繁琐手续,降低了遗漏或重复采购的风险。

3 验收环节的设备质量控制

当采购的设备按合同要求运抵医院后,医院和厂商应共同进行设备的安装、调试以及验收工作。设备验收包括物资验收和性能验收两部分,前者是从外部对设备进行查验,后者是通过测试设备的技术指标来对设备进行检查。实际验收中应重视性能验收对设备质量的反映。属于计量强检范围的设备,性能验收时要按照计量检定规程对其进行一系列测试,以计量检测合格作为设备质量合格的标准。货物送到医院时,院方应对设备、仪器的配置、外观等进行检查,同时让厂商联系计量部门对其进行检定,并在此基础上经过一定时间的临床使用,如反馈良好方可完成验收。对中频治疗仪等不属于计量强检范围内的设备,由于没有相关计量标准作为验收依据,可采用国内外医学工程行业文献中或制造商技术资料中推荐的方法予以检测,并将检测结果与其他设备的可溯源结果进行比对,或通过输出功率、波形等参数对设备进行评估。

4 重视医疗设备的档案管理工作

作为设备正常运行的重要保证与技术支持,医疗设备档案是指针对某台设备从采购计划直至淘汰报废全过程中的所有文献资料,资料主要包括申购环节档案与运行技术报告两大部分。申购档案包括申购单、审批表、设备生产许可证等各项证书、采购合同、发票、运输单据、安装调试与验收报告书、设备使用说明与维修手册等全套随机技术资料;而运行技术报告包括主要包括设备的操作规程、使用记录、维修养护记录以及效益分析、报废单等。这些资料在医疗服务、科研、教学中均体现出积极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对其进行科学的管理。档案管理应准确、全面、统一、安全,并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建立档案资源信息体系,实现医疗设备档案的远程传输、查阅、保管,并建立各类设备的电子档案数据库,提高设备档案管理的效率,强化资源的共享及其服务功能的发挥。在提高设备档案的利用率上,应不断提高档案的使用效益,使其更好地为临床和决策层提供依据,最大限度发挥设备档案的价值和作用。

5 结语

综上所述,医疗设备的质量是保证医院临床、科研、教学等工作的重要手段,对医院成本管理能力与医疗服务水平的提高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鉴于设备质量控制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相关人员应以科学规划、统一管理为原则,严把购置、验收等环节的质量关,使医疗资源的配置不断趋向合理,并强化设备档案的管理意识,通过对设备档案的开发和优化提高设备的利用效率,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参考文献

[1] 汤黎明,吴敏,刘铁兵.医疗设备质量控制体制建立与发展途径探讨[J].中国医疗设备,2008(6).

[2] 李斌,姜瑞瑶,张红蕾.基于生命周期的医疗设备的采购策略与方法探讨[J].医疗设备信息,2007(4).

医疗设备采购工作计划范文第2篇

【关键词】医疗设备 采购 案例 对策

【Abstract】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management of medical equipments in the case. It is pointed out that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medical equipment purchase, from the height of the management of medical equipment, scientific demonstration and experience summary, management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Key words】Medical equipment; Purchase; Case; Countermeasures

引 言

做好医疗设备的管理工作,关系医疗设备作为诊疗工作的重要手段能否提高医疗水平,关系医疗设备作为医院运作的物质基础能否节约医院的经济效益。医疗设备管理包括采购、安装验收、入库、建档、保养、维修、报废等多个环节。每个环节都有不同的学问。本文就医院医疗设备采购管理中出现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并提出管理上的对策和建议。

一、医疗设备采购管理的案例分析

通过对个案的分析,透视医疗设备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案例一:“半休眠”中的先进设备

某县级院因了解到某厂家的荧光造影机技术世界领先,计划招标购置一台,应用于临床检查 。这台仪器采购进来之后,却因为医护人员难以快速掌握技术,而没有较好地应用该设备;加之由于前期论证不科学,实际需要做造影检查的病人却远没有计划的多。久而久之,该设备长期少用,处于“半休眠”之中。

启示:该设备虽然运用了世界领先技术于诊疗领域,但因为使用设备的临床医护人员无法熟练掌握操作技术,更难以得心应手地应用于病人诊疗工作。一方面,采购设备不能单方面追求技术水平,而要更多地考虑医院的现实条件,以设备的临床意义为主导来决定是否购置设备;另一方面,医护人员的培训要跟上设备的更新。虽然医护人员的培训不是设备科的工作,但是设备科要建议医院主管部门或领导要采取配套的管理措施,提高医疗设备管理的水平。

