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计16920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68分钟。
农产品供应链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
关键词:供应链管理;农产品;网络信息技术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t, more and more practices has shown that the supply chain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should rely on net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he paper introduces the meaning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of keys of using i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 key words: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agricultural products; net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农产品的有效流通涉及整个国民经济运行效率及质量,涉及农业现代化和农民的根本利益。供应链管理引入农业为农业产业的发展、农民增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目前,国内外的经济社会条件和实践发生了巨大变化。从国际经验来看,供应链管理已成为农业产业发展的利器;从国内现实来看,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农产品供应链管理尚处于发展初期,本文力求就网络信息技术在农产品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问题进行一定的理论探索,为我国农业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思路。
1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的涵义
1.1供应链管理的概念及特点。供应链管理是使供应链运作达到最优化,以最少的成本,让供应链从采购开始,到满足最终顾客的所有过程能高效率运作,把合适的产品、以合适的价格,及时、准确地送到消费者手中[1]。供应链管理就是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全面规划供应链中的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进行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因此,供应链管理的理念是追求供应链整体效率化。它具有如下几个特点:(1)供应链整体最优。供应链管理将供应链上的业务和各相关者视为一体,以整体最优为目标。(2)企业间的相互协作关系。实现供应链整体最佳化优,需要企业间的合作,这种协作关系就是“合作伙伴关系”。(3)供应链管理要求采用系统的、集成化的管理方法来统筹管理整个供应链的各个功能。(4)支撑供应链管理顺利进行的是现代化的信息技术。?
1.2农产品供应链的涵义及特点。?一般而言,农产品供应链即农产品从收购、加工、运输、分销直至最终送到顾客手中的这一过程所组成的环环相扣的链条[2]。农产品通过供应链管理可以降低总成本,增加农产品的效益及附加价值。由于农产品的诸多特性,导致了农产品供应链不同于工业供应链,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参与者众多,系统复杂。在产前、产中、加工、运输、销售和最终到消费者的各个环节上都有众多参与者,包括农产品生产者、批发市场、零售终端和最终消费者。另外农产品的数量特别大,品种繁多,各品种的品质特性差别很大,使农产品供应链各环节的衔接问题更加复杂。(2)市场不确定性较大。农产品生产和消费的分散性,经营者难以取得垄断地位,市场信息极为分散,人们难于全面把握市场供求信息及竞争者、合作者的信息;农业生产的季节性强,农产品上市时如果在短时间内难以调节,会使市场价格波动较大;此外农产品的鲜活易腐性限制了农产品在跨区域间和跨季节间的即时调节,这使农产品供应链具有更多的风险。(3)农产品供应链对物流的要求较高。由于农产品生产具有区域性,而人们的需求是多样性的,因而需要不同区域间进行流通交易。然而农产品的鲜活易腐性,使流通成本上升,这限制了农产品流通路径。特别是在生鲜农产品,对物流仓储、运输、配送的要求更高。
2我国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的现状
(1)市场主体过于分散,缺乏供应链的概念。由于农业产业链的主体主要是分散经营的农户,市场意识薄弱,总体素质较低,即使是大型的农产品批发市场,也是以小业主或个体经营户为主体经营,用供应链的观点考虑农产品的经营是很难实现的事。(2)物流技术比较落后。“新鲜”是农产品的生命和价值所在,但由于鲜活农产品的含水量高,保鲜期短,极易腐烂变质,会大大限制运输半径和交易时间,因此对运输效率和流通保鲜条件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现在,我国的农产品供应链中的物流是以常温物流或自然物流形式为主,农产品在物流过程中的损失很大。有数据统计,我国水果蔬菜等农副产品在采摘、运输、储存等物流环节上的损失率达25%~30%,而发达国家的果蔬损失率则控制在5%以下[3]。(3)物流成本过高,不利于农产品供应链合作伙伴联盟的建立。目前,我国农产品的物流成本仍然偏高,而且很不稳定,运销成本的波动较大。由于农产品具有鲜活性,生产上的区域性、季节性、分散性等特点,同时农产品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具有消费群体小的特点,造成农产品交易成本较高,容易导致农产品交易过程中的投机行为,不利于稳定的供应链合作伙伴联盟的形成。(4)农产品供应链各主体之间信息流通不畅。由于诸多原因,对信息化的意识不强,从而造成我国国内农产品供应链的总体信息化程度很低。国内农产品市场上几乎没有一个经过统一规划设计的信息系统,各企业之间信息化程度差距较大,发展很不平衡。供应链上企业之间缺乏统一的信息平台以供各企业进行信息交流,造成本应多边共赢的企业相互之间缺乏必要的了解,阻碍了农产品供应链的发展。长期以来,农民对市场供求信息的获取渠道单一,手段缺乏,滞后失真现象严重,赶不上市场变化。这也是目前我国农产品供应链管理中最急需解决的问题。