(二)案例二:累计耗品、维修费用高出购置成本

某院需招标购置一台数字DR打片机,多家经销公司经议标后其中两家进入最后一轮论证。其中一家与医院有长期合作关系,医院已从该单位购置了多台此类设备应用在临床。但是,该公司提供的该设备价格比预算高一万元。第二家公司的产品是第一次进入医院论证环节,据资料介绍,产品性能优良,价格比预算低五千元。考虑到医院招标设备的预算金额问题,最终选择了价格低的第二家公司的产品。在使用过程中,该设备的耗品用量非常大,而且维修费用大。两年下来,累计耗品和维修的费用足以重新购置一台该设备。在经过与其他医院比较中,第一家公司提供的设备虽然价格高,但是累计耗品用量相对较小,少发生故障而且维修收费低。

启示:在设备采购的时候,不能以偏概全、一叶障目,一定要全方位地综合考虑、论证。对于设备的价格,不仅要考虑其购置成本,而且要考虑耗品用量、售后服务等因素。不然就出现了这种累计耗品、维修费用远远高出购置成本的情况,真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三)案例三:设备的资源共享问题

某院生化实验室、药理实验室、寄生虫实验室、传染病实验室等多个实验室集中分布在实验大楼,甚至在同一楼层。每个实验室平均拥有一台高速离心机、一个凝胶成像系统、若干个PCR仪等。据了解,各实验室的这些设备仪器使用率并不高,有些仪器一年才用上寥寥几次。

启示:各个科室出于实验室建设的需要,要有齐全的设备仪器。但是对于单位较小、需求不大,而且地理条件允许资源共享的情况下,应该以医院实验室中心为单位来综合考虑设备的采购,才能统筹资源。这样做的好处是显然的,一方面从医院的高度来考虑设备仪器的采购,节约了成本,促进了资源的利用;另一方面,全局统筹设备采购,方面医疗设备的管理,实现资源的共享。在高峰时期,还能顺理成章地办理借用手续。

二、医疗设备采购管理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上案例虽然是个别医院的个别现象,但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在医疗设备采购管理可能存在的漏洞,这就需要我们去弥补和完善。

1、从医院管理的高度统筹医疗设备管理工作。案例所反映的问题,有些已经超出了设备科的管理范畴,比如资源共享问题,需要医院党政领导站在提高整个医院管理水平的高度,综合考虑管理策略。要实现医疗设备的资源共享,不仅要对现实条件进行调查和科学分析,而且要从健全组织机构、建立管理制度等方面进行资源优化。

2、做好科学的论证。案例反映出,个别医疗设备的采购欠缺科学的分析和论证。如案例一欠缺考虑现实因素对医疗设备的影响,案例二欠缺考虑医疗设备使用全程的总体费用。设备的采购不仅要根据各科室的计划进行,而且要组织专家对医疗设备的采购计划进行科学的论证。论证考虑的因素主要包括设备的购置成本、使用年限,还要兼顾耗品使用量、医护人员配备、设备安置空间、环境设施要求、保修期限、售后技术支持、经销公司的资质和诚信度、技术培训(临床医护、维修工程师)、设备资源的院内共享等。在采购过程中,要“货比三家”,做好设备的市场调查、考察论证。首先要调查质量情况。用户是实践者最有发言权。了解其他医院使用不同品牌、不同厂家或公司产品的情况反馈。其次调查、比较价格。价格要合理又适中。既要参考己经成交的价格,又要考虑医院购买力的大小。第三要了解售后服务情况。设备的保修期、零配件的供应情况、设备故障报修响应时间、维修价格及其他相关承诺是主要的考虑因素。设备科在医疗设备的管理上要做好医院的参谋和助手,采购技术先进、经济合理、服务适用的设备,确保所购设备能更好地为医院及病人服务。

3、定期分析医疗设备管理的存在问题和研讨相应对策。案例反映出,医疗设备的采购管理仍有很多欠缺和需要改善的地方,需要不断地总结经验,提高管理水平。应当定期组织由医院主管领导、设备科以及相关科室的医护人员召开医疗设备管理工作会议,针对医疗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和梳理,并对存在问题提出科学对策,杜绝问题的再次发生,提高管理水平。另外,从和谐的角度出发,设备科要加强与各医疗设备使用单位的沟通,在医疗设备管理工作中统一思想,树立大局观和资源节约意识。

医疗设备采购工作计划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公立医院; 固定资产; 问题及对策

在公立医院固定资产中,医疗设备占绝大部分,其具有价值悬殊大、科技含量高、技术更新快、布局分散、品种繁多、性能不一、使用率相差悬殊等特点。现以医疗设备管理为例,探讨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