3网络信息技术在农产品供应链中应用的关键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给农业带来的效益是明显的。在农产品供应链的运作中,应充分考虑到信息技术的优势,如edi、gps、条码技术等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但可以提高供应链运作的效率,也可以增强供应链合作伙伴之间的信息交流。随着信息技术应用的不断深入,农产品供应链必须依托网络信息技术,纵向优化,横向集成,并逐渐形成行业、区域性的中心节点,使资源和信息实行共享,整体资源得到优化,并通过实现成员间的连接和与目标终端用户之间的连接,促使各成员共同创建新的利润空间。通过对农产品供应链过程的跟踪整合管理,可使农产品物流活动的每一环节为了共同的目标保持协调一致,有效提高农产品供应链的服务水平和效率。首先,应该建立信息技术基础设施与统一的信息平台。信息物质技术基础设施包括企业的外部网、内部网、知识库、电子数据库及电子数据交换系统等。在完善的物资技术基础设施上,应用相关的软件搭建统一的信息平台。既保障信息提供的真实性、可靠性和及时性,又实现对农产品供应链各个环节的实时跟踪、有效控制和全程管理。目前我国各地政府和大型企业建立了一批农产品专业信息平台,为沟通消费者与生产者、流通环节的联系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一个地方或企业必须采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搭建与外部信息网密切联系的信息平台,使供应链中的神经系统运转正常。农产品供应商根据信息平台上经销商和零售终端提供的需求信息,向其上游的农户发布生产信息,生产加工企业、中介组织通过订单向农户收购农产品,这样减少了农户生产的盲目性,同时为农产品的销路提供了保证,不仅降低了农产品物流的成本,减少了农产品的损耗,而且有利于促进农业和社会效益。其次,建立不同层次的农产品信息网络,这是实施农产品供应链管理所必需的技术支持。农产品信息不畅是制约农业结构调整,造成农产品卖出难的主要原因。加强农产品信息网络建设,是开拓农村市场的重要途径。依托农产品批发市场或农产品中介组织,建立农产品生产、流通信息网络,实现农产品生产基地、加工基地、批发市场、农产品供应四位一体的农产品信息网络,最终形成农村地区农产品信息网络与大中城市及全国的联网。通过信息网络的建设,农产品供应链各节点企业对整个农产品的流通过程进行协同整合,降低农产品流通过程中的损耗,缩短了农产品的生产周期,提高了交易效率,减少了物流成本,更重要的是增加了农产品的保值期。农产品供应链成员通过不同层次的信息网络的集成,建立一体化的物流运作体系,提高物流运作效率。对生产、加工、配送过程中的物流环节进行设计,使农产品物流作业无缝衔接。将物流据点、农产品配送路线、运输手段等网络化,以提高物流活动的效率,减少物流成本。另外,需要建立四个相关信息系统:一是信息管理系统。如2024和传递销往地农产品标准化信息和相关的政策法规。根据这些信息,对供应链全程进行监控,确保农产品跨越非贸易壁垒,顺利进入国外市场。二是信息共享系统。供应链成员共享2024库存、销售、预测、供应链绩效评价等信息,促进成员间信息沟通,有助于供应链成员间的互信与协同。三是电子银行结算与支付系统,使供应链成员能方便地进行电子商务活动。四是供应技术协同系统。零售终端的pos系统,2024消费者需求的第一手资料,能在第一时间反馈到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中和订单管理系统中,指导农产品生产和加工。供货系统通过统一的信息平台,调动农产品的流动。实现供应链成员之间的信息系统的无缝隙对接,加快供应链的营运速度,降低供应链的总成本。农户、农产品供应商及农产品经销商之间的信息系统实现无缝衔接,提高了供应链管理的柔性,降低了供应链物流管理的成本和风险,使农产品市场需求信息准确及时地到达供应链中的相关节点,使农业生产更有计划性,从而减少农民的市场风险,提高农民收入。最后加快我国农产品供应链管理,需强化政府在农业信息化中的主导作用,制定农业产品信息化的法律法规。农产品物流信息化是一项涉及多行业、多部门的综合性基础工作,必须调动多方面的积极性,协调一致,形成合力。因此政府要在这一进程当中发挥好其主导作用。各级政府要根据农产品物流信息化建设的要求,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明确建设方向、目标、重点,?并具体落实相应部门实施。要从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高度予以重视,树立信息观念,增强信息意识。做好信息化发展战略研究,全面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农产品信息化建设,还必须要有健全的法律制度,包括立法、执法、守法和法律监督等在内的动态系统,为信息化的健康发展提供法制框架和法律环境,为农业信息化的长远发展提供坚实的法律保障。但是地域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需要制定的法律法规具备灵活性,因地制宜,有所区别。
4结束语