一、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公立医院医疗设备购置存在问题

1.不熟悉本单位业务和临床需求状况就盲目上设备,购后设备不适合本单位医疗活动需要而长期闲置。

2.不依照本单位规模状况购设备,贪大求新,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导致购置资金紧张。

3.不进行市场调查和预测,不了解所处辖区人民就医需求情况,设备投入主观臆断,购置后无市场。

4.不做效益评估和可行性研究,出于私利盲目上设备,购后技术和售后服务跟不上,使其处于闲置或半停滞状态而无经济效益。

5.不以招投标方式采购设备,或者招投标只是走走形式,掩人耳目,达到从中谋取私利的目的。这种现象在规模较小的县级和乡镇公立医院比较普遍。这使所购置设备价格虚高,造成设备开始购进就贬值。

(二)日常管理和使用存在问题,设备使用效率低

管理制度不健全,不重视设备的日常使用和管理。有的公立医院把大型医疗设备购置安装好后,意识里就认为已拥有了这种设备,医院的整体水平提高了,而不注重设备的有效使用和日常维护,没有相应的使用和管理制度,使设备不能充分使用和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有的设备还没到使用年限就报废不能用了。

(三)医疗设备报废处置存在问题

1.报废处置程序不严格。有的没到报废期还可正常使用就被强制报废处置了,作为使用部门,由于不懂得报废处置正常程序,而缺乏有效监督。

2.报废处置往往领导一个人说了算,私下处置,不经过集体讨论决定,造成医院资产流失。

3.设备处置过程中缺乏必要的评估程序。设备虽然已到报废期,但报废处置时没有相关技术人员科学估计其残值,被低价变卖。

4.设备处置过程中违纪现象比较严重。由于医疗设备品种多、数量大,又没有专门管理部门,且相关部门把关不严,造成公立医院医疗设备报废处置随意性大,违纪违规现象较严重。

5.随意处置下属机构医疗设备。下属机构医疗设备很少或不在总部资产账上反映,职工对其存在状况不甚了解,这就给一些领导随意处置创造了条件。目前,下属机构资产损失非常严重,几百万元设备只被贱卖了几万元。

下属机构处置必须报经国资委批准,经中介机构评估,向社会公开拍卖的方式完成,保证最大限度地收回国有资产,减少其流失。私下处置下属机构,这反映了一些领导不懂法,私欲和权利过度膨胀,职能部门监管不严,缺乏必要的权力制衡机制,应引起社会关注。

(四)财务部门监管不利

1.注重日常收支业务,疏忽对固定资产购置、日常使用维护和处置业务的监管。

2.由于人员素质原因,在医疗设备监管过程中,责任心不强,购进、处置账务处理不及时,造成账实不符。

3.对接受捐赠的医疗设备不作为固定资产入账,而使它游离在医院管理之外,容易造成丢失和不能有效使用的现象。

4.由于医院医疗设备具有品种多、数量大、使用分散等特点,其盘点相当麻烦,操作起来既费时又费力。一些医院不按财务制度规定定期盘点,或者几年盘点一次,有的虽然盘点了,但也只是草草了事,这样就造成医疗设备严重不实。

(五)内审职能发挥不够

由于医院领导对内部审计在思想上认识不够,内审工作得不到足够重视,内审机构设置和人员配置存在问题,导致内审人员不重视本职工作,内审工作难以开展,其职能难以发挥。不开展日常固定资产管理审计工作,对其缺乏必要的有效监督。

(六)缺少一个专门的医疗设备管理部门

医疗设备不同于其他行业设备,具有科技含量高、技术更新快等特点。要真正懂得医疗设备技术特点和了解市场行情,必须设一个专门医疗设备管理部门。出现上述问题主要是没有一个懂医疗市场和技术的设备管理部门,使得设备在购置、使用维护、报废处置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

二、对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严把医疗设备采购关,特别是大型医疗设备

1.制定医疗设备采购需求计划。根据医疗规模、资金积累情况和业务发展需要,年初院领导正确测定一年的设备实际需求量。从医院的实际出发采购,避免盲目投资,重复采购。

2.严格实行大型医疗设备配置许可证制度。对没有取得配置许可证的,不允许采购使用,不核发收费许可证。上级主管部门要下基层对申购材料真实性进行严格复核,防止非法采购披上合法外衣,确保授批采购的大型医疗设备有“用武之地”,杜绝社会财富浪费。

3.大型仪器设备实行采购论证制。医疗设备采购前医院要组织相关人员对市场进行调研和效益分析,写出可行性分析报告,院委会要与有关医学和工程方面的专家多接触,进行认真研究、讨论,从功能、实用和价格等方面来论证购买大型仪器设备的科学性、必要性和可行性,并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确保购置的仪器设备的先进性、实用性和经济效益性。

4.采购大型仪器设备实行院委会集体讨论决定制度。在充分市场调研和技术论证基础上,对是否采购某种大型仪器设备,开院务会研究决定,杜绝个别领导说了算。

5.严格实行公开招标采购。必要情况下聘请社会中介机构进行监督,杜绝盲目采购和暗箱操作,保证医疗设备购置的经济性,防止违纪情况的发生,购置过程中力求节约,少花钱多办事。

(二)加强医疗设备日常使用、维护管理,提高设备使用效率

1.大型设备至少配备一名专业维护保养人员,以保证设备正常运转,延长设备使用寿命。遇故障时能及时排除,提高设备使用效率。

2.大型仪器设备操作人员上岗前要进行专业培训,熟练后才允许上岗操作。以减少人为原因对设备的损坏,提高工作效率。

3.使用科室负责人对科室仪器设备日常维护管理负全责,设备维护管理责任明确,防止扯皮现象发生。

4.制定科室医疗设备日常使用、维护制度。按制度将各项设备日常维护管理落实到每个人,严格执行设备交接班制度,设备监护不留真空。医疗科室不仅是仪器设备使用部门,更是日常保养、维护和管理的部门。日常维护得好,不仅延长仪器设备使用寿命,而且可节约大量的维修费用,降低运行成本,提高仪器设备使用效率,增加经济效益。

5.将设备保养维护情况的监督权赋予设备科。由设备科负责定期考核设备使用和保养维护情况,协助医疗科室提高设备使用率。

6.严格奖惩制度。对责任心不强、工作失误、管理不善的人员按制度进行处罚。对管理成效显著、效益突出的人员和科室进行奖励,以提高科室人员对医疗设备的维护意识,保证公立医院医疗设备安全,发挥其最大使用效率。

7.实行责任追究制。对医疗设备非正常损毁,进行追究调查,分清责任,该由当事人赔偿的必须赔偿,以提高对设备的爱护意识。

8.制定设备使用考核指标,将医疗设备日常使用管理作为对使用科室的考核内容。由财务科将科室设备占用、维修、损毁等情况进行归集,量化成数据,计入科室成本,实行有偿占用。通过分析考核指标来评判科室医疗设备日常维护工作优劣,强化医疗设备增值、保值意识。

(三)严把医疗设备报废处置关

1.制定严格的医疗设备报废处置程序。该不该报废处置,须由使用部门写出书面报告,说明设备使用状况、新旧程度,并列出清单报设备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财务部门接报告后,依据资产账,查看其使用年限和账面余值后反馈到资产管理部门。管理部门组织相关科室和技术人员进行论证,科学估计报废医疗设备的残值,详细情况形成报告,报主管院长审批后方可处置。

2.大型医疗设备报废处置需经医院领导集体讨论决定,防止处置过程中违纪情况发生,减少医院资产流失。

3.以公开拍卖的方式加以处置,杜绝暗箱操作,避免资产损失。

4.大型医疗设备处置时必须经相关部门评估。必要条件下,聘请中介机构或上级机关科学评估处置设备残值,协商确定合理售价。

5.严格管理下属机构设备的报废处置。下属机构资产应纳入总部资产账,和总部资产一样管理。在购置、使用管理和处置方面应严格按总部规定,定期对其设备进行审计,保障真实完整,减少流失。

(四)在医疗设备管理过程中,财务部门发挥重要监管作用

只要涉及资金活动的业务,都必须经过财务部门。财务人员作为医院的“管家”,对医疗设备购置、日常管理和报废处置全流程进行监管,要发挥其重要监管职能:

1.审核设备购置是否按需求计划,大型医疗设备有无配置许可证。

2.严格审核报销凭证,确定凭证的真伪,检查手续是否齐全,按规定给付设备款,严禁超限额使用现金。

3.购置、处置时账务处理正确及时,真实反映医院资产。特别是为医疗设备购进的操作系统软件和微机设备,必须记入这种设备的固定资产账,正确反映其购置价值。

4.定期盘点医疗设备,达到账实相符,保障其安全完整。

5.对接受捐赠的医疗设备,按正确方法做会计处理,使其都能纳入医院资产管理范围。

(五)充分发挥内审的作用

1.内审人员参与采购需求计划制定,对需求计划进行审计。审计计划确定的设备需求量是否符合医院实际业务需要、有无超标情况,确保计划合理性;对计划执行情况进行审计监督。