本文论述了网络信息技术在农产品供应链管理中应用的重要意义,并对如何应用网络信息技术给出了可行的建议。该建议有利于提高整个农产品供应链的运作效率和规模效益。伴随农业问题的日渐突出以及信息化建设在我国的整体推进,我们相信农产品供应链管理信息化建设也会越来越受重视。同时农业行业要充分利用先进的信息资源和信息技术,确定农产品供应链管理战略,使农产品供应链进一步向系统化、集成化、精益化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马士华,?林勇.?供应链管理[m].?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农产品供应链工作计划范文第2篇
1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的涵义
1.1供应链管理的概念及特点。供应链管理是使供应链运作达到最优化,以最少的成本,让供应链从采购开始,到满足最终顾客的所有过程能高效率运作,把合适的产品、以合适的价格,及时、准确地送到消费者手中。供应链管理就是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全面规划供应链中的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进行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因此,供应链管理的理念是追求供应链整体效率化。它具有如下几个特点:(1)供应链整体最优。供应链管理将供应链上的业务和各相关者视为一体,以整体最优为目标。(2)企业间的相互协作关系。实现供应链整体最佳化优,需要企业间的合作,这种协作关系就是“合作伙伴关系”。(3)供应链管理要求采用系统的、集成化的管理方法来统筹管理整个供应链的各个功能。(4)支撑供应链管理顺利进行的是现代化的信息技术。
1.2农产品供应链的涵义及特点。一般而言,农产品供应链即农产品从收购、加工、运输、分销直至最终送到顾客手中的这一过程所组成的环环相扣的链条。农产品通过供应链管理可以降低总成本,增加农产品的效益及附加价值。由于农产品的诸多特性,导致了农产品供应链不同于工业供应链,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参与者众多,系统复杂。在产前、产中、加工、运输、销售和最终到消费者的各个环节上都有众多参与者,包括农产品生产者、批发市场、零售终端和最终消费者。另外农产品的数量特别大,品种繁多,各品种的品质特性差别很大,使农产品供应链各环节的衔接问题更加复杂。(2)市场不确定性较大。农产品生产和消费的分散性,经营者难以取得垄断地位,市场信息极为分散,人们难于全面把握市场供求信息及竞争者、合作者的信息;农业生产的季节性强,农产品上市时如果在短时间内难以调节,会使市场价格波动较大;此外农产品的鲜活易腐性限制了农产品在跨区域间和跨季节间的即时调节,这使农产品供应链具有更多的风险。(3)农产品供应链对物流的要求较高。由于农产品生产具有区域性,而人们的需求是多样性的,因而需要不同区域间进行流通交易。然而农产品的鲜活易腐性,使流通成本上升,这限制了农产品流通路径。特别是在生鲜农产品,对物流仓储、运输、配送的要求更高。
2我国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的现状
(1)市场主体过于分散,缺乏供应链的概念。由于农业产业链的主体主要是分散经营的农户,市场意识薄弱,总体素质较低,即使是大型的农产品批发市场,也是以小业主或个体经营户为主体经营,用供应链的观点考虑农产品的经营是很难实现的事。
(2)物流技术比较落后。“新鲜”是农产品的生命和价值所在,但由于鲜活农产品的含水量高,保鲜期短,极易腐烂变质,会大大限制运输半径和交易时间,因此对运输效率和流通保鲜条件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现在,我国的农产品供应链中的物流是以常温物流或自然物流形式为主,农产品在物流过程中的损失很大。有数据统计,我国水果蔬菜等农副产品在采摘、运输、储存等物流环节上的损失率达25%~30%,而发达国家的果蔬损失率则控制在5%以下。
(3)物流成本过高,不利于农产品供应链合作伙伴联盟的建立。目前,我国农产品的物流成本仍然偏高,而且很不稳定,运销成本的波动较大。由于农产品具有鲜活性,生产上的区域性、季节性、分散性等特点,同时农产品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具有消费群体小的特点,造成农产品交易成本较高,容易导致农产品交易过程中的投机行为,不利于稳定的供应链合作伙伴联盟的形成。
(4)农产品供应链各主体之间信息流通不畅。由于诸多原因,对信息化的意识不强,从而造成我国国内农产品供应链的总体信息化程度很低。国内农产品市场上几乎没有一个经过统一规划设计的信息系统,各企业之间信息化程度差距较大,发展很不平衡。供应链上企业之间缺乏统一的信息平台以供各企业进行信息交流,造成本应多边共赢的企业相互之间缺乏必要的了解,阻碍了农产品供应链的发展。长期以来,农民对市场供求信息的获取渠道单一,手段缺乏,滞后失真现象严重,赶不上市场变化。这也是目前我国农产品供应链管理中最急需解决的问题。
3网络信息技术在农产品供应链中应用的关键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给农业带来的效益是明显的。在农产品供应链的运作中,应充分考虑到信息技术的优势,如EDI、GPS、条码技术等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但可以提高供应链运作的效率,也可以增强供应链合作伙伴之间的信息交流。随着信息技术应用的不断深入,农产品供应链必须依托网络信息技术,纵向优化,横向集成,并逐渐形成行业、区域性的中心节点,使资源和信息实行共享,整体资源得到优化,并通过实现成员间的连接和与目标终端用户之间的连接,促使各成员共同创建新的利润空间。通过对农产品供应链过程的跟踪整合管理,可使农产品物流活动的每一环节为了共同的目标保持协调一致,有效提高农产品供应链的服务水平和效率。首先,应该建立信息技术基础设施与统一的信息平台。