2.参加设备招投标会议,审计招投标情况。发挥内审职能,监督设备招投标全过程,防止违纪情况发生;审计竞标企业数量、资质和监标人数是否合规;对中标价进行市场询价,确保中标质量。

3.审计设备款给付情况。审计是否超起点以现金支付设备款,有无提前给付设备款情况,设备款给付有无违规操作,给付凭证是否真实,财务处理是否正确。

4.对医疗设备使用管理情况进行审计。审计大型设备有无专业维护保养人员;操作人员有无上岗证;设备管理制度是否健全,有无设备交接班制度;对设备维护保养情况是否有专人监督。

5.对医疗设备使用效益情况进行审计。审计设备完成的业务量、创造的业务收入、维修改造等后期成本追加情况,产生经济效益如何;科学计算设备投资回收期,可使用期限内是否能收回投资。

6.对医疗设备报废处置情况进行审计。审计申请报废的设备是否已到使用年限;报废程序是否合规,各项审批签字是否齐全;大型医疗设备报废处置是否经领导集体讨论决定,残值大的设备是否经相关部门评估,以公开拍卖方式处置。

(六)建立一个高效、专门的医疗设备管理部门

要想解决公立医院医疗设备购置、使用维护和处置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就要建立一个主管院长牵头,临床业务院长主管,由设备科、审计科、财务科和各临床科室主任组成的设备管理部门,真正承担起对医疗设备管理作用。其主要职责:

1.拟定设备需求购置计划。

2.负责组织实施设备招投标。

3.负责设备购置时的市场调研、询价工作。

4.制定设备日常使用和维护管理制度,指导科室正确使用和维护设备,全盘安排医疗设备调用,提高医疗设备的使用效率。

5.报废处置决定权,设备残值评估,负责组织实施设备拍卖处置。

三、结束语

医院固定资产管理是医院经营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随着医院规模不断扩大,医疗技术突飞猛进,医疗资源整合重组,医院固定资产管理越来越重要。医院领导要重视固定资产管理,切实保证其安全完整和有效使用,保证公立医院良性的、可持续的发展。

医疗设备采购工作计划范文第4篇

1.1采购计划审批过程管理

其目的是提高审批效率,实现网上无纸化审批。对临床科室提出的申购需求,含医用卫生材料新品申购、月计划配给需求、年度医疗设备申购计划以及常规设备增补计划进行审批,并将审批结果反馈申报科室。要求每个节点均有操作时限,申报者可以浏览整个事件处理过程、时限及滞留节点。立项审批后根据模块中产生的采购计划进入招标采购过程,医院采购部门按照规范程序进行挂网、接受投标报名、组织招标、形成小结以及院办公会形成决议后签定合同[10]。

1.2验收建档和使用过程管理

验收建档过程管理是指医疗设备与HIS的资产、物资库对接。按照《医疗卫生机构医学装备管理办法》(2011年)进行电子入库、出库登记和同时链接建档,管理目标是方便进行索引、查询和统计;业务指导管理是指将设备装机和使用培训的各种信息数据整理,并汇集相关的培训课件、制度流程及法律法规材料挂网,管理目标是强化岗位技术培训,试用调拔报废过程管理是指依托医院HIS数据库,实现试用、调拔、报废申请、复核以及审批规范的流程管理,使功能达到程序化、网络化;供应商在线管理是建立供应商信息数据库,实时查询供应商其所品、合同及资质材料,也可按产品、合同等索引查询相应供应商,便于调阅供应商档案材料并建立网上联系模式,及时向供应商传送医院采购和管理相关信息,实施供应商在线信息管理[5];合同票据款项管理是指建立随货同行票据报表,清晰记录所有应转、待转及未转票据的信息数据,其目标是统计财款支付情况及预算额度实际使用情况[11-12]。

1.3在用医疗设备质量控制管理

查询技术状态功能是按入库时标记设备分类属性,随时查询每台设备维修、养护(含PM保养计划)及巡检的各项记录数据;租赁功能是详细了解临床科室租借设备的时间、待修故障和效益情况,并形成月报表与科室绩效关联,做出租赁设备使用率评价[12];质控跟踪过程管理功能是在计划申报、采购,出、入库登记过程中建立相关跟踪参数,自动提取申报流程信息报表,查询相关链接审批原件,对违规流程具有警示功能,督促及时修正;计量设备、放射放疗设备及急救设备的质控功能是建立属性标识便于统计查询,可登记每次检查(自查、他查)的时间、项目、结果及记录形成检查项目报表,提取未检、漏检信息,便于汇总统计和分析追踪。对不良事件发生信息数据,可关联相关批次、检测结果,形成汇总报表,该数据与上级不良事件监测网络和医院绩效管理对接,降低医疗风险,保证设备使用安全[13]。

2医疗设备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的实施

2.1开发领导思路完善数据准备

该系统建设需得到医院领导的重视,包括决策支持和资源投入。医疗设备实行信息化管理模式后,基本上可以杜绝以往人为管理的随意性,这种管理模式变革若无领导的认可和支持,启动实施将十分艰难。信息系统的运行需要基础数据的完整,医疗设备信息管理系统也不例外,系统的启用将增加医疗设备管理人员和医学工程人员的工作量,以维护数据库的真实完整性。系统中任何一个环节的数据脱节都会影响系统运算的准确性,也直接影响管理的正确决策。

2.2电子文档储备及表单结构化

医疗设备信息化管理可最大程度降低无纸化要求,但有些纸质材料必须保存,如行政管理文件、签定的商务合同。要实现这些文件的可查阅性,可将其采用扫描方式将其转化为电子版,与信息管理系统并联存储。所有的相关表格单据在设计初期应尽量实现结构化,以方便后期数据的提取、统计、汇总及运算过程管理。

2.3加强宣传培训

医疗设备各项管理措施能否到位,在观念上需要临床使用科室的共识并在工作中给予配合。随着医疗设备信息化管理系统的运行,改变了临床以往的工作习惯,加大了管理力度,严格了管理制度,细化了管理目标,这一系列变化临床需要适应和调整,如二级库的卫生材料,科室使用时必须在网上进行出入库登记,否则帐、物不符会影响月终结算,直接影响科室绩效。医疗设备管理者一定要做到耐心细致地宣教培训和技术指导。

3结语

医疗设备采购工作计划范文第5篇

【关键词】内部控制;分析;措施

一、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现状

近年来,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医疗市场竞争激烈,公立医院要生存、求发展,内部控制在实际工作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因此,实行内部控制是为了保证医疗经营活动的效率性和效果性、资产的安全性、经济信息和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目前国内关于公立医院的内部控制研究较少,相关规范和制度也并不完善,仅有的规范性文件是卫生部于2006年6月颁布的《医疗机构此物会计内部控制规定(试行)》,该文件的颁布旨在加强医疗机构财务管理,规范医疗机构经济行为,保证国有资产的安全与完整。目前,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的现状是:

1.医院领导层认识不足

医院院长对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紧迫感。有些医院制度不够健全,业务不够规范,有的医院虽然建立了内部控制制度,但因院长重视不够,只关注内部控制制度的文字编写环节,忽略了关键的制度执行环节,使制度的作用未能得到充分发挥。医院内部控制制度“印在纸上、挂在墙上”,使其作用大打折扣,并导致会计信息的不严谨,失去了决策者参考价值,使内部控制流于形式。

2.内部控制制度不够完善

医院财务管理的各项法规、制度现已基本满足日常管理的需要,但关于内部控制制度方面还不够完善。有的医院虽然建立了一些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但不够科学、严谨,仅仅把一些业务规章制度当作是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其职责划分、奖惩标准不明确,稽核范围过于狭窄,影响了执行的效果。也没有针对医院的各个环节、各个部门制定出相应的规章制度,执行上缺乏相应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3.缺乏必要的成本控制

公立医院作为事业单位,长期以来风险意识淡薄,缺乏应有的风险控制意识。目前,医院虽根据自身管理需要,借鉴企业成本核算经验和做法,开展成本核算,但是,许多医院还仅停留在科室成本核算上,尚未建立成本考核指标体系、成本分析评价体系和成本信息反馈体系。医院无统一的、标准的成本定额,医院成本控制没有统一的标准和依据。

4.预算控制不够科学

公立医院预算编制的依据往往是简单根据上年预算,并按照卫生局的要求编制,预算没有细化到具体项目和具体执行部门,也未进行可行性论证。预算执行力不够且缺乏控制,预算调整随意,没有实行集体决策,预算得不到执行。

二、BH医院内部控制分析

本节将结合笔者自身工作的BH医院,针对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的现状特点,从《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中控制活动类业务控制层面对BH医院的内部控制活动中的货币资金、采购业务、付款业务等方面的流程分析,并提出内部控制的改进措施。

BH医院内部控制业务层面控制流程分析:

1.采购业务内部控制

公立医院采购业务中最突出的问题是商业贿赂较为普遍,许多经销商采用不正当手段向相关领导人或科室医生提供商业贿赂,致使高价购入设备、耗材、产品以次充好等现象屡见不鲜,这不仅给医院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也给医院的声誉造成了不利影响,因此,医用耗材的管理已成为现代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医院内部控制的重要环节。BH医院采购业务主要有两大类:医用耗材采购业务(包括低值耗材和高值耗材)和仪器设备采购业务。