信息物质技术基础设施包括企业的外部网、内部网、知识库、电子数据库及电子数据交换系统等。在完善的物资技术基础设施上,应用相关的软件搭建统一的信息平台。既保障信息提供的真实性、可靠性和及时性,又实现对农产品供应链各个环节的实时跟踪、有效控制和全程管理。目前我国各地政府和大型企业建立了一批农产品专业信息平台,为沟通消费者与生产者、流通环节的联系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一个地方或企业必须采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搭建与外部信息网密切联系的信息平台,使供应链中的神经系统运转正常。农产品供应商根据信息平台上经销商和零售终端提供的需求信息,向其上游的农户生产信息,生产加工企业、中介组织通过订单向农户收购农产品,这样减少了农户生产的盲目性,同时为农产品的销路提供了保证,不仅降低了农产品物流的成本,减少了农产品的损耗,而且有利于促进农业和社会效益。其次,建立不同层次的农产品信息网络,这是实施农产品供应链管理所必需的技术支持。农产品信息不畅是制约农业结构调整,造成农产品卖出难的主要原因。加强农产品信息网络建设,是开拓农村市场的重要途径。依托农产品批发市场或农产品中介组织,建立农产品生产、流通信息网络,实现农产品生产基地、加工基地、批发市场、农产品供应四位一体的农产品信息网络,最终形成农村地区农产品信息网络与大中城市及全国的联网。通过信息网络的建设,农产品供应链各节点企业对整个农产品的流通过程进行协同整合,降低农产品流通过程中的损耗,缩短了农产品的生产周期,提高了交易效率,减少了物流成本,更重要的是增加了农产品的保值期。农产品供应链成员通过不同层次的信息网络的集成,建立一体化的物流运作体系,提高物流运作效率。对生产、加工、配送过程中的物流环节进行设计,使农产品物流作业无缝衔接。将物流据点、农产品配送路线、运输手段等网络化,以提高物流活动的效率,减少物流成本。另外,需要建立四个相关信息系统:一是信息管理系统。如2024和传递销往地农产品标准化信息和相关的政策法规。根据这些信息,对供应链全程进行监控,确保农产品跨越非贸易壁垒,顺利进入国外市场。二是信息共享系统。供应链成员共享2024库存、销售、预测、供应链绩效评价等信息,促进成员间信息沟通,有助于供应链成员间的互信与协同。三是电子银行结算与支付系统,使供应链成员能方便地进行电子商务活动。四是供应技术协同系统。零售终端的POS系统,2024消费者需求的第一手资料,能在第一时间反馈到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中和订单管理系统中,指导农产品生产和加工。供货系统通过统一的信息平台,调动农产品的流动。实现供应链成员之间的信息系统的无缝隙对接,加快供应链的营运速度,降低供应链的总成本。农户、农产品供应商及农产品经销商之间的信息系统实现无缝衔接,提高了供应链管理的柔性,降低了供应链物流管理的成本和风险,使农产品市场需求信息准确及时地到达供应链中的相关节点,使农业生产更有计划性,从而减少农民的市场风险,提高农民收入。最后加快我国农产品供应链管理,需强化政府在农业信息化中的主导作用,制定农业产品信息化的法律法规。农产品物流信息化是一项涉及多行业、多部门的综合性基础工作,必须调动多方面的积极性,协调一致,形成合力。因此政府要在这一进程当中发挥好其主导作用。各级政府要根据农产品物流信息化建设的要求,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明确建设方向、目标、重点,并具体落实相应部门实施。要从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高度予以重视,树立信息观念,增强信息意识。做好信息化发展战略研究,全面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农产品信息化建设,还必须要有健全的法律制度,包括立法、执法、守法和法律监督等在内的动态系统,为信息化的健康发展提供法制框架和法律环境,为农业信息化的长远发展提供坚实的法律保障。但是地域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需要制定的法律法规具备灵活性,因地制宜,有所区别。
农产品供应链工作计划范文第3篇
关键词:农产品;供应链;模式;研究
中图分类号:F273.7 文献标识码:A
我国是农业生产大国,农业生产的稳定对国民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具有战略意义。农产品市场是我国覆盖面最广、影响最深远、参与人口最多的大市场,也是最脆弱的市场。农产品市场运行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城市居民“菜篮子工程”、“米袋子工程”的质量。
供应链作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中颇具特色的产业组织形式,以其先进的流通理念逐渐得到广泛应用。然而,由于对农产品供应链研究的缺位,农产品供应链发展明显滞后,使得农产品流通环节上演了一幕幕“怪相”。一方面,全国农产品收购价格不高,部分品种价格大幅跌于成本之下,给广大农民的生产、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冲击;另一方面,农产品销售价格大幅上涨,而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却不能保证,消费者叫苦不迭。市场机制对资源的配置不能有效发挥,大量价值损耗在中间的流通环节,“中间笑,两头叫”成为农产品供应链现状的形象反映。
上述现象是由于现代市场经济与传统小农经济发生脱节导致的。农业经营主体小而散的特点,导致农业生产整体效率低下,不能很好地与市场对接。因此必须重构农产品供应链,探索农产品供应链运作新模式,提高农产品市场流通效率。
1 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现状分析