(1)医用耗材采购业务。医用耗材是医院提供医疗服务的过程中消耗的资源,具体包括敷料类、胶片类、检查用品类、一次性包类、缝合线类、针类、刀片类、消毒液类、试剂类、低值易耗品类、骨科材料类等。医用耗材采购的具体流程:由业务科室根据业务开展情况向库房提出医用耗材需求计划,库房归类汇总平衡现有库存物资后,调整采购计划,交由采购部门负责人审批计划,采购人员将审批后的计划单报送财务部门备案,持计划原件在医院供应商管理信息系统(供应商管理信息系统严格按照医院的评估和准入制度建立,包括供应商资质、信用,采购价格,规格,产品质量等,经过筛选后确定的供应商)选择相应的供应商,选定供应商后,实施采购活动;材料送达后,由库房验收人员对所采购材料的数量、质量、规格型号等进行核对,对验收合格材料,填制入库凭证,加盖“收讫”章,登记实物账,并及时将入库凭证传递给财务部门。对验收过程中发现的异常情况,验收人员应当及时报告部门负责人,部门负责人通知采购部门负责人进行处理。

(2)仪器设备采购业务。仪器设备采购环节是医院商业贿赂的高发环节,国家卫计委2013年制定了《加强医疗卫生行风建设“九不准”》制度,其中第“八不准”明确规定“严禁利用职业之便谋取不正当利益,严禁接受药品、医疗器械、医用卫生材料等医药产品生产、经营企业或经销人员以各种名义、形式给予的回扣,严禁参加其安排、组织或支付费用的营业性娱乐场所的娱乐活动。”2015年5月曝出的“西门子行贿千家医院”事件,即西门子公司及其经销商通过捐赠医疗设备“免费”的方式,换取医院在此器材上独家使用西门子公司开发的化学试剂,医疗设备制造商与经销商密切合作,通常情况下二者来签署合同将医疗设备卖给医院,贿赂事件涉及包括验血设备在内的多种医疗器材,涉案医院多达1000家。站在市场竞争的角度,其行为违反了中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8条的规定;站在医院管理角度,之所以发生这样的事件,无疑暴露出医院在仪器设备采购内部控制方面的漏洞。因此,仪器设备采购是医院内部控制的重中之重。BH医院多年来在仪器设备采购中一直坚持“过程审计、过程监督”,使采购活动透明化、阳光化。具体流程是:成立由审计部门负责人为组长、职工代表为组员的五人审计小组,对于8万元以上的仪器设备采购活动,由于每次采购仪器设备不同,成立由院领导班子、使用科室负责人、使用科室成员代表、设备科负责人,审计小组、财务科负责人、医院办公室负责人、记录员等构成的XX仪器设备采购工作小组,由使用科室提出仪器设备购买计划,设备科接到购买计划后,进行市场调研,论证该项目购买可行性,同时,审计小组也进行市场调研,重点关注设备市场价格,设备品牌与厂家、规格型号等,财务科进行经济可行性论证;3个部门完成市场调研与可行性论证后,将该项目提交院长办公会,由院班子讨论决定该项目是否进行采购;该项目决定采购后,由设备科与供应商进行初步谈判,选定3-5家设备供应商,谈判重点是设备的品牌与厂家,设备价格,规格型号,初步报价等;设备科谈判结束后,由设备科牵头,组织召开XX设备采购议标会,参加者有医院XX设备采购工作小组成员与筛选初定的供应商,会议主要由设备科和审计小组分别汇报前期工作成果,主要有设备品牌,市场最低价、设备性能及售后服务等,这个环节供应商不参与。在工作小组成员对该项目涉及的情况熟悉后,由审计小组审核供应商的资质,符合要求的供应商参与该项目的议标活动,分别由各供应商讲解自己的产品,工作小组成员重点关注设备的技术指标、使用方法、售后服务及报价等,待各供应商讲解结束后,工作小组成员召开闭门会议,重点是每个成员发表各自的观点,确定出最终购买的设备品牌与价格,如果未能形成统一意见,宣告此次议标会结束,待进一步考查后,择期再次召开议标会。如果形成统一意见,则邀请提供符合采购要求(设备品牌与价格)的供应商进行二次报价,以选定品牌和最低价格为标准确定最终达成意向的供应商,设备科对参与的其他供应商从价位和品牌有个排序,作为第二或第三意向候选人。自达成采购意向的一周内,将该项目的整个议标过程及结果在全院范围内由审计小组成员负责公示,一周之内员工对公示结果没有不同意见的,一周之后通知供应商签订购买合同,整个采购过程全部结束。如果公示期间有不同意见的,根据所提意见的不同,比如对设备价格有异议的,由设备科与达成意向的供应商进行再次谈判,如果未达成一致,则由设备科与审计小组选择第二或第三候选人进行谈判,直到达成一致意见,由审计小组再次进行公示。直到没有意见后再签订购买合同。BH医院的CT、彩超、CR、DR、MRI、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等中大型设备,都采用议标竞价方式进行采购,形成集体决策意见,由审计小组最终完成该项目的全过程记录文书,作为档案予以保留。BH医院多年来坚持仪器设备公开透明的采购过程,这样的做法逐渐在供应商的圈子里形成了良好的口碑,供应商也愿意以高质量、低价格、优质的售后服务与医院合作,实现双方的稳步发展和共赢。 2.BH医院付款业务内部控制