供应链概念特别强调整体观,重视供应链各节点之间稳定的合作关系。能否建立稳定的战略伙伴关系成为评价供应链效率的关键,追求供应链的整体效益最大化是供应链构建的终极目标。对供应链中商流、物流、信息流等成本的控制,则是供应链成功的关键所在。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农产品流通市场已逐渐形成了由农资供应商、农产品供应者、农产品加工企业、农产品批发商、农产品零售商、最终消费者等构成的一个完整产业链体系,然而各节点各自为政,相互脱节,对整个供应链的影响力普遍较小。目前,批发市场是我国农产品的主要流通渠道,是我国农产品供应链的主导。批发市场“货银两讫”的流通模式,导致商流、物流不分,也割裂了信息流。这种运作模式导致了供应链各节点间只存在竞争而缺乏必要的协调与合作,最终导致供应链“断裂”,运行效率低下。
2 农产品供应链的特点
2.1 供应链节点企业规模小且分散
目前,分散的农户和进行农产品销售的个体户是农产品供应链的主体,缺少居于领导地位实力雄厚的企业集团。以农户为单位运行模式,经营规模弱小,不能对供应链进行很好的控制。农民合作组织发展也比较缓慢,不能成为供应链的主体,农产品企业发展不够成熟,在农产品供应链中的主导地位很难形成。
2.2 供应链物流路径分散
农资供应商、农产品种植养殖者、农产品批发商、零售商、最终消费者构成了农产品供应链,各主体之间交易或协作的错综复杂关系决定着我国农产品供应链物流路径。由于商流、物流不分,使得农产品交易的商流路径与物流路径重合,商流路径的分散化导致物流路径也呈现出分散化的特点。
2.3 纵向一体化供应链特征较为明显
目前,我国农产品供应链核心企业为了达到对供应链各个环节经营活动进行全面掌控的目的,往往对农产品设计、生产、加工、销售等各环节进行全面投资,力求对农产品的供、产、销各环节进行控制,增加各阶段业务活动利润,从而在市场竞争中掌握主动。这种纵向一体化的供应链运作模式往往伴随着巨大的投资和较长的建设周期等潜在风险,导致供应链主导企业精力分散,难以突出主业优势,同时也不可能对多变的市场环境做出及时而敏捷的反应。
3 构建农产品供应链的主要问题
尽管我国农产品产量巨大,是世界上头号农产品生产大国,但是我国农产品流通和消费的层次仍然较低。另外,我国农产品的物流按行政区设计,而不是按经济区划的运行模式,导致地方保护主义现象严重、物流割裂、流通渠道不畅,使得农产品供应链构建困难重重。
3.1 流通观念缺失
传统观念认为,农业生产是农村经济的重心,对流通环节往往不够重视;当然也有一些部门和领导已经意识到流通的重要性,但由于对流通环节认识不够深入,导致对流通环节的重视往往仅停留在口头上,“重生产而轻流”通成为农业管理工作的常态。
3.2 缺少实力强大的核心企业
由于供应链主体间的合作关系不牢固,缺乏专业人才,再加上培育和发展核心企业的外部环境不够理想,导致实力强大的核心企业较为匮乏,不能在供应链中发挥领导作用。
3.3 低水平物流制约了供应链的健康发展
农产品往往具有鲜活易腐的特点,对各环节物流水平的要求较高。运输、保管、装卸、加工、配送等物流活动的低水平,往往导致农产品供应链组织效率低,损失浪费现象严重,成本居高不下,同时也阻碍了各节点企业的连接,从而限制了供应链的健康发展。
3.4 缺乏有效的政府支持
当前我国市场经济中,政府宏观调控体系仍不够完善,存在法律法规不完善,执法不严格的现象。就政策措施而言,不能对农产品供应链各节点的发展提供准确的指导和全面的保护,也不能对市场的流通的稳定提供有效的支持。
4 构建农产品供应链管理模式研究
构建合理的农产品供应链管理模式,是保证我国农业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通过研究,共有五种运作管理模式比较适合我国的国情,我们将分别展开分析。
4.1 以生产加工企业为核心的农产品供应链管理模式研究
生产加工环节作为农产品生产的延续,为实现农产品的增值提供了一条重要途径。优质的加工,往往能更好地满足市场需要,从而提升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农产品加工企业承接了来自全球的大量订单,成为了名符其实的“世界农产品加工厂”,不仅创造了丰厚的利润,也壮大了一大批实力雄厚的龙头企业。以这些生产加工企业为核心构建农产品供应链,有利于充分利用其在资金和技术方面的强大优势,通过核心企业对区域农产品产业进行统一规划和协调,为农户提供资金技术和生产资料等方面支持。采用这种模式不仅有利于稳固供应链各主体之间的关系,降低农户的市场风险,扩大规模,获取规模报酬,也有利于从源头上保证加工企业的原料供应质量和安全,进而全面降低生产成本和内部交易成本。
这种模式以生产加工企业来承担供应链管理的主要任务,正确选择分销商和供应商、合理地设计信息网络、正确地制定生产作业计划、有效地跟踪控制、及时精确的库存管理、实时有效的供应与采购管理等是供应链管理的重点,生产加工企业的素质是供应链成功的关键。生产加工企业在农产品供应链中居于主导地位。在该模式中,生产加工企业往往具有很强的市场力量,凭借核心企业强大的市场管控实力来保证生产活动的稳定性,依托其在资金、技术和生产资料等方面的优势,为整个供应链条的各个节点提供支持,从而形成强大的向心合力,有利于稳固的合作关系的建立。另一方面,这种稳固的关系也有利于降低供应链的各项内部成本。
4.2 以专业批发市场为核心的农产品供应链管理模式研究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农产品批发市场逐渐向专业化方向发展。专业化的农产品批发市场主动加强与农产品供应者、农民合作组织、农产品经销公司合作,逐渐形成以专业化批发市场为核心,对农产品种植(养殖)、采购、加工、存储、保鲜、配送、销售诸环节进行一体化经营的模式。
在以专业批发市场为主导的农产品供应链管理模式中,批发市场承担供应链管理的主要任务,在供应链中处于承上启下的位置,向上连接生产企业,向下连接终端零售商,是整个供应链的领导者。用户需求的拉力和基于利润需求的推力共同作用于批发市场,促使其服务功能不断拓展,逐步拓展了扶持生产、筹措资金、商品包装、储存保鲜、配送等服务项目,建立起一整套完善的物流服务体系,并将市场信息及时传递给上下游企业,担当供应链管理者的角色,最终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良好合作关系,从而带动产销两端共同发展。
4.3 以连锁超市为核心的农产品供应链管理模式研究
以连锁超市为核心的农产品供应链管理模式是指以市场需求为驱动,连锁超市凭借网点分布广且贴近最终消费者、自身拥有较为完善的物流配送系统等优势,自行投资兴建农产品供应基地或直接与农产品种植公司、农户签订合同,对农产品生产进行统一规划,统一指导,提供一体化的仓储与配送服务,并通过自身的连锁超市向最终消费者提供优质无公害农产品的供应链运作模式。
这种供应链管理模式的特点是,连锁超市总部直接与农产品生产者建立长期合作关系,这样减少了中间环节,同时利用连锁经营超市的物流配送中心或第三方物流的配送中心,把产品直接送到各连锁门店,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基于连锁超市的农产品供应链管理要求连锁超市的供应链管理中心对主要业务流程进行统一规划,全部采用信息化集成管理,实现了订单数据的实时共享,从而降低整个供应链上不同单位的库存,加快库存周转,实现整体成本最低,提高客户的满意度。
4.4 以农民合作组织为核心的农产品供应链管理模式研究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个体农户由于自身生产规模有限,往往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在坚持家庭承包经营、各农户财产所有权保持不变的原则下,通过契约形式按照自愿原则建立起来的以经济互助为目的的农民合作组织应运而生。一些实力强、经营规模大的农民合作组织逐渐能够对整个供应链产生影响和进行有效控制,承担起整个供应链的领导职责,形成上连农户下接农产品批发市场、零售行业的简单完整的农产品供应链。
以农业专业合作组织为核心的农产品供应链模式是农民合作组织通过契约来约束双方,对农业的产前、产中和产后流通进行管理,充分体现农业规模化和集约化,通过一体化的供应链管理,形成长期合作关系,完成各环节之间交易。农民合作组织通过制对农户委托销售的农产品进行集中管理,将农产品统一包装处理后,向批发市场直接销售或直接运往零售市场、连锁超市及消费大户,减少中间环节,降低各类成本,使农户和消费者都受益。
投资能力、市场开拓及营销管理实力较强的农民合作组织可以吸引农户投资入股,以企业化的实体形式自行开拓产后市场,如建立物流配送体系、按订单组织生产、对外统一批发产品甚至涉足产后加工。通过企业化的运作将市场交易成本以垂直一体化的组织方式转化为内部管理成本,组织内部的农户成员间具有一致的利益关系,成员间的地位也相对平衡。该模式实质上已成为一个以农户为主要成员的供应链重要节点,而不是一条通过产权独立主体间连接形成的简单链条了。
4.5 以第三方物流企业为核心的农产品供应链管理模式研究
第三方物流企业主导的农产品供应链模式是指农产品供应链各企业节点将配送业务依托给专业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来完成的物流运作模式。通过签订契约,规定第三方物流企业与农户、农产品基地、供销社等在农产品生产、农产品销售、物流服务及利益分配和风险分担等方面的权利和义务,实现供应链节点间的利益共享与风险共担。通过第三方物流企业实现对整个供应链系统的整合,将农户生产的分散的农产品集中到物流中心,再由第三方物流企业统一配送到各农产品加工企业,实现农产品生产与市场经济完美对接的农产品供应链模式。
该农产品供应链运作模式中,大型第三方物流企业借助自身丰富的行业操作经验,为供应链企业提供各种专业化的物流服务、全面的地域覆盖以及复杂的技术支持,为供应链各节点之间提供全面、系统、专业化的服务是第三方物流企业管理整个供应链的重要基础。第三方物流企业作为整个供应链的核心,作为供应链联盟的牵头者,有义务对整个供应链联盟的资源进行整合、管理、协调组织和监控,也有责任为顾客提供服务与沟通。
4.6 五种供应链模式的对比分析
对上述五种不同模式的供应链来说,核心企业的类型及其在供应链中所处的位置是不同的,导致其主导的供应链的形成条件和运作模式也不相同。基于生产加工企业的农产品供应链是传统的供应链管理模式,发展最为成熟。生产加工企业借助其雄厚的资金、技术实力,良好的品牌效应,良好的企业素质能够为整个供应链的运行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以批发市场为核心的农产品供应链管理模式,其核心——批发市场处在供应链的中下游,与下游的零售商和上游的供应商均建立了较为稳定的关系,有利于发挥其规模优势,从而带动产销两端规模发展;以终端连锁经营超市为核心的农产品供应链是上述供应链模式中最短的一种模式,其与最终消费者的距离最近的特性,决定其对市场的反应也最为灵活,同时也可以实现规模经济,凭借其固有的配送资源优势提供高效物流服务,其运作效率较高。基于农民合作组织的农产品供应链是“订单制”和“准时制”供应链,“订单制”与“准时制”是及时响应需求且实现商物分离的一种模式。运作中首先由终端需求提前向核心企业农民合作组织下订单预约订货,接到订单后,农民合作组织按照订单中的农产品需求种类、数量与质量、交货时间和地点等要求备货,通过配送中心或专业配送公司以最短的物流路径将商品送到客户手中,达到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以物流企业为核心的农产品供应链模式,通过专业化设计和运作,可以实现供应链节点企业的规模经济,降低成本和风险,同时其先进的物流技术和信息技术也有利于缩短农产品的生产、运输等的响应时间。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国务院. 2024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Z]. 2012.
[2] 戴维克劳斯. 供应链物流管理[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3] 何玉池. 广州市农超对接发展思路[J]. 市场经济与价格,2011(6):16-18.
[4] 天酬. 中国蔬菜供应量的纠结[J]. 中国储运,2011(6):8.