付款是医院在对采购合同、相关单据凭证、审批程序等内容审核无误后,按照采购合同规定及时向供应商办理支付款项的过程。BH医院对付款业务有严格的规定:所有购进的医用耗材自发票收到之日起先挂账3个月,3个月后开始付第一笔款项,以此类推;仪器设备的付款方式在采购合同里有明确的规定,严格按照规定时间付款,不允许以任何理由提前付款。具体流程是:采购部门根据合同规定的时间,首先填写付款申请单,注明付款的事由、申请付款的单位、付款金额、经办人签字;然后由主管院长审核签字;主管院长审核签字以后,由设备科提交财务部门审核,财务部门根据付款申请,重点审核付款是否符合条件,对符合付款条件的,测算可以付款的资金是否足够,签署是否付款的意见;这一环节完成后提交院长审核签字,院长签字后由财务部门作出付款计划书,注明每一笔款项具体的付款时间和金额,最后交由出纳按照付款计划书付款,所有的有约付款都以银行转账支付。

三、BH医院采购业务和付款业务内部控制流程的改进措施

1.采购业务内部控制改进措施

(1)按照行业“九不准”要求,强化采购领域反商业化贿赂的意识。医院的商业贿赂行为主要有医疗机构领导及有关工作人员,在药品、医用设备、医用耗材等采购活动中,收受生产、经营企业及其经销人员以各种名义给予的财物或回扣的行为;医疗卫生机构有关人员在基建工程、物资采购、招标等活动中,收受有关企业和经销人员给予的各种名义的财物的行为等,在以后的日常工作中,BH医院纪委部门定期对医院中层以上干部进行反商业贿赂思想教育,识别各种商业贿赂形式,提高自身防范意识,杜绝商业贿赂事件发生。

(2)建立供应商优胜劣汰机制,不断优化供应商组合。BH医院目前占用各类供应商资金的周期较长,这就需要稳定与各类供应商的合作关系,简化支付程序,不要人为设置复杂的付款流程;加强信用管理,尤其是加强应收账款管理,防止坏账发生;同时针对所在地区医疗市场集同业竞争情报,不断优化供应商组合。

2.付款业务内部控制改进措施

(1)加强预付账款管理。涉及大额或长期的预付款项,定期进行追踪核查,综合分析预付账款的期限、占用款项的合理性、不可收回风险等情况,对发现有疑问的预付款项,应当及时采取措施,尽快收回款项。

(2)充分利用商业信用,努力做到提早收款,延迟付款。建立准入与淘汰制度(产品质量、资金实力等)、提高付款条件(延长付款期,调整月付款总量)。对有约付款在不影响商业信用的前提下,尽量延迟付款,充分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益。

BH医院是一家“二级甲等”医院,属于企业主办,其规模与业务量与高一级别的医院无法相比,但是从医院管理角度,在内控方面有共同点。内部控制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内容庞大而复杂,本文对BH医院主要业务流程内控方面的分析,并不意味着这样的内部控制是完美的。本着学习别人的先进管理,改善自己的不足是这篇文章写作的目的,也希望有对医院管理有兴趣的人士多提意见,批评指正。

相信随着内部控制理论和技术的不断发展,公立医院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必将对公立医院现行内部控制系统提出更高的要求,促使管理者对公立医院的内部控制系统不断地发展和完善。

参考文献:

[1]王鸿雁,刘力.加强内部控制完善资金管理[J].中国卫生经济,2006(12).

[2]鞠春光.健全医院内部控制制度全面提升财务管理水平[J].新西部,2010,1(14):43-59

[3]徐小琳.浅议医院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财会通讯?综合,2011,1(11):108-109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