农产品供应链工作计划范文第4篇
中国是农业大国,传统农业在国际市场上的优势主要依靠自然资源和劳动成本的低廉。随着世界新技术的发展,技术含量在农产品中的比例越来越大,而我国农业主要是小农个体经营的模式,并没有产生规模经济效应,因而其传统的依靠成本低廉带来的价格优势正在逐步减弱。另外,受气候和地理环境的影响,我国农作物种类多、品种杂,各地的农业生产资源存在很大差异,但由于地域分散、交通运输不便、农业生产信息化程度不高、农业生产从业人员技术水平有限等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使得我国农业实现由传统小型个体经营到现代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难度加大。这就使得“小农户与大市场”的矛盾日益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
(1)产前计划盲目。由于农业作物种类多、品种杂,生产者往往凭借自己的经验来选择生产项目、确定生产规模,而不是通过市场调查、评估及预测来计划生产,因而导致农业生产安排较被动,进而造成一些农产品的产量和价格波动较大,影响了农业生产整体的稳定性和农民的积极性。
(2)产中无服务保障。在生产过程中会涉及种子、化肥、农药、农业机械、种植技术等生产要素,而农户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无法投入大量人力、财力去获取相关信息,并对其进行筛选、处理、应用,这就加大了生产成本并降低了农户的竞争力。
(3)产后销售渠道窄。广大农户由于生产规模小而不能直接进入市场,不会运用市场定位、产品品牌包装、服务与促销等多种手段,因此,在交易过程中对信息的获取与掌握往往处于劣势,自身利益容易遭受损失。要解决这种矛盾必须进行有效地农业产业链管理,以市场为导向、效益为中心,将农业生产资料供应与农产品生产、加工、储运与销售等环节连接成一个有机整体,并对人、财、物以及信息与技术等要素流动进行组织、协调与控制,优化组合各种生产要素,以期获得产品价值的增值[3]。
也即,要在农业产业链管理中建立一套有效连接各分散单元的机制。以电子商务平台为基础的农业信息化系统能够使企业与农户、生产与市场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一条完整通畅的产业链,从而保证农民产前计划有指导、产中服务有保障、产后销售有渠道。
2基于电子商务的农业信息化管理模型研究[4-5]
2.1农业产业链的企业化经营模型农业产业链是指农产品生产和流通过程中所涉及的生产、加工所需原材料的供应商、生产商、批发商、零售商以及最终消费者组成的供需网络。然而,如何在传统农业的基础上构建现代农业产业链、由谁来构建是尚待解决的问题。在整个农业产业链中有众多的经营主体,包括农户、物资供应商、龙头企业、批发商、零售商、客户等。其中,龙头企业是产业链中最具实力的利益主体,其产值规模大、生产能力强,拥有超前的经营理念、现代化的技术水平以及丰富的市场经验,在产业链中应居于主导地位。以龙头企业为核心构建的农业产业链运营模型如图1所示。在这种产业链运营中,龙头企业是整个产业链的核心,它对外通过电子商务平台使用虚拟市场来寻找合作伙伴,即供应商、经销商等;对内通过农业专业合作组织或基地与农户签订合约,农户按照合同约定进行生产,在整个生产过程中,龙头企业给农户提供资金支持和技术指导,从而保证农民按照标准化要求生产出合格产品。最后,龙头企业收购农户的产品,经过加工、包装后再配送给分销商和零售商销售。也即,龙头企业一方面要使得生产企业内部的资源得到良好的配置和管理;另一方面,要在企业与上游供应商和下游销售商以及客户之间构建一条通畅的产业链。只有2方面的工作都得到保证,农业企业才可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
2.2基于电子商务的虚拟市场运营模型在农业企业向产业化、规模化发展的同时,农业企业的管理手段必须同步于生产发展的速度。而信息化建设是提高企业管理手段的必由之路。越来越多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将各企业内部的资源进行整合,解决了农业产业链管理内部资源的优化问题;而电子商务的实施使农业产业链中各个企业高效合作,从而实现了对整个产业链中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网络化管理,为农业产业链管理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障。在这种模式下,产业链中各环节的农业企业可以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在虚拟市场中注册信息,而后登录到农业电子商务平台,从中寻求合作伙伴,通过双向选择进行网络交易或业务洽谈,从而实现产业链的连接。这种模式通过网络把农业产业链上各个节点的不同企业聚集到一个虚拟市场中,使不同企业或组织间相互合作、实现交易互动,这既节省了时间,又降低了交易成本,使整个产业链实现了利益最大化。这一交易平台担当了农业产业链中各节点的桥梁与纽带。
3应用示例
基于以上模式,笔者以某马铃薯产业链为例来阐述农业企业信息化系统模型。产业链上各节点企业在外部通过电子商务平台与产业链上的其他节点企业建立连接,进而实现产业链连接,其实现的物理模型如图4所示。产业链中节点企业内部根据自身特点及其在产业链中所居位置建立MIS信息管理系统,将企业内部资源进行整合。由于产业链所包含的节点企业较多,因此,这里只以马铃薯产业链中的龙头企业为例,建立其信息化系统。在马铃薯产业链中,龙头企业制定采购计划(包括农资采购、农机采购与种薯采购),其中,农机与农资采购通过农业电子商务平台与上游企业建立连接,种薯由基地按照龙头企业要求生产并供应,所采购物资需经品质监管才能入库。而后计划调度部门通过农业协作组织与农户达成标准生产协议,在生产过程中龙头企业提供技术、物资等支持,待马铃薯收获后由龙头企业按照约定条件收购入库。最后,龙头企业根据市场情况确定销售方案,并通过电子商务平台与下游加工企业及销售商建立连接,履行其在马铃薯产业链中的职责。目前,该系统已经开发完毕并投入使用,其在企业的计划调度、库存管理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农产品供应链工作计划范文第5篇
关键词:生鲜电商;冷链物流;成本控制
1我国电商生鲜冷链物流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
1.1硬件设施落后,冷藏运输效率低
我国的冷冻冷藏运输行业与国际标准相差巨大。内地货运车辆约七成是敞篷式设计,只有约三成为密封式或厢式设计,而备有制冷机及保温箱的冷藏车辆连一成都不到。从汽车冷藏车辆来看,我国有保温车辆3万辆,而美国有20万辆,日本有12万辆,我国冷藏保温汽车仅为货运汽车比例的0.3%;从铁路冷藏车辆来看,全国铁路总运行车辆33.8万辆,冷藏车只有6970辆,仅占2%,而且都是陈旧机械式速度车皮,规范保温的保险冷藏车厢缺乏,冷藏运输量仅占易腐货物运输量的25%,不到铁路货物运输总量1%。此外,专业冷藏设备如冷冻库等非常缺乏,我国目前冷库总容量700多万立方米,但只限于肉类、鱼类的冷冻储藏,而当原材料不足或生产淡季时,冷库处于闲置耗能状态。在冷库建设中存在重视肉类冷库,轻视果蔬冷库建设;重视城市经营式冷库,轻视产地加工冷库建设;重视大型冷库,轻视批发零售冷库建设。
1.2整体规划不完善,资源整合受影响
冷链物流系统的硬件规划内容包括厂房规划、储藏设备规划和运输设备规划等。软件规划就是冷链物流信息系统的规划,它包括库存控制系统、顾客服务系统、仓储管理系统和运输管理系统四个子系统。
冷链物流的效率取决于冷链物流各节点的有效衔接。由于中国农业产业化程度和产供销一体化水平不高,从农业的初级产品来看,虽然产销量巨大,但在初级农产品和生鲜易腐农产品供应链上,缺乏供应链上下游之间的整体规划与协调,因此在一些局部发展中存在严重失衡和无法配套的现象,整体发展规划的欠缺影响了农产品冷链的资源组合以及行业的推动。
1.3法律法规不健全,产品安全防护弱
冷链物流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为确保每一个环节不出现产品质量和市场安全问题,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统一的标准和技术规范是保证冷链物流运转的基础。但我国冷链物流法律法规不健全,冷链物流各环节设施、设备以及操作规程和温度控制等均没有统一的标准和技术规范,发达国家普遍推行的HACCA(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管理体系尚处于启蒙阶段。
2促进我国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的对策
2.1缩短流通环节,发展冷藏运输设备和低温保鲜技术
2.1.1尽量缩短流通环节,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
我国农产品即使在低温下进行流通,其在流通渠道停留的时间仍然比较长。因此,为了保证生鲜农产品从生产者手中快速及时地进入消费环节,我们有必要对现有的流通渠道进行改造,尽量减少流通环节,以保证农产品的新鲜度。所以,卖场、连锁超市、便利店等应向农产品生产基地或产地批发市场集中采购冷冻冷藏产品,缩减作业环节,建立直接有效的流通渠道。
2.1.2运用先进技术改进现有冷藏运输设备,并大力发展先进的冷藏运输设备
对于原有的冷藏运输设备,我们可以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经验,积极建立有统一标准数据的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和电子交换系统,对各种冷藏车和冷库进行全面动态监控。针对当前国际冷链物流发展趋势,我国应积极发展小批量、多品种的小编组机冷车,满足市场对多品种、小批量货源运送的需要,同时积极发展机械冷板冷藏车和冷藏集装箱。
2.2组建农产品冷链物流联盟和行业协会并制定标准
2.2.1组建农产品冷链物流联盟,推动我国农产品冷链建设
针对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现状,没有哪一个企业能够建立起一整套的冷链基础设施,因此要推动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就必须联合各方面的力量,包括政府的支持和行业组织的协调,成立一个由客户、运营商和投资者组成的联盟。从供应链的角度看,也就是建立一个能满足消费者、供应商和零售商三方面需求的冷链物流模式。除了本地销售的农产品以外,外销的农产品可以由供应商将货物运送到主要城市冷链物流整合中心,整合后进行长途运输,由地区整合中心进行装箱提货和当地运送,再整合后发送到零售直销点。在整个过程中均有严格的温度控制和实施监控。
2.2.2组建行业协会,引导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行业发展
行业协会是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协调市场主体利益、维护行业公平竞争和促进行业发展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在我国,组建的低温物流行业协会将主要围绕协助政府进行行业管理和为企业服务两方面开展工作。在这方面,天津市走在我国低温物流行业协会发展的最前列。目前,天津市全市近70%的大型低温物流骨干龙头企业加入了低温物流专业委员会,低温冷藏规模占全市的60%以上。
2.3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并整体规划系统
2.3.1创造促进我国生鲜冷链物流发展的政策环境
由综合部门牵头,会同2024部门研究提出发展我国鲜活冷链物流的若干政策意见。一是制定产品经销企业、产品批发市场和配送中心等冷链物流相关企业税收、信贷和用地支持政策;二是加强对冷链物流技术研发投入,将冷链物流技术纳入国家科技发展规划;三是安排一部分专项资金,支持冷链物流中加工、运输和仓储等薄弱环节,重点支持大型骨干产品批发市场、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第三方物流中心和国家及产业化龙头企业;四是要加强对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大的宣传力度,使人们对产品冷链在观念上有所改变。
上一篇:农产品运营计划(推荐5篇)
下一篇:农业项目计划书(整理5篇)